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西省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1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演义》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两句在舒卷自如、回旋流畅的节奏中 地传达出姑娘的神态。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5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
A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B .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C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D .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B .北京将把全面治理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作为交通秩序整洽的重点,通过纠正、教育、批评和处罚等措施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C .通过这次走访,给记者最深的感受不仅仅是吃“开年饭”的人没了,更重要的是人们在酒店就餐时,节俭意识增强,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
D .新华社“面对高房价要淡定”的报道掀起国内舆论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他们对任志强“穷人就不该买房”的观点的不满情绪。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孔子认为,“仁”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 2019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一、课内有关知识点(本题21 分)1.(本题 3 分)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游说 (shu ì)不行不语(yǔ)美姬(ī)飨士卒(xiǎnɡ)B.鲰生 (z ōu)从百余骑(ì)戮力(lù)奔驰(hì).卮酒 (zh ī) 按剑而跽 ( ì) 刀俎 (z ǔ) 参乘 (sh ènɡ)D.瞋目 (h ēng)目眦尽裂(zì)彘肩(zhì)樊哙(kuài)2.(本题 3 分)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先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解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
B.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固然反应的是现代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但因为采纳的是古体诗的形式,所以这种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诗人在《雨巷》中创建了一个丁香同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迪,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的愁心。
D.《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不是是对生活的详细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怀形象。
3.(本题 3 分)以下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顷之未发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⑥臣请入,与之同命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⑨秦之遇将军,堪称矣⑩闻大王存心督过之A.①⑨/②⑩/③⑤/④/⑥⑦⑧ B .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 D .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4.(本题 3 分)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同样的一项是:()A.取之百金 B .大王何操.若属皆且为所虏D.使毕使于前5.(本题 3 分)以下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沛公奉卮酒为寿昼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要项伯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令将军与臣有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6.(本题 3 分)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敬称B.若舍郑认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款待过客的主人.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失其所与,不知与:赐予的7.(本题 3 分)以下各句中词类活用同样的一组是()A.①群臣怪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B.①发尽上指冠②樊於期乃前曰.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②阙秦以利晋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范增数量项王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阅读(本题 12 分)阅读下边的字,达成后边各题。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名校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誊录制度与楷书的式微“誊录制度”是宋代继糊名制度实行之后的又一重要科举考试政策。
所谓“誊录”就是把考生参加考试的卷子派送专人抄录一遍,然后把誊抄本给考官进行审阅,目的在于防止考试舞弊。
誊录制度最早始于殿试。
景德二年五月十三日,真宗于崇政殿亲自主考礼部奏的河北举人。
考毕,“别录本,去其姓名。
”景德四年修定《考试进士条例》,其明文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在法律上誊录制度被正式确立了。
大中祥符八年辟设誊录院,由专职书吏誊抄试卷,至此誊录制度从殿试推广到省试。
后来至仁宗景佑四年,开封府、国子监、别头试及诸州乡解试也用封弥、誊录法。
元丰二年颁布的《学令》誊录制度也应用于太学考试之中,至此誊录制度在宋代全面推广。
虽然关于誊录制度的实施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时一度受到批评和质疑,其制度的本身具有先进性,杜绝了考官以辨认字迹而徇私舞弊的现象,从制度层面体现了科举取士“至公”的价值和意义。
但从书法角度来看,誊录制度的全面施行对宋代科举士子学书观念,宋代士人书法审美观,甚至整个宋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科举,无论是贡举还是铨选,书法都列为重要的科目或作为任用的先决条件。
”《新唐书·选举制》载:“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日身,体貌丰伟;二日言,言辞辩证;三日书,楷法遒美;四日判,文理优长。
”很显然,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与官吏铨选中,“楷法遒美”作为取士重要标准之一,楷书书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试子入士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唐一代楷书的鼎盛局面。
然而到了宋代,誊录制度在科举考试中全面实行,楷书的遒美与否与入士没有多大关系,“以书取士”的制度不复存在,楷书在科举考试中也无功利性。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月考(一)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测评(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摸索.(suǒ)麦糟.(zāo)氾.南(fán)夜缒.(zhuì)B. 竹篙.(gǎo)斑斓.(lán)遏.止(è)共.其乏困(gōng)C. 杞.子(qǐ)被八创.(chuàng)阙.秦(quē)杯杓.(sháo)D. 青荇.(xìng)颓圮.(pǐ)秦伯说.(yuè)数.目(shù)项王【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和字义辨析读音正误。
本题中,B项,“竹篙”的“篙”应读gāo,“竹篙”指撑船的长竹竿,“篙”与声旁“高”音同。
C项,“被八创”的“创”应读chuāng,此处的“创”是名词,意思是“伤”。
“创”是多音字,读chuàng 的时候,意思是“开始(做)”,读chuāng的时候,意思是“创伤”“使受损伤”。
D项,“数目项王”的“数”应读“shuó”,意思是“多次,屡次”。
故选A项。
2.下列加点字的字义有误的一项是()A. 谁主沉浮..(坍塌,破败)..(诗中指盛衰)颓圮B. 浪遏.飞舟(阻止)百舸.(小船)C. 书生意气..(意志和气概)挥斥方遒.(强劲有力)D. 指点..(宇宙的广阔)..江山(评论)寥廓【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的字义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中,B项,“百舸”的“舸”如解释为“小船”,与诗歌中的情境不合,“百舸争流”源自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诗中描写的是碧透的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生气勃勃。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 (2).doc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 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植物染发剂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世纪,古罗马人就学会了用一些天然植物色素,如苏木、茜草、紫草茸等进行简单的染发。
公元1世纪的中国,人们已开始使用天然染发剂,首开先河的是西汉末年的王莽,“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
自我国唐代开始至清代漫长的历史中,相继出现了大量的天然中药染发剂,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可供染发的外用药物至少有20种以上,如覆盆子“榨汁涂发不白”、婆罗勒“可染髭发令黑”、郎耶草“可染须发”等等,数不胜数。
在人类呼唤天然、崇尚自然的当代,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或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制成的植物染发剂颇受欢迎。
