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合集下载

职业技术学院纵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纵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纵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1总则1.1为加强学校科研项目的管理,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依据国家和科研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1.2纵向科研项目是指由各级部门、有关基金会和本校批准下达的项目。

1.3科研项目管理是指项目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

其目的是对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

1.4学校科研项目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学校是承担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在国家、等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起到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

各二级学院(部)是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对本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负有管理和监督责任。

1.5科技处负责科研项目的业务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申报的指导、合作(外协)项目的审核、项目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项目计划任务的调整、结题验收、涉密管理、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协助科研经费管理;财务处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生产实训中心负责科研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档案室负责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组织人事处负责对科研管理和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纪检监察审计室负责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和监督检查。

1.6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的直接责任人,按照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项目合同(任务书)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使用经费,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划管理。

确保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济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对科研成果的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监督、检查。

2.纵向项目的范围2.1国家级项目。

一般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批准立项的项目。

2.2省部级项目。

一般指省科技厅、教育厅、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省经信委、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达的项目,以及除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以外的国家其他部委下达的部级项目。

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院级立项课题的管理,保证纵向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研究经费的有效使用,促进我院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实施的院级教科研课题管理工作。

第三条院级教科研课题面向全院教职工,鼓励大家公平竞争,择优立项,重点扶植与学院发展直接相关的重点教科研课题。

第二章课题申报第四条学院院级课题每1~2年组织一次,年底由科研处下发下一年课题指南。

院级课题依据课题性质不同,设社科类课题、科技类课题。

一般课题的研究周期原则上为1年,部分重点课题的研究周期为1~2年。

第五条院级课题的申报资格和条件(一)院级重点资助课题限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申报,且必须是参与过院级(包含院级)以上课题研究的课题负责人。

一般立项课题的申报面向全体教师。

(二)科技类课题重点支持与企业合作研究的课题(以合同为准);重点支持旨在解决学校基地建设、管理系统开发、实验设备开发与改变等方面的实用性课题。

社科类课题重点支持学院改革与发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课题。

(三)课题申请人当年申报院级课题不得超过2个,一人参与的课题不得超过3项。

择优选用课题组科研能力强、人员相对稳定的课题立项。

(四)已有院级课题未结题者,不得申报新课题。

(五)凡已争取到国家、省、市等资助的项目,申报院级课题不得超过1个。

第六条课题申报时,原则上应先进行查新工作,以确保研究工作的创新性,申报课题含已申请专利技术或提交专利检索报告的将被列为优先支持课题。

第七条院级课题的申报程序(一)申报者按要求填写《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一式两份。

(二)课题负责人所在系部(部门)负责对申请书进行审核,对申请书填报的主要内容和课题负责人能否胜任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单位能否提供有关条件签署明确意见,并承担信誉保证加盖部门公章。

(三)经系部(部门)审核过的申报材料,由部门报送科研处,科研处不受理个人申报。

2024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2024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2024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2024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科研工作是提高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推动学术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平台。

第三条:学院成立科研管理委员会,负责科研工作管理的决策和监督,委员会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科研骨干组成。

第四条:学院将科研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通过评价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使用等指标考核教师的科研工作水平,将科研工作成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学院建立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制度,教师通过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验收等环节开展科研工作,学院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和支持。

第六条:学院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供相应的出国(境)交流和科研差旅经费。

第七条:学院设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对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教师进行奖励和表彰,鼓励教师在学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第八条:学院加强科研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查询功能,方便科研管理的科学决策。

第九条:学院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对教师科研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对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第十条:学院通过加强科研工作管理,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学院整体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第十一条:本暂行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具体实施细则由学院科研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公布。

2024年上半年学校科技处工作总结(2篇)

2024年上半年学校科技处工作总结(2篇)

2024年上半年学校科技处工作总结2024年上半年,作为学校科技处的一员,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科技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推动学校科技事业的发展。

在这期间,我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指导和管理科研项目作为科技处的一员,我与学校各科研单位紧密合作,积极指导和管理科研项目。

首先,我参与了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经费预算进行了审查和评估,确保每个项目的科研内容合理、经费使用合规。

其次,我协助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进行项目进展的监督和管理,定期组织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报告,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

同时,我积极引导科研人员开展创新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组织科技活动和交流为了促进学校科技水平的提升,我积极组织和策划科技活动和交流。

首先,我组织了学校科技成果展览,展示了学校在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和企业代表的参与。

其次,我组织了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提升了学校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我还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了科研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三、推动科研平台建设为了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我积极推动科研平台的建设。

