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的困惑
走出习作教学的困惑
走出习作教学的困惑黄敏对于习作,我想感到头疼的不只是学生,还应包括我们老师。
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一谈习作而色变,我们的语文老师一提习作总有满腔的苦水无处叙说:总是报怨学生习作水平太烂,对于习作教学总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像一只无头的苍蝇陷入了无尽的困惑。
我也曾是困惑队伍中的一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从教以来一直教学中高年级的语文,给了我更多的与习作教学打交道的机会,也因此与习作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多年个人的钻研和摸索,对于习作教学也有了些许的感悟,现汇报如下,愿以此与大家共享,旨在给还在为习作教学而困惑的老师以帮助。
一、习作要紧扣生活我们的学生一遇到习作,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提起笔来却无从下手,绞尽脑汁但挤不出只言片语,问其原因理由是:无活可说,无内容可写。
针对以上问题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丰富。
众所周知“习作来源于生活”,对于一个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的人来说,要想写出其中的滋味,只能是望习作而独自兴叹了。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各种习作甚至还对一蹴而就的习作大加赞赏,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
而应该在学生习作之前,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相应的生活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动笔,对于学生来说才轻而易举、有的放矢了。
如在布置“我与动物之间的故事”的习作时,我就不急着让学生动笔,而先布置学生回家认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把每天的喂养情况登记下来,一段时间后,召开一次“喂养经验交流会”给学生提供一次互相取经的机会,这之后让学生带着收获继续喂养动物。
在喂养的过程中,学生与自己喜欢的动物打成一片“日久生情”,情到浓时,再让学生动笔自然水到渠成。
显而易见,生活阅历贫乏的人,怎能使文章出彩呢?只能是空洞乏味罢了。
二、习作要张扬个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我们的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如布置学生完成“发生在公交汽车上的一件事”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陷入“让座”的主题中而失去了新意,要写《我错怪了他(她)》学生总是拿着“一枝钢笔”大做文章:从一枝钢笔的得而失而产生“错怪”到钢笔的失而得而懂得“错怪”。
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作文,长久以来都是困绕师生的一个难题。
学生苦于无话可写,写不好作文;老师苦于教不好作文或不知道该如何教作文。
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从事了两年多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后,对于作文教学,脑海里一直存在着许多困惑,学生写作水平也不甚理想。
困惑一:学生厌烦写作的情绪严重每次一上作文课,就会看到有许多学生皱着眉头,对于老师布置的作文毫无兴趣,一节课下来只写了寥寥几笔,拖到最后草草上交,应付老师。
学生并非出于自愿,似乎都是老师“逼”出来的。
比如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老师们在开之前就要求孩子们认真观察,为写作文做准备。
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也影响了写作的兴趣。
困惑二: 多数学生生活中缺乏观察,写作素材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写作要求,很多同学迟迟不肯动笔,问其原因,答曰:“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作文题目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却感觉无内容可写,更有甚者天马行空,胡说八道,乱写一通。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写一篇观察日记,提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认真观察一种植物。
上课时,我花了很长时间把写作的顺序,注意事项板书了一黑板,结果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内容十分简单,一看就知道是瞎写的,没有进行认真观察。
困惑三:作文内容空洞,题材陈旧批改学生的作文,深感现在的孩子言之无物,小题大做,无病乱呻吟现象非常普遍。
并且文章单薄,语言缺少美感;例如一个学生在《美丽的公鸡》作文中写道“公鸡非常的可爱。
它身上毛的颜色很多,很亮。
它的眼睛黑黑的,我轻轻一碰,它的眼珠会动。
”作文时,尽管学生抓住公鸡身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但是,描写时,没有一些优美的词语或修辞进行描写,使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活鸡”,沦落为呆头呆脑的“死鸡”,自然,这样的公鸡也就谈不上可爱。
如此的描写既没有生活美,也缺乏语言美,导致了作文的了无情趣。
学生作文内容上千篇一律,对于“题材新颖”的要求差之甚远。
比如有一次布置写“妈妈的爱”这个主题的作文,多数学生写的都是“生病时妈妈背着我去医院,晚上又在我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我醒来了妈妈却累的倒下了。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共3页文档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困惑及对策作文教学困惑对策笔者在多年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深切感受到,绝大多数学生是怕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而真正把作文当作一种爱好兴趣却不多。
笔者认为,此种现状,最根本还是教师引导问题,毕竟写作与说话一样,都属于交际,是表达需要。
而当前第三学段学生怕写作文,表现在学生,根子却在教师身上。
这里,笔者谨从其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困惑出发,着重谈了自己在高年级作文教学园地一点心得与见解。
一、当前作文教学中困惑不容否认,当前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是课改中难点难点,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也许根本就是禁区;但作文水平高低又直接体现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因而明知山有虎,偏向作文行。
笔者结合多年实践,认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最主要困惑有以下几点:1.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导致习作成无“源”之水。
生活才是学生习作源泉,然而很多教师喜欢把生活与习作人为分割,从而导致学生习作成了无病呻吟。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剖析知识懵懂期,他们对周边人、周边事正处于一种敏感阶段,稍微有点变化,或者家长多说了两句,教师声音大了一点,他们都能“联想翩翩”,而这些恰恰是他们写作源泉。
但是很多教师却看不到这一点,没有学会从生活中提取材料,而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进行空洞地说教。
这种与生活严重脱节作文教学,必然最终也会让学生害怕作文。
2.作文教学与教材内容脱节,导致写作无“法”可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是,对于学生习作来说,教材就是最好例子。
毕竟语文内容大多选择名家名篇,对于写作技巧,乃至语言积累感悟,就是个最好例子。
但是很多教师却把阅读与写作人为分割,没有从阅读中提取一些写法技巧,从而进行阅读写作训练,让学生错失良机。
