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文言现象、选择习题
《小石潭记》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一、重点注释默写:1、【篁竹】。
2、【如鸣珮环】。
珮、环,。
3、【心乐之】。
乐,。
4、【水尤清冽】。
尤,。
5、【全石以为底】。
6、【卷石底以出】。
7、【坻】。
8、【堪】。
9、【翠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可百许头】。
可,。
许,。
12、【若空游无所依】。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澈,。
14、【怡然】。
15、【俶尔远逝】。
俶尔,。
16、【翕忽】。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犬牙差互】。
19、【凄神寒骨】。
20、【悄怆幽邃】。
悄怆,。
邃,。
21、【清】。
22、【隶而从】。
23、【二小生】。
二、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三、文言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久居: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隶而从者:清:①水尤清冽:②以其境过清:差:①参差披拂:②其岸势犬牙差互:见:①下见小潭:②明灭可见:乐:①心乐之:②似与游者相乐:以①以其境过清:②卷石底以出:③全石以为底:而①乃记之而去:②隶而从者:③潭西南而望: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同游者:环①如鸣佩环:②竹树环合: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岩: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并解释: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心乐.(lè)之:③下.见小潭:④皆若空.游无所依:⑤日光下.澈:⑥潭西南..而望:⑦斗.(dǒu)折蛇.行:⑧其岸势犬牙..差(cī)互:⑨凄神寒骨:②卷石底以出:3、判断文言句式:①全石以为底:四、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2、选出与“佁然不动”中的“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人恒过,然后能改B、然则何时而乐耶C、屋舍俨然D、吴广以为然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影布石上(映)C、斗折蛇行(像蛇爬行一样)D、不可久居(居住)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小石潭记》翻译练习(有答案)
《小石潭记》翻译练习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解字:西: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方向,向西。
篁林:成林的竹子。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解字:清冽:清澈
解字: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解字:翠蔓:翠绿的茎蔓。
解字: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副词,大约。
解字:佁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忽然。
解字: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明灭:或现或隐。
解字: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可,能。
其:它的,指溪水的。
解字:“凄”和“寒”在这里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邃:深。
解字:以:连词,表示原因,因为。
清:凄清。
居:留,停留。
乃:副词,就。
去:离开
译句: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11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解字
译句: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1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解字。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下面小编整理了小石潭记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小石潭记》原文翻译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幺依靠似的。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部编八下语文《小石潭记》(解析版)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重点字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篁(huáng)竹]竹林。
[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坻(chí)]水中高地。
[嵁(kān)]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穿透。
[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悄(qiǎo)怆幽邃(suì)]凄凉幽深。
悄怆,凄凉。
邃,深。
[清]凄清。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重点句子: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课内阅读1.阅读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翻译、注释答案
小石潭记翻译、注释答案一、重点句子翻译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对此感到十分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露出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呆呆地(愣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流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那氛围)令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二、注释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隔篁竹:竹林闻水声:听见如鸣珮环:玉饰心乐之:以.....为乐伐竹取道:砍伐开辟下见小潭:向下水尤清冽:格外凉全石以为底:把....作为卷石底以出:翻卷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表示约数皆若空游无所依:全、都在空中日光下澈:穿透影布石上:分布,这里指映照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迅疾似与游者相乐:逗乐潭西南而望:向西南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明灭可见:时隐时现其岸势:形状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参差不齐四面竹树环合:围绕、包围寂寥无人:寂静、寥落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悄怆:忧伤幽邃:幽静深远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不可久居:停留隶而从者:跟随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性的发展。
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
”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西小丘记》等,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
也可以阅读后世的游记作品,如袁宏道《满井游记》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等,体会其与柳宗元文章风格的不同之处。
原文: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小石潭记》知识点
