新课程背景下的

合集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名词解释1、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正确目标:是指目标具有指向性和全面性。

3、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的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

4、学情:是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

5、课堂教学准备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方案编写阶段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6、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应,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

7、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8、课堂教学资源:是指课堂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

9、课堂管理:就是指意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计划和引导活动,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使捣乱行为和各种纪律问题减少到最低程度。

10、行为指导法:是指在课堂管理中实行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来激励积极的行为,减少消极的行为。

11、口头评价:主要指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相关情况,以口头语言的形式作出判断和反馈,是一种区别于规范的评价程序的非正式评价。

简答题一、课堂教学预设太多、生成不顾的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1、教案管理过于死板,导致教师形式主义抄写教案2、教案设计过于详尽,导致教学过程规定太死3、教学目标设计以偏概全4、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考5、课堂教学成为不折不扣的教案执行过程6、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哪些问题?1、问题过多、过浅,导致课堂形成满堂问的局面2、设计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如果不会降坡引路的话、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代替学生将答案和盘托出三、平衡预设与生成的策略有哪些?1、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1、从思维狭窄、负担繁重的个人独立备课到集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2、从形式主义的抄写教案到注重实效的思考“教学结构”)2、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3、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4、探究课堂提问策略(1、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问题设计要揭示矛盾、引起思考)5、创设情景,创造生成四、亲课程标准下为什么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机智?1、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更灵活更开放,这需要教学机智2、师生关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究,这需要教学机智3、多元化的文本理解,增加了课堂中质疑的可能,这也需要教学机智4、课堂结构的变化,不断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要教学机智五、不能运用教学机智的变现有哪些?1、忽视偶发事件的价值,只顾追求与预设的一致2、只管叫不管学,无视学生的情绪与反应3、无视学生问题的价值,对其避而不谈或生硬回绝六、课堂教学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机智的原因有哪些?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学情”2、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存在缺陷,无法处理偶发事件七、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1、珍视并挖掘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1、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2、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2、设计弹性方案。

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实践(3篇)

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正在不断更新,形成了“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实践。

所谓“三新”,即新课程、新教材、新技术。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实践。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践1. 课程理念的更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关注课程理念的变化,如学生本位、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新颖、有趣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实践1. 教材内容的调整新教材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师应根据新教材的特点,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匹配。

2. 教材资源的整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如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注重教材资源的整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3. 教材评价的改革新教材背景下,教师应关注教材评价的改革,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通过评价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新技术背景下的教学实践1.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生动化。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师应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如利用智能教学平台,实现个性化教学、智能辅导等。

3. 虚拟现实技术的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教师可探索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政策: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教育政策: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教育政策: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1. 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政策则起着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推进教育改革,其中新课程改革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2. 新课程改革背景解释新课程改革出台的背景原因和相关目标。

提及全球化、技术进步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等方面。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详细介绍新课程改革所涵盖的核心内容:学科调整、学习方法创新、评价方式变革等方面。

3.1 学科调整具体说明各学科调整带来的变化,如减少知识点数量、加强跨学科融合、突出实践与应用等。

3.2 学习方法创新解释引入新的学习方法带来的好处,如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3.3 评价方式变革说明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方式与以往的区别,如注重综合素养和能力的考核,树立多元评价体系等。

4.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意义阐述新课程改革对教育产生的积极意义。

包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

5.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影响具体讨论新课程改革对各方面教育环节的影响,如教师角色转变、教材编写与选择、教师培训与发展等方面。

6. 结论总结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强调其是适应时代需求,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并指出在实践中仍需解决一些挑战和障碍来推动新课程改革迈向成功。

以上是关于"教育政策: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的文档内容编写,该文档涵盖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它通过分析各个方面,向读者传达了新课程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一)社会背景1.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2.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原有基础教育课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推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动因是要为“素质教育”在我国的真正落实找到切入口。

3.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1)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21世纪具备全面素质的合格公民。

(2)关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精选适合学生和时代需要的课程内容,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

