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 第2课时 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dd867c0722192e4436f623.png)
学案3 区域发展差异(1)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2、从产业结构、工业化、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四个角度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3、简述南方和北方地区地理差异4、简述西部大开发区位条件和意义(第一课时)四大地区划分基础知识一、四大地区:根据全国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经济区域)四大地区东部地区(13个)中部地区(6个)西部地区(12个)东北地区(3个)范围(省级行政单位)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晋、豫、鄂、湘、皖、赣内蒙古、陕、甘、宁、青、藏、新、川、渝、贵、云、桂黑、吉、辽划分标准自然条件优越较优越较差较优越经济基础雄厚较薄弱薄弱较好发展水平较高较低低较低对外开放程度高较低较低较低区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对应训练1、在图中描出四大地区的界线,并分别标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
2、你的家乡属于哪个地区,查阅资料,指出家乡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哪些优势条件和哪些限制性条件?3、对比我国四大地区和三大自然区两幅图,回答问题(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地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C.重庆市属于东部地区D.中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2)关于四大地区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拓展延伸小明同学在《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83539c10508763231121294.png)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 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设计人杨环宇【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2.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3.掌握西部大开发【重点难点】1.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2.西部大开发【课堂导学】一.南方与北方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东中西地带的差异以外,还集中表现为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南北方是针对东部而言的。
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北方都存在着很大差别。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哪里?(2南北方的自然、经济状况都各不相同。
针对这些区域的差异,国家采取了各种对策来缩小差异。
最重要的战略就是西部大开发。
二.西部大开发【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及图片。
回答问题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2.我国西部地带有哪些资源优势?3.西部地带存在哪些不足?4.西部大开发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集中表现为东、西部差异(1)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集中表现为东、西部差异,讨论下列问题:有人说,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2)还有人说,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西部大开发,则主要是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
对这个问题,你又是怎样看待的?(3)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西部吸引外资少的原因是什么?(4)结合西部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跨国公司涉足该地区的原因又是什么?。
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
![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ad14bf2524de518964b7d1e.png)
第三节『目标导学』1、说出我国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及其意义;2、列表比较分析南方和北方的区域差异;3、说明西部大开发的范围、条件及意义。
(目标要求背出)『教材助读』一、南方与北方完成P21活动题1,在自然条件栏加上水文和自然资源,最后再加上限制性因素和面临问题。
(自己独立完成)二、西部大开发1、范围:10+2+3(各代表什么,课上抽查)2、条件: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可以不写,但要理解记住)『典型案例』【例1】(2009·上海)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读图表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2)读图比较1990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 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对徐州的建议:【例2】图甲和图乙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地带,图乙中与此对应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能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3)从图乙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_______。
(4)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位优势。
1.3区域发展差异(四大经济、南北方、西部)
![1.3区域发展差异(四大经济、南北方、西部)](https://img.taocdn.com/s3/m/241a410d5a8102d276a22fbf.png)
返回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P19活动:读下图,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
(4)对外开放的差异 东部沿海开放早,中西部开放晚 东部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开放程度低
思考:对外开放的差异,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东>东北>中>西
(2)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优,东北较优,中西部不够合理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扬长:重工业地区 和能源基地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水力资源丰富
扬长:有色冶金工业基地 避短:轻工业发达
三.西部大开发 (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开发。
2.范围: 12+3
3.西部的优势:
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能、土地等优势突出 4.西部的劣势:
联系密切
原因
返回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先决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 工业化与城市化, 交通与市 场、劳动力与科技教育、 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国家 政策等)
二.南方与北方
1.范围、界线: 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为界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1)自然条件的差异: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工农业、交通、人口与城市、对外开放等
气候: 气温:冬季0℃等温线—温度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干湿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河流: 冬季是否会结冰的界线 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土壤: 红壤与棕壤、黄棕壤的分界线
高二地理教案 1. 3 区域发展差异
![高二地理教案 1. 3 区域发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ccd9557f12d2af90242e689.png)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教案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b5E2RGbCAP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二、教案重、难点: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案课时: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五、教案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案步骤:[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p1EanqFDPw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DXDiTa9E3d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RTCrpUDGiT<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板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补充说明] 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如国家的财政措施、税收政策等。
1.3区域发展差异
![1.3区域发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415fadf6f1aff00bed51e0e.png)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水电站B.油田C.天然气田D.煤矿
(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
目的:缩小东西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范围“10+2+3”: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西两个自治区;3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2、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3、开展对当地工业、农业、交通、资源等情况进行调查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对家乡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高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国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讨论“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激发热爱祖国,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热情。
限制因素:技术水平低,工业发展起步晚,经济基础差,交通运输和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建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工业与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改善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承转:
我国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东、中、西的差异与南、北方的差异等等。初中已经学过了南、北方的差异了。我们在来看看东、中、西的差异。
