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傈僳族的宗教信仰
傈僳族创世神话内容(二)
傈僳族创世神话内容(二)傈僳族创世神话内容简介傈僳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传统上信奉守宗教的形式,其中包括了许多创世神话。
这些神话既能反映出傈僳族人民的信仰和价值观,也代表了他们对世界起源的解释。
创世神话的起源傈僳族的创世神话起源于古老的传统和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
通过代代相传,这些神话在傈僳族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并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形成了今天所知的形式。
创世神话的内容•宇宙起源:根据傈僳族的创世神话,最初的宇宙是一片混沌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中,混沌复杂的元素渐渐分离出了天地、山川和水土等元素。
•神明创世:傈僳族的创世神话描述了一系列的神祗创造行为。
他们共同创造了世界的各种事物,包括生物、植物和自然现象。
这些神祗有的被认为是宇宙的主宰,有的被视为吉祥之神,还有的是保护民众的守护神。
•人类起源:傈僳族的创世神话中也包含了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
根据传说,在神祗的创造下,傈僳族的祖先从土地中诞生出来,并接受了神明的教导和祝福。
这些祖先的智慧和努力使得傈僳族得以繁衍生息,成为一个独特的民族。
创世神话的意义创世神话在傈僳族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反映傈僳族文化特色的宝贵遗产,更是宣扬了傈僳族人民对宇宙起源和人类存在的独特认知。
这些神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述,传达出了傈僳族人对于自然界、神明和人类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结语傈僳族创世神话内容丰富多样,注重描绘宇宙起源、神灵创造和人类诞生的过程。
这些神话反映了傈僳族的信仰和人文价值观,也是他们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和分享这些神话,傈僳族人民不仅维护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也向世人展示了傈僳族独特的智慧和美学价值。
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的文化阐释
对 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傈僳族“ 上刀山下火海" 的文化 阐释
余敏
曲靖 师 范 学 院 6 5 5 0 1 1 摘要 : 通 过 对 怒 江 州 泸水 县 , 泸峰 艺术 团 的 田野 调 研 , 探 链 , 用 口含住 , 巡场奔跑 , 接受火 的洗礼 , 洗涤不洁净之物 , 重 析傈僳族古老仪式—— 上刀山、 下 火海的文化 内涵 , 揭 示傈僳 获健康。 族社会形 态的发展 , 了解其原始 宗教 的意韵 。 ■、 自然宗教崇拜 关键词 : 傈僳族 上刀 山 下火海 文化 阐释 ( 一) 信 仰 万 物 有 灵 1 . 崇拜 山神。 比如泸水县鲁掌镇鲁掌村的李新武在启坛 “ 上刀 山、 下火海 ” 的仪式 仪式 中歌 唱的《 请神调》 , 歌词 大意为 : 三个阿咪玛神 ( 山神 ) , ( 一) 启 坛请 神 请从天上下凡来 , 六个 阿若 吗神( 水神 ) , 请 从天上下凡来 , 今 启 坛请神 , 傈僳话称 “ 密斯 ” , 是 在立刀杆前 , 所举 行的一 天是吉祥 的 日子 , 今天是祥 和的 日子 , 主宰人间的神仙 , 请从 系列仪式 , 请神是将 山神 、 水神 、 猎神 、 火神 、 刀神 等各种神灵 , 天上下凡来 , 主管灵兽 的神仙 , 请从 天上下凡来。 邀 请他 们下凡至人 间 ,在仪式场地选择最高的树木作为 山神 2 . 崇拜水神。水是 生命之源 , 万 物之本 , 世界万物都离不 的象征而祭拜 , 并在树枝上装 点彩 色纸花 , 寓意装扮山神 的美 开水 的孕育与滋养 , 傈僳族 同样 如此 , 他们 将水化身为神 , 对 丽新衣 , 由级别最高的祭师“ 扎师” 主持仪式 , 在鞭炮与锣鼓声 其顶礼膜拜 , 祭祀 山神之后 , 便要祭祀水神 或龙神 , 水 神与龙 中在树前敬香 , 口中默念 : 今 天要爬刀杆下火海 , 请保佑 一切 神融 为一体 , 龙神既是汉族 的崇拜物 , 也是少数名族 的崇拜对 顺利, 没有危险 。 然后 , 叩拜 山神 , 请求 山神降临。 敬香时 , 香一 象 , 由扎师在江边 点香 、 斟酒 、 斟茶 , “ 贡上公鸡 、 小猪等物 品作 般 为三根或 五根 , 以奇 数为主 , 代表敬五方五帝 的诸 位神灵 。 为祭祀 , 并 唱《 请龙 神调 》 , 歌词 大意为 : 天神 、 地神、 山神 、 水 贡品依 次为三杯酒 , 三杯茶 , 鸡血 、 大米 、 母 猪肉等 。 神、 树神 啊 , 我们把 养了三年 的大猪献 给您 , 我们把 喂了三年 ( 二) 上刀杆 的大公鸡献给您 ,祈求您保佑成千上万 的同胞们 ,健康快乐 上 刀杆就是上 刀山 , 傈僳语 称“ 啊塔德 ” , 在 长约 3 0米的 无灾无难 。您要饱饱的吃啊 , 您要饱 饱的喝啊 , 祈求您保佑成 竹 竿或 钢管上 , 用藤条扎实的绑缚着打磨得 十分锋利 的长刀 。 