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傅如明

合集下载

教学培训工作总结

教学培训工作总结

教学培训工作总结教学培训工作总结教学培训工作总结1一、领导重视,认真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学校接到通知后,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在领导组会议上进行了专题汇报,统一思想,引起全体领导对此次培训活动的高度重视,并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

培训前,安排教务科负责师训工作的教师进行了参加培训人员的信息统计和网上报名;安排负责电教工作的教师在5月2日认真做好培训前的设备检测和直播测试。

二、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工作有序进行5月3日下午2:20全体教师在学校3D导游实训室进行了数字化教学及数字资源应用全员培训。

培训前,学校业务副校长就此次培训目的及要求做了相关说明,要求每位教师认真遵守培训纪律,完成各项培训任务,按时撰写发表培训心得,及时上报相关材料。

培训活动如期开始,对于当天下午不能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求在5月4日上午通过网络点播学习的`方式自行参加培训,掌握培训内容,提高自身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

整个培训过程中,教师认真听讲、做记录,培训井然有序,效果反映良好。

三、抓好落实,督促教师完成培训相关任务培训结束后,学校要求教师在5月6日晚之前将个人培训笔记拍照发到学校教师微信群,5月10日前通过郑州教育博客自己账号发表个人培训心得,5月14日将自己的培训笔记和培训心得纸质材料交教务科存档。

现参加培训的教师已将培训笔记照片发到学校微信群,全部已整理到位。

此次培训参加情况将列入到教师目标考核当中,督促教师及时完成相关培训任务,达到培训预期目的。

四、几点想法:1.培训过程中,由于网络问题,中间时断时续,影响了培训效果,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提升培训效率。

2.培训内容是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如果有针对职业学校的专题培训将会更加受到老师欢迎的。

教学培训工作总结2一、聚焦有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周一小查一学期两大查:教学常规管理扎实化教学常规要规范、科学、合理,常规检查、考核要程序化、整体性,要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全体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启功先生和他的几位恩师

启功先生和他的几位恩师

启功先生和他的几位恩师作者:赵仁珪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18期“敬老崇文”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办馆方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和从事这一事业的资深文人的尊重。

这些人在享受这一尊重的同時,也应该身体力行地传承这一美德。

已故的第六任老馆长启功先生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和恩师之间的感人故事就是对“敬老崇文”的最好诠释。

翻检一下启先生所写的各种简历,即使仅仅三四百字,也必定详尽地填上自己从何年、从师何人及何业。

他的解释是:如果没有他们过去的教诲,就没有我现在的启功,他们就是我的大树,就是我的井,就是我学、艺生命的源头。

而在生活中启先生也常在各种场合谈起这些老师:戴姜福、贾羲民、吴镜汀、溥心畬、溥雪斋、齐白石等人,当然还有他的大恩师陈垣先生,并饱含感情地写下很多纪念文章,如《记我的几位恩师》、《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记齐白石先生轶事》及纪念陈垣先生的长文《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等。

终身不渝的感恩之心作为学生对老师的“敬”与“崇”,首先要保有一颗由衷的、终身不渝的感恩之心,这才称得上人性善、人性美,这才能与那种用之则敬,不用则弃,以致借标榜老师来树立自己的功利之徒、市侩小人判若云泥。

贾羲民(字尔鲁)先生,是启先生学习绘画的第一位老师,贾先生虽在绘画史上没有太高的地位,但他博通经史,尤善于书画鉴定,他的画属于典型的“文人画”。

这种画风对启先生影响至深。

而启先生从他身上受惠最深的当数书画鉴赏和鉴定。

那时故宫每月前三天的门票由一元优惠到三角,贾先生每月都趁机带启先生去看画,边看边讲,启先生自称自己的书画知识就是这样“熏”出来的,并常感慨道:“这就叫‘润物细无声’啊。

”吴镜汀(名熙曾)先生的画名就高得多了。

他的画更注重画理安排和笔墨技巧,在当时被称为“内行画”,尤擅长模仿和解析不同画家的不同笔法,并示范、传授给学生。

在吴先生的指导下,启先生临摹了很多大师的作品,不但在绘画技巧上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鉴别能力,因为一看笔法,就知道这是谁的习惯和路数。

书法培训班发言稿

书法培训班发言稿

书法培训班发言稿书法培训班发言稿【篇一:在书画培训班上的讲话提纲】在书画培训班上的讲话提纲尊敬的郝全成先生,各位书画协会的会员、同志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南阳市“书法名家”郝全成老师,给大家传授一些书法绘画基础知识。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地掌声,对郝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举办书画知识讲座,是延伸省公司幸福“1+1”活动内涵,丰富广大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进一步提高员工书画水平,促进书画爱好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认同感,推动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郝全成老师,现供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中心,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总部考官。

书法作品获得建国五十五周年全国青年书法大赛银奖;全国砚都杯书法大赛三等奖;全国屈原杯书法大赛银奖;全国三届商鼎杯书法大赛银奖;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河南五四文艺奖银奖;全国建文杯书法大赛银奖;全国莲花杯书法大赛特等奖。

作品入展:首届全国行书展;首届全国青年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全国首届楷书展;高恒杯全国书法展;全国羲之杯书法展;三晋杯”首届公务员全国书法大展;作品被国家档案馆、国家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收藏。

郝老师将从书画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讲解,随后郝老师还将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指导。

机会难得、实用性强,希望大家要用心听、认真记,相信通过郝老师精彩生动的讲座,必定增强大家对书画知识的了解,进一步陶冶情操,提高技能。

我们将以本次书画知识讲座为契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更加广泛地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各种健康的活动中来,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台阶,为丰富南阳移动文化内涵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篇二:书法培训班优秀作品展讲话】在书法培训班优秀作品展开幕式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爱好书法艺术的各界同仁各位朋友、各位也、学员:上午好!外面虽然是凛冽的刺骨寒风,但这挡不住我们追求艺术火一般的热情。

