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的内涵与价值

合集下载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感悟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感悟

感悟: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父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出自《论语》中“学而”一章。

父道,是指父亲所秉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及对子女的教育和关怀方式。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顺父母一直被视为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而“无改于父之道”更是对孝顺的最高境界的赞美。

对父道的理解和实践,不仅是子女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稳定和文明传承的基石。

二、孝道的内涵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其内涵包括对父母的尊敬、关爱、扶养和孝顺。

尊敬父母,是指子女要尊重父母的言行和意见,要虔诚地对待父母,不得有怠慢之情。

关爱父母,是指子女应该用心去关心父母的生活和情感需要,体贴入微地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扶养父母,是指子女要尽力扶助父母,尤其是在他们年老体弱、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用尊重和爱心去对待他们。

而孝顺则包括对父母的顺从和听从,要尊重他们的意志和决定,不得有忤逆之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即是要在这些内涵上持续不变,不松懈不变心的坚守。

三、孝道的实践孝道作为一种美德和道德规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实践和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孝道的实践形式也许有所改变,但其核心价值却是永恒不变的。

孝顺父母可以通过陪伴陪读,定期走访,聆听倾诉,尽孝尽责。

尊敬和理解父母的生活选择和价值观也是孝道的表现。

孝道还可以通过尊重父母的意愿和决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来体现。

在实际中,我们可以通过种种细节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孝道,比如每周陪伴父母散步、给他们做一顿饭、帮他们整理家务等等,这些看似平凡的行为,却是我们对孝道最真挚的表达。

四、个人感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十分重要的品德。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不仅是对父母的孝顺,更是一种思想觉悟和品德追求。

个人认为,孝道是一种内心的感悟和道德层面的实践,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和体会,要用行动去实践和表达。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孝道的形式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但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却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孝道的认知

孝道的认知

孝道的认知孝道的认知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崇高的美德之一,其内涵也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理解。

认知孝道,首先要了解其含义,从而明确其意义和价值。

孝道的本质是“孝敬父母”,蕴含着尊重、敬爱、关爱和奉献的精神,是一种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规范。

一类:尊重父母的认知孝道中最基本的一条是尊敬父母,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庭的感恩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尊重父母的认知,表现为孝子对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行为,孝子也会认真尊重。

例如,在家庭聚餐中,孝子不容易率先开始吃或喝,而是等待父母的示意。

孝子还会避免和父母争吵,不会说难听的话。

二类:关爱父母的认知孝道的关键精神是关爱父母。

这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

孝子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生活需求和心理状况,以便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例如,当父母生病时,孝子会尽一切可能去医院照顾他们,并与医生交流和沟通。

孝子还会关注父母的生活,如给父母做好吃的菜、帮抬重物等等。

三类:奉献父母的认知在孝道中,孝子需要倾听父母的声音、了解父母的困难。

当父母需要帮助时,孝子不会闪躲,而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帮助。

奉献父母的认知,是一种精神上的付出和支持,以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和尊敬。

例如,在父母生活上时,孝子无私地给予支持和照顾,同时努力尽力让父母更开心和舒适。

综上所述,认知孝道并不意味着只需要遵守道德规范,而是要带着一种感恩之心去主动做好一切。

只有将孝道的精神融入日常行为,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好孝道。

因此,我们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仍然需要孝道,因为不忘敬老恭亲,人性仍将保持升华。

中国传统孝道的看法

中国传统孝道的看法

中国传统孝道的看法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指的是尊重、关爱和照顾父母的行为,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一条。

本文将从孝道的定义、文化背景、传承和现代价值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孝道的看法。

一、孝道的定义中国传统孝道的定义是指子女尊重、关爱和照顾父母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父母:孝道的核心在于尊重父母,子女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不应该随意批评和指责父母。

2. 照顾父母:孝道也包括照顾父母,子女应该尽力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照顾父母的饮食、医疗和休息等方面,确保父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3. 回报父母:孝道的子女还应该回报父母,例如通过物质、精神和情感上的回报来孝顺父母。

二、孝道文化背景1.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

孝道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特点,即父母在家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子女应该尊重、照顾和回报父母。