课文+注释+译文(一句话一注释一翻译)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 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 格外清凉。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 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 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往来 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 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 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 录下游览经历就离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 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一、问题探究 1. 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请简要分析。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潭,移步换景,富有画面感和 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 物的特点。 2. 请简要赏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鱼在水中游动比作在空中游动,形象生动地表现 出水的清澈。②侧面衬托出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却处处写水。 3. 文章第 2 段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 体分析。 ①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 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 4. 文章第 2 段是如何描写游鱼的? 首先是由面到点,先总体写鱼的大致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又采 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 态描写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5.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溪水比作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将溪水的流动比作 蛇行。将岸势比作狗的牙齿,写出了溪水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的特点。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潭边环境凄清幽静的特点,而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 伤悲凉的心境。 7.从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四段还要说“寂寥无人”? ①这种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外界的景象与作者被贬谪后长期的心情 暗中契合,相互作用,作者当时沉浸在“寂寥无人”的心境之下。
(完整版)《小石潭记》字词、翻译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③南流数十步南:________ ④不可名状名: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甲文的水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的水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解词、译句、简答、默写、比较阅读……你想要的基本都有
小石潭记课内部分✎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柳宗元(人名)唐代(朝代)文学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内容结构部分自然段内容概括一1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发现小潭)二2写潭中的游鱼和水。
(潭中景物)三3写小潭的溪身和岸势。
(小潭源流)四4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潭中气氛)✎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以及周围的树木等,渲染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环境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之情。
✎其他作者对小石潭的总体感受小石潭的特点小石潭的气氛作者的心情幽静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一词多义⑴乐①心乐.之(以…为乐)②似与游者相乐.(快乐,高兴)⑵环①如鸣珮环.(玉饰)②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围绕)⑶其①其.岸势犬牙差互(那)②以其.境过清(它的)③其.真无马邪/其.如土石何(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⑷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大约)②不可.久居;不可.知其源;明灭可.见(可以,能够)⑸为①全石以为.底(当作,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③为.宫室器皿(制作)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⑹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②隶而从.者(跟从、跟随)③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顺从,听从)⑺以①全石以.为底(用)②卷石底以.出(表承接,相当于“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④咨臣以.当世之事(拿)⑤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凭借) 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用来)⑻清①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⑼而①潭西南而.望(表修饰)②乃记之而.去(表承接)③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④隶而.从者(表并列)⑽差①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⑾伐①伐.竹取道(砍伐)②齐师伐.我(攻打)⑿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 ②杂然相许.(赞许,赞同)③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⒀居①不可久居.(停留)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过了)⒁之①如鸣珮环,心乐之.(指代水声) ②辍耕之.垄上(往,去,到)③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的) ④当余之.从师也(助,取独)⑤马之.千里者(助,定语后置标志)⒂乃①乃.记之而去(于是,就)②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③乃.石性坚重(是)⒃道①伐竹取道.(路,道路)②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⒄石①全石.以为底(石头)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⒅日①日.光下澈(太阳)②主人日.再食(每天)✎古今异义⑴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⑵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⑶余.弟宗玄( 古义:我/今义:剩下 )⑷闻.水声( 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儿 )⑸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⑹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⑺影布.石上( 古义:映/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品的棉麻品 )⑻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词语活用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作状,向西)⑵如鸣.珮环(动词使动用,使…发出声音)⑶心乐.之(形容词意动用,以…为乐)⑷下.见小潭(名作状,向下)⑸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⑹日光下.澈(名作状,向下)⑺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⑻其岸势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的牙齿一样)⑼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使…悲凉;使…寒冷)⑽潭西南..而望(名作状,向西南)✎解释词语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翻译:有些鱼静止不动,有些突然向远处游去,来回游动敏捷轻快,好像与游客一起玩乐。
三、理解性默写:1、XXX西行多少步可以听到水声?答:一百二十步。
2、小潭的底部是什么?答:整块的石头。
3、小潭周围有哪些地形?答: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4、潭中大约有多少条鱼?答:约有一百来条。
5、阳光照到水底会发生什么?答: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6、有些鱼游动时是什么样子的?答:敏捷轻快,来回游动,好像与游客一起玩乐。
四、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1、小石潭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答:小石潭的景色清新幽静,水清鱼跃,翠绿的藤蔓缠绕着青翠的树木和不同形状的岩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用“如鸣佩环”来形容水声?答:作者用“如鸣佩环”来形容水声,是因为佩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与水声相似,用这个比喻能够更形象地表达出水声的美妙。
