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中的受难与救赎
_只争朝夕_中的存在主义哲学主题
《只争朝夕》中的存在主义哲学主题丁 刚(惠州大学基础学院 惠州 516015)【摘 要】 本文探讨了《只争朝夕》中的几个存在主义哲学主题,并借此揭示该小说中所呈现出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 《只争朝夕》 索尔・贝洛 存在主义 《只争朝夕》是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洛继《晃来晃去的人》、《牺牲者》、《奥吉・玛奇历险记》后出版的第四部小说。
长篇小说《奥吉・玛奇历险记》的出版,确立了贝洛作为美国现实主义主要发言人的地位。
他的作品被认为“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瑞典皇家学会授奖时特别提到《只争朝夕》,认为是现代典型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决非出于偶然。
索尔・贝洛是一位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小说艺术形式的作家,他时刻关心着小说这种古老的叙事艺术的命运,并始终把目光投向未来。
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的现代作家,贝洛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观点。
他始终认为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事件”,当代文学应当反映喧嚣动乱的都市生活,应当为普通人所理解,而不应当脱离生活,为少数特权阶层服务。
他对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景仰不已,并立志成为一位社会历史学家,勇于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向人们揭示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
他一直反对那种被他称为“荒原人”的虚无主义者,以及那些认为揭露社会阴暗面、使人憎恨现实、厌恶生活就是进步的观点。
同样,他对固执已见的唯美主义也表示怀疑。
他悉心研究上个世纪末以来各种哲学文学流派,并汲取其中的精华来改造旧的小说形式和结构。
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高度融合,既具有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又采用现代主义的象征,荒诞和意识流等手法和技巧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的作品常常同时取得两种艺术效果: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画面和孤独怪僻的人物性格特征。
他笔下的人物是那些现代都市中的反英雄,他们通常身陷困境,但永不放弃在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中寻求自己的立足点,并且坚信生活的价值在于尊严而非成功。
集体潜意识原型对《只争朝夕》主人公的人格影响分析
用, 驱使他做出某种与 自 我意识相反 的行为。比如
当他 的母 亲 以他 表 哥 亚 太 为榜 样 来 劝 阻 他 中 断学
深处 , 而一 旦 条 件 适 宜 时 , 就会 浮 现 出来 , 挥 作 发
与社会存在、 自我与现实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及个人 追求 精神 完善 的 问题 。 本篇小说记述 了主人公汤姆 ・ 威尔海姆一天 的活动 , 但是通 过 联 想 与 回忆 , 现 了他 大 半辈 子 展 的生活经 历和他 遭 遇 的失 败 : 中断大 学学 业投 考 电 影演员未果 , 跟妻子结婚又闹离婚 , 在工作中和公 司老板争 斗 , 和朋 友合伙 做生 意亏得 身无 分 文 。他
书。
、
阴影—— 个体 心灵深处最原初的声音
阴 影是 集 体潜 意识 原 型 中 的一 个 重要 原 型 之
一
,
它是 由个 体所不 愿显 露 出来 的一些 心理 内容所
组成 , 且这些 心 理 内容往 往 具 有 脆 弱 性 , 被 社 并 不
会所 接 受 , 时甚 至 具 有 邪 恶性 和破 坏 性 , 有 因此 常
一
帆风 顺地 完成 大学 学业 , 而后谋 得 一个体 面 的职
位, 像他 父 亲一样 在众 人 羡 慕 声 中平稳 度 过 一 生 。 但 他 内心却 总激 荡着 一种 反叛 的 、 成熟 的本 能 冲 不 动 , 种 隐秘 的心理 内容往 往是 不被 他周 围人 和社 这 会 所接 受 的 。因此 这 种 冲动 一 直 隐 藏 在他 潜 意识
语文晨读材料2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2〖小品悦读〗妙喻——钱钟书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蹲在地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天下只有两种人。
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吃每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当中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她吃每一颗都是吃剩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顺风与逆风——刘墉上国画课,教授说:“画柳,要表现顺风的美;画松,要表现逆风的美;画牛,要顺风而走;画马,要逆风而奔。
”“那么画人呢?”学生问。
“王维的‘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以顺风为佳;文天祥的‘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以逆风为好。
”“有没有又顺又逆的?”“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前一句逆风,后一句顺风。
”“人在顺风和逆风中的表现,有没有什么当然的道理可以依循?”“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