千上万 的同胞们 , 健康快乐 无灾无难 !” … 长 刀一般 由 3 6把刀或 7 2把刀组成 , 表示一年有 3 6 0多天 , 刀 ( 二) 祖先崇拜 杆 用彩色纸花做 装饰 , 以蒿草消毒 , 并“ 点 花” , “ 点花” 是 用活 1 . 历史英雄人物 的缅怀 。傈僳族 的刀杆 节已有几百年 的 的公鸡 , 将鸡冠咬破 , 以鸡冠血 点在刀刃上 , 从 而达到神 灵护 历史 , 节 日的由来 , 据说是为了纪念 明朝 的一位将领王骥 。那 刀 的效果 , 因此锋利的刀刃不会割伤“ 尼帕” 的脚 。敬刀杆 、 祭 时傈僳族 的领地常常被外敌人侵 , 人 们的生命受 到严重威胁 , 刀神, 清理道场 , 在这一天所有 的祭 祀活动都仅 限于男性 , 女 朝廷派遣兵部 尚书王骥率军西征 , 同傈僳族一 同击败 了外敌 , 性 不得参与 , 只能观看 , 还要在 口袋 里装几颗小石头 , 用 以驱 设 置“ 8关 9隘 、 3 6兵站 、 7 2哨卡 , 并 同傈僳族人 一 同守 备边 灾辟邪 。 疆、 垦荒 屯军 、 并 引进汉 族的农耕和饲养技术 ” 【 : I , 从此 边疆 安 ( 三) 开天 门锁 定, 人们 得以安居乐业 。但傈僳人民为了纪念 王骥抗敌安 防 , 在刀 山顶端有一把锁 ,称为天门锁 ,由第 一个 上刀山的 保家卫 国的英雄业绩 , 便在每年农历正 月十五举行“ 上刀 山 、 “ 尼 帕” 开启 , 在开天 门锁时 , 意味着解除傈僳族人 的病痛 , 消 下火 海” 的重 大仪式 , 勉励 后人继承先辈 的英勇 精神 , 强身健 除傈僳族人 的灾难 。 体, 保家卫 国 ; 同时也表 现了傈僳族先辈不 断向南迁徙 , 翻山 ( 四) 天堂跳神 越岭 、 历 经险阻的艰苦精神 。 开启 了天 门锁时 , “ 尼帕” 也站在 了刀山 的顶端 , 而因为天 2 . “ 爷爷 ” 神崇拜 。从“ 上刀 山、 下火海 ” 的仪式 中体现出傈 门锁 的开启 , 寓意进入 了天 堂 , 此 时“ 尼 帕” 将身体腾 空而起 , 僳族对 “ 尼 帕” 爷爷神 的崇拜 , 能顺 利的“ 上 刀山 、 下火海 ” , 均 做一个 倒立 , 好似雄鹰展翅 , 这个高难度 动作称为天 堂跳 神 , 是 因为有“ 爷爷 ” 神的庇佑 , 所以不会被利刀割伤 、 不会被烈火 彰显勇气与胆量 , 用 于取悦神灵 , 以求得平安与健康 。 灼伤 。 “ 尼帕的承续 体制是 , 以祖传孙 的方式 , 爷爷就是汉语语 ( 五) 撒五谷 境 中祖师 爷的寓意 , 所有尼帕 的技艺 , 均 由“ 祖师爷” 所传 , 扎 天堂跳 神后 , 站在刀山顶端 , 将糯米粑粑 、 饵块 、 玉米 、 高 师负责 “ 开香路 ” , 开过香路后 , 便具有 了上刀 山 、 下火海 的本 梁等 五谷杂粮 , 抛洒至刀 山下 的人群 中, 人们纷纷抢检 , 寓 意 领 。” 嘲 天降祥瑞 , 天赐米粮 , 来年定然五谷 丰登 。 综上所述 , 尽管 目前对上刀山下火海 的神秘性 , 没有科学 ( 六) 下刀杆 的解释 , 但通过其仪式的探析 , 可以让人们 了解其仪式 中的宗 从刀杆 的另一端下 , 表示今后的道路将一帆风顺 , 平 安无 教 内涵 , 这是傈僳族精神世界的支柱 , 也是傈僳族对美好意愿 事 。下到刀杆底时 , 脚不能直接下地 , 要骑 白马与红 马绕场一 的表达 和向往 , 即: 希望 五谷 丰登 、 人畜 兴旺 、 消灾 除病 , 平 安 周, 方 能下地 。“ 白马” 与“ 红马” 均 由“ 尼帕 ” 扮演 , 代表天界 的 祥和 。对古老仪式 的分析 ,从而揭示出傈僳族社会的发展过 “ 神 马” 将“ 上刀 山” 进入到天界 的“ 尼帕” 送 回人间。 程, 也作为 了解傈僳族传统文化 的一扇窗 口。 ( 七 )回坛 参考文献 : 从“ 神 马” 背上下来后 , 坐在“ 扎师 ” 身边 , 由“ 扎师” 歌 唱一 [ 1 ] 高志英 , 马居里《 仪式与象征——论傈僳族上刀 山下火 曲“ 回坛调 ” 后, 饮酒一 口, 喷洒于 “ 尼帕” 身上 , 届时, “ 尼帕” 从 海仪 式的文化意义》云 南民族 大学学报 ( 哲 学社会 科学版 ) 上刀山的“ 痴迷 ” 状 态中醒来 。 2 0 1 3年 1 月第 3 0卷 第 1 期 ( 八) 下火海 [ 2 ] 张怡《 上刀 山, 下火海》 农村农业农 民, 2 0 0 6 年1 0 期 下火 海称 为“ 啊嘟热” , 在刀杆场上燃起熊熊篝火 , 傈僳人 [ 3 ] 高志英 ; 李小 强《 从 巫师传承机制看傈 僳族 文化的地域 围着篝火 吹着 “ 笛里 图” ( 竹制短笛 ) , 弹着 气奔 , 唱着歌 , 跳着 差异性》 西南边疆 民族研究, 2 0 1 2年 0 1 期。 舞, 等待木柴 、 铁链等烧得通红时 , “ 扎师” 敲着锣 , 一路开道而 来, 四个“ 尼 帕” , 英勇 的赤脚冲人火海中 , 边跳边跑 , 将炭火向 四周踢散 , 并捡 起烧 红的炭在 山上擦拭着 , 或者抓起 烧红的铁
傈僳族节日文化
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 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来有 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 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傈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获、结婚、出猎 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傈 僳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傈僳族非 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 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 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的, 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 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刀杆节