(3)培养具有终身学习、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未来人才。

(4)重视评价改革,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全面发展。

(二)理论背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从理念上吸收了现当代众多教育思潮中的各种合理因素,展现出全新的姿态,有着全新的价值追求。

1.人本主义思潮2.建构主义思潮(1)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学生观: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师的。

(4)教学观:学生的主体性、情境的建构性、活动与主体的交往、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多元智能理论(1)简介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2)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

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九个):a.语言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PPT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PPT

05
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和展望
对教育系统的影响
课程结构调整
评价体系改革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课程结构进行了 调整,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 选择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注 重过程评价、多元评价、质性评价等, 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教学方法改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 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教学 方式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前景展望
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 新,新课程改革仍有继续深化的 空间,将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教
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个性化教育
新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 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 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
育。
信息技术融合
新课程改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利用信息 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
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公平的追求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需要关注公平和质量。新课 程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局限,缩小城乡、地区和不 同群体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 是追求高分。
提升教师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 习和提升自身素质,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知识技能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实意义新课程背景下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有利于落实新课程计划,是开设校本课程的具体行动。

它有利于更好地使用历史新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师生共同成长。

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原则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协调。

特别是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1、适应性原则所谓适应性原则,就是历史教师在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时,要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的需要,不能随心所欲,搂到篮里便是菜。

首先要与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在组成部分。

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围绕教学主题补充乡土历史知识,拓展内涵。

其次要保证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将发生在益阳的有价值的史料、文物、遗存等乡土历史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以增强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

第三,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基础。

2、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教师在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时,要加强预设性。

要制定较为详细的计划,作出较为具体的部署和安排,不要零打碎敲。

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本校、本地(益阳)有哪些乡土历史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怎么样开发利用等问题。

还要随时将新涌现的乡土历史资源纳入教学过程中。

益阳境内乡土历史资源十分丰富,文献记载、历史文物、古代遗存、近代志士、革命先烈、现代英模等,都可有计划地纳入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一、注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以学习者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实现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其中,所谓“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无二致,反映了新课改教学观对我国传统教学理念合理内核的继承;所谓“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养成善于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这是传统教学较为忽略的,反映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创新与飞跃;而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这也是新教学观对传统教学观的重大突破。

注重学习者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具有两方面的具体内涵:1、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叫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

从学科角度看,它反映的是学科内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学科知识的被发现和被揭示总是与一定过程和方法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视为一个动态整体,将两者视为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新教学观主张在让学生掌握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的同时,也让他们去体验发现的过程个,掌握探究的方法。

而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对过程和方法的注重也不能无限夸大,应当辩证地处理好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及方法的关系,否则,过于关注过程与方法,无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也会给教育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有前车可鉴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好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关系,把握好适当地度,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这既是教育科学的要求,也是一种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悟和探索的教学艺术。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改变,教材不再只‎是供传授的‎经典,不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教师和学生‎不仅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教师对‎教材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

一、新教材的特‎点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新课程理念‎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了必‎修系列和四‎个选修系列‎的课程。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数学课程‎。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基‎础、不同水平和‎发展给予具‎体指导。