全国第九、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奖名单

全国第九、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奖名单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奖名单共34人一等奖(5人)行书:龙开胜(北京)草书:童孝镛(部队)篆刻:陈靖(山东)隶书:李守银(江苏)楷书:李国胜(河北)二等奖(9人)隶书:何来胜(浙江)邹家喜(湖北)篆刻:鞠稚儒(广东)楷书:李建明(江西)钱松君(黑龙江)篆书:刘颜涛(河南)行草:熊志凌(贵州)朱占华(辽宁)王乃勇(河南)三等奖(20人)篆书:赵永成(甘肃)汪洋舟(江苏)楷书:石锋(广西)史焕全(河南)林志明(福建)张灿森(山东)篆刻:仲伟迅(黑龙江)隶书:耿自礼(河南)顾宇驰(江苏)行草:钟成(北京)卜庆中(山东)王大公(辽宁)李洋(辽宁)林秋宏(广东)陆家衡(江苏)李吉东(辽宁)崔胜辉(北京)张军文(四川)颜奕端(广东)吕金光(山东)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奖提名名单共68人篆刻获奖提名(6人)陈一兵翟卫民方斌唐存才孟德乡冯宝麟篆书获奖提名(8人)方芳张高山田九廷余国联李永成谢国启宿浩峰彭岳峰楷书获奖提名 (11人)马亚飞徐驰孙培严杨世全(广西)张明利李全会李静朱桥王厚孝韦斯琴刘伊明隶书获奖提名名单(12人)鞠闻天杜鹏飞李锐王付利徐健王增军张青山张英俊谷国伟方玉杰廖炳智毛国典行草获奖提名(31人)吴前琪陈士恒李明马健中傅泽宇刘聚森王福君王厚祥张振虎胡崇炜丁斌马德田陈师超万力刘恒章王义军谢少承宇文家林陈云海王佑贵梁世鲍张胜伟刘志军敖朝军赵俊生宋琰黄丹何明霖贺显亮陈延春王忠勇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入展名单篆书入展名单共81人安徽(2人)许云瑞张业建北京(1人)李小成福建(1人)黄景中甘肃(8人)马福来刘建国齐泽山陈志铭杨帆张永琦荆立新徐春光广东(9人)田炜邢宪铭陈凯林润深李杰李流平李耀权沈永泰张敏贵州(1人)李茂江河北(6人)刘琦刘斌刘晓霞迟夫魏兵然贾徽河南(26人)丁国朝丁保国马文涛张伯煊凤岐冯东志史俊领米刚刘奇张力贾光刘建斌刘畅之刘珠利孙国庆李元强李永根李现军李彦春李渭东张学敏程兵高昂秦东文常文艺郭永生黑龙江(6人)王林平汪占革温刚高国庆董洪涛焦宝成吉林(4人)刘成朱卫国祝洪新徐聪江苏(5人)孙新建杨晋杨百顺黄继革武宝民宁夏(1人)关宁国青海(1人)石力山东(2人)邢涛郑金锋陕西(1人)安明阳浙江(7人)孙香军陆水根伍燕飞朱明辉何俊成李砚李卫宁隶书入展名单共128人安徽(5人)刘恒昌汪国金张德林唐亮徐敬生北京(5人)冯印强刘卫华张广才胡学龙曹海波甘肃(4人)马喜禄卫玮朱鹏飞张勇广东(12人)江逍刘乃明彭小鹏陈熙荣何志斌吴荣东张利平杜为欧广勇林望徐良辉曾鉴河北(6人)王敬庞顺东王胜文关建洲郭阳汲朝军河南(34人)王子樵王志立王秋人王铁刚白莎白贵峰薛党军宁亚林申一勤田振亚黄越祖刘存铭乔延坤朱国勇杜国库杜思吾陈晓宇陈培站潘清江何晓东李峰李想沈宗桂张澍张斌世张燕凌季平岳剑平郭亚琦曹峰曹红森曹向春谭振声崔冠军黑龙江(3人)于远民张凤娟郜玉成湖南(3人)伍剑李建人贺子文海南(1人)王立场吉林(2人)刘福生吕昕江苏(16人)邓贵元(邓桂元)毛群王润松尤婕孙冲许强储逸韩建明裴元庆翟立新常秦周雪耕洪林高卫平钱桂进徐成上江西(2人)江国兴徐伟平辽宁(2人)马海廷王宏宁夏(1人)戎亦彬青海(1人)王春生山东(8人)王杰昌王德仲刘磊张秀岭葛光蓬张建军钱栋廷张志鸿山西(5人)冯少鹏成果武文全姬江波韩少辉陕西(2人)张蕾张建康上海(1人)李小铮四川(6人)马林陈立新陈怀照何江流周杰峰郭彦飞天津(2人)郝金宝董士林新疆(2人)刘建新荆戈(荆山翁)浙江(5人)王连富刘志超吴文胜黄东光薛承峰楷书入展名单共134人安徽(4人)王锰刘兴贵孙勇李继祥北京(6人)刘俊京吴正前张维忠周剑初徐志存袁波重庆(2人)张亮蒲元辉福建(6人)艾青蓝杰聪卢克锋刘永顺许贻群林玉梅甘肃(5人)安文丽刘恩军李亚平张锋姬小平广东(14人)邓木水方创熙邝宁石志军刘胜刘学柱陈晓蔡劼璟陈立华张育渠张晓东胡焯渠常弘才郭勇明贵州(2人)吴贤谢安辉河北(10人)王静轩田原曹如振陈立欣郭亚林李一恒靳晓慧李玉江张成强胡惠丽河南(14人)王宝庆王振中靳富有宋波宋白娟张正杰张明学张国朝周玉敏贾伟陶鸿程志宏唐毅崔涛黑龙江(5人)赵文学曲庆伟郭建峰金泽珊罗惠义湖北(4人)刘卫东孙宇明汤普汉程隽湖南(2人)刘新平吴亿清(吴一清)吉林(11人)马有林王洪义刘今业刘彦明曲志刚杨庆华张伟城崔永权董庆林宋旭安彭景东江苏(11人)王岚朱洪林仲其玉李啸范永江赵远雷阚爱萍郭向东黄明高作林管峻江西(1人)马于强辽宁(3人)杨喜山张玉峰周继民宁夏(1人)辛学州山东(16人)马剑畅王桥王波王永静臧旺家王泽勇田文玲吕鸿印刘葆君曲修诚孙建军许晓斌李春峰李新君张国永张瑞民陕西(4人)田永昭吕伟涛张之傅如明(傅汝明)上海(1人)郭达(光裕)四川(2人)王伟罗佑红天津(4人)王智忠张来有郑顺和赵桂中云南(1人)叶城铭浙江(5人)张继民林光明林光进周可人徐江波行草入展名单共465人安徽(21人)丁子同方斌王涛史秀前叶武刘跟弟孙旭东闫安朱子敬李多虎李原野张学群张蕾(张觉元)单桂体梁启忠苗太林袁少厚周军郭峰秦万学钱守宽北京(14人)马云马军鸿冯立松耿峰程飞跃刘兴尧许金学陈天文陈继鸣程兴林李翔张强苗培红郑小成重庆(3人)胡永庆徐崇尧雷虎福建(12人)王冰王文吉叶韶霖刘顺华黄昭文吴伟义高歌袁文坤龚子猛黄须晃颜晓军黄志农甘肃(14人)马成吉牛忠王晖王青彦成友文刘长顺陈扶军谢荣生张建平张贵荣郑虎林赵志强高立栋康宝辉广东(42人)马乃淦熊曦赖智豪童志雄庞国钟王道国冯驹曾令飞曾翔陈荣亲刘名卫刘寿山刘宝光刘晓斌黄锋许业桐许沛波梁炳伦黄建文朱燕霓朱桂明莫颂军陈钦硕丘仕坤李在兵赵永金陈志平骆成鑫贺溪阳李安达陈慧勇贺向阳罗炳生庞罗养李志平罗永炜李德利李树秋李武耀李建讯李锐何豪广西(5人)甘文锋刘东干何泓延李忠连姚超然贵州(6人)王新华危锋岑岚吴勇吴昌军秦良静河北(21人)马永林仇必鳌王利刘京文潘海涛龙杰刘月卯霍威刘朝辉郑芃李杰李勇李琦贾一墨高建国李西存林伟郁民华周广胜胡文辉周博河南(41人)计怀友牛家湘(葛原) 戴建波樊子阳张志军王学峰董芮铭张宏伟唐秀领桂彬王胜利(王冷石)白立献冯征明高志民顾翔卢荻史林国叶文池现平胡晖刘文超刘灿辉刘绍典尚杰锋孟会祥孙立许飞飞闫永红(阎勇宏) 陈中武罗鸣何彩霞李炜李彬李贵阳李维敬李胜利(金键) 宋高峰张良张学汉张松波张鸿黑龙江(9人)吕向阳李月贵吴庆东蔡兴洲雷东升张永昌张彦峰张殿林栾金广湖北(9人)万双全王勇王涛向爱东李重阳樊利杰吴永斌黄少安覃修毅湖南(15人)石印文刘小平刘光远蒋冰陈勇武李铁青李鹤林杨正良张小平易俊郭晶郭宏忠夏碧波崔放龚晓秋海南(2人)陈洪张圆满吉林(4人)王毅张巩岩黄有为黄彦平江苏(64人)于建平王全王之义徐中林戴国东王卫军卢浩堂司东成德刚华续先纪松吕浦江军刘元堂许达朱友舟陈宇陈克年陈海良薛明泓李文李传伦李敬伟陆华霍正斌陆振永吴国平吴健华辛道领缪振宇肖公文杨德明张可张利张一冰张东明张生春张其凤张宜顺寇忠理张锡庚金艳平庞伟龙竺文斌周善超郑长安郑沁(郑心) 查理达胡新姜忠明姜海宽赵成建赵守义顾冬成黄志强耿敏霞秦健黄伟农钱玉清蔡宁唐志昂袁宇徐燕诸葛丽娜江西(7人)王建民王德敏张华武胡中良傅晓辉姚小平曹端阳辽宁(29人)马丽春邓云良崔长武王少伯耿军王伟王之洞王大军武威王云龙王军轩王登科叶国俊刘士业刘宏卫孙万军孙德胜阮群高清张宏伟伯绍刚李伟张洪祥冷恒宇来常新李琪李鹏苏德永李凯训内蒙古(4人)刘伟哈森高娃耿泽峰梁能伟宁夏(7人)刘志骋刘银安杜宗礼李洪义潘志骞张树森范彦奎青海(1人)李炳筑山东(50人)释惟正嵇小军方建光亓汉友王凯王飞虎王吉臣王同伟王奇蒿蒋乐志王学杰王道雨石壑田培彬刘波刘玉鼎孙云层孙希民许好成朱雷刚陈建陈希军陈玉青(清)李方振李永科鲁世杰张雷张洪波张家祥谭伟房东辉郝守波荆希森姚锋葛振国项继云高冉徐伟徐子钧刘慧龙崔传富隋守训贾明选孙绪山韩启超马先强魏泮玮张同君赵汝君乌峰山西(11人)王书民王雨生王建魁(克伟) 王敏学(道卿)赵社英刘小原许文林李寅生吕林健张明智张连生陕西(18人)王永坡白浪涛梁有林纪龙(纪隆) 任爱国杜正满陈龙吴川淮杨小琪魏江张铜峰郑存才贺立峰赵会科蔡佰虎贾占强唐永平符浩上海(7人)王曦彭烨峰李俊严亚军盛庆庆顾东风徐秋林四川(13人)王斌王堂兵徐博凯鲜元林唐卫东杜洋李国绪杨燕刚苟正明郭昤罗锐周敬赵安全新疆(1人)杨晓刚西藏(1人)李运熙云南(2人)成联方陈鸿翎浙江(32人)马国庆马登云(马丁云) 方波王坚李在阳王大禾王北苏华伟廖忠飞景华锋刘小华许坚朱贵东陈寿松周红吴加想吴志仲张永章夏明胡俊楷张泳金弋金碎有傅振羽梁文斌徐蔚郑光泽施华锋钟剑宝(钟声)夏军寅钱国卿三兵篆刻入展名单共73人安徽(1人)戴武北京(2人)王立华杨晓存重庆(2人)傅舟戴文福建(2人)张钧黄金通(黄经通)广东(6人)龙锦营宁树恒许子韩许贤炎吴智勇梁晓庄广西(1人)彭作飚河北(4人)艾树池吕铁元孙宏伟李国良河南(8人)丁东辉王晨王兆卿谷松章周斌顾建全逯国平曾广黑龙江(6人)刘银鹏汤忠辉葛冰华芦海娇周亮曹文武湖北(1人)程迟生湖南(4人)文佐王勇刘命清罗光磊江苏(6人)陈巧令李文灵吴自标周俊海赵明鹿守璋辽宁(4人)陈旭张鹏张信凯韩明山东(9人)马国栋王瑞王正阳刘佃坤倪和军宋春青杨秋平郑志群齐爱君陕西(6人)田天义刘树勋张英群董杨韩春涛蔺雲鹤上海(5人)杨永久杨祖柏张铭胡健康唐和臻四川(1人)杨波天津(1人)刘洪洋浙江(4人)王勋包根满尚天潇胡俊峰中国港澳台地区入展名单共15人香港 (15人)吴任温锦明吴大年禤绍灿王宏亮金洪达容浩然游尚泽招明岑寂秋方志勇张清展余芳陈更新曾焕胜海外入展名单共8人意大利 (1人)肖德权韩国 (1人)杨卫磊加拿大 (1人)何镜贤美国 (4人)张佑愚周密之汪后伟朱沁法国 (1人)王瑄玲九届“国展论坛”获奖论文张捷无声的评价——书法展厅观摩行为与作品评价的关系研究刘宗超书法创变的“现代性”鲁明军 1986和2006:当代书法话语转化的社会学反思杨清汀当代书法体式流变与艺术语言的重铸彭砺志小品形式在当代书法创作二十年来的变迁史研究论坛入选论文杨耀扬“国展”几乎看不到大楷?