首先,我参与了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和更新工作,确保科研人员有先进的设备和工具进行科研实验和研究。

其次,我与各科研单位合作,共同申请和建设了一批科研平台,包括实验室、科研团队和研究中心等。

这些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四、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为了培养科研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项目的推进。

首先,我参与了学院科研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定期组织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指导,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我推动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实施,鼓励他们利用学校的科研平台和资源开展创新研究,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2024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2024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2024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的管理, 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和效益, 根据学校相关规定,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依托学院的科研平台进行, 涵盖教师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转化等内容。

第三条: 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的目标是提升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学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第四条: 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进展和结题必须符合学院有关政策和流程要求, 并经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第五条: 科研项目的课题选择应与学院的学科发展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六条: 科研项目的实施期限按照实际情况和项目要求确定, 项目组成员应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并定期向科研管理部门提交进展报告。

第七条: 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价和奖励应按照学院相关制度进行, 并注重成果的实际应用和转化。

第八条: 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的经费管理应符合学院财务管理规定, 并建立科研经费使用和监督制度。

第九条: 职业技术学院可以与企业、行业和其他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 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和科技合作。

第十条:科研工作需要保护知识产权, 学院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第十一条:科研工作违反学院相关规定的, 将依据学院纪律处分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本规定由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第3期 2008年5月8日【编者按】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

如何准确理解工学结合的真正含义,对正确定位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然而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目前人们主要聚焦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

事实上,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我们也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

什么是工学结合的课程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

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

系统化地去解决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

主要包括:①明确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②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③通过职业资格研究确保职业分析的质量;④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⑤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⑥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⑦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⑧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⑨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⑩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一、综合职业能力。

尽管“能力本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目前我们对“能力”这个泊来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按照英语对能力的理解强调结果,看重通过考核鉴定可以确定的技能和绩效:有的则接受德国概念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

不同理解影响了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定位:即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同选择的教育结果,可能是保证学生实现当前的就业需要,也可能是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如果选择后者,那么对课程的实现方式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系部及人员调整方案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系部及人员调整方案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系部及人员调整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专业建设,促进学院发展,经院长办公会研究,报党委会同意,决定对部分系部的设置及相关教学资源、专任教师、管理人员、专职辅导员和相关专业学生归属进行调整。

具体方案如下:一、系部教学资源和人员调整方案(一)将财经政法系的财税教研室、法律教研室的专任教师及教学资源,法律文秘、财政金融、保险实务专业的专职辅导员和学生整体划入工商管理系;将马列主义理论课教研室、思想品德课教研室的专任教师和教学资源整体划入公共基础课部。

(二)将人文艺术系的艺术教研室的专任教师及教学资源,广告设计与制作、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专职辅导员和学生整体划入纺织服装系;将商务英语、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资源、专职辅导员和学生整体划入工商管理系。

(三)上述涉及专业所有班级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不予变更,直至学生毕业。

(四)将信息技术系的数学教研室的专任教师和教学资源整体划入公共基础课部。

(五)财经政法系、人文艺术系的行管人员学院另行安排(原职级暂不变)。

(六)以人文艺术系语文教研室、体育教研室、公共英语教研室、专业英语教研室、财经政法系马列主义理论课教研室、思想品德课教研室和信息技术系的数学教研室的专任教师和教学资源为基础筹建公共基础课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1.机构设置:基础课部下设办公室、教学办两个行政科室和语文、英语、数学、思想品德、马列理论、形势政策、体育七个教研室。

2.人员职数:主任兼总支书记1人,副主任1人;办公室主任1人,教学办主任1人,办事员2-3人;教研室主任7人,专任教师若干。

3.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全院语文、英语、数学、思政课、形势政策教育、心理教育、体育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检查、督导、教研教改工作;负责本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负责本部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部分中层干部拟调整方案1.范平同志任继续教育部主任。

2.简尚高同志任公共基础课部(筹)主任、党总支书记。

学校科研处发布通知范文1

学校科研处发布通知范文1

学校科研处发布通知范文
学校科研处通知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科研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科研处特发布以下通知:
一、科研项目申报
科研处现启动XXXX年度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请各位老师关注学校科研处网站发布的《XXXX年度科研项目申报指南》,按照指南要求,认真填写申报书,并于XX月XX日前提交至科研处。

二、学术交流与合作
科研处将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交流的机会。

请老师们关注科研处发布的会议通知,积极参与,共同提升学术水平。

三、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为鼓励老师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科研处将协助老师们与相关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请老师们积极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共同推动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四、其他事项
1.请各位老师、同学关注科研处网站及公众号,及时了解科研动态和通知信
息。

