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应随需而变
制造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前景
制造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前景
制造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前景
现状
制造业信息化指的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个领域,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目前,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自动化:采用物联网、技术等实现生产线自动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资源整合: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等环节的数据集成和协同,优化资源配置。
3. 数据化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生产数据中的隐藏信息,提升生产决策的精准性和迅速性。
4. 产品个性化定制: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对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全过程的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发展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以下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几个趋势:
1. 智能制造: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
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工业互联网:通过连接传感器、设备和工厂,实现生产数据
的采集、监控和分析,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同与优化。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仿真模拟和培
训等环节,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
和隐私问题日益突出,制造业信息化需要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管理。
,制造业信息化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创新等
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解决数据安全和
隐私保护等问题。
制造企业应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技术
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1. 引言2.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各个环节,实现生产流程的管理优化、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当前,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
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计划到物流管理、供应链协调,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流程的数字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制造业信息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
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关键指标,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制造业信息化促进了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
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沟通和协作,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效率和生产效益。
3. 制造业信息化的挑战与问题尽管制造业信息化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制造业信息化的投入较高。
企业需要购买昂贵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系统的建设和实施。
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项较大的负担。
,制造业信息化面临着安全风险。
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需要加强对信息的保护,避免信息泄漏和网络攻击带来的损失。
,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当前,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系统集成不完善、数据共享不畅等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解决。
4.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制造业信息化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5G技术的商用化,制造业信息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5G技术的高速、低延迟、大容量的特点将使得制造业信息化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通过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优化和智能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制造业信息化还将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
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
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经济及制造业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元素之一、信息化不仅可以加快制造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
社会经济发展。
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率,还可以帮助企业节
约管理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利用
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有助于构建一个市场和经济有效、安全、公平
的网络环境。
首先,制造业信息化有助于实现生产厂家、采购企业、物流
企业、客户和贸易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例如,采购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
技术收集的供应商数据,分析供应商报价,对比供应商价格,有效地运用
资金,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同时,制造业信息化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
信息化管理,实现其仓库管理、物流管理等有效实施。
三、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显示,集成化信息化技术将
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集成化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企业信息系
统的统一平台,极大地改善了信息流转的速度和效率,有助于企业更好地
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制造业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制造业信息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人工操作所带来的错误和变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一致性。
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及时获取和分析生产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追溯和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了产品的质量风险。
制造业信息化还可以与供应链、物流等相关部门进行无缝对接,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协同性,减少了生产环节中的浪费,进一步提高了制造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其次,制造业信息化对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传统制造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时往往会面临很大的困境,而信息化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和选择。
