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晏子二桃杀三士》有感500字_500字读后感
自恃功高只能犯错――《晏子二桃杀三士》读后感_六年级作文
自恃功高只能犯错――《晏子二桃杀三士》
读后感
有些人办了一些小好事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其实,这样做,就只能犯更大的错。
晚上,我随便抽了一本书,就在灯光下看了起来。
这本书的名字是《晏子二桃杀三士》,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个著名的武士:田开疆、顾冶子、公孙接各个虎背熊腰,威武不凡。
田开疆因为在景公桐山打猎时杀死一只猛虎,救了景公,被封为寿宁君;顾冶子因为在齐景公渡黄河的时候,杀死蛟龙,为景公解围,被封为武安君;公孙接因为为景公解凤鸣山之围,被封为威远君。
三人结为兄弟在朝中纵横无忌。
齐景公的国相晏婴,身材矮小却机智过人,人尊称为晏子。
齐景公见没有办法制服三人,便叫来晏子,晏子略施小计,就让三人先后自刎。
看完这篇文章,我心里有很多感想,立过那么大功劳的人都因心高气傲,仗着自己的大功就自以为是,以至犯了更大的错误。
我心里暗暗的明白了,不管生前立过多大功劳,只要你自以为是、心高气傲,仗着自己的功劳来办事情,横向霸道,不讲道理,那么人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打倒你,你死了,还会留下千古流传的骂名。
骂你畜生、禽兽不如……
不管生前做过多少错事,但只要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心中没有对不起谁,没有重重的困扰你的错事,认真去做每一件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不是有这一句话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像雷峰叔叔那样,做了好事不留名,从来不用自己的功劳来压别人。
行动起来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一个做好事不留名,做坏事主动改正的人吧!!
如果你还自恃功高,那样你只能犯比功更大的错!!!。
《二桃杀三士》小学生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小学生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小学生读后感
我喜欢《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里有很多成语故事,也有很多历史故事。
比如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二桃杀三士》。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
你们知道《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吗?它发生在春秋时期。
故事讲的是,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个个武艺超群,勇猛过人,齐国无人能敌。
但齐景公担心这三名勇士越来越受到人们尊敬,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想除掉这三名勇士。
于是景公下面的谋士晏婴献上一计。
他请齐景公送两个桃子给三名勇士,并声称是赐给功劳最大的人的。
结果,三名勇士都认为自己才是功劳最大的人,最后都为争桃而死。
晏婴轻松地用两个桃子杀了三名勇士。
这个故事中的`三名勇士真是有勇无谋。
晏婴利用了他们喜欢争功劳,不动脑筋的弱点,轻易地让他们上了当,丢掉了性命。
所以我们要做像晏婴一样爱动脑筋的人,碰到困难要多想办法,想出好的办法。
不然,就会轻易地被别人利用,就会有人像晏婴一样的来骗你上当。
二桃杀三士感悟与思考的作文高中
二桃杀三士感悟与思考的作文高中《齐国成语典故故事》之(二桃杀三士)读后感烟雨蒙蒙的一天,我读了《齐国成语典故故事》。
我读到“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
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吧!那今天再来听我叙述一遍。
故事的大体内容:齐景公时期,齐国有三位勇士:古冶子、田开疆、公孙捷。
他们仗着武艺高强,什么人也不放在眼里。
贤相晏婴想除掉他们。
一天,齐景公设宴招待外宾,大家开杯畅饮,其乐融融!晏婴微微一笑,对齐景公说:“主公,后面桃树上的桃子都熟了,何不摘几个让大家尝尝呢?”不一会儿,桃子摘来了。
看盘中的两个桃子,果然与众不同。
个大,色美,好桃!晏婴说:“桃子不多,就让各位外宾论功行赏吧!”齐景公点头称是。
所有的外宾争先恐后着,还没等大家张口,三位勇士就抢先了。
公孙捷第一个站起来:“主公南山游玩,从树丛里窜出一只猛虎,是我飞步上前,三拳打死猛虎,救了主公,我应该得一只桃子。
”紧接着,古冶子站起来说:“主公出国访问,我随主公乘船,一只大鳖挡路,是我跳进河中杀死大鳖,救了主公,也让访问成功了,我才最应该得一只桃子。
”田开疆大吼一声,也站了起来,说:“外国军队犯我边境,哪一次不是我率兵出征、镇守边关,论功劳谁能比得上我呀!桃子已经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说完,田开疆拔剑在手,想要自刎(割脖子)。
公孙捷、古冶子二人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确确实实不如田开疆,各自便都拔出宝剑,自刎而死。
田开疆见自己争桃子,羞死了两位同伴,惭愧不已,心想:我真是没脸做人了呀!便也自刎了。
就这样,为了两个桃子,守护在齐景公身边的三个勇士,都自刎了。
齐景公念及他们的功劳,把他们厚葬在一起。
这个故事源于《晏子·春秋》。
感想:我觉得,典故“二桃杀三士”表现了晏婴巧妙地利用矛盾除奸去害的计谋。
确实无以伦比!所以,我们要像晏婴学习,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读后感《二桃杀三士》是一篇流传甚广的古代寓言故事,通过描绘二桃树杀死三名士兵的情节,引发了人们对于真理、正义和智慧的思考。
故事始于一个古代战争时期,三名身着戎装的士兵远行途径一个果园。
在果园中,他们发现了两棵结果累累的桃树,愉快地采摘了几个桃子。
不料,在吃到桃子后不久,士兵们突然感到剧痛,随之倒在了地上。
原来,这两棵桃树内蕴着剧毒,只有吃到它们的桃子才会中毒身亡。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首先,二桃杀三士寓意着人的正直和善良并不一定能得到相对应的回报。
士兵们无辜地被二桃树所害,只是因为他们无意中采摘了那些桃子。
这暗示了现实生活中,善良有时却难以获得应有的待遇。
其次,故事中的桃树象征着外表美好但内心阴险的人。
桃子看似诱人,引人倒栽葱,却藏有致命的毒素。
这象征了世上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善良无害,但其实却心怀恶意,他们对人心存诡谲。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外表如何动人,我们都需要审视其内在品质和真实动机。
