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合集下载

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五)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追求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实 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是 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 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是党的根本宗旨 我国政权性质的鲜明体现, 我国政权性质的鲜明体现,是我们党带领 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需要。 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需要。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 各方面的积极性; 各方面的积极性; 统筹国内国际这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 统筹国内国际这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 加强战略思维, 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 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 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 好的国际环境。 好的国际环境。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做到: 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做到: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 和对外开放; 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四)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四 统筹兼顾
(四)人类文明的优秀思想成 果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哲学 . 基础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表”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 基础 3.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 . 论成果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社会发展理论的演进轨迹: 社会发展理论的演进轨迹:

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它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下,发展出来的一种科学发展理念和实践。

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导原则,如全面协调可持续、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指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发展进程中,并实现自身的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指要树立全球观,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只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

其次,要增强科学发展观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时刻牢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科学、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和科学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才能够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注重长远规划和稳定发展。

同时,要树立全球观念,关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一发展。

通过增强科学发展观的意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再次,要结合实际,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中国的国情制定的,因此在贯彻落实中要注重把握实际。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结合具体的地区、行业和个人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路线。

同时,要注重统筹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避免片面追求其中一方面的发展,导致不平衡和不协调。

要注重改善和保护环境,避免损害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具体行动中,才能够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目标。

最后,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和教育。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理念,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可能并不完全了解。

因此,我们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政府的宣传机构、学校、媒体等进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要求,从而推动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各个方面的落实。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回复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回复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回复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一种指导原则和发展理念。

以下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它强调经济增长要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核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相协调,持续发展要以满足现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

3. 发展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全面进步。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社会主义本质和阶级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和阶级性,强化党的领导,维护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性。

5. 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科学发展观强调决策必须科学化、民主化,坚持依法治国原则,注重广泛听取不同群体和地区的意见,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发展观主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倡导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7. 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

以上是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

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是一种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和全面指导思想。

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实现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在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
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培育新的科技成果,实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改革创新。

改革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推动制度创新,改革经济和社会
模式。

第三,环境保护。

在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需要关注环境问题,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保护自然环境。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民
服务的理念与指导思想的具体化。

它强调以人为本,在经济社会发展
中必须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利益,关注人民的福利,体
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发展观的人本取向。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观被广泛地应用和推广。

碧水如镜的西湖、雨后清新的北京街头、洁净无敌的北京奥运村……这些美好的图景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

这也体现了我们的社会正在向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旨在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协调发展,使发展成为全面、平衡、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

通过科学发展观实践,建立了人民向往的和谐社会,也一个有许多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国家,对于协调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实现民族期望具有重要意义。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以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己任的科学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总结的深刻认识,而且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性、先进性。

以下将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的。

其核心就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发展、民主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把握贯穿始终的根本方针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就意味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念的根本区别。

科学发展观必须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必须形成基础坚实、链条不断、功能完备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体系,这一全新的发展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和发展观念的科学理论。

历史的发展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党和政府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历史渊源。

在20世纪,中国面临着彻底改变国家和民族面貌的历史任务,要实现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当时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有益成员”和提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一致,为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任务。

到21世纪,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于是需要有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去适应这种新时代。

而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前,一些党员干部对主流的发展观念存在较大的误区,他们把经济建设作为唯一任务,忽视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生态平衡、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有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去纠正这种误区,这便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更好地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根本要求。

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首先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系统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思想体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同时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命题,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新的重要思想。

不仅如此,科学发展观也总体涵盖了胡锦涛关于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人类对发展模式的探索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形成和坚持的一种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思想理论。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是硬道理,回答了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2.1 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之一,强调将发展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均衡,注重发展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使各个方面相互促进,实现全面发展。

2.2 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协调,避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导致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协调发展要求我们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强化顶层设计,通过改革创新等手段,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2.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之一,强调经济发展要符合自然规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注重长远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4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立足点,强调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坚持共同富裕,注重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对于我们抓住当今时代潮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念,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本文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进行阐述。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它深刻认识到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提出了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

这一理念是在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

全面的发展要求满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而不是仅注重其中某一方面的快速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

协调发展强调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平衡性,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中,实现内部的和谐、稳定、协调的关系。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破坏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要强调现代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系由四个方面组成:人类本质观、发展观、全球化观、文化观。

人类本质观可以理解为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本质属性,强调改善人的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关系。

发展观是展示经济发展的一种思想体系,它强调经济发展不应仅局限在经济利益的追求上,而是要兼顾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

全球化观中,科学发展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国际社会应该开展宽广的合作,强调实现全球范畴内的共同发展。