通过信息化手段,制造业可以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制造业信息化还可以促进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共享创新的机制,加快产品的研发和落地,推动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融合,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制造业信息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化投入的问题。
制造业信息化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包括信息化设备和系统的建设、人员培训和运营维护等方面的费用,这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其次是信息安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制造业也面临着更多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保障,提高信息的保密性和可信度。
此外,制造业信息化还需要解决信息孤岛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信息的互通和共享能力。
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改进与优化研究
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改进与优化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改进与优化是提高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制造业信息化的概念入手,探讨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改进与优化的方法、技术和挑战。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概念和意义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采购、供应链管理、销售等,实现信息共享、流程优化、资源集成,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在于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加快决策速度,优化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进一步推动工业升级和转型。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改进与优化方法1. 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在进行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和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
通过全面梳理流程,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矛盾,将信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业务流程的高效化和卓越化。
2. 引入先进的技术工具: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改进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工具的支持。
企业可以引入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 建立信息化平台和系统: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优化需要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
通过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系统,实现企业内外信息的快速流转和协同共享,提高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
4. 加强人员培训和组织变革: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改进需要企业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同时,企业还需要进行组织变革,调整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
三、制造业信息化的优化技术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体进行标识和互联,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
在制造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制造业信息化的探讨
制造业信息化的探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重构,以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的一种管理模式。
制造业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
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智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2.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转变。
信息化技术使得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
通过信息化,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处理、监控和预测分析,从而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依据。
3.信息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将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从而使得企业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并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在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中,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应用方式。
以下是制造业信息化的一些典型应用方式。
1.物联网技术应用。
即利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整合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通过物联网,生产过程中每个物品都能够被识别和追踪,从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2.数据分析应用。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企业提供数据预测和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问题和机会,及时调整和优化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智能制造应用。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脱离人工干预,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调整。
智能制造技术将重点放在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灵活化和高效化上,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制造业中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制造业中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智能技术的崛起,制造业也面临着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
如今,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方式,而智能制造则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制造业中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生产流程进行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改造。
在制造业中,信息化应用已经十分普遍。
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数字化控制,采用自动化流水线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管理。
同时,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数字化控制手段对流程进行优化和监控,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此外,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对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进行数字化和模拟化,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二、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智能制造注重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流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形成全流程的数字化化互联化网络生态系统,实现终端设备、生产设备、智能装备等各类信息与数据互通共享,构建全新智能化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
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工厂智能化工厂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生产环节进行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智能工厂。
