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屋效应 杨发记
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一文描写了一个现象:几个人在一个屋子里面,一个人嫌房间光线太暗,要求开一个窗,其他人却不同意。
这个人再提出要屋顶掀掉,于是其他人就采取折中的办法,允许他开一个窗。
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拆屋效应”。
乍一看,拆屋效应还很模糊,不知可以做何用。
那么就举一个借钱的技巧吧。
张三、李四两人打赌,看谁先从王五那里借到100元钱。
张三先去找王五,开口就说:“借我100块吧,我有急用。
”王五拒绝了,说:“我刚刚买完东西,没有了。
”李四再去找王五借:“王五,借我一千块钱吧,我明天就还你。
”王五睁大眼睛:“一千?你当我是什么人啊!”李四又说:“那你借我500?”王五摇摇头。
李四再说:“那你借我100总可以吧。
”王五不好再推脱就同意借李四100元。
当你去借钱的时候,先说一个比实际需要大许多的数字,对方肯定不乐意借这么多钱给你,于是找各种借口拒绝你。
但是,注意了,人就有这么一个心理,在拒绝他人,不能提供帮助的时候,他的内心会产生内疚感。
当你第二次说出一个很小的借钱数额时,对方为了弥补第一次拒绝产生的内疚感,就会很乐意的把钱借给你。
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说出这个实际需要的数字,就容易被人拒绝。
这就是拆屋效应的实际运用。
谈判时,拆屋效应也是一招妙棋。
你先给对方一个看似很不合理的要求,故意让对方拒绝你。
但是,对方是不愿意一味拒绝你的要求的,因为这样会使他承担拒绝的心理压力。
当你随后提出预期的要求,对方就容易接受。
因为这有利于提高其心理的舒适程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要在两个小区树立一块“小心驾车”的大牌子。
在第一个小区,实验者向小区的居民直接提出这样的要求,结果仅有不到20%的人赞同,计划遭到阻碍。
在第二个小区,实验者则没有直接提出这一要求,而是先做了一些关于交通安全的知识宣传,并且要小区的人们在一份赞同安全驾车的书上签字,自然几乎人人都签字赞同了。
过了一段时间,实验者才摆出真正的意图,要求小区的居民允许他们在小区树立一块“安全驾车”的大牌子。
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拆屋效应”。
1典型案例这一现象与"登门槛效应"似乎有点异曲同工,这一效应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
就有这样的例子:学校的一名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把班主任急坏了,没过了几天学生安全地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这名学生之前所犯的错误了。
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就相当于“拆屋”,是班主任没办法接受,也是不希望再发生的一种结果,学生之前犯的错误就相当于“开天窗”,虽然原来难以接受,但相对于离家出走就显得可以接受,实际上这就是拆屋效应,只不过好像学生用得比老师要好。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要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2心理实验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实验中提出的。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
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
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
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3成因分析拆屋效应的产生可能由于:在面临不希望发生的事,同时有两种心理机制启动,一是设法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事情的发生,二是开始调整内在的心理矛盾,准备接纳不可改变的事实。
如果在调整进入平衡状态时,出现的一个新的选择与内在平衡状态相近时,就很容易被内化接纳。
狄德罗效应 杨发记制作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1月20日
• 如何摆脱狄德罗效应 • • 如何才能摆脱“狄德罗效应”的摆布呢?大 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他的处理方式。 •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1月20日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1月20日
• 随后,苏格拉底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 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 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 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 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 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 狄德罗的“狄德罗效应”可以用来进行 心理的指导工作。 •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1月20日
