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浅议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文章编号:1006-446X(2001)09-0012-06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何 冰 杨肖娥 魏幼璋(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环资学院,浙江杭州 310029)摘 要:综述了铅对土壤的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目前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又可分为隔离包埋技术,固化稳定技术,Pyrometal2luryical separation,化学稳定技术,电动修复技术等;生物修复技术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
以期进一步推动铅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工作。
关键词:铅;污染;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虽然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低,且不易移动,但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开发和破坏,加上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铅污染。
铅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具有潜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1]。
由于铅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有关铅污染及铅毒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2]。
有研究表明,人体血铅水平和土壤铅含量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2]。
要最终解决铅污染问题,一方面应减少污染的来源;另一方面则要对已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
本文就铅对土壤的污染及其修复技术作一综述,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1 土壤的铅污染铅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为1215μg/g。
土壤铅含量一般在2~200μg/g,平均变化幅度为13~42μg/g。
全国土壤背景值基本统计量的结果表明,我国土壤铅含量最高可达到1143μg/g,最低为0168μg/g,平均可达到26μg/g[3]。
根据来源不同,环境中的铅可分为“原生”和“外源”两种。
土壤成土过程中保留在土壤母质中的铅称为原生铅,主要来源于岩石矿物。
岩石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大部分铅仍保留在土壤中。
无污染土壤铅含量大都仅略高于母质母岩含量。
除母质母岩风化保留在土壤中的天然原生铅以外,由于人类活动也可造成污染,引起土壤中铅含量升高。
通过尘埃沉降及各种污染途径进入土壤的铅称为外源铅。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工程实践案例分析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工程实践案例分析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影响着农田生产、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科学家们不断研发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从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常用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热解、气体抽提和淋洗等。
以淋洗技术为例,研究人员通过喷洒高压水流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迅速冲刷出来,然后收集并处理这些污染物,最终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在工程实践中,该技术被成功应用于某石化厂区的土壤污染修复,大大降低了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的质量。
二、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去除或转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常见的化学修复技术有化学稳定化和化学还原法等。
以化学稳定化技术为例,研究人员通过给土壤添加一定的化学物质,使污染物转化为相对稳定的物质,并降低其毒性。
在工程实践中,该技术被应用于某化工固废场的土壤修复工程,通过添加适量的添加剂,成功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盐类,从而降低了污染物的迁移和毒性。
三、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常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
以植物修复技术为例,研究人员通过选用适应土壤污染的植物,并通过其根系吸收、转运和转化,来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在工程实践中,该技术被成功应用于某冶炼厂的铅污染土壤修复项目,通过种植耐铅植物,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铅含量,恢复了土壤功能。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人员成功修复了许多受污染的土壤。
然而,每种修复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
未来,科学家们还需进一步完善修复技术,提高修复效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土壤铅钝化修复方法
