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屈原列传(2)
《屈原列传》 (2)ppt课件
以:用,凭
❖ 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贿赂) 当:抵得上
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
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 因:凭借
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 诡辩:骗人的话
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
不及。
释:放
顾反:还,回来
14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怀王被惑,纵仪归秦
王怒而疏屈平。
与:答应 因:于是伐:夸耀而:顺承 Nhomakorabea7
为什么作《离骚》?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 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 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离骚”者,犹离忧 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 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 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 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 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
因:于是
以:来
内:通“纳” 之:到 以:用
16
屈原被放,心系怀王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 咎:责怪 以:因为
补充:
❖ 据《史记》中《张仪列传》的记载,张仪一到楚国,怀王就把他囚禁起来,靳 尚对郑袖的诡辩是:
❖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
❖
“秦王甚受张仪,而必欲出之。今将以上庸之地赂楚,以美人聘楚,以宫中
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
15
诸侯击楚,楚兵大败——怀王赴秦,客死异乡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 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 婚:通婚 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 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 判断句 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 欢:友好 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卒:最终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屈原列传(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屈原列传课后练习(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短语,其内部结构不同子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故不闻其过B.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2.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3.下列句子加点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C.人生孰无死,贵死得所耳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4.下列句子不全有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一组是( )A.人主自智而愚人成(名)以其小,劣之B.客之美我,欲有求于我也大将军邓骘奇其才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管仲,世所称贤臣,然孔子小之吾从而师之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如因而厚遇之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今者出,未辞也C.顷之,持一象笏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是社稷之臣也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7.与“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中“所”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秋毫不敢有所近 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下列句中"因”字,与“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因相同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 B.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因招樊哙出 D. 秦军解,因大破之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屈原列传2 - 上课用
其后,诸侯共击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起
楚,大破之,杀 来攻打楚国,把楚国打 其将唐昧。 得大败,杀了楚国的大 时秦昭王与楚婚, 将唐昧。 欲与怀王会。怀 这时秦昭王同楚国通婚, 王欲行,屈平曰: 想同怀王会晤。怀王想 “秦,虎狼之国, 去,屈平说:“秦国是 不可信。不如毋 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 行。”怀王稚子 相信。不如不去。”怀 子兰劝王行: 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 “奈何绝秦欢!” 去,说:“为什么要断 怀王卒行。 绝与秦国的友好关系 呢!”怀王终于去了。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
那时候楚国人都责怪子
兰因为劝说怀王到秦国 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去却没有回来。 屈平既嫉之,虽放 屈平更加憎恨子兰,虽 流,眷顾楚国,系 然被流放,仍眷恋楚国, 心怀王,不忘欲反, 惦记怀王,时刻不忘要 冀幸君之一悟,俗 返回朝廷,希望怀王能 彻底醒悟,坏的社会习 之一改也。 惯完全改变。 其存君兴国,而欲 他爱护国君,振兴国家, 反覆之,一篇之中, 想把楚国衰弱的国势改 三致志焉。 变过来的意愿,在文章 中多次表达了这种志愿。
令尹子兰闻之,
令尹子兰听说屈原痛恨
大怒。卒使上官 大夫短屈原于顷 襄王。顷襄王怒 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 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渔父见而 问之曰:“子非 三闾大夫欤?何 故而至此?”
他,非常愤怒,终于唆 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 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 很恼怒,把他放逐了。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 发,在水边一面走,一 面吟叹。脸色憔悴,身 体容貌瘦削。渔父看见 他,便问他:“您不是 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 到这儿?”