刀杆节是傈僳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怒 江福贡、碧江、泸水一带。每年农历二月 初八举行,为期一天。过节时,会场中央 竖二三根20米长的粗大木竿,竿上插30多 把长刀,刀刃向上,称“刀竿”。爬竿的 人多为壮年人,身穿红布衣裳,头缠红包 头号,光足。在绕竿歌舞后,跃上刀竿, 踩着刀刃向上攀登。至顶时,掏出鞭炮鸣 放,观众报以掌声和欢呼,并敬献美酒。 节日里,还举行对歌、荡秋千、丢烟包等 活动。
节日
傈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 时节”、“春浴节”、“刀杆节”、 “尝新节”、“拉歌节”、“射弩会” 等。
阔时节
“阔时节”,亦作“盍什节”。“阔时” 是傈僳语音译,为“岁首”、“新年”之 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过去 多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日期,故各地没 有统一、确定的节期。一般多在公历12月 下旬至第二年1月举行。1993年12月,云南 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 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以便让各地傈僳 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
春浴节
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同胞有的还要前往泸水 县登埂澡塘参加“澡塘赛歌会”活动。 “澡塘赛歌会”即“春浴节”,是傈僳族 的传统节日盛会。现多于傈僳新年的正月 举行。地点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 市以北10余公里处的登埂、马掌河等温泉。
傈僳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
傈僳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傈僳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
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习俗传承。
本文将从傈僳族的历史渊源、文化特点以及习俗传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深入了解傈僳族的独特魅力。
傈僳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根据考古学研究,傈僳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至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史书记载,傈僳族是古代滇池地区的原住民,与古代南诏、大理等政权有着紧密的联系。
傈僳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过多次迁徙和政权更迭,但始终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和宗教信仰。
傈僳族的文化特点丰富多样。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傈僳族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
此外,傈僳族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制作工艺而闻名。
传统民居建筑以竹木结构为主,灵活而坚固。
傈僳族的服饰以绣花、编织等手工艺为主,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此外,民歌、舞蹈和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也是傈僳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传承祖先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傈僳族的习俗传承是他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在山区的傈僳族人民依托着当地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
例如,傈僳族人民信奉自然万物有灵,崇尚“自然即神”的产生关系,以天地万物为自己的生命之本。
傈僳族人重视婚姻家庭,婚礼是传统的重要场合,常常有热闹的舞蹈和酒宴。
宗教也是傈僳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傈僳族信仰包括自然灵魂崇拜和土地神崇拜等,傈僳族人民通过祭祀、祈福等形式与神灵沟通,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敬仰之情。
