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隐性能力

合集下载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新的概念以树状结构展现在同一页纸中,中心主题突出,彩色分支将内容区域化、集成化。

学生在制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把知识联系起来。

思维导图的文字较少,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做学习笔记时,由于色彩和线条的刺激,更加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摆脱传统笔记的大量文字,采用图形做笔记,更加符合大脑的记忆模式。

并且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画出的导图形状也是不同的,而且学生每次绘制导图都会有不同的新发现,学生处在不断探索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会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这种状态会不断刺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相对于大篇幅的文字而言,一张色彩鲜明的图片能给大脑留下很深的映像,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会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将繁杂的知识点尽量简化成一张简明的图片,以降低自己的学习难度,对比其他学生的导图,自己的成品还有没有优化之处。

绘制一張优秀的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二)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笔记是大量的文字的堆积,难识别,难记忆,无法构建起知识之间的关系。

而思维导图是以图形、颜色、线条组成,给人强烈的感观冲击,容易在大脑形成较深刻的影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一个预习提纲,将本章节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给列出来,提前给学生本堂课学习的框架,引导学生针对导图上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快速的掌握本堂课的重点,也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精准的学习知识。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遇到困难,就能知道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能看清自己有没有知识点的遗漏,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

(三)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据研究,及时的复习才是掌握基础知识的关键,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对知识的初步加工,后期的复习才是消化知识的开始。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记忆,以此巩固学生的记忆。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知识。

语文学科内容繁杂,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和知识点。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这些知识点分门别类、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文言文时,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分类整理不同的句型结构和常见的文言文词汇,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和梳理,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提升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写作文时,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帮助构建文章的逻辑框架,明确论点、论据和结论的关系,从而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常常需要面对大量的文本材料,如课文、教材和参考书等。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文本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将主要观点和关键词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习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率。

在学习阅读理解时,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帮助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找出关键信息和答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思维导图,体验和享受思维活动的乐趣,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案例——以课外书《小王子》为例

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案例——以课外书《小王子》为例

2021年5期┆213随笔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案例——以课外书《小王子》为例温素娟一、教学背景分析 文本内容:《小王子》是诞生于西方文学界的经典短篇儿童文学小说,其以“外星小王子”为论述视角,描绘了主人公的探险经历。

从表达特点上来看,《小王子》从孩子视角入手,描述了成人世界的空虚、盲目、死板和僵硬,但在浅显而天真的语言之下,是对人类一切美好情感的讴歌。

围绕《小王子》开展阅读指导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真善美的感受。

课标要求:围绕《小王子》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在情感、表达手法、写作能力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帮助其在阅读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写作技能;分析文本的核心情感,强调学生人文情感的表达,体现文本材料的育人价值。

教学方法分析:笔者以思维导图为教学设计方法。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指导活动中,思维导图提出了一种更加具有条理性与逻辑性的阅读指导方式,在阅读指导环节,思维导图能够对人物关系、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进行归纳,依靠不同的节点帮助学生掌握人物背后的命运。

在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为高效的理清文本的内在关系。

文本分析:在《小王子》中,小王子是来自于B 612号行星的旅客,经过漫长的漂流之后来到了地球,在地球上,小王子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号称自己“主宰一切”的国王,远比自己更加聪明的狐狸,谜一样的蛇……文本材料描述了小王子作为“外星人”在地球上的见闻,从孩童的视角入手,展现了儿童真挚纯洁的心性。

无论是情感还是表达、内容还是作用,《小王子》的表现手法与核心情感都是极为贴近于学生的。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并形成了在文本中搜集信息的能力,具备了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必要素质。

但对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小学生对于西方文本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抵触心理,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主动阅读西方文学:其认为,西方文学故事中的主人公姓名繁琐、活动复杂,大量的阅读时间都被浪费在了人名、故事的记忆活动当中,阅读活动并不能为自己提供所需的文化养分。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使用图形来组织和表达放射性思维的一种工具,是以大脑为基础的高级思维方式,简单却又极其有效。

