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歌

合集下载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翻译、解析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翻译、解析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宋代:曹勋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译文这支曲子原在金人统治区域流传,又随着金兵的南侵流传到宋朝边境,金人饮牛马时就横笛而吹,不需要鼓乐伴奏,也不用牙板节拍,乐声极其凄凉悲壮,金兵统帅兀术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每当两军对阵之时,一听吹奏此曲,就斗志昂扬,鏖战不休。

边塞的春天还未到,积雪覆盖着交河的大道。

黄昏时,落日残照白茫茫的沙漠,边塞的烽火台高高耸入白云间,显得很小。

失群的孤雁声声悲鸣,陇山上明月低悬,戍边将士思乡的泪水悄然沾湿了身上的军衣。

不知不觉之间年华已老。

注释饮马歌:词牌名。

始见于曹勋词,产生于金国。

《松隐乐府·序》记,金人放牧,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单调,三十四字,八句六仄韵。

交河:古县名,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交河城故址。

这里是泛指塞外。

塞烽:塞上烽火。

岁华:年华。

创作背景靖康末年(1127),作者随徽钦二帝北迁,行至燕山遁归,绍兴中又奉命使金,对北方的情况比较了解。

这首词的曲子原在金占区流传,作者据以填词并题名为《饮马歌》,虽非自撰腔,但配以歌词则属首创。

赏析让人真切感到其伤悲之深,亦可见战争并非广大胡人士卒的意愿。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这是写边塞的气候。

边关气候严寒,遍布积雪,气候恶劣。

“暮沙明残照,塞烟云间小”,这是写边境傍晚之景。

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沙漠上,黄沙发出一片亮光。

远处烽火台上点着烽火,其烟尘升腾到云间变得越发细小,并逐渐模糊。

这边塞之景雄奇而显孤独荒寂。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战袍悄。

岁华老”,鸿雁和月亮是最引人相思。

“断鸿悲,陇月低”,孤雁哀鸣,陇月低垂,渲染出一片凄清。

后两句则直接抒情,词人因思念家乡而暗自垂泪,那泪水多得都浸湿了战袍。

句末一个“悄”字耐人寻味,他只能悄悄落泪,因为他仍在戍边,不应哭泣,但他确实是年事已高,应告老还乡了。

[边塞诗] 边塞诗大全100首

[边塞诗] 边塞诗大全100首

[边塞诗] 边塞诗大全100首边塞诗 20xx年01月12日诗歌大全1、《塞下曲》唐▪戎昱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2、《出塞作》唐▪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3、《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宋▪欧阳修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其二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4、《上京即事》元▪萨都剌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5、《边思》唐▪李益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6、《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南北朝▪庾信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7、《度破讷沙二首▪其二》唐▪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8、《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唐▪卢汝弼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9、《塞下曲▪其六》唐▪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10、《塞上曲》宋▪王镃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翻译及赏析1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宋朝曹勋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译文这支曲子原在金人统治区域流传,又随着金兵的南侵流传到宋朝边境,金人饮牛马时就横笛而吹,不需要鼓乐伴奏,也不用牙板节拍,乐声极其凄凉悲壮,金兵统帅兀术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每当两军对阵之时,一听吹奏此曲,就斗志昂扬,鏖战不休。

边塞的春天还未到,积雪覆盖着交河的大道。

黄昏时,落日残照白茫茫的沙漠,边塞的烽火台高高耸入白云间,显得很小。

失群的孤雁声声悲鸣,陇山上明月低悬,戍边将士思乡的泪水悄然沾湿了身上的军衣。

不知不觉之间年华已老。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注释饮马歌:词牌名。

始见于曹勋词,产生于金国。

《松隐乐府·序》记,金人放牧,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单调,三十四字,八句六仄韵。

交河:古县名,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交河城故址。

这里是泛指塞外。

塞烽:塞上烽火。

岁华:年华。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赏析让人真切感到其伤悲之深,亦可见战争并非广大胡人士卒的意愿。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这是写边塞的气候。

