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课题1 空气拉瓦锡的实验:加热加热汞 + 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 + 氧气拉瓦锡的实验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一)实验2-1:P271、现象:红磷继续燃烧,并且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止水夹后,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原瓶容积的1/5)2、分析:这是因为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面大气压,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
3、反应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其它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5、几种情况可能造成该实验结果不准确(没有达到1/5):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待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二)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三)纯净物:一(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如氧气、五氧化二磷、水等。
混合物:由不止一种(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如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等。
(四)空气的用途(五)1.空气污染是:烟尘(可吸入颗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主要来自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氢气、水力发电等),绿化(植树、造林、种草)2.保护空气1)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吸收二氧化碳用释放出氧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相互补偿使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几乎不变。
2)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3)空气污染物固体污染物:烟尘、粉尘(矿物燃料的燃烧、地面扬尘、沙尘暴、焚烧秸杆等)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SO2)(燃烧含硫的煤、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二氧化氮(NO2)(矿物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氧化碳(CO)(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臭氧(O3)(低空臭氧是一种气体污染物,主要由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光下产生的)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5)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煤脱硫处理、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工厂产生的废气经处理达标排放、在汽车尾气系统安装催化转化装置等。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材概览](1)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起始阶段。
(2)本单元是继入门篇“走进化学世界”后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
其三个课题的研究对象: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反应、制取等知识。
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为今后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
(3)本单元是学生第一学习的单质化合物知识,学生感性认识丰富、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其中贯穿了最粗线条的物质分类和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分类,能直接观察的实验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无界限,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可获取经验的途径多,不会形成太大的分化。
[知识结构透视] 装置组成及含量氧气含量的测定药品操作混合物空气各成分主要用途宝贵资源误差分析污染及保护物质分离物理性质性质化学性质(化合、氧化反应)纯净物氧气制法实验室制法(原料原理装置收集操作分解反应)工业制法催化剂物理变化概念实例变化概念化学变化类型(化合、分解…)实例[单元目标聚焦]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初步应用;了解基本概念“物理性质”。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及其本质特征,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理解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氧气的用途;初步学习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
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化学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学问, 而应将新旧学问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
如学习氧化复原反响, 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学问来记忆, 这样既稳固了旧学问, 又加深了对新学问的理解。
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其次单元化学学问点, 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协助到大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其次单元化学学问点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 在有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改变, 改变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提升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 运动加快, 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的温度降低, 水分子失去能量, 运动减慢, 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 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根本性质:⑴分子很小, 看不见, 摸不着。
⑵分子不断运动, 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⑶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态改变分子之间间隔发生改变。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根本微粒,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自然循环:水的自然循环通过三态改变实现, 太阳为水的循环供应里能量, 植物的蒸腾作用, 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水的自然循环, 即实现了水的净化, 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参加明矾, 明矾是一种净水剂, 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洁物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洁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③蒸馏:分别沸点不同的液体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水的分解1、条件:通直流电, 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加导电性。
2、现象:两踊跃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 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 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是氧气。
化学九年级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盘点的有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以下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二、氧气的性质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3、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剧烈,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三、氧气的制备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备氧气。
2、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3、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4、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5、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四、氧化反应
1、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2、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2.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e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 4 ·5H 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2.2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一、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二、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 、SO 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植树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 2、CH 4等) 酸雨(NO 2、SO 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2.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N₂)占78%、氧气(O₂)占 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占 094%、二氧化碳(CO₂)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如集气瓶、燃烧匙、导管、止水夹、烧杯等。
(3)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③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④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⑤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1/5 。
(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
(6)注意事项:①红磷要足量,以保证完全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②装置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③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④不能用木炭、硫粉等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硫粉燃烧生成的是气体,会弥补消耗氧气的体积,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空气的用途(1)氧气:供给呼吸(如医疗急救、潜水等)和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等)。
