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论文城镇化对中小学校德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_通用版

合集下载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孩子的德育教育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孩子的德育教育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孩子的德育教育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第一次以中央、国务院文件全面部署未成年人思想大的建设。

《意见》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作为一所学校,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近年从事德育和班级教学工作的切身体会,结合新甫街道的特点,从我街道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对我街道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德育工作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

一是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

农村相对城市来讲,信息较闭塞,环境寂寞安静,同时农户居住较分散,相互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奇心灵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

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都进城或外出务工,很多孩子都有爷爷奶奶照顾生活和学习。

爷爷奶奶一般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二、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1、厌学情绪。

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进教室,不愿意听课,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

我们的学生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刊物,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德育

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德育

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德育第一篇: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德育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在社会转型与急剧变革下,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德育观念,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一)社会坏境的变化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西方的价值观念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基本道德、德育目标和内容必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德育价值的多样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价值主体和价值标准也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小学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越来越强。

比如会使一些人的国家意识淡薄,失去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影响和腐蚀着识别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学生。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德育方法和手段提出的挑战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影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重要媒体,网络在为我们提供大量先进的信息,促进师生交流的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使德育的方式受到了挑战,网络的开放性、丰富性、交互性额高效性,从而使学生从传统途径如课堂、电视等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减少,积极寻求开拓新的德育方式。

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学校德育的教育主体的传统地位受到挑战,德育教师的权威地位正在被打破,学校和老师不再是主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唯一因素。

(三)首要地位未能真正确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智育第一、分数至上的错误观念在学生、家长、老师的脑子里深深扎根,这使得学校容易走向重智育轻德育。

这种情况在农村的中小学尤为突出。

中小学用智育的方式进行德育,使中小学教育产生严重畸形。

城镇化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德育管理的思路和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德育管理的思路和策略

