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想北平》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教案-word文档资料
《想北平》教案毛化群[教学目标]1.注重文本解读,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品味、理解作者的情感。
2.创造对话氛围,努力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3.进行生命对话,运用评点的方法,读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重点难点]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评点的方法,读出自已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方法]评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渲染感情,导入本文课间播放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营造气氛。
这首歌曾风靡大江南北,感动亿万观众,尤其是那些身在他乡的游子们,更是道尽了他们的心声,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成了恒久的烙印!是的,故土难离,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根”总是深深扎在故土里。
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学习,看看我们的作家们是怎样表达对故土的感情的?首先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老舍先生的故乡情结是怎样的?一篇《想北平》足以让我们体味良多。
二、初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将直接抒发作者对北平的情感的句子一一画出来,并加以体味。
学生回答后PPT呈现以下内容A、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B、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C、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2、在这些语句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请大家用一个字来概括。
(1)我觉得可以用“想”来形容,因为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并且是都想得要落泪了。
(2)是因为作者深爱北平,所以他才想北平,我认为可以用“爱”来形容,这“爱之深,想之切”嘛!(3)可以用“真”来形容,因为这几句中,都有“真”字,体现老舍对北平的真感情。
三、细读课文,涵泳品味,运用评点法进行赏析。
刚才同学不仅找到了作者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并且也概括出了其中的情感。
可是老舍却反复说他对北平的爱是“想说而说不出来”的。
作者对北平的爱到底有没有说出来呢?如果有的话,他又是如何把它说出来呢。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教学设计(2)能体会作者对故乡自然生态美的欣赏和偏爱。
(二)教学重点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园、故乡,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
想象当我们将来为求学远赴他乡的时候,时时牵挂在心的除了家人朋友,还有那片如母亲般温暖敦实的故土。
今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一起来看一看作家老舍远在巴黎,真切诚挚地“想北平”。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将其带入思乡的情境,自然地引出老舍的《想北平》。
(二)初读全文,感受北平1.请学生们自由地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并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或作者的话。
2.教师也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诵读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发言关注课文细节。
(三)研读内容,走近北平1.请同学们自己在研读课文的同时运用圈点归纳法找出作者“想”了北平的哪些方面,“说”了北平的哪些事情,并使用什么手法,突出了北平哪些个性化的特征。
要求简洁、准确、全面,时间5分钟左右。
2.小组讨论形成最佳答案,时间3分钟左右。
3.教师先请两个小组发言,先其他组评价,再教师评价,最后总结: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北平”的总体特征即平民化的“五多”——静儿多、空儿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圈点归纳梳理文意和脉络,并促使其注意文章的选材与写作手法。
(四)赏读语言,品味北平1.请同学们先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阐述文中最触动自己的句子,在备用纸上写下理由。
时间3分钟左右。
2.学生自由发言与教师随机抽点相结合,并请发言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诵读选择的句子。
3.教师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并顺势引导概括出文章朴实、平民化的语言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赏析和组员的赏析的交流对比,使学生自主而全面地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五)深读情感,触摸北平1.分析文章第(1—3)自然段:第1节:“我的北平”第2节:“可是,我真爱北平。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 想北平 教案
教案科目: 主备人:备课日期:课题?想北平? 第课时方案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诵读品味,体味语言的情感、含义及特色。
2.揣摩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比照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感悟文中深沉的思想教学流程\内容\板书关键点拨加工润色【教学流程】1.导入:由住校生在外读书求学想家导入,调出一个人长期在外对家乡的思念,进行情感准备,同时到达要文情感基调一致,到达更好的,更有效的理解课文。
2.作家介绍和背景介绍〔用幻灯打出〕①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代表作有解放前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建国后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
因话剧?龙须沟?的创作1950年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②用幻灯播放北京城的布局,环境,自然风景、人文生活,使学生有了对“北京〞特色的感性认识,这些能让学生更好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
3.学生一起诵读课文体味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情感,同时让学生思考用文中的一个字来答复作者对北平的情感,哪些语句表达了这一情感?这是落实重点、难点的第一步。
4.理清线索和思路从第二段“我真爱北平〞这句话切入,因为这句话是本文的文眼,全文的情感抒发和材料组织都是围绕这句话进行的。
在解决诵读时的问题同时理清线索和思路。
〔情〕俊伟景物上海、天津〔情〕复杂有边际巴黎〔神聚〕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其它地方〔神聚〕〔形散〕比照手法5.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情感。
①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北平的伟俊。
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答:此句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难以割舍,刻骨铭心的爱。
②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答:本句在突出北平的与众不同时,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之情。
高中语文 第3专题《想北平》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第四至七段:北平的特点及对北平的爱。
的句子
第八段:再次表达思乡之情。
【合作释疑】
1、 通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思路——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以什 教 么样的顺序结构安排?
