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6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卷A 卷 (R 、A 层共答部分)I 卷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每题2分,21-30每题3分,共70分) 1. 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下列关于能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方向 B.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C.新能源的优点是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者很少污染 D.燃烧热是评价燃料优劣的唯一标准.2. 下列变化为放热反应的是A.2NH 4Cl+Ba(OH)2·8H 2O = BaCl 2 + 2NH 3↑+10H 2OB.2HI(g) =H 2(g)+I 2(g) ΔH = +14.9 1kJ mol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 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3. 已知在101kPa 和298K 条件下,2 mol H 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H 2O(g) = H 2(g) +21O 2(g) ;△H = +242 kJ/molB .2H 2(g) + O 2(g) = 2H 2O(l) ;△H = -484 kJ/molC .H 2(g) +21O 2(g) = H 2O(g) ;△H = +242 kJ/molD .2H 2(g) + O 2(g) = 2H 2O(g) ;△H = +484 kJ/mol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5. 在2A +B ⇌3C +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s-1B.v(B)=0.3 mol·L-1·s-1C.v(C)=0.6 mol·L-1·s-1D.v(D)=1.6 mol·L-1·s-16. 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v (NH3)=0.0100mol.L-1.s-1B. v (O2)=0.0010 mol.L-1.s-1C. v (NO)=0.0010 mol.L-1.s-1D. v (H2O)=0.045 mol.L-1.s-17.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不同8. 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不能改变该反应的速率的是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C.体积不变充入氦气使压强增大D.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9. 对25℃时的醋酸溶液,若采用下列不同的措施, 能使醋酸电离度增大的是A.加入NaOH固体B.加入醋酸钠晶体C.加入盐酸D.降温10.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11.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B.c(N2)﹕c(H2)﹕c(NH3)=1﹕3﹕2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D.单位时间内每增加1 mol N2,同时增加3 mol H212. 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 ⇌ ClF3(g) Δ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2015_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宏志班PDF无答案
D.再充入 1mol CO2 和 3mol H2
20.(12 分)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 Cr2O72﹣,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损害, 电解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除去铬的方法之一.该法用 Fe 和石墨作电极电解含 Cr2O72﹣的 酸性废水,最终将铬转化为 Cr(OH)3 沉淀,达到净化目的.某科研小组利用以上方法 处理污水,设计了熔融盐电池和污水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Ⅰ)合成气由 H2、CO 和少量 CO2 组成,已知下列反应:
①CO(g)+2H2(g)⇌ CH3OH(g)△H1=﹣90.1kJ/mol K1
②CO(g)+H2O(g)⇌ CO2(g)+H2(g)△H2=﹣41.1kJ/mol K2
③CO2(g)+3H2(g)⇌ CH3OH(g)+H2O(g)△H3 K3
D. Q2>Q1>Q3
A.已知 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则含 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 57.3 kJ 的热量
B.已知 2H2(g)+O2(g)=2H2O(g)△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241.8kJ•mol﹣1
5.一定温度下,将等量的气体分别放入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 I 和 II 中,使其发
生反应,t0 时容器 I 中达到化学平衡,X、Y、Z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 关推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X+2Y=2Z B.若两容器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 V(I)<V(II),则容器 II 达到平衡所需 时间小于 t0 C.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 Z 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 Y 为固态或液态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H2O(g)═H2O(l)△H=﹣44kJ/molB.2HI(g)═H2(g)+I2(g)△H=+14.9kJ/molC.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D.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B.NH4Cl晶体与Ba(OH)2•8H2O晶体反应C.镁条的燃烧D.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食醋、纯碱、食盐分别属于酸、碱、盐D.生铁、不锈钢、青铜都属于合金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常温下浓硫酸与铝不反应,可用铝槽车运输C.二氧化碳的电子式: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5.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B.锂离子电池C.太阳能集热器D.燃气灶6.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Q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石墨石稳定C.金刚石稳定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7.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广州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广州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展核能发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SO2和CO2的排放问题B.发展低碳经济,利用太阳能、风能实现城市照明C.推行“限塑令”,研发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D.使用填埋法或焚烧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8.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C5的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用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B.减小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C.减小空气进入量,减小石油气进入量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都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其他条件一样时,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和气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相等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A.NH3(g)+O2(g)═NO(g)+H2O(g);△H=﹣akJ•mol﹣1B.C6H12O6(s)+6O2(g)═6CO2(g)+6H2O(l);△H=﹣bkJ•mol﹣1C.2CO(g)+O2(g)═2CO2(g);△H=﹣ckJ•mol﹣1D.CH3CH2OH(l)+O2(g)═CH3CHO(l)+H2O(l);△H=﹣dkJ•mol﹣111.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O2(g)+2H2(g)△H1Cl2(g)+H2(g)=2HCl(g )△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B.△H3=△H1+△H2C.△H3=△H1﹣2△H2D.△H3=△H1﹣△H212.已知:①2C(s)+O2(g)═2CO(g)△H=﹣221.0kJ•mol﹣1;②2H2(g)+O2(g)═2H2O (g)△H=﹣483.6kJ•mol﹣1.则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A.+262.6 kJ•mol﹣1B.﹣131.3 kJ•mol﹣1C.﹣352.3 kJ•mol﹣1D.+131.3 kJ•mol﹣113.今有如下5个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H=a kJ•mol﹣1H2(g)+O2(g)=H2O(l)△H=b kJ•mol﹣12H2(g)+O2(g)=2H2O(l)△H=c kJ•mol﹣1C(s)+O2(g)═CO(g)△H=﹣Q1kJ•mol﹣1C(s)+O2(g)═CO2(g)△H=﹣Q2kJ•mol﹣1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0<Q1<Q2B.上述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总能量C.氢气的标准燃烧热是a kJ•mol﹣1,碳的标准燃烧热是Q2kJ•mol﹣1D.a>b= c14.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涉及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B.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C.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D.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1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16.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2Na+2H2O═2NaOH+H2↑B.CaCO3CaO+CO2↑C.C+H2O CO+H2D.2NH4Cl+Ba(OH)2•8H2O═BaCl2+2NH3↑+10H2O17.下列变化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A.H﹣Cl→H+Cl B.H+H→H﹣HC.Zn+H2SO4=ZnSO4+H2↑D.HCl+NaOH=NaCl+H2O18.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2(g)+3H2(g)⇌2NH3(l)△H=2(a﹣b﹣c)kJ/molB.N2(g)+3H2(g)⇌2NH3(g)△H=2(b﹣a)kJ/molC.0.5N2(g)+1.5H2(g)⇌NH3(l)△H=(b+c﹣a)kJ/molD.0.5N2(g)+1.5H2(g)⇌NH3(g)△H=(a+b)kJ/mol二、填空题19.实验题:将V1mL 1.0mol•L﹣1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保持V1+V2=50mL).请按要求填空:(1)该实验表明此反应(填吸收、释放)能量,即:能可以转化为能,通过甲图示分析可以得出: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填高于、低于、等于)22℃;(2)根据甲图示计算该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mol•L﹣1(3)如图乙所示,在锥形瓶放置有装有水的小试管,往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时:①烧碱固体②浓硫酸③硝酸铵固体④NaCl固体,其中能使a端液面高于b端液面的是.(填序号)20.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动汽车最佳候选动力源.(1)101KPa时,1mol气态CH3OH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726.51kJ的热量,则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汽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 (g)═CO2(g)+3H2(g);△H1═+49.0KJ•mol﹣1②CH3OH(g)+O2(g)═CO2(g)+2H2(g);△H2═?已知H2(g)+ O2(g)═H2O (g)△H═﹣241.8KJ•mol﹣1,则反应②的△H2= .(3)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碳化钨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液,一极直接加入纯化后的甲醇,同时向另一个电极通人空气.则甲醇进入极,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1.取6根铁钉,6支干净的试管及其他材料,如图所示.试管①放入一根铁钉,再注入蒸馏水,使铁钉和空气及水接触;试管②在试管底部放入硅胶(是一种干燥剂),再放入铁钉,用棉花团堵住试管口,使铁钉和干燥空气接触;试管③先放入一根铁钉,趁热倒入煮沸的蒸馏水(已赶出原先溶解在蒸馏水中的空气)浸没铁钉,再加上一层植物油,使铁钉不能跟空气接触;试管④中放入铁钉注入食盐水,使铁钉和空气及食盐水接触;试管⑤放入相连的铁钉和锌片,注入自来水,浸没铁钉和锌片;试管⑥放入相连的铁钉和铜丝,注入自来水,浸没铁钉和铜丝.把6支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几天后观察铁钉被腐蚀的情况.(1)上述实验中铁钉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是(填试管序号);在电化学腐蚀中,负极反应是,正极反应是.(2)从铁钉被腐蚀的情况可知引起和促进铁钉被腐蚀的条件是.(3)为防止铁的锈蚀,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答两种方法).22.如图所示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向插入铁钉的玻璃筒内滴入KSCN溶液呈无色,再滴入氯水即可观察到铁钉附近的溶液变红色,表明铁被;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2)装置2中的石墨是极(填“正”或“负”),该装置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装置3中甲烧杯盛放100mL 0.2mol•L﹣1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mL 0.5mol•L﹣1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①电源的M端为极,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②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③停止电解,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0.64g,则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 mL.三.解答题23.(1)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Zn(s)+O2(g)═ZnO(s)△H1=﹣351.1kJ/mol②Hg(l)+O2(g)═HgO(s)△H2=﹣90.7kJ/mol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H3,其中△H3为.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H2O(g)═H2O(l)△H=﹣44kJ/molB.2HI(g)═H2(g)+I2(g)△H=+14.9kJ/molC.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D.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A.水由气态到液态是物理变化;B.热化学方程式中吸热为正;C.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形成化学键必定放出能量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解答】解:A.水由气态到液态是放热热的物理变化,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吸热为正,故B错误;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必定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D.形成化学键必定放出能量,但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B.NH4Cl晶体与Ba(OH)2•8H2O晶体反应C.镁条的燃烧D.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解答】解:A.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燃烧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难度不大,学生应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来解答此类习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食醋、纯碱、食盐分别属于酸、碱、盐D.生铁、不锈钢、青铜都属于合金【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分析】A.放热反应有时需要引发;B.水力发电将水能转化为电能;C.纯碱是Na2CO3,是阳离子是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D.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结合各物质的成分判断.【解答】解:A.放热反应有时需要加热引发,如铝热反应,所以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水力发电是将水能主要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纯碱是Na2CO3,是阳离子是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不是碱,故C 错误;D.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与碳,属于合金,不锈钢是在碳素钢中加入铬、锰、钨、镍、硅、钴等合金元素,属于合金,青铜主要含有铜、锡、铅等,属于合金,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放热反应和能量的转化、酸碱盐的概念的辨析、合金等问题,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B.常温下浓硫酸与铝不反应,可用铝槽车运输C.二氧化碳的电子式: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电子式;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浓硫酸的性质.【分析】A、根据本反应前后气体变固体,熵变小于零,只有在焓变小于零时自发;B、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C、二氧化碳的电子式:;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但两者反应生成了NaOH,溶液的pH增大.【解答】解:A、本反应前后气体变固体,熵变小于零,只有在焓变小于零时自发,即该反应的△H<0,故A正确;B、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故B错误;C、二氧化碳的电子式:,故C错误;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但两者反应生成了NaOH,溶液的pH增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盐类的水解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用熵变焓变判断反应方向,水解反应等方面的能力.5.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B.锂离子电池C.太阳能集热器D.燃气灶【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变化中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题时要注意看过程中否发生化学变化,是否产生了热量.【解答】解:A.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B.锂离子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太阳能集热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D.燃烧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能量的转化形式,难度不大,该题涉及了两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对物质变化的判断,另一方面是一定注意符合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条件.6.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Q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石墨石稳定C.金刚石稳定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分析】12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需要吸收E kJ的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金刚石的能量高,1mol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解答】解:A.金刚石与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正确;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错误;D.金刚石的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以及涉及到的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能量低的物质更稳定即可解答.7.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广州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广州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展核能发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SO2和CO2的排放问题B.发展低碳经济,利用太阳能、风能实现城市照明C.推行“限塑令”,研发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D.使用填埋法或焚烧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考虑,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可减少酸雨和温室效应等问题,故A正确;B.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正确;C.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是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故C正确;D.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不利于改善环境,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侧重于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8.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C5的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用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B.减小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C.减小空气进入量,减小石油气进入量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考点】燃料的充分燃烧.【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已知的反应方程式,来分析相同体积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消耗的氧气的多少,消耗氧气多时需要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或减少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消耗氧气少的则应减小空气的进入量或增加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解答】解: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由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可知,天然气燃烧时,反应物微观粒子个数比是:1:2,液化石油气燃烧时,反应物微观粒子个数比是:1:5,所以同体积的两种燃气,液化石油气耗氧量多,把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时,需要加大空气的量,减少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已知信息来分析解答问题,明确相同体积的气体消耗的氧气的量的多少是解答的关键,注重利用化学知识来处理生活中的常见问题,题目难度不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都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其他条件一样时,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和气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相等【考点】燃烧热;中和热.【分析】A.依据燃烧热的定义分析解答;B.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属于反应热;D.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还要放出热量.【解答】解:A.在25摄氏度,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故A错误;B.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故B错误;C.反应热指等温下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燃烧热或中和热是一定条件下的反应热,故C正确;D.其他条件一样时,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大于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和热和燃烧热的概念以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状态以及概念的辨析.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A.NH3(g)+O2(g)═NO(g)+H2O(g);△H=﹣akJ•mol﹣1B.C6H12O6(s)+6O2(g)═6CO2(g)+6H2O(l);△H=﹣bkJ•mol﹣1C.2CO(g)+O2(g)═2CO2(g);△H=﹣ckJ•mol﹣1D.CH3CH2OH(l)+O2(g)═CH3CHO(l)+H2O(l);△H=﹣dkJ•mol﹣1【考点】燃烧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依据燃烧热的概念分析判断,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解答】解: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水是气体,不是最稳定的氧化物,故A错误;B、1molC6H12O6(s)完全燃烧生成了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液态水,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B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中是2mol可燃物一氧化碳反应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D、反应是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的乙醛还可以燃烧,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的概念应用,主要是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判断和分析.11.