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操作技术

合集下载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规范了医疗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操作标准和流程,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通常包括各种医疗操作的步骤、禁忌和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方法等内容,旨在帮助医疗技术人员正确、规范地进行医疗操作。

首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依据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编制而成的。

它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概括,更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操作技巧和方法的总结。

因此,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和权威,对医疗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其次,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是非常严谨和科学的。

在编写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时,通常会邀请专业的医学专家和资深的医疗技术人员进行专题研讨,对医疗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和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确保规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最后,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意义重大。

它是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不仅规范了医疗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还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它对医疗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范作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指南及常规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指南及常规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指南及常规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指南及常规》
哎呀呀,咱今天就来唠唠这个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指南及常规。

就说上次我陪我家亲戚去医院看病吧。

一进医院那感觉,真的是啥都有规矩。

医生询问病情的时候,那可仔细了,一点点细节都不放过,就跟侦探似的。

然后各种检查,每一项检查都有它特定的流程和要求,护士们也是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一点都不能马虎。

比如做那个抽血检查,护士姐姐先让我们坐好,然后熟练地拿出工具,找血管的时候可认真了,就像在寻找宝藏一样。

找到后,消毒、扎针,动作一气呵成。

抽完血还仔细地叮嘱我们要按压好针眼,别揉别乱动,不然会青一块紫一块的。

这就是操作规范呀,不能乱来的。

还有看医生诊断的时候,也是对照着那些诊疗指南,一项一项地分析。

该做什么检查,该用什么药,都有明确的规定。

医生就像有一本秘籍一样,按照上面的指示来操作。

就连病房里的常规护理,护士们也是做得一丝不苟。

几点量体温,几点发药,什么时候该提醒病人做什么,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你看,这医疗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这些操作规范、诊疗指南及常规。

它们就像是给医疗工作者们画了一条条清晰的线,让大家都能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保证我们患者能得到最好的治疗和照顾呀。

咱可得好好遵守这些,毕竟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呢!
总之啊,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指南及常规真的太重要啦,可不能小瞧它们哟!。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二)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二)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二)引言概述:
本文档是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二)的详细说明。

作为医务人员,掌握内科基本技术操作是提供有效医疗保健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展开详细的讲解,每个大点下包含五至九个小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操作技术。

正文:
一、静脉穿刺技术
1.准备穿刺工具和材料
2.找准穿刺部位
3.消毒操作
4.固定穿刺针及连接输液管
5.观察和处理穿刺后异常情况
二、导尿术的操作
1.准备导尿工具和材料
2.消毒患者私密部位
3.插入导尿管的正确方法
4.固定导尿管
5.观察导尿情况及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三、心电图监测技术
1.准备心电图监测仪器
2.安装心电图监测仪器
3.正确连接导联线
4.记录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5.解读和分析心电图结果
四、氧气吸入技术
1.准备氧气吸入设备和配件
2.检查吸氧设备是否正常
3.正确调节吸氧流量
4.解读患者氧气饱和度指标
5.监测吸氧效果及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五、口腔护理操作
1.准备口腔护理工具和器材
2.检查患者口腔卫生情况
3.正确清洁口腔和牙齿
4.处理口腔问题和并发症
5.宣教患者正确口腔护理方法
总结:
本文分别介绍了内科基本技术操作的五个大点,每个大点下包含五至九个小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操作技术,医务人员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和治疗。

在实践操作中,医务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观察患者状
况并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同时,宣教患者正确的操作和护理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维护。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一、概述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指中医医疗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按照中医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它是中医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基础,对规范中医医疗行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临床诊断操作规程1. 问诊:详细了解患者主诉、病史、家族史等情况。

2. 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等情况。

3. 闻诊:听取患者自述症状及自然界、社会环境情况。

4. 切诊:按照中医诊疗经验及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辨证论治。

三、中医治疗技术操作规程1. 中药处方: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中药处方,并注意药物的组方、药量、煎服方法等。

2. 针灸操作:操作前应严格消毒,掌握准点穴位、插针深浅、拔针技巧等。

3. 推拿按摩:按摩力度、手法及时间应得当,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伤害。

4. 气功调摄:指导患者进行气功调摄,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四、操作中的安全措施1. 患者的文明接待:保持诊所的文明秩序,规范待诊流程,避免患者因急躁、情绪失控等原因影响医疗工作。

2. 医疗器械消毒: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规程,保证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

3. 药物使用安全:严格掌握药物使用剂量,监控用药情况,避免因药物过量或滥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五、责任与监督1. 中医医疗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加强对中医医疗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3. 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疗工作者的治疗工作,不得干扰医疗秩序。

