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区域经济差异之京津冀“病”了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近年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旨在加快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诸多现状问题,需要通过明确定位和持续推进解决方案来推动未来的发展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在经济、人口、资源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北京市在发展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河北、天津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不仅影响了区域整体竞争力,也阻碍了区域协同发展进程。
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特别是在雾霾天气频发的北方地区,环境质量一直是当地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京津冀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过度集中,企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施工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环境恶化。
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京津冀地区交通瓶颈明显,交通拥堵现象经常发生,对人民出行和物流运输都造成了诸多不便。
由于京津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地之间的交通互联互通程度也不高,导致了地区发展的不协调性。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明确定位和持续推进解决方案来推动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加强政策协同,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和政策导向。
通过更加积极的政策引导,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各项发展,协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京津冀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
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进行协同发展时,需要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格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共享。
要全面加强环境治理,推动京津冀地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重点加强对主要污染源的治理,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还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京津冀地区交通互联互通,使之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3 3 4
4 4
济 对策 以协调京 津冀 区域 经济发 展并 促进 其一体 化
的进 程 。
邢 台 廊 坊
衡 水
一 .95 0 739 一1 1 ) .(4 x8
一1375 .49
5 5
5
1 京 津 冀 区域 经 济 差 异 的 主 成 分 分 析 和 聚 类分 析
主 因子 分 析 法 分 析 按 照 累 积 方 差 贡 献 率 大 于 8 % 的原 则 , 以得 到一 个公 因子 , 个公 因子 与两 5 可 这
收入 X ; 乡居 民储 蓄存款 余 额 X ; 会 消费 品零 城 社
售 额 X ; 同外资金 额 X 国 内 贸易总额 X 人 才 。合 密度 x
出的城 市最终 得 分和分 类结果 如表 1 示 。 所
表 1 城 市 得 分 分 类 表 城 市 综 合 因 子得 分 分 类
北 京 5 0 3 .11 1
核 ' 区 。 我国经 济发展 全局 的高 度看 , t i 地 从 这一 区域 的经济社 会发 展事关 全 国经济 的整体 布局 ] 。但
维普资讯
中 国 科 技 论 坛
(08 2 20 年 月) 第 2 期
北 京 、天津的发 展应 对京 津冀地 区 的发展起 到 非常 好 的辐射和 带动 作用 。 但是 , 津冀在经 济发 展上 却 京 出现 了明 显 的 差 异 ,造 成这 种 差 异 有 以下 几 种 原
基金项 目: 河北 省优 秀专家 出国基金 (0 3 0 和河北省社科基 金(0 6 7 1 ) 205 ) 20001。 收稿 日期 :0 7—1 20 0—1 7 作者简介 : 张亚明(9 2一 ,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主任, 16 ) 男, 留美高级访问学者 , 教授 , 管理学博 士, 博士后
区域发展与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发展与区域经济差异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也逐渐凸显出来。
区域发展与区域经济差异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区域发展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影响以及缩小差异的方法。
一、区域发展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区域发展与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一些沿海地区由于便利的交通和开放的港口,更容易吸引外资和技术进步,从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而内陆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布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铁矿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这些地区在经济上具有较大优势。
而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则面临发展困境。
3. 产业基础区域的产业结构也是造成区域发展与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方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发达的制造业,这将使得这些地区在全球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比之下,一些建设起步较晚的地区,产业落后,难以实现快速发展。
二、区域发展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1. 社会不稳定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过大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
一方面,富裕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社会安定,而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压力和社会问题的积累,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另一方面,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引发社会不公平感情绪的积累,加剧社会矛盾。
2. 人口流失经济差异大的地区往往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甚至导致人口流失的地区。
高收入地区的就业机会多、福利待遇好,吸引了大批人才离开贫困地区,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3. 资源浪费在区域经济差异大的情况下,资源的分配也存在相应的差异。
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较贫困的地区则资源匮乏。
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还会加剧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三、缩小差异的方法1. 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来引导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差异的缩小。
政策可以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产业政策等。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这种差异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本文主要讨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原因一:自然条件的不同自然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包括气候、地形、水资源、土壤质量等等。
许多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差,如北方的内蒙古、西北地区和西藏。
这些区域缺乏水资源、土壤质量不佳,并且气候严酷。
这些不利因素会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从而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原因二: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历过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利事件,从而造成了当代经济的短期困难和长期影响。
例如,中国的东北地区在历史上遭受了多次战争和自然灾害,这导致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萎缩、市场需求不足和就业机会不足。
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仍在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原因三:政策因素的影响政策因素也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的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政策可能是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贷款政策等。
例如,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沿海地区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人才,推动了那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由于其他地区没有得到同等的政策支持,其经济发展就落后了。
