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关的课外文言文

合集下载

专题07 课外文言文(四)(原卷板)

专题07 课外文言文(四)(原卷板)

2020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专题07 课外文言文(四)一、(2019·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万里桥记(宋)刘光祖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

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

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

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

”后因以名。

或则曰,费祎聘①吴,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

”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

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今天下,兼有吴蜀。

朝廷命帅,其远万里。

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②而思仿佛③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

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

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

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

则命酾④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

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

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

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

如公所怀,风景抑末⑤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

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

知公莫如光祖。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有删改)【注】①聘:访。

②勋庸:功绩③仿佛:相仿。

④酾:疏导。

⑤末:非根本的。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2分)A.孔明没.又千载没:去世B.其说虽殊.殊:奇特C.孰不怀古以图.今图:谋划D.记其大者而遗.其细遗:舍弃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3分)译文:(2)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

(3分)译文:5.本文题为“万里桥记”,为何多处提到诸葛亮?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03《诫子书》(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03《诫子书》(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诫子书》第一课时:课内文言巩固一、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二、文意梳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1)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4)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5)广才:增长才干。

(6)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7)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8)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9)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0)驰:疾行,这里指迅速逝去。

(11)枯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2)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3)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主旨】《诫子书》中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表达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课文探究1.赏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2.诸葛亮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论述又是怎样展开的?诸葛亮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第一篇:《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明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

第二篇:《庄子·逍遥游》庄子是一位鼓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哲人,本篇文章描述了庄子在逍遥游中的奇妙经历,旨在表达他对生命无限可能的追求。

第三篇:《诗经·关雎》《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其中《关雎》是其中的一篇,描写的是古代爱情故事,歌咏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思念之感。

第四篇:《论语·述而篇》《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其中的述而篇主要讲述了孔子与弟子们的言传身教和教育原则,为后代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范本。

第五篇:《左传·僖公十二年》《左传》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史书,记录了中国春秋至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历史事件等。

此篇主要讲述了齐国与晋国的战争,反映了中国古代诸侯间的政治和战争。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劝学》中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了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知识的实践应用。

第七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司马相如列传主要讲述了司马相如的一生和政治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政治思想的重要篇章。

第八篇:《吕氏春秋·治世篇》吕氏春秋是中国战国时期史学著作之一,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善治一个国家的方法和要求,指出了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清明的官吏。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本篇系辞主要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和奥秘,诠释了天人合一的道理和变化无穷的智慧。

第十篇:《红楼梦·贾夫人得病》《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名门望族贾家的衰落和命运,本篇文章描写了贾夫人突然得病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命运无常的思考和感悟。

《论语》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文献,本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治国之道,呼吁政治精英言行一致,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课外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课外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译文】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

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

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

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

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

【原文】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

郭槐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士争凑燕。

(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节)【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

郭槐先生说:“:“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

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

国君就派他去了。

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

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

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三国演义》知识清单、阅读测试!我会写:妒:嫉妒妒忌妒意妒火嫉贤妒能忌:妒忌猜忌顾忌肆无忌惮曹:姓曹南曹天曹曹官督:都督督促监督督战委:委派委托委婉委曲求全惩:惩罚严惩惩办惩前毖后鲁:鲁莽齐鲁鲁菜粗鲁遮:遮掩遮盖遮蔽遮人耳目私:私自私心无私公私分明寨:水寨山寨村寨安营扎寨擂:擂鼓自吹自擂大吹大擂呐:呐喊吐纳唢呐呐喊助威插:插秧插花插队插嘴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多音字: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擂:léi擂鼓lèi擂台近义词:妒忌——忌妒商议——商量推却——拒绝委托——托付预计——估计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嘱咐迟延——拖延疑惑——困惑反义词:推却——接受惩罚——奖励齐全——短缺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最新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精选)

最新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精选)

【篇一】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草庐对朝代:三国|作者:诸葛亮"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翻译/译文译文:“自董卓篡权以来,中土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州郡的数不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只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

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

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课外文言文十二则_翻译

课外文言文十二则_翻译

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而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二、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在为人出谋划策时,我忠诚了吗?与朋友交往时,我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我复习了吗?”三、原文: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翻译:孟子说:“天将要赋予这个人重大的责任,必定先让他经历心志的痛苦,筋骨的劳累,身体的饥饿,生活的贫困,以及行动的挫折,以此来激发他的心灵,忍耐他的性情,增强他原本不具备的能力。