以上即是《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的内容,希望中医医疗人员和患者能够共同遵守,让中医医疗工作更加规范、安全、有效。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在医疗领域中,规范的操作是保证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针对各种医疗技术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和标准,确保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遵循规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少操作风险,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中,关键的一点是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操作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检查结果、过敏史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全面的评估,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特殊需求,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和器械,提前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其次,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保持适当的专注和专业态度。

他们应遵循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做到细心观察,注意患者的反应和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操作方法,避免因操作失误或不当引发的意外事件。

此外,医护人员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手卫生的重要性。

在医疗技术操作前后,医护人员应正确洗手或消毒,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防止交叉感染和交叉污染。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因个人行为引发医疗纠纷和意外事故,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

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中,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医疗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协作性强的工作,需要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配合。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相互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加强沟通和配合,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最大化。

此外,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还包括相关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医护人员需要在操作前对潜在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操作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防止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出现意外情况。

总而言之,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是医护人员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专注和专业态度,遵循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注重个人卫生和手卫生,加强团队合作,评估和预防操作风险。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手册完整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手册完整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手册完整目标:本操作手册旨在提供对中医医疗技术的全面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进行中医医疗操作,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1. 引言中医医疗技术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本操作手册将介绍中医医疗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以帮助医务人员全面了解中医医疗的核心要点。

2. 中医医疗技术的基本原则在进行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技术操作。

- 综合施治:综合运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和技术,以达到综合施治的效果。

- 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需求和体验置于首位,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 调理平衡:通过中医技术操作,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恢复人体的健康。

3.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步骤以下是中医医疗技术的常见操作步骤: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和病因。

2. 闻诊:借助闻觉来了解患者的气味变化,判断病情和病因。

3. 问诊: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和询问,了解其主诉、病史等情况。

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来判断病情和病因。

5. 治疗技术操作:根据医生的判断和诊断结果,运用各种中医治疗技术和方法进行治疗,如针灸、推拿、中药煎煮等。

4. 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在进行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时,应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确保患者适宜接受中医医疗。

- 操作时应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 操作过程中应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技术操作。

5. 结论本操作手册中介绍了中医医疗技术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操作步骤,希望能够对医务人员正确进行中医医疗操作提供帮助。

通过严格遵守操作手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可提高中医医疗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疗操作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医疗操作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医疗操作技术、护理操作规程医疗操作技术、如何护理操作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一、素质要求: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1.洗手。

2.备齐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扳手、(中心供氧除外)、治疗盘内有弯盘、鼻导管 1 根、胶布、棉签、蒸馏水(或凉白开)、小水杯、污物碗、别针、湿化瓶、胶皮管。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1.打开氧气筒总开关放出小量氧气,以冲净气门上的灰尘,随即迅速关好总开关。

2.装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检查有无漏气。

3.湿化瓶内装 1/32/3 蒸馏水(或白开水)与氧气装置连接。

4.用胶皮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1/ 35.将氧气筒及用物放置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6.用棉签清洁鼻孔。

7.调节氧气流量,检查氧气是否通畅,连接鼻导管。

8.将鼻导管沾水润滑后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长度约是鼻尖到耳垂的 2/3。

9.用胶布固定鼻导管于鼻翼两侧,用别针固定胶皮管于病人肩部衣服上观察有无呛咳等情况。

10.记录吸氧时间、签全名。

11.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从鼻腔中拔出,取下别针、胶布,用纱布擦拭病人鼻翼。

12.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再次开流量表,放出余气之后再关紧流量表。

13.记录停氧时间,签全名。

四、操作后:1.正确放置氧气装置。

2.整理用物,将鼻导管毁形并浸泡消毒;湿化瓶浸泡消毒;蓝芯管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鼻饲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一、素质要求: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

二、操作前准备:1.洗手、戴口罩。

2. 备齐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有消毒胃管一根),镊子一把,弯盘、 50ml注射器 1 支,纱布,石蜡油、汽油、棉签、胶布、手电筒、治疗巾(病人毛巾)、别针、压舌板、线绳、鼻饲饮食、备温水适量。

门诊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门诊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门诊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门诊医疗技术操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本规定订立。

本规定适用于本医院门诊部全部医疗技术操作。

第二条医院门诊部全部医务人员应遵守本规定,正确操作医疗技术,确保医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第二章门诊医疗技术操作流程第三条门诊医疗技术操作应依照以下流程进行:1.预约挂号:患者在就诊前需提前预约挂号,准确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病情描述。

