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
05社会认知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选择性 互动性 防御性 认知的完形特性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一)图式的涵义和分类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 认知。 认知。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人的图式: 人的图式:指人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结构 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 角色图式: 角色图式: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 知结构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返回
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这一套理论我们已经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个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另一种是个体自身之内的原 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于此就称作个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每个人都会投入大量的精力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由此他提出了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归因所应遵循 的三条原则: 的三条原则: 差别性原则。如果将“ (1)差别性原则。如果将“结果归因于那样一种事 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 物,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结果 便不出现” 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 便不出现”,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则 差异性低。 差异性低。 一贯性原则。 (2)一贯性原则。“行为者的反应必须前后一 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 贯”,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则 一贯性低。 一贯性低。 一致性原则。 (3)一致性原则。在“所有的认知者都以同样的方 式作出反应” 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式作出反应”时,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5
9/25/2012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认知的表征方式:范畴化和图式
(一)范畴化(categorize) 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总是自动地将之归到 某一类社会群体当中,可以有效的节省认知资源。
(二)图式(Schema) 基于个体的过去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的一种心理结构。包括 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以及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 一些特殊的事例。
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 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 心状况,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
根据原因的性质,又可将原因归纳到因素来源、稳定性、能控制性 这三个向度之中。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 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 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 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 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 稳定者。 3.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 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 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2.内隐自尊、内隐社会态度的研究;
3.人际交往中的内隐性别刻板效应的研究; 4.跨文化交流中的内隐种族刻板效应的研究。
9
9/25/2012
社会心理学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三)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VS 间接测量法 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使之很难通 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方法进行直接测量,而只有通过 间接的方法才能对其进行测量。
社会认知
2、社会认知特点 (1)直接性 (2)整体性 (3)选择性 (4)惯性 二、社会印象 1、什么是社会印象 是指对他人的人格做出判断,并对他人的一种怎 样的人做出假设。 2、社会印象的特点 (1)间接性 (2)综合 (1)生理唤醒水平 (2)对个人认知和行为情景的认知判断 2、自我知觉易受暗示性 巴纳姆效应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1、原有经验 2、价值观念 3、情感状态 4、认知偏见 光环作用 相似假定作用 类化原则 积极偏见 隐含人格理论
二、认知对象因素 1、魅力 2、知名度 3、自我表演 三、认知情境因素 1、空间距离 亲昵区 3-12英寸 个人区 12-36英寸 社会区 4 .5-8英尺 公众区 8-100英尺 2、背景参考
第二节 社会认知与自我认知 一、社会认知的范围 1、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途径: 面部表情 目光表情 言语表情 体态表情 面部表情对情绪情感的表达来自是先天还是后天 2、对他人人格的认知 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自己与他人关系、他人 与他人关系 4、对行为原因的认知:归因研究
二、认知他人的效应 1、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光环效应 4、社会刻板印象 对某群体形成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三、社会印象形成过程中对信息处理的基本模式 (1)平均模式 (2)累加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
4、维纳的归因理论 内在的 稳定的 暂时的 能力 工作难度 运气 内在的 能力 努力
外在的
努力 机遇 外在的 努力 运气
稳定的 暂时的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
活泼
有魅力
+5*3=15
+5*3=15
友好
兴趣广泛
+5*3=15
+5*3=15
吸毒
加总结果
-3*5= -15
15
不整洁
加总结果
-3*2= -6
24
加权平均值 15/3=5
结果: B总体印象分高于A
加权平均值
24/3=8
A.聪明,勤奋,有技能的,热情,有决心, 实际,好奇
90
93
100
88
62
94
90
68
66
日本人(N=29) 100
情绪识别
• “蒙娜丽莎的脸有四
种表情” 这样的发
现可信吗?