• 格调组合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 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品的功能组合和系统组 合的先后实现,人们开始进一步追求物品之间的 “格调组合”。所谓格调组合,指的是各种具有功 能和系统组合关系的消费品之间按照某种品位标准 而进行的组合。格调组合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鉴赏 风格组合,它涉及消费者的主观感觉和偏好,包括 审美观念、主观情趣、修养和品位。二是品牌风格 组合,它指追求具有统一风格和档次的品牌商品的 组合(如宝马汽车配劳力士手表)。通过格调组合,物 质产品的消费不但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而且也满 足我们精神需要(如审美情趣的表现和满足)和社会需 要(个性和地位的显现)。
拆屋效应——不要拒绝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力资源
拆屋效应——不要拒绝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力资源拆屋效应来源于鲁迅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文章,他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鲁迅先生的这个例子一语中的,后来,这种人们面对困难“循序渐进”的心理就被叫做拆屋效应。
丝毫不用怀疑的是,很多老板好像都读过这段文字,也深谙员工的这种心理,所以很多时候,职场人士会发现,领导经常会分配下来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领导抛来这样的烫手山芋时,怎么办?大多数人都会避而不及,找个借口匆匆躲过,还有人,会装作听不懂、不接招。
终于,领导可能会锁定住一个人,让他去完成这个工作任务,如果这个人是你,你会怎么办?是单纯地对领导说“我的能力达不到”,还是自以为聪明地说,我想我现在手头工作紧张,没有时间处理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是逃避,无论找什么借口都是没有用的。
你丝毫不用怀疑的是,领导也不是天生就当领导,当你想到某个借口的时候,你的领导早在出道的时候就用过了。
他,怎么可能看不透你?相反,这样的回答却在同事当中暴露了你的怯懦,虽然其他人并没接招。
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即使不能在面对“烫手山芋”时主动请缨,也必须要停止说“我做不了”这样的话。
何立凯在公司工作多年,虽然没有任何职位,但是他为人稳重,任劳任怨,得到了公司大多数人的肯定和赞赏。
大家认为,他的升职只是时间的问题。
有一天,一个偶然的原因,经理从某些渠道得知外地一个小城镇需要公司的产品,于是有意选派人员前往。
大家都知道这项任务可不轻松。
且不说,公司的出差条件并不优厚,就说经理的要求,小城镇有5家有意向的单位,至少要拿下3个,就足以让人退避三舍。
对于在那个小城镇毫无根基的公司来说,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5家都谈了,但是哪家都没有谈成功,谁也不想大冬天地跑到外地那个小城镇吃苦受罪,没有业绩,回来还要领受责备。
拆屋效应——不要拒绝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力资源
拆屋效应——不要回绝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力资源拆屋效应来源于鲁迅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文章,他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假设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鲁迅先生的这个例子一语中的,后来,这种人们面对困难“循序渐进〞的心理就被叫做拆屋效应。
丝毫不用疑心的是,很多老板好似都读过这段文字,也深谙员工的这种心理,所以很多时候,职场人士会发现,指导经常会分配下来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指导抛来这样的烫手山芋时,怎么办?大多数人都会避而不及,找个借口匆匆躲过,还有人,会装作听不懂、不接招。
终于,指导可能会锁定住一个人,让他去完成这个工作任务,假设这个人是你,你会怎么办?是单纯地对指导说“我的才能达不到〞,还是自以为聪明地说,我想我如今手头工作紧张,没有时间处理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是逃避,无论找什么借口都是没有用的。
你丝毫不用疑心的是,指导也不是天生就当指导,当你想到某个借口的时候,你的指导早在出道的时候就用过了。
他,怎么可能看不透你?相反,这样的答复却在同事当中暴露了你的怯懦,虽然其别人并没接招。
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即使不能在面对“烫手山芋〞时主动请缨,也必需要停顿说“我做不了〞这样的话。
何立凯在公司工作多年,虽然没有任何职位,但是他为人稳重,任劳任怨,得到了公司大多数人的肯定和赞赏。
大家认为,他的升职只是时间的问题。
有一天,一个偶然的原因,经理从某些渠道得知外地一个小城镇需要公司的产品,于是有意选派人员前往。
大家都知道这项任务可不轻松。
且不说,公司的出差条件并不优厚,就说经理的要求,小城镇有5家有意向的单位,至少要拿下3个,就足以让人退避三舍。
对于在那个小城镇毫无根基的公司来说,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5家都谈了,但是哪家都没有谈成功,谁也不想大冬天地跑到外地那个小城镇吃苦受罪,没有业绩,回来还要领受责备。
第3期:拆屋效应
缘起: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
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 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 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 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 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 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启发价300元的鞋子 打5折和直接实价150元,前者更能获得好卖;跟 苛刻的老板请假4天却批准2天。所以,有时候漫 天开价也是一种能较有效达到目的的交际方式。
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拆屋效应”。