解决策略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关键。
公司需要相对高效的能源、交通、通讯和物流等便利的基础设施来促进其经济活动。
政府应该增加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增加相应地区经济活动的吸引力。
特别是在所谓的“精准扶贫”计划中,必须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
例如,在某些贫穷地区,没有可靠的渠道将农产品运送到市场上。
这种资助可能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的建设与升级。
解决策略二:实行区域差异化政策政府可以实行区域差异化政策来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这些政策可能涵盖税收、财政支出和贷款等方面。
政府可以鼓励大型企业在欠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公共服务项目,给予这些企业减税和其他财政补贴。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摘要:中国区域经济的差距越来越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因素,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差异,各省之间、城市中心和郊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让人心痛。
如何确保区域间经济的和谐发展摆上了议事日程,越来越成为中国发展的中心议题。
从经济地理学确定的总体框架出发,可以得出全球化、权力下放、投资水平和市场环境是导致区域经济失衡的四个最重要的制度因素;全球化和投资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深化的重要直接因素,权力下放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差异深化,可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缓解区域经济差异。
这项研究在数据选择上变得更加详细和全面,试图跟踪和跟踪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建立经济增长差异量化体系和技术平台,加强区域间联系,以及经济溢出效应测量研究,空间溢出,注意差异机制和分析机制。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差异方向;地理因素;中国经济地理学1引言从80年代中期到2007年美国房贷危机爆发的20年间,世界经历了一段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大稳定”的时期。
特别是2002-2007年期间,出现了非常罕见的“黄金时期”,对世界经济增长持高度乐观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括美洲和欧洲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和除日本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较高。
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的地区差异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
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模型分析2.1各省之间的差异改革开放成为可能以来,在京津冀东三省和珠三角地区,通过一定的政府政策支持和抓住改革机遇,积极吸引投资,发展制造业和创新经济,带动快速增长。
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西由于靠近发达省份,农业劳动力出口,人口开始大量外流,但同时地理位置比较近,继承了一些发达省份的产业,经济发展处于稳定阶段。
自东三省成为共和国重工业、改革开放的根据地以来,由于重工业战略地位的下降,以及东部三省资源的缺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而以前的高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全国的发展。
同时,由于无法进入高层次地区,长期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西部广大地区资源枯竭进程发展滞后。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姚君虹 天津天狮学院摘要: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或者是文化地位都非常重要。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程度也日益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推动经济朝着更加快速,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动力。
国家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视,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利于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获得更好的发展,对其周边城市的发展也有着强有效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对提升国家的国际地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战略角度重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本文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深入的探究。
首先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状态,然后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发展实际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476-02一、前言时代在进步,在发展,全球经济化的进程日以推进,再加上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城市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大城市圈集中程度逐渐加深。
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增强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城市的发展。
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版图,大城市集中圈主要有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珠江三角洲城市带,京津冀地区。
但是京津冀地区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北京、天津、河北这几个地区并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联系,也就是没有真正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无论是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还是经济未来的发展态势都不是非常理想,其发展情况不如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带,所以剖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对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是重中之重。
不同省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
不同省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同省份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省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为促进中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乡经济发展状况1.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其中北京、天津属于直辖市,高度发达;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地区城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在京津冀地区的城乡经济发展中,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但是由于北京、天津的引领作用,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促进了该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
2.长江经济带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各异。
其中,江苏、上海、浙江地区城乡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靠海且沿江而建,有着良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受到外来资本的吸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地区的城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这些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
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分为中西部地区和西北地区。
中西部地区以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为代表,城乡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
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但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西北地区包括新疆、西藏、青海三个省份,由于其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城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原因分析1.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优势京津冀地区的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区域经济优势不同。