而士兵们的悲剧也暗示了个人的信任与警惕之间的衡量。
面对外表美好的人,我们应当保持一定的警惕,避免过分的信任而受到伤害。
同时,我们也不能将自己关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对所有人都持强烈的怀疑态度,而是应该保持一种适度的警惕来应对不同的情况。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智慧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二桃树虽然凶险,但却被一个聪明的农夫发现并加以利用。
农夫将毒桃运用到了正确的场合,取得了杀敌的效果。
这凸显了智慧的力量,它可以解决难题,转危为安。
在阅读完《二桃杀三士》之后,我深感这个寓言故事的魅力。
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将深刻的哲理融入其中,使读者不仅在故事中获得快乐,更在思考中得到启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保持警惕和审视的眼光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判断善恶,而不是轻信他人或凭借外表来决定一个人的真实品质。
此外,故事也让我思考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智慧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智慧和道德的教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胜过武力和暴力,它是一个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和道德的典型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国王在面临外敌入侵时,向三位贤士征求建议。
第一位贤士建议用武力抵抗,第二位贤士建议用谋略对付敌人,而第三位贤士则提出了用二桃子来对付敌人的建议。
最终,第三位贤士的建议被采纳,最终成功地击败了敌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胜过武力和暴力,它是一个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和道德的典型故事。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来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智慧和谋略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除此之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是可以战胜武力和暴力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武力和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但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和谋略可以比武力和暴力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用智慧和谋略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地使用武力和暴力。
总的来说,《二桃杀三士》是一则充满智慧和道德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以及智慧和谋略可以战胜武力和暴力。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道理,它对我们的人生和学习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智慧和谋略来解决问题,做一个明智和有道德的人。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它讲述了一
个智慧少年用巧妙的计谋解决了困难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智慧和谋略胜过武力和力量,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善于运
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聪明的少年,他有一天在路上捡到了两个
桃子。
他看到三个士兵正在为一块宝石争吵,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
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把两个桃子分别给了两个士兵,然后告诉
他们宝石是可以通过智慧来得到的。
于是,他们三个人一起去找国王,国王听说了这个故事之后,非常赞赏这个聪明的少年,于是把
宝石给了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
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并不是通过
武力和力量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通过智慧和谋略来解决。
所以,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而不
是盲目地依靠力量和武力。
另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
在这个故
事中,那块宝石就是问题的本质,而那两个桃子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被问题的表面所迷惑。
总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胜过武力和力量,也告诉我们要善于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
希望我们能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是一篇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
通过讲述两颗桃子的故事,作者借用了自然界的生命之路来揭示人性的复杂与残酷。
这个故事以一对桃子的对话展开,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
一开始,两颗桃子都希望生长为大树,享受生命的幸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同时成为大树,于是产生了争斗和妥协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残忍。
