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数学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 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概念》,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下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构思,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说课有以下六个部分: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是必修1第1章第2节的内容,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它上承集合,下引性质,与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联系密切,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所以本节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但函数的概念从初中的变量学说到高中阶段的对应说很抽象,不易理解。

另外,通过对集合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函数的概念以及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教学难点为:函数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故而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①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②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③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④理解f(X)与f(a)(a为常数)的区别与联系;⑤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在函数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充分体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参与函数定义域的求解过程以及函数的求值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美与简洁美。

2024年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

2024年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

2024年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高中数学说课稿篇1(约1313字)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是必修章第节的内容,我将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是在学习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为后面学习做准备,在整个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使学生构建领悟数学思想,培养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善于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根据教学目标、本节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重点是,由于学生对缺少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教法学法根据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我采用引导发现法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为辅助手段。

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题中: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第一章——函数与导数。

本章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性质、运算以及导数的基础知识。

函数部分,教材首先介绍了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常见类型,然后讨论了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基本性质。

在导数部分,教材阐述了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以及求导的基本方法和简单的应用。

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微积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函数和导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学会求常见函数的导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等方法学习数学,训练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导数的定义、意义和求导法则。

2. 教学难点: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应用;导数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章教学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直观的图象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初中所学的函数知识,引出高中数学中函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以及导数的定义、意义和求导法则。

通过实例演示和课堂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3.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函数性质的应用和导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高一数学说课稿(精选15篇)

高一数学说课稿(精选15篇)

高一数学说课稿高一数学说课稿(精选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数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数学说课稿1一、本节课内容的数学本质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探究二分法基本原理,给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步骤,使学生学会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给定精确度的方程的近似解。

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渗透逐步逼近和无限逼近思想(极限思想),体会“近似是普遍的、精确则是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理解有关内容,通过求方程的近似解感受函数、方程、不等式以及算法等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所以本节课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初步感受程序化地处理问题的算法思想。

二、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作用“二分法”的理论依据是“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本节课是上节学习内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自然延伸;是数学必修3算法教学的一个前奏和准备;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近似思想、逼近思想和算法思想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函数图象与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具备一定的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理解函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符号提供了知识准备。

但学生仅是比较熟悉一元二次方程解与函数零点的关系,对于高次方程、超越方程与对应函数零点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比较模糊,计算器的使用不够熟练,这些都给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造成一定困难。

四、教学目标定位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方法,会用二分法求某些具体方程的近似解,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体会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

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让学生充分体验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程序化地处理问题的思想及其重要作用,并为下一步学习算法做知识准备.通过探究、展示、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合作意识。

高一数学说课稿(5篇)

高一数学说课稿(5篇)

高一数学说课稿(5篇)高一数学说课稿(精选5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数学说课稿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一数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__、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高一数学说课稿(通用15篇)

高一数学说课稿(通用15篇)

高一数学说课稿高一数学说课稿(通用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的本质、地位与作用对数函数(第二课时)是20xx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八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小节涉及对数函数相关知识,分三个课时,这里是第二课时复习巩固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并用此解决三类对数比大小问题,是对已学内容(指数函数、指数比大小、对数函数)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为后续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渗透方法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即数形结合能力2、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探索出方法,有条理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对数比大小发挥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一是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是对指数中比大小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的再次体现和应用,对后为解对数方程及对数不等式奠定基础。

所以确定本节课重点:运用对数函数图像性质比较两数的大小教学中将在以下2个环节中突出教学重点:1、利用学生预习后的心得交流,资源共享,互补不足2、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及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后上课的情况下,对于课本上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本节课教师要补充第三类比大小问题———同真异底型,对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有一定的挑战性。

所以确定本节课难点:同真异底的对数比大小教学中会在以下3个方面突破教学难点:1、教师调整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即可。

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篇一: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部分说课稿目录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函数及其表示》说课稿 (3)函数的单调性................................................................................................... . (5)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 (8)指数函数................................................................................................... (10)对数函数说课稿................................................................................................. (13)《幂函数》说课稿................................................................................................... . (15)方程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 (18)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高中高一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五篇