寄宿 制 学 校 必 须 从 实 际 出发 ,制 定严 格 规 范
再次 ,分 工负责 ,责任 到人 。值 日领导 和生 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一 天的 日常管理工 实,促使 学生养成 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 学习习 作 ,如 :早 起、早 清 洁、早 读、午休、 中午 惯。重视 寄宿生的心理健康 ,以文化建设提 清洁、晚 自习、就寝等。班主任不仅要 管理 升 宿 舍 管 理 水 平 ,推 动 和 谐 宿 舍 文化 形 成 . 好学 生的出勤和纪律 ,还要负责学 生的学习 给 学 生 营 造 一 个 安 全 、 舒 适 、 有 文 化 内 涵 的 辅导 ,要照顾好 生病和有其他特殊 情况的学 住宿环境。 生 。 尤 其 在 学 生 就 寝 以后 ,值 班 人 员要 做 好 【 关键词 】 城镇化 ;寄宿生;德育管理 安全保 卫工作 以及学生特殊 情况处理。通过 抓 制 度 的 宣 传 、落 实 ,把 管 理 重 心 下 移 ,近 随 着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和 城镇 化 进 程 的加 距 离 接触 学 生 ,服 务学 生 ,勤 检查 ,勤 指 导 , 快 及 教 育 布 局 的调 整 ,越 来 越 多 的 家 长 要 求 反 复 矫 正 学 生 不 良习 惯 ,督 促 其 尽 快 养 成 良 让 孩 子 寄 宿 在 学 校 。 因此 , 如何 通 过 加 强 宿 好 的 生活 习惯 和学 习 习惯 。 舍 管 理 ,给 学 生 营 造 一 个 安 全 、舒 适 、 有 文 二 、改 善 寄 宿 条 件 ,优 化 育人 环 境 化 内 涵 的住 宿 环 境 ,从 而 促 进 寄 宿 生 的 养 成 寄宿生大部分 的时间都生活在 校园里 , 教育 ,是当前寄宿制学校 面临的一个崭新课 改 善 寄 宿 条 件 ,提 高 校 园 文 化 品位 , 良好 的 题 。 近 年 来 ,我 校 坚 持 以人 为本 , 对 学 生 实 育人环境促使学生形成 良好 的思想道德品质。 施 人 文 关 怀 ,推 行 全 员 参 与 式 的无 安 全 漏 洞 是 重 视 硬 件 建 设 ,近 几 年 来 ,我 们 不 断 改 管理 ,积极培养 同学们 的自我管理能力和 “ 自 善师生工作、生活环境 ,新建学生公寓 2栋, 律 、 自理、 自主”意识 ,住宿生管理逐 步走 添置高低床 1 2 0多付 ,架设 了师 生宿舍全 部 向成熟与完善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暖气 ,开通 了校 园两 网,实现 了 “ 班班通 ” 健 全管理 制度,注重过程管理 工 程 ,铺 设 了 塑胶 操 场 ,硬 化 、美 化 、绿 化 寄宿制学 校办学 的难点在安 全,关 键在 了 校 园 ,建 设 标 准 化 餐 厅 4个 , 校 园 环 境 怡 教 育 管 理 , 根 本 在 质 量 。 其 中教 育 管 理 是 重 人 , 整 洁 有 序 ,为 师 生 工 作 、 学 习 生 活 、创 中之 重 。为 了 确 保 学 生 在 校 期 间 万 无 一 失 , 造 了 良好 条 件 。二 是 重 视 了 校 园 文 化 氛 围建 我 们 采 取 多 种 形 式 ,强 化 过 程 管 理 ,根 据 本 设 。利 用 墙 体 文 化 ,宿 舍 内 外 悬 挂 、张 贴 上 校 实 际 制定 严 格 规 范 的管 理 制 度 , 时刻 牢 记 甜蜜的 问候语 、温馨 的提 示语、振奋人心 的 把 学 生 的全 程 管 理 放 在 首 位 ,并 且 要 求 分 管 励 志语 , 如“ 开 心去 上 课 , 快 乐 回宿 舍 ”、 “ 心 领导 与相关 职能部 门做到监 管督 促到位。要 中 只 有 装 着 别 人 ,人 生 之 路 才 不 会 孤 独 ” 、 求 学 生 时 时 对 照 ,事 事 从 我 做 起 ,人 人 争 做 “ 不推不挤保安全 ”以及 容止格言等。宿舍 文 明 寄宿 生 。 内K T板、书柜 、床头 卡、壁 画 的设计 与完 首 先 ,学 校 根 据 寄 宿 生 来 自农 村 的特 点 善,营造 出温馨 、人性化的宿舍环境。同时, 和学校 实际情况 ,制定 了 《 生活指导教 师工 突出中华传统文化元 素,指 导学 生 自行设计 作流程 》、 《 寄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 《 寄 个性化的室 内装点 ,使寄宿生受 到传统文化 宿生家 校联 系制度 》、 《 寄宿学生生活管 理 的熏陶 ,培育了民族精神 ,促进 了养成教育 。 制度 》、 《 物 品统 一摆放规定 》、 《 文 明寝 三是建起了符合标准要求的篮球场、排球场 , 室标准及评 选办法 》等一系列 的管 理细则。 乒 乓 球 场 ,羽毛 球 场 ,购 置 了各 类 健 身器 材 , 如 宿舍 卫 生 的 “ 三 个 面”整 洁 ( 即地 面 、墙 面 、 为师生生活、娱乐 、休 闲创造 了 良好条件 。 床 面 ),宿舍 内务整 理 的 “ 四个一 条 线 ” ( 即 四是设 立了家长接待室和生 活指 导教师办公 被子、 鞋子 、 牙具、 毛巾 ) , 学生个人卫生的 “ 五 室,平 时家长到校看望学生 ,值班 领导和生 勤 ”( 即洗 澡 、 换衣 、 剪指甲、 洗袜子、 理发 ) , 活指导教师亲 自接待 ,并带领他们 到食 堂 了 作息 时间的 “ 四统一 ” (即早起 床、午 休、 解 学 生 就餐 情 况 , 到 宿舍 了解学 生 住 宿情 况 。 开 关 门时 间 、熄 灯 ),出 勤的 “ 三点名” ( 早 值 班领 导向家长介绍学校管理制度 和相 关教 辅导、 晚 自习、 晚休 ) , 卫生的 “ 两检查 ” ( 早上、 育 活动 ,向他 们征询意见 和建议 ,与他 们共 下 午 )等 。 这 些 制 度 对 寄 宿 生 从 早 上 起 床 到 商 学校 发 展 的 大 计 。 这 既 增 进 了学 校 与 家 长 晚 上 睡 觉 每一 个 时 间 段 的各 项 活 动 作 出 明确 、 的理解 与互信 ,又为学校和谐发展 营造 了 良 合理 的规定 ,从 而使寄宿生 的学 习、生 活、 好 的社会 环 境 。 活动都有一定 的规 律性 ,行为习惯有一定 的 三 、倾 注心理关爱,呵护心灵成长 约束性 , 对寄宿生的整体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青少年学 生,正处 在一个身心成长 的过 其 次,建 立寄宿生信 息档案。采集寄宿 程 ,尤其是独 生子女 ,当他们离开父母 到学 生一寸彩照 ,按楼 层、寝 室、床 位制作寄宿 校 寄 宿 , 心 理 上 总 有 一 些 不 适 应 、 不 习 惯 , 生登记卡 ,生活指导 教师按卡查寝 ,避免替 因此 ,学 校 要 十 分 重 视 培 养 寄 宿 生 健 康 的 心 寝 、 串 寝 现 象 的发 生 。生 活 指 导 教 师 要 准 确 理 品质 ,让学 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 中同样 感 记 录 每 一 位 寄 宿生 的 详 细 情 况 ,包 括 家 庭 联 到温暖舒心。建立和发展 良好的 “ 尊师爱生” 系方式 ,所在班级 、所在宿舍、健康状况等, 的师生关 系,教 师以平等的充满爱心 的姿态 尤其对单亲家庭 、留守儿童、问题学生 的情 与 学 生 进 行 情 感 交 流 ,消 除 学 生 的 防卫 戒 备 况 要做详细记 录,这部分学 生是寄宿生管理 心 理 , 只有 学 生 主 动 亲 近 老 师 ,才 能 缩 短 师

