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讲义:第十章 10.3

合集下载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71 基本算法语句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71 基本算法语句

探究点一 输入、输出和赋值语句的应用 例 1 写出下列语句描述的算法的输出结果: (1) a=5 b=3 c=a+b/2 d=c*c PRINT “d=”;d a=1 b=2 (2) c=a+b b=a+c-b PRINT “a=,b=,c=”;a,b,c
变式迁移 1 请写出下面运算输出的结果__________. a=10 b=20 c=30 a=b b=c c=a PRINT “a=,b=,c=”;a,b,c 探究点二 条件语句的应用 例 2 阅读下面的程序, 当分别输入 x=2, x=1, x=0 时, 输出的 y 值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 7 页 共 11 页
Go the distance
学案 71
基本算法语句
自主梳理 1.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2.变量=表达式 自我检测 1.D [由赋值语句知选 D.] 2.C [∵1<3,∴x=1+3=4.] 3.C [当 x=2 时,i=1≤4,s=0×2+1=1; i=1+1=2≤4,s=1×2+1=3; i=2+1=3≤4,s=3×2+1=7; i=3+1=4≤4,s=7×2+1=15; i=4+1=5>4,输出 s=15.] 4.990 解析 由题意 s=11×10×9=990. 课堂活动区 例 1 解题导引 (1)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可以是一个 常量、变量或含变量的运算式.(2)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赋值语句是将赋值号右边 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如“A=B”和“B=A”的运行结果是不同的. a+b 解 (1)∵a=5,b=3,c= =4, 2 ∴d=c2=16,即输出 d=16. (2)∵a=1,b=2,c=a+b,∴c=3,又∵b=a+c-b, 即 b=1+3-2=2,∴a=1,b=2,c=3, 即输出 a=1,b=2,c=3. 变式迁移 1 a=20,b=30,c=20 解析 经过语句 a=b,b=c 后,b 的值赋给 a,c 的值赋给 b,即 a=20,b=30,再经 过语句 c=a 后,a 的当前值 20 赋给 c,∴c=20.故输出结果 a=20,b=30,c=20. 例 2 解题导引 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 是首先对 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 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 THEN 后的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 执行其他语句,嵌套时注意内外分层,避免逻辑混乱. 1,1,-1 解析 由程序可知分段函数是: x<1 y=x , x=1 1 , x>1 x- 1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14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14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学案14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导学目标: 1.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及最大(最小)值.自主梳理1.导数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1)若f ′(x )>0在(a ,b )上恒成立,则f (x )在(a ,b )上是______函数,f ′(x )>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______区间;(2)若f ′(x )<0在(a ,b )上恒成立,则f (x )在(a ,b )上是______函数,f ′(x )<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______区间;(3)若在(a ,b )上,f ′(x )≥0,且f ′(x )在(a ,b )的任何子区间内都不恒等于零⇔f (x )在(a ,b )上为______函数,若在(a ,b )上,f ′(x )≤0,且f ′(x )在(a ,b )的任何子区间内都不恒等于零⇔f (x )在(a ,b )上为______函数.2.函数的极值(1)判断f (x 0)是极值的方法一般地,当函数f (x )在点x 0处连续时,①如果在x 0附近的左侧________,右侧________,那么f (x 0)是极大值; ②如果在x 0附近的左侧________,右侧________,那么f (x 0)是极小值. (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 ①求f ′(x );②求方程________的根;③检查f ′(x )在方程________的根左右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________;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________.自我检测1.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R ,f (x )的导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f (x )在x =1处取得极小值B .f (x )在x =1处取得极大值C .f (x )是R 上的增函数D .f (x )是(-∞,1)上的减函数,(1,+∞)上的增函数2.(2009·广东)函数f (x )=(x -3)e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2)B .(0,3)C .(1,4)D .(2,+∞) 3.(2011·济宁模拟)已知函数y =f (x ),其导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y =f (x )( )A .在(-∞,0)上为减函数B .在x =0处取极小值C .在(4,+∞)上为减函数D .在x =2处取极大值4.设p :f (x )=x 3+2x 2+mx +1在(-∞,+∞)内单调递增,q :m ≥43,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2011·福州模拟)已知函数f (x )=x 3+ax 2+bx +a 2在x =1处取极值10,则f (2)=________.探究点一 函数的单调性例1 已知a ∈R ,函数f (x )=(-x 2+ax )e x (x ∈R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当a =2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函数f (x )在(-1,1)上单调递增,求a 的取值范围;(3)函数f (x )能否为R 上的单调函数,若能,求出a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变式迁移1 (2009·浙江)已知函数f (x )=x 3+(1-a )x 2-a (a +2)x +b (a ,b ∈R ). (1)若函数f (x )的图象过原点,且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是-3,求a ,b 的值; (2)若函数f (x )在区间(-1,1)上不单调,求a 的取值范围.探究点二 函数的极值例2 若函数f (x )=ax 3-bx +4,当x =2时,函数f (x )有极值-43.(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若关于x 的方程f (x )=k 有三个零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变式迁移2 设x =1与x =2是函数f (x )=a ln x +bx 2+x 的两个极值点. (1)试确定常数a 和b 的值;(2)试判断x =1,x =2是函数f (x )的极大值点还是极小值点,并说明理由.探究点三 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 例3 (2011·六安模拟)已知函数f (x )=x 3+ax 2+bx +c ,曲线y =f (x )在点x =1处的切线为l :3x -y +1=0,若x =23时,y =f (x )有极值.(1)求a ,b ,c 的值;(2)求y =f (x )在[-3,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式迁移3 已知函数f (x )=ax 3+x 2+bx (其中常数a ,b ∈R ),g (x )=f (x )+f ′(x )是奇函数.(1)求f (x )的表达式;(2)讨论g (x )的单调性,并求g (x )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类讨论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例 (12分)(2009·辽宁)已知函数f (x )=12x 2-ax +(a -1)ln x ,a >1.(1)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2)证明:若a <5,则对任意x 1,x 2∈(0,+∞),x 1≠x 2,有f (x 1)-f (x 2)x 1-x 2>-1.多角度审题 (1)先求导,根据参数a 的值进行分类讨论;(2)若x 1>x 2,结论等价于f (x 1)+x 1>f (x 2)+x 2,若x 1<x 2,问题等价于f (x 1)+x 1<f (x 2)+x 2,故问题等价于y =f (x )+x 是单调增函数.【答题模板】(1)解 f (x )的定义域为(0,+∞).f ′(x )=x -a +a -1x =x 2-ax +a -1x =(x -1)(x +1-a )x.[2分]①若a -1=1,即a =2时,f ′(x )=(x -1)2x.故f (x )在(0,+∞)上单调递增.②若a -1<1,而a >1,故1<a <2时,则当x ∈(a -1,1)时,f ′(x )<0;当x ∈(0,a -1)及x ∈(1,+∞)时,f ′(x )>0,故f (x )在(a -1,1)上单调递减,在(0,a -1),(1,+∞)上单调递增.③若a -1>1,即a >2时,同理可得f (x )在(1,a -1)上单调递减, 在(0,1),(a -1,+∞)上单调递增.[6分](2)证明 考虑函数g (x )=f (x )+x =12x 2-ax +(a -1)ln x +x .则g ′(x )=x -(a -1)+a -1x ≥2x ·a -1x-(a -1)=1-(a -1-1)2.由于1<a <5,故g ′(x )>0,即g (x )在(0,+∞)上单调递增,从而当x 1>x 2>0时,有g (x 1)-g (x 2)>0,即f (x 1)-f (x 2)+x 1-x 2>0,故f (x 1)-f (x 2)x 1-x 2>-1.[10分]当0<x 1<x 2时,有f (x 1)-f (x 2)x 1-x 2=f (x 2)-f (x 1)x 2-x 1>-1.综上,若a <5,对任意x 1,x 2∈(0,+∞),x 1≠x 2有f (x 1)-f (x 2)x 1-x 2>-1.[12分]当堂检测(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1·大连模拟)设f (x ),g (x )是R 上的可导函数,f ′(x )、g ′(x )分别为f (x )、g (x )的导函数,且f ′(x )·g (x )+f (x )g ′(x )<0,则当a <x <b 时,有 ( )A .f (x )g (b )>f (b )g (x )B .f (x )g (a )>f (a )g (x )C .f (x )g (x )>f (b )g (b )D .f (x )g (x )>f (a )g (a )2.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开区间(a ,b ),导函数f ′(x )在(a ,b )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 (x )在开区间(a ,b )内有极小值点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2011·嘉兴模拟)若函数y =a (x 3-x )在区间⎝⎛⎭⎫-33,33上为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B .-1<a <0C .a >1D .0<a <14.已知函数f (x )=12x 4-2x 3+3m ,x ∈R ,若f (x )+9≥0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32B .m >32C .m ≤32D .m <325.设a ∈R ,若函数y =e ax+3x ,x ∈R 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则 ( ) A .a >-3 B .a <-3C .a >-1D .a <-16.(2009·辽宁)若函数f (x )=x 2+ax +1在x =1处取极值,则a =________.7.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f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 ①函数f (x )在(-2,-1)和(1,2)上是单调递增函数;②函数f (x )在(-2,0)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在(0,2)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③函数f (x )在x =-1处取得极大值,在x =1处取得极小值; ④函数f (x )在x =0处取得极大值f (0).则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8.已知函数f (x )=x 3+mx 2+(m +6)x +1既存在极大值又存在极小值,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38分)9.(12分)求函数f (x )=2x +1x 2+2的极值.10.(12分)(2011·秦皇岛模拟)已知a为实数,且函数f(x)=(x2-4)(x-a).(1)求导函数f′(x);(2)若f′(-1)=0,求函数f(x)在[-2,2]上的最大值、最小值.11.(14分)(2011·汕头模拟)已知函数f(x)=x3+mx2+nx-2的图象过点(-1,-6),且函数g(x)=f′(x)+6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1)求m,n的值及函数y=f(x)的单调区间;(2)若a>0,求函数y=f(x)在区间(a-1,a+1)内的极值.。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章末检测:第九章 解析几何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章末检测:第九章 解析几何

20. (12 分)设直线 l: y=k(x+1) (k≠0)与椭圆 x2+3y2=a2 (a>0)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 A、 B,与 x 轴相交于点 C,记 O 为坐标原点. 3k2 (1)证明:a2> ; 1+3k2 → → (2)若AC=2CB,求△OA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的椭圆方程.