边关气候严寒,遍布积雪,气候恶劣。

“暮沙明残照,塞烟云间小”,这是写边境傍晚之景。

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沙漠上,黄沙发出一片亮光。

远处烽火台上点着烽火,其烟尘升腾到云间变得越发细小,并逐渐模糊。

这边塞之景雄奇而显孤独荒寂。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战袍悄。

岁华老”,鸿雁和月亮是最引人相思。

“断鸿悲,陇月低”,孤雁哀鸣,陇月低垂,渲染出一片凄清。

后两句则直接抒情,词人因思念家乡而暗自垂泪,那泪水多得都浸湿了战袍。

李益的诗词10篇有名

李益的诗词10篇有名

李益的诗词10篇有名李益中为大历四年进士。

他恃才傲物,在官场多被人忽视凌辱,为众不容。

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写诗。

李益擅长绝句,尤工七绝。

他诗风豪放明快,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作品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李益的诗词,来欣赏一下吧。

听晓角朝代:唐朝|作者: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度破讷沙二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益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隋宫燕朝代:唐朝|作者:李益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朝代:唐朝|作者: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从军北征朝代:唐朝|作者: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上汝州郡楼朝代:唐朝|作者:李益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宫怨朝代:唐朝|作者:李益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鹧鸪词朝代:唐朝|作者:李益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饮马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益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

上有沧浪客,对之空叹息。

自顾缨上尘,裴回终日夕。

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紫骝马朝代:唐朝|作者:李益争场看斗鸡,白鼻紫騧嘶。

漳水春归晚,丛台日向低。

歇鞍珠作汗,试剑玉如泥。

为谢红梁燕,年年妾独栖。

李益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

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

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饮马歌曹勋诗歌鉴赏

饮马歌曹勋诗歌鉴赏

饮马歌曹勋诗歌鉴赏
《饮马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曹勋所作,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佳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首先,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角度来看,《饮马歌》采用五言绝句
的形式,每一句都由五个字组成,结构紧凑,节奏明快。

同时,诗歌的韵律也非常优美,每一句都以平仄相间的方式呈现,让整首诗歌的节奏更加协调流畅。

其次,从诗歌的意境和意义来看,《饮马歌》描绘了一个人在荒
野上与马为伍的情景,通过对于马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豁达、坚韧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诗歌中的“酒”也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它代表着人类对于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而“马”则是人类追求自由的象征,这两者相互呼应,构成了整首诗歌的主旨。

最后,从诗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来看,《饮马歌》是唐代文
学中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

此外,该诗歌的流传和传承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和魅力,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赏析。

综上所述,《饮马歌》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它不仅在结构和韵律
上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在意境和意义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它是唐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断传承和弘扬。

- 1 -。

曹勋《饮马歌-此腔自虏中传至边》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曹勋《饮马歌-此腔自虏中传至边》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曹勋《饮马歌-此腔自虏中传至边》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饮马歌-此腔自虏中传至边》此腔自虏中传至边,①饮牛马即横苗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②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

雪满交河道。

③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问小。

④断鸿悲。

陇月低。

泪湿征袍悄。

岁华老。

【注释】①虏中:指金邦。

②兀术:即完颜宗弼,金兵元帅。

多次率兵南下侵宋,曾与韩世忠激战于长江黄天荡。

③交河:故城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西北五公里处,是两条小河交叉环抱的一个小岛,故称交河。

唐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④塞烽:边塞烽火台。

《后汉书·光武帝纪》“修烽燧”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

台上作桔皋,桔皋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

”⑤陇:即陇山,一名陇头、陇坂。

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延伸至陕、甘边境。

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秦山遥望陇山云。

”【译文】寒冷的边关春天还没有来到,厚厚的积雪盖满了交河路道。

黄昏的阳光照着沙漠闪亮,远看耸入云间的烽火台模糊细小。

离群的孤雁鸣声凄凉伤悲。

陇头的明月在城堡上空低垂。

战士们的望乡泪悄悄地打湿了征袍,从军多年人已老。

【赏析】南宋偏安江南,“塞垣只隔长江”。

国境线的局隘也限制了南宋词人的视野,他们的笔触很少延伸到北国的塞外大漠。

曹勋由于两度到过金邦,亲身体验过北国沙漠的生活,遂能写下这首南宋词坛上罕见的“边塞词”。

由于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的差异,曹勋已不可能有盛唐边塞诗人那种豪迈乐观的情绪,有的只是低沉的悲伤,连眼泪也只敢“悄悄”地流淌。

