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7年高考物理(人教版浙江)一轮复习讲义:第1章 第2讲.doc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45分钟章末验收卷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如图甲所示,一维坐标系中有一质量为m=2 kg的物块静置于x轴上的 某位置(图中未画出),t=0时刻,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x轴开始运动,如 图乙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平方关系图象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t=4 s时物块位于x=4 m处
A.两物体在t1时刻加速度相同
B.两物体在t2时刻运动方向均改变
√C.两物体在t3时刻相距最远,在t4时刻相遇
D.0~t4时间内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如图所示,直线和抛物线(开口向上)分别为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图 象,则 答案 解析
时间(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速度(m/s) 0 2.0 4.0 5.0 5.0 5.0 5.0 5.0 4.0 3.0 2.0 1.0 0
则前5 s内电梯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答案 解析
A.19.25 m
√B.18.75 m
C.18.50 m
D.17.5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车在不同路况下的“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取4~6 m/s2之间的某一
值,则“全力自动刹车”的最长时间为答案 解析
5 A.3 s
25 B. 3 s
√C.2.5 s
D.12.5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电梯从低楼层到达高楼层经过启动、匀速运行和制动三个过程,启动 和制动可看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电梯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 况如下表: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专题强化二
4
盘查拓展点
生活中平衡问题的实例分析 力的平衡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解答的关键是要建立正确的物 理模型,选择合适的的解题方法,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典例】 一般教室门上都安装一种暗锁,这种暗锁由外壳A、骨架B、弹 簧C(劲度系数为k)、锁舌D(倾角θ=45°)、锁槽E以及连杆、锁头等部件 组成,如图甲所示.设锁舌D的侧面与外壳A和锁槽E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最大静摩擦力Ffm由Ffm=μFN(FN为正压力)求得.有一次放学后,当某同 学准备关门时,无论用多大的力, 也不能将门关上(这种现 象称为自锁),此刻暗锁 所处的状态的俯视图如 图乙所示,P为锁舌D与 锁槽E之间的接触点,弹 簧由于被压缩而缩短了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多选)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一个人站在木板上用力F 向右推箱子,木板、人、箱子均处于静止状态.三者的质量均为m,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A.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C.箱子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若水平面光滑,人用同样大小的力F推箱子,能使长木板在水平面上 滑动
√A.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Ff,方向向左
B.A和B保持静止,C匀速运动
√C.A保持静止,B和C一起匀速运动 √D.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F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支持力小于(M+m)g
Ff
mg
2
命题点二
动态平衡问题
1.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力 为零 ,即 F合=0 .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 衡问题,则平衡条件是 Fx合=0,Fy合=0 . (3)常用推论: ①二力平衡:二力等大反向. ②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③多力平衡: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几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步步高】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章末限时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步步高》高考物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二章章末限时练(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某物体在n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把其中一个力F1的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余力保持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A.F1 B.2F1C.2F1D.0答案 B解析物体受n个力处于静止状态,则其中(n-1)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剩余的那个力等大反向,故除F1以外的其他各力的合力大小等于F1,且与F1方向相反,故当F1转过90°后,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应为2F1,选项B正确.2.如图1甲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与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及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测力计用如图乙、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相同的力F0(F0>G)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则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 )图1A.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B.乙图读数为F0,丙图读数为F0-GC.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D.乙图读数为F0,丙图读数为F0答案 B解析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是弹簧中的弹力大小.在图乙中,F0与弹簧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在图丙中,由共点力的平衡知F0=F弹+G,所以F弹=F0-G,选项B正确.3.如图2所示,固定的斜面上叠放着A、B两木块,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水平力F作用于木块A,使木块A、B保持静止,且F≠0.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B可能受到3个或4个力作用图2B.斜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A对B的摩擦力可能为0D.A、B整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答案BD解析对A、B整体,一定受到重力G、斜面支持力F N、水平力F,如图(a),这三个力可能使整体平衡,因此斜面对A、B整体的静摩擦力可能为0,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沿斜面向下,B、D正确;对木块A,受力如图(b),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因此一定受到B对A的静摩擦力F f A,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C错;对木块B,受力如图(c),其中斜面对B的摩擦力F f可能为0,因此木块B可能受4个或5个力作用,A错.4.帆船航行时,遇到侧风需要调整帆面至合适的位置,保证船能有足够的动力前进.如图3是帆船航行时的俯视图,风向与船航行方向垂直,关于帆面的a、b、c、d四个位置,可能正确的是( )A.a B.b 图3C.c D.d答案 B5.一轻杆AB,A端用铰链固定于墙上,B端用细线挂于墙上的C点,并在B端挂一重物,细线较长使轻杆位置如图4甲所示时,杆所受的压力大小为F N1,细线较短使轻杆位置如图乙所示时,杆所受的压力大小为F N2,则有( )图4A.F N1>F N2B.F N1<F N2C.F N1=F N2D.无法比较答案 C解析轻杆一端被铰链固定在墙上,杆上的弹力方向沿杆的方向.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杆所受的压力与杆对B点细线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两种情况下细线与杆接触点B受力分析,如图甲、乙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F N1AB=mgAC,F N2AB=mgAC,故F N1=F N2,选项C正确.6.如图5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14圆周的柱状物体A,A与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对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的位置向左移动稍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 ) 图5A.水平外力F增大B.墙对B的作用力减小C.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D.A对B的作用力减小答案BD解析对物体B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的位置左移,θ角减小,F N1=G tan θ,F N1减小,B项正确;F N=Gcos θ,F N减小,D项正确;以A、B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F N1=F,所以水平外力F减小,A项错误;地面对A的支持力等于两个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该力不变,C项错误.7.如图6所示,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沿水平面向右运动,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重物A缓慢吊起.在吊起重物的过程中,关于绳子的拉力F T、汽车对地面的压力F N和汽车受到的摩擦力F f随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 图6答案 AC解析 因为绳子跨过定滑轮,故绳子张力等于重物A 的重力,A 正确;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故以汽车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得F N =Mg -F T sin θ,取θ=0时,F N =Mg ,B 错误;因为缓慢吊起重物,汽车可视为处于平衡状态,故有F f =F T cos θ,故C 对,D 错.8.如图7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物体质量m =20 kg ,B 物体质量M =30 kg.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A 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250 N/m ,A 与 图7B 之间、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现有一水平推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推着B 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0.2 m 时,水平推力F 的大小为(g 取10 m/s 2) ( ) A .350 NB .300 NC .250 ND .200 N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F f A max =μmg =100 N .当A 向左移动0.2 m 时,F 弹=k Δx =50 N ,F 弹<F f A max ,即A 、B 间未出现相对滑动,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F =F f B +F 弹=μ(m +M )g +k Δx =300 N ,B 选项正确.9.如图8所示,左侧是倾角为30°的斜面、右侧是圆弧面的物体固定 在水平地面上,圆弧面底端切线水平,一根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m 2的小球的轻绳跨过其顶点上的小滑轮.当它们处于平衡状 图8态时,连结m 2小球的轻绳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不计一切摩擦,两小球可视为质点.两小球的质量之比m 1∶m 2等于( )A .2∶ 3B .2∶3C.3∶2D .1∶1答案 A解析 对m 2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进行正交分解可得F N cos 60°=F T cos 60° F T sin 60°+F N sin 60°=m 2g解得F T =m 2g3对m 1球受力分析可知,F T =m 1g sin 30°=12m 1g可知m 1∶m 2=2∶3,选项A 正确.10.如图9所示,不计质量的光滑小滑轮用细绳悬挂于墙上的O 点,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A 、B ,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物 块B 移至C 点后,A 、B 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9A .B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增大B .绳子对B 的拉力增大C .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不变D .A 、B 静止时,图中α、β、θ三角始终相等 答案 AD解析 因为将物块B 移至C 点后,A 、B 仍保持静止,所以绳中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A 的重力,通过定滑轮,绳子对B 的拉力大小也等于A 的重力,而B 移至C 点后,右侧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减小,对B 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 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增大,所以选项A 正确,B 错误;对滑轮受力分析可知,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等于两边绳的合力,由于两边绳子的夹角变大,两边绳的合力将减小,选项C 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α、β、θ三角始终相等,选项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6分)为测定木块P 和木板Q 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图10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各物体的接触面均水平,该同学在实验中的主要操作有:图10A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P 的重力为G P =6.00 N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板Q 的重力为G Q =9.25 N ;C .用手按住木块和木板,按图10装置安装好器材;D .松开木块和木板让其运动,待弹簧测力计指针稳定时再读数. (1)上述操作中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_.(填步骤序号)(2)在听取意见后,该同学按正确方法操作,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 指针位置如图11所示,其示数为______ N .根据该同学的测量数据,可求得木块P 和木板Q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 图11 答案 (1)B (2)2.10 0.35解析 (1)要做好本题,需理解实验原理.无论木板怎样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与P 木块的滑动摩擦力相等,且这个值是稳定的,故可用F =μF N =μmg 求解μ,所以步骤B 是多余的.(2)由读数的估读规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10 N ,由F =μF N =μmg ,可知μ=F mg=0.35. 12.(8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况如图12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12(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下列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拿起弹簧测力计就进行测量读数B.拉橡皮筋的拉力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C.测量前检查弹簧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用标准砝码检查示数正确后,再进行测量读数D.应尽量避免弹簧、指针、拉杆与刻度板间的摩擦(2)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C.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点(3)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逆向思维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答案(1)BCD (2)A (3)F′(4)B13.(10分)如图13所示,一根质量不计的横梁A端用铰链固定在墙壁上,B端用细绳悬挂在墙壁上的C点,使得横梁保持水平状态.已知细绳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夹角为60°,当用另一段轻绳在B点悬挂一个质量为M=6 kg的重物时,求轻杆对B点的弹力和绳BC的拉力大小.(g取10 m/s2) 图13答案60 3 N 120 N解析设杆对B点的弹力为F1,因横梁A端用铰链固定,故F1的方向沿杆方向,绳BC对B点的拉力为F2,由于B点静止,B点所受的向下的拉力大小恒定为重物的重力,根据受力平衡的特点,杆的弹力F 1与绳BC对B点的拉力F2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上,大小为Mg,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弹力F1与拉力F2的合力大小F=G=Mg=60 N由几何知识可知F1=F tan 60°=60 3 NF2=Fsin 30°=120 N即轻杆对B点的弹力为60 3 N,绳BC的拉力为120 N.14.