第 3 页 共 9 页
第 4 页 共 9 页
10.A 11.D
12.C 14. 6 3
13.(x-1)2+y2=4
x2 y2 15. + =1 5 4 解析 由题意可得切点 A(1,0). 1 n- 2 m 切点 B(m,n)满足 m-1=- n ,
m +n =1,
2 2
3 4 解得 B( , ). 5 5
∴过切点 A,B 的直线方程为 2x+y-2=0. 令 y=0 得 x=1,即 c=1; 令 x=0 得 y=2,即 b=2. x2 y2 ∴a2=b2+c2=5,∴椭圆方程为 + =1. 5 4 16.② 17.解 (1)∵kAB=- 2,AB⊥BC,∴kCB= ∴lBC:y= 2 . 2
21.(12 分)(2011· 福建)已知直线 l:y=x+m,m∈R. (1)若以点 M(2,0)为圆心的圆与直线 l 相切于点 P,且点 P 在 y 轴上,求该圆的方程. (2)若直线 l 关于 x 轴对称的直线为 l′,问直线 l′与抛物线 C:x2=4y 是否相切?说明 理由.
x2 y2 22.(12 分)(2011· 山东)已知动直线 l 与椭圆 C: + =1 交于 P(x1,y1),Q(x2,y2)两不 3 2 6 同点,且△OPQ 的面积 S△OPQ= ,其中 O 为坐标原点. 2 2 2 2 (1)证明:x1 +x2 和 y + y 均为定值. 2 1 2 (2)设线段 PQ 的中点为 M,求|OM|· |PQ|的最大值. 6 (3)椭圆 C 上是否存在三点 D,E,G,使得 S△ODE=S△ODG=S△OEG= ?若存在,判断 2 △DEG 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32 数列的综合应用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32 数列的综合应用

探究点一 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例 1 设{an}是公比大于 1 的等比数列,Sn 为数列{an}的前 n 项和.已知 S3=7,且 a1 +3,3a2,a3+4 构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 (2)令 bn=ln a3n+1,n=1,2,…,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
Go the distance
学案 32
数列的综合应用
导学目标: 1.通过构造等差、等比数列模型,运用数列的公式、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2.对数列与其他知识综合性的考查也高于考试说明的要求,另外还要注重数列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梳理 1.数列的综合应用 数列的综合应用一是指综合运用数列的各种知识和方法求解问题, 二是数列与其他数学 内容相联系的综合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应注意数学思想及方法的运用与体会. (1)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解数列题要注意运用方程与函数的思想与方法. (2)转化与化归思想是解数列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复杂的数列问题经常转化为等 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特殊数列问题. (3)由特殊到一般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是解决数列问题的重要思想.已知数列的前若 干项求通项,由有限的特殊事例推测出一般性的结论,都是利用此法实现的. (4)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列问题中常会遇到,如等比数列中,经常要对公比进行讨论;由 Sn 求 an 时,要对______________进行分类讨论. 2.数列的实际应用 数列的应用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解答应用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 学模型. (1)建立数学模型时,应明确是等差数列模型、等比数列模型,还是递推数列模型,是 求 an 还是求 Sn. (2)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规定 ①在分期付款中,每月的利息均按复利计算; ②在分期付款中规定每期所付款额相同; ③在分期付款时, 商品售价和每期所付款额在贷款全部付清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 值; ④各期付款连同在最后一次付款时所生的利息之和, 等于商品售价及从购买时到最后一 次付款的利息之和. 自我检测 1 . ( 原创 题 ) 若 Sn 是等差 数列 {an} 的前 n 项 和, 且 S8 - S3 = 10 , 则 S11 的 值 为 ( ) A.12 B.18 C.22 D.44 a6 2.(2011· 汕头模拟)在等比数列{an}中,an>an+1,且 a7· a11=6,a4+a14=5,则 等于 a16 ( ) 2 3 A. B. 3 2 1 5 C.- D.- 6 6 3.若{an}是首项为 1,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把{an}的每一项都减去 2 后,得到一个新 数列{bn}, 设{bn}的前 n 项和为 Sn, 对于任意的 n∈N*,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1 n A.bn+1=3bn,且 Sn= (3 -1) 2 1 B.bn+1=3bn-2,且 Sn= (3n-1) 2 1 C.bn+1=3bn+4,且 Sn= (3n-1)-2n 2

2015步步高理科数学10.3

2015步步高理科数学10.3

§10.3 二项式定理1.二项式定理(a +b )n =C 0n a n +C 1n a n -1b 1+…+C k n a n -k b k +…+C n n b n (n ∈N *).这个公式叫做二项式定理,右边的多项式叫做(a +b )n 的二项展开式,其中的系数C k n (k =0,1,2,…,n )叫做二项式系数.式中的C k n an -k b k 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T k +1表示,即展开式的第k +1项:T k +1=C k n an -k b k . 2.二项展开式形式上的特点 (1)项数为n +1.(2)各项的次数都等于二项式的幂指数n ,即a 与b 的指数的和为n .(3)字母a 按降幂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n 逐项减1直到零;字母b 按升幂排列,从第一项起,次数由零逐项增1直到n .(4)二项式的系数从C 0n ,C 1n ,一直到C n -1n ,C n n .3.二项式系数的性质(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即C m n =C n -m n. (2)增减性与最大值:二项式系数C k n ,当k <n +12时,二项式系数是递增的;当k >n +12时,二项式系数是递减的.当n 是偶数时,那么其展开式中间一项T n2+1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当n 是奇数时,那么其展开式中间两项T n +12 和T n +12+1 的二项式系数相等且最大.(3)各二项式系数的和(a +b )n 的展开式的各个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2n ,即C 0n +C 1n +C 2n +…+C k n +…+C n n =2n. 二项展开式中,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即C 1n +C 3n +C 5n +…=C 0n +C 2n +C 4n +…=2n -1.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C k n an -k b k 是二项展开式的第k 项. ( × ) (2)二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中间一项或中间两项.( × )(3)(a +b )n 的展开式中某一项的二项式系数与a ,b 无关.( √ ) (4)在(1-x )9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第五、第六两项. ( × ) 2.(1+2x )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等于( )A .80B .40C .20D .10答案 B解析 T k +1=C k n a n -k b k =C k 515-k (2x )k =C k 5×2k ×x k,令k =2,则可得含x 2项的系数为C 25×22=40. 3.在(x 2-13x)n 的展开式中,只有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 )A .-7B .7C .-28D .28答案 B解析 由题意有n =8,T k +1=C k 8(12)8-k (-1)k x 8-43k , k =6时为常数项,常数项为7.4.已知C 0n +2C 1n +22C 2n +23C 3n +…+2n C n n =729,则C 1n +C 2n +C 3n +…+C n n 等于( )A .63B .64C .31D .32答案 A解析 逆用二项式定理得C 0n +2C 1n +22C 2n +23C 3n +…+2n C n n =(1+2)n =3n=729,即3n =36,所以n =6,所以C 1n +C 2n +C 3n +…+C n n =26-C 0n =64-1=63.故选A.5.设(x -1)21=a 0+a 1x +a 2x 2+…+a 21x 21,则a 10+a 11=________. 答案 0解析 a 10,a 11分别是含x 10和x 11项的系数,所以a 10=-C 1121,a 11=C 1021, 所以a 10+a 11=C 1021-C 1121=0.题型一 求二项展开式的指定项或指定项系数例1 已知在⎝ ⎛⎭⎪⎪⎫3x -123x n 的展开式中,第6项为常数项. (1)求n ;(2)求含x 2的项的系数; (3)求展开式中所有的有理项.思维启迪 先根据第6项为常数项利用通项公式求出n ,然后再求指定项. 解 (1)通项公式为T k +1=C k n x n -k 3⎝⎛⎭⎫-12k x -k 3=C k n⎝⎛⎭⎫-12k x n -2k 3. 因为第6项为常数项,所以k =5时,n -2×53=0,即n =10.(2)令10-2k 3=2,得k =2,故含x 2的项的系数是C 210⎝⎛⎭⎫-122=454. (3)根据通项公式,由题意⎩⎪⎨⎪⎧10-2k 3∈Z0≤k ≤10k ∈N ,令10-2k 3=r (r ∈Z ),则10-2k =3r ,k =5-32r , ∵k ∈N ,∴r 应为偶数.∴r 可取2,0,-2,即k 可取2,5,8,∴第3项,第6项与第9项为有理项,它们分别为C 210⎝⎛⎭⎫-122x 2,C 510⎝⎛⎭⎫-125,C 810⎝⎛⎭⎫-128x -2.