第一颗桃子为了得到更多的空间和营养,采取了杀死第二颗桃子的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暴露了人的贪欲和残酷的一面。
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揭示问题上,而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和残忍不会有好结果。
第二颗桃子以宽容和妥协的态度面对困境,最终成为了大树,而第一颗桃子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幸福。
通过这种方式,作者教导人们要善待他人,避免贪婪和残忍的行为,否则将会自食恶果。
通过阅读《二桃杀三士》,我对人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性中的贪婪和残忍是普遍存在的,但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宽容、妥协和善待他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个故事也在无形中警示着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贪婪和残忍带来的恶果。
总的来说,阅读《二桃杀三士》让我深思人性的复杂与残酷,同时也给了我启示和警示。
只有通过宽容和善待他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个故事将一颗颗桃子的成长与人的生命之路相联系,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铭记这个故事的教训,秉持宽容和善良的态度,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智慧的人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一场纷争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比武力更加重要,能够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个国王,他有三个大臣,分别是贤、良、忠。
这三个大臣都很有才华,但是他们之间却常常争吵不休。
国王为了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们三个人一起去摘桃子,每人摘两个,共摘六个,怎么办?三个大臣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向国王请教。
国王又问了其他的大臣,但是也没有人能够解答出这个问题。
后来,有一个叫做智的人,他说他能解答这个问题。
于是,国王就让他来解答。
智的人说,“我能够解答这个问题,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国王问,“什么条件?”智的人说,“如果我解答出这个问题,你就要让我做国王。
”国王听了,觉得条件太过分了,但是又想不出其他的方法,就答应了。
智的人说,“我有一个办法,就是将其中的两个桃子装在一个口袋里,再将其他的四个桃子装在另一个口袋里。
”国王听了觉得这个办法很巧妙,就让智的人成为了国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比武力更加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有时候我们需要用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使用武力。
有时候,我们需要冷静思考,找到一个巧妙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冲突和争吵。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不要让矛盾激化,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只有通过智慧和策略,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比武力更加重要,能够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用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不要轻易使用武力,要善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二桃杀三士》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曹操用计谋杀害了三位贤臣的故事。
小说中通过曹操和三位贤臣之间的斗智斗勇,展现了曹操的阴险狡诈和三位贤臣的忠义之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义士的形象。
在小说中,曹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忠臣的生命。
他利用了三位贤臣之间的矛盾,设计了一个陷阱,最终导致了三位贤臣的死亡。
而三位贤臣则表现出了忠臣义士的气节和胸怀,他们不为曹操的诡计所惑,最终宁死不屈,展现了忠臣义士的高尚品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阴险狡诈和三位贤臣的忠义之心。
曹操的阴险狡诈让人感到厌恶,而三位贤臣的忠义之心则让人感到敬佩。
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义士的形象,他们不畏强权,不屈服于诡计,坚守自己的信念,最终宁死不屈。
这种忠臣义士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二桃杀三士》中汲取到很多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学会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他人,更不要被他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其次,我们要学会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最后,我们要学会正义与勇敢,不要被强权所压制,要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的来说,读完《二桃杀三士》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义士的形象,也让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要被他人的诡计所蒙蔽。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道德的启示录,它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都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正义感的人。