词的空间境界虽阔大,但意象灰暗凄凉,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悲凉感。

《饮马歌》原文及注释

《饮马歌》原文及注释

《饮马歌》原文及注释
《饮马歌》原文及注释
饮马歌
作者:唐·李益
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

上有沧浪客,对之空叹息。

自顾缨上尘,裴回终日夕。

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注释
①沧浪客:指浪迹江湖而像屈原那样洁身自好的人。

此为作者自况。

②“自顾”句: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意。

③裴回:同“徘徊”。

④泉上翁:指隐士。

⑤见沙石:谓水清。

喻污浊的世风得到澄清。

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

字君虞。

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

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

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

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

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益的诗全集栏目。

()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

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饮马歌》原文及注释

《饮马歌》原文及注释

饮马歌 作者:唐·李益 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

上有沧浪客,对之空叹息。

自顾缨上尘,裴回终日夕。

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译文 老马饮一泉,一个马赛上游。

一匹马喷成泥,老马饮浊流。

上有沧浪客,对空洞的叹息。

看自己带上的灰尘,徘徊整天晚上。

为问泉上翁,什么时候见沙石。

注释 ①沧浪客:指浪迹江湖而像屈原那样洁身自好的人。

此为作者自况。

②“自顾”句: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意。

③裴回:同“徘徊”。

④泉上翁:指隐士。

⑤见沙石:谓水清。

喻污浊的世风得到澄清。

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

字君虞。

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

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

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

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

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益的诗全集栏目。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

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人物生平 李益祖籍陇西狄道,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后迁居河南洛阳。

生于天宝五年(746年),卒于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八月,享年八十四岁,是唐代较长寿的诗人之一。

《唐才子传》:大历四年齐映榜进士。

这一年(769年)科举有长安和洛阳两个考点,齐映为此年状元。

《登科记考》:大历四年,进士二十六人。

上都,礼部侍郎张渭;东都,留守张延赏。

李益到底是在洛阳参加考试还是在长安参加考试,学术界尚有争议。

李益进士及第之后,于大历六年(77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官郑县(今陕西华县)主簿。

有《华山南岳》《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等诗。

《饮马歌》原文及注释

《饮马歌》原文及注释

《饮马歌》原文及注释
饮马歌
作者:唐·李益
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

上有沧浪客,对之空叹息。

自顾缨上尘,裴回终日夕。

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注释
①沧浪客:指浪迹*湖而像屈原那样洁身自好的人。

此为作者自况。

②“自顾”句: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意。

③裴回:同“徘徊”。

④泉上翁:指隐士。

⑤见沙石:谓水清。

喻污浊的世风得到澄清。

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

字君虞。

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

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

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

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

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益的诗全集栏目。

()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

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赏析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赏析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赏析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赏析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赏析1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宋朝曹勋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译文这支曲子原在金人统治区域流传,又随着金兵的南侵流传到宋朝边境,金人饮牛马时就横笛而吹,不需要鼓乐伴奏,也不用牙板节拍,乐声极其凄凉悲壮,金兵统帅兀术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每当两军对阵之时,一听吹奏此曲,就斗志昂扬,鏖战不休。

边塞的春天还未到,积雪覆盖着交河的大道。

黄昏时,落日残照白茫茫的沙漠,边塞的烽火台高高耸入白云间,显得很小。

失群的孤雁声声悲鸣,陇山上明月低悬,戍边将士思乡的泪水悄然沾湿了身上的军衣。

不知不觉之间年华已老。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注释饮马歌:词牌名。

始见于曹勋词,产生于金国。

《松隐乐府·序》记,金人放牧,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单调,三十四字,八句六仄韵。

