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

合集下载

tia名词解释医学

tia名词解释医学

tia名词解释医学
TIA,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是指颈动脉或椎- 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TIA 通常持续数分钟,通常在 30 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 2 小时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 CT 及 MRI 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TIA 好发于 34~65 岁,65 岁以上占 25.3%,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

发病无先兆,有一过性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一般无意识障碍,历时 5~20 分钟,可反复发作,但一般在 24 小时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

TIA 的病因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是综合性的较长过程。

治疗着重于预防复发,应调整血压,改善心功能,保持有效血液循环,纠正血液流变异常,避免颈部过度屈伸活动,并长期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剂。

TIA

TIA

一、TIA的传统概念与现代认识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Albers(N Engl J Med, 2002) 等建议用以下新定义: TIA是短暂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由局灶性脑或 视网膜缺血所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h, 且没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明确证据。若临床症状持续 存在,并有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相符的特征性影像学表 现,则应诊断为缺血性卒中。 与老定义相比,新定义以是否存在组织学改变为依据, 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时进行评价和干预,操作性强。
实验性短暂脑缺血发作磷脂水平的变化及养血清脑颗 粒的作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生化室 目的:研究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对磷脂的影响以及 中药养血清脑颗粒的作用。 方法:尾静脉注射过氧化物并窒息建立TIA模型,灌胃 喂食不同剂量养血清脑颗粒,诱发4次后隔日断头取脑, 测定血浆和脑组织中溶血磷脂酸(LPA)及其相似磷脂 (AP)的含量,实验期间并每天进行一次神经系统评分。
二、流行病学
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50000人发生TIA; 65~74岁的美国白种人每年发生卒中的可能 性为1%,而与之相匹配的TIA人群中,每年 发生卒中的可能性是5~8%。 我国无流行病学资料。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
1. 2.
微栓塞(Microembolism) 学说:TIA发病的 主要机制; 栓子的来源:主要来源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的脱落,部分栓子来源于心脏,少数来源 于其它部位,如肺静脉栓子等。 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性脑栓塞患者中, 有TIA史者占25~50%; 心源性脑栓塞中有TIA史者占11~30%; 腔隙性脑梗死者中有TIA史者,占11~14%;
TIA的治疗
二、药物治疗
1.
2.
3.
结果 TIA小鼠血浆LPA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养血清脑 颗粒(4g/kg体重)治疗可逆转这一变化。 TIA小鼠脑组织酸性磷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治疗组小鼠酸性磷脂水平可上升。 养血清脑颗粒(2g/kg体重)治疗组与不给药组的神 经系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卒中 评分下降。 结论:实验性TIA小鼠出现血浆和脑组织中LPA及其 它磷脂水平异常,养血清脑颗粒对这种异常有逆转 作用,因此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桥脑和中脑(基底动脉) 桥脑和中脑(基底动脉) 桥脑和中脑 •枕部头痛 枕部头痛 •头晕和 或晕厥 头晕和/或晕厥 头晕和 •意识模糊或昏迷 意识模糊或昏迷 •复视 复视 •单或双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单或双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大脑半球、枕叶、颞顶区(大脑后动脉) 大脑半球、枕叶、颞顶区(大脑后动脉) 大脑半球 •视野缺损:同向性偏盲 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 •皮质盲 皮质盲 •遗忘 遗忘
五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诊断应明确两个问题: 诊断应明确两个问题: 1)是否为TIA? 是否为TIA? TIA 2)明确病因。 明确病因。
诊断标准: 是否为TIA? TIA?) 1 诊断标准:(是否为TIA?)
神经功能缺损必须能够定位在特定的血 管分布 区。 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1 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1 小时(个别患者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小 小时(个别患者发作持续时间超过 小 但影像学无梗死依据, 时,但影像学无梗死依据,也可以诊断 为TIA)。 )。 除非存在陈旧性脑梗死, 除非存在陈旧性脑梗死,发作间歇期无 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与体征。 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与体征。 影象学上没有脑梗死的表现。 影象学上没有脑梗死的表现。
TIA症状发生率比较 症状发生率比较(1) 症状发生率比较
颈动脉系统(%) 视觉 一过性黑朦 视野障碍 复视 语言障碍 失语 构音障碍 轻瘫 轻单瘫或轻偏瘫 感觉 偏身感觉障碍 34 6-14 0 椎-基底动脉系统(%) 0 13-22 7
20 15
0 20
8-60
12-33
33-57
9-44
TIA症状发生率比较 症状发生率比较(2) 症状发生率比较

