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课堂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课堂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口哨响,老师在学生的掌声中拉开本节课的帷幕……)师:我们可以上课了吗?生:(齐点头)师:上课!同学们好!(面带微笑鞠躬)生:老师好!(鞠躬回礼)师:同学们请坐!师:老师想请问大家几个关于连云港的问题,如果你们知道答案的话,我想请你们自豪地、大声地齐声告诉我,可以吗?生:(点头)可以。

师:咱们连云港最有名的山叫什么山?生:花果山(大声地微笑回答)师:还要自豪点!第二个问题:咱们连云港最有名的洞叫什么洞?生:水帘洞(大声、自豪)师:不错!那么咱们连云港最有名的人是谁呢?生:孙——悟——空(笑)师:在我的心中啊,最有名的是——咱们八(七)班的同学!你看全国的人都认识你们!你们比章鱼哥,还要有名啊!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唐代的名人!他的名字叫柳宗元。

(出示柳宗元图片)师:看到柳宗元,觉得他怎么样?(请一生回答)生1:非常有诗意!师:非常有诗意!有气质是吧!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啊!师:前一段时间我在上网的时候通过百度搜索了一下“柳宗元”三个字,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表格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生:好!(屏幕显示柳宗元简历)师:(念)柳宗元简历,柳宗元,中文名:柳宗元。

英文名:Liuzongyuan!(仿小沈阳语气,生笑)他的别名柳柳州,柳河东。

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市;出生日期:公元773年;去世日期:公元819年11月28日;主要荣誉:后人尊他为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成就有: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中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宗元集》《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文笔优美,引人入胜!咱们今天就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小石潭记》!(师写课题“小石潭记”)师:前几天,咱们预习了这篇课文,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主要是想听听大家能否将字音、节奏读准。

今天读书我们换一种方式,由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你想读哪一段你就站起来读哪一段,因为我相信咱们连云港的同学是有这一份魄力和胆识的!第一段,谁来读?(生2举手)师:我特喜欢你!来!(该生朗诵第一段)师:我很喜欢你读书的那个语调,有点拖曳感!如果把逗号和句号读得更明显一些,效果就会更好!了不起!很好!第二段,谁来读?(生3举手)师:好!来!(该生朗诵第二、三段)师:这位同学很好啊!他可能特别喜欢读书,连续把两个自然段给大家读完了,请坐!声音更响亮点会更好些!注音和节奏基本上是准确的!其岸势/ 犬牙差互,再读一下!生3:其岸势/ 犬牙差互师:非常好!请坐!第四段,谁来?(生4举手)师:来,谢谢!(该生朗诵第四段)师:你读书的时候吐字非常清晰!非常好!请坐!字音和节奏也非常准确!最后一段,谁来?(环顾四周,边走边说)我随便点一位,好吗?(走到一女生前)来,你来,好吗?(生5朗诵最后一段)师:你读得这么好,为什么不举手呢?幸好被我发现了,不然太可惜了,是吧?读得不错!同学们的读音和节奏都非常准确,说明我们预习得非常到位!说明大家学习非常认真,老师给你们鞠躬!(向学生深深鞠一躬)(学生鼓掌)师:同学们,柳宗元在写《小石潭记》的时候,重点给我们描述了小石潭以及小石潭周围的哪一些景物呢?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举手!(生6举手)生6:柳宗元重点描写了小石潭的水,石、游鱼和周围的树木等景物。

余映潮《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余映潮《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余映潮《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历来为广大读者所传诵。

它的特点就是在文字上洁净有力,很精细地刻画出山水的鲜明形象。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余映潮《小石潭记》教学实录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余映潮《小石潭记》教学实录1师:今天我们上《小石潭记》。

上这一课。

第一个要求就是读书,大声地朗读,每一个字都咬准,不要掉字,不要漏字。

开始读。

(生朗读课文)师:读了一遍,我认为读得很流畅了,但是没有读出一种味道。

假设你是,写了这篇文章后非常有兴趣地来欣赏自己的文章。

你看——— (师示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 这样来读,好像欣赏你自己的作品。

再读一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读完这篇课文,看看标题。

(大屏幕显示)小石潭?__记;小石潭记___ 师:第一句当中一定可以加一个字,加一个什么字呢?生:“游”。

师:第二句后面能不能加一个什么字呢?生:“游”。

师:还是加一个“游” 字。

原来呀,所谓“游记”,所谓“记游”,游记类的文章、记游类的文章,就是把自己游玩某一处风景胜地的地方记下来,就是“游记”;把这个过程记下来,这个过程就叫“记游”。

所以我们首先要懂得《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

下面我们回忆一首诗———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这首诗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字眼:“孤” 和“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一个非常寥廓的、非常冷清的、非常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那儿“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