土壤铅钝化修复方法摘要:一、引言二、土壤铅钝化修复方法的原理1.铅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2.铅对土壤生态的影响3.铅钝化修复的原理及过程三、常用土壤铅钝化修复技术1.物理方法1.土壤固化剂应用2.土壤稳定剂应用2.化学方法1.化学沉淀法2.氧化还原法3.生物方法1.植物修复技术2.微生物修复技术四、我国土壤铅钝化修复案例及政策法规1.案例介绍2.相关政策法规3.存在问题及挑战五、土壤铅钝化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技术创新2.综合应用与集成3.政策支持与完善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土壤铅钝化修复方法是当前我国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铅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为此,研究并应用土壤铅钝化修复技术,对于保障我国土壤资源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壤铅钝化修复方法的原理1.铅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铅在土壤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交换态、吸附态和沉淀态。
其中,交换态铅易被植物吸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吸附态和沉淀态铅生物活性较低,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生态环境。
2.铅对土壤生态的影响铅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抑制植物生长;②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③土壤酶活性降低;④土壤物理性质改变。
3.铅钝化修复的原理及过程铅钝化修复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降低土壤中铅的生物活性,使其转化为不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态,从而减轻铅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
钝化修复过程主要包括:铅污染土壤的诊断、钝化修复技术的筛选与优化、修复效果评价等环节。
三、常用土壤铅钝化修复技术1.物理方法(1)土壤固化剂应用:通过添加固化剂,使土壤中的铅形成不易溶解的化合物,从而降低铅的生物活性。
(2)土壤稳定剂应用:利用土壤稳定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铅的吸附能力,降低铅的迁移性。
2.化学方法(1)化学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土壤中的铅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减少铅的生物活性。
浅谈土壤铅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铅 元 素 在 自然 界 中 分 布 很 广 , 用途较 多 , 我 国 的铅 消 费 领 域 导 致 大 面 积 的 环 境 铅 污 染 。 近年来 , 我 国铅 污染 现 象 时有 发 生 ,
制 性 盆 栽 试 验 时 ,其 地 上 部 和 根 系 的最 大 铅 积 累 量 可 达
金属的吸收能力 , 促 进 植 物 对 土 壤 中铅 的 吸 收 累 积 , 同时 , 由于 真 例如在 陕西凤翔 、 江苏大 丰 、 湖南武 冈 、 甘 肃陇南等 地发生 的“ 血 菌 对 重 金 属 铅 的较 高 耐 性 ,可 有 效 降低 重 金 属 铅 的毒 害作 用 , 促 铅事件” , 一次 次警 示在我 国很多地 区都存在铅 污染问题 , 人类 生 进植 物 的 生长 发 育 , 提 高植 物铅 修 复 能力 。另外 , 高 等植 物 一 方 面 命健康安全遭受危害 。其 中, 土壤铅污染最为普遍 。 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 的碳源 和能 源 , 一方面又可 以提供 良好 2生 物 修 复 技 术 的 微 环境 , 刺 激 微 生 物 对 重 金 属 的转 化 。 2 . 1 微 生 物 修 复 3结 语 利用 细菌 、 藻类 、 酵母 等微生 物的作用 对进入土 壤 中的难 降 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兴 的土壤 污染修 复技 术 , 与传统 的物理 解物 质如重金属进 行吸收 、 沉淀 、 氧化、 还原 , 而 降低 重金属 的毒 化学方法 比较 , 具有 易操作 、 费用低 、 二次风险低 等优点 , 应用前 性 。由于微生物对铅有一定的亲和吸附能力 ,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 景 十 分 广 泛 , 虽 然 该 技 术 已取 得 很 大 成 功 , 也 有 一 些 成 功 案 例, 但 修复 土壤铅污染 , 在 国内外有相关报道。有研 究表明 , 细菌能产生 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 究。( 1 ) 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生理特征 , 根系 种 特 殊 酶 ,从 含 铅 、锌 和 六 价 铬 的 土 壤 中分 离 的 菌 种 能 够 将 以及重金属铅对微生物抑制效应 等有 待 P b 还 原 成胶 态 P h , 胶态 P h结 构稳 定 , 不 具 毒 性 。 也 有 研 究 发 现 分泌物对其 的影 响机理 ,
【精品推荐】铅污染土壤如何修复
铅污染土壤如何修复
小编希望铅污染土壤如何修复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铅是一种青灰色重金属,在用铅锭制造铅粉和极板的过程中都会有铅尘散发,污染空气;当铅粉自然沉降,会导致土壤污染,铅污染对人体是有害的,铅污染土壤如何修复呢?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一般说,离城市远及未污染土壤的含铅量10~30mg/kg,城区公路两旁以及低污染区土壤的含铅量30~100mg/kg,受铅锌矿企业污染的土壤含铅量可超过10000mg/kg,由于含铅汽油含铅400~1000mg/kg,致使交通工具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铅,积累于公路两旁土壤此外,一些城郊污灌区以及果园土壤的含铅量也较高。
铅是一种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污染物,应该如何修复被铅污染的土壤呢?