2. 传统价值观: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仁爱、忠诚、诚信、孝道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3. 文化传承: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孝道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孝道文化一直伴随着中国。

三、孝道的传承和现代价值1. 传承价值: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之一。

孝道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

2. 现代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也发生了变化,但其基本内涵并没有改变。

现代孝道文化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尽力回报父母,同时也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

中国传统美德之孝道

中国传统美德之孝道

中国传统美德之孝道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始终占据着我国文化道德体系的重要地位。

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体与国家的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美德之孝道,展示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积极贡献。

一、孝道的内涵与重要性孝道,指子女对父母充满敬爱、尽职尽责的行为表现。

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看,孝道被视为家庭伦理的基石,体现了尊重、敬爱、报答父母的道德规范。

孝道的内涵包括孝心、孝敬、孝顺等方面,是一种同时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伦理道德观念中的理念。

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体现在尊重、崇敬老人的观念上。

中国人向来尊重长者,认为老人代表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是家族血脉的延续。

因此,子女们对父母的尊敬、孝顺被视为美德。

其次,孝道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为了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一个孝顺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关系更加紧密,这种亲情的延续使得家庭成员相互扶持、和睦相处。

最后,孝道也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体现,凡是尊重、孝顺父母的人往往也能尊重他人、爱护社会。

二、孝道与个人成长孝道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孝道有助于培养孝心。

在家庭中,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陪伴和指导,孩子学会孝道,不仅表现出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也会延伸到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上。

其次,孝道有助于培养责任感。

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责任的承担。

通过履行孝道,个人能够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更好地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各种角色。

最后,孝道有助于培养家庭观念。

在父母的教育下,子女们懂得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怀。

这种家庭观念将使个体更加关注家庭和睦,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孝道与家庭和谐孝道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基石。

在一个孝顺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常常能够形成紧密的亲情关系和相互扶持的氛围。

首先,孝道使得子女与父母之间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和爱的纽带。

中华孝道文字内容

中华孝道文字内容

中华孝道文字内容什么是中华孝道?中华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

它强调儿女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承载着尊老爱幼、强调亲情、崇尚家庭和谐的精神内涵。

中华孝道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一直秉承和传承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一。

中华孝道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尊敬和关爱父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代表着家庭的根基和血脉的延续,他们经历了繁重的养育和教育责任,付出了无私的爱与奉献。

因此,中华孝道强调儿女要对父母心存感恩,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幸福。

这种尊重和照顾父母的孝顺行为被认为是儿女的职责和道义所在。

中华孝道的实践方法有多种。

首先,孝敬父母要从平时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

尊重父母意味着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不随意违背他们的意愿。

其次,尽孝可取得实际行动,如为父母料理生活起居,关心他们的健康和饮食,给予他们慈爱和陪伴。

此外,还可以通过传统节日和仪式,如清明、中秋等,回家探望父母,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敬意。

这样一来,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也是保持家庭和谐的重要环节。

中华孝道对家庭的意义重大。

中华孝道倡导的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旨在维护亲情的纽带,促进家庭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在中华孝道的理念中,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人学习道德、价值观念的最初阶段。

孝敬父母的行为会在家庭中传承下去,培养出更多尊重和关爱的家庭成员,从而构建一个爱心和谐的家庭。

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华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压力和竞争的加剧,许多人忽略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然而,中华孝道的价值观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思考:家庭是人生的归宿,父母对我们的无私奉献应该得到我们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只有通过孝敬父母,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总而言之,中华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强调儿女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

传承孝道演讲稿解说词范文

传承孝道演讲稿解说词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主题——孝道。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它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自古以来,孝道被视为做人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今天,我将从孝道的内涵、孝道的传承以及孝道在当代的价值三个方面,向大家阐述孝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孝道的内涵孝道,简而言之,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赡养。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生活,关心父母的健康,是孝道的首要内容。

2. 孝养父母:在物质上给予父母足够的赡养,使他们晚年生活无忧。

3. 孝心传承:将孝道精神传承下去,让子女懂得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4. 孝道实践:将孝道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中。

二、孝道的传承孝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孝道的传承:1. 家庭传承:家庭是孝道传承的重要载体。