周斌从“格物致知”到“达于天下”王春云当代书法创作者参展心态解析孟会祥书法展览考察肖玉钦孙宏伟书法普及教育与人文教育初探孟庆星“现代性”视觉理性与当代书法批评的转型范叶斌冲出二维的牢笼薛帅杰书法创新视觉分类及其特征分析曾广书法艺术在新时期的选择张祖斌千古禅心鞠稚儒当代书法创作如何建立历史地位幸平对“四宁四毋”误读的反思梁照堂卜绍基论以书为道吕金光多元表现——当代书法的主题特征刘思凯突出重围蔡显良繁荣之后颜默唐楷在书法大赛中被冷落的原因分析及创书作途径王舒大道圆融徐葆初试论中国书法界的若干问题齐世峰正确处理十个关系,繁荣当代书法艺术王伟林个性化、多样化、学术化、精品化许义传统的迁徙王好君论当代帖学创作十届国展获奖名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优秀作者公示名单(29人)王乃勇(河南)王国柱(山西)王厚祥(河北)孙立(河南)余继忠(陕西)张丰(上海)张新庆(山东)李在兵(四川)李建明(江西)杨贤淼(上海)陈伟(浙江)周军(安徽)周建军(河南)周建旭(陕西)周剑初(北京)林邦德(浙江)郑少渠(广东)郑庆伟(河南)金泽珊(黑龙江)赵理民(山东)徐右冰(北京)栾金广(黑龙江)钱玉清(江苏)曹端阳(江西)梁文斌(浙江)提俊丰(江苏)程度(北京)蔡礼礼(浙江)魏鸿(甘肃)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优秀提名作者公示名单(30人)王增军(河北)刘剑波(广东)朱志刚(江苏)朱国勇(河南)朱茂刚(山东)何晓东(河南)吴英昌(河北)张弘扬(甘肃)张新峰(上海)张锡鸿(广东)李由(湖北)李志强(北京)李茂江(江苏)李彬(河南)杨雯(山东)肖春生(海南)陆振勇(江苏)陈凯(安徽)周万里(北京)周建设(宁夏)孟浩(北京)林光进(浙江)胡永庆(重庆)赵桂中(天津)倪俊冬(吉林)原康生(陕西)徐杰(浙江)梁天义(陕西)黄彦平(吉林)嵇小军(山东)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入展公示名单(共393人,含优秀、优秀提名作者,按省份排序)安徽(18人)张胜奇季永杨文浏薛晓东施桂红王春陈凯苏海东卢红星郭洪海张文潮闫安朱国好余峰张晓东周军史明洁朱进澳门(1人)杨刚北京(19人)徐胜永周万里徐右冰程度廖鸿业万胜华张机石英宝傅振余宋世杰宰令石李志强周剑初孟浩张振峰蒋乐志方放高宝丰胡中一重庆(4人)郭继明张卫武胡永庆李中华福建(13人)刘茂青何仁欢林传生张宝凤郭怀望龚子猛林玉梅林劲松肖朝晖林景辉姜绍根赵炳坤蔡宝国甘肃(9人)丁彦平张弘扬刘小龙魏鸿李平利田文德吴建明运建国卫玮广东(30人)李镇锐姚晓刚许勤邓木水邓文冲童汝嘉邵俊杰温雄辉郑少渠陈秉衡陈炎城万迪龙刘剑波左奇志冯文于延丰彭胜利沈桂林陈守斌卢少武谢扬科余树栋严文赋黄德能张芳炜李吾铭于瑞欢廖鸿根谢启彬张锡鸿广西(5人)石云端黄小明蒙壮科杨世全彭苏贵州(6人)吴昌军李聚精夏仕勇岑岚彭时军徐启刚海南(1人)肖春生河北(18人)庞顺东戴曦吴英昌胡文辉刘京文王厚祥刘德王增军王大铭王胜文李雨存刘国强郭立军李青飞王东李文阁周成智马振江河南(43人)郭月亭王乃勇赵广付李彬刘洪皎陶鸿申一勤王向东赵泉有岳建平马建中余宪金张双印韩晓传黄平郭延兴张延如何晓东潘淑亚赵丰杰郑庆伟朱国勇靳彦明闫金政唐春生胡琳辉田云峰袁海船陈红善王继涛李洪峰梁雷宋国松张永乐孙立侯和平任百森钟海涛徐文杰何岩周建军曹峰徐清志黑龙江(9人)吴庆东栾金广李卓霖于慧群金泽珊张立华沈品岩谢飞曲庆伟湖北(9人)杨勇吴永斌胡继川王涛夏长林王汉泉李由罗海东孙健湖南(11人)夏碧波尹昌平钟全昌李建人苏桂长马湘伟朱杰刘新平徐驰蒋冰谭必清吉林(7人)李鹏张涛徐文江崔宝国倪俊冬黄彦平李志远江苏(27人)季雪忠周宓芮新丰顾晓燕李德会李耀中浦建青钱兆林陈鹏储逸提俊丰薛宁张一冰钱玉清朱志刚孙冲常秦邵君毅陆振勇闫增李守银余中元徐正标袁立中周建明吴三珪李茂江江西(14人)刘云根曹端阳何超易书平刘小平熊玲琴李晓岚刘经健张伯石张华武唐绍禄黄训华陶家鸿李建明辽宁(18人)郭岩曹玲曲奎萍高鹏黄海林冷恒宇孙万民于滨孙学辉孙万军吴振宇钱德浩张实惠孙妤李洋刘宏卫刘长龙曾范波内蒙古(3人)郭华张英涛刘广新宁夏(1人)周建设青海(1人)李炳筑山东(28人)郭强孙福增杨雯殷增生曹立山张子健马剑畅常辉王邮圣张万旭王升峰刘鹏飞张长峰伊吉鹏孙西旭陈希军李永锋赵理民高兴泉张志鸿于旭升嵇小军于新澎许传良石绍臣张新庆朱茂刚孙伯杰山西(5人)李雁伟王国柱王琥郝兵兵孙存锦陕西(20人)王炳礼魏江韩向武周建旭余继忠原康生司正博周合江傅如明吕金斌吕全斌王江胡宝岐王亚林王劲吕雪峰杨智敏唐永平申春阳梁天义上海(19人)李俊马双喜潘金林王承雄晁玉奎卢新元杨贤淼张丰张建红张敏鹿张卫东张新峰赵冠军郑小云朱来真庄木弟姚强朱国振顾俊峰四川(14人)张秋霞邓长春钟显金孙培严凌灿印肖云李在兵汤文俊曾国武陈敦良唐典贵吕楠王堂兵蒲剑天津(6人)马俊达赵桂中吕延安王炳建董士林郝军西藏(2人)刘国军彭立新香港(1人)郑逸斌新疆(4人)魏世周荆戈孙涛宋延来云南(1人)杨信鸽浙江(26人)刘冬生王大禾杨宇力蔡礼礼张扬明高挺袁修广陈伟李志根陈信才林邦德胡中福蔡海啸徐杰梁文斌陈建军肖慧斯金亮钟艺叶里青李生祥林光进徐轰轰陈永君陈建邦胡炳华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广西展区)优秀作者公示名单(30人)王茁(广西)王兆会(山东)冯宝麟(河北)叶华洲(江苏)龙友(江西)刘银鹏(陕西)江寿男(海南)汤志平(江苏)何勇(江苏)余国联(福建)张钧(福建)李文宝(黑龙江)李建水(山东)杜占存(河北)陈国鸿(宁夏)周少剑(湖南)林峰(浙江)欧阳维忠(湖南)罗龙(浙江)罗邦国(浙江)胡宗江(山东)胡晖(河南)荆德杰(山东)徐明春(贵州)高昂(河南)鹿守璋(江苏)黄平(河南)黄济阁(江苏)彭双龙(广东)蔡兴洲(黑龙江)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广西展区)优秀提名作者公示名单(38人)马景泉(黑龙江)王波(山东)王方呈(浙江)王吉鸿(辽宁)刘建(江苏)刘再兵(重庆)刘自坤(四川)刘颜涛(河南)孙国庆(河南)孙振刚(陕西)孙朝军(北京)朱江(湖南)张勇(安徽)张海同(山东)李吉东(辽宁)杜思吾(河南)杨宇(辽宁)杨涛(河南)杨建忠(山西)汪凯(江苏)苏志敏(北京)谷松章(河南)陈鹏(辽宁)陈焕生(河北)庞现军(江苏)林双全(福建)林李阳(福建)姚小平(江西)倪和军(山东)凌丹(江苏)唐礼武(广西)顾春阳(北京)高虹(广西)高令福(山东)程二军(广东)鲁建飞(黑龙江)潘文志(广西)魏晓伟(湖北)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广西展区)入展公示名单(共400人,含优秀、优秀提名,按省份排序)安徽(15人)杨苏安李明陈士恒李多虎陈晓辉张勇丁锐王建涛王春昉秦建梁启忠徐明发李国生陈辉战斗北京(16人)郑鹤龄王汉光苏志敏殷广禄殷涛张颖昌顾春阳高风勇袁永齐游爱民傅东吴国保张艳军吴传义杨晓存孙朝军重庆(3人)邓波田维贵刘再兵福建(15人)曾锦溪艾青黄志农陈崇山张聪明王志安柯学刃余国联林志明陆远怀温建茂林李阳张钧郑建松林双全甘肃(16人)杨东亮贾占有殷瑞东李志强王峰成友文贾石璧王鹏伟贾伟伟车运隆赵彩秀王春生慕鹏军王金怀浦林王亚斌广东(26人)郑永兵彭双龙李锐黎兴华华同旭郑育辉柳恩铭何明霖刘文明李梅舞邵跃晰陈捷周上金贺显亮谭国坚许沛波陈道明刘月明李大来李大旺马中伟杨劲松赖智豪许贤炎吴智勇程二军广西(20人)邓立武梁春高虹潘文志朱鹏黄文勇陆远怀卢和华潘继坦唐果王茁廖炳智陈仲平谢光辉韦守德唐礼武韩伯平苏开科张向明屈则俭贵州(6人)吴光德韩宗祥吴泽良汪定强徐明春谢安辉海南(2人)冯伟江寿男河北(22人)马宾魏克敏刘晓明李西存杜占存王墉花建明孙鹏飞马永林李国胜赵立宾甄泽朋王伟杰贾徽陈焕生冯宝麟汪钧魏兵然姚海宽王鹏刘世涛房世良河南(38人)孙国庆靳富有闫明勇张志军郝国斌宋慧光袁景林桂彬胡晓文刘文超韩灿秋薛兴才王晓峰胡晖熊愚任光伟高昂吴建甫韩存利黄一凡杜思吾杨涛刘保旺李玲王军辉刘保君建国张建才黄平王兴学范玉星刘颜涛禹宗昌谷松章刘克庆王运桥冯琦王文恺(王文克)黑龙江(22人)魏绪明马景泉蔡兴洲张彦峰何利民刘景芳吕向阳李伟鲁建飞黄涛张志超张永昌张跃飞吕相阳纪敏程忠仲伟迅李侃王一品李文宝张日安李海湖北(7人)李文俊蔡克能罗群李重阳李传友樊利杰魏晓伟湖南(13人)曹辉冯学军周少剑欧阳维忠朱杰石绍卿姜新初唐荣钟建良文佐陈刚李云开朱江吉林(3人)孙绍卿盛国兴刘福生江苏(34人)汪能江汤志平姜忠明张哲峰张立张军许凤贺龙春雷吴炜栋何勇章晨朱国平卢浩堂曹洋纪松邹小新周宗云许达王润松蔡可魁黄济阁叶华洲高步明江孝龙李尚程吴自标刘建费加龙潘锋庞现军凌丹汪凯王渊鹿守璋江西(4人)龙友姚小平徐伟平袁少民辽宁(16人)陈洪普杨宇郑友皓张翅翩李吉东于学彪赵庆伟王吉鸿董丹唐瑞全董增发胡中波赵立新李书强陈一兵陈鹏内蒙古(1人)哈斯喜贵宁夏(3人)陈国鸿陈雪峰包根满青海(1人)李炳筑山东(41人)荆德杰邱全景钱守宽景彪陈祥生孙守合李方振卞涛李建水高令福方建光孙西旭莫金龙赵雪松姜玉松王凯薛永维胡宗江李兆亮王兆会戴永更倪和军王波何继红王志林张海同杨国栋王学杰宋涛齐拥军贾长庆吕建忠齐爱君马建钧马子和陈希龙娄华青张海珍徐可然于永平张奎伟山西(6人)王雨生王涛杨建忠苏晓琳柴力贾大军陕西(14人)马新芽孙振刚牛似宝张胜伟高掌平王文涛郑存才张晓明刘银鹏赵海军李骅杨勇李建国符浩上海(7人)朱银富吴友琳张炜羽矫健唐和臻唐存才朱纯洁四川(8人)何其状王湖益曹运军王茂杨仁鸣谢兴华刘自坤李骄天津(1人)刑纪庆云南(1人)张培志浙江(39人)陈拥军吕燮强林峰孙福泽周恒章夏明陈传敏张灵海周飞彪张建东蓝兴龙张利安陈显丰周黎明吴经国徐蔚金建根刘海波陈杨黄豪杰李永罗邦国项长春王方呈朱胜斌吕跃仙李益军周小平魏国浩洪朝阳夏佩云任永江苏文治陈一王勋卢心东陈巍蔡泓杰罗龙(罗宏胜)。

