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_基于广东省佛山市的调查_安静

合集下载

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现状的探讨

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现状的探讨

摘要佛山陶瓷历经20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配套完整的产业集群,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陶瓷产业区。

进入本世纪后,佛山陶瓷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及政府节能减排的推动下,正在经历大变革、大调整,大批佛山陶瓷企业开始向外扩张、转移、再次布局设点。

本文就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现状,探讨了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成因,以及将来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佛山陶瓷产业转移Discussed Transfer of Foshan Ceramics Industry// Cen Guifang,Zhu Huanhui,Zeng YinfangAbstract Foshan ceramics after20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formed a complete industrial cluster,became the largest ceramic industrial area in China.Into the21century, und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government energy saving promotion Foshan ceramics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major changes and adjustments.A large number of Foshan ceramic enterprises began to expand outwards,transfer, redistribution points.In this paper,the transfer of Foshan ceramics industry,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transfer of Foshan ceramics industry,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Foshan ceramics industry.Key words Foshan ceramics;industrial transferAuthor's address Business School of Foshan University, 528000,Foshan,Guangdong,China1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成因佛山市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等艰巨任务,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约束和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压力,继续沿用原有的粗放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

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

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

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
以下是几个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
1. 广东佛山:从传统陶瓷到智能制造的转型
广东佛山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之乡,但在全球经济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传统陶瓷产业面临着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佛山开始推进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研发中心和孵化器,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佛山的产业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和创新创业的示范区。

2. 浙江义乌:从传统小商品到跨境电商的转型
浙江义乌是中国的小商品之都,以低价、小批量、快速更新换代的小商品而著称。

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化,传统的小商品出口受到严重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义乌开始推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电商园区和物流中心,吸引了大量电商企业和创业者聚集。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义乌的小商品得以快速进入全球市场,并实现了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

3. 江苏苏州:从传统纺织到生物医药的转型
江苏苏州是中国著名的纺织之乡,但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纺织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了寻找新的发展动力,苏
州开始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和人才,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孵化器,加大对创新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每个地区或企业转型的具体做法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时,需要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实施。

传统产业转移的策略分析——以佛山为例

传统产业转移的策略分析——以佛山为例

摘要:本文以佛山为例,就传统产业转移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应对策略。

关键词:佛山传统产业转移升级策略1概述产业转移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通过佛山产业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对产业转移的动因及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传统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转变发展模式,避免产业空心化,正确选择应该引进的产业,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并为我国其它地区产业转移向高层次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

事实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但从整体来看目前改革开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产业转移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产业转移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产业转移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凭借优良的产业基础、不断创新的体制环境,成功地推动了佛山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佛山经济的总量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

但佛山经济一直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和特色,传统产业占工业总比重70%以上,企业数量更是接近80%。

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日益深化、生产成本的上升、融资信贷约束的加大以及外需的萎缩,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佛山经济面临日渐严峻的挑战。

为此,积极探索传统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佛山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也是佛山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选择。

2佛山传统产业转移的迫切性2.1推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了以产业园区和专业镇为载体、以制造业为主导、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为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佛山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2.9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651.5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31%,2008年全国大中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11位。