承转:
三大经济地带出现差异主要表现在差异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和对外开放程度这几个方面。
活动:(10分钟)
1)请同学们读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比较我国2002年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2分钟)
区域发展差异导学案.docx
![区域发展差异导学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bd8677ca300a6c30d229f15.png)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学考目标】:1、东、屮、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及发展差异(简单应用)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简单应用)3、西部大开发范用及意义(识记)【自主复习】: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及发展差异(简单应用)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在下图屮,用规定的图例画出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写出各个经济地带包含的省市区的名称)东部经济地带:沿海13省区:(注:包括港、澳、台地区):东北地区(3个省区): 屮部经济地带:6个省区:西部经济地带:12个省区:2、东部与屮西部的发展养界•我国改范开放的时空发展:时: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_____ 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_____ 992年全方 位空:开放首先从 沿海 开始: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 岛等)再向 屮I 丿耳部 推进(但目前屮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 海地区)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简单应用)东部季风区以 __________________ 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件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十壤黑十-、棕壤和钙质十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牛产以星隹为主,O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D3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工业牛产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等重丁.业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工业发达,辽屮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二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交通运输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上,铁路网稠密水运、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较低对外开发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区域特征跨越暖温带、屮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不够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山地水士流失严重,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渤海湾地区开发和东北老T业基地振兴工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领域,加快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好人地关系,治理污染。
高二地理 1.3.2 区域发展差异导学案
![高二地理 1.3.2 区域发展差异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1cf342f90f76c660371a7f.png)
高二地理 1.3.2 区域发展差异导学案1、3、2 区域发展差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
2、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
三、学法指导研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学习的重难点,精读教材,查找资料,独立完成学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通过课堂上各小组的展示及质疑对抗,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
四、知识链接一、南方与北方1、划分界线:①_________一线。
2、区域差异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北方南方优势自然条件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②_____广阔,森林、③_____、石油、④______等资源丰富跨越⑤______带及少部分⑥_______地区,热量丰富,⑦_____充足,⑧____矿产、生物资源、⑨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社会经济条件是我国主要的⑩______地区和⑪_____基地⑫________和⑬_______发达,⑭___ 型经济发展迅速存在问题⑮__资源不足,黄土高原⑯______严重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发展方向调整⑰________、扩大⑱_______、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加强⑲________经济建设,同时注意环境保护二、西部大开发1、目的:缩小_________,加速西部地区的_________发展。
2、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___________和东部地带的___________。
3、背景(1)优势:自然资源、___________资源、油气资源、________资源、________资源等丰富。
(2)劣势:___________落后, 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匮乏。
4、意义: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_________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_________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_________,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结果: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__________优势,将______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1.3 区域的发展差异第二课时 学案
![1.3 区域的发展差异第二课时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daccec19e8b8f67c1cb961.png)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2.理解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范围和具体措施。
【重点】西部大开发【知识准备】思考: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呢?【学习内容】一、南方与北方1.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A级)资料补充: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级)(1)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北:复种指数____,____地;作物种类:_____、棉花、杂粮、温带水果南:复种指数_____,____田,作物种类:_____、茶叶、蚕丝和热带水果。
(2)对居民建筑的影响:北:平顶房;南:___________(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交通便利程度:北:方便且通达性___;南:不如北方便利。
交通运输方式:北:______和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南:_______也是一种普遍方式。
(4)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饮食:南_____北_____ 语言:北_____南_____方言:南繁北齐(原因:地域上的稳定性与封闭性)(5)矿产资源南_____北_____;北____南_____;工业南______北_______其中:前四者主要由气候、地形条件决定,矿产资源受地质规律制约3.活动:对比分析南北方的差异(见教材21页相关表格)二、西部大开发1.我国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A级)2.新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是什么?(A级)3.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什么?(A级)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什么?(A级)4.西部大开发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A级)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有哪些?(B级)三、中部崛起1.中部通常包括哪些范围?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2.中部崛起提出的背景。
差异区域发展 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2022年)
![差异区域发展 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2022年)](https://img.taocdn.com/s3/m/bdba19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1.png)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1.3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收集我国南方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合作与交流。
3.通过讨论交流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发展,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
2.通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难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探究活动】读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回答p14 活动1、2、3【板书】一、东、中、西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点拨】东部有12个省,中部有9个省,西部有10个省。
只有北京不临海。
2.东中西部差异【读图思考】看图1-13,东部地带位于我国的沿海,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
相比其他两个地带,这里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提问:看图1-14,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点拨】(1)产业结构差异:全国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而东部相对产业结构较好,二三产业比重都在40%以上,其他两个带中农业所占的比重都将近20%。
【探究活动】看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在图上指出这几个工业区的位置与名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dac9c6be1e650e53ea995a.png)
区域发展差异
预习成果展示
解决疑惑课堂活动【板书】二、南方与北方
大家已经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预习。
下面我们看下大家预习的成
果。
提出问题:1.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
2.北方的主要资源、限制性因素、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3.南方的主要资源、限制性因素、发展方向是什么?