交河:古县名,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交河城故址。

这里是泛指塞外。

塞烽:塞上烽火。

岁华:年华。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赏析让人真切感到其伤悲之深,亦可见战争并非广大胡人士卒的意愿。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这是写边塞的气候。

边关气候严寒,遍布积雪,气候恶劣。

“暮沙明残照,塞烟云间小”,这是写边境傍晚之景。

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沙漠上,黄沙发出一片亮光。

远处烽火台上点着烽火,其烟尘升腾到云间变得越发细小,并逐渐模糊。

这边塞之景雄奇而显孤独荒寂。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战袍悄。

岁华老”,鸿雁和月亮是最引人相思。

“断鸿悲,陇月低”,孤雁哀鸣,陇月低垂,渲染出一片凄清。

后两句则直接抒情,词人因思念家乡而暗自垂泪,那泪水多得都浸湿了战袍。

句末一个“悄”字耐人寻味,他只能悄悄落泪,因为他仍在戍边,不应哭泣,但他确实是年事已高,应告老还乡了。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译文及赏析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译文及赏析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译文及赏析这首词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同时也让人真切感到其伤悲之深,亦可见战争并非广大胡人士卒的意愿。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宋代:曹勋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赏析让人真切感到其伤悲之深,亦可见战争并非广大胡人士卒的意愿。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这是写边塞的气候。

边关气候严寒,遍布积雪,气候恶劣。

“暮沙明残照,塞烟云间小”,这是写边境傍晚之景。

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沙漠上,黄沙发出一片亮光。

远处烽火台上点着烽火,其烟尘升腾到云间变得越发细小,并逐渐模糊。

这边塞之景雄奇而显孤独荒寂。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战袍悄。

岁华老”,鸿雁和月亮是最引人相思。

“断鸿悲,陇月低”,孤雁哀鸣,陇月低垂,渲染出一片凄清。

后两句则直接抒情,词人因思念家乡而暗自垂泪,那泪水多得都浸湿了战袍。

句末一个“悄”字耐人寻味,他只能悄悄落泪,因为他仍在戍边,不应哭泣,但他确实是年事已高,应告老还乡了。

这首词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创作背景靖康末年(1127),作者随徽钦二帝北迁,行至燕山遁归,绍兴中又奉命使金,对北方的情况比较了解。

这首词的曲子原在金占区流传,作者据以填词并题名为《饮马歌》,虽非自撰腔,但配以歌词则属首创。

曹勋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

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

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

当权者不听,被黜。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_翻译及赏析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_翻译及赏析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_翻译及赏析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边头春未到。

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

陇月低。

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宋代·曹勋《饮马歌·边头春未到》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边头春未到。

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

陇月低。

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宋词三百首,哀叹,边塞,写景生活注释李欣《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昏黄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砂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本词篇题以及篇中大意多与此诗相合。

交河城:汉车师前国地,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高处举烟火,远处可见,或烧狼粪,其烟直上,用以传报警信,叫“烽火“。

陇山:在今陕西甘肃两省界上,亦称陇坂。

沈佺期《陇头水》:“陇雁度寒天。

“赏析古代中国连年的边患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悲伤凄凉的作品。

这首词的作者曾于靖康年间随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北上,后逃归。

绍兴十一年(1141)他又出使金国,迎接韦太后归国。

这种经历,使他对边塞的士兵生活有深切的感受,他用少数民族的曲调饮马歌填写了这首词。

全词采用了由远及近、层层推移的手法,由景出情,由境出人。

李白《塞下曲》中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此词开头两句也极写边塞的寒冷,交河冰封,大雪满地,没有春天、没有温暖和生机,这是对边地全景式的勾勒。

