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施工段K104+825~K105+020塌方段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处理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隧道塌方处理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摘要:针对某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对其塌方段处理施工所用方法和技术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内容包括回填反压、反压土顶封闭、搭设临时钢支撑、注浆小导管、护拱浇筑、塌方段开挖与初期支护、塌腔回填,并通过实践,得出该隧道塌方体处理施工顺利完成,塌方处理施工过程顺利,无安全问题,所用塌方处理方法合理可行,可为类似隧道的塌方处理提供技术参考的结论。
关键词:隧道塌方;塌方处理;隧道衬砌0引言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塌方的问题,在塌方体达到稳定后,应立即根据其实际情况,结合现有施工条件,对塌方体进行处理,采用合理可行的塌方体处理与支护方法。
一、项目概况某隧道出口端右洞右导坑施工至掌子面桩号K162+464,其他导坑掌子面桩号见下图,累计进尺102m。
换拱施工至K162+494断面,完成拱顶段工字钢拆除工作后,现场施工人员开始凿除右导拱腰部分工字钢,此时拱顶部分开始出现掉渣,随后塌方工况不断加剧,持续约10多分钟,最终塌方贯通至地表,导致隧道右洞地表出现塌坑,塌坑尺寸约16m×16m×6m,且周围发现5条裂缝,另有2条老裂缝,初步估算此次塌方量约1500m3。
图1 出口右洞各导坑掌子面桩号图图2 隧道换拱段塌体现场图图3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洞顶陷坑现场图图4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洞顶陷坑平面图图5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洞顶陷坑横断面图图6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洞顶陷坑纵断面图图7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隧道右洞地表的旧裂缝图8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隧道右洞地表的新发现裂缝二、隧道深孔注浆方案考虑到现场病害情况,采用地表深孔注浆加固技术对该隧道进行加固。
具体工程措施如下:(一)深孔注浆根据现场隧道塌方情况和实际施工需求,注浆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注浆加固和止水帷幕孔注浆注浆加固和止水帷幕孔注浆的加固范围为K162+450~+515,共计348个孔。
位置为隧道两侧,在距离隧道边墙外1.0m处设第一排,向外0.5m间距设置第二排,两排钻孔纵向沿线路方向间距均为0.75m,两排注浆孔呈梅花状布置。
隧道塌方应急救援预案
中铁十局地铁205项目部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总则1.1编制目的提高项目部对隧道施工重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处理,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隧道施工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
1.2编制依据依据济铁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及救援预案》以及《人民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围在地铁205项目部施工区域围,隧道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和灾难时启动本预案:2. 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2.1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隧道施工过程中,重点是浅埋段、以及复杂地质、不良地质隧道工程施工现场。
2.2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坍塌、冒顶、有害气体中毒、突发大量涌水涌泥、透水等事故,可能造成以下后果:(1)施工人员受到打击、被坍塌土体掩埋以及因中毒、爆炸、淹溺等造成人身伤害。
(2)施工人员被困在洞,如不及时解救,会因缺氧、缺水和缺食等危及生命安全。
(3)工程实体遭受破坏,施工机械设备、物料、通风设备、电线路等遭到损坏。
3 组织机构与职责3.1 组织机构3.1.1项目部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连勇副组长:总工程师;肖刚,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匡德友、勇,安全生产总监;成。
成员: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安质部、物资部、工程技术部、财务部。
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办公室设在安全质量部,安全质量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3.1.2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机构3.1.2.1通信联络组:组长单位为项目部办公室,成员单位为安全质量部、综合部。
3.1.2.2后勤保障组:物资部和综合部。
3.1.2.3专家组:组长单位指挥部安全管理组。
3.1.2.4 抢险组:组长单位项目负责人,成员单位为参与抢险的各施工单位。
3.1.2.5宣传组:组长单位为综合科。
3.1.2.6治安保卫组:组长单位为安质部,成员单位为分包单位专兼职保卫人员。
塌方段处理措施
具体的塌方段处理方法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四方现场会讨论确定方法为主,这只是隧洞塌方处理的常规方法。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再进行添加或删除修改。
