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流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时态交叉
浅析多丽丝·莱辛《简·萨默斯的日记》.
浅析多丽丝·莱辛《简·萨默斯的日记》【作者】李彦;【导师】王丽丽;【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005,硕士【副题名】浅析多丽丝·莱辛《简·萨默斯的日记》【摘要】老年人问题是世界各国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不少国家人口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增大。
这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表现十分突出。
老年人的问题向来是被人们遗忘的一个角落。
他们被排斥在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很多人不仅遭受贫困与疾病的折磨,而且始终要面对社会的冷漠、歧视和偏见,很少有人了解他们的困难与要求。
但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善,老年人问题已经引起愈来愈多的人关注。
在文学领域也出现了大批关注老年人命运的作家,多丽丝莱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多丽丝莱辛是二十世纪以来英国才华横溢且风格多变的女小说家,她自开始创作生涯以来就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而蜚声战后的英国文坛。
她的作品不仅在英国,并且在整个英语国家的文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她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她作为当代英国小说家中获奖最多者之一,曾经连续数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果。
她的作品无论对男人或女人,老人或年轻人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虽然组成《简萨默斯的日记》的两部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1983)和《假如老人能够》(1984)在她的众多著作中称不上巨著,但也可算作是莱辛创作后期的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本书即描述了以吉尔为代表的青年,又描写了和以莫迪为代表的老年人,而中年人简娜是他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意识到时间的力量,从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从老年人那里预见到自己的将来。
着本书赋予了生活更多的意义,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特殊关切。
也正是莱辛对人性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生的领悟,构成了这篇论文三个章节的框架。
第一章主要是对老年人面临的健康、经济困扰、孤独等问题的分析。
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一卷试题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一卷试题解析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 30 分)听力部分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话题,如:问路、修理电视机、裁剪衣袖、谈论航班时间、如何改进文章、谈论周末活动、打电话取消会议、购买摄像机、采访著名插画家、陌生人之间的闲谈。
与往常相同,听力部分中有 10 段听力材料,其中的 5 段较短,另 5 段则较长。
话题覆盖面广,对话内容逻辑清楚,话语流畅。
所考查的听力微技能包括: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
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采用 where-, why-, how-, who-, what- 等多种特殊疑问句。
录音人:男 Kris Chung;女 Laura Estelles口音:美音词数:864(比 2019 年 I 卷多 37 词)时间:5 分 52 秒语速:147 词/分(比 2019 年 I 卷每分钟快 14 词)难度:难度整体与 2019 年持平考点:2020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听力的 20 个小题中,考查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的 11 个题,对所听内容作出推断的 9 个题。
第一节(Text 1)M: 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supermarket?W: It's on Pennings Road. Go past the post office and it's on your left.(词数:24;时间:9″;语速:160 词/分)本段材料内容为问路。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supermarket.B. In the post office.C. In the street.【分析】考查考生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的能力。
男士问女士如何到达最近的超市,女士给男士指路,告诉他It's on PenningsRoad. Go past the post office and it's on your left. 由此可推断,对话最可能发生在大街上。
中国意识流探讨(大全5篇)
中国意识流探讨(大全5篇)第一篇:中国意识流探讨14级汉语言文学4班张沁晓 141011215 中国意识流小说——以王蒙《蝴蝶》、刘以鬯《酒徒》、林徽因《九十九度中》为例[摘要]中国意识流小说多运用内心独白、联想、空间切换等手法进行创作,淡化情节但别有深意,文笔跳跃却缺少“绵延”的味道。
本文用西方意识流观点观察中国意识流小说,并分析中国意识流小说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跳跃联想空间切换绵延中国“十年”文革结束后,迎来了文学新时期,创作家们努力学习和模仿西方各种思潮的方式进行创作。
意识流便是其中一种,但是应用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至少目前还没有哪本书可以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相媲美,我是这么认为的。
但中国意识流小说亦有特别之处。
中国意识流小说创作者不乏其人,被誉为“东方意识流”的王蒙、《酒徒》作者刘以鬯、《你别无选择》的作家刘索拉、《九十九度中》作家林徽因、白先勇、穆时英等。
作家们对西方文思进行探索和模仿,带着东方韵味的意识流小说纷纷问世。
一、技巧与特点和其它小说不同之处,意识流小说变幻莫测,以意识的流动代替客观现实活动。
伍尔夫主张,伯格森绵延论。
中国意识流小说中,确有不同于说理、叙事的意识的流动。
