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指导:骶丛的结构与解剖学简述
腰疼?你不可不知的腰骶区应用解剖科普知识
腰疼?你不可不知的腰骶区应用解剖科普知识腰骶区是指脊柱腰骶段及周围软组织所分布的区域,脊柱腰骶段有五块腰椎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借韧带、椎间关节和椎间盘连接形成,维持人体腰部正常的活动度及稳定性。
当这些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时,如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就可引起腰痛。
腰椎腰椎骨有五块,腰椎因负重较大,所以椎体体积大。
腰椎横突以腰三最长,其次为腰2腰4,最短的是腰1和腰5。
椎间盘腰椎间盘有五个,相邻腰椎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连接,腰骶椎间盘连接腰五椎体和骶骨。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透明软骨终板组成。
正常成人平均腰椎间盘的厚度约为9mm,腰椎间盘前厚后薄,因而构成了腰椎的生理前突。
椎间盘的厚度影响腰椎间孔的大小,有研究发现椎间盘高度<3mm时,下腰椎的椎间孔狭窄发生率较高。
当腰4-腰5和腰5-骶1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高度丢失和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会使椎间孔狭窄,从而增大了腰4和腰5神经根被压迫的易感性,产生神经根压迫症状,出现神经根性疼痛。
腰椎间盘与其周围组织如脊神经有密切的联系,椎间盘突出或退行性变可继发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引起腰腿痛。
脊柱腰段运动幅度大,腰椎间盘突出以腰5-骶1和腰4-腰5最为常见。
韧带脊柱与骨盆间的韧带比较复杂,骶骨与髂骨间有前、后和骨间骶髂韧带。
骶骨与坐骨间有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而介于骶骨和尾骨之间的则是骶尾前、后侧韧带和关节间韧带。
位于腰5横突与髂嵴之间有髂腰韧带,这些韧带使得骶髂关节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以适应支持人体重量的功能。
髂腰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腰骶关节的前屈和侧弯。
当腰椎后伸时,腰骶韧带紧张,防止腰5-骶1间隙过分变宽,从而防止腰椎滑脱。
腰4腰5为人体应力的集中点,腰部的屈伸、侧弯等活动都易使髂腰韧带受到牵拉而损伤,尤其腰部屈曲骶棘肌完全放松,整个脊柱的稳定性由韧带承担,则更易拉伤。
总结成人脊柱从侧面观有四个生理弯曲,分别是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这些弯曲是由于发育和生理需要而形成的。
解剖指导:骶髂关节的结构与解剖学简述
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相对而构成,属微动关节。
关节面凸凹不平,互相嵌合十分紧密,关节囊坚韧,并有坚强的韧带加固。
主要的韧带是骶髂骨间韧带,位于关节面的后上方,连结于相对的骶骨粗隆和髂骨粗隆之间。
在关节的前后还分别在骶髂前韧带和骶髂后韧带加强。
骶髂关节的这些结构特征,增强了该关节的稳固性,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关节的活动,从而有利于重力通过该关节向下肢传递,以及自高处着地或跳跃时起缓冲冲击力及震荡的作用。
应用解剖腰骶关节PPT课件
度,肘关节不要超伸,保持身体从头到脚是一条直线。腹部收紧,不要塌腰。
• 8.跪球平衡
•
腹部收紧,用手扶好球,控制身体稳定,跪上球,同时加紧大腿,两手交叉放於胸
前,保持平衡。
• 9.健身球反向划船
• 双脚放在健身球上,两腿分开与髋同宽。仰卧躺在杠铃杆下方,握住杠铃略宽於肩。腹
部收紧,,拉动身体向上直到肘关节成90度角,整个身体始终保持一条直线,肩带下
2019/12/16
3
劳损