•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美国伊 利诺伊州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他 们开发的“情绪识别软件”对 《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了解
读,其分析结果是:其中包含
83%的喜悦,9%的厌烦,6%
的恐惧,2%的愤怒。
情绪稳定
客观性强
谙于事理
临危不惧
往往以领导者自居
能够区分理智与情感 抱负宏大 不因相貌而自负
感情不易受打击 竞争心强 逻辑性强 无依赖感
不易受外界影响 冒险精神强
女性特征
喜欢聊天 做事得体、分寸感强 雅淑温柔 敏感 虔诚笃信 陶醉于自己的容貌 起居洁净 文静 有强烈的安全需要 欣赏艺术和文学 善于表达脉脉温情
• 有人运用这一手段虚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
真实身份,利用相应的技巧为自己谋利。
(三)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 鲁迅:《说“面子”》
• 林语堂:《中国人》(即《吾国吾民》)
第三章 社会认知
思考:
“一个男生经常嘲笑一个女生”
相应推断理论:
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 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就是外显行为的原因。
实验:
例如:“那个图书管理员帮一个老妇人将杂货送到 了马路对面。”
反思:
• 如,一个人拿枪指着某人的脑袋,被指着脑袋的人 就把兜里的钱都给了打劫者,我们是不是能推断说, 被抢的人的行为是利他的呢?
三、 印象管理
1.含义 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
别人用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的一种尝试。
2.印象管理的策略
• 获得性印象管理 • 保护性印象管理
获得性印象管理(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
• a讨好行为:意见遵从、热情相助、抬举他人; • b自我抬高; • c威慑; • d恳求。
保护性印象管理(弱化不足)
社会认知的内涵 印象形成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归因
一、社会认知的内涵
• 1.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 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幻灯片 6
• 2.社会认知指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使用社会信 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内在机制
面部表情研究:
• 思考: • 眼、耳、鼻、口、眉以及面部肌肉中最能表达情绪的是哪
编辑们列出的重要选题:
• 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 毕业论文》;
• 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
• 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5、投射效应
• 指的是将自己的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 • 俗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推己及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物以类 聚,人以群分”
第七章 社会认知
2、力量(强——弱) 3、活动(积极——消极)
人们一般根据什么来评价他人的好坏呢?
评价 好的评价
不好的评价
社会特性
助人的 真诚的 宽容的 平易近人的 幽默的 自负的 易怒的 令人厌烦的
不受欢迎的
智能性
科学的 果断的 有技能的 聪明的 不懈的 愚蠢的 轻浮的 动摇不定的 不可靠的 笨拙的
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 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一)具有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都根据自己的思 维方式作出反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来形成对观察对象 的印像。
1、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 2、刺激物的作用强度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对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认知:是疏远还是亲近 的?或是对立的?(都会影响与他人交往的交往动 机)
2、对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认知:所交往的对象,他 的人缘怎么样?通过观察他周围的人而了解他的为 人。(看一个人,要看他周围的朋友)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的因素 (一)原有经验 (二)价值观念 (三)情感状态 情感状态是影响社会认知活动的直接积极因素 此情此刻的情绪状态:喜好感、厌恶感
两种达到完整认知的途径:继续认知,添枝加叶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一)仪表:着装、体形、高矮 (主要是人的物理特征) (二)表情认知:
语言表情:说话的语气、音量、节奏 非语言表情:面部表情;肢体表情;眼神;语言表情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人进行性格认知 1、情绪特征:遇到事情时的反应 2、意志反应:对所从事的事情的坚定程度 3、习惯化行为方式 长期的人际交往形成对某人的性格认知
社会认知
(2)遵从;(3)自我表现;(4)施惠
求职中印象管理的策略
• 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讨好、自我抬举 、恳求 • 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归因、合理化理 由、事先声明
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 鲁迅在《说“面子”》一文中,曾借外国学者之口,将其称为理解
“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
案例研究
• 非洲土著能否识别别我们的情绪吗?