当然,也许那些名篇太精彩,从而导致学生望尘莫及,然而教师学会分解,学会阅读指向写作,那么也许就会给学生打开另一扇窗。
3.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脱节,导致学生无“特”可发。
作文,毕竟属于创造性劳动,它体现更多是学生个性,张扬是学生个人风采。
小学生习作的困惑与对策
小学生习作的困惑与对策小学生习作的困惑与对策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达。
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忧写不具体。
这些困惑是制约学生习作能力的至关因素。
一、学生习作的困惑1、语言表达的困惑――言之无神。
教师指导习作时,总是强调要写具体、生动。
而学生困惑的是不知怎样用语言来具体生动的描述。
明知道瀑布美、壮观;景色诱人;节目精彩……就是写不出来。
.如:学生在描写人物心理害怕或快乐时,总是“我很害怕〞、“我很快乐〞一句了之,难以找出适宜的语句来描述当时的害怕、快乐的心情,语言显得非常贫乏。
2、选材的困惑――言之无物学生习作,教师要求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事来写。
而学生头疼得不知写什么。
虽然他们经历了许多的事,但从没有留心观察和思考,这些事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学生从“上学、放学、做功课、看电视、睡觉〞的程式化事件中难以发现一两件有意义的事,因此常常觉得无材料可写。
3、立意的困惑――言之无意。
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求学生所写的文章意思要集中,不能随意散开,可孩子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出来的习作不是短小就是冗长,写完就了事,根本谈不上文章的意思集不集中。
有的只是空洞、无意义。
综上所述,学生的习作困惑与老师的指导和学生平时的积累、观察、实践体验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教师在习作训练时,要着重从积累,实践体验、文章修改等几方面入手。
二、训练指导策略1.强化语言的积累,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写,其重要原因是平时对语言的积累太少。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鲁迅说:“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的,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吕淑湘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书看的〞。
可见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根底。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多读书、多积累才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揭秘小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疑惑及解决方法
揭秘小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疑惑及解决方法作文一直是小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题,他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疑惑和困惑。
为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揭秘小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疑惑,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作文主题选择在写作文时,小学生常常困惑于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他们担心自己的主题不够有趣或者不够独特。
其实,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并不难。
小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一个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主题。
比如说家庭、学校、朋友、动物等都是常见的主题,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展开创作。
二、组织结构问题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遇到组织结构不清晰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将所有的想法都堆砌在一起,导致文章杂乱无章。
要解决这个问题,小学生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作文。
即首先提出一个中心论点,接着展开论证,并在结尾进行总结或者呼应。
这样可以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强,读者也更容易理解。
三、语言表达问题小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水平有限,因此在写作文时常常会遇到语言表达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学生可以多阅读优秀的作文,学习其中的优秀词汇和句式。
同时,他们可以多进行写作练习,不断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
另外,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写作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篇幅控制问题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有时会遇到篇幅控制不当的问题。
有些作文内容过于冗长,而有些内容又显得过于简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学生可以在写作前进行大致的思路规划,将主要的观点和支撑细节列出。
同时,他们要学会合理利用段落,将相似的内容进行归类,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五、逻辑思维问题有时候,小学生在作文中会缺乏逻辑思维,导致观点不连贯、层次不清。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小学生在写作前要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和梳理,确保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明确、逻辑严密。
同时,他们在写作时可以运用一些衔接词和过渡语,使得文章的逻辑性更强。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作文中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疑惑和困惑。
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合理组织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控制篇幅以及发展逻辑思维,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作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困惑(五篇材料)
作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困惑(五篇材料)第一篇:作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困惑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还存在的困惑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比较重要的一项“文字工程”,也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事情。
如果教法不恰当,就会引发很多“作文综合症”。
下边我就把自己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命题难有的学生很会说,可以从头到尾讲一段很长的故事,但是一拿起笔,就被题目给“僵住了”。