此类工厂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实时监控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智能化工厂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还能大大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2、智能物流智能物流是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物流过程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
此类物流系统可以实现物流周期实时监控、路径规划、智能配送等功能,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制造业信息化(1)
制造业信息化概述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生产流程、经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具有以下重要性:1.提升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改善产品质量:信息化可以实现质量管控的实时监测和反馈,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产品质量。
3.强化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数据共享和协同,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效率。
4.改善客户服务: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与客户的快速沟通和信息分享,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5.促进企业创新: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发现问题和机会,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和产品的互联互通,实时收集和传递数据,为生产流程的优化和控制提供基础。
2.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弹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支持企业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应用部署。
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数字化工厂技术:数字化工厂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虚拟建模和仿真,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计划和调度的优化。
制造业信息化的挑战和对策制造业信息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1.技术标准不一致:制造业中存在多种信息化技术和标准,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和系统很难实现互操作和数据共享。
2.安全风险增加: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风险,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
针对以上挑战,制造业信息化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推动行业标准化: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互通和数据共享。
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
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
制造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制造效率、节约成本、优化管理等方面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
但是,制造业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堆叠,“通信、计算、控制、智能化”需要全面融合,才能真正形成高效的生产流程。
本文将从实践和探索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应该如何进行探索。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是制造业的必然趋势,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信息化可以提高制造效率。
自动化生产线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制造效率,并且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艺优化、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不断提升生产效率。
其次,信息化可以节约成本。
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可以减少人工干预,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和维护,最终实现设备寿命的最大化。
此外,信息化还可以优化管理。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制造业生产的管理水平。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数据采集。
在制造业中,生产数据的采集需要实现自动化。
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智能设备等技术实现生产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
随后是数据处理。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够为生产管理和决策服务。
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处理数据,获取关键的生产指标。
紧接着是模型建立。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生产特点、生产需求、生产目标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建模。
最后是应用场景。
信息化技术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果。
这样,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融合,并最终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三、探索制造业的信息化路径探索制造业信息化的路径需要从“自上而下”的能力覆盖开始。
因为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和探索需要强调从上到下的能力覆盖,方能通过信息技术合理整合人、财、物、技等等资源,以及优化生产资源和采购资源利用,实现生产运营的内部协同、外部协同、能力提升,进而提高供应链的综合效率。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制造业也在不断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对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制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制造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制造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管理和生产能力,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研发设计等领域,这些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改善。
1. 生产管理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流程控制、生产设备管理等。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比如生产计划的自动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控等,这些信息化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制造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系统之一,它涉及到供应商、生产企业、经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的协同作业。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物流的数字化管理,如物流计划的自动化、仓储物流的自动化等,这些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减少货物损失和物流成本。
3. 质量管理质量是制造业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质量管理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对质量管理进行数字化化的管理,如质量检测的自动化、缺陷检测的自动化等,这些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加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研发设计研发和设计是制造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也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也面临着信息化的转型与升级。
