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看空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的外部性因素及其影响
中国经济的外部性因素及其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经济的外部性因素。
这些外部性因素包括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外国技术和知识转移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外部性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际贸易为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贸易机会。
中国的出口商品包括大量的低端产品,如纺织品和玩具等,也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如电子产品和汽车零配件等。
这些产品的出口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国际贸易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较低,导致国内企业的利润率较低。
其次,中国的产品过于依赖外部市场,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中国的出口市场将受到影响。
最后,国际贸易还会对中国的环境和国内产业结构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中国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二、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指由外国企业直接在中国投资或收购中国企业。
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它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改进管理和技术,使中国生产能力提高,并促进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
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为中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
然而,外商直接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一些外国企业可能会在中国设立低端制造企业,这会对中国的环境和劳动力造成损害。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有时会导致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因此,中国需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较高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以提高中国产业的质量和水平。
三、外国技术和知识转移外国技术和知识转移是指外国企业将其技术和知识转移给中国企业。
外国技术和知识的引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在知识经济逐渐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外国技术和知识的引入也将使中国更具竞争力。
然而,由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些问题,外国技术和知识的引入也可能会导致中国的侵权行为。
索罗斯 看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和新领导人
问:你对过去一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表现有何看法?
答:自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前进的推动力。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经济规模仍旧小得多,还比不上美国的消费者(经济)。因此,自2008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都不如以前的几年。因此,我对中国所作出的贡献给予相当高的评价。
中国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问:你对中国股票市场有何看法?
答:中国股票市场没能跟上整体经济增长的步伐,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原因是经济增长实际上与利润的缺失伴生的。股票市场从整体上说是对公司盈利增长的反映,而并非对产出增长的反映。由于太多资金都用于投资和出口的缘故,公司难以盈利。事实上,这甚至给银行带来了问题。很自然地,股票市场也由于公司利润的缺乏而出现了问题。
我觉得,从事慈善事业是人们的自然本能。不过,慈善事业也有着不利的副作用,原因是慈善活动会将受捐助者变成慈善的对象,从而让这些人依赖于慈善而非依靠自己。有些人确实需要得到照顾,比如说病人和老人等;但对于儿童和年轻人来说,更要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能够自我提高,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奖学金比慈善捐助要好。
我认为,作为增长模式转型的一部分内容,至少那些空置的房子必须被卖掉,或者需要纳税。我认为,现在的中国房地产是一种风险投资。我觉得,征收地产税将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但必须逐步进行,原因就在于征税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因此也就会带来崩溃的局面。
举例来说,如果一名政府职员拥有五套房子,其中有四套是空置的,那么他就必须为五套房子纳税。这样一来他就不能再把着这些房子不妨,而是不得不卖出去。然后,市场上就会涌现出大量待售房屋。这种措施必须以非常温和的方式实行。到目前为止,我认为除了在某些试点以外,这种措施还没有实行,但具体细节我不清楚。
中国人为何对经济越来越焦虑
中国人为何对经济越来越焦虑?作者:王文尽管从2016年上半年的部分数据看,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迹象在增多,中央一系列针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措施应对出现了一些成效,但社会舆论普遍对中国经济的焦虑情绪仍然很重。