城市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面临新挑战论文

城市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面临新挑战论文

浅议城市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中图分类号:g635.1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外延在逐渐扩张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社会问题,而教育问题成为作为一线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个个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核心发展的关键,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管理班级工作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败。

作为正处在城市化浪潮中的一所初级中学的班主任,笔者也在不断地思考,不断探索。

一、在城市化背景下我校的客观办学环境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迈进,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苏州城市边缘的人口、工业、商业与住宅等要素不断向周围地区迁移,直接吞噬着城市附近的农业用地、农业自然村。

结果,在城市周围出现了一个性质既不同于典型的城市,又异于农村的中间地带,出现了许多社区与街道基层组织。

它具有独特的特征、结构与功能,是一个新的地域实体,该实体即为城乡结合部。

这一地区成为在城市市区与郊区农村之间的相互交融渗透、城市化过程中受各方面影响最为激烈的特殊地域实体,许多失地农民成为了”苏州乡下人”。

伴随着苏州周边许多的商业住宅楼盘的销售,又出现了许多购房的非苏州籍甚至非江苏籍的外地人,购房后,这些人就成为了”新苏州人”。

他们的子女的就学问题亟待解决。

又加上苏州地区旺盛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量,每年总有数百万计的打工者涌入苏城及周边地区,寻找工作,过着租屋居住的生活。

这类打工者带来的适龄儿童也面临着就近入学的问题。

越溪中学位于吴中经济开发区南部新校区,正处于苏州的城区与农村的结合地带。

据我校教导处的不完全统计,这三年来每年的我校初一新生报到就读人员中,本地学区在读人数与外地户籍在读人员的比例已经逐渐接近各占百分之五十,甚至超过这个比例了。

因此我们所招收的学生具有来源多样性、文化多元性、居民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大量流动人口聚居等突出特点。

基于以上原因,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更是艰巨,面临着新挑战。

城市化对儿童的教育影响及应对策略

城市化对儿童的教育影响及应对策略

城市化对儿童道德成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王怀玉内容摘要: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聚集效应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带来人类文明的同时,给孩子的道德成长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契机。

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的社会化过程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的经济文化和人际关系状况。

教育和道德教育分不开,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把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放到社会的环境中去研究,否则许多在所谓狭义教育范围里涉及的问题,就很难得到答案。

因此分析儿童成长的环境,合理利用,扬长避短,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建立新型的网络是摆在每一位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

本文试图从“学校的价值引领,教师与家长携手,延伸社会活动”等方面,探讨应对城市化的种种实践策略。

关键词:城市化;新型社区文化;儿童道德成长;社区德育网络;教育合力现代化的生活是以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

人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儿童的成长更是离不开环境,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享受着现代生活的儿童们。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聚集效应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从而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契机。

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儿童的道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城市居民特殊的生活环境与方式影响着儿童与外界的交流。

现代城市生活交通便利、物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儿童在生活中可以尽享现代物质文明,他们见多识广,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

