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剂量的多因素分析
皮内注射的实验报告
皮内注射的实验报告皮内注射的实验报告引言:皮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给予药物或疫苗。
通过将药物注射到皮肤的表皮层,可以实现药物的快速吸收和有效治疗。
本实验旨在研究皮内注射的效果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只。
实验组接受皮内注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皮下注射。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保持一致,以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实验过程:首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进行术前准备,包括麻醉、消毒等。
然后,在实验组的小鼠的背部选择适当的注射点,用细针将药物注射到表皮层。
对照组的小鼠则按照传统的皮下注射方法进行操作。
实验结果:观察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在注射后的生理反应和药物吸收情况。
实验组的小鼠出现了较轻微的局部红肿和疼痛,但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的小鼠在注射点周围出现了较大的肿胀和疼痛,且注射点附近的皮肤呈现出明显的淤血。
讨论: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得出皮内注射相较于传统的皮下注射具有以下优势:首先,皮内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更快,可以更快地达到治疗效果;其次,皮内注射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最后,皮内注射可以减少药物的剂量,降低了患者的药物负担。
结论:综上所述,皮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了皮内注射相较于传统的皮下注射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更低的风险。
然而,由于实验规模较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验证这一结论。
致谢:在此,我要感谢所有参与本实验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他们的努力为本次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1. Smith A, et al. Comparison of intradermal and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in small animals. J Vet Med Sci. 2019;81(5):678-682.2. Johnson B, et al. The advantages of intradermal injections. J Med Nurs. 2018;26(3):234-238.3. Wang C,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tradermal injections. J Dermatol. 2017;44(2):123-128.。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疼痛(一)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三)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备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1)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 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2)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一)发生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皮内注射法的操作并发症及预防与应急处理一、疼痛一)发生原因1.病人在注射前精神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使得皮肤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容易引起皮肤断裂,产生撕裂样疼痛。
3.药物浓度过高、推药速度过快或不均匀,或者药物刺激了皮肤的神经末梢,引起局部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者操作者技术不熟练。
5.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刺激皮肤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注射部位会出现尖锐的疼痛,推注药物时会加重。
有时会伴随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时会出现晕针或虚脱。
疼痛程度会逐渐减轻。
三)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使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1)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2)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一)发生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二)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皮内注射剂量的多因素分析
量生
L 整苤 — 盟
Ci hm ̄Ju nl fP ora mayMe i n dp a c , v20 V /9 No 5 o r dc … i h … v Ma 02. o .
得 出不 同注 射剂 量 下 的皮 丘 直径 估 计 值 , 见表 7 。 袁 7 注 射 剂 量 为 自变 量 的对 皮丘 直 径 的 估计
注: *差 异 著 性 在 0 0 5水 平
过 : a l =0 0 . q a e a ph a . 5 bR s u r d=0 5 1 矗 R S u rd 0 ) 5 ( q ae =0 5 7
2 3 以注 射 剂量 预测 所 得 皮 丘 直 径 的 太 小 .
作 一 横 线 , 内侧 为 A 点 . 侧 为 B点 , 者 相 距 约 为 4c 其 外 两 m; 自腕 中 横 纹 起 向上 4cl与 前 臂 掌 侧 中线 交 叉 处 为 c 点 , r t 三 点 成 一 等 边 三 角 形 且 边 长 均 为 4c m。
1 5 宴 验设 计 以 0 0 0ml0 0 5ml0 1 0ml 种 剂 量 5 、 .7 、 0 三
维普资讯
!璺壁星些垫
芏 旦璺 !整篮 塑
地
[
生 ! 堡型
型
卫
"t9N d , o5 o
・4 3 6
皮 内注射剂量的 多因素分析
周 意 丹
在 药敏 试验 中 , 者 发现 皮 内 注 射 规 定 的 0 1ml 量 , 笔 剂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材料 .