TIA

TIA

(3)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与传统的经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与传统的经 胸骨心脏超声相比,提高了心房、心房壁、房 间隔和升主动脉的可视性,可发现房间隔的异 常(房间隔的动脉瘤、未闭的卵圆孔、房间隔 缺损)、心房附壁血栓、二尖瓣赘生物以及主 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源性栓子来源。
3.脑血管造影 3.脑血管造影 (1)选择性动脉导管脑血管造影(DSA):是 )选择性动脉导管脑血管造影(DSA):是 评估颅内外动脉血管最准确的诊断手段(金标 准)。但脑血管造影价格较昂贵且有一定的风 险,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5%~1.0%。 险,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5%~1.0%。 (2)CTA(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和MRA(磁共 CTA(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 MRA(磁共 振显像血管造影):是无创性血管成像新技术, 但是不如选择性导管动脉造影提供的血管情况 详尽,且常导致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过度。
建议:
(1)不推荐无选择的早期进行抗凝治疗。 (1)不推荐无选择的早期进行抗凝治疗。 (2)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推荐 (2)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推荐 使用抗凝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 使用抗凝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 (3)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症状仍频繁发 (3)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症状仍频繁发 作,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
可能出现的症状:
④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及交叉性感觉 障碍(病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对侧已交叉 的脊髓丘脑束受损,大脑后下动脉或椎动 脉缺血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⑤眼外肌麻痹及复视(脑干旁中线动脉缺 眼外肌麻痹及复视(脑干旁中线动脉缺 血累及动眼、滑车及外血典型表现, 交叉性瘫痪: Weber(主要表现为病灶侧眼睑下垂, 如Weber(主要表现为病灶侧眼睑下垂, 瞳孔散大,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瞳孔散大,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动眼神经 受累,伴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受累,伴对侧肢体运动障碍-椎体束受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PT演示课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PT演示课件
A: Stroke B: TIA
10
TIA与脑梗死、冠心病的关系
心脏 ——————脑
心绞痛 ------------ TIA 心肌梗塞————— 脑梗塞 急性冠脉综合症——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综合症
11
如何掌握TIA的定义
1、突然起病,与其他类型的卒中一样,是 卒中样发病。
2、脑或视网膜的局灶性缺血 性症状,不能 只理解为脑缺血,视网膜缺血也属于TIA 的范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复习题: 1、TIA定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 TIA与脑梗死的关系 3、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4、 TIA发病机制有哪些? 5、 TIA危险分层ABCD2分为哪3层? 6、TIA病人抗血小板治疗原则? 7、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机理是什么?
脑血管病分类于1975年采用了此定义,并一直沿 用至今。
5
定义
然而,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进展,基于“时间和临床” 的传统定义受到了诸多质疑。研究表明,大部分TIA患者 的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1h,超过1h的患者在24h内可以恢 复的几率很小。而且部分临床症状完全恢复的患者影像学 已提示存在梗死。鉴于此,TIA工作组在2002年提出了新 的TIA概念:“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 经功能缺损发作,典型临床症状持续不超过1h, 且在影像 学上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TIA新概念把TIA的时间界 限缩短为1 h,这意味着如果症状持续1h以上,应按照急性 卒中流程进行处理;同时新概念也将TIA与卒中的界定由 传统的“时间和临床症状”标准改进为“组织学损害”标 准(表1)。 但这一概念至今尚未被各国的疾病分类所采 纳。
6、血液流变学:血液的流动性、凝集性、血细胞的变形性、 聚集性等也影响脑血流。

神经病学--缺血性脑缺血发作(TIA)