“2015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论文名单

“2015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论文名单

“2015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论文名单一等奖(62项)序号证书编号论文题目作者工作单位1 15A01关于提升广东新型智库建设水平的思考董小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 15A02网络问政里的中间阶层政治参与分析曾凡斌暨南大学3 15A03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崇术为上”办学思想研究和飞、胡海建肇庆学院4 15A04后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研究综述胡海建、曾韬肇庆学院5 15A05从理念到实践:中山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案例研究许长青中山大学6 15A06高校创新投入、产学合作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产出——基于我国十三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张建波、王鹏暨南大学7 15A07东莞3D打印技术应用状况、趋势及发展路径研究周二勇、刘建元、李炳、张艳华广东科技学院8 15A08政府经费支持对企业R&D投入的挤入与挤出效应分析——基于对惠州工业企业的问卷调查胡瑞卿、郑旭东惠州学院9 15A09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研究李华军肇庆学院10 15A10东莞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打造工业4.0先行城市研究张志民东莞市社会科学院11 15A11资源基础、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债务李尚蒲、郑仲晖、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12 15A12小富即安还是富而思进?企业家财富积累与进取心研究李新春、叶文平、吕咏诗中山大学等13 15A13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效率——基于全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王鹏、宋德斌暨南大学14 15A14茶叶改变了世界、世界改变了中国——清代广州十三行与茶叶之路冷东、罗章鑫广州大学15 15A15历史上深圳地域与海上丝绸之路渊源初探王元林暨南大学16 15A16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点的宣传——以博物馆展览为例王发志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17 15A17粤东海上“陶瓷之路”朔源——韩江流域唐宋古陶瓷遗存与海上“丝绸之路”开拓研究陈志民汕头大学18 15A18海上丝绸之路:清代潮人海上贸易的勃兴吴二持韩山师范学院19 15A19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的潮汕发展机遇—基于人文环境视角李义丰、郑炜广东开放大学等20 15A20“海丝”贸易促进“潮商”的形成和发展—以1949年前的“海丝”贸易与“潮商”发展历程为例许炜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1 15A21发挥华侨资源优势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以汕头市为例马灿龙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2 15A22在历史传承中勇于变革与创新—潮商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杜元兰中共揭阳市普宁市委党校23 15A23“丝绸之路”印度洋上的客家人——以印度加尔各答的客家人为例李国泰、李涯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24 15A24客商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刍议周云水嘉应学院25 15A25“互联网”模式下的智库网络建设探究——新浪智库平台的启示管青、黄庆乐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等26 15A26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及其问题思考杨丹娜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7 15A27试论新媒体应对的最佳境界江冰广东财经大学28 15A28司法改革背景下基层法庭工作机制转型的创新之路——以东部沿海z市法庭为研究实例李世寅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29 15A29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态势、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欧阳白果、杨芳、朱立芳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30 15A30广州市现行政府规章总体分析评估马建文广东警官学院31 15A31关于提升广东省司法公信力具体措施的研究报告罗熙、肖扬宇、李平龙广东警官学院32 15A32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对农地流转影响分析——以农地价值评价为中介变量刘恺、罗明忠华南农业大学33 15A33村庄成员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错位及其社会后果探析刘勤广东海洋大学34 15A34平均农业规模与产出效率:基于倒-U型假说的经验验证陈有华、王婵、罗明忠华南农业大学35 15A35中国OFDI对发达国家OFDI在第三方市场挤出效应杨清、吴梦婷华南师范大学36 15A36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外部失衡:附加值贸易关系网络的视角廖泽芳、毛伟广东海洋大学37 15A37收入分配演进、比较优势逆转与出口产品技术升级——基于中国1995-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李景睿广东工业大学38 15A38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法治政府建构程雨燕中共广东省委党校39 15A39分形治霾:呵护生态文明的创新尝试——从行政、法规上分形治理以灰霾为代表的扩散性污染李艳中中共广东省委党校40 15A40基于CD生产函数的广东绿色发展机制的系统仿真研究张仁寿广州大学41 15A41开发利用林果资源发展低碳新能源产业冯杰、蔡德敏、刘东波、苏植权、张拴虎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42 15A42非绿色和绿色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市际面板数据邓利方、李铭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43 15A43从“方外之地”到“列为诸侯”——汉初士人的“南越国”认知杨新新广东侨界人文学会44 15A44源远流长金声玉振——传承岭南古琴流派,发展岭南古琴文化刘茉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45 15A45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方濡化”陈恩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46 15A46宋代广东理学的特点张纹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47 15A47革新与私利:民国佛山马路开筑中的政商博弈韩健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48 15A48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思考——基于广州宗教文化的独特作用王丽英广州大学49 15A49基于粤北客家民居现状的保护与传承策略傅志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0 15A50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核心价值观传播谢中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51 15A51疍民的文化传统及传续机制——基于肇庆疍民的田野考察龚坚、刘黎明肇庆学院52 15A52躬行孝道:继承和弘扬孝文化的当代意义——重读《孝经》的启示与思考李仁武中共广州市委党校53 15A53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宫正中共深圳市委党校54 15A54走在“孝道”的十字路口——广东青少年孝道表现的实证研究骆风广州大学55 15A55历史唯物主义与客家孝文化的现代转化黄小谨、林振武嘉应学院56 15A56多代同堂是否更幸福?家庭结构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宋慧峰暨南大学57 15A57依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宋婕、陈永华、刘俊鸿、洪亚楠、方芳广东省孝文化研究会58 15A58领导干部国防教育教学模块的设计与应用王晓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59 15A59重申国家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哲学思考范双利、黄甫全华南师范大学60 15A60关于建设国防教育智库的思索吴宗现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61 15A61基于效果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陈惠雄、张燕海军陆战学院62 15A62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定位及运行策略蔡春林、蔡阳威广东工业大学二等奖(91项)序号证书编号论文题目作者工作单位115B01广州大典与海上丝绸之路胡巧利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15B02论社交媒体对政治传播的影响—基于网络外部性的研究陈沭岸广东科技学院315B03网络文化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黄旭广州大学415B04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广东省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曲中林、杨小秋肇庆学院515B05广东高教综合改革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之战略模式与改进策略朱为鸿肇庆学院615B06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升级研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李念良广东白云学院715B07高职院校商务管理专业现状分析及专业建设改革思路研究——以广州XX职业学院为例刘会福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815B08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高校教师敬业度实证研究李鸿雁、何斌广东工业大学915B09文化安全视野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研究王建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1015B10大数据时代高校素质教育再思考罗贵榕广东海洋大学1115B11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合作创新:成本收益、模式特征与动态演进张萃暨南大学1215B12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竞争研究韦景竹、田森中山大学1315B13六年来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不足及展望陈端计东莞理工学院1415B14东莞文化旅游新业态与产业发展策略初探王彦斌、曾祥辉广东科技学院1515B15创新驱动下的珠三角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比较分析罗明、罗立升、张会勤、熊国宝广东科技学院1615B16东莞市科技企业创业导师团组建模式与运作机制研究杜丽东莞职业技术学院1715B17自由贸易区的多维度政策红利——一个新兴理论及其应用的综述陈林、郝敏暨南大学等1815B18以“东莞创造”的目标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与顶层设计朱卫平暨南大学1915B19以内需市场重塑东莞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研究许德友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5B20新世纪以来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演变态势及提升对策张长生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115B21外资并购与目标企业的技术创新——基于中国9家并购公司的多案例研究王彩萍、李善民、曹宁、何云中山大学2215B22新形势下深化粤港澳合作的三大战略机遇左连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315B23清代广州与珠江三角洲的丝业段雪玉华南师范大学2415B24略谈互联网中的诗歌生存状态梁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2515B25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的现状、开发及对策——以阳江地区为例文豪、许兆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2615B26浅析广州十三行时期黄埔古港的运营与功用张超杰广州大学华软学院2715B27发掘十三行文化遗迹,助推21世纪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霍秀媚中共广州市委党校2815B28乾隆末年荷兰使团在粤经历述略——以王文诰诗和德胜日记为中心蔡香玉广州大学2915B29客商孵育:海丝路上的传承与创新孙博嘉应学院3015B30打造“汕潮揭”同城化的升级版——基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视角赖明明汕头大学3115B31民国时期揭阳夏布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及历史启示欧俊勇揭阳职业技术学院3215B32清同光之交的海上人口贸易:“卖猪仔”——《外国音书》及其背后的故事陈汉初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3315B3321世纪“海丝”视野中的海外潮商王炜中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3415B34华侨华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途径——基于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讨论魏超巍、王鹏暨南大学3515B35浅析“海丝文化”背景下的畲族文化石中坚韩山师范学院3615B36浅议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林建南中共揭阳市揭东区委党校3715B37抢抓“海丝”战略机遇加快汕潮揭振兴发展杨峥嵘中共潮州市委党校3815B38社科研究机构建设新型智库的战略思维何满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3915B39充分发挥参事智库作用的建议黄铁苗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4015B40新型智库建设对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研究李琴、赵宏暨南大学4115B41发挥协同效应,打造城市智库联盟郭凡、伍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4215B42“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我国医药领域专利的法律风险分析安雪梅广东金融学院4315B43对广东自贸区法治政府建设的几点思考徐武广东达盛律师事务所4415B44广东自由贸易区行政备案法律救济路径探究刘兴广州市番禺祈福新邨房地产有限公司4515B45以利益相关者理论管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风险陈北元、张荣伟、汤嘉敏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4615B46“一带一路”背景下行业协会如何帮助企业管控海外投资风险丁小巍广东警官学院4715B47农地流转会影响农业技术的选择吗?