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多篇)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多篇)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藤蔓”、“滴水”、“脚步”等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和语气。

3.了解动词、名词、形容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揣摩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认读生字词。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

难点1.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

2.理解文章中存在的含蓄之意。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猜测本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爬山虎的脚》1.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整体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和停顿。

3.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文分析与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存在的比喻和隐喻,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故事背后的含义。

四、课文内容拓展1.分组讨论“保护自然”的主题,让学生提出保护自然的具体做法。

2.学生自由发挥,绘制描写自然景观的图画。

五、课堂小结1.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鼓励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反思和总结。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片段,保证朗读流畅。

2.撰写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脚”这个标题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板书设计分类词语含义名词藤蔓爬山虎的藤条动词滴水水滴从高处落下形容词脚步脚的步伐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得到了培养,理解了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

在教学中,要更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2019年新人教版本部编本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学习教案设计

2019年新人教版本部编本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学习教案设计

《登山虎的脚》教课方案设计【教课目】知与能力1、会“均”等 5 个生字,会写“虎”等11 个生字,累好好句。

2、有感情地朗文;背文。

3、理清文的叙序,认识登山虎的特色。

程与方法1、察登山虎的叶子,认识登山虎脚的形状和特色,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通理解文,抓住文章描绘登山虎的要点段,学作者有序的察以及致的描绘。

感情度与价大自然的奇特,培育自己留意察周事物的趣,做个生活中的居心人。

【教课要点】认识登山虎的特色,学作者的察方法【教课点】弄清登山虎是怎一脚一脚爬上去的。

【教课准】多媒体件、有关料【安排】2【教课程】第一一、入1、同学你都什么的脚呢?(脚、狗脚、⋯⋯)些都是物的脚。

那你不会走路的植物也脚?今日我就来学有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登山虎的脚》。

(板并)2、昨天老部署什么作呀?(找叶圣陶、登山虎的料)哪位同学你都认识到了什么?二、初步感知文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诵课文,读的时候注意两个问题:①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和你以为写得好的词语。

②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哪几段写的登山虎的叶子?哪儿写的登山虎的脚?2、生字词学习。

①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充足的预习,下边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的认识状况。

(随机点学号读生字词)②哪位同学来当当小老师领读一下生字词?(老虎、占据、摊平、平均、重叠、茎叶、短处、触角、印迹、追赶、蛟龙)③除了生字词之外,课文中还有哪些你以为写得好的字词?3、哪位同学告诉老师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5 个自然段)课文哪几段写的登山虎的叶子?哪儿写的登山虎的脚?(指名回答)(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登山虎的叶子。

3-5自然段写了登山虎的脚。

)那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登山虎生长的地方)三、自主研究,理解一二段1、跟着作者的眼光,我们先到达了登山虎生长的地方,谁来读一读?2、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尽是”“一大片”中领会到了什么?(登山虎长得很旺盛,能爬。

)3、赏识登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叶圣陶的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叶圣陶的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爬山虎的脚》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植物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

叶老在文中向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其中“脚”的描写占用了大部分篇幅,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通过叶老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要从中学习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基此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3、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做生活美的发现者。

教学重难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是重点;爬山虎怎样向上爬是难点。

课前准备:寻找并观察爬山虎的叶子、茎、脚,对照课文仔细观察是否和叶老的描述一致。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实物的,文字简洁易于理解。

学生通过读课文和实物的观察能初步感受爬山虎的样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我考虑把重点放在爬山虎的脚生长变化,以及它怎样向上爬,这些地方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植物。

体会作者时刻留心观察事物,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有这样的发现,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手法,突破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引发兴趣。

展示爬山虎这种植物的一段实物,提出问题:“你了解了哪些有关爬山虎的知识?说说你的观察所得。

”学生踊跃回答,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告诉大家。

“你们知道这种植物是靠什么力量固定在墙上?怎样一步步爬上高高的墙面的?今天我们就随叶老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课堂探究,收获新知。