经济企稳回暖要面对的三大社会焦虑心理从宏观层面上看,2016年来的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制造业PMI虽有小波动,但连续数月稳定在荣枯线以上;各地房地产销量有一些上扬,也带动建筑工程企业订单,等等。
这些都是2016年以来一些来之不易的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微观信号。
然而,抵消经济企稳回暖的社会焦虑心理也很明显。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通胀压力抬头,提升了社会对经济企稳的漠视感。
数据显示,消费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通胀值得警惕。
更糟糕的是,国内消费品价格上涨并未带动质量的提升,社会烦躁与民族自卑心理在加剧。
一个典型事例是,2014年中国赴日本旅行达220万人次,比前一年增加了82%;2015年更达到500万,再翻一番。
去年访问日本的外国游客,中国人数占了25%,但消费额却占近一半,且将近1/3中国人都两次以上去日本,俗称“回头客”,多数为购物,但在日本所购之物不少竟是“中国制造”。
二是社会阶层固化,加剧青年人的未来无望感。
近年来,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国家大力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支出,收入层面的贫富差距有所收敛。
这表现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名义GDP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基尼系数也呈小幅下降趋势。
但中国存量社会财富的差距日益扩大,资产的增值速度远远超过工资收入的增长速度。
2013年以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股权价格上涨,以及一二线城市房产价格大幅上涨,都加大了人群财富差距,固化了社会阶层分析。
其中,一二线房价上涨尤甚,摧毁了年轻人的梦想,对社会乃至政治层面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有房阶层与无房阶层对房价猛涨产生的经济担忧感在加剧。
三是国际舆论看空,助推国内的心理情绪波动。
国外智库、媒体及一些敌对势力时常释放出一些崩溃论、停滞论与阴谋论的声音,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干扰国内社会的情绪,转移了民众对经济转暖积极面的注意力,变相提升了社会的经济悲观主义预期,也间接助推了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的中期压力。
外资投行为何屡次误判中国经济:边唱空边抄底
外资投行为何屡次误判中国经济:边唱空边抄底从2014年年初至今,国际市场上对中国经济的看空声音一直不断。
这令人想起了过去几年常见的“看空——落空——修正”循环。
很多投资者会问,为何每年这样的预测落空,但其仍然拥有巨大市场?上周瑞银证券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国经济若硬着陆,将会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虽然并不认为中国经济会在未来一年内大幅去杠杆或经济硬着陆,但其报告在市场引起的议程设置却是看空中国。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年初曾预计,2014年上半年中国影子银行和经济方面会传来更多的坏消息,而其对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更是低至6.9%。
高盛集团年初就已建议投资者削减1/3的发展中国家资产配置,同时判断2014年中国房地产将进入衰退阶段。
对冲基金经理索罗斯新年伊始也曾撰文说,中国迅速崛起所依赖的增长模式已经失去了后劲。
其实,外资投行集体唱空中国已不新鲜,每年都有那么一波,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7年5月——A股4000点时的集体看空。
当时,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第一信贷、摩根大通等投行发表观点,对A股市场泡沫给予提醒。
但令这些判断大失所望的是,上证指数在接下来的五个多月里,以不断刷新的股指纪录,彻底证伪了看空判断,并于当年10月16日创下6124点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之后的数据显示,其实那段时间QFII的仓位一直没有降低。
2011年6月,A股阴跌不止,外资投行与评级机构“抱团”唱空中国的大戏继续。
但随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略高于此前普遍预期的9.5%;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并未出现华尔街担心的硬着陆风险。
2013年也有一次令人记忆犹新的华尔街集体看空中国行动。
2013年6月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一系列糟糕的经济数据,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巴克莱等多家投行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但没过几个月,高盛、瑞银、巴克莱等又陆续上调中国经济预测增速。
美国做空中国经济的阴谋大揭密
美国做空中国经济的阴谋大揭密1、人民币令人震惊的是,在上周一份致客户的邮件中,高盛竟建议客户退出一项人民币的看涨交易。
你没有看错。
高盛的这份报告并非将矛头指向萎靡的中国股市,或是充斥着"泡沫说"的房地产市场,而是人民币-写这份报告的是高盛驻伦敦的银行家詹姆斯·韦斯特伍德。
他建议称,投资者应退出潜在回报率为4.2%的第一轮押注。
资料显示,去年6月,该行建议买入人民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当时推荐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6.7550元。
如果按其合约到期日6月10日对应汇率计算,这项交易已带来了接近4%的回报。
人民币已升值接近5.5%,超过、达到美国国会对中国人民币5%的升值预期。
以后人民币升值空间会进一步缩小,因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太大,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合理的舆论压力大大降低。
市场担心中国经济会加速放缓甚至硬着陆,这对人民币显然是不利的。