图1 斯科勒斯伯格的面部表情环
(三)目光接触
注视与瞪视:目光接触的非言语线索。
(四)人的体态表现 体态指的是个体身躯各部位表现于外的状态,又 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五)人的行为方式 了解一个人如何行动、怎样行动和有什么行动、 表现怎么样,对于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此人,形成关 于此人的一个准确的知觉印象,都会是十分有益的 。
试》
关于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讨论
• 卢钦斯: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 时,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前一种信息,并对其印 象较深,即此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因;而在关 于某人的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起作用的 则是近因效应。 • 认知者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 用,而认知者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则起较 大作用。 • 怀斯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究竟何者起作用 ,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
的一致,他就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
求,又称作“得寸进尺”效应 。 • “门面”效应(door-in-the-face)
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个大要求后,常常会为 保面子而接受别人提出的另一个小要求。这种现 象也称做“门面”效应 。
2、讨好
• 面对不同的对象,行为主体或有意“ 夸大” 自己,或有意“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 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 琼斯的四套讨好策略(1)恭维或抬举别人;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范围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 仪表认知是对人的体 形外貌、衣着打扮以 及气质等综合性的外 部特征的认知 • 表情认知是指对认知 对象的面部、眼神、 视线、言语等方面流 露出的情绪、情态的 认知。
表情认知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
• 生动性 • 与易得性很相关的一 个概念是生动性。生 动性是指事件的具体、 形象,容易想象,研 究者认为,判断者更 容易被生动的信息所 影响,而不是平淡的、 抽象的或者统计的数 据
• 3.调整性启发(adjusted heuristic)
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个锚定点开始,然后逐 渐地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也称锚定启发 (anchoring heuristic) 比如,同学买了一件衣服让你猜他(她)花了多少钱, 你没有买过这种衣服,但你知道一位朋友买了类似衣 服的价格,于是,你就可以说出一个大致的价格。
心理学实验3
• 问被试以下问题:在一般的英文词汇中,第一 个字母是r或k的单词(如road,king)和第三 个字母是r或k的单词(如car,awkward)哪个 更多一些。 • 在152个被试中,105个被试选择前者。但实 际上,后者是前者的2倍。因为更容易想到的 是以r或k为开头字母的单词,而不是以r或k作 为第三个字母的单词,所以人们会错误估计了 两类字母的对比例。
社会认知的特征
认知的选择性
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 社会知觉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知 •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 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 社会判断包括预见性判断和超标准化判断。
第四章_社会认知
(2)累加模式 是指我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 是指我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 , 是把 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 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 求其和,以此形成对他人的总体看法。 求其和,以此形成对他人的总体看法。 第一次(3+3)=6分; 一次( 一次 第二次(3+3+1+1)=8分 二次( 二次
第二节
社会认知与自我认知
一、认知他人的过程 1、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又称为初次印象, 第一印象,又称为初次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 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 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主要是获 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 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 装等方面的印象。 装等方面的印象。 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时所发生的这种先入为主的 作用,就叫做首因效应。 作用,就叫做首因效应。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 1、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
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过程,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 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它是认知者、 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它是认知者、被 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推测与判断发生错误时造成认知偏差
(2)整体性 许多社会刺激相互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许多社会刺激相互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主 体对这类对象的知觉态度往往是相互协 调的, 进行综合, 对总体作出知觉反应。 调的 , 进行综合 , 对总体作出知觉反应 。
(3)选择性 一个人在进行社会知觉时, 一个人在进行社会知觉时,总受动机策动的 影响,因而不会对所有刺激都产生反应, 影响,因而不会对所有刺激都产生反应,只是有 选择地接受某些与目标有关的刺激, 选择地接受某些与目标有关的刺激,或有选择地 接受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刺激, 接受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刺激,并由此作出选择的 反应。 反应。
什么是社会认知?