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O2(g)+2H2(g)△H1Cl2(g)+H2(g)=2HCl(g )△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B.△H3=△H1+△H2C.△H3=△H1﹣2△H2D.△H3=△H1﹣△H2【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设2H2O(g)=O2(g)+2H2(g)△H1 …①Cl2(g)+H2(g)=2HCl(g )△H2…②2Cl2(g)+2H2O(g)=4HCl(g)+O2(g)△H3…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③=①+2×②分析.【解答】解:设2H2O(g)=O2(g)+2H2(g)△H1 …①Cl2(g)+H2(g)=2HCl(g )△H2…②2Cl2(g)+2H2O(g)=4HCl(g)+O2(g)△H3…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③=①+2×②,因此△H3=△H1+2△H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热的关系,明确化学反应的关系,在加和反应时等号同侧的相加,当乘以一个系数时反应热也要乘以这个系数来解答即可.12.已知:①2C(s)+O2(g)═2CO(g)△H=﹣221.0kJ•mol﹣1;②2H2(g)+O2(g)═2H2O (g)△H=﹣483.6kJ•mol﹣1.则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A.+262.6 kJ•mol﹣1B.﹣131.3 kJ•mol﹣1C.﹣352.3 kJ•mol﹣1D.+131.3 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利用盖斯定律,①﹣②得到 C(s)+H2O(g)═CO(g)+H2(g)△H,反应热随之相加减,可求得反应热.【解答】解:①2C(s)+O2(g)═2CO(g);△H=﹣221.0KJ/mol②2H2(g)+O2(g)═2H2O;△H=﹣483.6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 C(s)+H2O(g)═CO(g)+H2(g)△H=(﹣221.0+483.6)kJ/mol=+131.3kJ/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为化学反应原理部分考试热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盖斯定律的运用.13.今有如下5个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H=a kJ•mol﹣1H2(g)+O2(g)=H2O(l)△H=b kJ•mol﹣12H2(g)+O2(g)=2H2O(l)△H=c kJ•mol﹣1C(s)+O2(g)═CO(g)△H=﹣Q1kJ•mol﹣1C(s)+O2(g)═CO2(g)△H=﹣Q2kJ•mol﹣1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0<Q1<Q2B.上述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总能量C.氢气的标准燃烧热是a kJ•mol﹣1,碳的标准燃烧热是Q2kJ•mol﹣1D.a>b= c【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燃烧热.【分析】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需要放出热量;B、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C、燃烧热是完全燃烧1mol物质生成最稳定的产物所放出的能量;D、因水的状态不同,液体变成气态还要吸热,则a>b,又焓变与系数成正比,所以b=c;【解答】解: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需要放出热量,所以Q2>Q1>0,故A正确;B、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正确;C、氢气的燃烧热是完全燃烧1mol氢气单质生成最稳定的产物液体水所放出的能量,所以氢气的燃烧热为bkJ/mol,碳的燃烧热是完全燃烧1mol碳单质生成最稳定的产物二氧化碳所放出的能量,所以碳的燃烧热为﹣Q2kJ/mol,故C错误;D、因水的状态不同,液体变成气态还要吸热,则a>b,又焓变与系数成正比,所以b=c,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燃烧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意物质的状态、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4.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涉及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B.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C.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D.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A.根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铵盐除外);B.根据放热反应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等;C.根据放热反应的本质是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D.根据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解答】解:A.该反应只涉及到了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没有离子键的断裂与形成,故A 错误;B.放热反应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等,不是只转变为热能,故B错误;C.H2+Cl22HCl是放热反应,断开1mol H﹣H键和1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2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故C错误;D.H2+Cl22HCl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能量变化的宏观和微观原因,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1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解答】解:A.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X的能量不一定高于M,故A错误;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Y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故B错误;C.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故C正确;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引发反应时可能需要加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放热反应的原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6.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2Na+2H2O═2NaOH+H2↑B.CaCO3CaO+CO2↑C.C+H2O CO+H2D.2NH4Cl+Ba(OH)2•8H2O═BaCl2+2NH3↑+10H2O【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解答】解:A.活泼金属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C.碳与水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NH4Cl和Ba(OH)2•8H2O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17.下列变化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A.H﹣Cl→H+Cl B.H+H→H﹣HC.Zn+H2SO4=ZnSO4+H2↑D.HCl+NaOH=NaCl+H2O【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常见吸热反应的类型和特征分析.【解答】解:A.断键要吸热,故A正确;B.形成化学键要放热,故B错误;C.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反应的吸热放热情况,注意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题目难度不大.18.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抽考试题
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上学期抽考试卷高二化学考试时间9 0分钟满分l 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54)1、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2、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s)后溶液颜色变浅B.2NO2(g) N2O4(g)(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体系颜色加深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3、对可逆反应2 A(s)+3 B(g)高温C(g)+2 D(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B.④C.③D.④⑤4、下列有关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1)+OH-(1)==H2O(1) △H =-57.3 kJ/molB.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至少需测定温度4次C.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D.若稀酸溶液中H+与稀碱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所测中和热数值更准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充电时其正极应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而成为阴极B.氢氧燃料电池(碱性介质)的正极反应式:O2+4 e-→2O2-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D.铁件上镀铜时,将铁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6、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4 mol B和l molA、2 mol 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A(g)+2 B(g)x C(g) △H<0.测得两容器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等于3B.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A的转化率降低C.将乙容器单独升温,c(A)可达到0.78 mol/L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4 mol B,平衡时甲容器中c(A)大于l.56 mol/L7、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H=-92.4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升高了温度B.t2时使用了催化剂C.t3时增大了压强D.t4时降低了温度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 △H1C(s)+12O2(g)===CO(g) △H2②S(s)+O2(g)===SO2(g) △H1S(g)+O2(g)===SO2(g) △H2③H2(g)+12O2(g)===H2O(1) △H1 2H2(g)+O2(g)===2H2O(1) △H2④CaCO3(s)===CaO(s)+CO2(g) △H1CaO(s)+H2O(1)===Ca(OH)2(s) △H2A.①B.②③④C.④D.①②③9、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6-2017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能源组合中,均属于新能源的一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①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⑦⑧D.③⑤⑥⑦⑧2.下列关于盖斯定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管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B.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C.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能直接测得,可通过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得到D.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中△H直接相加即可得总反应热3.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是()A.△H1=△H2=△H3=△H4B.△H1+△H2=△H3+△H4C.△H1+△H2+△H3=△H4D.△H1=△H2+△H3+△H44.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H=Q kJ•mol﹣1,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Q的值正确的是()A.a﹣b B.a C.﹣b D.b﹣a5.已知在298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如下:C(s)+O2(g)═CO(g)△H1=﹣110.5kJ•mol﹣1C(s)+O2(g)═CO2(g)△H2=﹣393.5kJ•mol﹣1则C(s)+CO2(g)═2CO(g)的△H为()A.+283.5 kJ•mol﹣1B.﹣172.5 kJ•mol﹣1C.+172.5 kJ•mol﹣1D.﹣504 kJ•mol﹣16.已知反应H2(g)+Cl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HCl(g)=H2(g)+Cl2(g)的△H为()A.+184.6 kJ•mol﹣1B.﹣92.3 kJ•mol﹣1C.﹣369.2 kJ•mol﹣1D.+92.3 kJ•mol﹣17.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B.CO的燃烧热为566 kJ•mol﹣1C.CO的燃烧热△H=﹣283 kJ•mol﹣1D.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8.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kJ B.557kJ C.436kJ D.188kJ9.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C(s)+O2(g)═CO(g)△H=110.5 kJ•mol﹣1B.C(s)+O2(g)═CO2(g)△H=﹣393.5 kJ•mol﹣1C.2H2(g)+O2(g)═2H2O(l)△H=﹣571.6 kJ•mol﹣1D.H2(g)+O2(g)═H2O(g)△H=﹣241.8 kJ•mol﹣110.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H=﹣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1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12.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l)+O2(g)═8CO2(g)+9H2O(g)△H=﹣48.4 kJ•mol﹣1B.C8H18(l)+O2(g)═8CO2(g)+9H2O(l)△H=﹣5517.6 kJ•mol﹣1C.C8H18(l)+O2(g)═8CO2(g)+9H2O(l)△H=+5517.6 kJ•mol﹣1D.C8H18(l)+O2(g)═8CO2(g)+9H2O(l)△H=﹣48.4 kJ•mol﹣113.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C.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14.实验室用4mol SO2与2mol O2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H=﹣196.64kJ/mol,当放出314.624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A.40% B.50% C.80% D.90%15.对于反应A(g)+3B(g)═4C(g)+2D(g),在相同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如下,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4 mol/(L•s)B.v(B)=0.8 mol/(L•s)C.v(C)=1.2 mol/(L•s)D.v(D)=0.7 mol/(L•s)16.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2B(g)+C(g),将2mol A通入2L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甲中,若维持容器内温度不变,5min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8mol.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A.0.24 mol/(L•min)B.0.08 mol/(L•min)C.0.06 mol/(L•min)D.0.12 mol/(L•min)17.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②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③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④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加热、加压、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A.①②B.②③C.④D.①④19.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A.Cu能与浓硝酸反应,但不能与浓盐酸反应B.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C.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D.Fe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20.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3v(B)=2v(A)、2v(C)=3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2A+3B═2C B.A+3B═2C C.3A+2B═3C D.A+B═C二、非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共60分.)21.5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1盐酸跟50 mL 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用50mL 0.50mol•L﹣1 CH3COOH溶液(已知CH3COOH电离时吸热)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6)平行地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要测定次温度.22.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E1表示,E2表示,△H=.(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填“有影响”“无影响”),原因是.(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E2(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3.白磷和红磷均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产物相同,但二者的燃烧热不同,通过实验可测得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热.①P4(s,白磷)+O2(g)═P4O10(s)△H1=﹣745.8kJ•mol﹣1②4P(s,红橉)+5O2(g)═P4O10(s)△H2=﹣2954kJ•mol﹣1(1)白磷和红磷的关系是.a.同一种物质b.同位素c.同分异构体D.同素异形体(2)红磷的燃烧热是kJ•mol﹣1,白磷的燃烧热比红磷的燃烧热(填“大”或“小”).(3)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1.在相同的条件下,能量较低的是(填“白磷”或“红磷”),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填“高”或“低”).24.在下列事实中,各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1)集气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矿粒:.(3)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则很快产生气体:.(4)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5)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与0.1mol•L﹣1盐酸和1mol•L﹣1盐酸反应,速率不同:.(6)夏天食品容易变质,而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25.Ⅰ.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某一化学反应中A、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1)在4min末时,A、B的物质的量浓度c(A)c(B),从0~4min内A、B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c(A)△c(B)(以上填“>”“<”或“=”).(2)从反应开始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Ⅱ.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放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 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1,c(A):c(B)=3:5,v(C)=0.1mol•L﹣1•min﹣1.则:(1)X=.(2)前5min内B的反应速率v(B)=.5min时A的转化率为.26.在2L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图所示的反应,看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反应物:Ⅰ是,Ⅱ是.(2)写出反应方程式:Ⅰ,Ⅱ.(3)在Ⅱ图中,以0~1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计算,t=6s时,A的浓度是mol/L.三、附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能力选做,成绩计入总分,共10分)27.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pZ(g)+qQ(g),式中m、n、p、q为化学计量数.在0~3min内,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已知2min内v(Q)=0.075mol•L﹣1•min﹣1,v(Z)∕v(Y)=(1)试确定以下物质的相关量:起始时n(Y)=,n(Q)=.(2)方程式中m=,n=,p=,q=.(3)用Z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2016-2017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能源组合中,均属于新能源的一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①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⑦⑧D.③⑤⑥⑦⑧【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新能源.【解答】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常见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故选D.2.下列关于盖斯定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管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B.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C.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能直接测得,可通过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得到D.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中△H直接相加即可得总反应热【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A、根据盖斯定律的含义判断.B、反应物的总能量与产物的总能量决定反应热效应.C、如果一反应能由数个其它反应的代数和表示时,其反应热亦等于数个相对应方程式反应热的代数和.D、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有关.【解答】解:A、盖斯定律指若是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总和与这个反应一次发生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故A正确;B、反应物的总能量与产物的总能量决定反应热效应,所以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故B正确.C、有些反应很慢,有的反应有副反应,其反应热通过实验测定有困难,可以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出来,故C正确.D、方程式按一定系数比加和时其反应热也按该系数比加和,故D错误.故选:D3.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是()A.△H1=△H2=△H3=△H4B.△H1+△H2=△H3+△H4C.△H1+△H2+△H3=△H4D.△H1=△H2+△H3+△H4【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利用盖斯定律解决本类习题时,注意反应的方向,A→B的△H是B→A 的△H的相反数,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A→B、B→C、C→D、A→D四个反应的△H不可能相同,故A错误;B、△H3+△H4是B→D的△H,用B→A→D的△H表示应为△H1﹣△H2故B错误;C、从反应方向分析,△H4应等于△H1﹣△H2﹣△H3,故C错误;D、从反应方向和盖斯定律可知A→D的△H就是A→B→C→D的△H的和,即△H1=△H2+△H3+△H4故选D.4.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H=Q kJ•mol﹣1,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Q的值正确的是()A.a﹣b B.a C.﹣b D.b﹣a【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结合反应热于活化能的关系解答该题.【解答】解: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活化能于生成物活化能之差,反应为吸热反应,Q=a﹣b.故选A.5.已知在298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如下:C(s)+O2(g)═CO(g)△H1=﹣110.5kJ•mol﹣1C(s)+O2(g)═CO2(g)△H2=﹣393.5kJ•mol﹣1则C(s)+CO2(g)═2CO(g)的△H为()A.+283.5 kJ•mol﹣1B.﹣172.5 kJ•mol﹣1C.+172.5 kJ•mol﹣1D.﹣504 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依据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通过加减乘除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所需热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解答】解:①C(g)+O2(g)═CO(g)△H=﹣110.5kJ/mol②C(s)+O2(g)═CO2(g)△H=﹣393.5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①×2﹣②得可得:C(s)+CO2(g)=2CO(g)△H=+172.5KJ/mol,故选C.6.