北京、天津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促进了其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而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由于地处内陆地区,交通和物流条件相对较差,城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外来资本的吸引力城市的发展需要投资和资本的支持,城市通常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以推动其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吸引更多资本的进入。
长江经济带地区,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城市因其地理位置和商业环境的优势,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热门地区,快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本,从而加速了该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原因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政策支持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方面。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较难进行农业、工业等经济活动,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而一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区,如沿海地区或交通便利的地区,由于其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资源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资源禀赋的影响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差异,决定了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优势和特色。
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能够为经济提供重要支撑,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资源贫乏的地区,如沙漠地区或者环境恶劣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往往受到较大的限制。
三、人力资本的影响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地区由于教育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素质欠缺,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四、政策支持的影响政策支持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推动因素。
不同地区的政府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同,政策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地区通过出台积极的经济政策,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发展,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地区由于政策环境不利,投资机会有限,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影响,都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
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不可避免,但了解其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促进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
一、地理与环境差异地理因素和自然环境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理位置、气候、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地区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具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并有利于外贸发展;而内陆地区可能面临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问题,限制了其经济发展。
二、政策与制度差异政策与制度差异是引起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的政府部门制定的经济政策和营商环境各异,直接影响着各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经济活力。
政府是否大力支持特定产业的发展、是否实施有利于企业和市场的改革政策等,都会对地区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政府管理和监管的严格程度也可能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
三、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差异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情况各异,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产业发展。
例如,地处沿海地区的城市可能拥有丰富的渔业和海洋资源,而内陆地区则可能更适宜发展农业或矿业。
因此,各地区根据其资源禀赋,可能选择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导致产业结构的差异。
四、教育与科技水平差异教育与科技水平的差异也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科技水平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各地区在教育投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各地区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差异明显。
教育和科技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减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五、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为了减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各国政府通常采取了一系列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教育和科技的均衡发展,以实现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区域经济差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区域经济差异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种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经济差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 经济不平衡由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一些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而另一些地区的经济却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整体经济的不平衡。
经济不平衡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结构失衡,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2. 增加社会不稳定性经济差异还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存在就业机会不足、收入差距悬殊等问题,这可能诱发社会不满情绪,增加社会动荡的风险。
社会不稳定性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 加大贫富差距区域经济差异对贫富差距的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高,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却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平性,也阻碍了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限制了经济的增长潜力。
二、应对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1. 促进资源流动加强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讯等领域的便利性,有助于加快资源的流动。
同时,鼓励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为欠发达地区引入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这样可以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减小区域经济差异。
2. 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
发达地区可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而欠发达地区可以发展农业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
同时,通过扶持农村经济、改善农民收入,减少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
3. 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4.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等,可以有效缓解区域经济差异对贫富差距的影响。
通过提供保障,减少困境地区居民的风险感,提高社会稳定性,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基本情况。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是中国北方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集聚区之一。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京津冀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差异。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经济差异。