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社会世界的知觉和理解。
一般来说,社会认知包括了人们对自己、别人和社会的认知。
那么,社会认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未知的社会事件时,社会认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个事件。
通过对社会事件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规律和社会现象,也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二、增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社会认知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
当我们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对别人的身体语言、言辞和行为的观察来判断他们的行为和意图,这就需要我们用到社会认知。
只有通过社会认知,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调节情感和心理状态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往往是受到社会认知的影响的。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来应对这些挑战。
而社会认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社会认知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通过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目标来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达到人生的目标。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认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现象,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强化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社会认知的概念和作用,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它。
第3章社会认知
二、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 从知觉主体看 从知觉对象看 2.情境因素
三、社会知觉偏差
(一)首因效应
1.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是一个人在同他人初次接 触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的 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取得对他的动机、情感、 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象 。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 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对某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 一系列行为的解释。 如看到一个人举止热情大方,便容易得出其聪明、 慷慨、能力强的结论。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二、社会认知的内容 (一)对自我的认知 对自我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的认识和评 价。 对自我的认知既有主观的感情色彩,又带有一定的客 观性。 一方面,个体的知识经验、性格、意图等因素会影响 自我对自身的情绪、人格、动机、行为等综合社会属 性的感知和评价;另一方面,个体也经常从周围其他 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即他人经验)认识和审视自 我。 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
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
(八)自我中心偏差
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倾向, 称为自我中心偏差。
(九)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常常有对自己的良好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 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开脱的倾向,被称为自我 服务偏差,也叫自我提升偏差。
四、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偏差
认知启发: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 他人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 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它 是人们经常快速、简便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决策 法则,很容易出现偏差。
童 梦 奇 缘
(三)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
第四节 印象形成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重点
(一)一致性 (二)评价的中心性 (三)中心特性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一) 一致性(consistency)
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人们趋向于把他作为协调一致 的对象来观察,尤其是在估价这个人的时候。
甚至当关于某人的信息资料自相矛盾时,人们也极力 消除或减小这种冲突,把对方看成是多种特性一致的 人。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对于同质和同量的刺激,作 出不同的反应,选择某部分刺激,忽略或逃避其它信息。
互动性
社会知觉是双向的,知觉双方是对等的主体地位。知觉对象影响 知觉者,知觉者也影响知觉对象。
防御性
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平衡,适应社会,会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 激物的作用,以维持自我的完整。
——仪表的认知 ——表情的认知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重点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环境 3
认知者 1
信息
被认知者 2
一、认知者因素 二、认知对象因素 三、认知情境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一) 原有经验 (二) 价值观念 (三) 情感状态 (四)认知偏差
一、认知者因素
(一) 原有经验
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第四节 印象形成 第五节 归因
重点提示:
重点:
社会认知的定义、特征。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几个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
了解: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三章 社会认知第一节 社会认知及其特征一、社会认知的含义: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将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识称为社会认知。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1、人的面部表情2、人的言语活动3、人的体态表现4、人的行为方式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
一、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远比对物的知觉要复杂得多。
作为物的存在,其自身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相对地要稳定持久,易于从直观上去认识和把握。
但人的变化和发展不仅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单从直观的形式上是无从认识和的把握的。
对物的知觉主要是根据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来进行的,较少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对人的知觉则会受到对象所具有的各种社会特征和属性的影响。
在对人的知觉中,知觉者与被知觉者双方处于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中,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会影响被知觉者,被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也会影响知觉者。
R .H.沃尔夫对婴儿微笑的研究出生后三周的婴儿对人的说话声会作出微笑反应。
第四周前后见到人脸时也会作出微笑反应。
当婴儿出生后3-6个月时,就可观察到他对周围刺激物作出的分化反应。
此时当给婴儿看各种各样的戏剧表演用的脸谱时,婴儿即会作出微笑反应;而当给婴儿看其他非人的刺激物如奶瓶等时,婴儿则无微笑反应。
婴儿的这种对人的刺激物才有的微笑反应被称作“社会微笑”。
二、社会印象定义: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社会印象与社会知觉的区别A、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直观,它具有间接性。
B、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单一和零散,它具有综合性。