明确:文章写的是“我的北平”。文章思路:“我的北平”(1)—
—我真爱北平(2—3 段)——北平的特点(4—7 段)——我真想念 学
盾,太极拳充满了众多的‘矛盾’,或者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直接地 体验矛盾及解决矛盾的实践方式。中国太极拳的主旨就是在发展中一 直不断地致力于‘矛盾’的解决,从而完成更高层次上的‘和谐’。) “温和”;“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 使他们成为美景”,而且“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 作用是什么?
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北平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我们知道,老舍是
出了名的爱母亲,这是文坛佳话。所以他把爱北平与爱母亲相类比,
这其中的分量,要超出常人几分。然后,他又用通俗质朴的语言,说
明自己与北平是心灵相黏合的,自己的脾性跟北平有深厚的渊源,从
答案:母亲对我的启蒙、教化将引导我毕生的行程,母亲对子女 的深爱和牺牲精神是我毕生的滋养和力量。 2.第二段说“母亲的声音已成回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 生”,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含义。(5 分)
答案:选材上都选择了父母疼爱子女的生活细节。这样写真挚、 亲切,亲情的温馨、细腻与深远,于细微处见真情。在写法上注意虚 实相生,将往事与想像融为一体,忆事与抒情互相交融。深切地表达
《想北平》
课题
《想北平》
课型
新授
1、培养学生概括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教学目标 2、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
2、结合具体字词、语句、段落进行反复品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真实浓烈、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教学方法】:(1)自主阅读(2)活动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故乡是一杯陈酿,离它越久,香味越浓;故乡是一首歌曲,它的音符和歌词烙在游子的心头。
故乡存留了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从未间断过表达对故乡的恒久记忆与牵挂,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思念故乡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问:谁想北平?(导入了解作者)(1)学生介绍老舍相关知识(2)师指明识记重点: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问:作者想北平想到什么程度?(导入赏读文章最后一句,初步感知作者感情)3、问:作者为何如此想念北平?(导入探究文本)三、欣赏探究交流(一)探究问题:作者为何想北平想到要落泪的程度?1、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2)找出文中表现出的理由(3)跳出课本,探寻理由(4)交流、讨论思考所得2、参考提示:(1)不在北平。
(引导简单了解作者当时情况)(2)不只是游子的思乡之情使然。
(引导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3)深层次原因:因爱而想(引导赏析课文2、3两节)(二)探究问题:作者对北平有怎样的爱?(1)诵读课文2、3两节、(2)归纳、交流2、参考提示:爱到说不出(1)与北平心灵契合融为一体(2)如爱母亲一样爱北平(了解老舍对母亲的感情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理解文中所说的那种爱)(3)愿为诗人,像杜鹃似的啼出对北平的爱(了解“杜鹃啼血”的典故,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深情)(三)探究问题:这个让作者如此眷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引导赏析“我的北平”)1、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4---6节(2)自主概括所写的“我的北平”的特点(3)交流2、参考:复杂而有边际动中有静(我的)北平→布局匀调贴近自然(四)探究问题:作者为什么只写“我的北平”?(1)欣赏北京的相关图片(2)回顾全文内容(3)讨论探究: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这里作者为什么不去描写北平的宏伟的皇家园林、高大的建筑,却把笔墨花在北京的物产、平民的生活上?2、参考:(了解:)有人曾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想北平》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之《想北平》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知识与技能: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古今天涯人孤独的乡愁。
3.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思乡之情,热爱故土二、教学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
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生的出发地,也是人精神的归宿。
也正是由于此,从《诗经》开始一直到今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老舍的《想北平》也是其中之一。
二、解题1、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
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
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
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话剧《龙须沟》、《茶馆》。
全是写北京的。
可见,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
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师:再请同学们关注一下文章的题目,“想北平”作者为什么用“想”而不用“写” ?师:我每天都和同学们见面同学们会想我吗?生:不会。
2021想北平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想北平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想北平》是老舍创作的文学作品。
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想北平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想北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解决生字、生词,理解文意;②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③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朗读和感悟现代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①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②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2.讲解课文的1—7自然段,体会作者爱北平的程度之深。
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法:用PPT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来猜,图片描述的是哪部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位作家,就是老舍,由此引入接下要讲的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想北平》课堂实录导入:北平是个令许多人魂牵梦绕的帝王之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想北平》,看看令他如此挂念的北平是个什么样子。
师:首先由我和一位同学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
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
(电教手段: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师读1、2、3段,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感受到北平对他根深蒂固的影响,渗透到文章德望每一个角落。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了。
(举手)生:我感到了老舍对北平的真挚的爱。
师: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说明。
生:“可是,我真爱北平”,“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师:你找的很准,还有谁来谈谈。