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子女从小树立孝道观念。

2. 学校教育:学校是传承孝道的重要阵地。

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孝道意识。

3. 社会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孝道故事,弘扬孝道精神。

4. 法律保障: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孝道权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三、孝道在当代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孝道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1. 培养道德品质: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弘扬孝道,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

2. 维护家庭和谐:孝道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尊重父母,关爱家人,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维护家庭和谐。

3. 促进社会稳定:孝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全社会共同弘扬孝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稳定。

4. 传承民族精神: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孝道,有助于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的意思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的意思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的意思“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这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一句名言,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孝顺父母,天经地义”的道理。

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传承精神。

1.孝为德之本“孝”是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源远流长,与中华文化的根基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孝”看作是“德”的根本之本,强调家庭中的“孝”,是安身立命、厚德载物的基础。

孝愿表现出的是人的一种关心和敬重,是子女对于父母的爱,也是亲情的最高表达。

君子孝者,固以待人有礼,知礼达理,面对未知的时候,也能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2.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的道德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视孝为一切美德之源,常常说“孝顺父母是一切美德的起点”。

因为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是作为人生根本的东西,也是一种人生需要。

只要有了孝顺父母的精神,就会有更高的道德境界,会因此而荣登“伟人之列”。

孝为先是指,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我们都应该把孝作为一种习惯和信仰,把孝作为基本的准则,始终坚持孝道观念,做到孝让自心映照出来的是自己崇高的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孝道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化,虽然传统的孝道观念仍旧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传承,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家庭关系松散、亲情淡漠、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等等。

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在当今社会中更加合理地发扬孝道,让年轻一代认识到孝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持家庭和睦、和谐团结。

孝是一种精神世界,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种道德思想。

孝是一种美德,必须时时刻刻贯彻于艰难时期和繁忙时刻,无论是文化、文明上,还是内在的灵性深度上,孝肯定是我们前进的标志。

孝相当于社会的基石,它的存在与否,关乎了一个社会的生命力。

在亲情关系中,孝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孝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孝道文化解释.

孝道文化解释.

孝道文化编辑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孝道文化将由北京圣都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拍摄百集系列剧中文名孝道文化其它译名禧礼孝敬道天下行组委会出品公司北京圣都国际文化有限公司制片地区中国拍摄地点中国发行公司北京圣都国际文化有限公司导演刘天一编剧柯云腾主演李婉茹,蒋菲集数100集每集长度45分钟类型亲情,励志制片人刘天一总监制赵云博爱心大使陈霞艺人总监马玉龙监制戴东方影视部主任蒋菲顾问大法王寺释延佛主办单位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座右铭孝行天下感动中国组委会主席关山越1孝道与感恩文化2核心价值观3社会文明的力量4孝道历史▪西周▪周代▪春秋战国▪秦代5内涵作用▪历史作用▪消极作用▪断层原因6现实意义7新理念▪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8新孝道9孝道弊端1孝道与感恩文化编辑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

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logo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

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

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构成社会问题,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所以,给予我国孝道文化以科学和现代的诠释,对当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1-2]2核心价值观编辑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心得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心得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在论语中,有一则关于孝道的对话引人深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不在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表达了对孝道的一种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孝道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孝道仍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来探讨孝道的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父母唯其疾之忧1. 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始终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

孟子曾说:“父母之年,不可废也;朋友之义,不可废也。

”可见,孝道在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的重要地位。

父母是养育子女的恩人,孝顺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在这句话中,“父母唯其疾之忧”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就是希望子女不要给他们添麻烦,尤其是在他们生病的时候,更需要子女的关爱和孝顺。

2. 父母之疾乃子女之忧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不在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也可以引申到父母健康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旅游和远行。

然而,在这句话中,“不在远游,游必有方”提醒了子女们,无论他们外出多么愉快,也不要忘记关心父母的健康。

父母的健康问题也是子女们应当关注和重视的,因为父母的身体健康与子女们的内心忧虑息息相关。

二、孝道的现代意义1. 孝道与家庭和谐在现代社会,孝道对于维护家庭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孟武伯问孝子的这句话中,强调了孝道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孝顺父母不仅是子女应尽的责任,更是维系家庭和睦关系的关键。