一、塌方段处理措施1.1、先对塌方段前面上一循环已经支护好的部位采用钢支撑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塌方段向洞口方向扩展。
钢支撑支护形式跟2#排水洞Ⅴ类围岩支护形式相同,钢支撑间采用工字钢焊接,间距1~2m一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钢支撑之间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
加固后,采用喷混凝土将整个面喷平,顶拱空腔部位喷满,以确保加固稳定,保证施工安全。
1.2、前面二至三榀钢支撑加固喷平后,选择一个断面设置围岩收敛变形观测点,每天对观测点进行观测,对观测成果进行分析围岩变形情况,并及时上报,根据变形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根据监测分析成果,以确定指导塌方段处理施工。
1.3、前面加固完成后,根据变形观测分析成果,等塌方段基本趋于稳定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时,对塌方段采取先初喷10cm厚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封闭,防止顶拱岩石再塌方。
钢纤维按照设计要求及合同要求,采用普通碳素钢,其抗拉强度不低于380Mpa,钢纤维直径在0.3㎜~0.7㎜,长度在25㎜~40mm,掺量在混合料重量的3%~6%,结合2#排水洞塌方段实际,塌方段喷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掺量按照60kg/m3控制。
1.4、钢纤维混凝土封闭完成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塌方段采取加密钢支撑的原则进行施工,从洞口方向向内,钢支撑按照40cm一榀向内安装,顶部连接采用Ⅰ16工字钢相互支撑,间距1m,不少于5道,拱架与岩面空腔部位处理:用φ50钢管一端焊接20cm*20cm*1cm钢板支撑顶在岩面上,一端与钢拱架焊接,间排距为50cm*100cm,在钢管支撑中部1.5m~2.0m范围内设置一层水平钢管φ50连接加固,要求四周顶住围岩,中间部位与支撑架用扣件相连。
在钢拱架上部0.5m~0.8m的部位沿原开挖面设置φ25mm长度为4.5m,间距为0.8m的锚杆,并在此高程设置单层钢筋网片,锚杆与钢筋网片相连接,钢筋网片采用φ22mm钢筋,间、排距为20cm*20cm。
塌方处理方案2
坍方处理措施一、塌方段情况说明2005年6月29日凌晨1∶23后沟隧道掌子面K63+564爆破后,现场安排掌子面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7∶10开始组织出碴,出碴过程中, 16∶00掌子面发生突然性失稳,在我指挥部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撤离以后,于16∶40齐头再次发生了坍塌。
连续两次坍塌造成掌子面完全封堵。
目前掌子面设计为Ⅳ类围岩,岩性以片岩夹片麻岩为主,岩体完整,岩质坚硬。
实际开挖后发现岩性为片麻岩夹杂黑云母,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富水一般,围岩稳定性极差。
二、塌方处理原则本次坍塌处理本着“封闭围岩、稳固后方、防止坍塌进一步蔓延,做到一次成型、不留后患”的指导方针,坍塌处理遵循“安全第一,步步为营”的主导思想。
三、塌方处理方案根据目前坍方情况,分两步进行处理。
第一步先对坍方影响段进行加固,第二步再组织对坍方体进行处理。
1、对K64+565~+571坍方影响地段在原设计锚杆、钢筋网的基础上,增加Ⅳ类小格栅钢架加强支护,由于此段有虚碴,先架设拱部钢架,再分左右两侧清碴,接钢架落底。
钢架间距按60~70cm/榀进行架设,按照2m间距打设3.5m锁脚锚杆(Φ22钢筋),然后喷射混凝土包裹钢架。
由于格栅钢架强度低,再用I16型钢钢架按照1榀/m 架设在初期支护断面内缘,按照间距2m打设用3m长锁脚锚杆(Φ22钢筋)固定,钢架与断面之间的空隙采用钢楔或混凝土楔顶紧,钢架在衬砌前再进行拆除。
2、坍方段处理鉴于目前已将坍碴清理,坍方段采用护拱进行处理。
处理要求及步骤如下:1)、先清理上半部分坍碴,然后按照3榀/2m间距架设I16型钢钢架,环向采用Φ22钢筋进行连接,连接筋间距1m。
在钢架背后焊接P38钢轨或Φ50钢管,按照环向间距1m~1.5m进行布置,钢轨和钢管超前长度不小于2m,钢轨和钢管背后铺设20cm×20cm的钢筋网进行安全防护。
2)、在钢架内侧挂设5cm厚木板模筑C20混凝土作为护拱,护拱厚度不小于60cm,每循环处理长度控制在3m。
隧洞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隧洞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前言近年来,我国隧道的建设如火如荼,但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
其中,隧洞坍塌是一类风险极高的事故类型。
在一旦发生隧洞坍塌事故时,为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采取科学、及时、有效的现场处置措施非常重要。
事故现场处置一、安全评估在发生隧洞坍塌事故后,首要任务是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评估。
评估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现场进行全面、系统的勘察,确定坍塌范围、坍塌方式、存在的危险物质等。
2.形成安全评估报告,明确现场风险级别和需要采取的处置措施。
3.在实施整个现场处置过程中,应不断对事故现场的风险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处置方案,保障人员安全。
二、现场治理1.组织抢险队伍,采取措施确保坍塌区域人员安全、疏散被困人员。
2.隧洞坍塌事故现场数量庞大、范围广泛,需要在现场实施复杂的施工技术,包括土方、爆破、清理杂物、抢险救援等。
因此,在实施现场治理前,需要制定详细的现场治理方案。
三、信息发布1.一旦发生隧洞坍塌事故,应首先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2.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向附近地区居民告知事故情况,引导居民有序疏散,避免人员伤亡。