由于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直辖市具有较高的政治、文化和科技资源集中在这些城市中,在国家支持下享受到更多优惠和资源分配,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交通枢纽,交通发达,而河北省相对滞后,交通不便利也限制了其经济发展。
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这种差异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差异加大了区域间的竞争。
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直辖市具有较高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能力,在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这种竞争加剧了河北省等地区在吸引投资和人才方面的困难。
其次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差异加剧了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产业之间等方面的差距。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方面,北京市和天津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城镇化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要远远超过河北省。
这种差距导致了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大量涌入,加剧了城市的压力。
在城市之间的差距方面,北京市和天津市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种差距导致了河北省等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相对滞后。
在产业之间的差距方面,北京市和天津市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河北省等地区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这种差距限制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全国的热门议题。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经济核心区,其发展对于全国的经济稳定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推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第一个挑战是地域发展差异。
京津冀地区从地理上来看,具有明显的发展差异。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发展较为先进,拥有较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机构。
而河北、天津等地则相对较为落后,发展水平较低。
这种地域发展差异,使得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不同的问题,否则容易导致一地发展过快,一地发展过慢的局面。
第二个挑战是交通拥堵。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交通枢纽地区,经过这里的交通量非常大。
由于缺乏有效的交通管控和规划,导致城市拥堵问题严重。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也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工作效率,阻碍了协同发展的进程。
第三个挑战是环境污染。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尤其是雾霾天气频发。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导致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不断加剧。
环境污染不仅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影响到区域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挑战外,还有一系列的困境影响着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先是土地利用问题。
京津冀地区有大量的农业用地,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土地,既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又保证农业生产是一个难题。
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重工业为主,缺乏创新和高端产业的支撑。
产业结构调整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最后是人才流失问题。
由于北京作为首都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而其他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这不仅加剧了地区发展的差异,也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困扰。
面对这些挑战和困境,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提出一揽子政策,引导各地区协同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国家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对策一、引言经济是国家民生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
然而,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巨大,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距呢?这篇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解析这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历史原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南方地区因发达的水路交通而日益繁荣,而北方地区受到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而相对贫困。
此外,中国的交通不便、贸易壁垒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三、现实原因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中,自然资源和经济基础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资源丰富(如沿海地区)、交通便捷(如广东、浙江)、人口稠密(如长江三角洲)、开发历史较长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地区发展差异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如历史遗留问题、政策倾斜、市场失衡等。
历史遗留问题指的是早期的行业分布格局不合理,央企分布不均等原因造成的不平衡现象。
政策倾斜则是因为国家政策对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给予了过多的支持,而对其他地区和行业的支持不够,导致了不均衡的发展。
市场失衡则是由于市场规模不够大、供求关系不匹配等原因造成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四、对策为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探索实施包容性增长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制定协调发展的行动计划,加强政策协调,优化政策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其次,加强投资,尤其是对于经济基础薄弱地区要加强支持,优化投资结构,保持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坚定不移实施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输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完善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公路、高铁、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扩大区域互联互通,优化区域环境。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范文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篇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该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产业结构重复、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从分工的角度出发,研究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等。
同时,该地区也拥有多个重要的城市和产业集群,如北京的科技中心、天津的制造业中心以及河北的农业大省等。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问题包括:1. 资源分配不均:京津两地资源集中,而河北部分地区资源相对匮乏。
2. 产业结构重复:各地之间缺乏有效的产业分工,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
3. 区域发展不平衡:京津与河北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差异大。
三、基于分工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基于分工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首先,要优化资源分配,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将资源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向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转移,同时向河北部分资源匮乏地区倾斜。
其次,要实施产业分工,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合理的产业分工规划。
