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拾万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化石吟
课题
化石吟
课型
新授
课时序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化石吟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思考,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美。
3、诗人为什么将这首诗题为“化石吟”化石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四、猜想
人类可中的知识,看图等。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补 救
4、恐龙的发掘历史。
5、解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音形义(读两遍)
2、先听读,后自由朗读,并思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诗文题中“吟”含有什么意味?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诗歌结构有何特点?哪两节结构相近?起什么作用?
(5)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3、比比谁最快(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
三、研读赏析(合作、讨论)
1.诗的第1、2小节,用连续的问句开头,妙在何处?
2、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 串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 画”是写人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2、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讨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奇特现象,然后赞许了科学的奇特与人类的巨大。

这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这一单元重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精力和探求不知道国际的爱好,而张锋的《化石吟》作为榜首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廷的序幕。

这首诗以诗的方法写科学的内容,正是许多学生所喜爱的。

所以在教育的进程中要充分调集学生探求科学的积极性,激起他们酷爱科学的热心。

《化石吟》也是一首言语美丽的诗篇,节奏明显,腔调调和,爱情丰厚。

应辅导学生重复吟诵,细细品味。

领会作者由衷的赞许之情,感触诗篇的韵律之美,激起学生酷爱文学的热心。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活动,遵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育思路进行学法的辅导,选用了主体思想法、小组评论法。

在辅导进程中,先调集学生参加讲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依据一系列紧扣教育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考虑、剖析、评论,然后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感知到了解,从理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常识,又提高了才能。

1、堆集词语,流利、有爱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爱情。

2、了解诗篇内容,领会诗篇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顾的结构特色。

3、培育学生的科学精力和探求不知道国际的爱好。

感触诗篇丰厚的思想爱情,领会诗篇的节奏韵律之美。

调集学生的课外堆集,发挥学生丰厚的幻想力。

一直“化石也能歌唱”的了解。

一课时朗诵法:诗篇节奏明显,腔调调和,赋有韵律美,一同运用拟人方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号化石,亲热天然,言外之意流露出赞赏之情。

非吟诵不能领会其美。

引导学生重复吟诵,感触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联想想像法:亿万年前地球上奇特的现象,化石作了逐个的记载,科学家据此康复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学生依据诗篇所供给的资料描绘出幻想中的远古国际,并以美丽的言语,有条理的思想描画一翻,这关于锻练学生的形象思想才能大有裨益。

评论指点法: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求诗篇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最新7篇)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最新7篇)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最新7篇)《化石吟》教案篇一《化石吟》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4. 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联想想像法。

3.讨论点拨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二、解题《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三、畅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

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化石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和诗歌的主要内容,培养赏析诗歌节奏美、音韵美、语言美的能力。

2.理清诗歌结构,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体会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品赏诗歌的节奏、音韵、语言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教学设想:《化石吟》既是一篇科普文章,同时也具有现代诗的特点,这对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是一个考验。

为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还要注意对文体的把握。

诗歌往往是把抽象化语言,用具体可感的事物进行描述,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课,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将“抽象化的语言具体化”的训练。

教学难点:1、了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2、品析鉴赏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语言美;教学设想:一课时。

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作者先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然后具体书写遐思的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而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时,诗歌节奏鲜明,语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学习这首诗,要注重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知识: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教学过程:第一循环导入新课:(根据具体情况,自己选择)①多媒体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可以通过直观的展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一课化石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颂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自然界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化石,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李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篇诗歌呢?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

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

(注意字词教学)屏幕展示读音易错易混的词语,做适当点拨。

二、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由学生作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必然导致自主阅读的结果存在差异,此环节教师只须把握学生对诗歌了解的程度,不要求学生讲得很细、很全。

2、同学们从诗歌中了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识。

那么,这首诗歌是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集体诵读1、2节诗歌问:这两节有什么突出的修辞方法?(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两小节标点符号的特点)设问问:通过设问得到了怎样的答案?苏醒神话奇幻苏醒:化石从亿万年前的岩石中被人类发掘出来;化石打开了人类认知地球生物进化史的大门。

这扇被打开的大门,向我们人类展示的是什么?是一个个奇幻的神话。

那么它奇幻的表现是什么?3至6小节就是最好的回答。

二、研读(合作探究):1、研读对象:3至6节2、合作探究的目标:A、找出核心句;B、概括要点,举例。

3、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别研讨3至6节。

4、研讨要点:①第3节:要点:否定造物主愚昧→科学例:西方,上帝造人;东方(中国),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教学目的:1.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培养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在课本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大意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1.(一二节):引发读者的想象。

2.(三至六节):抒写遐思的内容。

3.(七节):回应一二节的内容。

㈡本诗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二、探究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写作重点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本诗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明确: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