四、道路恢复1.道路恢复工作需要在现场危险消除后,全面开始。
道路恢复方案应该制定得尽可能细致,包括各项恢复工作所需时间、人员、材料、工具等准备工作。
2.恢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确保验收达标后方可通车。
五、道路管理1.道路建设完工后,需要定期对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缮,防止道路病害、交通事故等发生。
2.在道路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安全文明出行的宣传工作,引导驾车人员注重安全驾驶、文明礼让,避免因违章、酒驾等行为导致道路事故。
总结在隧洞坍塌事故现场处置过程中,安全评估是关键步骤。
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成立抢险救援队伍,开展复杂的现场施工工作。
同时,应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发布事故信息,引导居民有序疏散。
最后,在道路恢复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实例论述隧道施工中的塌方处理措施
实例论述隧道施工中的塌方处理措施1、工程概况某道为中隧道,左、右线分离布设。
长度为793.5m;鸦髻岭隧道进出口段各有一段小净距,左线小净距隧道设计里程长445m;右线小净距隧道设计里程范围为长509m。
中间岩柱厚度范围在18.2m~25.6m之间,其余为正常间距。
目前塌方位置中間岩柱厚度约34m,属于正常间距。
隧道左线最大埋深约96m,右线最大埋深约102m。
左、右线隧道一端位于直线上,另端位于R=2350m的圆曲线上,左、右线隧道均采用人字坡,最小纵坡分别为0.32%及0.38%,根据路线设计要求,左线隧道出口段路面设置3%反向超高;右线隧道出口段路面设置3%正向超高。
1.1地质概况(一)地形、地貌隧道区属侵蚀低山地貌区,地貌特征为山体呈脊状山,走向北东向展布。
山体主要由燕山期(γ)花岗岩构成。
隧道轴线经过处地面标高70.0~214.2m,相对高差约144.2m。
隧道经过的山体较高大,连绵起伏,自然坡度一般20°~36°,局部较陡峭形成陡崖,沟谷一般较狭长,纵坡较缓,横坡相对较陡。
(二)地层岩性根据钻探、物探及地质调绘,隧道区地层岩性由新至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Q4dl+el)、残积土(Qel)和燕山期(γ)花岗岩组成。
(三)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区属侵蚀低山地貌区,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
隧道经过区及附近无大型水库及大型河流通过,地表水不甚发育。
2、塌方过程及原因分析2.1塌方过程隧道左洞在完成某段下台阶开挖后,正准备进行挂网喷混施工时,左侧壁出现掉块塌方现象,故立刻对开挖面进行初喷混凝土封闭并撤离人员机械。
塌方位置的初喷面出现开裂剥落,塌方体纵向长度约6米、环形长度约5米、最大厚度约2米,塌方体积约20立方米。
经过七小时左右塌方位置已至拱顶并往右侧发展,纵向长度约10米,经过十小时左右塌方位置已超过拱顶至右侧约3米,纵向长度约12米,拱顶最大深度约4米。
2.2原因分析塌方段设计为Ⅱ级围岩,岩性为微风化花岗岩,岩石坚硬,整体性较好,初期支护为喷射混凝土厚10cm,局部挂网,局部锚杆支护。
隧道工程塌方事故应急抢险措施
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知识隧道工程塌方事故应急抢险措施1.发生塌方,除迅速营救施工人员处,要迅速加固未塌地段,以防止塌方范围扩大,并可为清理塌方而做好准备。
同时,摸清塌方的情况,调查塌方范围和塌方后围现状。
分析塌落原因及性质、间歇规律、塌方的现场情况。
2.处理塌方应按小堵清,大塌穿及治塌先治水的原则进行。
3.小塌方在坍塌间歇中,抓紧时间处理。
需先支护后清,即后清理塌方,边清边换立柱,各工序要紧跟。
如塌主较高,可采用多层排架支护,顶层与塌穴壁要顶紧,条件适合时,也可用喷混凝土和为临时支护处理塌方。
4.大塌方在无法支护塌穴,大小无法查清时不允许清渣,以防随清随塌,使塌方范围迅速扩大。
因此必须塌体中穿过去,采用先护后挖的施工顺序。
先加固塌方端部支撑及衬砌后一般用插板法施工,插板视塌方体石渣软硬可选用木板、钢纤或钢轨等材料,在插板的掩护下清渣并及时架立牢固的支撑,扩大时,亦须横向打入插板,岁扩大随支撑。
5.穿越塌体的部位应从拱顶和上部断面穿过塌体,然后向下施工。
6.通顶塌方是大塌方的极端情况,陷口四周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汇集塌陷坑,并用粘土类填实四周裂缝,穴口商方宜搭雨蓬,以防雨水灌入塌方体。
7.在处理塌方时要加强防、排水,并采取适当措施引离引离塌方段的地下水。
8.大塌方处理费工费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可采取迂回导坑绕过塌体的措施,这样可使处理塌方与正洞施工同时进行,但应注意在选择迂回导坑方案时要慎重,避免在迂回导坑中再次发生塌方,或者塌方扩大到迂回导坑中。
9.塌方段围岩极不稳定,围岩压力加大,因此,衬砌结构需相应加强,对围岩同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如在衬砌外做浆砌片石护拱、在塌方体内压水泥浆等,并且作好排水工程,以免后患。
隧道掌子面塌方(坍塌)处理方案(初稿)
新建铁路XX至XX客运专线先行工程XX隧道掌子面坍塌处理方案LOGO编制:审核:批准:XXXXXX集团有限公司XXX客专先行工程XXX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二〇年七月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范围 (1)3.工程概况 (1)3.1地质状况 (1)3.2设计与施工情况 (1)3.2.1设计情况 (1)4.施工方案 (2)4.1处理原则 (2)4.2施工工序 (3)4.2.1反压回填 (3)4.2.2掌子面封闭 (3)4.2.3注浆固结 (3)4.2.4洞身管棚 (3)4.2.5三维扫描 (4)4.2.6监控量测 (4)4.2.7掌子面开挖 (4)4.2.8超前支护 (5)5.处理时间 (5)6.劳动力及机械设备 (6)6.1劳动力组织 (6)6.2机械设备 (6)7.安全质量保障措施 (6)8.应急预案 (8)8.1应急组织机构 (8)8.2应急领导小组相关人员职责 (8)8.