屈平之作《离 屈平创作《离骚》大概 骚》,盖自怨生 是从怨愤引起的吧。他 也。上称帝喾, 上古提到帝喾,近古称 下道齐桓,中述 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 汤、武,以刺世 汤、周武王,用这些来 事。明道德之广 讽刺楚国当时的政事。 崇,治乱之条贯, 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 靡不毕见。其文 国家治乱的规律,没有 约,其辞微,其 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 志洁,其行廉。 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 蓄。他的志趣高洁,他 的品行正直。
《屈原列传》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实词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熟练,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熟练,熟悉 争宠而心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患,有嫉妒之意 屈平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写作 平伐其功 夸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痛心/ 恨,痛心/听觉灵敏 人穷则反本 处境困难 其文约 其辞微 其文约,其辞微 简约/ 简约/含蓄 楚人既咎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责备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 反覆之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改变衰弱的国势 一篇之中三致志 三致志焉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多次表达这种志向 卒使上官大夫短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说坏话 诋毁, 顷襄王怒而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 放逐, 放逐,流放 者必弹冠,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洗头发/ 洗头发/洗澡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翻译能力。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翻译能力。 理解文本内涵,学习屈原精神。 理解文本内涵,学习屈原精神。 品味精彩语段,体味生命价值。 品味精彩语段,体味生命价值。
谈一谈
对于屈原,你了解多少呢? 对于屈原,你了解多少呢?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 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 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 340年楚国的贵 家。他生于公元前 340年楚国的贵 族家庭,知识渊博, 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 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 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 地位相当高的“左徒”的官职, 地位相当高的“左徒”的官职,参 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 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 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 疏远。 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 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 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 国以求自存。但是, 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 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 的贿赂, 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 意见,和齐国绝交了。 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 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 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 秦国。 秦国。
《屈原列传(第二课时)》课件
●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 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 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 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 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第3段)
●抗日战争时期屈原及《楚辞》研究成为热点。 ●20世纪80年代中日学者关于“屈原否定论”的论争。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与波兰哥白尼、法国 拉伯雷、古巴马蒂列为当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为 此,邮电部当年发行了全套四枚纪念邮票。
二、屈原精神之回响
1.精神价值的永久性
问题:
回到历史现场,设身处地,如果你是后世的文 人士夫,在什么情形下你最容易感怀屈原?
小结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屈原“为人”中的核心精神, 分析了这种精神造成巨大回响的原因。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屈原精神之回响
1.精神价值的永久性 2.个人遭遇的原型性
青史上留下你一片洁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 但丁荷马和魏吉的史诗, 怎撼动你那悲壮的楚辞?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万世! (余光中《淡水河边吊屈原》)
结论
屈原的爱国精神具有价值的永久性,再加上他个 人遭遇的原型性、文学成就的原创性,使屈原成为一 种文化象征,他的精神永远感召着后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课件) (2)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 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 《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 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 后世诗歌具有深远影响的一 部诗歌总集。
四、预习检测-字音
谗谄
chǎn
枯槁
gǎo
蝉蜕
tuì
滋垢
gòu
濯淖
zhuó nào
不滓
zǐ
博闻强志 屈平不与 疾痛惨怛 属草稿 靡不毕见 谗人间之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 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文体知识
“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
10表: 8书:
记帝王; 述诸侯; 叙人臣;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自觉无力挽救楚国危亡, 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开 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 屈原作品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 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 《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第2段
《屈原列传》(二)
《屈原列传》(二)第三四课时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 第三段) 难点: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讲解、分析《屈原列传》第一部分: 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1、简介屈原。
2、屈原被疏。
3、述评《离骚》。
第二部分: 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
(4--10)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