思维升华 求二项展开式中的特定项,一般是利用通项公式进行,化简通项公式后,令字母的指数符合要求(求常数项时,指数为零;求有理项时,指数为整数等),解出项数k +1,代回通项公式即可.(1)(2013·江西)⎝⎛⎭⎫x 2-2x 35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 .80B .-80C .40D .-40(2)(x +a x )(2x -1x )5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2,则该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A .-40B .-20C .20D .40答案 (1)C (2)D解析 (1)T k +1=C k 5(x 2)5-k ⎝⎛⎭⎫-2x 3k =C k 5(-2)k x 10-5k, 令10-5k =0得k =2.∴常数项为T 3=C 25(-2)2=40.(2)令x =1得(1+a )(2-1)5=1+a =2,所以a =1.因此(x +1x )(2x -1x )5展开式中的常数项即为(2x -1x )5展开式中1x 的系数与x 的系数的和.(2x-1x)5展开式的通项为T k +1=C k 5(2x )5-k ·(-1)k ·x -k =C k 525-k x 5-2k ·(-1)k . 令5-2k =1,得2k =4,即k =2,因此(2x -1x)5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C 2525-2(-1)2=80.令5-2k =-1,得2k =6,即k =3,因此(2x -1x )5展开式中1x的系数为C 3525-3·(-1)3=-40. 所以(x +1x )(2x -1x )5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80-40=40.题型二 二项式系数的和或各项系数的和的问题例2 在(2x -3y )10的展开式中,求: (1)二项式系数的和; (2)各项系数的和;(3)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 (4)奇数项系数和与偶数项系数和; (5)x 的奇次项系数和与x 的偶次项系数和.思维启迪 求二项式系数的和或各项系数的和的问题,常用赋值法求解. 解 设(2x -3y )10=a 0x 10+a 1x 9y +a 2x 8y 2+…+a 10y 10,(*)各项系数和为a 0+a 1+…+a 10,奇数项系数和为a 0+a 2+…+a 10,偶数项系数和为a 1+a 3+a 5+…+a 9,x 的奇次项系数和为a 1+a 3+a 5+…+a 9,x 的偶次项系数和为a 0+a 2+a 4+…+a 10.由于(*)是恒等式,故可用“赋值法”求出相关的系数和.(1)二项式系数的和为C 010+C 110+…+C 1010=210.(2)令x =y =1,各项系数和为(2-3)10=(-1)10=1.(3)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C 010+C 210+…+C 1010=29, 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C 110+C 310+…+C 910=29.(4)令x =y =1,得到a 0+a 1+a 2+…+a 10=1,① 令x =1,y =-1(或x =-1,y =1), 得a 0-a 1+a 2-a 3+…+a 10=510,② ①+②得2(a 0+a 2+…+a 10)=1+510,∴奇数项系数和为1+5102;①-②得2(a 1+a 3+…+a 9)=1-510,∴偶数项系数和为1-5102.(5)x 的奇次项系数和为a 1+a 3+a 5+…+a 9=1-5102;x 的偶次项系数和为a 0+a 2+a 4+…+a 10=1+5102.思维升华 (1)“赋值法”普遍适用于恒等式,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对形如(ax +b )n 、(ax 2+bx +c )m (a 、b ∈R )的式子求其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常用赋值法,只需令x =1即可;对形如(ax +by )n (a ,b ∈R )的式子求其展开式各项系数之和,只需令x =y =1即可. (2)若f (x )=a 0+a 1x +a 2x 2+…+a n x n ,则f (x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f (1),奇数项系数之和为a 0+a 2+a 4+…=f (1)+f (-1)2,偶数项系数之和为a 1+a 3+a 5+…=f (1)-f (-1)2.已知f (x )=(1+x )m +(1+2x )n (m ,n ∈N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11.(1)求x 2的系数取最小值时n 的值;(2)当x 2的系数取得最小值时,求f (x )展开式中x 的奇次幂项的系数之和.解 (1)由已知得C 1m +2C 1n =11,∴m +2n =11,x 2的系数为C 2m +22C 2n =m (m -1)2+2n (n -1) =m 2-m 2+(11-m )⎝⎛⎭⎫11-m 2-1=⎝⎛⎭⎫m -2142+35116. ∵m ∈N *,∴m =5时,x 2的系数取得最小值22,此时n =3. (2)由(1)知,当x 2的系数取得最小值时,m =5,n =3, ∴f (x )=(1+x )5+(1+2x )3. 设这时f (x )的展开式为f (x )=a 0+a 1x +a 2x 2+…+a 5x 5,令x =1,a 0+a 1+a 2+a 3+a 4+a 5=25+33, 令x =-1,a 0-a 1+a 2-a 3+a 4-a 5=-1, 两式相减得2(a 1+a 3+a 5)=60,故展开式中x 的奇次幂项的系数之和为30. 题型三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例3 (1)已知2n +2·3n +5n -a 能被25整除,求正整数a 的最小值;(2)求1.028的近似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思维启迪 (1)将已知式子按二项式定理展开,注意转化时和25的联系;(2)近似值计算只要看展开式中的项的大小即可.解 (1)原式=4·6n +5n -a =4(5+1)n +5n -a=4(C 0n 5n +C 1n 5n -1+…+C n -2n 52+C n -1n 5+C n n )+5n -a=4(C 0n 5n +C 1n 5n -1+…+C n -2n 52)+25n +4-a ,显然正整数a 的最小值为4.(2)1.028=(1+0.02)8≈C 08+C 18·0.02+C 28·0.022+C 38·0.023≈1.172. 思维升华 (1)整除问题和求近似值是二项式定理中两类常见的应用问题,整除问题中要关注展开式的最后几项,而求近似值则应关注展开式的前几项.(2)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基本思路是正用或逆用二项式定理,注意选择合适的形式.(1)(2012·湖北)设a ∈Z ,且0≤a <13,若512 012+a 能被13整除,则a 等于( )A .0B .1C .11D .12(2)S =C 127+C 227+…+C 2727除以9的余数为________.答案 (1)D (2)7解析 (1)512 012+a =(52-1)2 012+a =C 02 012522 012-C 12 012522 011+…+C 2 0112 012×52×(-1)2 011+C 2 0122 012×(-1)2 012+a . 因为52能被13整除,所以只需C 2 0122 012×(-1)2 012+a 能被13整除,即a +1能被13整除,所以a =12.(2)S =C 127+C 227+…+C 2727=227-1=89-1=(9-1)9-1=C 09×99-C 19×98+…+C 89×9-C 99-1 =9(C 09×98-C 19×97+…+C 89)-2. ∵C 09×98-C 19×97+…+C 89是整数,∴S 被9除的余数为7.混淆二项展开式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致误典例:(12分)已知(3x +x 2)2n 的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和比(3x -1)n 的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和大992.求在⎝⎛⎭⎫2x -1x 2n 的展开式中, (1)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 (2)系数的绝对值最大的项.易错分析 本题易将二项式系数和系数混淆,利用赋值来求二项式系数的和导致错误;另外,也要注意项与项的系数,系数的绝对值与系数的区别. 规范解答解 由题意知,22n -2n =992,即(2n -32)(2n +31)=0,∴2n =32,解得n =5.[2分] (1)由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知,⎝⎛⎭⎫2x -1x 10的展开式中第6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即C 510=252.∴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为T 6=C 510(2x )5⎝⎛⎭⎫-1x 5=-8 064.[6分] (2)设第k +1项的系数的绝对值最大,∴T k +1=C k 10·(2x )10-k ·⎝⎛⎭⎫-1x k =(-1)k C k 10·210-k ·x 10-2k , ∴⎩⎪⎨⎪⎧C k10·210-k ≥C k -110·210-k +1,C k 10·210-k ≥C k +110·210-k -1, 得⎩⎪⎨⎪⎧ C k 10≥2C k -1102C k 10≥C k +110,即⎩⎪⎨⎪⎧11-k ≥2k ,2(k +1)≥10-k ,解得83≤k ≤113,[10分]∵k ∈Z ,∴k =3.故系数的绝对值最大的项是第4项,T 4=-C 310·27·x 4=-15 360x 4.[12分]温馨提醒 (1)本题重点考查了二项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项的系数以及项数和项的有关概念.(2)解题时要注意区别二项式系数和项的系数的不同;项数和项的不同.(3)本题的易错点是混淆项与项数,二项式系数和项的系数的区别.方法与技巧1.通项为T k +1=C k n an -k b k是(a +b )n 的展开式的第k +1项,而不是第k 项,这里k =0,1,…,n .2.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二项式系数是指C 0n ,C 1n ,…,C n n ,它只与各项的项数有关,而与a ,b 的值无关;而项的系数是指该项中除变量外的常数部分,它不仅与各项的项数有关,而且也与a ,b 的值有关.3.因为二项式定理中的字母可取任意数或式,所以在解题时根据题意,给字母赋值,是求解二项展开式各项系数和的一种重要方法.4.运用通项求展开式的一些特殊项,通常都是由题意列方程求出k ,再求所需的某项;有时需先求n ,计算时要注意n 和k 的取值范围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失误与防范1.区别“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审题时要仔细.