腰骶部劳损(LumbosacralStrain)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实质是 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软、硬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包括腰骶部韧带 、肌腱、腱膜、筋膜、椎间盘及椎骨关节的劳损。腰骶部劳损骶 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积累性损伤。 脂肪疝 腰骶部脂肪疝主要是由于骶髂关节后方及两侧的深筋膜有许多神 经末梢支伴有血管穿出的孔道,其深部的脂肪可经此疝出,疝颈 处由于卡压、缺血而发生局部炎性反应,并产生疼痛。 腰骶椎隐裂 腰骶椎隐裂,人体的脊椎发育是一种骨化过程,人出生后到青春 期前,脊椎包括腰椎和骶椎均是未完全骨化成功的,一般要在 17-23岁方可完成。在此年龄阶段,腰椎和骶椎一直在处于骨化 发育中。由于腰骶部有两个骨化中心,如果人体在停止发育之前 未完全骨化成功,就会在腰椎或者骶椎形成“裂隙”,这就是我 们临床照片报告单中常说到的“隐性脊柱裂”。发生在腰椎的叫 “腰椎隐裂”。
压缩回,向上时胸部不要碰到杠铃杆。身体有控制的下落还原。
• 10.平衡垫平衡式 坐在平衡垫上,以尾骨支撑保持平衡。双手撑在身体後侧,核心肌
• 第三,避免空调冷风直吹颈肩部肌肉,注意保暖。 • 第四,枕头的高矮软硬要适中,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
约10cm左右。枕芯以木棉、荞麦皮为好,装填量要适当,以保持一定的硬度 和弹性。弹性过大的枕头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疲劳和损伤。习惯仰卧者最好 在颈下垫一小枕头,以保持颈椎的生理弯曲。习惯侧卧者应将枕头充塞到面 部与肩部的空隙中,以减轻颈部的负担。
骶丛神经PPT课件
犁状肌综合征:直腿抬高60度以前阳性 犁状肌紧张实验阳性 干性坐骨神经痛; X光有助诊断
5.1 胫神经
L4, L5, S1—S3
胫神经(坐骨神经本干的直
接延续)→腘窝(与腘血管 伴行)→比目鱼肌深面(伴 胫后动脉)→过内踝后方 →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
和足底外侧神经)→小腿后
群肌和足底肌及其皮肤
→黎状肌下孔→绕坐骨棘→坐
臀上神经
骨小孔→坐骨直肠窝→会阴部, 臀下神经
外生殖器 主要分支有 1 肛神经 2 会阴神经
阴部神 经
股后皮神经
3 阴茎背神经
4 股后皮神经 S1----S3
股后皮神经→黎状 肌下孔→臀大肌下 缘浅出→股后部和
腘窝的皮肤
股后皮神经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总体观
骶丛神经的组成
L4前支的余部 L5前支
全部骶神经和尾神 经
骶从主要分支
臀上神经 L4---L5,S1 臀下神经 L5 .S1,S2 阴部神经 S2,S4 股后皮神经 S1---S3 坐骨神经 L4,L5,S1---S2
1.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神经
2. 胫神经
1 臀上神经 L4---L5, S1
臀上神经(伴臀上动
静脉)→黎状肌上 孔→盆腔(穿行
臀上神 经
臀下神经
于臀中,小肌间)
→臀中肌,臀小肌
阴部神经
和阔筋膜张肌。
股后皮神经
臀上神经 损伤 L4---L5, S1
大腿不能外展,内旋力 弱
大腿呈外旋位 患者用患肢站立时,站
立不稳,骨盆和身体均 向健侧倾斜
臀上神 经
臀下神 经
阴部神 经
股后皮神 经
骶骨的解剖学变异
机体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报道。
38
骶骨向左侧歪斜
39
骶骨向右侧歪斜
40
骶骨数目变异
骶骨数目除因骶椎腰化或腰椎骶化引起数目的改变外, 也有先天数目异常的变异。上图示骶椎数目为四个。
41
骶骨变异的临床意义
一:骶骨副耳状面 ➢ 副耳状面与髂骨构成副骶髂关节,其功能目前
3
骶骨耳状面
➢ 骶骨耳状面的形状:骶骨耳状面的形状大致可以 分为“C”形及 “L”形,男性骶骨多为“L”形, 女性多为“C”形。
➢ 骶骨耳状面的位置 :耳状面的上缘位置相当于 第一骶椎高度,下缘位置多位于第三骶椎中部及 下部,但也可高至第二骶椎或低至第四骶椎上部。
4
骶骨耳状面形状
5
6
骶骨的发生
➢ 移行椎的假关节为幼稚关节,其解剖结构与正常 者不同,关节软骨甚薄,无关节囊,亦无滑膜。 这种假关节不能吸收震荡,对外力的抵抗甚低, 经常小的损伤即能使其劳损而发生损伤性关节炎
➢ 过大的横突顶于髂骨使该侧的骶髂关节发生分离 ➢ 椎间隙变窄,易使椎间孔内的神经受压
49
二、腰椎骶化与骶椎腰化
腰骶移行椎的处理: ➢ 无症状的移行椎无需治疗,但应进行腰背肌锻炼以加
➢ 副耳状面的存在及其与耳状面之间有一定角度, 使X线平片观察和诊断骶髂关节改变或病变的 难度加大。
➢ 因此,在诊断骶髂关节疾病时要考虑到副耳状 面因素。
43
二、腰椎骶化与骶椎腰化
➢ 腰椎骶化与骶椎腰化属腰骶移行椎变异,腰骶移行 椎是指腰椎数目变化及其伴随的腰5和骶1的形态学 变化。