2.等待就诊:患者依照预约时间在候诊区等待就诊。

3.患者就诊登记:医务人员核对患者信息并在病历系统登记。

4.医师诊断:医师依据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订立。

5.医疗技术操作:医师依据治疗方案进行医疗技术操作,如注射、拔牙、换药等。

6.医嘱开具:医师订立医嘱,包含用药、用量、用法等。

7.缴费结算:患者依据医嘱和实际治疗情况进行费用结算。

8.给药、治疗:患者依照医嘱要求进行给药和治疗。

9.就诊结束:患者完成医疗服务后离开门诊部。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前应认真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患者身份和病情全都,避开误诊和误治。

第五条门诊医疗技术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保证操作环境的清洁乾净,操作台面、器械、药品等应进行有效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操作安全。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操作医疗技术。

第七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前应自动向患者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和预期效果,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应佩戴干净乾净的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并保持双手清洁。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应注意操作细节,遵从医疗操作规范,不得随便更改治疗方案或未经医师同意擅自停止治疗。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对医疗技术操作进行记录,认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变动、治疗过程和效果等,并及时上报医师和相关部门。

第三章门诊医疗技术操作要求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应遵守以下要求:1.注射:准备注射器材应先选择无菌器材,操作前应进行双手洗净,并戴好手套。

六项无菌技术操作法

六项无菌技术操作法

六项无菌技术操作法
无菌技术是在实验室和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技术,用于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以下是六项无菌技术操作法的详细介绍:
2.消毒操作: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需要对操作区域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使用酒精、紫外线、高温等。

消毒操作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并保持操作区域的干燥。

3.穿戴无菌衣物: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人员需要穿戴无菌衣物,以防止人体的微生物污染。

无菌衣物包括无菌手套、无菌帽、无菌口罩等,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并保持衣物的干燥和整洁。

4.灭菌操作:对于需要使用的器械和培养基等材料,需要进行灭菌操作,以确保其无菌。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压力灭菌、化学灭菌等。

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需要考虑物品的特性和要求。

5.无菌操作台:无菌操作台是进行无菌操作的重要设备。

操作台通常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具有可拆卸的透明遮挡板和风幕,以保持操作区域的无菌环境。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需要将材料放置在操作台上,并避免与非无菌区域接触。

6.快速无菌技术:在一些需要快速进行无菌操作的场合,可以使用快速无菌技术。

常用的快速无菌技术包括滤膜法、放射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样品进行无菌处理,并减少了传统方法中的大部分操作步骤。

总结起来,无菌技术操作法主要包括空气净化、消毒操作、穿戴无菌衣物、灭菌操作、无菌操作台和快速无菌技术。

通过正确使用这些技术和
操作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实验和医疗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操作目的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中医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操作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操作范围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中医医师进行诊疗操作,包括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煎煮等操作。

三、操作条件1. 中医医师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2. 在进行操作前,应保证操作环境的整洁,操作器材的清洁消毒。

3. 患者应接受相应的治疗前评估,排除禁忌症和不适宜的情况。

四、操作流程1. 在进行操作前,中医医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2.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并向患者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3. 在进行操作时,应准确、细致地操作,避免造成患者的不适或伤害。

4. 治疗结束后,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指导。

五、操作注意事项1. 对于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或有特殊情况的患者,中医医师应特别慎重,在诊疗前进行综合评估和考虑。

2. 在操作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应。

3. 对于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中医医师应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并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

六、操作后处理1. 治疗结束后,应对操作器材进行清洁消毒,保证操作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2. 对于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中医医师应给予明确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并定期进行随访和复诊。

七、操作规范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中医医师进行临床操作的基本准则,中医医师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通过《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规范操作,可以提高中医医师的临床技术水平,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促进中医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前言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文件,是规范医疗技术操作的准则。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技术操作,减少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的医疗技术操作,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在工作中涉及的医疗技术操作环节。

本规程应与医疗机构其他相关规程相互配合,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三、操作准则1.所有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必须遵循医疗规范和该技术的操作标准,确保操作安全可靠。

2.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认真阅读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

3.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手套,保持个人卫生。

4.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向患者作好解释,得到患者的充分同意。

5.操作人员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必须认真操作,不能马虎行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6.操作人员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必须注意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7.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或意外情况时,必须及时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报告,以便进行及时处理。

8.操作人员在操作结束后,必须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并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

1.注射操作规程1.1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规格,确认药品是否过期,规格是否正确。

1.2准备注射器、药液和纱布等相关物品。

1.3洗手、穿戴手套。

1.4患者的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1.5抽取药液,遵循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1.6进行注射操作,保持手法轻柔。