铅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技术分为稳定固化法、物理和生物修复3种方法:
稳定固化法:土壤重金属污染解决方案,利用重金属博士开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方案。
此法通过向土壤中针对性的投加科创重金属稳化剂,利用稳化剂对重金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用,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使重金属颗粒矿化,失去与外界反应的条件,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浓度。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利用重金属铅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比较慢的特点,将含有。
放线菌强化植物修复土壤铅镉污染的效应及机理
放线菌强化植物修复土壤铅镉污染的效应及机理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放线菌在植物修复土壤铅镉污染中的强化效应及其机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铅和镉这两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
铅和镉的积累不仅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寻求有效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至关重要。
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植物修复过程往往受到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限制,修复效率低下。
为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的方法。
放线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壤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物、促进植物生长等多重功能,因此在植物修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首先综述了土壤铅镉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然后重点介绍了放线菌在植物修复过程中的强化效应。
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田间试验,本文探讨了放线菌对植物吸收、转运和积累铅镉的影响,以及其对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的作用。
本文还深入分析了放线菌强化植物修复的机理,包括放线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生物转化以及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等。
本文总结了放线菌强化植物修复土壤铅镉污染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放线菌在植物修复中的强化效应及机理,有望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放线菌与植物修复土壤铅镉污染的关系放线菌是一类具有复杂生活史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等自然环境中。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放线菌通过分解有机物、参与营养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放线菌在植物修复土壤铅镉污染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放线菌可以通过产生胞外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从而提高土壤对铅镉的吸附和固定能力。
这些生物大分子物质能够与铅镉离子发生络合、沉淀等反应,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生物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生物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1069郭艳芳生物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统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
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
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特征①形态多变:随Eh、Ph、配位体不同,常有不同的价态、化合态和结合态。
形态不同引起有效性和毒性的不同。
②很难降解:污染元素在土壤中一般只能发生形态的转变和迁移,难以降解。
当前,世界各国很重视对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并开展广泛的研究工作。
根据处理方式,处理后土壤位置是否改变,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可分为:原位(Insitu)治理和异位(Exsitu)治理。
异位治理环境风险较低,见效快且系统处理预测性较高,但成本高、对环境扰动大。
一、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原理许多重金属是生命必需的物质或元素,但是当它们在环境中的浓度超过了限度就成了毒物,微生物可对它们进行固定、移动或转化,改变它们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从而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
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吸附和生物转化。