➢ 一般情况下整个脊柱的椎体总数不变,只是各节段 数目有所增减,腰椎骶化往往伴有胸椎腰化,骶椎 腰化亦可能伴有腰椎胸化,所以如果要区别移行椎 是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必须拍胸椎X线片,通过 计数胸椎数目才能确定,这种区别有时在临床上并 非必要,故将二者通称为腰骶部移行椎。
骶丛的名词解释
骶丛的名词解释骶丛,古称“龙髓”,是人体解剖学中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位于脊柱的最下端。
它由由骶骨和尾骨组成,是脊柱的最后一部分。
骶丛具有重要的生理和临床意义,对于人体的坐立行走和维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骶骨是一片尺寸较大且厚实的三角形骨骼,由五个愈合在一起的骨块组成。
它们通过韧带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骶骨。
尾骨是全身最小的骨头,通常由四个愈合在一起的骨块组成。
骶骨和尾骨的结构特点为骶丛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和灵活的运动能力。
一个健康的骶丛对于人体的功能至关重要。
首先,它作为躯干和下肢骨架之间的连接点,承受着上方重量的压力,并通过韧带和肌肉将这种压力传递到下肢,从而使人体能够坚定地站立和行走。
其次,骶丛还承担着平衡和支撑的功能。
它通过重心的调整和骨盆的稳定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并通过腰背肌肉和盆底肌肉的协同作用来提供支撑。
除了这些基本的生理功能,骶丛在临床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骶丛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常是由于损伤、炎症或骶丛韧带不稳定引起的。
骶丛疼痛可以影响到人们的坐立行走,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此外,骶丛骨折也是一种较为罕见但严重的骨折,通常是由于剧烈摔跤、交通事故或高落差跌倒而引起的。
对于这些骶丛相关的问题,临床上可以通过骶丛片和骶丛X 线来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骶丛作为脊柱的最末端,为人体的坐立行走提供稳定的支撑和灵活的运动能力。
它承担着平衡、支撑和传递重量的功能,对于人体的正常生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同时,骶丛也与一系列临床问题密切相关,如骶丛疼痛和骶丛骨折等。
对于这些问题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上已经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超详细的胸椎、腰椎和骶骨结构解剖
超详细的胸椎、腰椎和骶骨结构解剖
胸椎特点
胸椎共有12块,代号T,在颈椎的下方,与颈椎的不同之处是没有横突孔,但胸椎与肋骨相连,会比其他椎体多出4个关节面。
从侧面来看,胸椎呈向后突起的反C型弧度,同时此弧度在母体内就有,所以也是一级生理弯曲,棘突呈叠瓦状,不适合做后弯类动作,更适合扭转类。
胸椎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高变宽,下位椎体近似腰椎的形态,近似椭圆形。
椎孔大致呈圆形,相对颈椎的椎孔较小,棘突较长向后向下倾斜,棘突呈叠瓦状排列。
椎骨特点
胸椎有5块,代号L,在胸椎的下方,椎体较大,棘突宽大而略微平行,从侧面看呈C型,棘突之间空间较大,更易适合后弯类动作。
腰椎的上下关节突较大,关节面垂直,稍微倾斜,呈矢状位,不适合做扭转类动作。
胸腰椎的活动范围
屈曲85、伸展35-40、侧屈45、旋转35
骶骨特点
新生儿的骶骨由5块独立的骶椎组成。
后随发育逐渐融合成一体,前后扁平,呈到三角形。
骶骨前后有共同的八个孔,俗称八髎穴,神经由此穿出,骶前孔支配生殖系统,骶后孔支配臀腿。
骶骨的名词解释
骶骨的名词解释骶骨,又称为尾骨或尾椎,是人类体内的一个重要骨骼结构。
它是由四个融合在一起的骨骼构成,与腰椎骨相连,位于脊柱的下端。
骶骨位于骨盆内部,具有支撑和保护脊柱下端、连接盆骨的重要功能,并通过关节与骨盆的其他骨骼相连接。
骶骨由四个骨块融合而成,在年轻人中这四块骨块之间还存在连接处,通过纤维软骨连接,成为骶骨联合。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纤维软骨逐渐骨化,最终使得四块骨块融合成一个整体。