1、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播放着爬山虎在微风中荡漾的视频,甜美的声音诵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听的过程中找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刚长出是嫩红的,不今天就变成嫩绿的,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2、掀开爬山虎绿绿的叶子来揭示爬山虎能爬的奥秘吧,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演示动画课件,让学生边看边说,并与蜗牛的触角作对比,形象生动的了解刚长出的爬山虎脚的形状。

柳州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柳州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师:虎字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我知道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

那么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生:我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的资料。

生:我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

生:我进行了实地的观察。

还采集了实物。

师:同学们真不错,课前进行了预习,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先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有关爬山虎的叶、脚等资料片)师:这就是爬山虎。

课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脚”。

大家希望先学哪一段?生争先恐后:先学写“脚”的片段。

师:为什么?生: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爬山虎的脚”,脚对于爬山虎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肯定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真会读书,从课题中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

生:“植物也有脚”我觉的特别新奇,我想尽快知道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师:对,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尊重大家的意见。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第三、四、五段。

师:同意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生自学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生:位置(板书)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谁还有补充?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叶柄的反面)继续汇报生:我知道脚的形状。

象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放课件,做比较)生:真的很相似!师:什么相似?师:形状相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认识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学习爬山虎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爬山虎的脚的结构,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教育学生要学习爬山虎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1. 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及其功能。

2.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爬山虎的脚》。

2. 爬山虎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3.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爬山虎,让学生初步了解爬山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爬山虎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爬山虎是一种常见的攀援植物,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长。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及其功能。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爬山虎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1. 课题:爬山虎的脚2. 板书提纲:- 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及其功能-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3.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六、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观察日记。

2. 课堂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图。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课,标题为《爬山虎的脚》。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爬山虎的形态特点来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的生存方式及生命力。

内容简单易懂,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提升学生对动植物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2.培养学生对爬山虎的形态特点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难点1.掌握生动描写性质的短文;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备课:教案、黑板、彩色笔、图片资料等;3.课外拓展:PPT、互动教学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简单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并贴近学生生活,引入话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调抑扬顿挫,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掌握文章要点。

第三步:讨论与互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可以展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第四步: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野外考察,观察植物的特征。

也可以设计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体会。

强调生命的伟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生命敬畏之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如写感悟、自然观察报告等。

也可以设计绘画作业,让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对爬山虎的理解。

七、课堂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在下节课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详绨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安庆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安庆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师:虎字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我知道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

那么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生:我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的资料。

生:我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

生:我进行了实地的观察。

还采集了实物。

师:同学们真不错,课前进行了预习,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先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有关爬山虎的叶、脚等资料片)师:这就是爬山虎。

课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脚”。

大家希望先学哪一段?生争先恐后:先学写“脚”的片段。

师:为什么?生: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爬山虎的脚”,脚对于爬山虎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肯定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真会读书,从课题中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

生:“植物也有脚”我觉的特别新奇,我想尽快知道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师:对,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尊重大家的意见。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第三、四、五段。

师:同意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生自学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生:位置(板书)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谁还有补充?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叶柄的反面)继续汇报生:我知道脚的形状。

象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放课件,做比较)生:真的很相似!师:什么相似?师:形状相似。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秀教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秀教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秀教研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观察爬山虎的过程为线索,介绍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部的特点和功能,以及作者由此得到的启示。

课文语言朴实,内容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对于爬山虎这种植物,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如“根、茎、叶、脚”等概念有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澄清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认识爬山虎的根、茎、叶、脚等部位,理解爬山虎脚部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以及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爬山虎的根、茎、叶、脚等部位的认识。

2.难点:爬山虎脚部的功能,以及如何运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生长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爬山虎的脚部功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观察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实物:准备一些爬山虎的植物,让学生观察。