注射 液 为 天 津 市 八 一 制 药 厂 津 强 牌 5 ml 注 装
射 用 水 ; 射 器 为 镇 江 高 冠 医 疗 器 械有 限 公 司 新 畅 脾 一 次 性 注
皮内注射剂量与皮丘直径关系的分析
tesi beq a tyo w s0 0 ml n er h lc fi et nw so eco s h ut l u ni fI a .5 dt g t aeo ici a nt rs 一曲aewh r emidew it tainu a t D a h i p n o h c eet d l rs s it pt 4~5 m O h r o o c n
15 实验设计
以 00 m 、.7 m 、 .o m .5 l005 l 1o l 0 3种 剂 量 和 A、 C 3处 注 射 B、
器。 12 实 验 对 象 . 我 校 2年 级 男 生 3 1名 。 生 3 名 。 女 2 13 操 作 标 准 .
前臂 掌侧下段 , 自腕 中横纹 起 以上 8m处作一横线 . 内 c 其
侧 为 A点 , 侧 为 B点 , 相距 约 为 4m; 外 2者 c 自腕 中 横 纹 起 向上 4m, c 与前臂掌侧 中线 交叉处为 C点 , 3点成 等边三 角形 , 且边 长均约 为 4m c。
i d l ie t mi de l . s n
Ke l S D s ;I .icin imee f D’ kn rs yWO d : oe D net ;Da tro ssi ah O I
在皮 内注射 中 , 者 发现 皮内注 射所需 注射 剂量 与教 材 笔 上的规定 有 差 异 , 相 当多 的情 况 下 若 按规 定 的皮 下 注 射 在 0l l m 剂量后 u , 】皮丘将 变得过大 , 在药敏试验 中 , 这种 情况将 导致 对 阳性结 果判断不 准及试 验药量 的不 稳定。经医科 院中 国生物 医学文献光 盘 数据库 信息 检索 , 发现 有关 资料 。为 未 此 , 者对 6 笔 3名受试者进 行皮 内注射试 验共 19 皮 丘。现 8例 将 实验结果 分析如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材 料 . 注射 液为天津市八 一制 药 厂津 强牌 5 l m 装注 射用 水 ; 注 射器 为镇江 高冠 医 疗 器械 有 限公 司新 畅牌 1 性 微量 注 射 次
皮内注射法的目标与注意要点
皮内注射法的目标与注意要点皮内注射法是一种经皮肤注射药物的方法。
相比于其他注射方法,如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皮内注射法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深入探讨皮内注射法的目标和注意要点,并分享对这一方法的观点和理解。
让我们了解皮内注射法的目标。
皮内注射的主要目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皮肤的角质层中,以便药物能够更快地被吸收和起效。
相比于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皮内注射法的吸收速度更快,适用于那些需要迅速起效的药物。
皮内注射也可以用于过敏原过敏测试和血糖监测等医疗领域。
在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一些注意要点需要牢记。
注射部位应该选择皮肤松弛、肌肉少且血管不丰富的区域。
注射部位可以选择前臂的内侧、上臂的外侧或腹部的皮肤。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并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注射前要进行皮肤的彻底清洁和消毒。
通过清洁和消毒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并提高注射的成功率。
消毒时应使用适当的溶液,如酒精或碘酒。
在消毒过程中,应将注射部位完全清洁干燥,以免影响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注射时,需要使用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一般情况下,皮内注射可选择容量较小的注射器(一般为1毫升)。
注射器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容量来确定,并确保药物注射的准确度。
选用适当长度和直径的针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针头长度应足够短,以减少针刺深度,直径也应适中,以减小注射时的疼痛感。
在进行皮内注射时,注射器应保持垂直于皮肤,并迅速将针尖插入皮肤的浅层。
务必避免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或肌肉中,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
药物注射完毕后,需要等待片刻,确保药液被完全吸收。
总结回顾性地说,皮内注射法是一种有效的给药方法,适用于那些需要快速吸收的药物。
在进行皮内注射时,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彻底清洁消毒、使用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并遵循正确的注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确操作和注意事项的遵循,皮内注射法可以提供良好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就个人观点而言,皮内注射法作为一种给药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
(6)采用“留置气泡技术”即用注射器 抽取适量
的药液后,再吸进0.2—0.3ml空 气,注射时,
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 ,再 注入空气,
4. 处理流程 采取合适的体位→在局部适度按压→患者暂时 不要运动→穿紧身衣服→观察局部皮肤→记录
4. 处理流程
评估→初步判断→通知医生→遵医嘱 抽血→送
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静脉输入抗 生素→监
测体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 察局部及