高中高一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五篇

高中高一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五篇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二.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三. 教法分析1.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四.过程分析(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活动:(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7)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7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7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b是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4篇

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4篇

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教法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高一数学说课稿

高一数学说课稿

高一数学说课稿高一数学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必修一》第二章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概念后,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对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学习对数函数概念进而研究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学生已掌握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类比学习对数函数提供了前提,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人口、考古等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而本节蕴含的归纳、类比、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奠定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究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依据以上标准和学生学习发展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类比指数函数的学习,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对不同底数的对数函数图象的分析、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难点: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底数a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影响;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有较强的好奇心,且在之前指数函数的学习中已初步掌握了研究函数的方法,但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有所欠缺,对对数概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三、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要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类比学习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图象思考,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教学,同时在例题的讲解中,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高中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集合》(第一课时)。

集合这一课里,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

把集合的初步学问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头,是由于在高中数学中,这些学问与其他内容有着亲密联系,它们是学习、把握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的根底。

从学问构造上来说是为了引入函数的定义。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模块中,集合就显得非常的举足轻重了。

(2)说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造和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构造与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把握集合的根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把握集合元素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提出问题,提醒课题,培育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习惯。

并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实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由集合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领会猎取新学问的喜悦。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教学重点:集合的根本概念及元素特征。

教学难点:把握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接下来则是说教法、学法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不能孤立去讨论。

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以遵循启发性原则为动身点,就本节课而言,我采纳“生活实例与数学实例“相结合,“师生互动与课堂布白“相帮助的方法。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体验,凭借好玩、有用的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仆人,以学生为主体,制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力量,更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精选5篇)

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精选5篇)

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精选5篇)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精选5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预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老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篇1)教法设计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别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同学初步理解并能简洁应用指数函数的学问,更期望能引领同学把握讨论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讨论其它的函数做好预备,从而达到培育同学学习力量的目的,我依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熟悉,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景、根据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激发同学的探究心理,顺当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讨论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预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同学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同学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同学思索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消失,这样避开了同学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晰,也为讨论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争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帮助手段。

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看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留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

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学问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同学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育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同学实际状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

人教版高一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说课稿(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奇偶性是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2小节。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及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

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

同时,刚刚学习了函数单调性,已经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从课堂反应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

他们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只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检验成立即可,而忽视了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

因此,在介绍奇、偶函数的定义时,一定要揭示定义的隐含条件,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定义的内涵和外延。