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三、反复朗读总结固趣: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2.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在化石中,我国最著名的恐怕要数恐龙化石了。

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1938年,杨钟健、卞美年、王存义等在云南省禄丰盆地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早期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一发现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禄丰龙成为国内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

四川红色盆地、云南禄丰盆地是恐龙最活跃之所。

先后发现20余个种属,分布于四川40余个县。

其间,在自贡大山铺2800平方米的范围内采掘出的蜥脚类、翼龙类、蛇颈龙类、肉食类、鸟脚类、剑龙类等恐龙化石,且保存完好,是我国珍贵的恐龙化石宝库。

为此,自贡建立了一个占地2.5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自贡恐龙博物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教学目的:1.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培养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在课本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大意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1.(一二节):引发读者的想象。

2.(三至六节):抒写遐思的内容。

3.(七节):回应一二节的内容。

㈡本诗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二、探究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写作重点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本诗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明确: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

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三、反复朗读总结固趣: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2.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在化石中,我国最著名的恐怕要数恐龙化石了。

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1938年,杨钟健、卞美年、王存义等在云南省禄丰盆地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早期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一发现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禄丰龙成为国内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

四川红色盆地、云南禄丰盆地是恐龙最活跃之所。

先后发现20余个种属,分布于四川40余个县。

其间,在自贡大山铺2800平方米的范围内采掘出的蜥脚类、翼龙类、蛇颈龙类、肉食类、鸟脚类、剑龙类等恐龙化石,且保存完好,是我国珍贵的恐龙化石宝库。

为此,自贡建立了一个占地2.5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自贡恐龙博物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诗中的常用词语。

2、了解化石的一般常识,丰富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感情美、节奏美、韵律美。

2、感知诗歌大意,把握作者情感,理清诗歌结构。

3、激活创新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忱。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激活联想想像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出示化石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些化石,你们有什么联想呢?你们知道这些化石中动物的名称吗?你们能想象到它们所什么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动物已经不存在了,变成化石了呢?有一位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看到了化石,他感慨万千,于是,诗兴大发,吟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峰写的《化石吟》。

(板书课题)这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科学诗。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这里是“赞颂”、“赞美”的意思。

所谓的科学诗就是把诗与科学结合起来,用优美的诗语言和意象去描绘科学世界,去传播科学知识,去表现科学精神,去启迪科学思维的诗。

我国虽然是诗的国度,但在科普园地里,科学诗这朵小花还开得不太绚丽,这大概是写科学诗,既要懂科学又要懂诗歌,可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和诗歌兼通的人却不多的原因吧!因此,张锋的这首科学诗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品味。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奇幻〔huàn〕骸〔hái〕骨潜〔qián〕行葱茏〔lóng〕裹〔guǒ〕藏猛犸〔mǎ〕引颈〔jǐng〕2、释词幽雅: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日转星移:指太阳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

比喻时间流逝。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这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这一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张锋的《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这首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1、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感受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始终“化石也能唱歌”的理解。

一课时朗读法: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

非诵读不能体会其美。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联想想像法:亿万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记录,科学家据此复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根据诗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绘出想象中的远古世界,并以优美的语言,有条理的思维描画一翻,这对于锻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讨论点拨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化石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的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开篇,诗人用一组设问句组成排比句,从个体到整体,由鱼儿、鸟儿、树儿推及到整个世界,发出一连串有趣的诘问,激发读者的情思,激活读者的思维,引导我们去思索探究亿万年前的神奇世界。

接着,诗人用了四节诗,吟咏化石,盛赞化石的功劳,为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最后,诗人专门用了一节诗照应第2节,巧妙作答,体现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学习本诗,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从而深入理解本诗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文学、爱科学的热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石等古生物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也有些学生可能还未打开过憧憬的天地。

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好教材。

因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朗读法和联想想象法,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享受语文的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自然知识。

教学设计(一)●(设计者:张涛)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赞颂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4.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化石生成的资料、图片。

2.制作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课文插图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

【教师解说】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教材简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

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

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

也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学案 (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学案 (新

《化石吟》教与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现代诗歌的有关知识②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

③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

②引导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造,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与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2、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与学方法:1、朗读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

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在课前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2、教师准备好录音机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音乐导入。

播放音乐《木鱼石的传说》。

教师解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们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快速地阅读课文。

通过工具书,扫除阅读的障碍,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2、配乐范读诗歌(放录音)。

学法指导:听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3、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学法指导:要读出节奏韵律美。

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4、分组美读这首诗,请同学们合作交流设计最佳美读方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