(10分)如图14所示,质量为m1=5 kg的滑块,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 N的力F推滑块,滑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2=10 kg,且始终静止,取g=10 m/s2,求:图14(1)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答案(1)5 N (2)15 3 N 135 N解析(1)用隔离法:对滑块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在平行斜面的方向上:F=m1g sin 30°+F f,F f=F-m1g sin 30°=(30-5×10×0.5) N=5 N.(2)用整体法:因两个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故可以将滑块与斜面体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受力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在水平方向上有F f地=F cos 30°=15 3 N;在竖直方向上,有F N地=(m1+m2)g-F sin30°=135 N.15.(13分)如图15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 A=10 kg,m B=20 kg,A、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一轻绳一端系住物体A,另一端系于墙上,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今欲用外力将物体B匀速向右图15拉出,求所加水平拉力F的大小,并画出A、B的受力分析图.(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答案160 N 见解析图解析A、B的受力分析如图甲、乙所示对A应用平衡条件,有F T sin 37°=F f1=μF N1F T cos 37°+F N1=m A g联立得F N1=3m A g4μ+3=60 N,F f1=μF N1=30 N对B应用平衡条件,有F N1=F N1′,F f1=F f1′F=F f1′+F f2=F f1+μF N2=F f1+μ(F N1′+m B g)=160 N16.(13分)如图1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杆上穿两个重均为2 N的球A、B,在两球之间夹一弹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 N/m,用两条等长的线将球C与A、B相连,此时弹簧被压短了10 cm,两条线的夹角为60°,求:(1)杆对A球的支持力为多大?图16(2)C球的重力为多大?答案(1)(2+3) N (2)2 3 N解析(1)A、C球的受力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甲乙其中F=kx=1 N对于A球,由平衡条件得:F=F T sin 30°F N=G A+F T cos 30°解得:F N=(2+3) N(2)由(1)可得两线的张力都为:F T=2 N对于C球,由平衡条件得:2F T cos 30°=G C解得:G C=2 3 N。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生用书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定义和分类(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 、v 方向________.匀减速直线运动:a 、v 方向________.2.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________. (2)位移公式:x =________.(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02=______. 3.三个重要推论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推论,生活情境1.一辆汽车从静止出发,在交通灯变绿时从A点以2.0 m/s2的加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一段时间运动到B点,速度达20 m/s,则(1)汽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是均匀增加的.( )(2)汽车在运动过程中,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3)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相等的.( )(4)汽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10 s,位移为100 m.( )(5)汽车从A点运动到B点,中间时刻的速度为10 m/s.( )(6)汽车从A点运动到B点,位移中点的速度为10√2 m/s.( )教材拓展2.[鲁科版必修1P36T1改编]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在相等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D.在相等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3.[人教版必修1P43T3改编]某航母跑道长160 m,飞机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飞机在航母跑道上起飞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航母沿飞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为使飞机安全起飞,航母匀速运动的最小速度为( )A.10 m/s B.15 m/sC.20 m/s D.30 m/s关键能力·分层突破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运动学公式中符号的规定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若v0=0,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选用一般问题用两个基本公式可以解决,以下特殊情况下用导出公式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1)不涉及时间,选择v2−v02=2ax;(2)不涉及加速度,用平均速度公式,比如纸带问题中运用v t2=v̅=xt求瞬时速度;(3)处理纸带问题时用Δx=x2-x1=aT2,x m-x n=(m-n)aT2求加速度.角度1基本公式的应用例1 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1=12 m/s的速度朝收费站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距收费站中心线前d=10 m处正好匀减速至v2=4 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t0=20 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 m/s2.求:(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2)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时,应在离收费站中心线多远处开始减速;(3)汽车过ETC通道比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教你解决问题(1)读题审题——获取信息(2)思维转化——模型建构①过ETC通道时经历三个运动阶段:②过人工收费通道经历两个运动阶段:角度2 推论的应用例2.如图所示,哈大高铁运营里程为921 km,设计时速为350 km.某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 s内的位移是57.5 m,第10 s内的位移是32.5 m,已知10 s末列车还未停止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B.921 km是指位移C.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 m/s2D.列车在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80 m/s[思维方法]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跟进训练1.(多选)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 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从顶端由静止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大小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 s,那么该消防队员(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B.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C.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为1∶1D.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42.[2022·河南模拟]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 m,BC=4 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t=1 s,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和OD之间的距离.考点二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角度1自由落体运动(一题多变)例 3.如图所示,屋檐上水滴下落的过程可以近似地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假设水滴从10 m高的屋檐上无初速度滴落,水滴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大?(g取10 m/s2)【考法拓展】在[例3]中水滴下落过程中经过2 m高的窗户所需时间为0.2 s.那么窗户上沿到屋檐的距离为多少?角度2竖直上抛运动(一题多解)例4. 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脱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取10 m/s2)[思维方法]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1)分段研究法:(2)整体研究法: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全过程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gt2v=v0−gt,v2−v02=-2gh.其规律符合h=v0t-12拓展点刹车类问题和双向可逆类问题1.刹车类问题中的两点提醒(1)分清运动时间与刹车时间之间的大小关系.(2)确定能否使用逆向思维法,所研究阶段的末速度为零,一般都可应用逆向思维法.2.双向可逆运动的特点这类运动的速度减到零后,以相同加速度反向加速.如竖直上抛、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例5. (多选)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4 m,则时间t可能为( )为2ms2sA.1 s B.3 s C.4 s D.5+√412跟进训练3.如图所示,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把4个水果以不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若1 s后4个水果均未着地,则1 s后速率最大的是(g取10 m/s2)( )4.有一辆汽车在能见度较低的雾霾天气里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故障车,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6 s,刹车后汽车匀减速前进.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5 m/s2,最后停在故障车后1.5 m处,避免了一场事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司机发现故障车后,汽车经过3 s停下B.司机发现故障车时,汽车与故障车的距离为33 mC.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7.5 m/sD.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0.5 m/s考点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STSE问题素养提升匀变速运动与交通、体育和生活等紧密联系,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STSE问题有行车安全、交通通行和体育运动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1)建模——建立运动的模型(列出运动方程);(2)分段——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研究运动.情境1 “智能物流机器人”(多选)为解决疫情下“最后500米”配送的矛盾,将“人传人”的风险降到最低,目前一些公司推出了智能物流机器人.机器人运动的最大速度为1 m/s,当它过红绿灯路口时,发现绿灯时间是20 s,路宽是19.5 m,它启动的最大加速度是0.5m,下面是它过马路的安排方案,s2既能不闯红灯,又能安全通过的方案是( )A.在停车线等绿灯亮起,以最大加速度启动B.在距离停车线1 m处,绿灯亮起之前2 s,以最大加速度启动C.在距离停车线2 m处,绿灯亮起之前2 s,以最大加速度启动D.在距离停车线0.5 m处,绿灯亮起之前1 s,以最大加速度启动情境2 酒驾(多选)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的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加速度都相同)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慢0.5 s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3.75 m/s2D.当车速为25 m/s时,发现前方60 m处有险情,酒驾者不能安全停车拓展点有关汽车行驶的几个概念1.反应时间: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的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2.反应距离:驾驶员发现前方有危险时,必须先经过一段反应时间后才能做出制动动作,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以原来的速度行驶,所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3.刹车距离:从制动刹车开始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4.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之和就是停车距离.5.安全距离:指在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与前车保持的最短距离,安全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情境3 机动车礼让行人[2021·浙江6月,19]机动车礼让行人是一种文明行为.如图所示,质量m=1.0×103kg 的汽车以v1=36 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距离斑马线s=20 m处,驾驶员发现小朋友排着长l=6 m的队伍从斑马线一端开始通过,立即刹车,最终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汽车在刹车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且忽略驾驶员反应时间.(1)求开始刹车到汽车停止所用的时间和所受阻力的大小;(2)若路面宽L=6 m,小朋友行走的速度v0=0.5 m/s,求汽车在斑马线前等待小朋友全部通过所需的时间;(3)假设驾驶员以v2=54 km/h超速行驶,在距离斑马线s=20 m处立即刹车,求汽车到斑马线时的速度.[思维方法]解决STSE 问题的方法在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时.(1)根据所描述的情景 分析→ 物理过程 建构→ 物理模型. (2)分析各阶段的物理量.(3)选取合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一、 1.(1)加速度 (2)相同 相反 2.(1)v 0+at (2)v 0t +12at 2(3)2ax 4.(1)1∶2∶3∶…∶n(2)12∶22∶32∶…∶n 2(3)1∶3∶5∶…∶(2n -1)(4)1∶(√2-1)∶(√3-√2)∶…∶(√n -√n −1) 二、静止 gt 12gt 22gh 向上 重力 v 0-gt v 0t -12gt 2-2gh 生活情境 1.(1)√ (2)× (3)√ (4)√ (5)√ (6)√ 教材拓展 2.答案:B 3.答案:A关键能力·分层突破例1 解析:(1)过ETC 通道时,减速的位移和加速的位移相等,则x 1=v 21 -v 22 2a=64 m故总的位移x 总1=2x 1+d =138 m(2)过人工收费通道时,开始减速时距离中心线为x 2=v 212a=72 m(3)过ETC 通道的时间t 1=v 1-v 2a ×2+d v 2=18.5 s过人工收费通道的时间t 2=v 1a×2+t 0=44 sx 总2=2x 2=144 m二者的位移差Δx =x 总2-x 总1=6 m在这段位移内汽车以正常行驶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Δt =t 2-⎝ ⎛⎭⎪⎫t 1+Δx v 1 =25 s答案:(1)138 m (2)72 m (3)25 s例2 解析:因列车的长度远小于哈尔滨到大连的距离,故研究列车行驶该路程所用时间时可以把列车视为质点,选项A 错误;由位移与路程的意义知921 km 是指路程,选项B 错误;由x n -x m =(n -m )aT 2,解得加速度a =32.5 m -57.5 m 5×(1 s )2=-5 m/s 2,即加速度大小为5 m/s 2,选项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第4.5 s末列车速度为57.5 m/s ,由速度公式可得v 0=v -at =57.5 m/s -(-5 m/s 2×4.5 s )=80 m/s ,选项D 正确.答案:D1.解析:钢管长L =12 m ,运动总时间t =3 s ,加速过程加速度大小2a 、时间t 1、位移x 1、最大速度v ,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a 、时间t 2、位移x 2.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平均速度均为v2, vt2=L ,得v =8 m/s ,A 项错误,C 项正确;v =2at 1=at 2,t 1∶t 2=1∶2,B 项正确;x 1=vt 12,x 2=vt 22,x 1∶x 2=1∶2,D 项错误.答案:BC2.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可得a =ΔxT 2=Δx t 2=2 m/s 2由于CD -BC =BC -AB 代入数据有CD =6 m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得到B 点的速度v B =2+42×1m/s=3 m/s由2ax =v 2-v 02得OB =v B 2−02×a=322×1m =2.25 m故OD =OB +BC +CD =(2.25+4+6) m =12.25 m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和OD 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 m/s 2,12.25 m.答案:2 m/s 212.25 m例3 解析:选取水滴最初下落点为位移的起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知x =12gt 2,v =gt联立得v =√2gx代入数据得v =√2×10×10m/s ≈14 m/s即水滴下落到地面的瞬间,速度大约是14 m/s. 答案:14 m/s[考法拓展] 解析:设水滴下落到窗户上沿时的速度为v 0,则由x =v 0t +12gt 2得,2=v 0×0.2+12×10×0.22解得v 0=9 m/s根据v 02=2gx ,得窗户上沿到屋檐的距离x =v 022g =922×10 m =4.05 m.