北京应发挥科技优势,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天津应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加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河北则应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
此外,还要加强区域合作,建立跨区域的合作机制,推动京津冀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四、结论综上所述,从分工的角度出发,通过优化资源分配、实施产业分工、加强区域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近年来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各城市之间的经济总量和增速上,还涉及到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研究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特点1. 现状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二是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三是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差异。
总体而言,北京和天津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上相对较高,而河北部分地区则相对较低。
在产业结构上,北京以高科技、金融、文化等产业为主导,而河北则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
2. 特点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空间分布不均,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京津两个城市;二是发展速度不均,部分地区经济增长迅速,而部分地区增长缓慢;三是产业分工不均,高技术和高端产业主要集中在京津,而低端和传统产业则主要分布在河北。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1.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国家对京津冀地区的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使得北京和天津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势地位。
此外,不同地区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政策也会对经济差异产生影响。
2. 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北京和天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人才。
而河北部分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资源禀赋较差,制约了经济发展。
3. 产业结构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与创新能力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北京和天津以高科技、金融、文化等产业为主导,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而河北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较弱,制约了经济发展。
四、对策建议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①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与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对策研究》;项 目编号:
1 2 B J Y 0 0 5 ;项 目负责 人 :刘 邦凡 。 ( 作 者 简介 :王娟 ( 1 9 8 7 一 ) , 女 ,山西省 大 同市人 , 汉族 , 燕 山大 学文法 学院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方 向为公共 管理 ;
一
、
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 化发展存在 的问题
( 一) 京津冀三地区域 合作意识不 强
行动要靠思想来指挥 ,思想上 没有 ,行动也就不会有 。北京 由于其 自身独特 的经济 、政治 、文化 、
科技等优势 ,对于京津冀合作的积极性和依赖性不强 ,天津为保持 自身独立性 ,也不愿 意依 附别 地 ,因
( 四) 重复建设 现象以及恶性竞 争现象严重
北 京是首都 ,有着得天独厚 的优 势 ,工业是其经 济发 展最重要 的力量 ;天津邻 近北京 ,是 北方最大 的工业基地 。北京 和天津是京津冀 区域 中的核心城市 ,经济 实力 接近 ,极易形成重复建设 现象 。 二者 之前确实在政策 上有 一定的趋 同 ,各 自为政 ,相互之间展开 了资源等方面 的激 烈竞争 ,造成严重 的重复 建设和重复投资 现象 ,有些甚至 出现恶性竞 争现象。另外 ,河北 的某些城 市由于与天津有着相 同的地理 优势 , 因此在很多产业上存在着相互竞争 、 重复建设 的现象 , 比如北戴河 和天 津的滨海风光就形成 了冲突 , 造成资源的浪费 ,更加不利于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发展 。
京作 为中国的首都 ,拥有无可 比拟的科技智力资源 、位居前 列的实力和历史沉淀 的文化 资源 ,有着 巨大
的吸引力。[ 2 天津和河北靠 近北京既是优势 ,也是 劣势 ,在北京 的辐射 下 ,天津和河北 的吸引力难 以充 分 发挥 ,河北的很多城市地处 山地之 中,交通 、通讯等基 础设施 落后 ,环京津带来 的贫 困很大程度上 说 的是河北 的贫 困。京 津冀 三地 经济 差距较 大 ,严 重影 响着 京津冀 区域 经济一体化发展 。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研究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研究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原因,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
在我看来,想要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必须深入研究其原因。
一、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地区部分因为其地理位置差异、气候差异、天然资源差异、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其经济发展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长江流域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且拥有丰富的水力、水资源等自然优势,使其在古代即成为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对其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西南山区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气候恶劣,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的自然条件,使其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二、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政策的差异也导致了区域经济差异。
例如,到1980年代早期,中国经济改革刚刚开始,国家对各地区的政策差异是最大的。
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计划外经济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经营等形式吸引外资进入。
与此同时,国家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推出了农村改革。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加剧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
三、资源禀赋的影响资源禀赋是一个地区经济是否能够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
例如,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部分原因是其地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例如天然港、人口密度大、政府对外资企业允许高度市场作用等。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条件相对较差,限制了其经济发展。
四、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文化十分多元化,各个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
这些文化标志不仅塑造了各个地区的人们的想法和行为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经济活动。
例如,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农作物种植时间短,生产与生活节奏也不同,造就了北方节俭、稳重、务实的人文特点,这些特质又进一步加强了北方国家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综上所述,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尽管各种因素复杂多样,其中的某些因素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但归根结底,我认为政策环境、资源禀赋、文化品质和地理位置将是决定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愈发经常的核心因素。
京津冀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研究
“ 2 ” 的作 用; 第三 , 从 两 个 经 济增 长极 与边 缘 城 市 的 区住 熵 看 , 廊 坊 和 唐 山近 两年 其 地 位 和 作 用有 所 提 升 但 总 的 来讲
,
其 他城 市 的发 展 水平 远 远 落后 与 北 京 和 天 津 。 [ 关键词] 京 津冀 城 市 圈; 变异 系数 ; 区住 商 : 差 异
用 来 衡 量 区 域 差 异 的 方 法 有很 多 , 如标准差 、 变 异 系 数 和 区位 熵 等 都 是 其 中运 用 较 为普 遍 的方 法 ,下 文将 应 用 变 异 系 数 和 区 位 熵 去 分 析京 津冀 城 市 圈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差异程度。
图 1 2 0 0 1 ~2 0 1 0年 京 津 冀 城 市 圈经 济 发 展 变 异 系数 变 化
越大 。
根据公式 1 ,计 算 京 津 冀 城 市 圈 区 域 内各 城 市 经 济 发展 的
差异 , 结果 见 图 1 。图 1 显示 了 2 0 0 1 — 2 0 1 0年 1 0年 间京 津冀 城 市 圈 区域 人 均 G D P变 异 系 数 的变 化 趋 势 。
m鞠
.