2.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科研处,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感谢各位老师、同学对学校科研工作的支持与关注!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再创辉煌!
科研处
XXXX年XX月XX日。

论财政政策工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

论财政政策工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

入经济与社会 发展 中期 阶段 的必要条件 ,而这些社 会基础
西部地 区地方财力有限 , 没有 国家实施 西部 大开发 的战略重点是 :在西部现有的发 设施需要公共部 门参与投资。
展基础上进一步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 能力进行大规模 的基础设施 和生态环境建设 ,绝 大部分基 保护和建设 , 以确保整个国民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 积极调整 础设 施的投 资是 由国家财政支持 的,地 区经济发展对 国家
产业结构 ,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 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 努力 财政投资 的依赖性使 得地 区硬件 基础设施建 设严重滞后 , 对于 国家 已经投资的项 目, 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些 战略重点主要是为 了改善西部地 区 投资硬环境得不到应有的改善。
的投资环境 ,从而 引导 国内的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西部 开 由于管理 不善 以及制度上 的缺陷 ,也造成投资项 目的效果
政府 和市场 的双重调控作用。由于西部地 区市场机制存在 策使得转移地 区重点不突出 ,一般 目的的财政转移支付与
很 大 的局 限性 ,所 以国 家 财 政 政 策 的 支持 和积 极 引 导 就 显 专项财政转移支付 的分工和协调不够 ,纵 向转移支付缺少
得十分必要 。 二、 西部大开发 中财政政策工具 运用存在 的问题
政策因素,使得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 越来越大 。 2 .% ,南 部 占 3 .% ,东 北 部 占 2 . % ,中北 部 占 26 45 16
19 , 9 9年 西部地区人均 G P仅 4 0 元 , 当于全国平均水 2 .% 。财政资金 的大量倾斜大大支持 了西部 和南部地 区 D 46 相 13
发。 由于这些 内容的绝大部分都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 且投资 不高 , 存在大量的重 复建设及资金不到位现象。 大、 见效慢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般企

浅述能岗匹配管理理论及原则

浅述能岗匹配管理理论及原则
反馈
(一)工作内容 1工作的多样性 2工作的自主性 3工作的复杂性 4工作的难度 5工作的完整性
(二)工作职能l(三)工作关系
1责任
11与他人交往关系
2权限
2建立友谊的机会
3信息沟通
3工作班组集体工
4工作方法 l作的要求
5协作要求
反馈 图1 岗位设计的内容
(四)工作绩交i 1工作的数量 2工作的质量 3工作效率
2.人格类型论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 提出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模式。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 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例如“实际型”的人需要实际型的环 境或职业.因为这种环境或职业才能给予其所需要的机会 和奖励,这种情况即称为“和谐”。类型与环境不和谐,则该 环境或职业就无法提供个人的能力与兴趣所需的机会和 奖励。霍兰德描述了六种人格类型及相应的职业: (1)实际型(ILealistic):基本的人格倾向是,喜欢有规 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缺乏社交能 力。不适应社会性质职业。具有这种类型的人,其典型的职 业包括技能性职业(如一般劳工、技工、修理工、农民等)和 技术性职业(如制图员、机械装配工等)。
万方数据
2006年6月21日 Total No.238旬刊总第238期
2006年一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119个城市报送了本市劳动力市 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这119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 拥有市区人口1.66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 63.7%;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 912万人,约 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68%。119个城市中,用 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331.4万人,进人劳 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344.1万人,求人倍率∞约为0.96。

职业学院教研﹑科研项目管理试用办法

职业学院教研﹑科研项目管理试用办法

职业学院教研\科研项目管理试用办法引言本试用办法旨在规范职业学院的教研和科研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学院教研和科研工作的发展。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试用办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定义、项目管理流程和评估标准等内容。

一、目的试用办法的目的是为了:1.优化职业学院的教研和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2.规范项目的立项、执行、验收等过程,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3.提升项目成果的质量和产出效益,推动学院的教研和科研工作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试用办法适用于职业学院的教研和科研项目管理工作。

其中,教研项目包括教学改革研究、课程建设研究等;科研项目包括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等。

本办法将对项目的立项、申报、评审、执行、验收等环节进行规范。

三、定义本试用办法中,使用以下术语的定义如下:1.教研项目:职业学院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相关研究项目。

