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件(共39张ppt)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勇于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增强地理学习能力;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2.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地 制宜等基本的地理观念,增强科学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 1.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 2.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的影响。 3.地形对交通布局、形态的影响。
聚落形态
呈狭长的 条带状
地区 山区
平原
聚落分布
洪积扇、冲 积扇和河漫 滩平原
原因分析
地势平坦,地下水 或地表水资源比较 丰富,并淤积有肥Biblioteka 沃土壤,适宜聚落 发展聚落形态
明显的条带状 或蜿蜒分布于 山前或沿河流 两岸发展
聚落分布最 密集区
土壤肥沃,水资源 丰富,河网密布, 有便捷的内河航运 和海上运输,更适 宜聚落发展
区位因素 水文 地质
气候
主要影响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 少桥涵总长度
应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 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 位穿过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 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 暴雨强度来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 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 影响》课件(共39张ppt
)
2020/8/18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响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 的影响。 3.通过分析地形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进 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提高学 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上海高中地理教材上海高中地理教材篇一:高中地理教材目录沪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第二章海洋开发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海洋权益选修三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 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篇二:高中地理教材章节目录结构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行星的分类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四、寻找外星生命的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生物量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三、昼夜交替和时差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六、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五带七、地球和地球仪第四节地球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三、大气的水平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1 :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 2 :台风及其危害;寒潮及其危害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案例 3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案例 1 :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三、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活动:沙漠中的奇迹―― 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三、合理利用水资源案例 2 :咸海的忧虑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案例 1 :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与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二、外力作用三、岩石圈物质循环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案例 2 :日本的富士山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案例 3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案例 1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活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二、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地理要素具有统一演化过程案例 2 :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活动:湖泊的演化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活动: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有人主张造林,有人主张种草,也有种植灌木,哪种主张比较合理,说明理由。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选修4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32张PPT)
最理想的地形 高原山区 热带地区
平原
多分布在山间 的盆地和谷地
多分布在高原 地势较高的地方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而环境对人 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定限度,一旦人 类活动超越这一限度,就可能会造成生 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不尽 相同的,即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在城 市和乡村两类聚落地区,环境问题的表 现有何不同。
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 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
夏季风 冬季风
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
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
分为三姑干流引入城中, 再分多股支渠流流贯大街 小巷。
青藏高 原
丽江
案例三: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山地
绿洲 山前塔冲克积拉扇玛 干 沙 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 丰富,交通便利………… 人类是在寻找一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包括房屋建
筑的集合体,
云南吊脚楼
以及与人们 生产生活相 皖南民居
关的各种设
施。 练一练:以下事物属于聚落组成部分的是( )
①房屋 ②工厂 ③公园 ④商店
客家民居土楼 ⑤道路
⑥教堂
⑦广场
窑洞(地坑院)
半坡原始村落
河谷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 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选择理由:
河谷阶地 河漫滩
接近水源 不会被洪水淹没 地形相对平坦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可以利用水运
课后探究
作为13朝古都,相对于更加平坦开阔的郑 州刘邦最终为什么选择定都长安?
影响聚落的分布除了地形还有什么其他因素, 如何影响?