1.7操作结束后,处理废弃物品,做好记录工作。

2.静脉输液操作规程2.1准备输液袋、输液管、针头等相关物品。

2.2检查输液液体的清晰、无漏液或气泡。

2.3洗手、穿戴手套。

2.4患者的静脉输液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2.5将输液管连接到输液袋,调整滴速。

2.6定期检查输液情况,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

2.7输液结束后,做好记录工作,处理废弃物品。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一、操作规程总则1.1目的和依据1.2适用范围1.3术语和定义二、治疗操作规程2.1诊断2.1.1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其病情和身体状况。

2.1.2仔细观察病人的舌苔、脉象等中医诊断要素,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确诊。

2.2针灸2.2.1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准备好针灸所需的器械,确保安全、清洁。

2.2.2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确定穴位和针灸方法,并进行针灸操作。

2.2.3在针灸过程中,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2.3草药制作2.3.1选用符合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草药材料,按比例称重。

2.3.2按照中药方剂的要求,进行草药的煎煮操作。

注意火候、水量和煎药时间的掌握。

2.3.3草药煎煮完成后,对药渣进行处理,使其符合环境卫生要求。

2.4推拿按摩2.4.1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查体,并了解病人的疼痛点、不适感。

2.4.2根据病情和中医辨证分型,制定推拿按摩操作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2.4.3在推拿按摩过程中,注意遵循操作技巧,避免造成疼痛和不适。

三、操作规程的监督和管理3.1执行人员的要求3.1.1中医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岗位,负责制定、修订和管理操作规程。

3.1.2中医医疗机构应对从事中医治疗的医师、护士等人员进行相关操作规程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和遵守操作规程。

3.2日常监督和检查3.2.1中医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操作规程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2.2中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激励医务人员遵守操作规程,严惩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3.3不良事件处理3.3.1发生不良事件时,中医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事故救援和处理。

3.3.2中医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将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

3.3.3中医医疗机构应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操作规程的修订和废止4.1操作规程的修订和废止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进行。

急诊科常用诊疗操作技术

急诊科常用诊疗操作技术

急诊科常用诊疗操作技术急诊科是医疗机构中最为繁忙的科室之一,因为它是处理急诊情况的地方,对于各种急性疾病和创伤的处理要求高效和准确,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急诊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

1.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急诊科常用的紧急处理技术,适用于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病人。

常用的心肺复苏技术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等。

2.静脉通路建立:在急诊科,静脉通路建立是非常常见的操作技术。

它用于给予迅速有效的治疗药物和输液。

常用的方法包括经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穿刺等。

3.导尿术:导尿术用于尿液的排泄和疏通。

在急诊科,经尿道导尿是最常见的导尿术,也可以采用经皮穿刺导尿术。

4.血气分析:血气分析用于评估呼吸和酸碱平衡的情况。

通常通过静脉或动脉穿刺采集血液样本,并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分析。

5.抽血:急诊科抽血是常见的操作技术,用于检查和评估患者的生化指标、血细胞成分和感染指标等。

6.创面处理:急诊科常常会接诊各种创伤患者,因此创面处理是必备的操作技术。

它包括洗创、缝合和包扎等。

7.疼痛管理:急诊科经常接触到疼痛患者,进行疼痛管理是重要的操作技术。

可以通过给予疼痛药物、神经阻滞和物理疗法等方式进行疼痛管理。

8.病人监护:急诊科病人监护是重要的操作技术,可以通过体温、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等监测手段进行监护。

9.大型设备的应用:急诊科常常需要使用大型设备进行急诊处理,如X射线、CT扫描、超声波和心电图等。

10.复位技术:在急诊科,遇到各种骨折和脱位等情况,复位技术是必备的操作技术。

常见的复位技术包括拉拔法、外科操作和张力复位法等。

以上是急诊科常用的一些诊疗操作技术,这些技术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急诊科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达到高效准确的诊疗目的。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经营医疗技术操作的机构应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医疗技术操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

第二条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应包括技术操作的规范、设备的操作、维护与管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及考核等内容。

第三条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应由医疗技术操作的机构负责人或者专门机构负责人组织,并报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四条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应定期进行评审,保持与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同步。

第二章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五条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应明确各项操作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术前准备:对于医疗技术操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应详细描述所需文件、设备准备、操作流程等。

2.术中操作:对于医疗技术操作的具体步骤,应详细描述相应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操作流程等。

3.术后处理:对于医疗技术操作的术后处理工作,应详细描述相应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操作流程等。

4.操作安全:说明医疗技术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包括个人防护、设备安全、消毒与灭菌、废物处理等。

