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北师大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鸦片战 争的烽烟教案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和经过。
(2)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图表等,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开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反思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失败的原因。
(2)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罂粟花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花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有关,从而引出鸦片战争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1)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讲解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表现,如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等。
(2)英国的工业革命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如机器大生产的普及、商品产量的大幅增加,导致英国急需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3、鸦片战争的经过(1)时间和主要战役讲述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以及一些重要战役,如定海之战、虎门之战等。
(2)中国军民的抵抗列举中国军民英勇抵抗的事迹,如关天培在虎门战役中壮烈牺牲等。
4、《南京条约》的签订(1)条约的主要内容展示《南京条约》的条文,讲解割地(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 万银元)、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内容。
8年级上历史第1课教案
学校姓名年级初二(上)课题 1 鸦片战争的烽烟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虎门硝烟的信息,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及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手段运用地图、图表等手段。
教学流程主导调控主体活动常识导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事件?(鸦片战争)鸦片是何物?它有什么样的危害?知识连接:一、战争概况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利益驱使)2、深入分析走私鸦片对社会国家的危害: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威胁清政府统治白银外流府库空虚3、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历史事件。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影响)4、虎门硝烟触犯了英国的利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
通过提问使学生自然融洽地进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禁烟必要性的了解阅读课文,学生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40年6月经过:看《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腐败 软弱 无能),被迫于1842年8月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二、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割地 香港岛 中国领土完整被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赔款 2100万银元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协定关税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三、觉醒意识面对外国侵略,中国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_17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2,:1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了解请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面问题:3.鸦片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何时结束?结果如何?4.中英《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是什么?条款 主 要 内 容 影 响割地赔款通商关税5.魏源的著作是什么?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什么作用?完成课后习题1.课后“材料阅读”2.课后“自我测评”3.课文中“想一想”三个问题教学课题:鸦片战争的烽烟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掌握:《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这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鸦片战争》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1.林则徐 虎门销烟 背景: __国向中国倾销鸦片 时间: 年____月;地点: 意义:向全世界表明了 ,振奋了 ,维护了 。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 。
直接原因(借口):英国借口 ,发动侵华战争。
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八年级历史教案)鸦片战争的烽烟(说课稿)
鸦片战争的烽烟(说课稿)八年级历史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课。
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开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因此,本课在全册教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入作用。
(二)教材结构:1•导语2.正文: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中英《南京条约》③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3•文后学习内容和建议:①每课一得②材料阅读③自我测评④活动建议(三)内容标准:1•能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能够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指导思想:(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等)和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
(二)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理清线索,使教材知识系统化。
如: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后,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发动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通过板书,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达到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多次信息综合反馈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想一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教学过程分析:(一)导入新课:由于本节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在导入语的设计上要体现本节课兼有全书导入课功能的特点,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导入语: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在封建社会中,她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中国历史步及近代后,中国社会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蹂躏,最后远远地落在世界的后面。
中国在步入近代的门槛时,重重的摔了一跤,之后又跌跌爬爬。
中国,这个古代巨人到底怎么了?中国人在这百年多的时间里,都在做什么?我们只有很好地去学习中国近代史,才能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_19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教材分析及处理1、课题地位、作用、意义“鸦片战争”在八年级上册中居于首章首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的切入点和开端,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发展、脉络,对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2、三维目标(依据历史课标确定)认知目标:了解、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
能力运用: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史实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主线: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爱我中华激情,强化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
3、锁定重难点1)重点:虎门销烟的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正反两方面)。
4、“教”与“学”1)解读创设情景质疑探究课堂辩(讨)论选择性作业。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包括历史影视、图片资料)。
5、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前,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爱国主义)的了解仅限于影视,有一定的认知,但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根椐这个年级段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来说,教师在课堂当中应以史为据,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领学生神入课堂。
程序教学内容活动形式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分钟)历史“链接”(2分钟)课件播放:精选《鸦片战争》影视片段师生共同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背景提问学生影视中反映的史实A、请1~2个学生归纳清朝时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教师可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方面补充)B、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选择虎门销烟”创设形象情景,引领学生走进历史1、“温故而知新”;为“讲”、“学”新知作好铺垫2、设问伏笔: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好奇心,由质疑走向探究,让课堂向深处舒展剖析课题(3分钟)观摩发现(2分钟)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鸦片走私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简要经过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其危害是什么?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是什么?