3、小潭中的鱼有什么特点?答: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游动时敏捷轻快,来回游动,有些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非常美丽。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XXX的游记,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
文章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游览顺序是:先发现小潭,再写潭中景物,接着写潭水源流,最后写潭上气氛。
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依此写了水、竹、石、树、鱼、溪流六种景物,使文章井然有序,读者一目了然。
文章开头作者说“心乐之”,但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这是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文章中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有:“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XXX上”。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怡然不动,XXX远逝”。
表现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从小丘西①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②,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④。
伐竹取道⑤,下⑥见小潭,水尤清洌⑦。
全石以为底⑧,近岸,卷⑨石底以⑩出,为(11)坻(12),为屿(13),为堪(14),为岩(15)。
青树翠蔓(16),蒙络(17)摇缀(18),(19)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20百)许(21)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2),日光下彻(23),影布(24)石上,佁然(25)不动,俶尔远逝(26),往来翕忽(27)。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28),明灭(29)可见,其岸势犬牙(30)差互(31),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32)合,寂(33)寥(34)无人,凄神寒骨(35),悄怆幽邃(36)。
以(37)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8),乃(39)记之(40)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41)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①西:向西行走。
西,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篁,竹林。
③鸣佩环:使佩环鸣。
鸣,使动词。
佩和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④之:代词,指如“鸣佩环”的水声。
⑤取道:这里指开出一条路。
⑥下:往下走。
动词。
⑦洌,清澈。
⑧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
以,用,由,介词。
全石,整块的。
为,成,构成,动词。
⑨卷:翻卷。
⑩以:连词,而。
(11)为:成为,形成,动词,(12)坻(chí):高出水面的小洲。
(13)屿:(yú),小岛。
(14)堪(kān):不平的山石。
(15)岩:高耸的山崖。
(16)蔓:细长能缠绕的茎蔓。
(17)蒙络,遮盖缠绕。
(18)缀:连接。
(19)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
(20)可:用在数词前表约数。
(21)许:用在数词后表约数。
(22)无所依:没有什么依托。
(23)彻:直照。
(24)布:散布,散映。
(25)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小石潭记-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教案
••••••••••••••••••••••••••••••••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忧深冷寂,孤凄悲凉。
目录123小石潭记1小石潭记原文作者: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注释译文【白话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小石潭记》注释及翻译
《小石潭记》注释及翻译《小石潭记》注释及翻译《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注释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小石潭记从1小丘2西3行4百二十步,隔篁竹5,闻水声,如鸣佩环6,心乐7之。
伐8竹取9道,下见小潭10,水尤清冽11。
全石以为底12,近岸,卷石底以出1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14。
青树翠蔓1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6。
潭中鱼可百许头17,皆若空游无所依18。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佁然不动20,俶尔远逝21,往来翕忽22。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3。
其岸势犬牙差互24,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5。
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同游者:吴武陵28,龚古29,余弟宗玄30。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1: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小石潭记》课文练习题与答案
《小石潭记》课文练习题与答案《小石潭记》课文练习题与答案「篇一」《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注音:篁( huáng ) 佩( pèi ) 洌( liè )坻( chí ) 屿( yǔ ) 佁( yǐ )翕( xī ) 邃( suì ) 寥( liáo )俶( chù ) 怆( chuàng ) 嵁( kān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下见小潭见:看见(2)隔篁竹簧竹:成林的竹子(3)如鸣佩环鸣:使发出声音;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
(4)心乐之乐:以为乐(5)水尤清洌尤:格外(6)近岸,卷石底以出近:靠近,动词(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8)参差披拂参差:高低不平(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下:向下照射;澈:穿过,透过;布:照映、分布。
(10)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11)俶尔远逝俶尔:忽然(12)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 ),字(子厚 ),唐代(河东 )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山水游记),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永州八记 )。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小石潭记》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注释默写:1、【篁竹】竹林。
2、【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3、【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
乐,以…….为乐。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坻】水中高地。
8、【堪】不平的岩石。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1、【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12、【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穿透。
14、【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5、【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16、【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8、【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20、【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
邃,深。
21、【清】凄清。
22、【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23、【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二、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文言现象、翻译、课外阅读习题带答案