”四、原文: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已经这样做了还去追求知识的人,更是危险的!”五、原文: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荀子说:“不积累一小步,就无法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六、原文: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韩愈说:“老师,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七、原文:白居易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翻译:白居易说:“文章应该根据时代的需求来创作,诗歌应该根据事物的本质来创作。

”八、原文:苏轼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翻译:苏轼说:“古代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不仅需要有超越时代的才能,还必须有坚定不移的意志。

”九、原文:文天祥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能不死去,只留下赤诚的心照亮历史。

九年级已诸葛亮有关的文言文

九年级已诸葛亮有关的文言文

出师表[魏晋]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_______________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5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5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后出师表》被认为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写于建兴六年(228年)。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

【文章主旨】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文言原文】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选自《诸葛亮集》)【对照注译】【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都】此指蜀汉之境。

所以冒着危险,来县的叛乱,东面【东连吴越】本句指刘备遣诸葛【秭归蹉跌】【作品赏析】全文娓娓道来,一是分析形势,二是表明衷心,三是委婉规劝。

入情入理,其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表。

【读后必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故.托臣以讨贼也()②固.知臣伐贼()③是故..托臣而弗疑也()④宜.先入南()⑤并.日而食()⑥而议者谓.为非计()⑦昔.先帝败军于楚()⑧凡事如是..()⑨当.此时()⑩曹操拊手..()2.翻译。

(10分)①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答案版(含译文+含2019真题)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答案版(含译文+含2019真题)

《诫子书》对比阅读(附译文)(含2019年真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刘备敕刘禅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①兄弟为念。

射君(人名)到,说丞相叹②卿智量,甚大增修③,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注释】①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

②叹:赞叹。

③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

修:美好。

译: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

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兄弟。

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④.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⑤,可自更求闻达。

【注释】④能服于人:能够使别人敬服。

于,这里表示行为的对象。

⑤道亡:(所抄之书记)在途中丢失。

译: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

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

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

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还没给你,就在路上丢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学问的人学习这些东西。