“寸草报乡泽——袁道厚诗书画印展在桐乡君陶艺术院开幕等

“寸草报乡泽——袁道厚诗书画印展在桐乡君陶艺术院开幕等

“寸草报乡泽——袁道厚诗书画印展在桐乡君匋艺术院开幕等2022年12月21日上午,由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桐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桐乡市政协书画院主办,嘉兴市书法家协会、君匋艺术院、袁道人家文思院、青桐印社承办的“寸草报乡泽——袁道厚诗书画印展”在桐乡市君匋艺术院开幕。

黄镇中、孙慰祖、范正红、江吟、钱大礼等西泠印社领导、嘉宾以及5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和桐乡各界的友人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西冷名家——袁道厚先生篆刻讲习班”揭牌仪式,今后将助力桐乡篆刻艺术薪火相传。

袁道厚先生,1944年12月生于浙江德清,长于桐乡洲泉,祖籍湖南澧县。

别署戴百宜、厚道人,斋署闻梅楼、二绿草堂、二澄轩、花果山主人、六如庐、厚庐等。

师承郑彬、谭建丞先生,受教于钱大礼、陆维钊、叶一苇等先生。

善诗、书、画、印,为西泠印社的四全人才。

二十多年来,热衷于业余成人教育,人才辈出而德泽乡梓、厚道人生。

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理事、九三学社浙江文澜书画院副院长、浙江中国画家协会会员等。

1984年创办的《篆刻报》,是全国首份专业篆刻刊物,在印坛影响深远。

1986年又发起成立桐乡青桐印社,集结并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书法篆刻的艺术人才,助力桐乡获评“篆刻之乡”。

目前袁道厚有学生百余人,散布于国内外,其中西泠印社社员就有4人。

编辑增刊《百家香菇之乡印集》《印林集萃》。

出版有《袁道厚书画篆刻选》《道厚同门印集》二册、《与潮同行——袁道人家书画篆刻展作品集》《道厚篆刻》《海韵江南——袁道人家金石书画展作品选》《袁道厚同门女棣十四人书画篆刻联展》《厚道人吟草》《袁道厚诗书画印选》《篆刻艺术》《桐乡文脉——现代书画篆刻家作品精选》《袁道厚书画篆刻选新版》《品味经典·袁道厚书画篆刻集》《百宜吟草》等。

自1992年应邀赴福建三明个展始,率同门展至今达18次,播艺传承。

曾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及宋庆龄基金会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对中国文艺三十年繁荣与发展特殊贡献的专家”荣誉称号等。

新中小学美育改革创优秀案例——中华优秀文化之书法艺术传承

新中小学美育改革创优秀案例——中华优秀文化之书法艺术传承

110课堂内外新中小学美育改革创优秀案例——中华优秀文化之书法艺术传承王关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云南 玉溪 652600)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阐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是艺术的灵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关系,中国书法因为有了传统文化这个基础而得以发展;传统文化因为有了书法而丰富了内容和形式,使传统文化更加流光溢彩。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

当前,中小学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环节,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阵地。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刚要》中确定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规定了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提出要把该项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而且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郑重提出“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并为此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性质任务、基本理念、目标内容、教学要求等做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

作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配合好中小学书法教育,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组织书法公益培训活动面向全区中小学生,招收40人书法爱好者公益培训班,由活动中心提供笔、墨、纸,聘请周保明、瞿世厚、李旭富、顾绍雄等4名区老干部书法家进行培训。

整个培训过程由易到难,内容涵盖整个书法发展史、笔墨纸砚、篆隶行楷等书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本着临摹经典是学习书法的基本途径,引导学生对碑帖细心揣摩,再由形似求神似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古人的气质和神韵。

并通过学习笔墨运用、结字规律、章法布局等逐步掌握书法相关基本知识。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和学生学识的不断增长、历练的日益丰富相辅相成的,既要有意点拨,又不能急于求成。

黄道周早期小楷艺术风格之成因——以《壬申元日诗》册为例

黄道周早期小楷艺术风格之成因——以《壬申元日诗》册为例

《张浦 墓志铭 》单字
石斋 、石 道 人等 。其 小 惜取 法 魏 晋,用笔 简
{_土H月快 ,崇 尚古 拙 、道 劲 之荚 ,不 拘 泥 于 “妍 … ‘精巧”的雕琢 。尤其 足方折用笔较 多,极
具劲峭之势,成功地破 除 J,台阁体的呆板和乏 趣,给人一种全新 的审茭体验。
一 、 黄道周早期小楷的风格特点 笔者 对 黄道 周 小惜 的研 究过 程 中,共
作者年 龄
作 品名称
为黄道 周的父亲 ,青原公理 应为儿子 感到 自豪
崇祯 四年 (1631) 崇祯五年 (1632) 崇祯 八 年 (1635) 崇祯 十年 (1637) 崇祯十二 年 (1639)
47岁 48岁 51岁 53岁 55岁
《嘉 命 辞 《王 申元 日诗册 《米万钟基表》 《丙 子 秋 送 省 试 二 日 诗扇

《壬申பைடு நூலகம்日诗册 》单字
一 毒也故 ,、 嚣生 也4强坐喜语
暂 曾 手辟席曰拳 不故 坷足¨ }口久 蝎 天下尺用和睦 上乍翼 鹰 粤 摩
冲 尼 屈 曾 手 考 手 日走 王有 垂德 霉 连
|_一
黄 连 同 谨 吝

-孕缆 凳定誊 一 丽 晦 觞 P曩 落莓 ~ 堕舞 ~
责 夕 槌 鐾干莲 愚 虫药
究 其 格 成困带 来了很 火 I准。 文以 壬 申
壬串 元日最 馓 鸯 、二而羲 鸸 兑 晖
丁亡日诗 册 为例.从明代台阁 体书 对文 人士
j 的影 响角 度,对 黄道 早 期的 ,J、楷风 恪进 行探 忻 。
小楷 在 汉魏 产 生之 初,由于 法 度不 够 完 善 .ftf加 上 笔 法 、结 休 、 法 都 深 受 隶 书 和

中国书法兰亭奖简介

中国书法兰亭奖简介

中国书法兰亭奖简介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综合性书法专业奖项,与中国戏曲梅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一样,都是艺术门类的最高奖,是授予在书法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编辑出版等领域有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最高奖项和最高荣誉。

中国书法兰亭奖活动的宗旨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握正确的艺术导向;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遵循艺术规律;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增强评审工作透明度;全面检验书坛成果,综合考察作者成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提升人文精神;推动中国书法事业全面繁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评奖,不同于一般全国书法展,也不仅仅是评艺术奖,而是除了书法艺术奖外,还要评出书法理论奖、教育奖、编辑出版奖、终身成就奖等。

为区别于其他书法展览和比赛,从第二届开始,书法艺术(创作)奖只限于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征稿。

为综合考察作者水平,重视和维护作者利益,凡参评者,不仅要提供本次参评的作品,还要提供自己曾在中国书协举办的活动中获得的成果资料,从而强化综合考察作者艺术成就的力度,更准确、更全面、更客观地把握参评作者的实际水平,使兰亭奖与届展、单项展区别开来。

为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愿望,兰亭奖还设有“书法新人新作展”,向年满18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及海外华侨中(非中国书协会员)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征稿。