1.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细胞壁带有负电荷而使整个细菌表面呈现阴离子特性,通过细菌细胞中均聚物或杂聚物上的羰基或磷酰基等阴离子作用可以增加金属离子的吸附。
铅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铅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壤污染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其中,铅污染土壤是污染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铅是一种常见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而土壤铅污染也会对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铅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逐渐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文将通过对铅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物理治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疏解法和综合治理等四个方面。
一、物理治理法物理治理法是指利用物理、机械等手段将铅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迅速转移或移除的技术。
物理治理法主要有土壤搅拌、土壤曝气、土壤淋洗、土壤挖掘、土壤重组等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有害物质与土层分离,减少土壤铅污染程度。
但是,由于物理治理法具有强制性及短期性等特点,所以无法长期保证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指针对铅污染土壤应用各类化学剂浸泡、清洗、原位固化等技术来解决铅污染问题的方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化学萃取、离子交换、氧化还原法、络合剂修复法等。
化学处理法具有处理效果明显、工期短、适用性广等特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技术经验要求高、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大等。
因此,选择化学处理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治理要求进行量身定制。
三、生物疏解法生物疏解法是指利用生物化学作用的惰性生物系统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稳定物质,从而达到减轻土壤铅污染的效果。
生物疏解法主要包括土壤菌群调整、微生物促进铅结合等技术。
生物疏解法具有绿色环保、处理过程优良、所需时间相对较长等优势,但应注意土壤微生物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及工业连锁生态、土层修复等问题。
四、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指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式,在同一区域内采用多种技术对铅污染土壤进行处理的方法。
综合治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土壤铅含量,还能通过多种技术的互补作用,提高治理效果,保证长期的环境保护。
但此方法涉及复杂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成本较高。
铅、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析
铅、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问题,而土壤作为环境污染中的首要污染体,铅污染和镉污染成为引发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元素。
鉴于此,本文对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铅、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铅、镉等重金属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会直接造成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面积越来越大,土壤也会改变自身原来的理化特征,容易引起受污染土壤区域的水体异化。
并且,铅镉污染土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就会得到持续性的扩散,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引发铅超标、镉中毒等事件,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
针对铅、镉污染土壤等问题,技术人员需要将研究重点放在铅、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上。
1.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1.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第一,隔离包埋技术。
隔离包埋技术是一种物理方法,能够将铅污染土壤与周围没有污染的土壤隔离开来,最大程度降低铅污染对周围土壤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技术人员需要借助钢铁材料、水泥材料、皂土材料和灰浆材料等,在受到铅污染的土壤周围修建隔离墙体,避免铅污染土壤的地下水流到周围区域。
在应用隔离包埋技术的过程中,水泥材料由于其价格低廉,使其在铅污染土壤修复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并且,技术人员为了有效降低铅污染土壤地下水的渗漏,需要在受到铅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一层合成膜,或者是在铅污染土壤下面铺设一层水泥或者石块混合层,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直接造成隔离包埋技术的修复成本比较高,甚至可能在后续应用中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由此可见,隔离包埋技术并不是最佳的铅污染土壤修复方式;第二,固化稳定技术。