只有子女们孝敬父母,才能使家庭更加美满和睦,也能带来更多的家庭温暖和幸福。

2. 孝道与社会稳定孝道不仅对于家庭和谐重要,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乐观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历来强调家庭伦理,认为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的基础。

孝道对于传统社会的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道德的榜样,也是对社会稳定的一种保障。

三、如何实践孝道1. 尊敬父母要实践好孝道,首先要尊敬父母。

传统孝道文化的由来及内涵

传统孝道文化的由来及内涵

何为孝道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

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 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

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传统孝道文化的由来及内涵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

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

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孝道文化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

周代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仕”,大夫一级的封建贵族官员,七十岁就要把执掌的政事交还国君而告老还乡。

传统孝道观对当代独生子女的启示

传统孝道观对当代独生子女的启示

传统孝道观对当代独生子女的启示一、传统孝道观的内涵《弟子规》中的第一条就是“圣人训,首孝梯”。

这句话也就是说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首先就是要孝敬父母。

如果一个人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

[1] “孝”字在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器铭文中均有其字形,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2] 孝道就是孝的道理。

在中国古代,孝道的内容是十分宽泛的。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奉养父母,顺从长辈,祭祀先辈。

[3] 孔子及儒家学者均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

[4] 一个人的品行是好是坏,首先从这个人对父母的态度就能够看得出来。

孝是一种出于自然的、纯朴的爱。

孔子以仁为做人的最高准则,而孝就是仁的根本体现。

是否是仁爱之人,首先就从孝顺与否可以看出。

所以,孝顺是做人的根本要求。

二、当代独生子女孝道的践行存在的问题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逐渐长大成人,其敬养双亲的行为有着许多不同于一般的特点。

第一,大多数独生子女对父母践行经济赡养而忽略关怀。

儒家认为作为子女不仅要养亲,更要尊亲和爱亲。

许多独生子女选择在外地大城市工作,远离双亲,对父母虽能够进行经济上的赡养,但忽略了精神上的关注。

实际上,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结构简单,父母进入空巢阶段,不仅需要独生子女的经济赡养,同时更需要独生子女的精神赡养。

甚至有些父母由于工作条件优良,根本不需要独生子女的经济赡养。

这样就导致了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父母产生极大的失落感。

第二,部分独生子女只顾自己享乐,对家庭事务不闻不问,亲情淡漠。

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从小就是长辈眼中的宝贝,成长环境十分优良,极少吃苦和受挫。

许多长辈由于过度溺爱独生子女,部分独生子女的心理和思想由此出现偏差,太过自我为中心,根本不顾其他人感受,更不用说孝敬父母。

从小到大被父母长辈宠爱惯了,养成习惯,认为父母必须忍让和顺从自己的意愿,甚至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极少过问家务,只顾自己,这样便形成了自私的个性。