本来那些很顺畅的句子和优美词一下子像消失了一样,再也想不起来。
他解释为很怕“定题目”。
如果你给他一个题目,他的思维就变得灵活起来,一下子可以说上一大段。
可是考试的作文要求多变,有时需要自己定题目来写,这个可是个大难题。
就像一个人,必须起个名字,不能总是叫人家你呀你的。
二:图意混沌在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上有幅图,画的是一只啄木鸟正在啄一个伐木的人。
这是一篇环保作文,说明破坏资源的人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可有的学生写的却偏离主题,没写对意思。
三:不会续编故事有的学生一遇到这样的作文,脑子就会“短路”。
她解释为只会写自己写的“成品”,而不会续写别人写的“半成品”。
四:遇到没有经历过的事,无法下笔。
语文书上的习作、小练笔,还有考试时的作文,不一定是自己经历过的。
学生对于这样的作文,感觉很难写好。
有想象力的,也许会编出一些故事来,但感情是不真实的。
想象力不足的,就很困难了。
五:塑造的人物缺乏魅力有的学生一遇到写人的作文就发愁,不知道怎么描写才能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虽然也知道一些旧式的写作方法,写人的外貌,通过一件事来具体表达,丰富人物的形象等等。
但是缺乏选材能力,写出来的人物没有什么特点。
解决方法:1、找例文,总结方法。
比如写植物的,从头到尾介绍的就是什么花或者草的,那么最简单的题目就是用花和草的名字。
遇到写景物的,一般就是游什么,也可以直接用景物的名称。
还有一些读后感和观后感等等。
题目也是有规律性的,把它们分类之后,归纳总结一下,用起来就容易多了。
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诸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真是难死人”的感叹。
学生“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以至于出现了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
一些小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
仿: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
抄: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
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
这些弊端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那么,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从教师自身来说,主要是教师没有掌握作文教学规律,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对作文的要求不切实际,过高,过严,教学要求脱离教学实际。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笔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
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作文无论语言还是思维都不同于成年人的语言和思维。
稚嫩、浅显、天真、单纯是小学生作文的特点和优点。
对此,教师应当加以精心的保护,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由于对小学生作文的特点认识不清,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小学生作文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
一些教师则常常用报刊上文章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一味追求文章写作知识的系统构建,内容要求“有意义”,篇篇要求“新、奇、巧”。
这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认为作文高深莫测,一般人难以写好,挫伤了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教学大纲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只是“文通字顺”,“内容健康”。
由此可见,盲目拔高要求,使得门槛太高,指导的过细,人为的限制太多,学生入不了门,害怕习作,失去了习作的信心。
因而,对作文课不感兴趣,作文的能力长进缓慢,自然也就写不出好文章来。
习作教学困惑4
关注点二:习作修改方式
今天我又获殊荣走进崇文实验小学,内心喜悦。
更让我兴奋的是,这次进行的是写作教学活动。
每次开展的听课活动基本上是阅读教学,开展写作教学少之甚少,其原因在于写作难上,不知该如何下手。
但这次听了两堂习作课,真是受益匪浅。
特别在修改作文上,我上作文课都将好的同学的作文读给大家听,将这位学生的有点可取之处点评分析给其他同学。
可是这样的结果导致千篇一律,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毕竟每个人所摄取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所得的体会领悟不同。
但管老师和马老师不同,他们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印象最深的来写,这样避免雷同,然后根据学生喜爱的写作方式切入主题,例如管老师的《车模比赛》,在写作方式上,她指导学生可以作为一名旁观者、赛车手来描述,也可以用拟人的方式把自己当成赛车来写,而马老师则让学生把自己内心深处高兴的或悲伤的或激动的或后悔的中的一件来叙述。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帮助指导学生修改时,只让指名的学生朗读片断,而非整篇文章,同时很有特色的是他们不仅让其他学生评析这位同学习作的有点及不足之处外,还先让他自己评价一下自己对该片断的优劣之处,此时还巧妙地运用范文的作用,找出范文好在何处,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不足,发现在描述某场面时可以加进表动作、神态、表情、心理的词语,关注细节上的描写,在六年级的作文当中可以加进夹叙夹议等方式。
由于写作时间充分,基本同学的雏文已定,同时同学的范文是片断,教师的范文也适时利用,所以能有效的避免了学生间习作的雷同。
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优质范文)
篇1: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够体现一个小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能够看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因此,作文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水平,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是小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要求,也是小学生实现自我个性发展,提高创造性的要求。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热爱,在他们的身上可以发现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思维,小学作文的教学将如何体现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呢?目前,在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困惑,教师的作文教学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这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作文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些困惑,老师们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呢?这些都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一些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痛不已,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或者每次都写一些落入俗套的东西,很是烦恼。
小学语文老师也总是觉得头疼,看到学生写的东西大多都是千篇一律,感觉平淡,像记流水账。
具体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困惑。