3.作业:提前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带来的爬山虎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认识其根、茎、叶、脚等部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爬山虎脚部的功能,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爬山虎的脚部结构。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___________本文叶圣陶。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并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顺序地写下来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重点: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世界上的人和动物都有脚,植物有脚吗?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脚的植物——爬山虎。

(板书课题)3.指导书写“虎”字。

⒋如果你是作者,你准备怎样写爬山虎?二、新授。

A整体感知课文。

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叶圣陶爷爷是从哪些方面写爬山虎的。

读课文,圈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⒉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均匀重叠空隙漾起叶柄嫩茎触角蛟龙痕迹逐渐休想a指名生读。

b齐读。

c小老师带读。

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强调“重,空”在这篇课文中的读音,比较“均匀”字型结构特点。

⒊学写生字。

a重点指导“叠、痕、茎”的写法。

b学生练写生字。

⒋指名生读课文,学生评价。

⒌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汇报。

B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a爬山虎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汇报。

师板书:绿得新鲜叶尖朝下铺得均匀b新鲜一般指什么?这儿是形容叶子怎样?c叶子不仅新鲜,还很(茂盛),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空隙。

课件出示,欣赏茂密的爬山虎。

d闭上眼听老师朗读这一句:“一阵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你有什么感受?练习用:“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句型说话。

如果把“拂”改成“吹”呢?e指名朗读。

(师适机指导)f齐读。

C总结布置作业。

爬山虎的叶绿得那么新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叶圣陶爷爷除了对爬山虎的叶子进行了仔细观察,还细致观察了爬山虎的脚,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二自然段。

(课前板书好课题)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 (1)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 (1)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 (1)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观察爬山虎的过程为主线,介绍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部的特点和功能,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生物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理解爬山虎脚部的生长过程和功能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爬山虎、叶子、脚”等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如“爬山虎、叶子、脚”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爬山虎脚部的生长过程和功能:学生难以理解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攀爬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爬山虎的认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爬山虎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对爬山虎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如“爬山虎的脚是如何生长的?它是如何攀爬的?”等问题。

3.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生字词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认读和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爬山虎的脚》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本课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讲述了爬山虎这种植物特有的生长方式和特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爬山虎,了解其生长特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尤其是其“脚”的结构和功能。

2.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爬山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记录不懂的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自学成果,教师巡回指导。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1. 课题:爬山虎的脚2. 重点词语:爬山虎、脚、生长、特点3. 知识框架: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组词造句。

2. 回答思考题: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帮助爬山虎生长的?3. 课下观察其他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理解不够准确,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10、《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教学,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二、理解课题,了解文章背景①、本文的作者是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江苏省苏州市人。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除《爬山虎的脚》外,还有《记金华的双龙洞》《小青石》等。

)②、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的题眼是什么?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③、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

(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愿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2)指导生字写法。

叠(下面是“且”);逐(“半包围”);虎( 第三笔“﹁”等)(3)掌握多音字。

(4)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2019年新人教版本部编本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2019年新人教版本部编本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登山虎的脚》教课方案一、教课方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 2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认识粗心(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3)标出自然段。

二、教课目的1、识 5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平均、重叠、缝隙、叶柄、触角、印迹、渐渐、休想”等词语。

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全文。

2、使学生认识登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色,并且要知道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理清课文的表达次序。

3、学习作者仔细察看的方法,培育留意四周事物的意识。

培育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的审盛情识。

三、教材剖析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经过连续认真的察看,发现了登山虎如何爬的奥密。

文中不单讲了登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如何“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登山虎这类藤本植物独有的生活习惯。

课文先讲登山虎长在什么地方,而后介绍登山虎叶子的特色,最后介绍登山虎脚的特色。

课文的要点是讲登山虎脚的特色。

文顶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登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如何在墙上爬,最后讲它一定“触着墙”才能生计。