(2)氮气:用作保护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制氮肥、液氮用于冷冻麻醉等。
(3)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电光源(如霓虹灯)等。
4、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空气污染物:主要有有害气体(一氧化碳 CO、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氮 NO₂)和烟尘。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3)防治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人教版 九年级 初中 化学 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3)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容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空气进入;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 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 氮气用途:(1) 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2) 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 SO2、 NO2、O3等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2022年九年级化学第新版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必记知识点一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旳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旳自然科学。
初中化学研究旳重点是物质旳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
二变化1、物理变化⑴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旳变化⑵特征:物质旳形态(外形、状态)发生了变化(3)判断措施: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只是物质旳形态发生了变化,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4)实例: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灯泡发光、冰雪消融、蜡烛熔化2、化学变化⑴定义:生成了其它物质旳变化⑵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⑶常伴随旳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沉淀⑷判断方法:如果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物质,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⑸规律:凡燃烧、生锈、变质、生成、制取、腐熟、腐蚀、锈蚀、氧化、冶炼、自燃、化合、分解都是化学变化。
三、性质1、物理性质⑴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旳性质⑵范围: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光泽、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铁能导电是铁旳物理性质;水旳沸点为100℃是水旳物理性质。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描述旳是高锰酸钾旳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⑴ 定 义: 物 质 在 化 学 变 化 中 表 现 出 来 旳 性 质⑵ 范 围: 可 燃 性、 稳定性、不 稳 定 性、 氧 化 性、 助 燃 性 、毒 性、腐 蚀 性、酸 碱 性 等例 如 : 蜡 烛 旳 可 燃 性、 铁 易 生 锈、 氧 气 旳 助 燃 性、二 氧 化 碳 能 使 澄 清 旳 石 灰 水 变 浑 浊、酒 精 易 燃烧 。
四、 性 质 和 变 化 旳 关 系性 质 是 变 化 旳 内 因, 变 化 是 性 质 旳 表 现。
例 如: 碳 燃 烧 是 化 学 变 化, 碳 能 燃 烧 是 化 学 性 质。
铁 生 锈 是 化 学 变 化,铁 能 生 锈 是 化 学 性 质 绪 言 中 出 现 旳 化 学 变 化 旳 表 达 式:⑴ 镁带 在 空 气 旳 燃 烧 镁 化 氧 气 氧 + 镁 −−→−点燃反 应 现 象: 发 出 耀 眼 旳 强 光, 放 出 热 量, 有 白 色 固 体 生 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2.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②(过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2)实验结论: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原理: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P+O2→ 2P2O5进入集气瓶的水小于1/5的原因:a.装置漏气;b.红磷量不足;c.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d导管内存有少量的水未流入集气瓶。
进入集气瓶的水大于1/5的原因:a.弹簧夹没有夹紧;b.燃烧匙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
【拓展】①可否换用木炭、蜡烛等物质?不能,产物中有气体,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②实验时集气瓶内加少量水的目的:吸收产生的白烟(五氧化二磷)3.空气中各成分的百分比(注意是体积百分比):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CO2)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4. 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和空气接近;稳定不活泼,不可燃,不助燃,常用于食品保鲜(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作低温剂等。
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零下 183℃的氧气为液态,呈淡蓝色;不可燃,常用来助燃,供给呼吸。
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稳定不活泼,俗称“惰性气体”,多用来做霓虹灯、闪光灯、做保护气等等。
(注:①稀有气体做保护气时,体现的是其化学性质的稳定、不活泼的性质;②稀有气体用来做霓虹灯时,与稀有气体受电激发呈现不同的颜色有关,属于物理性质)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1、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测定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现象和分析现象红磷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眼;待电子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筒倒吸入集气瓶,并且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氯氧,是瓶内压强变小,水倒吸入集气瓶;因为氧气约占到空气体积的1/5,所以步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原空气体积进入的1/5。
分析结论:氧气约占到空气体积的1/5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暗红色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物质)反应方程式:4P5O2点燃2PO25如果该实验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小于空气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1)红磷的量太少(2)装置漏气(气密性不好)(3)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系统夹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4、空气是一个一种难得的自然资源,其中,氧气具有供给排便和挥发支持燃烧的用途;氮气由于化学性质未必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锕系元素的光,可制成多种商业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5、气体污染物有污染物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其中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股票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氮氧化物和臭氧等6、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不良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为了使天空更蓝,我们应该: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以保护大气课题2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会是下并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液体和固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4、原理: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因为硫、木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气体抵消了消耗的氧气,集气瓶内的的压强基本不变,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2)装置漏气;(3)红磷的量不足;(4)有部分水留在管中未进入集气瓶(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6)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未立即伸入集气瓶中3、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答: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后,向瓶口塞入胶塞过慢,导致瓶内气体溢出弹簧夹没有夹紧或没有夹弹簧夹导致红磷燃烧时瓶内部气体溢出4、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答: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将集气瓶炸裂。
让P2O5溶于水中。
5、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答:防止白烟污染空气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研究目标:1.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能够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组成,学会区别混合物与纯净物。
研究重难点: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组成,学会区别混合物与纯净物。
研究过程:一、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1.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可燃物在集有空气的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消耗其中氧气,造成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从而把水吸进集气瓶中。
依据被吸进的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红磷要过量;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讨论:不能用木炭、硫粉、铁丝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分别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而铁不能燃烧。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④导管内未事先充满水。