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任务 (9)8.4装备及通讯网络和联络方法 (10)8.4.1装备 (10)8.4.2通讯网络 (10)8.4.3外界联络方法 (10)8.4.4通报方法和程序 (11)8.5应急救援队伍的任务和训练 (11)8.6施救程序与方法 (11)8.7预防事故措施 (14)8.8事故处理 (14)8.9现场医疗救护 (15)8.10紧急安全疏散 (15)8.11社会支援 (15)XX隧道掌子面坍塌处理方案1.编制依据⑴《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8);⑵《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406-2015);⑶《高速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⑷《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⑸“质量安全红线”和XX铁路公司相关文件要求;⑹本稿件为当天初稿,若后续有修改以修改后为准;⑹本工程施工采用的施工图纸、参考图、标准图及与本工程相关的其他设计文件。
施工总承包工程基坑边坡失稳或坍塌应急措施
XXXX大楼总承包工程基坑边坡失稳或坍塌应急措施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坑开挖时,应按基坑变形观测的方案进行,当出现坡顶的水平位移大于开挖深度的3%。
时、地面沉降速度达到5mm/d时、附近建筑物倾斜超过警戒值1%时、基坑底面隆起达到15Omn1以上时、突降大雨或暴雨时、基坑有可能失稳或坍塌时,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采取如下应急措施:1、基坑开挖有可能出现失稳时的应急措施本工程当土方开挖到最后一层且最后一层的锚杆尚在施工时,经基坑变形观测,基坑边中间观测点出现水平位移50mm,项目部按以下程序进行响应:(1)负责观测的技术员马上把结果报告给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在项目上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指挥施工员立即停止正在基坑进行土方平整和在同一区域施工的锚杆,把机械设备撤到离变形的支护20m远的地方,人员撤离出基坑。
(2)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在施工现场的专职安全员、施工员马上赶到基坑边,检查周边管线。
(3)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基坑支护的设计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经对现场顶面和基坑底的实地察看,结合变形观测员汇报的观测经过和数据,认真研究,分析原因。
(4)处理过程中继续观测基坑的变形,每4h观测一次,直到变形稳定为止,在处理措施没有完成前,除了参与处理的施工人员外,其余人员不得进入基坑;项目技术负责人在现场值班,项目经理不得远离,并保持与有关单位的有效联系,直到处理完毕,支护变形稳定后,经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支护设计负责人验收确认后方可恢复施工。
2、基坑支护在使用中出现问题时的应急措施经变形观测发现地面沉降累积值超过5cm且当天观测沉降量为2cm,按以下程序进行响应:(1)基坑观测技术员及时报告给技术负责人和当时正在现场的最高负责人生产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听到报告后,马上与项目经理进行了简单的沟通,由现场生产负责人指挥停止基坑底的施工,并疏散人员到基坑顶面,设备暂时不撤离,专门安排一个门卫进行看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基坑局部塌方处理方案
基坑局部塌方处理方案基坑局部塌方处理方案XXX编制日期:2015年7月15日一、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制定。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地基坑工程,工程规模较大,基坑深度达到20米以上。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局部塌方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处理方案3.1局部塌方区域处理措施对于局部塌方区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清理现场:第一时间清理现场,确保人员安全,防止二次塌方。
2.加固边坡:对现场进行加固处理,采用喷锚加固技术,加固边坡,防止继续塌方。
3.排水处理:对塌方区域进行排水处理,确保施工现场干燥,避免影响后续施工。
3.2西侧边坡未塌方区域加固措施为了防止局部塌方向未塌方区域扩散,需要对西侧边坡未塌方区域进行加固处理:1.加固材料:采用高强度钢筋和混凝土进行加固,确保边坡稳定。
2.加固方式:采用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加固西侧边坡未塌方区域。
以上为本方案的处理措施,经过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针对西侧边坡塌方问题,制定了以下处理方案:1.对塌方区域进行清理,确保安全施工;2.在塌方区域进行加固,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确保边坡稳定;3.对广告牌基础进行加固,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确保广告牌稳定。
3.2加固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监测措施在加固措施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基坑监测,以确保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内容包括:1.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情况;2.锚杆混凝土支护的锚杆应力、应变和锚杆位移情况;3.复合土钉墙支护的土钉应力、应变和土钉位移情况;4.边坡稳定性监测。