2.科研项目:职业学院开展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基础研究等相关科学研究项目。

3.项目负责人:项目的责任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执行工作。

4.立项:项目初次规划和确定,包括项目目标、预期成果、计划安排等。

5.申报:项目负责人向学院相关部门提交项目申请,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和研究计划等。

6.评审:学院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价值。

7.执行:项目正式启动并按照计划进行,包括数据收集、实验研究、文献调研等。

8.验收:项目完成后,由专家对项目的成果进行评价和验收。

四、项目管理流程项目管理流程包括项目立项、申报、评审、执行和验收等环节。

具体流程如下:4.1 项目立项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负责人应完成以下工作:•提出项目的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制定项目的计划安排和工作分解结构。

•确定项目的所需资源和预算。

•评估项目的风险和可行性。

4.2 项目申报在项目申报阶段,项目负责人应完成以下工作:•编写项目申报书,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等。

•提交项目申报书给学院相关部门,并按照要求进行补充材料的提交。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荆州市支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小组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荆州市支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小组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荆州市支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05.03
•【字号】荆政函〔2016〕32号
•【施行日期】2016.05.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荆州市支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小组的通知
荆州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落实厅市共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协议,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成立荆州市支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小组。

其组成人员如下:组长杨智市长
副组长曹松常务副市长
徐朝平副市长
傅志峰副市长
成员王统怡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长青市政府副秘书长
冯斌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刘润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
陈儒华市财政局局长
文艺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杨冰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胡应国市房产管理局局长
汤光华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光宏荆州区区长
陈飞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周文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支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协调、督办等日常工作。

陈飞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5月3日。

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规范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经费管理机构学院设立科研经费管理委员会,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委员会由学院领导、研究生导师、主管科研的院系主任、科研人员、学生代表等组成。

三、科研经费来源1.学院统一划拨经费。

2.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科研项目所享受的财政补贴经费。

3.横向课题经费。

4.社会捐赠、合作与开发经费。

四、科研经费管理原则1.科研经费必须用于科研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2.科研经费必须在经费管理委员会的授权下,由专人管理、执行和监督。

3.科研经费的管理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规定,遵守职业道德观念,保证经费使用合法、公正、公开、透明。

4.科研经费的安全、准确、及时的使用和追踪管理,应当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机制。

五、科研经费的使用1.科研经费使用前必须经过预算和审批,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2.科研经费使用必须遵循“先支出,后报销”的原则,不得超前支付。

3.科研经费使用人员必须按规定程序申请并领用,不得向其他人员转交或转借,不得跨科室或跨部门决定。

4.科研经费使用人员必须按照经费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地填写有关单据、报表和文字材料,及时向部门、经费管理委员会报送经费使用情况的报表,并保证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5.科研经费使用人员必须明确经费的用途、规范地进行管理和运用,并定期做出经费使用情况的的自查自评。

六、科研经费审计和监督1.经费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对各部门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对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整改和调查。

2.对于经费使用出现疑问、违规等情况,经费管理委员会应当依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并保存调查记录。

3.经费管理委员会应当每学年对各部门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公开宣传,接受社会监督。

职业技术学校科研工作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校科研工作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校科研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教职员工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加强科研成果的产权保护,促进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规范科研管理工作,依据《XXX学校章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坚持科研引领的工作思路,坚持运用科学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与创新实践,鼓励教职工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养,积极投身科研活动,激励教职工将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成果升华成应用性理论。

第三条学校实施合作科研的策略,鼓励与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课题和重点项目,鼓励利用专家资源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

第四条加强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提升科研工作的质量。

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对学校的学术工作进行指导,为学校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校刊编辑、教材管理等提供智力支持。

学生科研中心作为学术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处理科研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科研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1.代表学校开展科研交流与合作;2.组织全校性科研培训工作;3.拟定科研管理制度报学术委员会审议;4.开展校刊编辑的日常管理工作;5.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管理检查工作;6.科研成果统计、使用和档案管理工作;7.科研成果的评定与奖励工作;8.其他科研工作。

第二章科研交流与合作第六条科研中心代表学校与校外科研机构洽谈科研合作与交流事宜,报校长室审核批准。

重大科研项目应签订科研合作合同或协议。

相关协议按照学校规定履行会签手续,并报校长室备案。

第七条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职业教育协会(学会)、相关科研机构组织的论文征集、评选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按照科研合作合同或协议,承担合作项目的研究、管理、验收和成果应用工作。

第九条根据需要,组织教职工参与科研成果交流展示、评比、汇报工作,组织参加XX市或性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交流会议。

