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的10个误区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家长误区孩子难接受的十种教育态度
孩子难接受的十种教育态度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师院附中李忠海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批评得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
主要总结了以下十种:一、居高临下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
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二、求全责备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三、频频夸奖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
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四、过多限制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
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五、关心过头“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六、全盘否定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七、是非不分“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老爸了。
”这句话到底是在表扬孩子还是在批评孩子呢?可能孩子们的理解中褒奖的成分会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
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一、过度溺爱——小皇帝小公主养成记。
这过度溺爱可真是家庭教育里的一个大坑啊。
有些家长就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供着,啥都不让干。
孩子想要星星,家长恨不得搭个梯子去摘。
吃饭得追着喂,孩子都好几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系鞋带。
这样下去,孩子就会变得特别依赖,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而且还特别任性。
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稍微有点风吹雨打就受不了啦。
长大以后,到了社会上,那可怎么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呢?二、只看重成绩——分分分,家长的命根儿。
好多家长就跟被成绩给魔怔了一样。
眼睛就盯着孩子的分数,考得好就啥都好,奖励一堆;考得不好,那脸就跟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孩子整天被要求埋头苦学,除了课本啥都不让碰。
其实啊,成绩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只看重成绩的话,孩子可能就变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缺乏创造力、社交能力和生活乐趣。
你想啊,一个只会死读书的孩子,就算成绩再好,他能在丰富多彩的社会里过得开心、混得好吗?三、棍棒底下出孝子——老掉牙的暴力教育。
有些家长还信奉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这都啥年代了呀。
孩子一犯错,就抄起家伙一顿揍。
这样做,孩子心里只会充满恐惧和怨恨。
打孩子的时候,家长是出了气了,可孩子呢?可能会变得胆小懦弱,不敢尝试新事物,因为怕犯错挨打。
也可能变得特别叛逆,你越打我,我越跟你对着干。
这就像在弹簧上使劲儿压,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厉害。
这种暴力教育,最后只会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兮兮的,孩子和家长之间就像仇人似的。
四、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交——孩子交朋友,家长说了算。
你说有些家长管得宽不宽,连孩子交朋友都要过度干涉。
这个小朋友不行,那个小朋友不好,非得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孩子选朋友。
孩子想和小伙伴一起玩个游戏,家长在旁边指手画脚,这个不能玩,那个不安全。
这样孩子的社交能力怎么发展啊?孩子需要在和不同的小伙伴交往中学会分享、合作、解决冲突。
家长过度干涉,就像给孩子的社交世界拉上了一道道栅栏,把孩子圈在一个小角落里,最后孩子可能变得孤僻、不合群,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汇总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汇总1、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孩子表现已经很好,但家长不满足,孩子考了98分,家长还想孩子考100分。
2、不关注孩子各项惯与良好品质的养成,比如:诚信、坚毅的品质,卫生、阅读的惯,只关心孩子的研究成绩。
3、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
4、一半家长做“懒”家长,把孩子送到小饭桌或辅导班,还有的接送、带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辈,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
5、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参与不积极,支持度低,认为与研究无关,组织的活动不重要,教孩子应付。
1.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大部分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2.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忙于工作,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爷爷奶奶。
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
3.教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进修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进修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XXX、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养的教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惯的培养。
家庭教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4.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
大部分家长忙于家活或打工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
1、有的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在学校一定要出人头地,课堂提问要多提问他的孩子,不管什么活动,都得有他孩子的身影。
2、有的家长“望子XXX”心切,对孩子寄于过高的希望,甚至有拔苗助长之势3、孩子之间有了矛盾,有的家长会过多的指责别人,袒护自己的孩子4、有的家长不认字,对孩子的研究不闻不问,孩子的成绩也成问题。
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
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从出生到长大,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教师,努力避免教育上的错误,但还是在很多地方上作出很多不利于教育孩子的做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几个家庭教育误区。
欢迎阅读!1、有求必应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从婴儿期开始,他总是对自己想要的做出反应。
孩子想要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总是这样。
不受控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太顺利了,太容易得到的往往不为人们所珍视,从中获得的快乐也会丧失。
所以当他长大后,他会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满足条件的正确方法。
例如,如果孩子想买玩具,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你坚持上幼儿园一周,你的母亲会买给你。
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一种追求的欲望。
但是父母要注意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不能对孩子撒谎哦。
2、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
父母受传统“望子成凤”思想的影响,从出生起就为孩子设计了未来的发展道路,但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爱好方面的才能。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盲目性,如投资于幼儿钢琴古筝等高级音乐辅助器材,招收儿童参加各种专业课等。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投资不仅浪费了一个家庭有限的财力和精力,而且更容易使孩子们对知识和探索兴趣的渴望落空。
过分和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沉重的压力下,一些年幼的孩子甚至会有强烈的反叛心理。
回应家长的高期望,如拒绝上学、拒绝各种专业、课程等。
3、父母不和睦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塑造儿童性格的基因。
父母经常吵架。
他们甚至不关心孩子的存在。