因此,我把函数的奇偶性概念设计为本节课的重点。

在这个问题上我除了注意概念的讲解,还特意安排了一道例题,来加强本节课重点问题的讲解。

难点: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

高一数学说课稿【三篇】-最新范文

高一数学说课稿【三篇】-最新范文

高一数学说课稿【三篇】-最新范文为了大家能上好数学课,无忧考网准备了高一数学说课稿【三篇】,供大家参考.高一数学:坐标轴的平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坐标变换是化简曲线方程,以便于讨论曲线的性质和画出曲线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节教材主要讲坐标轴的平移,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新旧坐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掌握平移公式;并能利用平移公式对新旧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和曲线的方程进行互化.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2、本教材的重点是平移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为了解决重点,教学中先以圆(x-3)2+(y-2)2=52化为x’2+y’2=52这个例子引入来说明,虽然点的位置没有改变曲线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但是由于坐标系的改变,点的坐标和曲线的方程也随着改变,而且适当地变换坐标系,曲线的方程就可以化简,以此指明平移坐标轴的意义和作用,并由此引出平移的定义,导出平移公式.在推导平移公式时,先从特殊到一般,通过观察、归纳、猜想和推导,得出平移公式,还引导学生运用代数中刚学过的复数的几何意义来证明,既开阔视野,沟通学科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正用、逆用、变用平移公式,达到进一步加深理解、熟练掌握公式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推理能力和教学思想方法.3、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平移公式两种形式何时运用,学生易产生混淆,教学中应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领会,并及时加以小结,掌握其规律,加强公式的记忆并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4、本节寓德于教的要点,主要是通过事物变化过程的内在联系,认识变与不变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让学生观察、思考并提问以下问题:1、如图,点O’和○O’关于坐标系xoy的坐标和方程各是什么?点O’和○O’关于坐标系x’o’y’的坐标和方程各是什么?两个方程,那一个较为简单?(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直角坐标系点O’的坐标○O’的方程高一数学:函数图象的平移说课稿一.说教材1.1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课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数学(第二册)》§5.6函数图象的定位作图法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基本函数与一般函数间的图象平移变换规律.函数图象的平移,既是前阶段函数性质及具体函数研究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阶段定位作图法以至解析几何中移轴化简的基础和渗透,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段内容还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映射与对应思想、换元方法等.1.2 教学目标1.2.1知识目标⑴、给定平移前后函数解析式,能熟练叙述相应的平移变换,正确掌握平移方向与、符号的关系.⑵、能较熟练地化简较复杂的函数解析式,找出对应的基本函数模型(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等).⑶、初步学会应用平移变换规律研究较复杂的函数的具体性质(如值域、单调性等).1.2.2能力目标⑴、在数学实验平台上,能自主探究,改变相应参数和函数解析式,观察相应图象变化,经历命题探索发现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概括能力.⑵、结合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学会借助于数学软件等工具研究、探索和解决问题,学会数学地解决问题.⑶、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化归、映射的思想,换元的方法)的学习,发展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合情推理、直觉等).1.2.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在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念(态度、兴趣等).1.3 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思路重点: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规律及应用难点:经历数学实验方法探索平移对函数解析式的影响及如何利用平移变换规律化简函数解析式、研究复杂函数教材在这段内容的处理上,注重直观性背景,注重学生丰富感性知识的获得,淡化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即平移公式.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不经受足够的亲身体验而简单的记住结论的话,往往很难在形式化的解析式与具体的图象平移之间建立联系,并且移轴与移图象之间也容易搞混,说明这段内容不能采取简单的“告诉”方式,须让学生自主发现命题、发现规律,让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⑴、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学力的数学实验平台,分层次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平移方向与函数解析式中、符号的关系,抽象、归纳出平移变换规律.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能借助于数学软件多角度积极探求错误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形如的函数须提取前的系数化为的形式,从而真正认识解析式形式化的特点.⑶、数学实验采取小组合作研究共同完成简单实验报告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对平移变换规律知识的建构.二.说教法针对职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以实验发现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手段,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亲历数学知识建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喜悦.本节课的设计一方面重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活动的过程,因此不是按照已形式化了的现成的数学规则去操作数学,而是采取数学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有机会经受足够的亲身体验,亲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提取适当的概念,从观察到的实例中进行概括,进行合理的数学猜想与数学验证,并作更高层次的数学概括与抽象;从而学会数学地思考. 另一方面,注重创设机会使学生有机会看到数学的全貌,体会数学的全过程.整堂课的设计围绕研究较复杂函数的性质展开,以问题“函数的性质如何”为主线,既让学生清楚研究函数图象平移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又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价值,增强求知欲.总之,本节课采用数学实验发现教学,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利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交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三.说学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让我听见的,我会忘记;让我看见的,我就领会了;让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在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的基础之上,真正正确掌握平移方向.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指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本节课的教学中创设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做数学”,将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改变为“研究”数学.从而,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学会数学地思考.四.说程序4.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简要回顾前面研究的具体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性质后,提出问题“如何研究的性质?”引导学生讨论后,总结出两种思路,即:思路1、通过描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借助于图象研究相关性质;思路2、将的性质问题化归为的问题,借助于基本函数的性质解决新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关键是找出与的关系,尤其是图象间的联系.更一般地,就是基本函数与间的联系.4.2数学实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主要分两阶段.1、尝试初探引例、函数与图象间的关系这一阶段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发现,意在突出两函数图象形状相同、位置不同,后者可以由前者平移得到.讲解时,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给出两个对应点的坐标,易于学生发现点的坐标关系,并给出相应的辅助线,一方面便于学生发现规律,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定位作图法的学习作好铺垫.2、实验发现本阶段由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索的形式完成,通过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探索规律的任务. 实验1、试改变实验平台1中的参数、,观察由的图象到的变换现象,依照给出的样例填写下表,并总结其中的平移变换规律.函数解析式平移变换规律1 2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实验结论实验2、试改变实验平台2中的参数、及函数的解析式,观察由的图象到的变换现象,依照给出的样例填写下表,进一步总结平移变换规律.平移变换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实验结论两个实验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两道数学开放题,实验1期望学生能根据参数、的符号作简单分类,并总结不同情形下图象的平移方向,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且为了便于确定平移方向,须将的形式化为;实验2期望学生能根据所学的具体函数对作不同的举例,加深对基本函数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也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4.3合作交流,理性升华实验结论:两函数、图象形状相同、位置不同,函数的图象轴方向上移动个单位( ,向左平移; ,向右平移)、轴方向上移动个单位( ,向下平移; ,向上平移)可得到函数的图象.