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6 人口南迁 民族交往 江南开发
中职历史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
石窟内壁碑文
魏碑《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__北__魏__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 下来_____碑___刻__书__体__(_,魏苍碑劲)厚重,粗犷雄浑。
五、科技与艺术
(二)书法绘画
女史箴图
四、江南的开发
(二)江南开发的表现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缫丝 史称: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四、江南的开发
(二)江南开发的表现 建康是当时最活跃的大城市 钱米布绢,无船不满 贡使商旅,方舟万计,漂败流段,骸胔相望 南朝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官方的草市的出现
除草……没有积蓄,多为贫穷人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宋书》
请思考:《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发 生这种改变的原因有哪些?
四、江南的开发
(一)江南开发的原因
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 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
五、科技与艺术
(二)书法绘画
文字
原始社会 西周 图画文字
商朝 甲骨文
秦 大篆
汉 隶书
魏晋 楷书
小篆 发展历程: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自发(实用)
自觉(审美)
五、科技与艺术
(二)书法绘画
草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五、科技与艺术
(二)书法绘画
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七月都下帖》
五、科技与魏艺晋术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品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琅班(耶)王氏
地傅氏O
建康
)京兆杜氏
洛阳
陈郡谢氏
扶风苏氏●
荥阳郑氏
陇西李氏
· 庾氏
荀氏
4、 代表政权—前秦(1)建立:4世纪下半叶, 氐族建立政权,(376年) 统一北方。2、 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 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 面。3、 淝水之战(383年):前 秦建立后,统一北方,进攻 东晋,最终被击败与淝水。之后迅速崩溃,民族矛盾加 剧。
西晋
十六国383年淝水之战业东晋(317-420)
公元376年前 秦统一北方
三国(220-280)
263 魏灭 蜀266 晋代 魏280 晋灭吴
宋420
齐479
隋朝统
吴222
东汉
502 577
蜀221
魏220
266-316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 统奠定基础。政治上,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承上启下,丰富多彩;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时期,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蜀汉降服南中
西晋时五胡内迁后,受压迫,卷入争夺中央权力的内战、灭西晋,力 五胡内迁
东晋至南朝,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少数民族也逐步与
北民南迁 江南开发
民族交融: 各民族间共同生 活、彼此学 习、 共 同发 展、逐渐交 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相互影响、趋向一致。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全册)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全册)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授课人:授课时间:一、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复习内容】:七上一单元三、目标要求:(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两个文化遗存;(2)识记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主要农作物;(3)识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四、复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特征;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五、复习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的特征;六、考点分析:七、自主识记检查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_____人类,北京人距今约______万年。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______最多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和______的国家;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
他们已普遍使用______石器,来种植农作物。
3、距今约四五千年,______和______,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在______一战中大败东方的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族。
4、后人尊称黄帝为“______”,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______,他的属下______发明了文字,______编出了乐谱。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______”。
5、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传说,______生活俭朴,克己爱民,______宽厚待人,以身作则,______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
6、约______年,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______社会结束,______社会开始。
八、知识梳理九、课内训练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A、200万年B、170万年C、80万年D、70万年2、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埃及3、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县农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处遗址。
考点6 人口南迁 民族交往 江南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特征】封建国家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北魏时期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经济: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北方经济恢复;南方经济发展 1时间: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西晋后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了浪潮。
2方向:从北方黄河流域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为躲避北方的战乱而南迁。
4影响:①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和劳动力,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江南,促进了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③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
⑤南北各民族的交往和共同开发。
2.表现:①农业: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开垦了大片湖田;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双季稻种植推广到江南。
②手工业:纺织技术进步十分明显;冶铸业中发明了灌钢法;冶瓷业中青瓷烧制技术提高。
③商业: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带动城市的繁荣。
3 .影响:使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材料解读材料一: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
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
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
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1)材料一叙述了我国经济重心的什么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一综合概括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
初中中考历史科考试内容(三年汇编)
初中中考历史科考试内容古代历史:占30%,近现代历史:占70%,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比例为6:4。
(一)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北京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朝的建立,夏、商、西周的更替,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历史影响;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汉武帝及其评价,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人口南迁、民族交往与江南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唐与吐蕃的交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南方经济的繁荣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辽、金、西夏、宋等政权的并立,岳飞;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元对西藏的管辖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8、科学技术祖冲之、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司母戊鼎,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故宫,四大发明9、思想文化汉字的演变,孔子,百家争鸣,史记的资治通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古代书法(二)中国近代史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及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左宗棠收复新疆。
2、近代化的起步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陈独秀、胡适与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历史意义,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6、经济和社会生活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詹天佑、魏源、鲁迅等(三)中国现代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的作用与影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重要的法律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与香港、澳门回归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中美建交6、科技、教育与文化两弹一星,科教兴国战略。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内容要点: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认知提示:1. 学什么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指的是东晋的建立和灭亡,南方政权更替的史实。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江南地区发展的表现。
2. 学到什么程度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指的是通过阅读教材,理清并识记东晋南朝朝代更迭的历史脉络。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能够总结出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江南地区发展的表现。