根据你的理解,“吟”是什么意思?赞美。

我们学过于谦的《石灰吟》,谁来背诵一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谁来介绍一下化石?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过的古生物的遗体、遗迹、遗物等,大部分已经石化,常常称为古生物化石。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化石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张锋的《化石吟》检查预习:骸hái骨猛犸mǎ葱茏lóng 雕diāo刻二、整体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化石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了解到了生物的进化全过程,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因此作者要赞美化石。

2、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了解到了生物的进化全过程,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有没有这样的例证?如:美国大片《侏罗纪公园》。

恐龙的形象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根据恐龙化石,通过高科技手段复原的。

2022-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21《化石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2-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21《化石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2-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21《化石吟》教案(新
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2.教材分析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3.中招考点
识记课文生字词,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4.学情分析
二、学习目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诗歌内容,描述赞颂之情。

三、评价任务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文章,必须把握准文章大意,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指导总结。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化石中保存了古生物生命的信息,让我们窥见了一万年前神话般的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阅读张锋的《化石吟》,认识这些神奇的石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二)预习检测
(四)当堂训练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描述一个小动物的化石。

(用时3分钟)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或一处关键词。

(五)课堂总结
用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表现科学内容,节奏明快;
用第二人称、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可说话的人来写,显得自然亲切;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示有关化石的知识;
最后一节回应开头,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六)板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5)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5)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律美;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品味诗句中的含义;3、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方面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象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内容(一)师:《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二)学生听后可以再自由诵读,在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1、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学生讨论明确后,教师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三、研读赏析1、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2、自主探究: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2023最新-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优秀7篇】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壶知道为您整理了7篇《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篇一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的人类的伟大。

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节奏韵律之美。

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文学的热情。

本节课我要完成如下几个目标:(1)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教学重点,本文教学重点是: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共分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重点研讨、质疑释疑、拓展延伸、小结、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导语如下:大家听说过“沧海桑田”这个词吗?这个词什么意思呀?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化石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颂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蝴蝶化石三叶虫
化石
自然界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化石,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李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篇诗歌呢?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

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

(注意字词教学)屏幕展示读音易错易混的词语,做适当点拨。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由学生作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必然导致自主阅读的结果存在差异,此环节教师只须把握学生对诗歌了解的程度,不要求学生讲得很细、很全。

2、同学们从诗歌中了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识。

那么,这首诗歌是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集体诵读1、2节诗歌
问:这两节有什么突出的修辞方法?(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两小节标点符号的特点)设问
问:通过设问得到了怎样的答案?
苏醒神话奇幻
苏醒:化石从亿万年前的岩石中被人类发掘出来;化石打开了人类认知地球生物进化史的大门。

这扇被打开的大门,向我们人类展示的是什么?
是一个个奇幻的神话。

那么它奇幻的表现是什么?3至6小节就是最好的回答。

二、研读(合作探究):
1、研读对象:3至6节
2、合作探究的目标:
A、找出核心句;
B、概括要点,举例。

3、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别研讨3至6节。

4、研讨要点:
①第3节:
要点:否定造物主愚昧→科学
例:西方,上帝造人;东方(中国),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

类人猿→类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②第4节:
要点:裹藏生命信息
例:通过对化石里包含的DNA的分析,得知当年古生物的情况,将其外形复原。

③第5节
要点:反映生命的进发(不息)
例:近年,在东北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明显的地质分层,发掘出了不同地质时期的鸟类化石标本,反映了鸟类的进化史,吸引着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前往采撷标本,由此可见,化石为我们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实物依据,也为我们展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④第6节:
要点:雕刻家、魔法师
例:石油、煤炭→森林、地震
恐龙的灭绝→气候、彗星撞地球
5、小结:
综合3至6节的内容可知,化石的确可以帮助我们认知逝去的世界,正如诗歌所言:“逝去的世界说了话”。

其实,化石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化石已经苏醒,化石也刚刚苏醒,这个苏醒与第2节的“苏醒”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化石的巨大研究价值。

正如第7小节所总结的:它还有很多令人神往、惊讶的故事等着我们去领略。

三、情感体悟:
诗歌是要表达感情的,诗歌当中哪些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呢?
要点:吟、请、神往、惊讶……→对化石的尊重、珍惜、热爱、研究
《化石吟》让我们认识到化石是人类很好的老师,是一部极妙的教科书,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球生物进化史和地球变迁史。

我们不仅要尊重、珍惜化石这样的自然文化遗产,我们也应该同样尊重、珍惜我们人类创造的人文遗产,比如:敦煌莫高窟。

四、作业:
1、请大家在课后去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然和人文遗产,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和研究它们?
2、小作文:A、假如我是化石……B、假如我是恐龙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