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摘要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这足以见证孝的地位和价值;“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而备受推崇;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本篇文章将从孝道的内涵、古代传统中的孝道、结合当今社会的孝道、大力加强孝道教育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如有纰漏,还望老师批评指出;二、孝道的内涵“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孝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养,二是敬,三是祭;孝,首先表现为一个“养”,“孝”最早见于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 说文解字上讲.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人间真情;孝,其次表现为一个“敬”字;辞海对孝的注释:“善事父母日孝”,汉语大字典的解释为“旧社会以尽心奉养父母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孝,还表现为一个“祭”字;所谓“养老送终”, 除了抚养之外还要送终和祭祀;中国人对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命非常重视, 对于已逝对象的孝还表现在如何纪念死者;子日:祭之以礼”;中国历来重视丧葬,由此形成所谓的丧葬文化,丧葬习俗的复杂体现了对已逝者的尊重和孝心,体现了浓重的孝道文化;此外,孝经中还告诉我们“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三、古代传统中的孝道“孝”在古代有两个主要内容 : 其一 , “尊祖敬宗” , 这是早于“善事父母”的初始含义;古人认为去世先人 , 特别是氏族首领 , 在天庭与天帝为伍,对部落和氏族的吉凶祸福至关重要 , 从而产生了祖先崇拜 , 其目的主要是使氏族集体繁荣昌盛;祖宗敬仰作为“孝”的重要内容 , 一直传承到现代 , 如家族兴建祠堂 , 供奉祖先灵位 , 组织清明会 , 撰写族谱以明血缘长幼,皆是“尊祖敬宗”行为 ; 其二 , “传宗接代”,孟子·离娄提出 : “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朱熹注释 :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 , 谓阿意曲从 , 陷亲不义 , 一也 ; 家贫亲老 , 不为禄仕 , 二也 ; 不娶无子, 绝先祖祀 , 三也 ; 三者之中 , 无后为大” ; 因我国现在人口过盛 , 推行计划生育 , 故反复批判孟子之言 ;但在古代,灾荒、瘟疫、战争等使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出生率、成活率都低 , 寿命不长 ,故无论国家、氏族、家庭都无不力求人丁兴旺 , 确保世代不绝,这也就无可厚非了;在地球村里 , 从古到今出现过无数民族和众多国家 , 其中只有我华夏民族的孝道理念传承下来 ;感人至深的二十四孝家喻户晓: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但是时代在进步,“孝”的标准和规范也随之改变,所以古代的二十四孝有许多愚孝;面对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孝道,在发扬光大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去芜存菁,方为“智孝”,忽略了其他伦理道德,一味尊崇,则为“愚孝”;孔子不赞成愚忠愚孝,他指出,只要有不义的事,就应该谏净;孟子则在孔子论孝的基础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人们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其他老年人;孔孟关于孝的精辟论述,成为高悬古今、照耀世界的真理;四、结合当今社会的孝道百善孝为先,当今时代需要孝;我们青少年需要孝,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现实情况是,由于长期不得不实行的计划生育国策,形成了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人们由于爱幼的本能,几代宠爱于一身;孩子往往被娇惯、溺爱;很多孩子从小就被惯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由于高考制度的导引,重考试分数、轻道德品行的社会意识长期存在,从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家庭孝道教育的缺失;“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孩子人格不完善,甚至性格畸形;老师上课讲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你小心翼翼的呢”听到这句话,我感觉整个人都被震了一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批评我开始变得隐晦,进我的房间要敲敲门,放假回家总是再三询问我想吃什么……以前还暗自欣喜,觉得自己的地位陡然上升;原来这是我需要反省的时候到了,不喜欢和父母谈心,学习上有什么烦心事回家就摆在脸上,讨厌父母问东问西,却又抱怨他们不懂我……以前家里总是父母为天,但现在确将孩子奉为皇上,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孝道吗孝,并不是每天口头上、文章里的名词,也不是只在心里想着长大后要怎样怎样,更不是每月寄给父母的赡养费;孝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感恩,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五、大力加强孝道教育社会、家庭、学校1、要想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只有通过社会的规范、倡导、鼓励,学校具体地实施,再加上家庭的配合,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树立典型,抓住生活中奉行孝道的典型事例, 进行青少年孝道教育,树立慈父慈母孝子孝女的典范,政府、社会应该给他们以崇高的荣誉;此外,还要牢牢把握网络的思想教育阵地;把青少年学生的孝道教育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搭建现代化的平台;2、把孝道文化建设融于家庭教育之中,充分发挥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作用;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充分发挥家长的孝道表率作用;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及生活细节都会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示范表率作用,其行为不但影响子女的发展方向,而且决定能否赢得子女的信任和尊重,取得家庭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家长应注重自身孝道行为的规范,做孝敬长辈的楷模;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从心底里敬佩自己的父母,而且也会耳濡目染地逐渐形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习惯;3、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高度重视孝道教育;要抓好孝道教育的各个环节,其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进行孝道教育的情感基础;其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孝道教育作用,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有关孝道的专题讲座;此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孝道教育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不同居住环境的学生开展突出不同主题的活动;六、结语孝顺父母,要养父母之身,让父母衣食住行无忧,要常回家看看;要养父母之心,让父母精神愉快,心中欢喜;要养父母之志,为人子女要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让父母引以为荣, 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安慰;我们要时刻谨记,行孝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尔.盖茨认为,人世间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二是行善;我们不能让“亲不待”的遗憾在生活中上演;只要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就能发现父母的需求;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索求最少,只要我们抽出些时间,陪伴在父母身边,他们就能体会到父慈子孝的温暖;“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感恩父母,力行孝道,为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传统孝道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孝道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孝道的文化内涵“孝”,是人类一种最古老、最朴素、也最伟大的情感。