项的系数与a ,b 有关,可正可负,二项式系数只与n 有关,恒为正. 2.切实理解“常数项”“有理项”(字母指数为整数)“系数最大的项”等概念. 3.赋值法求展开式中的系数和或部分系数和,常赋的值为0,±1. 4.在化简求值时,注意二项式定理的逆用,要用整体思想看待a 、b .A 组 专项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2012·天津)在⎝⎛⎭⎫2x 2-1x 5的二项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 ( )A .10B .-10C .40D .-40答案 D解析 因为T k +1=C k 5(2x 2)5-k ⎝⎛⎭⎫-1x k=C k 525-k x 10-2k(-1)k x -k =C k 525-k(-1)k x 10-3k,令10-3k =1,得k =3,所以x 的系数为C 3525-3(-1)3=-40. 2.(1+3x )n (其中n ∈N 且n ≥6)的展开式中x 5与x 6的系数相等,则n 等于 ( )A .6B .7C .8D .9答案 B解析 (1+3x )n 的展开式中含x 5的项为C 5n (3x )5=C 5n 35x 5,展开式中含x 6的项为C 6n 36x 6,由两项的系数相等得C 5n ·35=C 6n ·36,解得n =7. 3.(4x -2-x )6(x ∈R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 )A .-20B .-15C .15D .20答案 C解析 设展开式的常数项是第k +1项,则T k +1=C k 6·(4x )6-k ·(-2-x )k =C k 6·(-1)k ·212x -2kx·2-kx=C k 6·(-1)k ·212x -3kx,∴12x -3kx =0恒成立.∴k =4,∴T 5=C 46·(-1)4=15.4.若在(x +1)4(ax -1)的展开式中,x 4的系数为15,则a 的值为( )A .-4 B.52 C .4 D.72答案 C解析 ∵(x +1)4(ax -1)=(x 4+4x 3+6x 2+4x +1)(ax -1), ∴x 4的系数为4a -1=15,∴a =4.5.若(1+x )+(1+x )2+…+(1+x )n =a 0+a 1(1-x )+a 2(1-x )2+…+a n (1-x )n ,则a 0-a 1+a 2-…+(-1)n a n 等于( )A.34(3n -1) B.34(3n -2) C.32(3n -2)D.32(3n -1) 答案 D解析 在展开式中,令x =2得3+32+33+…+3n =a 0-a 1+a 2-a 3+…+(-1)n a n ,即a 0-a 1+a 2-a 3+…+(-1)na n =3(1-3n )1-3=32(3n -1). 二、填空题6.二项式(x +y )5的展开式中,含x 2y 3的项的系数是________.(用数字作答) 答案 10 解析T k +1=C k 5x 5-k y k(k =0,1,2,3,4,5),由题意知⎩⎪⎨⎪⎧5-k =2k =3,∴含x 2y 3的系数为C 35=10.7.(2012·浙江)若将函数f (x )=x 5表示为f (x )=a 0+a 1(1+x )+a 2(1+x )2+…+a 5(1+x )5,其中a 0,a 1,a 2,…,a 5为实数,则a 3=________.答案 10解析 f (x )=x 5=(1+x -1)5,它的通项为T k +1=C k 5(1+x )5-k·(-1)k , T 3=C 25(1+x )3(-1)2=10(1+x )3,∴a 3=10.8.(1-x )20的二项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与x 9的系数之差为________. 答案 0解析 ∵T k +1=C k 20(-x 12)k =(-1)k ·C k 20·x k 2, ∴x 与x 9的系数分别为C 220与C 1820. 又∵C 220=C 1820,∴C 220-C 1820=0.三、解答题9.已知(1-2x )7=a 0+a 1x +a 2x 2+…+a 7x 7. 求:(1)a 1+a 2+…+a 7; (2)a 1+a 3+a 5+a 7; (3)a 0+a 2+a 4+a 6; (4)|a 0|+|a 1|+|a 2|+…+|a 7|.解 令x =1,则a 0+a 1+a 2+a 3+a 4+a 5+a 6+a 7=-1.① 令x =-1,则a 0-a 1+a 2-a 3+a 4-a 5+a 6-a 7=37.② (1)∵a 0=C 07=1,∴a 1+a 2+a 3+…+a 7=-2. (2)(①-②)÷2,得a 1+a 3+a 5+a 7=-1-372=-1 094.(3)(①+②)÷2,得a 0+a 2+a 4+a 6=-1+372=1 093.(4)方法一 ∵(1-2x )7展开式中,a 0、a 2、a 4、a 6大于零,而a 1、a 3、a 5、a 7小于零, ∴|a 0|+|a 1|+|a 2|+…+|a 7|=(a 0+a 2+a 4+a 6)-(a 1+a 3+a 5+a 7)=1 093-(-1 094)=2187.方法二 |a 0|+|a 1|+|a 2|+…+|a 7|,即(1+2x )7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和,令x =1, ∴|a 0|+|a 1|+|a 2|+…+|a 7|=37=2 187.10.已知⎝⎛⎭⎫12+2x n , (1)若展开式中第5项,第6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成等差数列,求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的系数;(2)若展开式前三项的二项式系数和等于79,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解 (1)∵C 4n +C 6n =2C 5n ,∴n 2-21n +98=0.∴n =7或n =14,当n =7时,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是T 4和T 5.∴T 4的系数为C 37⎝⎛⎭⎫12423=352, T 5的系数为C 47⎝⎛⎭⎫12324=70, 当n =14时,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是T 8.∴T 8的系数为C 714⎝⎛⎭⎫12727=3 432.(2)∵C 0n +C 1n +C 2n =79,∴n 2+n -156=0.∴n =12或n =-13(舍去).设T k +1项的系数最大, ∵⎝⎛⎭⎫12+2x 12=⎝⎛⎭⎫1212(1+4x )12, ∴⎩⎪⎨⎪⎧C k 124k ≥C k -1124k -1,C k 124k ≥C k +1124k +1. ∴9.4≤k ≤10.4,∴k =10. ∴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T 11,T 11=C 1012·⎝⎛⎭⎫122·210·x 10=16 896x 10.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1.若(x +a )2(1x -1)5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则a 的值为( )A .1B .9C .-1或-9D .1或9答案 D解析 由于(x +a )2=x 2+2ax +a 2,而(1x-1)5的展开式通项为T k +1=(-1)k C k 5·x k -5,其中k =0,1,2,…,5.于是(1x-1)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1)3C 35=-10,x -1项的系数为(-1)4C 45=5,常数项为-1,因此(x +a )2(1x -1)5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10)+2a ×5+a 2×(-1)=-a 2+10a -10,依题意-a 2+10a -10=-1,解得a 2-10a +9=0,即a =1或a =9.2.若(3x -1x )n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32,则该展开式中含x 3的项的系数为 ( )A .-5B .5C .-405D .405答案 C解析 令x =1得2n =32,所以n =5,于是(3x -1x)5展开式的通项为T k +1=(-1)k C k 5(3x )5-k (1x )k =(-1)k C k 535-k x 5-2k, 令5-2k =3,得k =1,于是展开式中含x 3的项的系数为(-1)1C 1534=-405,故选C.3.从(4x +1x)20的展开式中任取一项,则取到有理项的概率为( )A.521B.27C.310D.37答案 B 解析 (4x +1x)20的展开式通项为 T k +1=C k 20(4x )20-k (1x)k =C k 20x 5-34k ,其中k =0,1,2,…,20. 而当k =0,4,8,12,16,20时,5-34k 为整数,对应的项为有理项, 所以从(4x +1x)20的展开式中任取一项, 则取到有理项的概率为P =621=27. 4.(x -y )10的展开式中,x 7y 3的系数与x 3y 7的系数之和等于________.答案 -240解析 ∵T k +1=(-1)k C k 10x 10-k y k , ∴-C 310+(-C 710)=-2C 310=-240.5.在(1+x )3+(1+x )3+(1+3x )3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答案 7解析 由条件易知(1+x )3、(1+x )3、(1+3x )3展开式中x 的系数分别是C 13、C 23、C 33,即所求系数是3+3+1=7. 6.若(2-x )10=a 0+a 1x +a 2x 2+…+a 10x 10,则(a 0+a 2+…+a 10)2-(a 1+a 3+…+a 9)2的值为_ _______.答案 1解析 设f (x )=(2-x )10,则(a 0+a 2+…+a 10)2-(a 1+a 3+…+a 9)2=(a 0+a 1+…+a 10)(a 0-a 1+a 2-…-a 9+a 10)=f (1)f (-1)=(2-1)10(2+1)10=1.。

【步步高】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抛物线学案 理 北师大版

【步步高】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抛物线学案 理 北师大版