神经病学--缺血性脑缺血发作(TIA)
3. 发病方式 起病突然
临床表现
4. 持续时间 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在 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 24小时,不遗留任何后遗症状或视网膜的功能缺损
5.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时的症状基本相似,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更易出现反复发作
6. 症状体征 每次发作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
(1)颈动脉系统 TIA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3. 血流动力学改变 脑血管壁发生病变,出现低血压或血压波动,以及心律失常等引起血流动
力学改变,血管血流减少,均可TIA. 4. 其他
颅内血管炎和脑盗血综合征时,会引起TIA.
二 临床表现
1. 发病年龄 TIA好发于50~70岁,男多于女
2. 疾病病因 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效优于阿司匹林 (3) 氯毗格雷 75mg,每日1次
治疗
2. 抗凝治疗 不作为TIA患者的常规治疗; 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建议抗凝治疗; 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仍频繁发作,应抗凝治疗。
(1)肝素 100mg加入5%葡萄糖或0. 85%生理盐水500ml中,每分钟10~20滴 的速度静脉滴注
五 鉴别诊断
(一)部分性癫痫 • 单纯部分性发作,起病形式、进程; • 持续时间; • EEG; • 头部CT和MRI。
鉴别诊断
(二) 梅尼埃病 • 发病年龄; • 症状体征; • 持续时间; • 多次发作后听力降低。
鉴别诊断
(三) 心脏疾病 • 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等。 • 症状体征 •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X线检查常。
(2)低分子肝素 4000 ~ 5000I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10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岁组中其他常见的病因有偏头痛、心瓣膜病、颈动脉发育不全、
二尖瓣发育不全和口服避孕药。年轻人发生TIA主要是非栓塞 性良性血管异常所致,仅15%有动脉硬化。TIA发作特点、
预后及可能机制与有先兆性偏头痛难于鉴别。
(一)脑动脉的狭窄或闭塞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某一支或数支狭窄或闭塞,在静 止状态时,病灶侧脑组织可依靠侧枝循环勉强从对侧得 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临床上不出现症状,当血压降低时, 脑灌流压下降,即可出现代偿不足,发生短暂的脑局部 缺血。局部动脉狭窄可在生理血压和血流上产生“收缩 期壁塌陷”。这一现象在理论上解释了动脉硬化斑块引
3.腔隙或小的穿通动脉TIA。
美国研究发现,TIA发作期限5分钟内占24%, 15分钟内39%,半小时内50%,一小时内60%,若 一次发作持续1-2小时以上可能留下神经损害,CT 显示梗塞现象。有学者(Julien 1984)将TIA分真 正TIA和短暂体征性脑梗塞。随着CT和MRI的普 及,对TIA可能会有新的认识。
TIA可因各种各样病因所致,为预防其真的成 为脑梗塞,须进行病因诊断。作为是否为TIA的 诊断,最低限度必须检查的有:尿常规、血常规、 血清生化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胸部X线,为 了除外脑出血须进行CT检查。相当多的TIA病例, CT及MRI上可见小梗塞灶。心脏超声、颈动脉多 普勒、脑血管造影等病因学基础疾病诊断中不可 缺少的检查项.
起动脉高度狭窄(超过70%),从而使TIA和卒中发生率 升高。
常见的原因有 ① 动脉粥样硬化症,多数TIA都以动脉硬化病变为主要原因,
粥样斑块多发生大血管分叉处,致使管腔狭窄,甚至可完全阻断某 枝动脉,再者因血管内膜粗糙(管壁不完全、溃疡、狭窄)可使血 小板发生粘附、聚集、形成凝集块,脱落后流向血管末端,使血管 栓塞导致短暂性脑缺血。

tia程序的调用结构

tia程序的调用结构

tia程序的调用结构一、tia程序的基本概念tia程序是指在tia(Totally Integrated Automation)软件平台上开发的控制程序。

tia软件是由西门子公司开发的一套综合性自动化工程软件,可用于开发和编程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

tia程序是在该软件平台上进行编程开发的,用于实现对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控制。

二、调用结构的组成要素tia程序的调用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1. 程序块(OB)程序块是tia程序的基本组成单元,用于实现特定的功能。

常见的程序块包括主程序块(OB1)、循环程序块(OB3)、中断程序块(OB35)等。

不同的程序块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组合和调用不同的程序块,可以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

2. 数据块(DB)数据块用于存储和管理tia程序中使用的数据。

在tia程序中,可以定义多个数据块,用于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如输入数据、输出数据、中间变量等。

通过数据块,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传递。

3. 调用块(FC、FB)调用块是一种特殊的程序块,用于封装和复用特定的功能模块。

调用块可以包含多个程序块和数据块,并提供统一的接口。

在tia程序中,可以通过调用块来实现模块化的编程。

4. 网络(Network)网络是tia程序中各个程序块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过网络,可以定义程序块之间的执行顺序和数据传递方式,实现控制逻辑的流程控制和数据交互。

三、具体应用场景tia程序的调用结构在工业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一个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系统为例,介绍tia程序的具体应用场景。

假设一个生产线包括进料、加工、检测和出料四个步骤,其中加工过程需要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控制。

在tia程序中,可以将进料、加工、检测和出料分别实现为不同的程序块。

定义一个主程序块(OB1),用于实现整个生产线的控制逻辑。

在主程序块中,通过网络连接各个程序块,实现进料、加工、检测和出料的顺序控制。

定义一个循环程序块(OB3),用于实现加工过程的循环控制。

TIA(全集成自动化)是什么?