已知反应H2(g)+Cl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HCl(g)=H2(g)+Cl2(g)的△H为()A.+184.6 kJ•mol﹣1B.﹣92.3 kJ•mol﹣1C.﹣369.2 kJ•mol﹣1D.+92.3 kJ•mol﹣1【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明确写出反应的计量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相互对应,若反应式的书写形式不同,则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不同,故反应热亦不同;反应方向改变,焓变数值符号改变.【解答】解: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H=﹣184.6kJ•mol﹣1,改变方向,焓变变为正值,系数除以2,焓变也除以2,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HCl(g)=H2(g)+Cl2(g)△H=+92.3kJ•mol﹣1,故选D.7.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B.CO的燃烧热为566 kJ•mol﹣1C.CO的燃烧热△H=﹣283 kJ•mol﹣1D.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考点】燃烧热.【分析】ABC、依据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D、依据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分析图象中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物质的量.【解答】解: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mol,即△H=﹣283 kJ•mol﹣1,故AB错误,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但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1、,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故选:C.8.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kJ B.557kJ C.436kJ D.188kJ【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分析】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K,根据方程式:2H2+O22H2O,则:4×121kJ=463kJ×4﹣(2K+496kJ),解得K=436KJ.故选C.9.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C(s)+O2(g)═CO(g)△H=110.5 kJ•mol﹣1B.C(s)+O2(g)═CO2(g)△H=﹣393.5 kJ•mol﹣1C.2H2(g)+O2(g)═2H2O(l)△H=﹣571.6 kJ•mol﹣1D.H2(g)+O2(g)═H2O(g)△H=﹣241.8 kJ•mol﹣1【考点】燃烧热.【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A.碳的燃烧为放热反应,焓变应该小于0;B.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分析;C.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氢气的计量数必须为1;D.氢气的燃烧热中,生成水的状态必须液态.【解答】解:A.C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是CO2不是CO,且焓变为负值,所以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故A错误;B.1molC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CO2,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故B正确;C.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方程式中氢气的系数为2mol,不是氢气的燃烧热,故C错误;D.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氧化物必须为稳定氧化物,水为液态时较稳定,故D错误;故选B.10.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H=﹣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不仅仅生成水;B.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及盖斯定律分析;C.是否加热才能进行,与吸热、放热反应无关;D.甲烷的燃烧热中应生成液态水.【解答】解:A.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不仅仅生成水,放出更多的热量,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故A错误;B.燃烧热是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故B正确;C.是否加热才能进行,与吸热、放热反应无关,如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在需在高温下进行,故C错误;D.甲烷的燃烧热应生成液态水,故D错误.故选B.1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催化剂的作用.【分析】水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中加入催化剂会降低活化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但反应热不改变.【解答】解:A、水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图不符,故A错;B、加入催化剂反应热不变,并且图象符合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正确;C、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相等,故C错;D、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图象不符合,故D错.故选:B.12.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l)+O2(g)═8CO2(g)+9H2O(g)△H=﹣48.4 kJ•mol﹣1B.C8H18(l)+O2(g)═8CO2(g)+9H2O(l)△H=﹣5517.6 kJ•mol﹣1C.C8H18(l)+O2(g)═8CO2(g)+9H2O(l)△H=+5517.6 kJ•mol﹣1D.C8H18(l)+O2(g)═8CO2(g)+9H2O(l)△H=﹣48.4 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在25℃时,101kPa下,1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KJ 的热量,则1mol辛烷即114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114=5517.6KJ的热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解答】解:在25℃时,101kPa下,1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KJ 的热量,则1mol辛烷即114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114=5517.6KJ的热量,所以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O2(g)═8CO2(g)+9H2O(l)△H=﹣5517.6 kJ•mol﹣1,故选B.13.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C.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A、断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C、不存在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反应;D、反应吸放热和反应条件无关.【解答】解:A、断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故A正确;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与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故B错误;C、不存在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相等,故C错误;D、反应吸放热和反应条件无关,即放热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需要加热,故D错误.故选A.14.实验室用4mol SO2与2mol O2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H=﹣196.64kJ/mol,当放出314.624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A.40% B.50% C.80% D.90%【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H=﹣196.64kJ/mol表示通常条件下2molSO2(g)、1molO2(g)反应生成2molSO3(g)放出热量196.64kJ.结合放出314.624kJ热量,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的等于计算SO2的转化率.【解答】解: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H=﹣196.64kJ/mol 表示通常条件下2molSO2(g)与1molO2(g)反应生成2molSO3(g)放出热量196.64kJ.放出314.624kJ热量,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2mol=3.2mol.所以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100%=80%.故选:C.15.对于反应A(g)+3B(g)═4C(g)+2D(g),在相同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如下,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4 mol/(L•s)B.v(B)=0.8 mol/(L•s)C.v(C)=1.2 mol/(L•s)D.v(D)=0.7 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反应方程式,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解答】解: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反应A(g)+3B(g)═4C(g)+2D(g),把这些反应速率都换算成A的反应速率.A.v(A)=0.4 mol/(L•s)B.V(A)=mol/(L•s)C.V(A)=mol/(L•s)D.V(A)=mol/(L•s);所以反应速率大小顺序是A>D>C>B,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故选:A.16.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2B(g)+C(g),将2mol A通入2L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甲中,若维持容器内温度不变,5min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8mol.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A.0.24 mol/(L•min)B.0.08 mol/(L•min)C.0.06 mol/(L•min)D.0.12 mol/(L•min)【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结合v=及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解答】解:5min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v(A)==0.12mol/(L•min),由反应可知A、B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则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12 mol/(L•min),故选D.17.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根据图象的曲线变化判断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及反应速率、转化率的计算,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0.079mol/(L•s),故A错误;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395mol/L,故B错误;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故C正确;D.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10s时,△n(X)=0.79mol,△n(Y)=0.79mol,△n(Z)=1.58mol,则△n(X):△n(Y):△n(Z)=1:1: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g)+Y(g)⇌2Z(g),故D错误;故选C.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②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③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④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加热、加压、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A.①②B.②③C.④D.①④【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内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解答】解: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而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是影响因素.此外,还有固体物质的表面积,光,射线,溶剂性质等属于外因,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压强只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有影响.故选A.19.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A.Cu能与浓硝酸反应,但不能与浓盐酸反应B.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C.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D.Fe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为决定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而温度、浓度、放电等均为外因,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与硝酸、盐酸的氧化性有关,反应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故A选;B.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为浓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影响,故B不选;C.N2和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但常温常压及放电均为外界因素,与反应物本身性质无关,故C不选;D.Fe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与浓度有关,与反应物本身性质无关,故D不选.故选A.20.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3v(B)=2v(A)、2v(C)=3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2A+3B═2C B.A+3B═2C C.3A+2B═3C D.A+B═C【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3v(B)=2v(A)、2v(C)=3v(B),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A、B、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3:2:3,则反应为3A+2B═3C,故选A.二、非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共60分.)21.5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隔热.(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1盐酸跟50 mL 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因为中和热是指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用50mL 0.50mol•L﹣1 CH3COOH溶液(已知CH3COOH电离时吸热)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6)平行地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要测定3次温度.【考点】中和热的测定.【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3)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5)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6)需测3次温度,即测量盐酸的温度、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测量混合液的最高温度.【解答】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隔热,故答案为:隔热;(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25mol•L﹣1H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2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50mL0.50mol•L﹣1盐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中和热数值;CH3COOH溶液为弱酸,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中和热数值;故答案为:偏小;偏小;(6)实验要盐酸的温度、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测量混合液的最高温度,至少需要测量3次,故答案为:3.22.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E1表示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E2表示生成物形成放出的总能量,△H=E1﹣E2.。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高二化学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H 2SO 4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 .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弱酸和弱碱反应一定也是放热反应C .CO 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 2,故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21O 2(g)=ZnO(s) △H =-351.1kJ·mol -1 Hg(l)+21O 2(g)=HgO(s) △H =-90.7 kJ·mol -1 由此可知反应Zn(s)+HgO(s)=ZnO(s)+Hg(l)的焓变为( )A 、-260.4 kJ·mol -1B 、-441.8 kJ·mol -1C 、260.4 kJ·mol -1D 、 441.8 kJ·mol -13.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阴极B .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都发生氧化反应C .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D .电解时电解池的阴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4.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增大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5.用惰性电极 电解CuCl 2溶液时,如果阴极上有6.4g铜析出,则阳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约为( )A. 2.24LB. 0.56LC. 0.14LD.1.12L6. 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A(g) + 3B(g) 2C(g);△H< 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C 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A 高温低压B 低温低压C 低温高压D 高温高压 )的任意水溶液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 .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 .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 >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B2+3H22NH3①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②v(H2)=0.6mol•L﹣1•min﹣1,v(NH3)=0.4mol•L﹣1•min﹣1③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④NH3、N2、H2的体积分数都不再改变;⑤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质量保持不变.④+2B(g)2C(g)(15.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中存在错误的是( ) A.用50mL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3.20mL酸性KMnO4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待用B.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C.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未用待装液润洗。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6-2017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每小题6分,共42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导电能力很强,是一种很好的通讯材料B.为了防止蛋白质盐析,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冻保藏C.氯气泄漏时,应用浸有纯碱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转移D.用含有橙色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后驾车,利用了乙醇的氧化性2.N 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 L SO2与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小于0.2N AB.点解饱和食盐水时,当溶液pH由7变为13,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C.常温下,1 L pH=13的Ba(OH)2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D.10 mL 98%的H2SO4溶液,加入水中稀释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3.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4.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2Fe3++Cu=2Fe2++Cu2+成立说明氧化性:Fe3+>Cu2+B.25℃,pH=0的溶液中,Al3+、NH4+、NO3﹣、Fe2+可以大量共存C.5.6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电子为0.2molD.硫酸铁溶液中加入铁粉,滴加KSCN溶液一定不变血红色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2H2O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7.已知:SO32﹣+I2+H2O=SO42﹣+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K+、I﹣、SO32﹣、SO42﹣,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不含I﹣B.肯定含SO42﹣C.肯定含有SO32﹣D.肯定含有NH4+二、填空题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试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准确读取量气管的读数,除视线应与量气管凹液面最低处向平,还应注意若考虑分液漏斗滴入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假设其它操作都正确),则测得气体的体积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若在烧瓶中放入生铁,用此装置验证生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①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的试剂可选用下列(填序号)a.NaOH溶液b.C2H5OH c.NaCl溶液d.稀硫酸②能证明生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的现象是.(3)若烧瓶中放入粗铜片(杂质不参与反应),分液漏斗内放稀硝酸,通过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粗铜样品的纯度.你认为此方法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若填“不可行”请说明原因).(4)为探究MnO2在H2O2制取O2过程中的作用,将等量的H2O2加入烧瓶中,分别进行2次实验(气体体积在同一状况下测定):若实验1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则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若烧瓶中放入镁铝合金,分液漏斗内放NaOH溶液,分别进行四次实验,测得以下数据(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9.铝土矿是工业上制取铝的基本原料.为了除去铝土矿中的少量Fe203和Si02等杂质制得纯净的Al20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探究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1)操作过程中的试剂或方法:A是,B是,C是.(2)在溶液乙中通入过量C0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如果A、B互换,则通C02应改加.(4)如果A、B互换,将溶液乙蒸干并灼烧,所得固体产物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10.铁、铝、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台物X(FeC).X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将Y溶予过量盐酸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Y与过量浓硝酸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盐的化学式为.(2)某溶液中含有Mg2+、Fe2+、Al3+、Cu2+等离子,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将滤渣高温灼烧并将灼烧后的固体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Mg2+B.Fe2+C.Al3+D.Cu2+氧化铁是重要的工业颜料,用废铁屑制备它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①操作I的名称是;操作Ⅱ的名称是;操作Ⅱ的方法为.