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2023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知识汇编
【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知识汇编1.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他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2.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科举取士、学校接待等事务,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尚书的副手叫做侍郎。
3.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4.三司,又称三公。
常见的解释,一指司空、司徒、司马,二指太傅、太保、太师。
而宋朝的三司指盐铁、度支和户部。
5.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6.知县,明、清时指主管全县的行政官员。
因官阶多是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7.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得名,多指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
8.勤王,文中是指在封建时代中,君王有难,而臣子起兵救援君王。
9.锦衣卫,明代官署名,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后兼管刑狱、缉捕等事。
经历,锦衣卫设有经历司,掌管文牍之事。
10.“飞鱼服”,补色为飞鱼图案的袍服。
被赐予飞鱼服是极大荣宠,明代多为东厂和锦衣卫头领所穿。
11.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去做官。
12.除,授予官职,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13.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
14.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是贬。
15.《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16.《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史记》在体例、叙事、史论等方面对《左传》都有继承和发展。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汇总(整理)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汇总(整理)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一、称谓系列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并序》)(2)敬称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高三语文常识知识点
高三语文常识知识点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古代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
2.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经》、《楚辞》、《论语》、《红楼梦》、《西游记》等为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3. 古代文学的流派和体裁:古代文学分为诗、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流派和体裁。
二、现代文学常识1. 现代文学的起源:现代文学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随后传入亚洲各国。
2. 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注重个人的表达与体验,多样化的形式和题材,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思考。
3.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包括鲁迅、余华、莫言等,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
三、修辞手法常识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比如“他像一只孤狼”。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比如“花儿微笑着开放”。
3. 夸张:夸大其词来强调某种感情或事物,比如“天地可鉴,一笑千金”。
四、修辞格常识1. 对偶:将一对相对的词、短语或句子进行对称排列,以增加修辞效果。
2. 反问: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说服力。
3. 排比:用一系列的并列词、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意义,加强修辞效果。
五、名句名篇常识1. 唐诗三百首:是唐代各时期诗人们的代表作品,包括了杜甫、王之涣、王昌龄等人的作品。
2.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六、典故常识1. 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对开拓丝绸之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庄子梦蝶: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以此来质疑人们对真实性的认知和存在的价值。
3. 赤壁之战:三国时期,曹操率军进攻孙权,结果遭到了刘备和孙权的联军的重创,在历史上被誉为兵法上的经典之战。
以上是关于高三语文常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1.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2.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3.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4. 唐诗宋词-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5. 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6. 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价值观-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被广泛传播和阅读三、结语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文化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高考高频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一、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一.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二.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三.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年纪年有:(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 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五经:五经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是四书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 古代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是指才华出众的学者或文艺创作人,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苏轼、欧阳修等。
5. 古代文化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主张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6. 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由、清高的生活态度,崇尚诗词、书画,追求心灵的寄托。
7. 古代文化的书法艺术:书法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代表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8. 古代文化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享誉世界。
9. 古代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稳重的设计风格,以木结构的宫殿、庙宇、园林为代表。
10. 古代文化的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文化讲究养生、兼顾色、香、味,有九大菜系,如川菜、粤菜、闽菜等。
11. 古代文化的医药学:古代医药学注重阴阳平衡、调节气血,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方式,形成了中医药文化。
12. 古代文化的礼仪习俗:古代礼仪习俗非常丰富,如婚礼、葬礼、宴会等活动都有明确的规范和仪式。
13. 古代文化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14. 古代文化的服饰美学:古代服饰讲究韵律、色彩和线条的搭配,代表有汉服、唐装、礼服等。
15. 古代文化的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以唱、念、做、打等综合艺术形式融合。
16. 古代文化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民间绘画、泥塑等。
高考语文必备八大文化常识
2.谦、敬及贱称
(1)谦称
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
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③一般人自称: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中山狼传》)
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
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4)称籍贯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兼称
(2)敬称
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海瑞传》)
③称师长:夫子哂之。(《论语》)
④称朋友、尊长: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上对下或平称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4)贱称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5)表特定关系
高考语文必备八大文化常识
2020年高考推迟了一个月,为帮助家在高考语文中取得高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的高考语文必备八大文化常识,希望对大家高考语文考试有帮助!