完成预习检测
【小结】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北方都存在着很
大差别。
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疑问吗?谁能帮助解决一下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南方北方的差异的具体表现。
大家小组共同完成
【合作探究】
1.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
南方北方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
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月均温 >0°C <0°C
年降水量 >800mm <800mm
2.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南方北方
河流径流
量
大小
季节变化小大
含沙量小大
结冰期
无有,自南向
北增长
3.分析讨论南北方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填写教材表格
(提示:对农业、工业、交通、景观、文化等)
(1)对农业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复种指数耕地类型作物种类
北方小旱地小麦、棉花、杂粮、温带水果
南方大水田
稻谷、茶叶、蚕丝和热带、亚热带水
果
小组代表展示
小组成员提出
疑问
小组成员合作
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北方某地区气候资料南方某地区气候资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第1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2课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第1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f3f740ea32d7375a4178052.png)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 山地、丘陵、平原、盆
主
地、高原均有分布
自然条 件
气候 植被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以温带落叶阔叶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
林为主
林
土壤
棕壤、钙质土、 黑土
红壤、砖红壤
3.南、北方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复种指数 耕地类型
作物种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解析】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金融基地,应大力发展交通基础 设施建设,注意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牧区建设,等等。
【答案】 D
主题 1 南方与北方 ▶基础探究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查找有关资料,完成下表。
【答案】 (1)西部多平原,历史上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 形成了很多文化古迹。东部半岛地区多低山丘陵,气候温和湿润, 自然风光秀丽多样。
(2)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可以给西部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支持。
【素养解读】
设问
核心素养表现
答题要求
(1)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 现象置于特定区域中 加以认识;能够认识和 归纳区域特征
【解析】 第 1 题,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第 2 题,南方水分条件好,耕地类型主要为水田;而北方水分条件 差,耕地类型主要为旱地。第 3 题,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及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严重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1.A 2.A 3.D
4.下列省份不.属.于.西部大开发的是( )。
3.自然资源:矿产、油气、水能、
1.3区域发展差异
![1.3区域发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d293efc19e8b8f67c1cb9c2.png)
1.3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2)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3)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2)举例分析,通过案例探究,探讨西部大开发的解决举措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学习并熟悉西部状况,认识到西部的开发和中部的崛起的必要性【教学重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教学难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教具准备】1、中国政区图2、PPT课件3、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教学方法】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
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1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
我们讲东部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差异,目的是对我国这方面的国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这种差异是由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以及未来三个地带发展的趋势。
一、东、中、西部差异(一)东、中、西部的划分依据及范围注:东部地带暂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26e707c4028915f814dc216.png)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识记秦岭的地理意义。
2.能够说出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3.识记西部大开发的范围,知道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预习案】
【本课时基础知识】(阅读课本后完成)
二、南方与北方:
三、西部大开发:
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10+2+3)
①10: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建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10个西部地带)
②2:自治区、自治区。
(1个东部地带、1个中部地带)
③3: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2、西部地区的客观条件:
等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
但西部落后,匮乏。
3、西部大开发的措施:
抓好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产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
4、西部大开发目的:
地区差距,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5、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市场需求;实施战略。
【探究案】
探究一:你对秦岭、淮河了解多少?说一说。
探究二:说一说南方与北方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
高二地理湘教版三第一章第三节南、北方发展差异与西部大开发学案
![高二地理湘教版三第一章第三节南、北方发展差异与西部大开发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ad4c04172ded630a1cb65f.png)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课题5:南、北方发展差异与西部大开发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王国平【学习目标】1。
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2.理解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范围和具体措施。
【活动过程】活动一:东部季风区是一个区域,本身具有整体性,但这一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是绝对的,根据热量和水分差异,东部季风区分为南方与北方。
阅读课本P20—21第一至三段,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1。
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什么?2. 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具体地,这条地理界线大致是我国哪些自然和人文地理界线呢?3。