TIA(全集成自动化)是什么?

TIA(全集成自动化)是什么?引言概述:TIA(全集成自动化)是一种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它通过集成不同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高效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TIA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TIA的定义1.1 TIA的全称和含义TIA是全集成自动化(Totally Integrated Automation)的缩写,它是一种将不同的自动化技术和设备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1.2 TIA的核心组成部分TIA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自动化硬件、自动化软件和自动化通信技术。

自动化硬件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自动化软件用于编程和控制自动化系统;自动化通信技术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1.3 TIA的工作原理TIA通过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将其传输到控制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控制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

同时,TIA还可以与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生产过程和企业管理的无缝衔接。

二、TIA的特点2.1 高度集成化TIA将不同的自动化技术和设备进行集成,使得各个设备之间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提高生产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控制精度。

2.2 灵活可扩展TIA的设计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定制和调整,同时还能够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变化。

2.3 高效可靠TIA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实现精确的控制和高效的生产过程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TIA的应用领域3.1 工业制造TIA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制造领域,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制造等,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建筑与基础设施TIA可以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对建筑物、交通系统、能源系统等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营效率。

tia 中at指令

tia 中at指令

tia 中at指令摘要:1.引言2.tia 和at 指令的介绍3.tia 中at 指令的使用方法4.tia 中at 指令的应用领域5.总结正文:tia 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对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操作。

在tia 中,at 指令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功能,可以用来控制设备,实现各种操作。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tia 中的at 指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tia。

tia,全称"Terminal Interface Adapter",中文意为“终端接口适配器”,它是一款用于控制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工具。

通过tia,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设备的操作,无需直接接触设备。

在tia 中,at 指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功能。

at 指令,全称"ATtention",中文意为“注意”,是用于与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一种命令。

通过发送at 指令,用户可以控制设备,实现各种操作。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at 指令查询设备的状态、修改设备的参数等。

在tia 中,at 指令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用户只需在tia 的命令行界面输入at 指令,然后按下回车键,即可发送指令。

例如,要查询设备的状态,用户可以输入"at+csq"指令。

要修改设备的参数,用户可以输入"at+cmee=1"指令。

tia 中的at 指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手机维修领域,通过使用tia 和at 指令,维修人员可以方便地查询手机的状态,诊断手机的问题。

在手机开发领域,通过使用tia 和at 指令,开发者可以方便地测试手机的功能,调试手机的代码。

总的来说,tia 中的at 指令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方便地控制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tia程序的调用结构

tia程序的调用结构

tia程序的调用结构TIA程序的调用结构TIA(Totally Integrated Automation,全面集成自动化)是西门子公司开发的一款自动化工程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在TIA中,各个程序之间的调用关系是构建整个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TIA程序的调用结构,以及如何利用这种结构实现系统的功能。

一、TIA程序的调用结构概述TIA程序的调用结构是指各个程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实现不同程序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

在TIA中,程序的调用结构主要包括主程序、子程序和函数块。

其中,主程序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协调各个子程序和函数块的工作。

子程序是相对独立的程序模块,可以被主程序或其他子程序调用。

函数块是一种可重用的程序单元,可以在不同的子程序中多次调用。

二、主程序的调用结构主程序是TIA程序的核心,负责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

主程序通常包含了系统的主要功能逻辑,以及各个子程序和函数块的调用顺序。

在TIA中,主程序的调用结构可以使用梯形图或结构图进行表示。

梯形图是一种直观的图形化编程方式,可以清晰展示主程序中各个步骤之间的调用关系。

结构图则更加注重程序的结构化设计,可以将主程序拆分为多个模块,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三、子程序的调用结构子程序是TIA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系统中的具体功能。

子程序可以被主程序或其他子程序调用,实现功能的模块化和复用。

在TIA中,子程序的调用结构可以使用梯形图或结构图进行表示。

梯形图通常用于展示子程序内部的逻辑关系,结构图则更加适用于展示子程序之间的调用关系。

通过合理设计子程序的调用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四、函数块的调用结构函数块是TIA程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封装一段可重用的程序逻辑。

函数块可以包含输入、输出和内部变量,可以在不同的子程序中多次调用。

在TIA中,函数块的调用结构可以使用梯形图或结构图进行表示。

tia电压增益 -回复

tia电压增益 -回复

tia电压增益-回复TIA电压增益(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Voltage Gain)引言:在电子电路中,电压增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当我们需要将一个弱信号放大到更大的幅度时,电压增益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在传感器应用中,特别是光电传感器和光通信领域,我们常常会使用转导放大器(也称作电流输出放大器)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