不但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视野范围,还可以促进其理解能力、领悟能力的增强。

思维导图这种将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思想工具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直观图片与简练文字呈现相关知识点,更引发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积极的思考与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这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

一、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不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信息传递方式,而是以图片、数字、线条、文字、颜色等传递信息,具有多元化表现方式,结构更新颖灵活,尤其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思维导图融入了大量音频与视频,这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具视听感,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更具吸引力,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點与认知规律,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思维主动性。

例如,教学《树之歌》一课时,生字中形声字的教学就可以加入对思维导图的运用。

在教“杨”字时,我们可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带有“木”字旁的字:桐、松、枫、棉、柏……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分析想象画出思维导图,一棵大树是中心点,而桐、松、枫、棉、柏……是分散的树枝作为一级分支,然后每一个字画出不同的树的样子作为二级分支。

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新旧知识加以归类,并展示交流,加深了同一类字的记忆。

孩子通过自己的分析与综合把一些类似的字归纳在一起画出一些有系统性的思维导图,提高了识字的有效性。

二、善用思维导图,多元发散思维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发散性,相关知识点不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以一个点或是一个关键词为中心向外辐射与延伸,以想象与联想为媒介逐步逐层扩散所形成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知识脉络结构图。

这样更能引发学生想象与思维,不仅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深刻性。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优点(1)视觉化呈现:思维导图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使得内容更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

(2)条理清晰:思维导图通过主题、描述、细节等关键词的连接,将知识点条理化,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知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激发思考:思维导图的制作需要学生自主思考,从中发现重点、归纳总结,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

(4)培养创造力: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需要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联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5)适应多种教学模式:思维导图适合多种教学模式,如探究式学习、启发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等,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风格。

2.缺点(1)缺乏主题的支配性:思维导图的制作需要学生自主思考,但如果学生思维跳跃、过于自由,会使得思维导图缺少主题的支配性,难以体现主题思路的畅通。

(2)篇幅限制:一个思维导图的篇幅是有限制的,当知识点较多时,学生可能会无法将所有的信息全部呈现在思维导图上。

(3)适应性有限:思维导图在某些语文教学环节中并不适用,如口语交际,写作等领域中。

二、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语文教育的教学效果1.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条理化整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凸显出主题要素,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提高信息梳理能力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概括、总结,培养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让学生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

3.发挥创造思维思维导图设计中需要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延伸,并将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这样会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拓展和延伸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推理能力。

4.促进合作学习思维导图设计过程中涉及到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对某一文本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这种合作性质的思维导图设计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够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图形和文字的工具,用于组织和表达思维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以下是一些关于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知识整理和概念呈现: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呈现知识概念。

通过将核心概念、关键词和重要事实以图形和文字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2. 激发关联思维和探索性学习: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概念之间的关联和联系。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分支和链接,触发关联思维,开展探索性学习,深入理解和拓展知识。

3. 记忆和复习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记忆和复习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将知识点、关键词和示例等整理成结构化的形式,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回顾和复习学习内容。

4. 激发创造性思维: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和创造性的思考,将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整合到一个图形化的框架中,促进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5. 学习笔记和思维表达: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组织和表达学习笔记。

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记录课堂要点和关键概念,将主题、子主题和细节整理成层次清晰的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表达能力。

6. 协作和讨论工具: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协作和讨论工具在课堂中使用。

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上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同学共同构建和分享知识,促进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使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应提供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和理解思维导图的原则和技巧。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思维导图工具和软件,提供更丰富的思维导图体验。

妙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妙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妙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作者:徐鹏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第2期徐鹏思维导图以其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知识统整为有机的线索,将教材中的课文凝练为内在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串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学生以发散的思维作为基础,呈现出鲜明的思维过程,教师巧借学生鲜活的思维,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服务。

一、罗列思维导图,统整整册教学内容教材中的课文是个有机整体,教师可以紧扣思维导图来凸显学科目标,把握教材的整体特点,在前后联系、逐步递进的过程中梳理教学内容。

统编本教材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需要训练的语文能力,依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布在单元的练习体系中,转化成为语文训练的价值点,每个单元中的语文元素并不是散乱地呈现在教材中,而是依循着“铺垫在前、凸显中段、运用于后”的方式展开有序安排。