骶骨的融合通常在25-30岁之间完成,合并成一个三角形或者菱形的骨头。
骶骨的形状一般呈现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或者菱形,可以是平坦的或者稍微呈拱形。
它比较小而坚固,重量通常约为150-200克左右。
骶骨的尖端部分称为尾节,与骨盆的尾神经相邻。
由于骶骨的形状特殊,其存在对整个骨盆的稳定性和重力承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骶骨的主要功能包括:1.提供支撑与连接:骶骨是由四个骨块融合而成的,连接了腰椎和盆骨,起到了连接脊柱和骨盆的重要作用。
它通过与骨盆其他骨骼的关节连接,为人体提供了支撑和稳定,使得人体能够直立行走。
2.缓冲和减震作用:骶骨位于脊柱的下端,对脊柱承受来自上方的压力和冲击起到了一定的减震和缓冲作用。
它能够对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震动进行吸收和分散,保护脊柱和盆腔内的重要器官。
3.支撑生殖器:骶骨的存在也对盆腔内的生殖器官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对于女性来说,骶骨对于妊娠期的子宫承担着一定的支撑功能,并且在分娩过程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4.参与运动和保持平衡:骶骨与骨盆的其他骨骼通过关节相连,参与了人体的运动过程。
它与骨盆和下肢的协调运动有关,对于人体平衡的维持也有一定影响。
总之,骶骨作为脊柱结构的一部分,起着支撑、连接和保护作用,对于人体的平衡和运动过程都有一定的参与。
尽管它相对较小,但其重要性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解剖丨骶髂关节初认识(上)
解剖丨骶髂关节初认识(上)阎老师的文章《伤科治疗请尊重弱平衡的建立》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关节,平时名不见经传,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当它出问题的时候,引起的疼痛能和知名腰痛杀手腰椎间盘突出旗鼓相当,让人不容小觑,它就是——骶髂关节。
今天的解剖小课堂就来和大家认识一下骶髂关节~1.什么是骶髂关节?它在哪里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骶髂关节的位置和形状,这个关节藏匿在骨盆之中,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相对而成,左右各一。
对于有腰窝的小伙伴,腰窝之下就是骶髂关节的位置。
骶髂关节的关节面凹凸相嵌,骶髂间、骶骨坐骨间周围有强大的韧带固定,关节囊活动度也相对较小,正常来讲只能进行小幅度的上下前后移位运动,所以也被称为“微动关节”。
2.骶髂关节有什么作用?骶髂关节的活动范围虽小,但作用可不小。
骶髂关节平时主要承受3个力,即来自躯干的重力(向下)、来自下肢的支撑力(向内上方)和耻骨联合的内聚力(向内),简单来说,它主要的作用就是支撑体重和缓冲来自下肢或骨盆的冲击力或震动。
3.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骶髂关节损伤?由于周围的韧带、关节囊保护,骶髂关节活动度又小,所以日常活动强度下骶髂关节挫伤或移位并不容易。
在直立姿势下,当体重加于楔形的骶骨时,会出现令骶骨向前下方移动、髂骨往外侧分开的趋势。
在正常情况下,骶骨的这种移动,可以牵张其周围韧带,造成骶髂关节更紧密的对合。
当骶髂关节有损伤或慢性劳损,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对骶骨向前下方移动、髂骨往外测分开的合力减弱,在暴力或不协调外力作用下,容易导致关节错开移位。
急性损伤遭受暴力作用而导致骶髂关节损伤的情形临床上往往多种多样。
常见于弯腰负重扭转骨盆,或一侧下肢不动,脊柱骤然向对侧旋转,牵拉骶髂韧带致其损伤,引起骶髂关节错缝;猝然跌倒时单侧臀部着地,或单侧下肢负重跳跃、坠跌等,地面的作用力向上传导,而躯体向下的冲击力向下传导,两种作用力汇集于骶髂关节,而产生骶髂关节损伤;下蹲位负重起立时扭错,或身体向前、向后跌仆,使骶髂关节过度前后旋转,导致骶髂关节损伤;另外,腹直肌、股后肌等肌肉的强烈收缩,可使骶髂关节交锁在不正常的位置,从而产生损伤。
骶丛神经系列···股后皮神经
骶丛神经系列···股后皮神经骶丛是由腰骶干、第1~3骶神经的前支及第4骶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骶丛位于盆腔后壁,梨状肌前面,而在盆筋膜及髂内动脉多数分支的后侧,输尿管于骶丛前面经过,其间隔以髂内动脉、静脉的分支;左侧骶丛前面有乙状结肠,右侧骶丛前面可与回肠下段接触。