兰亭奖标志兰亭奖标志说明1.主体图案是书圣王羲之所写的草体“书”字,标明该奖的主体是书法。

2.对该草书略加改造,使上半部成为一个草体的“中”字,代表中国。

3.兰亭奖奖名来源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以《兰亭序》墨迹局部作背景,兰亭二字亦在其中。

强化了主题,增强了历史感,与其它书法奖项拉开了距离。

4.以上三点代表了中国、书法、兰亭奖三个要素,圆形寓意圆满成功,兰色沉稳古朴,极具高雅浓郁之文化品味。

形式至上的当代书法创作

形式至上的当代书法创作

形式至上的当代书法创作作者:傅如明来源:《中国书画》2015年第12期当下书法创作已经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学书者众,展览花样多,作品形式感强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因此关于当下书法的讨论从未消停,目前最敏感的一个词语是“展览体”,网时有炒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声音,说明目前书法发展热度不减,也体现了书法的时代性。

最近网上流传一段话:“尺幅必须大:字数一定要多,即使写大字对联,落款也一定不能使穷款,字要多、要小、要密密麻麻:行草必然以‘二王’为基调。

至多杂以孙过庭、米芾及赵、董,连苏东坡、黄庭坚及前几年风行的王铎似乎也很稀罕地见到了,线条点画必然以光亮、细腻、圆熟、漂亮为主:篆隶则必然是头重脚轻,犹如胖头娃娃,线质必然是毛涩琐碎,章法必然是若断若续,仿佛阿杜唱歌,要的就是那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不管是篆书、隶书还是楷书,落款一定是在最不该落款的地方落,字要小要多,且最好不用黑色墨汁而是用朱砂或其他彩色颜料,像花花绿绿的牛皮癣。

若换个‘学术性’语言来说,那就是现在所谓的书法艺术创作正在逐渐演变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艺品,正在进行批量的生产与制作。

”这段话确实抓住了当下书法创作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与问题形式大于内涵,分析比较客观,反映了书法创作的现状。

这种现象也被许多有识之士所忧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全国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的技法技术、形状、款式、体裁、构图等形式构成分析,探讨当下书法创作形式至上的这个敏感话题。

一、关于书法创作的形式构成“展览体”确实是当下书法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仔细想来,这属于时代的产物,是当今书法发展的一个阶段性问题。

历史上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时代的主流与风格,大浪淘沙,该留者留,该淘汰者自然会消亡。

今天所谓的“展览体”等相关说法,归根结底是为了迎合展厅视觉效果需要而形成的结壳物,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高、大、尚,即展厅高、作品大,追求时尚。

当今是以读图为主的时代,书法由手中把玩而变成了晨厅悬挂,大家都悬挂在一起,就有了攀比的味道,于是形式便成了主流。

“颜筋柳骨”与石曼卿

“颜筋柳骨”与石曼卿

27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2016年11月号 总第178期28二、石曼卿与范仲淹之交游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就吸取以往教训,政治上通过强化文官的统治以达到稳固赵宋江山的目的,这一统治方式有利于文人们在政治上的发挥,同时也推动宋代的文学艺术发展。

石曼卿与范仲淹无疑是典型的宋代文人之间的交往。

范仲淹在政治上有建树,其诗词文赋在当时也名世。

石曼卿作为与范仲淹同时期的诗人,在仕途上怀才不遇,却在诗词上与范仲淹有着很多的唱和。

范仲淹(989—1053),字希文,原名朱说。

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按《范仲淹年谱》记载:“天禧三年(1019),31岁,加秘书省校书郎,仍从事于谯郡。

与诗人石曼卿(994—1041)交际于太清宫。

”[8]可知范仲淹与石曼卿相识应在天禧三年,是年范仲淹31岁,石曼卿26岁。

石曼卿于“本年参加进士考试,落第。

”[9]石曼卿在《长城葆光提名》中有如下 记载:长城葆光,高平希文、师古,颍川天经,太原子融、子野,陈留商叟,天水元甫、子渊,荥阳天修,清河子思,昌黎稚圭,广平予京,河东伯垂,饯南阳道卿出守嘉兴,于钜鹿介之北轩。

明道二年六月十七日曼卿书。

希文者,范文正公也;稚圭者,韩忠献公也;子京者,宋景文祁也;天休者,郑文肃戬也;子融者,王曾之弟皞;子思者,张知白之嗣子;道卿者,叶清臣也;曼卿者,石延年也。

[10]可见,石曼卿与以范仲淹(字希文)、韩琦(字稚圭)、宋祁(字子京)、赵宗道(字子渊)等十五位文人学士们聚“于钜鹿介之北轩”,给将要出守嘉兴的南阳道卿(即叶清臣)践行。

传《长城葆光提名》有石刻拓本传世。

宋景祐元年(1034),范仲淹于政务之余,常寄情山水,并有佳作迭出。

范仲淹徙知苏州,有书《与石延年》可以说明两位北宋文人之间的交好之情。

某再拜。

去冬以携家之计,驻骡东郊,朋来相欢,积饮伤肺,赖此闲处,可以偃息。

小学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一:书法培训心得体会】书法培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连续三次参加了黄陂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通过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中国书法这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是世界艺术苑囿的一朵奇葩,艺术家创造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毛笔基本退出了日常书写工具的行列,书法也基本与实用书写脱离而成为一门必须专门学习的艺术。

长期以来,由于书法教育一直未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开展,乃至一般人不仅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而且书写也存在许多问题。

软笔书法在一般小学名存实亡,对于硬笔书法相对比较重视。

但一般只是临帖,老师专门指导还是有限的。

作为一名教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培训班上几位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王景老师的硬笔书写,从笔的粗细,到笔画的角度,细致入微;从学生作品展示,到老师课堂实录,全面夯实。

吴高平老师的软笔规范字的教学尽显个人风采,徐谦老师的碑帖临写见解独道,徐国康老师的“永”八法娓娓道来。

总之,通过学习不仅使自己对硬笔、软笔书法有了新的了解,而且对笔、墨、纸、砚的知识丰富了、特别是对碑帖的认识加深了。

几次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笔墨知识,也使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练一手好字,能让自己受益终身。

常言道,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子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人的性格和修养。

把子写得整洁规范,可以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

一个人连一个字也写不好,他的办事成功率可想而知。

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改变一个人毛躁、急功近利的毛病,养成细心、耐心和毅力的良好品质,陶冶我们的情操。

练习书法,首先必须喜欢和热爱书法,以高度的学习激情投入到练习中去,要有一颗坚持的心,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收获。