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供应链等方面的目标。
下面将介绍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的发展趋势。
现状目前,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现状:1. 生产过程自动化:制造业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数据采集与分析:制造业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采集和分析生产数据,可以及时了解生产状态、识别问题,并进行智能化的调整和优化。
3. 供应链网络优化:制造业采用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4. 跨界融合创新: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些新的产业模式,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1. 智能制造: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使用智能设备和算法,制造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定制。
2. 工业互联网: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更加紧密,通过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的高效连接,打破地理限制,促进全球产业协同。
3. 数据驱动决策:制造业将更加依赖于数据分析和信息决策。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制造业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从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4. 生态系统合作:制造业信息化将倾向于构建生态系统合作模式,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产业链上的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制造业将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实现智能化制造,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制造业智能化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变
制造业智能化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革命。
智能制造作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将带来巨大的改变和机遇。
本文将从技术、管理和人才三个方面分析制造业智能化的转变,并探讨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技术的变革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新兴技术的应用,其包括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将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灵活和智能化。
首先,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使得机器设备之间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实现了设备的智能监控和远程控制。
其次,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海量生产数据能够进行实时分析和挖掘,帮助企业更好地优化生产过程和决策。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机器能够自动学习和适应环境,实现智能化的生产与管理。
二、管理的变革智能制造的转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改变,也需要在管理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传统制造业通常以集中式的生产模式为主,而智能制造则更加强调灵活性和个性化生产。
首先,制造企业需要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供需的高效衔接。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跟踪和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智能制造还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组建,培养具备智能化思维和技术能力的人才,推动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三、人才的变革智能制造的转变离不开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支持。
传统制造业的工人通常需要掌握一定的机械操作和工艺技能,而智能制造时代的工人则需要具备更多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
因此,制造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的智能化水平。
同时,企业还需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相关专业的培养和研发工作。
只有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智能制造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总之,制造业智能化的转变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智能制造将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信息化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信息化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使传统制造业不得
不面对新的转型升级。
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高效而全面的竞争手段。
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传统制造业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发展。
首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以更短的时间完成生产
任务,使企业更快地投入市场竞争,从而节约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实现企业的管理制度的精细化。
此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设
备的使用率,更有效地利用设备,减少制造业的能耗和废物,提高企业的
社会责任感。
二、应对策略
1、技术改装
要在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中提高技术水平,必须投入大量投资,引进先
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技术改装,将企业建设成产品和设备协同设计的智
能工厂。
2、信息系统的统一
要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对传统制造业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和
改造,使企业的信息系统达到集成化、信息化、自动化的要求,实现信息、管理、制造和装备的同步发展。
3、建立信息平台
传统制造业要转型升级。
制造业信息化转型与产业升级
制造业信息化转型与产业升级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制造业也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
这个转型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且迅猛地影响着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在这里,我们来讨论一下制造业信息化转型的原因、目标和措施,以及如何通过信息化实现产业升级。
一、制造业信息化转型的原因一方面,随着全球贸易的扩张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产品的种类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生产方法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这个要求。
因此,生产企业需要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管理模式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环境保护等问题也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便宜的产品,而是越来越关心产品品质、品牌和环境保护。
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定制、高品质和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迫使制造业生产需求发生了变化。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化生产的新机遇。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信息化转型。