臀上动脉及臀下动脉,穿过骶丛自盆腔至臀部。
臀上动脉夹在腰骶干及第1骶神经之间,或第1、2骶神经之间。
臀下动脉则夹在第1与第2骶神经之间,或第2、3骶神经之间。
骶丛略呈三角形,尖向坐骨大孔下部集合,向下移行于坐骨神经。
骶丛的分支,可以由丛的前股、后股或前后股混合发出。
骶丛有如下几个分支:股后皮神经由骶丛的第1、2骶神经后股的一部分及第2、3骶神经前股的一部分合成。
经梨状肌下孔,随坐骨神经及臀下动脉出骨盆腔,至臀部。
在臀大肌深面,沿坐骨神经内侧或背侧下降,经股后,在股二头肌长头的浅面及股后的固有筋膜深侧,达腘窝。
在膝关节的后面,穿出固有筋膜。
终末支沿小隐静脉下降,达小腿后面的中部,并可与腓肠神经发生交通。
主要分布于股后部、腘窝、小腿后面上部及会阴部的皮肤。
其分支如下:⑴会阴支:分布于股后上部及内侧部的皮肤,有一长会阴支,弯曲向前内侧,经半膜肌、半腱肌起始部的后侧,坐骨结节的前面,穿固有筋膜,至会阴浅筋膜层,达会阴部。
在男性分布于阴囊,女性分布于大阴唇的皮肤。
会阴支与阴囊后神经及肛门神经之间有交通支。
⑵臀下皮神经:有2~3支,自臀大肌下缘发出。
绕臀大肌下缘向上,分布于被覆该肌下部及外侧部的皮肤。
⑶股后及小腿后的皮支:是许多细支,自神经两侧分出,分布于股后内侧部,腘窝及小腿后上部的皮肤。
骶骨、尾骨、髂骨、坐骨、耻骨的解剖集锦
骶骨、尾骨、髂骨、坐骨、耻骨的解剖集锦骨盆带是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和耻骨(后三者统称为“髋骨”)组成。
成人的髋部由4个关节构成:左骶髂关节、右骶髂关节(简称SIJ)、骶尾关节和耻骨联合关节(简称SPJ)。
骨盆带的骨骼,形成4个关节人出生时髂骨、坐骨和耻骨是分开的,并由透明软骨连接,到青春期末,这几块骨自然融合,通常到20-25岁才完全骨化。
这三块骨融合之后被统称为“无名骨”(髋骨)。
髋骨的外侧是髋臼,髋臼连接股骨头形成髂股关节,也叫髋关节。
髂股关节(髋关节)无名骨(髋骨)髂骨髂骨呈扇形,是构成髋骨的三块骨中最上端也是最大的部分。
髂骨与骶骨连接形成骶髂关节,呈“L”形,位于骼骨后上方,由一个垂直向的“短臂”(垂直平面)和一个相对横向的“长臂”(前后向平面)构成。
髂骨上 L形关节面的短臂(1.垂直向)和长臂(2.水平面)把手放在髋部时可以感觉到弧形的髂骨上缘,就是髂嵴。
手指沿着髂嵴稍向下方到达髂骨的前缘,能触到一个骨性的突起,就是髂前上棘,是许多软组织的附着点(如,缝匠肌)。
在髂前上棘稍向下的位置,可以触到另一个骨性突起,就是髂前下棘,股直肌的部分附着于此。
沿髂骨后缘向下触摸到的骨性突起是髂后上棘,也是软组织的附着点。
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常被作为评估骨盆带位置的骨性标志。
髂嵴、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和髂后上棘的解剖学知识坐骨坐骨比髂骨窄,位于髂骨下方和耻骨后方。
坐骨有一个非常容易触及的部位,叫作“坐骨结节”,常被称为“用来坐的骨头”,是重要的骨性标志,绳肌就附着于此。
坐骨是髋部三块骨骼中最强壮的部分,将近2/5 的髋关节窝由坐骨构成。
坐骨与坐骨结节耻骨耻骨是髋部三块骨骼中最靠前也是最小的一块,将近1/5的髋臼由它构成。
耻骨体坚硬、呈扁平状,左右两块耻骨形成耻骨联合关节,该关节由一块纤维软骨连接,是微动关节。
耻骨上缘有一个骨性突起称作“耻骨结节”,是腹股沟韧带的附着点,也是触诊时的骨性标志。
耻骨、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关节骶骨骶骨呈三角状,位于腰椎底部,形成骨盆腔的后面。
骶丛神经的分支及位置
(1)胫神经
• 腓肠神经经外踝后方至足的外侧缘前行,分布于足背及小趾外侧 缘皮肤;关节支则分布于膝关节和踝关节。
(1)胫神经
• 胫神经的体表投影可用从股骨内、外侧髁连线中点向下连至内踝 后方的下行直线来表示。
• 胫神经损伤后由于小腿后群肌收缩无力,主要表现为足不能跖屈, 不能以足尖站立,内翻力减弱。
(2)腓总神经
•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的位置最为表浅,易受损伤。受伤后由于小 腿前、外侧群肌功能丧失,表现为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 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 同时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区出现明显的感觉障碍。
尾丛