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整册教材和每一单元的训练目标进行全盘考虑,借助思维导图对分布于教材中的所有教学点形成通透性了解。

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教师可以运用线性的思维导图对教材进行解读,不仅要把握教材的人文主题,还要紧扣目标;不仅要着眼于整体,还要关注局部;不仅要注重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本册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统整、分类、辨析,运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和呈现。

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对整本教材进行梳理与感知,还可以明确阅读和表达的整体目标,统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做到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

二、细化思维导图,厘清基本教学思路有了思维导图,教师对教材的结构编排、训练要点都有了高屋建瓴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将思维进一步细化,将解读的视野从整册教材具化到每个单元,进而细化并完善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加以呈现,使教学思路在架构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完善而精妙。

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编者将复述作为整个单元教学的重要核心点。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埔小学514200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它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学习时的思路不够明确,思维方式也缺乏,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与发展,思维导图式教学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形、图画等形式,把不容易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容易接受的显性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好地理解隐性知识。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1.思维导图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概括。

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

思维导图被称为“可视化思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化无形为有形,将抽象的思维用具体可观的方式呈现。

针对新知识新概念,老师可以利用整幅思维导图进行系统讲解,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和记忆,能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个单元里就有很多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如:圆心、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一目了然地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记清楚。

2.思维导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对于孩子而言,图像和颜色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文字,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画的方式出示问题解决的思维导图模型,鲜明的颜色和带有内涵的图画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当把有趣又有序的“思维导图”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令人烦恼的问题变得不再让人望而生畏。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在纸上边分析,边书画;边书画,边分析地交替进行,伴随着“视脑”反馈,使抽象思辨步步走向深入,左脑“分析”,右脑“书画”,左右脑协同作战,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会有“找什么?到哪里去找?怎么找?”这样的困惑,于是就会产生像“照搬资料”、“盲目整合”这样的不良搜索、分析信息习惯。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作者:苏立强来源:《新课程·上旬》2019年第05期摘要:思维导图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图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和理解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推广,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方面,作为学生学习工具,思维导图具有强大的优点;另一方面,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刚好和思维导图的特点相匹配。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形、图画等形式,把不容易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容易接受的显性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好地理解隐性知识。

其次,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自己动手动脑组织知识结构,自己整理数学知识点,加入数学难题的研讨。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于课前备课、教学过程中和整理与复习等环节。

一、在备课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对教师而言,备好课不仅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可以在知教材、知学生后绘制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绘制出思维导图,并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可以添加图片让思维导图更加形象化。

以“年、月、日”这一节课的备课为例,图1利用发散思维的模式,轻松将这一课的知识结构呈现出来,该图从“年、月、日”这一中心主题出发,引出3个次主题,然后再由此主题分别引出相应的知识点。

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后,就可以参照思维导图编写授课内容。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1.讲授概念性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出现众多的概念性知识,比如周长、面积、体积等。

而这些概念性知识在小学数学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概念性知识。

以“面积”这一节课的备课为例,图2以“面积”这一概念性知识出发,引出2个定义,然后再根据这两个定义进行设计教学,最后再进行总结,得出面积的概念。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1. 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脑科学和信息视觉化原理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组织和展示各种想法、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通常由一个中心主题出发,通过分支延伸,将相关的思想节点连接在一起,构建起整体的知识结构。

2.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1 激发学生思考思维导图通过可视化方式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并且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和整理信息。

这种亲身参与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2.2 组织知识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而有条理的知识体系。

同时,在构建过程中可以补充和查漏补缺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3 强化记忆效果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点可视化,直观的结构和颜色编码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回顾和复习。

同时,通过主题和分支节点的关联性也能够激活记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保持时间和准确度。

这样既增强了学习效果,也提高了学生应对考试等评估活动的能力。

3.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3.1 增强思维逻辑性与整体观念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的思考模式,使得他们更容易把握全局,理解相关性。