读《二桃杀三士》有感_初一作文
读《二桃杀三士》有感
今天,我坐在沙发上没事随手拿起一本(成语接龙)的书,书中有一篇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内容是:春秋时,齐国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古冶子,一个叫公孙接,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功自傲.齐国的臣相晏婴想除掉他们.,屡谏齐王杀死三杰,然而齐王爱异勇士,没有表态.有一次在招呼鲁国国君鲁昭公的宴会上,晏婴趁机想除掉三杰,就说:园中桃子已熟,就摘几个尝尝新鲜吧!一会功夫,晏婴带着园吏端上六个大桃子,齐景公和鲁昭公各吃一个,晏婴和鲁国丞相各吃一个,还剩两个,晏婴说:谁功劳最大谁吃.话音刚落公孙接说:有一次我随国君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只猛虎,我用尽平生力气打死猛虎,救国君,可吃桃?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赏酒一杯,桃一个.古冶子见状,喝声道: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一只大鼋兴风作浪,是我舍命杀死了大黿,可吃桃?晏婴又说: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给了古冶子,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说: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5000余人,我立此大功,难道连个桃子都吃不住.气的拔剑自刎了,公孙接见此情景说:我因小功
第1页共1页。
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和深意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的齐国。
晏子是当时齐国的名臣,他以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口才而闻名于世。
故事中的三位士人则代表了其他诸侯国的智者和有影响力的人物。
有一天,晏子在齐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许多重要的士人和宾客参加。
在宴会上,晏子神秘地拿出两个桃子,并声称这两个桃子能够杀死三位士人。
晏子拿起一个桃子,将其放在手心,然后向士人们提出问题:“这个桃子你们认为是甜的还是酸的?”三位士人对于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
其中一位士人自信地说:“这个桃子一定是甜的!”另一位士人则认为:“不,它是酸的!”第三位士人却保持沉默,没有给出任何回答。
接着,晏子又拿起另一个桃子,同样问士人们:“这个桃子你们认为是甜的还是酸的?”这次,他们的回答又不尽相同。
士人们的意见仍然分歧,没有达成共识。
晏子看出士人们的矛盾和争执,他展示了自己的智慧。
他解释道:“无论这两个桃子是甜的还是酸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们的回答。
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但在争论中却没有找到一个共识。
正是因为你们的分歧和争吵,你们已经在智慧上失败了。
”通过这个故事,晏子想告诉士人们,一个人的智慧并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见解上,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够与他人建立合作与共识。
智者应该保持谦逊和团结,不应因为个人的观点而产生分歧和争吵。
只有通过合理的讨论和交流,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晏子希望士人们能够懂得互相尊重、合作,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成为了一种寓言,以晏子的机智和智慧来启发人们在面对争论和分歧时保持冷静和团结。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智慧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注重合作和寻求共同的利益,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得失。
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广为流传,被用来教育人们尊重他人的意见,追求合作与共赢的精神。
它强调了智慧与谦逊、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者应该以智慧和智慧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权谋和争吵。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故事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规范。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能够引发我们对于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反思。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谈谈我对《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的一些感想。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晋国国君重耳(后来的晋文公)被迫流亡,途中遇到了三个为人正直的士人,他们分别是乐正子、叔向和季孙。
晋文公为了自保,假装对他们友好,并且送给他们两个桃子。
但是这两个桃子实际上是有毒的,晋文公的心腹告诉他只要吃了这两个桃子的人就会死去。
晋文公的计划是通过这两个桃子来害死这三个士人,以免他们泄漏自己的行踪。
但是这三个士人却并没有因为这两个桃子而死去,而是将桃子送给了晋文公的妃子。
妃子吃了桃子后果然毒发身亡,而这三个士人也因此被晋文公所害。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寓言,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念。
晋文公的行为是邪恶的,他出于自私和私利的考虑,不惜杀人泄愤。
而这三个士人则是忠于正义和道德的,他们没有因为晋文公的恶意而屈服,而是义无反顾地将毒桃送给了晋文公的妃子。
这种对正义的坚守和对道德的忠诚,正是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但是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