但是城市住房大多是单元式楼房,这种居住结构的特点除了经济、实用之外,还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独立性。

一套住房一般都是水、电、气一应俱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生活设施也已配套。

居住于其中的人几乎不需要与其他住户建立什么关系。

二是封闭性。

这种居住结构中,没有多少供住户共同使用的生活设施,各住户共同生活的空间几乎等于零。

最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探讨 精品

最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探讨 精品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探讨摘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学校德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任务、新形势和新问题。

墨守成规的守成心态难以应对城镇化对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要在德育的价值取向、定位、目标、内容、方法、队伍建设、资源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超越,才能解决农村学校德育在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德育;农村;基础教育;超越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这将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转移过程,在几十年时间里,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完的道路。

城市化的核心是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是指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提升自身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转变乡土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与多元的城市社会相融合,接受城市文明的主流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成为合格城市市民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实现,农村人口大量减少,新型农民将成为农业从业人员的主体,他们与城市居民相比,只是从事的职业不同,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方面与城市居民无异,也应成为具有与城市居民同等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的法治社会公民。

在实现人口城市化和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农村学校德育肩负着巨大的历史重任。

首先,农村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养成文明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其次,农村学校要充分发挥本社区文化中心作用,引导农民逐步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城乡居民政治经济社会权利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一体化。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德育面临的新形势城市化是在我国由农业文明转向现代文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

在这两大转型过程中,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将延续几十年,农村教育将在城镇化进程中为城市输送新型的城市移民,为农村培养新型农民,成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困境及出路分析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困境及出路分析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困境及出路分析作者:徐圣芳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14期徐圣芳重庆市巫山县建坪小学,重庆 40470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中,而这不仅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水平,还给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困境,并提出几条解决之路。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困境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农村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也影响到德育教育。

城镇化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贫富差距逐渐增大,生活环境也发生较大变化。

在此情况下,农村小学德育教师需要分析和研究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从整体的角度不断优化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多样化德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将少先队的作用发挥出来,促使学生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城镇化进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困境首先,从德育观念的角度来说,城镇化加快了社会的转型,无论是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是家长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随之受到一定的影响。

道德秩序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中,农村里的伦理秩序也随之发生一定变化。

在尚未构建全新道德价值体系的背景下,法制建设也未能紧随建设步伐,这就导致农村中出现了较多道德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德育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其次,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城镇化使得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日益凸显。

部分农村居民在第一时间抓住机遇,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部分农村居民未能抓住机遇,仍旧依靠农业进行生存。

而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德育问题的发生,如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攀比行为、冲突行为等[1]。

最后,从生活环境角度来说,在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流动性逐步增强,这就导致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接触更多多样化的生活环境,生存际遇也具有一定的差距。

城镇化进程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城镇化进程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城镇化进程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廖志文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纷纷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政策的落实,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教育部明确指出中小学学校教育要以“德”为先,中共中央也首次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可见,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加强我国农村学校德育教育意义深远。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小学德育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德育重理论轻生活,重说教轻体验等。

这些问题的不仅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也与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相违背。

本文作者将基于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对策,以推动我们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在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环境下,在中共中央、教育部“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的背景下,“德育为先”已经成了教育重要的理念之一。

在新形式,新背景,新要求下,小学德育教育到底该怎么做成了教师们急需考虑的问题。

1 城镇化进程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困境德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城镇化步伐加快的过程中,不少农村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少进展,例如,很多小学纷纷开设了德育课,还设定了德育目标。

不过,在物质水平不断提升,人们价值观变化很快的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1 德育目标不明确,师资匮乏德育目标是否清晰,直接关系着我国德育目标能否实现。

而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小学学校的德育目标不够明确,有的目标太高,太空泛,还有的目标很模糊,太低等等。

很显然,这些均影响着我国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推进。

在师资力量上,很多农村小学根本没有真正的德育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兼任,或者其他科的老师代课。

并且,德育教师往往只是开学前利用几节课讲完课本内容或者每节课仅仅利用十来分钟的时间讲讲德育知识,其余的时间要不被语数外占用,要不就是用来让学生们写作业。

1.2 教学方式落后,内容陈旧在教学方法上,往往只是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缺乏具有实际意义的校内外德育活动;过度强调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忽略学生的感受及主体地位。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的作用愈发凸显。