0. 5 6 . 0 51 O
.
分 析 京 津冀 城 市 圈 区域 经 济发 展 差 异 , 得 出结 论 : 第一 , 京 津 冀城 市 圈各 城 市人 均 G DP变 异 系数 在 1 0年 问居 于 O4 ~ O . 5 5间 , 整 体 差 异较 大 ; 第二 , 从 区住 熵 看 , 北 京 在 城 市 圈 中 的地 位 和 作 用住 居 第 一 , 其 次 是 天 津 发 挥 了“ 8 + 2 ” 模式 中
.
庄、 保定 、 秦 皇岛、 廊坊 、 沧州 、 承德、 张 家 口和 唐 山 八 座 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原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原因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繁荣、人均收入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本文将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
一、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中国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港口的建设和便捷的海上交通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枢纽。
此外,东部沿海地区还拥有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 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远。
虽然中西部地区也有一定的资源禀赋,如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但受限于交通不便和市场辐射的限制,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工业结构和产业集聚效应工业结构和产业集聚效应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有重要影响。
1.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自身优势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企业。
这些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链相对完整,从原材料到加工制造再到销售出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2. 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结构相对单一。
以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对环境的依赖性强,容易受到能源供应和环保要求的限制。
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辐射能力较弱,产业集聚效应也相对较弱。
三、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是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1. 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相对较大。
例如,建设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等特殊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东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了当地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
最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1、历史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
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有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
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树恩的调研数据让会场哑口无言——其时,河北 省共有32个贫困县,涉及272.6万贫困人口;这其中, 被划入环首都贫困带的就有张家口(全部)、承德( 全部)和保定(涞源、涞水县、易县)的25个贫困县 。这一贫困带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县均 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北京周边县(区)的1/3、1/4和 1/10!
交通网络被誉为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官。
长三角的一体化,在”城际通勤族”的生活中 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像公交车上一般穿行在诸 城间的快速列宁,密集的几分钟就发一次车, 不断提升的车速也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无 锡到 苏州只要十来分钟。凳子还设焙热就要 下车了。”这让很多人轻松实现了”A城上班,B 城生活·”的模式。对于更多人来说,一场“说走 就走的旅行”也成为现实。上海至少有三分之 一的演出租展览门票被江浙人包揽。江浙的山 水盛景 则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再看京津冀城市群,虽然高铁和高速公路的 里程也不 短,但路网分布不均,冀南冀北地区 仍未打道。 京津冀之间对接的公路中. “断头路” 的数量也十分可观。
离首都100多公里 贫困县竟然连成片
很难让人相信,在离北京100多公里以外竟 然有如此贫困的地方——住泥房、吃粗粮、一 家人找不出几件像样的新衣裳,更让人难以想 象的是这样的贫困还并非个案,而是连接成片 的村、县。在世界上大多数现代化国家的首都 周围,都有着一个和首都共享繁荣富裕的“首 都圈”时,为何唯独北京周边却环绕着这样一 条贫困带?