同时,通过拓展分支节点可以促进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

3.2 提升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在构建思维导图时,学生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整理和表达。

这个过程锻炼了他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并且让他们更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表达观点。

3.3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思维导图的结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得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展开关联、提出问题以及产生新的观点。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

4. 总结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组织和理解知识,加强记忆效果,并提高思维逻辑、信息处理、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有助于优化学习体验和提高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技巧1. 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信息以树状结构展示的图形化工具。

它可以帮助人们组织和理清思绪,提高思考和记忆效率。

2. 思维导图的优点•促进思维清晰: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呈现信息,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整合知识。

•增强记忆力:思维导图利用联想和归类的原理,能够激活大脑中的各个区域,提高信息记忆效果。

•激发创造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习者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进行灵活的组合和变换。

3.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技巧3.1 知识梳理在教学前,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将主要概念作为核心节点,然后添加相关的支持节点。

这样做有助于构建知识结构框架,并清晰地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3.2 讲解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讲解。

通过将重要内容以节点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跟随和理解讲解过程。

同时,在总结时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回顾。

3.3 学习计划制定思维导图也可用于学习计划的制定。

以目标为中心,添加相关任务和时间节点,并将它们分解成更小的子任务。

这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

3.4 多元化作业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呈现他们的思考和理解过程。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使得作业更加有趣和多样化。

4. 总结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当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情景灵活运用,并且不断地探索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不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可能存在兴趣不高的情况。

而思维导图的图像化、归纳性和概括性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语文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整合知识,梳理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知识点繁多,内容丰富。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语文知识的逻辑结构,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3. 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立体化的图像,能够通过画线、加颜色、注解等方式来修饰、扩充、提示等,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形象、直观地了解知识,增强记忆。

而且,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归类、分类、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1. 课前导入在进行新知识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相关的预习引导工作。

用思维导图整理一些与新课相关的背景知识、前期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学习目标等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先行了解新知识的相关信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逐步呈现知识点。

通过思维导图的层层展开,将知识点逐步细化,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补充和丰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3. 学习总结在进行知识总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在讲解完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故事主题等内容。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不仅能够将知识点整合起来,还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思维导图的作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1.整体把握教材,有利于知识结构的系统化。

思维导图是通过观点或图片,从核心知识发散出的一种纲要形式。

画思维导图时,通常是从一个主要概念出发,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图形。

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点一般较为零散,不易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师若使用思维导图将它们汇聚在一起,指导学生先了解核心知识,再按分支的走势沿各级主题依次阅读,使学生在理清学习思路的同时,借由思维导图明确教学步骤和过程。

这种将知识进行可视化表征的过程使文字变得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从复杂零散的内容中理顺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有促进作用。

2.实例分析:理清关系,完善体系。

应用思维导图梳理教材,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突破重难点,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支架。

如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内容可知,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整体性、成分、营养结构”等先备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知识包括“能量流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是先备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直接关系到学习生态系统另外两个功能和生态系统稳态的学习。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教材背景下构建概念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梳理,可结合学生的学情,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明晰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将该节的内容先内化再外化,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并为下节课的学习铺设情境。

生物学知识繁多而复杂,容易混淆,学生有时即使强行记住这些知识点,也会因没有真正理解而无法灵活运用。

如果教师不帮助学生理顺前后概念之间的关系,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在上课伊始,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教材内容,按教师给出的教学要求确定导图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逐步展开联想,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自主地对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和构建,扩展原有知识结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而详细的知识体系。

教学做评一体化思维图

教学做评一体化思维图

教学做评一体化思维图背景介绍教育教学中,传统的分开教学和评价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需要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学做评一体化。

教学做评一体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评价。

思维图的构建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构建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思维图。

教学目标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教学目标:•直观性:确保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是清晰的,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可行性: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实现性,老师和学生要有信心,能够完成教学过程中的任务。

•合理性:教学目标必须与课程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相匹配,不能过于简单或太难。

教学过程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预习:学生在课前需要对于相关知识进行预习,确保上课时能够更好地跟上教学进度。

