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验收评估(五) 人口与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人口与地理环境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人口与地理环境

3.我国人口迁移 (1)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我国 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3)当代我国人口迁移:大批剩余劳动力迁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 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01 夯实 必备知识 02 提升 关键能力 03 培育 学科素养
01
一、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 (2)特征:极不平衡。
①亚洲人口最多。图中 a东亚、b南亚、东南亚,以及 c西欧地区和 d北美东北部是 人口密集区。
②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2016 年,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有 13 个。 ③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④世界人口近 90%分布在北半球,并且主要集中在 10°N~50°N 的区域。 ⑤世界有 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 m 以下的低地和平原 地区。 ⑥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 200 km 以内的地带。
三、人口容量 1.人口增长 (1)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 、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 迁出率 有关。 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产生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__需__求__与日俱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___人__均____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由图可知,人口密度西密东疏,东北部最小;发达国家人口 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大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与环境对于地理知识的复习,我们要懂得运用正确的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的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与环境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00年) 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 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01年) 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长率(0.7%) 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拉美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迁入-迁出) 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合理容量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地方病)次生环境因素(污染、食品、疾病)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

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

务工和经商为主。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
以下是 6 条关于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
1. 人口分布那可是跟地理环境有好大关系呀!你看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就像那大平原一样,多适合居住和发展呀,所以人口往往就比较密集。

就好比东北平原,那可是有好多人生活在那里呢!
2. 气候对人口的影响可太重要了!温暖湿润的地方多吸引人呀,谁不喜欢舒适的环境呢?像南方的一些城市,气候宜人,不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前往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3. 水资源也是关键呀!没水咋生活呢?像那些靠近大江大河的地方,水充足得很,人口也会相对较多。

就像黄河流域,孕育了多少生命和文明呀!这不是很明显的例子嘛!
4. 地形也在左右人口分布呢!山区交通不便,发展就会受限,人也就相对少一些。

可是平原就不一样啦,交通方便,发展机会多,人口自然就多起来啦。

你想想那些大山里和城市的对比,不就清楚了嘛!
5. 经济发展和人口也相互影响呢!经济发达的地区,就像有魔力一样,能吸引好多人去闯荡。

比如那些沿海的大城市,发展机会多,人们都趋之若鹜,这不是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吗?
6. 环境的好坏对人口也有影响呀!污染严重的地方,人们可能就不太愿意待啦。

相反,环境优美的地方,谁不想去享受享受呢?那些生态好的小镇,不就挺让人向往的嘛!
我的观点结论:人口和地理环境真的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人口分布和变化呢!。

阶段验收评估(五) 人口与城市

阶段验收评估(五) 人口与城市

阶段验收评估(五)人口与城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2013·淮安模拟)下图为“我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上可以看出()A.我国人口类型是传统型B.我国已进入老龄化C.1982年到2010年间城市人口增长较1853年到1983年间慢D.我国人口分布十分合理2.缓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大量劳务输出B.控制中小城镇的发展C.东部人口大量向西移动D.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2013·南通模拟)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3~4题。

3.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4.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有一个国家,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

它,就是日本。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中国,主要得益于()①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6.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A.生产力水平B.社会体制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2013·南京模拟)下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三个区域中()A.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B.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C.地价最高的是cD.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是b8.以下地理事项最有可能位于a区域的是()A.大型批发零售市场B.高级住宅区C.疗养院D.中心商务区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012·淮安模拟)下表为“2006年到2010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劳动力要素流动状况表”。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新6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新6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人类中心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中心论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主要影响C.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人类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解析:选D人类中心论诞生于工业文明阶段,工业对环境造成污染,农业生产会造成生态破坏.人地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

0×108 t尘土。

据此完成2~3题。

2.“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解析:2。

A 3.D第2题,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出现“黑风暴”的直接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

第3题,“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实施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反映了()①北方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②唐朝时期,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圩田更加普遍④自然生态平衡受到影响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的史实及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材料本身与圩田无关。

5.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其原因是()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使全球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阶段验收评估(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阶段验收评估(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阶段验收评估(八)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3·南京调研)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读“2006~2007年北京a、b、c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则空气的质量越差)”,回答3~4题。

3.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的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4.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不达标C.发达国家把污染物转嫁于发展中国家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2013·太原月考)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漠化速度统计表。

