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专业课名词解释整理-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生产人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经济学:一门关于稀缺资源的如何科学配置和充分利用的科学。
4.市场经济: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5.实证经济学:试图超脱、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分析和预测经济行为的效果。
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6.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侧重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7.需求、(需求量):是买者在给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的行为)。
8.供给、(供给量):是卖者在给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售一定数量(的商品的行为)。
9.需求规律: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下降。
10.供给规律: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随之增加。
11.供求均衡:一种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状态。
12.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当商品达到供求均衡时所对应的价格(需求量或供给量)。
13.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需求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14.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5.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6.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边际效率替代率递减):在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以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必须要放弃另一钟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1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8.预算线:是在消费者收入、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9.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时,为生产相等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分支,主要关注如何决定个体的经济决策和微观经济单位(如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市场机制。
下面是一些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重要名词的解释。
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交互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对需求或供给的敏感程度。
如果价格弹性高,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如果价格弹性低,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获得的额外满足感或效用,由额外消费的单位产生。
边际效用递减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额外产品的满足感递减。
4.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额外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表示生产者生产每一单位额外产品所需的成本递增。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
6.供给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供给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供给弹性高,说明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如果供给弹性低,说明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
7.垄断:垄断是指一个单一的卖家或供应者在市场上掌握着市场的主导地位。
垄断会导致价格和产量与竞争市场的水平不一致。
8.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的买家或市场段,以不同的价格销售产品或服务。
价格歧视可以增加利润,但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
9.边际税负:边际税负是指额外税收与边际收入之间的比例,即税收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边际税负的增加可能会抑制个体的工作和投资行为。
10.资本:资本是指生产中使用的工具、设备、建筑物等,用于生产出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财富。
资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11.效用:效用是指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喜好或满意程度。
通过衡量效用,可以了解个体的消费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平衡各种选择。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自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后,经济学开始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前者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后者着重分析经济的基本单元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其主要区别表现在方法论和研究领域上。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3.相对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支柱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支柱是不够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
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
在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稀缺约束是不一样的。
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受到有限劳动力的约束,有效率地利用稀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各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
后来,土地、资本的相对稀缺日渐显著,经济学便又去研究土地和资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成为相对稀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4.看不见的手: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
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
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概论1.微观经济学:又称小经济学、个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市场经济学以及价格理论。
指的是采用个量经济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a完全理性b完全竞争c完全信息2.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充分利用。
3.动态分析:又称过程分析,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其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每一时刻点上的变动速率等。
蛛网模型是典型的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即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是一种状态分析,如均衡价格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指的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1.机会成本ch5-1:又称择一成本,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在给定技术的情况下,将一定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大收入,或者将一定资源保持在这种用途上必须支付的成本。
2.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函数Q=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需求价格: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需求法则:需求量与需求价格反向变动。
3.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是指把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就必然放弃在其它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的利益。
个人、企业或国家在选择中都存在机会成本。
如国家选择生产军用品和民用品,企业选择生产X或Y,个人选择上学或工作等。
2、稀缺: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优状态。
4、自给经济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特征是每个家庭或每个村落(经济体)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与外界交换。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直接消费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5、需求定理是说明某种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主要内容是: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越低,其需求量越大;相反,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其需求量就越小6、供给定理是说明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主要内容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低,其供给量越小,相反,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其供给量越多7、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8、供给(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9、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10、需求的收入弹性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11、恩格尔系数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品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12、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直观满足程度13、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增量14、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及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心获得的最大的效用1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差额16、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种商品需求质更改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耗者收入两更改的反应水平。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更改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更改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权衡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权衡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耗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A-G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绝对:任何时间地点都稀缺;相对: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
(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2、选择:人的需要是无限的(轻重缓急之分);资源有限的(多用途)。
3、机会成本: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当用于特定的用途时,所放弃的其它用途中最大收益。