本篇课文的主要企图,一是指引学生学习认真察看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察看方法指导自己的察看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详细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要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觉植物的无量魅力,增添热爱大自然的情味教课要点:1、经过对词句的理解,认识登山虎叶子和脚的特色。

2、学习作者仔细察看的方法,认识作者是如何环绕登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教课难点:把阅读、感悟、想象联合起来,认识登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激发学生遇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味,热爱生活,做个居心人。

教课准备:1、多媒体课件《登山虎的脚》PPT2、彩笔和画纸四、教课方法:学习这篇课文不单要懂得登山虎叶子和脚的特色,并且要知道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攀枝花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攀枝花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师:虎字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我知道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

那么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生:我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的资料。

生:我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

生:我进行了实地的观察。

还采集了实物。

师:同学们真不错,课前进行了预习,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先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有关爬山虎的叶、脚等资料片)师:这就是爬山虎。

课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脚”。

大家希望先学哪一段?生争先恐后:先学写“脚”的片段。

师:为什么?生: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爬山虎的脚”,脚对于爬山虎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肯定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真会读书,从课题中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

生:“植物也有脚”我觉的特别新奇,我想尽快知道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师:对,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尊重大家的意见。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第三、四、五段。

师:同意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生自学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生:位置(板书)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谁还有补充?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叶柄的反面)继续汇报生:我知道脚的形状。

象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放课件,做比较)生:真的很相似!师:什么相似?师:形状相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内容《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爬山虎的脚》。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了解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生存智慧,并通过对其脚部结构的探究,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爬山虎,了解其生物特性,学会用生动准确的词语描述爬山虎的脚。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爬山虎的脚部结构与功能。

2. 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爬山虎的脚。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爬山虎的图片、实物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基本情况。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爬山虎的脚部结构及其功能。

4. 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活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探究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爬行的。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爬山虎的脚部特点,并让学生尝试用生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布局:1. 《爬山虎的脚》2. 课文简介:爬山虎的基本情况3. 脚部结构:爬山虎的脚部特点4. 功能与应用: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爬行的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植物,选择一种进行观察并记录其生长特点。

2. 课后习题: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部结构及其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生动准确的词语描述爬山虎的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贵阳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贵阳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师:虎字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我知道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

那么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生:我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的资料。

生:我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

生:我进行了实地的观察。

还采集了实物。

师:同学们真不错,课前进行了预习,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先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有关爬山虎的叶、脚等资料片)师:这就是爬山虎。

课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脚”。

大家希望先学哪一段?生争先恐后:先学写“脚”的片段。

师:为什么?生: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爬山虎的脚”,脚对于爬山虎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肯定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真会读书,从课题中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

生:“植物也有脚”我觉的特别新奇,我想尽快知道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师:对,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尊重大家的意见。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第三、四、五段。

师:同意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生自学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生:位置(板书)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谁还有补充?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叶柄的反面)继续汇报生:我知道脚的形状。

象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放课件,做比较)生:真的很相似!师:什么相似?师:形状相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故事《爬山虎的脚》的意义;–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培养对生活的感悟与体会;–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团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正确朗读课文;•难点: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教案、黑板、图片、课件、音响设备。

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带着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第二步:课文学习1.细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2.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3.解释生词,确保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分析1.让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2.探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启示;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故事。

第四步:活动设计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故事主题展开思考,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五步: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写一篇关于感悟生活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中,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课堂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难度较大。

下节课可采用更多互动方式,提高课堂氛围活跃程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师:虎字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我知道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

那么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生:我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的资料。

生:我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

生:我进行了实地的观察。

还采集了实物。

师:同学们真不错,课前进行了预习,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先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有关爬山虎的叶、脚等资料片)师:这就是爬山虎。

课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脚”。

大家希望先学哪一段?生争先恐后:先学写“脚”的片段。

师:为什么?生: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爬山虎的脚”,脚对于爬山虎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肯定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真会读书,从课题中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