据此回答5~6题。

5.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漠化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6.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漠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8.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③废弃物综合利用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012年3月21日,环保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在2012年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课程中,人口与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1. 人口统计指标人口统计指标包括: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城市化率等。

其中自然增长率是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指标,由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

2.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的分布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可以分为密度高的人口集聚区和密度低的人口稀疏区。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移居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包括国际移民和内部移民。

3. 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包括过度出生、老龄化、城市化等。

过度出生是指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导致资源匮乏,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比过高导致社会负担加重,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导致城市资源紧缺。

二、环境1.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可以分为农业用地、林业用地、草地、城市用地等。

土地利用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如城市用地扩大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破坏。

2. 水资源水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涉及到经济、政治、环境等多个方面。

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等行为导致了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

3.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维护和保护。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4.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压力。

总结:人口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两大重要方面。

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理人口与环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ppt

地理人口与环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ppt

3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如文化传统、政治制度、教育水 平等对人口容量也有一定影响。
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与规律
人口分布特点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
人口分布规律
随着纬度、海拔等因素的变化,中国人口分布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03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 素
自然资源的影响
自然资源种类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合力。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与发现
地理人口与环境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明 晰。
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容量优化方案与策略 。
构建了地理人口与环境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模型 。
研究不足与展望
1
地理人口与环境人口合理容量的研究仍需深入 探讨。
意义
通过对地理人口和环境人口合 理容量的研究,为制定合理的 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容量的定义与特点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 口数量
特点包括资源有限性、时间阶段性、地域差异性、动态变化 性和综合性
研究目的与意义
01
研究地理人口和环境人口合理容量的目的在于寻找最佳的人口分布和规模,以 适应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 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科技普及
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科技进 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科技人才培养
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科技进步提供强 有力的人才保障。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产业结构调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2)20 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思维流程] ❶北部油气开发,人口向北迁移
信息提取 ❷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和,开发历史较长,城市较密 集,经济相对发达 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源、矿产
第五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五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恶化,降低生态承载力,故选 第五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五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B
项。]
第五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五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五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五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 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 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 异,下图所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 同。读图,回答 3~4 题。
(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 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 (4)考虑该区域的消费水平 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越高,区域环境 人口容量越小。
命题视角 通过统计图表分析、考查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2019·苏州模拟)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 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为一些国家或 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读图,回答 1~2 题。
人类逐水而居
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
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 也较高
不同
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区, 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
人口稠密
的就业机会
生产力发展 水平和生产 社
活动方式 会

环境评估师如何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的人口与社会影响

环境评估师如何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的人口与社会影响

环境评估师如何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的人口与社会影响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评估特定项目、计划或政策对环境的影响,其中人口与社会影响是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环境评估师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时,需要全面考虑人口与社会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评估其影响。

本文将介绍环境评估师如何评估环境影响评估中的人口与社会影响。

一、人口影响评估1. 人口数量评估环境评估师需要评估项目或计划对当地人口数量的影响。

这包括人口增加或减少、迁移、就业机会变化等因素的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人口统计学数据分析、社会调查等,以获得准确可靠的人口变化信息。

2. 人口结构评估评估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环境评估师需要关注的方面。

人口结构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评估方法可以结合人口统计学数据和社会调查,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3. 占用土地与居住环境评估项目或计划的实施通常需要占用土地资源,这将对居住环境产生影响。

环境评估师需要评估项目或计划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包括居住条件、居民安全等方面。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调查、环境模拟分析等。

二、社会影响评估1.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项目或计划的实施可能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环境评估师需要评估这些影响,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分析等。

2. 社区及文化影响评估项目或计划的实施可能对当地社区结构、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影响。

环境评估师需要评估这些影响,并预测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社会调查、文化遗产评估等。

3. 社会风险评估环境评估师需要评估项目或计划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包括社会冲突、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社会调查、风险评估等。

综上所述,环境评估师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人口与社会影响,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

初中地理学习中的人口统计与地理环境分析

初中地理学习中的人口统计与地理环境分析

初中地理学习中的人口统计与地理环境分析地理学作为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其中人口统计和地理环境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人口统计与地理环境的分析相辅相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地理学习中的人口统计与地理环境分析进行探讨。