其中一个非常常见的电流输出传感器应用场景是光电传感器(Photodiodes)。

光电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当光照射到光电传感器上面时,会产生一定量的电流。

然而,电流信号并不方便在后续的电子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分析,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转导放大器来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

而TIA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也被称为称为电流转换放大器,是一种用于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的电路。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TIA电压增益的原理和设计步骤。

步骤一:转化电路要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首先我们需要一个输入电流源。

在光电传感器应用中,光照射到光电传感器上会导致产生电流。

该电流通过我们设计的转导放大器传递,并在其负载电阻上产生电压。

该负载电阻通常被称为转化电阻,记为Rf。

步骤二: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关系电压增益与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事实上,电压增益可以通过转导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来计算。

电压增益(Av)= 输出电压(Vout)/ 输入电流(Iin)步骤三:负反馈原理负反馈是现代电子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其中一个主要的好处是提高电路的放大线性度和稳定性。

在TIA中使用负反馈有助于减小输入电流对增益的影响。

具体而言,通过将输出电压返回到输入端进行比较,负反馈可以消除因输入电流变化而引起的电压增益波动。

要实现负反馈,可以将电压作为输入信号,在转导放大器的输入引脚处添加一个反馈电阻Rf。

Rf的作用是将输出电压反馈到转化电阻Rf上,以实现负反馈放大。

TIA

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凡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且神经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

TIA是脑卒中的高危因子,一次TIA发作后,脑卒中发生率一月内为4%~8%,一年内为12%~13%,5年内为24%~29%。

TIA频繁发作者48小时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可达50%。

中国TIA的人群患病率为每年180/10万,男:女约为3 :1。

TIA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TIA发作时间的限定尚有争议,TIA的发病率差异较大。

病因与发病机理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及多种途径有关。

一微血栓:颈内动脉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狭窄处的附壁血栓、硬化斑块及其中的血液分解物、血小板聚集物等游离脱落后,阻塞了脑部动脉,当栓子碎裂或向远端移动时,缺血症状消失。

二脑血管痉挛: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该处产生血流旋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

三脑血液动力学改变:颈动脉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时,如病人突然发生一过性血压过低,由于脑血流量减少,而导致本病发作;血压回升后,症状消失。

本病多见于血压波动时易出现本病发作。

此外,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损害亦可使脑局部血流量突然减少而发病。

四颈部动脉扭曲、过长、打结或椎动脉受颈椎骨增生骨刺压迫,当转头时即可引起本病发作。

本病的病因绝大多数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以下几种触发因素而发病:1、微血栓:主动脉-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血栓凝块的碎屑,可散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这种微栓子循血流进入视网膜或脑小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

TIA(全集成自动化)是什么?

TIA(全集成自动化)是什么?

TIA(全集成自动化)是什么?TIA(全集成自动化)是什么?引言概述:全集成自动化(Totally Integrated Automation,TIA)是一种现代化的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工业自动化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TIA采用了全面集成的方法,将控制、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设备等各个组件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一、TIA的基本概念1.1 综合性:TIA通过将各种自动化设备和功能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控制。

它不仅包括传统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还集成了工业通信、驱动技术、机器视觉和过程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技术。

1.2 灵活性:TIA提供了高度灵活的配置和编程工具,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自动化系统。

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通信协议,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模块和库,方便用户进行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

1.3 可扩展性:TIA的设计允许用户根据需要逐步扩展自动化系统。

它采用模块化的硬件和软件结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所需的功能模块和设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投资。

二、TIA的主要特点2.1 统一的工程环境:TIA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工程环境,用户可以在一个软件平台上进行系统配置、编程和调试等操作。

这大大简化了工程师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高效的数据管理:TIA支持实时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生产管理。

通过集成MES(制造执行系统)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等软件,TIA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优化和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2.3 强大的诊断功能:TIA提供了丰富的诊断工具和报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

它支持远程诊断和维护,可以大大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三、TIA的应用领域3.1 制造业:TIA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制造等。

它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TIA病情处理

TIA病情处理

TIA病情处理简介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由于脑血管暂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在发作期间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24小时。

尽管TIA自身一般不会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损害,但它是中风的重要预警信号。

症状TIA的症状可能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表现:- 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或乏力- 一侧身体的麻痹或刺痛感- 突然出现的视力变化或视野缺损- 不明原因的言语障碍或困难- 突发性头痛或眩晕感处理策略TIA的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紧急求助: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并告知医护人员出现了TIA的症状。