从这个角度看,外资做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苗头。
2、房地产海外资金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做空势力外围集结,咤风云的国际对冲基金大鳄再次“放话”做空中国。
美国“空头大师”詹姆斯·查诺斯(JamesChanos)正募集资金对赌中国房地产,称将比迪拜“惨1000倍”。
这些对冲基金以“投资过剩、资产泡沫、通胀、流动性紧缩”作为做空中国的途径,利用港股、美股、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绕道”做空。
亨德利认为,中国已现“产能过剩”征兆,而固定汇率制度带来的产出增长,将引发资产泡沫以及随之而来的价格暴跌。
姚炜认为信贷风险也是接下来要解决的,“今后3到5年正是刺激计划项目贷款还款的周期,如果到某一个时点经济过热太严重,这些投资会产生坏账风险,从而引起经济硬着陆。
”3、欧债传中国购入欧债6000亿被国际大鳄设局做空,中国或陷欧债陷阱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中国似乎正被搅入一场欧债多空对决战中。
上月末,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欧洲,在多个场合表态要购买更多的欧债,力挺欧元区经济,而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上,金融大鳄、量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沽清了欧债,国际投行也纷纷看空欧元,令人质疑在此情况下中国投资欧债是否充满风险。
2014年时事政治:外资投行“唱空中国”别有用心
军转干考试2014年时事政治:外资投行“唱空中国”别有用心“要担心,要非常非常的担心。
”这是对冲基金经理索罗斯近期对中国经济发表的一个观点。
这位亿万富翁投资家如是描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走向是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中国迅速崛起依赖的增长模式已失去后劲。
索罗斯的观点引起西方发达经济体的一系列关注。
事实上,外资机构从2014年伊始就对中国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唱空浪潮,“硬着陆”、“崩溃论”这些词再度卷土重来。
市场担忧信托违约引发多米诺2014年开局,中诚信托30亿矿产信托产品违约事件引爆西方唱空中国的导火索。
作为中军转干考试国历史上可能出现违约的第一单,不仅国内投资机构紧张,外资投行也给予高度关注。
2008年雷曼倒闭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的惨状还历历在目,市场极度担忧中国信托违约将成为第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多数外资机构担心,违约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并对宏观经济带来严重创伤。
一些市场人士甚至警告称金融体系可能崩溃。
瑞银证券连续发布了《信托违约会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吗?》、《中国经济若硬着陆,将会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等报告,警示中国经济可能爆发的危机。
诚然,瑞银并不认为中国经济会在未来一年内大幅去杠杆或经济硬着陆,但在市场引起的议题设置却是看空中国。
这一议题几乎成为今年一季度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普遍看法。
从房地产到影子银行,再到地方融资平台,衰退论的理由依然集中在这几项。
同时,李嘉诚撤资、部分地区房价下降、银行业资金紧张、信托兑付危机等新现象也加剧了市场猜想。
高盛年初建议投资者削减1/3的发展中国家资产配置,同时判断2014年中国房地产将进入衰退阶段。
“理财产品门槛将会下降,其他种类创新的金融产品将会涌现,这些都将引导一部分有投资需求的购房者离开房地产市场,而这将会使得一二线城市房产销售有所下降。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中国过去改革的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增长的动力开始下滑,中国迫切需要一个体制上的新突破来打破目前的僵局。
查诺斯为什么要唱空中国
查诺斯为什么要“唱空中国”?收藏到手机转发(18)评论(34)04月25日07:24查诺斯“唱空中国”由来已久,几乎与“末日博士”罗比尼(Nouriel Roubini)的论调如出一辙,查诺斯多次表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中国的银行系统极度脆弱,是建立在流沙之上”、“中国房地产相关产值占GDP的50%以上”等等。
查诺斯并非书斋里的学者,也不是经济学界的泛泛之辈,查诺斯是闻名世界的对冲基金经理人、全球最大空头基金公司尼克斯联合基金总裁,曾经准确预见美国天然气交易巨头安然公司的垮台,还预见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查诺斯警告中国用投资支撑的经济增长不不是很多经济学家预测的持续繁荣。
尤其是中国飙涨的房价,是由涌入的投机性资金在推动,查诺斯并不理会中国的GDP数字。
他说:“经济活动不等于创造财富。
你如果盖一座桥,然后这座桥每隔5年就要塌一次或拆一次,于是你每过五年就要盖同一座桥,这能转化成为很多很多GDP增长,但显然不会增加国民的福祉。
”在4月5日举办的Wine Country Conference上,查诺斯用一份19页的PPT对诱发中国金融危机的一些因素做出解释,声称中国金融危机势必发生,只是或早或晚的区别。
查诺斯表示中国的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而多米诺骨牌似乎已经开始倒塌。
查诺斯观点的主要支柱是房地产泡沫、贪腐、成本攀升等。
在此之前,有关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争论就已经不绝于耳。
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但是房地产市场情况并无好转。
查诺斯认为,诸多重大结构性因素的存在,是导致中国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的元凶。
由地方政府融资工具、信托产品和财富管理产品构成的影子银行体系,正在加速一个越来越昂贵和杠杆化越来越高的房地产泡沫的膨胀。
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贪腐之风,使得一些贪腐行为的参与者将资金藏在房地产市场内。