初一地理上册 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添加标题
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介绍聚落的形成背景、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
聚落的历史遗迹:介绍聚落中的历史遗迹,如古建筑、古村落等,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发展趋势
新型聚落形态的出现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乡村聚落的逐渐消失
聚落发展的可持续性
03
聚落的分布与特点
聚落的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区
分布特点:沿河流、山麓、海岸线等分布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交通等
分布规律:不均匀分布,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乡村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聚落的特点与优势
聚落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聚落的文化特色:分析不同地区聚落的文化特色,如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
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聚落文化的影响:分析聚落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聚落文化的形成:介绍聚落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聚落文化的传承:探讨聚落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和演变
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气候、地形、水文等
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选择适合生存的地点定居
聚落的形成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乡村城市融合型聚落:兼具乡村和城市
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高中地理湘教版目录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第二章海洋开发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海洋权益1 选修三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概述旅游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第三节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名景欣赏中国名景欣赏 第三节第三节 国外名景欣赏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 旅游规划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规划概述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 第三节第三节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 第四章 文明旅游第一节第一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做合格的旅游者 第二节第二节 出游前的准备出游前的准备 第三节第三节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节第四节 旅游安全旅游安全选修四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 城乡分布 第三章 城乡规划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三节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 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自然灾害与我们选修六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概述环境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环境问题概述 第三节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人类与环境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二节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节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第四节第四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第五章 环境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环境管理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选修七第一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二章 地图与遥感(RS)第三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五章 3S(RS 、GPS 、GIS)技术综合应用览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全年组) 更新时间:2008-03-28 16:34:40 论坛转帖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 一、三年大计划一、三年大计划 年级年级 学期学期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高一年级高一年级 第一学期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学期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 高二年级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选修1,《中国地理》1、2两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三、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1.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甲功能区是________,
乙功能区是________,其
布局特点是_________。
(2)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
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批发市场
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件
是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15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0年10月,有烟雾从岛屿的火山口开始冒出
A
C B
在图中A、B、C中选出可供居民临时安置的村 镇,并说明原因。
A地,地形较平坦(与火山口之间有坡地阻 挡,处于风向垂直方向),交通便利。
。
(3)在a、b、c、d四地中,
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A.a
B.b
C.c
D.d
四、房地产开发选址的基本原则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住宅小区由商业小区
、学校、医院和成片的
________、________组成。 该住宅小区位于________和 郊区之间。
思考: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至象山、金虹山
丽江古 城远景
山:抵御西北风 海拔:海拔高,夏无酷暑
狮子 山
思考:塔里木盆地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原因是什么?
多数的聚落都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平原上 因为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特别是有相对丰富 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极地地区的冰屋