这种情感,在古代宗法观念极强的中国,得到了充分扩展,其内涵也尤为复杂。

作为系统化的伦理规范和普遍的伦理模式的孝道,是经过儒家的大力倡导才开始兴盛的。

所以传统孝道通常也被认为是儒家伦理。

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传统孝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涵。

中国传统孝道的文化内涵1.守身儒家把守身看得非常重要。

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事亲,事之本也,守身,守之本也。

”(见《孟子·离娄上》)第一,身体受之父母。

《孝经》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其生命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因此,保全身体,珍惜生命,是行孝尽孝的起始,是最基本的孝。

同时,父母也把子女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作为儿女就必须保重身体,尊重生命,不然就伤害了父母。

第二,身体是行孝的首要条件。

《孝经·圣治章》记载:“天地之性,人为贵。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中,曾子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

”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人是最宝贵的,珍惜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

要想行孝、尽孝,前提是必须具有健全的身体。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使之不要受到损坏或伤害,否则,就失去了尽孝的资本。

2.养亲养亲就是赡养父母。

《广雅》记载:“孝,畜也”;又说:“畜,养也”。

由此可见,孝有奉养之意。

物质需求是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是子女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子女连父母都不供养,那就谈不上“孝”。

“养”作为最基本、最起码、最低层次的道德行为,在诸多著作中多有记载。

《吕氏春秋·孝行》记载:“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养。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记载:“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盐铁论·孝养》记载:“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

”3.敬亲孝并不单纯是指赡养行为,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情感,一种根源于血缘关系的自然亲情。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在孔子的《论语》中,有一则关于孝道的对话:“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不敢。

”这是孔子对于孝道的深刻思考和教导,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今天,我将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探究这一主题,带你一起深入理解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

一、孝道的内涵和意义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其中蕴含着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

在古代社会,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而在现代社会,孝道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和深化。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如何理解和践行孝道,都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命题。

二、孝心与孝行“色难”是孔子对孝道的诠释,意味着孝顺和尊敬父母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尊敬和表达,更需要通过行动来体现和实践。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用心和行动来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尊敬父母、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到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都是体现孝道的具体实践。

三、孝道与社会责任“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不敢。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子不仅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更需要在社会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名合格的孝子,需要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奋斗,为社会、为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用行动来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也需要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事业,传播孝道的精神。

四、个人感悟与思考在我看来,“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不敢。

”这句话不仅是对孝道的思考和诠释,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孝道的内涵和实践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创新,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来重新认识和理解孝道。

总结回顾通过对“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不敢。

中华孝道简介300字

中华孝道简介300字

中华孝道简介300字
中华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尊敬和关爱长辈,以及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孝道的核心思想是“尊敬长辈、关爱家人”,它要求晚辈要尊敬、关爱长辈,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导下一代。

孝道是中国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中国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孝道是评价一个人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当今社会,虽然家庭结构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孝道的精神内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孝道强调的是一种感恩的心态,它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和关心长辈的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孝道也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华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孝这个传统美德资料

孝这个传统美德资料

孝这个传统美德资料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乃至于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
值观之一。

它代表着对父母的孝顺和敬畏,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
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敬父母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传承
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首先,孝顺父母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基本义务。

自古以来,中
国文化一直强调家庭的价值观念,而孝是构建家庭和谐关系的基石。

孝道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供养父母,更体现在心灵层面的关怀和尊重。

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对家庭价值观的认同与体现。

其次,孝敬父母与个人修养息息相关。

从孝顺父母中我们可以学
会尊重、感恩和责任感,这些品质在我们个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

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我们对待他人的参照。

孝行的力
量不仅可以影响到我们自己,也能传递给我们的子女,形成良好的家
族传统。

最后,孝敬父母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
重视家庭价值观的社会,家庭的和谐也能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有通过孝敬父母,我们才能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
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综上所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共同
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通过孝敬父母,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慈母手
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深情厚意。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动诠释
孝道,传递着这份无私的爱与关怀,让中华文化的精髓越传越远。