体现以学生‎为课程主体‎的选择性教‎材。

2、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应用数‎学。

例如,在前一段时‎间我们数学‎组指导学生‎利用统计知‎识研究学生‎月消费支出‎的调查报告‎,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利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利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注‎重生活应用‎实例,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3、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教学中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经常会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社会进步、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建立公‎理体系的思‎想方法对人‎类理性思维‎、数学发展、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影响。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内容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内容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内容篇一:随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三新”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新教育思想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教育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教学方法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教学方法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新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情境教学等。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互动式教学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问答、演讲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文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三、新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教学模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新教学模式,如分层教学、走班制、个性化教学等。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走班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教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个性化教学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篇二:随着新高考政策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学方法 (即“三新”) 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二、 “ 用教 材 ” “ 生 的 作 业 ”等 各 种 现 代 意 义 上 学 学 的 文 本 ,也 可 以 是 教 学 过 程 中产 生 的 文 本 及 各 类 现 成 形 式
1. 师 是 “ 教 用教 材 ” 的主 体
和 归 宿 ,但 教 材 毕 竟 反 映 了学 科 知 识 的 基 础 和 重 点 , “ 用
需 要 教 师 来 组 织 并 实 施 ,那 么 教 师 便 成 了 “ 教 材 ”的 主 性 ”是 其 根 本 的 特 征 , 要 实 现 教 学 目标 ,还 需要 对 教 材 内 用
体 , 是 最 为 重 要 的 人 力 课 程 资 源 。这 与 新 课 程 强调 的 发 展 容 进 行 适 当 的 优 化 整 合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应 灵 活 地 调整 教 学 学 生主 体 对 知 识 的 建 构 并 不 矛 盾 , 因 为 若 离 开 了教 师 的 经 内容 和 讲 授 技 巧 ,使 教 材 上 所 讲 的 知 识 变 得 更容 易 理 解和 验 、指 导 、 讲 授 、 开 发 ,学 生 的 建 构 活 动 必 然 是 盲 目的 、 定程 度 上 决 定 了 “ 教 材 ”的 水 平 及 发挥 的效 益 。 用
潜 藏 的 资 源 得 到 较 好 的 挖 掘 ; 其 二 ,教 师 应 根 据 学 生 的 情 具 有 教 育 意 义 的 社 会 资 源 等 , 以 丰 富 教 材 的 教 育 教 学 资
况 ,对 教 材 中 的教 学 资 源 进 行 利 用 和 开 发 。也 就 是 说 , 教 源 。
的文 本 。可 以说, “ 用教材 ”的教 学行为使教材与教 学达
2. 师 应 对 教 材加 以适 当的 优 化 整合 教
新 课 程 虽 然 不 再 将 教 材 视 为 唯 一 的 凭 借 、 教 学 的全 部 到 了有 机 融 合 。 教 材 ”也 意 味着 以教 材 为 依 据 进 行 教 学 ,这 一 活 动 过 程 也 教 材 只 是 为 教 学 提 供 了 基 本 的 凭 借 和 参 考 , “ 例 范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一、注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以学习者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实现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其中,所谓“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无二致,反映了新课改教学观对我国传统教学理念合理内核的继承;所谓“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养成善于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这是传统教学较为忽略的,反映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创新与飞跃;而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这也是新教学观对传统教学观的重大突破。

注重学习者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具有两方面的具体内涵:1、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叫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

从学科角度看,它反映的是学科内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学科知识的被发现和被揭示总是与一定过程和方法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视为一个动态整体,将两者视为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新教学观主张在让学生掌握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的同时,也让他们去体验发现的过程个,掌握探究的方法。

而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对过程和方法的注重也不能无限夸大,应当辩证地处理好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及方法的关系,否则,过于关注过程与方法,无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也会给教育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有前车可鉴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好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关系,把握好适当地度,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这既是教育科学的要求,也是一种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悟和探索的教学艺术。

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学生的发展必须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其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主要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研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角色逐渐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从知识传递者到学习引导者: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教学者到合作者: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者,而是需要与学生合作,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教学相长。

从管理者到心理辅导者:新课程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教师不仅是管理者,更是需要理解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角色。

然而,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教师需要应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也要适应新的角色定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更新教育观念:教师需要理解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技能: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加强自我发展: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和发展,以满足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需要教师在心理、情感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转变。

尽管这些转变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但只有通过适应新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主要内容以及与相关课程形态的关系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③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

④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观念的更新、学生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将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有:一、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当前中小学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而在应试教育观念尚未获得根本转变的情形下,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缺乏成效或事倍功半。

我们一定要在本次课程改革中,组织学习与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来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现出来,此外,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

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

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专业信念专业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

“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也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要求的重要方面。

”[④]教育,这个事业在21世纪,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由于它要求从业人员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尤其要求教师具有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所谓“明晰”,是指教师有自觉的理念意识和具体见解;所谓“正确”,是指教师具有的理念要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特征,正确体现时代发展对教育的特殊要求。