3.3西侧边坡塌方区域广告牌基础加固措施针对西侧边坡塌方区域广告牌基础问题,采取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进行加固。
具体措施包括:1.在广告牌基础周围钻孔,安装土钉;2.将土钉与钢筋网固定在一起,形成土钉墙;3.在土钉墙内侧设置排水管道,以排除地下水压力。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塌方处理方案
(一)成型段临时支护
1、对离塌方段15m范围(成型段)进行临时支护,用I22b工字钢支撑,拱架间φ25钢筋纵向连接,环向间距0.5m布置。
(二)塌方段结构支护
1.先对塌方体施作Φ50小导管,双液注浆,导管间距2m,梅花形布置,每根6m;在塌方体坡面挂Φ8钢筋网,网格20cm×20cm,喷射C25砼15cm。
2.超前支护采用超前小导管。
ZK47+166~ZK47+ 178段,全环施作双层Φ50小导管(Φ50无缝钢管,壁厚4mm), 双液注浆,导管单根长3m,环向间距50cm,外插角7~10°,用。
2.初期支护
支护参数:先施作I22b钢架,间距1榀/50cm,Φ8钢筋网,网格20cm×20cm,喷砼28cm,预留变形量50cm。
再施作I22b钢架套拱,钢架间距1榀/50cm,和第一层错开布置,Φ8钢筋网,网格20cm×20cm,喷砼28cm,预留变形量20cm。
施工中确保钢架位于竖向平面内,钢架脚基础稳定,钢架节点完好。
4、塌腔注浆
在塌方段初期支护拱顶预埋φ125钢管,纵向间距3m/个,再泵送C20砼填实塌腔。
暗挖隧道失稳及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暗挖隧道失稳及坍塌事故应急措施1 开挖过程中隧道拱顶、拱脚或边墙发生坍塌当在基坑内开挖过程中对隧道拱顶、拱脚或边墙监测时发现拱顶、拱脚、边墙变形或位移速率值超过制定同意值或出现突变时,可能造成隧道支撑失稳或坍塌事故,应马上起动应急预案,采用如下应急措施:(1〕暗挖隧道掌子面四周设置声光报警器并与地面连接,发生险情时发现者能够第一时间将讯息传递到地面指挥系统,以便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用抢险措施。
现场发现人员马上通知隧道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通知停止隧道持续开挖,并报告给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2〕现场当时指挥在接到报告后,应马上通知地面项目经理部调集木方等应急物资,安排人员对隧道顶端及边墙进行临时支护或仰拱,形成封闭环,控制位移和变形,减缓变形。
同时组织疏散失稳区域的施工人员,在人员疏散时,应告知大家坚持镇定,安排好先后顺序,按照所处位置有秩序的撤出,避免由于工人对状况不明,造成慌乱,在撤出时人员拥挤,造成人员伤害。
(3〕项目部安排强化对变形的监测工作,随时掌握隧道内变形状况。
项目部马上组织相关技术及现场管理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初步分析支撑失稳的原因,确定补救临时处置方案和措施。
同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采用相应的对策。
(4〕项目部及时报告监理、业主、制定院或其它相关部门,邀请有关专家或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通常有以下方法:1)如果是支护方案制定不够引起的,应通知上级机关有关负责人以及监理、制定院等单位有关人员一起研究确定加固补强方案,再按方案要求进行加固补强后,待变形停止,确定支撑稳定后,同时修订后续预支护方案,方能持续进行开挖作业;2)如果是由于局部地质条件或支护施工质量造成的,基坑支护制定不合理造成的,则应应通知上级机关有关负责人以及监理、制定院等单位有关人员一起研究确定加固补强方案,再按方案要求进行加固补强后,持续进行开挖作业;3〕强化对隧道四周市政管线及周边建筑物进行连续观测,推断是否已对四周市政管线造成破坏及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一旦发现有损害后及时采用补救措施,避免事态扩展。
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目录1 工程概况 (2)2 事故特征 (2)2.1 危险性分析 (2)2.2 事故类型 (2)2.3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和装置 (2)2.4事故特征 (3)3 应急组织与职责 (3)3.1应急自救组织机构 (3)3.2 职责 (3)4应急处置 (3)4.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4.3相关应急救援单位 (5)4.4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5)5 注意事项 (6)5.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使用抢险救援器具、采取救援对策方面 (6)5.2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6)5.3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6)1 工程概况新建崇左至凭祥铁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部,为南宁至崇左铁路的延伸,是南宁至凭祥铁路的一部分,线路东起崇左市的崇左南站,向西经龙州县至凭祥市。
崇左南(含)至凭祥(含)D2K0+000~D1K81+120,新建正线长81.522km,桥隧比85.69%,其中桥梁长度43.842km,隧道长26.019km,设4个车站,其中崇左南为在建车站,宁明东、龙州、凭祥东 3 个为新建车站。
线路远期预留延伸至越南条件。
新建崇左至凭祥铁路站前CPZQ2标段,本标段起讫里程范围为D1K19+541.74~D1K40+522.506,站前工程全长20.981km,路基14段占总长4.26km;桥梁分别是宁明东车站桥、上红双线中桥、上红双线大桥、天西双线特大桥、驮角 1 号双线中桥、驮角 2 号双线中桥、驮角双线大桥、绿尾山双线特大桥、木解双线大桥、浦平双线特大桥、亭乐双线特大桥、立新双线大桥、陇禁双线特大桥、陇禁双线大桥等14 座总长8.68km,隧道分别是天西隧道、亭亮隧道、陇禁隧道、花山隧道等 4 座总长8.04km。
2 事故特征2.1 危险性分析1)采场作业未按设计的台阶参数或违反《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要求进行开采,造成开采台阶高度偏高、边坡过陡,影响边坡的稳定性,甚至造成边坡失稳坍塌。