语文必修1苏教版3.1《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案一、教材分析飘流在外的人,没有不怀恋自己的故乡,虽然这感情可能比较复杂,怨尤的、无奈的或情深意绵的。
但无论怎么说,故乡都是心灵的家园,是个体生命的脐带。
到了晚年,他们都会产生落叶归根的想法,尽管已经稔熟了彼乡的语言、饮食,但是总有一天像是听到了什么召唤,神秘感应地一头扑进故乡的怀抱,如鸟儿回巢、溪流归海,浑身上下感到亲切、踏实、自在。
也许,我们羡慕过别人的童年,羡慕过别人的家乡,但真正值得珍重的只有我们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
因为乡言土语里,积淀着历史文化,蕴藏着地域精神,她是生命的“零公里处”,是命运所系。
老舍在文中要表达的便正是这种对乡土北平的一往情深的情境。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赏析作者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学习和体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感受作者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赏析作者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
2、难点:作者对北平的感情的开掘。
四、学情分析通过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作者对北平的一往深情;通过教师的分析鉴赏,让学生去学习体味作者选材的独具匠心和对比的艺术妙用。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熟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案(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见导学案(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目标见导学案导入:散文当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写法。
但似乎也应该承认:写得自然,写得亲切,从而使读者觉得这篇作品实在、鲜活、天作而成,这既是散文艺术的最大魅力,应该说,也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上更为成熟的标志。
作家老舍的《想北平》就是一篇“天然去雕饰”之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教案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3.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人生出发地,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每一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特别是对漂泊的旅人来说,故乡更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老舍先生也曾漂泊在外多年,那么他是怎样表达故乡情结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想北平》。
二、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中国现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市民生活,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话剧:《茶馆》、《龙须沟》。
三、预习检测(非常学案)四、解题1、标题中的“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作者不在北平。
【结合背景,体悟感情】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平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里更为强烈。
2、我们能不能将题目中的“想”改为“写”呢?不可以。
“想”带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可能只是客观地描写,最多只是惊叹,赞美。
“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爱与读者分享。
强调对故乡的思念。
五、走进文本随老舍一起走进他笔下的北平——“我的北平”。
随老舍一起分享他对北平的那种浓浓的“爱意”。
必修1《想北平》教案
必修1《想北平》教案苏教版必修1《想北平》教案一、目标:感悟什么叫“我的北平”及文章的立意写法二、重点难点:个人化的记忆写作,从平凡中见真情的私人写作及其表达手法;三、过程:一课时。
1、演讲;点评,注意鼓励和避免伤害。
2、激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的《想北平》。
北平是老舍的故乡,在这篇散文中,老舍回忆了北平的一些事物,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北平的热爱。
故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2006年的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就是以“北京的符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我们今天套用一下,如果让你写我的故乡宁波,你会怎么写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给自己的作文构思取个题目,并说说你将从哪个角度来写你的故乡宁波,从这个角度进去,你会写些宁波的什么请学生谈构思,注意其立意角度及所写的事物风景等。
总结这些事物的特点,是否和个人的记忆3、进入课文:刚才我们看了大家的一些构思。
(评价)我们来看大作家老舍是怎么来写他的故乡北平的。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看看老舍写了些北平的什么东东,一二三四组分别看课文的四五六自然段,问题:作者提到了北平的哪些事物或哪些方面,北平的这些事物或这些方面都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在看课文前,我们先把一些字词落实一下:讨教(tǎojiào)、什(shí)、刹(chà)海、苇(wěi)叶、辜(gū)负、菜圃(pǔ)、廿(niàn)、黏(nián)合、湍(tuān)流、揣(chuǎi)测、揣(chuāi)在怀里。
俊伟:清俊雄伟。
均调:配合得均匀合适。
愧杀:形容极度惭愧。
清福:指轻闲安适的生活。
4、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思考。
一起看课文:(1)第四段:①景物: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积水滩、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温和的香片茶。
②特点:A、复杂而又有边际,让人感到亲切踏实(能使我摸着);——对比B、动中有静——比喻;(2)第五段:①景物:胡同里的房子、院子、树、城楼、牌楼;②方面:北平的布置;③特点:A、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对比B、处处有自由空闲的空间;——直接叙述和描写;(3)第六段:①景物:草花儿、牵牛、靠山竹、草茉莉、韭菜叶上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果子、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带着霜的玉李;②方面:日常生活的情趣;③特点:接近自然;——对比(4)第七段:①景物:园林、菜圃、农村;②方面:北平的城市布置(布局);③特点:接近自然——对比;5、归纳总结:问:作者写到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的质感?和北平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对比一下。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3、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教学重点: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学难点: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8min)切入文题,直接导入。
文题中,老舍在“北平”前用了“想”字,想想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或者换种理解,可不可以把“想”字换成“写”,或干脆就以“北平”为文章的题目呢,二者有什么差别?(提问,阐述)【明确】“想”说明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引出写作背景,穿插作者介绍。
“想”这是一个表现心理情态的词,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或以“北平”为题目,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客观的描写,所以这“想”字更凸显出文章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怎么样的,而且还传达出作者对北平深挚的眷恋之情。