一、人口统计的重要性人口统计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研究并统计人口的分布、数量、结构等信息,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状况以及人口变化的规律。

首先,人口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口的分布情况。

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人口稠密,而另一些地区人口稀少。

通过人口统计,我们可以观察到这种分布规律,进而了解到人口密度高低所带来的影响,例如人口聚集地的经济发展更为繁荣,而人口稀疏地区的经济相对较弱。

其次,人口统计可以揭示人口的数量变化。

通过对人口数量的统计和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人口的增减情况。

这对于国家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人口的数量变化,他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以满足人口的需求。

最后,人口统计还可以分析人口的结构情况。

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可能存在差异,包括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

通过对人口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地理环境与人口的关系地理环境对人口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往往直接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地理环境可以通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自然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要素。

自然环境的恶劣条件会导致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例如极地地区和沙漠地区的人口数量普遍较少,而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居住的适宜地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多。

此外,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分布也会引起人口迁移,例如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移民。

人文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创造和改造的环境,包括城市化程度、交通发达程度、社会文化程度等方面。

人文环境对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分布、人口流动和人口聚集等方面。

地理必修课件第三部分阶段验收评估知识结构体系

地理必修课件第三部分阶段验收评估知识结构体系

评估结果的透明性
确保评估结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以便学生和教师了解自己的表 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并监督其实施效果,以确保学 生和教师能够持续改进和提高。
反馈和改进的持续性
将评估结果的反馈和改进作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 地理必修课件第三部分阶段验收评估知识结构体系。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 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将地理学 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综合分析问题 。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地 理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和方 法。
案例二:某大学地理必修课程阶段验收评估
评估目标
检查学生对地理必修课程阶段性 学习成果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
学提供反馈。
评估方法
通过课堂测验、小组报告和论文 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
大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和理论方 面表现良好,但在综合运用和实 践操作方面需加强。教师需增加 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
Part
03
阶段验收评估的实施
评估指标的确定
评估指标的明确性
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
确保评估指标具体、明确,能够准确 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
评估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 际评估中得到有效实施和操作。
评估指标的全面性
评估指标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技能、 态度等方面,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 性。
要意义。
地理必修课件第三部分的内容是高考地 理考试的重要考点,对于学生取得优异
成绩具有关键作用。

地理学中的人口分布和环境保护

地理学中的人口分布和环境保护

地理学中的人口分布和环境保护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的概念: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

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a.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b.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教育、医疗等;c.政策因素:人口政策、城市规划等。

3.人口分布的特点:a.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b.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导致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c.南北差异: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发达国家人口少;d.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4.人口分布的规律:a.低纬度地区人口多,高纬度地区人口少;b.温带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c.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d.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e.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二、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2.环境问题的产生:a.人口增长:过度的人口增长导致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工业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废气等对环境造成污染;c.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d.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垃圾、尾气、噪音等对环境造成影响。

3.环境保护的措施:a.立法保障: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执法监管;b.政策引导:通过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手段,引导企业、个人减少环境污染;c.技术改进: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d.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e.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4.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类需求,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020版高考地理 第2部分 第5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3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2020版高考地理 第2部分 第5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3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以不同地区人口数量、人口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侧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某一区域的人口调查,推测其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

2。

人地协调观:分析某些地区的人口问题,探讨人口合理容量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

知识点一|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2)规律错误!(3)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北美东北部。

2.我国的人口分布(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2)具体表现(3):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3.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因素(2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交通对一地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考法1 以各大洲沿海地区人口分布为切入点考查人口的分布及特点(2018·周口质检)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1~2题。

1.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A.大洋洲B.南美洲C.亚洲D.欧洲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C.集中于沿海地区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1.B 2。

C [第1题,可根据图示信息直接找出。

第2题,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向性.][规律方法]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布区原因区域性人口密集区亚洲东部与南部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地带考法2 以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差异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3~4题。