这个传统美德,当代人更应当珍视和发扬。

孝道的文化理解

孝道的文化理解

孝道的文化理解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儒家道德体系的基石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含义不仅是指对父母的敬孝之情,更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对他人、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尊重和责任感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 敬孝之情: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孝之情,即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和感恩之情。

这种情感是在亲情关系中自然产生的,更是一种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

2. 道德品质:孝道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被赋予了“仁爱、感恩、忠恕、悌敬”等多重意义,成为了人们道德行为的标准。

3. 社会传承:孝道文化也是社会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家庭、家族和社会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承和弘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他们将孝道文化言传身教,让孩子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4. 国家认同:孝道文化也是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软实力的体现。

孝道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亲情文化,更是一种道德文化、文化认同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续弘扬和传承孝道文化,将其作为一种重要
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指南,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国家认同作出积极贡献。

简述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

简述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

在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是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呢?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内涵体现在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和发扬。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是24孝行动标准的内在精神。

这种内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二、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

通过实践24孝行动标准,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孝道精神,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体现在对个人修养和品德提升的要求上。

通过实践24孝行动标准,可以培养个人的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提高个人的道德底线和修养水平。

四、从社会风气的角度来看,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体现在对社会风气的塑造和改善上。

通过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坚持24孝行动标准,可以渐渐形成一种向上向善、乐于助人的社会风气,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只有不断地弘扬24孝行动标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认真思考和实践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为构建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是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呢?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新时代24孝行动标准内涵体现在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和发扬。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是24孝行动标准的内在精神。

这种内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中国的孝道文化

中国的孝道文化

中国的孝道文化一、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

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

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

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

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

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3、侍疾。

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

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4、立身。

《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

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

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

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6、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二、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修身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则 致其 忧 ; 丧则 致 其哀 ; 则致 其 严 。五者 备矣 , 祭
然后能 事亲 。[ 其 中所 包 括 的孝 养 、 ”1 孝敬 、 谏 、 孝
尊老等 主要 内容 的合理 内涵 , 是 当代 人需 要 传 承 既 的优 良传统 , 是符合 时代要 求 的精华所 在[ 。 也 2 ]
我 国最早 的一 部 解 释 词 义 的著 作 《 雅 》 尔 中有
“ 善事父 母 日孝 ” 孝 ” 子 女 对父 母 长 辈的关 爱 , 。“ 是 是亲情 的 回报 , 是人 与 生俱 来 的美好 情 感 。把“ ” 孝
这 种 善 事 父 母 、 情 回报 的 纯 朴 情 感 提 升 到 “ ” 亲 道 的
种 精神上 的关 怀 。老年 人 需要 精 神上 的 关爱 , 仅 不 在 于他们作 为“ 而需 要关 怀 , 在 于他 们 因步 入 人” 更 晚 年而在心理 上有 更 多 的精 神 渴望 。人 到老 年 , 既
是 思 想 上 最 成 熟 的 时候 , 是 心 理 上 最 脆 弱 的时 候 。 也
高度 , 2 0 是 5 0多年前 我们 的先 哲们 的功劳 。儒家经
典 《 经 》 提 到 :夫 孝 , 之 本 也 。[ 2 思 是 说 , 孝 里 “ 德 ”】 意 ]
孝是人 的伦理道 德 的根本 [ , 2 它不 仅 把 “ ” 升 到 ] 孝 提
“ 的高度 , 明确提 出 了“ 道 ” 道” 还 孝 的主要 内容 。《 孝 经》 里说 :孝子 之事 亲也 , “ 居则 致其 敬 ; 养则 致其乐 ;
也 。[ 这 就是说 , 为 孝 子要 尽 可 能满 足 父母 在 ”] 作
物质生 活方面 的需 要 , 使他 们 居 有 其所 、 有所 食 、 腹
境, 鼓励和支 持他 们参 加各 种 有益 的娱 乐 和社 会 活 动, 丰富和充 实他 们 的精 神生 活 , 他们 老有 所乐 , 使 老 有所爱 , 老有所 为 , 使他们保 持愉悦 的情绪 和祥 和 的心境 , 让他 们真正 颐养天年 。与此 同时 , 作为父 母 也要 开朗 、 民主 , 以宽容 、 达的心态对 待子女 , 理 豁 要 解 支持子女 , 尽量减 轻他们 的后 顾之忧 , 在宽松 温馨 的家庭环境 中赢得 儿女 的尊敬 , 父母 与子女 相 互 使
行为。
是 指晚辈对 前辈长 者 尤其 是 生 身父 母 的孝 顺 、 敬 孝
的孝 心 , 以此 而 衡 量 一 个 人 的道 德 品 质 。 由 此 可 并
孝敬 , 精神赡 养” 就是 满足父母 精神上 的需 即“ , 要, 这是孝道 文化 的高层 次要 求 。孝 养是 物质 上 的 保障, 孝敬是精 神 上 的慰 藉 。单纯 物质 上 的赡 养 父 母, 不足 以谓 孝 , 只有 养敬兼备 , 才算是 真正 的孝道 。 孔 子说 :今 之孝者 , “ 是谓能养 。至 于犬 马皆能有养 ,
会 、 面建设小 康社会 的今 天 , 孝道 的优 良传统 与 全 把 时代 特点相结 合 , 大力 弘扬 和践行 孝道 , 全面建设 对
小 康 社 会 和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也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意 义 。