答案:4.05 m例4 解析:方法一 把竖直上抛运动过程分段研究 设重物离开气球后,经过t 1时间上升到最高点, 则t 1=v0g=1010 s =1 s.上升的最大高度h 1=v 20 2g =1022×10m =5 m. 12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H =h 1+h =5 m +175 m =180 m.重物从最高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分别为t 2=2Hg=2×18010s =6 s. v =gt 2=10×6 m/s =60 m/s.所以重物从气球上脱落至落地共历时 t =t 1+t 2=7 s.方法二 取全过程作一整体进行研究从物体自气球上脱落计时,经时间t 落地,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则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h =-175 m. 由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有,-175=10t -12×10t 2,解得t =7 s 和t =-5 s (舍去), 所以重物落地速度为v 1=v 0-gt =10 m/s -10×7 m/s =-60 m/s. 其中负号表示方向向下,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方法三 对称法根据速度对称知,重物返回脱离点时,具有向下的速度v 0=10 m/s ,设落地速度为v ,则v 2-v 20 =2gh .解得v =60 m/s ,方向竖直向下. 经过h 历时Δt =v -v 0g=5 s. 从最高点到落地历时t 1=v g=6 s.由时间对称可知,重物脱落后至落地历时t =2t 1-Δt =7 s. 答案:7 s 60 m/s例5 解析: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当物体的位移为4 m 时, 根据x =v 0t +12at 2得4=5t -12×2t 2解得t 1=1 s ,t 2=4 s 当物体的位移为-4 m 时, 根据x =v 0t +12at 2得 -4=5t -12×2t 2解得t 3=5+√412s ,故A 、C 、D 正确,B 错误.答案:ACD3.解析:根据v =v 0+at ,v 0A =-3 m/s.代入解得v A =7 m/s ,同理解得v B =5 m/s ,v C =0 m/s ,v D =-5 m/s.由于|v A |>|v B |=|v D |>|v C |,故A 正确,B 、C 、D 错误.答案:A4.解析:v 0=54 km/h =15 m/s ,汽车刹车时间t 2v0a =3 s ,故汽车运动总时间t =t 1+t 2=0.6 s +3 s =3.6 s ,故A 项错误;司机发现故障车时,汽车与故障车的距离为x =v 0t 1+v 02t 2+1.5 m =15×0.6 m +152×3 m +1.5 m =33 m ,故B 项正确;汽车的平均速度v - =v 0t 1+v 02t 2t 1+t 2=9+22.53.6m/s =8.75 m/s ,故C 、D 两项错误,故选B 项. 答案:B情境1 解析:机器人在停车线等绿灯亮起后,需要t 1=va =10.5s =2 s 达到最大速度,位移是x 1=12a t 12=1 m ,匀速运动的位移x 2=l -x 1=18.5 m ,需要时间为t 2=x2v =18.5 s ,两次运动时间之和为20.5 s,不安全,故A不对;在距离停车线1 m处以最大加速度启动2 s,正好绿灯亮,机器人也正好到了停车线,再经过19.5 s,过了马路,这个方案是可以的,故B对;在距离停车线2 m处,机器人启动2 s后,走了1 m,距离停车线还有1 m,这时绿灯亮起,机器人距离马路另外一端还有20.5 m,需要20.5 s通过,而绿灯时间为20 s,at2=0.25 所以不安全,故C不对;在距离停车线0.5 m处,1 s后绿灯亮起,其位移为x=12m,小于0.5 m,故没有闯红灯,继续前进0.75 m,达到最大速度,共用去了2 s,绿灯还有19 s,这时剩下的距离还有19 m,正好通过马路,故D对.答案:BD情境2 解析:反应时间=思考距离÷车速,因此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酒后反应时间为1 s,故A、B正确;设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停车的位移为x,则x=x制动-x思考,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2=2ax,解得a=7.5 m/s2,C错误;根据表格知,车速为25 m/s 时,酒后制动距离为66.7 m>60 m,故不能安全停车,D正确.答案:ABD情境3 解析:(1)设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1,所受阻力大小为F f由运动学公式得v12=2as①v1=at1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ma③联立①②③解得t1=4 s④F f=2.5×103 N⑤(2)设汽车等待时间为t,小朋友匀速过马路所用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得l+L=v0t2⑥t=t2-t1⑦联立④⑥⑦解得t=20 s⑧(3)设汽车到斑马线时的速度为v,在汽车刹车过程中由运动学有v22-v2=2as⑨联立①⑤⑨解得v=5√5 m/s⑩答案:(1)4 s 2.5×103 N (2)20 s (3)5√5 m/s。
高中物理选修3-5步步高全套学案及课件第一章2课时1
2动量课时1动量及动量定理[学习目标] 1.理解动量概念及其矢量性,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量.2.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是矢量;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3.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一、动量1.动量(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用符号p表示,单位:kg·m/s.(2)动量是矢(选填“矢”或“标”)量,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动量是状态量(选填“状态量”或“过程量”).2.动量变化Δp=p′-p(1)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2)若p′、p不在一条直线上,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矢量差.二、动量定理1.冲量(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2)公式:I=Ft.(3)单位:牛顿·秒,符号N·s.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2)公式:Ft=m v′-m v或I=Δp.[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2)一个物体的动量改变,它的动能一定改变.(×)(3)一个物体(质量不变)的动能改变,它的动量一定改变.(√)(4)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5)若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其动量发生了变化,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6)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越大,它的动量变化量一定越大.(√)2.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达到最高点,速度变为0,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动量变化量是________,重力的冲量是__________. 答案-m v-mgt一、对动量及其变化量的理解[导学探究]在激烈的橄榄球赛场上,一个较瘦弱的运动员携球奔跑时迎面碰上了高大结实的对方运动员,自己被碰倒在地,而对方却几乎不受影响,这说明运动物体产生的效果不仅与速度有关,而且与质量有关.(1)若质量为60 kg的运动员(包括球)以5 m/s的速度向东奔跑,他的动量是多大?方向如何?若他以大小不变的速率做曲线运动时,他的动量是否变化?(2)若这名运动员与对方运动员相撞后速度变为零,他的动量的变化量多大?动量的变化量的方向如何?答案(1)300 kg·m/s方向向东变化(2)300 kg·m/s方向向西[知识深化]1.动量:p=m v,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2.动量的变化量(1)动量变化的三种情况:大小变化、方向变化、大小和方向同时变化.(2)关于动量变化量的求解①若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在选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可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②若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运算时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例1羽毛球是速度较快的球类运动之一,运动员扣杀羽毛球的速度可达到100 m/s,假设羽毛球飞来的速度为50 m/s,运动员将羽毛球以100 m/s的速度反向击回.设羽毛球的质量为10 g,试求:(1)运动员击球过程中羽毛球的动量变化量;(2)运动员击球过程中羽毛球的动能变化量.答案(1)1.5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2)37.5 J解析(1)以羽毛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p1=m v1=10×10-3×50 kg·m/s=0.5 kg·m/s,p 2=m v 2=-10×10-3×100 kg·m /s =-1 kg·m/s,所以动量的变化量Δp =p 2-p 1=-1 kg·m /s -0.5 kg·m/s =-1.5 kg·m/s, 即羽毛球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1.5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2)羽毛球的初动能:E k =12m v 12=12.5 J,羽毛球的末动能:E k ′=12m v 22=50 J,所以ΔE k =E k ′-E k =37.5 J.动量与动能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质量相同的两物体,动量相同时动能一定相同,但动能相同时,动量不一定相同.2.联系: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大小关系为E k =p 22m 或p =2mE k .二、冲量及冲量的计算[导学探究] 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 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经过一段时间t ,拉力F 做的功是多少?拉力F 的冲量是多大?图1答案 拉力F 做的功是零,但冲量是Ft . [知识深化]1.求冲量时,一定要注意是哪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2.公式I =Ft 只适用于计算恒力的冲量,若求变力的冲量,可考虑用以下方法求解: (1)用动量定理I =m v ′-m v 求冲量. (2)若力随时间均匀变化,则可用平均力求冲量.(3)若给出了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可用F -t 图像与t 轴所围的面积求冲量.例2 在倾角为37°、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为5 kg 的物体沿斜面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物体下滑2 s 的时间内,物体所受各力的冲量.(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 答案 见解析解析 物体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重力的冲量I G =Gt =mgt =5×10×2 N·s =100 N·s,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冲量I N =Nt =mg cos 37°·t =5×10×0.8×2 N·s =80 N·s,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摩擦力的冲量I f =ft =μmg cos 37°·t =0.2×5×10×0.8×2 N·s =16 N·s,方向沿斜面向上.1.在求力的冲量时,首先明确是求哪个力的冲量,是恒力还是变力,如是恒力,再用I =Ft 进行计算.2.注意不要忘记说明冲量的方向. 三、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导学探究]1.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与水平面无摩擦)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经过时间t ,速度从v 变为v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物体的动量变化量Δp 与恒力F 及作用时间t 的关系.图2答案 物体在题述过程中的加速度a =v ′-v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得F =m v ′-vt整理得:Ft =m (v ′-v ) 即Ft =m v ′-m v =Δp .2.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跳远时要跳在沙坑里;跳高时在下落处要放海绵垫子;从高处往下跳,落地后双腿往往要弯曲;轮船边缘及轮渡的码头上都装有橡胶轮胎……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作用力. [知识深化]1.对动量定理的理解(1)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运用动量定理解题时,要注意规定正方向.(3)公式中的F 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若合外力是均匀变化的力,则F 应是合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2.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计算的一般步骤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初、末状态→选取正方向,列动量定理方程求解例3 如图3所示,用0.5 kg 的铁锤竖直把钉子钉进木头里,击打时铁锤的速度为4.0 m/s.如果击打后铁锤的速度变为0,击打的作用时间是0.01 s,求:图3(1)不计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2)考虑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g 取10 m/s 2) 答案 (1)200 N,方向竖直向下 (2)205 N,方向竖直向下解析 (1)以铁锤为研究对象,不计重力时,只受钉子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设为F 1,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可得F 1t =0-m v所以F 1=-0.5×(-4.0)0.01N =200 N,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为200 N,方向竖直向下.(2)若考虑重力,设此时铁锤受钉子的作用力为F 2,对铁锤应用动量定理,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F 2-mg )t =0-m vF 2=-0.5×(-4.0)0.01 N +0.5×10 N =205 N,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为205 N,方向竖直向下.在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计算时注意: (1)列方程前首先选取正方向;(2)分析速度时一定要选取同一参考系,一般是选地面为参考系;(3)公式中的冲量应是合外力的冲量,求动量的变化量时要严格按公式,且要注意动量的变化量是末动量减去初动量.例4 (多选)对下列几种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击打钉子时,不用橡皮锤仅仅是因为橡皮锤太轻 B.跳远时,在沙坑里填沙,是为了减小冲量C.易碎品运输时,要用柔软材料包装,船舷常常悬挂旧轮胎,都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作用力D.在车内推车推不动,是因为车(包括人)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为零 答案 CD解析 击打钉子时,不用橡皮锤是因为橡皮锤与钉子的作用时间长,作用力小;跳远时,在沙坑里填沙,是为了延长人与地的接触时间,减小作用力,所以A 、B 项不正确;据动量定理F ·t =Δp知,当Δp相同时,t越长,作用力越小,故C项正确;车能否移动或运动状态能否改变取决于所受的合外力,与内部作用无关,所以D项正确.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的问题主要有三类1.Δp一定,t短则F大,t长则F小.2.F一定,t短则Δp小,t长则Δp大.3.t一定,F大则Δp大,F小则Δp小.1.(动量定理的理解)(多选)下面关于物体动量和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B.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不为零,它的动量一定要改变C.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就是它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方向D.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变化量就越大答案BCD2.(动量定理的简单应用)(多选)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量总是相等的运动可能是()A.匀速圆周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D.平抛运动答案BCD3.(动量定理的分析)篮球运动员通常要伸出两臂迎接传来的篮球,两臂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这样做可以()A.减小球对手的冲量B.减小球对人的冲击力C.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D.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答案 B解析在篮球运动员接球的过程中,手对球的冲量等于球的动量的变化量,接球时,两臂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并没有减小球对手的冲量,也没有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更没有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只是延长了手与球的作用时间,从而减小了球对人的冲击力,B正确.4.(动量定理的计算)0.2 kg的小球竖直向下以6 m/s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再以4 m/s的速度反向弹回,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g取10 m/s2.(1)小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多少?(2)若小球与地面的作用时间为0.2 s,则小球受到的地面的平均作用力为多大? 答案 (1)2 kg·m/s (2)12 N解析 (1)小球与地面碰撞前的动量为p 1=m (-v 1)=0.2×(-6) kg·m /s =-1.2 kg·m/s 小球与地面碰撞后的动量为p 2=m v 2=0.2×4 kg·m /s =0.8 kg·m/s 小球与地面碰撞前后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Δp =p 2-p 1=2 kg·m/s. (2)由动量定理得(F -mg )Δt =Δp所以F =Δp Δt +mg =20.2N +0.2×10 N =12 N.一、选择题考点一 对动量和动量变化量的理解 1.关于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其动量不随时间发生变化B.悬线拉着的摆球在竖直面内摆动时,每次经过最低点时的动量均相同C.匀速飞行的巡航导弹巡航时动量始终不变D.