(六)注射部位渗液
1. 发生原因 (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2)每次注射药量过多。 (3)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 缓慢。
2. 临床表现 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
4. 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给药→通知医生→平卧→就地 抢救→畅
通气道→做好气管切开术前准备→遵医
(四) 局部组织反应
1. 发生原因
(1)药物种类或性质不同,局部发生 变态反应
强弱不一。
(2)药液注入过快或超量注入。
(3)皮内注射后,患者搔抓或揉按局 部皮丘。
(4)护士操作不熟练,反复进针刺激 局部皮肤 。
部位:前臂掌侧中段。
(4)待皮肤消毒剂干燥后方可进行注射。 (5)熟练掌握注射技巧,做到准而快地进针,缩
短刺皮时疼痛的持续时间。 4. 处理流程
局部皮肤瘙痒→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健康 宣教→观察局部皮肤→记录
(二)注射失败
1. 发生原因 (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无法正常沟 通的患者。 (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 (3)操作技术不熟练。 (4)注射药液剂量不准确。
2. 临床表现 针头弯曲或针体折在患者体内,注射
护生皮内注射考核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3 原 因分 析 3.I 学生 在校 学 习期 间 ,教 师授 课 重 视操 作 原 则 、流 程 、穿 刺 技术 的讲 解 ,而 忽视 操 作 过 程 中 的细 节演 示 以及 操 作 前 对 病 人 的评 估 和 操 作 中的 沟通 。 3.2 操 作 标 准 不 统 一 ,有 的 院校 无 专 用 的操 作 标 准 ,教 师观 念 落 后 ,示 教方 法 单一 ,示 范 内容 滞后 ,与临 床实 际脱 钩 。 3.3 临 床 带 教老 师 在 实 际 工作 中操 作 不 正 规 ,给学 生 带 来 负 而 影 响 。 3.4 学 生学 习机 械死 板 ,不 能运 用评 判 思 维 ,操 作 练 习 时 ,重点 放
当代 护士2011年5月 下旬 刊 (专 科 版)
※ 护理 管理
人性化护理 管理 在高级病 房 中的应用
·171·
李静音 陈泳如 曾韶凤 欧 贤燕
摘要 总结 了人性化 管理在 高级病 房 中的应用 ,主要 包括设置人性化 的病 区环境 ,实行人性化 的病房管理、人性化 的护 理服 务及人 员 管理 ,认 为人性化 管理有 效地提 高 了医疗、护理质量和住 院病人 的满意度 ,为 医院取得 了满意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关键 词 :人 性 化 护 理 ;高级 病 房 ;护 理 管 理 中图 分类 号 :R47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6-6411(2011)05—0171-03
护 理技 术 操作 是 护 理工 作 中最 基 本 的操 作 ,也是 护理 对 象 最 需要 的护理 活动 ,护 理人 员 技术 操 作 水平 将 直 接影 响 临床 护 理 质 量 。而护生是 护理 队伍 的后备力量 ,护生的技术操作水平将直接 影 响护 理 队 伍 的 素 质 。如 何 让 护 生 学 到 正 规 的操 作 并 应用 于 临 床 ,是 每个 护 理 老 师 的职 责 。笔 者 在 2008年7月 ~2010年 l2月 对 轮 转 本 科 的236名 实 习护 生考 核 皮 内 注射 中存 在 的共 性 问题 进 行 了 总 结 ,现报 告 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对 2008年7月 ~2010年 l2月轮 转本 科 的 护理 实 习 生共 236人 。 1.2 调查方法 在护生实习第4周进行出科操作考试 ,项 目为皮 内 注射 ,评 分 依 据 山 西省 卫 生 厅 编 写 的 《临床 常用 护 理 技 术 操 作 规 程 与考 核 标 准》。 2 结 果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入皮肤内。
第十八页,共41页。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 针头后重新注射。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 酌减。
4. 处理流程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 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体针如已没入皮肤 →通知医生需手术取出者→做好术前准备→观 察局部→记录
第十九页,共41页。
(三) 低血糖
1. 发生原因 存在诱发因素: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 或运动量过大,进食量少,导致血流加速,胰 岛素的吸收加快。
(4)注射完毕拔针时,勿用棉签按压、按揉,覆 盖局部注射部位。
第六页,共41页。
4. 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重新 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三)过敏性休克
1. 发生原因 (1)操作前未咨询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2)患者对注射药物发生速发货迟发过敏反应。
第七页,共41页。
2 .临床表现 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气促,哮喘,面色苍白, 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意识丧失。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
注射部位过浅。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第二十三页,共41页。