1、缺乏个性,感情平淡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的教学中,往往给学生指导,一篇文章该怎么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给学生编制条条框框,造成学生思想狭隘,为了套用形式而写作。
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使内容符合形式,而不是使形式符合内容,所以造成了小学生作文新意缺乏,内容简单,读起来枯燥无味。
比如,许多小学生在作文《快乐的一天》中写道:“今天和妈妈去爬山,到了山顶,妈妈说安静的山间会有回音喔。
我和弟弟一起试着大叫—‘你好吗’,果然大约三秒之后就听到:‘你好吗’,‘你好吗’。
一个字都没有变,课本说的音波反射,我终于体会到了。
真是快乐的一天。
”这篇文章在学生看来,是非常符合老师的要求,因为文章里面既有中心思想,又有记叙文写作的几个要素,所以是一篇好的文章。
因此,许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往往受一些写作规矩的束缚,不能把自己的个性凸显出来。
其实,为了凸显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文章更应该侧重的是小学生个人的思想活动,文章重在描写小学生在听到回声时内心的活动,通过内心思想的活动才能凸显一个人的品质,才能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才能彰显个性。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反思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惑所在,并重点提出了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反思,以期更好地适应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与要求,以求事半功倍的课堂效率。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
在课堂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呆板、机械、无趣和枯燥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学生的认知实际,与学生的思维力不在一个“频道”;指导上存在严重问题,指导不到位,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感到乏味至极;指导过于具体,束缚了学生自由想象的思维,条条框框太多,思维的约束性太牢,从而学生的写作没有起色,总有写作模式在影响着学生的自由创作快感。
久而久之,这样的死气沉沉的作文课,学生写作文就感到无从下手,往往会出现乱编的情况;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对周围事物缺少留心的观察;缺乏想象力;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反思(一)激发创新兴趣,鼓励放手实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
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是很难达到的。
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累赘,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的快乐与体验过程。
因此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与螺旋式提升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鼓励放手实践,不要给学生过多的观察与思维的约束,自由自在地创作,思维翅膀是自由翱翔的,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酣畅淋漓、洋洋洒洒地在写作王国里纵横驰骋。
基于这样的习作课堂的创设,作为老师,一定要把老师的“高高在上”放下来,平等交流,恰到好处地与学生融为一体,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讨论并适当引导学生该写什么,怎么样写。
对于习作待提高的同学,老师可以进行“面对面”地指导与谈话,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创作之源,并顺势利导,打开学生的写作心锁,帮助开导,潜移默化于字里行间。
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
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我在作文教学中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写不好作文。
作文写不好主要表现在:立意不深刻;选材不感人,不新鲜;内容空泛,缺乏文采,没有真情实感,中心不突出;写法不新颖。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源于兴趣。
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因此,作文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命题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看他们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欢什么,厌烦什么。
把题命在他们心里,写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作文命题具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可以拨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所以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因此,作文命题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我们还须蹲下来拿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势和特长,对学生的习作要多挑大拇指,多褒奖。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文章也是夸出来的。
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你是才女”“你的文笔犹如一股清新的小溪奔流而下”“文如其人,你的文字是那么机灵睿智”……来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而写作兴趣的持久浓厚又依赖于写作成功感的获得。
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秀习作,可在班上开展作文展览,交流写作经验念,可编成集子传阅,让大家阅读作文内容,学习写作技巧,从而达到学生对作文教学的自觉参与与借鉴,增强写作能力。
可推荐到报刊发表等,达到激励效应,激发中学生写作热情。
二、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还往往因为语言不生动,缺乏个性,没有穿透力。
北大教授王尚文先生说:“人在语言中发展,人在语言中提升,人在语言中创造。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有意识地摘抄积累、感悟和运用,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
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惑
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惑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惑作为高中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作为一门重要的语文学科,作文教学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然而,尽管作文教学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进步,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和困惑。
首先,作文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缺乏清晰明了的中心思想。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忽视了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这使得我们在写作时往往无法突破问题表面,缺乏深度和独特性。