二、制造业信息化转型的目标制造业信息化转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产效率制造业生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效、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生产。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优化、生产计划的精细化、生产计划的系统化管理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生产成本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成本,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生产设备的维修成本,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质量控制的精细化、数据分析的多样化,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4.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是制造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和产品的个性化定制、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设计和品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实现全产业链的信息化制造业的价值链是一个从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的过程。
制造业信息化与智造
制造业信息化与智造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制造业的信息化正逐步深入到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造业企业必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而信息化及智能化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信息化与制造业的融合在传统的制造业中,成本控制一直是厂商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设备、人员工资、物料成本等多方面的开支让企业需要在这些地方去寻找成本优势。
而信息化正好可以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
信息化可以帮助制造厂商在所生产的产品上实行模块化设计,采用标准化组件或工艺,从而降低成本。
同时,通过ERP、PDM系统等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以对企业的生产计划、库存、物流等各个环节实时监控和管理,让制造商的生产流程更加精准、高效。
二、智造与制造业品质升级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从普通的检测到智能感应,从智能判断到智能诊断,这些智能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同时,智能化还可以以智能制造为目标,使得企业制造的产品更优化,更符合市场需求。
智能制造按照产品的特性、工艺的顺序、品质的要求、设备的反馈信息等一系列维度来以最优化的方式完成生产,使得企业的产品在质量、效率、成本等方面均得到提升。
三、信息化与智造共同推动制造业升级制造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不止是一种技术的应用,它们将对制造业的产生巨大的影响,让制造业实现从传统的大型生产到智能化、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
通过实现信息化和智造,企业不仅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还可以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该如何在企业内部实现制造业信息化和智造的实践呢?需要认识到信息化和智造具有更强的复杂性,其涉及到技术、管理、组织规划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实践中,需要建立对应的机构和团队,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大数据处理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生产。
信息化与制造业智能化相结合的革新正在国内企业中积极推进,对于企业来说,既要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又要把制造过程不断优化提高,进而实现数字化的转型,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活力。
制造业如何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
制造业如何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在当今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制造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智能制造成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那么,制造业究竟该如何实现这一关键的转型呢?首先,要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制造业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等,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信息互联互通。
以往,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往往存在着孤岛现象,生产部门不了解销售部门的订单情况,采购部门不清楚生产部门的物料需求,这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库存积压等一系列问题。
而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实时获取和共享信息,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采用工业机器人来替代部分重复性、危险性高的人工操作,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再比如,利用 3D 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零部件的快速制造,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
此外,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等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为生产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再者,培养具备智能制造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是推动转型的关键。
智能制造需要既懂制造工艺,又熟悉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与高校合作等方式,提升现有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吸引外部优秀人才的加入。
只有拥有了这样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企业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推动转型的顺利进行。
数据的价值在智能制造中也不容忽视。
企业要善于收集、分析和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可以发现生产中的潜在问题,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故障的隐患,进行预防性维护,减少停机时间;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为产品研发和改进提供方向。
制造业的数字化变革和趋势
制造业的数字化变革和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数字化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制造业数字化变革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数字化技术正在逐渐融入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数字化制造可以将计算机和物理系统整合起来,为制造过程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控制和管理。
数字化制造技术在优化制造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制造业的竞争力。
数字化制造技术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
数字化制造的本质是将物理系统数字化,将产品开发从以往的手工操作逐渐纳入计算机的模拟与优化之中,最终实现数字化制造。
数字化制造涵盖了所有由计算机控制的生产工具和过程,包括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线、虚拟现实等技术。
比如,使用数字化制造技术,可以将复杂的制造工艺编成计算机语言,在数控机床上实现高度精准和快速的加工。
而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帮助制造商更好地进行设计、生产、制造和服务。
动态的逼真模拟可以帮助工人实时监控生产状态,减少人为失误,提高产品质量。
数字化技术已经开始在国内的制造业中广泛应用。
在一些汽车制造商中,数字化制造技术已被应用于生产线全过程的控制以及自动化装配等环节。
在航空制造领域,数字化制造技术被应用在CAD、CAM、CIM等领域,使得飞机的设计、生产和维护工作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在能源领域,数字化制造技术通过建立数字化模型,实现了对流程和设备的在线监控和调整,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效率和运行成本。