习俗的传承对傈僳族文化的保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习俗和传统逐渐被遗忘和淡化。
然而,在当地政府和学者的努力下,傈僳族的习俗传承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发扬。
各种传统节日如泼水节、萨嘎祭等得到了更广泛的宣传和庆祝,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承。
习俗传承不仅有助于增进族人对傈僳族文化的认同,也为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傈僳族文化的窗口。
傈僳族
TA的简介
傈僳族以 从事农业为主, 种植玉米、水稻、荞麦 等。傈僳族信奉原始宗 教,崇拜自然。有的也 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TA的服饰
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 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 裙,喜欢戴红白料珠、 珊瑚、贝壳等饰物
TA的服饰
各地的傈僳族男子,喜欢 穿麻布长衫或短衫,穿裤 子,裤长及膝。有的以青布 包头,有的喜蓄发辫于脑 后。个别在社会上享有荣 誉和尊严的人,则在左耳 上挂一串大红珊瑚。所有 成年男子都喜欢左腰佩砍 刀,右腰挎箭包,弩弓是 他们的贴身之宝,有些还 是古代相传的。
TA的风俗
按照傈僳族人的传统习惯, 修建房屋必须在一日之内盖 成,否则即认为不吉利。为 保证在一日之内建成房屋, 房主人必须依靠家族亲友及 村邻通力合作,即僳语称之 为“瓦爪”的形式。盖房的 前几天,由房主人通知众亲 友。事前就分别凑够了各种 建筑材料,然后请巫师择定 吉日,届时所有被邀请的亲 友和邻居一齐动手,一日之 内即告完成。房主人视经济 条件款待相帮的亲友。
பைடு நூலகம்
傈僳族能歌善舞,文化艺术 丰富多彩。主要节日有澡塘 会、尝新节、阔时节、傈僳 年等。信奉原始宗教。 谈情说爱的傈僳族小伙子就 必定要做一顶“俄勒”,送 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做为定 情之物。姑娘也要亲自织做 一件长衫,回赠自己的意中 人。这种习俗世代相袭,一 直流传至今。
TA的风俗---酒文化
。“同心酒”,亦称“合杯酒”、“双边酒” 等。是指2人同捧一筒或一碗酒,相互搂着对 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仰面同饮,使酒 同时流迚主客双方嘴里的饮酒习俗。饮用同心 酒,一般不分男女,亲朋挚友或恋人之间均可 迚行。过去常用于招待贵客、签约盟誓或结拜 兄弟等场合。同心酒象征着团结和友谊。酒席 宴中,如果傈僳族同胞邀请你同杯共饮的话, 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了信任,把你当成了朋 友。
傈僳族文化
别具一格的手工艺曾经金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傈僳族在生产、生活中积累、流传下来许多手工艺,有纺织、编制、刺绣、挑花、木刻、铸造等。
傈僳族的手工艺有其别具一格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蕴含了傈僳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文化素质。
纺织是花傈僳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工艺,其制作流程是将火麻加工成麻布。
这其中有种、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 20 多道加工环节。
纺织是花傈僳服饰的第一道工艺,也是服装的底料。
傈僳族的编织有麻编、草编和竹编,用麻线编织挪扒是傈僳妇女普遍爱好的一种手工艺。
挪扒为呈猪腰子形挎包,傈僳汉子和妇女随身之物,编织有固定的款式,大小不一,精美之处在于挪扒不同的织纹和刺绣,挪扒经久耐用,集美观与实用为一体,是傈僳姑娘订情之物。
傈僳族的麻鞋柔软耐磨,编法和形状与汉族的草鞋区别不大。
傈僳族爱慕用竹子编织生活用具箩、筐、筛、竹席和篱笆等,形状与汉族的竹具基本相似。
草编主要是编织草帽,草鞋等。
傈僳族还实用棕树叶编织蓑衣的工艺,其形态古朴、耐用,与汉族蓑衣大不相同。
花傈僳的刺绣、挑花集中反映在服饰、挪扒上。
刺绣手法与汉族相同,图案以花草为多,形态多种。
挑花是以数沙的方式在麻布上挑出各种几何图形。
花傈僳妇女服饰以挑花为多,领边、袖口、腰带、飘带上随处可见其五彩缤纷图案。
花傈僳妇女的服饰因挑花而显得十分漂亮。
银铸饰品是花傈僳远古就有的工艺。
花傈僳妇女佩戴的耳环、项链、领泡、手镯等,造形各异,精致美观。
此外,用银或者铜铸成几何图形花纹的烟斗也是傈家汉子的心爱之物。
傈僳族的木刻主要是餐具,以木碗、木杯最多见。
尔萨臣民的家园甘娣春尔萨是傈僳史诗中创造乾坤的天神,是花傈僳人非常崇拜的神明,在他们的眼里,尔萨神不仅创造了乾坤而且创造了整个傈僳族群。
当大山的风又一度灿烂了栅栏两边的苦荞花,喜欢养蜂的花傈僳人又迎来一个甜蜜蜜的季节。
老阿爸握了一辈子火铳的手赶起了羊群,老辣的兰花烟卷起所有的往事,从遥远的青海湖迁徙到奔腾的金沙江,他们祖祖辈辈与木楞房结下了不解之缘。