一、称谓系列
1.人物姓名称谓
(1)直称姓名
①用于自称: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高考文学常识
1.隋帝帝大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朝亦设此科,反映是谓之举进士重视者,皆称进士。
2.连坐,是指以家族,本位罪人已足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3.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交还,古代还常用致事,休致的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4.六部中吏部主管的是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
5.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6.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7.古时以泰山比喻岳父,以太水比喻岳母,以抗俪比喻夫妻。
8.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也指太司太傅太保。
9.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10.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11.《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12.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13.我国第一部汇集古代文化的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14.弱冠指,男子20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及带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15.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16.冠族指的是豪门世族。
17.大夫指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18.社稷原指君王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19.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士,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也是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
20.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高考语文复习:常见的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复习:常见的文学常识高考语文复习:常见的文学常识导语: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枚举名家,略览名作,出入各派,浓缩中国文学精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考时常见的文学常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二、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垂: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80岁、90岁。
期颐:100岁。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在高考语文考试当中,文化常识是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历史人物等方面的了解和认知。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1. 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五经。
这些经典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理解古代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2.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3.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4. 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京剧、昆曲、评剧、杂技等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和精髓。
5. 中国古代建筑: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造诣和智慧。
二、中国历史人物1. 儒家学派:孔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道家学派:老子、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文天祥、辛弃疾、王安石、欧阳修是唐宋时期的八位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他的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西方文化与艺术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对后世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高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全)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年龄称谓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
(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7.及笄:指女子15岁。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8.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9.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即“立身、立志”)10.不惑:男子四十岁。
(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1.九州,中国的代称。
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官职变化1.关于任职授官的:①任:担当,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高考必备语文文学常识
高考必备语文文学常识
1. 古代文学世家:杜甫、苏轼、李白、白居易等是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文学影响。
3. 诗歌的形式:诗歌是文学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押韵和格律为主要特征,包括诗句、诗行等形式。
4. 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唐诗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
5. 古文辞章:古文辞章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包括《文心雕龙》、《古文观止》等名著,对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文言文与白话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书面语言,而白话文是以通俗口语为基础的现代汉语书面形态,两者在文学创作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7. 现代文学:20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中国文学史带来了新的变革。
8. 评书与曲艺:评书和曲艺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通过讲述故事、表演艺术等方式传播文化和知识。
9. 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
10. 语言美学:语言美学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
研究语言在文学中的运用、表达和传递情感等方面的美学特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古代文化常识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
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一前135)。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一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一1795年,历60 年。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
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023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考点归纳
2023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考点归纳
介绍
本文档总结了2023届高考语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考点。
这些考点对于学生的语文备考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考点归纳
1. 文化名著
- 《红楼梦》:了解作品的作者、主要人物以及故事情节。
- 《西游记》:熟悉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了解其中的寓意和文化背景。
- 《水浒传》:了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
- 《三国演义》:了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
2. 中国古代文化
- 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俗和意义,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 中国古代艺术:了解中国古代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文人墨客及其代表作品。
3. 中国历史人物
- 孔子: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 屈原: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李白: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 鲁迅: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 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中国传统文化
- 礼仪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礼仪、尊师重道等重要价值观念。
- 传统戏曲:了解中国传统京剧、评剧等戏曲形式及其代表作品。
- 传统饮食: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总结
通过掌握以上考点,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高考语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注重学习和了解相关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农事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髻: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筏、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史诗”。
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高考文化知识点汇总
高考文化知识点汇总一、古代文化知识点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些发明在科技和文化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要形式。
李白、杜甫是唐代的两位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独具风格,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
3. 古代哲学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思想流派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人生、道德、政治和社会的思考和探索。
二、现代文化知识点1. 文化名人: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还有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莎士比亚般的作家钱钟书等。
2.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习俗。
3. 中国古代史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它们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在世界各地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艺术文化知识点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戏曲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国国粹”。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2. 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
3. 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中演员脸部化妆时所用的彩绘装饰。
不同的颜色和样式代表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情绪抒发。
四、科技文化知识点1. 网络文化: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催生了新的文化形式和交流方式。
网络文化包括网络语言、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高速铁路、电子支付、人工智能等领域。
3. 科普知识:科普知识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了解科普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科学发展、创新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
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
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
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51.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52.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
53.“五鼓”或称五夜。
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54.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55.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56.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57.《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58.“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
59.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
“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6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
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61.“三宝”,拂教名词,指拂、法、僧。
6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63.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64.“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ù)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65:古代别称
桑梓:家乡巾帼:妇女须眉:男子鸿雁:书信
社稷:国家汗青:史册祖国“三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