城市化的加速,以及高于农业和其他区域性活动的工资,或许是导致中国金融危机出现的主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外部性因素及其影响
中国经济的外部性因素及其影响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换中,一个人的行为会同时给除了该人的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害。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外部性因素,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的外部性因素及其影响。
首先,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性因素。
中国经济受到全球市场需求和外部竞争的影响,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
例如,随着国际市场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增长,中国就加大了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和发展,提高了整个经济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而随着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淘汰,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外部经济效益,如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其次,中国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性因素。
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复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劳动力市场开始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压力。
这可能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对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深,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支出也会增加,对政府财政压力形成外部性影响。
再次,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性因素。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这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健康问题、生态破坏等。
环境问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外部性效应表现为减少旅游业和投资的吸引力,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公众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如加大环保投资、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等。
最后,中国的政府政策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外部性影响。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政策、财政支持和金融政策等方式,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例如,中国政府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带动了出口和对外投资的增长。
政府还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创业等方式来提高整个经济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水平。
如何应对当前西方做空中国经济之势
《 中资银行 :在 实体经济疲 弱的环境 下 欧美各经济体 遭遇 不同程度 困难 ,六大
3 借鉴 历史 经验应 对西 方做 空 4日 , 惠 誉 把 中 国 宏 观 经 济 风 险 评 级 的 已经 显 露 无 遗 的 时 期 ,也 就 很 难 撇 清 发 中国
指 标 从 安 全 降至 和破 产 的冰 岛 同级 : 达 经 济 体 政 治 因 素 的 存 在 。 正 是 在做 空
如何应对 当前西方做 空 中国经济之势
口 李 拉 ( 津佥融资产交易所,天津 3(f ) 天 01 ) 21
对 中 国进 行 了 两 次 访 问 之 后 说 “ 国 中
内部到 处充斥着 实物资本、基础设施和
不动 产 方 面 的 过 量 投 资 。 比如 说 光 鲜 靓
丽却旅客 寥寥 的机场和高速列车 、通往
311 索 罗 斯做 空 东 南 亚 .. 在 9 年 代 初 期 , 当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0
确 认为A 一 。与鲁 比尼相似 ,惠誉认 也 进 一 步 凸显 了 当 前 外 部 击 的 能量 与 正 处 于 经 济 衰 退 的 过 程 中 ,东 南 亚 国 家 A 级 中
为 , 由于 刨 纪 录 的 信 贷 扩 张 和 资 产 价 格 威 力 。 飙 升 , 中 国 在 2 3 年 中 以 前 爆 发 银 01 年
方面 ,对 实体 经济而言 ,人民币 度是各发展 中国家纷纷仿效 的样板 。
随 着 时 间 的推 移 ,东 南 亚 各 国 经 济 过 热 的迹 象 愈 发 突 出 。 各 国 中 央 银 行 采 取 不 断 提 高 银 行 利 率 的 方 法来 降 低 通 货
期汇率连续第 1 个交易 日跌停 ,这一异 测 中 国经 济 的 崩 溃 或 硬 着 陆 。 从 2 1 方面 ,开发商资金链越绷越 紧,随时有 1 0 0 常现 象,在 人 民币汇率 的运行史 上颇为 年 开 始 , 随着 中 国 房 地 产 泡 沫 的进 一 步 断裂 的可能。美国 《 闻周刊 》也 曾把 新 罕见 。西 方着 手做空 中国经 济 ,而中国 膨胀 ,中国经 济崩 溃的声音再度 响起 ,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为啥藐视中国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为啥藐视中国在从伦敦到北京的飞机上,有空细读1月14日的《金融时报》,看到多篇关于中国的文章。
包括越来越多的中国土豪在英国和美国大批投资移民,中国贸易和经济增长,等等。