柳宗元写《江雪》和《小石潭记》,是在同一个地方,因此,《小石潭记》是一个失意的文人写的。

这个文人是被贬官了,贬到一个很荒僻的地方住下来了,他很失意。

因此我们读他的文章,读《小石潭记》,就还要读出他游览景物的心情。

这里我还要介绍一句话,冰心说过,古今中外任何写景状物的散文都是以自己主观眼光和心情来赋予了这些景物特殊的性格和生命。

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一、导入师: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之磅礴,水之灵动,使人迷醉山水之美,自然的折光,更是心灵世界的折光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这样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步骤、方法)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赏析优美的景物,培养热爱山水自然的情操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借景抒情的写法三会:会诵读、会译释、会品析二、诵读课文师:跟着古人游名胜,有两道门槛我们必须迈过去,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意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或者说首要的方法是“读”文言文的“读”是有一定讲究的(课件展示)诵读指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听读时注意留心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古筝曲《渔光曲》,课件展示和课文意境相吻合的画面)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我们~起来注意一下这些宇词的读音(课件展示字词及读音)师:全班同学一起大声朗读这些字词,每个读两遍(生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很正确,现在可以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读得通顺,流畅(生读)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男同学读第l、2段,女同学读3、4、5段,请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男女生分别朗读课文,教师配乐)师:大家说说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生1:男生读得总的来说还行,很流畅,字音好像都对,节奏也没听出什么问题,情味——有一点点生2:女生读得好些,读出了起伏感,情味也读出来了声音很悦耳,不过声音——还可以大些师:真是精彩的朗读,精彩的点评三、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再各自读一读课文,注意思考这个问题(课件展示)文章哪些部分主要写景?哪些部分主要写感受?生l:第1、2、3段主要写景生2:第4段主要写感受师: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呢?生3:第5段是附录部分师:回答非常正确(课件展示)四、疏通文意师:这篇文章作者就是借小石潭的景物描写,来渲染周遭的气氛,抒发自己在特殊处境中的心绪那么,是怎样的景致触动了作者的心绪呢?我们要好好领略这是一篇文言文,疏通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同学们可以借助课文注解联系上下文推断,可以和前后排同学交流,还可以举手问老师,先自行疏通、翻译课文(生自行疏通文意)生1:“水尤清洌”中的“尤”是什么意思?师:哪位同学可以帮助他?生2:是“特别”的意思,这句应该翻译为“水特别清澈、甘冽”师:这位同学不但助人为乐,还一助到底,把整句话的意思也翻译了,非常好生3:“斗折蛇行”,课文注释翻译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我不理解。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六课《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六课《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一、由诗导入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书法(幻灯),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柳宗元的《江雪》。

请问:诗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生(齐):孤独、悲伤、凄凉。

师:是的。

“孤”、“独”、“寒”,可以看出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这正是他被贬永州时的心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石潭记》,它也是柳宗元在永州写的。

(板书)二、作者简介师:首先认识一下作者。

请大家一起读,一二!生(齐读):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就在永州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后来柳宗元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时年四十七岁。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他的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三、明确目标师:好。

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本文的“学习目标”。

(幻灯)男生一起读吧。

一二!(男生齐读)1、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

3、品味写景的句子,学习写景的方法。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为了完成我们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我们先来听课文录音。

请认真听,把不会的、拿不准的词划出来。

(播配乐配文朗读的录音,生拿着笔边听边划)师:以这些词(幻灯)是不容易读准的,尤其是红色字的读音,请女生来读,连读两遍,一二!(女生齐读)师:我们听了录音,学了字词,下面请大家赏着画面、和着音乐小组内朗读,一会儿小组推荐一名展示。

好,开始!(生大声读书,师巡视。

)师:好了——好了——。

课文不长,我们总共10个小组,我们还来PK。

哪个小组举手快,又读的准,就可以得1分。

好,你来记录。

(点了一女生上黑板计分。

)好,第一段。

举手最快的是第一组的周亚楠。

(周生读)其他生订正:不是“披佛”,是“披拂”。

师:嗯。

应读“fú”。

这个——生:不得分。

师:好。

都把握好机会。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出示学习内容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虽然篇幅短小,却至今传诵不衰,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一下它的魅力吧。

看看我们能从课文中读出什么。

首先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大屏幕出示学习内容:1、学习课文语言,积累词汇。

2、赏析课文,学用赏析性语言。

)二、读通课文(大屏幕显示:读通1、读准字音。

2、读顺句子。

)师:现在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就两个: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交流疑难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师:下面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朗读课文给大家听听?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参差披拂。

师:读得很好,字音很准确,句子的停顿也很恰当。

生: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生:怡然不动的“怡”读错了。

生:俶尔远逝的“俶”读错了。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好,再把这两个四字短语读一遍。

生:怡然不动,俶尔远逝生:潭西南而望,……曰奉壹。

师:有的字读得不准,谁听出来了?生:“悄怆幽邃”的“怆”,“差互”的差。

师:很好,看这个句子的停顿。

听老师读:其岸势/犬牙/差互师: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好,读到现在,按照目标,我们已读通了课文,下面提高要求,看我们能不能读懂课文。

三、读懂课文。

师:现在大家看大屏幕,看清要求。

(大屏幕显示:读懂1、读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2、对照译文,读出原文。

)师:下面我们先进行第一步,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

如有疑难,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生:独自翻译课文,组内交流讨论。

老师巡视,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师: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学习的结果,哪个小组在翻译中有困难,可以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不是我们个人的疑难问题。

生:“伐竹取道”是什么意思?师:你觉得是哪个词导致了你翻译中的困难?生:“取”。

师:哪个小组愿意帮他?生:“伐竹取道”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的意思,取,就是开出的意思。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4篇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4篇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4篇《小石潭记》课堂实录4篇《小石潭记》课堂实录1小石潭记课堂实录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课前热身。