高考地理第5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8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第5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8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12/10/2021
解析:第 2 题,读图可知该国 2000 年和 2050 年占世界人口的 比重都是约为 18%,中国人口在 2000 年占世界人口比重超过 20%,所以可以判断该国为印度,美国和俄罗斯人口数量相对 较少,占世界人口比重远低于 15%。第 3 题,根据上题结论, 可知印度从 2000 年到 2050 年占世界人口比重保持稳定,说明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根据题干提示,2050 年,世界人口将由 2000 年的 60 亿增长到 90 亿,则印度的人口 数量也同步增长,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印度的人口增长模 式在 2000 年就已经是传统型。 答案:2.C 3.B
12/10/2021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 问题 __老__龄__化__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过快; 青少年及儿童人口比重过大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
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 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 原因
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 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 育水平_高__,生育意愿不强 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12/10/2021
(高考全国卷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 的变化。读图,完成 4~5 题。
12/10/2021
4.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 征的是( )
A.①
12/10/2021
B.②
C.③
D.④
5.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 年

地理必修人口与环境人口分布

地理必修人口与环境人口分布

THANKS
汇报人:
有利于人口聚集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气 候、地形、水 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就业机会、教育 水平等
政治因素:政 策、法规、行 政管理等
文化因素:宗 教、习俗、价 值观等
历史因素:历 史事件、人口 迁移等
科技发展:交 通、通讯、医 疗等
人口分布的未来趋势
城市化进程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口 将集中在城市地 区
产业布局 和调整: 优化产业 结构,促 进区域经 济发展
教育、医疗 等公共服务 设施的布局 和建设:提 高公共服务 水平,吸引 人口流入
交通网络 的建设和 优化:提 高交通便 利性,促 进人口流 动和交流
环境保护 和生态建 设:保护 生态环境, 提高生活 质量,吸 引人口定 居
政策引导 和扶持: 制定相关 政策,鼓 励人口向 特定地区 流动和定 居
东部与西部:东部人口密 集,西部人口稀疏
南北方:南方人口密集, 北方人口稀疏
高原与平原:高原人口稀 疏,平原人口密集
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 如气候、地 形、资源等
经济发展: 如产业、就 业、收入等
政策因素:如 教育、医疗、 社会保障等
文化因素: 如语言、宗 教、习俗等
历史因素: 如历史事件、 人口迁移等
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政策,引导人口向城市中心地区 聚集。
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 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地区的
吸引力,减少人口外流。
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鼓励生育, 提高人口出生率,增加人口数量。
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外籍人士来 华工作和生活,增加人口多样性。
优化人口分布的实践和效果
城市规划 和建设: 合理规划 城市空间, 提高城市 承载能力

2023地理评分细则

2023地理评分细则

2023地理评分细则介绍地理评分是对一个地区或国家进行评估和比较的一种方法。

评分指标可以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讨论2023年的地理评分细则,并解释每个评分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评分指标以下是2023年地理评分的指标和权重:1.自然环境(20%)–气候变化:考察地区或国家的气候状况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生态系统:评估地区或国家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保护措施。

–水资源管理:考虑地区或国家的水资源管理情况,包括供水和处理废水的能力。

2.人口分布(15%)–人口密度:考察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城市化程度:评估地区或国家的城市化程度和城市规划情况。

–人口流动性:考虑人口迁徙和人口流动的情况,包括流入和流出的人口数量。

3.经济发展(30%)–国内生产总值(GDP):评估地区或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考虑地区或国家的产业结构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贸易状况:评估地区或国家的贸易活动和对外贸易情况。

4.教育水平(25%)–教育投入:评估地区或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程度,包括教育经费、师资和学校设施等。

–教育质量:考察地区或国家的教育质量和学生表现。

–教育普及率:评估地区或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5.基础设施(10%)–交通网络:评估地区或国家的交通网络覆盖程度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性。

–信息技术:考察地区或国家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

–公共设施:评估地区或国家的公共设施如医疗机构、文化设施和体育场馆等的覆盖程度。

评分计算评分计算步骤如下:1.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将每个指标的具体数值转化为相应的分数。

2.根据指标权重,计算每个指标得分的加权平均值。

3.将每个指标得分的加权平均值相加,得到最终的地理评分。

例如,假设自然环境指标得分为85,人口分布指标得分为75,经济发展指标得分为90,教育水平指标得分为80,基础设施指标得分为70,则计算步骤如下:1.自然环境指标得分加权平均值:85 * 0.2 = 172.人口分布指标得分加权平均值:75 * 0.15 = 11.253.经济发展指标得分加权平均值:90 * 0.3 = 274.教育水平指标得分加权平均值:80 * 0.25 = 205.基础设施指标得分加权平均值:70 * 0.1 = 76.最终地理评分:17 + 11.25 + 27 + 20 + 7 = 82.25根据上述计算方法,最终的地理评分为82.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验收评估(五)人口与地理环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2·豫南模拟)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回答1~3题。