采用的手法多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空间转换等手法。
下面讲述几个有趣的例子内心独白王蒙的《蝴蝶》内心独白很多,海云与张思远离婚后,有一大段内心独白“枝头的输液呀,每年的春天,你都是那样鲜嫩,那样充满生机….虽然这颗大树可以预见的将来也许永远不会衰老,然而,你这一片树叶确实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张思远“这是我吗?我是张思远吗?……我们应该相信群众,相信党,这是两条基本的原理。
”“你那因为爱,因为恨,因为幸福和因为失望常常颤抖的,始终像儿童一样纯真的,纤小的身躯呀!而我仍然坐在车上呢。
”这一句亦有跳跃的色彩。
刘以鬯在《酒徒》用嫖客的角度讲述对妓女的感觉:她的鼻子有着西洋人的趣味,事实上,以她的整个脸来看,只有鼻子长得美。
英语四级精选阅读:自杀了的诗人和他们的诗
英语四级精选阅读:自杀了的诗人和他们的诗英语四级精选阅读:自杀了的诗人和他们的诗It may be possible to detect suicidal tendencies in poets from the words in their poems, according to a paper published in the July /August issue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Poets who killed themselves were more self-preoccupied and isolated than a control1 group,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ere are several theories about why people kill themselves: for instance, the“social integration / disengagement”model of sociologist Emile Durkheim2 , who theorized that a major cause of suicide was an individuals lack of bonding with others, and a more traditional model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hopelessness and helplessness. Psychologists James Pennebak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and Shannon Wiltsey Stirman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ed poetry to put these two to the test.They selected nine American, Russian, and British poets, all but one from the 20 th century, who had committed suicide, and matched each with a colleague of the same sex and nationality who lived at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ime. About 300 poems were analyzed by software called 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 which is programmed to recognize some 70 dimensions of language , such as whether a word is a pronoun, or whether it refers to a negative emotion. The researchers tested Durkheims integration theory by looking at references to self and others, and tocommunication ( words like“ talk”or “ alone ”) . Hopelessness, they decided, would be marked by mentions of death and negative emotions.Many of the control poets shared depression and other mood disorders with the ones that committed suicide , says Pennebacker:“Nonsuicidal poets are not a particularly optimistic group. ”But a higher number of first person singular self-references in the works of the suicidal poets suggested they were more self-preoccupied and detached from others —thus backing up3 the Durkheim model. Reading over Sylvia Plath4 , for example , who killed herself in 1963 , “ theres Is everywhere, ”Pennebacker says. And near the poetsdeath, the word“ we ”became less common , signaling increasing isolation. “ A tremendous amount of action is in the pronouns, ”he says.One finding the authors did not expect was that the suicide group us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centage of sexual words throughout their careers. Whether that supports either of the two theories will have to await further research, Pennebaker says.-------------------------------------------------------练习题:Ⅰ. Fill in e ach bla nk with p rop er phra ses from th e p assa ge :1. Durkheim believes that a major reason people kill themselves is .2. A person would kill himself if he fell more .3. Some words in poems are believed to communicate like .Ⅱ. Question :How many dimensions of a language can the software 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Count know?-----------------------------------------------参考答案Ⅰ. 1. an individuals lack of bonding with others 2. self-preoccupied and isolated3.“talk”or“alone”Ⅱ. 70 .-----------------------------------------------------参考译文:自杀了的诗人和他们的诗《身心医学》杂志7 — 8 月号上的一篇论文说, 也许能从诗人在诗中的用词来探出他们的自杀倾向。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简·萨默斯的日记》