魏源《海国图志》的主张与其评价
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行讲解。并介绍鸦片的特性,导入虎门销烟。
2.魏源《海国图志》的主张与评价:
(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使中国富强兴盛。
(2)评价:①主张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对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具有近代启蒙的进步意义。②没有认识到西方强大的内在原因,学习范围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因此,仅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法使中国强大兴盛的。
(2)赔款: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3)开埠:中国经济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最能体现战争的目的)。
深远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真听讲,结合老师的提示回顾全课内容,形成体系。
巩固
5道选择题巩固全课内容
给出选择题,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难点知识。
积极回答巩固练习题。
当堂
训练
检测
当堂
训练
检测
1.[2011•龙东]他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虎门销烟显示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他”是( C )
A.岳飞B.关天培C.林则徐D.魏源
2.[2011•长春]历史上的今天(1840年6月28日),英国派遣舰队封锁我国珠江口,进行挑衅,发动了( A )
第一课第1课时《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
第一课第1课时《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3.___禁烟的背景和过程是怎样的?4.《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知识点讲解过程设计1.讲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和影响。
2.讲解___禁烟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了解___为什么要禁烟,禁烟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和后果。
教师通过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全面了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案例分析过程设计1.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历史人物,评述他的功过和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和失败的原因,并讨论如何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再次发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历史事件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总结归纳过程设计1.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和历史事件,理清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关系。
2.让学生思考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探究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教师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和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走私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导火线是___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的经过与意义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内容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签订和影响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和腐败,直接原因是鸦片走私和___禁烟运动的失败。
回顾总结鸦片战争战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并比较研究,拓展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备课时间:
教案序号:1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通过课文及相关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学习,了解林则徐虎门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②通过学习《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③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①林则徐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他的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不义战争;战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的进步性;③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复习对上学期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由此导入本课:
哪一位同学能将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按顺序排列下来?
(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对于清朝,我们许多同学都通过电视比较熟悉,有哪位同学能将清朝皇帝的世系表排列出来?
(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而且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
它不但经历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变,而且还遭受了外国殖民者的侵略。
因此,学习清朝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和经验。
【讲授新课】
一、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英国的发展:通过向学生简单介绍英国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英国对外扩张的必然。
由于英国最先适应历史的发
展潮流,建立了与近代化因素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并进行了产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
使得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由于机器大生产效率很高,因此大量的工业产品需要倾销,而本国原料也难以满足机器大生产的需求。
因此,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英国发展迫切需要的条件。
②中英贸易: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讲到的“中英贸易”,以及双方在贸易中所居的地位。
从而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做好铺垫。
早在乾隆时期英国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希望可以打开中国巨大的市场。
在最早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棉花和毛织品,中国则输出茶丝瓷器等。
中国的商品在英国很受欢迎,供不应求;而英国的产品却在中国滞销。
为了扭转贸易上的逆差,英国商人开始非法向中国输入可以牟取暴利的鸦片。
问:你知道英国产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吗?
(中国的闭关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决定的。
)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自由发言的形式来了解: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得危害。
问:你知道鸦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危害?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鸦片俗称大烟,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由罂粟果内乳汁
制成,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
早在七八世纪,阿拉伯商人已经将它带入中国,但只为药用,不知吸食。
后葡萄牙人曾向中国贩卖过鸦片,但数量有限。
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损害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十数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
);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造成政府统治危机。
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让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他们上书给道光皇帝希望可以禁烟,但并未引起朝廷重视。
后林则徐又上书道光帝,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问:为什么道光皇帝采纳了林则徐的禁烟请求?
(有利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
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
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
19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
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被史学界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问: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措施有力:收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
主张合理;
不禁止中外正常贸易。
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
②虎门销烟:
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通过讲述激活课堂气氛,并进而指导学生对“虎门销烟”做出正确的评价。
时间:1939年6月3—26日;地点:虎门海滩;鸦片量:110多万公斤;过程:15丈方池、盐卤、石灰、涵洞;
反映:中国百姓——扬眉吐气,外国商人——钦佩。
问: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
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
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导入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二、经过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①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对于原因可以说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保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
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在同清政府的交往中,英国人发
现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腐败、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②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简单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通过看图让学生找出: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0年8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英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问:英军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建立侵略据点、满足侵略要求、扩大侵略)
第二阶段: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并订立《广州和约》;
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
讨论: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性质吗?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落败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等。
)
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并了解英国人侵略中国的实质。
条款
主要内容
影
响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的领土完整糟破坏;成为日后侵略中国的基地
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中国人民负担大增;清政府财政吃紧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指出: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
今天的香港包括:香港
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②1银元=0.72两白银,(2100万银元=1512万两白银)
思考:《南京条约》中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
(领土、关税)
中国社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求和以及屈辱和约的签定,中国人心目中的“天朝上国”的迷梦被打破。
面对严峻的现实,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
因此,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
2、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指导学生了解魏源,他是新思潮最杰出的代表。
通过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海国图志》的内容和作用有一个深层认识。
问:《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什么的书?你能说出并解释其新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吗?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
【小结】
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
折。
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
问:你能说出有哪些危害吗?
(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
)
问: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积极变化吗?
(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练习】
一、每课一得:
“你知道什么是主权吗?”结合本课内容,通过学生阅读了解:何谓“主权”?
二、材料阅读:
阅读材料后,结合本课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材料问题。
三、自我测评:答一答: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结合课堂中列的表格“《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