实验结论在小组归纳的基础上,由小组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广播软件面对全班作交流,然后由教师作下列内容的讲解.设点为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将点向左平移个单位、向下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点又,得,从而点为函数上的点形式化的推导不要求学生掌握,主要想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完全归纳的实验结论还要有理性证明才能真正成为结论.4.4巩固练习,深化知识例1、根据函数图象平移规律填空1. 将的图象可得到的图象2. 将的图象可得到的图象3. 将的图象可得到的图象4. 将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5. 将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6. 将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7. 的图象可由平移得到8. 的图象可由平移得到4.5突破难点,反思提高上例中的3估计学生会出错,可能会不提系数,误认为轴上的平移量为1、利用软件工具进行比较利用实验平台, 值不变的前提下改变的值,平移量发生改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认识到平移量与、都有关,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2、从函数解析式理解设,则,而从而例1(3)中轴上的平移量为因此,函数式变形过程中要注意函数解析式的实质意义,又如,则:通过比较加深对形式化的函数解析式的理解和认识.4.6应用探究,拓展提高例2、利用平移变换规律,作出下列函数图象,并求函数的值域及单调区间1.解:将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右图由图知,∴函数值域为函数在上单调增加2.解:将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右图如图知,函数在上单调增加∴∴函数的值域为3.解:将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右图如图知,函数在上单调减小,在上单调减小函数的值域为五.说评价作为一节命题新授课,在教法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实验,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经过观察、类比、归纳,最终得出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当然教学设计的好坏,还有待于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检验.须要指出的是,本课的数学实验是利用几何画板4.06创设的,因此学生的自主实验需要有一定的几何画板基础,并且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突发事件的影响,为了达到的教学效果,我将“教学反应”型评价和“教学反馈”型评价相结合,一方面根据课堂实施的情况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作出一种即时性评价,并顺势从教学内部进行调节;另一方面根据课堂练习的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灵活安排教学细节,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高一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二、教法分析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四、教学程序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一)复习引入:1.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__________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______ .(N﹡;解析式)通过练习1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 100,98,96,94,92 ①>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5,10,15,20,25 ②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二) 新课探究n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f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an+1-an=d (n≥1) ;h4z+0”6vG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1. 9 ,8,7,6,5,4,……;√ d=-12. 0.70,0.71,0.72,0.73,0.74……;√ d=0.013. 0,0,0,0,0,0,…….; √ d=04. 1,2,3,2,3,4,……;×5. 1,0,1,0,1,……×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第三个数列公差=0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a4 的通项公式.通过总结a4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a40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an的通项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若一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a2 - a1 =d 即: a2 =a1 +d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猜想: a40 = a1 +39d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此时指出: 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a2 – a1 =da3 – a2 =da4 – a3 =d……an+1 – an=d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an– a1= (n-1) d即an= a1+(n-1) d (1)当n=1时,(1)也成立,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在迭加法的证明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个等式.对照已归纳出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想出将n-1个等式相加.证出通项公式.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 的教学要求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1+(n-1)×2 , 即an=2n-1 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同时要求画出该数列图象,由此说明等差数列是关于正整数n一次函数,其图像是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用函数的思想来研究数列,使数列的性质显现得更加清楚.(三)应用举例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第30项;第4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在第一问中我添加了计算第30项和第40项以加强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 =31,求首项a1与公差d.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将例2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例3 是一个实际建模问题建造房屋时要设计楼梯,已知某大楼第2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为3米,第三层离地面5.8米,若楼梯设计为等高的16级台阶,问每级台阶高为多少米?这道题我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注意每级台阶“等高”使学生想到每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构成等差数列,引导学生将该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等差数列:(学生讨论分析,分别演板,教师评析问题.问题可能出现在:项数学生认为是16项,应明确a1为第2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a2表示第一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而第16级台阶离地面高度为a17,可用课件展示实际楼梯图以化解难点)设置此题的目的:1.加强同学们对应用题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数学实际问题引出等差数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再者通过数学实例展示了“从实际问题出发经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反馈练习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2、书上例3)梯子的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目的:对学生加强建模思想训练.3、若数例{an} 是等差数列,若bn = k an ,(k为常数)试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概念.(五)归纳小结(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a1+(n-1) d会知三求一3.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六)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P114 习题3.2第2,6 题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 -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目的: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五、板书设计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用红色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3.2 等差数列一、等差数列1、定义注:“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用红色粉笔标注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高一数学说课稿【三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10700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人教版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期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幂函数》选自高一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2章第3节。