城乡结合小学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承担着培养地方优秀人才的重要责任。

而德育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何有效开展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探讨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的意义、特点、方法与策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及实践案例,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的意义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城乡结合的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城乡结合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

城乡结合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城乡结合可以促进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和互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城乡结合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深化和完善,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的意义在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2.2 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的特点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样性。

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需要考虑到城市和农村学生在价值观念、生活经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需要制定灵活多样的管理策略。

二是相互补充。

城市和农村在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互相之间可以借鉴优点、互相弥补不足,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三是因地制宜。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也在不断改变着面貌,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水平的差异,依然存在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和德育质量的不平衡问题。

在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城乡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德育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了解城乡教育差异,制定合适的德育方案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教师数量、教育经费、教育设施等等,而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

因此,在制定德育方案时,需要了解城乡教育差异,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制定。

比如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采取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农村书法描红、农村文化正能量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高他们对于农村文化的认识和爱好;而对于城市地区,可以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园林绿化活动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注重小学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一些道德知识和礼仪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育人”功能的实现。

这意味着,德育工作要在尊重和发挥学生个性、思维、创造和发展的基础上,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素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好公民。

针对不同的城乡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

比如,对于城市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出去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丰富他们的社会体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而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开展“三下乡”、“文化小沙漠”等活动,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完善小学德育管理机制,加强管理效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管理效能的提高。

在城乡结合的德育管理中,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以保证经费、教师、设施等的合理配置,从而保证学校的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城市学校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线上资源,开展德育课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上的作用,而在农村地区,需加强与家长、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沟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增强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最新-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德育的影响 精品

最新-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德育的影响 精品

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德育的影响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的现状,作者从社会环境以及学校两个角度对农村小学德育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提出有关对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一、农民生存方式发生变化,对农村小学德育的影响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日益增多,一部分农民在城市找到了较为稳定的工作,从而过上了城里人上下班的生活,也有一部分农民通过打工的方式,在农活的空闲之余进城务工。

由此导致,一方面,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另一方面,学校与家长不能实时有效的进行沟通。

二、农民经济利益格局变化,对农村小学德育的影响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变革时期,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便导致了人们因为利益格局的分化,而产生了心态的失衡和矛盾的激化。

生活在更加富足家庭的小学生会亲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认为农村的这种改革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能够更好的满足其生活和成长的需要。

而获得利益相对较少或没有获得利益的家庭小学生,会对改革产生疑问甚至不满,认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剥夺了他应有的快乐。

由此导致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改革带来的利益失衡进而引发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的不平衡。

三、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农村小学德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家长一直把考大学视为孩子跳出农门、谋求更好发展的重要出路,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一些人就片面夸大它的负面效应,认为书读的再多、读的再好,不一定代表前途无忧,甚至有时还不如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同龄人。

新读书无用论对学生的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办学理念城镇化,学校重智轻德现象严重一是农村基础教育集中化。

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农村学校小学生的人数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出现了老师过剩的情况,于是几个村子集中在一起的联合小学应时而生,取代了之前一村一小学的局面。

上学路途遥远一方面给大部分小学生上学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给老师和学生家长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最新-基于城市化进程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策略 精品

最新-基于城市化进程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策略 精品

基于城市化进程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策略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是现代社会发展内在的、必然的趋势。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历史阶段。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结构,而且改变了社会的价值意识、道德观念,尤其是是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除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之外,更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这就要求学校德育教育相应做出调整与更改。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始终注重德育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是提升学校教育价值与作用力的重要因素。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并主动调整与改革管理方式,弥补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缺陷与不足,加速推进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全面化、科学化进程。

一、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1贫富差距加大,德育管理难度增加。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直接影响之一是拉大了贫富差距,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一些农村居民能够抓住机遇,主动创业,而一些农村居民依然只能依靠农业收入与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家庭收入的严重不平等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德育问题。

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中,学生之间因因为互相攀比而引发偷窃、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小学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2多种文化的冲击,德育管理内容增多。

经济全球化与农村城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潮流,对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多种形式的文化与意识也不断流入中国,小学生心智发展不健全,区分事物对错的能力相对较低,极有可能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比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求新求异等等,这对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但目前绝大一部分农村小学并没有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设置相关的德育教育课程,使德育管理问题隐藏着诸多潜在的危机。