——来自广东田野调查经验证据何一鸣、高少慧、赖丹珠华南农业大学4815B48禽流感背景下消费者对禽类肉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州市七区调研数据杨炳成、文晓巍、李琳华南农业大学4915B49广东省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姚阳广州市社会科学院5015B50乳制品供应链的溯源体系与预警模型研究钟慧玲、林常贵、吴聪、张冠湘华南理工大学5115B51外贸依存度的国际比较与决定因素分析——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易行健、左雅莉、杨碧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215B52新兴经济体商品进口结构变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陈万灵、吴旭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315B53我国与东盟国家对虾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黄妃、唐雪梅、高维新广东海洋大学5415B54东道国国家风险对FDI流入量影响显著吗?——来自60个国家的证据陈伟广东海洋大学5515B55金融深化与对外贸易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中美的实证比较陈能军深圳大学5615B56广东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路段华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5715B57科技创新引领广东绿色发展机理的实证研究姚艳燕、李栋、张仁寿广州大学5815B58珠三角园林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李敏、叶昌东华南农业大学5915B59跨界河流水污染的合作治理——以深圳-惠州治理淡水河为例王玉明、王沛雯广东行政学院6015B60中国面子文化对生态产品偏好的眼动研究施卓敏、郑婉怡中山大学6115B61基于遥感的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以广东省东海岛为例王立安广东海洋大学6215B62生态文明与现代生活方式变革之探究李宏岳中山大学南方学院6315B63发展是最好的保护——从香云纱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郭军广东省社会科学院6415B64岭南诗人黎简文化性格探究张琼广东财经大学6515B65何维柏的籍贯之争实质是文化资源之争吴劲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6615B66佛山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冯娟、刘永峰、黄丹、高燕华、欧光强、吕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6715B67以重塑价值为手段推动乞巧的活化传承梁凤莲广州市社会科学院6815B68南粤文化的身份认同与传承张平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6915B69乡邦意识与明末清初岭南地域诗学观之建构李婵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7015B70红船时代佛山本地班发展研究李婉霞佛山市祖庙博物馆7115B71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视点——并由传统音乐引申的领域扩展刘倩华南理工大学7215B72岭南古村落文化元素探微及其复兴实践——以南海松塘村为例吴彩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7315B73吴趼人寓言创作考论——以晚清文学现代化为背景田欣欣佛山科学技术学院7415B74开平碉楼与村落:跨越时空的乡村风景李于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7515B75安乐死的伦理论争及临终关怀的解决路径江传月广东财经大学7615B76中华姓氏文化与孝道精神柯可广东省国学教育促进会7715B77浅谈老龄化社会的现代孝文化建设沙吉祥广州市老人院7815B78儒家“孝道”的历史内涵与现代价值赵宏宇中共广州市委党校7915B79从比较文化角度审视西班牙语对“孝”的翻译许婷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8015B80社会工作服务对家庭养老照顾服务的影响:“替代”还是“补充”?林文亿暨南大学8115B81宗族精英的道德权威在乡村治理中的影响:一项案例研究何子文韶关学院8215B82蒙学教材中孝文化的嬗变轨迹及思考李汉潮揭阳学院8315B83浅析“三学期制”下学生军事课(军训)的现状及对策古添雄、陈日辉、卓猛中山大学8415B84新媒体时代面向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和海洋意识培养模式创新初探卢文刚、黄小珍暨南大学8515B85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李永宝华南农业大学8615B86网络时代大学生国防意识协同培育探索曹晓飞广东石油化工学院8715B87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四维一体”协同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黄卓晔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88 15B88 从声腔形态的比较为广东汉剧寻根溯源黄东阳嘉应学院89 15B89 苏轼岭南行迹考补刘晓生肇庆市博物馆90 15B90 南江流域瑶族研究彭祖鸿罗定职业技术学院91 15B91 “丝绸之路”观念演进与中国21世纪丝绸之路新理念蔡平广东海洋大学三等奖(130项)序号证书编号论文题目作者工作单位115C001新时期广东自贸区发展再探讨周运源中山大学215C002互联网市场模式与市场运营机制刘秀光广东白云学院315C003自媒体时代公安廉政文化内部传播机制探讨柯荣、柯健广东警官学院等415C004潮汕三市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文化战略研究——以潮汕功夫茶文化海外传播为例蔡梦虹韩山师范学院515C005协同创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以广东省为例钟玮肇庆学院615C006创新驱动背景下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刘黎明肇庆学院715C007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创新——基于实践教学的视角吴文春韩山师范学院815C008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斯芬克斯之谜”之四大谜题陈明、王春春嘉应学院915C009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建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式的借鉴与启示丁斌广东白云学院1015C010珠三角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夏新燕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115C011“五位一体协同育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创新孙家明韶关学院1215C012胜己教育论刍议——迎接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前瞻性思考与探索罗治英、黄鹏、陈日玲、胡建锋广州工商学院1315C013制度创新视阈下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以惠州市为例周爱国中共惠州市委党校1415C014创新驱动下产学界对职校生专业技能指标认知差异之实证研究金泽龙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515C015广东创新的地理集聚与空间溢出——基于ESDA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易卫华、叶信岳广州市社会科学院1615C016东莞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互联网+”发展研究陈强广东科技学院1715C017东莞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大数据应用研究张出兰东莞市社会科学院1815C018“互联网+”推动下东莞电子商务产业跨越式发展研究钟耀广、胡青善东莞理工学院1915C019东莞数字媒体产业现状及融合发展研究何帅东莞理工学院2015C020新兴科技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刘琦东莞理工学院2115C021新常态下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制研究——以东莞市为例唐益广东科技学院2215C022创新驱动下东莞制造业的发展新解析柳艳丽广东科技学院2315C023税收负担与企业研发创新——来自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刘诗源、林志帆华南师范大学等2415C024新常态下广东经济转型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徐印州广东财经大学2515C025广东省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水平评价研究胡霞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615C026家庭禀赋对农民创业影响研究罗琦、罗明忠华南农业大学2715C027中国城镇家庭消费及不平等的动态演进余玲铮广州大学2815C028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用户满意度研究陈明红、刘莹、漆贤军中山大学等2915C029城市经济互动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赵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3015C030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广州建设面向东南亚的离岸文化中心研究伍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3115C031清代十三行图像史料内涵初探王睿广州大学3215C032粤语与英语合璧下的广府文化——从1877年在美国出版的《英华英语合璧》说起叶霭云广州大学3315C033刘欣期《交州记》佚文辑考杨恒平广州大学3415C034十三行潘氏行商与中西艺术交流潘剑芬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3515C035出与入: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基督教——中西文化的不平等碰撞对广州的影响郭小聪广东近代史博物馆3615C036小人物、大来头——理查德.马克威克行迹初探沈晓鸣广东人民出版社3715C037横琴与澳门共建拉丁语系国家经贸合作平台研究陈思敏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3815C038传教士与明代中后期的“广州交易会”伍玉西韩山师范学院3915C039试论清末民初广州贸易中顺德城镇经济职能的发展——以“桑基鱼塘”和香云纱为例肖楚熊顺德中学4015C040潮汕三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共建构想林谷中共揭阳市委党校4115C041“南澳I号”对汕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门户的重要意义陈友义、黄微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等4215C042近现代汕头瓷商公会与枫溪陶瓷外销李炳炎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4315C043海丝史上唯一武装潮商之形成、代表人物及历史功绩蔡金河揭阳市揭东区新亨镇硕和初级中学4415C044以碑记、碑刻为例试析汕头近代“海丝”履痕陈胜生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4515C045发挥潮商“桥梁”作用助推潮州扬帆“海丝之路”吴柳莹中共潮州市委党校4615C046揭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竞争力研究孙旭生中国电信揭西分公司4715C047民族主义抑或生存策略:20世纪30年代东南亚华侨认同问题探析——以1930年《南洋杂志》的创刊为例温建钦华南师范大学4815C048清初粤海关设立前的“粤东海关”与“庵埠海关”——由《庵埠邓氏族谱》所载展开周海霞、吴东、黄唐华韩山师范学院4915C049潮商文化与潮州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杜䶮韩山师范学院5015C050“一带一路”战略下梅州开放型经济的新思考丘东涛中共梅州市委党校5115C051海上新丝路布局中潮商客商的战略环境分析何应龙嘉应学院5215C052城市治理创新:珠海咨询委员会制度的经验及启示肖林生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5315C053我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困境与消解——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孙清忠暨南大学5415C054加强党校行政学院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黄克亮中共广州市委党校5515C055新常态下广东新型智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李志坚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5615C056完善法治政府评估机制,打造依法行政制度环境黄晓慧、李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5715C057发挥律师在企业海外投资前期的作用之管见汪翊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5815C058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侦查创新林维业广东警官学院5915C059构建公众参与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潘高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6015C060“先破后立”还是“先立后破”——论法治广东建设中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指导意义王紫零中共揭阳市市委党校6115C061企业“走出去”如何防范环保法律风险探略苏本茂中山市人民检察院6215C062法治广东建设中市场经济秩序法治保障的立法整合与制度创新石珍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我国陶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陶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陶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陶瓷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和消费国。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演变,我国陶瓷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我国陶瓷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目前我国陶瓷行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陶瓷产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可以满足各类市场需求。