施工现场施工塌方的处理措施解析
施工现场施工塌方的处理措施解析导言施工现场如果出现塌方,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还会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今天我们总结了遇到施工塌方的处理措施,一起来看吧。
基坑塌方1.整体失稳整体失稳是指在土体中形成了滑动面,围护结构连同基坑外侧及坑底的土体一起丧失稳定性,一般的失稳形态是围护结构的上部向坑外倾倒,围护结构的底部向坑内移动,坑底土体隆起,坑外地面下陷。
(1)整体或局部的滑塌、失稳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可能的降低土中水位并进行坡顶的卸载,加强对未出现滑塌地段的监控和保护力度,避免事故的扩大化。
同时,在进行整体稳定验算的基础上,对尚未固定的软粘土、淤泥土和容易失稳的泥土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失稳的继续发生。
(2)悬臂支护结构或桩墙变位。
对于悬臂结构的变位,可以采用坡顶卸载和桩后人工降水和挖土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坑内桩前设置锚结构或堆筑砂石。
对于桩墙变位,首先就是要停止坑内的挖土作业,增设锚杆或内撑,并进行坡顶或桩墙后卸载,同时在桩前堆筑砂石,避免锚杆拔出。
(3)渗漏造成的下陷、倾斜。
首先应停止坑内的施工和降水开挖,在第一时间使用堵漏材料对止水墙的渗漏进行处理,并在坑外设置若干新的回灌井进行高水位回灌,对发生渗漏或断裂的管线进行抢修,或对止水墙进行重新设置。
对于那些已经发生倾斜的建筑物则需进行加固和纠正,避免倾斜的进一步恶化。
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应注意对坑周围建筑物的检测,如果基坑开挖所在地的水位较高,则应及时进行止水处理。
(4)桩入土深度不足导致的桩墙倾斜。
首先就是要停止坑内的开挖,对于已经开挖但是尚未出现事故的地段,应在坑底桩前堆筑土料或砂石反压,并对桩顶进行适当卸载。
随后,根据室温原因对被动区的土体进行加固处理,或者在原有的挡土桩的内侧位置补设短桩。
(5)桩间距过大导致的开裂和塌陷。
对于此类事故应立即停止坑内的挖土,并通过在桩间设置挡土板或补桩的方法进行处理,利用桩后位置土体所形成的拱状断面进行水泥砂浆的抹面或悬挂铁丝网,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配合桩顶降水和卸载等措施。
铁路隧道塌方段治理方法和原则
铁路隧道塌方段治理方法和原则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塌方产生的原因及处治方法。
关键词:铁路隧道;塌方;治理方法原则Abstrac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examples, it will introduce the collapse cause and methods.Key Words;railway, collapse, measure method, principle塌方是隧道施工中比较常见和典型的一种事故。
一旦塌方发生,不仅延误工期、大幅度增加工程费用,而且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如果处理不当,则会给工程质量遗留隐患,给后期维修养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但由于塌方原因众多,形式多样,因此处理时必须全面分析,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提出综合治理方案。
一、隧道塌方研究现状及产生原因(1 )地质因素隧道工程属地下工程,地质情况千变万化,施工过程中受各种不可预见的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巨大。
铁路隧道工程受多变的地质条件影响,如遇到地下水、岩溶、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岩爆、瓦斯、偏压浅埋、膨胀土等条件,使施工难度大,安全性差;而且铁路隧道开挖跨度大,单洞三车道隧道开挖跨度可达16m,形状扁平,且防水要求高,加之受勘查水平及其他很多相关因素的制约,这些无疑加大了铁路隧道的施工难度和塌方事故产生。
(2)受力状况隧道塌方从受力因素来说,包括洞口塌方的受力状况和隧道内洞身塌方的受力状况。
洞口仰坡变形破坏主要是在变形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松动,并在边坡的坡顶附近产生一系列的拉张裂缝。
由于边坡岩体一般较为破碎,在隧道开挖产生变形破坏后,并不出现清晰的底滑面,而是表现为破坏区岩体的强烈松动变形。
隧道内洞身塌方的受力,从结构观点出发,如把喷层与部分围岩组合在一起,视作组合梁或承载拱,或把锚杆看作是固定在围岩中的悬吊杆等。
往往由于支护时机不当或支护强度不够,满足不了围岩稳定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导致围岩失稳。
土质隧道塌方处理及预防
土质隧道塌方处理及预防摘要:土质隧道在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塌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宁夏沙坡头北干渠隧洞工程,总结土质塌方的形式和处理措施,提出塌方预防的设计。
关键词:土质隧道;塌方处理;塌方预防Abstract: soil tunnel during construction due to various reasons of the landslide is almost inevitable, this paper takes Ningxia Shapotou North Main Canal tunnel project, summarizes the soil collapse and treatment measures,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landslide prevention.Keywords: soil tunnel; landslide; landslide prevention1工程概况沙坡头水利枢纽北干渠下段扩建改造隧洞工程位于宁夏境内,总长4900米,隧洞断面形式采用马蹄形,洞室有效尺寸为4.2×4.2m,为无压输水隧洞。
地层以砂岩为主,层位不连续,以夹层和透镜体为主,橘红色、暗红色,泥质胶结,胶结程度差,成岩作用差。