3高科技网络发展迅速,德育管理范围扩展。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大部分农村家庭都已经购买了电脑,智能手机等等,一方面给予农村小学生更多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开拓眼界的机会与平台,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重要问题沉迷网络,封闭自己、拒绝与他人沟通,网络世界一些色情、暴力等等信息也会大大影响着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这是当前影响与限制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农村小学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考虑的重点与核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生德育问题及其应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生德育问题及其应对

[收稿时间]2019-08-09[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城乡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16WTSHU029)。

[作者简介]林洁(1987-),女,广西陆川人,硕士,广西道德教育学会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道德教育。

[摘要]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德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道德底线模糊、规则意识薄弱、校园欺凌时有发生、留守儿童问题有待关注。

以新型城镇化理念来审视这些问题,发现其根源在于学校德育改革的滞后、家庭德育的缺位和社会德育的偏失,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在德育问题上的不一致、不连贯、不协调。

为了应对城镇化的挑战,学校应该重塑德育首位,家庭应该重拾育德功能,社会应该重建良好环境。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中小学德育;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合作[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7-0027-04University Education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文明程度,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意义重大。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和资源加速向城镇集中,带来城乡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结构和布局的根本性变化,对学校德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向学校德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型城镇化”理念的引导下,结合德育发展的最新理论,学校德育应该也可以应对新型城镇化的挑战,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城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这个过程集中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主要表现是农业活动与非农业活动比重的改变,前者不断加大,后者逐步减小。

不仅如此,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逐渐转移也是城镇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结构性变动。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在这个进程中,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活动。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中小学德育改进特色探讨论文通用版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中小学德育改进特色探讨论文通用版

小学班主任论文-中小学德育改进特色探讨论文通用版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小学德育变革的关键时期。

如今,学校德育已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并从社会政治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断地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总结研究这20年来中小学德育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对于加快和深化德育改革,使德育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于自身的历史使命,将是十分有益的。

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绩和实践特色(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绩1.增强德育的科学性、规范性。

德育大纲是德育规范化的具体体现,但长期以来,对德育大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

由于德育和社会政治运动联系过于紧密,致使人们认为德育只是随政治形势变化而变化的一种宣传工具,无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可言。

故在中小学中,语、数、英等各科都有教学大纲,唯德育无大纲,无要求、无检查、无考核。

改革开放以后,德育大纲对于德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得到了真正的重视,几十年德育无大纲的局面开始扭转。

1983年,《我国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大纲的研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六五”重点课题,由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三所院校共同承担这项研究任务。

这项研究成果,为教育部后来制订中小学德育大纲提供了依据。

在广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于1988年8月10日和8月20日分别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中学德育大纲》(试行)。

经过几年的试行,国家教委于1993年3月和1995年2月正式颁发《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从此中小学德育走上了依纲管理、依纲育人、依纲考评的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2.加强政治课改革,不断完善德育教材。

政治课(小学称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渠道,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与教材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很大。

为此,1982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了重新修订后的六年制的《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允许各地根据大纲要求,实行“一纲多本,委托编写,审查通过,自由选用”的原则。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地推进,教育在每个人看来,都是相当重要的,现在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素质教育,希望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方向全面发展。

农村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也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尤其是教育,对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问题;农村小学【引言】:教育作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是全民素质的有利依托。

德育作为教育的贯穿核心,对学生在生活方面有着强大的渗透作用,对提高一个孩子的涵养,有着重大意义。

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接触教育的萌芽阶段,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农村的经济发展一直趋向于城市化发展,但教育水平却并没有同步,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态无疑会带来方方面面的问题,在问题还没有发展到不可解决的阶段,政府就应该加强控制。

一、德育问题(1)对德育问题认识不足首先,站在老师和学校的角度上来说,农村小学里学校只是一味地延续传统的教育模式,并没有真正的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学校只是看中升学率,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并不看中,校领导只是关心每个班甚至全级部能够有多少学生升上重点初中,继而让更多的家长建立起对学校的信心,有了信心自然会让自己的孩子报读这所小学,与此同时,学校的名气自然会跟着上涨。

但是更多的老师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以此让学生来应对考试,德育问题只是在每周例行一次的班会上提及一些,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是空谈理论。

如果老师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对于将来学生立足于社会也并无任何益处。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阶段的他们玩心还是比较重的,对于学习还不能百分百的投入,更不用说对于自身德育问题的提高,加上老师对于成绩的严格要求,学生只会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