我国的陶瓷产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备受世界市场的青睐。

同时,我国陶瓷产品的品质不断提高,逐渐跻身于高端市场。

其次,我国陶瓷行业正逐步转型升级,向高品质、高附加值和环保型产品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市场对高品质和环保型陶瓷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陶瓷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如环保陶瓷和高新技术陶瓷。

这些新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而且提升了我国陶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我国陶瓷行业正迅速发展创意产业。

陶瓷在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很多陶艺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创了新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他们的优秀作品不仅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赞誉,而且在国际陶瓷艺术展上频获殊荣。

创意陶瓷产品的兴起,为我国陶瓷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产品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然而,我国陶瓷行业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我国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陶瓷企业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降低成本。

其次,我国陶瓷行业的品牌和市场份额还不够突出,与国外陶瓷企业相比,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因此,我国陶瓷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高产品竞争力。

展望未来,我国陶瓷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高端陶瓷产品市场将继续扩大。

高端陶瓷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巨大潜力,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陶瓷企业应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陶瓷行业碳排放源与碳减排路径分析

陶瓷行业碳排放源与碳减排路径分析

陶瓷行业碳排放源与碳减排路径分析*麦荣坚1,2黄玲艳1,2王贤超1,2(1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211)(2广东省大尺寸陶瓷薄板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佛山528211)摘要笔者从陶瓷行业碳排放源㊁碳排放核算方法以及碳减排路径这3个方面分析了陶瓷行业企业在 碳达峰㊁碳中和 背景下的应对策略,为陶瓷生产企业碳减排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借鉴意义㊂关键词陶瓷行业碳排放源碳减排中图分类号:T Q1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0-0054-0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碳达峰㊁碳中和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㊂2020年,我国向世界作出 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㊁2060年实现碳中和 的双碳目标承诺,其中陶瓷行业企业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具有能源㊁资源消耗高的特点,相关数据报告,2021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1.4亿~2亿t,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5%~2%㊂因此,如何实现陶瓷行业企业的 碳达峰㊁碳中和 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㊂笔者将从技术㊁政策和管理等3个方面出发,浅析陶瓷行业企业在 碳达峰㊁碳中和 背景下的应对策略㊂1陶瓷行业典型碳排放源及核算方法1.1陶瓷行业典型碳排放源图1陶瓷产品碳足迹边界图陶瓷行业是一个传统而重要的工业领域,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存在着大量的碳排放㊂接下来将从陶瓷原料㊁能源采集运输阶段㊁陶瓷生产制造阶段以及陶瓷产品利用和废弃阶段这3大主要碳排放源对陶瓷行业的典型碳排放源进行综合分析(见图1)㊂1.1.1陶瓷原料㊁能源生产和运输阶段陶瓷原料采集运输阶段的典型碳排放源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1)陶瓷原料和能源生产:矿石㊁能源的开采需要使用重型机械和爆破等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消耗大量能源,导致碳排放㊂(2)运输与物流:运输和物流过程中,通常使用柴油或汽油驱动的运输工具,这些运输工具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碳排放㊂(3)原材料处理:原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破碎㊁研磨㊁筛分等处理,这些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耗能较高,也会产生碳排放㊂陶瓷原料采集运输阶段的碳排放产生源如图2所示㊂图2陶瓷原料采集运输阶段碳排放示意图1.1.2陶瓷生产制造阶段在陶瓷制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在整个碳足迹阶段对碳排放贡献最大,占比81. 23%[1]㊂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是能源消耗,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碳排放物㊂最典型的是陶㊃45㊃陶瓷C e r a m i c s(综述)2023年10月*作者简介:麦荣坚(1984-),研究生,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陶瓷企业环保工作管理㊂瓷生产过程中工业炉窑和喷雾干燥塔的燃料燃烧碳排放㊂其中陶瓷行业中辊道窑㊁隧道窑是常用的连续式烧成设备,它们在烧结和干燥陶瓷制品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是主要的碳排放设备㊂窑炉燃烧过程中的燃料选择和燃烧效率对碳排放量有着重要影响㊂因此,目前部分大型陶瓷生产企业逐步开展窑炉技术的升级改造工作,通过提高余热利用㊁改变燃料使用的类型㊁煤改电等多项举措来进一步减少工业窑炉的碳排放㊂此外,陶瓷生产过程中常用的釉料和坯料,其在生产㊁调配也会消耗能源,以及烧制过程中因含有碳酸盐成分,在高温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碳排放㊂陶瓷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如废气㊁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的处置处理过程中同样也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㊂陶瓷生产制造阶段的碳排放产生源,如图3所示㊂图3陶瓷产品生产制造阶段主要碳排放示意图陶瓷产品使用和废弃阶段陶瓷制品广泛用于修饰墙面㊁地面等,是人民生活常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在整个使用铺贴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可以忽略;随着时间推移,建筑物的陶瓷制品在拆除和更新换代过程中产生的陶瓷废弃物作为建筑废料常规是简单地填埋和抛弃,这样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处置过程中也产生一定的碳排放㊂1.2陶瓷行业碳排放量核算方法陶瓷行业的碳排放量核算方法主要依据‘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进行核算[2]㊂陶瓷生产企业碳排放总量按公式(1)计算:E总=E燃烧+E工业+E电力(1)式中:E总 核算期内陶瓷企业C O2排放总量, t C O2;E燃烧 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 O2排放量;E工业 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C O2排放量,t C O2;E电力 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C O2排放量,t C O2㊂目前陶瓷企业碳排放计算的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㊁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和净购入使用电力排放㊂不同企业碳排水水平可按照式(2)直接计算其所对应的碳排水水平㊂e=E/Q(2)式中:e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k g C O2/m2;E 企业年碳排放量,k g C O2;Q 企业年产量,m2㊂2陶瓷行业碳减排路径作为典型的 两高 行业,陶瓷行业碳减排技术主要集中从陶瓷生产制造阶段的技术升级改造以及能源种类改变和能效提高等方面来开展陶瓷行业的碳减排工作,从而推进陶瓷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提高行业能效水平㊂结合笔者多年在陶瓷行业的经验,从能源调整㊁窑炉技术㊁低能耗快烧技术㊁余热回用㊁陶瓷薄型化技术㊁数智化管理这6个主要方面,对陶瓷行业碳减排技术进行综合分析㊂2.1能源调整目前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能源主要是煤㊁天然气㊁电力等,面对双碳目标的压力,能源消费结构要逐步转向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㊂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中表2.1化石燃料品种相关参数缺省值单位热值含碳量比较,煤炭的单位热值含碳量(以烟煤计25.6t c/ T J)高于天然气(15.3t c/T J)[5],采用天然气代替煤炭,理论可减排二氧化碳接近40%,因此企业应以高碳能源为主向低碳能源类型转变,实现碳减排㊂同时,要不断加大绿色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㊂采用零碳燃料替换原有的化石燃料是最有效的㊁最直接㊁最根本的碳减排方式,目前有工业应用潜力的零碳燃料有氢和氨㊂据报道,第39届(博洛尼亚)国际陶瓷卫浴展中,展示了最新的氢能窑炉技术㊁氢和天然气混烧技术等,还有氨气-天然气混燃的低碳甚至零碳窑炉㊂‘中国建材报“报道2022年11月,由仙湖实验室主导的世界首块零碳氨燃料烧制的建筑陶瓷砖问世,取得零碳燃㊃55㊃(综述)2023年10月陶瓷C e r a m i c s料烧制建筑瓷砖 零的突破 ㊂2.2窑炉技术窑炉是陶瓷烧制过程中用到的最大能耗设备,通过改进窑炉能够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碳减排㊂窑炉结构优化设计和产品规格匹配组合共同影响着窑炉的热效率[3],就是要在窑炉的长㊁宽㊁高上做到合理,实现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均匀分布,同时和燃烧技术相结合,雾化类燃料还可以提高燃烧的效率和整体性能,更好地节约资源,燃料的高效充分燃烧能够减少碳排放[4]㊂此外,窑炉使用的保温材料能直接关乎到能源的实际消耗,性能优良的保温材料可以减少能耗,从而更好地控制能源的消耗㊂新型保温材料具有散热消耗小㊁蓄热好的特征,保证燃料能够高效地燃烧,还能更好的让窑炉内的温度保持稳定,从而提升生产运行的效率,因此新型隔热材料的开发与运用同样对节能减排有促进作用㊂多层干燥烧成窑技术由于其截面小,能在辊道上下同时加热,且窑内温度分布均匀,其散热面积相对单层烧成窑小,使其升温速度快,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5]㊂2.3低能耗快烧体系从体系原料配方工序㊁成形工序以及烧成工序调整,如采取中高铝球石㊁分段式球磨㊁降低浆料比重㊁高效排气模具,还有采用复合低温熔剂原料㊁助熔剂等进一步优化陶瓷原料配方,实现降低烧成温度㊁减少烧成周期,达到节能减排目标㊂2.4余热回用陶瓷生产过程中,烟囱排出的烟气温度较高,其中有大部分是热损耗㊂余温回收利用的价值很大,因为余温在能源的消耗总量中比重较大,尤其是工业窑炉在烟气排放的过程排烟温度一般约200ħ左右,会排放出很多余热资源,可以把排烟管中的烟气加以利用,加热空气用于干燥产品坯体,也可以用来预热空气提高助燃效率,充分发挥燃料高效利用,也可以用来促进鼓风机的运转,减少一些动力装置中的用电消耗,回收利用余温的方式来达到预热机器设备的方法[6]㊂2.5陶瓷薄型化技术在保证陶瓷产品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减少厚度,包含生坯增强剂制备技术和成品增强增韧技术㊂以10 mm厚度为例,建筑陶瓷厚度每降低1mm即10%,每平方米可节约原料2k g左右,这样制造环节如原料制备和烧成工序中废物㊁废气㊁废水排放会明显下降,综合减少了碳排放量㊂2.6计算机数字化调控管理数字化管理是企业碳减排的最基础的工作,通过对陶瓷生产每个工序的状况以及产质量㊁能耗㊁电耗等数据动态可视化监管,可为制造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㊂目前越来越多工厂在陶瓷生产中使用计算机的运行和控制技术,对陶瓷生产全过程进行智能控制,精准控制燃烧工艺技术,能有效地对烧成温度㊁空燃比进行管理调控,实现整体燃烧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热能的利用率[7~8]㊂同时,精准化智能调控能够减少生产管理成本,提高陶瓷生产效率,降低陶瓷次品率,进而提高生产陶瓷的综合效能㊂3展望随着国家对 双碳 政策管理力度不断加强,陶瓷行业的碳减排压力也将不断上升,陶瓷生产企业需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挖掘碳减排潜力,降低行业碳排放量,以实现行业绿色环保㊁节能减排的 双碳 目标㊂参考文献[1]俞海勇,曾杰.建筑陶瓷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分析[J].四川建材,2016,42(2):130-131+133.[2]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S].发改办气候[2013]2526号.[3]石少华.浅谈工业炉窑节能的途径[J].冶金与材料, 2018,38(6):111-112.[4]曾令可,李治,李萍,等.提高陶瓷窑炉热效率的途径[C].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14学术年会暨全国陶瓷新技术㊁新材料㊁新装备论坛论文集, 2014.[5]傅芬芳.陶瓷行业碳排放水平与碳减排潜力分析-以某工业园企业为例[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20(3): 151-153.[6]曾令可,李治,李萍,等.陶瓷行业碳排放现状及计算依据[J].山东陶瓷,2014,37(1):3-7.[7]周德成,王忠金,刘建光.工业炉窑的系统节能[J].工业加热,2007(1):45-46.[8]李家铎.浅析陶瓷色釉料企业应对 碳达峰㊁碳中和 的方法和途径[J].佛山陶瓷,2022,32(9):85-86+129.㊃65㊃陶瓷C e r a m i c s(综述)2023年10月。