•上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做到听众为王,找到学生学习的痛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练习与检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练习与检验,促进学生的学习。

评价标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评价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布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思维能力:不仅要评估学生的基本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记录、思考教学的不足和教育教学经验的建议和反思。

教师通过对于教学反思的总结,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做评一体化思维图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特殊应用场合:1.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针对特殊教育儿童的学习困难和差异,教学做评一体化需要增加个性化评价标准和教学方式。

–需要增加对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对特殊教育学生的适应能力。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建立家校联系网,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思维导图,为学生插上语文学习的翅膀

思维导图,为学生插上语文学习的翅膀

思维导图,为学生插上语文学习的翅膀作者:达秀兰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13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针对这种情况,将思维导图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就好像为学生插上学习语文的翅膀。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全景图,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建立健全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整合教材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高效化。

因此,将它的特性嫁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优势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导图——激发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用多彩的画笔勾勒出不同的轮廓,进而将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语文课堂的授课形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一年级部编教材《动物王国》,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狗熊四次播报通知,让学生知道发布通知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完整、说清楚,还要有条理。

本人就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课文的结构,这是一个既有趣又能发散学生思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因为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往往只对图画、人物、色彩等感兴趣。

因此,我就自己绘制了一张思维导图,为狗熊四次播报通知构建好了框架。

然后再画上优美的五彩的线条,再配上恰当的关键性提示词句,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课堂马上变得生动有趣,这节课知识要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二、思维导图——助推理解课堂上用思维导图以简练文字和直观图片呈现课堂知识点,更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触摸语言文字,巧妙地把知识训练点融合在文本的感悟之中,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受到理解及运用的过程。

如以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为例,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段时,学生总是理解不到位。

思维导图体会

思维导图体会

思维导图体会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思维导图学习体会刘兵昨天学习了严老师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既具备学习工具的强大优势,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

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把难易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显性知识,使小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领悟隐性知识。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加工整理数学概念,参与组织数学问题的讨论,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一、作为教学设计的工具,用于概念知识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数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它是构成抽象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一要素。

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阶段需要小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有 500 多个。

这些概念构成了他们以后掌握整个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概念的理解水平越高,学习后续知识也就越顺利。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对概念的教学有一些问题,学生忽视基本概念的掌握,对基本概念不能形成知识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地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新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明确当前所学概念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延伸情况,进一步沟通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主动探究的有意义学习,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条理化的认知结构。

二、作为创造思维的工具,用于解决问题教学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的作用思维包括记忆、理解和创造三个方面。

这三种能力都需要大脑不断地收敛和发散思维。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引导、激发和组织孩子的思维。

让孩子习惯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知识,养成联想思维的习惯和寻找事物内在联系的习惯,从而发展孩子的思维。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的科目很多,他们之间的逻辑思维模式差异较大,思维尚未成熟。

教师的思维导图可以将各学科中复杂的逻辑思维问题用统一的方式形象化、简单化。

学生的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整合他们的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成长。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是有效注意时间短。

运用思维导图可视化这一点教学,让学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丛李芳、徐欣2010:51),“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托尼·巴赞 1970,转引自鹿美子,牛朕,2011:80)。

思维导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们利用思维导图可视化技术帮助老师进行课程的整体教学情境设计。

促成课堂师生共同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观念和在学生头脑中共同创造一个全景的视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所学和所选课程内容的一个整体认识把握,而且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设计过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教学情况等来做出具体的合理的教学调整。

在进行应用思维导图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作为学习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能够达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具有创造性的天赋。

在进行思维导图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是积极正面的进行引导,指导和帮助回答每个学生在直接完成教育学习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因为师生间由于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交流和互相沟通,所以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能够有更大的自由发挥自我。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学习环境,使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完整性”。

“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学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实践与研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学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实践与研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学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实践与研究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转移教学重点,除了基础知识的渗透和强化,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数学集数字、图形等知识于一体,学习难度较大。