【补充】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有《龙须沟》、《茶馆》,其中老舍凭借《龙须沟》而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毕生800多万字的创作,鲜明得体现了其“京味儿”的艺术特色,即是用提炼过的北京话来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和希望写作背景:写于1936年,作者身在青岛,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的加剧,北平已岌岌可危,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作者的民族危亡之感与思乡之情较之平日则更为强烈【知识点】北平:北平是北京的历史名称杜鹃啼血:杜鹃,又叫子规,传说,古代有个皇帝叫杜宇,由于被放逐到山中,一个人很孤独,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悲啼,叫声凄惨,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想北平》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想北平》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生活平凡小事中抒发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对话式阅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
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
”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二、检查预习:1、了解老舍。
2、积累字音字形知识。
3、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4、交流课文点评。
课中探究:1、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2、老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描写、刻画自己心中的北平的“模样”,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3、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主观性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
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素材选取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4、质疑问难:有疑问才能真正有所得,请在文中所有有疑问处标上问号,或写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同位、同组、全班讨论:四、拓展练习:你能选择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或细小事物,以“想家就是……”开头,写三个以上的句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吗?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汉唐书香。
《想北平》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想北平》教学设计(通用13篇)《想北平》教学设计篇1想北平一、结构及说明本说课稿由八部分构成:(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等);(二)学情分析(包括同学现有的基础和学习爱好等);目标定位;(四)教学设想(包括课时支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五)学法指导和习惯培育;(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理论支持。
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深同学,教材分析透了,学情了解清晰了,目标定位才能精确,而教学目标的完成有赖于教学法方法、教学手段的选用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引导同学学,培育同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板书设计是课文教学过程的高度浓缩,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现实运用。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想北平》是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
它本身的作用是让同学利用课内所学的学问、方法到课外去自学,体现的是学问和力量的迁移。
另一作用是扩展同学的学问面,巩固课内教材所学学问,积累语文的素养。
在高一同学已接触到散文,是以写景抒情散文为主。
在高二再次遇到散文,同学对散文的鉴赏已把握了肯定的方法,有了肯定学问的积累。
所以在巩固从前所学散文鉴赏方法的同时,要连续巩固鉴赏的方法和加深鉴赏的深度,让同学做到学以致用。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舒庆春)写的一篇散文,是一篇典型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核心愿义分析是教学活动的规律起点和归宿,核心愿义须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作品的内涵是以审美意义的存在为依据和前提。
“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想北平》这个例子既担当落实延长课内教学重点任务,又担当对同学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由于散文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主要是语言的含义及情感)。
在高一同学已接触到散文单元,对散文鉴赏的一些基本方法已初步把握,再加上这是高二第三册的读本课文,其目的是结合第三册散文单元来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内教学目标。
2021-2022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想北平》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土明〞?想北平?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土明〞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学习要求是体会文中作者的思乡情感。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表达对故土北平的想念之情,即标题“想北平〞。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选择平民化的内容“五多〞---静儿多、空儿多、花多、菜多、果子多;运用平民化的语言---不花俏的平实的、不呆板的口语化的,不严肃的平易亲近的语言;表达平民化的情感---对故土北平真挚的、想说又说不出的、不兼容的、排他性的爱恋和想念。
二、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选择平民化的语言,描写平民化的内容,表达平民化的情感。
同时体会作者怎样表达对北平那种“说不出来〞的爱,从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故土的爱。
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根底,其中,在认知上在初中已学过散文,已初步掌握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在情感上,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思乡的情感,并且也可能有过切身的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和情感体会法。
三、目标阐述〔一〕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2〕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效果;〔3〕能解释比照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的方法。
〔2〕能在写作中巧妙运用比照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老舍身处异乡而对故土北平产生的“说不出来〞却深沉的爱。
〔四〕教学重点: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
〔五〕教学难点: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效果。
四、过程设计〔一〕教师激趣导入小时候,我们就读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故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
现代作家老舍的故土在北京,那时称北平,他曾写过一篇思念故土的散文?想北平?,他是怎样“想北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不在学生没有接触课文前就单向灌输,不用自己的既定结论先入为主地影响学生,而让学生翻开书本,自主诵读。
《想北平》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想北平》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王学东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2、学习本文在对比中突出北平特点的手法。