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操作:技术人员可以借助化学方式,全面降低铅元素在土壤中的可溶解性与可提取性,并同时采取物理方式,将受到铅元素污染的土壤包埋在坚固基质中。
铅的处理方法或药剂
处理铅污染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铅处理方法和药剂:
1.生物修复:生物修复利用铅耐受性植物或微生物来减少土壤中的铅含量。
这些植物和微
生物可以吸收、转化或稳定铅,从而减少环境中的铅浓度。
例如,某些植物如太阳花、紫花苜蓿等具有吸收铅的能力。
2.土壤固化剂:土壤固化剂是添加到土壤中以固化铅并降低其迁移性的化学物质。
常用的
土壤固化剂包括磷酸盐、石灰、硫酸盐等。
这些固化剂与土壤中的铅发生反应,产生难溶、稳定的化合物,从而减少铅的可溶性和毒性。
3.土壤剥离与置换: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表层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壤。
通过将受污染的表层
土壤剥离,并用新的未受污染的土壤置换,可以降低铅的浓度和风险。
4.钝化剂:钝化剂是一种添加到铅表面以形成不溶性和稳定的化合物,从而减少铅的毒性。
例如,磷酸盐和硫酸盐等钝化剂可以与铅发生反应,形成难溶的磷酸铅和硫酸铅。
5.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特定吸附能力的固体材料,可以用于去除水体
或土壤中的铅离子。
这些树脂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吸附铅离子而将其从环境中去除。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铅污染时应该遵循适当的安全操作和法规。
为了确定最适合的处理方法和药剂,建议进行详细的现场评估和咨询专业的环境工程师或专家。
铅污染土壤修复工艺介绍
铅污染土壤修复工艺介绍一、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根据该地块污染情况,本场地铅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量约为29000m3,拟采用异位稳定化修复技术进行治理。
1、原地异位稳定化工艺流程图原地异位稳定化修复工艺流程见图1-1。
污染土壤开凿土壤预处理(筛分碎裂)药剂与土壤初搭aj-pb-01药剂投加二次稳定化加水稳定化后土壤静置等待检资源化路基填料图1-1铅污染土壤治理工艺流程图2、稳定化工艺流程表明铅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采用原地异位稳定化修复工艺,将待修复污染土壤在原厂地内进行治理,修复后合格土壤可资源化利用,用于后期地产开发的路基垫土。
(1)环境治理前准备工作工作本场地内共分为两层污染,污染深度均为1m,其中第一层面积20887.3o、第二层面积8112.7o。
在开挖时应根据污染调查数据区分边界,分层开挖,确保超过本项目治理标准(db11/811-2021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土壤全部清除干净。
同时在开挖中还要注意防止污染土壤受雨水冲刷造成二次污染。
场内设置堆场区、环境治理区和等待检区。
土壤堆场区用作铅污染土壤的筛分;土壤治理区用作土壤与药剂的混合;在环境治理区附近应当设置等待检区,用作稳定化后土壤的堆满等待检、送检和环评。
根据稳定化复原的生产进度,合理安排污染土壤的倒运计划。
(2)修复阶段本阶段主要在堆场区和环境治理区内操作方式,包含污染土壤的筛分、稳定化复原(嵌入药剂并混合),拟将使用复原药剂为粉态药剂aj-fh-01。
为保障治理效果,本项目的稳定化治理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专业施工机械进行现场的筛分破碎。
aojoa筛分破碎铲斗可以和通用装载机和挖掘机连接使用,简单方便可移动,将过去工序复杂的土壤筛分破碎、稳定化处理工作简化为一步内完成。
在土壤修复工程中,第一步,采用aojoa筛分碎裂装载机将污染土壤展开筛分碎裂的预处理,将土壤中的渣土、石块等杂物清扫出,并使污染土壤粒径达至稳定化处置建议。
第二步,按一定比例人工突行粉态的aj-fh-01药剂,并将其采用筛分碎裂斗展开光滑混合。
土壤铅污染的治理
•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将含有重金属铅的土壤转移出 去的一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换土法 隔离 法 淋滤法 玻璃化法 电化学法和吸附固定法 等
换土法
• 换土法就是把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替换成 未被污染的土壤
隔离法
• 隔离法是向土壤中加入固化剂,使土壤中 的铅被固定住,防止因为铅的迁移而对附 近土壤造成污染
吸附固定法
• 吸附固定法是指向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一 种材料,将土壤中有效态的铅离子吸附并 且能够固定,以免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物理方法的优缺点
• 物理方法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 由于上述方法劳动量比较大,浪费大量的 人力 物力和财力,而且对转移的含铅土壤 的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淋滤法
• 淋滤法是使用淋洗剂清洗受污染的土壤, 使土壤中的污染物随淋洗剂流出,从而达 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它是修复污染土壤 的一种新方法
玻璃化法
• 玻璃化法是将受污染的土壤加热使之熔化, 冷却后能形成稳定的玻璃态物质,受土壤 中的污染物能有效地被固定
电化学法
• 电化学法是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阴阳 2个 电极,利用铅离子的带电性,将土壤中的 铅离子去除,并且能达到回收的目的 此方 法是由美国路易斯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的.
土壤铅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土 壤 是 自然 环 境 要 素 的重 要 组 成 之 一 , 是 人 类 赖 以 生 存 的