不过,最吸引我眼球的是第5页的头条文章。
题目叫做《Headwinds: World Bank cuts global growth forecast》(迎头风:世界银行下调全球增长预测)。
该文引用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库西克-巴素(Kaushik Basu)对世界经济增长预测的评论,中国经济在整篇文章和评论中,一个字都没有被提到。
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巴素这样说“The global economy is running on a single engine . It is only the US economy that is forging ahead in a global economy with so much uncertainty. We need several engines.”巴素的意思非常清楚,他说在一个非常不确定的世界经济中,全球经济的增长,目前只能依赖美国这个唯一的增长引擎,而他希望有多个引擎。
非常明显,中国在巴素的眼里,甚至在世界银行的眼里,已经失去了引擎的地位。
而事实上,中国是不是真的不是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了呢?还是巴素故意藐视中国每年经济增长7%以上的事实?我仔细思考,认为,上面两种可能性都有。
但是,巴素故意藐视中国的成分更大一些,从而,认为世行的经济预测也好,言论也好,都存在一些偏重西方,轻视东方,尤其是轻视中国经济发展潜能的倾向。
中国经济情况201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增长3.4%,比增长目标的7.5%,相差甚远。
这是中国外贸增长不能达标的第四个年头,与本世纪前10年年均超过20%的增长速率相比,更是不同日语。
2014年的出口增长6.1%,情况比进口增长只有0.4%好很多,从而推高贸易顺差暴增50%至3800亿美元,使贸易顺差四年来首次对GDP的增长贡献率提高。
中国经济增长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中国经济增长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悲观者认为中国经济进入“增长的黄昏”。
世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2012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维持较快的增长?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调控被一些海外媒体称为“悬在银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就是国内悲观学者的一位代表。
他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十年的最低点。
快速行进的中国经济列车到2011年年底,在十年高歌猛进之后油箱里可能没油了。
在他看来,人口红利(劳动力从低效产业到高效产业的转移,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工商业转移来提高效率,即获得所谓“人口红利”)、出口红利以及楼市红利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三大动力正在消失或消退。
人口红利的消退使得人力成本不断趋高;人民币升值和外需弱化使得中国的出口放缓,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为负;房地产调控大网不断收紧,由于限购、限贷等政策,不动产投资进入降温通道。
他认为,三大引擎同时熄火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可能进入“增长的黄昏”。
国外预言家的悲观预言:成功预测了金融危机的美国学者鲁比尼预言,“由于投资过剩,中国大概会在2013年后遭遇一场硬着陆。
”鲁比尼看空中国的理由是,“中国内部到处充斥着在实物资本、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方面的过量投资。
所有与过度投资有关的历史场景,都会以一场金融危机和长期的低增长来谢幕。
”在他看来,“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足够的发展速度,在将50%的GDP重新投资的情况下最终不可避免遭遇巨大的产能过剩和令人忧心的不良贷款问题。
”悲观者认为,有可能造成中国经济硬着陆的主要风险是房地产市场的崩盘,以及银行业遭遇危机。
中国的银行业易遭受坏账上升的打击。
但目前来看这两方面的风险还都处于受控状态. 尽管中国房价处于历史高位,并且还在缓慢上涨,越来越成为公众担心的一个领域,但中国家庭的负债水平仍然很低. 据美银美林的数据,截至去年末,中国家庭负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9%,远低于美国在2008年96%的水平. 由于在中国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款比率分别为30%和60%,银行对价格的波动也有较大的缓冲. 迄今为止,银行业和专家勾勒的最坏设想仅是房价温和下跌10%,因中国的紧缩政策只是让买方离场,而房市必定会受到供给短缺和收入增长的支撑。
索罗斯看空的不只是中国经济
索罗斯看空的不只是中国经济2016年01月26日来源:凤凰国际智库当地时间2016年1月20日,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政界、商界领袖在这里共同探讨如何应对全球经济、气候、环境、科技等领域的挑战。
瑞士的冷空气似乎隔空传导至了国内,上周末气温骤降之际,一则新闻更是给中国经济泼了桶冰水——“索罗斯正式宣战了!是他做空了美股和亚洲货币?”、“冬季达沃斯:围绕中国经济世界大佬们展开“多空大战”,更有媒体捕风捉影称,新华社上周五深夜发文呛声做空言论,让这一新闻话题性十足。
新华社凌晨发表题为《中国经济转型检验全球投资者智慧、勇气》的英文评论文章称,随着中国央行采取措施来稳定人民币汇率,那些试图做空人民币的“激进”投机者将遭遇巨大损失。
事实上,抛开噱头十足的新闻标题,索罗斯看空的不只是中国经济,他看空的更是世界经济。
“如果存在真正的底部,那么这个底部必须经受反复检验。
”他认为,2016年将会是艰难的一年,但市场还将经历进一步的衰退。
这与《福卡分析》对“后危机时代”的定义与解读不谋而合。
事实上,从更客观的危机演化脉络来看,当下新兴市场的货币危机是本轮金融危机进入第三阶段的表现。
第一阶段:主权债务危机危机第一阶段表现为金融过度导致的主权债务危机,美欧等国是肇始地与风暴眼。
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与金融创新的典范,美国一边市场过度,另一边金融过度,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并以此支撑其过度消费,最终房地产泡沫破灭引爆次贷危机,随后传导至高福利的欧洲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第二阶段:产能过剩危机第二阶段表现为市场萎缩导致的产能过剩危机,中国是主战场。