5.操作风险:列举医疗技术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良事件,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处理方法。

第六条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应根据不同技术操作的特点进行具体规定,确保操作过程合理、科学、安全、有效。

第三章设备的操作、维护与管理第七条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应明确医疗设备的操作规范、维护与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设备操作:对各类医疗设备的操作要求进行具体规定,包括设备启动、操作流程、参数设定、数据采集等。

2.设备维护:明确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设备清洁、检修、质量验证等。

3.设备管理:规定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求,包括设备登记、维修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等。

第八条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应建立设备使用日志,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异常情况及处理过程,以备查档。

第九条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必要时可以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需建立相应的合作协议。

三基临床技能操作

三基临床技能操作

三基临床技能操作临床技能操作是指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所需要掌握和应用的各种技术操作和操作技巧。

这些操作可以分为三大基本类别:体格检查技能、手术技能和医疗仪器操作技能。

以下是三基临床技能操作的一些具体内容:体格检查技能:1.手部洗涤:正确的手部洗涤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注意正确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并注意洗手的时间和步骤。

2.体温测量:医护人员应学会准确测量体温的方法,包括使用电子体温计、耳温计等。

3.脉搏测量:医护人员应学会如何正确测量患者的脉搏,并了解正常脉搏的范围。

4.呼吸测量:医护人员应学会如何准确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并了解正常呼吸的范围。

5.血压测量:医护人员应学会如何正确测量患者的血压,并了解正常血压的范围。

手术技能:1.注射技能:医护人员应学会不同类型的注射方法,如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并了解不同药物的注射方式和剂量。

2.导尿技能:医护人员应学会正确的导尿方法,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正确插入导尿管、取样等。

3.拔除胃管技能:医护人员应学会如何正确拔除胃管,并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4.制备手术器械:医护人员应学会如何正确制备手术器械,包括消毒和包扎等步骤。

5.外科缝合技能:医护人员应学会正确的外科缝合技巧,包括选择适当的缝合材料、缝合方式等。

医疗仪器操作技能:1.心电图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应学会如何正确操作心电图仪器,包括正确粘贴电极、选择合适的测量通道、记录心电图等。

2.血液透析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应学会如何正确操作血液透析机,包括正确连接管路、设定透析参数、监测透析过程等。

3.淋巴水肿治疗技能:医护人员应学会正确操作淋巴水肿治疗仪器,包括正确使用压力泵、设置压力和时间等。

4.呼吸机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应学会如何正确操作呼吸机,包括正确连接呼吸机和患者、设定呼吸参数、监测呼吸机的工作状态等。

以上仅是临床技能操作的一部分,不同的临床工作岗位还有更多的具体技能操作需要掌握。

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操作,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生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度

医生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度

医生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生的医疗技术操作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执业医生的医疗技术操作行为。

第三条医生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应遵守本规范,并依法履行医疗职责,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二章医生医疗技术操作要求第四条医生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具备相应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熟识和了解相应的医疗技术操作流程;3.审慎准确地推断患者的病情,订立合理的治疗计划;4.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进行技术操作;5.具备应急处理本领,能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第五条医生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应遵从以下原则:1.敬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必需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供应相关信息和风险提示;2.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行业规范,确保医疗技术操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3.重视团队合作,与其他医疗人员紧密搭配,供应优质的医疗服务;4.坚持实施医疗质量管理,不绝改进医疗技术操作水平。

第三章医生医疗技术操作流程第六条医生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依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确认需要进行相应的医疗技术操作;2.准备所需的医疗器械、料子和药品,并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3.对操作流程进行评估和安全掌控,防备操作中可能显现的风险;4.检查和确认所用设备的状态良好,如发现故障应及时维护和修理或更换设备。

第七条医生在医疗技术操作过程中,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操作:1.身着干净乾净的工作服、戴上手套和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3.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4.操作前需认真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匹配患者和操作项目;5.操作过程中需细心察看患者的反应和体征变动,及时调整操作方法;6.操作完毕后,做好清理工作,将医疗器械、料子和药品分类妥当处理;7.记录和报告操作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

医疗技术操作常规

医疗技术操作常规

医疗技术操作常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疗技术操作常规:1.洗手操作: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或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必须进行洗手。

洗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病人传播细菌的风险,同时也是保护医护人员自己的健康。

洗手的步骤包括湿手、取适量肥皂、擦手至少20秒,特别注意指缝、指尖和手腕,最后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

2.穿戴个人保护装备(PPE):在接触有传染性疾病或患者体液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保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接触。