3. 怎么学情境导入法:创设历史情境,直观再现历史,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受江南地区的美。
图示讲解法:这一课涉及朝代较多,朝代更替频繁,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所以只能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材料。
本节课出自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为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重新整合教材,将本课梳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探南迁之由:北方战乱寻安身;第二部分,寻南迁之路:江南政权更迭频(东晋兴亡与南朝政治);第三部分,看南迁之果:江南开发美如画。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其认知水平与分析能力有限,且学生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背景下进行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较为陌生。
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分析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
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
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
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
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材料四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着怎样联系?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四之间有什么联系?(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子很多,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二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取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三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成阳被活埋。
中考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考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考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元谋人北:P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河姆渡遗址:北:P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北: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P15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
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中考历史知识点一、夏朝建立的史实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 (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结 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
中
魏
原
落
后
制度欠缺 官吏贪污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 语
穿汉 服
改汉 姓
联 汉姻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兰
汉姓 元 楼 穆 陆 贺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 大姓卢、崔、郑、 王4家的女儿为妃, 把自己的女儿嫁给 汉族大姓,还为自 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孝文帝改革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恢复了 北方的社会生产,促进了少数民族对汉族文 化的认同,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为后来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社会繁荣,奠定 了基础。(P42)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 所 征 服 的 民 族 的 较 高 文 明 所 征 服, 这 是 一 条 永 恒 的 历 史 规 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四、科技与艺术
四、科技与艺术:书法与绘画 钟繇:隶书→楷书 王羲之:书圣 顾恺之:善画人物
全长约7.5米,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
材料二: (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
之利,充牣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
东汉至隋朝政权分立示意图
东汉
魏 蜀 吴
(建业 建业) 建业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建邺 建邺) 建邺
北朝 南朝
(建康 建康) 建康
隋
宋,齐,梁,陈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
3,分布: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 ,分布: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移民岭南一带 4,北民南迁的影响(作用) ,北民南迁的影响(作用) 劳动力增加; 劳动力增加; 先进技术和经验; 先进技术和经验; 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开发 原因: 原因:
1.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力, 1.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力,技术与工具 人口南迁 2,南方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和平环 南方社会安定, 境 3,南方地区自身的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经济 南方地区自身的自然条件优越, 发展 4,南方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 策措施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 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 迁都: 迁都:平城 汉化政策 洛阳
改穿汉服 学习汉语 采用汉姓 文帝的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 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汉族 和各少数民族彼此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和各少数民族彼此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文化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文化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4.基本认识,启示 .基本认识, 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1)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民 )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树立 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的意识. 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皇帝, (2)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 )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皇帝 胆有识的改革家. 胆有识的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改革. (3)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
6课人口南迁与科技文化上
一、人口的南迁
一、人口的南迁
1、少数民族内迁
(1)原因
从十六国时代开始,匈奴、羯、 氐、羌这些少数民族,趁着中原 内乱,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 这些少数民族开始内迁,随着政 权的溃崩后,各族人民并没有迁 回到他们自己的原居住地,而是 自然和汉族融合在一起了。
(2)内迁的方向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鮮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 鮮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 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简介
孝文帝: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为 元,所以又叫元宏。 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 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课堂测试:
3、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 其原因不包括 A.大批农民南迁 B.南近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C.实行体养生息 D.南迁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
2、中原人口南移
(2)内迁的方向
西北的氐族和羌族
蒙古草原的匈奴族 和羯族
鲜卑族
陕西 山西
辽宁 陕西及河套地区
(3)民族融合的表现
汉族妇女蒸馍和烙饼砖画
饮食 交融
服饰 交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东
汉
时
期 洛 画
2、中原人口南移
(1)原因:为了躲避战争,寻求稳定的社会环境
大家看P39的议一议
传统的宗法家族观念; 向外迁徙中难免的乡 土亲情;迁移过程中 伴随动荡与战乱的遭 遇,需要团体的力量。
(2)南移的方向
南迁的中原人大体分 布在巴蜀、江浙、以 及两湖、江西地区、 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 带,长江中下游地区 尤其集中。
3、人口南移的意义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
学习农耕——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饮食交融——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一、人口南迁
服饰交融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仗的小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 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 时穿,平时也穿。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互相影响。
学汉法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
“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这是为什么?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 缓和了社会矛盾, •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促进了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认同, • 为其后的大一统局面奠定基础。
四、科技与艺术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北朝】 全书92篇,分为10卷,约11万字,引用著作156种。
噶仙洞 鲜卑拓跋部先祖所居石室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族的发展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39 年统一 黄河流域。
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交融趋势出现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姓拓跋,名宏。改姓氏后为元宏。 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 儒学教育的皇帝。
孝文帝接受了祖母冯太后多年系统的汉文化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 江东或江左。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羮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这则材料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是怎样?