西方文论界的认可。新历史主义主张将历史考察带人文学研究 ,指 点滴 。她 开始 注意 观察 周 围的人 和事 物 ,寻找生 活 的乐趣 和美好 。 出文学 与历史 之间是 相互作 用 ,相互 影 响的关 系 ,而非 “ 前景 ”与 而对于莫迪来说 ,在她终老前夕有人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实为 “ 背景 ”的关 系。它具 备 明显 的批判 性 、消解 性和颠 覆性 等后 现代 主义特 征 , 主体对 历史 的干 预和 改 写 。在 批评 实 践上 ,新历 史 强调 主义 跨越 了文学 、史学 、哲学 、政 治学 、社 会学 的学科 界 限 ,具有
多 丽丝 ・ 莱辛 (oiL si ,11一是一 位享 誉世 界 文坛 的 当 D r es g 9 9 ) s n
的年龄 ) 觉到 身 边 的男 人 们不 再 注意 她 ,这 种受 人漠 视 的感觉 时察
代 英 国女 作 家 。2 0年 l月 ,在 囊 括 了 欧洲 几 乎 所有 文 学 奖项 之 使她 感触 良深 。不仅 如此 ,在 这个 现实 的社会 里 ,中老年人更 是成 07 0
21血 00
南昌教 育 学院学报 文学 艺术
第2 卷 第4 5 期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 《 ・ 简 萨默斯的 日记 》
陈桂 珍
( 州大学 阳光学 院外语 系 福 建福 州 301 ) 福 506
摘 要 :具有鲜 明后现代 色彩 的新历 史主 义批评是 对传统历史主义和 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拔 ,它强调 文学文本与历 史文本之 间的互文 性。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 的角度 来剖析英 国" 3代女作家多丽丝 ・ - 莱辛后期 重返现 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 《 ・ 简 萨默斯 的日 》,浅析 记 这位 “ 文坛常青树”是如何以其独特 的艺术视 角来展现她 所生存 时代的重大社会 问题 , 其对人 类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探 索。 及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批评 ;多丽丝 ・ 菜辛 ; 《 ・ 简 萨默斯的 日 5 记 5;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 :10 文 献标识码 :A 16 文章 编号 :1 0 — 7 7( 0 0) 4 0 2 - 2 0 8 6 5 2 1 0 — 0 6 0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一、填空题1.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2.在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史上,1883年生于布拉格的卡夫卡堪称一个奠基者。
3.1904年,卡夫卡结识了他—生中最重要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此人在卡夫卡去世后,整理出版了他的作品。
4.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5.《变形记》的主人公是格里高尔•萨姆沙。
6.卡夫卡最主要的三部长篇小说是《美国》、《审判》、《城堡》。
7.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说(集)主要有《观察》、《变形记》、《饥饿艺术家》等。
8.“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中,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
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一词在1911年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并在以后的几年中获得广泛的认可。
9.《城堡》的主人公名叫K。
10.法国作家纪德认为,卡夫卡的作品有两个相反相成的世界:一是对“梦幻世界‘自然主义式’的再现”,二是“大胆地向神秘主义的转换”。
11.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其中法国现代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直接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哲学背景。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
12.“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
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文学评论。
13.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种结构形态。
14.意识流小说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主要技巧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
15.乔伊斯的祖国是爱尔兰。
16.《尤利西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
17.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的作者杜阿•杜夏丹是法国小说家,一般被认为是较早尝试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作家。
外国文学常识专题练习
外国文学常识专题练习---------------------------------------外国文学常识专题练习(教案)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他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1954年他“因为精通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他在当代风个性化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2、“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1926年,海明威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他把“迷惘的一代”这句话作为小说的题辞,此后,“迷惘的一代”即被人们所承认。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