②NaC0溶液可以除油污,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③请完成生成FeC0沉淀的离子方程式:.11.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1)b、c、d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e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2)a和其它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分子呈三角锥形,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填化学式,写出两种).(3)这些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的酸是;酸根呈三角锥结构的酸是.(填化学式)(4)e和c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1,则e离子的电荷为.(5)这5种元素形成的一种1:1型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呈四面体结构;阳离子呈轴向狭长的八面体结构(如图2所示).该化合物中阴离子为,阳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该化合物加热时首先失去的组分是,判断理由是.2016-2017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每小题6分,共42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导电能力很强,是一种很好的通讯材料B.为了防止蛋白质盐析,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冻保藏C.氯气泄漏时,应用浸有纯碱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转移D.用含有橙色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后驾车,利用了乙醇的氧化性【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硅和二氧化硅;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分析】A.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B.温度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氯气与纯碱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D.乙醇能被酸性重铬酸钾氧化.【解答】解:A.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则是一种很好的通讯材料,但不导电,故A错误;B.温度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则为了防止蛋白质变性,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冻保藏,故B错误;C.氯气与纯碱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则氯气泄漏时,应用浸有纯碱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转移,故C正确;D.乙醇能被酸性重铬酸钾氧化,与乙醇的还原性有关,故D错误;故选C.2.N 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 L SO2与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小于0.2N AB.点解饱和食盐水时,当溶液pH由7变为13,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常温下,1 L pH=13的Ba(OH)2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D.10 mL 98%的H2SO4溶液,加入水中稀释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常温常压Vm大于22.4L/mol;B.溶液体积不明确;C.根据C(H+)×C(OH﹣)=10﹣14解题;D.由于硫酸浓度越大,硫酸的密度越大,则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加水至100mL,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9.8%;【解答】解:A.标况下,2.24 L SO2与O2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氧原子数等于0.2N A,常温常压下,Vm大于22.4L/mol,则混合物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含氧原子数小于0.2N A,故A正确;B.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放电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转移的电子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C.pH=﹣lgC(H+),根据25°C时,C(H+)×C(OH﹣)=10﹣14,由于pH=13,故C(H+)=10﹣13,所以C(OH﹣)=0.1mol/L,所以n(OH﹣)=0.1×1.0=0.1mol,所以为0.1N A,故C错误;D.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硫酸溶液的密度越大,稀释过程中硫酸的质量不变,由于稀释后硫酸的密度减小,则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加水至100mL,H2SO4的质量分数会大于:×98%=9.8%,故D错误;故选:A.3.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考点】真题集萃;钠的重要化合物;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分析】A.发生氢气与CuO的反应生成Cu和水;B.发生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C.发生Al与Fe2O3反应生成Al2O3和Fe;D.发生Zn与Cu(NO3)2反应生成Zn(NO3)2和Cu.【解答】解:A.发生氢气与CuO的反应生成Cu和水,反应前固体为CuO,反应后固体为Cu,固体质量减小,故A错误;B.发生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前固体为过氧化钠,反应后固体为碳酸钠,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固体质量增加,故B正确;C.发生Al与Fe2O3反应生成Al2O3和Fe,反应前固体为氧化铁、Al,反应后固体为氧化铝、Fe,均为固体,固体质量不变,故C错误;D.发生Zn与Cu(NO3)2反应生成Zn(NO3)2和Cu,反应前固体为Zn,反应后固体为Cu,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则固体质量减小,故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2Fe3++Cu=2Fe2++Cu2+成立说明氧化性:Fe3+>Cu2+B.25℃,pH=0的溶液中,Al3+、NH4+、NO3﹣、Fe2+可以大量共存C.5.6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电子为0.2molD.硫酸铁溶液中加入铁粉,滴加KSCN溶液一定不变血红色【考点】铁的化学性质;离子共存问题.【分析】A.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B.pH=0的溶液中存大大量的氢离子,H+、NO3﹣、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1mol的铁转移3mol的电子;D.硫酸铁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价铁,但当铁少量三价铁还有剩余.【解答】解:A.2Fe3++Cu=2Fe2++Cu2+反应中三价铁离子为氧化剂,Cu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Fe3+>Cu2+,故A正确;B.pH=0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H+、NO3﹣、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三者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5.6 g铁的物质的量为0.1 mol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的电子为0.3 mol,故C错误;D.硫酸铁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价铁,但当铁少量三价铁还有剩余,所以滴加KSCN溶液可能变血红色,故D错误;故选A.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银镜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B.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C.Cu与稀硫酸不反应,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D.Na2S溶液过量,均为沉淀的生成,不发生沉淀的转化.【解答】解:A.银镜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后没有加碱至碱性,不能检验葡萄糖,故A错误;B.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铝箔熔化但不滴落,操作、现象、结论均合理,故B正确;C.Cu与稀硫酸不反应,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则Cu、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论不合理,故C错误;D.Na2S溶液过量,均为沉淀的生成,不发生沉淀的转化,则结论不合理,不能比较ZnS、CuS的Ksp,故D错误;故选B.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2H2O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铜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为一氧化氮;B.电荷不守恒;C.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D.离子个数配比不符合物质结构.【解答】解: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故A错误;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故B错误;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NH4+,故C正确;3D.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2H++SO42﹣+Ba2++2OH﹣═BaSO4↓+2H2O,故D错误;故选:C.7.已知:SO32﹣+I2+H2O=SO42﹣+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K+、I﹣、SO32﹣、SO42﹣,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不含I﹣B.肯定含SO42﹣C.肯定含有SO32﹣D.肯定含有NH4+【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无色溶液中加入溴水仍然无色,说明溴水发生了反应,且产物无色,I ﹣和SO32﹣均可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此时反应后溶液无色,说明没有I2,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32﹣;由于SO32﹣的还原性比I﹣强,故I﹣是否存在无法判断;因所有离子浓度相等,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判断SO42﹣肯定没有,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加入溴水仍然无色,说明溴水发生了反应,且产物无色,I﹣和SO32﹣均可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此时反应后溶液无色,说明没有I2,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32﹣,故C正确;由于SO32﹣的还原性比I﹣强,故I﹣是否存在无法判断,故A错误;因所有离子浓度相等,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判断SO42﹣肯定没有,故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无法判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试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准确读取量气管的读数,除视线应与量气管凹液面最低处向平,还应注意使气体冷却至室温,量气管中的液面与漏斗中的液面要相平齐若考虑分液漏斗滴入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假设其它操作都正确),则测得气体的体积将无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若在烧瓶中放入生铁,用此装置验证生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①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的试剂可选用下列ac(填序号)a.NaOH溶液b.C2H5OH c.NaCl溶液d.稀硫酸②能证明生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的现象是量气管液面会下降.(3)若烧瓶中放入粗铜片(杂质不参与反应),分液漏斗内放稀硝酸,通过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粗铜样品的纯度.你认为此方法是否可行不可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会与空气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进而与水生成硝酸,会影响NO的体积的测定(填“可行”或“不可行”,若填“不可行”请说明原因).(4)为探究MnO2在H2O2制取O2过程中的作用,将等量的H2O2加入烧瓶中,分别进行2次实验(气体体积在同一状况下测定):若实验1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则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H2O2+MnO2+H2SO4=2H2O+O2↑+MnSO4.(5)若烧瓶中放入镁铝合金,分液漏斗内放NaOH溶液,分别进行四次实验,测得以下数据(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73%.【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1)要准确读取量气管的读数,应保持烧瓶内外气体的压强、温度都相同;当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滴入烧瓶时,烧瓶中气体也有一部分进入分液漏斗;(2)若在烧瓶中放入生铁,用此装置验证生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时,选用的电解质溶液应为中性或碱性,如果用酸性电解质,有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当铁粉发生吸氧腐蚀时,烧瓶内的氧气会被吸收,会导致烧瓶内的压强减小,据此分析;(3)装置中有空气,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会与空气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进而与水生成硝酸,会影响NO的体积的测定;(4)二氧化锰既可作催化剂,同时二氧化锰又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双氧水生成氧气,所以有V1<V2<2V1,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5)烧瓶中放入镁铝合金,分液漏斗内放NaOH溶液,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利用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根据氢气体积计算出铝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镁的质量,确定镁的质量分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Ⅰ中氢气的体积为336.30mL,实验Ⅱ中氢气的体积为325.50mL,实验Ⅲ中氢气的体积为336.00mL,实验Ⅳ中氢气的体积为335.70mL,四组数据中,实验Ⅱ的数据偏差较大,为偶然误差,舍去,所以实验中制得的氢气的体积为三个实验中的平均值,即336.00mL,据此计算.【解答】解:(1)要准确读取量气管的读数,应保持烧瓶内外气体的压强、温度都相同,所以读数时应注意使气体冷却至室温,量气管中的液面与漏斗中的液面要相平齐,当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滴入烧瓶时,烧瓶中气体也有一部分进入分液漏斗,所以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滴入烧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答案为:使气体冷却至室温,量气管中的液面与漏斗中的液面要相平齐;无影响;(2)①若在烧瓶中放入生铁,用此装置验证生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时,选用的电解质溶液应为中性或碱性,如果用酸性电解质,有可能发生析氢腐蚀,故选ac;②当铁粉发生吸氧腐蚀时,烧瓶内的氧气会被吸收,会导致烧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生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的现象是量气管液面会下降,故答案为:量气管液面会下降;(3)装置中有空气,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会与空气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进而与水生成硝酸,会影响NO的体积的测定,所以这个装置不能用来探究粗铜样品的纯度,故答案为:不可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会与空气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进而与水生成硝酸,会影响NO的体积的测定;(4)二氧化锰既可作催化剂,同时二氧化锰又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双氧水生成氧气,双氧水分解时2molH2O2产生1molO2,氧化时1molH2O2产生1molO2,所以有V1<V2<2V1,所以实验2中发生反应既有双氧水的分解,又有双氧水被二氧化锰的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H2O2+MnO2+H2SO4=2H2O+O2↑+MnSO4,故答案为:2H2O22H2O+O2↑、H2O2+MnO2+H2SO4=2H2O+O2↑+MnSO4;(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Ⅰ中氢气的体积为336.30mL,实验Ⅱ中氢气的体积为325.50mL,实验Ⅲ中氢气的体积为336.00mL,实验Ⅳ中氢气的体积为335.70mL,四组数据中,实验Ⅱ的数据偏差较大,为偶然误差,舍去,所以实验中制得的氢气的体积为三个实验中的平均值,即336.00mL,其物质的量为0.015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Al~3H2,所以铝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所以铝的质量为0.27g,镁的质量为1.0g﹣0.27g=0.73g,则镁的质量分数为×100%=73%,故答案为:73%.9.铝土矿是工业上制取铝的基本原料.为了除去铝土矿中的少量Fe203和Si02等杂质制得纯净的Al20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探究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1)操作过程中的试剂或方法:A是盐酸、过滤,B是氢氧化钠、过滤,C是加热.(2)在溶液乙中通入过量C0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HCO3﹣+Al(OH)3↓.(3)如果A、B互换,则通C02应改加氨水.(4)如果A、B互换,将溶液乙蒸干并灼烧,所得固体产物的主要成分是Al2O3、NaCl(写化学式).【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硅和二氧化硅;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分析】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溶液强酸又溶于强碱.Fe2O3溶于强酸,不溶于碱,SiO2只溶于强碱,不溶于酸.由工艺流程可知,溶液乙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不溶物,不溶物可以得到氧化铝,故溶液乙中含有偏铝酸根,则A应为盐酸,过滤得到不溶为SiO2,溶液甲中含有铝离子、铁离子,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铁离子,不溶物为氢氧化铁,将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过滤偏铝酸根进入溶液乙中,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Al(OH)3,加热生成Al2O3;若将A、B互换,溶液甲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再加入盐酸,溶液乙中主要含有铝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应加入氨水将铝离子转化氢氧化铝沉淀.加热溶液乙,HCl挥发、铝离子水解,得到Al(OH)3及NaCl,灼烧Al(OH)分解生成Al2O3,据此解答.3【解答】解: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溶液强酸又溶于强碱.Fe2O3溶于强酸,不溶于碱,SiO2只溶于强碱,不溶于酸.由工艺流程可知,溶液乙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不溶物,不溶物可以得到氧化铝,故溶液乙中含有偏铝酸根,则A应为盐酸,过滤得到不溶为SiO2,溶液甲中含有铝离子、铁离子,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铁离子,不溶物为氢氧化铁,将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过滤偏铝酸根进入溶液乙中,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Al(OH)3,加热生成Al2O3,(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盐酸、过滤,B为氢氧化钠、过滤,C为加热,故答案为:盐酸、过滤;氢氧化钠、过滤;加热;(2)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HCO3﹣+Al(OH)3↓,故答案为:AlO2﹣+CO2+2H2O=HCO3﹣+Al(OH)3↓;(3)若将A、B互换,溶液甲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再加入盐酸,溶液乙中主要含有铝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应加入氨水将铝离子转化氢氧化铝沉淀,故答案为:氨水;(4)若将A、B互换,溶液乙中主要含有铝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加热溶液乙,HCl挥发、铝离子水解,得到Al(OH)3及NaCl,灼烧Al(OH)3分解生成Al2O3,故所得固体产物的主要成分是Al2O3、NaCl,故答案为:Al2O3、NaCl;10.铁、铝、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台物X(FeC).X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将Y溶予过量盐酸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Fe2+、Fe3+、H+;Y与过量浓硝酸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盐的化学式为Fe(NO3)3.(2)某溶液中含有Mg2+、Fe2+、Al3+、Cu2+等离子,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将滤渣高温灼烧并将灼烧后的固体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BC;A.Mg2+B.Fe2+C.Al3+D.Cu2+氧化铁是重要的工业颜料,用废铁屑制备它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①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操作Ⅱ的名称是洗涤;操作Ⅱ的方法为在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没过沉淀,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数次.②NaC0溶液可以除油污,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O32﹣+H2O⇌HCO3﹣+OH﹣.③请完成生成FeC0沉淀的离子方程式:Fe2++2HCO3﹣=FeCO3↓+CO2↑+H2O.【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1)FeC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Y为Fe3O4,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溶液有剩余的HCl;硝酸具有强氧化性,Fe3O4与过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2)加入过量的NaOH,Al3+转化为偏铝酸根,Mg2+、Fe2+、Cu2+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且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灼烧固体得到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铁,用过量的稀盐酸中,所得溶液中含有Mg2+、Fe3+、Cu2+;(3)①由工艺流程可知,操作I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应采取过滤的方法;FeCO3沉淀会附着其它离子,需要进行洗涤,减少杂质;②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水解,溶液呈碱性;③由工艺流程可知,操作I所得的滤液中主要有硫酸亚铁,加入碳酸氢铵,实质是亚铁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FeCO3,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水.【解答】解:(1)FeC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Y为Fe3O4,溶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溶液有剩余的HCl,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Fe2+、Fe3+、H+,硝酸具有强氧化性,Fe3O4与过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故答案为:Fe2+、Fe3+、H+;Fe(NO3)3;(2)加入过量的NaOH,Al3+转化为偏铝酸根,Mg2+、Fe2+、Cu2+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且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灼烧固体得到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铁,用过量的稀盐酸中,所得溶液中含有Mg2+、Fe3+、Cu2+,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l3+、Fe2+,故选BC;(3)①由工艺流程可知,操作I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应采取过滤的方法;FeCO3沉淀会附着其它离子,需要进行洗涤,减少杂质,具体操作为:在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没过沉淀,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数次,故答案为:过滤;洗涤;在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没过沉淀,让蒸馏水自然。
河南省郑州市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6-2017学年高二开学
河南省郑州市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6—2017学年度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1.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Na2O的钠块10.8g,将其投入100g水中,产生H2 0.2g,则被氧化的钠是()A.9.2g B.10.6g C.6.2g D.4.6g【答案】D【解析】2Na+2H2O=2NaOH+H2↑46g 2g4.6g 0.2g10.8g中Na2O为10.8g-4.6g=6.2g2Na ~ Na2O46g 62g4.6g 6.2g被氧化的钠是4.6g,D正确。