必要条件 之一 . 是 连 接 生 物 和 非 生 物 的 重 要 纽 带 。 由于 重 金 属
的污 染 , 土壤 的关键作用正遭受严重 挑战 , 据估计 , 全 球 每 年 释 放 到 环 境 中 的铅 达 到 了 3 4 . 6万 t 。我 国受 重金 属 污 染 的 耕 地 面 积近 2 0 0 0万 h m .约 占 总 耕 地 面 积 的 2 0 %, 全 国 含 铅 量 大 于 1 . 0 m g / k g的 产 地 已经 超 过 了 1 0个 。
复机 理 : 土壤 中 的铅 可 以通 过 微 生 物 的 生 物 吸 附 、 转 化 等 作 用 降低 土壤 中有 效铅 的含 量 , 从 而 降低 其 对 植 物 的 毒 性 , 达 到修 复 土 壤 铅 污染 的 目的 。 叙 述 了微 生物 修 复 土壤 的 弊 端 、 植 物一 微 生物 联 合 修 复 及 生 物 工 程 改 良 菌 的 应 用 等 , 并 对 土壤 铅 污 染微 生 物 修 复 的 发 展 趋 势 进 行 了展 望 [ 关键词 ] 土壤 ; 铅 污染; 微生物修复 ; 研 究进 展 [ 中图 分 类 号 ] ¥ 1 5 6 [ 文献标识码 ] A 示, 降尘 中重金属铅 主要来 源于冶炼 厂 , 大 气 降 尘 中重 金 属 对 工 业 区周 边 小 麦 污染 的 贡 献 率 为 8 9 %~ 9 2 %。 1 . 2 . 2 由含 铅 废 弃 物 的处 置 。铅 由于 具 有 熔 点 低 、 易加工 、 耐腐
为主 ; 水溶态 的 P b 很少。 土壤中大部分铅 以 P b ( O H ) : 、 P b C O 、 P b ( S O 4 ) 等难 溶沉淀形式存 在 , 除了P b ( N O  ̄ ) 2 溶 于水外 , 其 它 铅 盐
试论土壤中铅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1.铅污染现状铅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用途多,我国的含铅产品消费主要集中在蓄电池、铅材等行业,被回收再利用的铅仅占总比例的约25%,剩余大部分铅都通过“三废”等不同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导致铅污染。
其中,土壤铅污染最普遍。
1.1 土壤中铅的形态土壤中铅的形态大致分矿物态、吸附态、水溶态和有机络合态四种。
矿物态的铅可分为方铅矿(PbS)、红铅矿(PbO2)、白铅矿(PbCO3)、硫酸铅矿(PbSO4)四种;吸附态以铁锰氧化钛为主;水溶态的铅离子很少。
而土壤中的大部分铅以Pb(OH)2、PbCO3、Pb(SO4)2等难溶沉淀形式存在,除了Pb(NO3)2 溶于水以外,其他铅盐均难溶或者不溶于水。
1.2 土壤中铅的来源土壤中的铅来自天然形成和人为污染。
自然情况下,土壤中的铅主要来源于母岩和残落的生物物质,一般情况下含量比较低,不会对人体及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而人为活动作用才是造成土壤铅污染的重要原因,城镇化建设、固体废弃物堆积,以及为提高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农药、污水灌溉,都可以使铅在土壤中大量积累。
2.铅的毒性铅在自然条件下不会被降解,只会发生形态或者价态的变化。
大量的铅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长期存在着,随着人为活动逐步影响周边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且在食物链中有着十分明显的生物放大现象,最终铅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2.1 铅对人体的危害铅是污染物中毒性很大而且以神经毒性为主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元素。
作用于人体各系统和器官,主要伤及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
还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特别是对孕妇、婴儿和儿童的健康危害较大。
铅化合物也可以通过与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铅在人体内的半衰期长,对许多器官、系统和生理功能均能产生危害。
2.2 铅对植物的危害土壤中过量的铅对植物会造成一种胁迫,当胁迫超过植物本身的忍耐限度后,就会对植物产生伤害,且这种伤害可能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土壤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一、引言土壤修复技术是一项涉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土壤修复技术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工艺流程和案例分析方面,对土壤修复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技术原理土壤修复技术是通过采用合适的生物或化学方法对土壤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治理,使土壤退化的生态系统能够重新回到健康的生物多样性结构。
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
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来降解富集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的技术手段。
其主要原理是菌类或各种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染物进行代谢,通过分解和转化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或减少其毒性,以达到治理土壤的目的。
2.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手段进行土壤污染治理。
主要包括植物吸附、热处理、氧化还原、压实和再利用等方法。
3.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化学物质对土壤进行处理。
主要通过溶解、生成络合物或还原等手段达到降低有害物质浓度的效果。