第十条组织开展各类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申报工作。

第三章校刊管理第十一条校刊编辑改创新方案须经学术生委员会审议通过,报校长室审核同意。

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为规范和加强我校“XX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效益,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

现结合我校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规范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一、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经费由学校财务室统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并根据项目的进度,合理安排使用经费。

二、教科处是学校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校长领导下负责科研项目和经费使用管理,处理日常性工作。

三、民办学校骨干教师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业务费、设备费(含修缮费)、实验材料费。

业务费含办公费、印刷费、邮费、市内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图书购置费、论文版面费和专家咨询费。

专家咨询费支出总额不得超过项目总经费的20%。

市内交通费支出总额控制在项目总经费的4%以内。

科研经费不收取管理费,不提取任何形式的劳务酬金,不能报销诸如餐费、通讯费等与项目无关的其他费用。

四、项目研究中所购仪器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的属于学校固定资产,要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登记,但使用权归项目负责人所有。

购置项目需用的800元以上仪器设备,必须充分论证,并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经所在院系领导签署意见,报校长审批。

五、项目经费使用中发生的暂付款业务,必须符合学校财务室关于暂付款使用的财会制度和规定。

自暂付款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内必须办理冲账手续,否则财务室有权不予办理新的暂付款业务。

六、项目负责人参加学术会议、培训学习或考察调研,须报所在部门领导批准、教科处负责人审核。

出国或出境参加学术会议、培训学习或考察调研,须报学校校长审核批准。

七、项目负责人参加学术会议、培训学习或考察调研,乘坐交通工具、住宿标准、伙食补助费、公杂费标准均按照《XX职业技术学院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

出差人员出差期间因游览或非工作需要的参观等开支的费用均由个人自理。

出差人员出差就近回家省亲办事的,要扣除其绕道交通费,只报销出差城市间直线交通费,多开支的部分由个人自理。

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院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好学院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XX省、XX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包括:科研成果的评价;科研成果的登记与上报;科研成果的奖励及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第三条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归口科研处,管理工作由科研处会同学院各相关部门共同进行。

第二章科研成果的评价第四条科研成果鉴定范围为:列入国家、省、XX省、直辖市以及有关部委科技计划的应用技术类项目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指导应用技术和开发的理论成果、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第五条软科学成果评审的范围为:执行软科学研究计划取得的软科学科研成果。

第六条科研成果鉴定与软科学成果评审申报程序:由项目负责人填写科研成果鉴定申请表和软科学成果评审申请书,经所在分院、部初审后报科研处,科研处审查合格后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通过鉴定和评审的项目,由上级主管部门核发证书。

第七条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和软科学成果评审的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一)完成合同的约定或者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要求。

(二)不存在科研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人员名次异议和权属方面的争议。

(三)技术资料齐全,并符合现代档案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科研成果鉴定和软科学成果评审的技术资料(一)科技成果鉴定的主要技术资料包括:技术合同和计划任务书、研制工作总结报告、技术研究报告、测试分析报告、实验报告、有关技术图表及质量标准、国内外技术水平分析及国家认定的查新报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及用户使用情况证明材料等。

(二)软科学成果评审的主要技术资料包括:技术合同和计划任务书、研究报告、论证报告、调研报告及有关背景材料、模型运行报告、国内外研究情况对照材料、相关论文等。

(三)社会科学成果鉴定主要技术资料包括:项目合同和计划任务书、研究工作总结报告、运用的方法和手段技术分析报告、调研报告、相关论文和著作等。

高校科研处技术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高校科研处技术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高校科研处技术服务项目工作计划一、项目背景随着高校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科研处作为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推进科研工作的重要责任。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工作,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科研处决定开展技术服务项目。

二、项目目标1. 提供科研人员所需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2. 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研结果的社会经济效益;3. 建立起高校与企业、政府等合作伙伴的技术交流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4. 加强高校科研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项目内容1. 技术咨询服务:针对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解答。

包括但不限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科研仪器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2. 技术培训服务:开展各类科研技术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科研方法论、实验技术、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专家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对科研项目进行指导,提供专业的科研方向和技术支持。

通过专家的指导,科研项目能够更好地解决科研难题,提高科研水平。

4. 技术合作服务:搭建高校与企业、政府等合作伙伴的技术交流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通过技术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推动科研结果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需求:通过与科研人员的沟通和需求调研,确定科研人员对技术服务的具体需求。

2. 制定项目计划:根据项目需求,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项目内容、时间安排、人员配备等。