傈僳族历史 傈僳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傈僳族历史傈僳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导语:探秘傈僳族宗教信仰与神灵崇拜傈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是个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
傈僳族历史悠久,且有自己的语言。
过去傈僳族信
探秘傈僳族宗教信仰与神灵崇拜
傈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是个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
傈僳族历史悠久,且有自己的语言。
过去傈僳族信奉自然之神,现在仍然有部分人信奉,不过主要信奉基督教、天主教。
那么,下面一起进入傈僳族文化详细了解吧。
傈僳族主要信仰基督教(于本世纪20年代传入傈僳族地区),也有信奉天主教(1888年始传人傈僳族地区)的,但为数极少,另外,傈僳族群众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它以自然崇拜和灵魂观念为基本内容,以遇疾病灾害时杀牲祭祀活动为其主要形式存在于傈僳族地区。
神灵崇拜
过去傈僳族信奉多神,崇拜自然,还有图腾崇拜的残余。
19世纪中叶后,基督教和天主教传入傈僳族地区。
栗粟人认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均为各种“尼”(精灵)所主宰,而人的生命则由“稠哈”(灵魂)所主宰。
傈僳族多居高山,经常遭到风、旱灾害,因而形成一套驱逐自然灾害的崇拜仪式。
如驱风:由氏族长者持酒一碗,以树叶蘸酒洒向四方,并念咒语,同时对风吹牛、羊角号,求山神停止刮风。
祈雨:仪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用竹片或木条编成一方块,上涂泥巴,由生肖属龙的人在其上燃火一堆,将其放入水潭或江河中去,让水将火冲熄,相信可成为下雨征兆;二是用药物毒死江中扁头鱼,认为消灭扁头鱼,天就会降雨;三是以箭射入“龙潭”,以为可借此触动龙神,
生活常识分享。
傈僳族文化
曾金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傈僳族在生产、生活中积累、流传下来许多手工艺,有纺织、编制、刺绣、挑花、木刻、铸造等。
傈僳族的手工艺有其别具一格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蕴含了傈僳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文化素养。
纺织是花傈僳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工艺,其制作流程是将火麻加工成麻布。
这其中有种、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20多道加工环节。
纺织是花傈僳服饰的第一道工艺,也是服装的底料。
傈僳族的编织有麻编、草编和竹编,用麻线编织挪扒是傈僳妇女普遍爱好的一种手工艺。
挪扒为呈猪腰子形挎包,傈僳汉子和妇女随身之物,编织有固定的款式,大小不一,精美之处在于挪扒不同的织纹和刺绣,挪扒经久耐用,集美观与实用为一体,是傈僳姑娘订情之物。
傈僳族的麻鞋柔软耐磨,编法和形状与汉族的草鞋区别不大。
傈僳族喜爱用竹子编织生活用具箩、筐、筛、竹席和篱笆等,形状与汉族的竹具基本相似。
草编主要是编织草帽,草鞋等。
傈僳族还有用棕树叶编织蓑衣的工艺,其形态古朴、耐用,与汉族蓑衣大不相同。
花傈僳的刺绣、挑花集中反映在服饰、挪扒上。
刺绣手法与汉族相同,图案以花草为多,形态多种。
挑花是以数沙的方式在麻布上挑出各种几何图形。
花傈僳妇女服饰以挑花为多,领边、袖口、腰带、飘带上随处可见其五彩缤纷图案。
花傈僳妇女的服饰因挑花而显得十分美丽。
银铸饰品是花傈僳远古就有的工艺。
花傈僳妇女佩戴的耳环、项链、领泡、手镯等,造形各异,精巧美观。
此外,用银或铜铸成几何图形花纹的烟斗也是傈家汉子的心爱之物。
傈僳族的木刻主要是餐具,以木碗、木杯最多见。
甘娣春尔萨是傈僳史诗中创造天地的天神,是花傈僳人非常崇拜的神明,在他们的眼里,尔萨神不仅创造了天地而且创造了整个傈僳族群。
当大山的风又一度灿烂了栅栏两边的苦荞花,喜欢养蜂的花傈僳人又迎来一个甜蜜蜜的季节。
老阿爸握了一生火铳的手赶起了羊群,老辣的兰花烟卷起所有的往事,从遥远的青海湖迁徙到奔腾的金沙江,他们祖祖辈辈与木楞房结下了不解之缘。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傈僳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区。
以下是傈僳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和风俗:
1.忙傈节:忙傈节是傈僳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迎
接新年的盛大庆祝活动。
通常在农历年初一至初三举行,
期间会进行各种舞蹈、歌唱和传统竞技活动。
2.寨祭:寨祭是傈僳族的宗教仪式,用来祈求神灵保佑村寨
的平安和丰收。
寨祭通常在农历六月或七月举行,期间会
进行祭祀、舞蹈、歌唱和传统体育竞技等活动。
3.穿花节:穿花节是傈僳族的集体婚礼仪式,也是年轻男女
相亲和婚姻的重要场合。
在穿花节期间,男女青年身穿盛
装,进行各种舞蹈和音乐表演,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魅力。
4.背篓舞:背篓舞是傈僳族的一项传统舞蹈,舞者以带有篮
子的腰带悬挂在腰间,跳跃、转圈和旋转,展现出优美的
舞姿和技巧。