他们给孩子一个巨大的负面刺激,这会导致恐惧和焦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将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和爱心,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儿童的未来社会和生活,也可能形成严重的人际障碍,导致孤独症、自卑、抑郁、内向甚至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家庭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十大误区,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误区一:过度保护孩子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安全和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往往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情,导致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
应对策略是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二:过分追求成绩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高分就等于成功。
然而,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误区三:过度批评和指责不少家长通过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方式来教育孩子,希望他们能变得更优秀。
然而,这种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降低他们的自尊心。
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心。
误区四:缺乏时间和关注在忙于工作和社交生活的同时,家长常常忽略了陪伴和关注孩子的重要性。
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误区五:模仿和过度保守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忽视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追求独特的兴趣和发展潜能。
误区六: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产品在普通家庭中越来越普及。
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有益的休闲活动和交流。
误区七:不让孩子失败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失败,会过分替他们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错误不予批评。
然而,失败和错误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失败和错误,孩子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八:不重视品德教育在追求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有些家长忽略了对孩子品德修养的培养。
家庭教育的十大困惑
家庭教育的十大困惑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看重了,但有时用力过猛,就容易陷入误区,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加深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所以说,家长要分析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改正再教育。
家庭教育的十大困惑1、孩子沉迷游戏带来的困惑。
孩子总是喜欢对生活以外的事情感兴趣。
游戏网络是专业人员根据小孩的智力发展、思维习惯、成长轨迹设计的,所以小孩很容易沉迷其中。
2、父母观念不统一。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个人会充当红脸,一个人会充当白脸,这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弊端。
3、对孩子要求过于完美。
在一些家庭中,无论孩子表现如何出色,都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
父母不断要求孩子“下次要更好”,在此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增加,会让孩子不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也不懂得包容和理解别人存在的“不足”。
4、期望值偏高。
主要是指有些家长不能从孩子的天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有无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实现其望子成龙的愿望,脱离实际地只凭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要求。
5、过于重视结果。
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的父母,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成绩和结果的,不管孩子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在父母的心中认为:这都是不重要的。
只有最终的结果才能引发他们的掌声,这种过于重视结果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增加过多的压力。
6、过分宠爱,提供锻炼的机会甚少。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心血浇灌的对象,倾注过分的爱,形成严密的保护层。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敢说“不”。
7、青春期的叛逆。
孩子总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不想听从家长的意见。
他不到吃亏的时候,绝对不会回头的。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青春期,让孩子多体验一下社会的不容易。
8、孩子不知道交什么样的朋友。
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家长喜欢以他们的思想去指导孩子。
9、孩子的内向让家长更头疼。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1一、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误区之一:侧重智育,片面发展误区之二:忽视了德育这个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误区之三:劳动观念淡薄和高分低能误区之四:正统思想硬性灌输误区之五: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误区之六:家长形象的缺陷误区之七: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然而在现在,不少家长对于社会环境在家教中的影响作用却采取了两种错误的态度,走向两个极端。
(一)放任、不加节制和引导许多家长认为这个社会是开放的,孩子“太老实”了会吃亏,错误认为要早接触社会,多到社会上“溜溜”,多学点“东西”;要世故才不会“吃亏”;多与人交往才不会“不合群”。
因此,对于孩子的择友、交往、行为不干涉,听之任之,这样就对难免有误入歧途的可能,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都是由于平时不注意小节,受坏人引诱、教唆而踌成大错的。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时候,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会乘隙而入,不良书刊、录像还在暗地里流传着,对于青少年身心发展是个很可怕的不利因素。
(二)限制压抑正常的社会交往正是基于对第一方面的顾虑,不少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外部世界都靠不住,孩子只有在自己的“安乐窝”保护下才是最安全的,同时,由于“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孩子玩的时间多了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因此处处限制孩子正常的交友和活动,不顾孩子心理、生理需要。
片面地把自己“良好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成了“长不大”的人。
那么,该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建立民主型的父母与子女关系民主型的家长能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与孩子商量以获得理解与合作,能够与孩子融洽地相处。
成长中的孩子是有独立性倾向的,青少年虽然在精神上处于不稳定状态,有时不安、有时苦恼、有时踌躇满志、有时悲观失望,但是,随着与社会生活的逐渐接近,社会要求他们尽早自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厌烦过多的管束、不愿受摆布,把他们当小孩看待的做法使他们不能接受,普通具有独立性倾向。
家长家庭教育遇到的的八大问题
家长家庭教育遇到的的八大问题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八大问题:
1. 过度溺爱: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可能导致孩子无法独立处理问题,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期望过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旦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他们可能会感到自责和失落。
3. 干预过多: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可能会使孩子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4. 缺乏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可能会导致彼此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影响亲子关系。
5.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
6. 缺乏榜样作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榜样作用,可能会使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7. 教育方式不当: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行为问题。