1.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
2.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鼓励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3.下列关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低,两头高”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最慢
D.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4.(2013·长沙一中模拟)下图为“某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A.①是人口数变化,②是死亡率
B.②是出生率,③是自然增长率
C.①是出生率,②是死亡率
D.①是人口数变化,②是出生率
下图为“某城市社区2011年的人口迁移状况统计图(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人口为主)”。

读图回答5~7题。

5.从社区人口迁移状况看,该社区最可能属于城市地域中的()
A.郊区B.文化区
C.行政区D.中心商务区
6.据图判断,该社区最应该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医院看护工B.高科技人才
C.建筑工人D.幼儿园教师
7.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社区的影响是()
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②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③加快城市化进程
④促使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示生存环境最好的是()
A.A处B.B处
C.C处D.D处
9.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
(2013·临沂模拟)我国的几何中心位于(103°50′E,36°N)。

读“我国人口重心的空间变化图”,回答10~12题。

10.1978年以来,我国的人口重心一直位于几何中心的()
A.西南B.西北
C.东北D.东南
11.我国人口重心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济发达区城市化水平提高
B.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增长快
C.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矿业基地
D.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长
12.有关我国人口重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方向人口差别减小过快,将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
B.南北方向人口差别逐渐加大,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C.东西方向人口差别逐渐减小,与自然增长率大小无关
D.南北方向人口差别逐渐加大,会导致南方地区的用工荒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2005开始到2030年的2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

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

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材料2:2009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中指出,中国人口金字塔的底部正在迅速收缩,并且0~4周岁幼儿的男女性别比为123.26。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4分)
(2)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较任何国家都快,这是我国实行________政策的必然结果。

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
(3)目前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调,为平衡性别比,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8分)
14.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1: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材料2: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1)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8分)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8分)
(3)说明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

(4分)
阶段验收评估(五)
1.选B材料中指出“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表明1 500万是当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2.选C建立公平的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选D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可以看出,0~14岁人口下降,15~64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较快。

4.选D根据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变化规律可知,①表示人口数变化曲线,②表示出生率,③表示死亡率。

5.A 6.D7.C第5题,从该社区的迁入人口年龄来看,以青壮年人口和儿童为主,可推知进入该社区的人群以务工为主,而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郊区。

第6题,迁入该社区的儿童比较多,因此需增加幼儿园教师。

第7题,该社区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人口为主,该人群并不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口的大量迁入不会扩大环境人口容量;人口的大量迁入会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从而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该社区迁出的老年人口较迁入的多,迁入的年轻人较多。

8.C9.B本题组主要考查读图、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8题,通过读图分析可以得到C处环境供给资源量与人口消耗资源量之间的差最大,说明生存环境最好。

第9题,B点之后曲线明显的变化,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有可能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

10.D11.B12.A第10题,读图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的人口重心位置大约在113.4°E~113.8°E,32.65°N~32.95°N之间,一直位于几何中心(103°50′E,36°N)的东南。

第11题,从图中看出,1978年~2009年我国人口重心向西南迁移,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受人口政策影响,人口增长快。

第12题,人口重心的变化,东西方向人口差别减小过快,将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

13.解析:第(1)题,从材料1中可知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从材料2中可知我国性别比
失调。

第(2)题,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产生与计划生育关系较大。

第(3)题,性别比失调会影响婚姻问题,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等,解决措施可针对其影响分析。

答案:(1)老龄化(速度快)和性别比例失调。

(2)计划生育提高老年人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3)①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②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③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④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14.解析:第(1)题,描述特征时要注意从图中提取信息,首先包括两方面的信息,即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其次要看占的比重大小;转移的原因从根本上看还是经济原因。

第(2)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为主的城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迁入地的影响。

第(3)题,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要从流出地和流入地分布上分析。

答案:(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转移最少。

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

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向国外转移最少。

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

(2)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负面影响。

(3)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

经济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