及早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2. 就医检查:就医后,医生会进行综合评估和全面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如血压测量、心电图、血液检查等)。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请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用药说明进行用药。

4. 生活方式改变:除药物治疗外,改变生活方式也是预防TIA和中风的重要措施。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在健康范围内。

- 控制血糖:对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保持血糖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少摄入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 锻炼身体:适度的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 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注意事项如果您或他人出现TIA的症状,请务必及早就医。

同时,请注意以下情况,这可能表示TIA已经演变为中风,需要紧急就医:- 症状变得严重或持续不退。

- 突然出现严重头痛。

- 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后,随后又复发。

- 全身或半身不遂。

- 吞咽困难或言语困难。

请记住,TIA是中风的重要预警信号,正确认识和处理TIA能够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

及早就医和改变生活方式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tia 名词解释

tia 名词解释

tia名词解释
TIA: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缩写,是指大脑、脊髓或视网膜局部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信号。

TIA症状发作时类似于中风,但很快又完全恢复,其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组:视觉异常(一过性单眼盲、偏盲或全盲)、运动异常(偏瘫、单瘫、局部肌力下降、肢体无力等)、感觉异常(偏身感觉障碍、局部肢体感觉障碍、交叉感觉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失语、失忆、失写等)、颅神经相关症状(眩晕、复视、听力下降等)。

TIA后短期内发生中风的风险较高,如果不重视,下一次发作可能就是中风。

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教育与干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教育与干预

吸烟、饮酒、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也 会增加TIA的风险。
预防策略
控制危险因素
药物预防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 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保 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抗 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以降低TIA发作 的风险。
手术治疗
健康教育
对于某些特定的TIA患者,如颈动脉狭窄严 重等,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预防策 略。
心理调适与辅导
1 2 3
心理支持与情绪管理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 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 。
认知行为疗法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 患者调整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自我 管理能力。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过程,提供 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鉴别诊断
01
脑梗死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症状持续存在且逐渐
加重。与TIA不同,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恢
复。
02
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常在情绪激
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与TIA相比,脑出血患者的症状更为严重,且可
能伴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深入研究TIA的病理生理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对TIA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 有许多细节需要深入研究,如不同病因导致的TIA是否有不 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等。
完善评估体系
目前我们使用的评估体系虽然可以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和 预后情况,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 善评估体系,提高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tia的名词解释

tia的名词解释

tia的名词解释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因大脑供血暂时中断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没有持续性的神经损伤。

下面就TIA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病因:主要原因是脑动脉血管的短暂性阻塞或缺血,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子悬浮以及血管痉挛等。

此外,心脏疾病(如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等)也常导致栓子发生和脑循环的血栓栓塞。

二、症状:TIA的症状通常在几分钟内出现,并自动消失,但不会导致周围神经损害。

不同部位的短暂性脑缺血会出现不同症状,常见的症状有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口眼歪斜、语言困难、视力模糊、暂时性失明等。

这些症状程度和持续时间都是可变的。

三、鉴别诊断:TIA需要与其他脑血管疾病鉴别开,如缺血性中风(卒中)。

缺血性中风和TIA的不同点在于前者症状会持续超过24小时,并且常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因此,在确定TIA的诊断时,需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进行判断。

四、诊断方法:诊断TIA主要依赖病史和体格检查。

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具体症状、持续时间以及发作的频率。

此外,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辅助检查方面,可以进行脑电图、头颅CT扫描或MRI检查来确定脑血流情况和观察是否有其他脑部病变。

五、治疗方法:TIA的治疗旨在预防再次发作和进一步的脑血管事件。

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手术治疗适用于某些高危患者,如颈动脉内膜剥离术、血栓提取术等。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改变、减少或戒烟、体育锻炼等,旨在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