”〖满分作文〗2014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目有一个很穷的地方,很多人干了两年都走了,但有一人留下当村支书干了八年,把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
在接受荣誉时,村支书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文体不限,题目不限。
养就心中一段春“最美乡镇干部”用心血与汗水浇灌了一方土地,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的乡村。
凡事贵在用心,只有拥有坚定地信念,我们才能养就心中一段春,创造出一片绚丽的风景。
记得《荒岛余生》中的查克,在风向到来的时候,没能把握住时机而未能逃出荒岛,原因就在于信念不够坚定;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在经历重重困难后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信念之歌在他心中回荡,于是他最终摆脱了一切束缚重获自由。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没有坚定地信念去拼搏,还有谁会来帮你?有了坚定地信念,就有了“雄鸡一唱天下白,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魄力;有了坚定的信念,就有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有了坚定地信念,我们必能养就心中一段春,养出属于自己的风景。
爱乃济世良药
爱乃济世良药作者:高迪迪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0期摘要爱是贝娄早期小说的重要主题,贝娄通过与他人的爱和与兄弟手足以及朋友之间的爱,向世界表明有爱的人才能得到幸福和快乐,爱是人类之间以及人与世界之间和谐共存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索尔·贝娄早期小说爱主题分析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索尔·贝娄(以下简称贝娄)早期小说在读者群体和文学评论界享有极高盛誉,表现了现代人在面对文化冲突等社会问题时所应采取的方法。
贝娄意在说明在充满压力和冲突的社会中,爱是唤醒人类良知、进行个人精神救赎的重要途径。
只要有爱,社会就能和谐,人类就能幸福。
1 与他人的爱贝娄早期小说受传统犹太宗教观念影响,犹太教文化强调向大众施以博爱之心。
受此影响,爱他人成为贝娄早期小说重要特征。
贝娄通过施予他人之爱过程前后的对比,教导人们只有爱他人,人类精神才能广存宇宙,人类生活才能幸福美满,人与世界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和谐共存。
在《受害者》中利文撒尔意识到他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
同时,利文撒尔还认识到,爱可以使人融于集体,可以调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社会回归和谐。
他意识到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会发挥价值,才会感到幸福。
如果一个人独往独行,就“成了一只在洞里冬眠的熊,或者是一面包在法兰绒里的镜子……不大有破碎的危险,量你也不能闪光了。
”(贝娄卷9:246)当利文撒尔发觉自己一天都没跟别人说过几句话,一股烦闷的心情油然而生。
他想,应该带上弟弟的孩子来纽约玩一天,便打电话把孩子叫了来。
在与侄儿玩耍的时候,利文撒尔感到十分愉快,甚至等待侄儿到来的时候就已经心情舒畅起来。
这里贝娄使用的都是令人高兴的符号。
他们谈论着好天气,闻好闻的大海的气味,他们一起去坐地铁,逛街,在巧克力自动售卖机前买巧克力,在小摊上喝橘子水,一起看电影,一起看小贩售卖玩具小狗。
在这里,小说使用的语言大多是欢快、明亮的。
这与小说开篇冷漠的个人主义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和巨大反差,暗示着利文撒尔与他人的融合,揭示了小说的正面和谐主题。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作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句话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让青春白白流逝。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感悟这句话呢?我们要明白,时间是公平的,对每个人都一样。
不管你是富二代还是穷小子,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周只有7天。
所以,我们不能抱怨时间不够用,而是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让时间为我们所用。
就像我有个朋友,他每天早上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表,把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样一来,他不仅能够保证工作和学习的质量,还有时间去锻炼身体、陪伴家人。
所以说,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时间,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要懂得把握机会。
有时候,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比如说,你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乡,他正好在招人。
你会不会因为犹豫了一下而错过这个机会呢?当然不会!因为你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所以,当机会来临时,我们要勇敢地去迎接它,把握住它。
就像我有个同学,他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和比赛,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很累,但是他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结交了很多朋友。