• 尾丛coccygeal plexus第4和第5骶神经前支以及尾神经分支组成的 小神经丛称为尾丛。
• 沿途发支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及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腓总神经的分布范围
• 腓总神经的分布范围主要包括小腿前、外侧群肌和足背肌以及小 腿外侧、足背和趾背的皮肤。
腓总神经的分布范围
• 除此之外,腓总神经尚有分支至膝关节前外侧部和胫腓关节。腓总 神经发出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面皮肤,并与来自胫 神经的腓肠内侧皮神经吻合。
腓浅神经
• 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分出后初在腓骨长肌深面下行, 继而续行于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沿途发支分布于腓骨 长肌和腓骨短肌。
• 终支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浅出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 第2 ~5趾背的皮肤。
腓深神经
• 腓深神经deepperonealnerve分出后在腓骨与腓骨长肌之间斜向前 行,伴随胫前血管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继而在胫骨前肌 与趾长伸肌之间下行,最后经踝关节前方达足背。
骶骨的名词解释解剖
骶骨的名词解释解剖骶骨,是构成人类骨盆最后一块骨头,位于脊柱的尾端,由骶骨体和骶骨弓组成。
在人体运动和支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解剖学的角度对骶骨进行解释和解剖。
骶骨通常由5块骨头连接在一起形成,它们与脊椎的骶椎相对应。
这5块骨头称为骶椎骨,它们的形状相对较小,成为骶骨体。
骶体的上部是宽阔的,向下逐渐变窄,最后合并成为骶骨弓,与骶尾棘骨接触并形成嵴。
骶骨体与骶骨弓之间形成骨仓,其中有一些血管和神经通过。
这些血管和神经主要供应盆腔和骶部的组织。
骶部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支撑和稳定身体的重量。
骶骨通过连接到脊椎的其他部分,承担着上半身的重量,并通过髋关节传递到下半身,以实现行走和动作。
此外,骶骨还与腰椎相连,它们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节,称为骶腰关节。
这个关节允许一定程度的运动,例如弯曲和扭转。
这对于平衡身体和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骶骨的解剖结构还包括骶尾前突和骶尾间突。
骶尾前突是位于骶骨下缘的突起,与骶前间隙相对应,这个间隙与会阴部相通。
骶尾间突是位于骶骨上表面的凹陷,与骶腰关节相对应。
骶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和姿势至关重要。
如果发生骶骨骨折或其他损伤,可能会导致盆腔的不稳定,影响行走和平衡。
此外,骶骨的异常解剖结构也可能导致盆底肌肉的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尿失禁和其他盆底疾病的发生。
为了保持骶骨的健康和功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非常重要。
正确的坐姿可以减少对骶骨的压力,避免骶骨和盆底肌肉的劳损。
其次,适当的运动也对骶骨的健康有很大帮助。
例如,经常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和核心肌群锻炼可以增强骶骨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总结来说,骶骨是构成人体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和稳定身体的作用。
它由骶骨体和骶骨弓组成,与脊椎和腰椎相连接,并通过骶腰关节与其它骨骼相连。
骶骨的解剖结构对于正常的运动和姿势至关重要,这也提示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维护骶骨的健康。
骶丛功能解剖
骶丛功能解剖骶神经丛由以下部分构成:①L4前支的下支和L5的前股形成的腰骶;S1前支的前股:③S2、S3和S4前支前股的神经纤维。
骶神经丛有12支已命名分支。