查找有关资料,完成课本P21表格。
活动二:阅读课本P22—23第一至二段,理解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范围和具体措施。
1.请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标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2. 查阅相关资料,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哪些方面?3。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等,请填写下表。
背景目的范围优势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劣势意义活动三:分组讨论,完成课文P23活动题1、2两题。
【课堂反馈】一、单项选择题下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
据此完成1-3题。
1.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省均位于第三级阶梯,但属于不同的经济地带B.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同一经济地带C.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D.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2.对图中省份的交通和物产的表述正确的是基()A.甲、乙两省陆路交通居首位B.丙、丁两省水路交通居首位C.甲、乙两省煤、木材丰富D.丙、丁两省煤炭丰富、粮食不能自给3.在甲、乙两省兴建交通线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①地形崎岖②泥石流③台风④寒潮A.①③B.②④C.①② D.③④4。
与西部地带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D.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全国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动力基地“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5-6题. 5。
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2ca9cf543323968001c9205.png)
第二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生活链接] 2017年10月9日,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北方多地迎来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雪,而南方部分城市还处于夏天穿短袖的模式,北方网友直呼:你还在等“秋叶红”,我已在享“冬之白”。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及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和意义。
知道: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理解: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应用:通过案例探讨,学会分析西部大开发的有效措施。
综合思维:通过区域景观图、区域图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旅游、野外实践活动,观察地理环境特征,并与自己的家乡形成对比,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南方与北方101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比较区域特征限制因素发展方向北方跨越02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0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调整04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南方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05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06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07地形破碎产业升级;推进08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答案]秦岭—淮河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下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①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②1月均温0 ℃等温线。
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④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⑤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⑥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⑦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二、西部大开发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01扩大的趋势。
2.目的:02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03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
2.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一、南方与北方。
一线淮河—秦岭①:划分界线.12.区域差异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北方南方优势自然条件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②平原面积广阔,森林、③煤炭、石油、④铁矿等资源丰富跨越⑤亚热带及少部分⑥热带地区,热量丰富,⑦水分充足,⑧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⑨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社会经济条件是我国主要的⑩重工业地区和⑪能源基地⑫轻纺工业和⑬有色金属工业发达,⑭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存在问题⑮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⑯水土流失严重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发展方向调整⑰产业结构、扩大⑱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加强⑲外向型经济建设,同时注意环境保护二、西部大开发1.目的:缩小⑳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地区的○21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22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23广西壮族自治区。
3.背景(1)优势:自然资源、○24矿产资源、油气资源、○25水能资源、○26土地资源等丰富。
(2)劣势:○27基础设施落后,○28人才、技术、○29资金匮乏。
4.意义⎩⎪⎪⎨⎪⎪⎧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30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31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32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结果: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33经济优势,将○34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探究主题一我国的南、北方差异【探究材料】“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北方都存在着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工业生产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棕壤、钙质土、黑土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工业生产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区)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水运、铁路、公路运输都很便利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程度较早,开放程度高【规律总结】区域项目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位置约32°N~34°N以南约32°N~34°N以北地貌丘陵、低山为主平原、高原为主气候1月均温0℃以上0℃以下无霜期8~12个月3~8个月积温 4 500℃~8 000℃之间 1 600℃~4 500℃之间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800毫米以下干湿地区湿润地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均有河流水量大小水位变化小大含沙量小大结冰期无有,自南向北渐长土壤红壤、砖红壤棕壤、黑土、钙质土植被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1)关于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的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2)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3)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4)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答案(1)D (2)B (3)C (4)B解析解此组题目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示:①经、纬度;②虚线位置和走向。