(2)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化农村的很多学校对于德育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所谓的德育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加以管制,只是强硬的管理,并不能加强学生的德育,例如一些学校会制定一些规定制度,让学生务必遵守,否则可能会对学生加以惩戒。

乡村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

乡村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

乡村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乡村城市化,生活社区化”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培养优秀、文明、高尚的新一代公民,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走进当今的农村,我们不难发现:宽敞的马路一条条增加,高大的楼房一座座崛起,树木绿地一片片扩大,公共设施一天天完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但是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爱护公共设施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更为严重的是,农村孩子不爱农村,这几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所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这就要求农村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大量的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这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

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却也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我认为,在农村学校中开展德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

如在班会上,教师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这个家中的一分子。

”这些话激起了学生情感的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了对集体的爱。

二、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

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

少先队又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论文】城乡结合部学校德育管理的探索

【教学论文】城乡结合部学校德育管理的探索

城乡结合部学校德育管理的探索恩施市龙凤镇中心小学袁作森恩施市龙凤镇中心小学现有学生1041人,专任教师52人,距离市中心不足15公里,属于城乡结合部。

“318、209”国道、沪蓉高速、宜万铁路等横贯学校所辖服务范围,社会复杂。

现又正值龙凤新区和湖北恩施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如火如荼建设,许多家庭涉及被征地、拆迁、安置,家长浮躁,学生“托管”现象严重,加之学校功能用房奇缺,师生活动场所十分狭窄等,“城不城,乡不乡”的学生给学校德育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为破解德育难题,更好服务全校师生,学校创造性地实践者“创五型校园、建五种文化”德育构想,即创文明校园,建行为文化;创书香校园,建特色文化;创幸福校园,建成长文化;创博爱校园,建和谐文化;创平安校园,建安全文化。

一、从“细”字入手,创建文明校园1、细制度:学校通过召开教代会,健全了各种德育工作制度。

如《行政值日制度》《教师值日制度》《学生值日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辅导员考核制度》《文明班、文明学生、文明办公室、文明路队评比制度》等十几个切实可供操作的制度,为培养师生良好行为习惯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2、细环境:学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在学校环境用语上着眼于温馨向上,如餐厅里:“听——谁在哭泣,那是被你扔掉的饭粒”;操场上:“捡片纸屑,美了校园美了你”;草坪中:“小草含羞笑,请您别打扰”……在校园环境的治理上,我们追求的是整洁有序,始终坚持“五勤”到位:即“勤打扫、勤监督、勤过问、勤公布、勤评比”,有责必问,遇难必处,按土家语所说的“对得住自己,待得了客”,逐步达到全校师生自觉养成保洁的习惯。

3、细服务:学校每期均组建师生40人左右的四种服务队。

即雷锋服务队、纪律巡查队、环保监督队、就餐秩序维护队。

做到“挂牌上岗”,师生高兴地称他们为“校园城管”“环保天使”。

雷锋服务队主要是为师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纪律巡查队主要是制止或矫正违纪行为,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
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是指小学在城市和乡村地区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和乡村地区小学的不同需求,也能够充分利用两个地区的资源,提高小学的德育管理质量。

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

小学是学生德
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德育管理的品质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

因此,德育理念必须
明确,强调德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除了需要注重学生道德素质、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
的培养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

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也需要充分利用城乡资源的优势。

城市地区的小学教育资
源丰富,可以采用更加开放的教育方式,多元化的德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
应能力。

而乡村地区的小学则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经验。

结合城乡小学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小学的德育管理效果。

此外,在城乡结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学校还应该注重家校沟通和社会参与。

家长
是学生德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多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
会议和家长进校园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生教育管理中来。

学校也应该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利用社会力量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班主任论文-城镇化对中小学校德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通用版
德育管理工作为学校有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要促进城镇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健康发展,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学校德育管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创建与之配套的评价模式,还要充分考虑城镇的区域特点、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适应本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学校德育管理的高效率,达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城镇学校德育管理的一般原则
1.全员性原则
全员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根本理念,全校师生员工都能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体现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公平性、公正性,学校的重大决策通过民主讨论形成共识,如果每个师生员工都明确学校的奋斗目标和所担负的责任,那么他们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工作,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2.整体性原则
学校管理的内部是一个复杂完整的能动系统,只有有效地整合人、财、物、时空、信息等基本的管理要素,使它们组成完整的有机系统,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才能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3.程序性原则
学校管理应遵循一定的程序,缺失程序,管理就会陷入紊乱。