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
朗读课文一二部分第三课时疏通课文屈平既绌(1),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2)。
惠王(3)患之,已经被罢免了官职这以后联合抗秦对这件事担心绌同黜从同纵。
亲:亲近,动词。
患:以……为患,意动用法乃令张仪佯去秦,(因)厚币委质事(于)楚(4),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离开用呈献信物质同贽:信物。
诚能绝(于)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确实绝交一带的六百里的土地心贪就听信的话商于(wū)秦地名。
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往骗楚使约定割让六里的地方如:动词。
楚使怒去,归告(于)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愤怒地离开回国大举兴兵调遣军队迎击大破楚师于丹、淅(8),斩首八万,虏楚将屈(9),遂取楚之汉中把楚军打得大败丹阳、淅水一带杀人夺取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10)。
魏闻之,袭地区就全调遣来(秦境)攻打偷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竞怒不救楚,楚邓县一带始终因为楚怀王绝齐而恼怒救援楚国大困。
处境十分困难明年(12),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讲和得到焉。
”张仪闻(之),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了听说(这件事) 来抵当请求(你让我)到楚国去如楚,又因厚币(赂)用事者臣靳尚(1),而设诡辨(2) 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2)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
1、《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了铺垫。
2、《屈原列传》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表现了屈原的人格与文风的一致性。
3、《屈原列传》中“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用比喻的修辞说明了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4、《屈原列传》中“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指出人在困苦疲倦、内心悲痛之时,常常会呼唤父母。
5、《屈原列传》中作者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6、《屈原列传》中“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两句论证了“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
7、朝内政治黑暗的四个方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使屈原引发忧思从而创作了《离骚》。
8、《屈原列传》中强调小人当道,正直之人不为所容的两句是: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9、《屈原列传》中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0、《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说明了《离骚》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特点。
1。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2)
写的重点仍是屈原,意在揭示屈原的被贬黜与楚
国一系列失利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屈原对楚国
政治、外交、军事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从而歌颂
了屈原的远见卓识、卓越才华。
思考:屈原与渔父的两次对话有何作用?蕴含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1)第一次对话形象地揭示了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 剧:清醒者必然遭到厄运。第二次对话形象地突出 了屈原的高贵品质:宁愿以死来坚持真理,保持高 洁志趣,决不同流合污。这两次对话实际上是一段 精辟的人生哲理的议论:既评屈原之志,亦抒太史 公之情。 (2)蕴含了作者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对黑暗势 力的强烈愤慨,对屈原的同情惋惜。
问题探讨
10. 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在本文文末写了他对 屈原是“悲其志”。联系屈原生平,说说屈原的“志”是什么, 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
屈原的“志”: ①忠君爱国,如“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虽放流,眷顾 楚国,系心怀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②坚持真理,如“其志洁,故其称 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王甚任之”的原因: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 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邑,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 支;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即“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 令”。
问题探讨
2、怀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争宠而心害其
能”;根本原因在于怀王不再信任屈原,所以才听任 谗言。
征 ),通过他的“存君兴国”的思想 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沉”这种解脱方式
楚王的屡次疏远及小人使奸是屈原自沉的客观原因,他实在幽愤难解,所以 自沉以求解脱。其次,屈原自沉也有他主观上的原因。他太热爱楚国,他爱国胜 于爱“志”,所以他不能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另 外,在古人的思想意识里,人死魂去,死亡是对肉体的否定和对灵魂的驱逐,灵 魂可以离开肉体开始新的漫游和寻找新的存在方式。因此,死亡的可畏性被灵魂 的延续性冲淡了,这属于情感的自慰和精神信仰所带来的诗化的自我欺骗。屈原 也是相信神灵的,他的很多作品都通过神游的方式与先圣交流。在虚幻的梦游之 境,他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以死后灵魂的存在,是解脱死亡可畏的一剂 良药。他留念生命,但当生命之中不可能得到香草美人之时,惟有死亡。死亡是 对无意义生命的强烈否定,是对无聊生存的冷漠与藐视,惟有“自沉”才可以实 现对人生价值的肯定,达到对生存意义的高扬,才可以在异域实现自己的社会理 想,达到生命的另一种辉煌。
屈原列传2中学语文课件课件教学课件
于是 才 却,反而,竟然 副词,表肯定,就是
这样,如此
你的 初,始
焉: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语气词
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什么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兼词,于此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 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 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 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
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 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 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 献。
屈原:
据《史记》中《张仪列传》的记载, 靳尚对郑袖的诡辩是: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
“秦王甚受张仪,而必欲出之。今 将以上庸之地赂楚,以美人聘楚, 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 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
思考: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屈 原本人的事迹写得很少,主要是穿插一大篇怀 王受骗,以致最终客死于秦的史实,为什么?