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

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

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陶瓷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用于制作各种建筑和生活用品,如瓷器、砖瓦、卫浴用品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高,陶瓷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探讨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的扩大近年来,陶瓷行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陶瓷行业,投入生产和销售。

同时,陶瓷行业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进一步鼓励企业发展。

这些因素使得陶瓷行业的规模迅速增长,为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贡献。

二、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创新是陶瓷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陶瓷行业不断引入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采用数字化设计和精密控制的生产线,可以更准确地控制产品的尺寸和外观,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工艺美感。

同时,新材料的研发也为陶瓷行业开辟了更多的市场空间,比如抗菌和自洁等功能性陶瓷产品的推出,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三、市场前景的广阔陶瓷作为一种常用的建材和生活用品,其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建筑行业对陶瓷的需求也在增加。

同时,陶瓷作为一种艺术品,也受到了收藏家和文化爱好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此外,陶瓷行业还有很大的出口潜力,国外市场对中国陶瓷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这些因素为陶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遇。

综上所述,陶瓷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创新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并开辟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市场需求的增加为陶瓷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下,陶瓷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瓷砖陶瓷行业中的挑战与改善建议

瓷砖陶瓷行业中的挑战与改善建议

瓷砖陶瓷行业中的挑战与改善建议一、引言瓷砖陶瓷行业作为建筑装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这个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瓷砖陶瓷行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二、市场竞争与品质提升1. 市场竞争的现状随着国内外供应商越来越多,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公司在不断寻找创新解决方案和差异化产品时,往往会因为过度关注价格而忽视了对品质的追求。

2. 提升品质重于追求低价改善建议:企业应该更加关注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通过持续创新、设计精良和环保材料的使用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此外,加强管理,培训员工提升技术水平也是提升品质的重要手段。

三、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 环保问题引起的关注目前,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关注。

消费者不再只追求外观和价格,还考虑产品是否环保以及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污染。

2. 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改善建议: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并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材料,优化生产工艺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此外,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培养等方式,形成企业文化中的环保意识。

四、设计创新与个性化需求1. 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崛起随着时代变革和消费群体多元化,人们对于产品设计和装饰风格表达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定制的要求。

2. 加强设计创新能力改善建议:企业应该注重设计创新,打造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通过加强与设计师和工匠之间的合作,在产品外观、质感、表面处理等方面进行创新。

五、品牌塑造与市场推广1. 品牌不足导致竞争力低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许多企业缺乏明确的品牌定位和塑造,难以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

2. 提升品牌形象与推广策略改善建议:企业应积极进行品牌塑造,通过加大对品牌形象的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

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

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
陶瓷行业作为传统的制造行业之一,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陶瓷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
1. 市场需求稳定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陶瓷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人们对于餐具、卫浴、装饰品等陶瓷制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推动了市场的稳定增长。

2. 制造技术不断创新:陶瓷制品的制造技术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渐被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所取代,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和3D
打印技术也带来了更多的设计可能和个性化定制选择。

3. 环保意识增加: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环保材料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提高。

陶瓷制品以其天然材料、无污染、可回收等特点,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4. 品牌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陶瓷行业内的品牌竞争也日益激烈。

一方面,老牌陶瓷企业通过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新兴品牌通过创新设计和市场定位等方式不断突破,争夺市场份额。

5. 国际竞争压力增大:中国陶瓷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出口量稳步增长。

然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不容忽视。

一些
陶瓷生产大国如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也在竞争中保持强大的地位,需要中国陶瓷企业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拓展海外市场。

综上所述,陶瓷行业在市场需求、制造技术、环保意识、品牌竞争和国际竞争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变化,相信陶瓷行业将继续创新和发展。

陶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陶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陶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陶瓷,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产业的重视,陶瓷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陶瓷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陶瓷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餐具、装饰品还是建筑材料,陶瓷产品都被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陶瓷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餐饮、家居等领域,对高品质、环保的陶瓷产品需求日益旺盛。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行业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手工制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因此陶瓷行业开始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从瓷砖到卫生洁具再到陶瓷装饰品,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再者,文化产业的兴起也给陶瓷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陶瓷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开始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推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陶瓷产品。

这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能拓展陶瓷产品的市场。

最后,环保意识的提升也成为陶瓷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传统的陶瓷生产过程存在着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废气排放、废水处理等。

因此,陶瓷企业开始积极引入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推出环保型陶瓷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综上所述,陶瓷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

面对市场的机遇和挑战,陶瓷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注重环保,挖掘文化内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期待未来,陶瓷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获奖作品统计一览表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获奖作品统计一览表

传统技艺保护的困境与出路——基于龙南县水酒生产性保护的调查 守望者说——寻访吉首与凤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患者为主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报告和对策建议 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现状调研——以韶关为例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情况监测与后期扶持对策研究 中国民间艺术的虚拟化开发——基于凤翔泥塑的产业化探索和实践 “留守儿童”社会化差异现状分析与教育问题解决模式研究——基于临沂沂水县富官庄乡个案实证调查 散居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与建设--基于湘中25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 城中村改建拆迁政策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实例分析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现状调研报告--基于历时三年三万份问卷的调查分析 从宅基地到新民居幸福的距离还有多远--河北秦皇岛抚宁县大新寨镇新民居工程调查研究 惠州市幼儿园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大学生“村官”政策效实施情况与对策分析—对天津市涉农区县的调查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调查报告 经济欠发达城市社会化养老问题研究——以社会养老的“开封现象”为中心的调查 差异与排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机制探究——基于对北京、浙江、广东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调研 农村社区卫生站实施成效调查研究--基于浙江省14个乡镇52个卫生站的实证分析 制度的“篱笆”须扎牢--关于农村低保政策实践的调查与分析 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劳动就业现状调查与思考——以社会排斥和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 论中国“服务学习”的现状、功能与前景 疫情与民生: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80后”:表象与真实—— “80后”家庭行为观念与媒体建构研究 代工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问题研究--基于对XX市XX企业的实地调查
பைடு நூலகம்
种粮行为与中国粮食生产流通市场化研究--基于农民种粮行为问卷数据 从供求结合的视角看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基于中国三省九县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十二五”规划的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21个地市州和4个重点行业 新农村,新组织,新经济——基于苏州吴中区2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674个农户的调查 “农社对接”惠农惠民 助力十二五开局--基于对上海社区试点的调查研究 鄂浙两地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调查与实证研究--以仙桃与萧山为例 基于农户借贷视角的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关系研究——晋江市农村金融的调查与解读 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调查报告 关于“XX省XX市居民低碳消费”调查报告 生命的赞歌--经济与伦理角度探寻我国殡葬改革