师生交流。

)学生自由读。

教师板书课题。

师:我们读了《小石潭记》,后来老师把课文前面的导入语部分去掉了,请同学们做一回编辑。

同学们都推荐了。

有位同学推荐得特别好,我太欣赏这段话了。

祝怡情同学在哪里?先请坐。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屏显:看过日出东方的秀美,领略过万里长城的雄伟,欣赏过钱江潮的壮阔。

悄怆幽邃的小石潭又是怎样牵动着作者的心呢?和柳宗元一同感受这个小潭的别样风景吧!——祝怡情】师:祝怡情同学,老师问问你看,你发现这个小潭悄怆幽邃有别的风景,那么如果你给大家提一个建议,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生:觉得声音应该轻柔一点,声音低一点。

师:轻柔一点去朗读,你们同意吗?这篇文章不能读得气势轩昂。

好的,我们按照她的要求读一读这篇文章。

老师要增加一点难度,我空掉了几个词语,我们已经读得很熟了,看我们能不能把它读好。

生齐读。

屏幕出示有空的课文。

【屏显:小石潭记从小丘( )百二十步,( )篁竹,( )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竹( )道,( )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师:大家已经读得很通顺了。

我听大家的朗读,感觉语气语调好像差不多。

其实在朗读过程应该有些变化。

生:我觉得在一些地方要做一些停顿。

师:哦,有些地方要停顿一下,等下我们细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她的建议提得很好。

我想问一下许浩同学,你问了一个问题,你说本文是用什么顺序写的,现在你能说是什么顺序吗?生:这篇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

《小石潭记》的课堂实录及反思

《小石潭记》的课堂实录及反思

《小石潭记》的课堂实录及反思《小石潭记》的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课堂实录及反思】师:上课!生:老师好!师:请坐。

游山赏水,探胜寻幽,历来是我国文人的传统爱好。

或抒发平步青云的喜悦,或咏叹仕途坎坷的感悟。

唐朝的文学大师──柳宗元,借游小石潭,唱吟了一首宁静与感伤的诗章。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小石潭记》。

作为一篇文言游记,你最希望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会哪些知识呢?生1:学会文言字词的音、义,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生2:弄懂文意。

生3:了解所描述景色的特点。

生4:古人往往借景抒情,本文是否也是这样?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认为我们应先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1)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柳河东集》。

《小石潭记》是他被贬永州时所做的游记之一。

生:(一齐)朗读并背诵。

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老师确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并且读一遍。

(出示课件2)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师:我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感知文章内容,标注出下列生字词的读音。

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出示课件3)一、走进录音棚1、听录音,为下列加粗字释义:篁竹(huáng)_______ 清洌(liè)_______为坻(chí)_______ 为屿(yǔ)_______为嵁(kān)_______ 佁然(yǐ)_______俶尔(chù)_______ 差互(cī)_______幽邃(suì)_______ 悄怆(chuàng)_______师:放录音。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小石潭记》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小石潭记,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学名篇,对于文学史的影响有目共睹。

它有严密的结构、准确的笔法和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因此,将《小石潭记》纳入中学语文课程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也能让学生进一步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我将就如何设计《小石潭记》的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唐代文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白居易创作《小石潭记》的文学技法,如结构、笔法、语言风格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年级课程知识对《小石潭记》进行解读和评价。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创新和探索。

二、教学内容1. 前期铺垫为帮助学生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可以在教学之前对唐诗三百首的选集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先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然后再让学生了解白居易的生平,进一步理解《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

2. 课文解读过程首先,上课前老师要让学生阅读《小石潭记》一遍。

然后,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在课堂上,可以对每段内容进行交流和解读,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

3. 学生自主解析在发掘了《小石潭记》的内在构成后,老师可让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分析文本。

可以分组让学生深入钻研,交换意见、表达不能理解之处,一起思考、找出难点和亮点。

4. 艺术创作设计在学习了《小石潭记》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学生可通过自主的语言表达、作品创作,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绘制成一幅画、文摘、诗稿等。