《小石潭记》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带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一、文言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
②隶而从者:跟随。
清: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
差:①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见:①下见小潭:看见。
②明灭可见:看见,动词。
乐:①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嬉戏。
以①以其境过清:因为。
②卷石底以出: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
③全石以为底:把。
而①乃记之而去:不译,表顺接关系。
②隶而从者:不译,表修饰关系。
③潭西南而望:不译,表修饰关系。
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游览。
环①如鸣佩环:玉环。
②竹树环合:环绕。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岩:成为。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并解释: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心乐.(lè)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③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
④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⑤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
⑥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⑦斗.(dǒu)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⑧其岸势犬牙..差(cī)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⑨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3、判断文言句式:①全石以为底:倒装句,宾语前置。
②卷石底以出:倒装句,谓语前置。
二、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目录:第9课《桃花源记》第10课《小石潭记》第11课《核舟记》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桃花源记》习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
2、【鲜美】。
3、【落英】。
4、【缤纷】。
5、【异】。
6、【欲穷其林】。
穷,。
7、【林尽水源】。
8、【仿佛】。
9、【才通人】10、【豁然开朗】。
11、【俨然】。
12、【属】。
13、【阡陌交通】。
14、【相闻】。
15、【悉】。
16、【黄发垂髫】。
垂髫,。
17、【乃】。
18、【具】。
19、【要】。
20、【咸】。
21、【妻子】。
22、【绝境】。
23、【遂与外人间隔】。
遂、。
间隔,。
24、【乃】。
25、【无论】。
26、【为具言】。
为、。
27、【叹惋】。
28、【延】。
29、【语云】。
30、【不足】。
31、【便扶向路】。
扶,。
向,。
32、【志】。
33、【及郡下】。
及,。
34、【诣)】。
35、【规】。
36、【未果】。
37、【寻】。
38、【问津】。
津,。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三、理解性默写:①、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②、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③、描写桃花源人生活、精神状态的句子④、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⑤、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⑥、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⑦、表现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是:⑧、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⑨、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四、课内简答题:1、写两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6 、渔人离开桃源后。
小石潭记一句一译(含习题)
小石潭记一句一译(含习题)《小石潭记》一句一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⑴西:名词作状语,向西⑵篁竹:竹林⑶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玉珮,玉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⑷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
篁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⑸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⑹尤:格外⑺清冽:清澈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 ān)为岩。
⑻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谭)以整块石头为底。
为,当作,作为。
卷:弯曲⑼以: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⑽坻:水中高地⑾屿:小岛⑿堪:不平的岩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翠蔓:翠绿的茎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⒀拂:飘荡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空:在空中。
皆:全,都。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澈:透过。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不动;下,形容词作状语,向下照射。
布:照映,分布。
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
一、重点注释默写:
1、【篁竹】竹林。
2、【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3、【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
乐,以…….为乐。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坻】水中高地。
8、【堪】不平的岩石。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1、【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12、【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穿透。
14、【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5、【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16、【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8、【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20、【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
邃,深。
21、【清】凄清。
22、【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23、【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③、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④、《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⑤、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⑥、《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⑦、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四、课内阅读理解: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本文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答: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水源流、潭上气氛。
移步换景。
4、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依此写了水、竹、石、树、鱼、溪流六种景物,这样安排使文章井然有序,使读者一目了然。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答: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7、结合本文,谈谈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
本文中作者眼前的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心中“悄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