孝 道 在 经 典 文 献 中 的 文 化 内 涵
孝 养 , 物 质 赡 养” 这 是 孝道 最 基 本要 求 。 即“ , [ 3 《 孝经 》 中说 : 谨 身 节 用 , 养 父 母 , 庶 人 之 孝 “ 以 此
他们、 惦念着 他们 , 让他 们 忧苦 有 人诉 说 、 快乐 有 人
分享; 孝敬 , 就是要创 造一孝亲 敬 老 是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 美 德 , 道 在 经典 文 献 中 有 着 深 刻 的文 化 内涵 , 孝 弘扬 与 践 行 孝 道 具 有 极 其 重 要 的社 会
中 国有 句 古 语 “ 善 孝 为 先 ” 这 里 所 谓 的“ ” 百 , 孝 ,
道 最基 本 要 求 的孝 养 , 符 合 自然 界 规 律 的道 德 是
不 敬 , 以别 乎 ? 先 哲 的 教 诲 , 出 了“ ” 于 “ ” 何 ” 道 敬 之 人 的 重 要 性 。敬 是 一 种 亲 情 , 种 眷 恋 , 种 温 馨 , 一 一 一
见 , 亲敬老是 中华 民族 的传统美 德 , 中华文化 之 孝 是
瑰 宝 , 人 伦 道 德 的 基 石 。 在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是
在 这种情况下 , 比衣 食住 行 更 重要 的是 精 神上 的慰 藉 。] [ 因此 , 敬父 母 不 能 “ 3 孝 只管 生 活 费 , 问喜 和 不 忧 ” 还必 须使 父 母 在 精 神 和感 情 上 得 到 更 多 的 满 , 足 。孝敬 , 是要尊 重父母 的人 格尊严 , 就 维护他们 在 家庭 中的核 心地位 , 多为父母 着想 , 要 主动关心体 贴 他们 , 虚心 听取和尊 重父母 的意见 , 顺从父 母 的习惯 和 心愿 ; 孝敬 , 就是要尽 量与父母 进行情感 上 的交 流 和 沟通 , 常与父母 聊 天 、 心 , 自己 的有关 情 况 经 谈 将 告诉 父母 , 父母 不住 在一 起 的 , 常 回家看 看 , 与 要 常 在 电话 中谈谈 自己 的情 况 , 父母 感受 到子女 记 着 让
第2 5卷 第 4期
20 0 9年 1 2月
Vo . 5 No 4 12 . .
De . 2 09 c 0
孝 道 的 内涵 与价值
刘 鸿 雁
( 连教 育 学 院 学校 发展 评估 中心 ,辽 宁 大连 1 6 2 ) 大 1 0 1

价值 。 关键 词 : 道 ; 孝 内涵 ; 值 价 中图 分 类 号 : 8 3 1 B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3 8 2 O ) 4 0 7 — 3 1 0 — 8 X( O 9 0 - 0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