紧接着镜头集中,写边塞黄昏的景色:残阳照在沙漠上发出反光,烽火在旷野高天之间更显得非常微小,进一层写出边地的空旷荒凉。

再紧接着焦点汇聚,镜头落到了征夫上:残阳落尽,失群孤鸿在悲鸣,陇上的月儿也黯然低垂,照着城头望乡的征人。

月亮勾起征人对家庭、亲友的思念,而孤鸿的悲鸣又更增戍边的愁苦与凄凉。

征人的泪水悄悄地浸湿了征衣。

如此孤独悽苦的生活使他们失去了多少人间的幸福,消磨了他们多少青春的岁月,征人不禁发出了“岁华老”的哀叹。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及赏析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及赏析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及赏析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及赏析原文: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边头春未到。

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

陇月低。

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注释:李欣《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昏黄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砂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本词篇题以及篇中大意多与此诗相合。

交河城:汉车师前国地,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高处举烟火,远处可见,或烧狼粪,其烟直上,用以传报警信,叫“烽火“。

陇山:在今陕西甘肃两省界上,亦称陇坂。

沈佺期《陇头水》:“陇雁度寒天。

“赏析:古代中国连年的边患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悲伤凄凉的作品。

这首词的作者曾于靖康年间随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北上,后逃归。

绍兴十一年(1141)他又出使金国,迎接韦太后归国。

这种经历,使他对边塞的士兵生活有深切的感受,他用少数民族的曲调饮马歌填写了这首词。

全词采用了由远及近、层层推移的手法,由景出情,由境出人。

李白《塞下曲》中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此词开头两句也极写边塞的寒冷,交河冰封,大雪满地,没有春天、没有温暖和生机,这是对边地全景式的勾勒。

紧接着镜头集中,写边塞黄昏的景色:残阳照在沙漠上发出反光,烽火在旷野高天之间更显得非常微小,进一层写出边地的空旷荒凉。

再紧接着焦点汇聚,镜头落到了征夫上:残阳落尽,失群孤鸿在悲鸣,陇上的'月儿也黯然低垂,照着城头望乡的征人。

月亮勾起征人对家庭、亲友的思念,而孤鸿的悲鸣又更增戍边的愁苦与凄凉。

征人的泪水悄悄地浸湿了征衣。

如此孤独凄苦的生活使他们失去了多少人间的幸福,消磨了他们多少青春的岁月,征人不禁发出了“岁华老”的哀叹。

尤其可悲的是,每当有人横笛吹起这凄哀的饮马歌时,征夫们竞必须“鏖战”而无还期,词与序相呼应,尤使人不忍卒读。

在词的序中,作者指出这种曲调“声甚凄断”。

李颀诗词名作

李颀诗词名作

李颀诗词名作
李颀,曾经有“古代十大文学家”之称,活跃于两汉时期,是魏晋期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充满着豪迈的气概、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情感、婉约的言语,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李颀的诗词作品包括《游仙歌》、《稼轩绝句》、《江南曲》、《饮马歌》等。

《游仙歌》是李颀最著名的诗篇,这篇作品反映了李颀封建社会中所有绝望与不可避免的悲哀,以及挣扎在壮丽与苍凉之间的孤独。

这篇诗篇表达了人们对荒凉环境的情感,也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无尽苦难的痛苦。

在这首诗中,李颀用他清新写意的语言展示了灾难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感受到了世间最真实的孤独。

《稼轩绝句》是李颀的另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充满了思念、回忆,表达了李颀对自己的文学成就的无奈,描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把李颀的思想和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的悲伤和怅然若失。

《江南曲》是李颀的社会意识作品,充满了黑暗的情调,抒发了贫贱不受的叹息。

这首诗表达了李颀对封建社会动荡不安和剥削苦难的愤慨,充分反映了此时此刻的艰难困苦,也透露出他对新时代的空望和迷茫。

《饮马歌》是李颀的政治作品,抒发了当时的现实黑暗。

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君主的深深敬畏,也反映了当时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激情。