3、“冰山理论”: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他认为应该把身心、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露出来。
它的理由是,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连接与弥补的。
他的叙事极为收敛、简洁,传说他为追求简洁甚至站着写作,不让自己有多余的废话,甚至砍掉那些居于修饰意义和褒贬色彩的形容词。
4、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家,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伟大的女权主义者。
代表作有小说《奥兰多》《一间自己的房间》《三个基尼》。
请我们学过的小说有《墙上的斑点》。
5、意识流:意识流小说是现代派小说的流派之一,20世纪初出现在欧美文坛上,它以法国现代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为哲学背景,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的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心理学基础,创作上侧重于人类意识流动,解释人类精神存在。
代表作品有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英国作家弗吉利亚·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等。
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家庭创伤
鉴赏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家庭创伤吕 洁 董 锋 大连理工大学摘要:多丽丝·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
她喜欢耗费大量笔墨描述各式各样的家庭生活,而这些家庭大多危机重重。
在她笔下出现的孩子,大都具有敏感、反叛、内向的特质。
他们的童年是压抑的、充满创伤的。
这种创作现象与莱辛本人经历十分相关,莱辛的童年是不愉快的,这也间接造成她成年后的婚姻不幸。
因此,在莱辛的作品中充满了回忆和反思的意味,而家庭中情感忽视和责任缺失的问题更成为她思考和展现的重点。
关键词:创伤;家庭;忽视;责任在心理学领域,人在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会影响他的一生。
童年创伤的形成有多种情况。
除了肉体上的虐待,或言语上的辱骂等,很多创伤的形成是慢性的、长期的,在一些看似寻常的环境下,创伤的形成更为隐秘和复杂。
这种创伤形成的最典型环境就是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在成长期接受启蒙教育的最基本单位,孩子的性格、价值观的形成大多取决于家庭背景。
在莱辛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压抑而敏感的孩子和危机重重的家庭,她对孩子的内心探析有着异于常人的细致,通过还原自身经历和后期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家庭创伤的形成。
由于莱辛个人的成长经历,在她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是情感忽视和责任缺失产生的创伤。
一、情感忽视情感忽视是造成家庭创伤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对孩子爱与归属等需求的忽视。
相较于打骂体罚属于身体上的虐待,这种行为可归属于情感上的虐待。
日常普通琐碎的家庭生活,使很多父母疏于表达亲情,生活的压力使他们无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创伤在他们不经意的日常中默默形成。
家庭作为人类在孩童时期接触到的最小的权力单位,不仅仅是给予孩子庇护和抚养的地方,更是一个使孩子受到规训和束缚的场域。
成年的父母作为家庭之主,掌有绝大部分的控制权,从各个方面对子女施加影响。
在精神分析领域,家庭中角色的完整性是家庭稳固的保障。
父亲、母亲、孩子三者缺一不可。
父亲,是权威的代表,他能够更好的启发和训导孩子,通过男性化视角引导孩子看待世界、用理性引导孩子的思维。
欧美文学重点翻译3
<Break, Break, Break> the death of his best friend, his sadness feeling are contrasted with the carefree, innocent joys of the children and the unfeeling movement of the ship and the sea waves《溅吧、溅吧、溅吧》,最好的朋友的早逝, 少年的无忧无虑、天真快乐,海浪和船只的无情移动与诗人心境的悲伤作对比<Crossing the Bar> we can feel his fearlessness towards death, his faith in God and an afterlife. ’Crossing the bar’ means leaving this world and entering the next world《渡过沙洲》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死亡的无畏,他对上帝以及来世的忠实信仰,“渡过沙洲”意味着离开这个世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Ulysses> not endure the peaceful commonplace everyday life, old as he is, he persuades his old followers to go with him and to set sail again to pursue a new world and new knowledge, dramatic monologue,《尤利西斯》不能忍受平凡宁静的生活,即使他老了,他还是说服他的老追随者同他一起,再次出航,追求新世界,新知识,戏剧独白Robert Browning - the most original poet, who improve and mature the dramatic monologue罗伯特·勃朗宁-最早提高并且使喜剧独白走向成熟的诗人<The Ring and the Book> his masterpiece他的杰作《环与图书》<My Last Duchess> this dramatic monologue is the duke’s speech addressed to the agent who comes to negotiate the marriage, the duke is a self-conceited, cruel and tyrannical man《我的前公爵夫人》这个戏剧性的独白,是公爵与前来提亲的代理人之间的对话,公爵是一个自负,残暴和专制的人<Meeting at Night> 夜会<Parting at Morning>晨别George Eliot:As a woman of exceptional 特有的intelligence and life experience, she shows a particular concern for the destiny of women乔治.