学案53 抛物线导学目标: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2.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自主梳理 1.抛物线的概念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F ∉l )距离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 叫做抛物线的__________,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________.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标准方程y 2=2px(p >0)y 2=-2px (p >0)x 2=2py (p >0)x 2=-2py (p >0)p 的几何意义:焦点F 到准线l 的距离图形顶点 O (0,0)对称轴 y =0x =0焦点 F (p2,0) F (-p2,0)F (0,p 2)F (0,-p2)离心率 e =1准线方程x =-p2x =p2 y =-p 2y =p 2 范围x ≥0,y ∈Rx ≤0,y ∈R y ≥0,x ∈R y ≤0,x ∈R 开口方向 向右向左向上向下自我检测1.(2010·四川)抛物线y 2=8x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 A .1 B .2 C .4D .82.若抛物线y 2=2px的焦点与椭圆x 26+y 22=1的右焦点重合,则p 的值为( )A .-2B .2C .-4D .43.(2011·陕西)设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准线方程为x =-2,则抛物线的方程是( ) A .y 2=-8x B .y 2=8x C .y 2=-4xD .y 2=4x4.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为F ,点P 1(x 1,y 1),P 2(x 2,y 2),P 3(x 3,y 3)在抛物线上,且2x 2=x 1+x 3,则有( )A .|FP 1|+|FP 2|=|FP 3|B .|FP 1|2+|FP 2|2=|FP 3|2C .2|FP 2|=|FP 1|+|FP 3|D .|FP 2|2=|FP 1|·|FP 3|5.(2011·佛山模拟)已知抛物线方程为y 2=2px (p >0),过该抛物线焦点F 且不与x 轴垂直的直线AB 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过点A 、点B 分别作AM 、BN 垂直于抛物线的准线,分别交准线于M 、N 两点,那么∠MFN 必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以上皆有可能探究点一 抛物线的定义及应用例1 已知抛物线y 2=2x 的焦点是F ,点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又有点A (3,2),求|P A |+|PF |的最小值,并求出取最小值时P 点的坐标.变式迁移1 已知点P 在抛物线y 2=4x 上,那么点P 到点Q (2,-1)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焦点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 )A.⎝⎛⎭⎫14,-1B.⎝⎛⎭⎫14,1 C .(1,2)D .(1,-2)探究点二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例2 (2011·芜湖调研)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抛物线上一点M (m ,-3)到焦点的距离为5,求m 的值、抛物线方程和准线方程.变式迁移2 根据下列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抛物线的焦点F 是双曲线16x 2-9y 2=144的左顶点; (2)过点P (2,-4).探究点三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例3 过抛物线y 2=2px 的焦点F 的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如图所示.(1)若A ,B 的纵坐标分别为y 1,y 2,求证:y 1y 2=-p 2;(2)若直线AO 与抛物线的准线相交于点C ,求证:BC ∥x 轴.变式迁移3 已知AB 是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弦,F 为抛物线的焦点,A (x 1,y 1),B (x 2,y 2).求证:(1)x 1x 2=p 24;(2)1|AF |+1|BF |为定值.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例 (12分)过抛物线y 2=2px (p >0)焦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过B 点作其准线的垂线,垂足为D ,设O 为坐标原点,问:是否存在实数λ,使AO →=λOD →?多角度审题 这是一道探索存在性问题,应先假设存在,设出A 、B 两点坐标,从而得到D 点坐标,再设出直线AB 的方程,利用方程组和向量条件求出λ.【答题模板】解 假设存在实数λ,使AO →=λOD →. 抛物线方程为y 2=2px (p >0), 则F ⎝⎛⎭⎫p 2,0,准线l :x =-p 2, (1)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即AB ⊥x 轴时, 交点A 、B 坐标不妨设为:A ⎝⎛⎭⎫p 2,p ,B ⎝⎛⎭⎫p2,-p . ∵BD ⊥l ,∴D ⎝⎛⎭⎫-p2,-p , ∴AO →=⎝⎛⎭⎫-p 2,-p ,OD →=⎝⎛⎭⎫-p 2,-p ,∴存在λ=1使AO →=λOD →.[4分] (2)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p2 (k ≠0),设A (x 1,y 1),B (x 2,y 2),则D ⎝⎛⎭⎫-p 2,y 2,x 1=y 212p ,x 2=y 222p, 由⎩⎪⎨⎪⎧y =k ⎝⎛⎭⎫x -p 2y 2=2px 得ky 2-2py -kp 2=0,∴y 1y 2=-p 2,∴y 2=-p 2y 1,[8分]AO →=(-x 1,-y 1)=⎝⎛⎭⎫-y 212p ,-y 1,OD →=⎝⎛⎭⎫-p 2,y 2=⎝⎛⎭⎫-p 2,-p 2y 1,假设存在实数λ,使AO →=λOD →,则⎩⎨⎧-y 212p =-p 2λ-y 1=-p 2y1λ,解得λ=y 21p 2,∴存在实数λ=y 21p2,使AO →=λOD →.综上所述,存在实数λ,使AO →=λOD →.[12分] 【突破思维障碍】由抛物线方程得其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按斜率存在和不存在讨论,由直线方程和抛物线方程组成方程组,研究A 、D 两点坐标关系,求出AO →和OD →的坐标,判断λ是否存在.【易错点剖析】解答本题易漏掉讨论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认识不足.1.关于抛物线的定义要注意点F 不在定直线l 上,否则轨迹不是抛物线,而是一条直线. 2.关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不同的形式,这四种标准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在于: (1)p 的几何意义:参数p 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所以p 恒为正数.(2)方程右边一次项的变量与焦点所在坐标轴的名称相同,一次项系数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3.关于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只要与椭圆、双曲线加以对照,很容易把握,但由于抛物线的离心率等于1,所以抛物线的焦点弦具有很多重要性质,而且应用广泛.例如:已知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下列性质:|AB |=x 1+x 2+p 或|AB |=2psin 2α(α为AB 的倾斜角),y 1y 2=-p 2,x 1x 2=p 24等.(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2011·大纲全国)已知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为F ,直线y =2x -4与C 交于A ,B 两点,则cos ∠AFB 等于( )A.45B.35 C .-35D .-452.(2011·湖北)将两个顶点在抛物线y 2=2px (p >0)上,另一个顶点是此抛物线焦点的正三角形个数记为n ,则( )A .n =0B .n =1C .n =2D .n ≥33.已知抛物线y 2=2px ,以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准线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离 B .相交 C .相切 D .不确定4.(2011·泉州月考)已知点A (-2,1),y 2=-4x 的焦点是F ,P 是y 2=-4x 上的点,为使|P A |+|PF |取得最小值,则P 点的坐标是( )A.⎝⎛⎭⎫-14,1B .(-2,22) C.⎝⎛⎭⎫-14,-1D .(-2,-22)5.设O 为坐标原点,F 为抛物线y 2=4x 的焦点,A 为抛物线上一点,若OA →·AF →=-4,则点A 的坐标为( )A .(2,±2)B .(1,±2)C .(1,2)D .(2,2)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2011·重庆)设圆C 位于抛物线y 2=2x 与直线x =3所围成的封闭区域(包含边界)内,则圆C 的半径能取到的最大值为________.7.(2011·济宁期末)已知A 、B 是抛物线x 2=4y 上的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 (2,2),则|AB |=________.8.(2010·浙江)设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为F ,点A (0,2).若线段F A 的中点B 在抛物线上,则B 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38分)9.(12分)已知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抛物线截直线y =2x +1所得的弦长为15,求抛物线方程.10.(12分)(2011·韶关模拟)已知抛物线C :x 2=8y .AB 是抛物线C 的动弦,且AB 过F (0,2),分别以A 、B 为切点作轨迹C 的切线,设两切线交点为Q ,证明:AQ ⊥BQ .11.(14分)(2011·济南模拟)已知定点F (0,1)和直线l 1:y =-1,过定点F 与直线l 1相切的动圆圆心为点C .(1)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2)过点F 的直线l 2交轨迹C 于两点P 、Q ,交直线l 1于点R ,求RP →·RQ →的最小值.学案53 抛物线自主梳理1.相等 焦点 准线 自我检测 1.C2.B [因为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x =-2,所以p2=2,所以p =4,所以抛物线的方程是y 2=8x .所以选B.]3.B 4.C 5.B 课堂活动区例1 解题导引 重视定义在解题中的应用,灵活地进行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距离的等价转化,是解决抛物线焦点弦有关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将x =3代入抛物线方程 y 2=2x ,得y =±6.∵6>2,∴A 在抛物线内部. 