针对天然植物在染发剂方面的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法国、印度等已相继研制成功了以苏木精为原料的植物染发剂。
日本也竞相推出了以辣椒素、虫胶酸、胭脂红酸等为原料的植物染发剂。
虽然这些天然植物染发产品价格昂贵,但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耀眼。
植物类染发剂的主要成分是从植物中提取而得的有机物质。
按照天然植物染色剂染发的原理可分为两个大类。
一类是色素吸附型染发剂,它主要是通过提取的各种植物性染料,有效地沉积覆盖在头发表面,利用染料本身色泽达到染发效果。
此类植物染料来源主要是一些色素含量较高的植物,典型的代表有桑葚、甘菊兰、红辣椒、红花、高粱等。
另外一类是植物活性成分与金属盐结合型染发剂。
它主要是提取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与金属盐类结合显色,渗透进入头发表皮或头发皮质。
山西长治二中2019高三上第一次练考试题-语文
山西长治二中2019高三上第一次练考试题-语文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最早的铜制品。
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
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明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这些大概都能够说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表达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进展形式,一直连续至更后期。
188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依照他发明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因此“西来说”获得了考古资料的支持。
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
这时假设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基本上自西方输入的,便特别难成立了。
因此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纳折中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妨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所以也即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要紧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关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可能可不能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
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然而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他们特别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特别识时务的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最新学习文档
2019年秋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语文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的基本手段。
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贪于财货????? 常痛于骨髓B.为击破沛公军?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C. 具告以事????? 敢以烦执事D.为之奈何????? 何厌之有2.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为击破沛公军??????B.沛公军霸上??C.沛公欲王关中??D.此天子气也3.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近日,一张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位家长在聊天中列出了自己及家中多名公职人员的职务信息,甚至将行政级别一一注明,如担任市中级法院执行局处长的丈夫、担任分管教育的区委常委的叔叔、担任纪检监察委员的父亲、担任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科科长的表姐夫等等。
最后,这位家长又说:“廖老师,这学期麻烦您多多费心,谢谢!”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一组言简意赅的漫画,直指教育的核心目的,引人深思。
漫画中,考过100分的优生因退步两分而受惩罚,而原只有55分的差生因考了61分而受到奖励。
表面上是在讽刺当今教育的不公平,实则是在扣问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精英或是鼓励差生?我的回答是后者,教育的目的不应简单地以功利主义的结果论来裁决,而应以培养并激发普通人的潜能使之有能力追求更高的美以及更幸福的生活为宗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98分的优生考得比61分的差生好却遭到惩罚。
因为教育的初衷是让他们突破自我的桎梏,而非同他人比较。
这组漫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莫过于今年沿海地区高校招生名额向西北内陆转移而引发的史上最大的家长维权活动。
表面上看有能力考98分的考生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而仅仅只考61分的西北地区考生却能轻松上名校是一种不合乎逻辑的行为,是违背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行为。
然而,细剖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及道德哲学的充分考量。
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完全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以及分配正义的要求的。
西方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曾指出:“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就是分配正义。
”这其中的“社会公平”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然也包括教育公平的问题。
当前中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政策的倾斜看似荒谬不合理,实则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地维护教育公平分配正义。
长治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长治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词尾,相当于“……的样子”B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好C .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D .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走,散步2. (2分) (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而谁以易之?B . 晨门曰:“奚自?”C .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 . 子路宿于石门。
3. (2分) (2019高一上·鹤岗月考) 下列划线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屈心而抑志兮②夙兴夜寐③千万不复全④伏清白以死直兮⑤逆以煎我怀⑥步余马于兰皋兮⑦固前圣之所厚⑧謇朝谇而夕替A . ①③⑤/②⑦/④⑥/⑧B . ①②/③⑤⑥/④/⑦⑧C . ①⑤⑥/②⑧/③⑦/④D . ①②⑧/③/④/⑤⑥4. (2分)下列两组划线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 . 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B . 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C .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D .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5. (2分)下列各组句子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师不必贤于弟子B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 . 而今安在哉?/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凌万顷之茫然6. (2分)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永保无疆之休休:休息B .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事物C . 虽董之以严刑董:督责D .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冲动7. (2分) (2015高二上·正定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余扃牖而居扃:上闩,关闭B . 以当南日,日影反照日影:日光照射物体所成的影子C . 无忘乃父之志乃:你,你的D . 可使足民足:使……富足8. (2分) (2017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卿能办之者诚决②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③俘累其男女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⑤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⑦顷之,烟炎张天A . ①②③⑤B . ①③④⑦C . ③④⑤⑥D . ②③④⑦9.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 愿大王少假借之D . 不过二十里耳10. (2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文言句式特征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刘夙婴疾病A . 之二虫又何知B .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 . 《齐谐》者,志怪者也D . 既自以心为形役11. (2分) (2020高一下·宁德期末) 下列各项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之圣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②固前圣之所厚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④好游者亦不能穷也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⑦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⑧屈贾谊于长沙A . ①④/③⑥/②⑤/⑦/⑧B . ①⑥/②④/③/⑤⑧/⑦C . ①⑥/②③/⑤/④⑧/⑦D . ①⑦/②⑤/③④/⑥/⑧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2. (6分)(2020·定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长治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长治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泸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今有“嫦娥”奔月、太空行走,人类对太空由最初的传说、幻想,延展到如今“”地考察研究。