虽然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间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未来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创新。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深入理解制造生产过程的规律,优化生产流程,实现全面数字化控制。
未来,制造业将继续受到数字化技术的影响,数字化制造将会成为制造业的主流趋势。
我国制造业也将继续加大数字化技术的投资和研究,在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同时,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不拼体力拼脑力
制造业信息化不拼体力拼脑力长期以来,中国机床的核心部件五轴头依赖于进口,因为缺乏制造核心部件的能力,中国机床企业只能沦为“钢铁加工”企业。
桂林机床负责人透露:“一台五轴联动的龙门机床,重几百公斤的五轴头占据整个机床售价的60%,而耗用了近百吨钢材的主机,价值不到40%。
”今天,越来越多产业的核心部件都有着明显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特征,往往产品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含金量”。
一直以来产品技术含量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是中国制造业的现状,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必须要加速推进产品信息化。
推动产品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
信息化有高附加值推进产品“机、电、息”一体化,关键是嵌入式软件、工业电子和知识与数据融合。
提升产品“含金量”是中国制造业逃离拼体力、拼劳工状态,进入价值链高端的关键,而今天产品的“含金量”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有数据显示,在豪华轿车上,电子产品的成本已经占到整车成本的70%以上,豪华汽车正在不断向“计算机+4个轮子”的方向发展;在机床制造方面,数控机床与传统机床相比价格高出20%~40%。
嵌入电子信息技术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这样的溢价定律在汽车、船舶、机械装备、家电等各个领域上演,推动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教授刘继红表示,推进产品信息化就是要推进产品“机、电、息”一体化,在过去讲的机电一体化的基础上加上信息技术,使得产品具有更高的智能性、智慧性,这其中有几个关键,一是嵌入式软件,二是工业电子,三是知识、数据,如何将智慧赋予到产品中,使之智能化,是产品信息化的关键。
青岛宏大纺机负责人透露,宏大纺机自主研发的几个核心产品,即便是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依然紧俏,之所以如此,不是看到国外有了新产品去仿制,而是在全球纺织行业出现某种需求和某种理念的时候就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与实践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机遇。
信息化已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指标和重要手段。
本文将分析传统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和挑战,并提出一些信息化解决方案和实践经验。
一、传统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传统制造业信息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信息化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监控与管理,优化生产计划与物流管理,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力投入和错误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信息化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和管理平台,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二、传统制造业信息化的挑战传统制造业信息化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传统制造业普遍具有复杂的产业链条和生产过程,信息化需要整合各个环节和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其次,传统制造业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信息化的基础和条件。
再次,信息化的投入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对企业的财务和技术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最后,传统制造业信息化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数据保护问题也需要解决。
三、传统制造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1.信息系统建设:传统制造业可以通过建设信息系统来实现信息化。
首先,建设ERP系统来管理企业的采购、销售、库存等业务流程,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优化。
其次,建设MES系统来监控生产过程并采集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
再次,建设CRM系统来管理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建设SCM系统来优化供应链管理和物流运作,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互联网技术应用:传统制造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信息化。
可以建设企业级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在线交流和业务合作。
可以使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来存储和分析海量数据,帮助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支持。
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运维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业信息化应随需而变作者:曹宇杰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经连续两年保持10%以上的高位增长态势,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2007年其增加值达到1.3万亿美元,占我国工业产值的78%,其从业人员占82%,占国民生产总值约40%、占财政收入的50%、占外贸出口的80%。
根据联合国统计司的统计,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第四位,近两年来有希望超过欧洲排名世界第三,制造业在中国的GDP增长当中起着主要的作用,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三个产业当中是最快的。
在世界经济当中尽管第三产业在不断发展,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制造业还是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部分,而且还发挥着主要的领跑作用。
制造业四大变化● “全球制造中心、世界工厂”的角色面临转型“全球制造中心、世界工厂”的角色面临转型,中国制造企业的有效出路是实行产业升级,重点是优胜劣汰。
珠三角、长三角目前的生产成本已开始超过许多东南亚国家,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印染、化工原料和玩具业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制造行业的地位正在逐步被高成本、低价位策略所侵蚀。
应对这一变化,中国制造企业有两条出路: 一是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比如转到中国中西部地区,这是短期行为、饮鸩止渴,这种简单的产业转移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拖延扩散产能过剩、贸易失衡和环境污染等深层次问题,能否理性地承接具体的转移项目是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一道难题,更何况很多制造企业在考虑到劳动力和土地、廉价的物流等这些综合经营成本后,很难下定决心进行迁移; 二是实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以及自有品牌,进而提高产品的价格,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树立品牌和自主创新技术积累虽然需要长期努力,但却是解决中国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全球制造中心”地位被改变的根本解决方法。
● “节能减排”已成为高耗能行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节能减排”是高耗能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因,而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扶持高资源利用率高生产力企业做大做强、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是“节能减排”政策导向的源动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接近10%,但如此高速发展是以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带动产出为代价的。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3.8万元/人年,是美国和日本的4%、德国的5.5%。