物理力学指标:坚固系数1.0,自由膨胀率14~12.5%,无膨胀性,凝聚力20Kpa,内摩擦角30。
,单位抗力系数100N/cm3 ,[R]=250Kpa。
在施工过程中有大量渗水,水的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SO4-2离子的含量为1050~4790mg/L,对普通水泥有强结晶腐蚀性。
2塌方形式及处理措施2.1 工作面上方小型塌方当工作面有含水砂层或粉质壤土强度较低时,隧道开挖后,围岩在地应力作用下极易形成松散体,或超前支护管棚打设的密度不够,则拱顶上方松散体沿超前支护的缝隙塌落,在拱顶上方形成小型塌空区,如图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04+825~K105+020塌方段处理措施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第10施工段段K98+215.00~K109+440,全线长11.225km。
由于2010年7、8汛期暴雨影响,造成K104+825~K105+020段高边坡松动、开裂。
在K104+825~K105+020段塌方边坡施工中,我部充分考虑边坡岩体的岩性、产状、构造裂隙、风化程度和厚度、软弱夹层以及地下水等情况和特点,在边坡的稳定性较好的情况下,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挖方数量,对坡面采用分级开挖,分级防护(加固),同时应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等先进施工技术,并兼顾交通、环保、生态等方面要求,在确保边坡稳定性的情况下,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效果。
按照设计图纸所示,第一级边坡高4米,坡比设计按1:1控制,边坡设6米宽马道(含截水沟);第二、三级边坡每10米分级,坡比设计按1:1.5控制,每级边坡之间设置2米宽的边坡平台。
边坡开挖图见附图。
二、施工设备准备针对本塌方段土石方开挖的施工特点及施工工艺、进度计划进行相互间配合,综合调整、合理分配。
选用的施工设备技术性能精良、环保性良好、匹配合理。
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不选择太多设备类型,以利于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拟投入设备见下表:机械设备配置表三、边坡开挖的施工措施本段塌方边坡开挖主要有土方开挖和石方开挖,本措施主要针对塌方段高边坡石方开挖采用爆破的施工措施。
3.1 主要施工工序测量放样→修建施工道路→植皮清理→清除表面腐植土→钻孔工作场地准备→爆破设计→爆破设计审批→技术交底→下达钻孔任务→钻孔→验孔→下达爆破作业任务→装药→堵孔→联网→检查→警戒→起爆→解除警报→挖掘运输至制定地点。
3.2 主要施工措施3.2.1 测量放样首先由测量初步放出开挖边线(包括边线以外5m的距离),人工砍伐树木和灌木,再重新放出开挖的边线和截水沟的中线。
3.2.2 植皮清理开挖施工前,将开挖区内的高大树木砍伐,并堆放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表层有机土壤(含有草皮、根须等)清除不少于200mm厚,树桩、树根均予以挖除。
树木的砍伐由人工完成,平坦的地段的表土清理用推土机推挖集中,用反铲或装载机装车,用5~10吨自卸车运至弃料场按要求堆放;陡坡地段的表土清理由反铲进行薄层开挖,边清理边装车或集中后再装车,运至1号或2号弃土场堆放。
3.2.3 爆破施工爆破施工技术标准按以下规范执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大爆破安全规程》(GB13349-92)——国家、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3.2.4 挖运施工边坡塌方土石主要采用的反铲开挖,配合自卸汽车进行运输。
一般合格的土石料根据就近的原则运至离开挖面最近的回填区域进行回填。
若开挖回填平衡后多余土石料,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弃料场。
3.2.5 施工期排水3.2.5.1首先根据测量放样线开挖出边坡顶部截水沟的基坑。
放置自制放样架控制截水沟的断面尺寸,沟壁须平整、坚实,沟内不得有松土。
严格按设计要求由测量组控制好基底的排水纵坡,保证排水通畅,无阻水现象。
3.2.5.2 当边坡采用分级开挖时,应在边坡平台设置临时平台截水沟,使上级边坡排水有组织的排向制定的排水沟。
3.2.5.3安排专人收集中央电视台、地方电台等天气预报情况,做好雨前施工防范工作。
3.2.5.4 在施工中,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当天铺料当天压实,填筑层表面应适当加大横坡度(4%左右),并结合现场情况设置临时排水沟,将水引至路基以外,严防路堤积水,防止填土被雨水泡软,并及时碾压成型。
3.2.5.5 降雨量大时停止路基土方填筑施工。
四、爆破安全保证措施4.1 一般技术保证措施4.1.1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断面及施工机械配备等情况,采用能保证边坡稳定的方法施工。
4.1.2石方爆破作业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严禁过量爆破,并在事前14天制定出计划和措施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不采用大爆破施工,当确需进行大爆破施工时,严格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编制技术设计文件,并于爆破施工前28天交监理工程师审批。
4.1.3 对爆破器材的存放地点、数量、警卫、收发、安全措施及必要的工艺图纸编制报告,并在爆破器材进入工地前28天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时将运入路线和时间报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待取得通行证后方将爆破器材运入工地临时火工材料库保管。
4.1.4 正确确定爆破的危险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畜、建筑物和其它公共设施受到危害和损坏。
在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标志,建立警戒线和显示爆破时间的警戒信号,在危险区的入口或附近道路设置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人员在爆破时进入危险区。