平抛运动的质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动量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答案 D解析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动量时刻变化,故A 项错;单摆的摆球相邻两次经过最低点时动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故B 项错;巡航导弹巡航时虽速度不变,但由于燃料不断燃烧(导弹中燃料占其总质量的一部分,不可忽略),从而使导弹总质量不断减小,导弹动量减小,故C 项错;平抛运动的质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动量p 竖=m v y =mgt ,故D 项正确.2.质量为0.5 kg 的物体,运动速度为3 m /s,它在一个变力作用下速度变为7 m/s,方向和原来方向相反,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为( ) A.5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 B.5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 C.2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 D.2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 答案 A解析 以原来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定义式Δp =m v ′-m v 得Δp =(-7×0.5-3×0.5) kg·m /s =-5 kg·m/s,负号表示Δp 的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考点二 对冲量的理解和计算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 ,用一个大小为F 的水平推力推它t 秒,物体始终不动,那么t 秒内,推力的冲量大小是( ) A.Ft B.mgt C.0 D.无法计算答案 A4.质量为1 kg 的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则物体在前10 s 内和后10 s 内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分别是( )图1A.10 N·s,10 N·sB.10 N·s,-10 N·sC.10 N·s,0D.0,-10 N·s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前10 s 内初、末状态的动量相同,p 1=p 2=5 kg·m /s,由动量定理知I 1=0;在后10 s 内末状态的动量p 3=-5 kg·m/s,由动量定理得I 2=p 3-p 2=-10 N·s,故正确答案为D.5.质量为m 的钢球由高处自由落下,以速率v 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 2.在碰撞过程中,地面对钢球的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 ) A.向下,m (v 1-v 2) B.向下,m (v 1+v 2) C.向上,m (v 1-v 2) D.向上,m (v 1+v 2)答案 D解析 设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对钢球应用动量定理得Ft -mgt =m v 2-(-m v 1)=m v 2+m v 1由于碰撞时间极短,重力的冲量可忽略不计.所以Ft =m (v 2+v 1),即地面对钢球的冲量方向向上,大小为m (v 2+v 1).6.(多选)一细绳系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质量为m ,速度大小为v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过时间t =T2,小球动量变化量为0B.经过时间t =T4,小球动量变化量大小为2m vC.经过时间t =T2,细绳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2m vD.经过时间t =T 4,重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mgT4答案 BCD解析 经过时间t =T2,小球转过了180°,速度方向正好反向,若规定开始计时时的速度方向为正,则动量变化量为Δp =-m v -m v =-2m v ,细绳对小球的冲量为I =Δp =-2m v ,故冲量大小为2m v ,A 错误,C 正确;经时间t =T4,小球转过了90°角,根据矢量合成法则可得,动量变化量大小为Δp ′=2m v ,重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I G =mgt =mgT4,B 、D 正确.7.水平推力F 1和F 2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等质量的甲、乙两物体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将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来.两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图中线段AB 平行于线段CD ,则整个运动过程中( )图2A.F 1的冲量大于F 2的冲量B.F 1的冲量等于F 2的冲量C.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D.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等 答案 C解析 甲、乙先做匀加速运动,撤去推力后做匀减速运动.题图中线段AB 平行于线段CD ,表明甲、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又甲、乙质量相等,所以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选项C 正确,D 错误;因为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物体的动量改变量均为零,所以推力的冲量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冲量大小.由题图可知甲的运动时间小于乙的运动时间,所以甲的摩擦力的冲量小于乙的摩擦力的冲量,则F 1的冲量小于F 2的冲量,选项A 、B 错误. 考点三 动量定理的分析和计算8.从某高处落下一个鸡蛋,分别落到相同高度的棉絮上和水泥地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落到棉絮上的鸡蛋不易破碎,是因为它的动量变化小 B.落到水泥地上的鸡蛋易碎,是因为它受到的冲量大 C.落到棉絮上的鸡蛋不易破碎,是因为它的动量变化率大D.落到水泥地上的鸡蛋易碎,是因为它的动量变化快 答案 D9.(多选)如图3所示,把重物G 压在纸带上,用一水平力缓慢拉动纸带,重物跟着纸带一起运动,若迅速拉动纸带,纸带将会从重物下抽出,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图3A.在缓慢拉动纸带时,重物和纸带间摩擦力大B.在迅速拉动纸带时,纸带对重物的摩擦力小C.在缓慢拉动纸带时,纸带对重物的冲量大D.在迅速拉动纸带时,纸带对重物的冲量小 答案 CD10.(多选)一个质量为0.18 kg 的垒球,以25 m /s 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击打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45 m/s,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 260 N B.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360 N C.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126 J D.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36 J 答案 AC解析 设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为F ,由动量定理得F t =m (v 1-v 0),取末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 1=45 m /s,v 0=-25 m /s,代入得F =1 260 N.由动能定理得W =12m v 12-12m v 02=126 J,故A 、C 正确.11.为估算池中睡莲叶面承受雨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小明在雨天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露台,测得1小时内杯中水位上升了45 mm.查询得知,当时雨滴竖直下落的速度约为12 m/s.据此估算该压强约为(设雨滴撞击睡莲后无反弹,不计雨滴重力,雨水的密度为1×103 kg·m -3)( )A.0.15 PaB.0.54 PaC.1.5 PaD.5.4 Pa 答案 A解析 以1 s 内下落的雨滴为研究对象,设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积为S ,则1 s 内下落的雨滴的质量m =ρSh3 600,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v =-12 m/s,由动量定理得Ft =0-m v ,又p =FS ,联立解得p =-ρv h 3 600=103×12×0.0453 600Pa =0.15 Pa. 二、非选择题12.(冲量和动量的计算)将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从距水平地面高h =5 m 处,以v 0=10 m /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求:(1)抛出后0.4 s 内重力对小球的冲量;(2)平抛运动过程中小球动量的增加量Δp ;(3)小球落地时的动量大小p ′.答案 (1)4 N·s 方向竖直向下(2)10 N·s 方向竖直向下 (3)10 2 kg·m/s解析 (1)重力是恒力,0.4 s 内重力对小球的冲量I 1=mgt 0=1×10×0.4 N·s =4 N·s,方向竖直向下.(2)由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故h =12gt 2, 落地时间t =2h g=1 s.小球平抛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合外力的冲量为 I =mgt =1×10×1 N·s =10 N·s,方向竖直向下.由动量定理得Δp =I =10 N·s,方向竖直向下.(3)小球落地时竖直分速度为v y =gt =10 m/s.由速度合成知,落地速度v =v 02+v y 2=102+102 m/s =10 2 m/s,所以小球落地时的动量大小为p ′=m v =10 2 kg·m/s.13.(动量定理的应用)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有一水平恒力F 作用于物体上,并使之加速前进,经时间t 1后撤去此恒力,求物体运动的总时间t .答案 Ft 1μmg解析 方法一:物体的运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水平方向受F 、f 两个力的作用,时间为t 1,物体由A 运动到B ,速度达到v 1;第二阶段物体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f 的作用,时间为t 2,由B 运动到C ,速度由v 1变为0.设由A 到B 为正方向,据动量定理:第一阶段:(F -f )t 1=m v 1-0=m v 1第二阶段:-f ·t 2=0-m v 1=-m v 1两式相加:F·t1-f(t1+t2)=0因为f=μmg,则总时间t=t1+t2=Ft1μmg.方法二:把两个阶段当成一个过程来看,F作用t1时间,μmg则作用了t时间,动量变化Δp=0.Ft1-μmgt=0,t=Ft1μmg.。
【步步高】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1课时 力 重力 弹力课件
的运动状态,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
确定弹力的方向.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第1课时
3.几种接触弹力的方向
弹力
弹力的方向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本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 触面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课 栏 目 开
球与面接触的弹力
在接触点与球心连线上,指向 受力物体
用长度相同的两根细线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同一
点 O,再用长度相同的细线连接 A、B 两小球,如图
本
4 所示.然后用一水平向右的力 F 拉小球 A,使三线
课 栏
均处于直线状态,此时 OB 线恰好位于竖直方向,且
目
两小球都静止,小球可视为质点,则拉力 F 的大小
开 关
为
()
A.0 B. 3mg
图4 3
C. 3 mg
D.mg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第1课时
解析 OB恰好竖直,说明AB绳无弹力,对A进行受力 分析如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由图知,F=mgtan 60°= 3mg. 答案 B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第1课时
考点三 弹簧模型
考点解读
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
如下几个特性:
本 课
(1)弹簧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 F=kx,其中 x 是弹簧的形
时也是受力(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 方向 ,力的
运算遵循 平行四边形 定则或 三角形 定则.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1课时
3.力的图示及示意图
(1)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的有刻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强基础•固本增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规律加速度相同相反v0+at×××研考点•精准突破1.选用合适公式2.思维流程审题→画出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考向一基本公式的应用典题1 (2024湖北襄阳模拟)有人提出了高速列车不停车换乘的设想。
高速做匀速直线运动,接驳列车B在相邻车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列车A以速度v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高速列车A同向行驶。
两列车同时到达交,然后两列车保持该速度行驶供乘客换乘。
会点时,接驳列车B刚好加速到v两列车可视为质点。
(1)接驳列车B出发时,求高速列车A到交会点的距离。
(2)换乘完毕后,接驳列车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了距离s0后停止,求此过程中接驳列车B的加速度大小和运动时间。
考向二刹车类问题典题2 (多选)检测某品牌汽车刹车性能时,让汽车沿直线先加速到一定速度,然后急刹车,测得从刹车开始汽车相继通过两段相邻且距离都为12 m的路程(未停止)所用的时间分别为0.4 s、0.6 s。
设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CD线运动,则( )A.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大小为30 m/sC.汽车刹车的总距离为28.9 mD.汽车刹车所用的总时间为1.7 s易错警示刹车类问题的注意事项(1)刹车类问题的特点为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
(2)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实际运动时间。
(3)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逆向思维法。
考向三双向可逆类问题典题3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当速度为零时,求物体前进的位移大小。
(2)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 m时,求物体运动的时间和物体的速度大小。
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章末总结PPT课件
6.一种理想模型——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模型,其内能由气体的温度决定.
7.一种统计规律 具有某一速率的分子数目并不相等,呈现“中间多, 两头少”. 以上知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以上的归纳,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第3页/共39页
【例1】下列有关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20页/共39页
3.如图4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
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
隔板B,B的两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
乙,现将活塞P缓慢地向B移动一段
图4
距离,已知气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
在移动P的过程中
()
A.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 C
B.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
C.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
是
()
A.第二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B.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
增加
C.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量
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是有区别的
第17页/共39页
解析 第二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违反 能量守恒定律,故A错.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知 内能的变化由做功W和热传递Q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只 知道做功情况或只知道传热情况就无法确定内能的变 化情况,故B、C项错误.做功和热传递都可改变物体 内能.但做功是不同形式能的转化,而热传递是同种形 式能间的转移,这两种方式是有区别的,故D正确. 答案 D
D.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
解析 外界对乙做功,乙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乙通
过导热隔板B向甲传递热量,故C正确.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讲
2.在图中,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答案
√
3.(粤教版必修1P74第9题改编)(多选)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
一定”,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 √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 物体的重心.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 质量 分布. (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悬挂 法.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 定在物体上.