现在毕业了,他的人脉和经验都为他找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所以说,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就能够收获成功的果实。
我们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是看你跑得多快,而是看你能坚持多久。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甚至会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就像我有个朋友,他在考研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难题,几乎想要放弃。
但是他告诉自己:“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成功考上了研究生。
所以说,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就能够创造奇迹。
我们要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关爱;感恩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指引;感恩朋友给了我们陪伴和支持;感恩社会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
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够更好地珍惜时间、把握机会、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悲悯与救赎——简论余华九十年代的三部长篇小说
悲悯与救赎——简论余华九十年代的三部长篇小说静宁考生:王淑梅[文献综述]作为一位先锋浪潮中的风云人物,80年代中后期步入文坛的余华似乎从一开始便赢得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这种关注的热情并未随着90年代初先锋的式微而有所减弱。
相反,以《活着》为标志的余华小说的整体变异,又使转型成为一个话题而为评论界所津津乐道。
尽管自1995年的《许三观卖血记》以来,余华小说经历了近十年的创作停滞,但在此期间,余华却因其小说在海外的发行,并屡获国际大奖而名声大噪,由此而激发评论界一股余华研究热潮。
综观整个余华的评论史,近十年的创作停滞并未削减评论界的研究热情,相反,创作与评论的非同步性,使得一个整体的余华得以完整地显现,并为研究者的深入思考创造契机。
这也是1996年以来余华研究开始摆脱早期印象式,作品点评式评论倾向,而进入多角度的学术性研究阶段的重要原因。
总的看来,近十年的研究大体上是从作家思想,作品主题,形式研究,形象分析以及比较研究五方面展开的。
与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三部长篇小说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陈晓明《胜过父法:绝望的心理自传——评余华〈呼喊与细雨〉》,郜元宝《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何鲤《论余华的叙事循环》,吴义勤《告别“虚伪的形式”》,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张清华《文学的减法——论余华》,洪治纲《悲悯的力量》等。
[关键词]苦难悲悯救赎九十年代以来,余华创作的《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三部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作者小说风格的形成和成熟。
在主题上也与其八十年代的作品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从先前的哲学化命运思考向情感化生命体恤的转变,从冷静的理性立场向感性的人道立场的转变。
因此,在这三部长篇小说中,以往的暴力主题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悲悯与救赎主题,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的确立,主要源于余华对苦难的特殊关注。
一、《细雨中呼喊》:以回忆缓解苦难在《细雨中呼喊》这篇小说中,余华一改以前那种暴戾、血腥的话语特征,节奏变得舒缓、忧伤起来,如同题目中的两个意象——“细雨”和“呼喊”,前者是温和的,后者是尖锐的。
_最好莫如作一个士兵_索尔_贝娄_只争朝夕_的伦理指向
“最好莫如作一个士兵”3———索尔・贝娄《只争朝夕》的伦理指向祝 平 内容提要 贝娄的《只争朝夕》刻画了一个“倒霉鬼”形象,关注的是个体与自我、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指向一种“亲社会”伦理。
贝娄使生活在虚幻之中的主人公威尔赫姆在物质精神双重破产后,获得一种人性和道德的复苏,重新认识自我,逐步走出自造的“受害者”幻觉,步入现实,并有可能承担应负的责任,成为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
关键词 索尔・贝娄 自我 现实 伦理3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索尔・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07BWW016)阶段性成果并得到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只争朝夕》①是索尔・贝娄的第四部小说,是贝娄小说技巧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记。
英国文学史家、评论家马尔科姆・布莱德伯利称《只争朝夕》是贝娄的“最平衡的作品”②之一。
约翰・克莱顿甚至认为《只争朝夕》是“贝娄的最精致的小说”。
③因为,到1956年小说出版时,“贝娄已经吸收了他为实现其创造力所需的文学和知识上的所有营养”。
④这部小说表达了索尔・贝娄小说的一贯主题:人怎样在动荡的世界上找到生存的立足点。
像《挂起来的人》的主人公约瑟夫一样,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汤米・威尔赫姆也是被逼到“精神的火山口”后,再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命运。
和贝娄的许多主人公一样,原本在汤米・威尔赫姆眼里,社会现实是可怕的,人适应不了恶劣的环境,受到了痛苦的折磨。
他生活在虚幻之中,看不清自己真实的处境,或不愿意看清自己的处境,甚至故意遮蔽自己的双眼,自欺欺人。