2.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 肉萎缩、疼痛。
3. 预防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
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
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皮内注射并发症
第一章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第一节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㈠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3.2.3.方约4.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㈡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㈢预防及处理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三注射失败㈠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
3.3.1.2.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
多见于体质虚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
㈢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虚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
皮内注射实验心得(精品3篇)
皮内注射实验心得(精品3篇)皮内注射实验心得篇1皮内注射实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方法,用于评估皮肤对注射的敏感程度,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或注射的合适部位。
以下是我在进行皮内注射实验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注意到皮内注射实验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注射部位的选择、针头的插入角度和深度、药物的剂量和注射方式等都需要精准的操作。
我发现在实验过程中,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对于获得成功的实验结果非常重要。
其次,皮内注射实验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
注射部位应该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止感染。
同时,注射针应该是一次性的,以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皮内注射实验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每个人的皮肤反应不同,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剂量、注射部位的选择、皮肤厚度等。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操作,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最后,我认为皮内注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和药物的作用机制。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皮肤对药物的反应和药物的作用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总之,皮内注射实验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但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皮内注射实验心得篇4皮内注射实验是一次令人深刻的实验经历,它让我对药物注射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这次实验是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实验室进行的,我们被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操作。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皮内注射的方式将药物注入志愿者的皮肤内,观察和记录药物在不同时间点内的反应。
我负责的是一组,我们使用了标准的皮内注射设备,并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了实验。
我们在注射前对注射部位进行了消毒,并使用了局部麻醉药物。
当药物进入皮肤后,我们观察了志愿者面部和注射部位的变化,并仔细记录了每一次观察到的变化。
这次实验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皮内注射技术的关键性。
注射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如消毒和局部麻醉,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减轻注射过程中的疼痛,并避免注射部位的不适。
皮内注射名词解释护理学
皮内注射的定义及背景皮内注射是指将药物通过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到皮肤上部分角质层下的称之处。
它是一种常见的给药途径,常用于给予某些药物的诊断试剂、疫苗、激素、皮肤试验等。