二、弹力 1.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能够 恢复原状 的形变. 2.弹力: (1)定义:发生 形变 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 作用力. (2)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 形变 .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 .
答案 瓶子受到与纸条运动方向一致的滑动摩擦力
2
命题点一
重力、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弹力有无的判断“三法” 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解除接触,判断研究对象的运
思 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
假路 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设 图中细线竖直、斜面光滑,因去掉斜面体,小球
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
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 Nhomakorabea答案
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
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
√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
最新版2017教师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习题详细答案第一章第2章 第3讲
第2章第三讲考点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答案 A解析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3.答案①⑧⑨⑩⑭⑮⑰⑲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⑱考点二物质的分类题组一采用反例否定,准确辨析概念1.答案(1)×(2)√(3)×(4)√(5)×(6)×(7)×(8)×(9)×(10)×(11)×题组二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2.答案 C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 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3.答案 C解析A项,光导纤维属于酸性氧化物,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C项,氧化物是化合物,化合物都是纯净物;D项,H2SO4是含氧酸,但含氧酸不一定都是强酸。
考点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深度思考1.答案(1)×(2)×(3)×(4)√(5)×(6)√(7)×(8)×(9)×(10)×2.答案①⑤⑧3.答案①②③④题组一准确判断物质变化1.答案 C 解析C项,包含了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两个化学过程。
2.答案 D解析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题组二判断物质性质,理解物质转化3.答案 A解析A项,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能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可作制冷剂,正确;B项,石英的成分是SiO2,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错误;C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错误;D项,AlCl3是共价化合物,加热升华不导电,错误。
4.答案 B解析A项,当A为Mg、B为Cl2、C为H2时,符合题给信息和框图转化,A、B、C中没有氧元素,A项错误;B项,碱至少有三种元素组成,B项正确;C项,常温下,B、C均为气体单质,E溶液不可能为硫酸,C项错误;D项,金属在常温下不为气体,D项错误。
2014《步步高》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第2课时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考纲解读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熟练应用.2.掌握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Δx =aT 2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1. [位移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A .v 0t +12at 2B .v 0t C.v 0t2D.12at 2 答案 CD解析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位移为v 0t -12at 2,A 、B 错;平均速度大小为v 02,位移大小为v 02·t ,C 对;匀减速到零的直线运动可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计算,位移大小为12at 2,D 对.2. [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初速度为2 m/s ,经过一段时间t 后速度变为6 m/s ,则t2时刻的速度为( )A .由于t 未知,无法确定t2时刻的速度B .由于加速度a 及时间t 未知,无法确定t2时刻的速度C .5 m/sD .4 m/s 答案 D解析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62m/s =4 m/s ,D 对.3. [推论公式v 2-v 20=2ax 的应用]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于2012年9月25日上午正式交付海军.若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 2,战斗机滑行100 m 时起飞,起飞速度为50 m/s ,则航空母舰静止时弹射系统必须使战斗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A .10 m/sB .20 m/sC .30 m/sD .40 m/s 答案 D 考点梳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 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同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反向. 2. 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 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t 2=v 0+v 2.(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2. 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 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 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2)运动性质:初速度v 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gt . ②位移公式:h =12gt 2.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 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v 0-gt . ②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 =v 0g.4. 刹车问题的处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 与5 s 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5∶4B .4∶5C .3∶4D .4∶3答案 C5. [逆向思维法处理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位移是 ( )A .3.5 mB .2 mC .1 mD .0答案 B解析 利用“逆向思维法”,把物体的运动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7∶5∶3∶1,所以71=14 mx 1,x 1=2 m .故选B. 方法提炼 1. 逆向思维法匀减速到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一般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对于刹车类问题,实质是汽车在单方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速度减为零后,加速度消失,汽车停止不动,不再返回,若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汽车运动时间满足t ≤v 0a,发生的位移满足x ≤v 202a.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 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x 、a 、v 0、v 均为矢量(三个公式称为矢量式),在应用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v 0方向相同的x 、a 、v 均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使问题简化. 3.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例1 (2011·新课标全国·24)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解析 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t 0)的速度为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1,加速度为a ;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2.由运动学公式得 v =at 0 s 1=12at 20s 2=v t 0+12×(2a )t 20 设汽车乙在时刻t 0的速度为v ′,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 1′、s 2′.同样有 v ′=(2a )t 0 s 1′=12×(2a )t 20 s 2′=v ′t 0+12at 20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 、s ′,则有 s =s 1+s 2s′=s1′+s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s s′=5 7答案5∶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范求解1.一般解题的基本思路2.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涉及v0、v、a、x、t五个量,每一个基本公式中都涉及四个量,选择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根据所涉及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公式求解,会使问题简单化.突破训练1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成绩分别为9.69 s 和19.30 s.假定他在100 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 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 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1.29 s11.24 m/s(2)8.71 m/s2解析(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以s为单位),匀速运动的速率为v(以m/s为单位),则有:12v t+(9.69 s-0.15 s-t)v=100 m①12v t+(19.30 s-0.15 s-t)×0.96v=200 m②由①②式得t=1.29 s,v=11.24 m/s.(2)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a=vt=8.71 m/s2考点二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 1. 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三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 2. 平均速度法定义式v =Δx Δ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 =v t 2=1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4. 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 推论法利用Δx =aT 2:其推广式x m -x n =(m -n )aT 2,对于纸带类问题用这种方法尤为快捷. 6. 图象法利用v -t 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比较v t 2与v x2,以及追及问题;用x-t 图象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例2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 解析 解法一 比例法图1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3∶5∶…∶(2n -1) 现有x BC ∶x AB =x AC 4∶3x AC4=1∶3通过x AB 的时间为t ,故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 . 解法二 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v AC =v 0+02=v 02又v 20=2ax AC ① v 2B =2ax BC ② x BC =14x AC ③解①②③得:v B =v 02.可以看出v 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中间时刻的位置.因此有t BC=t.解法三利用有关推论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各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1)∶(3-2)∶(4-3)∶…∶(n-n-1).现将整个斜面分成相等的四段,如图所示.设通过BC段的时间为t x,那么通过BD、DE、EA的时间分别为:t BD=(2-1)t x,t DE=(3-2)t x,t EA=(2-3)t x,又t BD+t DE+t EA=t,得t x=t.答案t突破训练2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 s就有一个小孩子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2所示,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丙两孩子间图2的距离分别为12.5 m和17.5 m,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g取10 m/s2)(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加速度是多少?(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下滑的小孩子不会超过几个?答案(1)5 m/s2(2)25 m/s(3)不会超过2个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实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竖直上抛运动的实质是加速度恒为g的匀变速运动,处理时可采用两种方法:(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降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2)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必须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0时,物体正在上升;v<0时,物体正在下降;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3.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3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 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 CA相等,同理t AB=t BA.(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图3(3)能量的对称性:物体从A→B和从B→A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mgh AB. 例3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A.10 m B.20 m C.30 m D.50 m解析物体在塔顶上的A点抛出,位移大小为10 m的位置有两处,如图所示,一处在A点之上,另一处在A点之下,在A点之上时,通过位移为10 m处又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过程,上升通过时,物体的路程s1等于位移x1的大小,即s1=x1=10 m;下降通过时,路程s2=2h-x1=2×20 m-10 m=30 m.在A点之下时,通过的路程s3=2h+x2=2×20 m+10 m=50 m.故A、C、D正确,B错误.答案ACD竖直上抛运动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竖直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阶段,解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可用整体法,也可用分段法.自由落体运动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及特点.(2)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突破训练3在【例3】中求:(1)物体抛出的初速度大小;(2)若塔高H=60 m,求物体从抛出到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和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g取10 m/s2).答案(1)20 m/s(2)6 s40 m/s解析(1)由位移公式得:0-v20=-2gh解得:v0=2gh=2×10×20 m/s=20 m/s(2)由位移公式得:-H=v0t-12gt2,解得:t=6 s物体由最高点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则:v2=2g(H+h),解得:v=40 m/s.2.思维转化法:将“多个物体的运动”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例4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4所示,测得x AB =15 cm ,x BC =20 cm ,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 球的速度;图4(3)拍摄时x CD 的大小;(4)A 球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几颗. 解析 (1)由a =Δxt 2得小球的加速度a =x BC -x AB t2=5 m/s 2 (2)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上的平均速度,即 v B =x AC2t=1.75 m/s (3)由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恒定,即x CD -x BC =x BC -x AB ,所以 x CD =2x BC -x AB =0.25 m(4)设A 点小球的速度为v A ,由于 v A =v B -at =1.25 m/s所以A 球的运动时间为t A =v Aa =0.25 s ,所以在A 球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2颗.答案 (1)5 m/s 2 (2)1.75 m/s (3)0.25 m (4)2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 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在直线运动问题中常见的思维转化方法除上例所用外,还有: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逆向思维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平均速度转化为中间时刻的速度;将位置变化转化为相对运动等.突破训练4 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边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m ,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 3.2 m解析 作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5滴水滴的位置等效为一滴水做自由落体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置.图中自上而下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比为1∶3∶5∶7,因点“3”、“2”间距为1 m ,可知屋檐离地面高度为 15×(1+3+5+7) m =3.2 m高考题组1. (2011·重庆·14)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 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 A .10 m B .20 m C .30 m D .40 m答案 B解析 从井口由静止释放,石头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运动学公式h =12gt 2可得h =12×10×22 m =20 m.2. (2011·安徽·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 B.Δx (t 1-t 2)t 1t 2(t 1+t 2) 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答案 A解析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v =v t 2=x t 知:v t 12=Δx t 1①v t 22=Δx t 2②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t =v 0+at 知 v t 22=v t 12+a ·(t 1+t 22)③①②③式联立解得a =2Δx (t 1-t 2)t 1t 2(t 1+t 2).3. (2011·山东·18)如图5所示,将小球a 从地面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 从距地面h 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h2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5A .两球同时落地B .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C .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球a 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b 动能的增加量D .相遇后的任意时刻,重力对球a 做功功率和对球b 做功功率相等 答案 C解析 对b 球,由h 2=12gt 2得t =hg ,v b=gt =gh .以后以初速度gh 匀加速下落.对a 球,h 2=v 0t -12gt 2得v 0=gh ,在h 2处,v a =v 0-gt =0,以后从h2处自由下落.故落地时间t b <t a ,a 、b 不同时落地,选项A 错误.相遇时v b =gh ,v a =0,选项B错误.从开始运动到相遇,a 球动能减少量ΔE k a =12m v 20=12mgh ,b 球动能增加量ΔE k b=12m v 2b =12mgh ,选项C 正确.相遇之后,重力对b 球做功的功率P b =mg (v b +gt ′)=mg (gh +gt ′),重力对a 球做功的功率P a =mg (v a +gt ′)=mg ·gt ′,P b >P a ,选项D 错误. 模拟题组4. 如图6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 m ,bc =1 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 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 b 、v c ,则( )图6A .v b =2 2 m/sB .v c =3 m/sC .x de =3 m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 s 答案 BD解析 小球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因T ac =T cd =T ,故c 点为a 到d 的中间时刻,故v c =x ad 2T =6+62×2 m/s =3 m/s ,故B 正确;因x ac =x ab +x bc =7 m ,x cd =x bd -x bc =5 m ,故加速度大小为a =x ac -x cd T 2=0.5 m/s 2,由v c =aT ec 得T ec =v ca=6 s ,则T de =T ec -T cd =4 s ;x de =x ec -x cd =4 m ,故C 错误,D 正确;由v 2b -v 2c =2a ·x bc 可得,v b =10 m/s ,A 错误.5. 气球以10 m/s 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 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 取10 m/s 2) 答案 7 s 60 m/s解析 解法一 全程法取全过程为一整体进行研究,从重物自气球上掉 落计时,经时间t 落地,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重物在时间t 内的位移h =-175 m 将h =-175 m ,v 0=10 m/s 代入位移公式 h =v 0t -12gt 2解得t =7 s 或t =-5 s(舍去),所以重物落地速度为 v =v 0-gt =10 m/s -10×7 m/s =-60 m/s其中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法二 分段法设重物离开气球后,经过t 1时间上升到最高点,则 t 1=v 0g =1010s =1 s上升的最大高度h 1=v 202g =1022×10 m =5 m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H =h 1+h =5 m +175 m =180 m重物从最高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分别为 t 2=2H g= 2×18010s =6 s , v =gt 2=10×6 m/s =60 m/s ,方向竖直向下 所以重物从气球上掉落至落地共历时 t =t 1+t 2=7 s.