设抛物线上点P 到准线l : x =-12的距离为d ,由定义知|P A |+|PF |=|P A |+d ,当P A ⊥l 时,|P A |+d 最小,最小值为72,即|P A |+|PF |的最小值为72,此时P 点纵坐标为2,代入y 2=2x ,得x =2, ∴点P 坐标为(2,2). 变式迁移1 A [点P 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等于点P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如图,|PF |+|PQ |=|PS |+|PQ |,故最小值在S ,P ,Q 三点共线时取得,此时P ,Q 的纵坐标都是-1,点P 的坐标为⎝⎛⎭⎫14,-1.]例2 解题导引 (1)求抛物线方程时,若由已知条件可知所求曲线是抛物线,一般用待定系数法.若由已知条件可知所求曲线的动点的轨迹,一般用轨迹法;(2)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方程时既要定位(即确定抛物线开口方向),又要定量(即确定参数p 的值).解题关键是定位,最好结合图形确定方程适合哪种形式,避免漏解;(3)解决抛物线相关问题时,要善于用定义解题,即把|PF |转化为点P 到准线的距离,这种“化斜为直”的转化方法非常有效,要注意领会和运用.解 方法一 设抛物线方程为 x 2=-2py (p >0),则焦点为F ⎝⎛⎭⎫0,-p 2,准线方程为y =p2. ∵M (m ,-3)在抛物线上,且|MF |=5,∴⎩⎪⎨⎪⎧m 2=6p , m 2+⎝⎛⎭⎫-3+p22=5, 解得⎩⎪⎨⎪⎧p =4,m =±2 6.∴抛物线方程为x 2=-8y ,m =±26, 准线方程为y =2. 方法二 如图所示,设抛物线方程为x 2=-2py (p >0),则焦点F ⎝⎛⎭⎫0,-p2, 准线l :y =p2,作MN ⊥l ,垂足为N .则|MN |=|MF |=5,而|MN |=3+p2,∴3+p2=5,∴p =4.∴抛物线方程为x 2=-8y ,准线方程为y =2.由m 2=(-8)×(-3),得m =±2 6. 变式迁移2 解 (1)双曲线方程化为x 29-y 216=1,左顶点为(-3,0),由题意设抛物线方程为y 2=-2px (p >0)且-p2=-3,∴p =6.∴方程为y 2=-12x .(2)由于P (2,-4)在第四象限且对称轴为坐标轴,可设方程为y 2=mx (m >0)或x 2=ny (n <0),代入P 点坐标求得m =8,n =-1,∴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 2=8x 或x 2=-y .例3 解题导引 解决焦点弦问题时,抛物线的定义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应注意焦点弦的几何性质.焦点弦有以下重要性质(AB 为焦点弦,以y 2=2px (p >0)为例):①y 1y 2=-p 2,x 1x 2=p 24; ②|AB |=x 1+x 2+p .证明 (1)方法一 由抛物线的方程可得焦点坐标为F ⎝⎛⎭⎫p 2,0.设过焦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①当斜率存在时,过焦点的直线方程可设为y =k ⎝⎛⎭⎫x -p 2,由⎩⎪⎨⎪⎧y =k ⎝⎛⎭⎫x -p 2,y 2=2px ,消去x ,得ky 2-2py -kp 2=0.(*)当k =0时,方程(*)只有一解,∴k ≠0,由韦达定理,得y 1y 2=-p 2;②当斜率不存在时,得两交点坐标为 ⎝⎛⎭⎫p 2,p ,⎝⎛⎭⎫p 2,-p ,∴y 1y 2=-p 2. 综合两种情况,总有y 1y 2=-p 2.方法二 由抛物线方程可得焦点F ⎝⎛⎭⎫p 2,0,设直线AB 的方程为x =ky +p 2,并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坐标满足⎩⎪⎨⎪⎧x =ky +p 2,y 2=2px ,消去x ,可得y 2=2p ⎝⎛⎭⎫ky +p 2, 整理,得y 2-2pky -p 2=0,∴y 1y 2=-p 2.(2)直线AC 的方程为y =y 1x 1x , ∴点C 坐标为⎝⎛⎭⎫-p 2,-py 12x 1,y C =-py 12x 1=-p 2y 12px 1.∵点A (x 1,y 1)在抛物线上,∴y 21=2px 1.又由(1)知,y 1y 2=-p 2,∴y C =y 1y 2·y 1y 21=y 2,∴BC ∥x 轴. 变式迁移3 证明 (1)∵y 2=2px (p >0)的焦点F ⎝⎛⎭⎫p 2,0,设直线方程为y =k ⎝⎛⎭⎫x -p 2 (k ≠0),由⎩⎪⎨⎪⎧y =k ⎝⎛⎭⎫x -p 2y 2=2px,消去x ,得ky 2-2py -kp 2=0. ∴y 1y 2=-p 2,x 1x 2=(y 1y 2)24p 2=p 24, 当k 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p 2,这时x 1x 2=p 24. 因此,x 1x 2=p 24恒成立. (2)1|AF |+1|BF |=1x 1+p 2+1x 2+p 2=x 1+x 2+p x 1x 2+p 2(x 1+x 2)+p 24. 又∵x 1x 2=p 24,代入上式得1|AF |+1|BF |=2p=常数, 所以1|AF |+1|BF |为定值. 课后练习区1.D [方法一 由⎩⎪⎨⎪⎧ y =2x -4,y 2=4x ,得⎩⎪⎨⎪⎧ x =1,y =-2或⎩⎪⎨⎪⎧x =4,y =4. 令B (1,-2),A (4,4),又F (1,0),∴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BF |=2,|AF |=5,|AB |=3 5.∴cos ∠AFB =|BF |2+|AF |2-|AB |22|BF |·|AF |=4+25-452×2×5=-45. 方法二 由方法一得A (4,4),B (1,-2),F (1,0),∴F A →=(3,4),FB →=(0,-2),∴|F A →|=32+42=5,|FB →|=2.∴cos ∠AFB =F A →·FB →|F A →|·|FB →|=3×0+4×(-2)5×2=-45.] 2.C [如图所示,A ,B 两点关于x 轴对称,F 点坐标为(p 2,0),设A (m ,2pm )(m >0),则由抛物线定义,|AF |=|AA 1|,即m +p 2=|AF |. 又|AF |=|AB |=22pm ,∴m +p 2=22pm ,整理,得m 2-7pm +p 24=0,① ∴Δ=(-7p )2-4×p 24=48p 2>0, ∴方程①有两相异实根,记为m 1,m 2,且m 1+m 2=7p >0,m 1·m 2=p 24>0, ∴m 1>0,m 2>0,∴n =2.]3.C4.A [过P 作PK ⊥l (l 为抛物线的准线)于K ,则|PF |=|PK |,∴|P A |+|PF |=|P A |+|PK |.∴当P 点的纵坐标与A 点的纵坐标相同时,|P A |+|PK |最小,此时P 点的纵坐标为1,把y =1代入y 2=-4x ,得x =-14,即当P 点的坐标为⎝⎛⎭⎫-14,1时,|P A |+|PF |最小.] 5.B6.6-1解析 如图所示,若圆C 的半径取到最大值,需圆与抛物线及直线x =3同时相切,设圆心的坐标为(a,0)(a <3),则圆的方程为(x -a )2+y 2=(3-a )2,与抛物线方程y 2=2x 联立得x 2+(2-2a )x +6a -9=0,由判别式Δ=(2-2a )2-4(6a -9)=0,得a =4-6,故此时半径为3-(4-6)=6-1.7.4 2解析 由题意可设AB 的方程为y =kx +m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x 2-4kx -4m =0,线段AB 中点坐标为(2,2),x 1+x 2=4k =4,得k =1.又∵y 1+y 2=k (x 1+x 2)+2m =4,∴m =0.从而直线AB :y =x ,|AB |=2|OM |=4 2.8.324解析 抛物线的焦点F 的坐标为⎝⎛⎭⎫p 2,0,线段F A 的中点B 的坐标为⎝⎛⎭⎫p 4,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1=2p ×p 4,解得p =2,故点B 的坐标为⎝⎛⎭⎫24,1,故点B 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24+22=324. 9.解 设直线和抛物线交于点A (x 1,y 1),B (x 2,y 2),(1)当抛物线开口向右时,设抛物线方程为y 2=2px (p >0),则⎩⎪⎨⎪⎧y 2=2px y =2x +1,消去y 得,4x 2-(2p -4)x +1=0,∴x 1+x 2=p -22,x 1x 2=14,(4分) ∴|AB |=1+k 2|x 1-x 2| =5·(x 1+x 2)2-4x 1x 2 =5·⎝ ⎛⎭⎪⎫p -222-4×14=15,(7分) 则 p 24-p =3,p 2-4p -12=0,解得p =6(p =-2舍去), 抛物线方程为y 2=12x .(9分)(2)当抛物线开口向左时,设抛物线方程为y 2=-2px (p >0),仿(1)不难求出p =2, 此时抛物线方程为y 2=-4x .(11分)综上可得,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y 2=-4x 或y 2=12x .(12分)10.证明 因为直线AB 与x 轴不垂直,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2,A (x 1,y 1),B (x 2,y 2). 由⎩⎪⎨⎪⎧y =kx +2,y =18x 2,可得x 2-8kx -16=0,x 1+x 2=8k ,x 1x 2=-16.(4分)抛物线方程为y =18x 2,求导得y ′=14x .(7分) 所以过抛物线上A 、B 两点的切线斜率分别是k 1=14x 1,k 2=14x 2,k 1k 2=14x 1·14x 2 =116x 1·x 2=-1.(10分) 所以AQ ⊥BQ .(12分)11.解 (1)由题设点C 到点F 的距离等于它到l 1的距离,所以点C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l 1为准线的抛物线,∴所求轨迹的方程为x 2=4y .(5分)(2)由题意直线l 2的方程为y =kx +1,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 得x 2-4kx -4=0. 记P (x 1,y 1),Q (x 2,y 2),则x 1+x 2=4k ,x 1x 2=-4.(8分)因为直线PQ 的斜率k ≠0,易得点R 的坐标为⎝⎛⎭⎫-2k ,-1.(9分) RP →·RQ →=⎝⎛⎭⎫x 1+2k ,y 1+1·⎝⎛⎭⎫x 2+2k ,y 2+1 =⎝⎛⎭⎫x 1+2k ⎝⎛⎭⎫x 2+2k +(kx 1+2)(kx 2+2) =(1+k 2)x 1x 2+⎝⎛⎭⎫2k +2k (x 1+x 2)+4k 2+4 =-4(1+k 2)+4k ⎝⎛⎭⎫2k +2k +4k 2+4 =4⎝⎛⎭⎫k 2+1k 2+8,(11分) ∵k 2+1k 2≥2,当且仅当k 2=1时取到等号. RP →·RQ →≥4×2+8=16,即RP →·RQ →的最小值为16. (14分)。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33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33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探究点一 数与式的大小比较 例 1 (1)设 x<y<0,试比较(x2+y2)(x-y)与(x2-y2)(x+y)的大小; (2)已知 a,b,c∈{正实数},且 a2+b2=c2,当 n∈N,n>2 时,比较 cn 与 an+bn 的大 小.