三、教学方法1. 视听法: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经典音乐,配合《小石潭记》的诵读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文学氛围,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控制法:老师通过提问、讨论、激励等方式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确保每个环节的实施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2)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生(七嘴八舌地):就是呀,没有哪个字翻译为“像”呀?师(面带微笑地):同学们很细心,这里的“斗”和“蛇”两个字用法很特殊,分别解释为“像北斗七星~样”,“像蛇一样”,它们本身是名词,现在作状语了(师边说边板书)师:老师要考考大家,文中和这个用法一样的字句还有吗?找一找,看看谁的眼力最好?生4(犹豫地):是不是“犬牙差互”里的“犬”? 解释为“像狗的牙师:找得很准,就是这句,翻译也很;隹确(师生共同鼓掌)师:另外,在这篇文章里还有一些方位名词的用法很特别,也作状语比如“下见小潭”中的“下”,要解释为“向下,或者往下”大家学着举一反三,看看还有哪些方位词语的用法和这个一样?可以相互交流(生讨论交流)生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生6:“目光下彻”中的“下”生7:“潭西南而望”中的“西南”师:同学们真是独具慧眼,又快又;隹地找出了这些词语,自行决了困难下面由老师提问,.来翻译,好吗?师(众):“潭中鱼可百许头”生(众):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师:记住这一句中“可”的意思注意与其他句中“可”的意思进行比较如“不可知其源” 中的“可”生1:这里的“可”是“大约”的意思,“不可知其源” 中的“可”是“能”的j还有“不可久居” 中的“可”,“明灭可见”中的“可”师:好,学会比较记忆也是掌握文言词汇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下面把这几个“可”的用法记一下(生自由记诵“可”的意思)师:我.继续我们的翻译提问下一句是:“坐潭上?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生(众):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人来往,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忧愁悲伤的情感也更深了师:这一句中也有两个词的用法有点特殊,大家注意到了吗?看“凄”和“寒”,它们本来是什么意思? 在这儿该怎样解释它们呢?生(众):“凄”是“凄凉”,“寒”是“寒冷”的意思师:确切地说,是该这样解释:使? ? 凄,使? ? 寒这叫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提问暂告一段落,还有疑难的地方我们在下面的研读品味中继续攻克五、赏景探情师: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文章第1段,请同学们思考: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小石潭的美?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生1:写了“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师:这是写的哪个方面? 特点是——生2:水声,特点是悦耳动听,“如鸣佩环”生3:还有“水尤清冽”,写的是水清,“清冽”生4:小石潭的美,美在“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嵫,为岩”,体现小石潭的“石”生5:还美在“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岸上树木葱郁苍翠师:很好!同学们能抓住文中句子来谈小石潭之美整段文字围绕“石”的特点写出了小石潭的概貌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再次感受小石潭的概貌初步展现的小石潭之美,就已经让我们沉浸陶醉了那再走近一步,我们来看看清冽的潭中,又有怎样的景致?(课件展示问题)第2段写出了潭中鱼的哪些状态? 突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生I:写鱼的句子有“空游无所依”、“傲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师:能说说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吗?生2:意思是鱼在水中如同在空中游动,没有依傍,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像是和游者相互玩乐师:理解得不错这描写的是鱼的哪种情态?生3:游动时的状态师:除此以外,还有对鱼的'描写吗?~。

《小石潭记》课文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课文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课文课堂实录小编为了大家也是费尽心思,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是《小石潭记》的教学实录,大家快来看看吧。

一、导入师(面带微笑):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请如实回答“你们有没有不顺心的时候”生(齐):有!师:那么你们是怎样排解心中的郁闷和烦恼的谁来说说,让大家分享你的好经验、好办法。

生:我喜欢听音乐来消除烦恼。

生:我的办法是进行体育活动。

生:我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大叫。

师:大家刚才谈的办法都很好,遇到不舒心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排解办法。

现在,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种更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走进自然,亲近山水!这个办法是老师从我们的老祖宗那里学来的。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名篇《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步骤、方法: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赏析优美的景物,培养热爱山水自然的情操。

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把握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会:会诵读、会译释、会品析。

师板书课题、作者)师:在学习课文前,首先了解作者及文章体裁的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下关于作者的介绍,师生一同说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多媒体展示“记”的诠释,学生集体朗读。

)二、诵读课文师: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或者说首要的方法是“读”。

文言文的“读”是有一定讲究的。

(出示多媒体幻灯片“诵读指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跳动的心)。

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听读时注意留心字音、节奏,看看老师是否读出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觉得怎样评价一下。

生:(七嘴八舌)没有读错,但好像情味没完全读出来师:谢谢同学们的评点,那接下来就请两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男女同学各推荐一名代表,男同学读1、2段,女同学朗读3、4、5段,相信他们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其他同学认真听,按照刚才“诵读指南”提出的标准,看他们读得怎样。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背景与作者介绍
详细描述
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小石潭记》的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接着, 对作者柳宗元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他的文学成就和在文坛的地位。
课文内容解读
总结词:内容解读
详细描述:本部分对《小石潭记》的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首先,概括了全文的主旨和 情感基调。接着,对文章的结构和段落进行了分析,并逐段讲解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
回答
学生1回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无所依。”
提问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回答
学生2回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将鱼比喻为在空中游动,形象生动地 描绘出鱼的轻盈和潭水的清澈。”
分组讨论
主题
探讨《小石潭记》中作者 的情感变化。
汇报
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疑 问。
重点词汇与句式解析
总结词
重点词汇与句式解析
详细描述
本部分对《小石潭记》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了详细的解析。首先,挑选了一 些具有代表性的词汇,解释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接着,对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 和修辞手法进行了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03
课堂互动
提问与回答
提问
文章中哪些句子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
04
课程总结
本课内容回顾
知识点回顾
学生掌握了《小石潭记》 中的重要知识点,如文章 结构、作者背景、字词含 义等。
课堂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等形式,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互动,提高了对课文的 理解和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 所学知识,教师及时反馈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学生表现评价
03 《小石潭记》的创作背景

语文教案《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语文教案《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语文教案《小石潭记》课堂实录语文教案《小石潭记》课堂实录【设计理念】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设计灵感】1、随多媒体的推广运用,不少语文课都引入音乐,但常常是教师配好曲子堂上一放,确实能启发学生感悟,那么反过来,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曲调配上,不也同时引导了学生感悟作品情感吗?2、如果可以以曲调感悟,那么以美术、以影视等等其它艺术形式不也可以帮助解读文学作品吗?【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为学生合作疏通字词句义。