一边是市场经济内置着过剩原罪,另一边是行政推手加剧过剩,中国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结构就在欧美市场萎缩中表露无遗。
而危机之后,推出的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更是延缓了市场自发去产能步伐,延长了产能过剩危机。
第三阶段:外汇炒作危机第三阶段表现为产业偏态导致的外汇炒作危机,主要将发生在俄罗斯等资源型国家。
“末日博士”误判中国经济
“末日博士”误判中国经济作者:蔡恩泽来源:《现代工商》2011年第06期有着“末日博士”雅号的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近日在著名评论网站“Project Syndicate”上发表文章,对中国经济做出惊人预测,称中国经济发展很可能在2013年严重放缓,遭遇“硬着陆”。
“乌鸦嘴”恐难灵验鲁比尼是个名人,曾经成功预测到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崩盘及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但彼一时此一时,这一回鲁比尼这个“乌鸦嘴”可能不灵验了。
鲁比尼看空中国经济的主要论据是“中国对过度投资的沉迷”,认为这“最终将造成巨大浪费并导致未来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平心而论,投资过度确实是中国经济的一大弊端,这不用鲁比尼这样超重量级的经济学家指手画脚了,就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感觉到。
问题是中国早已警觉到这一点,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从投资为主转向消费引导,从外贸拉动转向内需促进,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正在重新分工。
经济学原理给经济硬着陆给出的定义是:在国民经济的过度扩张,导致极大地超越了其潜在增长能力,严重地破坏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均衡关系的情势下,用“急刹车”的办法进行“全面紧缩”,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率的大幅度跌降,陷入经济萧条。
经济硬着陆需要两个重要条件,即一次性动用强力的财政货币政策,二是大规模牺牲国民收入。
而眼下中国经济并不具备这两个重要条件。
针对前两年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措施,即采取小步快跑、渐进式退市的方法。
在信贷方面,逐步收缩信贷规模;在调节汇率方面,顺应国际大势,但坚持微调,让人民币小幅升值;在利率方面,稳步加息,适当提高频率。
同时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
冯磊:外资看空、做空中国理由站不住
冯磊:外资看空、做空中国理由站不住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3年第6期外资很难做空中国。
虽然外资机构为做空唱空中国找了很多理由,但这些问题是被放大了。
仔细推敲起来,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
此外,我也认为,外资或是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考虑来增持或减持其股份,不能排除外资有可能是在假唱空而实际真做多。
外资目前做空的都是H股,而对于A股来说,影响更多的是情绪上的。
从资金面的角度看,根本不会对A股市场造成大的冲击。
而且长远来看,中国股市还有很多利好因素。
目前,美元处于上升通道,部分外资抛售H股或是为回流资金到美国市场。
实际上我国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很高,市盈率也很低,向下的空间不大。
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期,一些和实体经济密切结合的股票正处于一个被低估状态,现在正是抄底的机会。
未来,我很看好新兴行业,如4D打印、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生物技术等。
保持人民币可控的升值,可以加速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
外资很难做空中国。
外资融资机构提出的很多看似严重的问题其实是被放大了。
以外资唱空理由之一的地方平台不良贷款过多为例,今年4月25日交通银行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行地方融资平台领域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02%,根本就没有那么严重。
由此可见,外资就是希望集合所有负面消息,然后夸大其词,以让市场产生“做空”中国的羊群效应。
此外,我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放开。
虽然外资虎视眈眈,但目前的QFII和新开闸的2000亿RFQII资金与中国股市的整个市值相比,依然是九牛一毛,因此,即便做空,也很难兴风作浪。
A股离真正的大举做空时代,依然很遥远。
总而言之,有两点不可否认。
第一,中国有个强有力的政府,对经济的调控、驾驭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目前被外界低估了;第二,我们目前没有一下开放资本市场,这些外国资本进到中国来,想通过融资融券或是通过期货市场去做空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不过,国内资本市场也应该逐渐适应做空,毕竟A股纳入国际指数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
1、是说中国经济总量比较大,因为我们人口多经济产业齐全,说明中国经济商机无限,风险也是隐含的
2、首先中国是一个传承五千年以上的国家,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长期稳定的发展,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每个民族之间和平友好的相处。
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让国家富有,民族复兴。
还有就是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十几亿中国人民是中国最强大的保障。