变式迁移 1 已知 a>2,b>2,试比较 a+b 与 ab 的大小.
Go the distance
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学案 33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导学目标: 1.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与范围有关的问题.
自主梳理 1.不等关系 不等关系与等量关系一样, 也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数量关系, 它们在现实世界和日常 生活中大量存在.不等关系可分为常量与________间的不等关系(如 3>0),变量与________ 间的不等关系(如 x>5),函数与________之间的不等关系(如 x2+1≥2x)等. 2.不等式 用________(如“<”“>”“≤”“≥”等)连接两个代数式而成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其中用 “<” 或 “>” 连接的不等式叫做严格不等式;用“≤”“≥”连接的不等式叫做非严格不等 式.不等式可分为绝对不等式(不论用什么实数代替不等式中的字母,不等式都能成立)、条 件不等式(只有用某些范围内的实数代替不等式中的字母,不等式才能够成立)、矛盾不等式 (不论用什么样的实数代替不等式中的字母,不等式都不能成立). 3.两个实数大小的比较 (1)作差法:设 a,b∈R,则 a>b⇔a-b>0,a<b⇔a-b<0,这是比较两个实数大小和运 用比较法的依据. (2)作商法:依据:设 a>0,b>0,则 a>b⇔__________, a a<b⇔ <1. b 4.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________; (2)传递性:a>b,b>c⇒________; (3)加法性质:a>b⇔________; 推论:a>b,c>d⇒________; (4)乘法性质:a>b,c>0⇒________; 推论:a>b>0,c>d>0⇒________; (5)乘方性质:a>b>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开方性质:a>b>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倒数性质:a>b,ab>0⇒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 1.(2011· 大纲全国)下面四个条件中,使 a>b 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 A.a>b+1 B.a>b-1 C.a2>b2 D.a3>b3 2.若 a,b 是任意实数,且 a>b,则( ) b A.a2>b2 B. <1 a 1a 1b C.lg(a-b)>0 D. 2 <2 3.(2011· 青岛模拟)设 a>0,b>0,则以下不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b A. + ≥2 b a B.ln(ab+1)>0 C.a2+b2+2≥2a+2b D.a3+b3≥2ab2

【步步高】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十章 10.2排列与组合强化训练 理 北师大版

【步步高】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十章 10.2排列与组合强化训练 理 北师大版

§10.2排列与组合1.排列(1)排列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作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意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2)排列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作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m n.(3)排列数公式:A m n=n(n-1)(n-2)…(n-m+1).(4)A n n=n·(n-1)·(n-2)·…·2·1=n!.A m n=n!(n-m)!,这里规定0!=1.2.组合(1)组合的定义: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出m(m≤n)个元素为一组,叫作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2)组合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作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C m n表示.(3)组合数的计算公式:C m n=A m nA m m=n!m!(n-m)!=n(n-1)(n-2)…(n-m+1)m!,由于0!=1,所以C0n=1.(4)组合数的性质:①C m n=C n-mn __;②C m n+1=C m n__+C m-1n__.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所有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排列为相同排列.(×)(2)一个组合中取出的元素讲究元素的先后顺序.(×)(3)两个组合相同的充要条件是其中的元素完全相同.(√)(4)(n+1)!-n!=n·n!. (√)(5)A m n=n A m-1n-1. (√)(6)k C k n=n C k-1n-1. (√) 2.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 A.4种B.10种C.18种D.20种答案 B解析方法一不同的赠送方法有A45A22A33=10(种).方法二从2本同样的画册,3本同样的集邮册中取出4本有两种取法:第一种:从2本画册中取出1本,将3本集邮册全部取出;第二种:将2本画册全部取出,从3本集邮册中取出2本.由于画册是相同的,集邮册也是相同的,因此第一种取法中只需从4位朋友中选出1人赠送画册,其余的赠送集邮册,有C14=4(种)赠送方法;第二种取法中只需从4位朋友中选取2人赠送画册,其余的赠送集邮册,有C24=6(种)赠送方法.因此共有4+6=10(种)赠送方法.3.(2012·大纲全国)将字母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每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 A.12种B.18种C.24种D.36种答案 A解析先排第一列,因为每列的字母互不相同,因此共有A33种不同的排法.再排第二列,其中第二列第一行的字母共有A12种不同的排法,第二列第二、三行的字母只有1种排法.因此共有A33·A12·1=12(种)不同的排列方法.4.用数字1、2、3、4、5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的个数为() A.8 B.24 C.48 D.120答案 C解析分两步:(1)先排个位有A12种排法.(2)再排前三位有A34种排法,故共有A12A34=48种排法.5.某班级要从4名男生、2名女生中选派4人参加某次社区服务,如果要求至少有1名女生,那么不同的选派方案有______种.答案14解析①有1名女生:C12C34=8.②有2名女生:C22C24=6.∴不同的选派方案有8+6=14(种).题型一排列问题例1有4名男生、5名女生,全体排成一行,问下列情形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1)甲不在中间也不在两端;(2)甲、乙两人必须排在两端;(3)男女相间.思维启迪 这是一个排列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受到限制的特殊元素开始考虑,有时也从特殊的位置讨论起.对于相邻问题,常用“捆绑法”;对于不相邻问题,常用“插空法”(特殊元素后考虑);对于“在”与“不在”的问题,常常使用“直接法”或“排除法”(特殊元素先考虑). 解 (1)方法一 (元素分析法) 先排甲有6种,其余有A 88种,故共有6·A 88=241 920(种)排法.方法二 (位置分析法)中间和两端有A 38种排法,包括甲在内的其余6人有A 66种排法,故共有A 38·A 66=336×720=241 920(种)排法. 方法三 (等机会法)9个人的全排列数有A 99种,甲排在每一个位置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依题意,甲不在中间及两端的排法总数是A 99×69=241 920(种). 方法四 (间接法)A 99-3·A 88=6A 88=241 920(种).(2)先排甲、乙,再排其余7人, 共有A 22·A 77=10 080(种)排法. (3)(插空法)先排4名男生有A 44种方法,再将5名女生插空,有A 55种方法,故共有A 44·A 55=2 880(种)排法.思维升华 本题集排列多种类型于一题,充分体现了元素分析法(优先考虑特殊元素)、位置分析法(优先考虑特殊位置)、直接法、间接法(排除法)、等机会法、插空法等常见的解题思路.用0,1,3,5,7五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且5不在十位位置上的五位数? 解 本题可分两类:第一类:0在十位位置上,这时,5不在十位位置上,所以五位数的个数为A 44=24; 第二类:0不在十位位置上,这时,由于5不能排在十位位置上,所以,十位位置上只能排1,3,7之一,这一步有A 13=3种方法.又由于0不能排在万位位置上,所以万位位置上只能排5或1,3,7被选作十位上的数字后余下的两个数字之一,这一步有方法A 13=3(种).十位、万位上的数字选定后,其余三个数字全排列即可,这一步有方法A 33=6(种).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第二类中所求五位数的个数为A 13·A 13·A 33=54.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符合条件的五位数共有24+54=78(个).题型二组合问题例2某市工商局对35种商品进行抽样检查,已知其中有15种假货.现从35种商品中选取3种.(1)其中某一种假货必须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2)其中某一种假货不能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3)恰有2种假货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4)至少有2种假货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5)至多有2种假货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思维启迪可以从特殊元素出发,考虑直接选取或使用间接法.