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其他给药途径相比,皮内注射具有使用方便、吸收快速、剂量准确等优点,因此在护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皮内注射的步骤皮内注射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工作:洗手、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准备药品等。
2.选择注射部位:常见的皮内注射部位有前臂、上臂外侧、大腿等,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药物性质和注射量等因素考虑。
3.皮肤准备:清洁选定注射部位的皮肤,用无菌酒精消毒,以避免感染。
4.注射步骤:–手部动作要稳定,快速,轻巧;–注射器与皮肤成90度角插入;–抬手吸回注射器活塞,看到出现小水泡即认为针尖在真皮层;–缓慢注射药液,观察是否有局部反应,如有反应应及时停止注射;–缓慢拔除注射器,并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5~10秒后松开;–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处理好用过的注射器与药品。
皮内注射的护理考虑在进行皮内注射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教育:向患者解释皮内注射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根据患者的年龄、肤色、注射药物的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以确保注射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3.观察注射部位:在注射后应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观察有无局部反应、感染等并及时处理。
4.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射过程中,护士应将注射器、针头等器械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感染风险。
5.注射速度控制:注射时应控制注射速度,以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适或不良反应。
6.注射安全:护士在进行皮内注射时,应遵循安全原则,确保注射器针头和药物的正确使用,以及患者的个人隐私。
皮内注射的风险和并发症尽管皮内注射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给药途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局部反应:局部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红斑、过敏性皮疹、疼痛、瘙痒等,通常是暂时的,无需特殊处理。
皮内注射剂量的多因素分析
变异来 源
SS
df
均方
F
Sig R Squared 统计检 验力
组间 性 别 部位 剂-02 1 71658E-02
61334E-02 2 31167E-02
1 1 10 5
2
0 1 55 2
11148 171 61714E-03
21558 188
1 11 40 5 4 1 71 7 8 21 28 5
B
31492E- 02 11460E-02 01060 - 11130E- 03 71097E- 02
注: * 差异显著性在 0105 水平
表 5 各剂量间的多重 比较( 因变量: 皮丘直径实测值)
( I) 部位 ( J) 部位 平均数差异( -I J) 标 准误差
Sche ff e 0105ml 01075ml - 01108* 011ml - 01187*
表 4 各部位间的多重 比较( 因变量: 皮丘直径实测值)
95% 可信区间
( I) 部位 ( J) 部位 平均数差异( -I J) 标 准误差
Sig
低值 界限
高值界限
Sche ff e A B
B - 11111E-02 11460E-02 01749 - 41716E- 02 21494E- 02 C - 41603E-02* 11460E-02 01008 - 81208E- 02 - 91981E-03
张德华 梁伟香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 病人对静脉穿 刺成功 有较高要求 。现将作 者在临 床静脉 穿刺技 术中体 会的 技巧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接受静脉穿刺的病人痛域高低的不同, 病人对静 脉穿刺 的质量要求不同, 调查病人反馈得知, 工作 2 年以上的护 士, 穿刺成功率接近 98% 。进针时感觉疼 痛并且 难以忍受 的男 病人比女病 人多, 经 过分 析研 究, 男 的痛 域 比女 的痛 域 低。 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 首先要提高护士的静脉 穿刺水平。
皮内注射剂量与皮丘直径关系的分析
皮内注射剂量与皮丘直径关系的分析
周意丹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2002(026)010
【摘要】通常在药敏试验中皮内注射的剂量为0.1ml,但在实际操作中注射所得皮丘的大小接近于阳性标准的大小,影响了对结果的判断及药敏试验的药量.为此,在教材规定范围内设计了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部位的皮内注射实验.实验证实,注射剂量、注射部位及性别因素,均对皮丘直径的大小有明显影响.结论皮内注射的剂量以0.05ml为宜,注射部位以腕中横纹上约4~5cm正中为宜.
【总页数】2页(P746-747)
【作者】周意丹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
【相关文献】
1.青霉素皮试大皮丘一例分析 [J], 高燕
2.猪皮(真皮)辐照前后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辐射剂量关系的研究 [J], 熊金莲;康宝珍
3.皮内注射时防止皮丘药液外溢方法研究 [J], 黄廷书;
4.输出剂量与源皮距关系的测量 [J], 陶金柱;雷宏昌
5.低剂量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无针喷射器皮内注射:注射质量和免疫原性之间的关系 [J], 司璐;Resik S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内注射失败的原因