本次实录为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师:一提起艺术呀,我们总觉得它特──生:(纷纷)高雅还有很高深师:是啊,艺术是高雅的,但艺术也在我们身边。

其实我们接触过很多形式的艺术,譬如说说看──生:(七嘴八舌)音乐美术电视电影舞蹈师:对,别忘记了文学,我们语文课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也是艺术,艺术的形式真多,但艺术是相通的,为什么?──因为艺术都是抒写人的内心情感的。

师:今天我们就尝试一下,用其它的艺术形式来解读我们的文学作品。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我们读一篇好的作品时,从心灵深处就会响起一首曲,隐隐约约,脑海中会闪现相关的画面,朦胧或者清晰(学生点头默许)我中学时读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边说边板书)很喜欢,后来读起时,总会有一首曲子在我心中似水般流过。

我想请大家静静地、轻轻地吟诵一下这篇文章,看看仅仅是你我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作家高超的文学魅力唤起了我们同样的艺术感受。

生:(自读课文,且读得很投入)师:听到你心灵的的曲子没有是怎样的调子怎样的节奏又是怎样的器乐弹奏出来的生(甲):很缓的,很低的。

生(乙):应该是古筝或琵琶或总之,比较古典的。

生(丙):好像又有欢乐,但并不欢快。

师:三位同学描述的跟你们内心听到的一样吗(学生点头)那么你们是从文中哪些文句读到的生:(纷纷)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

师:(出示课件思考题)那么,柳宗元来游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联想柳宗元的相关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江雪》、《黔之驴》)生(甲):初一时课外背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就写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一直因被贬而失落抑郁,应该是凄多。

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3)小石潭记优秀课堂实录生4:“影布石上,怡然不动”这是说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静静地一动不动这是对鱼的静态描写师:分析得很到位作者分别描写了鱼的动态和静态,真的就是为了表现小石潭里鱼多吗?1=5:不是是为了写水清师:愿闻其详生5:“空游无所依” 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是在空中没有凭依似的生6:写“日光下彻”,可以一直照到潭底,把鱼儿的影子都印在石头上,鱼、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见水是多么清澈透明,突出了水的“清冽”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可是课文明摆着写的就是鱼呀,你们偏说是水?生7:这是侧面描写,借写鱼的情态来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师:(情不自禁鼓掌)精彩!准确!为什么游鱼先是“怡然不动”,继而“傲尔远逝”,复而“往来翕忽”?生8:“怡然不动” 说明游鱼静处饱享阳光的恩赐,并没觉察人的到来生9:“傲尔远逝”表明游鱼的灵敏迅捷,一旦发现岸上有人就迅速跑开生i0:“往来翕忽”则又说明游鱼的善解人意,隔会儿后,鱼儿发现人并无害己之意,于是乎往来穿梭,结伴游行生1l:游鱼忽静忽动的变化,“往来翕忽”,就是“似与游者相乐”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涌现这幅生动画面,感受小石潭水的清澈透明(生读)师:小石潭景美、水清、鱼有灵性,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石潭的源头活水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问题)第3段描写了小石潭溪水、溪岸的什么特点?生1:用“斗折蛇行”写溪水的情状,用“犬牙差互”写溪岸的情状师:找得很准请给大家描述一下溪水、溪岸的样子吧生2:溪水“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么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写溪岸“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师:潭是“石”潭,岸是“石”岸,小石潭的特征突出啊柳宗元带着我们从“隔篁竹,闻水声”的竹林中“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然后将远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让我们看到了潭底的全石,近岸旁如坻、如屿、如堪、如岩的卷石,又让我们欣赏了覆盖、缠绕、摇动、连接,随风飘荡的青树翠蔓他又渐渐走近到潭中,对潭中的鱼儿进行了特写,然后又把我们带到潭水的西南方向去探寻源头引领我们欣赏到不同的景点,他在无形中已经教给了我们游记散文的一种写法——“移步换景”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前三段的景物描写,让我们置身于美景当中,去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课件展示问题)从这些景物描写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受?生l:是“乐”可从“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看出师:是啊这里的小石潭可观、可闻、可听、可触,这里的小石潭石异、水清、鱼乐、树青、蔓翠,真是一个旅游休闲的世外桃源,让人抑制不住地乐由心生看来,作者的笔下是:一切景语——生(众):——皆情语师:对,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难怪有人称赞他是继《水经注》郦道元之后的又一山水能手,有人甚至称他为“游记之祖”如此美景,按理应该乐不思蜀,而柳宗元为何却说“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他怎么了?生1:因为这里“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他受不了这种透彻心骨的凄凉,不忍独自品味那种孤独和无奈,所以离开了生2:他的心情由“乐”转成了“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说明作者心里不高兴,就像天气变阴了师:真妙!用比喻揭示了作者感情的变化确实如你所说,作者的感情有一个由“乐”到“凄”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呢?(课件展示柳宗元的身世介绍及情感分析的文字)(师让学生交流、讨论、发言)师: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满腹才华,并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朝廷出力,因此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失败,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地区,并让他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没想到祸不单行,此时他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但他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中,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水中所幸的是,永州的山水接纳了他,也读懂了他的快乐与悲哀,更可幸的是,他在永州的小石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无人问津却秀丽奇特的地方,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写照吗?难怪有人说,读《小石潭记》,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苦丁茶,清香在前,仔细品味却有一种悲苦在后试朗读全文,品味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作者凄怆、哀怨的心境(师请学生选取自己最喜爱的一处景,朗读或者背诵)六、拓展延伸师:以导游的身份,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为游客介绍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生分小组,纷纷做拓展训练)组1:游客朋友们,大家来看看潭里的鱼,你们看,它们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快活地摇着尾巴,似乎与阳光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有的静静地倚在岩石上,透过清澈的水,阳光似乎找不到它们畦,鱼儿们全游开了,透过斑斑驳驳的树影,看,它们张开嘴,调皮地对着阳光吐出了一串串的水气这是和大家在摇尾问好呢!师:哈,展开了想象,拟人的手法让小石潭的鱼JL也仿佛游进我们的思维中了组2:朋友们,往前走了,来看这溪水,它顺着崎岖的山路弯弯曲曲地流来,一会儿溪水被巨大的山石遮住,大家听,这潺潺的水声,怎么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呢? 别急,看,延伸而来,穿过了一段山石后,在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又熠熠闪光七、结束语师:小石潭这个清幽之境,潭以石为底,潭因石而美,水由石而清,人由石而感,小石潭的一草一木,小石潭的一石一鱼,在柳宗元笔下,散落成字字传情的精粹让我们学习古人寄情山水、陶冶性情的潇洒,在欣赏美文中感悟人生。