学校管理的基础程序就是计划决策――组织执行――评价指导――总结提高。

4.实效性原则
要使各项管理真正做到有成效,就要与时俱进,顺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目标,创新评价机制,提高工二城镇学校德育管理的管理方法
1.组织发动的方法
通过组织动员、层层发动的方法,明确要求,确定目标,宣传实现目标的意
义和价值,让师生员工受到激励,为实现学校制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2.督导检查指导的方法
这是着重深入工作实际、参与实践活动的方法。

学校成立师德、纪律卫生、出勤、业务等督导评价小组,明确分工、严格责任制度、制定督导评价细则、对各项工作进行系统的督导检查评价、指导总结等。

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参加德育活动,了解掌握德育教学第一手材料,通过现场教研及时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这种方法就是用评价制度约束师生工作、学习、生活行为,使师生按照学校的目标要求去开展各项活动,达到养成教育的自觉生成。

3.实行程序调控的方法
学校制定德育教学常规、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对课前、集体备课、编制导学案提出具体的德育目标和要求,制定编制导学案的德育渗透原则及流程要求。

规范教师备课行为,并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导学案,优化备课质量与量化考评相结合。

课堂教学运用“高效模式”贯彻德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三观”形成教育的情况,依据学校制定的高效课堂德育教学评价标准进行督导检查评价,有效地控制课堂流程。

课后的整体验收、整体反思和对德育质量分析的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学校达标方案,评价教师、学科、对应班级的德育教学质量,找出问题,及时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三城镇学校德育管理的目标
学校若要健康发展,必须有目标做引领,科学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并依此制定相应的规划,使之成为全体教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并内化为自觉意识和行为。

学校的发展必然会步入科学和良性的轨道。

按照“整体促进,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秉承“一切为了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为内驱力的座右铭,把“创品牌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办学目标,针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应规划并合理确定每一步的德育目标预期,以确保德育教学模式改革稳步扎实推进,并循序渐进地拓宽改革视野。

重视德育教育教学是工作的前提,制度建全是工作的保证。

德育工作要做到纵向加强领导,横向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另外,健全制度是做好工作的保障,德育工作管理是严格
有序的,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教师公约》《班主任工作职责》《辅导员职责》《青年教师仪表规范》《校园忌语》等,使全体教师真正地成为文化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蒙者、心灵的塑造者。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的管理重心在德育,评价的原点在课堂。

能抓住各教学要素,建立一整套德育教学评价系统,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责、权、利,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全体教师的潜能,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全人”教育效益。

针对城镇学校课堂德育教学特点,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并把它纳入学校整体评价中或做相应的置换。

针对城镇学校的课堂特点,必须逐步过渡,转变评价方向,进而建立新的德育评价体系,只有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才能科学地反馈德育教学信息,合理促进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完善、去伪存真、挤出水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德育高效教学。

建立新的德育评价体系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城镇学校德育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般来说,要按照即时管理、即时评价、即时指导、即时改进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价组依据学校制定的“高效课堂德育教学常规”“课堂德育效果评价标准”“导学案德育目标评价标准”“德育教学质量评价细则”等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业务能力和工作常规进行全方位评价。

2.城镇学校评价方式
只要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着眼于实效性,评价方式必须因学校规模、学校性质、生源状况、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在评价方式上不必追求整齐划一,也不必照搬照抄,学校成立督导评价组负责对学校工作全方位的管理与评价,每天对师生的课堂德育教学活动实行即时管理、即时检查、即时指导、即时评价、即时量化打分、即时公示、即时汇总情况,第二天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点评,做到纠偏纠错不延迟,同时成立校务德育办公室督察组,每天对师生常规进行检查评价公示。

两块督察结果汇总,将师生的个体评价结果与教研组、学习小组和班级合力组集体进行“捆绑”,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他们的这种评价方式,特别具体细致,时效性、针对性比较强,有助于打造团队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

一月一评
价,一月一总结,同时与跟踪教学、课堂的即时指导性评价相结合,以期稳步推进课堂改革的健康发展。

3.城镇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包括教师基本功、教师活动、课堂实效、学生活动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学校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寓教于乐,做到双向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双向关心,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尊师爱校的意识;双向满意,达到教师与学生间双向满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让德育自主自为,减小城镇化改革与地域变迁给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作为学校和教师,做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应努力培养学生道德观、价值观,让学生成为有礼貌、有诚信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