4、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社会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5、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6、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7、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8、宏观经济学: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9、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0、比较分析(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1、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强调主观性)12、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强调客观性)13、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14、常量:15、内生力量: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16、外生力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7、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18、存量: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一、供给(Supply)在经济学中,供给是指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预期市场价格等。
供给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上倾斜的曲线,表示在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供给的数量也会增加。
二、需求(Demand)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和个人偏好等。
需求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表示在价格上升的情况下,需求的数量会减少。
三、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在均衡价格下,市场上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需求的数量完全相等,市场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
这一均衡的价格和数量由市场自主调节形成。
四、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逐渐递减的原理认为,随着继续消费,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五、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承担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逐渐增加的原理认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每增加一单位产量的成本逐渐增加。
六、弹性(Elasticity)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根据弹性变化的幅度,需求和供给可以分为弹性、非常弹性和完全不弹性。
弹性需求表示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反应很大,而非常弹性需求表示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反应很小。
七、垄断(Monopoly)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或供应商的市场形式。
垄断者通常会通过限制和控制市场中的供给,来操纵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这种市场结构下,垄断者通常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
八、竞争(Competition)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家或供应商的市场形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集—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用一定数量的资源所能够生产出来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资源配置:市场和政府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一般均衡:所有市场同时达于均衡的状态。
动态分析:分析经济运行实现均衡的过程。
静态分析:分析达到均衡后的状态及其条件。
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价格制度: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定理: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供给定理: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需求弹性:是指相对于某一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发生的变动需求量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和需求函数:指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在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供给和供给函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在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供给弹性:是指影响供给量的各个因素发生变化时供给量对此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需求交叉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最新五道口专业课名词解释整理-微观经济学
五道口专业课名词解释整理-微观经济学效用(01答题思路:首先解释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详细概念参看高宏业版教材(第三版微观经济学)P70。
第二,对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并用适当的数学式或图形略微对两种方法进行展开论述。
具体内容参看教材。
第三,最为全面的答法是把教材P114面的关于“两点说明”的内容进行适当浓缩,比较一下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并对它们进行简要评价。
答完上述三部分,本题基本上就比较完整了。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01答题思路:首先给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概念。
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位置;所得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然后,给出一般均衡分析。
答题内容参看教材P321及以后的内容。
可以重点从概念、存在性、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
最好把P323那个汽油的例子的讲一讲,是答题亮点。
最后答出一般均衡存在的条件,即交换、生产、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第三部分则是对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区别进行一下总结。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区别: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是理论性的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寻求在整体经济的框架内解释生产、消费和价格。
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使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极大化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达到一般均衡,这时的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个体和企业在资源配置和决策中的行为,并研究价格形成、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竞争等市场机制。
2. 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取决于价格、收入、个人偏好、市场趋势等因素。
3. 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取决于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市场条件等因素。
4.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下,市场价格确定并且市场上的商品数量达到最优水平。
5. 弹性:弹性是描述市场变化对需求或供给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6. 成本:成本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资源和费用。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可以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市场价格。
7.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数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等。
8.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于第三方的影响,该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补偿。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如教育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或负的(如污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9.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由于进行某种活动而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的成本。
机会成本反映了资源稀缺性和选择的机会成本。
10.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原因引起。
政府干预可以修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既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通常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计算方法与需求价格弹性类似。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部)当涉及到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有许多重要的概念需要理解。
在这里给出了一些常见的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它们涵盖了从市场结构到价格理论的广泛范围。
1. 市场:市场是指买卖商品和服务的特定领域,其中买方和卖方通过交换资源来满足彼此的需求。
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指在特定价格下,消费者需求的总量。
市场需求受到价格、消费者收入、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3. 市场供应:市场供应是指特定价格下供应商准备出售的总量。
市场供应受到价格、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和生产者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4.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指的是市场上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平衡状态,即达到买方购买意愿和卖方销售意愿的一致。
市场均衡确定价格和数量。
5. 弹性:弹性是指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商品或服务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收入弹性衡量了商品或服务对购买者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6.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超过其成本的销售收益。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超过其愿意付出的实际价格的利益。
7.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上存在一些不完全竞争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最优效果。
8.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涉及市场中不同企业数量、产品的相对差异性、进入和退出的障碍、市场份额的分布等方面。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9. 理性决策:理性决策是指在给定信息下,通过比较各种选择的权衡利弊,选择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目标的行为。
10.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选择某种行动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机会。
当资源有限时,选择一种行动就暗示放弃其他可能的行动,这些被放弃的行动就是机会成本。
11.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逐渐减小的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人们经常追求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12. 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通过品牌、广告、产品差异化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而不是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高鸿业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性人假设:又称经济人假设、最大化原则,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需求: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的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所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次序表。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所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次序表。