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运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教材的整体安排看,学习了解幂函数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为今后学习三角函数等其他函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曾经研究过y=x,y=x2,y=x—1三种幂函数。

这节内容,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进一步的概括、归纳与发展,是与幂有关知识的高度升华.本节内容之后,将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科学的组织起来,体现充满在全部数学中的组织化,系统化的精神。

让学生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这节课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该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函数的研究.(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接触的函数,确立利用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2)虽然前面学生已经学会用描点画图的方法来绘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像,但是对于幂函数的图像画法仍旧缺少感性认识。

(3)学生层次良莠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知道幂函数的概念,会画幂函数的图象。

②让学生结合这几个幂函数的图象,知道幂函图象的变化情形和性质。

(2)进程与方法①让学生通过视察、总结幂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概括抽象和识图能力。

②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熟悉的例子让学生排除对幂函数的陌生感从而引出概念,引发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DOC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DOC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DOC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第一章——函数与导数。

本章节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类型;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函数和导数。

1. 函数部分:首先介绍函数的定义,包括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函数的三要素。

接着讲解函数的几种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然后介绍几种常见的函数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并掌握它们的图像和性质。

2. 导数部分:首先解释导数的概念,包括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然后教授导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基本导数公式和导数的运算法则。

最后,通过实例讲解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速度和加速度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函数与导数的概念和应用。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函数和导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初中数学中的相关概念,如变量和常量,引出函数的定义,为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2.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类型,以及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必修1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必修1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必修1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的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指数与对数、三角函数。

这五个章节构成了高中数学的基石,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章节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基本框架,基本初等函数章节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函数的应用章节则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指数与对数章节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三角函数章节则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工具。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会指数、对数和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 难点:函数的应用问题,指数与对数的运算法则,三角函数的公式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数学知识。

2. 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初中数学知识,引出高中数学的新概念和新问题。

2.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注重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推导。

3.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高中数学说课稿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说课稿教案模板

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是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函数的概念”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能够运用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说学情1. 学生特点高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理解函数的概念。

2. 教学难点(1)函数概念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函数图像的绘制:学生难以掌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气温与时间的关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理解函数的定义。

(2)函数的性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3)函数图像的绘制:讲解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并举例说明。

3. 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函数概念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2)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函数概念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5. 课堂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函数概念掌握的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 期末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我将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这一单元的说课。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平行概念、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以及对平行关系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空间几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分析教材本单元教材主要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是平面的平行、判定线与平面的平行、判定两平面平行以及平行关系的应用。

其中每个小节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例题目。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认为本单元的重难点在于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和平行关系的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这两个方面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几何基础知识,对点、线、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还有待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训练。