双减下,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或者工具助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借助其图文一体的结构化知识框架可以实现高效数学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文章主要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学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双减;小学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实践;策略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可视化的工具,主要是指利用图形展示的方式,将知识中原本看不到的思维结构和方法以树状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中央向分支方向反射的图形中,找到知识的层次关系,完成对知识的立体化搭建。

将这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以达成减负增效的要求为目标,完成知识的立体化呈现。

这不但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还可以实现零散知识集中化、隐性思维显性化、解题过程规模化,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科学,数学解题更加准确高效。

而如何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在小学数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还需要展开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通过中心主题词、分支及节点的形式,将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知识结构网。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和符号,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其中。

这样,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能够将自己存储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梳理出来,并通过相应的图像语言加深理解。

对于学生遇到的知识难点,教师利用不同颜色的标记,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让学生从滞后、局限的传统思维中解脱出来,实现数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此外,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还能实现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策略探究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的落实,使学生在教、学、评等环节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

教师应当注重从教、学、评等角度逐一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进一步构建高质量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课堂。

一、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释放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教师应当明确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解决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师生互动质量差的问题,提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式的落实质量。

教师可以从创新语文教学导入方式出发,运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资源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对教师传递的教学信息有更加生动的认知,缩小他们在理解上的差异。

教师应当选用与课文内容和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帮助学生把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增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交流和表达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与蒲公英、苍耳等植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使他们能够结合素材内容交流自己从图片当中获取的信息,自主总结和归纳这些植物的主要特点,丰富师生互动的内容,为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一一评价,逐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采用微课视频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内容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应当选用一些实用的教学资源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自主观看和总结微课视频内容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来提升语文知识的渗透效率,尤其是在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微课中的抒情方式、描写方法、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议论方法等进行全面总结,方便学生快速了解不同写作手法在传递作者情感和表达作者思想上的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施策略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较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比较复杂,学生记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或遗漏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设计和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联,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文学素养,使学生在生活中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个人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实施策略高中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在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形成较好的文学素养,在个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相比,知识点繁多且复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随着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知识点混乱的问题,无法将所学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效系统。

而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

教师可以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把握学生现处的知识阶段,攻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现有短板,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串联,结合整本书阅读,构建知识网络图,促使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因高中语文课堂知识点具有复杂性、分散性的特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起着关键的作用。

新课改以来,教师构建高效课堂也越来越重要,一定程度上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构建特色型课堂。

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比较零碎,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将知识点从关联性层面进行串联,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知识点的具体内涵和运用。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甚至将高中语文课当作闲暇时间,一定程度上是教师课堂的单一与枯燥造成的。

思维导图可以以图形的形式快速呈现一个板块的核心,有一定的视觉直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年第10期
一体化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隐性能力
李丽宏
(牡丹江技师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和理念,将思维导图与一体化教学结合运用于专业基础课教学中。

以培养学生隐性能力为核心,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经过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一体化教学;学生;隐性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ki.njwx.2019.10.067
当今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将职业教育中的非专业能力培养作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即“胡格教育”倡导的“隐性能力”培养。

为此,笔者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和理念,把“思维导图”运用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与一体化教学的结合运用,改变了专业基础课授课难、学生厌学、学习困难、学习能力弱、职业能力难以提升等长期存在的教学问题,提高了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授课效果,培养了学生隐性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1隐性能力的含义及作用
隐性能力是指: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即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潜能力。

因为其不可见,所以也称“隐性能力”。

女口: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控制能力、创造能力、责任意识等等。

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就是“胡格教学”模式倡导的“以学生为焦点,以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为目标”。

简单说就是“隐性能力”为第一,“显性能力”为第二的教学理念。

运用胡格教学模式把“人格塑造、职业素养”这些决定职业生涯的“隐性能力”放在教学首位,课堂教学的重点从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转为学生隐性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提升。

2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等等,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简单、方便、实效。

一体化教学就是改变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课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门课程无论多么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即使教师讲的再精彩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笔者依据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以思维导图做载体,利用思维导图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以《机械基础》课为例,《机械基础》是机械类课程中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其理论性较强,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初就产生畏惧或排斥的心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全部学生都充分调动起来,首先将课堂设在机械基础一体化实训室,利用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感性认知的一体化教学氛围,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实体模型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并不高。