教师一般总有自己的信念体系,它可能是从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累积形成或由外界直接接受而来的教育观念,也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富于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它们之间存在的只是所赖以建立的基础的差异,可以看作是教师教育信念的两个层次。

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教育信念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信念不断演进,以至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的、理想的教育信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时予以更新,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每一位教师都要结合对《纲要》的学习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课程在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全新的理念,教师需要深刻领会,实践反思,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教育信念体系,与新课程共成长。

2.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或者说教师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共识。

由于各研究者对教师知识性质理解和研究侧重点等的不同,出现了许多“类别”知识,甚至教师知识有哪些类别、各类知识相互之间有哪些联系以及如何建立分类框架本身也已成了一个研究的领域。

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宏观背景:1.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由于从20世纪90年代起,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

因此人们把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一词将不再单纯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

2. 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信息霸权在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方面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渗透、都使和平与发展不断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那么当前的国际竞争则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3.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这种困境主要是指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在21世纪,除了必须对人类既往的所作所为进行客观的评价之外,我们还必须妥善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国内背景素质教育“一个挂在天边的月亮”,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展纲要》、1993《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2001由此展开了素质教育的,名词概念漫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不知实践怎么走”、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

2005,6原教育部长何东昌《关于基础教育中广泛存在应试教育倾向及有关建议的报告》将应试教育的批判再度推向一个高峰。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这与“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观念“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选拔和鉴别人才的唯一方式,它决定了教学的目的、方式、手段以及管理和评价的导向。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变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变革
Collaboration 合作
(1)合作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
合作学习方式中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承担个 人的责任,并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大家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解决群体内的冲突, 并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这种学 习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A.合作学习具有学习内容与任务的共同性 B.合作学习具有个体与团队的一致性 C.合作学习具有竞争与合作的统一性
(2)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意义
A.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 B.探究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 望
(3)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A.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问题,引 起质疑 B.注重学生实践,联系实际生活 C.创建开发互动的学习环境
3.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 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 工的互助性学习。
↗ 没有疑问 →掌握
自主学习
↗自行探究解决 → 掌握
↘产生问题 → 探究学习
↘自行探究未解决 →合作学习解决
图1.1 三种学习方式的搭配
(三)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1.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3)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和勤于动手 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学习方式,就是要 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 发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 的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 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建立“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 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 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 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 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 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 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 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 注重于学生的主动探索、情感体验和突破创 新,是与接受式学习本质不同的创新性学习 方式,它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A.探究学习注重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B.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 C.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开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说课”解读江苏教育学院金荷华一、说课的概念及意义概念:说课,使20世纪80年代在基础教育中兴起的一种研究形式,是授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组织者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运用口头语言向同行或专家,述说课堂教学的整个构思和设计。

意义:说课是一种没有学生参加的课堂教学技能的演示,是从教者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它可以较全面地衡量一个从教者的业务素质,在检查、考核从教者对课程理念、性质以及实施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方面,有着短、平、快的效果。

因此,说课成为教师专业研修、工作调动和新教师就业经受考核的有效手段。

在当前深入推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说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中的“说课”,要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反映授课教师新型的教师观、新颖的教学观和科学的知识观。

二、说课的类型及其职能就说课目的可分为:1.研究型说课;2.汇报型说课;3.示范观摩型说课;4.考核评比型说课等;就说课内容要求可分为:1.整体性说课;2.专题性说课。

●研究型说课,也叫教研型说课,一般是以学校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同学科备课交流,也可以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机构开展的学科中心组活动;这种活动往往通过备课、说课、评议、修改的集体备课形式,来对某专题或某单元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达到整体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目的。

●汇报型说课,是授课者向前来听课的同行或专家、领导进行说课,既展示备课者驾驭教材的水平,又显示说课活动开展的状况,从而得到赞同和指导。

●示范观摩型说课,就是针对说课立模子、给样子;也可以是树靶子,为同行进一步研修提供比较好的案例。

●考核评比型说课,是一种带有鲜明的竞赛性质的说课,是检验教师水平、选拔优秀教师的一种手段,是迅速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有效方法。

因为要突出比赛的公平公正,所以说课的内容和时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并有一定规则和评分标准。