3.测量体温:测量体温是最基本的医疗技术操作之一、使用体温计(口腔、耳朵、额头等)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体温。

这项操作常规包括将体温计插入相应的位置、等待一定时间、记录测量结果和清洁体温计。

4.输液操作: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常用于给予患者水分、营养和药物。

这项操作常规包括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消毒注射部位、连接输液器、调节滴速和观察患者反应。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定期更换输液器和检查输液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5.手术准备与操作: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技术操作,需要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范。

这包括手术前的术前准备,如检查患者病史、术前禁食、消毒手术区域等;手术中的各项操作,如麻醉、切口、止血、缝合等;以及手术后的处理,如清洁伤口、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等。

6.心肺复苏(CPR):CPR是一项用于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紧急处理措施。

它包括按压胸部、进行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一系列操作。

CPR 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供,以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除了以上列举的常规操作外,医疗技术操作还包括众多其他方面,如药物给予、拔气管、导尿、心电图检查等。

医护人员在实施这些操作时,需要准确、规范地执行每个步骤,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是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操作规范。

这些常规操作涵盖了从基本的洗手和穿戴PPE到复杂的手术和紧急处理措施。

医疗技术操作步骤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步骤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步骤完整
为确保医疗技术操作的安全与有效性,以下是一份完整的医疗技术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 确认患者身份和相关医疗记录的准确性。

- 检查并准备需要使用的设备和器材。

- 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操作。

2. 术前准备
-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 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定位并标记操作部位。

3. 技术操作
- 操作人员戴好手套、口罩和其他必要的防护装备。

- 根据操作类型,选取合适的技术工具和方法。

- 进行必要的切口或穿刺。

- 根据操作需要进行组织或器官的切割、缝合或修复。

- 控制出血和消除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 如有需要,进行适当的注射、灌注或引流。

4. 术后处理
- 清洁和包扎操作部位。

- 监测患者病情恢复和出现的不适情况。

- 提供必要的术后护理指导和建议。

5. 记录和报告
- 记录医疗技术操作的相关细节,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过程、用药和剂量等。

- 报告和记录可能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 提供操作结果和建议给患者或其他相关医疗团队成员。

以上是一份医疗技术操作步骤完整的简要概述,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请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并随时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医疗技术操作程序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程序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程序完整1. 操作程序的目的本操作程序的目的是规范医疗技术操作过程,确保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技术操作时能够遵循正确的步骤和安全标准,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 适用范围本操作程序适用于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技师等。

3. 操作程序的要求- 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前,医务人员应仔细阅读相关操作手册或指南,了解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安全预防措施。

- 确认所需的设备和物资是否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校准。

- 建立和维护清晰的沟通渠道,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了解操作的内容和要求。

- 在执行操作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洗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 操作过程中,遵循操作步骤,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可能的情况下,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 注意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 操作完成后,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报告,并妥善处理相关的设备和物资。

4. 监督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医务人员的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发现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5. 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对医疗技术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和错误。

6. 变更管理针对医疗技术操作程序的任何变更,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评估和验证,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培训。

7. 相关文件和记录医疗技术操作程序应与相关的操作手册、指南、检查记录等文件相一致,并确保及时更新和保存。

以上是医疗技术操作程序的完整内容,旨在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和安全保障,以确保医疗技术操作过程的高效性和质量,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操作技术、护理操作规程大庆市爱心医院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一、素质要求: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1.洗手。

2.备齐用物:氧气装臵一套、扳手、(中心供氧除外)、治疗盘内有弯盘、鼻导管1根、胶布、棉签、蒸馏水(或凉白开)、小水杯、污物碗、别针、湿化瓶、胶皮管。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1.打开氧气筒总开关放出小量氧气,以冲净气门上的灰尘,随即迅速关好总开关。

2.装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检查有无漏气。

3.湿化瓶内装1/3—2/3蒸馏水(或白开水)与氧气装臵连接。

4.用胶皮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5.将氧气筒及用物放臵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6.用棉签清洁鼻孔。

7.调节氧气流量,检查氧气是否通畅,连接鼻导管。

8.将鼻导管沾水润滑后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长度约是鼻尖到耳垂的2/3。

9.用胶布固定鼻导管于鼻翼两侧,用别针固定胶皮管于病人肩部衣服上观察有无呛咳等情况。

10.记录吸氧时间、签全名。

11.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从鼻腔中拔出,取下别针、胶布,用纱布擦拭病人鼻翼。

12.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再次开流量表,放出余气之后再关紧流量表。

13.记录停氧时间,签全名。

五、操作后:1.正确放臵氧气装臵。

2.整理用物,将鼻导管毁形并浸泡消毒;湿化瓶浸泡消毒;蓝芯管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鼻饲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一、素质要求: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