7支支配臀部和下肢,分别命名为:①坐骨神经,在此水平包括了腓神经和胫神经;②臀上神经;③臀下神经;④股后皮神经;⑤穿皮神经;⑥支配股方肌和下孖肌的神经;⑦支配闭孔内肌和上孖肌的神经。
另外5支支配骨盆内结构:①支配梨状肌的神经;②支配肛提肌和尾骨肌的神经;③支配肛门括约肌的神经;④骨盆内脏神经;⑤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的腓神经部分是由L4前支的下支及L5、S1和S2前支的后股组成。
臀上神经和臀下神经是由上述后股的分支组成。
坐骨神经的胫神经部分是由L4、L5、S1和S2前支的前股组成。
股后皮神经是由S1前支(APR)后股的一支和S2前支(APR)前股的一支组成。
穿皮支是由来源于S2和S3前支的前股发出的额外后支组成,来自于S3的部分是在内脏支和阴部后神经发出之后发出。
位于坐骨神经前方且处于坐骨切迹远侧的肌肉参与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
这些肌肉的神经分支如下所述:支配股方肌和下孖肌的神经于坐骨神经中胫神经的起始处发出;支配闭孔内肌和上孖肌的神经由L5、S1和S2前部分出现的区域发出,位于坐骨神经发出的胫神经的近端。
骶丛在骨盆的内侧深部,位于骶髂连接和骶尾连接的前方。
以下骶丛神经主要是通过坐骨大孔离开骨盆:坐骨神经、腘绳肌神经支、臀神经和股后皮神经,而阴部神经是通过坐骨小孔到达阴部。
如同盆丛的腰丛部分,骶丛损伤所致的功能丧失是多变的。
如果能够记住众多腰骶神经根所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和肌肉,尤其是下肢部分,则可以区分和定位骶丛损伤部位和损伤后果。
臀神经当臀神经离开坐骨切迹,臀上神经行于坐骨神经外侧,向上支配臀中肌和臀小肌。
臀下神经离开坐骨大孔行于坐骨神经的内侧,支配臀大肌。
臀上神经支配臀中肌和臀小肌,这两块肌肉帮助髋关节外展和内旋大腿。
当该神经损伤后,患者平卧时大腿趋于外旋的位置,行走时躯干会弯向麻痹侧。
骶丛神经资料
骶丛神经
骶丛神经是人体中的重要神经结构之一,位于脊柱下端的骶骨处。
它起源于脊
柱的腰丛神经,经过腰椎间隙并沿着腰椎骨和骶骨之间的间隙向下延伸。
骶丛神经主要负责传输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信号,同时也与控制盆腔器官功能有关。
以下将介绍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解剖结构
骶丛神经由腰丛神经传送而来,经过骶丛区域后分为多条分支,从而向下支配
骶部和骨盆的肌肉、皮肤及黏膜。
主要分为骶前神经干和骶后神经干两部分。
骶前神经干主要经皮下组织向前行进,基本上提供了一个疼痛敏感的部位,同时控制一些局部的感觉。
骶后神经干则向后行进,主要供应下侧臀部的神经分布。
功能作用
骶丛神经是下肢感觉和运动的重要神经之一。
它携带了下肢各部的感觉神经冲动,使人能够感知下肢的形体与功能,同时也控制了下肢的运动动作。
骶丛神经还与盆腔器官的运动、排泄等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旦骶丛神经受损或受压,可能导致下肢感觉丧失、肌肉无力、大小便功能紊乱等问题。
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骶丛神经的功能异常常常导致下肢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和功
能障碍等症状。
例如,坐骨神经痛就是因为骶丛神经或其分支受到损伤或压迫而导致的一种疼痛综合征。
治疗方面,针对骶丛神经的异常,常采取物理康复、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综合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骶丛神经作为连接下肢与盆腔器官的关键神经结构,在人体神经系
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骶丛神经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与之相关的疾病,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骶丛神经
骶丛神经(一)骶丛的组成和位置骶丛(sacral plexus )(L 4~5,S 1~5,Co.1) 骶丛由腰骶干(L 4前支部分纤维与L 5前支)、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骶丛除腰骶干在骶髂关节前方接S 1外,S 1~4出自骶前孔,各根向外侧组成三角形的骶丛,尖端朝向坐骨大孔,位于盆腔骶骨和梨状肌前面。
骶丛分支分布于盆壁、臀部。
会阴、股后部、小腿以及足部的肌肉和皮肤。