三、应用范围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土壤表面受颗粒状化学品及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2.土壤深层受疏水性化学品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3.对水质造成影响的土壤污染点。
4.地下水采集区域周围受污染的土壤。
5.对人类或生物造成威胁的土壤。
四、适用条件不同的土壤修复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污染类型。
配合专业工程师和科学家的综合建议来决定所需的修复技术和治理方法。
1.生物修复技术适用条件:a.土壤中酸碱度和微生物代谢适宜。
b.有害物质可以被微生物所吸附和代谢。
c.所含有害物质浓度不宜过高。
2.物理修复技术适用条件:a.土壤组织松散,富含有机质。
b.前期措施能够清除或削减污染物。
c.所含有害物质能够抑制植物生长。
3.化学修复技术适用条件:a.有机污染物含量相对较低。
b.有害物质能通过化学作用降解。
铅污染型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铅污染型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铅污染属于比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种。
铅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过量摄入会导致贫血、神经系统损害等一系列疾病。
因此,铅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
物理修复是通过机械手段将污染土壤进行挖掘、搬运、清洗等操作,以达到去除铅污染的目的。
这种方法常被用于铅污染比较轻微的场所,如居民区内的小型污染点。
但是,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物理修复成本较高且效果较差。
化学修复则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来促进铅污染物的转化、分解或沉淀,达到清除铅污染的效果。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可能会引起新的污染问题。
例如,在沉淀方法中,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沉淀剂,其过多的残留物会对土壤质地造成二次污染。
相比之下,生物修复技术似乎更具前景。
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对有毒物质进行处置或转化,达到减轻或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技术。
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操作成本也较低,因此被广泛运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中。
目前,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三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酶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采用塑料膜、堆肥等媒介进入土中,促进土壤中铅的生物降解、转化和固化。
这种方法有着响应迅速,操作简单,不影响土壤结构等优点。
但是,由于微生物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比较大,所以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效果受到操作环节的影响较大。
植物修复是在铅污染土壤上种植某些植物,通过它们的吸收、固定、积累、转化、降解等生理、生化、生态等过程,减轻了铅污染土壤的环境负荷。
这种方法有着效果稳定、经济实用等特点。
如对重度铅污染土壤可以选择具有高阳性草存在的手段,如夜香草等,铅含量的有效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
植物修复技术的有效性为长期性,同时缺点相对小,适合较大区域的修复。
泥膜共生法
泥膜共生法一、背景介绍泥膜共生法是一种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利用泥膜中的微生物共生作用来修复环境污染问题。
该方法在环境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地减轻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
二、泥膜共生法的原理泥膜共生法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泥膜中的微生物共生作用来修复环境污染。
微生物在泥膜中生长繁殖,通过吸附、降解、转化等作用,可以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三、泥膜共生法的应用领域泥膜共生法在环境修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土壤修复泥膜共生法可以用于修复受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的土壤。
通过合适的操作方法,可以使泥膜中的微生物与污染物发生作用,降解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2. 水体修复泥膜共生法可以用于修复受到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的水体。
通过加入适量的泥膜,利用其中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可以净化水体,恢复水质。
3. 大气修复泥膜共生法可以用于修复受到空气污染的环境。
通过在受污染区域布置泥膜,利用其中的微生物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降解,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4. 生态修复泥膜共生法还可以用于生态修复。
通过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中的泥膜,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四、泥膜共生法的优势泥膜共生法相比传统的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自然环境友好泥膜共生法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资源,不需要引入外来的化学物质,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