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MgO溶于氢碘酸溶液中:MgO + 2H+ == Mg2+ + H2OB.S与NaOH溶液加热时反应与Cl2相似,其离子方程式为:3S + 6OH- △2S2- + SO32- + 3H2OC.NH4HCO3溶于过量的浓KOH溶液:NH4+ + HCO3- + 2OH- == CO32- + NH3↑+ 2H2OD.Fe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a2+ + SO42- == BaSO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氧化镁不溶于水,写成化学式,氢碘酸是强酸,拆成离子形式,故正确,不选A;B、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和水,正确,不选B;C、碳酸氢铵和过量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氨气和水,正确,不选C;D、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钡,错误,选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判断【名师点睛】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易溶于水的强酸和强碱和盐能拆成离子形式,注意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钾反应,首先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化钾反应,然后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
3.下列物质既属于电解质又能导电的是A.酒精 B.氯化钾晶体 C.液氯 D.熔融的氢氧化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酒精在两种状态下均不导电,液氯是单质, A、C均不是电解质;氯化钾晶体中的K+、Cl-无法自由移动,因此无法导电。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二化学3月月考试题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3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3.6 N :14 O:16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1分)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的是()A.BeCl2 B.H2S C.NCl3 D.BF32.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1s22s22p63s23p3 B.1s22s22p3C.1s22s22p2 D.1s22s22p63s23p23.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键具有方向性与饱和性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C.金属导电是因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自由电子D.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吸收并放出可见光4.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B、Cl0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SF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D、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5.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越长,则分子越稳定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C.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被还原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离子,其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多而减小7.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A.Li,F B.Na,F C.Na,C1 D.Mg,O8.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CaC2 B.N2H4 C.Na2S D.NH4NO39.PH3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PH3分子呈三角锥形B.PH3分子是极性分子C.PH3沸点低于NH3沸点,因为P﹣H键键能低D.P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10.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11.下列推论正确的()A.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B.NH4+为正四面体,可推测出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D.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12.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 D.干冰和氯化铵变成气体13.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A.ZXY3B.ZX2Y6 C.ZX4Y8 D.ZX8Y1214.碳化硅(SiC)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15.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如图所示).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N (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15.2g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16.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 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A.sp,范德华力 B.sp2,范德华力C.sp2,氢键D.sp3,氢键17.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能跟D2O发生氢交换.由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4小题)18.(8分) 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氢气可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Y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Y、Z分别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Q和J,J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请回答下列问题:(1)M的电子式是;(2)Y的第一电离能比Z的(填“大”或“小”).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Y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是;19.(20分)(1)配合物Fe(CO)x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x晶体属于(填晶体类型).Fe(CO)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之和为18,则x= .CO与N2结构相似,CO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Fe(CO)x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Fe(CO)x(s)⇌Fe(s)+xCO(g).已知反应过程中只断裂配位键,由此判断该反应所形成的化学键类型为.(2)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pm和78pm,则熔点NiO FeO(填“<”或“>”);(3)Ni0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4)甲醛(H2C═O)在Ni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CH3OH).甲醇分子内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甲醇分子内的O﹣C﹣H键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醛分子内的O﹣C﹣H 键角.(5)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可生成[Cu (OH)4]2﹣.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20.(10分)元素X 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Y 基态原子的3p 轨道上有4个电子.元素Z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1)X与Y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右图所示.在1个晶胞中,X离子的数目为.(2)在Y的氢化物(H2Y)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3)Z的氢化物(H2Z)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Y,其原因是.(4)Y与Z可形成YZ42﹣,YZ42﹣的空间构型为(用文字描述);写出一种与YZ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21.(11分)(1)铜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广泛地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国防等领域.回答下列问题:①铜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②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得阿伏加德罗常数.对金属铜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361pm.又知铜的密度为9.00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列式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图),a位置上C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3)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应程式为.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下学期三月考试高二化学答题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题3分,共51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解析】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6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B.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Fe3++H2↑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D.氯化铵溶液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H4++OH﹣═NH3•H2O3.将4.6g金属钠投入到95.6g水中,得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4.6% B.7.6% C.8% D.10%4.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下列操作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溶解后的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入容量瓶中B.反复倒转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平C.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中D.定容时,眼睛仰视刻度线5.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则不同B.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将变成碳酸钠C.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与钠不反应的煤油中D.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有大量红色固体铜出现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1的磷酸和盐酸,H3PO4和HCl含有的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7.实验室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c(K+)=c(Cl﹣)=c(Na+)=c(SO),则其溶质可能是()A.KCl、Na2SO4B.KCl、Na2SO4、NaClC.NaCl、K2SO4D.KCl、K2SO4、Na2SO48.欲配制480mL 0.1mol/L的CuSO4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8.00 g硫酸铜,配成500 mL溶液B.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C.称取12.0 g胆矾,配成480 mL溶液D.称取12.5 g胆矾,配成480 mL溶液9.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O2比O3质量小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10.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B.凡在水中能生成离子因而能导电的物质C.氧化钠溶于水能电离生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尽管氧化钠是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并非氧化钠本身电离,因而氧化钠是非电解质D.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因而能导电的化合物11.今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有Fe2+和Cl﹣、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12.在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13.用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 A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 AC.通常状况下,1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 A1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光束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向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液体,即为Fe(OH)3胶体15.将适量的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未反应的Fe3+和已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2:3 B.3:2 C.1:2 D.1:116.把ag铜铁合金粉末投入足量盐酸中,反应完全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g,则此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A.70% B.30% C.52.4% D.22.2%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2分)17.已知: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溶解在100mL过量的浓盐酸中,当反应生成 4.48L 氯气(标况)时,剩余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请计算:(1)反应耗用MnO2的质量(2)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3)原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8.(10分)(2015秋•河南校级月考)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下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规格】1000mL【质量分数】25%【密度】1.19g•cm﹣3(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mol•L﹣1(小数点后保留一位).(2)某同学取100mL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 mol•L﹣1.(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g(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2 000mL2.3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②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mL.19.有甲、乙、丙、丁四种液体,它们分别为Fe(OH)3胶体、硅酸胶体、As2S3胶体、NaOH溶液.现将有关实验现象记录如下:(1)电泳:甲液体阳极周围的颜色变浅,阴极周围的颜色变深;(2)将一束光通过乙液体,无丁达尔现象;(3)将乙逐滴加入到丙液体中,先出现凝聚,后变澄清;则甲为;乙为;丙为;丁为.20.(13分)(2015秋•河南校级月考)(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①NaCl晶体②液态SO2③液态醋酸④汞⑤BaSO4固体⑥纯蔗糖(C12H22O11)⑦氨水⑧熔化的KNO3(2)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KHSO4熔融状态电离方程式:.(3)已知砒霜As2O3与Zn可以发生如下反应: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①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②As2O3在上述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A.氧化性B.还原性C.酸性D.碱性③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④若生成0.2mol AsH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4)当溶液中X2O与SO数目之比为1:3时正好完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21.(12分)(2012秋•龙岗区校级期中)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四种无色溶液,为了确定四种溶液各是什么,将它们随意编上A、B、C、D后,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按要求回答:实验顺序实验内容实验现象①A+B 没有现象发生②B+D 有气体放出③B+C 有沉淀生成④A+D 有沉淀生成(1)A、B、C、D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B;C;D;(2)写出上述实验中②③的离子方程式②;③.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考点:化学史;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探究方法;原子构成.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C.1869年俄国的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解答:解: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故A正确;B.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故B正确;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C错误;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研究物质的方法,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史,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B.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Fe3++H2↑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D.氯化铵溶液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H4++OH﹣═NH3•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要拆成离子形式;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和氢气;C、活泼金属能置换较不活泼的金属,离子反应遵循电荷守恒;D、铵盐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弱碱一水合氨,加热或浓度大时,可以产生氨气.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跟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A错误;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和氢气,即Fe+2H+═Fe2++H2↑,故B错误;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会置换出金属银,即Cu+2Ag+=Cu2++2Ag,故C错误;D、铵盐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弱碱一水合氨,即NH4++OH﹣═NH3•H2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是现在考试的热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性质,同时要正确判断反应是否符合实际.3.将4.6g金属钠投入到95.6g水中,得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4.6% B.7.6% C.8% D.10%考点:钠的化学性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根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的方程式算出反应后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再算出氢气质量,再计算出溶液质量,根据计算公式再算出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4.6克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2Na+2H2O═2NaOH+H2↑46 80 24.6g X Y根据:解得X=8g;Y=0.2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00%=8%.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有的物质放入水中溶质已经变了,要根据方程式算出溶质质量再进行计算.4.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下列操作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溶解后的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入容量瓶中B.反复倒转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平C.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中D.定容时,眼睛仰视刻度线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c=,判断不当操作对n、V的影响,进而判断溶液浓度的变化.解答:解:A.溶解后的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入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A选;B.反复倒转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此时有少量溶液残留在玻璃塞和瓶口之间,浓度不变,属于正常现象,但又补充了水,会导致浓度偏小,故B不选;C.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为正确操作,故C不选;D.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D不选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易错点为B、C,注意仰视、俯视对体积读数的影响.5.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则不同B.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将变成碳酸钠C.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与钠不反应的煤油中D.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有大量红色固体铜出现考点:钠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钠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过氧化钠,钠在空气中最终生成碳酸钠,钠可与水剧烈反应,实验室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过氧化钠,故A正确;B.钠放置于空气中发生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Na2CO3粉(风化),有关反应如下: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故B正确;C.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与煤油不反应,可保存在煤油中,故C正确;D.钠性质活泼,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最后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钠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双基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1的磷酸和盐酸,H3PO4和HCl含有的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考点: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分析:根据n====cV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解答:解:A.n(O)==2mol,则n(O2)=1mol,体积为22.4L,故A正确;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都含有3molO原子,数目相同,故B正确;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1的磷酸和盐酸,H3PO4和HCl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含有的氢元素质量之比为3:1,故C错误;D.由化学式可知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构成特点,难度中等.7.实验室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c(K+)=c(Cl﹣)=c(Na+)=c(SO),则其溶质可能是()A.KCl、Na2SO4B.KCl、Na2SO4、NaClC.NaCl、K2SO4D.KCl、K2SO4、Na2SO4考点: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明确电解质的强弱及电解质电离方式,及溶液中阳离子带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带负电荷数,据此解答.解答:解:A.当KCl、Na2SO4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溶于水,得到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K+)=c(Cl﹣)=c(Na+)=c(SO),故A正确;B.若满足c(K+)=c(Cl﹣),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钠,只有KCl、Na2SO4、NaCl都存在,则c(K+)<c(Cl﹣),故B错误;C.硫酸钾电离产生钾离子物质的量为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2倍,只含有NaCl、K2SO4,c (K+)>c(SO),故C错误;D.