四、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平行概念,并能够准确判定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关系。

2.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运用平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和应用。

具体来说,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面的平行概念及其判定方法。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3.平行关系的应用。

难点主要有:1.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需要运用到相关的定理和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平行关系的应用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通过实例题目让学生进行实例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2024年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_4

2024年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_4

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及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难点定为指数函数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与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严谨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

因此思考问题片面不严谨。

2、教法分析: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采用先学生讨论,再教师讲授教学方法。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用教师的讲授来纠正由于学生思维过分活跃而走入的误区,和弥补知识的不足,达到能力与知识的双重效果。

3、学法分析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给出的实际例子,使他们发现指数函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再根据高一学生爱动脑懒动手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描点画图,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继而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一)内容说明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中学数学对函数的研究大致分成了三个阶段。

三角函数是代表性的一种基本初等函数。

4.8节是第二章《函数》学习的延伸,也是第四章《三角函数》的核心内容,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和公式基础上进行的,其知识和方法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数学说课稿(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奇偶性是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2小节。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及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

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

同时,刚刚学习了函数单调性,已经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从课堂反应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

他们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只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检验成立即可,而忽视了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

因此,在介绍奇、偶函数的定义时,一定要揭示定义的隐含条件,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定义的内涵和外延。

因此,我把函数的奇偶性概念设计为本节课的重点。

在这个问题上我除了注意概念的讲解,还特意安排了一道例题,来加强本节课重点问题的讲解。

难点: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

由于,学生看待问题还是静止的、片面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薄弱,这对建构奇偶性的概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把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设计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类比法为辅。

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从课堂反应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2、学法让学生在观察一归纳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具体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共分六个环节:设疑导入、观图激趣;指导观察、形成概念;学生探索、领会定义;知识应用,巩固提高;总结反馈;分层作业,学以致用。

下面我对这六个环节进行说明。

(一)设疑导入、观图激趣由于本节内容相对独立,专题性较强,所以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方式,直接点明要学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达到开始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效果。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美。

再让学生观察几个特殊函数图象。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指导观察、形成概念在这一环节中共设计了2个探究活动。

探究1、2数学中对称的形式也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以函数和=︱x︱以及和为例展开探究。

这个探究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实现的,由于有图片的铺垫,绝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说出函数图象关于Y轴(原点)对称。

接着学生填表,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的这种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

借助课件演示(令比较得出等式,再令,得到)让学生发现两个函数的对称性反应到函数值上具有的特性,()然后通过解析式给出严格证明,进一步说明这个特性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成立。

最后给出偶函数(奇函数)定义(板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图形规律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数量的规律性,从而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切实经历了一次从特殊归纳出一般的过程体验。

(三)学生探索、领会定义探究3下列函数图象具有奇偶性吗?设计意图:深化对奇偶性概念的理解。

强调: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4道题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选例1的第(1)及(3)小题板书来示范解题步骤,其他小题让学生在下面完成。

例1设计意图是归纳出判断奇偶性的步骤:(1)先求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再判断f(-x)=-f(x)还是f(-x)=f(x)。

例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例3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例2、3设计意图是探究一个函数奇偶性的可能情况有几种类型?例4(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如图给出函数图象的一部分,你能根据函数的奇偶性画出它在y轴左边的图象吗?例4设计意图加强函数奇偶性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了学生的推理过程的表述。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认识、理解和应用都能提升很大一个高度,达到当堂消化吸收的效果。

(五)总结反馈在以上课堂实录中充分展示了教法、学法中的互动模式,问题贯穿于探究过程的始终,切实体现了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法的特色。

在本节课的最后对知识点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应积累的解题经验。

知识在于积累,而学习数学更在于知识的应用经验的积累。

所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错误的预见能力是提高数学综合能力的很重要的策略。

(六)分层作业,学以致用必做题:课本第36页练习第1-2题。

选做题:课本第39页习题1、3A组第6题。

思考题:课本第39页习题1、3B组第3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人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进一步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二】一、教材分析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设计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

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

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

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

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

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为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