聚落的特征 聚落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河流
社会经济 因素
自然资源 交通 政治、军事等
20第四节中国人地关系的协调-PPT课件
奴隶社会,特别是漫长的封建社会阶段,人地关系出 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既有合理、协调的一面,也有失 调、矛盾激化的一面。 前者表现在开发地区的逐渐扩大,从商、周到秦汉 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得以崛起、发展,秦汉以 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开始勃兴,明清之后东北 地区也被开发……,说明这一时期中,我国的社会经 济就是伴随着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而得以发展起来的。 这也表现在我国古代留传至今的传说、神话、史料 中,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 造自然环境的经验、愿望 . 与人地关系在一些地区呈现合理、协调情况的同时, 在某些地区也出现了人地关系的失调与矛盾激化, 黄土高原的演变即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事例。
2、协调目标
• (1)、生态过程的破坏最小 • 就是要停止一切有损于生态过程向有利方
向发展的事情,努力地恢复和改善那些日趋 恶化的环境,主动地去调节生态系统中的各 种关系,以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 建立一个新的、结构更合理的、生产能力 更强的生态系统,达到协调和谐、永续利用 的目的。
(2)、资源的最大保护
这表明,在当前我国推进以社会主义现代 化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事业的过程中,我们 在人地关系方面正承受着空前庞大的人 口压力和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问题,面临 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 染的双重挑战。
二、中国人地关系的发展演化启示
• 1、人地关系客观存在 • 像人类的生存时刻也离不开地理环境那样 ,
是,在全国或各个地区范围内经济、人口、 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故是协调人地 关系的综合课题。其实质,即是要从地域的 角度,协调大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二者 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和谐、协调的人地 关系系统。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综合地 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故亦应成为协调我 国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和课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答案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1)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2)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3(1)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谷阶地上。
(2)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大多分布在盆地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
[温馨提示]平原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发育在平原上。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影响深刻)、气候、水文.(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形态分布形,线路曲折工程较低较高造价(3)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4)科技因素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温馨提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交通线建设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但自然因素不能忽略,科技是保障.错误!错误!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情景导入先思考-——————兰州,地处黄河上游,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
兰州的城市形态为什么呈带状?提示:兰州处于黄河谷地中,受南北山地的限制,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 核心要点掌握好—————-—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高原、山区和平原等地形使聚落的分布产生明显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方法技巧很重要-——————分析影响聚落分布因素的方法1.主导因素分析法在影响聚落分布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因素,在分析时要紧紧抓住它。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答案:(1)东 平原 三 中低 降水 气温 河 流 航运 水源
这些地区首先出现城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连 天津 青岛 上海 (3)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4)西藏 海南省 宁波 福州 广州
栏 目 链 接
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完成(1)~(3)题。
栏 目 链 接
(1)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是: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丰富,便于______和为城市提供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自北 向南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沿长江干流两岸,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自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 (2)从上图分析,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多诞生在______。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
一
二
三
四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特点 18 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注入了 工业革命 新的活力,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城 以后 市数目迅速增多,城市人口空前增长,城市用地规模迅 速扩大,很快便形成了一大批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图表导读教材图1.12 美索不达米亚灌溉平原上出现的古代城市 城市的产生需要有足够的农业剩余产品的供应,而灌溉等农业生 产技术的发展是农业增产的保障,中低纬大河流经的平原地区有利 于实施灌溉。本图片则说明了古代城市的形成与河流和灌溉农业 之间的密切联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拓展延伸如何区分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聚落特点也不同,突出反映在以下几点: (1)北方多平顶房,住宅有院落;南方房屋多斜顶、无院落,房前屋 后都是农田、菜地。(2)聚落规模及密度不同。北方多为大型聚落, 密度较小;南方多以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较大;西部多散居,密度较 小。(3)聚落形式不同。北方多团状聚落;南方分散型聚落和带状 聚落各占一定比例;西部多散居、流动性村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一