硫酸钠电离产生钠离子物质的量为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2倍,所以只有Na2SO4,满足c (Na+)=c(SO),再加K2SO4,则c(Na+)<2c(S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电离特点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明确物质的构成及电解质电离方式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8.欲配制480mL 0.1mol/L的CuSO4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8.00 g硫酸铜,配成500 mL溶液B.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C.称取12.0 g胆矾,配成480 mL溶液D.称取12.5 g胆矾,配成480 mL溶液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由于容量瓶的规格没有480mL,应选择大于480mL且规格相近的容量瓶,所以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体积为500mL,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5L×0.1mol/L=0.05mol,需要称取硫酸铜的质量为0.05mol×160g/mol=8g,如称取胆矾,则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注意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解答:解:由于容量瓶的规格没有480mL,所以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体积为500mL,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5L×0.1mol/L=0.05mol,需要称取硫酸铜的质量为0.05mol×160g/mol=8g,如称取胆矾,则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A、称取8.0gCuSO4,配成500mL溶液,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故A正确;B、应称取8.0gCuSO4,配成500mL溶液,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故B错误;C、应选择500mL容量瓶,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故C错误;D、应选择500mL容量瓶,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难度不大,注意一定容积的容量瓶只能配制相应体积的溶液,注意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9.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O2比O3质量小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的质量、个数以及物质的量相等,结合PV=nRT判断.解答:解: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的质量、个数以及物质的量相等,则A.O原子个数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O2):n(O3)=3:2,由PV=nRT可知,两种气体的压强之比为3:2,故A错误;B.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C.O原子个数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O2):n(O3)=3:2,故C错误;D.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数目相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两种气体的元素组成特点,结合PV=nRT判断.10.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B.凡在水中能生成离子因而能导电的物质C.氧化钠溶于水能电离生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尽管氧化钠是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并非氧化钠本身电离,因而氧化钠是非电解质D.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因而能导电的化合物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且自身能够电离出离子.解答:解: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故A错误;B.凡在水中能生成离子因而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且自身能够电离出离子,故B错误;C.氧化钠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氧离子,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故氧化钠是电解质,故C错误;D.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因而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要注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且本身能够电离出离子.11.今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有Fe2+和Cl﹣、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剂及氧化性的强弱,再利用氧化性的强弱来分析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解答:解:反应①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Cl3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FeCl3>I2,反应②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l2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l2>FeCl3,反应③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KMnO4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KMnO4>Cl2,即氧化性强弱为KMnO4>Cl2>FeCl3,则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选择氧化性强的物质除杂时能将Fe2+和Cl﹣氧化,故选择弱氧化剂FeCl3来除杂而不影响Fe2+和Cl﹣,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氧化性的强弱来分析除杂问题,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及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在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Cu、Fe可能发生的反应有2FeCl3+Cu=2FeCl2+CuCl2、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且Fe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加入Fe、Cu时Fe先参加反应,当Fe完全反应后、Cu部分反应,则烧杯中有Cu无Fe,故A不选;B.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加入Fe、Cu时Fe先参加反应,如果溶液中有Fe而无铜,则Fe会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所以不可能出现有Fe而无Cu现象,故B选;C.如果铁完全将铁离子还原还剩余,则Cu就不参加反应,所以烧杯中还剩Fe、Cu,故C 不选;D.如果铁离子的量足够大,Fe、Cu完全反应后铁离子还剩余,则烧杯中Cu、Fe都不存在,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铁、铜的性质及活动性顺序,明确金属及离子反应先后顺序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题目难度中等.13.用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 A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 AC.通常状况下,1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标况下水不是气态,气体摩尔体积22.4L/ml必须使用于标况下的气体;B、根据微粒数N=nN A=N A来计算;C、气体摩尔体积22.4L/ml必须使用于标况下的气体;D、根据微粒数N=nN A=cVN A来计算.解答:解:A、标况下水不是气态,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N=nN A=N A,气体摩尔体积22.4L/ml不能代入,故A错误;B、根据微粒数N=nN A=N A=×2N A=0.02N A,故B正确;C、气体摩尔体积22.4L/ml必须使用于标况下的气体,而不是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故C错误;D、根据微粒数N=nN A=cVN A,所以必须知道溶液体积才能计算,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阿伏伽德罗常熟的有关计算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1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光束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向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液体,即为Fe(OH)3胶体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分析:A.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所在;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D.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解答:解: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A正确;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00nm之间,故B 错误;C.豆浆是一种胶体,盐卤是可溶性电解质,向豆浆中加入盐卤使胶体聚沉,故C正确;D.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特性以及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熟悉胶体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较简单.15.将适量的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未反应的Fe3+和已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2:3 B.3:2 C.1:2 D.1:1考点: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根据方程式设反应的三价铁的量,就可以获得生成的亚铁的量,进而获得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二者之比即为答案.解答:解: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Fe+2Fe3+=3Fe2+,已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n,则Fe+2Fe3+=3Fe2+2 3n 1.5n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所以,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1.5n,所以未反应的Fe3+和已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1.5n:n=3:2.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三价铁和亚铁之间相互转化的题目,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16.把ag铜铁合金粉末投入足量盐酸中,反应完全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g,则此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A.70% B.30% C.52.4% D.22.2%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把ag铜铁合金粉末投入足量盐酸中,反应完全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为氢氧化铁,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为氧化铁,利用组成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合金中Cu的质量,据此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解答:解:由铁铜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为氧化铁Fe2O3,即:agFe、Cu→ag Fe2O3,合金中Cu的质量等于氧化铁中O元素的质量,则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等于氧化铁中O的质量分数,。
北京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北京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5——2016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化学参考答案1.C 2.D 3.B 4.A 5.A 6.B 7.D 8.B 9.C 10.D11.A 12.D 13.D 14.B 15.C 16.A 17.B 18.A 19.C 20.B 评分标准: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21.(1)①BaCl 2、NaOH 、Na 2CO 3; 除去溶液中过量的OH -和CO 32- ;(2)11.7 (3)< 2Cl -+2H 2O Cl 2↑+H 2↑+2OH -【解析】 试题解析:(1)①要除去SO 42-,只有选BaCl 2溶液,若选用Ba (NO 3)2,会引入新的离子NO 3-,再选用NaOH 溶液除去Mg 2+和Fe 3+溶液,最后选用Na 2CO 3溶液除去Ca 2+,此处不能选用K 2CO 3溶液,否则会引入新的K +,再用HCl 除去过量的CO 32-,Na 2CO 3溶液不能加在BaCl 2溶液前,否则会引入Ba 2+,所以其滴加顺序是BaCl 2、NaOH 、NaCO 3,滤液中滴加盐酸调PH=4-5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过量的OH -和CO 32- ;②检验NaCl 是否洗净的方法是检验溶液中是否还有钾离子,具体操作为 用干净铂丝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如不出现紫色火焰,则说明已洗净;(2)称量固体的质量为:M=0.5LX0.4mol/LX58.5g/mol=11.7g ;(3)根据2H ++2e -=H 2↑、2Cl -2e -=Cl 2↑知,当转移相等电子时,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氯气的体积相等,但生成的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导致收集的氯气体积小于氢气,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2Cl -+2H 2O Cl 2↑+H 2↑+2OH -。
考点:粗盐的提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电解原理22.(1)c b (2)2Cl 2+C+2H 2O =4HCl+CO 2(3)贮存少量Cl 2,避免Cl 2对环境造成污染(4)上层液 (5)D 中反应生成的HCl 气体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解析】试题分析:(1)由装置图判断,气体由B 流经C 进入到D 中反应,气体通过盛有水的试管时应长进短出,否则不能通过C 装置,则正确的接法是 a→c→b→d;(2)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Cl 2、C 、H 2O ,生成物为HCl 和CO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 2+C+2H 2O =4HCl+CO 2 ;(3)关闭旋塞K ,移去两个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少量Cl 2产生,B 中的气体逐渐增多,压强增大,则导致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B 具有贮存少量Cl 2,避免Cl 2对环境造成污染;(4)CCl 4 的密度比水大,氯气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呈黄绿色的是下层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次氯酸在水层,所以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上层液。
2016-03-24高二上学期理科班第一次月考化学卷
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二化学理科班2016.0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S 32 Cl35.5 Cu 64一、选择题(3×20=60分,每小题均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答案填在选择题答题卡处)1.2.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右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3. 如图所示,△H1=-393.5kJ•mol-1,△H2=-395.4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1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大1.9 kJ4.已知:①2C(s) + O2(g) = 2CO(g) ΔH=-220 kJ·mol-1②氢气燃烧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C(s)完全燃烧放出110 kJ 的热量B .H 2(g) + 1/2O 2(g) === H 2O(g) ΔH =-480 kJ·mol -1C .C(s) +H 2O(g)=== CO(g)+H 2(g) ΔH =+130 kJ·mol -1 D .欲分解2mol H 2O(l),至少需要提供4×462 kJ 的热量5.常温下,1gCH 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 2放出55.6kJ 能量,则CH 4的燃烧热为A .△H=-889.6 kJ·mol -1B .△H=+889.6 kJ·mol -1C .△H=-55.6 kJ·mol -1D .△H=+55.6 kJ·mol -16.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 .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 .1 mol H 2SO 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 4沉淀时放热57.3kJD .1 mol H 2与0.5 mol O 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 2的燃烧热 7.已知甲醇的燃烧热数值为726.51 kJ·mol -1。
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6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B.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Fe3++H2↑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D.氯化铵溶液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H4++OH﹣═NH3•H2O3.将4.6g金属钠投入到95.6g水中,得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4.6% B.7.6% C.8% D.10%4.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下列操作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溶解后的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入容量瓶中B.反复倒转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平C.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中D.定容时,眼睛仰视刻度线5.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则不同B.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将变成碳酸钠C.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与钠不反应的煤油中D.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有大量红色固体铜出现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1的磷酸和盐酸,H3PO4和HCl含有的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7.实验室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c(K+)=c(Cl﹣)=c(Na+)=c(SO),则其溶质可能是()A.KCl、Na2SO4B.KCl、Na2SO4、NaClC.NaCl、K2SO4D.KCl、K2SO4、Na2SO48.欲配制480mL 0.1mol/L的CuSO4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8.00 g硫酸铜,配成500 mL溶液B.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C.称取12.0 g胆矾,配成480 mL溶液D.称取12.5 g胆矾,配成480 mL溶液9.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O2比O3质量小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10.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B.凡在水中能生成离子因而能导电的物质C.氧化钠溶于水能电离生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尽管氧化钠是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并非氧化钠本身电离,因而氧化钠是非电解质D.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因而能导电的化合物11.今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有Fe2+和Cl﹣、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12.在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13.用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 A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 AC.通常状况下,1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 A1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光束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向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液体,即为Fe(OH)3胶体15.将适量的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未反应的Fe3+和已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2:3 B.3:2 C.1:2 D.1:116.把ag铜铁合金粉末投入足量盐酸中,反应完全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g,则此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A.70% B.30% C.52.4% D.22.2%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2分)17.已知: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溶解在100mL 过量的浓盐酸中,当反应生成 4.48L 氯气(标况)时,剩余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请计算:(1)反应耗用MnO2的质量(2)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3)原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8.(10分)(2015秋•河南校级月考)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下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规格】1000mL【质量分数】25%【密度】1.19g•cm﹣3(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mol•L﹣1(小数点后保留一位).(2)某同学取100mL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 mol•L﹣1.(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g(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2 000mL2.3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②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mL.19.有甲、乙、丙、丁四种液体,它们分别为Fe(OH)3胶体、硅酸胶体、As2S3胶体、NaOH 溶液.现将有关实验现象记录如下:(1)电泳:甲液体阳极周围的颜色变浅,阴极周围的颜色变深;(2)将一束光通过乙液体,无丁达尔现象;(3)将乙逐滴加入到丙液体中,先出现凝聚,后变澄清;则甲为;乙为;丙为;丁为.20.(13分)(2015秋•河南校级月考)(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①NaCl晶体②液态SO2③液态醋酸④汞⑤BaSO4固体⑥纯蔗糖(C12H22O11)⑦氨水⑧熔化的KNO3(2)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KHSO4熔融状态电离方程式:.(3)已知砒霜As2O3与Zn可以发生如下反应: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①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②As2O3在上述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A.氧化性B.还原性C.酸性D.碱性③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④若生成0.2mol AsH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4)当溶液中X2O与SO数目之比为1:3时正好完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21.(12分)(2012秋•龙岗区校级期中)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四种无色溶液,为了确定四种溶液各是什么,将它们随意编上A、B、C、D后,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按要求回答:实验顺序实验内容实验现象①A+B 没有现象发生②B+D 有气体放出③B+C 有沉淀生成④A+D 有沉淀生成(1)A、B、C、D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B;C;D;(2)写出上述实验中②③的离子方程式②;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考点:化学史;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探究方法;原子构成.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C.1869年俄国的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解答:解: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故A正确;B.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故B正确;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C错误;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研究物质的方法,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史,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要拆成离子形式;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和氢气;C、活泼金属能置换较不活泼的金属,离子反应遵循电荷守恒;D、铵盐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弱碱一水合氨,加热或浓度大时,可以产生氨气.