贝娄要让威尔赫姆经历所谓的精神困境后明白他为什么生存并进而获得一种人性和道德的复苏,重新认识自我,逐步走出自造的“受害者”幻觉,步入现实,承担应负的责任,成为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
一、物质和精神双重破产《只争朝夕》采用了现代时间观念,只记述了汤米・威尔赫姆物理时间一天内的生活。
贝娄在小说一开始便让读者了解威尔赫姆当前的生存状态:现年44岁,生地于犹太家庭的他像《晃来晃去的人》的主人公约瑟夫一样,也是一个“被挂起来的人”,是晃来晃去、无所事事的人。
新的乌托邦的建立-《只争朝夕》的存在主义解读
VOl2 No. _4 2 Fe 2 1 b. 0l
新 的乌托邦 的建立
[ 摘
只争朝 夕 》 的存在主 义解读
张 艳 ( 工学 际 淮海 院国 学院, 连云 2 05 江苏 港, 20) 2
要] 《 只争朝夕》 涵盖的几个象征性主题与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 主义哲 学命题有 多处 暗台 。贝娄克服并且超越
贝娄对于全人类普遍命运及生存价值 的终极人文关怀。 中篇小说《 只争朝夕 》 出版于 15 年 , 贝娄的代表作之 96 是东西 。 威廉便是这样一位被
“ 国梦” 痹 了大 半 生 的 可悲 的人 物 。 了 实 现美 国梦 式 的 美 麻 为 物质 成 功 , 不 断 努 力 , 苦 追 寻 , 然 也 曾对 自己 的生 活 感 他 苦 虽 到 困惑 和 迷 惘 , 可是 直 到 小 说 末 尾 处 他 才 意识 到 美 国梦 的 虚 伪 性 。受 到 泰 姆 金 真假 灵 魂 之 说 的影 响 , 在经 过 死 亡 的 洗 礼 后, 威廉 才重 新认 识 了 自我 , 悟 到 了生 活 意 义 , 明 白了 “ 顿 也 真
“ 真实的生活” 这种划分在文本 中是借经纪人泰姆金 之 E 。 l 传达的 , 他认 为每个人都有许多灵魂 , 但主要有两个时刻处于 斗争中的灵魂 , 一个是 “ 虚假灵魂” 即社会的 自我 ; , 另一个是
“ 实 灵 魂” 即 真 实 的 自我 。 然 , 真 , 显 贝娄 的 “ 虚假 的生 活” 萨 和 特 的伪 生 活 意 义 相 近 。 些 过 着 虚 假 生 活 的人们 在物 欲 横 流 、 那 精 神 荒芜 的利 己主 义 世 界 里 只顾 迫 寻外 在 的 物 质 财 富 , 舍 而
实 的生活” 的含 义。对他而言 , 活着就要直面残酷的现实 , 从 而重新开启了 自己真实生活之旅。贝娄塑造 的威廉形象有其 典型意义 , 他不仅象征 了犹太人 的现代生存状态 , 也是所有现 代人 的化身。 威廉 的可贵之处在于抛弃 了虚假的灵魂而去追
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主人公威尔赫姆心理分析
2 0 1 5年 6月
J u n e, 2 0 1 5
索 尔 ・贝娄 《 只 争 朝 夕》 主 人公 威 尔 赫 姆 心 理 分 析
黄 旭
( 无锡 太湖学院 文法学院 , 江苏 无锡 2 1 4 0 0 0 )
摘 要: 索尔 ・ 贝娄的小说 《 只争朝 夕》 的主人公在社会新 旧交替的转型 时期 所表现 出来的心理状 态让读者 看
困难 。当 主 人 公 在 面 对 各 种 生 活 、 事 业 以及 家 庭 中 的 现 实 问
给其建议“ 考虑 谋生 之道 , 担 负起养 妻 育子 的职 责” 。艾德
勒医生的建议 是非常有道理的 , 但是却让 当时的威 尔赫姆感
觉 到 了孤 独 与 苦 闷 当 中 。 在 他 的 内 心 深 处 更 希 望 得 到 父 亲 给予他一些关心 , 哪怕 只是 简单 的安 慰 他 也 心 满 意 足 。
Ke y wo r ds: Sa ul Be l l o w ;Se i z e t h e Da y;t h e l e a d i ng c ha r a c t e r Wi l he l m
《 只争朝夕》 是索尔 ・ 贝娄 娴熟语言 功力 的集 中表现 作
都市中 , 他反而越发感 到精神 上的空虚 与孤独 , 失 去 了根 的 感觉。不得已的情况下 , 他求助 于泰姆 金 医生 , 试 图从精 神 上找到寄托。此后 , 他开始反思人生 , 寻找 自我 , 并重新 定位
H UANG Xu
( S c h o o l o f A r t s &L a w, T a i h u C o l l e g e o f Wu x i , Wu x i J i a n g s u 2 1 4 0 7 2, C h i n a )
迷惘与追寻——试论《赫索格》
,
美 国当代文学发言人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最
重要 的人物 ,贝娄在 美 国 文学 界有 举 足轻 重 的影
响力 。
贝娄于 15 94年、16 95年、17 年三次获得美国 91 国家图书奖 ,这一记录至今还未有人打破 。17 年 , 96
迷惘与追寻——试论 《 赫索格》
4 1
的地去。我必 叫你 成 为大 国。 ”当希 伯来人 在这 块
“ 应许之地”上建立 自己的家园, “ 你要离开” 的旨
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 也对他后来的创作思想、风格的
形成起 了很大的作用。
意又再次降临。公元前 10 60年 ,迦南发生 了一次特 大饥荒 ,迫使希伯来人举家逃荒到埃及 。但是 ,他们
他最好的朋友瓦伦丁 ・ 格斯贝奇私通 ,才使他的家庭
发生变故,现在他们已在一起 同居了。他无论如何想
不到 自己的好朋友暗中夺走 了自己的妻子。终于了解
真相的赫索格 ,精神更加萎靡不振 , 几乎处于崩溃的 边缘。赫索格像一位局外人游离于家庭 、社会之外 ,
2 1 年 6月第 3期 0 1
在埃及住了二百多年后 ,因不甘忍受埃及法老的屠杀
在 《 赫索格》 中,贝娄通过赫索格表现 出犹太
人无根的生存状态 ,为读者塑造了一个鲜活的精神流 浪汉的典范 。赫索格被妻子扫地 出门,他失 去 了职 务 、房子、财产和心爱的女儿琼妮的抚养权 , 精神陷
入痛苦和迷惘之 中的赫索格就像无根 的浮萍般 四处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一
2 1 年 6月第 3期 01
位大学历史教授。故事发生时赫索格四十七岁。他
论《只争朝夕》中汤米的中年危机
论《只争朝夕》中汤米的中年危机作者:王敏井媛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7期[摘要]贝娄小说《只争朝夕》中的主人公汤米经历了中年危机。
结合文本,探讨汤米中年危机的成因与表现,走出危机的途径以及其后的变化与成长,以期为《只争朝夕》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年危机《只争朝夕》[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055-02贝娄是战后美国文坛上最成功的作家之一。