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包括哪些?不同地理 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1.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条件 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 河、湖、泉附近的向阳高 水源、地形 用水,防范洪涝灾害的 地或台地 侵袭 气候、地形、土壤、水 自然 气候、 地形、 原始采集、 渔猎时期,分布 源条件良好,成为天然 因素 水源、土壤 在山林、河湖、海滨等地 的“食物仓库” 农耕社会,选择在地形平 地形、 土壤、 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 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 水源 的食物 良好的平原地区 乡村聚落的区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36张PPT[可修改版ppt]
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它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焦地,主要分2种 :集镇和村落。
乡村
集镇
水稻区分散性的村落 村落一般分布在河流附近的向阳带高状地分或布台地
乡村聚落最初街都会尽可能地接近水源地
活动:对比两种不同聚落的特征
村落的分布是跟当地的自然 地理环境有密美切国关西系部的草。原
水源等。而工业革命后,新城 市的形成则与矿产资源、 天然港口等自然条件有关。
1.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城市的发展与分布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 制约。如图: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以上几个是主要因素。不 同的区位因素的作用也在变化,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 交通、资源始终有巨大的影响,科技、旅游的影响在增强 ,政治因素的影响是不稳定的。
【思维拓展】 乡村聚落以自然景观为主,建筑物低矮 ,构造简单;城市聚落以人文景观为主,建筑物高大密集 ,构造复杂。
典例1 读下面甲、乙两幅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乙两图的乡村聚落,完成下面的分析过程。
(1)分析甲、乙两图的乡村聚落,完成下面的分析过程。
(2)华北平原的乡村聚落形态多如图________所示, 而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的乡村聚落多如图 ________所示。
1. 受政治环境影响大 2. 地域发展不平衡 3. 主要沿重要的交通线分布 4. 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开封Leabharlann 长安Diagram 3
随后南方的城市发展超过北方 北方的城市先发展起来
世界城市发展
古代城市规模小,四周多有城墙, 形态比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 主要职能
思考1、2、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4)图中村落在未来最难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 (5)如果未来丁形成城市,则其形成城市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
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 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1. 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乡村——耕种,城市——上班 2、建筑等人文景观: 乡村——土屋,城市——钢筋水泥房 3、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乡村——差,城市——好。 4、其他……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镇)
中国
100万人以上
50~100万 人
20万~50 万人
6万~20万 人
中国人口:13亿
山间谷地和盆 地
干旱区 规模小而集中 点状、带状 泉水和河流附近 沙漠边缘绿洲
湿润区 规模小而分散
分散型
便于排灌,就近 管理
水稻种植区
交通发达 狭长,沿交通线
区
延伸
带状
便利的交通条件 临近交通线
商贸繁荣 区
规模较大
团状
商贸活动对人口 经济发达、交
的吸引
通便利地区
典例2 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四种平面形态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人口:2.47亿
美国
50万人以上
10万~50 2.5万~10 2500~2.5
万人
万人
万人
集市——城市
阅读:《我国早期的“村落”和“城市”》
城市的形成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课本中提到 的只是一方面,答案应该是多方面的,应 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古代城市规模小,四周多有城墙, 形态比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 主要职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64张PPT)
(3)采猎文明时期,_山__林__ 、河湖沿岸、_海__滨__等地因 为接近天然的“食物仓库”,成为早期乡村聚落较 理想的场所.农业文明时期,便于耕作的__平__原__地区, 因适宜耕作而形成了更多的乡村聚落. (4)_战__争___ 、行政、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也会对乡 村聚落的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如传统的家族观念,导 致我国农村形成许多__同__姓__相__聚__的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的形成条件
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和发展 的根本因素。 1.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 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这 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思考 1.平原旱作农业的聚落与丘陵地区的聚落形态上 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 平原旱作农业区聚落多形成团状,这是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乡村可向各个方向发展; 而丘陵地区,聚落多沿坡麓地势平缓处延伸成带状.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非农业
经济
人类社会 人类文明进步
乡村
集市
思考 2.所有的城市都是由集市发展而来的吗? 【提示】 商品经济导致集市贸易,集市的扩大和 发展形成城市,即集市说.早期城市大多是集市发展 而来的,但结合教材图1.11知道,城市的形成至少还 有其他三种可能,即防御说、地利说(靠有利的自然 条件和自然资源)和阶级说(阶级社会的产物).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1日星 期三2021/8/112021/8/112021/8/11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2019
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了解城市聚落特点及起源,掌握城市的形成过程。
3.通过比较,掌握世界城市发展和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特点,并能理解其原因。
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乡村聚落的概念: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