文化观强调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呼吁缩小国际文化差距,实现文明交流和文化平等。

三、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思想体系,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指导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和医疗的发展等,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理念。

它强调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和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共享共治等基本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一种理念。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理念。

它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关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身心健康,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之间实现平衡和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协调。

3.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 绿色低碳绿色低碳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5. 共享共治共享共治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全体人民参与、全民共享、全面治理的目标。

三、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促进了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和产业协调等方面的发展。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李向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后,要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认真学习,联系自己的工作,我对胡锦涛书记的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这个重要思想不仅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宏观指导意义,对我们教育工作在内的社会全方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我认为正确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加强学习,准确、深入的理解科学发展观教师接受科学的教育发展是要面对一些传统理念的挑战的,只有通过学习,结合教育实践,将科学的发展观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形成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冲破单一固有的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始终用赏识的眼光来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对待学生坚持做到关爱、尊重、理解、宽容、激励,让学生在阳光下成长,在表扬中成才,在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发展。

这样的理念才是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深入的理解。

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教师的工作是教学,也就是教书育人,工作对象是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育工作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

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

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

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应明确科学发展观A.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B.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C.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D.主张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

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对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去年抗击非典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这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必须做到:第一,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坚持全面发展。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五篇模版)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五篇模版)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五篇模版)第一篇: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答法一: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法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重要文件里第一次响亮地提出这样的要求。

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丁晋清
【期刊名称】《理论与当代》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

科学发展观以深厚的思想内涵、严谨的内部结构、鲜明的体系特征,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当前,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就必须把握它的科学体系;也只有从科学体系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才能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它的实质,才能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丁晋清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J], 丁晋清
2.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J], 丁晋清
3.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融入高校《概论》课教学体系的路径研究 [J], 汪淑娟
4.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 [J], 丁晋清
5.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融入高校《概论》课教学体系的路径研究 [J], 汪淑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怎样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怎样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贡献率
22%
2008年中国经济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中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 较快增长,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我国 的国际地位也因此迅速提高。
在大连召开 世界经济论坛第 三届新领军者年 会 , 来 自 世 界 8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400 余 人 出 席 会 议。在“重振世 界经济增长”议 题中,中国成为 各方关注的焦点。
2009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出口国
同时,我国已经129个国家和地区、 13个国际组 织建立了180 多个多双边联委会机制,真正称得上中 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发展机遇、 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重要问题是要善于从国内 国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出既 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方略。
胡锦涛同志指出: “相信谁、为了谁、依 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 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 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 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巩固党的执政 基础的要求。
古人讲 “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 。意思是 说,人民是一个国家立国治国之本,人民富裕幸福国 家才能稳定安宁。 我们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 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是脱离群众。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 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首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 要务,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离开了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 都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 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框架初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时事评论背景: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到现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新趋势、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紧紧围绕“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这个时代课题,深刻揭示并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靠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等基本问题。

围绕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初步形成了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关于发展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于发展特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于发展主题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核就是“发展”。

发展指的是事物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旧事物到新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联系工作实际,“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体会和认识第4组李超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并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党章。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进一步明确了当今时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十几亿人的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改革、建设和执政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方针。

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 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人文本质,强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前提、基础、核心、目的及其价值与意义。

在政治层面,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在经济层面,强调一切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均以人的需要、人的安全为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权益。

在社会层面,强调发展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消除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阶级、阶层以及个人、家庭的矛盾冲突甚至对抗,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状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马克思主义强调以人为本,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怎样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怎样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讲,中国近代以来有两大历史性课题:一个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另一个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前一个问题要靠革命来解决,后一个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

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发展了。

发展成为强国富民的根本,这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持久不变的主题,除非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和分裂的灾难。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一切理论建构、观念创新,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我们清楚地看到,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在我们党进入21世纪以后,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者下,总结、提炼并精确概括出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实质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实现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第二,必须从体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上进行深刻解读。

以人为本的提出,不是一时的要求,而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长期坚持的一个核心思想。

以人为本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重大转变,是我们党告别以阶级斗争为纲思维和计划经济思维,把社会管理推向民主法制轨道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体现。

在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后,产生了新的社会群体和阶层,也产生了不同群体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利益矛盾。

有了收入差距,有了利益矛盾,很容易使一些人用过去阶级斗争的思维去认识问题,也容易导致一些人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去消除差距。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首先确认,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人,不在以阶级定性,群体不在以阶级界定亲疏远近;由利益产生的社会矛盾,只能用新方式去协调、去解决。

把人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认识中剥离出来,把矛盾从斗争的思维和视野中提升出来,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深刻意义所在。