浅析陶瓷色釉料企业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方法和途径

浅析陶瓷色釉料企业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方法和途径

目前国内陶瓷砖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原材料价格飙升、节能减排、市场萎缩等因素叠加,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行业发展面临困境,让很多企业举步维艰。

“碳达峰、碳中和”列入日程,很多地方政府纷纷试水,出台探索政策,让早已经不是“香饽饽”的色釉料企业更加如履薄冰。

其实“双碳”压力,并不是陶瓷色釉料企业才会面临,现在的政府也不会刻意去淘汰某一个行业,前提是政企都要与时俱进。

2007年10月欧洲摇滚音乐爱好者举办了一次环保音乐节,他们在活动中推行了折椅环保方法。

从而使“碳中和”这一词让更多的人所熟知。

碳中和是指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

一般有两个普遍用法:一是平衡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燃烧石化燃料,与创造等等能量的再生能源,使该碳排放量补偿,或者仅使用可再生能源,不产生任何二氧化碳;二是通过碳交易来由平衡碳排放。

往往是多种做法同时使用,再加上节约能源措施,以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碳排放。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

我国设定了各阶段目标: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

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佛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佛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行业视角佛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范小霞(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75)基金项目:2021年度佛山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互联网促进佛山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QN09)摘 要:文章分析了佛山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佛山制造业数字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高端人才资源紧缺,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落后等发展困难。

然后,分别从佛山市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筑人才支撑体系,打造高端价值链,深化国际产业合作,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风险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对策。

关键词:数字经济;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921/ki.1009-2994.2021-08- 0104-050一、引言广东省高度重视制造业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制造企业分类施策,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比如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发展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使得制造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以智能化和数据驱动为特点的新时期。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个是数字经济推动了制造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供应链流程的创新。

制造型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收集了关于本行业和跨行业的多种信息、想法、思路、数据,然后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筛选和利用,通过数字化整合方式,得出供应链的信息和服务标准,从而为企业的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为供应链流程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个是数字化经济可以增加供应链的附加值,信息化的建立和大数据的分析可以缩短供应链的流程,优化供应链的环节,使得供应链的效率大大提升,降低供应链的流通成本。

第三个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规模经济下的传统企业进行柔性生产,数字化技术和数字互联将使制造业的产品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体现在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生产,柔性生产是制造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造新利润的源泉。

陶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陶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陶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陶瓷行业,听起来就像是一个高大上的领域,但其实也是一个充满着变化和创新的行业哦!这几年的陶瓷市场真是鸡犬不宁啊,有的时候一夜之间就能把你从摔碗的梦中惊醒,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陶瓷这个东东的地位。

首先要来了解一下陶瓷行业现状嘛。

现在,国内的陶瓷生产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类陶瓷制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不仅有那些传统的陶瓷花瓶、陶瓷餐具什么的,还有一些新潮的陶瓷艺术品、陶瓷装饰品等等,简直是五花八门呀!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一些有品味、有追求的小伙伴,对陶瓷制品可是爱不释手啊。

在家里,把一只精致的陶瓷茶壶摆在客厅的茶几上,可是有点高级有点文艺的哦!还可以去买一些有创意的陶瓷餐具,用来招待客人的时候,非常有气质。

搞点小众的陶瓷艺术品摆在书房里,别人一进来都觉得你是个有品味的人呢。

不过要说发展趋势嘛,当然是要看大环境啦!目前,我国的陶瓷行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苏等地,但无论是面临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陶瓷行业都要面对一些挑战。

首先,成本压力是个头疼的问题,毕竟现在的陶瓷行业竞争激烈,大家都在争抢市场份额,生产成本自然也就上升了。

所以,陶瓷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得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同时还要不断研发和推出新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陶瓷行业还得面对环保问题。

烧制陶瓷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现在的消费者都对环保非常关注,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可不希望自己买的东西还带着一股污染味道呢!所以,陶瓷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要注重环保,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

当然啦,陶瓷行业的未来可是一片光明哦!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些陶瓷领域的创新和突破。

比如,陶瓷电池、陶瓷车身等等,这些都是将陶瓷材料应用到新领域的典范。

陶瓷的高温稳定性、机械强度等特点,使得它在一些高端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而且,陶瓷行业也在不断追求艺术和设计的融合。

不再是那种单调枯燥的陶瓷制品,现在的陶瓷艺术品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设计理念,让陶瓷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和风格。

低碳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低碳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低碳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低碳转型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难题: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但目前存在技术难题和瓶颈。

例如,可再生能源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转化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也尚未成熟,难以大规模应用。

2. 资金短缺:低碳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研发、建设和运营等。

然而,目前资金短缺是制约低碳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供资金支持,以推动低碳转型的顺利进行。

3. 政策支持不足:低碳转型需要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补贴、贷款等。

然而,目前一些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或者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这制约了低碳转型的进展。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以推动低碳转型。

4. 社会认知度低:低碳转型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但目前社会认知度低,公众对低碳转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认知度,以推动低碳转型的顺利进行。

5. 国际合作不足:低碳转型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

然而,目前国际合作不足,各国在低碳转型中的合作和协调不够紧密,这制约了全球低碳转型的进展。

各国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总之,低碳转型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社会教育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动低碳转型的顺利进行。

暨南大学第八届黎贝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暨南大学第八届黎贝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指导 老师
朱文国 余健辉
张沛雄
许戈阳
特等奖
埃洛石的疏水化改性及油水分离器件的制备
化学与材料学院 冯可莹、洪广雨
刘明贤
特等奖
新型反蛋白石结构的氮掺杂 Mo2C 高效析氢催化剂的设计及其 机理研究
一等奖
脉冲能量可调的耦合腔式被动调 Q 黄光激光研究
一等奖
基于二维材料二硫化钨的高灵敏度,快响应微纳光纤环光可控 特性研究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对医疗体系的影响——以广东省广州市为 例
互联网征信业中被遗忘权的构建——价值冲突、利益衡量与权 利边界
探究民间信俗对地方社会建设积极意义调查报告——以福建 省林公信俗为例
“互联网+”视角下中国传统戏剧的创新发展和传播策略研究 ——以粤剧为例
自媒体背景下中小型农户农产品营销策略创新性研究——以 山东省菏泽单县莱河镇为例
张鸿巍 杨晖旭
连伟城、黄紫琼、李风艳、
杨华杰、孔维肯、杨惠兆、 卢文刚
温超敏
孙子雁、李 肖、夏宇凡、 高晨婧、林镇峰


甘 黎、于若兰
朱义坤
黄 潇、赵昱菲、郑若漩、 韦其坚、周欣欣 李 桐、黄英梓、张旭敏、 翁芝涵 郭颖君、王逸琳、马 伟、 林依涵 谭思铭、聂 浩
周正庆 郑焕钊 龚翔荣 彭伟步
三等奖 三等奖
王馨莹、于佳盟、陈容如、 黄晴晴 裴喜宏、喻 叶
宋彦 龚晶 姜丽群 黎文靖 王红建 刘金山 陈光慧 胡辉华 李军 刘德学
三等奖
我国新能源产业融资效率提升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 DEA-BCC 和 DEA-Malmquist 模型
三等奖
官员来源、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
翻译学院 经济学院
曾艺仪、吴英丽、梁晓曼、 罗诗铭、陈玥伊、李庚磊、 李永彬 贺佳瑶