2.类型集镇村落中心村3.特点(1)规模较④____、功能简单。
小(2)居民多从事农、林、牧、副、渔业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高,流动性小。
4.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地形传统文化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概念:是达到一定⑦_____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2.特点(1)高度的⑧_______。
(2)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城市等级划分依据:⑨____________与经济发展状况。
4.形成过程:相对稳定的聚落→⑩______→手工业和商业聚集区 →城市。
人口密集性人口规模大小集市三、世界城市的发展黄河—长江流域内部结构城市数目城市人口城市用地四、中国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特点(1)受⑯______环境影响大。
(2)地域发展不平衡。
(3)主要沿重要⑰________分布。
(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⑱ ______色彩。
2.近代社会:城市呈畸形发展(1)沿海、沿江地区迅速发展。
(2)广大内地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3)设有租界的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的⑲_______色彩。
政治交通线政治半殖民地3.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城市普遍发展(1)一方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小城镇迅速发展,城镇数目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提高。
一、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1.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区位因素乡村聚落的区位区位优势条件自然因素水源、地形河、湖、泉附近的向阳高地或台地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防范洪涝灾害的侵袭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原始采集、渔猎时期,分布在山林、河湖、海滨等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良好,成为天然的“食物仓库”地形、土壤、水源农耕社会,选择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平原地区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的食物社会因素战争战争会摧毁村落,没有战争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发展行政工程建设使有些村落外迁文化传统传统家族观念形成许多同姓相聚乡村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地理环境特点形态成因分布平原规模大,人口多,房屋密集团状农耕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平原及湿润盆地内部丘陵狭长带状、串珠状地形比较平坦,水源充沛坡麓地区山区分散,规模小,具有流动性分散型便于生产、生活山间谷地和盆地干旱区规模小而集中 团状、带状泉水和河流附近沙漠边缘绿洲湿润区规模小而分散分散型便于排灌、就近管理水稻种植区交通发达区 狭长,沿交通线延伸 带状便利的交通条件 临近交通线 商贸繁商贸活动对经济发达、【知识拓展】 我国乡村三大聚落系统北方聚落系统南方聚落系统西部聚落系统住宅形式多平房,住宅有院落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帐幕式住宅规模、密度大型聚落、密度较小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小型聚落、密度最小聚落形式团状聚落团状、带状各占一定比例散居、流动性村落农业生产旱作为主水田为主灌溉农业、草场牧业、高寒农牧业【典例剖析】例题1 读甲、乙两幅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课件1
课前 演练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1.概念:是达到一定⑦人__口______规模,并以非 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2.特点。
(1)高度的⑧_密__集__性___。
(2)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城市等级划分依据:⑨__人__口__规__模__大__小____与 经济发展状况。
4.形成过程:相对稳定的聚落→⑩___集__市___→ 手工业和商业聚集区→城市。
C.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 是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D.乡村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城市的区域差异明显
对点 演练
解析:一般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乡 村和城市都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有重大影 响;乡村和城市都有区域差异,相比较而言,城市 的区域差异要大一些。
答案:C
课堂 研究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以上几个是主要因素。不
同的区位因素的作用也在变化,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交
通、资源始终有巨大的影响,科技、旅游的影响在增强,政
治因素的影响是不稳定的。
课堂 研究
对点 演练
(
3.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世界城市的发展特点是 )
A.城市一般以中心商务区为中心。
B.封建时期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大;而在亚 洲的中国、日本、土耳其和非洲的埃及,城市发展水 平更高。
课堂 研究
1.用图示法理解城市的起源。
课堂 研究
2.表解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课堂 研究
【方法技巧】 运用纲要信号法记忆城市的形成
对点 演练
2.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是( )
A.乡村属于聚落,城市不属于聚落
B.乡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没有多大影响, 而城市对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分布有巨大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33张PPT)
地形
聚 落
自然因素 气
候
的
河流
影
响
自然资源
因 素
社会经济 因素
交通 政治、军事等
聚
位置
落
分布
的
形态
特
规模
征
图A、B哪个是南方丘陵的聚落,哪个是 北方平原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提示:从分布、规模、形态等方面考虑)
A
B
团块状
带状
地区
地形
规模
分布
人口
北方平原 地区
平坦广阔
一般较大
多呈团聚 型、棋盘 式格局
竹楼
思考:导致图中聚落形态不同的主要自然原
因是什非么洲?的农村
蒙古包
思考:嘉裕关成为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思考:拉萨成为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株洲的城市发展 “火车拉来的城市”
读图,讨论下列问题:
世界主要聚落密集区
城乡密集区
1、世界聚落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2、地球上有哪些地方聚落稀疏,其原因是什么?
读图,讨论下列问题:
世界主要聚落密集区
城乡密集区
2、1、地世球界上聚有落哪在些空地间方分聚布落上稀有疏何,特其点原?因原是因什是么什?么?
地气于地区候农球、适耕上高主宜,稀纬,交要疏地通度分形便的寒布平利地冷坦,在区地,经中是区土济干、低壤水旱地肥平纬沃高的势度,,沙高的水人漠而资口沿地寒源密海区冷充度平、地足大,。湿区原灌热。。溉热便带利雨,林便
落。
思考:原始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 布有什么优点?