如果在练习中,懂得创新,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就会更好。

当然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于书法教学,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写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提高发展、培育更多的书法人才。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理事名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理事名单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名单于小山于曙光王敏王澄王镛王冬龄王玉玺王学岭王宝贵王荣生王家新方延年方茂鸿巴珠(藏族)卢中南申万胜叶培贵田伯平白煦包俊宜尼亚孜·克里木(维吾尔族)吕如雄朱关田朱守道旭宇伦杰贤刘一闻刘文华刘洪彪刘新德刘德宏(壮族)纪光明孙宝发孙晓云(女)苏士澍(满族)李一李啸李翔李静(女)李才旺李刚田李有来李运熙李京盛李尚才李洪义李荣海杨西湖杨明臣杨炳延吴竞吴雪吴东民吴建贤吴善璋吴震启邱振中何应辉何满宗言恭达宋华平宋富盛宋慧颖(女)张戈张杰张虎张海张继张森张书范张业法张本义张仲亭张传凯张旭光张志和张改琴(女)张良勋张坤山张建会张明明张桂光张景岳陈加林陈永正陈秀卿(女)陈奋武陈洪武陈振濂陈新亚陈羲明邵秉仁武春河苗再新苗培红范硕林岫(女)林建勋(壮族)郁志桐罗杨周永健周志高周俊杰周祥林宗家顺赵长青赵学敏赵彦良胡抗美段成桂洪厚甜洪铁军贺中祥袁守启聂成文夏昌谦顾亚龙徐利明高庆春郭伟郭永利郭雅君(女)唐云来黄惇崔廷瑶康庄康新民梁永琳梁清章彭利铭韩清波喻贵森曾来德蒯宪雷珍民詹冰莹(女)鲍贤伦蔡祥麟管俊翟万益熊伯齐薛铸戴小京魏哲中央国家机关一鸣丁盘石丁永康丁广茂丁向阳马季马世华马蓝田马广文万依万业馨于彦于曙光弓彤轩王安王炜王冰王芸王健王琦王冰王强王澎王昌王禹时王燕民王十川王玉池王廷栋王泽仁王玉书王文英王文祥王占元王志伟王国权王济夫王久安王希坤王景芬王家新王同仁王炳尧毛广淞卞竞武方馨方秀桐邓元昌甘珉田英章田雨新田凤立田永庆冯迪冯举冯大彪冯学栋冯向杰冯彝诤冯麟征史怀璧史宗清白锐白煦白振奇叶培贵叶如棠宁扬楚刘蒙刘悦刘恒刘艺刘恪山刘智辉刘新惠刘汉文刘治国刘松林刘中一刘毓煊刘万国刘云龙刘宗汉刘炳森刘普选刘澄泉刘玉楼刘少英刘振江安曦贵安永魁阮宗华阮双庆邬鸿恩权希军曲毓琦闫家宪毕英麟关东升任红雨汤树屏汤文庆许在廉江雪朱乃正朱鸿祥朱猷德朱学文朱守道孙乃孙盛年孙嘉成孙崇大孙宝麟孙洪安孙永学孙轶青吕如雄吕济民纪怀昌纪容健江枫毅严太平严渭渔佟韦佟岩林张超张荣张继张飙张虎张杰张源张之焕张伯义张瑞龄张国辉张德宽张铜彦张道容张道诚张同印张崇范张振国张旭光张铁英张鲁泉张成生张又栋张重梅张永明张荣生应雪芹肖丽余臣滔侣明亮沙英男陆京生宋浩宋启民李文李文李荷李准李晖李穆李忠信李克仙李克寒李鑫华李明实李仲耘李仁堂李尚斋李贺林李荣海李茂林李树杰李树三李纯博李鸣泉吴广崇吴道弘吴华嵛吴传麟吴学文吴鸿清吴震启吴祥辉吴艳萍陈乔陈冲陈翰彬陈昔未陈振寰陈树谦陈廷佑陈景新陈荫夫陈奕纯陈有安陈春森陈荣玲陈复澄陈家让杨茹杨力舟杨永德杨佐恒杨洪昌杨永全汪锡桂汪格林沈鹏沈道荣邹德忠苏平苏士澍何俭何若泉何首巫何永泽杜梦洪邵志军邵华泽邵秉仁邵福堂劳家顺宗家顺郑红郑明甫郑珉中郑延龄郑启东郑晓华罗勤罗扬金运昌林岫林凡林锴周倜周冠英周京明周鸿图武春河武元子孟繁禧俞震闻山赵鹏赵廷芳赵国忱赵大力赵永和赵发生赵天琪赵铁信姜在忠姜仪生胡琦胡孟炎胡逸民胡松华胡云富祖绍先柯春海钟炜钟灵钟芦生洪民生洪雪竹荣所信荣鸿钧姚俊卿段俊如柳晓叶徐广政徐鸣珂徐晨光徐东法徐楚德徐扣根郭永琰郭安智郭经民郭振华郭允苓郭雅君高译高承宗高运甲高惠敏高文龙袁守启夏桐郁夏家骏夏鹤龄秦永龙秦宇奇秦润波贾靖宏贾起家耿墨学凌士欣倪文东唐达成唐国强曹建国曹肇基梁东梁永琳梁振文黄正元黄宝善黄钟骏黄联成黄铸夫黄发荣黄磊明黄智刚宿悦陈洪武崔士篪崔志刚章巧珍章景葵常任侠巢宝华嵇为民傅以新傅砚文曾庆辉葛路葛绮云程玉海程莘农彭综岐彭利铭彭世强彭维纲韩亨林韩建军鲁少飞童亚辉董寿熹董天庆董正贺谢启晃谢逢松楚慧华甄福秋雷振方熊伟熊伯齐廖自力廖廷建蔡师祥蔡金鹏毓君固潘传贤潘肖彦颜振东穆青戴兰陔戴顺清于声于磊马竞先仉凤舞王玉福王莲芬朱袖清许德方张启亚李长路沉子恒陆石罗荣渠姚小全金开诚柳倩桑介吾高占祥康殷康秉彝于可可马悦马承祥牛克诚王红王镛王秉谦王宝凤王遐举王连起王靖宪邓干熙兰玉崧左太行刘正成刘绍刚刘玉柱朱宁乔仁和闫心灵李侃李超李路李一枫李志敏张辛张荣庆张志学张陆一张凤翔张建平张文欣苏元章何云台冷溶杨辛杨亚人杨臣彬陈平陈大远卓然周而复单双和姚雪垠赵朴初施德中段伯宇贺敬之贺荣信袁晓园徐邦达曹辛之崔志强康墨如曾翔韩绍玉韩卫国舒同舒关关葛全胜董寿平谢云谢冰岩谢德萍路志蔡祥麟蔡孑人廖静文臧克家汪永益王岳川李杨李敏善李必达李春梅张存民肖丕坤赵国臣赵喜明胡小刚段军袁波黄绍勋蔡毅蔡茂友熊其昌李京盛吉炳轩张传凯李德亮欧阳中石爱新觉罗?启功中国人民解放军丁谦丁振来丁嘉耕于承绍于在池于进堂万方荣马东生马法冉马新林王恺王松王学岭王行培王志安王青冬王祥之王世同王东发王万朝毛用和邓少青白太常丛荣启古灵申万胜冯青春卢培君卢中南田绪明史进前刘弼刘国福刘远武刘继武刘天增刘洪彪刘树人那启贤汤滨汤晓燕任其敏任德驹任文田任松林孙映邢福有邢耀忠吕小娇吕吉祥许昂李真李为李然李铎李力李培新李嘉元李春泉李力生李永悌李有来李尚才李春华李洪海张才张鹏张明奇张元国张坤山张海龙张道兴张天骥张君亮张志先张京生张承寰陈少华陈仲良陈泽坤陈寿建陈金源杨陌杨平位杨培宽杨春长宋凤洲宋正贵宋后军沉一丹沈家骐吴兆义吴善茂吴国平余明海狄少英汪玉华汪德龙苏福龄何桐翼邹正桃邹新林郑培靖郑福生周文波周建华周克林周明善苗再新苗培红孟繁锦岳杰征争林谦林素娟尚文金石赵勇赵成建赵长秋赵嘉符季平侯鸿昌姚忠宝钟显金祝维秀胡建雄夏川夏勇夏湘平耿改倪进祥柴岩柏郭延年郭洪成袁计山袁观望唐。

得法全自古人书——傅汝明的书法世界

得法全自古人书——傅汝明的书法世界
人 ,靠 里 边 的 床 上 只 有 一 张 凉 席 ,灯 光 昏 暗 , 两 边 是 上 下 两 层 的 空 床 ,似
乎一 碰还稍 稍有 点摇晃 ,中间是学生
们 的 一 张 书 桌 ,上 面 是 一 张 尚 未 写 完
欹 正相 生 ,最 后一 字 有 干 回 百转 之 意 ,似 斜 反 正 , 若 断 还 连 , 多 有 今 朝 不 得 见 , 日后 难 相 忘 之 慰 藉 。
作室 ” 。
幸福 和欢 乐。为了支持 傅兄顺 利读完
研 究 生 ,家 里 人 一 直 租 住 不 避 风 雨 的 老 屋 ,每 每 想 到 这 些 ,傅 兄 的 表 情 黯
然 神 伤 。他 来 西 安 以 后 ,许 多 事 情 都 是 我 在 与 他 的 交 往 中 逐 渐 感 知 的 。我
傅 兄 者 ,江 苏 人 士 ,曾 在 农 村
中学 任 教 多年 ,2 0 0 2 年 考 入 著 名 学 府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攻 读 书 法 硕 士 ,毕 业 后 落 迹 西 安 成 为 一 名 大 学 书 法 专 业 教
傅汝明
楷 书 张 怀 瑾 书 论二 篇
纸本
2 0 0 9 年
书气 韵 ,故 其楷 书 一 点一 画 紧 守规矩 , 字 画 回首 扬 眉 之 间骨 健 气 清 , 儒 雅 风 流 ,硕 盼生 情 ,祛 除 呆滞 陈腐 之 病 。傅
的小楷 。我正在 犹豫 之际 ,突然傅 兄
从 门 外 回 来 ,一 边 简 单 寒 暄 ,一 边 坐 在 床 沿 上 继 续 完 成 他 的 作 品 。 说 实 话 ,我 第 一 次 看 见 他 在 如 此 简 陋 窘 迫 的 环 境 里 神 闲 气 定 , 轻 松 自 在,作 品中所表现出的点画质量 、结字能力和 章法构 造 ,令观 者肃然动容 ,口是心

书法家傅如明

书法家傅如明

116傅如明,又署傅汝眀,博士、教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师从倪文东教授,现为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外事学院特聘教授、韩国世翰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出版有《中国书法经典百品丛书·碑刻书法百品》《中国古代书论选读》《书法篆刻创作》《行书教程》《书法创作与欣赏》《书法艺术》等;发表书法研究论文三十余篇。

《行书教程》MOOC在智慧树和中国大学慕课开课。

作品获第一、二、三届“兰亭奖”提名;入展第七、九、十、十二届国展等。

梅花香自苦寒来◆倪文东(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家傅如明傅如明是我的第一位硕士,后又跟随我攻读博士学位,连云港人,出生在著名的水晶之乡——东海。

他朴实、敦厚,话语不多,做事踏实。

他于200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美术学书法硕士学位,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首批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5年毕业去了西安工业大学任专职书法教师。

傅如明曾在苏北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十七年,教务之余的时间他都用在了书法上。

寒来暑往,别人娱乐,他躲在自己的小屋里默默地看,静静地写,行走在法帖之中,沉醉于点划之间。

地域偏僻,没法与外界交流,他就通过大量书籍报刊了解外界信息,到县、市登门拜访书法前辈,自费到南京、北京去看书法展览……梅花香自苦寒来,辛勤的付出迎来了丰厚的回报。

多年来,傅如明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各项展览十余次,连续入展首届、二届、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三届“兰亭奖”获奖提名……傅如明书法南北兼容,既有南方的秀逸又有北方的雄浑。

他尤以小楷为最,典雅飘逸,温文儒雅。

小楷从唐《灵飞经》入手,上追魏晋,下探元明,笔法精到,结体灵动,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书卷气息。

他的大楷更多受到颜体的影响,用笔多篆籀气,在吸收颜体深沉厚重的笔意的同时,又兼用了小楷中一些瘦硬轻灵的笔画,得玉环飞燕之美,合高山流水之度。

行草笔墨酣畅大气,点画气势磅礴,轻松而不率意,雄浑而不板滞,既出于传统,又能在传统上创新,把时代气息和个人情愫丝丝缕缕地渗透进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从中学教师到书法博士,他以小楷名震书坛,近百位学生冲入国展

从中学教师到书法博士,他以小楷名震书坛,近百位学生冲入国展

从中学教师到书法博士,他以小楷名震书坛,近百位学生冲入国展他是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博士,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的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曾在偏僻乡村执教近20年,艰苦的生活环境依旧磨灭不了他对书法的热情;他20余年潜心研究书法,小楷作品多次在全国展入展获奖,并连续三次入选兰亭奖;他被誉为最有创作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出版多部书法专著,影响了全国大批小楷爱好者;他就是墨池学院的小楷课程人气导师——傅如明老师。

傅如明,又署傅汝眀,江苏省东海县人。

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师从倪文东教授。

现任教于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书法教育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

著作:《中国书法经典百品丛书·碑刻书法百品》、《中国古代书论选读》、《荣宝斋书谱·王羲之小楷技法解析》、《书法篆刻创作》、《行书教程》、《书法创作与欣赏》、《书法鉴赏》;出版书法教学光盘《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法书临摹》、《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名帖精讲》、《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书法创作》一套。

发表书法研究论文三十余篇。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及单项展十余次,其中一、二、三届“兰亭奖”入展并获奖,第七、九、十、十二届国展等。