还有芬知到髋关节。
骶丛除直接发出许多短小的肌支支配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等外,还发出下列分支。
(二)骶丛的分支1.臀上神经(superior gluteal nerve )(L 4~5,S 1)伴臀上动脉、臀上静脉经梨状肌上孔出盆腔,分布于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inferior gluteal nerve )(L 5,S 1~2)伴臀下动、静脉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分布于臀大肌。
3.阴部神经(pudendal nerve )(S 2~4) 伴阴部内动、静脉出梨状肌下孔,穿坐骨小孔进入坐骨肛门窝再向前行,分支分布于肛门、会阴和外生殖器的肌肉和皮肤,其分支有:①直肠下神经(肛神经):支配肛门外括约肌和肛门的皮肤;②会阴神经:分布于会阴诸肌和阴囊(或大阴唇)的皮肤;③阴茎(或阴蒂)背神经:分布于阴茎(或阴蒂)的皮肤。
4.股后皮神经(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S 1~3)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下缘浅出,主要分布于股后部和腘窝的皮肤。
5.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 )(L 4~5,S 1~3)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坐骨神经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位置变异较大,有的分支平面很高,甚至在盆腔内高位分支;与梨状肌的关系多变,多数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66.3%),变异者如坐骨神经经穿梨状肌上孔,或在出盆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前者出梨状肌下孔,后者穿梨状肌或梨状肌上孔等。
超声引导下骶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骶丛神经阻滞
1.神经解剖
骶丛由腰骶干(L4-L5)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在骶骨及梨状肌前面、髂内动脉后方,分支分布于盆壁、臀部、会阴、股后部、小腿以及足肌和皮肤。
骶丛的主要分支有: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等。
2.适应证
坐骨神经及股后皮神经支配区域手术操作,与腰丛阻滞联合可完成整个下肢手术操作,镇痛。
3.患者体位
俯卧位或侧卧位。
4.探头类型
低频凸阵探头。
低频凸阵探头
5.扫查与进针方法
探头置于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内侧1/2部分的下缘水平,可见骶丛神经位于骶骨和髂骨之间,呈椭圆形高回声表现。
采用平面内技术,由外向内进针。
骶丛神经记忆总结(一)
骶丛神经记忆总结(一)
书屋理念--精通解剖精确诊断精简治疗
骶丛由腰骶干(L4、5)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
骶丛位于盆腔内,在骶骨及梨状肌前面,髂内动脉的后方。
骶丛分支分布于盆壁、臀部、会阴、股后部、小腿以及足肌和皮肤。
骶丛除直接发出许多短小的肌支支配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等外,还发出以下分支: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肛神经、会阴神经、阴茎背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
二、分论
1.骶丛的短分支(一)
1.1.臀上神经
【神经根】L4~S1
【神经支配】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神经走向】臀上神经与臀上动、静脉伴行,由梨状肌上孔出盆腔,行于臀中肌与臀小肌之间,继与臀上动脉深支伴行。
【损伤症状】臀中肌和臀小肌主要为髋关节外展的肌肉,所以在臀上神经损伤时(单独损伤少见),臀中、小肌瘫痪,大腿外展无力,步行困难,以病侧下肢站立时,骨盆向健侧倾斜(因病侧外展肌无力)。
作者:长春中医药大学崔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