原因我们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我们拿两种情况做一下对比,第一种是先提出一个不合理要求,再提出一个相对较小的要求,第二种是直接提出这个较小的要求,比较哪种情况下的要求更易被接受。
实验结果表明,在前一种情况下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直接提出要求反而不容易被接受。
通常人们不太愿意两次连续地拒绝同一个人,当你对第一个无理要求拒绝后,你会对被拒绝的人有一种歉疚,所以当他马上提出一个相对较易接受的要求时,你会尽量地满足他,而不太愿意连续两次摆出拒绝的姿态,毕竟我们并不想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让人觉得我们想拒绝这个人。
使用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要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有这样的例子:学校的一名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把班主任急坏了,没过了几天学生安全地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这名学生之前所犯的错误了。
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就相当于“拆屋”,是班主任没办法接受,也是不希望再发生的一种结果,学生之前犯的错误就相当于“开天窗”,虽然原来难以接受,但相对于离家出走就显得可以接受。
心理实验《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曾做过一个实验,假扮成县里青年咨询计划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大学校园里去问大学生们是否愿意陪一群少年犯去参观动物园。
要与一群年龄各异的少年犯一起在公共场所呆上好几个小时,而且也没有任何报酬,这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当然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结果也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绝大部分人(83%)都拒绝了这个请求。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1,飞轮效应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假期过后,重新返回工作总觉得异常艰难,焦虑且毫无头绪,这正是“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所以如果有什么明天要做的事,最好今天就开始做。
万事开头难,但你如果提前开好了头,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之后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2,拆屋效应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鲁迅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跟登门槛效应是一对,虽然方向相反,但用在特定的场景都能事半功倍。
3,登门槛效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人们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大家才会慢慢地接受那个较大的要求。
4,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当你想说服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又没有什么把握的时候,可以委托一个他比较信服或者崇拜的人去说服他,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
5,阿伦森效应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
表现为: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而不喜欢那些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喜欢你,那切不可在一开始相处时就给予他过多的奖赏,因为一旦高奖励被放在了开头,那么随着之后的奖赏越来越少,他对你的态度也会越来越消极。
这个原则在亲人、朋友、恋人之间送礼物时都适用。
拆屋效应例子
拆屋效应例子
1. 你知道吗,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拆屋效应。
就说我上次去逛街买衣服,我看中一件挺不错的外套,标价八百呢!我本来觉得有点贵不太想买,结果店员说这件衣服原价一千五,现在打折才八百,哇,这么一听好像还挺划算的呢,这不就是拆屋效应嘛!我就犹豫着买下了。
2. 我们在谈工资的时候也会这样啊!老板一开始说只能给你这么点,等你提出更高要求后,再稍微增加一点,你就会觉得还不错,就接受了。
就好像我朋友去找工作,老板说月薪三千,他争取说要五千,最后老板给到四千,他还挺开心的,这像不像拆屋效应在起作用呢?
3. 小孩要零花钱也会用这一招呢!我表妹想要五十块钱零花钱,她不直接说要五十,而是先说要一百,她爸妈肯定不同意呀,然后她就说那五十吧,她爸妈就很容易答应了,哎呀,这小鬼头,可精了,这不就是妥妥的拆屋效应嘛!
4. 再想想装修房子的时候,装修公司给你报个超高的价格,你觉得贵,他们再降一些,你就觉得能接受了。
我家装修的时候就是这样,开始说要二十万,吓死个人了,后来降到十五万,我爸妈就觉得还行了,这不是拆屋效应是什么呢!
5. 还有啊,出去旅游的时候跟团也是。
导游一开始给你介绍各种贵的项目,等你表示不想参加,他就推出一些稍微便宜点的,你可能就会参加了。
我那次旅游不就是嘛,一开始那些项目贵得离谱,后来那些稍微便宜点的我就参加了,这也是拆屋效应的体现呀!
6. 咱在学习上也会有这种情况呢!老师说要做十套试卷,全班都叫苦连天,然后老师说那就做五套吧,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感觉还能接受。
这不就是典型的拆屋效应嘛!