皮内注射失败的原因
皮内注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给药方式,但有时会发生注射失败的情况。
以下是皮内注射失败的原因:
1.注射器插针深度不足或过深,导致药液不能正确注入皮下组织。
2.皮下组织不松弛,注射器插入困难,造成注射失败。
3.注射部位不当,如注射部位不清洁、皮肤凹陷、皮肤瘢痕等,影响皮内注射的效果。
4.药液注射速度过快或过慢,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
5.选择的注射器和针头不适合皮内注射,如注射器容量太小或太大、针头太细或太粗等,影响注射的效果。
6.注射药物的pH值过低或过高,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渗透性。
7.患者的皮肤状况不良,如皮肤干燥、有皮疹或瘙痒等,影响皮内注射的效果。
8.注射时出现疼痛或不适感,可能使患者意识到注射的失败,造成注射中断。
9.缺乏正确的注射技巧和培训,如皮内注射的方法和正确的注射部位等。
因此,在进行皮内注射时,需要仔细检查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注射药物,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和松弛,并正确掌握注射技巧,以确保注射的成功。
- 1 -。
护生皮内注射操作常见错误分析及改进措施
护生皮内注射操作常见错误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目的调查辽宁何氏医学院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在临床技能培训课中皮内注射操作考核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临床技能的教学质量。
方法对本校2015级护理本科学生进行皮内注射(青霉素试敏)的操作考核,随机抽取的200名护生的考核成绩,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持续改进。
结果护生在该操作中对于未向病人解释用药目的占48%、抢救药品准备不全占49%、进针固定皮肤不紧占48%、进针角度过大占34.5%,对病人人文关怀及沟通较差43.5%。
针对学生在皮内注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本要点的培训和讲解,使学生明确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加强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
结论护理实践教学中要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及考核,考核过程中应以模拟考核与标准病人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操作目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护生;皮内注射;错误分析;措施皮内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1]。
青霉素试敏是将20~50单位的青霉素皮内注入病人前臂掌侧下段皮肤较薄的部位,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
皮内注射是否成功决定了青霉素试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对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准确操作皮内注射操作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操作考核,对护生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使护生更好的掌握皮内注射方法,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提高人文关怀理念。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校2015级护理学专业14个班,每班随机抽取14~15人,共200名护生,分别进行考核,操作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异性。
1.2方法1.2.1 评价标准皮内注射理论课程由同一老师进行授课,实验课前所有授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保证所有班级教授的标准统一。
本次考核前一个星期,教师统一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上发放操作流程,学生自行学习。
课上教师先对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皮内注射并发症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一章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令狐文艳第一节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㈠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㈡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㈢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瞩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㈠发生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皮内注射实训体会
皮内注射实训体会皮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注射方式,它是将药物注射到皮肤下的浅层组织中,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皮内注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乙肝、肝炎等。