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跟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A错误;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和氢气,即Fe+2H+═Fe2++H2↑,故B错误;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会置换出金属银,即Cu+2Ag+=Cu2++2Ag,故C错误;D、铵盐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弱碱一水合氨,即NH4++OH﹣═NH3•H2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是现在考试的热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性质,同时要正确判断反应是否符合实际.3.考点:钠的化学性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根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的方程式算出反应后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再算出氢气质量,再计算出溶液质量,根据计算公式再算出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4.6克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2Na+2H2O═2NaOH+H2↑46 80 24.6g X Y根据:解得X=8g;Y=0.2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00%=8%.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有的物质放入水中溶质已经变了,要根据方程式算出溶质质量再进行计算.4.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c=,判断不当操作对n、V的影响,进而判断溶液浓度的变化.解答:解:A.溶解后的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入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A选;B.反复倒转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此时有少量溶液残留在玻璃塞和瓶口之间,浓度不变,属于正常现象,但又补充了水,会导致浓度偏小,故B不选;C.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为正确操作,故C不选;D.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D不选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易错点为B、C,注意仰视、俯视对体积读数的影响.5.考点:钠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钠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过氧化钠,钠在空气中最终生成碳酸钠,钠可与水剧烈反应,实验室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过氧化钠,故A正确;B.钠放置于空气中发生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Na2CO3粉(风化),有关反应如下: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故B正确;C.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与煤油不反应,可保存在煤油中,故C正确;D.钠性质活泼,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最后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钠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双基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6.考点: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分析:根据n====cV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解答:解:A.n(O)==2mol,则n(O2)=1mol,体积为22.4L,故A正确;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都含有3molO原子,数目相同,故B正确;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1的磷酸和盐酸,H3PO4和HCl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含有的氢元素质量之比为3:1,故C错误;D.由化学式可知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构成特点,难度中等.7.考点: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明确电解质的强弱及电解质电离方式,及溶液中阳离子带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带负电荷数,据此解答.解答:解:A.当KCl、Na2SO4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溶于水,得到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K+)=c(Cl﹣)=c(Na+)=c(SO),故A正确;B.若满足c(K+)=c(Cl﹣),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钠,只有KCl、Na2SO4、NaCl都存在,则c(K+)<c(Cl﹣),故B错误;C.硫酸钾电离产生钾离子物质的量为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2倍,只含有NaCl、K2SO4,c (K+)>c(SO),故C错误;D.硫酸钠电离产生钠离子物质的量为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2倍,所以只有Na2SO4,满足c (Na+)=c(SO),再加K2SO4,则c(Na+)<2c(S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电离特点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明确物质的构成及电解质电离方式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8.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由于容量瓶的规格没有480mL,应选择大于480mL且规格相近的容量瓶,所以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体积为500mL,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5L×0.1mol/L=0.05mol,需要称取硫酸铜的质量为0.05mol×160g/mol=8g,如称取胆矾,则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注意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解答:解:由于容量瓶的规格没有480mL,所以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体积为500mL,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5L×0.1mol/L=0.05mol,需要称取硫酸铜的质量为0.05mol×160g/mol=8g,如称取胆矾,则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A、称取8.0gCuSO4,配成500mL溶液,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故A正确;B、应称取8.0gCuSO4,配成500mL溶液,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故B错误;C、应选择500mL容量瓶,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故C错误;D、应选择500mL容量瓶,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难度不大,注意一定容积的容量瓶只能配制相应体积的溶液,注意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9.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的质量、个数以及物质的量相等,结合PV=nRT判断.解答:解: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的质量、个数以及物质的量相等,则A.O原子个数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O2):n(O3)=3:2,由PV=nRT可知,两种气体的压强之比为3:2,故A错误;B.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C.O原子个数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O2):n(O3)=3:2,故C错误;D.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数目相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两种气体的元素组成特点,结合PV=nRT判断.10.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且自身能够电离出离子.解答:解: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故A错误;B.凡在水中能生成离子因而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且自身能够电离出离子,故B错误;C.氧化钠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氧离子,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故氧化钠是电解质,故C错误;D.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因而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要注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且本身能够电离出离子.11.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剂及氧化性的强弱,再利用氧化性的强弱来分析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解答:解:反应①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Cl3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FeCl3>I2,反应②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l2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l2>FeCl3,反应③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KMnO4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KMnO4>Cl2,即氧化性强弱为KMnO4>Cl2>FeCl3,则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选择氧化性强的物质除杂时能将Fe2+和Cl﹣氧化,故选择弱氧化剂FeCl3来除杂而不影响Fe2+和Cl﹣,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氧化性的强弱来分析除杂问题,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及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Cu、Fe可能发生的反应有2FeCl3+Cu=2FeCl2+CuCl2、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且Fe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加入Fe、Cu时Fe先参加反应,当Fe完全反应后、Cu部分反应,则烧杯中有Cu无Fe,故A不选;B.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加入Fe、Cu时Fe先参加反应,如果溶液中有Fe而无铜,则Fe会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所以不可能出现有Fe而无Cu现象,故B选;C.如果铁完全将铁离子还原还剩余,则Cu就不参加反应,所以烧杯中还剩Fe、Cu,故C 不选;D.如果铁离子的量足够大,Fe、Cu完全反应后铁离子还剩余,则烧杯中Cu、Fe都不存在,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铁、铜的性质及活动性顺序,明确金属及离子反应先后顺序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题目难度中等.13.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标况下水不是气态,气体摩尔体积22.4L/ml必须使用于标况下的气体;B、根据微粒数N=nN A=N A来计算;C、气体摩尔体积22.4L/ml必须使用于标况下的气体;D、根据微粒数N=nN A=cVN A来计算.解答:解:A、标况下水不是气态,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N=nN A=N A,气体摩尔体积22.4L/ml不能代入,故A错误;B、根据微粒数N=nN A=N A=×2N A=0.02N A,故B正确;C、气体摩尔体积22.4L/ml必须使用于标况下的气体,而不是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故C错误;D、根据微粒数N=nN A=cVN A,所以必须知道溶液体积才能计算,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阿伏伽德罗常熟的有关计算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14.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分析:A.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所在;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D.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解答:解: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A正确;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00nm之间,故B 错误;C.豆浆是一种胶体,盐卤是可溶性电解质,向豆浆中加入盐卤使胶体聚沉,故C正确;D.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特性以及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熟悉胶体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较简单.15.考点: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根据方程式设反应的三价铁的量,就可以获得生成的亚铁的量,进而获得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二者之比即为答案.解答:解: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Fe+2Fe3+=3Fe2+,已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n,则Fe+2Fe3+=3Fe2+2 3n 1.5n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所以,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1.5n,所以未反应的Fe3+和已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1.5n:n=3:2.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三价铁和亚铁之间相互转化的题目,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16.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把ag铜铁合金粉末投入足量盐酸中,反应完全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为氢氧化铁,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为氧化铁,利用组成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合金中Cu的质量,据此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解答:解:由铁铜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为氧化铁Fe2O3,即:agFe、Cu→ag Fe2O3,合金中Cu的质量等于氧化铁中O元素的质量,则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等于氧化铁中O的质量分数,原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为:×100%=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的反应找出合金与氧化物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2分)17.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氯气在标况下的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然后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MnO2的质量、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再利用剩余的盐酸进一步计算盐酸的浓度,由方程式可知盐酸有一半被氧化.解答:解: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设耗用二氧化锰xmol,参加反应的盐酸ymol,则MnO2+4HCl(浓)MnCl2+Cl2↑+2H2O1 4 1x y 0.2mol、,解得x=0.2mol,y=0.8mol,(1)反应耗用MnO2的质量为0.2mol×87g/mol=17.4g,答:反应耗用MnO2的质量为17.4g;(2)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为0.8mol×=0.4mol,答: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为0.4mol;(3)原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为0.8mol+0.1L×1mol/L=0.9mol,原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Cl)==9mol/L,答:原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mol/L.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明确氯气的物质的量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是解答的关键.18.考点:溶液的配制.分析:(1)依据C=计算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稀释后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3)根据溶液的配制及c=、m=nM来分析;(4)①硫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所以氢离子浓度为硫酸浓度2倍;②依据C=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体积.解答:解:(1)密度1.19g•c m﹣3,质量分数为25%的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C==4.0 mol•L﹣1,故答案为:4.0;(2)次氯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则稀释后c(NaClO)=×4.0 mol•L﹣1=0.04 mol•L﹣1,故答案为:0.04;(3)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固体,需用烧杯来溶解NaClO,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和引流,需用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来定容,图示的A、B、不需要,但还需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故A错误;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无需烘干,因为定容时还需要向容量瓶加水,所以不必烘干后再使用,故B错误;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C正确;D.配制480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应选取5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所以需要NaClO的质量:0.5 L×4.0 mol•L﹣1×74.5 g•mol﹣1=149 g,故D错误;故选:C;(4)①c(H2SO4)=2.3mol•L﹣1,则c(H+)=4.6mol•L﹣1,故答案为:4.6;②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物质的浓度为=18.4mol/L,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V×18.4mol/L=2L×2.3mol/L,V=0.25L=250mL,故答案为:250.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以及溶液的配制,明确配制过程是解题关键,注意溶液稀释规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9.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1)甲液体中微粒是带正电荷的;(2)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3)丙液体也是一种胶体,且能与NaOH 反应,则丙呈酸性;As2S3胶体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解答:解:(1)甲液体中微粒是带正电荷的,即甲为Fe(OH)3胶体;(2)乙无丁达尔效应,则乙为NaOH 溶液;(3)丙液体也是一种胶体,且能与NaOH 反应,则丙为硅酸胶体,As2S3胶体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由(3)知,丁应为As2S3胶体;故答案为:Fe(OH)3胶体;NaOH溶液;硅酸胶体;As2S3胶体.。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N-14; S-32; Cu-64; Na-23; Al—27; 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提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无机药物335 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
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2、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
4N A3、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
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A.1:1 B。
2:3 C.3:2 D。
2:14、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Y > Z B。
单质沸点:X 〉Y 〉ZC.离子半径:X2— > Y+〉Z-D.原子序数:X > Y 〉Z5、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洁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
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之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
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少实验误差D。
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6、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 个区,以下元素属于p 区的是A.Fe B.Mg C.P D.Cu7、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 个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 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 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M 能层共有8 个电子8、下列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中,正确的是( )9、W、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W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 与W 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 和X 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 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H2O(g)═H2O(l)△H=﹣44kJ/molB.2HI(g)═H2(g)+I2(g)△H=+14.9kJ/molC.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D.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B.NH4Cl晶体与Ba(OH)2•8H2O晶体反应C.镁条的燃烧D.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食醋、纯碱、食盐分别属于酸、碱、盐D.生铁、不锈钢、青铜都属于合金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常温下浓硫酸与铝不反应,可用铝槽车运输C.二氧化碳的电子式: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5.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B.锂离子电池C.太阳能集热器D.燃气灶6.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Q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石墨石稳定C.金刚石稳定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7.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广州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广州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展核能发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SO2和CO2的排放问题B.发展低碳经济,利用太阳能、风能实现城市照明C.推行“限塑令”,研发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D.使用填埋法或焚烧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8.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C5的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用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B.减小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C.减小空气进入量,减小石油气进入量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都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其他条件一样时,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和气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相等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A.NH3(g)+O2(g)═NO(g)+H2O(g);△H=﹣akJ•mol﹣1B.C6H12O6(s)+6O2(g)═6CO2(g)+6H2O(l);△H=﹣bkJ•mol﹣1C.2CO(g)+O2(g)═2CO2(g);△H=﹣ckJ•mol﹣1D.CH3CH2OH(l)+O2(g)═CH3CHO(l)+H2O(l);△H=﹣dkJ•mol﹣111.