除此之外,这个故事还可以引发我们对社会现状的一些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伤害他人,甚至不择手段。
而这些行为往往是出于对权力和利益的贪婪,对道德和良知的忽视。
与之相对应的,正是那些忠于正义和道德的人,他们虽然可能会受到一些挫折和伤害,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因此,这个故事也可以引发我们对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反思,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寓言,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规范。
《二桃三士》读后感
《二桃三士》读后感《二桃三士》读后感《二桃三士》读后感1今天,我了解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二桃三士》。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晏子用计谋杀害了古冶子、田开疆和公孙接这三个得罪了他的勇士的故事。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的思想不断的在心中激荡,这是一个思想复杂的故事,从不同人物的立场可以得到不同的感想;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会有不同的思维。
令我感触最深的人物是晏子,晏子是出色的外交、政治家,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
可是晏子太聪明了,聪明的每一丝动静都要在脑海中回放三遍,把十分微小的动静不知放大了多少倍,把许多无意识的举动想成了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举动,晏子就是把古冶子、田开疆和公孙接的冷漠态度放大了许多,把三位勇士无意识的举动变成了侵犯自己尊严的行为。
这件事间接的导致了齐国的衰败。
晏子应该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不要为小事而放弃重大的国家利益,也应该让自己的思维迟钝一些,不要把每一件小事都挂在心头细细品尝,这就是大智若愚。
晏子应该把心放宽一些,度量大一些。
如果不把鸡毛蒜皮的事挂在心上,晏子的谋略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这点要学习蔺相如,他为人忠厚大气,不计较细节。
这段故事中的其他人也各有所取之处,比如齐景公对哲理的悟性;古冶子、田开疆和公孙接的忠义和勇敢。
可他们也有缺点,齐景公只说不做,不会用人,三位勇士只是勇猛,还应该互相团结。
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二桃三士》读后感2提到晏婴,想必大家想到的都是"忠心","能言善辩","节俭"等词语吧,但在《梁父吟》中,晏婴的形象却和传言中的天差地别。
于是,我便带着疑惑翻开了晏子春秋。
在晏子春秋里,有一段记载了二桃杀三士的前因后果:晏婴去拜访公孙接,古冶子和田开疆时,因为三兄弟没有起身迎接,于是,晏婴便认为三兄弟是没有长率之论的莽夫,后来晏婴利用花言巧语迷惑齐景公,让齐景公同意杀害三兄弟。
读《晏子二桃杀三士》读书笔记500字
读《晏子二桃杀三士》读书笔记500字今天,我漫无目的地在“书香中国”的网页里“闲逛”。
忽然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吊起了我的胃口。
其中,一个《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更是吸引了我的目光。
故事是这样的:在齐景公时期,齐国有三位勇士:古冶子、田开疆、公孙接。
他们虽然武艺高强,但是却横行乡里,危害百姓。
所以当时齐国人把这三人称为“三害”。
有一次,齐景公设宴招待鲁昭公,由叔孙和晏子两人作陪,底下站着的卫士就是这“三害”。
这“三害”全无礼貌,根本不把客人放在眼里。
鲁昭公几次眉头直皱。
因此,晏子就想制服他们。
宴席上还有两个鲜桃,晏子就说:“主公,不如就让三位勇士论功行赏吧!”齐景公点头称是。
公孙接第一个站起来:“主公出去打猎,遇见一只猛虎,是我飞步上前,三拳打死猛虎,救了主公,我应得一只桃子。
”说完上前抓起一个桃子吃了下去。
紧接着,古冶子站起来说:“主公渡过黄河,我随主公乘船,一只大鳖挡路,是我跳进河中杀死大鳖,救了主公,我也应得一只桃子。
”古冶子一口将剩下的一只桃子吞了下去。
田开疆也站了起来,说:“我南征北战,曾杀了徐国大将,俘虏了五百多徐兵,逼得徐国投降了。
我这个功劳是谁也比不上的。
现在桃子已经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说完,田开疆拔剑在手,自刎了。
公孙接、古冶子一看老田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却没吃到桃子,心想,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
也纷纷自刎而死。
看完这篇文章,我心里暗暗的明白了,不管生前立过多大功劳,如果你自以为是、心高气傲,仗着自己的权势横行霸道,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人们迟早会把你推翻。
更可怕的还可能像这“三害”一样“多行不义必自毙”。
话是这样说,但是只要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像雷锋叔叔一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且从来不用自己的功劳去欺压百姓,即使是去世了,名字也一样可以流芳千古。
成语典故 二桃杀三士 小学生作文大全
成语典故二桃杀三士小学生作文大全“二桃杀三士”这那么成语的意思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这个成语《晏子春秋。
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却不起来,对晏子非常失礼。
对此,晏子极为生气,便去进见景公,说:“我听说,贤能的君王蓄养的勇士,对内可以制止,对外可以威慑敌人,上面赞扬他们的功绩,下面佩服他们的勇气,所以使他们有尊贵的地位,优厚的奉禄。
而现在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也不讲究长幼之伦,对内不能制止,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些是祸国殃民之人,不如赶快除掉他们。
”景公说:“这三个人力气大,与他们硬拼,恐怕拼不过他们,暗中刺杀,恐怕又刺不中。
”晏子说:“这些人虽然力大好斗,不惧强敌,但不讲究长幼之礼。
”于是便乘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个人就按功绩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果真是位聪明人。