5.老虎舞:老虎舞是傈僳族的一种独特舞蹈,舞者用画有老
虎图案的面具和服装,模仿老虎的动作和姿态,表达勇猛
和神秘的象征意义。
此外,傈僳族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风俗,如多亲属血缘制、土地继承制以及神话传说、婚姻习俗等。
他们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傈僳族的习俗有什么
傈僳族的习俗有什么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
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
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那么,傈僳族的习俗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傈僳族的历史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
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
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
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
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分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挝、泰国等。
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
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缘。
傈僳族的节庆傈僳族人使用自然历,借助花开、鸟叫等,把一年分成花开月、鸟叫月、烧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狩猎月、过年月和盖房月等10个季节月。
传统节日主要有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和刀竿节。
阔什节(年节)民间最大的节日,为一年一度。
过年节也为过年日,年食和酿制水酒,为祈求五谷丰一,每家都要将第一次舂出的籼米粑或糯玉米粑拿出一部分悬于树上做祭供,还分出一小碗喂狗,因民间传说是狗把五谷带到了人间;有的地方还要把第一次舂出的粑粑喂牛,以感谢牛帮助人类耕地。
年节的第一天,全家聚餐,并同饮同心酒。
收获节收获节大都在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
收获节最大的活动是家家都酿酒和尝新,有的人家甚至直接到地里一边收获一边煮酒,并伴以歌舞,常常通宵达旦,尽兴方散。
刀竿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据说上刀竿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傈僳族有自己的历法,公历一月是他们的过年月,由于各地的习惯和历称的方法不同,过年的时间也就前后不一。
以怒江地区傈僳族来看,大约夏历十二月五日至第二年正月十日左右为过年时间。
中华各民族简介——傈僳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傈僳族傈僳族概况历史:傈僳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成员。
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人口:傈僳族人口约有57.5万人。
分布:云南北部努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四县,是傈僳族的主要聚居区。
经济: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
习俗傈僳族风俗图腾:信仰: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
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礼仪:傈僳族民间婚丧嫁娶均要宰羊(或牛)杀猪宴客。
在请客时,不论猪肉、羊肉(或牛肉)都愿放入一锅煮,若是有贵宾至,还要煮乳猪招待,以两个月刚断奶的小猪为最好。
待客要吃独品菜,就餐时主客都席地而坐,肉食分吃,剩余可以带走。
福贡的一些傈僳族,在遇有客人光临时,主人常用核桃仁、生姜辣椒、大蒜等放入竹筒内捣碎,盛入木碗加盐待客。
傈僳族待客饮酒最富民族特色,饮酒时两人共捧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使酒同时流进主客的嘴里,称“同心酒”,至亲密友见面时常用这种喝法。
习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都有春浴之习,届时大部分青年男女,都自带行李、食品和餐具到温泉处沐浴。
丽江地区的秀兰河在立夏前三天或后三天,水将变浑,据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饮用有治胃病的功能,用秀兰河的水做饭,饭呈红色,清香可口。
届时还要进行蒸汽浴,沐浴后可治风湿病。
沐浴期间,大家一同野餐,是傈僳族民间规模较大的郊猎野餐活动。