艾略特:一个有着异常智慧和生活经验的妇女,她表达了自己对妇女命运的特别关注<Middlemarch> a sharp contrast is set between the cold, lifeless, dull house and Dorothea who is full of youthful life and vigor《米德尔马契》将精力旺盛、活力四射的多萝西娅与凄冷、毫无生气、阴暗的房子形成强烈对比Thomas Hardy - both a naturalistic and a critical realist writerLocal-colored, Wessex, ’novels of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托马斯·哈代-既是一个自然主义作家,也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带有地方乡土色彩,艾塞克斯-小说的背景及特征<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experience is as to i ntensity, and not as to duration 《德伯家的苔丝》的经验是与其容忍,不如反抗American Romantic Period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Started with Washington Irving’s <The Sketch Book> and ended with Whitman’s <Leaves of Grass>, also called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Free expression of emotion, escapes from society, and return to nature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以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杂记》开始,以惠特曼的《草叶集》结束。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552-(3)(省级702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552-(3)(省级702第一部分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创作的时代背(江南博哥)景是:______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正确答案:B[解析] 这首诗出自南宋涛人林升所作的《题临安邸》。
诗中的“游人”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汴州”是北宋的都城,今河南开封,“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
该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是南宋与金对峙。
因靖康之难,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只求苟且偷安,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隐忧。
故本题选B。
2. 下列有关我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或协议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北京条约》中将天津增开为商埠B.《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C.《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的东南门户D.《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正确答案:C[解析] 1860年,清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
A项说法正确。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军舰和商船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
B项说法正确。
《中法新约》规定,法国可以在中越边境开埠经商,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该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C项说法错误。
1901年,清政府与英、法、德、俄、美、日、意、奥、荷、比、西等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种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学术界通常的说法,我国有80种以上语言,30种左右文字。
下列关于我国语言文字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汉语是联合国6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B.从语言的系属来看,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5大语系C.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D.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正确答案:C[解析] 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在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史上,1883年生于布拉格的卡夫卡堪称一个奠基者。
2、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3、卡夫卡的长篇小说主要有《审判》、《城堡》、《美国》。
4、《城堡》的主人公名叫K。
5、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其中法国当代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直接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哲学背景。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
6、福克纳的主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
7、乔伊斯的主要作品有《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芬尼根们的苏醒》。
8、伍尔夫的主要作品有《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
二、问答题(以下只给出了答题要点,学生可根据要点补充具体内容)1、什么是表现主义?表现主义这一概念的来源:最初是运用在给画评论中,后运用于文学批评界。
表现主义在文学艺术的许多领域都有表现。
表现主义的特征;(1)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2)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3)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象、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以及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