陶瓷产业发展的趋势

陶瓷产业发展的趋势

陶瓷产业发展的趋势陶瓷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陶瓷产业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展现出新的趋势和前景。

以下是陶瓷产业发展的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陶瓷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尤其是在材料和工艺方面。

传统的手工制作正在逐渐向机械化和自动化转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在陶瓷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引入新材料和新工艺,陶瓷产品的品质和功能得以提升,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2. 绿色环保: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对环境友好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陶瓷材料天然的环保特性使其成为一种受人们青睐的材料选择。

陶瓷产业趋向于用更环保的原料和工艺来生产产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窑炉烧制、回收利用废弃陶瓷材料等。

同时,陶瓷表面涂层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完善,使陶瓷产品具备抗菌、易清洁等功能。

3. 个性化定制: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陶瓷产业也逐渐向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数字化技术,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定制自己的陶瓷产品,包括形状、图案、颜色等方面。

这种个性化定制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4. 文化创意:陶瓷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未来,陶瓷产业有望在文化创意方面发展壮大。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富有独特魅力的陶瓷产品。

不仅能够传承文化传统,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文化与艺术品味的需求。

5. 国际化发展:陶瓷产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基础,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仍然较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的陶瓷企业也在不断寻求国际化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将中国的陶瓷产品推向世界舞台。

总之,陶瓷产业正在向技术创新、绿色环保、个性化定制、文化创意和国际化发展等趋势转变。

关于我县陶瓷产业升级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关于我县陶瓷产业升级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关于我县陶瓷产业升级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关于我县陶瓷产业升级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近年来,我县陶瓷产业呈整体上升的趋势,但国际市场贸易壁垒和国内激烈的竞争让陶瓷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面对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攀升、产品同质化和环保、反倾销、区域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贸易壁垒等巨大压力,陶瓷企业处于发展中艰难的“爬坡”阶段。

一、陶瓷产业发展趋势让人忧虑忧虑之一——陶瓷业税收近年增辐回落,所占税收比例呈下降趋势(见下表)。

忧虑之二——陶瓷企业主纷纷转行,相当部分资金外移,从事矿业、房地产业和水电业等。

据了解,我县大部分陶瓷企业家,尤其是陶瓷企业大户都从事其它行业,陶瓷行业支柱企业逐步减少,个别企业甚至考虑企业外迁。

忧虑之三——继续增资扩容的信心减弱,相当一部分陶瓷企业家对陶瓷业发展缺乏信心,不敢、不愿投入陶瓷产业扩大再生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不扩反缩,效益也越来越低。

二、制约陶瓷产业发展升级的因素纵观陶瓷产业的发展态势,有八大因素严重制约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升级。

其一:市场无序竞争严重,“一哄而起”现象突出。

比如这两年“红釉陶瓷”出炉后,便纷纷涌现出中华红、中国红、鼎晟红、富贵红、冠福红、九九红等等,其实产品大同小异,这样重复建设、市场竞争问题凸现,很多企业由于放弃了自己企业的特色和优势,盲目跟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其二:工艺制作落后,雷同多,创新少,市场竞争处于劣势。

许多企业只注重市场,对科技创新投入少,在制作工艺上只顾于模仿,不善于创新,有特色的产品少,产品竞争性差。

其三:陶瓷文化挖掘不足。

我县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文化博大精深,但许多企业只专注市场营销,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其四:陶瓷产业人才匮乏,特别是缺乏实际应用人才。

这些年一些企业间竞争加大,有些企业对陶瓷技术人才重视不够,有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人才流失严重,加上陶瓷人才队伍不足,人才需求和市场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出口工艺陶瓷生产淡旺季相当明显,淡季时工人不断外流,旺季时出现用工难、民工荒等现象。