布局在河谷阶地上 靠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丽江古城
云南丽江古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网
►知识归纳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 的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其成因及表现具体分析如 下: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 关系
中国教育网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 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C.③
B.②
D.④
中国教育网
解析:人地关系模式图中,箭头①、②、③、
④的含义分别是: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②环境对 人类的影响,③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④人
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中国教育网
►探究活动 2.在电影《2012》热播之后,环境问题引发了人 们的广泛关注。2013年,全球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区 域性气候反常现象时现,环境问题成了人们探讨和关 注的焦点话题。更多的人开始自发地行动起来,从细 节做起,尽一己之微力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做出贡 献。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 一份生活责任。
中国教育网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
中国教育网
►强化训练 1.读人地关系模式图,完成(1)~(2)题。
中国教育网
(1)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 失行为(C) A.① C.③ B.② D.④
(2)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沿海水域发生了历史上 罕见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 因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D) A.①
环境 问题 成因 分布 影响 极地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降 水和干湿状况发 生变化,导致各 国经济结构的变 化 到达地面的紫外 线辐射增多;危 害人体健康;破 坏生态环境和农 林牧渔业生产 防治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率; 采用清洁能源, 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植树造林; 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减少 氟氯烃的使用量; 研制新型制冷系 统
生物 多样 过度狩猎,环境污染, 性减 栖息地被破坏 少
全球
基因多样性丧失, 保护生态系统及栖息 生态系统衰退, 地,禁止滥伐森林、 生态生产能力 捕猎野生动物 下降
中国教育网
►强化训练
2.2008年2月28日,中国首次大学生北极考察队从
北京出发,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
察。阅读考察期间获得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 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 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 降。
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 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 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全球 变暖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 温室气体、乱砍 滥伐森林
全球
臭氧 层破 坏
两极和青 自然:太阳活动 藏高原上 人为:大量排放氟氯 空较严重, 烃化合物等消耗臭氧 出现臭氧 的物质 层空洞
中国教育网
(续上表)
自然:地形条件造成 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 排放SO2、氮氧化 物等酸性气体 欧洲、北 危害动植物和人 美和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 体健康,河水、 中国 氮氧化物的排放, 湖水、土壤酸 长江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化,腐蚀建筑 加强国际合作 以南 物 地区
北极熊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冰鸥、贼鸥等
极地动物在近20年中数量锐减;北极熊体内积累的多氯
联苯等物质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每况愈下。在考察期 间队员们没有见到一只北极熊。 (1)北极上空臭氧洞的出现,会使地球上的生物更容 易受到____________的伤害。臭氧洞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
中的____________层。
中国教育网
尝试探究:倡导低碳生活,是为了防治哪种环境问
题? 提示:是为了防治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由于人类大 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教育网
►知识归纳 由于人类活动向环境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 化合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产生了全球性的环境 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列表 分析比较如下: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教育网►探究活动 1.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 的矛盾日益突出,怎样做到既能保持社会发展进步,又 不对环境、资源造成巨大压力,这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 大问题。
幻灯片 2
中国教育网
尝试探究:人们是否可以不顾一切地发展经济? 提示:不可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会导致资源枯 竭,环境问题严重、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酸雨
水土 流失
我国黄土 自然:降水集中且多 高原, 暴雨;土质疏松; 南方 丘陵山地地形 低山 人为:植被破坏 丘陵 地区 自然:气候变干 人为:滥垦、滥伐、 滥牧
土地退化、河道 植树种草、保护植被、 淤塞、洪水加 严禁开垦陡坡地 剧
土地 荒漠 化
干旱、半 干旱 地区
生态环境恶化; 土地资源减少
生物措施:营造防护 林,保护植被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 固沙 管理措施:退耕还林 还草
中国教育网
(2)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 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恶化 越来越咸导致其饮用水源缺乏 物链富集危害其健康 的噪声危害其生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②海水变得
③有毒的污染物通过食
④考察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
中国教育网
(3)根据材料,考察队获取的全球变暖的证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应对全球变暖,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 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1年《波恩协议》又提出可 以用增加森林植被量来抵消二氧化碳排放指标,提出这项 决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冰雪之都”奥斯陆以前2月的平均气温是
-2 ℃,而2008年2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仅-2~-3 ℃;去 年的几个星期,从挪威海域通过北冰洋,再到白令海峡, 出现的无冰地带,比前些年同期宽了不少。
中国教育网
材料二 北极上空存在臭氧洞,科学家预测未来 15~20年臭氧洞还将扩大。
中国教育网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