芭芭拉·基特恩斯特恩如此评论贝娄:“贝娄是美国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言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最有力声音,描述现代人困境最高超的喜剧家”。
[1](P45)贝娄共出版了十多部小说,其中《只争朝夕》讲述了汤米·威尔赫姆由于一系列的错误决定导致各种矛盾在中年期顿发,最终绝处逢生的故事。
目前,学界已有多位评论者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
埃伦·皮弗强调隐藏在汤米懒散表面和笨拙行为背后的“高贵”。
[2](P81)张晓君从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探讨汤米对他的精神父亲,即特莫金医生的寻找。
[3](P86-89)但目前尚未有将《只争朝夕》中的主人公汤米置于中年危机视角下的研究。
本文以汤米所经历的中年危机为切入点,探讨其成因、外在表现及解决办法,以期为《只争朝夕》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中年危机的原因与表现《只争朝夕》的主人公汤米·威尔赫姆几乎将他的全部青春时光都用在按照父亲的标准去追寻成功上面。
他设法表现得很有礼貌,就像父亲教导的那样。
但是父亲强加给他的人格面具与他的真实个性完全不符,他也从未获得父亲所期待的世俗的成功。
如今42岁的汤米正陷入一场巨大的危机之中。
他觉得自己完全“不是自己”了。
他花了大半辈子发展自己的销售事业,到了中年自己却申请辞职了。
这是他自我阴影的莫名骚动与别人对他的期待形成冲突而造成的。
失业,与妻子分居,不能跟情人结婚,和他成功的父亲不和,可以说汤米是个十足的“倒霉蛋”。
爱乃济世良药——索尔·贝娄早期小说主题分析
贝娄 早 期小 说 受 传统 犹 太 宗 教 观念 影响 ,犹 太 教文 化 强 疑 解 惑 的过 程 中 ,奥 吉 了解 到 向他 寻求 心 理 咨询 的 船 员大 都 调 向大 众 施 以博 爱 之 心 。 受此 影 响 ,爱他 人 成 为 贝 娄早 期 小 过着 令人 压 抑 的 生 活 。 有 内心 忐 忑 不 安地 考 虑做 黑 市 生意 的 ,
看 小贩 售 卖玩 具 小 狗 。在 这 里 , 小 说使 用 的 语 言 大多 是 欢快 、 大家 联 为 一体 , 那 又 会 形成 怎样 的差 别 呢 ?” ( 贝娄卷 l 0 : 9 9 )
明亮 的。这 与 小 说 开 篇冷 漠 的 个 人 主 义表 现 形 成 鲜 明对 比和 威 尔 赫姆 对 消 解 人 类 间 矛盾 有 十 足 的 信心 ,因 为人 类有 能爱
闻好 闻的 大 海 的气 味 , 他 们 一 起 去坐 地 铁 , 逛街, 在 巧克 力 自 们所 有 的 人 。他 们 是 他 的兄 弟 姐 妹 。 他 也并 非 十全 十 美 ,甚
动售卖机前买巧克力, 在小摊上喝橘子水 , 一起看 电影, 一起 至可 以说是 丑 陋 不堪 : 但是, 如 果他 以这 种热 烈 的 爱把 自己和
同时, 利 文撒 尔还 认 识 到 , 爱可 以使 人 融 于集 体 , 可 以调 适 人 奥吉 者 , 有 恋 妓癖 者 , 有 偷情 未 遂 痛 苦者 。对 所有 这 些生 活 失 与人 之 间 的关 系 , 让 社 会 回 归 和谐 。他 意 识 到只 有 在 集 体 中 , 败者 , 奥 吉 都 给 予 了适 当的 建 议 和忠 告 。其 中 , 奥 吉 特别 强 调 个 人 才 会 发挥 价 值 , 才 会 感 到 幸福 。如 果 一 个人 独 往 独 行 , 就 了 “ 爱” 的重 要 。 贝 娄借 奥 吉 的 行 为表 明 , “ 爱” 是 解 决人 生 矛 “ 成 了一 只 在洞 里 冬 眠 的 熊 , 或 者是 一 面 包在 法 兰 绒里 的镜 子 盾 引 出的 困境 的最 好 出 路 。
新时代奋斗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读后感
新时代奋斗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简要介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本书的主题和作者2.阐述读后感的重要性二、书籍内容概述1.书中主要论述的时代背景和核心观点2.书中的亮点和独特之处三、个人感悟1.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书中观点的理解2.反思自己在新时代奋斗中的角色和担当四、启示与反思1.从书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2.如何将这些启示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五、结尾1.总结全文内容2.表达对新时代奋斗者的敬意和期许正文:新时代奋斗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读后感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在努力奋斗,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近日,我阅读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本书,深感书中观点鞭策人心,引人深思。
这本书以崭新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为我们新时代的奋斗者指明了方向,激发了我们的奋斗热情。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主要论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积极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书中通过丰富的事例和深入的论述,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号召广大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勇敢追求梦想,不负韶华。
读完这本书,我对新时代奋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奋斗精神的诠释。