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科学发展观

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科学发展观

改革与探讨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徐向飞(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无锡214153)2008年9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指出,从今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1]要将这个新的科学发展观植根于人的头脑并真正落到实处,须对其内涵和价值有广泛的认同和深刻的理解。

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同时又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相一致。

它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思维方式。

所以,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实践性的剖析,深化对新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从而深刻认识它在新时期突出的实践意义。

1科学发展就是改革开放首先,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封闭的、保守的,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恩格斯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2]邓小平也多次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

[3]改革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是对旧的经济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而不是对原有体制进行一般性的调整、细枝末节的修补,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不仅仅是对经济的改革,“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

”[4]再次,改革开放是党执政兴国的基本路线。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根本的一条,在于坚持改革开放。

目前,我国面临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任务还很重,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建立起来,但还不完善,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无论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要求深化改革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作者:丁晋清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第10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先需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只有从理论体系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才能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它的实质,才能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也才能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一、清晰的理论框架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体系都是有层次的,各层次所具有的基本观点,依其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逻辑结构,系统地回答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是从国际国内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和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和谐世界建设四大战略思想为理论支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等为主要范畴,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学科领域,涵盖新世纪党和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处于第一层次的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总论”。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既是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世界观理论,又是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方法论思想。

它强调要“求四真”、“务四实”,在党的思想路线上增添了求真务实的新内容,是我们党创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主要回答和解决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思想方法问题。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与核心,强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利益,弘扬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在指导发展上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发展”的重大问题;注重依靠人民群众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在指导发展上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解决了“靠谁发展”的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在指导发展上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处于第二层次是从“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提出的若干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理论体系的构成要件。

一是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者联系起来,把“以人为本”贯穿其中,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表述和运用,作为一个完整的发展观提出,并把它提到整个发展的指导思想高度,赋予了“全面协调可持续”以新的含义,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状态、目标和基本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型,谋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把社会和谐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高度,注重主动地、自觉地防止和化解各种困扰及风险,改变转型期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实践。

三是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任务,解决了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某些不适应的问题,解决了如何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在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更有力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高度的理论创新成果,使党的建设的理论视野更加开阔,战略思维更加深邃,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四是关于积极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注重的是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为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这四大战略思想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相互贯通,相互转化,共同统一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中。

处于第三层次的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层次,是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方针、措施等,属于科学发展观的“细目”。

具体体现为十个理论范畴:“发展机遇论”,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实质论”,就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道路论”,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论”,强调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任务论”,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动力论”,强调改革创新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发挥改革、科技、开放的动力作用,尤其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发展主体论”,强调必须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和平发展论”,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发展保障论:提出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重申“两个务必”,倡导“三个为民”、“三个执政”,建设“五大能力”,提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及正确的群众观,为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这一系列范畴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展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内在逻辑的展开。

科学发展观是由这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范畴所构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这些范畴相互渗透、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相互完善,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构成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对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回答,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严密的逻辑结构使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高屋建瓴、气势恢宏。

二、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理论品质。

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基本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重要特点,同时又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创新性发展,与时俱进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不断发展着的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首先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是对唯物史观历史决定论的运用和阐发;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关于唯物史观历史主体思想的运用和阐发;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理论和关于人、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连续性理论的运用和阐发。

可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具体运用。

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科学回答和解决了重大的时代课题。

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吸收已有的发展理论中的积极成分,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正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中始终面临的这个重大难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的理论求解,构成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系列成果。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在“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重大问题上被突破,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新的理论创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就得到中国人民广泛的认同,发挥着巨大的理论威力,对实践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已为这几年的实践所充分证明。

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宽广的世界视野。

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积极借鉴现代西方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国际发展环境,科学判定世界发展潮流,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作出自觉回应。

科学发展观在世界面前树立起了中国新阶段发展旗帜,并在旗帜上写上了新的内容,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对人类负责、为世界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谋利益的宽广襟怀。

三、鲜明的体系特征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必然在形成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体系特征。

科学发展观的体系特征主要表现为:包容性。

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作为政策型的理论观点提出来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在内涵上进一步扩大容量,外延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包容性越来越强,成为囊括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论体系,覆盖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

随着实践的深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还将继续发展和完善。

随着包容性的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得到提升,从一开始的应对和解决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挑战层面,上升为世界观方法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性指导方针层面,上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求实性。

科学发展观是求真务实的发展观。

实事求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精髓,集中体现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政治品质。

“求四真”、“务四实”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内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内涵更加深刻和完整,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意义更加突显和具体。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内在统一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求真务实为着力点,用求真务实的作风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