(限时:30分钟)►题组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1. 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 m/s ,在第9 s 内的位移比第5 s 内的位移多4 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 s 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A .a =1 m/s 2,v 9=9 m/s ,x 9=40.5 mB .a =1 m/s 2,v 9=9 m/s ,x 9=45 mC .a =1 m/s 2,v 9=9.5 m/s ,x 9=45 mD .a =0.8 m/s 2,v 9=7.7 m/s ,x 9=36.9 m 答案 C解析 a =x 9′-x 5′4T 2=44×12 m/s 2=1 m/s 2,v 9=v 0+at =(0.5+1×9) m/s =9.5 m/s ,x 9=v 0t +12at 2=(0.5×9+12×1×92) m =45 m ,故正确选项为C.2. 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2g B.v 0g C.3v 0gD.3v 02g答案 BC解析 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v =v 02或v =-v 02,代入公式t =v -v 0a 得,t =v 0g 或t =3v 0g ,故B 、C 正确.3.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 s 内经过的位移为24 m ,在第二个4 s 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 .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 2.25 m/s 2 1.5 m/s 解析 解法一 基本公式法: 前4 s 内经过的位移:x 1=v 0t +12at 2第2个4 s 内经过的位移: x 2=v 0(2t )+12a (2t )2-(v 0t +12at 2)将x 1=24 m 、x 2=60 m 代入上式, 解得a =2.25 m/s 2 v 0=1.5 m/s.解法二 由公式Δx =aT 2,得 a =Δx T 2=60-2442m/s 2=2.25 m/s 2. 根据v =v t 2得v =v t 2=24+608m/s =v 0+4a ,所以v 0=1.5 m/s.►题组2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4. 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 .保持不变B .不断增大C .不断减小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答案 B解析 设第1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s ,则第2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 s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Δh =12gt 2-12g (t -1)2=gt -12g ,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B 正确.5. 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B .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等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D .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答案 AC解析 物体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则物体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大小为g ,方向向下,A 正确,B 错误;上升和下落阶段位移大小相等,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上升和下落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等,C 正确,D 错误.6. 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 )A.18g (T 2a -T 2b ) B.14g (T 2a -T 2b ) C.12g (T 2a -T 2b )D.12g (T a -T b ) 答案 A解析 根据时间的对称性,物体从a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a2,从b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b 2,所以a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a =12g (T a 2)2=gT 2a 8,b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b =12g (T b 2)2=gT 2b 8,故a 、b 之间的距离为h a -h b =18g (T 2a -T 2b ),故选A. 7. 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至回到原点的时间为t ,现在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后以原速率弹回(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此时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A .0.5tB .0.4tC .0.3tD .0.2t 答案 C解析 物体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为t2,把上升的位移分成相等的两段,自上向下的时间的比为1:(2-1),物体上升到最大高度的一半所需时间为t 1=2-12×t2,由对称性,物体从最大位移的一半处下落到抛出点的时间也为t 1,故题中所求时间为2t 1=2×2-12×t2≈0.3t . ►题组3 应用运动学基本规律分析实际运动问题8. 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 5.9 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 .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B .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C .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D .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 答案 C解析 由x =v 02t 可得:汽车刹车后的拖行路程为x =82×1 m =4 m<5.9 m ,所以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符合规定,C 正确.9.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 .20 mB .24 mC .25 mD .75 m 答案 C解析 由Δx =aT 2得:a =-2 m/s 2,由v 0T +12aT 2=x 1得:v 0=10 m/s ,汽车刹车时间t=0-v 0a =5 s<6 s ,故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为x =0-v 202a=25 m ,C 正确.10.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 m ,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 1=5 m/s ,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 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B .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C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 sD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5 m/s 答案 AB解析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x =v 0t +12at 2知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A 正确;由v 2t -v 20=2ax 知汽车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 ,B 正确;由v t =v 0+at 知汽车从第1根至第7根电线杆用时为20 s ,所以从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用时为10 s ,C 错误;由v =x t 知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0 m/s ,D 错误.11.“蹦床”是奥运体操的一种竞技项目,比赛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压力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F )-时间(t )图象,如图1为某一运动员比赛时计算机作出的F -t 图象,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该运动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裁判打分时可以把该运动员的运动看成质点的运动B .1 s 末该运动员的运动速度最大C .1 s 末到2 s 末,该运动员在做减速运动D .3 s 末该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 答案 D解析 运动员的外形和动作影响裁判打分,不能把该运动员的运动看成质点的运动,则A 错误;1 s 末对弹性网的压力最大,运动员在最低点,速度为0,1 s 末到2 s 末,运动员在做加速运动,2 s 末到3 s 末,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3 s 末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则B 、C 错误,D 正确.12.如图2所示,A 、B 两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 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B 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25 m 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匀变速运动,现在A 持棒以最大速度向B 奔来,B 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B 接棒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图2(1)B 在接力区需跑出的距离s 1为多少? (2)B 应在离A 的距离s 2为多少时起跑? 答案 (1)16 m (2)24 m解析 (1)对B :设其加速度为a ,跑出的距离为s 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 .则2as =v 2,2as 1=(0.8v )2,解得s 1=0.64s =16 m.(2)设B 接棒时跑出时间为t ,则s 1=v t =0.8v2t ,在t 时间内,对A 有s A =v t ,解得s A=40 m .所以B 起跑时,应距离A 为Δs =s A -s 1,解得Δs =s 2=24 m.13.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 s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 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1)火车的加速度的大小; (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答案 (1)0.16 m/s 2 (2)7.2 m/s解析 (1)由题知,火车做匀减速运动,设火车加速度大小为a ,L =8 m .由Δx =aT 2得8L -6L =a ×102,a =2L 100=2×8100m/s 2=0.16 m/s 2.(2)设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大小为v 0,v T 2=v =8L +6L 2T =14×820 m/s =5.6 m/s.v T2=v 0-aT ,解得v 0=7.2 m/s.。
(完整版)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实验基础知识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1.构造:如图1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图1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如图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图2二、游标卡尺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3所示)图3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4.读数:若用x表示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mm.三、常用电表的读数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 V和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3)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基本实验要求1.实验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公式知道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和它的直径d ,计算出横截面积S ,并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 x ,即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2.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6)将测得的R x 、l 、d 值,代入公式R =ρl S 和S =πd 24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4.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两种方法的比较电流表分压 电压表分流。
《步步高》高中物理必修一
《步步高》高中物理必修一篇一:步步高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第1节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如图1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像这样人们把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或产生________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图12.力的图示就是把一个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准确、形象地表示出来,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__,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用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3.由于地球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________,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G=______.4.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______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__________上.5.目前,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C.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D.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7.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B.只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8.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B.只有在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C.质量分布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对称中心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B.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力,但找不到施力物体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D.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飞出后,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知识点二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图2如图2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4.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如下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不正确的是()知识点三重力和重心5.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7.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C.一砖块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位置不变知识点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力都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B.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强的C.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完全独立的,不可能再统一了D.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方法技巧练】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9.图3如图3所示,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的施力物体是人C.两个力都是5 N,那么这两个力一定相同D.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B.在奥运摔跤赛场上,甲用力把乙摔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D.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3.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4.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作用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沿斜面下滑,是因为受到一个下滑力作用C.放在水中的木块会上浮,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D.运动员跳远,腾空后能前进几米,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推力5.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物体发生形变时,其重心位置一定不变C.物体升高时,其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一定不变D.采用背越式跳高的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其重心位置可能在横杆之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C.被运动员踢出的在水平草地上运动的足球受到沿运动方向的踢力的作用D.带正电的甲球吸引带负电的乙球,那么乙球也吸引甲球,但是磁铁吸引铁块,而铁块不会吸引磁铁7.如图4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图4A.马跑得快的缘故B.马蹄大的缘故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图59.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秤下静止时,秤示数为29.4 N,则用天平测此物体质量时,示数为多少?当用弹簧秤拉着物体向上匀速运动时对物体所受的拉力而言,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此时秤的示数是多少?(g取9.8 N/kg) 10.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在地球上的重量为588 N,在月球上的重量为98 N.该人做摸高运动时,在地球上的触摸高度为0.5 m,那么在月球上的触摸高度为多少?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前预习练1.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形状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形变2.大小方向作用点方向大小作用点3.吸引竖直向下mg4.集中几何中心5.万有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6.B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故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B错误,其余都是正确的.]7.D8.AC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物体所受的重力看做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A对,B错.质量分布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对称中心,球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故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C对,D错.]课堂探究练1.D [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表明拳击手对对方没有施力,没有力当然谈不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A错;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的力必然是施力物体施加的,必须有施力物体,B错;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例如,重力就可以存在于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C错;所以D正确.]2.D [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施力,只不过甲的“拳头”比乙“被打的部位”——如肚子、脸部等更能承受击打罢了,所以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A错;“风吹草动”的施力物体是空气,B错;力不可以离开物体,磁铁对铁钉的作用是通过磁铁产生的磁场发生的,磁场离不开磁铁,故C错;网球飞出后受重力和阻力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和空气,故D正确.] 点评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某种力的作用,则乙物体必同时对甲物体施加相同性质的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也必然是施力物体,这说明力是成对出现的.②力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研究对象),后者是施力物体,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同时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分析力时,要弄清该力是谁对谁的作用.若找不到施力物体,则该力不存在.3.见解析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定标度:此题选2 mm长的线段表示2 N的力.(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度,如上图甲所示,也可以如上图乙所示,从O 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N=10 N即可,如上图丙所示.点评作力的图示的具体步骤:(1)选定标度,即用某一长度的线段来表示一定大小的力,选标度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选取,一般情况下线段分2~5段,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3)在线段上沿力的方向加上箭头.篇二: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精讲[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2022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第1章 第2讲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第2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能综合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考点一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及装置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依据物理性质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物理法分离、提纯物质所选装置(1)常用装置①过滤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抵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②蒸发适用范围分离易溶性固体的溶质和溶剂注意事项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停止加热的标准: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③萃取和分液适用范围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分液: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易分层的液体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的多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④常用的萃取剂是苯或CCl4,一般不用酒精作萃取剂④蒸馏适用范围分离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③冷凝管水流方向为下口进,上口出⑤升华适用范围对于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易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将其分离注意事项如NaCl固体中的I2可用该方法,但NH4Cl固体中的I2不能用升华的方法分离(2)创新装置①过滤装置的创新——抽滤由于水流的作用,使装置a、b中气体的压强减小,故使过滤速率加快②蒸馏装置的创新由于冷凝管竖立,使液体混合物能冷凝回流,若以此容器作反应容器,可使反应物能循环利用,提高了反应物的转化率(1)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中液体(×)错因:不能搅拌,以防弄破滤纸。