总之啊,拆屋效应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很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就掉进这个陷阱里啦!。
拆屋效应在生活中的例子
拆屋效应在生活中的例子文章一:《拆屋效应:生活中的智慧策略》(针对成年人)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拆屋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先提出一个大要求,对方拒绝后,再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这时候小要求就容易被答应。
比如说,你想跟老板涨薪 50%,这可能会让老板直接拒绝。
但要是你先说涨薪 100%,老板拒绝后,你再退一步说涨薪 30%,这时候老板可能就会考虑一下了。
再比如,孩子想要一个很贵的玩具车,家长肯定不同意。
但孩子要是先说要一个超级豪华的玩具套装,家长拒绝后,再提出要这个玩具车,家长可能就会觉得这个要求也不是那么过分,就答应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拆屋效应,达到自己的小目标。
但也要注意,别用得太过分,不然别人可能会反感哦!文章二:《拆屋效应:让生活更顺心的小窍门》(针对职场人士)职场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拆屋效应”。
这可是个能帮咱们解决不少问题的好东西!就拿跟客户谈合作来说吧。
你要是直接给出一个中等的方案,客户可能还会挑挑拣拣。
但要是你先给出一个特别高大上、但不太实际的方案,客户觉得不行。
这时候你再拿出那个中等的方案,客户可能就觉得:“嗯,这个还行,就它了!”还有啊,跟同事分工的时候也能用得上。
比如你想让同事多承担一些任务,别直接说,先说让他承担绝大部分,他肯定不干。
然后你再调整,说让他多承担一部分,这时候他可能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学会了这一招,咱们在职场上就能更顺利啦!文章三:《拆屋效应:搞定孩子的神奇魔法》(针对家长)各位家长们,是不是经常被孩子的要求弄得头疼?别着急,“拆屋效应”来帮忙!比如说,孩子周末想一直看电视,不做作业。
你要是直接说不行,孩子可能会闹。
但你要是先说:“那咱们这周末就别做作业了,光看电视玩游戏。
”孩子肯定也知道这不行。
然后你再说:“那咱们看一个小时电视,然后做作业,好不好?”孩子可能就乖乖听话了。
再比如,孩子不想吃蔬菜,你先说:“那以后咱们都别吃蔬菜了,光吃肉。
心理效应-班级管理中的几种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班级管理中的几种心理效应心理效应 - 班级管理中的几种心理效应心理效应心理效应作为一种。
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人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
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班主任很着急,过几天学生安全回来后。
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学生的错误了。
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
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链状效应。
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这种效应在年龄低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
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因此作为班主任,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如让娇生惯养的学生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胆小畏法的学生应和勇敢坚强的学生交友。
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累的交互作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拆屋效应 经济学
拆屋效应经济学
拆屋效应指的是在经济学中,当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拆除住房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因果关系。
这种效应通常是指政府拆除老旧住房或贫民窟并进行城市更新的行为。
拆屋效应的经济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力市场:拆除住房会导致一部分居民失去住处,从而可能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
一方面,拆房后,失去住房的居民可能不得不搬迁到其他地方寻找新的住宿,从而改变他们的就业地点。
另一方面,拆除住房也可能提供了建筑和施工等工作机会,从而刺激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2. 物价和地产市场:拆除住房减少了供应,可能导致房屋价格上涨。
此外,由于城市更新使地段得到改善,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口流动,从而推高当地的房价和地产市场。
3. 贫困和不平等:拆除住房可能使原居住在那里的贫困人口或社会弱势群体流离失所。
这可能导致贫困和不平等程度的增加,因为这些人可能难以承受新的住房成本或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4. 公共服务和城市规划:拆除住房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机会,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如道路、公园、学校等。
然而,这也需要考虑新建住房的需求,并确保公共服务能够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
总体而言,拆屋效应的经济影响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和利益。
政府在进行拆屋行动时,应该注重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同时满足城市更新的需求和保障居民的权益。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长沙市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预测密卷含解析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长沙市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预测密卷一、判断推理1.人们不太愿意连续地拒绝同一个人两次,当人们对第一个要求拒绝后,会对被拒绝的人有一定的愧疚,所以当他马上提出一个相对较容易的请求时,就会尽量满足他。