例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时,我们往往只是简单陈述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而缺乏对友谊的深入思考和个人见解。
其次,作文教学中缺乏适当引用的例证或事实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作文中,适当引用例证或事实是加强论点和论证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空洞地陈述观点,而缺乏充实和具体的例证或事实来支持。
这使得我们的写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收集和整理例证和事实的能力,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同时,流畅的语言表达是作文教学中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和挑战。
我们经常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词不达意、结构混乱和语句不通顺的困扰。
这使得我们的表达力受到限制,无法把思想清晰地传递给读者。
为此,我们需要努力提高词汇量,学习合理运用各种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和有力。
另外,作文教学需要培养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按照老师或教材的思路来写作,缺乏个人的思考和创意。
这使得作文显得模式化、雷同化,并丧失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并在写作中展示独特的思考角度。
此外,合理的篇章结构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的文章结构松散、条理不清,使得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受到影响。
一个好的篇章结构需要有清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循序渐进地展开论述。
写作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和建议
写作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和建议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了,几乎都是高年级语文,这就不得不经常面对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一件令人棘手的事,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诸多困惑。
困惑一:学生写作厌烦情绪严重。
“我很喜欢写作文。
”说这样话的学生肯定是一个不诚实的学生。
据调查,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写作文,就我所接触过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写作情绪障碍,这种厌烦情绪不仅妨碍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教育对学生的有效影响。
如,以往的惯例是带学生出去游玩或活动,然后由学生写一篇以此为题的作文,因此,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困惑二:绝大部分学生深感可写的素材少,言之无物,所写内容不够具体、生动。
一到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总有学生问我写什么,作文题目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却感觉无内容可写,更多是天马行空,闭门造车,胡说八道,乱写一通。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罪于学生,学生生活经验少,家长更是望子成龙,学生的生活和劳动体验都很少,没有可写的素材也是情理之中,这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症结所在。
困惑三:学生手中的作文类辅导书利用率低。
我对每一届所任教学生的作文类辅导用书都做过调查,人均占有量为3~5本,最多的一个学生拥有十几本,从购买作文类辅导用书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学生对写作的情绪障碍程度,拥有数量越多的,对写作的情绪障碍越高,因为学生在购买这类书的时候都本着一个非常功利的目标:似乎只要多拥有一本作文类辅导用书,自己的习作水平立马就可以得到提升。
困惑四:形成性评价与考试作文分比值的矛盾。
新课标中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新课标中的评价理念完全正确,也就是说只要学生动手写,就值得老师去加以肯定。
可问题是作文的比分都占了试卷总分的四分之一,很多学生的作文不能得高分,就会影响到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各项考核和教师本身劳动付出的尊严。
困惑五:学生的写,教师的教都有相当大的精神压力。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摘要: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
现在,作文教学陷入了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
首先,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
其次,写作训练量少。
按照书本上的习作训练,一册书中有五到六次习作练习。
这么少的训练,也是学生作文能力久练无果的原因所在。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
教师首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所以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
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其次,绝大多数教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
每学期有二十周左右。
大多数教师只勤于讲课文。
却把读写分开,作文的时间不能保证,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直接原因,也是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之一。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
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总之,面对种种境况,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1-0123-02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尺。
小学习作教学是培养兴趣、打好基础、养成习惯的重要载体。
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习作水平整体较低,存在着许多突出的、亟需求解的困惑。
要求教师知识渊博。
在我们看来,一篇佳作应该是洋洋洒洒几百字,描写细致、词句优美,还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才能极尽赞美之意。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以及本人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思考:小学作文教学如何才能会小朋友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成为一名真正的写作爱好者,把以就把工作中的一点经验总结记录下来,但同时也注意到,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的问题,我经过整理与探索,发现有以下几下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一)只注重教师教学,而忽视学生实践就我现在所教学的小学的作文教学来讲,我本人认为存在以下毛病:语文教师大都遵循“命题-—辅导——作文——批改——讲评”这五个环节进行作文教学,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