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5人口南迁和民族效是江面经济开发的史实(中考复习)讲解
(3)、认识
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 要条件;
重视经济的发展,及时引进先进的科 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人口大量迁移反映了中华民族艰苦创 业、生生不息的精神。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族人民在 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汇聚逐 渐成为时代的主题。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第一轮复习课件
考点5. 1、简述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 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 2、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 合的措施。
备课时间:2011.1.7 上课时间:2011.1.13
1.人口南迁(基本情况)
①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 ②西汉时,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1)迁都洛阳。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 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 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 反对,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今大同) 迁到洛阳。 (2)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 采用汉姓,与汉族通婚
3、作用或影响
①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
②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战乱少,相对稳定 ③淝水之战的胜利保证了南方经济发展
(2)表现 概 况 农 湖田、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 业 麦稻兼作,双季稻; 水利设施 手 纺织业:蜀锦、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工 冶铸业:灌钢法 业 制瓷业:青瓷 造船业:技术发达,远航 商 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城) 业
③东汉末年,北方动荡,人口开始南 迁。 ④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
⑤南迁之后,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中 下游,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民族迁徙和江南开发
谙, 红胜 绿如 南。
火, 蓝,
思考: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开 始开发的?又是如何发展起来 的?
学习目标:
1、西晋的兴亡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2、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意义。
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发的表现
1、水利工程的修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2、在耕作中,开始使用牛耕,绿肥和粪肥。 3、小麦得到推广,水稻在江南种植。 4、长江中下游农业得到发展,广东福建得到
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 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 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永 嘉 南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渡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 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一方面加剧了中原地区的 混乱局面,一方面有利于 民族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 发。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 能得到开发?
这是因为:第一,自然条件优越: 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 发展;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 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整理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整理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整理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三国的先后:先是蜀国再到魏国然后吴国。
2从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族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二、淝水之战
1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氐。
2南朝是指从公元420年开始的我国南方先后相继的四个朝代。
3淝水之战的结果是:前秦的统治的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农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2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有: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始使用绿肥,推广牛耕和粪肥,以水稻种植为主。
四、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这样有利于民族触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等。
五、淝水之战的特点:以少胜多。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六、江南地区的变化:江南地区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而且江南地区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而北方人口南迁又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下,南方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整理】。
6.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授课班级授课日期第1-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资料教材、PPT、板书课题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教学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知道魏晋时期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北魏政权的建立,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了解石窟艺术产生的原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过程与方法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淝水之战前秦败于东晋”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理解石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重点了解具体史实产生的背景、发生的过程和造成的影响。
难点归纳史实的能力。
关键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板书设计人口南迁与民族交融课后小结正是由于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文化教育、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才让中华民族大家庭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华文明才能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本讲主要讲述了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影响。
孝文帝改革一方面是这时期民族交融的重要体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本目简要介绍了石窟艺术作为佛教的一部分与佛教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
其中,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集石窟艺术之大成,为我们展现了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异域文明交融的重要载体。
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鲜卑族最早生活于今天黑龙江嫩江流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他们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在婚姻习俗上依然存在近亲结婚的现象。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即今天的山西大同。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439年终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150年分裂割据、战乱频繁的局面。
2.孝文帝改革(1)改革的原因统一后的北魏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例如,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时期
【基本特征】封建国家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北魏时期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经济: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一.人口南迁
1时间:___________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___________后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了浪潮。
2方向:从___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_____地区。
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为躲避北方的战乱而南迁。
4影响:①促进了_______________。
②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江南,促进了江南的_________________。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①_________战乱,_________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③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优越。
④南方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
⑤南北各民族的交往和共同开发。
2表现:①农业:修建了许多__________,开垦了大片_________;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______种植推广到江南。
②手工业:_____________进步十分明显;冶铸业中发明了______________;冶瓷业中青瓷烧制技术提高。
③商业: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带动_________________的繁荣。
3 影响:使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 材料解读
材料一: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
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
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
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1)材料一叙述了我国经济重心的什么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一综合概括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
由以上问答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材料二:(江南)地厂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或水褥(锄草,耕作)…… 不待贾(买卖)而足……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江南……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2)据材料二,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三描述的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下表是据《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整理的永嘉之乱后
“以为四耦”。
东晋时,区田法已传入南方,并已使用粪肥,……东吴时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和刘宋时都曾以政府命令推广种麦,麦类逐渐成为南方仅次于水稻的主要农作物。
——许辉《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述论》
(3)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总结与反思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什么启示和借鉴?(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