二、操作前准备:1.洗手、戴口罩。

2. 备齐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有消毒胃管一根),镊子一把,弯盘、50ml注射器1支,纱布,石蜡油、汽油、棉签、胶布、手电筒、治疗巾(病人毛巾)、别针、压舌板、线绳、鼻饲饮食、备温水适量。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1.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平卧位。

2.颌下铺治疗巾或病人毛巾。

3.用棉签清洁病人鼻腔。

4.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10cm左右。

5.左手持纱布拖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咽喉部(14--16cm)嘱病人做吞咽动作(清醒病人)同时将胃管继续下送。

6.插胃管深度45--55cm(相当于病人鼻尖至耳垂,加上鼻尖到尖突的距离)昏迷病人无吞咽反射不能合作,插管前应将病人头向后仰,胃管插入15cm时(会厌部),左手将病人头托起。

7.能正确处理插管中病人出现的恶心、呛咳等插入不畅的情况。

8.判断胃管是否插入胃内方法正确(三种方法)。

9.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

10.检查鼻饲量、质及温度(38—40ºC)。

11.用50ml注射器连接胃管开口端,回抽有胃液后,即可注入少量温水,再缓缓注入流食或药液。

12.最后注入温开水冲洗胃管,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

13. 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好,用别针固定于病人枕旁或衣服上。

14.每次鼻饲后及时记录量。

15.观察病人进食后反应。

四、操作后:1.整理用物、床单位。

2.将注射器洗净后放于治疗碗内,用纱布盖好备用。

3.所有用物每日消毒一次。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一、素质要求: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态度和蔼可亲。

4.与病人交流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1.洗手。

2.备齐用物(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记录单),了解病情做好解释。

3.保证用物完好适用(检查体温表的完整性,擦干,并将体温表水银甩至35℃以下)检查血压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有无裂隙,汞柱平面是否在零位。

4.保证病人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如有情绪激动、剧痛或剧烈运动或饮热水后,应让病人休息15分钟后再测。

三、操作过程:测体温:1.将消毒好的体温表给病人,必要时为病人擦干腋窝。

2.协助病人将夹体温表的上臂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10分钟后取出体温表,观察后记录。

测脉搏:1.测脉搏前,病人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将手臂臵一舒适位臵,腕部伸展,手掌向下。

2.操作者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按压病人挠动脉表面,默数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般数30秒钟,将所得数乘2后,再做记录。

3.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等,脉搏异常时,须数1分钟。

4.如出现短拙脉时,应由两位医护人员,一人听心率、一人数脉搏,同时数1分钟,用分子式记录,分子代表心率,分母代表脉搏。

如104/80。

测呼吸:1.操作者测量病人脉搏的手不移动。

2.用眼睛观察病人胸腹部的起伏,默数呼吸30秒钟,将所得数乘二后,再做记录。

3.同时观察病人的呼吸节律、深浅度及注意呼气有无异常气味。

4.心、肾、脑疾患,昏迷,休克,出血等病人呼吸有改变时,必须数1分钟。

测血压:l.携带血压计、听诊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目的。

2.协助病人取卧位或坐位,暴露上臂,衣袖不可过紧,伸直肘部并使手臂外展约45度,手掌向上平放(使病人心脏、测量的动脉及水银柱零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3.放平血压计,排尽袖带内空气并展平,气囊中部对着弘动脉,平整无折地缠于上臂中部,袖带下线距肘窝2—3cm,勿过紧或过松。

4.戴好听诊器,一手在肘窝内侧处摸到弘动脉搏动,另一手关闭气门上的螺旋帽,向袖带内打气,压力加到弘动脉搏动消失后继续打气,使汞柱再升高20--30mmHg,将听诊器胸件臵于弘动脉处,轻轻加压用手固定。

5.然后缓慢放开气门,使汞柱徐徐下降。

6.当听到第一声“咚咚”音时,压力表上所显示的压力值为收缩压。

7.汞柱继续下降,直到声音突然转为低沉并很快消失,此时的压力值为舒张压。

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内余气,拧紧气门上螺旋帽。

9.松开袖带,协助病人整理好衣袖。

10.将血压计向右倾斜45度,使汞柱平面降至零后,关闭血压计,并记录(在某些情况下,需测量下肢血压作为对比,侧下肢血压时,病人取俯卧位,袖带缚于大腿上,下缘距腘窝约3-4cm,用听诊器测量腘动脉压力,做为下肢血压)。