3. 开展技术咨询服务:设立专门的技术咨询服务窗口,接受科研人员的咨询,及时解答和解决技术问题。

4. 组织技术培训:根据科研人员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活动,提高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5. 邀请专家指导:组织专家对科研项目进行指导,提供专业的科研方向和技术支持,帮助科研人员解决科研难题。

6. 开展技术合作:与企业、政府等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第3期2008年5月8

【编者按】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

如何准确理解工学结合的真正含义,对正确定位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然而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目前人们主要聚焦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

事实上,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我们也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

什么是工学结合的课程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

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

系统化地去解决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

主要包括:①明确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②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③通过职业资格研究确保职业分析的质量;
④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⑤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⑥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⑦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⑧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⑨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⑩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一、综合职业能力。

尽管“能力本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目前我们对“能力”这个泊来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按照英语对能力的理解强调结果,看重通过考核鉴定可以确定的技能和绩效:有的则接受德国概念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

不同理解影响了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定位:即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同选择的教育结果,可能是保证学生实现当前的就业需要,也可能是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如果选择后者,那么对课程的实现方式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学习领域课程。

目前企业对职业院校不满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对企业所需人才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

要想让企业对教育质量满意,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其前提是在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

因此,工学结合课程的核心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专业课程也只能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即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三、职业资格研究。

过去我们在课程开发工作中,通过专家研讨会找到一些“能力点”后,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将它们归类并形成新的课程,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高质量的课程开发应当有可靠的职业和工作分析作为保障。

要想培养学生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进行“整体化的职业资格研究”(心理学译为胜任特征分析),即将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在一起,同时兼顾生产过程分析、生涯发展和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等程序化的方法,确定课程的基本内容,即典型工作任务。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工作要求”、“职业资格”以及“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四、典型工作任务。

当前,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由简单的封闭性学习任务引领的学习,就达不到综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

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的综合发展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将其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

(转载:《职教论坛》2008[1]下,赵志群)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二)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还应理清和解决以下问题:
一、基于工作过程。

作为职教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过程”目前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但是大家对它的理解却多种多样:如有的关注生产和服务流程,有的则强调人在工作中的活动程序。

事实上,作为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上复杂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对工作过程的讨论至少应当涉及三个方面,即结构的完整性(获取信息、计划、实施和评价)、要素的全面性(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应满足这三个要求,这与传统基于知识的课程相比有很大区别,也是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最大的困难和关键所在。

二、职业成长规律。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教学主要关注学习的基本规律,而相对忽视了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

著名学者德莱福斯(S.Dreyfus)等的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共分5个发展阶段的逻辑规律,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知识形态。

在此,经验积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职业成长不是简单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过程。

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

采用什么方法和载体,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如何设计符合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这对课程开发技术和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课业及课业文本设计。

工学结合课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这需要科学和系统组织的学习内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课业。

课业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

它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关键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传统课程和教材主要呈现和传授显性知识,由于缺乏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程度十分有限。

因此,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编写以“工作页”和“引导文”为代表的课业文本,包括任务描述、学习日标、内容说明、时间要求和评价标准等等,为任务引领式学习和项目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四、行动导向教学。

工学结合课程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行动导向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即让学生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这里的行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从各地教学实践看,目前亟需澄清以下问题:行动导向不是一个或一类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方案(德语Konzept),其基本特征体现在“行动过程完整”(获取信患、计划、实施与评价)和“手脑并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两方面。

行动导向教学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实验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教学,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讨论、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关键是:强调学生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学习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

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五、学习环境与实训基地建设。

工学结合课程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应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

在此,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问题需引起注意,特别是盲目追求设备高端化。

与课程建设脱节,许多先进设备缺乏相应的课程支持,无法发挥最佳效益。

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校内“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建设和校外基地的“工学整合学习岗位”建设。

应特别注意“学习岗位”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加强相应的、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建设,以保证实习教学不流于形式。

六、课程质量控制。

在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教学空间增大,加大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

这样,课程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点应当从外部评估转向教学者的自我控制。

应建立全面、系统而科学的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估(M&E)体系,其核心任务是发展职业院校的自我质量控制能力,即“认清课程运行状况、识别成功潜能、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这里,国际质量控制领域的诸多理论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如IS09000的质量因素控制、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EFQM)的“质量控制系统化工具”等。

可借鉴经合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经验,对职业教育进行定期和动态的社会化评估,建立课程领域的决策者提醒机制,以及时纠正任何不利苗头。

(转载:《职教论坛》2008[2]下,赵志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