傅如明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傅如明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局部)乡村执教,开启小楷生涯1985年,傅如明从中师毕业,被分配到苏北的一所中学任教,这一教就是17年。

他教学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练字,所有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临摹、创作上。

那段时间生活条件艰苦,傅如明的居所里甚至没有一张可供写颜楷的桌子,不得已,他开始转习小楷《灵飞经》。

起初没人教,傅如明就自己瞎写,他用生宣纸,中楷笔临《灵飞经》,怎么都写不到位。

后来请教了一位老书家,才知道小楷有小楷笔,要用半生熟的宣纸。

傅如明临《灵飞经》选对了工具,让他临习小楷变得轻松许多,字也越临越小。

得法全自古人书——傅汝明的书法世界

得法全自古人书——傅汝明的书法世界

【书家19得法全自古人书——傅汝明的书法世界扬开飞傅汝明(如明).1965年2月生,江苏连云港人,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

书法作品入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第二届中国书法。

兰亭奖‘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垒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晨.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展.庆祝建党85周年书法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新加坡——中国江苏书法交流晨,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首届中国书画小作品大赛.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

获奖:第四届中国书法篆刻电视大赛成年组优秀奖.。

天马杯”全国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书法教师书法篆刻擂台赛一等奖.首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晨金奖,“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金奖,“中华魂”全国书画艺术大展优秀奖,第一回韩中书艺家作品展特别奖。

发表文章:《明代小楷书法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别创其法,率而师心》发表于《书法赏评》(双月刊),《黄道周_爱其小楷书法》发表于《书法导报》.《浅谈(毒公钟).(豢公博)、<泰公簋>及其书法艺术特点*发表于Ⅸ书法》.《浅谈启功先生。

师笔”说》入选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Ⅸ黄道周其人其书》发表于《书_;圭赏评》(双月刊).《文微明及其小楷书法艺术*发表于《当代艺术》。

参加编著:参编《中国美术百科全书》.参编《中国书法年鉴》,编著《中国书法经典百品丛书·碑刻书法百品》.《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法书临摹/名帖精讲/书法创作》。

我与博兄相识三载.共事不足半年,结下了浓浓的书法情缘。

傅兄其人亲切可感者多矣,最让我时常想念的莫过干他的书法。

傅兄寄身书法,忘怀楷则,爱而且攻.乐至成癖。

无论身处何境,总能屏息凝神,执笔挥毫,其情其景,可赏可叹。

故其书艺高出吾侪远甚。

博兄者,江苏人士,曾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2002年考人著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攻读书法硕士,毕业后落迹西安成为一名大学书法专业教师。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品评及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品评及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品评及其影响傅如明【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学理论开始涉猎品评体系,逐步完成了书法等级品评理论,但是对于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后世的书学品评理论产生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的梳理、归纳、分析.文中对这一阶段书论进行梳理,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书法品评理论归纳研究,认为书法品评理论是古代书论的一个重要脉络,在南北朝时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后世书法品评理论的源头.%Calligraphy theory in Wei, Jin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began to involv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the calligraphy grade elvaluation theory. But the evaluation of the theor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later evaluation theories have not been sorted and analyzed systematiall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alligiaphy theory in this period shows that calligraphy evaluation the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ancient calligraphy theory. The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was form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which is the source of later calligraphy evaluation theories.【期刊名称】《西安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9【总页数】5页(P765-769)【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书法;品评;源头【作者】傅如明【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92.23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觉醒,书法已摆脱了对文字的依附,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为理论形态的书论,伴随着大批杰出书家的涌现而逐渐得到概括和阐释,提出了许多新的书法美学观点和概念,涉及到书法美学的诸多范畴.其中,书法品评理论开启于魏晋南北朝,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南朝时期书学品评理论逐渐脱颖而出,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形态.书法艺术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书体多样,而且有了为数众多,风格不同的书法作品.魏晋以后着重于人物的风姿、风采、风韵的人物品藻大为盛行.众多的文论、画论纷纷问世,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谢赫的《古画品录》等.许多理论家还对文艺批评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遍涉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这些文艺理论为本时期书法评论的繁荣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学术土壤.艺术实践的发展也向书学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使书家们从艺术的角度对作品的分析、比较变得可能[1].尺牍书法在世族士人间深受重视,书论由魏晋时期书势论以对书体的赞美,转向对书家个体的关注,以品评为主要内容的书论成为魏晋南北朝书论的重要部分.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王僧虔《论书》、袁昂的《古今书评》、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至庾肩吾《书品》可谓一脉相承,逐渐形成体系,并影响了后世的书学品评理论.1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品评及发展1.1 《采古来能书人名》首开书家品评之风《采古来能书人名》传为羊欣所作.但此文卷首有“臣僧虔启:昨奉敕,须古来能书人名.臣所知局狭,不辨广悉,辄条疏上呈羊欣所撰录一卷,寻索未得,续更呈闻.谨启.”[2]一段话,语义歧疑,为王僧虔所作.《说郛》本以“辄条疏上呈”断句,定为王僧虔撰.张彦远《法书要录》收录此文,也定为“齐王僧虔录”.朱长文《墨池编》转录此文时,题为齐王僧虔《答录古来能书人名》,作者就为王僧虔.《佩文斋书画谱》也收录此文.对于此文的作者尚存疑异,姑且不论,暂存其旧,以羊欣为其作者,文中主要探讨其史论价值.羊欣(公元370-442年),字敬元.南朝宋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城)人.官至中散大夫,义兴太守.书法见重一时.王僧虔《论书》评其书法云:“见重一时,行草尤善”,唐张怀瓘《书断》云:“敬元尤善于隶书,子敬之后,可以独步”[2]. 《采古来能书人名》主要价值在于:一是采集了自李斯以下的重要书家、书体和书法艺术成就,为我们了解东晋以前的书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通过这些史料,文中对这段时期的书史有较为完备的了解.二是他首开书家品评之风,文中品评了上起秦代李斯,下至东晋四十余位书家的书法艺术.但《采古来能书人名》给我们提供的是史料大于品评.《采古来能书人名》之品评与史料结合在一起,品评了四十余人.品评的特点是开始将人的特点介入到书法艺术的品评中.①把对人的面貌气质的描述用语“肥”、“瘦”的概念引入书评.如:“颖川钟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车征,二子具学于德升,而胡书肥,钟书瘦.”“河东卫觊,字伯儒,魏尚书仆射,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②提出“骨势”“媚趣”的品评标准.“王献之,晋中书令,善草藁,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肥”、“瘦”、“骨势”、“媚趣”逐渐成为后世书法品评美学之重要标准[3].1.2 《论书》王僧虔将“天然”“功夫”引入书法品评王僧虔(公元419-503),南朝宋齐间琅玡临沂人,仕宋,官至尚书令;仕齐,转侍中.通文史,谙音律.工书,南朝梁虞肩吾《书品》称其书“雄发齐代”.王僧虔书论有《书赋》、《论书》、《笔意赞》,其中主要涉及品评的是《论书》.王僧虔的品评继羊欣之后又有新的发展.他秉承了羊欣的品评模式,“肥”、“瘦”、“筋”、“骨”也是其品评之标准,“昔杜度杀字甚安,而笔体微瘦”,“崔杜之后,共推张芝,仲将谓之草圣,伯玉得其筋,巨山得其骨”……王氏对书法品批评提出了“天然”与“功夫”书法美学概念:“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天然”指天赋,悟性,尤指书法中体现出来的才气,“功夫”指人为,主要指后天获得的才能,这两者都重要,王僧虔偏重于前者.“天然”指的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与此同时,王僧虔还反复运用“入能流”、“入能品”、“妙”等相关概念:“谢安入能流”,“谢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能流”;“谢静、谢敷并善写经,亦入能品”;“伯英之笔,穷神静思,妙物远矣,邈不可追,遂令思挫于弱毫,数屈于陋墨,言之使人于邑”;“孔琳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二王后略无其比,但功夫少,自任过,未得尽其妙,故当劣于羊欣.”这些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后来“神品”“能品”“妙品”评书的滥觞.其次,王僧虔还提出了“力”,“媚”这一概念:“郗超草书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萧思话全法羊欣,风流趣好,殆当不减,而笔力甚弱”;“孔琳之书,天然绝逸,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这又是涉及到书法美学的又一个“力”,“媚”问题.“力”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生命力,“媚”是书法艺术的外在感性形式,两者缺一不可.这是王僧虔对于书法品评理论的一大贡献.1.3 《古今书评》袁昂将类比之法引入书法品评袁昂(461-540),扶乐(今属河南)人.一说陈郡阳夏人,字千里.仕齐为吴兴太守,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位司空.卒谥穆正.颇得梁武帝萧衍的宠遇.他是一位书学理论家,也能作书,但水平不高,不很有名.他的主要特点是“擅于知人”.《梁书》本传说被他接见的人“号为登龙门”,李白有云:“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足见袁昂是一名以评鉴人物著称的人.陈思《书小史》云:“昂以孝称,善书画,尝著《书评》(即《古今书评》)一卷.”普通四年(523),梁武帝敕袁昂“评古今书”,遂作《古今书评》.他品评的书家凡二十五人:秦汉九人,三国三人,两晋四人,南朝九人.所评书家不是按照时代先后顺序,而是先评二王,次及南朝书家,然后两晋、三国、秦汉诸家.他仿照魏晋人物品藻的方式,采用设喻比拟的方法评论名家的书法.如:“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萧子云书如上林春花,远近瞻望,无处不发.”“师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2]……袁昂的品评有新的发展:一是对书家的排列不分时代先后,首列王羲之父子,把王羲之父子又摆到了最高位置.而当时的梁武帝萧衍却是尊钟、张而抑二王的,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梁武帝这样说:“又子敬之不迨逸少,又遗少之不及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说明南朝梁年间,在梁武帝的影响之下,人们改变宋齐时期二王高于其它书家的看法,而把钟、张摆在二王之上.但袁昂并非如此,开始便推出二王,在文后部分说:“张之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至少把二王等同于钟张,但还是强调王羲之无与伦比,王献之冠盖于世.这反映了梁陈年间书法上的质妍之争的现实存在,从中看出,书法品评思潮的变化.其次是用自然事物和人物喻书,开创了一种新的书评形式,男女老幼,飞禽走兽,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应有尽有.[4]在他所论及的二十五人中,用作比喻的对象有三种:一种是以自然形象为喻,如称“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第二种以历史或当时人作比喻,如“庾肩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便音态出”.第三种则音乐为喻,如称“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第一种比喻在袁昂之前已多有所见,后两种则属袁昂先用.这些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书境概括,在古代书论中已被引为名言.这是魏晋以来流行于世的人物品藻之风在书法艺术领域中影响的结果.这些恰好契合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以书法标榜人物风流的精神需要,所以经梁武帝的首肯而流行于世.袁昂的《古今书评》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评论的准确性,还在于他的评论方法.文章上奏后又作了一些改动,传世有两个版本:一为署袁昂著的《古今书评》,一为署萧衍著的《古今书人优劣评》.1.4 《古今书人优劣评》梁武帝萧衍推波助澜萧衍(464-549),字叔达,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他长于文学,善音律,并精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他是一位重要人物,书法方面有相当高的造诣,同时也是一位颇有见地并很有作为的书法理论家.他利用其特殊的身份,通过与大臣们的往来,积极介入书法评论,促进了书法评论艺术的发展.传为他的《古今书人优劣评》是中国书学理论史上的名篇.文中这样写道:“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王羲之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文中也多采用类比的方法,用自然物象或人的各种生动形象来比拟书家的书作或书风.梁武帝萧衍之《古今书人优劣评》与《古今书评》则大同小异.不同之处是篇幅增大至三十二人,所评人物亦有所调整,对某些书家的评语也作了一些变动.由于文中多处论述与袁昂的《古今书评》如出一辙,后人多以此文为抄袭劣作,其实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萧衍与袁昂是君臣关系,袁昂曾云:“奉勅,遣臣评古今书,臣既愚短,岂敢辄量江海,但圣主委臣斟酌是非,谨品字法如前.”两者的评论还是有差别的.如对二王的评论:袁评:“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萧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2]对于王羲之,袁昂强调了“韵”,萧衍还看到了“雄和逸”,以龙跳虎卧喻之,移用了袁评中的比喻,突出了大王书的“力”和“势”.对于小王,袁氏在描述王献之字势所表现出来的神采,而萧评则更誉之为“绝众超群,无人可拟”.1.5 《书品》庾肩吾将品级理论引入书法品评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字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初为晋安王萧纲常侍,纲立为帝时,官度支尚书.擅长诗赋,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庾度支集》.工书法,徧探名法,草隶兼善.南朝梁书法评论家、书法家.张怀瓘《书断》称他:“累纪专精,遍探名法”、“变态殊妍”、“手不称情”.《述书赋》在称赞他的文才的同时,却没有肯定他的书法:“工归文华,拙见草正”.但正因为他擅长诗赋,又有书法实践经验,所以能在书法理论上颇有建树,开创了分级品评书家的体例.庾肩吾的《书品》之“品”当源自“九品中正制”之等级模式.“九品中正制”是创始于曹魏而至南朝各代一直沿用不衰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南朝时期庾肩吾前后,文学、绘画已经出现了一些品级著作,如钟嵘的《诗品》,谢赫的《画品》等,故《书品》的出现也有它的文化背景.在引言中他说“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类相附,大等而三,复为略论,总名《书品》”.《书品》品评了自汉至梁书家一百二十余人,全部以上、中、下三品,此所谓“大等而三”;每一大等中又包含上、中、下三个小品,即“小例而九”.每一品级先列书家名单,再行品评.在庾氏的《书品》中,品评的对象是古今书家,论列的次序着眼于优劣高下,对于九品分类标准有明确的界说,如他把“天然”与“功夫”首先作为上品之评论标准,将张芝、钟繇、王羲之列为“上之上”.论曰:“若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花落纸,将动风彩,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非世人之所学,惟张有道,钟元常、王右军其人也.张功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功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功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功夫过之.”很显然,上品是天然功夫俱佳,“贵越群品”.在“功夫”与“天然”中他又更推崇“天然”,因为“功夫”可以靠勤学苦练得之,而“天然”则需要天赋.因此,庾氏认为“天然”才是艺术的至高境界“疑神化之所为,非世人之所学”.值得一提的是王献之被放在上中品之列,可以窥见他有明显的抑献扬羲的倾向[5].再如他把下品限于“动成楷则,殆逼前良”.其中“下之下”之“雕文,非特刻鹄;下笔宁止追响”论曰:“此二十三人皆五味一和,五彩一色,视其雕文,非特刻鹄,观其下笔,宁止追响,遗迹见珍,余芳可折.”这是建立在考证、究源、分析、比较、归纳等基础之上的,反映了书评向纵深方向发展,并一直波及到以后各代.如此详细地分等级分析、比较、归纳,把书法品评理论推向新的高度,为后世的神、妙、能之品评标准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在庾氏的品评中还很注重书家或书风成败的社会、时代、文化背景,如“陆机以宏才掩迹”,“崔子玉擅名北中,迹罕南度”.另外,庾氏并非一味的厚古薄今,如在“上之下”中列了阮研“居今观古,尽窥众妙之门,虽复师王祖钟,终成别构一体.”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品评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他们对书法的评论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说明他们对书法的评论已接触到书法风格的社会属性,着重说明了不确定的书法艺术表现中有确定的社会内容,但尚没有追溯书家本身独具特点的精神风采与其个人风格间的密切关系,这在后代的书论中才有所阐述;②他们的书法评论给当时的书法界带来了生气与活力,但从理论形式上看,他们的论述与批评尚属点评式的,没有形成理论的缜密性和系统性,在这一方面向前迈出一步的当是庾肩吾的《书品》;③以萧衍为核心的书评家群体,确立了钟繇、二王的历史地位,萧衍评论以前,对钟繇、二王的推崇却不很突出.如在南宋,王愔的《古今文字志目》中,钟繇在中卷之后,二王在下卷之后.羊欣的述评中,钟王三人也混杂在一系列书家之中,而且比较模糊.虞和的《论述表》一开头就说:“洎乎汉魏,钟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但未具体评述,而只有“纪事的批评”.其后,南朝的王僧虔论书,评了一系列书家,却无专条评述钟、王二人.萧评中把钟繇放在篇首,又将“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移至王羲之名下,对王献之则加上“绝众超群,无人可比”,袁昂将二王置于一、二条等.这一现象对中国书法美的历史流程影响极大,对尔后的书法审美都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2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品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魏晋南朝的书法品评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唐至清千余年间,书法界不断有对书法品评理论或书家分品的论著出现.如《唐人书论》、唐代李嗣真的《后书品》,吕总的《续书评》,米芾的《海岳名言》,清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等等.品位高下法也已成为中国书法品评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理论模式.尽管在南朝以后,书学的分品方式,“品”之级数以及名称有所不同,但是其内涵及标准上大体是循此线索稍加调整、变更而成.因此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南朝时期及其以后,随着书法品评体系的不断发展,标志着书法品评模式的基本形成,并对后世的书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相关文献】[1]二十世纪书风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A Ser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alligraphy Style Research, Historical Context [M ].Shanghai:Shanghai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Press,2000.(in Chinese)[2]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Collected papers about Calligraphy of Past Dynasties Calligraphy Theory Selected Works[M].Shanghai:Shanghai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Press,1979.(in Chinese)[3]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JIN Xue-zhi.Chinese Calligraphy Esthetics[M].Nanjing:Jiangsu Art and Literature Press,1994.(in Chinese)[4]郑晓华.古典书学浅探[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ZHENG Xiao-hua.Classical Calligraphy Learning Exploring[M].Beijing:Social Science Press,1999.(in Chinese)[5]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LIU Tao.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Wei,Jin,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Volume[M].Nanjing:Jiangsu Education Press,2002.(in Chinese)。