生:“植物也有脚”我觉的特别新奇,我想尽快知道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师:对,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尊重大家的意见。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第三、四、五段。

师:同意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生自学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生:位置(板书)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谁还有补充?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叶柄的反面)继续汇报生:我知道脚的形状。

象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放课件,做比较)生:真的很相似!师:什么相似?师:形状相似。

(板书)生:我还知道了他的触角的颜色,是跟新叶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小结)作者从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生:老师,我读了后面的文章,我觉得爬山虎的脚是小圆片。

师:哦?有不同的看法。

那爬山虎的脚到底是细丝还是圆片?生:细丝!生:(吵起来)圆片!师:(笑)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

我们还是先看看书再说吧。

生:是细丝。

因为书上第三自然段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说明这六七根细丝,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不动声色地)是吗?生:(不服气地)哪有脚像细丝的呀!师:(郑重地点头)是不太像。

生:(肯定地)是细丝!我还可以从第四自然段找到证据:“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这说明小圆片是爬山虎的脚挨着墙以后才变出来的。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那六七根细丝。

生:(激动地)我觉得作者比喻得不好。

应当把小圆片说成是爬山虎的脚,把那六七根细丝说成是爬山虎的腿。

是这样:爬山虎先长腿,也就是那“六七根细丝”。

腿长长了,能够触到墙的时候,腿上再长出“圆片”脚来,巴在墙上。

细丝够不到墙的爬山虎就长不出脚来,最后连细丝腿也退化了,书上说:“不几天就萎了。

”(全班笑成一团)师:(故意惊奇地)你竟敢挑大文学家的毛病,了不起!大家觉得呢?(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困惑不语。

)师:看来,大家刚才读书都非常认真,也都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

其实,爬山虎能爬墙,全靠它茎上长出的那──生:(齐答)六七根细丝!师:对!如果没有那六七根细丝,爬山虎就根本没有机会去“触墙”,也就不能往上爬了。

至于作家管它叫脚,我们班有同学认为应该叫腿,我看这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你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叫。

腿也好,脚也好,都是拟人化的写法。

科学的称呼应该叫“茎”,属于攀援茎一类。

大家看呢?(生满意地点头)师:通过刚才的争论,大家应该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我们来做一做做一做这个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爬山虎的脚长在————。

茎上长——的地方,——伸出枝状的——————。

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师: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那爬山虎到底是怎样利用脚向上爬的?大家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学生读文,思考)生:老师,我们认为爬山虎是这样向上爬的。

它的脚碰到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就变成了小圆片。

小圆片巴住了墙。

生: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时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师:都说的很好。

那谁能在课文中找一找,你认为爬山虎爬墙的关键词吗?划出来好吗?生:老师,我认为这几个词很关键:触、巴、拉、贴(板书)生:我还补充一点,我认为变和弯也很重要,只有变成小圆片才能巴住墙,只有细丝弯了才能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

师:你的补充很重要。

我们弄明白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那我们来演一演?(生苦思冥想,一片沉默)怎么演?师:在我们演的时候,可以把我们的身体当作茎,一只手当作……(生顿开茅塞)生:叶子,另一只手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为什么?生: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叶柄的反面。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跃跃欲试。

师指名一人边说边演。

)师:谁能评价一下?生:“触、紧贴”这两个动作演对了。

可惜“巴”和“贴”没有演好。

生:演“巴”时,可以把手掌当作小圆片,刚开始用手指碰墙表示“触”,表示“巴”时整个手掌就贴在墙上。

生:爬山虎能把茎拉一把,是因为脚变弯曲了,产生拉力。

因此演“拉”时手要弯曲,带动身体贴着墙。

生:开始表演时,身体离墙要远一点,到了脚变弯了,身体尽量挨近墙,这样一来,效果就会更明显。

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对表演学生说)我们相信你一定能演的更好的。

师: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感受感受。

师:我把黑板当作要巴住的墙,你们呢?生:老师,我们巴空气。

我们巴桌子。

(哈哈)师:我的脚触着墙了,有什么变化呀?生: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师:我巴住墙了,你们呢?生:我们也巴住墙了。