通过分析可看出:该区域为我国模式图,东西走向的虚线为秦岭—淮河一线;①②间虚线为贺兰山一线;②与③、④与⑤之间的虚线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⑤与⑥之间的虚线大致与武夷山相吻合。
第(1)题,①处大致为我国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高原,与“梯田层层稻花香”不相符;②处为黄土高原地区,与“草原茫茫牧牛羊”也不相符;③处为华北平原地区,与“翠竹青青有人家”不相符;④处为四川盆地地区,低山丘陵、紫色土壤、湿热气候适宜茶树的生长,与“山歌阵阵采茶忙”相符合。
第(2)题,①区为温带荒漠区,不可能出现常绿阔叶林;②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广大;③区为平原地区,泥石流、滑坡灾害很少发生;⑤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普遍”不符合规律。
第(3)题,①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融水量大,水位高,冬季反之,水位季节变化大。
②区域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积雪很少甚至没有,春季干旱少雨,所以,河流春汛不可能长于夏汛。
③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有结冰现象,河流多流经或发源于黄土高原、太行山等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
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长,河流汛期相对较长,径流季节变化也较大。
第(4)题,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该旅游团从落叶林带到常绿林带并且穿越了一座高大的山脉。
通过分析可得出:只有从②区域的渭河平原到④区域的四川盆地才符合题意。
点拨熟悉经过我国境内的一些重要经纬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如100˚E经过我国的横断山—青海湖一带;110˚E经过我国的海南岛—巫山—包头一线;120˚E经过我国的大兴安岭—山东半岛—太湖—台湾西南沿海一线;30˚N纬线大致经过杭州—拉萨一线;40˚N纬线大致经过北京—塔里木盆地中部一线。
探究点二西部大开发【探究材料】材料一国务院西部开发办2007年7月30日下发通知,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计划2007年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1 516亿元。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材料三见下图。
1.图中未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省区有哪些?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抓好( )A.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B.科技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科技创新C.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发展特色产业D.发挥资源优势,做好矿产资源开发3.图中从A至B和从C至D的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两线分别依次穿过哪些干湿地区?4.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5.推进西部大开发有何重大意义?【探究归纳】1.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
2.A 3.AB一线降水量呈现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分布规律。
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量逐渐减少,但祁连山和天山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有所增加。
该线依次经过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
CD一线降水量逐渐减少。
原因是地势逐渐升高,距海洋越来越远。
该线依次经过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4.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5.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规律总结】西部地区的主要资源优势(1)矿产资源丰富:我国的三大伴生矿基地(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甘肃的金昌、四川的攀枝花)都在该区;内蒙古霍林河、贵州六盘水都有“煤乡”之称;广西的平果铝闻名全国;云南个旧有“锡都”之称;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丰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以其丰富的煤、石油、铅锌、盐等资源被称为“聚宝盆”。
(2)水能资源丰富:西部地区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90%,开发潜力大,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及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水系。
(3)气候资源:西部地区的气候类型有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的高原气候,以及其他地区的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因此新疆成为我国长绒棉的重要产区,瓜果、葡萄也闻名全国,西藏青稞单产也很高。
(4)草场资源: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等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5)旅游资源:西部地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传统别具一格,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蜚声中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考例探究2】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贯彻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1)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显著:①“祁连雪水灌三州”是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景象的写照,它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是重要水源,______资源不足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气温低、生长期短。
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资源较为丰富,但整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③西南山区山高谷深,常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地势起伏大,也说明本地区的气候______变化显著,森林类型多样,近年来政府采取禁止砍伐、封山育林的措施,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充分发挥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减轻长江中下游水患有深远意义。
(2)“西部大开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着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按照这一要求,请你选择下列一个地区,就其发展,谈谈设想。
A.这里是一片河谷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不受台风影响,亦无寒潮侵袭,常年花开果熟,茂密的森林中有象群出没,孔雀啼鸣,金丝猴追逐;居民住宅——高脚竹楼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
B.这里是一块高山环抱的盆地,盆地中有丰富的盐碱资源,有煤炭、石油、铅锌等多种矿产,经过以往的开发,已有公路、铁路与外界联系,工矿企业逐步诞生,一些新城镇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