2. 修复效果显著泥膜共生法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可以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修复效果显著。
同时,泥膜还可以提供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促进修复过程的进行。
3. 成本较低相比传统的修复技术,泥膜共生法的成本较低。
泥膜中的微生物可以自行繁殖,不需要频繁添加外源微生物,降低了修复成本。
五、泥膜共生法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泥膜共生法的应用案例:1. 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在铅污染土壤中添加泥膜,利用其中的微生物对铅进行降解,使土壤中的铅含量得到有效减少,恢复土壤的肥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铅污染 ; 土壤修复 ; 生物技术 【 中图分类号 】 X 5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5 ) 1 0 — 0 0 0 1 — 0 2
最佳 的技 术 方法或 其组合 。在 实际 工作 中 , 植 物修 复技 术 由于 具 有低 耗 费 、 效果 显著 、 无二 次 污染等特 点 而建议优 先 考虑使 用 。
茎泽兰、 三 叶 鬼针 草 、 苎麻 等 。 植 物修 复技 术 自身也 不 可避 免 的 存 在 一 些 不足 。超 富 集
L o W c A R B o N W o R L D 2 o l 5 , 4
环境保护
铅 污染 土 壤 的生物修 复 技 术
李伟煜 ( 韶关市环境保护科学 研究 所, 5 1 2 0 2 6 )
【 摘 要 】 在进行土壤铅污染的治理中 , 治 理措施较 多, 但是 , 不一定每种措施都 适合 需要治理的地区。 因此, 需要 结合当地的 自然环境及社会
生 长 缓 慢 是 限 制 植 物 修 复 发 展 的最 主 要 因 素 . 生 物技 术 是 指 利 用 生 物 的 某 些特 性 来 适 应 、 抑制和 改 良 植 物 个体 矮 小 , 如 果没 有 足 够的 生物 量 , 那 么对 铅 ~ 重金 属 的 去 除 效 率 不 会 很 铅 污 染 土 壤 的技 术 方 法 , 其 中 包括 动 物 吸 收技 术 、 微 生 物 修 复 高; 由 于植 物 的 生 长 特 性 . 要彻底 去除 污染物 , 往 往 需要 很 长 技 术 和 植 物修 复技 术 等 , 其 中植 物 修 复 技 术 由 于 具有 低 耗 费、 的 时 间 , 甚 至 需要 上 百 年 , 对 于 当今 稀 有 的 土壤 资 源。 人 们 难 效果显著、 无 二 次 污染 等 优 点 而具 有 广 阔 的 应 用前 景 . 可 广 泛 以放 弃 种 植 农 产 品 而种 超 富 集植 物 ; 目前发 现 的 超 富 集 植 物 地应用于矿山恢复、 铅 污 染 土 壤 改 良修 复等 。 大 多是 杂 草 类 . 对 其 种 子 的 收 获 比较 困难 : 超 富 集植 物 一般 只 1 土壤 铅一 重金 属的来源 分析 对 某一 种 重 金 属 具 有 富集 作 用 . 而 大部 分 的 土壤 污 染 为 多种
1 . 1 非人 为来 源
铅一 重 金 属 的 复合 污 染 . 因 此 用 一 种 植 物 难 以 到 达 治 理 污 染 的
目的 ; 盲 目的 引入 某 一 植 物 , 存在 物种入侵 的危险 : 收割后 的 非人 为 来 源 , 也 就 是 我 们 所说 的 自然 来 源 。自然 来 源 包括 土 壤 超 富集 植 物 的 铅一 重金 属 含 量 往 往 很 高 , 对 于这 部 分植 物 的 处 的 自身作 用 , 主 要 就 是指 土壤 中 自身含 有 的 铅 一 重金 属 。 但是 。 理 比较 困难 。 根 据 相 关调 查 结果 显示 ,土 壤 中的 铅 一 重金属含量极微 小 。 不 3 微生物修 复技术 会 影 响到 植 物 的正 常 生 长 。 微 生 物修 复 法 的 主 要 优 势 就 是 治 理 污 染 较 为 彻 底 . 且 具 1 . 2 人为 来源 有 环保 的优 势 。 例如 . 利用蓝细菌、 硫 酸 还 原 菌 等 对 土壤 中铅 一 人 为 来 源主 要 就 是 指 人 们 在 生 活 和 生 产 中人 为 的将 铅一 重金 属 的进 行 氧 化 和 还 原 等 . 能 够 降低 铅 一 重金属的毒性。 重金 属 埋 入 到 土壤 中 而造 成 的 土壤 污 染 .人 为 来 源 也 是 造 成 微 生 物修 复是 利 用 微 生 物 自身 的代 谢 活 动 . 吸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沉淀 、
土壤 铅 一 重金 属 的 来 源 有很 多途 径 .其 中 一 个 途 径 就 是
土壤 铅 污 染 的主 要 来 源 。随着 我 国工 业 化 的 不 断发 展 , 土 壤 的 氧 化 还 原 土壤 中铅 一 重金属 . 降低 铅 一 重金 属 毒 性 , 同 时微 生 物 铅一 重 金 属 问题 也 在 不 断 的加 剧 。 例如 。 造纸厂、 化 肥 厂 在 排放 活 动 可 以影 响植 物 的根 系分 泌 和 吸 收 等 过 程 。 微 生 物 对 铅 污 污水 的过 程 中 .没 有 将 污水 进 行 净 化 处理 , 直接 排 放 到 河 流 染 的修 复 原 理 主要 包括 富 集 , 转化 和吸 附 三 个方 面 。 富 集是 微 中, 而农 民 在 耕 地 的 过 程 中 , 将 受到 污染的河水用 来灌溉 , 导 生 物 把 铅 一 重金 属 吸 收 后 贮存 在 细 胞 内 . 通过代谢 作用 , 使 这
较 高 的 运输 能 力 , 能 在 体 内积 累 高浓 度 的 污 染物 . 生长快且 生
引 言
地 方 环 保 部 门在 选 择 铅 污 染 土壤 修 复 技 术 时 . 应 根 据 受
物 量 大 。目前 已发 现 有 7 0 0多种 植 物 能 够 超 量 蓄积 各 种 铅 一 重 铅 污 染土 壤 的 理 化 性 质 、 污 染 程度 、 修 复 目标 、 治理经 费、 治 理 金 属 ,常 用 的植 物 包括 各种 野 生 的 超 积 累植 物 及 桌 些 高产 的 如芸苔属植物 ( 印度 芥 菜 等 ) 、 油菜、 杨树 、 蜈蚣草 、 紫 期 限 以及 技 术 方 法 的 适 用 范 围等 因素 进 行 综 合 考 虑 . 以 选取 农 作 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