8. 对孩子过度保护: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可能会使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容易使孩子受到更多的伤害。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同时,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的误区-家教误区
家庭教育的误区-家教误区一、观念的误区(一)家长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盼女为凤”是有责任心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正常心态。
然而,很多家长却不考虑孩子的综合实力和志趣爱好,盲目地要求孩子去实现对他们来说很难达到的“高指标”。
这种过高期望的核心就是“考高分,上大学”。
当然,还表现在对孩子其它方面的要求上。
(二)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1、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的表现和原因(1)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不一致。
(2)对孩子“爱”的投入方式不一致。
(3)出于教育策略的需要。
(4)对孩子的情感不同。
(5)祖父母同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不一致。
2、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对子女心理的影响(1)家长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人格。
(2)容易形成对父母的怨恨心理。
(3)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形成消极影响。
二、内容的误区(一)重学习成绩轻智力开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也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而当代家庭教育中,片面追求学业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二)重德育轻心育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一切只能听从家长的教导,才能够平安无事地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志趣和业余爱好。
然而,有些家长则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愿望、志趣约束孩子,对那些不符合家长要求的兴趣与爱好予以粗暴的“扼制”。
粗暴地扼制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个性,而且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欲望和进取精神。
(三)忽视孩子科学的性教育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然而,一些父母常常把性教育与成年人的性行为等同起来,认为是不能公开的隐私;还有一些父母担心性教育会诱发孩子的性过错,当儿童向父母询问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时,多数父母不是训斥孩子,就是糊弄孩子。
殊不知这正是向孩子进行早期性教育的很好时机。
他们不懂得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也更珍视与异性的友谊,同时在与异性交往中迅速成熟起来。
在后面的章节我们也会具体的讲解关于性教育的内容。
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如果你问今天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重要不重要?大概很少有人不承认它们的作用。
但据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做过的一次全国调查,在家庭教育一系列选择题目中,大多数家长答题的前三位都没有德育。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
一、现代家庭教育陷入的误区1、家庭教育仅仅是辅导孩子学习调查显示,10%的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大部分家长对此观点总体上倾向于认同,只有27%的家长完全不同意此说。
对“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情绪比学习还重要”这项调查,完全同意的家长仅占5%,有32%的家长完全持反对态度。
少儿部工作人员指出,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而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培养的家教方式,不利于孩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2、儿童教育中父亲参与程度低调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传统观念的父亲大有人在。
接受调查的家庭中,60%的母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有15%的家庭家教任务由祖父母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25%。
很多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是态度简单粗暴,缺少耐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调查的家庭中,孩子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他们培养儿童兴趣、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比孩子的母亲有优势。
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双方都参与家庭教育,父母行为方式互补,孩子能从父母双方身上吸取优点,有利于孩子完善的人格的形成。
父亲游离于家庭教育之外,对儿童性格的培养也不利。
3、父母缺少科学系统的家教知识调查问卷中有“家长列举自己读过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书”这项内容,只有5%的家长读过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25%的家长读过《卡尔·威特》和《哈佛女孩刘亦婷》;23%的家长在这一项中列出的是《唐诗三百首》、《育儿家典》一类书籍;17%的家长的教育知识是从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获得的;25%的家长在这项调查中留下空白。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1、只要身边有人照看就好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
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说话……有些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思维迟缓,缺乏爱的安全感。
2、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
把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能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这种比较心理也可能导致家长之间的难以相处。
3、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
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4、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
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
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
在这些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和谐关系被牺牲。
5、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6、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现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
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
7、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有调查显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
通过处理家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比较能面对挫折。
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分担责任和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
8、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
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
亲子或夫妻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一个小矛盾就会引爆冲突。
9、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爱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
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
唯 一 尺 度 ,也 当成 孩 子 学 习 能 力 强 弱 的 例 。 孩 子 的心 理 发 展 关 键 时 期 ,一 是 儿
尺度 。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 回事 ,分 童时期 ,二是青 春期 。在儿童期 ,父母 数只反映智 力水平 的一部分 。分数与学 与孩子的关系如何 ,对孩子 的心理早期 习能力也 不是 一 回事 ,“ 高分 低能 ”就 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 是在青春期 中, 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 力所致 。许多家长 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 系列 冲突,最
多 的帮助 、鼓励 ,而不是用讽刺 、挖苦 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