最新《步步高》人教版物理高考大一轮【word教案+学案+作业】——必修1
考点内容要求 考纲解读 参考系、质点Ⅰ 1.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 v —t 图象是本章的难点.2.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3.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正确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熟练运用公式有很大帮助.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Ⅱ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注:各考点要求中罗马数字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第1课时 运动的描述导学目标 1.掌握参考系、质点、位移和路程的概念.2.掌握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并理解二者的关系.一、质点[基础导引]下列情况中所描述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 )A .研究绕太阳公转时的地球B .研究自转时的地球C .研究出站时的火车D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知识梳理]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同一物体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又不能看成质点.思考:质点的体积一定很小吗?二、参考系与位移、路程[基础导引]1.指出以下所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各是什么?A.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________B.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C.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______D.“小小竹排江中游” ______2.如图1所示,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后图1静止.若AC=100 m,BC=30 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________,B点位置是________,C点位置为______,A到B位置变化是______ m,方向______,C到B位置变化为________ m,方向________.[知识梳理]1.参考系和坐标系(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______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可能会________.通常以________为参考系.(3)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________.思考:选取的参考系一定是静止的物体吗?2.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________的变化,用从__________指向__________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________的长度,是标量.思考:什么情况下物体运动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三、速度和加速度[基础导引]1.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B.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相等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D.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与所用总时间的比值2.关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 .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一定很大C .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D .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增加量[知识梳理]1.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即v =Δx Δt,是描述物体运动的________的物理量.(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________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________,其方向与________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________,是标量.思考:现在汽车上都安装有行车电脑,可以即时显示行车速度、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相关参量,你能仅凭两数字变化快慢来判断哪是瞬时速度,哪是平均速度吗?2.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即a =________.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3.根据a 与v 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在加速还是在减速(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大小________.(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________.(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大小________.思考:1.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吗?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吗?2.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一定大吗?加速度大,速度变化一定大吗?考点一 参考系的选取考点解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参考系的原则是观测运动方便和描述运动尽可能简单.典例剖析例1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停在空中B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上升C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乙图2D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乙思维突破 本题涉及三个物体的运动,需要我们注意参考系的选取,并比较运动速度的大小.从题给条件出发,画出运动示意图,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方能得出正确结果.本题也可从选项出发,逐项进行分析,看看是否会出现题干中所述的情况.跟踪训练1 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这三个人的说法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B .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的说法是错误的C .如果选择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都对D .如果各自选择自己的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就可能都对考点二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考点解读1.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但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 典例剖析例2 2011年5月31日,国际田联挑战赛捷克俄斯特拉发站比赛结束,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以9.91 s 的成绩赢得100 m 大战.博尔特也曾以19.30 s 的成绩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 m 比赛的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比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 m 比赛的位移是100 m 比赛位移的两倍B .200 m 比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C .100 m 比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09 m/sD .100 m 比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18 m/s思维突破 物理问题常常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本题中跑道200 m 不是直的,而是弯曲的.这是一个实际生活问题,所以学习物理不能脱离生活.跟踪训练2 如图2所示,一个人沿着一个圆形轨道运动,由A 点开始运动,经过半个圆周到达B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方向由A 指向BB .人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方向沿B 点的切线方向C .人在B 点瞬时速度方向由A 指向BD .人在B 点瞬时速度方向沿B 点的切线方向考点三 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考点解读物理量 速度v 速度的变化量Δv 加速度a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公式及单位v=ΔxΔtm/sΔv=(v-v0)m/sa=ΔvΔtm/s2关系三者无必然联系,v很大,Δv可以很小,甚至为0,a也可大可小,也可能为零.典例剖析例3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思维突破错误地认为加速度减小的运动就是减速运动,因为该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要看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大,即为加速运动;反之a与v的方向相反,即为减速运动.跟踪训练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方向为负时,速度一定减小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1.不能准确理解将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例4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成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C.研究被运动员踢出的旋转足球时D.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错解 C误区警示错误的认为旋转的足球落地点与踢出点距离很大,而未注意研究的是足球的旋转.正确解析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选项A错;研究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旋转时,叶片的形状不能忽略,选项B错;研究足球的旋转时,足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C错;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可作为质点处理,D对.答案 D正本清源物体的大小不能作为物体能否看做质点的依据.当物体的大小与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才能看做质点.跟踪训练4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经过16天的冰雪大战,中国代表团以5金2银4铜的好成绩跻身金牌榜十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25日的短道速滑3 000米接力赛中王濛、周洋、张会和孙琳琳以4分06秒61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冠.关于运动项目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 ( )A .花样滑冰赛中的申雪、赵宏博可以视为质点B .冬奥会冰壶比赛中的冰壶可视为质点C .女子3 000 m 短道速滑接力赛中中国队夺金的平均速率最大D .王濛在500 m 短道速滑过程中路程和位移在数值上是相等的2.混淆加速度、速度和速度的变化量例5 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为零C .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错解 AD误区警示 因为a =Δv Δt,所以Δv 很大时,a 就很大,错选A ;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变化很快,错误地认为速度一定很快变大,错选D.正确解析 由a =Δv Δt可知,在Δv 越大,但不知道Δt 的大小时,无法确定加速度的大小,故A 错;高速匀速飞行的战斗机,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量为零,加速度为零,所以B 对;炮筒中的炮弹,在火药刚刚燃烧的时刻,炮弹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很大,所以C 错;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变化很快,速度可能很快变大,也可能很快变小,故D 错. 答案 B正本清源 解答直线运动的问题时,一要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与联系,例如在解答有关参考系的题目时应清楚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选取不同物体做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不同,因此所选参考系应尽可能使描述简单和观察方便,且在同一问题中只能选一个参考系;二要分清矢量与标量,正确理解矢量正、负号的含义(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三要正确理解速度与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三者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不论加速度大小怎么变化,速度均增大,相反时不论加速度大小怎么变化,速度均减小.跟踪训练5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B .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C .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 .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A组参考系与质点1.如图3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A船肯定是静止的图3 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2.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高速列车使我们的出行更加舒适、便捷,下列情况中,可将列车视为质点的是() A.测量列车的长度B.计算列车在两城市间运行的平均速度C.分析列车形状对所受阻力的影响D.研究列车车轮的转动B组位移与路程3.运动会上,甲、乙两运动员分别参加了在主体育场举行的400 m和100 m田径决赛,且两人都是在最内侧跑道完成了比赛,试分析两运动员的路程和位移的关系.C组速度和加速度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不可能为零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5.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选项是()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中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也很大D.尽管空间站做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也不为零图1图3 课时规范训练(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 )A .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动作时B .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C .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是朝上还是朝下时D .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2.如图1所示,交通管理部门在公路的某一路段设置了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 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 )A .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B .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 .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 .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3.第16届亚运会已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其中,亚运火炬在广东省内21个地级以上城市传递,起点为中山市,终点为广州市,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A .计算火炬传递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当成质点B .研究火炬传递的运动时,只能选择中山市为参考系C .由起点中山市到终点广州市,火炬传递的位移等于传递线路的总长度D .火炬传递的平均速度等于传递线路的总长度与传递时间的比值4.如图3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B .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C .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 .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5.某动车组列车从甲站出发,沿平直铁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站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动车组列车的 ( )A .位移一定相等B .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平均速度一定相等D.时间一定相等6.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经过5天的飞行和多次的近月制动,它于10月9日进入近月圆轨道,卫星绕月球飞行一圈时间为117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时59分57秒”表示“时刻”,“117分钟”表示“时间”B.卫星绕月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零C.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卫星进行近月制动调整飞行角度时可以将卫星看成质点D.卫星绕月球飞行一圈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它的平均速度也不为零7.有研究发现,轿车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将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即加速度变化得越慢,乘坐轿车的人就会感到越舒适;加速度变化得越快,乘坐轿车的人就会感到越不舒适.若引入一个新物理量来表示加速度变化的快慢,则该物理量的单位应是() A.m/s B.m/s2C.m/s3D.m2/s8.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 m到达终点.假若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 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结果将会是() A.甲先到达终点B.两人同时到达终点C.乙先到达终点D.不能确定9.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小李坐汽车外出旅行时,汽车行驶在汉宜高速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的示数如图4所示,则小李乘坐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为()图4A.16 km/h B.96 km/hC.240 km/h D.480 km/h10.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 =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12 m/s,39 m/s B.8 m/s,38 m/sC.12 m/s,19.5 m/s D.8 m/s,12 m/s11.两位杂技演员,甲从高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蹦床上竖直跳起,结果两人同时落到蹦床上,若以演员自己为参考系,此过程中他们各自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是()A.甲看到乙先朝上、再朝下运动B.甲看到乙一直朝上运动C.乙看到甲先朝下、再朝上运动D.甲看到乙一直朝下运动二、非选择题1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1)汽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是否为12 m/s?汽车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和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否相等?(2)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3)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13.国庆节放假,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 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 km/h,最高限速120 km/h.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小明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14.天文观测表明,从地球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退行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m/(s·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求宇宙年龄T 的计算式,并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多少年?复习讲义基础再现 一、基础导引 AD知识梳理 1.质量 形状 大小 思考:不一定. 二、基础导引 1.A.地球 B .云 C .车 D .岸 2.-70 m 0 m +30 m +70 向东 -30 向西知识梳理 1.(1)不动 (2)不同 地球 (3)坐标系 思考:不一定. 2.(1)位置 初位置 末位置 (2)轨迹 思考:单向直线运动时. 三、基础导引 1.A 2.B知识梳理 1.快慢 快慢 (1)位移 xt位移 (2)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速率思考:当速度变化时,瞬时速度变化较快,而平均速度变化慢些,因此数字变化快的是瞬时速度,数字变化慢的是平均速度.2.速度变化快慢 速度的变化量 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 ΔvΔt速度变化 3.(1)变大 (2)不变 (3)变小 思考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v =ΔxΔt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a =Δv Δt.加速度大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大,而不能说明运动快、速度大,例如刚启动的汽车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却很小;而速度大,只说明物体运动得快,说明不了速度变化快慢.总之,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2.根据加速度定义式a =ΔvΔt 可知,Δv =a Δt ,速度变化大可能是加速度小而时间很长导致,所以速度变化大而加速度不一定大;同理加速度大,可能是由于Δv 小而时间短所导致,总之,加速度变化和速度变化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课堂探究 例1 ABD 跟踪训练1 D 例2 C 跟踪训练2 AD 例3 B 跟踪训练3 B 跟踪训练4 C 跟踪训练5 A分组训练1.C2.B3.路程s甲>s乙;位移x甲<x乙4.D5.BD课时规范训练1.B 2.C 3.A 4.B 5.C6.A7.C8.A9.B10.B11.B12.