奋斗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成功,更是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进取之心,勇往直前,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实际生活,我认为在新时代的奋斗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同时,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青年,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将以书中所述为榜样,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奋斗者。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是,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每一个机遇,勇敢面对挑战。
同时,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把困难当作成长的垫脚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牢记这些启示,不断努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新时代奋斗者读后感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新时代奋斗者读后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新时代奋斗者读后感》近年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时代的奋斗者,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书籍,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本书以一位普通人的成长故事为主线,通过他的奋斗历程展示了新时代奋斗者的品质和精神。
他从一个平凡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为一名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他的奋斗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他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奋斗者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退缩,而是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学习和进步,以应对新时代的变化和挑战。
这本书还强调了新时代奋斗者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家庭和亲人,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奋斗者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追求卓越的品质、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
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难,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时刻保持对未来的憧憬和热爱,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关心家庭和亲人,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通过阅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奋斗者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追求卓越的品质、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
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难,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评《只争朝夕》的主人公
作者: 曹艳艳
作者机构: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物刊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5-10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只争朝夕》;索尔·贝娄;美国梦;卡伦·霍尼;人格
摘要:�只争朝夕》是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人文主义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颇受好评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现代美国社会中一个犹太人汤米·威尔赫姆的痛苦经历。
贝娄通过对人物的精心刻画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威尔赫姆产生一种复杂情感,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以卡伦·霍尼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威尔赫姆的人格特点,可以为解读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评《只争朝夕》的主人公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评《只争朝夕》的主人公
曹艳艳
【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只争朝夕》是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人文主义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颇受好评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现代美国社会中一个犹太人汤米·威尔赫姆的痛苦经历。