均衡:经济事务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供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则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弹性: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e d =-P Q ∆∆×Q P =-dP dQ ×Q P 价格的弧弹性:e d =-P Q ∆∆×222121Q Q P P ++ →弧弹性: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点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其假定各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高鸿业版本)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高鸿业版本)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以便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它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7.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MRS)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9.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
10.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1.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道口专业课名词解释整理-微观经济学效用(01答题思路:首先解释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详细概念参看高宏业版教材(第三版微观经济学)P70。
第二,对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并用适当的数学式或图形略微对两种方法进行展开论述。
具体内容参看教材。
第三,最为全面的答法是把教材P114面的关于“两点说明”的内容进行适当浓缩,比较一下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并对它们进行简要评价。
答完上述三部分,本题基本上就比较完整了。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01答题思路:首先给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概念。
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位置;所得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然后,给出一般均衡分析。
答题内容参看教材P321及以后的内容。
可以重点从概念、存在性、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
最好把P323那个汽油的例子的讲一讲,是答题亮点。
最后答出一般均衡存在的条件,即交换、生产、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第三部分则是对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区别进行一下总结。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区别: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是理论性的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寻求在整体经济的框架内解释生产、消费和价格。
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使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极大化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达到一般均衡,这时的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是经济学中局部均衡概念的扩展。
在一个一般均衡的市场中,每个单独的市场都是局部均衡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单个经济单位或市场的分析就是局部均衡分析,所得到的有定理论属于局部均衡论的范畴。
例如,在考察一个消费者的行为时,通常假定消费者的收入和疼他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及其经济后果。
同样地,良考察某一产品或要素市场均衡和价格决定时,则把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仅仅看成是其本身价格沟函数,而其他相关经济变量则通过比较静态方式影响市场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分析,则要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中,每一商品或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听有其他商品或要素的价格。
相应地,所论及的市场均衡是指所有市场上同时出现供给等于需长的均衡状态,而均衡价格则是指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所有产品和要素的那些价格。
因比,一般均衡论就是要考察这一系列的价格是否存在的理论。
替代与互补(01答题思路:本题应该属于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不应该成为难题。
在这里叙述下答题的几个要点。
首先要给出替代和互补的概念,并给出边际替代率和无差异曲线的性质,画出图形。
仔细分析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概念与图形。
最后比较两者间的关系。
市场失灵(02定义:简单说就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原因: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⑴自发性。
⑵滞后性。
⑶不稳定性表现:(1)、竞争失效或垄断当一个市场由一个或少数几个买者或卖者控制时,就会形成垄断,垄断会造成市场低效。
(2)、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在消费上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三大特征。
(3)、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4)、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交易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的情形。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5)、收入分配不公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的教育、培训以及财产继承和机遇等因素,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贫富悬殊的情况,从而不符合正义的标准。
(6)、宏观经济失调市场机制解决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方式,通常是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对策:政府干预信息不对称(02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完全信息是西方经济的基本微观假设之一,但实际上,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包括信息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即,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抉择常常不能包含或者无法包含市场的全部信息.这样的表现是,决策结果不正确,结果是,风险的形成。
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模型:一、逆向选择模型;二、信号传递模型;三、分离均衡模型。
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委托-代理问题。
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于多种市场中:(1)旧车市场上买者和卖者有关车的质量的信息不对称(1)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1)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正常情况下,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称,但根据通常所拥有的市场信息也足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有效进行;在另一些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却导致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政府进入市场。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劳夫、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都是因为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荣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由他们完成的信息不对称及相关理论构成了当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
技术替代率(02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 )是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如增加L 可以减少K ,增加L (DL)数量与减少的K (DK)的数量之比就是以L 代替K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写作MRTSLK,MRTSLK=DK/DL,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且其绝对值有递减的趋势。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可以借助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加以解释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当劳动不断增加,它的边际收益递减,所能代替的资本的数量就越来越少,MRTS实际上是等产量线的斜率,斜率递减可以证明它就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一个生产要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比例,它是两个生产要素边际产出之比的倒数。
因为边际产出递减,一个生产要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量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
因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总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另一种生产要素减少的数量的比率.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不断增加一中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将越来越少,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会递减.动态分析,静态与静态分析比较(02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与均衡分析是密切相关的,西方经济学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从一个角度来看是均衡分析,从另一角度来看,就是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方法。
如研究均衡价格时,舍掉时间、地点等因素,并假定影响均衡价格的其他因素,如消费者偏好、收入及相关商品的价格等静止不变,单纯分析该商品的供求达于均衡状态的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tive 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时间阻滞。
例如,已知某商品的供求状况,可以考察其供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和产量。
现在,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产生新的均衡,使价格和产量都较以前提高。
这里,只把新的均衡所达到的价格和产量与原均衡的价格和产量进行比较,这便是比较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是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动态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动态分析因为考虑各种经济变量随时间延伸而变化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因而难度较大,在微观经济学中,迄今占有重要地位的仍是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学中,特别是在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研究中,动态分析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041、先解释什么是低档物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将其与正常品作比较,作图说明)2、再进一步解释吉芬物品:特殊的低档品(属于低档品,但其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同向)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小结:对于双概念名词解释,最基本的其要注意每一个名词要解释到,但同时要注意两个名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第一题的平行关系,和第五体的包含递进关系,如何将两个词贯通起。
囚徒困境(06答:(1)定义: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2)具体内容:当两囚徒被指控为同犯,而分别关在不同的牢房要求坦白罪行时,两人都面临着坦白与不坦白的抉择,而其做出抉择的结果又受到对方的影响。
如果两囚犯都坦白,则各将被判入狱5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各被判入狱2年;如果一方坦白而另一方不坦白,则坦白者可从轻判为1年,而不坦白者则重判10年。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选择,因此会根据自身做出最优策略。
从而使得最终结果是双方都选择坦白。
(3)意义:这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包含这一般性的结论,在市场经济中各处都有体现。
如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寡头间为获得垄断利润的博弈也类似于囚徒间的博弈,双方的信息同样是不完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