他让景公叫我们按功绩大小分配桃子。
我们不承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承受桃子,却又人多桃少,这就只有按功绩大小来分吃桃子。
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
2023年最新的二桃杀三士8篇
2023年最新的二桃杀三士8篇【解释】:晏子让齐景公赐三士二桃,让他们论功食桃,终致三士自杀而死。
后遂用“二桃杀三士、齐相计”等谓施用阴谋手段杀人;用“齐三士、三士”等指此三人,也借指被谋害的人。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举例造句】:诸葛亮《梁父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李白《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成语典故】:《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
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
”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
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
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
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
”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
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
”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出自哪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出自哪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桃杀三士来源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中的记载,讲的是晏子用两个桃子就杀掉了三位勇士的故事。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恃才傲物,遇事多动脑筋,要懂得尊重别人。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二桃杀三士来源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中的记载,讲的是晏子用两个桃子就杀掉了三位勇士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勇猛异常,但是因为三个勇士恃才傲物,不讲究礼仪,惹恼了齐景公,齐景公想除掉这三个勇士,但是又怕没人能制服住这三位勇士,这时他的相国晏子给他出了个主意,将两个桃子奖励给三人中功劳最大的两人,结果三员武将以匹夫之勇,恃才傲物,彼此相互争功,最终自尝苦果。
这其实是历史上真正发生的事情,虽然以故事的形式讲了出来,但是这个故事背后告诉我们的道理更值得我们去学习晏子春秋是一本什么著作《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
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
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
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
“二桃杀三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不要恃才傲物三位勇士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们仗着自己的勇猛,认为自己有功于国家就开始目中无人,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可见我们在生活中就算自己有很大的才能,取得了很大的功劳,也要低调一些,不能因为取得的成绩就看不起别人,最终给自己招来祸患。
二、遇事多动脑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也要向晏子学习,正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帮助齐景公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三个勇士给杀掉了。
在生活中碰到我们认为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时,不要退缩,也不要蛮干,而是要多动动脑子,看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二桃杀三士》是一部以历史故事为背景的小说,作者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
小说以史实为基础,以小说的形式将历史故事进行了再现和加工,以此来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细腻的文学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主要讲述了齐国国君齐襄公的三个大臣——田忌、孙膑和韩非之间的权谋斗争。
齐襄公为了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派人送了两筐桃子给田忌,但是其中一筐的桃子比另一筐的桃子要大。
田忌为了不让齐襄公看出自己的心思,选择了将两筐桃子分给孙膑和韩非。
孙膑和韩非都很生气,因为他们都认为田忌拿了大桃子,而自己只拿到了小桃子。
齐襄公趁机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惨结局。
小说的名字《二桃杀三士》正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故事中的田忌、孙膑和韩非都是忠臣良将,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国君的信任,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但是在齐襄公的挑拨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让人们深思和反思。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节。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惜挑拨他人之间的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