这就是拆屋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未能体现拆屋效应的一项是()。
A、晓月先向父亲提出买20元一本的《鲁迅演讲全集》,被拒绝后提出要买600元一套的《鲁迅全集》,结果父亲答应她买《鲁迅演讲全集》B、在商业谈判中,王经理喜欢先提出一些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最后再提出自己真正的要求,往往都能达成目的C、小玲想借表哥的数码相机,却先提出借笔记本电脑,被拒绝后再提出借数码相机,表哥最后同意了D、某区发生多起陌生人自称迷路讨要车费遭拒绝后,提出借用手机拨打电话,继而窃取机主个人信息进行有预谋诈骗的犯罪活动2.自我建构指个体通过行为表现表明自己符合在他人心目中的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身份或社会形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自我建构的是()。
A、16岁的女孩欢欢经常模仿话剧团演员的表演并像他们一样早起练功,她自己希望以后也成为一名话剧演员B、某公司创立之初就定下服务社会的企业使命,后来在偏远山区建立多所希望小学,树立了公司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良好形象C、一些企业家经常穿着昂贵的西装,坐豪华轿车,有些人认为这是“炫富”,但他们认为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得到同行的认可D、不同航空公司要求本公司的空中乘务员穿着不同的制服,他们认为员工形象会影响到公司在旅客心中的形象3.蝴蝶:蟋蟀A、桑葚:鲜花B、海棠:海参C、鹦鹉:海鸥D、恒星:太阳4.作家对于()相当于()对于顾客A、作品售货员B、出版社售货员C、读者生产商D、读者售货员5.死线抽象现象是指语言的运用者只在语言“抽象阶梯”的某一级上使用语言,忽视各种人群和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把语言表达固守在某一类型、层次或水平线上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所述不存在死线抽象现象的是()。
拆屋效应教育启示
拆屋效应教育启示好呀,那我开始写啦。
咱先来说说啥是拆屋效应啊。
这就好比你想去跟老板提涨工资,你要是直接说涨个五百一千的,老板可能立马就拒绝了。
但你要是先来个大的,说要涨五千一万,老板肯定觉得这太离谱啦,然后你再退一步说那涨个一千吧,老板可能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呢。
这就是拆屋效应,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再提出较小的要求,这样后者就更容易被接受啦。
那这对咱教育孩子有啥启示呢?咱就拿孩子想要个新玩具来说吧。
孩子要是一上来就说要那个贵贵的玩具,咱别急着拒绝呀。
咱可以先顺着他说,哇,那个玩具好棒呀,不过是不是有点贵呀。
然后咱再和孩子商量,要不咱先看看其他稍微便宜点的玩具,也很好玩呀。
孩子可能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啦。
这就跟拆屋效应一样嘛,先让他看到那个“大屋子”,再引导他走向那个“小屋子”。
再比如说孩子学习的事儿。
孩子要是说不想学习,咱可别直接就批评他呀。
咱可以说,哎呀,不想学习呀,那咱干脆别学啦,以后啥也不干啦。
孩子肯定会觉得这不行呀。
然后咱再慢慢和他说,那咱们少学一会儿,或者先学个简单的科目,孩子可能就比较愿意接受啦。
这就是利用了拆屋效应呀,先把那个困难夸大,再把实际的要求提出来,孩子就不会那么抵触啦。
你想想,要是咱一上来就强硬地要求孩子必须怎样怎样,孩子能乐意吗?那肯定是各种不情愿,各种抵触呀。
但咱用了拆屋效应,就不一样啦。
咱教育孩子可不能太死板啦,得灵活点。
就像那个拆屋效应一样,看似很简单的道理,用好了可不得了呢。
咱要学会理解孩子的心思,别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呀。
比如说孩子犯错了,咱别急着发脾气呀。
咱可以先装作很生气很生气,哎呀,这可怎么办呀,这错误太严重啦。
然后等孩子有点害怕了,咱再慢慢和他说,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啦,咱只要以后注意就好啦。
这样孩子不就更容易接受批评,也更容易改正错误了嘛。
教育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咱要是掌握了这些小技巧,不就轻松多了嘛。
咱可别小看了这个拆屋效应,用好了真的能让咱和孩子的关系更亲密,孩子也更愿意听咱的话呀。
拆屋效应的应用
拆屋效应的应用
拆屋效应是一种简单的心理学理论,它指的是如果我们拆开一个东西,会让它更容易懂得如何操作或者去理解它。
这个理论可以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包括学术的领域、社会的领域乃至实践应用的领域中。
最早,拆屋效应最初应用于学术领域,以消除一些负担,如研究者在不同学科中影响课程内容。
例如,一些研究者建议把社会学和经济学分开,以便研究者和学生更容易去理解它们,同时又可以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外,拆屋效应在教育领域也有其重要性,例如,把一门课程拆分成几个小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门课程的概念,从而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
此外,拆屋效应还可以应用于社会的领域,它可以帮助社会成员建立起新的关系,从而提高社会的效率和合作精神。
例如,一个社区可以把自己分成几个小社群,以便每个小社群成员之间更容易沟通和互动。
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大范围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上的不平等和歧视。
拆屋效应也可以应用于实际的应用。
比如,在商业分析领域,拆屋效应也可以帮助把一个大型公司拆分成几个小规模公司,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机构的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并增加竞争优势。
此外,拆屋效应也可以应用在产品设计方面,把一个复杂的产品拆分成几个简单的模块,可以帮助人们更快速、更容易地使用这些产品,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总之,拆屋效应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心理理论,它可以被应用在各
个领域,包括学术的领域、社会的领域以及实践的应用领域。
「每天一点心理学」拆屋效应
「每天一点心理学」拆屋效应展开全文1⃣-什么是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2⃣-拆屋效应的运用方法?拆屋效应,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别人无法拒绝你。