注重“一言堂”,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
其流程长,结构散,主客颠倒,反馈少,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思维的训练.而学生作文,只是叫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会写的就参考别人写过的,才不管你命题对不对,好不好,因而学生的作文有的牵强附会,有的满篇不知所云,还有的抄袭例文,凡此种种现象比比皆是,而好的作文却寥若晨星。
接着绝大多数教师又一手包揽了批改,往往是一气呵成,不通顺的地方用红笔添上,错别字用红笔帮助改正,语句颠倒的用红笔纠正过来,学生领到作文本子以后,不是关心老师是怎么来批改作文内容的,而是前面的两个红字——等级。
这样长期下去,势必形成作文教学的恶性循环.(二)只注重写作形式,而忽视写作内容我们也应认识到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即内容与形式问题.作文教学现状是,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等都要详细讲,反复讲;学生则认真练,反复练。
但效果往往不佳,因为它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
习作教学的困惑2
习作教学的困惑黄敏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横量的重要尺度。
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
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
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生是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提高要求。
长期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以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点“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因而导致学生的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
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
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的兴趣。
三、积累太少,语言词汇贫乏。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分析讲解过多,不注意引导中国学习联盟量地阅读和背诵,胸无点墨,何谈妙笔生花?学生的文章就只能是空洞乏味,淡如白水。
四、脱离生活,内容空洞单调。
由于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写他们喜欢的人和事,眼睛只盯住一些大型的活动,殊不知这样的题材学生更难驾驭,很难表达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故写出的文章只能是一些空洞单调的流水帐。
五、有的教师由于旧的思想观念影响,把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社会上的一些“稀奇事”视之为“不健康”,对于有些敢说真话,敢写真事的作文,加以扼杀,压抑,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真作文,让每个学生都会写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策略
真作文,让每个学生都会写——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策略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的世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中段作文教学中的困惑,进而从真作文的特征、真作文的实践策略、诗化活动体验、详解实物叙述以及创设想象情境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中段作文教学难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小学中段;作文教学;教学策略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的世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三、四年级习作: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可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自己的见闻、真实感受,这是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
一、小学中段作文教学中的困惑老师一直在讲作文怎么写,为什么仍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写作文如“记流水账”,没有真情实感呢?究其原因,关键是小学生感知思维能力较差,还不善于捕捉和积累生活的信息。
从写作心理过程看,作文是人的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从思维到表达要经过两次转换。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解释了人们写作时心理活动的规律。
二、中段作文教学难题的解决途径为了把好习作入门关,同时又不失实用性,我将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写“真作文”,从而让每个孩子都会写。
“真作文”,是用文字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
一般采用活动体验、情境激活的方式,不在习作内容上设置难度或拔高要求,降低审题、选材难度,保障学生人人都会写,又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写。
因为真实,所以叙述起来娓娓道来,品读起来身临其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教学中的困惑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怕给学生上的就是习作课,常遇到这种困惑: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怕了,不会写,没兴趣,没欲望;学生总是觉得没什么可写。
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几乎是大同小异,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在为写作文发愁呢?下面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趣、有意义的事,指导学生写日记写活动感想,让他们写身边的事,写心中的话,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指导学生大量的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摘录优美选段或词句,吸取“营养”。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怎样有序表达,如何生动描写等。
三、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指导,如在作文评语上多给鼓励,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喝彩”,把优秀作文张贴在学习园地上,供大家学习、品赏。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当面指导,因材施教,从易到难,逐渐掌握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能力,鼓励同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让学生先将自己习作中优美的词句读给他人听,让大家欣赏,
然后交换读,每位学生都要对阅读的习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组织全班同学对习作进行交流。
以上是我在写作教学中一几点个人作法,还有待大家能给予我更好的教学方法,能让我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不再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