9 . 忽 视 孩 子 意 志 品 质 的 磨 炼 。现 在
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 ,就是对 孩子没有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 ,也很少 磨练孩子的意志 。凡事宠着护着 ,唯恐 孩子不顺心 。独生子女 中较多地存在着 脆弱 、依赖 、任性等不 良倾 向,而家 长 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地满足
力 。现 在 一 些 有 知 识 的 家 长 对 孩 子 的 学 等。父母 对孩 子的期望值很高 ,父母为
习辅导过于包办 ,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 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 和精神代价 。孩子 到一些 闲难 ,家长就帮助解决 ,这无形 的 学 习状 况 、考试 前 途 是 夫妻 关 系 、家 中让孩子在学习 上依赖父 ,往往不利 庭 氛 同 的 晴 雨 表 。 许 多 夫妻 问 的争 执 ,
例谈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家长学校经验材料例谈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案例一:左右孩子行为,扼杀创造思维说说发生在我自己家中的一件小事。
西瓜应该怎么切?这没有规定,更没有国际标准。
儿子想吃西瓜,拿刀对着西瓜准备拦腰一切的时候,他爸马上说:“不对不对,要这样,从蒂到脐这样下刀。
”我反对了,说:“让他自己切,就应该随他自己。
一做事情就受指点,孩子就放不开手脚。
”实际上,儿子做事前就总小心翼翼,爱问,怎样做?无独有偶,也听同事说起类似的事情,在砧板上切丝瓜的行为也遭到指责,说世上没见过切丝瓜的,只有拿在手上削才是正确。
一直以来我总不赞同大人总是教给孩子应该怎么怎么的,我不否定教育的功能,但我认为教育有方式。
能不能先让孩子自己想想怎么做,做了后再看看有什么道理没有?孩子的思维许多时候比我们更有见解,为什么要抹杀这些稍纵即逝的光芒?对儿子来说他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吃上西瓜,只要他能切出来,方便自己食用,为什么又要用大人惯有方式去要求他呢?如果他自己的方式不好,他终究会在生活中学会生活,知道什么方式最好。
他爸有自己的观点:教他知识有什么不好?是,全部的知识都要自己去实践的话,一生必定无所成就。
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教的话,那么历史也只是用来复制的,思维禁锢,手脚被束缚,还有什么创新,有什么进步?想起上个世纪在美国发生的一桩诉讼案: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
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就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
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案件以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告终。
家庭教育中的种种误区
《家庭教育中的种种误区》1. 过度保护是个大误区。
这就像把孩子一直放在温室里,不让他们经历一点风雨。
我邻居家孩子都上初中啦,爸妈还每天接送,书包都不让孩子自己背。
孩子稍微想自己做点事,爸妈就紧张得不行。
这孩子独立性可差啦,出去参加个活动,啥都不会干,像个没长大的小娃娃。
2. 只看重成绩是个误区哦。
成绩又不是孩子的全部,就像不能只看一朵花的颜色,不看它的香味和形状。
我有个朋友,孩子每次考试成绩稍微下降一点,他就对孩子又吼又叫。
可孩子画画很有天赋,他却不管。
孩子每天压力大得很,对学习都没兴趣啦,多可惜啊。
3. 忽视孩子兴趣培养可不行。
这就像种树,你只给它浇水,却不管它需要什么样的阳光。
有个家长给孩子报了一堆辅导班,可都是自己决定的,孩子喜欢的篮球,他觉得没用就不让学。
结果孩子上课没精神,老想着篮球,学习也没搞好,兴趣也被打压啦。
4. 打骂教育是个大坑。
这就像用锤子砸娇嫩的花朵,能把孩子的心灵都砸坏啦。
我亲戚家孩子调皮,亲戚一生气就打。
孩子现在看到亲戚就害怕,变得很胆小,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
本来活泼可爱的孩子,现在像个受惊的小兔子。
5. 过度干涉孩子社交是个问题。
孩子交朋友就像小鸟找伙伴,你不能老把他们关在笼子里不让飞。
有个妈妈总觉得孩子的朋友不好,不让孩子和他们玩。
孩子可孤单啦,每天都不开心。
在学校也没什么朋友,像个被孤立的小鸭子。
6. 不尊重孩子隐私要不得。
这就像偷看别人的日记一样可恶。
我同学的爸妈老翻他的书包和手机,他觉得自己像个透明人。
孩子和爸妈的关系越来越差,有什么秘密都不敢告诉他们啦,心里对爸妈可不满呢。
7. 不给孩子选择机会是误区。
这像让孩子走一条固定的路,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有个家长给孩子选衣服、选玩具,都是自己觉得好就行。
孩子想要个机器人玩具,家长不给买,说那个没用。
孩子只能接受,可心里委屈着呢,就像被剥夺了自由一样。
8. 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是个坏毛病。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就像每片树叶都不一样。
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
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下面是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
1. “过分溺爱”的误区
许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过度迁就孩子,导致孩子无法应对挫折和失败。
这种“过分溺爱”的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变成“被宠坏”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对策: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2. “过于追求成绩”的误区
一些家长过于追求孩子的成绩,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和负担。
这种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变得焦虑和疲惫,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策: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培养,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3. “孩子无所不能”的误区
一些家长过于理想化孩子,认为孩子无所不能,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没有正确的认识。
这种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大和盲目自信,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对策: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评价和指导,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能
力和不足之处,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避免弱点。
总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家长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误区并及时进行纠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探究幼儿家庭教育误区与应对策略
探究幼儿家庭教育误区与应对策略幼儿家庭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家长在进行幼儿家庭教育时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幼儿教育效果不佳。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幼儿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并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家庭教育误区1. 过分溺爱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都默认其无罪。
他们宠溺孩子,不愿意约束孩子的行为,造成孩子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和失误,以及无法接受挫折。
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性,长大后无法独立生活和工作。
2. 过度期望有些家长给孩子设置过高的期望,认为孩子应该成为社会的精英,过早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满足家长的期望而感到沮丧和焦虑,甚至会出现自卑和消极情绪。
3.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
这样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二、应对策略1.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家长应该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让孩子明白做对了会有奖励,做错了就会受到惩罚。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或者表扬,惩罚则应该是符合孩子年龄和理解能力的方式,比如让孩子思考自己的错误,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2.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其独立性和自律性。
可以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或者责任,让他们自己去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和决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孩子的快乐和痛苦。
可以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地方,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安全感和支持。
4.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合孩子的学习资源和条件,鼓励孩子多进行自主学习。