C、社会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改变,不易为理性所说服,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固执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社会印象不单单指我们对认知对象──人的外表的记忆,其中也包括了对人的行为、人格乃至情绪特征的记忆。
三、社会判断社会判断的特点A、预见性特征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判断,可以预见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或社会行为在另一种场合出现的可能性和条件。
02第一讲社会认知
3、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①显露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显露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②微笑待人,不卑不亢。 微笑待人,不卑不亢。 仪表举止得体。 ③仪表举止得体。 言行举止讲究文明礼貌。 ④言行举止讲究文明礼貌。 讲信用,守时间。 ⑤讲信用,守时间。
..\视频\ 社会认知)做个文明好礼人-第一印象.wmv .wmv(29:) n ..\视频\(社会认知)做个文明好礼人-第一印象.wmv(29:)
晕轮作用的研究结果
(表中的数值越高越好)
无魅力者 中等者 有魅力者 受欢迎性 个 婚姻能力 人 职业地位 特 父母能力 点 社会和职业幸福 一般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56.31 0.37 1.70 3.91 5.28 8.83 1.52 62.42 0.71 2.02 4.55 6.34 11.60 1.82 65.39 1.70 2.25 3.54 6.37 11.60 2.17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第三、认知情境因素 任何的社会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 情境中进行的,这些认知的社会情境,可 以提供相关信息和线索,帮助认知者了解 被认知者。 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经过观察, 将密接距离、个体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 距离又细分为8种距离。
密接距离: 密接距离: 接近式(0cm-15cm): ):这种距离用于 接近式(0cm-15cm):这种距离用于 爱抚、格斗、安慰和保护。 爱抚、格斗、安慰和保护。保持这种距 离的人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离的人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语言交流 的作用减小。 的作用减小。 远离式(15cm-45cm): ):这种距离能够 远离式(15cm-45cm):这种距离能够 用手触碰到对方的身体, 用手触碰到对方的身体,保持这种距离 的人关系很密切,在拥挤的车中, 的人关系很密切,在拥挤的车中,人们 彼此保持这样的距离。 彼此保持这样的距离。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含义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归因 四、社会认知的途径 五、社会认知的特征 六、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社会认知的含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 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意向行为 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是根据认知者 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 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 包括对知觉对象的感 知、印象、判断、推 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 心理活动。
判断1
Smith先生个子不高有些秃头戴一副眼睛,会开车, 诗也写得非常好,请问他是学者还是司机? 单身汉的要求
作用:一是每个群体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其成员总 有共同的特征,有正确的一面。 二是个人的特征常常与其所在的群体中其他成员大 不一样,发生基率谬误(即个体忽视事物发生的概 率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社会判断
1.含义
2.社会判断的途径:认知启发
八旬老翁摔倒无人敢扶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2009年09月24日07:48
重庆晚报
1.社会判断的含义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 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 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 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 体看法。 推论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 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
李本华和杨国枢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1969)
种类:国民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 象、职业刻板印象 形成途径:一是通过与某些人或群体频繁接触而达成的 认识,二是通过他人介绍、媒体传播等见解资料而获得。 作用:积极方面,刻板印象本身包含有一定的合理的真 实的成分,或多少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因 而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 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 消极方面,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 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 隐没了个体所特有的东西,易犯过度概括的错误。
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特征
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特征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那么你对社会认知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社会认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认知的定义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过程既是根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又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和归纳)来进行。
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社会认知对象的范围很广,包括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对他人表情人是一种富有表情的社会人,人的表情是反映其身心状态的一种客观指标。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其心理,判断的正确程度取决于认知者对他人表情的认知与解释。
人的表情以面部表情为最重要,此外身体的动作与姿态、说话的语调等也是属于人们表情范围之内的种种形式。
对他人性格对他人性格的真正认识,必须通过长期的观察才有可能。
但对他人性格的某些方面,在较短时期内也是可以认识到的。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生活道路,甚至是了解一个人在家里兄弟姐妹中的排行,都会有助于了解其性格特征。
对性格认知的研究,因其缺乏科学的、客观的标准而相当困难。
对人际关系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两层意思:一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二为对他人与他人之间的认知。
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往往根据他人经常表达的意见、表露的态度和情绪,来推测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
它使得对人际关系认知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认知者的情感成分参与其中。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是否正确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能否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隐人格理论的文化差异
• 艺术人格
– 西方文化中,说某人有艺术人格,意味着这个 人很有创造性、性格热烈、神经敏感、生活放 荡不羁。而中国文化中没有关于艺术人格的图 式。
• 世故
– 中国文化中,说世故的人就是指这个人在社会 上摸爬滚打、精于处世之道、有很强的社交能 力、沉默自制。而西方文化中没有对应的说法。
43
相应推断理论-3
• 丰富了海德的朴素归因理论,指出在对个 人的行为进行内外归因时,应考虑到情境 因素与个人因素的相互制约。
• 是人对各种社会刺激的综合加工过程,涉及社会信 息的辨别、归类、采择、判断和推理等心理成分, 即涉及人对社会性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以及对 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
社会情境 社会认知 社会行为
4
社会认知概述
目的 类型 途径
认识他人 解释他人
对自己的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
观察
归因 形成印象
打保龄球的人在全中后有30%的时 间在微笑,而其他时候有23%的时 间在微笑。(Kraut, Johnston, 1979)
可见,微笑既是一种情绪 表达,也是一种沟通手段
20
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 两个男青年或两个女青年同行时,勾肩搭背手 拉手向前走,西方人是否认为合适?