师:下边我应该怎么做呢?生: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师:好,我拉一把,紧贴在墙上。

(教师紧贴在黑板上,学生的身子也贴到桌子上。

)师:我们再来爬一回好吗?这回你们边说边做,我跟着做。

(生边说边做,教师跟随着做。

)师:再爬一回,我把这只脚拿下来(重音“拿下来”)再爬,我把这只脚拿下来(重音“这只脚“)再爬,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生:老师,桌子不够了,(哈哈——)师:我们换个地方再爬。

(生笑。

)生:老师,不能再爬了,因为爬山虎的脚是不能拿下来爬的,这只脚一旦巴住墙就不再拿下来了。

师:谁说的?生:书中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说“一步一步往上爬”。

生:老师,不能这样爬。

这样爬山虎都从墙底往墙顶爬去,那么墙的底部就没有爬山虎了,这与作者前面所看到的“墙上满是爬山虎”不是矛盾吗?师: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很好。

还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按老师这样不停地“爬”的话,那爬山虎就只有一只脚了。

而我昨天看到邻居围墙上的爬山虎有很多脚,因此,这样理解“一脚一脚”是错误的。

师:大家通过读书、讨论自己弄明白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非常了不起。

学到这里不知大家有何感想?生:初看“一脚一脚”这个词很浅显,我一开始不假思索地把它理解为“一步一步”,看来我读书不够认真。

生:我现在明白了,作者在这里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是因为它能准确地写出爬山虎“爬”的特点,可见作者是经过认真观察的。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

是啊,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看课件)边看边读课文师:刚才,我们既开心又投入地感受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感受了爬山虎的“不到顶峰不停止”的攀登精神,而能这样细致的描写出来还源于作者的长期观察,认真思考。

看来,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啊。

师:爬山虎的脚这样神奇,那叶子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写叶的段落,边读边在脑中浮现出课文描写的景象。

(生自读)师:你们喜欢爬山虎的叶子吗?为什么?生:因为它的叶子颜色在变化。

生:它的叶子样子很好看,铺得也很均匀。

生:一阵风吹来,爬山虎的叶子就会漾起波纹。

师:“漾起波纹”是什么样子?生:就像风吹到水面上出现的波纹一样。

生:就像这样。

(用手势表示)师:看,爬山虎的叶子多美啊!这是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它是—生:嫩红的。

师: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生:嫩绿的。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嫩叶,它——生:不大引人注意。

师:引人注意的——生:长大了的叶子。

……师:那一墙绿油油的爬山虎颜色在变化,一阵风吹来还荡漾着波纹……你能不能把那种美丽的颜色、那种变化的样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学生轻声自读)师:我听出来了,你们读得很好,让我也喜欢上这些句子了。

谁来读给大家听听?(绝大多数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师:老师发现,刚才有的同学能把这一段背下来了。

怎么样,我们一起试一试。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谁来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的样子及特点,脚的样子,爬山虎如何利用脚向上爬的过程和它的脚的变化,对爬山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生:我还知道了,写一篇好文章要认真观察。

生:我觉得还应该补充一点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要善于思考。

生:我觉得还应该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如果只观察不去写的话,观察就没有意义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应该学习叶圣陶老先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把观察到的事物恰当,准确,有序地描写出来,平时写一篇好的作文,语言积累是基础,观察是纽带,你们能不能写出像叶老这样的好文章呢?生:(很有信心)能。

师:好,老师给你留一个长期作业,自己种一盆植物,天天仔细观察,有心的同学可以记观察日记,期末的时候,也为你的植物写一篇文章好吗?生:好。

牵牛花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

水门汀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

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

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

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

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