4.1.5 保留的边坡上由于爆破引起的松动岩石,彻底清除。
4.1.6 石方路堑的路床顶面标高,符合图纸要求,高出部分辅以人工凿平,超挖部分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材料回填并碾压密实稳固。
4.2 控制爆破飞石的施工保证措施4.2.1 主动防护:4.2.1.1选择合理的施工顺序和开挖方法,改变临空面方向,在开挖布置中,采取在由远而近(相对于被保护对象)的开挖顺序,将开挖临空面侧对被保护对象,因为绝大部分飞石都产生于最小抵抗线方向,当临空面侧向被保护对象时,则飞石方向亦远离被保护对象。
4.2.1.2 精心设计,选取合理的爆破参数。
4.2.1.3 分层开挖时,在上层预留岩坎分层开挖时,在靠近被保护对象一侧预留岩坎不开挖,当上层开挖完后,岩坎仍然可以保留,只有当第二层开挖即将完毕后,才进行最上一层岩坎的开挖,岩坎的开挖采取打斜孔掏底脚的爆破松动方法,以反铲挖除,如此,在上一个工作面前,总有两级岩坎作飞石防护墙。
4.2.1.4严格管理,精心施工预防飞石,精心施工是关键,严格按设计要求钻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装药操作,是保证飞石控制成功的根本保障。
在实际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如下几点:a、最小抵抗线发生变化。
最小抵抗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在前茬炮碴未清完的情况下即进行下一茬炮孔的钻孔施工,造成开挖后前排抵抗线变小,甚至被破坏;钻倾斜孔时,角度控制不好,形成钻孔底部偏向坡外,抵抗线急剧变小的情况;其次是钻孔通过软弱地层,爆破能量集中于软弱地层逸出。
b、冲孔现象:引起冲孔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堵塞长度过短,二是由于网络敷设错误,产生串段而发生冲孔。
针对以上问题,在各个施工环节一定要精心、细心施工,仔细校核各爆破参数,并按实际情况进行爆破参数的调整。
4.2.2 被动防护:4.2.2.1 飞石防护排架飞石防护排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布置在每一层预留岩坎上,随着每一层预留岩坎的下降,重复搭设排架。
排架高度视实际情况而定,但一般高出爆区15~25m,以钢管、塑料网组成,将被保护对象和爆区隔离开来。
第二部分布置于被保护对象需要保护的结构周围,其结构形式及高度视被保护对象而定。
4.2.2.2 爆区覆盖对离被保护对象特别近的施爆区,在整个临空面上或孔部位覆盖1~2层铁丝网,并用土袋压住,对飞石作消能缓冲。
4.3 爆破安全控制管理程序从事爆破施工的爆破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培训考核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作业范围、级别的安全作业证,持证上岗。
4.3.1 火工材料安全管理4.3.1.1 炸药采购:本工程的炸药由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供货商采购,现场临时炸药库保管,设立专人库管。
4.3.1.2 爆破设计人员作出爆破设计以后,经爆破工程师批准后,由爆破工程师开出领料单,由爆破班派领料员(专人)在现场炸药库领取火工材料。
4.3.1.3 炸药进入现场后,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爆区,炸药由爆破班派专人负责照管,装药完毕后,多余的火工材料由退料员(专人)会同领料员(专人)退至现场炸药库。
做到领料数量和使用数量、退库数量相吻合,严防流失。
4.3.2 现场安全管理4.3.2.1 施工现场成立爆破指挥部,统一协调现场爆破指挥。
4.3.2.2 现场钻孔完毕后,不允许与爆破无关人员进入爆区。
4.3.2.3 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3.2.4 操作过程中和结束后,安全员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4.3.2.5 爆破警戒区必须有明确标志。
4.3.2.6 爆破警戒人员必须佩戴警戒标志(袖章、红旗、口哨)。
4.3.2.7 现场爆破警戒采用对讲机联系。
4.3.2.8 确认警戒区无人员,设备已进行有效保护后,由爆破队长发布起爆命令后起爆。
4.3.2.9 起爆后15分钟,在烟尘消散后,由炮工进入爆区进行爆后检查,确认爆区安全后解除警戒。
4.3.2.10 解除警戒后,人员、设备才能进入警戒区进行作业。
4.3.2.11 为保证爆区内人员、设备的安全,爆破警戒区所有人员、设备必须服从警戒人员指挥。
4.3.2.12 爆破施工时段应尽量选择在施工人员较少时的下班时段进行爆破,.爆破时间段一般定为:上午11:00~12:00下午17:00~18:004.3.3 爆破作业场所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能进行爆破作业4.3.3.1 岩体有冒顶或边坡滑落危险的;4.3.3.2 爆破会造成巷道涵水、堤坝漏水、河床严重阻塞、泉水变迁的;4.3.3.3 爆破可能危机建筑物、公共设施或人员安全的安全面无有效防护措施的;4.3.3.4 硐室、爆孔温度异常的;4.3.3.5 作业通道不安全或堵塞的;4.3.3.6 距工作面20m范围的的风流中瓦斯含量达到或超过1%或有瓦斯突出征兆的;4.3.3.7 危险区边界未设警戒线的;4.3.3.8 光线不足、无照明或照明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4.3.3.9 热带风暴或台风即将来临时;4.3.3.10 雷电、暴雨雪来临时;4.3.3.11 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超过100m时;五、道路通行保证措施由于本塌方段位于主线主干道,确保原道路畅通尤为重要,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塌方开挖前,将塌方段左幅挖方全部挖除,将施工便道改移左幅安全范围内;塌方段开挖时应在开挖段两端设专人进行交通警戒,设置警戒线、警戒牌等保证便道畅通;石方爆破时,尽量将爆破时间选在便道交通量小的时段,爆破前30分钟进行警戒,爆破后及时进行检查,若有爆破飞石在便道,迅速安排设备进行疏通,确保便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