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O2(g)+2H2(g)△H1Cl2(g)+H2(g)=2HCl(g )△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 B.△H3=△H1+△H2C.△H3=△H1﹣2△H2D.△H3=△H1﹣△H212.已知:①2C(s)+O2(g)═2CO(g)△H=﹣221.0kJ•mol﹣1;②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反应C(s)+H2O(g)═CO(g)+H2(g)的△H 为()A.+262.6 kJ•mol﹣1B.﹣131.3 kJ•mol﹣1C.﹣352.3 kJ•mol﹣1D.+131.3 kJ•mol﹣113.今有如下5个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H=a kJ•mol﹣1H2(g)+O2(g)=H2O(l)△H=b kJ•mol﹣12H2(g)+O2(g)=2H2O(l)△H=c kJ•mol﹣1C(s)+O2(g)═CO(g)△H=﹣Q1kJ•mol﹣1C(s)+O2(g)═CO2(g)△H=﹣Q2kJ•mol﹣1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0<Q1<Q2B.上述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总能量C.氢气的标准燃烧热是a kJ•mol﹣1,碳的标准燃烧热是Q2kJ•mol﹣1D.a>b= c14.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涉及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B.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C.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D.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1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16.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2Na+2H2O═2NaOH+H2↑B.CaCO3CaO+CO2↑C.C+H2O CO+H2D.2NH4Cl+Ba(OH)2•8H2O═BaCl2+2NH3↑+10H2O17.下列变化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A.H﹣Cl→H+Cl B.H+H→H﹣HC.Zn+H2SO4=ZnSO4+H2↑D.HCl+NaOH=NaCl+H2O18.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2(g)+3H2(g)⇌2NH3(l)△H=2(a﹣b﹣c)kJ/molB.N2(g)+3H2(g)⇌2NH3(g)△H=2(b﹣a)kJ/molC.0.5N2(g)+1.5H2(g)⇌NH3(l)△H=(b+c﹣a)kJ/molD.0.5N2(g)+1.5H2(g)⇌NH3(g)△H=(a+b)kJ/mol二、填空题19.实验题:将V1 mL 1.0mol•L﹣1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保持V1+V2=50mL).请按要求填空:(1)该实验表明此反应(填吸收、释放)能量,即:能可以转化为能,通过甲图示分析可以得出: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填高于、低于、等于)22℃;(2)根据甲图示计算该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mol•L﹣1(3)如图乙所示,在锥形瓶放置有装有水的小试管,往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时:①烧碱固体②浓硫酸③硝酸铵固体④NaCl固体,其中能使a端液面高于b端液面的是.(填序号)20.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动汽车最佳候选动力源.(1)101KPa时,1mol气态CH3OH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726.51kJ的热量,则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汽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 (g)═CO2(g)+3H2(g);△H1═+49.0KJ•mol﹣1②CH3OH(g)+O2(g)═CO2(g)+2H2(g);△H2═?已知H2(g)+O2(g)═H2O (g)△H═﹣241.8KJ•mol﹣1,则反应②的△H2=.(3)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碳化钨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液,一极直接加入纯化后的甲醇,同时向另一个电极通人空气.则甲醇进入极,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1.取6根铁钉,6支干净的试管及其他材料,如图所示.试管①放入一根铁钉,再注入蒸馏水,使铁钉和空气及水接触;试管②在试管底部放入硅胶(是一种干燥剂),再放入铁钉,用棉花团堵住试管口,使铁钉和干燥空气接触;试管③先放入一根铁钉,趁热倒入煮沸的蒸馏水(已赶出原先溶解在蒸馏水中的空气)浸没铁钉,再加上一层植物油,使铁钉不能跟空气接触;试管④中放入铁钉注入食盐水,使铁钉和空气及食盐水接触;试管⑤放入相连的铁钉和锌片,注入自来水,浸没铁钉和锌片;试管⑥放入相连的铁钉和铜丝,注入自来水,浸没铁钉和铜丝.把6支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几天后观察铁钉被腐蚀的情况.(1)上述实验中铁钉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是(填试管序号);在电化学腐蚀中,负极反应是,正极反应是.(2)从铁钉被腐蚀的情况可知引起和促进铁钉被腐蚀的条件是.(3)为防止铁的锈蚀,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答两种方法).22.如图所示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向插入铁钉的玻璃筒内滴入KSCN溶液呈无色,再滴入氯水即可观察到铁钉附近的溶液变红色,表明铁被;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2)装置2中的石墨是极(填“正”或“负”),该装置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装置3中甲烧杯盛放100mL 0.2mol•L﹣1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mL 0.5mol•L﹣1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①电源的M端为极,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②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③停止电解,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0.64g,则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mL.三.解答题23.(2014秋•鼓楼区校级期中)(1)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Zn(s)+O2(g)═ZnO(s)△H1=﹣351.1kJ/mol②Hg(l)+O2(g)═HgO(s)△H2=﹣90.7kJ/mol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H3,其中△H3为.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H2O(g)═H2O(l)△H=﹣44kJ/molB.2HI(g)═H2(g)+I2(g)△H=+14.9kJ/molC.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D.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A.水由气态到液态是物理变化;B.热化学方程式中吸热为正;C.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形成化学键必定放出能量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解答:解:A.水由气态到液态是放热热的物理变化,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吸热为正,故B错误;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必定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D.形成化学键必定放出能量,但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B.NH4Cl晶体与Ba(OH)2•8H2O晶体反应C.镁条的燃烧D.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解答:解:A.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燃烧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难度不大,学生应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来解答此类习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食醋、纯碱、食盐分别属于酸、碱、盐D.生铁、不锈钢、青铜都属于合金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分析:A.放热反应有时需要引发;B.水力发电将水能转化为电能;C.纯碱是Na2CO3,是阳离子是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D.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结合各物质的成分判断.解答:解:A.放热反应有时需要加热引发,如铝热反应,所以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水力发电是将水能主要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纯碱是Na2CO3,是阳离子是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不是碱,故C 错误;D.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与碳,属于合金,不锈钢是在碳素钢中加入铬、锰、钨、镍、硅、钴等合金元素,属于合金,青铜主要含有铜、锡、铅等,属于合金,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放热反应和能量的转化、酸碱盐的概念的辨析、合金等问题,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常温下浓硫酸与铝不反应,可用铝槽车运输C.二氧化碳的电子式: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电子式;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浓硫酸的性质.分析:A、根据本反应前后气体变固体,熵变小于零,只有在焓变小于零时自发;B、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C、二氧化碳的电子式:;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但两者反应生成了NaOH,溶液的pH增大.解答:解:A、本反应前后气体变固体,熵变小于零,只有在焓变小于零时自发,即该反应的△H<0,故A正确;B、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故B错误;C、二氧化碳的电子式:,故C错误;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但两者反应生成了NaOH,溶液的pH增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盐类的水解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用熵变焓变判断反应方向,水解反应等方面的能力.5.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B.锂离子电池C.太阳能集热器D.燃气灶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变化中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题时要注意看过程中否发生化学变化,是否产生了热量.解答:解:A.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B.锂离子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太阳能集热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D.燃烧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能量的转化形式,难度不大,该题涉及了两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对物质变化的判断,另一方面是一定注意符合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条件.6.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Q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石墨石稳定C.金刚石稳定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分析:12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需要吸收E kJ的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金刚石的能量高,1mol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解答:解:A.金刚石与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正确;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错误;D.金刚石的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以及涉及到的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能量低的物质更稳定即可解答.7.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广州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广州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展核能发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SO2和CO2的排放问题B.发展低碳经济,利用太阳能、风能实现城市照明C.推行“限塑令”,研发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D.使用填埋法或焚烧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考虑,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可减少酸雨和温室效应等问题,故A正确;B.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正确;C.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是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故C正确;D.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不利于改善环境,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侧重于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8.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C5的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用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B.减小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C.减小空气进入量,减小石油气进入量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考点:燃料的充分燃烧.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已知的反应方程式,来分析相同体积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消耗的氧气的多少,消耗氧气多时需要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或减少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消耗氧气少的则应减小空气的进入量或增加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解答:解: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由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可知,天然气燃烧时,反应物微观粒子个数比是:1:2,液化石油气燃烧时,反应物微观粒子个数比是:1:5,所以同体积的两种燃气,液化石油气耗氧量多,把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时,需要加大空气的量,减少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已知信息来分析解答问题,明确相同体积的气体消耗的氧气的量的多少是解答的关键,注重利用化学知识来处理生活中的常见问题,题目难度不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都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其他条件一样时,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和气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相等考点:燃烧热;中和热.分析:A.依据燃烧热的定义分析解答;B.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属于反应热;D.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还要放出热量.解答:解:A.在25摄氏度,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故A错误;B.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故B错误;C.反应热指等温下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燃烧热或中和热是一定条件下的反应热,故C正确;D.其他条件一样时,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大于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和热和燃烧热的概念以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状态以及概念的辨析.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A.NH3(g)+O2(g)═NO(g)+H2O(g);△H=﹣akJ•mol﹣1B.C6H12O6(s)+6O2(g)═6CO2(g)+6H2O(l);△H=﹣bkJ•mol﹣1C.2CO(g)+O2(g)═2CO2(g);△H=﹣ckJ•mol﹣1D.CH3CH2OH(l)+O2(g)═CH3CHO(l)+H2O(l);△H=﹣dkJ•mol﹣1考点:燃烧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依据燃烧热的概念分析判断,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解答:解: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水是气体,不是最稳定的氧化物,故A错误;B、1molC6H12O6(s)完全燃烧生成了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液态水,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B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中是2mol可燃物一氧化碳反应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D、反应是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的乙醛还可以燃烧,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的概念应用,主要是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判断和分析.11.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O2(g)+2H2(g)△H1Cl2(g)+H2(g)=2HCl(g )△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 B.△H3=△H1+△H2C.△H3=△H1﹣2△H2D.△H3=△H1﹣△H2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设2H2O(g)=O2(g)+2H2(g)△H1 …①Cl2(g)+H2(g)=2HCl(g )△H2…②2Cl2(g)+2H2O(g)=4HCl(g)+O2(g)△H3…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③=①+2×②分析.解答:解:设2H2O(g)=O2(g)+2H2(g)△H1 …①Cl2(g)+H2(g)=2HCl(g )△H2…②2Cl2(g)+2H2O(g)=4HCl(g)+O2(g)△H3…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③=①+2×②,因此△H3=△H1+2△H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热的关系,明确化学反应的关系,在加和反应时等号同侧的相加,当乘以一个系数时反应热也要乘以这个系数来解答即可.12.已知:①2C(s)+O2(g)═2CO(g)△H=﹣221.0kJ•mol﹣1;②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反应C(s)+H2O(g)═CO(g)+H2(g)的△H 为()A.+262.6 kJ•mol﹣1B.﹣131.3 kJ•mol﹣1C.﹣352.3 kJ•mol﹣1D.+131.3 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利用盖斯定律,①﹣②得到C(s)+H2O(g)═CO(g)+H2(g)△H,反应热随之相加减,可求得反应热.解答:解:①2C(s)+O2(g)═2CO(g);△H=﹣221.0KJ/mol②2H2(g)+O2(g)═2H2O;△H=﹣483.6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C(s)+H2O(g)═CO(g)+H2(g)△H=(﹣221.0+483.6)kJ/mol=+131.3kJ/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为化学反应原理部分考试热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盖斯定律的运用.13.今有如下5个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H=a kJ•mol﹣1H2(g)+O2(g)=H2O(l)△H=b kJ•mol﹣12H2(g)+O2(g)=2H2O(l)△H=c kJ•mol﹣1C(s)+O2(g)═CO(g)△H=﹣Q1kJ•mol﹣1C(s)+O2(g)═CO2(g)△H=﹣Q2kJ•mol﹣1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0<Q1<Q2B.上述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总能量C.氢气的标准燃烧热是a kJ•mol﹣1,碳的标准燃烧热是Q2kJ•mol﹣1D.a>b= c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燃烧热.分析: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需要放出热量;B、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C、燃烧热是完全燃烧1mol物质生成最稳定的产物所放出的能量;D、因水的状态不同,液体变成气态还要吸热,则a>b,又焓变与系数成正比,所以b=c;解答:解: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需要放出热量,所以Q2>Q1>0,故A正确;B、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正确;C、氢气的燃烧热是完全燃烧1mol氢气单质生成最稳定的产物液体水所放出的能量,所以氢气的燃烧热为bkJ/mol,碳的燃烧热是完全燃烧1mol碳单质生成最稳定的产物二氧化碳所放出的能量,所以碳的燃烧热为﹣Q2kJ/mol,故C错误;D、因水的状态不同,液体变成气态还要吸热,则a>b,又焓变与系数成正比,所以b=c,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燃烧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意物质的状态、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4.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涉及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B.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C.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D.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A.根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铵盐除外);B.根据放热反应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等;C.根据放热反应的本质是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D.根据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解答:解:A.该反应只涉及到了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没有离子键的断裂与形成,故A 错误;B.放热反应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等,不是只转变为热能,故B错误;C.H2+Cl22HCl是放热反应,断开1mol H﹣H键和1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2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故C错误;D.H2+Cl22HCl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能量变化的宏观和微观原因,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1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解答:解:A.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X的能量不一定高于M,故A错误;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Y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故B错误;C.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故C正确;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引发反应时可能需要加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放热反应的原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6.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2Na+2H2O═2NaOH+H2↑B.CaCO3CaO+CO2↑C.C+H2O CO+H2D.2NH4Cl+Ba(OH)2•8H2O═BaCl2+2NH3↑+10H2O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解答:解:A.活泼金属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C.碳与水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NH4Cl和Ba(OH)2•8H2O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17.下列变化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A.H﹣Cl→H+Cl B.H+H→H﹣HC.Zn+H2SO4=ZnSO4+H2↑D.HCl+NaOH=NaCl+H2O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常见吸热反应的类型和特征分析.解答:解:A.断键要吸热,故A正确;B.形成化学键要放热,故B错误;C.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反应的吸热放热情况,注意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题目难度不大.18.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