2、简述卡夫卡小说的特征?(1)具有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2)作品内容上着力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和人的双重异化;(3)作品具有一种预言性和多解性;(4)许多作品没有结尾。
3、为什么说《城堡》是一部具有多重解释的作品?(1)“城堡”是一个有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的意象,解释它的主要观点主要有七种;(见教材17—18页)(2)《城堡》所具有的多重解释是由于“城堡”意象的朦胧和神秘所带来的。
4、简述产生意识流小说的哲学和心理学背景(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20世纪的各种各样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文学观念的背后大都有着哲学和心理学的支撑。
《奇怪音乐》中的交错平行叙事
《奇怪音乐》中的交错平行叙事作者:蔡苏露杨晓霖来源:《文学教育》2020年第06期内容摘要:劳拉·费雪的《奇怪音乐》采用三条独立故事线,利用文类转换和叙事视角转换的策略,将平行叙事与生命虚构叙事相联系,在当代语境下表现女性主义以及废奴主义思想,从而实现其社会一政治意图。
本文拟重点分析《奇怪音乐》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剖析平行叙事对经典文本的继承与颠覆,以及平行叙事和生命虚构叙事对现代社会政治议题的推动。
关键词:平行叙事生命虚构叙事后现代主义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女诗人。
近年来,新维多利亚小说和文学家生命虚构叙事的兴起重新点燃了批评者对这位女诗人的研究热情,同时也激起创作者再现女诗人生命故事的创作热情。
布朗宁夫人先后成为福斯特( MargaretForster)的《夫人的女仆:一部小说》(LadV's Maid: A Novel,2007)、费雪(Laura Fish)的《奇怪乐章》(Strange Music,2009)和默塞尔(NancV Moser)的《我多么爱你:一部关于伊丽莎白·布朗宁诗意浪漫爱情的小说》(How DoILove Thee: A Novel ofElizaheth Barrett Browning'sPoetic Romance。
2012)等生命虚构作品中的主人公。
三位小说家以布朗宁夫人生命因子( hio-meme)作为创作的前文本参照,发挥各自想象,分别“转换生成”三个形象迥异的布朗宁夫人,其中,费雪的《奇怪音乐》获选进入2009年“柑橘虚构文学奖”长名单(Orange Prize For FictionLong list)。
费雪凭借这部布朗宁夫人生命虚构作品里的叙事结构、多声部的叙事话语和多重生命因子平行并置创设独特的叙事模式。
一.平行的叙事平行叙事是一种不同作品之间的平行( parallel)和衍生(deriva-tive)关系,是由一位作家从先辈正典作家已有的作品里衍生出来的新作品(Mn ller312),它大多以经典作品为元文本参照,通过文类转换、叙事视角和叙事时空的转换等重写策略创作出与这个先辈文本平行的新文本( Yang513;杨晓霖、宁静后现代29)。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空间”问题探析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空间”问题探析作者:简剑芬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5期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空间诗学研究”(14WLH43)。
摘要:现代小说叙事学理论已拓展延伸到空间叙事领域,以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为基础,选取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又来了,爱情》、《野草在歌唱》、《简·萨默斯的日记》四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从小说“空间”的构建、“空间”的解读、空间叙事模式等方面探讨了莱辛小说的“空间”问题,以期为解读其不同时期的小说作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小说;空间作者简介:简剑芬(1975-),女,广东丰顺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3引言:英国文坛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2013),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
莱辛本人丰富厚重的人生经历,使其具有复杂的空间存在感,因而对空间认同和文化形态有着深刻体驗[1]。
她的小说创作具有异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空交叉、情节破碎、空间混乱等特征,同时还擅长运用物理空间进行故事叙述,推动情节发展,并在建构人物心理空间过程中,反映出现实社会里人类世界的杂乱感和无助感,这也是莱辛小说的最成功之处。
关于多丽丝·莱辛小说中呈现出的“空间”问题一直都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因此,分析莱辛小说的空间写作手法,研究其小说的空间诗学,可以深入了解空间叙事理论领域中小说的内涵。
以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为基础,选取莱辛的四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解读其不同时期的小说作品提供参考。
一、莱辛小说“空间”的构建空间与时间有着密切关系,众多专家学者较多地关注和研究了空间问题,其原因在于空间是一个“场”,它涉及到身体、公共性、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无论是何种类型因素,还是何种关系,在构建小说空间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灵魂的影子——论《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双人物的特征和功能
灵魂的影子——论《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双人物的特征和功
能
郭曼;王丽丽
【期刊名称】《山东外语教学》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双人物作为常见的文学现象,通过一对息息相关的人物帮助作者表现仅通过其中一人难以表现的文学内容.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双人物是理解人物关系及主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国内外文学评论界对此尚未有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双人物的起源、死亡与新生、现实与梦境和心灵告白分析了双人物的关联性特征及在小说中发挥的独特功能.