贝娄通过对人物的精心刻画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威尔赫姆产生一种复杂情感,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以卡伦·霍尼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威尔赫姆的人格特点,可以
为解读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总页数】2页(P105-106)
【作者】曹艳艳
【作者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亳州 236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哀其不幸,怒其不争r——浅析《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及其思想价值 [J], 林媚
2.谈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r——以《孔乙己》为例 [J], 周桂香
3.\"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论蒋兆和的《与阿Q像》 [J], 谢欣芸
4.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新时期背景下由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说起 [J], 朱彦; 高伊静
5.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评萧红《生死场》 [J], 杨凯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主人公威尔赫姆心理分析
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主人公威尔赫姆心理分析
黄旭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索尔·贝娄的小说《只争朝夕》的主人公在社会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绝望且又无奈的美国知识分子形象,作家深入剖析了他濒临崩溃的心理状况导致的根本原因,向读者展示了美国社会上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总页数】2页(P108-109)
【作者】黄旭
【作者单位】无锡太湖学院文法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被焦虑湮没的人——解读《只争朝夕》中的威尔赫姆 [J], 薄亚萍
2.现代都市人对生存意义的探寻r——从《只争朝夕》看索尔·贝娄的人道主义关怀[J], 江晨
3.威尔赫姆的精神三变r——《只争朝夕》主人公尼采式解读 [J], 潘琳;尹燕
4.《只争朝夕》主人公威尔赫姆的心理现实主义和心理学视角解读 [J], 李丹
5.威尔赫姆的精神三变——《只争朝夕》主人公尼采式解读 [J], 潘琳;尹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只争朝夕》主人公威尔赫姆的心理现实主义和心理学视角解读
《只争朝夕》主人公威尔赫姆的心理现实主义和心理学视角解
读
李丹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只争朝夕》是公认的贝娄的代表作之一,是当代一部名著。
运用心理现实主义和心理学理论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以此来解析小说中所展现人物的迷惘与孤独,并通过研究小说中对于人自身存在的思索和认识,对人类生存意义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同时通过对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剖析,分析其苦闷与绝望生活的原因所在,进而指出个人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努力,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
《只争朝夕》的成功对索尔.贝娄以后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索尔.贝娄的其他作品也有一定帮助。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李丹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被焦虑湮没的人——解读《只争朝夕》中的威尔赫姆 [J], 薄亚萍
2.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主人公威尔赫姆心理分析 [J], 黄旭
3.威尔赫姆的精神三变r——《只争朝夕》主人公尼采式解读 [J], 潘琳;尹燕
4.威尔赫姆的精神三变——《只争朝夕》主人公尼采式解读 [J], 潘琳;尹燕;
5.顿悟与重生:《抓住时机》中威尔赫姆的心路历程解读 [J], 倪筱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只争朝夕》的犹太母题解读_
《只争朝夕》的犹太母题解读*摘要:《只争朝夕》是犹太裔美国作家索尔·贝娄中篇小说的代表作,描述了主人公威尔赫姆在一天内的生活遭遇。
他的遭遇无不透着“父与子”、“悬挂”、“流浪”、“受难”等犹太文化母题,体现出犹太宗教伦理的核心思想。
威尔赫姆对生活的希望,突显了犹太教鲜明的责任伦理特性,唤起了人们对美国社会的强烈思考。
关键词:索尔·贝娄;《只争朝夕》;犹太母题收稿日期:2011-05-21作者简介:肖小聪(1978年-),女,江西吉水人,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江西南昌/330099)*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基金项目“贝娄小说中的宗教伦理观研究”(批准号: WGW1110)研究成果之一。
《只争朝夕》(Seize the Day,又译作《勿失良辰》,1956年)是犹太裔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创作的最杰出的中篇小说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失去工作,与妻儿分居,被父亲抛弃,被朋友欺骗的中年男子汤米·威尔赫姆(Tommy Wilhelm)在一天内的生活遭遇。