• 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美国或加拿大妇女谈话时, 看着对方是否失礼? • 点头是否都表示“是”,摇头是否都表示 “不”? • 想表扬对方时,是不是应该向对方竖起大拇指?
目的 类型 途径
认识他人 解释他人 预测他人
对自己的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 对群体的认知
观察 归因 形成印象
26
为什么要归因?
• 人类的强烈动机:寻求和谐而不是自相矛
盾地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
• 为了实现理解和控制,我们需要预测人们
如何行动,否则,如果仅仅是由各种偶然 因素控制,整个世界只是一个令人惊奇、 内部不一致的状态。(Heider, 1958)
39
共变原则、排除原则
• 共变原则 • 当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 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 • 排除原则 • 当内因或外因中的某一 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事
特定的结果相联系,该
原因不存在则该结果也 不会出现,就会把结果 归因于该原因。
件,人们就可以排除另
一方面的归因。
40
朴素归因理论
• 不同的归因导致不同的态度、行为和结果
微表情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面上项目“面向 自动谎言识别的微表情表达研究”,该项目将综合使 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与认知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研发 自动微表情识别系统,探究微表情表达的基本特点及 主要影响因素,为微表情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 微表情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表情,持续时间仅为1/25 秒 至1/5 秒,大多数人往往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 /group/263759/ Lie to me微表情研究小组 • 中国政法大学微表情研究中心/
10
对面部表情的解读
• 人类表达这六种情绪的能力是跨文化的。
– 新几内亚原始部落的人能识别出美国人表达出 来的这6种情绪 – 美国人也能够识别出新几内亚人表达出来的这6 种情绪
请问:六种基本情绪中,人类最 擅长解读哪种面部表情?为什么?
11
对六种表情判断的正确性
表情种类 判断者 愉快 厌恶 惊奇 悲哀 愤怒 恐惧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第四讲 社会认知 Social cognition
我是谁
他/她是谁
人类努力想使自己面对的世界合乎情理。 所以,人们将对他人作出解释视为自己的事情。 而社会心理学家将如何解释人们的解释视为自己 的任务。
社会认知
3
社会认知
• 社会认知是对人的言行、外表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 分析,进而推测判断其内心的活动、性格、兴趣、 动机、态度的过程,即不仅对外部行为,也包括对 行为动机的了解。 (J. Bruner,1947)
35
归因
36
归因
归因占用认知资源,因此人们不是无时不刻 都归因,通常在两种情况下会归因,一是发生出 乎意料的事情,二是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 海德(Fritz Heider)的朴素归因理论 • 琼斯(Jones)和戴维斯(Davis)的相应推 断理论 • 凯利(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
37
朴素归因理论
– 美满和不美满的夫妻的归因方式 – 对乞讨的人的归因
41
相应推断理论-1
• 受海德归因理论的影响,琼斯和戴维斯(E.A.Jones & K.E.Davis)等在1965年发表的《从行动到倾向:人际知觉 的归因过程》一书中,提出相应推断的归因理论。 • 相应推断理论回答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 描述我们如何判断他人的行为是由于个人特点(内部归因) 还是暂时性的情境影响(外部归因)所导致的;
27
内隐人格理论
• 当人们对社会世界的本质不甚确定时,就 会运用自己的图式来填补这些空缺。 • 当尝试了解一个人时,会把对这个人的基 本认识作为起始点,运用我们的图式来迅 速地进行更完整和充分的理解。 内隐人格理论
一个人很善良,可能他也很慷慨大方。 一个人很吝啬,可能他也很顽固、爱生气。
有利有弊
28
言语表情
• 说这五个字:“我不认识她”。通过控制 声音的高低、速度、音量,以及重音的位 置,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 生气的时候 – 讽刺的时候 – 害怕的时候 – 惊讶的时候 – 厌恶的时候 – 快乐的时候
16
躯体表情
• • • • • 目光 手势 身体接触 个人空间 点头
非言语线索
17
力度 持续时间 干燥程度 紧握度 活力 温度
注意:不一定哦!