综上所述,TIA是一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血管的暂时阻塞或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它的症状通常在几分钟内出现并自动消失,但不会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TIA的再次发作以及进一步的脑血管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后
未治疗的TIA患者约1/3以后发展为脑梗死 (颈ASTIA较椎一基底ASTIA多);约1/3继续有 TIA发作;另1/3可自行缓解。
临 床 表 现-特性
由于受累血管不同,其临床表现亦异。
表1 TIA的主要症状 颈内动脉系统 TIA ①运动障碍:构音障碍、半身(有时可不含面部) 无力或精细运动障碍 ② 单眼失明(单眼黑蒙):少见,有同侧性偏盲 ③ 感觉障碍:半身的感觉迟钝,感觉异常等 ④ 失语症:优势半球侧颈内动脉系统TIA时可见
最常见症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侧发作性的肢体单瘫、面瘫或偏瘫 单眼视力障碍为颈内动脉系统TIA 所特有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① 运动障碍:一侧或两侧半身无力或精细运动障碍 ② 感觉障碍:一侧或两侧的感觉迟钝、感觉异常 ③ 一侧或双侧同向偏盲 ④ 平衡障碍:旋转性眩晕、复视、眼震、咽下困难、 构音障碍 ⑤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⑥ 一过性完全遗忘(TGA)(海马、穹窿和乳头体等 缺血) 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恶心和呕吐 跌倒发作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所特有
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术,适应证如下: 颈动脉狭窄 1.颈动脉狭窄>70%,患者有与狭窄相关的神经系统症 状。有与狭窄相关的脑实质缺血影象学表现。 2.少数狭窄<70%,但出现明显的相关神经系统症状者, 也可考虑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 椎-基底动脉系统 1.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症状或反复发作的后循环卒中, 内科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无效。 2.一侧椎动脉开口狭窄程度超过70%,另外一侧发育不 良或完全闭塞 3.双侧椎动脉开口狭窄超过50%
问 题 三
该患者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作为首诊医师, 下一步该如何处置?
定 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指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
一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 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症状持续时间为 数分钟到数小时,多在1小时以内,不超过24小时.不 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结构性影象学检查 无责任病灶。
其它情况
病程在一周以内的TIA患者若同时存在不稳 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则应联用氯吡格雷(75 mg/d)和阿司匹林(75~100 mg/d)。 (证据级别:1级)
外科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于2-4 周内发
生有症状的、大脑半球性、非致残性颈动脉缺血事件且 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为70%-90%的患者是有益的,对于有 症状的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患者可能也有益。 (证据级别:1级)
目前临床研究结果: 对传统的TIA概念提出了挑战。 据统计: 97%的TIA患者在3小时内症状缓解,症状持 续超过3小时的TIA患者中95%可有影响学及 病理学改变。 因此对TIA发作时间的限定尚存在争议,严格 执行TIA持续症状不超过24 h,必将对一些患者 产生侥幸的观望态度,丧失最佳治疗时间(90 min至6 h)给患者带来终生遗憾。
短 暂 性 脑 缺 血
上饶市人民医院 王建林
病史资料
1.患者,男性,58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右侧 肢体无力1天”就诊,前后共发作3次,每次持续10 余分钟自行缓解,发作间期无不适症状。 2.查体:神清,言语流利,T:36.5℃,P:89次/分, R:21次/分,BP:170/100mmHg,心肺听诊无特殊,腹 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 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神 清,言语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四肢肌力、肌张 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3.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数年,不规则服用降 压药物。 4.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问 题 一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 高血压脑病 脑梗死 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 脑肿瘤 癫痫 偏头痛
问 题 二
目前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 头颅CT 头颅MRI 头颅CTA 头颅MRA 脑电图 心电图 DSA