通常人们潜意识里不太愿意连续拒绝同一个人两次。
所以当你的第一个无理要求被拒绝后,他会对你有一种愧疚感。
如果此时我们再提出一个相对较易接受的要求时,他会尽可能的满足我们。
在面临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时,人们往往会存在两种心理:①设法阻止事情的发生②调整心态,接受事情的发生拆屋效应正好满足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心理,提出的大要求满足了人们的抵触心理,而提出的小要求满足了人们的调整心理。
这样当心态调整好时,小要求就更容易被接纳。
因此,当直接提出一个要求不太可能被接受的情况下,可以试着先提一个不合理的、更加不能被接受的要求。
-3⃣-现实生活中拆屋效应的运用案例?谈判、砍价、调整薪资都可以运用拆屋效应,有时候我们需要在谈判一开始就抛出一个看似无理令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这是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它能让你在谈判一开始就占据着比较主动的地位,但记住这只是“拆屋”,如果想让谈判真正有所进展,不要忘记“开天窗”,再提出一个合理预期内的条件。
然后双方再一点点谈判,一个往下降,一个往上涨,这已经是大家默认的一个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真正的沟通最需要诚心诚意,不可滥用这个套路。
如果提前抛出的条件,令他人产生了极大的厌恶,那么这种沟通就会出现反作用。
“拆屋”拆得太过火的话,对方就不会与你有下一步沟通,“开天窗”的计划也会随之泡汤。
心理学效应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
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班主任很着急,过了几天学生安全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学生的错误了。
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要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超限效应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生时,应掌握一个"度"。
"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 •
通常人们不太愿意两次连续地拒绝同一个 人,当你对第一个无理要求拒绝后,你会对 被拒绝的人有一种歉疚,所以当他马上提出 一个相对较易接受的要求时,你会尽量地满 足他,而不太愿意连续两次摆出拒绝的姿态, 毕竟我们并不想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让人觉得 我们想拒绝这个人。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 • 拆屋效应 • 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 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 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 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 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拆屋效应”。这一现象与“登门槛效应”似乎有 点异曲同工,这一效应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 成因分析 • 拆屋效应的产生可能由于:在面临不希 望发生的事,同时有两种心理机制启动,一 是设法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事情的发生,二是 开始调整内在的心理矛盾,准备接纳不可改 变的事实。如果在调整进入平衡状态时,出 现的一个新的选择与内在平衡状态相近时, 就很容易被内化接纳。 •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 心理实验 • • 拆屋效应 •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 1966年做的实验中提出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 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 “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 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 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 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 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 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 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我们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我们拿两种情况做 一下对比,第一种是先提出一个不合理要求,再提 出一个相对较小的要求,第二种是直接提出这个较 小的要求,比较哪种情况下的要求更易被接受。实 验结果表明,在前一种情况下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 人们所接受,而直接提出要求反而不容易被接受。 通常人们不太愿意两次连续地拒绝同一个人,当你 对第一个无理要求拒绝后,你会对被拒绝的人有一 种歉疚,所以当他马上提出一个相对较易接受的要 求时,你会尽量地满足他,而不太愿意连续两次摆 出拒绝的姿态,毕竟我们并不想因为自己的行为而 让人觉得我们想拒绝这个人。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比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以首先要求 学生从找准自己的不足做起,根据自身问题制订一个时间段 (一周、半月或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如养成 “不随意发脾气”、“抓紧时间做事”、“倾听别人说话”、 “不随地扔垃圾”、“勤于思考”、“聚精会神听课”、 “做题仔细认真”等等。长此以往,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便会功到自然成。