禁忌:产妇分娩时,外人不能闯入室内,尤其忌讳持刀箭者闯入;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蹬踏或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添柴;忌伤害蜘蛛;丧事期间,死者的亲友和同村人都禁止吃辣椒,否则被认为是对死者不敬。
婚俗:男女青年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都要设宴置办酒席。
在女方到男方家门口时,男方还要在门口摆一桌酒席,请陪同的客人喝喝酒。
婚礼之后,新郎、新娘要互换碗筷,表示今后要互敬互爱。
食俗: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
仍然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平时很少单做菜,饭菜合一的粥煮熟后,全家围着火塘就餐。
宗教知识:傈僳族的宗教信仰
(⼀)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 在傈僳族的宗教观念中,和⼈具有灵魂⼀样,⾃然界的万物也⽆不具有灵魂,凡是⽇⽉、⼭川、星⾠、河流、树⽊都是⼈们的崇拜对象,他们把那些认为在主宰⼀切⾃然现象的精灵称作“尼”,⽽且种类⾮常多,如:“⽩加尼”(天⿁)、“恒刮尼”(家⿁)、“⼭⿁”、“结林尼”(路⿁)等等。
⼈们在开荒、盖房、狩猎之前,要请巫师⼘卦问吉凶,同时为了免灾祛祸,不被疾病所侵扰,他们动辄就举⾏各种祭祀神和活动。
最常祭奉的⿁灵有:天⿁、⼭⿁、家⿁、梦⿁、⽔井⿁等。
祭祀的形式和办法⽐较复杂多种,⽣什么病祭什么⿁,⽤什么祭品,都有⼀定的规定。
⼀般是先杀鸡来祭,家⾥⽼⼈都会主持,如果疾病不见好转,就要杀猪、⽺这类⼤的牲畜,还不⾏,最后就杀⽜,数量也就不是⼀、两头的事了,到了这个程度还得请“尼扒”(巫师)。
为了避邪驱灾,家⾥养的牲畜⼤半都是⽤来祭祀⿁。
祭天⿁时杀⽜,并杀⼀只鸡。
⽜是雌性的,那么鸡就是公的,反之就⽤母鸡。
⽩杨、野⽵各⼀枝,祭毕将“⿁魂”送上天云。
祭礼⼭⿁“⽶司尼”,往往为祈⾬或避风灾、除病、械⽃时杀鸡、⽺或猪⼀只,艾和栗树⼀枝,祭时历数⼭、⽯、⽔、树等各种⾃然物的名称。
祭祀⿁的祭品⼗⼆块粑粑、酒⼀碗,把⿁“送”到海⾥去。
“祭梦⿁”时⽤猪⼀头、鸡⼀只,要求⼀公⼀母,相对应。
把这个⿁“送”往太阳升起的东⽅。
“⽔⿁”的祭礼⽤⽜或猪⼀头,祭“触犯⿁”时⽤鸡或猪⼀只、⼀碗酒。
祭祀“⽔⿁”时⼤呼此⿁的名字,祭物⽤鸡、猪各⼀只,⽤绳⼦串鸡⿐孔和猪的⽿朵,牵到野外去祭。
傈僳族部分地区还有信奉叫“摆依⿁”的。
这种⿁往往是某个⼥⼈带有,所以把这个⼥⼈就叫“摆依婆”。
据说“摆依婆”能吃⼈。
害⼈的主要⼿段是吸⼈⾎。
⼀个⼈若是被它害上了就会⽣病,时间长了全⾝的⾎被“摆依⿁”吸⼲⽽致死。
“摆依⿁”附在哪个妇⼥⾝上,就会处处维护这个妇⼈的家,谁要是侵犯了这个家的利益,它就加害于谁,谁很快就会染上重病。
有的地区⽤⽔⽜的油脂抹在嘴和肚脐上防“摆依⿁”,也有在门头上挂⽔⽜⾓和桃柳枝,据说“摆依⿁”惧怕这⼏样东西。
云南傈僳族的风俗民情
云南傈僳族的风俗民情傈僳族,现有人口57。
4万。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部分分布在云南丽江、迪庆、大理、楚雄及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地。
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过去傈僳族信奉多神,崇拜自然,还有图腾崇拜的残余。
19世纪中叶后,基督教和天主教传入傈僳族地区。
傈僳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自然历,他们把一年分成开花月、鸟叫月、烧山火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狩猎月、过年月和盖房月等十个季月。
傈僳族称最早见于唐代,唐朝时被认为是“蛮”的一部分。
傈僳族和彝族、纳西族在族源上关系密切。
8世纪时他们的先民居住于金沙江畔。
傈僳族住房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木结构,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形似木匣,内地傈僳族大都居住这种房屋;另一种为竹木结构,先在斜坡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顶盖茅草或木板,屋中央置一大火塘,因这种房子下面有很多木桩,故被称为“千脚落地屋”,流行于怒江傈僳族地区。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美丽大方,上穿短衣,下着长裙,头饰红白料珠,胸前配彩色料珠项圈。
傈僳族妇女的裙子是用上百片的各色布料经过精心剪裁缝制而成的,因此被称作“百花裙”。
男子一般穿短衫,裤长过膝,有的以青布包头,左腰配砍刀,右腰挂箭袋。
傈僳族的主食是玉米、荞麦。
傈僳族人认为动物苦胆是一种良药,也是一种调味品,因此总把胆汁掺入酒中饮用,在煮肉时则把苦胆放入锅中一块煮,用来去腥味开胃。
傈僳族少女到了十三四岁,家人要为她举行穿裙礼的仪式,以此承认其已步入成年期,获得了社交权。
仪式要选择吉日举行,由家中辈分最高的老妇人主持,女孩首先向家中长辈行礼,然后母亲将自己亲手纺织的麻布长裙为女儿穿上,同时高声吟唱:“女儿啊,今天是你自由的日子,你长大了,你像一只小鸟可以飞了。
”举行穿裙礼仪后的姑娘,可以佩戴头饰、耳环,享有较大的社交自由。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
傈僳族的祭鬼祀神
傈僳族的祭鬼祀神
王红曼
【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00)002