3、学习本文语言的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的特色。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和步骤:1、导入模仿幸运52,让学生在以下的叙述中推测今天要学的课文的作者:1953年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得到这个称号的直接原因是他创作了话剧《龙须沟》,他的另一部话剧《茶馆》成了他的话剧代表作,也成了中国当代话剧的经典。
他是以写小说为主的,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骆驼祥子》。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他就是“老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想北平》。
(顺便介绍一下老舍的原名、字、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2、题解围绕文题可设计如下问题:(1)从这个题目,你推测老舍的这篇文章至少是在哪一年之前写的?为什么?(1949年以前写的,因为北京在1928--1949年间称为北平)(2)这篇文章老舍是在北平写的吗?为什么?(不在,如在北平就无需用“想”了)(3)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写的呢?(1936年写的。
老舍1924年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的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南下。
由此推断,老舍是在山东写的这篇文章。
这时距他离开家乡北平已有12年了,怎能不想家乡呢?)(4)有人题目中的“想”字似乎太朴素了,你能重换一个字或词吗?(在换词比较中体会老舍用词的通俗而又亲切真诚的特点)3、朗读全文(可按学号顺序朗读,朗读时完成以下任务:(1)将容易读错的字注音。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出段意,同时看看作者笔下的北平到底好在哪儿。
(3)在文中划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4、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要求每段的段意用四个字概括,四个字中还要用三个相同的字,那就是“北平”、“真”)板书:一、(1-3)真爱北平二、(4-7)北平真好三、(8)真想北平5、讲析第一段--真爱北平提问:(1)文章第一小节老是强调自己知道的北平太少,这与想北平有关系吗?(反衬下文对北平的感情的深)(2)第一小节中最令人感动的短语是什么?(“我的北平”)(3)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对北平的真爱的?(A、多处说自己爱北平而无法用语言说出来;B、将爱北平与爱母亲相提并论;C、写北平赐予“我”知识、性格、脾气)(4)文章第三小节说“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这句话中的“杜鹃”能不能换成“喜鹊”?为什么?(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想北平》教学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
1.了解衬托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借文章解读老舍的闲雅品性和平民意识。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思乡之情,热爱家乡,热爱平凡生活。
【教学重点】体验作者的情感,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文中的主观色彩、平民色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布置预习:老舍对北平有怎样的情感?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
一、作家简介: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
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
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二、导入
一位著名服装设计师曾说过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说他最喜欢为那些身材稍有不足的女子设计服装,他的设计如果让她们显得完美,他就特别有成就感,而本身完美的女子就不同了,设计时生怕显不出她们的完美与个性。
古都北京城,很多名人都对它有番品读,从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到郁达夫的《古都的秋》,老北京人老舍怎样话老北京的完美与个性的呢?下面一起来品读他的《想北平》。
三、研读文本
1.(1—3)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
(“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
这“说不出”在二、三两段中4次出现,有何作用?
(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
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
明明反复说“说不出”可还是说了很多,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
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
(“我爱我的母亲……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它在我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
”)
2.(4—7)作者为什么这么爱北平?作者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
)
3.作者是怎样写北平的特点的?
Ⅰ衬托手法。
在文章中,作者声称自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相比较,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
Ⅱ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
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运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
Ⅲ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和画面。
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写北京的物产,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
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他真正地融入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
如果老舍是个观光客,即使再喜欢北京,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Ⅳ语言通俗纯净、简洁亲切还有点幽默诙谐。
4.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讨论)
想北平是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京,老舍觉得很为难:“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呢?他又不愿只“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
如果知识机械地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我的北平”,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把对北平的爱上升为对母亲的爱的地步,并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他和北平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为一体的关系。
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
京是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北京是大都市,却保持了乡野的幽静,它的整体结构让人快乐而安适,还能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菜、水果,使人更接近自然,因此北京虽是有钱人的天堂,但“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照样可以在北平享受清福。
5.小结
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主观性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
给我们的写作启示:普通事物入题,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主观感情,就称得上好文章。
四、作业布置
选取某一细小的事物(景物),写出自己的主观色彩,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