还有,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切忌急于求 成、“恨铁不成钢”,而要富有爱心和欣赏心,看到他们的 闪光点和发展潜力,对他们作出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哪怕 是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满意的微笑,一次真诚的祝福,都 可能换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从而积 极健康成长。再有,课堂提问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 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一步步 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永不满足的追 求精神。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 典型案例 • • 拆屋效应 • 这一现象与“登门槛效应”似乎有点异曲同工,这一效应在 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就有这样的例子:学校的一名学生犯 了错误后离家出走,把班主任急坏了,没过了几天学生安全 地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这名学生之前所犯 的错误了。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就相当于“拆屋”,是 班主任没办法接受,也是不希望再发生的一种结果,学生之 前犯的错误就相当于“开天窗”,虽然原来难以接受,但相 对于离家出走就显得可以接受,实际上这就是拆屋效应,只 不过好像学生用得比老师要好。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 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要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 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 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
这种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然后再不断降低要 求以被他人接受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 应”。拆屋效应对批评的启示是:我们必须注意掌 握批评的分寸.使批评能被学生所接受。要在批评 中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希望.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 按照教师的指导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如果批评学 生过频或过重,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让学生丧 失了自信,进而破罐子破摔。那么学生犯了错误时 想到的不是如何去改正错误,而是如何逃避惩罚, 如有的学生采取了离家出走等极端的应对方式。因 此,我们在批评时要恰到好处,让受教育者看到希 望,找到路标。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 心理作用 • • 拆屋效应 • 有心理需要,就会有心理效应的产生及其社会能量 的释放。美国那位伪化学家展示“新物质”的实验 及“带功者”的表演从正反两方面告诫我们:必须 正确引导人们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效应,使之充分发 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同时及时纠正其负面影响, 避免出现失误和偏差。向全社会普及心理学、精神 病理学知识,既是心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的义务 和责任,也是全社会各界的责任。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 谈判上的使用 • 拆屋效应也是在谈判中常用的和有效的技巧, 有时候我们需要在谈判一开始就抛出一个看似无理 而令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 不想继续谈判下去,而只代表着一种谈判的策略罢 了。这是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它能让你在谈判一开 始就占据着比较主动的地位,但记住这只是“拆 屋”,如果想让谈判真正有所进展,不要忘记“开 天窗”。所以,如果你的一个要求别人很难接受时, 在此前你不妨试试提出个他更不可能接受的要求, 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
就有这样的例子:学校的一名学生犯了错 误后离家出走,把班主任急坏了,没过了几 天学生安全地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 地去追究这名学生之前所犯的错误了。实际 上在这里,离家出走就相当于“拆屋”,是 班主任没办法接受,也是不希望再发生的一 种结果,学生之前犯的错误就相当于“开天 窗”,虽然原来难以接受,但相对于离家出 走就显得可以接受,实际上这就是拆屋效应, 只不过好像学生用得比老师要好。
真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724207) 杨发记 制作 2012年12月6日
•
• 拆屋效应 • “拆屋效应”的启示很多,在教育工作上也有应用和借鉴。如对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教师一下子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 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 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拆屋效应”蕴 涵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经意处见匠心。 根据“拆屋效应”,教师所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 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 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 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 着”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应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 的小目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者说 迈过了一道“小小门坎”,我们的教育前景就宽阔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