小石潭记获奖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获奖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获奖课堂实录小石潭记获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对课堂内容的完整呈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石潭记获奖课堂实录吧!小石潭记获奖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师:林语堂说“文章是纸上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穿越到唐朝,跟着柳宗元一起去永州的小石潭看一看。

(板书课题及作者)此行我们有三个目的,一是欣赏小石潭的美景,二是体悟柳宗元对小石潭的情感,三是让同学们学到写作的技巧。

(板书:景,情,技)二、朗读课文,欣赏美景。

1、一读,读准字音,分享新知。

师:欲知小石潭的景色美在何处,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自己学到的新的字词知识圈点勾画出来,一会儿在全班分享。

(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师:我们开始分享你获得的新的字词知识。

从这个小组开始,每个人至少说一个,不重复,开始!生1:篁竹,篁huánɡ,竹林的意思。

生2:清冽,“冽”是两点水。

(生3-10分别分享了参、差、俶、悄怆、翕、卷、龚等字词的读音和意义)2、二读,读准节奏,读出美感。

师:刚才大家自由读了,老师无法判断大家朗读水平究竟如何,请同学们把书拿起来,老师给大家放段音乐,我们一起美美地朗读,读准停顿,注意节奏。

(播放《出水莲》古筝音乐,生大声齐读课文)3、三读,观赏画面,体悟情感。

师:读得非常准确,可是老师觉得缺少一点情味。

假如你是柳宗元,游了小石潭写下这篇文章,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你写得这么美,读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感觉呢?生:自我欣赏!师:对啦!下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请大家听着音乐,看着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一下什么叫自我欣赏。

(师诵读课文,大屏幕展示小石潭美景图画及文字,配乐。

生齐鼓掌)师:谢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带着这种情感,看着画面再读一遍?生(齐):想!师:好!给你们机会! (生齐带着感情朗读)师:这次老师觉得你们读得很投入,不但读出了自我欣赏的感觉,而且读出了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令人陶醉。

4、四读,寻访美景,概括内容。

《小石潭记》的教学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的教学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的教学课堂实录(2)《小石潭记》的教学课堂实录生:“凄神寒骨”应该是作者坐在石上,寒气刺骨、“石”的冰凉刺骨。

生:然后由此而感慨身世而内心也凄寒。

师:是啊,潭以石为底,潭因石而美,人由石而感,于是“石”就成为潭之名。

看来,作者的笔下是“一切景语──生:──皆情语”师:对,寓情于景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难怪有人称赞他是继《水经注》郦道元之后的又一山水能手,有人还甚至称他为“游记之祖”。

《小石潭记》的确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

那么请我们展现相关的画面,跟随着音乐,或背或读全文。

(学生齐读)老师板书《小石潭记》是一幅……画(寓情于景的写法)。

师:多么令人向往的美景。

柳宗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不幸者,今天我们在欣赏他带给我们艺术美的同时,也想欣赏自然风光。

假如要拍摄一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片,你是一位摄影师,你如何忠实于原作,把握好你的镜头。

请小组再次合作,这一次你们是摄制组了,好好地找出作者游览的线路。

(学生热烈讨论。

)师:(引导学生回答)由“篁竹”远远的广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渐近到特写潭中鱼,然后又把镜头再拉远,“望”潭之源,最后把镜头拉高拉远。

看来柳宗元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导演,由“西行”到“而去”,清晰的游踪让景物也移动变换起来,这叫“移步换景”法。

教师板书《小石潭记》也是一部……风光片(游踪清晰的顺序)。

师:老师不是摄影师,只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近的图片,就让我们在音乐中,在图片的变换中,根据提示,试着背诵全文。

(放课件,学生试着背诵。

)师:艺术就是这样,很美,很高雅,很有魅力,但艺术绝不是难于接近的,不管哪一种形式,艺术是相通的,希望我们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感受文学等艺术的高雅!拓展阅读:《小石潭记》教学反思《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所作的一篇美文。