该患者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短暂性脑缺血(TIA)
表2 TIA的不典型症状 ①仅意识丧失,而不伴有椎基底动脉区域 的其它症状 ②强直性/阵挛性痉挛发作 ③身体数处移动的症状 ④闪辉暗点
表 3 下列症状不应考虑为TIA
(1)感觉障碍不断加重(进展) (2)仅有旋转性眩晕
(3)单纯头晕(或恶心) (5)单纯构音不良 (4)单纯吞咽困难 (6)单纯复视
(二)对症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降纤治疗
外科治疗
抗血小板
对TIA尤其是反复发生TIA的患者首先考虑用抗血小板药 物。 非心源性栓子所致TIA 非心源性栓子所致TIA患者,应立 即给予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以进行卒中及其他血管事件二 级预防。(证据级别:1级) 对于已服用阿司匹林但还是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栓子所 致TIA的患者,一般建议口服氯吡格雷(75 mg/d)或联用阿 司匹林(25 mg/次,2次/d)和缓释双嘧达莫(200 mg/次,2 次/d)。 当非心源性栓子所致TIA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单独治疗 或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联合治疗时,可首选氯吡格雷治疗。
新定义
2004年6月第5届世界卒中会议上Easton代表TIA工 作组公布了他们推荐的TIA 新定义: TIA是短暂时间内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或缺失, 由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所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一般不超过1 h,并且无急性梗死的证据。如果临 床症状持续存在,并有与梗死相符的特征性影像异 常则诊断为卒中。
临 床 表 现-共性
1 . 突发性:发病可能与某种诱因,如体位改变,起床、站
立,排尿、排便,体力活动过多、情绪激动、饮酒、颈部 屈曲、过伸或转颈,过度疲劳,血压下降等有关。 2.短暂性:多数发作持续 2-15分钟,有时可达 1或数小时, 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 3.发作性:可每天发作数次或一年发作一次,间歇期从数月 至数年,较频繁发作者易导致脑梗塞,尤其颈内动脉系统 TIA。 4.可逆性:不遗留任何永久神经功能缺损。
治疗
总的原则是为防止TIA复发和脑梗塞的发生,尤 其是对发作频繁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小时的患者, 可以按着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原则处理。
(一)病因治疗
这是根本的主要措施
对于TIA患者要积极查找病因 ,针对可能存在的脑
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
心脏疾病等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栓子所致TIA 患者无论基础血压 和血脂水平如何,治疗都应包括降血压和降胆 固醇治疗(证据级别:1级)。 大多数动脉粥样硬化栓子所致TIA 患者都建议 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证据级别:3 级)。 建议治疗高脂血症。治疗目标应达到水平低于 100 mg/dl(证据级别:3级)。 无症状性低血压,TIA 患者都应接受降压药治 疗。降压药应与其他药物如抗凝药、降脂药和 降糖药一起使用。 (证据级别:1 级)。
建议使用阿司匹林(325 mg/d),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时 可使用氯吡格雷(75 mg/d)。
建议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建议使用抗血小板治疗。
瓣膜置换术后已接受合适 抗凝药治疗的患者若发生 TIA
建议联用口服抗凝药和阿司 匹林(81 mg/d)或双嘧达莫。
降纤治疗
TIA患者有时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纤维 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患者可考 虑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
抗凝治疗
心源性栓子所致TIA 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瓣膜病 性或非瓣膜病性)患者若发生心源性栓子所致TIA, 应长期口服抗凝药。
患者的目标INR应控制在2.5(2.0~3.0)。 口服抗凝药使用禁忌证的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
非瓣膜病性房颤相关性心 源性栓子所致TIA患者仅 在不能使用口服抗凝药时 二尖瓣脱垂或strands患 者若既往有过TIA 与卵圆孔未闭相关的TIA 患者若没有抗凝治疗指征
糖尿病治疗
建议控制空腹血糖低于7 mmol/L以下(证据级别: 3 级)。 因为TIA 患者合并心脏疾病的概率较大,因此应 考虑并治疗一些潜在的心脏疾病, 如冠心病、心 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脏瓣膜 (证据级别: 3级)。
同时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运动,避免酗酒,适 度降低体重。 改变生活方式,所有吸烟的患者应戒烟 (证据级别:3级) TIA 患者应适当控制盐的摄入(证据级别:3级) 鼓励体重指数(BMI)>25 kg/m2的TIA 患者(尤其是 >30 kg/m2 者)减轻体重。 (证据级别:3级) 建议TIA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至少3-4次/周,至少10 min/次,如步行、骑车、跑步或游泳) (证据级别:3级)
住院指征
下列TIA在发病24~48h内必须住院 1. 初发TIA患者 2. 进展型TIA患者 3. 症状持续时间>1h 4. 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50% 5. 已知的心脏来源的栓子(如心房颤动) 6. 己知的高凝状态 7. ABCD2评分高危者
诊断标准
(1)TIA的限局性神经系统体征在24小时内(多数在1小时内)完全消失 (2)起病突然 (3)TIA的症状 a.颈内动脉系统TIA ①表现为身体的一侧体征(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单眼失明、失语等) ②发作次数少,每次发作症状相同 ③易继发脑梗塞 b.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①症状为身体的一侧、两侧,多种多样 ②脑神经症状(复视、眩晕、咽下困难、两眼视力消失、偏盲) ③发作次数多,每次发作症状不同 ④较少继发脑梗塞 ★也有发作者只呈眩晕、意识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抗血小板聚集和稳定斑块的 治疗是最重要的。
微栓塞型机制-心源性栓塞
与心源性脑梗死相同,其发病基础主要是心
脏来源的栓子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血管阻塞,
如栓子自溶则形成心源性TIA。
血流动力学型与微栓塞型鉴别要点
临床表现
发作频率 持续时间 临床特点
血流动力学型
密集 短暂 刻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