3、中国地大物博,处处潜伏着商机。
但任何东西都是两面性的,有机会也有竞争,很多人的努力沉入了大海,成长起来的更多。
国际空头做空中国故事的阴谋
国际空头做空中国故事的阴谋在经济数据低于预期等因素影响下,沪指23日大跌2 .57%,2200点关口再度失守。
更值得关注的是,种种迹象显示,在三大评级机构配合下,国际资本市场新一轮“做空中国”的风暴正在酝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查诺斯一直唱空中国,这次可能不仅仅是空洞的威胁。
更多的迹象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于那些跟踪中国股票(无论是境内上市还是境外上市)指数的投资热情正在出现明显降温的迹象。
国际资金跟踪监测机构E P F R的统计显示,截至4月17日的一周时间里,国际投资人从各类离岸中国股票基金净赎回4.77亿美元。
EPFR跟踪的中国股票基金覆盖了全球范围内近400只以中国为投资主题的股票基金,其中涵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Q FII,另外还包括那些投资海外上市中国股票的基金。
与此同时,美国资金跟踪监测机构T rim T abs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在美上市的中国E T F遭遇的资金净流出规模占到总资产的0.7%左右。
T rim T abs跟踪的中国ET F,主要是挂钩在港股上市的H股以及内地B股。
另据彭博的最新统计,截至3月底,在美上市最大中国E T F安硕富时中国25指数基金的做空头寸达到4 8 6 0万股,占总流动股的3 .2%,创下自2007年6月以来的新高。
安硕富时中国25指数代表了包括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和中石化中石油等中国股市最大规模公司的业绩。
4月23日,该指数大跌2.50%,自今年2月攀上高点以来,该指数已经累计下跌了15.33%。
WIN 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2013年以来美股三大指数均录得上涨,道琼斯指数累计上涨了11 .16%,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7 .09%,标普500指数则上涨了9 .56%。
相比之下,i美股中概30指数(IC S30)已经从今年年初的700点左右下滑至650点,下滑幅度达到了7.1%,而即使表现不佳的上证指数,今年以来也仅下跌了2.57%。
稍早之前,似乎是作为这场做空行动的配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于中国经济的忧虑。
摩根大通下调中国经济原文
摩根大通下调中国经济原文摘要:一、摩根大通下调中国经济预期二、原因分析1.内外部压力2.政策调整3.市场需求减弱三、我国应对策略1.稳就业、保民生2.深化改革开放3.发展新经济业态四、未来发展展望正文:近日,摩根大通银行下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关注,也让人们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担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出现呢?首先,内外部压力是导致摩根大通下调中国经济预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市场面临较大压力。
此外,国内消费市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需求减弱。
这些都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政策调整也是影响摩根大通预期的重要因素。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政府近年来持续调整政策,力求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多重目标。
然而,政策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经济增速产生影响。
再者,市场需求减弱也是导致预期下调的原因之一。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减弱,消费者信心受到影响,这都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减少。
尽管摩根大通下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但我国政府早已行动起来,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首先,围绕稳就业、保民生的目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保障民生福祉。
其次,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激发市场活力。
此外,发展新经济业态也成为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鼓励新兴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总之,摩根大通下调中国经济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挑战。
然而,在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展望方面,我国政府已有了一系列部署。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必将迎难而上,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增强信心,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为什么看空中国经济
——对2003年一季度经济的评论
马光远
经济学博士,经济评论员,师从成思危先生
一季度GDP增长7.7%,对此频率最高的评价是“低于市场普遍预期”,并由此认为:数据低迷,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我对这种想当然的结论一直不敢认同。
切不说7.7%的增长是否归于“低迷”之列,基本的逻辑是:但凡市场预期与实际数据出现偏差时,最起码有两种情况:要么预期太乐观或者不靠谱,要么经济形势真的不尽人意。
但近年来,对于中国的宏观数据,一旦出现低于8%的增长,一概归入低迷的行列,悲观情绪立即甚嚣尘上。
紧接着,就会堂而皇之的要求松货币以及其他的刺激政策。
我不知道预测成绩并不算出色的中国“经济学家”们为什么对自己的预测那么的自信,而且,又根据什么判断,一季度7.7%的数据就不好,只有到了他们“普遍预期”的8%以上才叫“正常”。