离北京最近的地方,竟然是河北最穷的地方
一般提到的环首都贫困带(又称环京津贫困带), 是指以150公里的直线距离计算,与北京接壤的,河北 省张家口、承德以及保定内的,25个国家级和省级贫 困县,涉及贫困人口184万人,占河北省总贫困人口的 36%。根据2012年3月,国家最新调整的国家级贫困 县名单,河北省共有39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在首都 北京周边的有20个。
蓝皮书指出,发展不平衡是其最大的硬伤—— 不仅城市间存在着巨大落差,甚至还存在一个 举世少见的环首都贫困带。而一份来自国家发 改委、中国社科院的联合报告也一针见血地点 出了此城市群的病症——中心城市“空吸”凶 猛,城市体系不完善,产业同构和产业链断裂 并存,河北综合承载力脆弱,高耗能高污染行 业却比例过大。面对强势的京津,成为服务和 牺牲者,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以张家口著名的贫困县赤城为例,赤城素有 “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峦耸峙、沟壑纵横 ,山地面积较大,山坡上光秃秃的,连绿化都 难,更别说长庄稼。该县原本耕地面积89万亩 ,由于近年来退耕还林近25万亩,真正能用于 作物种植的面积只剩下50多万亩,人均耕地不 足3亩。粮食基本靠天收,灾年只能靠救济。
要直观感受各个城市群 的发展情况,大尺度的 灯光地图是最好的情报 。在本图中可以明显看 到,京津冀一带两大超 级城市格外耀眼,可比 起长三角和珠三角连接 成片的繁华光芒,整个 地区要明显暗淡许多。 孤独的双子星座周围, 是大片灰暗尴尬的经济 凹陷区。
那么,坐拥种种优势的京津冀城市群, 到底是被什么拖了后腿?
综观全球,从东京到首尔,从巴黎到伦敦……大多 数现代化国家的首都周围,都形成了一个富裕地带, 从而与首都一起形成大都市区。“大伦敦”、“巴黎都市 区”、“大东京”,莫不与周边地区共享繁荣。唯独北京 ,富饶的大城市周围却环绕着一条贫困带,对比鲜明 。 那么,中国特色的“环首都贫困带”,究竟是如何形 成的?换言之,为何这些贫困地区未能和北京一起走 向繁荣?
一句话,京津冀城市群“病”了,而其治疗仅
靠几个城市单打独斗,是无法解决的。从更大的
角度看,作为中国城市群的“巨头”之一,京津
冀城市群之病也是整个中国的发展之忧。
中山大学一位经济学者说,上海给周围城市带来了诸 多好处,近年来,苏州、无锡、宁波诸城强力崛起,数 个次中心城市如同接棒的队友,将长三角的繁荣层层承 接并发扬光大。而北京,则像抽水机和磁铁一样将各色 好处收为己有,且“有来无回”。十几年间,北京和河 北的差距不断拉大。在“黑色型超级城市”的阴影下, 除了凭借传统优势占得一席之地的天津,其他城市暗淡 无光。如果说长三角城市群是众星捧月,交相辉映;京 津冀城市群则是众星伴日,黯然失色。无论是房价、人 均GDP还是综合竞争力,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差距更像缓 积和冲积的扇,京津冀则出现了“跳水断崖”。
三驾马车之垫底的京津冀城市群
2013年底,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城市群蓝皮 书》,中国三大城市群的擂台赛最新结果揭晓。 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紧 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 如全国政治中心、两大直辖市,以及智力资源密 集、高度国际化等,其诸多指标却被两大竞争对 手挑下马来,综合排名也黯然垫底。
2005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新闻发布 会上,作为亚洲银行资助项目的调查报告,“环 首都贫困带”的概念首次出笼,这一概念的始作 俑者、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宋树恩研究 员回忆说:“当时就炸了锅,在场媒体和官员, 谁都不敢相信,很多人当场发问,真的那么穷吗 ?”