正如故事中的田忌、孙膑和韩非一样,他们最终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求,我们往往会因为这些需求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因此,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让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求成为我们做出错误选择的借口。
另外,故事中的齐襄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利用田忌、孙膑和韩非之间的矛盾,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权谋斗争的残酷和社会的黑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挑拨他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启示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这则故事,是夸赞晏子的谋略和机智,从侧面也可以看到骄狂必惹来众多非议,最终自取祸败。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
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
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
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
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
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
该故事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场景。
汉代乐府诗《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
《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晏子使楚》有感500字_500字读后感
前些天,我读了《晏子使楚》这一课文,感受特别深刻。
课文主要讲了:春秋末期,楚、齐两国都是大国。
有一天,齐王让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让人开了一个五尺高的洞。
等晏子来后,关了城门,让他从洞里进去。
晏子生气地说:“这是狗国吗?只有访问狗国才进狗洞。
”楚王听了很倒霉,只好吩咐大臣打开城门,让晏子进去。
楚王见了,冷笑了一声:“难道齐国没人了吗?”晏子说:“我国人多的是,只要把袖子举起来,就像一片云,甩一把汗,就像一阵雨……”楚王说:“那为什么让你来呢?”晏子拱了拱手,说:“我国有个规定!访问上等国家就让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让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到这里来了。
”说着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陪着他笑。
事后,楚王很生气,安排了酒席招待晏子,突然,两名武士押着一个囚犯,楚王问:“他犯了什么罪,是哪里人?”武士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
楚王问:“齐国人会做这种事?”晏子说:“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一到了楚国就做起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风俗之故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本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被大夫取笑了。
”
从此之后,楚王十分尊重晏子了。
我读了这篇课文后,赞叹道:“晏子真是伟人,一张嘴的几句话就能让楚王如此尊重他”。
而我呢,平时没多少人尊重,那如何才能受人尊重呢?我想了想,暗暗勉励自己:只有好好总结经验,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己,长大后才能做个受人尊重的人。
读《晏子二桃杀三士》有感500字_500字读后感
今天,我漫无目的地在“书香中国”的网页里“闲逛”。
忽然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吊起了我的胃口。
其中,一个《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更是吸引了我的目光。
故事是这样的:
在齐景公时期,齐国有三位勇士:古冶子、田开疆、公孙接。
他们虽然武艺高强,但是却横行乡里,危害百姓。
所以当时齐国人把这三人称为“三害”。
有一次,齐景公设宴招待鲁昭公,由叔孙和晏子两人作陪,底下站着的卫士就是这“三害”。
这“三害”全无礼貌,根本不把客人放在眼里。
鲁昭公几次眉头直皱。
因此,晏子就想制服他们。
宴席上还有两个鲜桃,晏子就说:“主公,不如就让三位勇士论功行赏吧!”齐景公点头称是。
公孙接第一个站起来:“主公出去打猎,遇见一只猛虎,是我飞步上前,三拳打死猛虎,救了主公,我应得一只桃子。
”说完上前抓起一个桃子吃了下去。
紧接着,古冶子站起来说:“主公渡过黄河,我随主公乘
船,一只大鳖挡路,是我跳进河中杀死大鳖,救了主公,我也应得一只桃子。
”古冶子一口将剩下的一只桃子吞了下去。
田开疆也站了起来,说:“我南征北战,曾杀了徐国大将,俘虏了五百多徐兵,逼得徐国投降了。
我这个功劳是谁也比不上的。
现在桃子已经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说完,田开疆拔剑在手,自刎了。
公孙接、古冶子一看老田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却没吃到桃子,心想,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
也纷纷自刎而死。
看完这篇文章,我心里暗暗的明白了,不管生前立过多大功劳,如果你自以为是、心高气傲,仗着自己的权势横行霸道,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人们迟早会把你推翻。
更可怕的还可能像这“三害”一样“多行不义必自毙”。
话是这样说,但是只要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像雷锋叔叔一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且从来不用自己的功劳去欺压百姓,即使是去世了,名字也一样可以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