这种逻辑尽管很戏剧和匪夷所思,但其却颇有市场,有时候对政策的影响还很大。
因此,很有必要来谈谈,究竟是“7.7%”的增长不正常,还是市场的“普遍预期”不正常。
有点宏观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判断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
绝对不能孤立的看GDP增长这一指标,经济学的技术和统计学的发展为宏观经济提供了足够多的指标,全面运用这些指标,对宏观经济的体温加以综合的度量并加以判断,这是研判经济走势的基本逻辑和方法论。
7.7%的增长真的是所谓的“低迷”吗?事实是,尽管2.9%的发电量的确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存在矛盾和冲突,而统计局的新闻发言人对此的每次解释也并不能服众。
但绝大多数的关键指标却能相互印证:第一,三驾马车,除了社会消费品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外,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的总体数据都不错。
固定资产投资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7%,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一季度进出口增长13.4%,远高于去年全年6.2%的增长,除了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同比下降外,对美国和东盟的出口增长依然在两位数以上,而作为外贸晴雨表的广交会的人气也明显高于去年;第二,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特别是生产指数为52.7%,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为10个月以来的最高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较为活跃,生产增速加快;新订单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5.5%,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持乐观态度;第三,一季度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5%,,并不算一个太坏的数字;第四,特别重要的是,如果宏观经济真的“低迷”,就业形势应该很严
峻,但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00万人,就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数据都让人兴奋,和近两年来存在的问题一样,在全球经济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总体弱复苏的态势并没有改变,一些指标也反应了中国经济结构性的困境:比如,PPI依然没有由负转正,说明经济总体复苏的态势并不是很明朗;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9%,比1-2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制造业的基础并不稳固;因为“国五条”的效应,1季度房地产销售出现暴涨,引发了对未来调控加码的担忧;1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6.9%,中央财政收入又现负增长,未来能否坚持结构性减税,令人狐疑。
但这些问题,并不全是1季度新出现的,也不能据此就认为经济增长“疲弱”。
笔者认为,对于7.7%的增长,之所以引发悲观的情绪,原因不外乎三:一是相当一部分人具有强烈的根深蒂固的“保八”思维和情结,只要经济增速低于8%,他们就会认为宏观经济跌破“荣枯线”。
事实上,在历经30多年的高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受资源、环境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未来10年如果能够保持7%左右的增长,已经非常了不起。
正因为此,新一届政府一再强调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收入分配。
但对一个习惯了飙车的人而言,一下子坐在正常行驶的车里,还真有点不习惯;其
二,近年来,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利益代言人颇多,特别是投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习惯于从看空的角度解读数据,并影响政策,这是近年来多次事例证明的;第三,耐人寻味的是,社会消费品总额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有些人将之归结为打击公款消费所致,比如,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就认为:“一季度GDP数据明显低于预期,主要受制造业、消费和出口的影响,其中对公款消费的管理是影响GDP数据最主要的原因。
”不知道这种观点的目的是要求中央要保护公款消费还是别的;最后,作为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很多地方政府借城镇化等概念浓墨重彩铺摊子,但作为主要融资途径的房地产因“国五条”而走势险恶,之后,作为宏观经济的跷跷板,一旦宏观经济低迷,对房地产的调控都会实质性的放松。
基于以上种种,我们看到,对7.7%的看空大合唱在数据出台之后就喧嚣登场。
这的确考验高层的决心和勇气,面对7.7%的数据,是坚持年初制定的方针和目标,坚持结构调整,还是又回到“刺激”的老路,保一时的增长。
这一命题在价值观判断上很简单,但在政策的选择上却要承受极大的压力。
笔者倒是认为,不管如何,7.7%的数字本身并没有糟糕到又必须调整政策的时候,如果管理层追求“有质量的增长”,那就应该接受这个数字,并进行观察,而不是跟着唱空者的指挥棒翩翩起舞。
对于立志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国而言,有无信心的关键绝不在于表面上的漂亮,而是扎扎实实的推进各项改革议程。
房地产的再次逆政策暴涨,收入分配改革的迟缓,政府职能转变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都一再挑战外界对未来的信心。
这是必须引起管理层重视的重大舆情。
是该放弃激素的麻痹,而回归正确选择的时候了。
我们不能说这是最后的机会,但的确已经没有太多的机会挥霍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