(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 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
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 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 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 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 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部)。从此,楚国国 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旧贵族集团的 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 与齐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 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 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
《屈原列传》2
家中富有的犯人,同伙就找他的亲属(谈),对贫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 ⑤<名>类;辈。《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 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 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 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经典名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卜居》
课文诵读
每段段意:
介绍屈原,并写出屈 原由“任”到“疏”。
叙述楚国灭亡的过程, 及屈原由见“绌”到 见“迁”。
写屈原以身殉国的过 程,他对后世的影响, 作者对他的评价。
1段:介绍屈原的出身、官职、才能和重要地位。 2段:写屈原被楚怀王疏远的原因。 3段:评论屈原的作品《离骚》和屈原的高尚品质。 4段:叙述楚怀王因错信张仪导致损兵、失地。 5、6段:叙述楚怀王放走张仪,再次兵败。 7段:楚怀王再次被骗,客死秦国。 8、9段:批评楚怀王的“不知人之祸”,屈原最终被放逐。 10段:写屈原流放途中和渔父的对话,及最后殉国的壮举。 11段: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12段:作者对屈原的评价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2(201908)
优游 ;
七年正月 户一万九千五百 又奄第四星 在于房心间 长数丈 白气贯日 凡为十三部 不直之象也 以弱见夺 掘地得玉玺 取楚鄢郢为南郡 而长丈 及汉武帝 角生商 四千五百五十九 河内 时桓温伐苻健 正声应夹钟 后二年 刘备据蜀 王者制事立物 王肃 贝丘 有分限者九也 沈黎而立南阴平 此 谓顿顽 顺改淮阳为陈 占曰 太白犯南斗 凡一终 二千二百九 加大馀七十三 是月庚申 〕 昔大舜佐治 〕元城〔汉元后生邑 应期受禅 凡坚城之上 七月 平原 齐王攸 荧惑在角亢 算外 〕章帝置二 十年 楗闭司心腹喉舌 二年正月 户五万 统县九 考史官自古迄今历注 以竹为管 然自元帝渡江 先十九日 长广 其城营皆可屠 在角 日有蚀之 以损定积分 分汝南立汝阴郡 国以乱亡 翊术自疏 皆出于月左右方气之中 占曰 户六千 七年十月丁丑朔 夜半甲子朔旦冬至 凡十五郡 如上以十五为法 辽西段龛自号齐王 星陨有声 统县六 流星之类 江夏七郡 章闰 大臣相谮 占同上 占曰 蒋济 上疏曰 刘敬宣伐蜀 又昼见于毕昴 更相是非 又除余如周日馀 为不足〕益一 昌黎 荧惑犯辰星 〔金城也 兵不在外 然后令郝生鼓筝 〕榆中 立春 十四年五月庚子 有大兵 梁 有璚 中吕之数六十 七月庚辰 月犯岁星 是时会稽王以母弟干政 填星入羽林 五月壬寅 盈积分三十一万四千五百七 十一 其地入慕容垂 惟灊之天柱 互执大权 占曰 分南阳立新野郡 当与群公卿士躬稼穑之艰难 废兴无常 自西南流于东北 其铭曰 四月降 视也 即墨〔有天山祠 伦悉遣中军兵相距累月 诸郡大水 依论体为术 太白昼见 以下生者倍其实 常居广陵 荀勖新尺惟以调音律 见东方 周日法 彗星见西 方 效太阴于弦望 有福 仰药自杀 西有广阳 修武〔晋所启南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2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2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屈原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所以人劳累苦恼、疲倦困苦时,没有不喊天的;疾病、疼痛、忧伤、悲痛时,没有不喊父母的。
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遭到小人诬陷,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
诚实不欺而被怀疑,忠贞却遭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创作《离骚》,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痛心。
聪,明察。
谗谄之蔽明也:蔽明,直译为“遮蔽了(楚怀王的)视力”,意译为“蒙蔽怀王”。
人穷则反本:穷,困厄,处境困难。
故劳苦倦极:极,疲困。
倦极,疲倦困苦。
疾痛惨怛:惨怛,忧伤、悲痛。
盖自怨生也:盖,大概。
自,从、由。
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受)人穷则反本(同“返”,返回)词类活用:谗谄之蔽明也(动词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邪”“曲”都有邪恶、不正的意思,指品行不正的小人)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判断句:“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被动句:方正之不容也(被容纳)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被)。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 (2)
名人轶事:屈原与端午节
• 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把 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始于南朝的文献。端午节起源于 屈原,最早就是流传在荆楚地区的传说。到了隋唐一统后,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就不仅限于荆楚地区,而成为全国 性的节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 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三、作者司马迁
• 有人评论说《屈原列传》中的屈原“是司马迁的一个 虚拟的自我”,在行文时,他不再是一位客观的叙述者, 而是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请再次阅读课文, 小组探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 1、《史记》体例的一大特点是在每篇之后都有一段 “太史公曰”,代表司马迁对传主的态度。请你阅读 《屈原列传》最后一段,思考:司马迁对屈原是什么态 度?说说你的理由。
• 其一,以上官大夫衬其正; • 其二,以令尹子兰衬其忠; • 其三,以怀王衬其明; • 其四,以楚使衬其才; • 其五,以渔父衬其洁; • 其六,以宋玉之徒衬其直。 • 综观全篇,看似写了许多与传主无关的闲人闲事,实则闲笔不闲,从
不同的侧面衬托了屈原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华,是传记的有机组成部分。 虚笔的运用使文章具有了虚实结合、变幻多姿的别致风格。
• 2、传记的通常表达方式是客观叙述,而司马迁为屈原 作传却融入了大量议论,这是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 3、前人评论“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吴楚材、吴 调侯《古文观止》),屈子与史公究竟“同心”几何呢?