也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学习压力,要给孩子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的误区与纠正
家庭教育的误区与纠正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方法,以期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一、过度保护许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总是担心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因此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过度保护。
例如,有些家长会帮孩子完成作业,甚至代替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这种过度保护的做法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纠正方法: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度干预。
家长可以在一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不要替孩子做一切事情。
同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过分关注成绩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把孩子的成绩看作是评价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
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巨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纠正方法:家长应该把孩子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体育等,这些兴趣爱好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此外,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缺乏沟通许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双方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种缺乏沟通的情况会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纠正方法: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家长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做些有趣的活动,如阅读、旅游、运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强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此外,家长还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感受到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四、忽视品德教育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智力和技能发展,而忽视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这种做法会导致孩子缺乏道德观念和责任感,进而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
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家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时代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有必要及时加以纠正。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
一些家长存在以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的误区。
在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除了学业成绩外,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越来越受重视。
一些家长仍然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种以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的误区,容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针对这种误区,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其广泛的知识和能力。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一些家长存在过于溺爱孩子的误区。
在现代社会,由于家庭条件的改善和家庭规模的缩小,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开始变得普遍。
他们往往包办代替孩子完成一切事情,缺乏对孩子的适当约束和引导,给孩子培养了一种依赖和消极的心态。
针对这种误区,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需求和能力。
合理的期望和适当的约束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应该树立自己的榜样,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些家长存在对孩子有过高期望的误区。
在追求完美的社会氛围下,一些家长往往期望孩子成为社会的佼佼者,承载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这种高压教育不仅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容易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和偏差。
针对这种误区,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规划孩子的教育和未来。
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和人生规划,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26-MM-骑行背包客家长教育孩子的十个误区
家长教育孩子的十个误区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
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
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 鹏宇老师家的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
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
鹏宇老师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
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
他说:玩
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
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 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
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
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鹏宇老师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
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 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
你的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
5.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
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
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
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6.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
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
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
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
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
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7.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
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
9.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有个妈妈在孩子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经过一间网吧时警告孩子:看见没,这是网吧,很多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了,你可不能进去!一天又一天,一开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极了,终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进这间网吧看看。
再后来孩子网瘾了!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
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
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
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
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