面对上述状况,中国专家呼吁: “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已成为能源消耗的大户,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007年被称为“节能减排”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确定,未来5年要节能20%。
目前我国工业中,重工业的发展快过轻工业,重工业中又是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最快。
2007年,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和电力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0.1%,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高耗能行业的调控力度,从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工这5个行业运行情况看,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但总体增速依然偏快。
● 国家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化工行业落后产能过剩,国家着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化工业的发展。
国务院2006年6月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突破16项装备和产品,并从6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国家出台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及相关措施,优化了产业结构,控制了产能过剩,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由此开始。
在上述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典型影响行业是机械制造行业企业,这其中包括众多电子机械、化工机械、服装食品机械行业等。
●加工出口产品质量遭遇质疑加工出口产品质量遭遇质疑,表象是质量管理问题个案数量激增,而根本是要求企业运用有效手段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一场针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危机从宠物饲料开始,迅速扩大至海产品、牙膏、药品、玩具等,先是被点名、被怀疑,进而面临下架撤货,最后出口被迫停止。
质量问题集中存在于日用消费品,与此相关的行业有化工、纺织和食品,如果不从企业个案来看,而从行业整体来看,突出问题是部分中国制造企业忽视质量管理。
由于我国出口的大部分是低端产品,或者说没有自主产权和品牌的生活日用消费品,重工业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并不多,因此,在竞争优势上,我国产品依靠低价格取胜,而这种商品的低价格主要是以牺牲劳动力部分价值构成的。
由于出口商品价格过低,出口企业利润非常薄,主要依靠数量来赚取利润,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忽视质量问题。
企业通常缺乏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完备的质量预控机制。
但是竞争加剧不代表可以忽视深化管理,反而要求企业必须进一步采取有效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否则国外客户的“信任危机”将直接导致企业经营损失。
信息化特点鲜明制造行业信息化发展在纵深应用、产业成熟方面都有显著进步,市场应用中出现了诸多质变的亮点,具体分析如下。
●信息化意识明显提升、中型企业开始出现普及应用制造行业最大的发展变化在于中型企业开始了ERP等主要管理应用系统的普及应用。
先讲述一个市场现象,现在ERP厂商出去销售,不是销售人员请企业用户吃饭,而是企业用户争着请厂商吃饭,目的是为了购买、实施ERP能在价格上便宜一点。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2007年电子、汽车零配件、制药、机械等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成本压力非常明显,中小型企业普遍意识到进行信息化管理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已经都通过成功实施ERP等应用管理系统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因此形成了不上ERP、不进行信息化,就会被行业竞争所淘汰的局面,中型企业信息化意识明显提升,开始得到普及应用。
●产品和应用趋向成熟,企业业务发展对扩展应用需求增加制造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之后,有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到2007年,制造企业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企业已经不是盲目进行信息化投入建设了,也不是完全听从IT提供商的咨询建议,而是通过自身的学习,开始提出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而且完全结合行业特征、需求和业务发展趋势,信息化的需求应用开始真正成熟起来。
从产品供应方面来说,各应用系统提供商,尤其是国内主流厂商在结合细分行业应用的不同版本软件系统上都已相对成熟,能够切实满足细分行业用户的行业化要求,产品相对成熟,突出表现就是ERP等系统的交付期越来越短。
在产品和应用供需双方面成熟的同时,随着制造企业的业务发展,各细分行业的企业都在逐步扩大规模,这时就出现了企业纷纷建立新的分厂、分销网点增多的局面,新的业务变化提出了新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同时,由于信息化应用已经完成了主要系统建设,此时新的扩展应用需求增加、企业系统整合趋势明显,可以说上述趋势在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钢铁、烟草行业,在汽车、机械、电子等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建设中尤为明显。
●标准化产品分行业转向行业内的标准化、精细化2007年对于厂商或产品来说,最大的变化趋势在于行业化,前几年制造业强调的是ERP 要结合不同细分行业领域实现不同的功能应用,要贴合细分行业的差异化特点,也就是所谓的标准化产品要注重分行业特征。
而到了2007年,国内领先管理软件提供商如用友、金蝶等明显感到用户已经需要在不同细分行业内提供相应的子行业标准化、精细化的产品和功能应用,这样突出的需求特点令国内厂商开始研发相应的子行业标准化应用,并尝试在产品行业版本中固定下来。
应该说这是行业细分应用的必然趋势,2007年可以说是制造业应用管理系统顺应这一趋势,从量变到质变的开始。
●软件与服务结构进一步调整三年前,国内管理软件提供商的系统实施上线时,前期咨询、实施费用高于软件产品价格本身是不可能的,用户只有向SAP、Oracle等国外提供商才会支付这样的价格,使一个项目中服务费用高于软件费用。
但从2007年开始,在国内厂商的管理系统营销中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在各主流国内厂商中已不少见,这说明随着用户应用的成熟,制造行业应用管理系统的软件、服务支出比例结构正在得到进一步优化。
●信息化应用不再是以ERP为主,开始向ERP外延扩展“ERP就是信息化”,这是前些年制造行业的谚语,但随着企业的业务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管理系统应用开始向ERP外延扩展,如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PDM(产品研发管理)、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APS等这些与ERP 紧密相连的应用开始逐步被制造企业用户所关注,并进行深化应用,它们与ERP集成,提高了企业对外部供应、内部产品设计、销售环节、车间制造的管理水平。
其中,MES是2007年制造业信息化需求的亮点,在钢铁、机械、纺织等行业都有明显的需求增长。
企业通过实施ERP来强化管理。
然而,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受市场影响越来越大,明显感到计划跟不上变化。
面对客户对交货期的苛刻要求,面对更多产品的改型和订单的不断调整,企业决策者认识到,计划的制订要依赖于市场和实际的作业执行状态,而不能完全以物料和库存回报来控制生产。
同时,ERP解决的是资源计划问题,ERP能处理昨天以前发生的事情(作历史分析),亦可预计并处理明天将要发生的事件,但对今天正在发生的事件却留下了缺口。
计划目标经常被系统崩溃、过量库存、材料短缺、产品缺陷、设备停机等各种各样的因素破坏,因此就需要提高一个企业的执行力。
因为在今天的激烈竞争时代,“执行”才是企业赢得竞争和取得收益的关键因素——ERP系统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些经常发生的问题。
于是,MES再次成为企业用户关注的焦点。
●SMB对电子商务感兴趣、持币待购小型企业对信息化有需求,但投资预算有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像电子商务这种信息化手段开始为小型企业所重视,比如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在线销售、八百客的应用管理软件在线租赁业务(SaaS模式)等都吸引了大量小型企业付费进行尝试应用,可以说小型企业由于竞争的需要,也同样需要信息化,只是因为收入有限和典型应用的效果尚不明显,因此很多小型制造企业都选择了高度关注、持币待购,但是可以预见,随着电子商务逐步成熟、应用效果逐步显现,小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会通过电子商务迅速成长起来。
●新技术、新模式的影响新的技术架构、新的IT应用模式、新的技术理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企业用户,如SOA、SaaS、虚拟化技术、统一通信等,这些虽然不都是同一概念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但是却有几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有成功的商业模式、都为众多主流IT厂商共同推动、都已成为产业的发展趋势热点,这些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