保定市涞源县东团堡乡北李家庄甸坡村村民刘小儿 ,36岁,家里有一亩地,因为气候条件限制,只能种 玉米和土豆,此外还有20多只羊,多是政府给的,当 地政府的扶贫项目就是每年每家给几只羊,2014年一 只羊可以卖700元左右,此外,全家再没有其他收入了 。在他家里,墙是用报纸糊的,老式的衣箱上摆着一 台对大多数人来说早已被淘汰的显像管电视机,这台 电视机实际上已经坏了,但作为家里唯一的大件电器 ,刘小儿舍不得扔,“摆着看个样子也挺好。”
一份GDP数据则具体展示了该区域的“发育不 良”和巨大阶差——2013年,京津冀城市群人 均GDP只有长三角的77%,珠三角的63%。可 实际上京津的人均GDP直逼10万元,乃是全国 状元、榜眼(排名不含港澳台),所以背后的 秘密便是——河北严重地拖了后腿,其人均 GDP只有3万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一截 。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成功的城市群并不是临近城 市群的简单叠加,只有辐射承接,互相助力,整体竞 争力才能得到焕发。在这个意义上,京津冀城市群头 重脚轻的倒“金字塔”结构,已经成为了限制经济发
展的硬伤,在时代擂台赛中落败。
点赞上海“滩”,差评北京“城”
在京津冀城市群的诸多病因中,产业联系弱最 最被诟病的缺陷。 北京市典型的总部经济---据统计,八成以上的 央企总部在北京,而作为跨国企业的“大区总 部”引来了养育规模海量的蜂群—金融、保险 、法律、咨询、会展、信息等高端服务业。紧 密的集群和地域性,与城市独特的信息资源, 人才资源水乳交融,难以转移。就算转移,河 北也未必接住。
京津冀协同振翅, 还有多久的等待?
刚刚过去的2014年,可以说是“京 津冀之年
”。诸多学者专家献计献策,为其诊脉开方,
观点碰撞激荡。京一个指向未来的一体化交通方案是 这样描 述的:2020年, 京津冀三地将形9000公里高 速公路网和铁路网,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 圈和1小时高铁交通圈。对此却也有专家提出 异议,“若经济发展的巨大级差问题没解决, 单方面的交通一体化会不会加剧„巨人和孩子的 拔河‟,让北京黑洞吸纳更为严重,让河北愈发 被动而丧失成长的空间?”(大家可以思考下 这个问题)
中国三驾经济战车之忧
京津冀城市群“病”了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今天已成为拉动中 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拉动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任何一 方掉了链子,都将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这三驾战车也是 中国城市群擂台赛上的主要对手。 然而,相比两位身强体健的竞争者,京津冀却身缠多 种“痼疾”——发展级差巨大,京津耸峙而河北塌陷,产 业链断裂,沟通协调机制锈蚀,生态与雾霾危机……京津 冀城市群究竟病起何处?药在何方?
北京早已进入工业化后期,河北则还停留在 工业化中期,城市群成员间发展阶差过大。就 像自然界的生态链,狼--羊--草是合理的,而 只剩狼和草则没法对接。
而上海,虽然也聚集了诸多总部,本身的制造 业基础却十分强大。在自身经济模式升级换代的
过程中,一些行业自然而然地转移辐射到周边,
带动群龙起舞,渐入佳境。
然而,超级大城市的异军突起,正在引发巨大的危机 ,以北京为例,她顽疾缠身----交通拥堵、环境恶化、 人口急剧膨胀。2020年的人口规划上限在2009年就被
击穿。城市“大饼”越摊越大,“名扬全球”的“北
京咳”和雾霾正在夺走她的光华。而河北经济发展本 来就差,若为了环境问题硬性减撤重工业,几乎等于 抽走了脊梁骨。
另一个贫困县典型——保定阜平县,情况也 大同小异:平均海拔1500余米。庄稼只长一季 ,只能种玉米和土豆——这是村里人主要的口 粮。山里气温低,一亩地一季只能收700斤玉 米。一斤多玉米换一斤白面,刨去口粮,地里 得不来什么钱。
燕郊,离北京很近,离生活很远
河北小镇燕郊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行政 上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却常以北京东燕郊( 燕郊位于北京东部) 的名字出现,电话区号不 是河北的0316而是北京的010,街上跑的最多 的是京牌车。早在京津冀一体化方案出台前, 燕 郊就承接了北京的外溢人口,超过30万“北 漂”在这里安家,每天过着“朝五晚九”的双城生 活。他们和燕郊镇一样,都向往着成为北京的 一部分,却又被北京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