▲整体性说课,是对某一教学内容,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作系统而全面的述说;这种说课往往与上课配套进行;或先说课,而后付诸实际课堂教学;或先上课,而后面向听课者对课堂教学的构思和设计予以阐释说明;这种形式在各级各类优课评选中经常使用。

我们的说课比赛属于这种类型。

▲专题性说课,是对特定教学内容中某一角度、某一方面的内容,根据组织方的要求,进行局部陈说;专题性说课经常被运用于检查考核之中,或作为教师基本功竞赛中的一个比赛环节。

三、说课的内容及策略以下立足于“整体性说课”,阐述新课程背景下说课的内容及策略。

(一)说课的内容范畴1.说所教教材这个环节包括三个层次:(1)课题(章节)或教材类型及其在单元的定位;(2)授课年级;(3)主要内容。

2.说教学设想(设计理念)[可略]3.说教学目标首先,说确立目标的依据。

包括三个方面:(1)课程标准;(2)教材特质;(3)学生实际。

其次,说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功能(1)定向功能;(2)强化激励功能;(3)适应功能;(4)评价功能。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1)目标要条目化,如“知识与能力目标”:1……;2……;3.……;“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依次如此表述;不可泛泛而谈,也不必展开论述,以免类似于“教学设想”。

(2)目标要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具体要求是:①目标中的行为主体一般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②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必须具体明晰,便于理解和操作。

在陈述中要确立相应的学习水平,行为动词要明确和规范。

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体现于结果性目标陈述——▲在“知识”方面:属于“了解水平”范畴的,用“说出、回忆、举例、复述、再认、选出”等行为动词表述;属于“理解水平”范畴的,用“解释、比较、概括、推断、整理、归纳”等行为动词;属于“应用水平”范畴的,用“质疑、解决、检验、总结、证明、评价”等行为动词。

▲在“技能”方面:是“模仿水平”的,用“模拟、重复、例证、临摹、扩展、缩写”一类动词表述;是“独立操作水平”的,用“完成、制定、拟定、安装、绘制、测量”一类动词;是“迁移水平”的,则用“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类动词。

体现于体验性目标陈述——要求既有一定的精确性,又有某些不确定性,如“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积累收藏自己喜欢的书籍资料”③目标中有行为条件的限制和范围的界定。

例如,“可用计算器……”、“通过查字典……”、“40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

4.说教学重点难点(1)说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

一是依据教材的特质,二是依据施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2)说具体重点难点。

5.说课型设计课型亦称课堂教学模式,指课堂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师生双向活动的一种时空结构形态。

以语文课为例,课型主要有三大类:“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训练课”等;阅读课型中又可细分为“讲读课”、“扶读课”、“自读课”等。

理科课型如“学习新知课”、“练习巩固课”、“实验活动课”等。

6.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一种复杂的多要素的教育现象,有广狭之分。

狭义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师生共同活动的具体独立的行为方式。

常见的几种分类有:就教育者的哲学观而言,有启发式、注入式;就师生双向活动而言,有讲授法、讨论法;就信息传递方式而言,有语言类方法、直观类方法、练习类方法。

●说教学方法,一般指固化了的教学方法。

有时也可指某个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但有的评委会提出质疑。

7.说学生学法就是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情,指导学生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如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

重点说明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的。

8.说教学程序(教学流程)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及其措施。

说教学程序,就是简要说明课堂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和层次,说清楚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甚至包括各板块的时间安排等。

特别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学重点的环节设计,解决教学难点的步骤安排,以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等。

具体程序如:(1)导语。

介绍导入新课的角度,并说明这样导入的目的。

(注意:不可全程演示导语内容)常见的导入语类型有解题式、过渡式、悬念式、情境式、趣味式、激情式等。

(2)亮标。

交代(或师生公商)本课教学目标。

(3)切入。

导入只是拉开了课堂的序幕,而进入教材学习,也需要有好的介入点。

(4)推进。

切入只是教学的开始,往后如何推进、进一步展开教学,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还要精心设计一些教学环节,使之与“切入”相互关联,形成有机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学习的内容逐步向前推进。