21
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22
手势的文化差异:OK
• • • • • • 美国:没问题 日本:钱 法国:零 墨西哥:性 埃塞俄比亚:同性恋 巴西:下流手势
23
非言语行为的性别和地位差异
非言语行为 微笑 注视 姿势 身体接触 距离 女性 更多 VDR低 封闭,对称 较少 较近 男性 更少 VDR高 地位低 更多 VDR低 地位高 更少 VDR高 开放,不对称 较多 较远
• 揭示了人们是如何利用个体行为出现的背景来推断行为的 原因;通过观察出于个人原因的行为有助于加深对这个人 的理解。
42
相应推断理论-2
• 相应推断的影响因素: – 选择自由:如果我们知道某个人的行动是自由支配的, 他从多种可能的方式中选择特定的一种,我们便倾向 于认为这个行为与某个主观意图是对应的。如果不是 自由选择,则难于作出对应推论。 – 非共同效果:在面对多种可能的选择时,某种方案有 不同于其他方案的特点,若行动者选择了这一行动方 案,它的非共同效果可以使我们对行动者的意图进行 推论。 – 社会期望:一个人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或价值的行动 时,我们很难推断他的真实态度;若一个人行为不符 合社会期望,偏离社会价值时,我们可以认为他的行 为与态度是对应的。也称:社会称许性
24
小结:注意三点
• 对躯体语言的研究有助于对语言的研究, 有助于加深对他人的理解。
• 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相互联系, 共同传递情绪信息。 • 多数情况下,三者相互依存,但某些情况 下,躯体表情与面部或言语表情不一致。 因此,对各种表情的正确理解,取决于对 情境的综合分析。
25
社会认知概述
• 表达个人信息
– 例:边说话边手舞足蹈:外向
• 辅助言语沟通
– 例:边说话边看向门口:你该走啦
7
面部表情
六种基本的情绪表达 愤怒、恐惧、厌恶 悲伤、惊讶、快乐
8
漫画面部表情
9
归纳:六种基本表情
• • • • 愤怒: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恐惧: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厌恶: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悲伤: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 或收紧。 • 惊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 眼睑和眉毛微抬。 • 快乐: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 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 情绪的混合:脸上的某些部位表达一种情 绪,其他部位可能在表达另一种情绪
• 试图掩盖真实情绪
– 警惕!警惕!!
• 文化的影响(不仅面部表情,言语和躯体 表情也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13
Lie to me
• 《别对我撒谎》是一部描述心理学的美国电视剧,于2009年1月21日 首播于福克斯电视网。卡尔· 莱曼博士(Tim Roth饰演)和吉莉安· 福斯 特博士(Kelli Williams饰演)利用脸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分析被观察者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进而向他们的客 户(包括FBI等美国执法机构或联邦机构)提供被观测者是否撒谎等分 析报告。
预测他人
对群体的认知
5
观察(社会知觉)
• 言语知觉
– 书面言语 – 口头言语
人类最显著的成就和最 大的发明
• 非言语知觉
– 面部表情 – 言语表情 – 躯体表情
人类最常用、最有启发 性的交流方式
6
非言语知觉的作用
• 表达情绪
– 例:皱眉、嘴巴紧闭成一条狭长直线:生气
• 表达态度
– 例:微笑、长时间温柔地注视着对方:喜欢
图式
个人图式 团体图式 剧 本
29
自我图式
角色图式
鱼 的 图 式
30
31
图式的特点
• 图式是相互链接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 图式可能不止一个,可能有稳定的、有可 调节的。
• 图式的作用:
– 帮助记忆 – 加速信息处理 – 建立预期
32
图式的缺点
• 人们会有选择地吸收那些与图式一致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