而要真正飞向太空,去星际旅行,就需要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
第一代环控生保技术,就是我国载人航天过程中正在使用的“携带供给型”。
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
日前国际空间站和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使用的也是这一技术。
第三代属于生物再生技术,主要针对星际长期驻留,在空间站运行期间也会尝试,比如中国航天员未来在空间站很可能吃到自己种的新鲜蔬菜。
()。
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导、多国参与的“人与环境”大型国际试验,在试验规模、参试人数、持续时间和技术要求上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对志愿者来说,180天的密闭试验意味着外面的世界,却又远在天边。
舱内的物质闭合度非常高,氧气达到100%,水达到99%,食物达到7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生活所需都得依靠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和设备来。
试验期间,志愿者在密闭舱内克服各种困难,与舱外科研人员协同配合,地完成各项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B . 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C . 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但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D . 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的前瞻性探究就是“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B . “绿航星际”试验需要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这就是核心任务C . 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构成了“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D . “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就是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进行前瞻性探究(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脚踏实地近在咫尺自给自足日复一日B . 实事求是近在咫尺自力更生日复一日C . 脚踏实地触手可及自力更生长年累月D . 实事求是触手可及自给自足长年累月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20·兴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山西省长治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山西省长治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 (2017高二下·南昌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2分)2. (4分) (2019高一下·蒙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
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
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
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
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
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
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
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
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
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
树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
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
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
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1.下列对材料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这些桥冯文超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
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
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
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
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
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
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
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
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
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
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
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
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
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
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
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
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
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
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
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
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
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
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
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
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
人们对桥是感恩的!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摘自2016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自然段总领全篇,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同时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也为全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
B.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姿态、艳丽的色彩,有的只是质朴和雄健,这也为后文写桥隧工人做了铺垫。
C.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时的震撼场面,笔墨饱满,读来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
D.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赞美了这些桥以及设计、建造、养护这些桥的劳动者们,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
5.文中划线的一段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6.本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29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7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B.而闻者彰.彰:清楚C.而绝.江河绝:断绝D.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8.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犹且从师而问焉。
D.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作者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角度来“劝学”,阐明了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第二段以雕刻“朽木”与雕刻“金石”作对比,说明“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结尾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选自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