学生在教学中溜号,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接受教师的引导,学习惰性较强的现象时常出现。

当笔者把“思维导图”结合在一体化教学中时,却产生较好的效果。

如在讲授带传动时,先借用实体模型进行演示,同时让学生观察思考,为后续归纳总结知识点,创建思维导图做铺垫。

再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并围绕课程重点难点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把课程内容用思维导图形式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形式不限,内容围绕课程主题(如带传动)展开联想和拓展。

比如:以带传动为主题,让学生发散思维,用图形和关键词(知识点)建立围绕带传动相关知识点的知识体系,像带的组成、原理、类型、特点、参数、带的张紧等。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把知识点中涉及的重要或需要理解掌握的内容用喜欢、容易记忆的图形及关键词绘制出来。

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勤思考多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出各具特色的、既是知识体系的展现又具观赏性的思维导图。

学生把思维导图当作绘图一样去做,学习兴致很高,全班同学都会积极参与其中,各自发挥想象,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知识体系,为学生隐性能力培养夯实基础。

3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些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却是大多数学生所欠缺的,因此,在理论课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运用思维导图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相结合,在理论课堂上锻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其有效。

女叹机械基础》课程所包含的教学内容由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液压和气压传动四大部分组成。

各种传动机构、装置及轴系零件涵盖了常用机械设备的基本构成,在生活、生产领域应用极
2019年第10期农机使用与维修85
其广泛。

但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职业院校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缺乏感性认知的枯燥理论知识存在很大障碍。

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接受理解、消化渗透知识极其困难。

即使我们按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实体模型演示,配备多媒体课件演播,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不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依然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采用思维导图作为学习载体,每一次课程中,让学生带着思考观察实体模型演示,带着问题去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学习内容,然后,在教师拟定的课程主题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绘制与主题相关联的重难点知识。

每次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都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课程性质问题,课程的重难点知识体系是基本一致的,但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所采用的语言、框架、思路、内容,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认知度有别,产生的“思维导图”知识体系一定是各有千秋的。

在每一次思维导图的创作中,教师要起到良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因为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看教材找不到知识随时启发、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查找资料,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慢慢锻炼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和信心,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从学习中找到自我提升的信心;让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逐步挖掘培养学生隐性能力。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从初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得心应手;从茫然地抄录教材,到准确的归纳提炼知识点(关键词);从被动地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完成“思维导图”知识体系,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隐性能力的培养。

4可激励学生无限创造能力
“思维导图”自产生到广泛应用,已经有专业的软件方便用户使用。

专业“思维导图”软件功能强大,使用便捷、灵活。

教师用“思维导图”软件做的《机械基础》液压传动部分,液压控制元件一溢流阀知识重点的思维导图
点,找到相关知识内容又不善于归纳总结,所以,教师必须(如下图)。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提倡学生使用专业的“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知识体系,而是鼓励学生徒手绘制。

因为我们知道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存在学习主观能动性差的现象,学习上需要教师严格耐心地督促引导,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虽然我们现在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学习上的依赖性依然很强。

采用手绘思维导图,则是让学生在不受限制,没有约束,没有固定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大胆创新,随性设计,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力。

也许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过于简单或潦草,只要学生能动手,肯动脑,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实现了一半。

实践证明,在教师耐心、细致的启发、引导、鼓励下,全体同学都会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而在下次课的思维导图讲评中,教师用赞赏的语言对每一位同学的“作品”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控制力、创造力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悄然改变,隐性能力也会产生质的飞跃。

5结论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更是学习中的一种思维策略。

思维导图与一体化教学的结合运用,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也是培养学生隐性能力的创新手段之一。

在运用思维导图和一体化教学的结合应用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是一种考验和提升。

运用思维导图时,教师要以激励为手段,用坚持作保障,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地启发、引导学生。

只要坚持并赋予信念,就会实现一体化教学改革隐性能力培养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等,学生自身的无限潜能就会像小宇宙一样燃烧,并发光、发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0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