文章通过写美丽的小石潭来寄托自己被贬的悲凉情怀。

文字优美,景物如画,情感真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湖州市长兴县龙山中学赵小丽(课前热身。

师生交流。

)学生自由读。

教师板书课题。

师:我们读了《小石潭记》,后来老师把课文前面的导入语部分去掉了,请同学们做一回编辑。

同学们都推荐了。

有位同学推荐得特别好,我太欣赏这段话了。

祝怡情同学在哪里?先请坐。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屏显:看过日出东方的秀美,领略过万里长城的雄伟,欣赏过钱江潮的壮阔。

悄怆幽邃的小石潭又是怎样牵动着作者的心呢?和柳宗元一同感受这个小潭的别样风景吧!——祝怡情】师:祝怡情同学,老师问问你看,你发现这个小潭悄怆幽邃有别的风景,那么如果你给大家提一个建议,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生:觉得声音应该轻柔一点,声音低一点。

师:轻柔一点去朗读,你们同意吗?这篇文章不能读得气势轩昂。

好的,我们按照她的要求读一读这篇文章。

老师要增加一点难度,我空掉了几个词语,我们已经读得很熟了,看我们能不能把它读好。

生齐读。

屏幕出示有空的课文。

【屏显:小石潭记从小丘()百二十步,()篁竹,()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竹()道,()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师:大家已经读得很通顺了。

我听大家的朗读,感觉语气语调好像差不多。

其实在朗读过程应该有些变化。

生:我觉得在一些地方要做一些停顿。

师:哦,有些地方要停顿一下,等下我们细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她的建议提得很好。

我想问一下许浩同学,你问了一个问题,你说本文是用什么顺序写的,现在你能说是什么顺序吗?生:这篇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

师:此话怎讲?生:先从小丘开始看,然后他一路到小石潭,然后再观察小石潭中的景物。

最后是做一个总结。

师:做一个总结,然后就离开了,是吧?像你这样想法的还有四个同学。

那么我们能不能说它是空间顺序呢?你有自己的想法很好。

假如我们今天写一篇文章介绍这个现代实验学校,用哪种顺序来介绍——空间顺序。

如果我今天到这儿来游玩,有一个动态的变化在里面,我们称之为游览顺序比较好。

现在明白了吗?我觉得会提问,真的很好。

许浩一提问,我们就明白了一个知识。

像他这样会提问题的人还有很多,这些是同学们提的问题。

【屏显:作者为什么有兴趣去游小石潭?为什么作者一开始是很高兴、舒畅的心情,到后来却变得忧伤?作者把景色描写得很美,但为什么还会觉得心情凄凉忧伤呢?虽然竹树环合很寂静、清幽,但是作者有五个同游者陪同,为何还是感到寂寞、凄寒?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此地太过凄清而不宜久居?(每问后有提问的学生,此处略去)】师:看好了吗?全部看过一遍的请举手。

老师能不能这样理解,你们提了这么多问题,说到底就是你们很想知道柳宗元为什么要到小石潭去,他最后又为什么悄怆幽邃了,又记之而去了。

他的心情你到底是怎样的?们最关心柳宗元的心情,你猜我最关心什么?生:你最关心我们的心情师:你真是太聪明了。

我关心你们读一篇文章的心情。

我们读一篇文章以一个好的心态去读它理解它很重要。

那么,读懂一份心情理解一个人,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极好的办法:入情入境,感同身受。

所以让我们陪着柳宗元到小石潭去走一趟。

此时你最愿意在哪里停留脚步、驻足欣赏呢?再读读文章,等一下我们交流。

【屏显:如果你你可以陪同柳宗元前往小石潭,你最愿意在哪里停留脚步,驻足欣赏?】生小声读。

老师提醒:放声读。

(约一分钟)师:好,你来说说看。

生:我是觉得柳宗元在那边看鱼的地方,我愿驻足欣赏。

师:为什么?生(犹豫):反正我就是比较喜欢。

(笑声)师:有没有也喜欢这个地方的?请举手。

请你分享自己的体会。

生:觉得这里面有活动。

鱼在游动,让我感觉比较兴奋吧!师:鱼是怎么在游动的?你具体找找语句说一说。

生:有时是“佁然不动”,有时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所以我感觉人和鱼是融合在一起的。

师:人看到了这种鱼的游动,心情也似乎好起来了。

是不是?师:那么,要读好这个句子,把这种快乐读出来的话,怎么读比较好呢?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看。

生读: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师:其实你读得很通顺了,自信一点。

请坐。

这样读能不能读出轻快的感觉?生小声回答:不能。

师:怎样把轻快的感觉读出来?哪些字要读得轻快一点?(生小声说,师重复)翕忽,不动,还有吗?你觉得还有吗?生:还有远逝。

师:同学们看一下,红色的字可以读轻快一点。

还有三个记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屏显做了符号的字。

)【屏显: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生:读得长一点。

师:读音上有什么特点?生:都是第三声的。

师:读长一点,给我们怎样的感觉?生:后面的就更显得轻快了。

师:同学们读读看。

生读“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师范读。

生再读一遍。

师:在小鱼的这个地方,有一个同学有感受,请沈卓琰读读自己的感受。

【屏显:此处写出潭中鱼的数量极多,侧面表现了水质之清澈,以至于有百条鱼在水中安居。

——沈卓琰】师:哪些地方看出这些鱼在中安居?生:可以从“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写出了鱼儿自由快乐游动的情景,也写出了潭水清澈无杂质,以至于鱼儿像在空中那样的自由广阔。