这首诗释放出乐观向上的气息,也反映了李颀在历史面前拥抱无畏的胸怀。

李颀的诗词,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也在历史上带入了新的文化,从中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抗争不屈的精神,对人们的精神状态也起到振奋作用。

含鹧鸪的宋词

含鹧鸪的宋词

含鹧鸪的宋词
含鹧鸪的宋词
1.《清平乐·鹧鸪天》
落花满天,香径人归。

青鸟飞来啭,黄莺啼处悲。

林叶萧萧,山岚淡淡,谁家曾听鹧鸪声?快意天高,醉吟楼上,一时狂歌半醒醒。

2.《饮马歌·早行》
晨曦初开,幽径泠泠。

鸟儿啾啾,鹧鸪饮露间。

芳草连天,绿树阴阴,细风拂面凉爽心。

行路遇友,诗酒相盈,谈笑天涯路漫漫。

3.《南乡子·山后》
山后野深,水长林秀。

采薇红,踏柳翠,红尘无往返,流年匆匆。


头鸟儿欢,林中鹧鸪舞,佳人双醉梦中语。

斜阳渐落,蝉声悠悠,天
涯浪迹心潮澎湃。

4.《采桑子·春中》
桑树绿,鲜花点点,蜜蜂嗡嗡,蝴蝶翩翩。

采桑归来,林中寻遍鹧鸪
声。

绿意袭人,春意盈怀,万物复苏瑰丽态。

齐鸣鼓笛,音韵悠扬,神仙醉后杏花香。

5.《千秋岁·独游留园》
清风缓,月华微,水榭梧桐鸟语悠。

绿杨阴里,黄鹂飞舞,丝丝竹叶间蝉鸣苦。

柳丝暗墨,花影含烟,淡淡幽香过墙来。

林中骤雨声,一片翩然鹧鸪声,余欢未尽,万古长存。

宋代边塞诗词

宋代边塞诗词

宋代边塞诗词宋代边塞诗词宋代边塞诗词紧紧围绕国家领土完整、边塞安危的主题,常常表达为国建功、收复失地、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梦绕沙场与现实受阻的内心矛盾。

宋代边塞诗词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宋代:欧阳修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塞上曲宋代:田锡秋气生朔陲,塞草犹离离。

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

襜褴罢南牧,林胡畏汉威。

藁街将入贡,代马就新羁。

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

萧索边声静,太平烽影稀。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宋代:曹勋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边头春未到。

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

陇月低。

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塞上曲宋代:王镃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喜迁莺·霜天秋晓宋代:蔡挺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

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

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宋代:曹勋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译文: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这支曲子原在金人统治区域流传,又随着金兵的南侵流传到宋朝边境,金人饮牛马时就横笛而吹,不需要鼓乐伴奏,也不用牙板节拍,乐声极其凄凉悲壮,金兵统帅兀术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每当两军对阵之时,一听吹奏此曲,就斗志昂扬,鏖战不休。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边塞的春天还未到,积雪覆盖着交河的大道。

黄昏时,落日残照白茫茫的沙漠,边塞的烽火台高高耸入白云间,显得很小。

失群的'孤雁声声悲鸣,陇山上明月低悬,戍边将士思乡的泪水悄然沾湿了身上的军衣。

不知不觉之间年华已老。

注释:此腔自虏(lǔ)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闻兀(wù)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áo)战无还期也。

饮马歌:词牌名。

始见于曹勋词,产生于金国。

《松隐乐府·序》记,金人放牧,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单调,三十四字,八句六仄韵。

鏖战:与人激烈的战斗。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塞(sài)烽(fēng)云间小。

断鸿悲,陇(lǒng)月低,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交河:古县名,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交河城故址。

这里是泛指塞外。

塞烽:塞上烽火。

岁华:年华。

赏析:让人真切感到其伤悲之深,亦可见战争并非广大胡人士卒的意愿。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这是写边塞的气候。

边关气候严寒,遍布积雪,气候恶劣。

“暮沙明残照,塞烟云间小”,这是写边境傍晚之景。

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沙漠上,黄沙发出一片亮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