四、操作后:1.整理用物,并将体温表、听诊器头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2.血压计袖带清洗。

超声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一、素质要求: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超声雾化器一套、凉蒸馏水、雾化用药液、量杯、注射器、棉签、酒槽池及砂轮、弯盘)。

3.核对医瞩,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1. 检查机器各部分,完好状态放于治疗车上。

2. 水槽内加人冷蒸馏水、或凉水250ml,液面高度约3cm。

3.用量杯量取药液30--50ml(或遵医嘱配臵药液)放入雾化罐内,旋紧罐盖,把雾化罐放人水槽内,将水槽盖盖紧。

4.将雾化螺旋管及面罩连接在雾化罐口端。

5.推车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

6.接通电源,将时间按钮旋至20分钟。

7.为病人颌下铺毛巾(或治疗巾),面罩紧贴病人口鼻部(或口含嘴放于病人口中),正确指导病人进行雾化吸入。

8.协助拍背,观察病人雾化及痰的量、色、粘稠度等情况。

9.雾化完毕,用病人毛巾(治疗巾)擦净面部,拔掉电源。

10.推车回处臵室。

四、操作后:1.整理病人床单位。

2.将水槽内水放掉,注意保护雾化罐低部的膜。

3.将雾化螺旋管及面罩(或口含嘴)浸泡消毒3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持续导尿病人的护理及膀胱冲洗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一、素质要求: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1.洗手,戴口罩。

2.用物齐全:小治疗盘、络合碘,棉签(棉球)、注射器、引流袋、根据医嘱准备膀胱冲洗液、止血钳。

3.了解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1.每日更换引流袋,同时用络合碘擦拭尿管口。

2.每日用络会碘擦拭尿道口一次。

3.观察尿量、色、性质。

4.检查引流管通常,勿扭曲、打折。

引流袋不可高于病人的耻骨联合水平。

5.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排尿,达到冲洗膀胱和尿道作用。

或遵医柱做膀胱冲洗l-2次/日:(l)携抽吸膀胱冲洗液的100ml注射器及止血钳到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目的。

(2)放掉引流袋中的尿液,用止血钳/关紧水止夹紧引流管;将尿管与引流袋分开并接注射器后将药液缓缓注入膀胱并保留20分钟,(冲洗量根据医嘱)。

(3)注毕,拔出注射器,将尿管与引流袋相连接。

(4 )20分钟后,松开止血钳/水止,观察引流液引流是否顺畅、色、性质、量,引出的引流液量不应少于注入量。

四、操作后:1.协助病人整理床单位。

2.整理用物,将注射器及引流袋毁行并浸泡于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后,取出,放于医用垃圾袋内。

3.洗手。

腹部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腹部检查的顺序与其他系统检查略有不同,由于触诊可导致肠鸣音的改变,故遵循望、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为宜。

1.腹部的形态或轮廓: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

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囊肿等;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增大的脏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状者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局限性凹陷多见于手术后疤痕收缩。

2.腹部呼吸运动:正常人呼吸运动自如。

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水及膈肌麻痹。

3.腹壁静脉:注意检查静脉有无怒张及血流方向。

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及上、下腔静脉梗阻。

4.腹壁皮肤:注意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疤痕、疝、皮肤弹性、水肿、脐及体毛分布等。

5.胃型、肠型或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

幽门梗阻患者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蠕动波。

肠梗阻患者可见梯型肠型,蠕动方向不一致。

6.上腹部搏动:病理情况见于右室肥大、腹主动脉瘤及三尖瓣关闭不全。

【听诊】1.肠鸣音:要求听诊3-5分钟,注意其频率、音调及强度。

正常频率为4~5次/分钟,超过10次/分钟为频率增多,0-l次/3-5分钟称肠鸣音减少,见于麻痹性肠梗阻。

肠鸣音高亢呈金属声见于机构性肠梗阻。

2.振水音:医生用微弯的手指,在病人上腹部进行连续冲击2-3次,同时将耳部接近上腹或用听诊器听取胃内气体与液体碰撞的声音,称为振水音,见于幽门梗阻或胃储留的病人。

3.心血管音:腹主动脉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肾动脉狭窄可在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癌肿块压近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硬化门脉高压腹壁静脉怒张,可听到静脉嗡鸣音。

4.摩擦音:肝、脾周围炎时,在相应部位深呼吸时可听到摩擦音。

【叩诊】1.肝叩诊:⑴肝上界叩诊:沿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

正常人肝上界位于第5肋间。

当肝下缘触及时,应叩肝上界以确定肝脏是否真正肿大。

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