高中语文 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 89、为君难论上素材

高中语文 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 89、为君难论上素材

89、为君难论上(原文)欧阳修语曰为君难者,孰难哉?盖莫难于用人。

夫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

及其失也,任之欲专,则不复谋于人而拒绝群议,是欲尽一人之用,而先失众人之心也。

信之欲笃,则一切不疑而果于必行,是不审事之可否,不计功之成败也。

夫违众举事,又不审计而轻发,其百举百失而及于祸败,此理之宜然也。

然亦有幸而成功者,人情成是而败非,则又从而赞之,以其违众为独见之明,以其拒谏为不惑群论,以其偏信而轻发为决于能断。

使后世人君慕此三者以自期,至其信用一失而及于祸败,则虽悔而不可及。

此甚可叹也!前世为人君者,力拒群议,专信一人,而不能早悟以及于祸败者多矣,不可以遍举,请试举其一二。

昔秦苻坚地大兵强,有众九十六万,号称百万,蔑视东晋,指为一隅,谓可直以气吞之耳。

然而举国之人,皆言晋不可伐,更进互说者不可胜数。

其所陈天时人事,坚随以强辩折之,忠言谠论皆沮屈而去。

如王猛、苻融老成之言也,不听。

太子宏、少子诜至亲之言也,不听。

沙门道安,坚平生所信重者也,数为之言,不听。

惟听信一将军慕容垂者。

垂之言曰:“陛下内断神谋足矣,不烦广访朝臣,以乱圣虑。

”坚大喜曰:“与吾共定天下者,惟卿尔。

”于是决意不疑,遂大举南伐。

兵至寿春,晋以数千人击之,大败而归;比至洛阳,九十六万兵,亡其八十六万。

坚自此兵威沮丧,不复能振,遂至于乱亡。

近五代时,后唐清泰帝患晋祖之镇太原也,地近契丹,恃兵跋扈,议欲徙之于郓州。

举朝之士皆谏,以为未可。

帝意必欲徙之,夜召常所与谋枢密直学士薛文遇问之,以决可否。

文遇对曰:“臣闻作舍道边,三年不成。

此事断在陛下,何必更问群臣。

”帝大喜曰:“术者言我今年当得一贤佐助我中兴,卿其是乎!”即时命学士草制,徙晋祖于郓州。

明旦宣麻,在廷之臣皆失色。

后六日而晋祖反书至,清泰帝忧惧不知所为,谓李崧曰:“我适见薛文遇,为之肉颤,欲自抽刀刺之。

”崧对曰:“事已至此,悔无及矣!”但君臣相顾涕泣而已。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七年级上期中后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第16课《诫子书》习题(二)第20课《狼》习题(三)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第16课《诫子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夫】2、【静】3、【以】4、【淡泊】5、【无以】6、【明志】【明】,7、【致远】【致】,8、【广才】9、【[淫慢】【淫】,【慢】,10、【励精】【励】,11、【险躁】【险】,12、【治性】【治】,13、【年与时驰】【驰】14、【意与日去】15、【枯落】16、【多不接世】17、【穷庐】18、【将复何及】二、重点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三、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2、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两句话是:3、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四、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2、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3、本文作者主要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诸葛亮《诫子书》和周怡《勉谕儿辈》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和周怡《勉谕儿辈》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和周怡《勉谕儿辈》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节选自周怡《勉谕儿辈》)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3)险躁则不能治.性(4)可办.粗饭几日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3.“俭”是中华传统美德,【甲】【乙】两文中都以此劝勉后辈,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1)达到(2)懈怠(3)修养(4)购置,备办2.(1)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2)不饥饿不受寒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好的穿好的呢?3.[甲]文侧重闸述“俭”的价值,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修养德行。

[乙]文侧重阐述“俭”的养成,主张克制奢侈欲念,居安思危。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1)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2)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

慢:懈怠;(3)句意: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治:修养;(4)句意:可以用来做几天的粗茶淡饭。

办:购置,备办。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课外文言文马谡传原文

课外文言文马谡传原文

课外文言文马谡传原文
【最新版】
目录
1.马谡其人
2.马谡与诸葛亮的关系
3.马谡的失败与诸葛亮的痛心
4.马谡传的启示
正文
马谡,字幼常,东汉末年蜀汉名将。

他才学过人,善于谈论兵法,因此在蜀汉朝廷中备受尊重。

马谡与蜀汉丞相诸葛亮有着密切的关系,两人曾经是同僚,共同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努力。

诸葛亮对马谡的才能十分看重,曾经称赞他为“幼常之才,不亚于班超”。

然而,虽然马谡在谈论兵法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但他在实际作战中却表现得十分糟糕。

公元 228 年,诸葛亮为了让我国北方的民众安定下来,开始对魏国进行第五次进攻。

在这次战役中,马谡担任前线指挥官,负责攻击魏国的街亭。

然而,马谡在街亭之战中犯了严重的错误,导致蜀汉军队大败。

诸葛亮对此深感痛心,他认为马谡的失败是由于过于自信和轻敌导致的。

诸葛亮为了严肃军纪,不得不按照军法对马谡进行处决。

马谡的死对诸葛亮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认为自己对马谡的培养和任用都有失误,因此也深感自责。

马谡传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一个人的才能并不代表他在实际工作中就能取得成功。

其次,领导者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时,不能只看其表面才能,还要深入了解其实际工作能力。

最后,军事领导者必须严肃军纪,对犯错的将领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马谡传记载了马谡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位才子,也是一位悲壮的英雄。

最新-高中语文 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 29、诸葛亮传素材 精品

最新-高中语文 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 29、诸葛亮传素材  精品

29、诸葛亮传(原文)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以《隆中对》答。

先主曰:“善!”於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

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於琦。

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

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

”遂诣曹公。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

”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

文言文《诸葛亮传》阅读理解及解析

文言文《诸葛亮传》阅读理解及解析

文言文《诸葛亮传》阅读理解及解析文言文《诸葛亮传》阅读理解及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诸葛亮传》阅读理解及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章武三年春,先主①于永安②病笃,召亮③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④。

若嗣子⑤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⑥。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⑨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永安:地名,即白帝城③亮:即诸葛亮④大事:指统一中国⑤嗣子:指刘备的儿子,即后主刘禅⑥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⑦股肱: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⑨敕:皇帝下诏令⑩事:侍奉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属以后事属:(2)必能安国安:(3)若嗣子可辅辅:(4)亮涕泣曰涕: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课外阅读能扩大知识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请结合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诸葛亮的事迹,说说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嘱托,嘱咐(交付)(2)使……安定(3)眼泪(4)辅佐,辅助2、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大意正确即可)3、事迹,“略”。