在皮内注射的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注射部位皮内注射的常用部位包括上臂三角区、前臂外侧、腹部和大腿前侧。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人特点、药物的种类和注射的用量。
通常情况下,上臂三角区是最常用的注射部位。
二、准备注射器和药物在进行皮内注射前,需要先准备注射器和药物。
注射器通常选择1ml或2ml的容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在准备药物时,需要认真检查药品的名称、规格、有效期和颜色等信息,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消毒注射部位在进行皮内注射前,需要先消毒注射部位,以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应不少于30秒。
四、注射药物在进行皮内注射时,需要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入皮肤的浅层组织中,注射的角度应为15度至20度,注射的速度应适中,以避免药物外溢。
在注射完毕后,需要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五、观察患者反应在进行皮内注射后,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局部疼痛、肿胀等。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通过实践,我发现皮内注射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药物吸收快皮内注射将药物注射到皮肤下的浅层组织中,这种组织富含血管和淋巴管,药物吸收快,可以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二、剂量准确皮内注射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和药物的种类,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和注射剂量,可以更加准确地控制药物的剂量。
三、疼痛轻微皮内注射的针头较细,注射的角度和速度适中,不会引起较强的疼痛感,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皮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注射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在进行实践时,需要认真准备、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消毒注射部位、注射药物、观察患者反应等,以确保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因变量: 皮丘直径实测值
# 464 #
中国基层医药 2002 年 5 月第 9 卷第 5 期 Chi nese Jour nal of Pri mary M edi cine and Phar macy , M ay 2002, Vol . 9, N o. 5
得出不同注射剂量下的皮丘直径估计值, 见表 7。 表 7 注射剂量为自变量的对皮丘直径的估计
表 6 直线回归系数
U nstnadardized Cofeeicients Stn adardized Cofeeicients
Model
t
Sig
B
Std. Error
Beta
1( Constant) 剂量
01 389 31 746
01 024 01 314
01 657
151928 01000 111926 01000
01075ml 0105ml 01108* 011ml - 71937E-02*
011ml 0105ml 01187* 01075ml 71937E- 02*
1 1 46 0E-0 2 1 1 46 0E-0 2 1 1 46 0E-0 2 1 1 46 0E-0 2 1 1 46 0E-0 2 1 1 46 0E-0 2
Sig
01 0 0 0 01 0 0 0 01 0 0 0 01 0 0 0 01 0 0 0 01 0 0 0
95% 可信区间
低值 界限
高值界限
- 01144 - 71189E-02
- 01223
- 01151
71189E- 02
01 14 4
- 01115 - 41331E-02
01 1 51
01 22 3
作者单位: 150010 黑龙江哈尔滨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
义。三种剂量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子集中, 可以认为它们 之 间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表 2 Post Hoc 检验部位因素
部位
N
S-N-K 法
A
63
B
63
C
63
S ig
子集 1 01 651 01 662
01 447
子集 2
01 097 11 000
将影响结果判断。
31 2 性别 人体皮 肤厚度 有男厚 于女, 上肢 皮肤由 肩起 向 下渐薄, 伸侧厚于屈侧的 规律[ 2] , 本次 实验结 果也表 明在 相 同剂量下男性所得皮丘直径大于女性所 得皮丘。 31 3 部位 本次实验中 , 部位 的差异 主要表 现在部位 A 与 部位 C 之间, C 处所得皮丘直径大于 A 处, 表明皮肤越薄, 所 得皮丘直径越大, 可能是皮肤较薄, 注射后, 其局部张力较 小 的缘 故。另外 , 皮 肤薄 厚的 差异主 要在 真皮层[ 3, 4] , 推测 在 表皮层和真皮浅层, 其血供也必然不如真层较厚处的血供 丰 富, 注射后被吸 收的量也应 少于皮 肤较厚 处, 所以皮 肤较 薄 处皮丘大于皮肤稍厚 处。腕中 横纹上 约 4~ 5 cm 处 正中 皮 肤最薄, 可以以较少的剂量获取较标准的皮丘, 且 易于观察。 31 4 注 射针头 按照教材 规定的 5b进 针, 使 用现行的标 准 针头将几乎不可能将药液注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绝大部分 的 情形是针尖将进入真皮( 参见表 8) , 而真 皮的血供 明显多 于 表皮[ 3, 4] , 所以, 所 注射的 剂量 存在 立即被 吸收 的情况。 笔 者在实验中曾亲眼见到注射后皮丘迅速 变小的现象。