这一天里,威尔赫姆一生的苦难达到了顶点。
一大早他和父亲共进早餐,希望能从父亲那得到资助,却遭到父亲的拒绝。
而后,他与特莫金医生碰面,希望能依靠他在期货市场的投资解决经济困境,然而,当投入商品交易市场的仅剩的七百美金也化为乌有,而特莫金医生却突然神秘失踪,父亲又袖手不管之时,感情与金钱损失殆尽的威尔赫姆在一个陌生人的葬礼上放声大哭。
文化母题是“被认为在文化历史中具有恒定意义的品质结构,这种品质结构是由一个民族的历史遭遇、心理积淀、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因素的综合,体现了一个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业已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范式。
”[1]“父与子”、“悬挂”、“流浪”、“受难”等犹太文化母题在该部小说中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
父与子、夫与妻、朋友等人物之间形成一定的伦理关系,构成作品的基本冲突,体现出犹太宗教伦理犹太伦理与美国实用主义伦理之间的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第 2期 0 0年
《 只争朝夕》 中的受难 与救赎
刘 兮 颖
内容提要: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索尔 ・ 贝娄在他的代表作《 只争朝夕》 中展示了主人公威尔赫姆遭受苦难 而后获得救赎 的主题。这 一主题 的表 达 与作家 本人 的犹太身 份及 其深 厚 的犹太 渊源 有着 密切 的关联 。
威 尔赫姆 的赎 罪事 实上是 与他 的受难连 接在 一起 的 , 因为 受难 , 以需要被救 赎。在威 尔赫姆 身上体 现 所 出的受难意识 与希伯 来文化 中的“ 契约观 ” “ 民观” 密相 关 , 、选 紧 而他 的救 赎也 打 上 了深 刻 的犹太 文 化
的烙 印。
关键词: 索尔 ・ 贝娄 《 只争朝夕》 威尔赫姆 受难 救赎 作者 简介 : 刘兮 颖 , 学博 士, 中师范大 学文学院讲 师, 文 华 主要从事 英美文 学研 究。本 文为教育部入 文社 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 犹太伦理与叙事艺术: “ 索尔 ・ 贝娄小说研究” 项 目编号: J7 20 】 【 0 C50 8 的阶 8
B H w’ e eteDa .T ecoe t sb t e n temoi a d B l w ’ e ih ie ty a d d e e s r e o SS i h y h ls i ew e h t n el z e f o SJ w s d ni n ep Jwi oi t h —
美 国著名犹 太作 家 、9 6年诺 贝尔文学奖 得 17
一
、
主索 尔 ・ 贝娄 (alBlw,95—20 ) 他 的 Su el 1 1 o 05 在
代表 作《 只争朝 夕》( 9 6 中展 示 了 主人 公威 尔 15 )
受 难 与 契 约 观 、 民观 选
贝娄在他所 有 的小 说创作 中都 贯穿着 受难意 识, 而这种 受难 意识 是 他作 为 一位 具有 犹太 文 化 身份 的美 国作家所 特有 的。古老 的希伯来文 化对
n n n h h sn p o l n He rw c l r .W i em ’ tn me t smak d b e p i r to e s a t d tec oe e pei b e ut e a u l l Sao e n re yad e mp n fJwi h i i h
c l r. u t e u
Ke r s:S u l o y wo d a lBel w s t e Da W i em S f rn Atn me t l e h y l l h uf ig e o e n
A to : i i n c rr th col f u a ie , e ̄ h aN r a U i r t Wu a 30 9 uh r LuXy gil t e eSho o m n i C n M C i om l n e i i se u a t H ts n v sy( hn4 07 , C i ) Seseii s nt td f uoe dA e cnlea r.E a : og nw 2 .o hn . h pc le i h s yo E r a a m r a t t e m i l l g @16 cm a az e u pn n i iru l no
《 约 》转 化 成 我 的 内 心 生 活 ”( 半 生 尘 缘 ” 旧 “ 3 9 。而在 贝娄 小说 中体 现 出的 受 难 是 与犹 太 5)
民族 思想 中的受难 意识一脉相 承的 。
威尔 赫姆身上体 现出的受难 意识与希 伯来 文化 中
的“ 约观 ” “ 民观 ” 密相 关 , 的 救赎 也 打 契 、选 紧 他
gn .T e e h s aw y e n a co e a s ca in b t e i em ’ u e i g a d ao e n .B c u e o u - i s h r a l a sb e l s s o it ewe n W l l S s f r n t n me t e a s f f o h n s f t g e n e st e r d e d e n ,h e d o b e e me .T e c n co s e so u e ig aw y e p l s h o c p fte c v — i h o s iu n s fs f r l a s k e s co e t e c n e t o e n o h
上 了深 刻的犹太文化 的烙 印。这一主题 的表达 与
作家本人 的犹太身份 及其深厚 的犹太 渊源有着密
赫姆遭受 苦难而后获得救赎 的主题 。需 要指出 的
是, 尽管 国外 已有学者指 出《 只争 朝夕 》 的赎 罪 中
主题④, 但是 威 尔赫 姆 的赎 罪 事 实 上 是 与他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难 连接在一起 的 , 因为受难 , 以需要 被救赎 。而 所
于贝娄 有 着 极 其 深 刻 的影 响 , 曾表 示 : 我把 他 “
段 性成果。
Ti e:S fei g a d Atn me tS iet e Da t l u rn n o e n ez h y Ab ta t hi a e x lr s te u i u o s iu ne so u e n n tn me tb n lzn he tx so s r c :T sp p re p o e h n q e c n co s s fs f r g a d ao e n y a ay ig t e t f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