【总页数】4页(P98-101)
【作者】郭曼;王丽丽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浅析《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男性观 [J], 王柳媛
2.悖反式回归——《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女性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J], 秦治全
3.生命的流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时态交叉 [J], 张玲玲
4.《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女性传统角色的回归 [J], 申惠颖; 李雅琴
5.精神救赎,自我实现——论《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中简·萨默斯延宕的成熟 [J], 谈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简·萨默斯的日记》
重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简萨默斯的日记》张秀芳【摘要】《简·萨默斯的日记》是多丽丝·莱辛晚年的一部代表作。
莱辛通过主人公简一生的起伏沉落,阐释了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重要性。
本文结合萨特对于“他人”理论的论述,着重分析简在对待自我、对待他人态度以及对待他人判断方面所发生的巨大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不仅使简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领略了生活的真谛,也使简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自为存在的人。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18-19,22)【关键词】《简·萨默斯的日记》;转变;自我;他人;自为存在【作者】张秀芳【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湖北武汉 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简·萨默斯的日记》是多丽丝·莱辛1984年匿名发表的一部作品,小说采用日记的形式对主人公简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直接的透视:简曾是一位眼界狭窄的中产阶级妇女,与他人的关系十分糟糕,亲情、友情和爱情都与她相距甚远。
随着丈夫和母亲的相继去世,简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此时,简偶遇莫迪,随着与莫迪交往的逐渐深入,简经历了人生彻底的蜕变,与他人的关系也出现了重大转变,简最终体味到了美好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日记》虽说在莱辛的全部作品中不是最重要的作品,但常被称之为一部对她后期写作尤为关键的作品。
因此,不少国内外的评论家对这部作品也给予了积极的关注,但多从母女关系、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文将结合萨特对于“他人”理论的论述,着重分析简在与他人关系中所发生的巨大转变。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指出,存在可划分为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和为他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指无意识的物的存在,即是其所是。
自为的存在指有意识的人的存在,它具有人为性、时间性和超越性的特点。
为他的存在指自我在他人的“注视”下感到了自身的异化,但我既不能完全被他人对象化,又不能完全把他人对象化;我与他人总是处在互为对象化的纠缠和矛盾之中。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与传统小说不同
• 全书以”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 即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故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 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 大量的感想和议论。 • 它虽然有一个人物中心”我“,但它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 情节。只有回忆,没有情节。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 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 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 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 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 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 在他的小说中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情节、故事的开 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传统小说里的诸要素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通篇的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绘,这是普鲁 斯特对于法国小说的创新,但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 了表现他对于生命的特殊感受而创造的新的艺术手法。
• • • •
•
major works
• 长篇小说《让·桑德伊》未完成
• 短篇小说集《欢乐与时日》 • 文学评论集《驳圣伯夫》 • 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
意识流小说
• 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 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 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 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时间上常常是过去 、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 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 ,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意识流 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 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 节,事件极其微小。 • 主要代表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法国)、詹姆斯乔伊 斯(爱尔兰)、威廉福克纳(美国)、维吉尼亚·吴尔夫 (英国)