5.推论: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二、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成分 | 体积分数 |氮气 | 78% |氧气 | 21% |稀有气体 | 0.94% |二氧化碳 |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 0.03%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成分 | 主要性质 | 主要用途 |氧气 |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 常用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 | 稀有气体 |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通电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总结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总结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基本概念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O2SP等。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CO2KClO3SO2等。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CO2SO2等。
6、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7、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A+B8、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9、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10、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放出热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内剩余体积的五分之一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4、氮气的用途:见课本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见课本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小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考点1: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组成:空气成分及其含量按体积计算,由多到少依次大约是 占 %,占 %, 气体占 %, 占 ,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常用他作为 。
稀有气体常用作 。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所选试剂能在空气中燃烧只消耗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或生成物是气体但所生成的气体可以被吸收),使容器内外形成压强差。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 ,放出热量,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3)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4)实验结论:①氧气有助燃性;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⑸问题与反思:①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含量低于五分之一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②分析实验结束后剩余气体具有那些性质? ③能否用硫、铁、木炭代替红磷,为什么?考点2: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 ,如:混合物: ,如:考点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O 2、N 2、稀有气体的用途)考点4:保护空气1、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和 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 、 、 等。
2、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 、 、 等。
考点5: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性。
3、氧气的用途是和。
考点6: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氧气(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固体加热)反应原理:、收集方法:(1)排水法根据是(2)向上排空气法根据是。
实验装置如右图: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②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不能过长,原因是;③若用高锰酸钾须在试管口放,原因是。
④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⑤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要平铺在试管底部,目的是;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能不能刚冒气泡就收集为什么?。
⑦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还是倒放?⑧收集完毕后,要先,后,原因是⑨检验氧气的方法⑩验满的方法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①②③④⑤⑥⑦。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将学习到物质的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等重要知识点。
二、知识点详细内容1.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
-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 化学反应的条件和符号表示。
3.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
-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及其关系。
- 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
4. 常见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 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实例。
5. 酸碱与盐- 酸和碱的定义及其性质。
-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 常见酸碱反应及中和反应。
- 盐的定义、性质及常见盐的举例。
6.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识别。
-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7. 实验操作-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 实验室安全规则。
- 典型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部分1. 物质的鉴定- 利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物质鉴定的方法。
- 实验操作示例:金属的鉴定、酸碱的鉴定等。
2. 化学反应的观察- 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的过程。
- 实验操作示例:中和反应的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观察等。
3. 实验室制备- 制备简单化合物的实验方法。
- 实验操作示例:制备氧气、氢气等。
四、习题与应用1. 习题-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设计题等。
- 习题解答与分析。
2. 应用- 将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案例分析:食品中的酸碱性、家庭清洁剂的选择等。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以及熟练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2单元总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①200 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并得出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②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 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及用途:①氧气的用途:支持呼吸——登山、潜水、航空、航天、医疗;支持燃烧——炼钢、气焊、气割、航天。
②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沸点比氧气要低(工业利用这一点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常温下稳定,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用途——合成氨制氮肥、制造硝酸、保护气(焊接,食品,白炽灯泡)、医疗冷冻麻醉、超导材料。
③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性质——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极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
用途——保护气(焊接,灯泡)、多用途电光源、激光、低温、麻醉。
3、空气污染及保护:①污染物:有害气体(SO2、NO2、CO)和烟尘②防治:有害气体处理后再排放,防止工业三废的随意排放,植树造林、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
二、氧气1、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氧、固氧呈淡蓝色,固态为雪花状;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 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的方法),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等含氧物质。
MnO 2MnO 2△32KCl+3O2 2 22242422↑ ;△②反应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③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1/5。
2. 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
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②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三大类型: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空洞(氟利昂)
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
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注意事项:①装置不能漏气;②红磷要过量;③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B. 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一.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 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1)氧气的助燃性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常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
三. 制取氧气
1.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分解反应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④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注意: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
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要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注:谐音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3. 检验所收集的气体的方法: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4. 验满方法: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
②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
5. 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