(5)深入。

推进的目的是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目的是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说如何深入教学内容时,要说清楚设计什么问题、组织哪些活动,并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

(6)收束。

传统教学中的这一环节,大多是总结归纳、练习巩固,以达成教学目标。

现在,可在此环节设计一些拓展思维、开放答案的问题,启发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创新思维的品质。

注意:不可凭主观臆测来固化学生的答案,而应该设想学生的思考可能会有哪些角度,答案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你将怎样处理。

比如语文课中学生的“多元反应”出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问题。

总之,说教学程序要体现以下三个和谐统一: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②教法、学法与练法的和谐统一;③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9.说板书设计陈述板书设计的主要内容、整体布局以及与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

最好结合多媒体课件或投影进行陈说,以增强直观性效果。

说板书设计可以按教学环节逐步说,也可最后针对动态完成的一个完整的板书整体设计,说明自己这样设计的目的和试图达到的效果。

教学板书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①要月明星稀,忌繁星满天;②要画龙点睛,忌鱼龙混杂;③要提纲挈领,忌一盘散沙;④要恰到好处,忌画蛇添足;⑤要别具一格,忌千篇一律;⑥要图文并茂,忌抽象单调。

10.说课外作业布置说课外作业要突出三个问题:(1)作业量,包括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时间;(2)作业的难度与层次:有巩固新知的,也有拓展深化的;不可太笼统抽象。

(3)完成作业的总体目标与要求。

(二)说课的策略1.要强化时间意识要针对组织方的要求来安排说课内容的详略;但是基本上要突出整体性说课的特点,展示上述几大主要框架。

这样,既展示备课全貌,又突出教案重点,显得结构缜密,眉目清新。

2.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晰说课是诉诸听觉的一种教学活动演示,其内容稍纵即逝,因此说课的语言既要规范明晰,又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注意内容的详略处理,有些内容可以一带而过,如上述10项中的 1.说所教教材、5.说课型设计、6.说教学方法、7.说学习方法、10.说课外作业等,只需略说,有的甚至点到即止。

3.区分“说课”与“上课”的本质不同上课,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其实质是师生针对教材展开精神领域的交往、对话;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媒介。

说课,是一种教学活动的介绍和演示,听“说课”的对象是教师、教研员或其他评委;说课者是主体。

4.弄清“说课稿”与“教案”的联系和区别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重点内容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等;说课稿,是揭示从教者在备课过程中,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结构、教学程序、教学设计的思维过程和理论依据,不仅要说出“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

总之,说课者必须在掌握说课策略的前提下做到:脑中有理论;胸中有课标;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学生。

5.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1)尽量脱稿,展示落落大方的教师精神风貌。

(2)展示语言表达能力,语音标准、抑扬顿挫是基本要求;表述重要内容时要字斟句酌,不可太快,更不可“吃字”。

几个容易读错的字音:熏陶教法教学通假字混沌跳跃褒贬煲汤潜移默化质疑问难挫折(3)课件不可出现“硬伤”一是避免错别字;二是目标叙写要条目化,遵循新课程要求,不可再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来分类,而应以三维度目标分类。

三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一、(一)1. (1)①等。

(4)科学处理好“课件屏幕内容”与“口头陈述内容”一般说来,说课的几大环节要展示出来,最好编写序号,以收到醒目、清晰效果。

“●◆”等特殊符号一般用于特别需要强调的编外内容。

PPT内容不可庞杂,一般叙述语言、过度语言、引导评价语言等,不要和教学的每个环节、提供思考的题目等“堆”在一起。

(5)恰当处理图片和音像资料可酌情在屏幕上展示片刻,但不要全盘演示,图片展示与口头交代结合起来进行。

(6)把握说课的语言的基调以平和舒缓的语气陈述、说明,不宜用高亢的、感情浓烈的语气进行说课,说导语、创设情境或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时,展示自己如何“声情并茂”地进行的,也只需示意一下即可,不可把评委当作学生大段地演示,时间来不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