女性叙事学视角下的《简萨默斯日记》阐释的开题报告
女性叙事学视角下的《简萨默斯日记》阐释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女性叙事学视角下的《简·萨默斯日记》阐释简介:本文将以女性叙事学视角为基础,对英国文学经典作品《简·萨默斯日记》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简·萨默斯日记》是英国19世纪初期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品,它以一位年轻的女性萨默斯的日记为主线,揭示了当时英国中上阶层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真实遭遇和内心世界。
因此,《简·萨默斯日记》不仅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更是揭示了当时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以及女性作为叙述者的独特视角。
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女性叙事学视角在《简·萨默斯日记》中的呈现和作用,分析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叙述方式和叙事特点,探讨作者约翰·凯尔斯利如何运用女性叙事学视角来彰显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本文将对《简·萨默斯日记》所涉及的女性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性别、阶级、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以更好地理解当时英国女性的现实困境。
研究意义:女性叙事学视角是现代文学批评中一个独特的视角,它通过揭示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女性叙述者的叙述模式和叙述策略,进一步拓展了文学批评的研究领域和深度。
《简·萨默斯日记》作为英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女性叙述者的独特视角和揭示女性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现实困境。
因此,通过对《简·萨默斯日记》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有助于深入探讨女性主义和女性意识形态的发展。
研究内容:本文将分析《简·萨默斯日记》中女性叙述者的叙述特点,包括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和叙述方式等方面,阐述女性叙述者的独特视角在叙述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同时,针对作品中涉及的性别、阶级、婚姻、家庭等议题,以女性叙述者的视角为基础,分析描述和呈现女性角色的叙述方式和叙事特点,探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ng 6 7@ sn . o i 67 i a t m
英 国女作家 多 丽丝 ・ 辛 ( o sL s n ) 莱 D f es g 幼 i
人类 科 学 的 介 绍》中谈 到 , 生 命 的 过 程 是 一 时 “
年在殖 民地 长大 , 目睹 了很 多社会不公 , 一生受很 多“ 主义” 如共 产主义 、 , 马克 思主 义、 非主 义 的 苏
t r u h a ay i g t e t r e tn e nd tns n e s ci n u e n te n v 1 h o g n lzn h h e e s sa e e i tr e to s d i o e . h
K yw rs oi I si T e irs n o e lep i sp y t s t sc o e od :D r e s g h ai J e S m r i h oo h e ei e et n s. n D eo a f s f l n nr i Auh r Z a gLn l gi ap s rd a tdn e c ol f oe nL nu gs N nigU i ri f to : h n ig n ot au t s etnt ho o r g a gae , aj n esyo i s g e u i h S F i n v t S i c n eh o g N n n 10 4 C i ) sei in ri n m r a i rt e m i c neadT cn l y( aj g2 0 9 , hn , p c l i i B is adA ei nLt au .E a : e o i a a z g n th c e r l
里 , 且 向未来持 续地 涌进 , 种连 成一气 的过 并 在这
的更小 的部 分 组成 。具 体 的时 间包 含 了 ‘ 现在 ’ 的连续 的过程 , ‘ 而 现在 ’ 不断 地变为 ‘ 过去 ’ ‘ , 将 来’ 又不断 地变成 ‘ 在 ’ ” 刘放 桐 18 现 。( 2) 亨利 ・ 格森 ( nyB rsn 也强调 时间的 柏 Her ego ) 作用 。他说 , 只有 通过 真正 的时 间人 才 能认 清 自
8 世界 文学评论 4
2 1 第 2期 0 0年
生命的流动 :简 ・ 《 萨默斯的 日记》 中的时态交叉
张玲玲
内容提要 :简 ・萨默斯 的 日记》 多丽丝 ・莱辛 晚期 作 品之 一。本 文 旨在 运用 狄 尔泰 、 《 是 柏格 森 等 哲学 家 的生命 哲学理论 , 通过分析 小说 的结 构 , 小说 中过去 时、 现在 时和将 来 时三种 时态 的运 用 , 以及 其丰 富
作者 简介 : 张玲玲 , 南京理工 大学外语 系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从 事英语语 言文学研 究。
Tt : h lXo i— O oi L sig ST neIt sc o h irso n o e je T eFU f f i L e nD r es ’ e s ne et ni T e ai J e m r s n r i n D e f a S s
sg i c n eo f :t e me r in f a c fl e h moy,r ai n x e tt n o f swela h i S l e f y a d cr u ai i i e t a d e p cai fl e a l s t e l e’ i a t n i lr y l y o i f n c t
影 响 , 的文章 中对这些 “ 她 主义 ” 的兴 趣来 自于她 对人 性 的关 注 。她 把 自己对 生命 的认 识 注 入 写 作 , 生命 的见 解 是她 创 作 的基 础 。她对 生命 的 对 看法 以及对人类生命 的关 注表现在她 的作 品以及
的, 这就是所谓 的 ‘ 程 ’ 过 。如果 我 们不 考 虑组成 时 间 的本 质 , 它 的 每一 部 分 都 有 等 同 的价 值 。 那 即使是 它的最小 的 组成 部分 是 直线 的 , 由连续 是
A s at bt c: eD ai n o es o sL si t nv1 h rc t m t t e po le r irso J eS m r。D f es g l e oe. i at l ae ps o m l Wi l e f a n a r s i e t y hm
其小说 特殊 的结构形 式 中。 莱辛对 人 性 、 命 的关 注离 不 开 生 命 哲 学 。 生
在读 过大哲学 家们 狄 尔泰 , 利 ・ 格森 和 奥斯 亨 柏
己 , 清生命关 。在 绵 延 中 , 去 包 容 在 现在 过
的时态交叉来 分析小说 中蕴含 的生命哲 学意义 , 即生命存在记 忆 、 生命具 有现实和 生命充 满期望 , 同时 , 生命 还具有直 线性和循环 性 的特 征, 以此来加 强我们 对莱 辛及其特 殊写作技 巧 的理解 。
关键词 : 多丽丝 ・ 辛 《 - 莱 简 萨默斯 的 日记》 生命哲 学 时态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