(1)是不相等(2)11 s(3)96 m13.11∶30~13∶0014.T=1H1×1010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导学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基础导引]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减速,设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 m/s 2. (1)开始制动后2 s 时,汽车的速度为多大? (2)前2 s 内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3)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 [知识梳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____不变的运动.(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v 0+a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v 0t +12at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 2-v 20=2ax .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是标量还是矢量?应用公式时如何规定物理量的正负号?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基础导引]1.初速度为v 0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为v .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__________.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两段时间均为T ,两段时间内的位移差值为Δx ,则加速度为:a =____________.3.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 (1)前1 s 、前2 s 、前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______________ (2)第1 s 、第2 s 、第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前1 m 、前2 m 、前3 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 (4)第1 m 、第2 m 、第3 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 [知识梳理]1.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 2=x t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标准]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这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2.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2v t =v 0+v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3.v 0=0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 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 [思维深化]飞机着陆后以6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 m/s ,则它着陆后12 s 内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某位同学的解法如下: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代入已知量求得滑行距离x =288 m ,请分析以上解析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析. 答案 不正确.解析如下:先求出飞机着陆后到停止所用时间t .由v =v 0+at ,得t =v -v 0a =0-60-6 s =-10 s ,由此可知飞机在12 s 内不是始终做匀减速运动,它在最后2 s 内是静止的.故它着陆后12 s 内滑行的距离为x =v 0t +at 22=60×10 m +(-6)×1022m =300 m.1.[基本规律的应用]某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是x =2t +3t 2,x 和t 的单位为m 和s ,则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分别是( ) A.3 m/s 、2 m/s 2 B.6 m/s 、2 m/s 2 C.2 m/s 、3 m/s 2 D.2 m/s 、6 m/s 2答案 D解析 根据x =v 0t +12at 2=2t +3t 2,解得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 0=2 m/s ,加速度a =6 m/s 2.故D正确,A 、B 、C 错误.2.[基本规律的应用]一女同学穿着轮滑鞋以一定的速度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 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出”,位移为58 m.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 ) A.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 B.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C.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 D.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 答案 B3.[刹车问题]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汽车刹车后第2 s 内的位移和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为( )A.30 m,40 mB.30 m,37.5 mC.12.5 m,40 mD.12.5 m,37.5 m答案 C解析 由v =v 0+at ,可求得汽车刹车后运动时间t =4 s ,刹车后第2 s 内位移x 2=20×2-12×5×22-20×1+12×5×12 m =12.5 m.刹车后5 s 内位移即为4 s 内的位移,看成反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x 5=12at 2=12×5×42 m =40 m.4.[比例法的应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的位移是( ) A.3.5 m B.2 m C.1 m D.0 答案 B解析 利用“逆向思维法”,把物体的运动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7∶5∶3∶1,所以71=14 mx 1,x 1=2 m.故选B.5.[中间位置速度公式的应用]滑板爱好者由静止开始沿一斜坡匀加速下滑,经过斜坡中点时的速度为v ,则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为( ) A.2v B.3v C.2v D.5v 答案 A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点位置的速度公式2v x =v 20+v22,有v = 0+v 2底2,得v 底=2v ,所以只有A 项正确.记住两个推论,活用一种思维1.两个重要推论公式 (1)v =2v t =v 0+v2.(2)Δx =aT 2.2.用逆向思维法解决刹车问题(1)逆向思维法:匀减速到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一般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对于刹车类问题,实质是汽车在单方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速度减为零后,加速度消失,汽车停止不动,不再返回,若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汽车运动时间满足t ≤v 0a,发生的位移满足x ≤v 202a.考点二 自由落体1.特点和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①从静止开始,即初速度为零. ②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公式:v =gt ,h =12gt 2,v 2=2gh .(2)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①初速度竖直向上.②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若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 =-g . 2.自由落体加速度(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2)在地球上其大小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最小,两极处最大.6.[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已知广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 2,在此地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9.8 m/sB.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C.释放物体瞬间,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D.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 答案 A解析 重力加速度为9.8 m/s 2,故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9.8 m/s ,故A 正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释放物体瞬间,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故C 错误;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故D 错误.7.[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1971年7月26号发射的阿波罗-15号飞船首次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美国宇船员斯特做了一个落体实验: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月球上是真空)( ) A.羽毛先落地,铁锤后落地B.铁锤先落地,羽毛后落地C.铁锤和羽毛运动的加速度都等于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D.铁锤和羽毛同时落地,运动的加速度相同但不等于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 答案 D解析 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由于没有阻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加速度相同但不等于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 ,根据h =12g ′t 2知运动时间相等,则同时落地,故A 、B 、C 错误,D 正确.8.[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一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 点时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速度为3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之比为( ) A.1∶3 B.1∶5 C.1∶8 D.1∶9 答案 D解析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2gh ab =v 2① 2gh ac =(3v )2②由①②得h ab h ac =19,故D 正确.抓住运动的实质,选用不同的解题技巧对自由落体运动,v 0=0,a =g ,将匀变速运动的所有公式和推论全部接收过来.考点三 运动学图象1.x -t 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x -t 图象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②若x -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v -t 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两种特殊的v-t图象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3.a-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象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3)包围面积的意义:图象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9.[速度图象的理解]下列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答案 D10.[速度图象的理解]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该质点()图1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第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在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答案 D解析 A.在第1秒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速度方向未改变,A错误.B.在第2秒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加速度方向未改变,B错误.C.在第2秒内质点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不为零,C错误.D.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质点的位移为零,故两时刻质点的位置相同,D正确.11.[位移图象的理解]t=0时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以出发点为参考点,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与乙的平均速度相同C.t1时刻,甲、乙位置相同,瞬时速度相同D.t1时刻,甲在乙的前方,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答案 B解析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不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乙图线不一定是抛物线,选项A错误;0~t1时间内,甲、乙通过的位移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选项B正确;t1时刻,甲、乙位置相同,乙图线的斜率大于甲的,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选项C、D错误.图象问题的三点提醒1.x-t图象、v-t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x、v与t一一对应.2.x-t图象、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3.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所描述的运动情况都是直线运动.练出高分基础巩固题组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D.逻辑推导、抽象思维提出猜想与假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答案 D解析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时,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所以伽利略用了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故选D.2.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经1.5 s 停止,刹车距离为9 m.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1 s 的位移是( ) A.4.5 m B.4 m C.3 m D.2 m 答案 B3.据说,当年牛顿躺在树下被一只从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从而激发灵感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假设苹果以大约6 m/s 的速度砸中牛顿,那么苹果下落前离地高度约为( ) A.1 m B.1.8 m C.3.6 m D.6 m 答案 B解析 根据v 2=2gh 得h =v 22g =622×10m =1.8 m ,因当年牛顿躺在树下,那么苹果下落前离地高度约为1.8 m.4.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行的磁悬浮列车——“上海磁浮”已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运营.据报导,“上海磁浮”全线长33 km ,全程行驶约7 min 30 s ,列车以120 m/s 的最高速度行驶约30 s.如果这30 s 处于行驶时段的正中间,由这些数据可以估算出列车的加速度约为( )A.0.3 m/s 2B.0.6 m/s 2C.1.10 m/s 2D.123 m/s 2 答案 B解析 列车加速时间为:t =3.5 min =210 s ,因此有:a =Δv Δt =120 m/s 210 s ≈0.6 m/s 2,B 正确.5.假设某无人机靶机以300 m/s 的速度匀速向某个目标飞来,在无人机离目标尚有一段距离时发射导弹,导弹以80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1 200 m/s 的速度在目标位置击中该无人机,则导弹发射后击中无人机所需的时间为( ) A.3.75 s B.15 s C.30 s D.45 s 答案 B解析 导弹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v 0=0,a =80 m/s 2 ,据公式v =v 0+at ,有t =va =1 20080s =15 s ,即导弹发射后经15 s 击中无人机,选项B 正确. 6.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 ,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 ,g 取10 m/s 2,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图1A.1 mB.1.25 mC.0.4 mD.1.5 m 答案 B解析 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v =xt =5 m/s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 =v 22g=1.25 m ,B 正确.7.跳伞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下落,在打开降落伞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打开降落伞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描述跳伞运动的v -t 图象是下图中的( )答案 B解析 运动员在空中先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由零开始均匀增加;打开降落伞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运动员的图象为B.8.一滑块以初速度v 0从固定的足够长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该滑块的“速度-时间”图象不可能是( )答案 D解析 若滑块不受滑动摩擦力,滑块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两个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故A 项是可能的.若滑块受滑动摩擦力,滑块可能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在最高点.故B 项有可能.若滑块受滑动摩擦力,滑块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下滑的加速度小于上滑的加速度,下滑过程速度图象的斜率小于上滑过程的斜率.故C 项有可能,D 项不可能. 9.物体A 、B 的x -t 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 )图2A.从第3 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 >v 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 s 才开始运动C.在5 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 末A 、B 相遇D.5 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A解析 由题图看出,两图线的斜率都大于零,说明两物体都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相同.图线A 的斜率大于图线B 的斜率,说明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即v A >v B .故A 正确;物体A 从原点出发,而B 从正方向上距原点5 m 处出发,出发的位置不同.物体A 比B 迟3 s 才开始运动.故B 错误;5 s 末两图线相交,说明5 s 末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相遇.但两物体5 s 内通过的位移不同,A 通过的位移为Δx A =10 m -0=10 m ,物体B 通过的位移为Δx B =10 m -5 m =5 m.故C 错误;由上述可知,5 s 内A 通过的位移大于B 的位移,所以5 s 内A 的平均速度大于B 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10.(多选)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 A.v 0t -12at 2B.v 0tC.v 0t 2D.12at 2 答案 ACD能力提升题组11.A 、B 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 球下落的时间为t ,B 球下落的时间为t2,当B 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 ) A.gt 2 B.38gt 2 C.34gt 2 D.14gt 2答案 D12.(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A.v 02g B.v 0gC.3v 0gD.3v 02g答案 BC解析 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v =v 02或v =-v 02,代入公式t =v 0-v a 得t =v 0g 或t =3v 0g,故B 、C 正确.13.(多选)一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匀减速运动,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1=3 m ,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2=2 m ,又经过位移x 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 m/sB.加速度a 的大小为1 m/s 2C.位移x 3的大小为1.125 mD.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答案 BCD解析 第1 s 末的速度v 1=x 1+x 22T=2.5 m/s ,则A 错误;由Δx =aT 2可得加速度的大小a =1 m/s 2,则B 正确;物体的速度由2.5 m/s 减小到0所需时间t =Δv -a=2.5 s ,经过位移x 3的时间t ′为1.5 s ,故x 3=12at ′2=1.125 m ,C 正确;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v =x 3 t ′=0.75 m/s ,则D 正确.14.(多选)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 ,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 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1∶a 2等于2∶1B.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 1∶v 2等于1∶1C.加速、减速中的位移大小之比x 1∶x 2等于2∶1D.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 1∶a 2不等于1∶2答案 BC解析 汽车由静止运动8 s ,又经4 s 停止,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与减速阶段的初速度相等,由v =at ,知a 1t 1=a 2t 2,a 1a 2=12,A 、D 错;又由v 2=2ax 知a 1x 1=a 2x 2,x 1x 2=a 2a 1=21,C 对;由v =v 2知,v 1 ∶v 2=1∶1,B 对. 15.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 图象如图3所示.求:图3(1)摩托车在0~20 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答案 (1)1.5 m/s 2 (2)20 m/s解析 (1)加速度a =v t -v 0t由vt 图象并代入数据得a =1.5 m/s 2(2)设20 s 时速度为v m,0~20 s 的位移x 1=0+v m 2t 120~45 s 的位移x 2=v m t 245~75 s 的位移x 3=v m +02t 30~75 s 这段时间的总位移x =x 1+x 2+x 3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x t 1+t 2+t 3代入数据得v =20 m/s16.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 s 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 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1)火车的加速度的大小;(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答案 (1)0.16 m/s 2 (2)7.2 m/s解析 (1)由题意知,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火车加速度大小为a ,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大小为v 0,L =8 mΔx =aT 2,8L -6L =a ×102a =2L 100=2×8100m/s 2=0.16 m/s 2(2)2v t =v 平=8L +6L 2T =14×820 m/s =5.6 m/s 2v t =v 0-aT ,解得v 0=7.2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