41331E- 02
01 11 5
注: * 差异显著性在 0105 水平 21 3 以注射剂量预测所得皮丘直径的大小 以注射剂量 为
因变量, 皮丘直 径为自变量 作直线 相关分 析, 得泊松 相关 系 数为 01657, P < 01001, 决 定 系 数: 01 0432, 调 整 决 定系 数: 01 429, 回归的均方: 1421221, P = 01 000, 可以认为 X 和 Y 有 直线关系, 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Y= 01389+ 31 746X, 见表 6。
A
11111E- 02 11460E-02 01749 - 21494E- 02 41716E- 02
C - 31492E-02 11460E-02 01060 - 71097E- 02 11130E- 03
C
A
41603E- 02*
11460E-02 01008 91981E- 03
81208E- 02
张德华 梁伟香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 病人对静脉穿 刺成功 有较高要求 。现将作 者在临 床静脉 穿刺技 术中体 会的 技巧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接受静脉穿刺的病人痛域高低的不同, 病人对静 脉穿刺 的质量要求不同, 调查病人反馈得知, 工作 2 年以上的护 士, 穿刺成功率接近 98% 。进针时感觉疼 痛并且 难以忍受 的男 病人比女病 人多, 经 过分 析研 究, 男 的痛 域 比女 的痛 域 低。 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 首先要提高护士的静脉 穿刺水平。
注射剂 X ml
皮丘直径 Y cm
01 050ml 01 075ml 01 100ml
01 576 U 01 6cm 01 670 U 01 7cm 01 764 U 01 8cm
214 注射针头 教材中要求皮内注射要注于表皮与 真皮之 间, 但实际上很难做 到。一是由 于表皮 太薄, 机体 绝大 部分 表皮厚度介于 01 07~ 01 12 mm, 真 皮平均 厚度为 1~ 2 mm, 表皮与真皮的 分界 面也 不是 很整 齐, 双 方互 有突 起[ 3, 4] , 二 是由于注射针头[ 5] 本身也决定了进针深度不可能如此浅 薄, 见表 8。
变异来 源
SS
df
均方
F
Sig R Squared 统计检 验力
组间 性 别 部位 剂量
误差 校正总分
71658E-02 1 71658E-02
61334E-02 2 31167E-02
1 1 10 5
2
0 1 55 2
11148 171 61714E-03
21558 188
1 11 40 5 4 1 71 7 8 21 28 5
01 0 01 01 0 10 01 0 00
01 0 6 3 01 0 5 2 01 4 9 0
0 1 91 9 0 1 78 4 1 1 00 0
注: a aplha= 0105; b R Squared= 01 551( 调查 R Squared= 01 507) 本次实验数据用 SPSS 1010 统计软件处 理后, 对 皮丘直 径的多因素 方差分析表 明注射剂 量、性别、部位等 因素 均对 皮丘直径的 大小有 显著 影响, 各因 素间 不存在 交互 作用( P > 0105) 。 212 各因素不同水平间存在明显差异 21211 部位 A 与部位 B 都位于 第 1 子集, 它 们均数比 较的 P 值为 01 447, 可以认为它们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部位 C 处于 第2 子集 , 可 认 为它 与 部位 A 、部 位B间 差 异 有显 著 意
表 3 Post Hoc 检验剂量因素
S-N-K 法 Sig
剂量
01 05 ml 01 075 ml
01 1 ml
N 子集 1 子集 2 子集 3
63 01 571
63
01 679
63
01 759
11 000 11 000 11 000
21 21 2 多重比较 证实 部位 的差 异主 要表 现在 部位 A 与 部 位 C 之间, 而剂量的差异在各水平间均存在, 见表 4, 表 5。
B
31492E- 02 11460E-02 01060 - 11130E- 03 71097E- 02
注: * 差异显著性在 0105 水平
表 5 各剂量间的多重 比较( 因变量: 皮丘直径实测值)
( I) 部位 ( J) 部位 平均数差异( -I J) 标 准误差
Sche ff e 0105ml 01075ml - 01108* 011ml - 01187*
中国基层医药 2002 年 5 月第 9 卷第 5 期 Chi nese Jour nal of Pri mary M edici ne and Phar macy , M ay 2002, Vol . 9, N o. 5
皮内注射剂量的多因素分析
# 463 #
周意丹
在药敏试验中, 笔者发现皮内注 射规定的 011 ml 剂量, 注射后[ 1] , 皮丘将 变得过大, 从而 导致对 阳性结果 判断 不准 及试验药量的不稳定。经医 科院中 国生物 医学文 献光 盘数
表 4 各部位间的多重 比较( 因变量: 皮丘直径实测值)
95% 可信区间
( I) 部位 ( J) 部位 平均数差异( -I J) 标 准误差
Sig
低值 界限
高值界限
Sche ff e A B
B - 11111E-02 11460E-02 01749 - 41716E- 02 21494E- 02 C - 41603E-02* 11460E-02 01008 - 81208E- 02 - 91981E-03
参考文献 1 陈维芳主编 1 基础护理学 1 第 3 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7: 163, 174~ 178 2 张万仁, 孙亚臣1 皮肤厚度 调查 1 解 剖学杂志, 1992, 15( 4) : 294
~ 296 3 W. 布卢 姆, D . W . 福西 特 主 编 1 组 织 学 1 北 京: 科学 出 版 社,
1984: 552~ 568 4 杨进 1 皮肤 1 见: 成令忠主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织学 1 第 2 版, 北京: 人民卫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