师:昨天,在写小鱼的地方有一位同学对写鱼的这个段落很有感觉,我们请她来读读自己的感受。

【屏显,描写鱼的段落】【屏显:此处写出潭中鱼的数量极多,侧面表现了水质之清澈,以至于有百条鱼在水中安居。

——沈卓琰】生:从这句话可以说明了,从侧面体现出潭水的水质好。

师:为什么说鱼多,能够体现水质好呢?生:因为水质好,所以鱼的长势好,数量多。

以至于有白条鱼在水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安居?生:“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鱼自由快乐游动的场面,潭中纯净无杂质,以至于像在天空中那样广阔。

师: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在空中,而是在水中,此处没有写一处水字,却感受到了水的什么特点?生:清。

师:在他的这段文字中,哪个量词被他改掉了?柳宗元师怎样说鱼的?生:条师:条和头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觉得一样吗?生:不太一样,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头好像是鱼的头浮出水面,走过来水都对着你。

师:头好像是鱼的头浮出水面,走过来水都对着你。

你的心情怎么样,用条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生:不能师:老师觉得你的语感真的非常好。

一个小小量词细细读读也是很有味道的。

师:“潭中鱼可百许头”,还可以看出鱼有什么特点?生:大一点。

师:鱼大一点,看到后你心情会好一些?生:会,鱼大一点,说明水比较好,把鱼养的好一些。

师:其实这个地方的鱼会不会特别大?生:因为这是一个野外的小谭,不会长的很大。

师:这种大的感觉只是作者的感觉而已。

齐读写鱼的文字。

师:还有没有人愿意在其他地方驻足欣赏呢?生:从小丘西行的竹林,因为那里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清脆的流水声,可以让人心情平静?师可文章中没有写清脆哪里看出来的?生:如鸣佩环,师:听到这个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啊。

生:作者此事也是心乐之啊师:除了这几个地方,还有同学愿意在哪个地方欣赏?生:我愿意在小潭边欣赏,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这说明这块石头很有特色师有什么特色?生像水中的高地,像小岛,像岩石,像险峻的石头。

师你觉得小石潭里有小岛吗?生:没有,是作者的联想师:有这种联想,说明作者也是蛮愉快的。

师:我们林文玄同学,对这个句子也是很有感觉的,把你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给大家听一下。

生读:“为”字读起来让人好像看到一块块千姿百态的石头立在潭中,你来读读看,我们看看有没有这种感觉。

生读。

师:至少有四种形态,还有两位同学和你的感觉似乎不同。

生:我觉得用了四个“为”感觉是多姿多态的师:你说的是看到石头时的惊喜和激动的心情,你读读看,看能不能将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朗读生点评,似乎没有读出激动的心情。

师:老师自己也在想,这里有四个为字,能不能少掉三个,剩一个?女同学来读有四个为的,男同学读剩一个为的。

我们来对比一下。

师范读。

师:有什么不一样吗?生:完全一样。

师范读。

师:这是一种什么感觉?生:惊喜和激动。

师:多写三个“为”字看来不是缀笔,而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一起来伸手读读。

师:读书真的是要读到细处。

我们来梳理一下柳宗元的想象之景——如鸣佩环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皆若空游无所依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他站在西南方的时候,向西南望去,看到潭的岸势“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生看到溪水像北斗星一样曲折,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师:这些词和上面的感觉一样吗?生:上面的词语都很美好,这里用蛇和狗牙来形容,感觉很难听。

师:其实感觉真的很奇妙,柳宗元用蛇来形容岸势师因为永州这个地方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即死。

师出示永州的蛇的资料师:所以看到此景让我们仿佛不是很快乐。

我问大家,同在小石潭,作者看到的景色怎么会不同呢?可能是什么原因?生:可能是作者心情发生了变化,所以看到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

师:从课文中看看,他的心情有没有发生变化?生:有师:读一读生: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师:那你领着大家读一读这句文字。

生领读,下面同学齐读。

师: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的心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眼前景色不一样了,柳宗元创作散文有一种追求。

他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的东西不会自己体现出来,但是有人的参与之后,这种美感就体会出来了。

同样,当这个人的心情变化的时候,眼前的景色也就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我们四位同学太厉害了,昨天第一次读就感受到了文章的这个特点。

柳宗元将情景交融做到了极致,师:柳宗元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心情的转变的?生:因为一些事情让他心情不是很好。

生:环境让他想起了什么事情,忧伤的事情。

师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到一些细节,他有什么事情?生:他被贬永州师:你从哪里看到的?生:注释中,可以看到,同为被贬永州的还有吴武陵。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看对你们有什么帮助吗?师出示资料生默读资料图片一:柳宗元的经历,背景资料柳宗元(773——819年)贞元九年(793年)21岁进士及第。

贞元十四年(798年)26岁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贞元十九年(803年)31岁官任监察御史里行。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33岁他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史称“永州革新”。

同年,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成为编外“闲员”。

不久,朝廷申明,即使大赦天下,柳宗元等贬官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柳宗元成为了永不得翻身的政治罪人……半年后,同去永州的八旬老母病故,柳宗元深受打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