特点如:①忠心耿耿。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课外文言文马谡传原文

课外文言文马谡传原文

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①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

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

亮进无所据,乃还汉中。

收谡下狱,杀之。

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

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晋文公喜可知也。

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谡之未败也,裨将②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郃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率将士而还。

亮既诛马谡,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侯。

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注】:①汉昭烈刘备。

②裨将:副将。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谡为参军”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以中有足乐者 B.以激怒其众C.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D.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马谡有才华有抱负得到诸葛亮的青睐,但刘备却认为马谡难堪大用。

B.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让军队上山驻扎,被张郃截断粮道后打得蜀军四处溃散。

C.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仍然如同平时一样恩待安抚他的子女。

D.王平于败军之际临危不乱,指挥余部回朝,得到提拔褒奖。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②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答案:(1)C.(2)B.(3)①器重,看重;②这样;③得力的,能干的;④已经,…之后.(4)①天下还没有平定却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可惜吗?②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执法严明。

译文:马谡,才气和抱负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昭烈帝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还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做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从白天直到黑夜.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是让马谡统领各军在前,同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军事行动混乱无章,放弃水源上山驻扎,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蜀军溃散.诸葛亮前进没有据点,就攻取西县一千多人家回到汉中.把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亲自吊丧,为他痕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蒋琬对诸葛亮说:“古时候楚国杀了领兵的得力大臣,晋文公喜形于色.现在天下没有平定,而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所以晋悼公的弟弟扬干犯法,魏绛就杀了为他驾车的人.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马谡没有失败时,裨将军巴西人王平一再规劝马谡,马谡不采纳;等到失败,部众四散,只有王平率领的一千人擂响战鼓,把守营地,张怀疑有伏兵不敢往前逼近,于是王平缓缓地收扰各部散余的士兵,率领人马返回.诸葛亮已经杀了马谡,王平的名声地位就特别提高和显示出来,又提拔他为参军,统领部兵马和营屯之事,官位晋升到讨寇将军,封为亭侯.诸葛亮上书请求自己贬降三级,汉后主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兼理丞相的职务。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黄忠》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黄忠》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

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及曹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

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从入蜀。

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

渊众基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迁征西将军。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

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

”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注】①假:临时的,代理的。

②委质:归顺,归附。

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

⑤关、马:指关羽、马超。

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7.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8.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益州既.定/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B. 素.非关、马之伦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C. 遂.与羽等齐位/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D. 明.年卒/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9.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B. “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C. “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 “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⑴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
14.诸葛亮传略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

身长八尺①,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②,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③南征,荆州刘琮④举州委质⑤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⑥。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⑦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

②扰乱:动乱。

③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

④刘琮:刘表之子。

⑤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

⑥吴会:吴国。

⑦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译文】
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

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遇到汉末,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声望显达。

这是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

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而且没有立足之地。

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

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

刘备能够用兵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

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思考与练习]一
1.解释:
①少________②逸________③殊量________④纳________⑤既_________⑥拜________
2.翻译:①时人异焉___________________;②众寡而无立锥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权既宿服仰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__________之战。

【试题】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4.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

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

”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

②[曹丕]曹操之子。

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

④[嗣子]此子刘禅。

嗣:继承。

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

⑥[敢]谦词。

有冒昧的意思。

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

⑧[效]献出,呈献。

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

⑩[事]侍奉。

译文: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十倍于曹呸,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

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

”诸葛亮哭着说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对待丞相就如对待父亲。

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

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

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

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

三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乱全部平息了。

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

五年,率领各部军队向北出发,进驻汉中,临出发时,上疏了《出师表》。

诫子书《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阅读训练】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②俭以养德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
(二二)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

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日:“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①;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泰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②,愿君主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③。


注释:①不可得而知也:不可让别人知道。

②卒然:同"猝",突然。

③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

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

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

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
以不忘掉的。

”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

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

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

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遵照你的话去做。


1.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字。

⑴吾有德.于人也()⑵卒然
..见赵王()
(3)无忌谨受教.()(4)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
(5)唐雎谓.信陵君曰()
2.翻译句子。

⑴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⑵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3.唐雎为什么要信陵君忘记对赵王“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的“大德”?
(六八〉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翻译
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

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

”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加点词语。

仰()赢()
3.由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4.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