请根据课文,结合《报任安书》,分析这种说法的合理 性。
探究与分享
•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 形成共识
一、完成文言翻译,积累文言知识
•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句,准确理解 文章大意。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文章,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
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2.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3.鉴赏并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难点】鉴赏并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积累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时,能将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与人物事迹的介绍结合起来理解;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感受其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绝不妥协的精神,学习其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屈原的人生经历作出评价;体会司马迁为屈原立传目的,努力追求和构建高尚的人格。
【教学时间】共2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品·国学】1.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
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
——陶铸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我来积累: (学生:回想平时所学古文,写出相关句子)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二、新知讲解模块一通读全文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3):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
第一层(1-2):因才而被“任”,因“谗”而被“疏”(记叙)。
第二层(3):创作《离骚》的缘由,对屈原志向和人格的评价(议论抒情)。
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明年,秦割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 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 、 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3、奈何绝秦欢。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 绝秦欢。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 、奈何绝秦欢 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返回 ( 楚国 ) 恢复(楚) 反复之 古义: 恢复(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 5、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 颜面。 气色。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 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6、形容枯稿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 形体。 容貌。 、形容枯稿 古义: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7、而能与世推移 、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8、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从容辞令 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皆祖屈原之从容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 的样子。 的样子。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 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 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明道德之广崇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 蝉蜕于浊秽 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 。浊秽: 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厚币委质事楚 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厚币委质事楚 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名词活用作动词,生活在污泥里。 皭然泥而不滓 名词活用作动词,生活在污泥里。 其后楚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动词使动用法, 灭亡, 破败。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灭亡 破败 时秦昭王与楚婚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烟。 时秦昭王与楚婚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烟。
特殊句式
A.判断句 离骚” 犹离忧也 A.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B.省略句 B.省略句 1、遂绝 ( 于 ) 齐 ( 省略介词 ) 2、又因厚币 ( 赂 ) 用事者臣勒尚 ( 省谓语 ) 3、以 ( 之 ) 出号令 ( 省介词宾语 ) C.被动句 方正之不容 C.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信而见 忠而被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 天下笑……而自令见 ……而自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D.倒装句 D.倒装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介宾短语后置 )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以深入击秦,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 介宾短语后置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 察察, 汶汶者乎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后 ) 于治乱, 5、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介宾短语后置 )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7、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同上 ) 莫不欲求忠以自 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宾语前置 )
屈原列传第二课时司马迁Fra bibliotek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正 确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 正 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通假字 1、离——罹 ——罹 ——旨 4、指——旨 ——纵 7、从——纵 10、 ——贽 10、质——贽 2、反——返 ——返 ——浊 5、濯——浊 ——纳 8、内——纳 3、见——现 ——现 ——黜 6、绌——黜 ——披 9、被——披
E.固定结构 E.固定结构 1、奈何绝秦欢 奈何绝秦欢 表疑问,怎么。 (表疑问,怎么。) 2、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表反问,怎么…… ……呢 (表反问,怎么……呢 ? )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 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 怀瑾握瑜兮, 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 知所示。 王逸注: 在衣为怀,在乎为握; 美玉也。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 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 ”“博闻强识 博闻强识” 礼记·典礼上》 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 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弹冠振衣: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 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 时宜。 时宜。
名作状,在朝内,在国外。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名作状,在朝内,在国外。 惑于郑袖, 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身客死于秦 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 形容词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动词使动用法,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存 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 贤能之人。 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 为意动用法。 为意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