【摘要】在傈僳族的宗教观念中,宇宙万物万事无不具有魂灵,举凡日月、山川、星辰、河流、树木、岩石等都是人们的崇拜对象。
傈僳族把在冥冥中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精灵称作“尼”,这种精灵多达百余种。
按其功能和属性,傈僳族又把这些“尼”分为“善尼”(善鬼)和“恶尼”(恶鬼)、“自然尼”(自然鬼)和“社会尼”(社会鬼)。
它们具有超人的力量,掌管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或作崇加害于人,或给人免灾降福。
总之,人们的福兴灾祸,生老病死都是各种鬼灵作崇的结果。
因此,为了免灾祛祸,除病治病,傈僳族群众动辄便举行各种祭鬼祀神活动。
现将傈僳族日常生活中
最常祭奉的鬼灵列表如下:
【总页数】1页(P50-50)
【作者】王红曼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
【相关文献】
1.七月十五中元节——鬼月谈祭鬼与中国人的鬼怪观 [J], 殷登国
2.鬼证:清人丧祭观的另类演绎 [J], 潘星辉
3.白裤瑶看鬼杀畜祭“大老爷”习俗刻录的上古史 [J], 磨现强
4.解读佤族"猎头祭鬼"习俗 [J], 左永平
5.日本的丰桥鬼祭:对一项无形民俗文化遗产的现场观察 [J], 周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傈僳族传统信仰与禁忌探析
作者: 余德芬
作者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出版物刊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79-8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僳僳族;传统宗教;禁忌;巫师
摘要:傈僳族的传统宗教是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合为一体的宗教膜拜形式,它反映了像僳族传统笃信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
随着生活方式从游牧采集转为农耕与畜牧为主的家庭经济形式,宗教活动也开始围绕着家庭宗族来开展。
祖先的神灵,特别是那些英烈的神灵,成为今天主要的宗教膜拜形式。
傈僳族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禁忌都直接产生于传统宗教,各种禁忌都与鬼神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在傈僳族的宗教观念中,和人具有灵魂一样,自然界的万物也无不具有灵魂,凡是日月、山川、星辰、河流、树木都是人们的崇拜对象,他们把那些认为在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精灵称作“尼”,而且种类非常多,如:“白加尼”(天鬼)、“恒刮尼”(家鬼)、“山鬼”、“结林尼”(路鬼)等等。
人们在开荒、盖房、狩猎之前,要请巫师卜卦问吉凶,同时为了免灾祛祸,不被疾病所侵扰,他们动辄就举行各种祭祀神和活动。
最常祭奉的鬼灵有:天鬼、山鬼、家鬼、梦鬼、水井鬼等。
祭祀的形式和办法比较复杂多种,生什么病祭什么鬼,用什么祭品,都有一定的规定。
一般是先杀鸡来祭,家里老人都会主持,如果疾病不见好转,就要杀猪、羊这类大的牲畜,还不行,最后就杀牛,数量也就不是一、两头的事了,到了这个程度还得请“尼扒”(巫师)。
为了避邪驱灾,家里养的牲畜大半都是用来祭祀鬼。
祭天鬼时杀牛,并杀一只鸡。
牛是雌性的,那么鸡就是公的,反之就用母鸡。
白杨、野竹各一枝,祭毕将“鬼魂”送上天云。
祭礼山鬼“米司尼”,往往为祈雨或避风灾、除病、械斗时杀鸡、羊或猪一只,艾和栗树一枝,祭时历数山、石、水、树等各种自然物的名称。
祭祀鬼的祭品十二块粑粑、酒一碗,把鬼“送”到海里去。
“祭梦鬼”时用猪一头、鸡一只,要求一公一母,相对应。
把这个鬼“送”往太阳升起的东方。
“水鬼”的祭礼用牛或猪一头,祭“触犯鬼”时用鸡或猪一只、一碗酒。
祭祀“水鬼”时大呼此鬼的名字,祭物用鸡、猪各一只,用绳子串鸡鼻孔和猪的耳朵,牵到野外去祭。
傈僳族部分地区还有信奉叫“摆依鬼”的。
这种鬼往往是某个女人带有,所以把这个女人就叫“摆依婆”。
据说“摆依婆”能吃人。
害人的主要手段是吸人血。
一个人若是被它害上了就会生病,时间长了全身的血被“摆依鬼”吸干而致死。
“摆依鬼”附在哪个妇女身上,就会处处维护这个妇人的家,谁要是侵犯了这个家的利益,它就加害于谁,谁很快就会染上重病。
有的地区用水牛的油脂抹在嘴和肚脐上防“摆依鬼”,也有在门头上挂水牛角和桃柳枝,据说“摆依鬼”惧怕这几样东西。
傈僳族认为这些鬼灵主宰着世界,降祸福于人们。
所以常常在开荒、盖房、狩猎等工作前,请巫师卜卦问凶吉。
例如,他们认为山神和猎神是保佑自己狩猎成功的鬼灵,出猎前,猎人们总是杀牲献酒,让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猎人主持祭祀山神和猎神的仪式,祈求神灵的保护,然后又用竹签、鸡骨等卜卦,求问凶吉。
到了狩猎地点,又要向山神祭祀,祈求恩赐猎物。
当捕获猎物满载而归时,猎人们还要鸣枪吹牛角号,向山神致谢,让猎神归神位。
途中每到一处丫口岔道,都要吹响牛角号。
傈僳族的巫师有尼扒和尼古扒,两者都被认为是神鬼之间的沟通者。
所不同的尼扒能“直接看到”鬼,和鬼面对面打交道,用咒语来杀鬼,而尼古扒则不能。
所以尼扒的社会地位较尼古扒高。
但在卜卦方面两者都是同样的,能卜签卦、刀卦、鸡骨卦、贝壳卦、手卦、猪肝卦等十余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