陶瓷类目调查问卷模板范文

陶瓷类目调查问卷模板范文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陶瓷市场的发展趋势、消费者需求以及陶瓷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特此开展本次陶瓷类目调查问卷。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改进工作,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1)男(2)女2. 您的年龄:(1)18岁以下(2)18-25岁(3)26-35岁(4)36-45岁(5)46-55岁(6)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地区:(1)一线城市(2)二线城市(3)三线城市(4)四线城市及以下4. 您的职业:(1)学生(2)白领(3)公务员(4)自由职业者(5)其他二、陶瓷产品认知5. 您是否了解陶瓷产品?(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4)不太了解(5)完全不了解6. 您认为陶瓷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1)餐具(2)装饰品(3)茶具(4)卫浴用品(5)其他7. 您购买陶瓷产品的频率是多少?(1)每天(2)每周(3)每月(4)偶尔(5)很少三、陶瓷产品需求8. 您在购买陶瓷产品时,最关注哪些因素?(1)价格(2)质量(3)设计(4)品牌(5)材质(6)其他9. 您对陶瓷产品的价格接受范围是多少?(1)100元以下(2)100-300元(3)300-500元(4)500元以上10. 您对陶瓷产品的设计风格有何偏好?(1)传统风格(2)现代风格(3)简约风格(4)复古风格(5)其他11. 您是否关注陶瓷产品的环保性能?(1)非常关注(2)比较关注(3)一般(4)不太关注(5)完全不关注四、陶瓷市场及行业问题12. 您认为目前陶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1)产品同质化严重(2)品牌竞争激烈(3)产品质量参差不齐(4)设计创新能力不足(5)环保问题突出(6)其他13. 您对陶瓷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1)非常看好(2)比较看好(3)一般(4)不太看好(5)完全不看好14. 您认为陶瓷行业应如何应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1)加强品牌建设(2)提高产品质量(3)创新产品设计(4)加大环保投入(5)拓展市场渠道(6)其他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问卷,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改进工作、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才能永远处于产 业 链 高 端,才 能 在 国 际 市 场 上 与 其 他
产品一争高下。从图2的调查结果来看,46% 的 陶瓷企业有 进 行 低 碳 产 品 的 销 售 ,33% 的 陶 瓷 企 业 正 在 研 发 或 正 在 生 产 低碳产品,只有21%的企业没 有 进 行 过 低 碳 产 品 的 销 售,说 明 低 碳 产 品 已 经 投 入 市 场 ,并 且 大 多 数 的 陶 瓷 企 业 都 比 较 重
总 之 ,生 态 税 收 在 长 株 潭 两 型 社 会 建 设 中 将 起 到 重 要 的
据 OCE 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 织 的 一 份 报 告 显 示,随 着 生 态 税
推 动 作 用 。 今 后 应 该 侧 重 做 好 生 态 税 收 制 度 完 善 、生 态 补 偿
的征收,在产品投产时 大 大 减 少 了 有 害 环 境 的 材 料 的 使 用, 的有效机制,同时还要协调好长株潭各级地方政府对生态税
社 ,2009.
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区 域 声 环 境 质 量 保 持 较 好 水 平,累 计 建
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08 个,“十 二 五”将 启 动 十 大 环 保 工 程。 [注]本文系刘连香主持的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 课题(课题批
具体实行了火电、水泥 的 脱 硝 来自 程 (废 气 排 放 减 少)、湘 江 流
征 收 消 费 税 、汽 油 税 、汽 车 销 售 税 、开 采 税 、固 体 废 弃 物 税 、环
出于成 本 及 社 会 效 益 角 度 走 上 了 节 约 资 源 、保 护 环 境 的
境 许 可 费 及 系 列 减 少 污 染 的 财 产 退 税 政 策 。 实 践 证 明 ,生 态
道路。
税收制度对美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的兴起、环保检测系统 的 建 立 在 税 收 上 都 享 受 了 优 惠 政 策, 刘连香,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10 全国商情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制约佛山现代陶瓷产业发展 的关键因素,并据此提 出 具 有 针 对 性 的 政 策 建 议,本 文 发 放 问卷并结合走访的方式 对 佛 山 市 的 550 家 陶 瓷 企 业 主 进 行 了调研,同时利用问卷 调 查 所 获 得 的 数 据,深 入 研 究 在 低 碳 经济趋势下影响陶瓷产业升级的内在原因,在陶瓷产 业 升级 问题上提出笔者的见解与相关对策以供决策者和企业参考。
2.影 响 陶 瓷 企 业 低 碳 化 进 程 的 技 术 创 新 因 素 (1)开 发 节 能 环 保 型 产 品 的 经 费 投 入 陶 瓷 产 业 是 典 型 的 污 染 产 业 ,对 环 境 造 成 了 极 大 的 污 染
与破坏,陶瓷企业应该重视环保、节能型产品,通 过升级转型
更新技术设备提高污物 处 理 能 力,减 少 污 染 物 排 放,从 而 提 高清洁生产能力。只有 掌 握 了 技 术,大 力 开 发 环 保、节 能 型
二 、样 本 数 据 佛山市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 三角洲经济区 中 部,共 同 构 建 “广 佛 经 济 圈 ”。 在 “腾 笼 ”与 “换鸟”历史变迁中,佛山这个制造业城市不经意 间探 索着一 条独具特色“高产低碳的发展之路”。在探路的过 程 中,佛 山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限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也 在 于传 统工业产业 体 系 的 低 碳 化 转 型。2009 年,佛 山 陶 瓷 行 业 规 模以 上 企 业 585 家,工 业 总 产 值 898.71 亿 元,同 比 增 长 4.9%。陶瓷产业是佛 山 市 传 统 优 势 产 业,也 是 全 国 乃 至 全 球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陶瓷产业集群区,佛山的建筑陶 瓷、 卫生陶 瓷 年 产 量 约 占 全 省 的 90% 和 20%、全 国 的 40% 和 16%、全球的25%和5%。有中国建筑卫生陶 瓷特 色产业基 地 、中 国 建 筑 卫 生 陶 瓷 出 口 基 地 、中 国 陶 瓷 名 都 之 称 。 本次问卷调查是以欧神诺陶瓷、东鹏陶瓷等多家 佛 山知 名的陶瓷企业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550份(包 括电子邮件),回收 490 份,经 过 严 格 认 真 的 层 层 选 择,最 终 确定出有效问卷442份。从调查对象的规模来 看,企 业 员工 在 300 人 以 内 占 71% ;300 人 ~2000 人 占 25% ;2000 人 以 上 占2.6%。从 企 业 性 质 来 看,民 营 企 业 占 72.5%;中 外 合 资 占 11.1% ;其 他 类 型 企 业 占 17% 。 从 企 业 的 创 办 时 间 来 看 , 少 于 5 年 的 占 44.4% ;5 年 ~10 年 的 占 37.9% ;10 年 以 上 企 业中17.6%。企业的选择基本 能 够 反 映 佛 山 陶 瓷 业 的 发 展 情 况 ,具 有 一 定 的 代 表 性 。 三 、描 述 性 统 计 分 析 首先,我们想了解陶瓷企业对于低碳经济的 关注和自身 发展的要求,从图1 的 调 查 结 果 来 看,57.9% 的 企 业 认 为 低 碳经济发展形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发展前景有一定的影 响,23.5%的企业认 为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形 势 对 企 业 的 经 营 管 理及发展前景影 响 很 大,只 有 17.1% 的 企 业 认 为 低 碳 经 济 发展形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发展前景影响较小。说明绝 大多数的佛山陶瓷企业非常注重其自身发展的可持 续性,将 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低碳经济模式相结合,企业的 发 展战 略是具有前瞻性的。
复和建 设 、节 能 减排 工作的推进 ,公共资金的支持 很 大 程 度
(2)美国相对完善 的 生 态 税 收 制 度,对 经 济 发 展 产 生 积
上来源 于我 国目前 增 值 税 、消 费 税 、资 源 税 、排 污 费 等 各 类
极的影响。美国目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税收 制度,主要
生态税 费 。在生态税 收 的 正 确 引 导 下 ,许 多 企 业 和 消 费 者
鼓励了广大消费者使用节能型汽车,减少了汽车废弃 物 的排
收 的 分 配 协 调 机 制 ,为 两 型 社 会 建 设 添 砖 加 瓦 。
放,减少了石油总产 量 等,使 得 环 境 质 量 明 显 提 高。 生 态 税
收在平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2.从 长 株 潭 两 型 社 会 建 设 的 实 效 微 谈 生 态 税 效 应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低碳经济下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
———基于广东省佛山市的调查
安 静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及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低碳 经济 是全球 经济 发 展 模 式 的 必 然 选 择,而 对 于 高 能 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陶瓷产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本文以广 东佛山 陶瓷 产 业 为 例,利 用 问 卷 调 查 所 获 得 的 数 据,对 制 约 佛 山 陶 瓷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的 主 要 问 题 进 行 了 分 析 ,并 提 出 了 低 碳 经 济 下 佛 山 陶 瓷 产 业 发 展 的 思 路 。 关 键 词 :低 碳 经 济 ; 陶 瓷 产 业 ; 转 型 升 级
境污染治理和人力资本是制约陶瓷企业产业低碳化发展的
主要成本因素,企业必 须 要 降 低 成 本,才 能 从 根 本 上 提 高 企
业的经济效益。
表1
成本因素与陶瓷企业低碳化进程
选项
能源耗费
资源耗费
人力资本
环境污染治理
百分比
40.27%
7.24%
25.79%
28.51%
注:其中的百分比为回答该选项的 企 业 数 占 所 有 回 答 该 问 题企业数的比例。
图 1 低 碳 经 济 对 陶 瓷 企 业 的 影 响 1.影 响 陶 瓷 企 业 低 碳 化 进 程 中 的 成 本 因 素
陶瓷产业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在低碳化发展的
过程中,佛山陶瓷企业 面 临 着 燃 料 和 原 材 料 价 格 上 涨、土 地
资源枯竭、劳动力供给 短 缺 等 成 本 制 约 问 题,导 致 利 润 空 间 趋薄、发展后劲不足,我 们 想 了 解 制 约 陶 瓷 企 业 发 展 的 主 要
号:12YBB194)“基于 长 株 潭 两 型 社 会 建 设 的 生 态 税 创
域铅、砷等五种金属污染 物 (湘 江 重 金 属)污 染 治 理、扶 持 和
新 研 究 ”的 阶 段 成 果 之 一
培育环保产业 创 新 经 济 增 长 点、相 关 污 染 项 目 检 测 设 备 安
装。这些绿色技术的引 入、节 能 环 保 设 备 的 更 新、环 保 产 业
[1]王晓红.西方国家生态税收实践与我国生 态税 制建设构
从2007年以来,长株潭借着两型社会建 设契 机,不 断综
想 [J].山 东 财 政 学 院 学 报 ,2004,(10).
合运用 财 税、金 融、价 格、用 地、产 业、技 术 等 各 种 政 策 和 手
[2]孙晓娜.生态税制的国际比较与借 鉴价 值[J].生产力研
一 、引 言 自1992 年 的 《联 合 国 气 候 变 化 框 架 公 约》和 1997 年 的 《京 都 协 议 书 》,国 际 社 会 开 始 系 统 地 研 究 “低 碳 经 济 ”。 低 碳 经济发展模式 是 以 低 能 耗、低 污 染、低 排 放 和 高 效 能、高 效 率 、高 效 益 (三 低 三 高 )为 基 础 ,以 低 碳 发 展 为 发 展 方 向 ,以 实 施节能减排为发展主要手段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 经济时代,经济结构将 趋 向 绿 色 化、轻 型 化、低 碳 化,低 碳 发 展已成为全球发展主流,此举向高能耗、高污染、高排 放 的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