雄出奇崛颜真卿

雄出奇崛颜真卿

雄出奇崛颜真卿颜真卿书法在广度上的影响几已超过王羲之,颜体楷书在当今影响仍然深远。

其人其书为世所传颂,选其代表作,略作分析,感受鲁公之气节。

标签:颜真卿;楷书;人品与书品;气节马宗霍《书林藻鉴》云:“唐初脱晋为胎息终属寄人篱下,未能自立。

逮颜鲁公,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

”可见颜鲁公于书学中开宗立派的地位。

“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

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语出爱新觉罗.玄烨《跋颜真卿墨迹后》)可见颜鲁公书品、人品俱佳。

“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杨凝式)得之,赵吴兴(赵孟頫)弗能解也。

”(语出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颜真卿,世称颜鲁公,官至太子太师,郡望系琅琊临沂颜氏。

颜氏一族世代以诗书传家立世,尤重翰墨。

颜真卿幼承庭训,留意临池,秉承家教,攻读诗书。

起初以书记事学文所用,惟其性爱之,所见亦多,所临亦多,所书亦多矣,虽无心以书而立世,然玩习趋变,不求其名而反显其名。

颜真卿书迹最早见诸著录的是《雁塔题名》,存世可见的《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史华勒石。

碑纵285厘米,横102厘米,凡34行,每行66字。

此碑用笔清劲,结体谨严,明代学者孙鑛《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

世掾史家鼻祖。

又点画太圆整,笔写不应如此。

米元章谓鲁公每使家僮刻字,会主人意,修法波撇,致大失真。

观此非诬。

”;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四友斋书论》:“正所谓世下最传者,盖鲁公书妙在险劲,而此书太整齐,失之板耳。

”;明王世贞评此碑云:“此帖结法尤整密,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耳”。

明杨士奇《东里续集》:“虽书法至颜柳,晋人之风几尽,然公书端方刚劲、凛然忠义之气故为世所贵,而学书者必合公真行观之,乃的其妙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书法家傅如明
作者: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年第08期
傅汝明(傅如明),生于1965年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倪文东教授。

现为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盟盟员、北京人文大学兼职教授。

编著《中国书法经典百品丛书·碑刻书法百品》《中国古代书论选读》《王羲之小楷技法解析》,参编《中国书法年鉴》《中国美术百科全书》《书法鉴赏》等;出版书法教学光盘《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法书临摹》《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名帖精讲》《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书法创作》一套。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及单项展十余次,其中入展一、二、三届“兰亭奖”并获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