解(1)从余下的34种商品中,选取2种有C234=561(种),∴某一种假货必须在内的不同取法有561种.(2)从34种可选商品中,选取3种,有C334种或者C335-C234=C334=5 984(种).∴某一种假货不能在内的不同取法有5 984种.(3)从20种真货中选取1件,从15种假货中选取2件有C120C215=2 100(种).∴恰有2种假货在内的不同的取法有2 100种.(4)选取2件假货有C120C215种,选取3件假货有C315种,共有选取方式C120C215+C315=2 100+455=2 555(种).∴至少有2种假货在内的不同的取法有2 555种.(5)选取3件的总数有C335,因此共有选取方式C335-C315=6 545-455=6 090(种).∴至多有2种假货在内的不同的取法有6 090种.思维升华组合问题常有以下两类题型变化:(1)“含有”或“不含有”某些元素的组合题型:“含”,则先将这些元素取出,再由另外元素补足;“不含”,则先将这些元素剔除,再从剩下的元素中去选取.(2)“至少”或“最多”含有几个元素的组合题型:解这类题必须十分重视“至少”与“最多”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谨防重复与漏解.用直接法和间接法都可以求解,通常用直接法分类复杂时,考虑逆向思维,用间接法处理.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1)甲、乙所选的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多少种?(2)甲、乙所选的课程中至少有一门不相同的选法有多少种?解(1)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且甲、乙所选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种数共有C24C12C12=24(种).(2)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两门不同的选法种数为C24C24,又甲乙两人所选的两门课程都相同的选法种数为C24种,因此满足条件的不同选法种数为C24C24-C24=30(种).题型三 排列与组合的综合应用问题例3 4个不同的球,4个不同的盒子,把球全部放入盒内.(1)恰有1个盒不放球,共有几种放法? (2)恰有1个盒内有2个球,共有几种放法? (3)恰有2个盒不放球,共有几种放法?思维启迪 把不放球的盒子先拿走,再放球到余下的盒子中并且不空.解 (1)为保证“恰有1个盒不放球”,先从4个盒子中任意取出去一个,问题转化为“4个球,3个盒子,每个盒子都要放入球,共有几种放法?”即把4个球分成2,1,1的三组,然后再从3个盒子中选1个放2个球,其余2个球放在另外2个盒子内,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C 14C 24C 13×A 22=144(种).(2)“恰有1个盒内有2个球”,即另外3个盒子放2个球,每个盒子至多放1个球,也即另外3个盒子中恰有一个空盒,因此,“恰有1个盒内有2个球”与“恰有1个盒不放球”是同一件事,所以共有144种放法. (3)确定2个空盒有C 24种方法.4个球放进2个盒子可分成(3,1)、(2,2)两类,第一类有序不均匀分组有C 34C 11A 22种方法;第二类有序均匀分组有C 24C 22A 22·A 22种方法.故共有C 24(C 34C 11A 22+C 24C 22A 22·A 22)=84(种). 思维升华 排列、组合综合题目,一般是将符合要求的元素取出(组合)或进行分组,再对取出的元素或分好的组进行排列.其中分组时,要注意“平均分组”与“不平均分组”的差异及分类的标准.(1)将标号为1,2,3,4,5,6的6张卡片放入3个不同的信封中.若每个信封放2张,其中标号为1,2的卡片放入同一信封,则不同的放法共有( )A .12种B .18种C .36种D .54种(2)(2013·重庆)从3名骨科、4名脑外科和5名内科医生中选派5人组成一个抗震救灾医疗小组,则骨科、脑外科和内科医生都至少有1人的选派方法种数是________.(用数字作答)答案 (1)B (2)590 解析 (1)先放1、2的卡片有C 13种,再将3、4、5、6的卡片平均分成两组再放置,有C 24A 22·A 22种,故共有C 13·C 24=18种. (2)分三类:①选1名骨科医生,则有C 13(C 14C 35+C 24C 25+C 34C 15)=360(种). ②选2名骨科医生,则有C 23(C 14C 25+C 24C 15)=210(种); ③选3名骨科医生,则有C 33C 14C 15=20(种).∴骨科、脑外科和内科医生都至少有1人的选派方法种数是360+210+20=590.排列、组合问题计算重、漏致误典例:(5分)有20个零件,其中16个一等品,4个二等品,若从20个零件中任意取3个,那么至少有1个一等品的不同取法有________种.易错分析易犯错误如下:先从一等品中取1个,有C116种取法;再从余下的19个零件中任取2个,有C219种不同取法,共有C116×C219=2 736种不同取法.上述做法使两次取的一等品有了先后顺序,导致取法重复.解析方法一将“至少有1个是一等品的不同取法”分三类:“恰有1个一等品”,“恰有2个一等品”,“恰有3个一等品”,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有C116C24+C216C14+C316=1 136(种).方法二考虑其对立事件“3个都是二等品”,用间接法:C320-C34=1 136(种).答案 1 136温馨提醒(1)排列、组合问题由于其思想方法独特,计算量庞大,对结果的检验困难,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就要遵循一定的解题原则,如特殊元素、位置优先原则、先取后排原则、先分组后分配原则、正难则反原则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明确的解题方向.同时解答组合问题时必须心思细腻,考虑周全,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正确解题.(2)“至少、至多型”问题不能利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求解,多采用分类求解或转化为它的对立事件求解.方法与技巧1.对于有附加条件的排列、组合应用题,通常从三个途径考虑:(1)以元素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2)以位置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3)先不考虑附加条件,计算出排列数或组合数,再减去不合要求的排列数或组合数.2.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方法与技巧(1)特殊元素优先安排;(2)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3)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4)相邻问题捆绑处理;(5)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6)定序问题排除法处理;(7)分排问题直排处理;(8)“小集团”排列问题先整体后局部;(9)构造模型;(10)正难则反,等价条件.失误与防范1.解受条件限制的排列、组合题,通常有直接法(合理分类)和间接法(排除法).分类时标准应统一,避免出现重复或遗漏.2.解组合应用题时,应注意“至少”、“至多”、“恰好”等词的含义.3.对于分配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事件是否与顺序有关,对于平均分组问题更要注意顺序,避免计数的重复或遗漏.A组专项基础训练(时间:35分钟)一、选择题1.(2012·课标全国)将2名教师,4名学生分成2个小组,分别安排到甲、乙两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小组由1名教师和2名学生组成,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A.12种B.10种C.9种D.8种答案 A解析分两步:第一步,选派一名教师到甲地,另一名到乙地,共有C12=2(种)选派方法;第二步,选派两名学生到甲地,另外两名到乙地,共有C24=6(种)选派方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2×6=12(种).2.10名同学合影,站成了前排3人,后排7人.现摄影师要从后排7人中抽2人站前排,其他人的相对顺序不变,则不同调整方法的种数为() A.C27A55B.C27A22C.C27A25D.C27A35答案 C解析从后排抽2人的方法种数是C27;前排的排列方法种数是A25.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不同调整方法种数是C27A25.3.某台小型晚会由6个节目组成,演出顺序有如下要求:节目甲必须排在前两位,节目乙不能排在第一位,节目丙必须排在最后一位.该台晚会节目演出顺序的编排方案共有() A.36种B.42种C.48种D.54种答案 B解析分两类,第一类:甲排在第一位时,丙排在最后一位,中间4个节目无限制条件,有A44种排法;第二类:甲排在第二位时,从甲、乙、丙之外的3个节目中选1个节目排在第一位有C13种排法,其他3个节目有A33种排法,故有C13A33种排法.依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共有A44+C13A33=42(种)编排方案.4.如图所示,使电路接通,开关不同的开闭方式有()A.11种B.20种C.21种D.12种答案 C解析当第一组开关有一个接通时,电路接通有C12(C13+C23+C33)=14(种)方式;当第一组开关有两个接通时,电路接通有C22(C13+C23+C33)=7(种)方式.所以共有14+7=21(种)方式,故选C.5.(2012·山东)现有16张不同的卡片,其中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卡片各4张,从中任取3张,要求这3张卡片不能是同一种颜色,且红色卡片至多1张,不同取法的种数为() A.232 B.252C.472 D.484答案 C解析分两类:第一类,含有1张红色卡片,共有不同的取法C14C212=264(种);第二类,不含有红色卡片,共有不同的取法C312-3C34=220-12=208(种).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不同的取法有264+208=472(种).二、填空题6.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必须站在A的右边(A、B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________种.答案60解析可先排C、D、E三人,共A35种排法,剩余A、B两人只有一种排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满足条件的排法共有A35=60(种).7.(2013·北京)将序号分别为1,2,3,4,5的5张参观券全部分给4人,每人至少1张,如果分给同一人的2张参观券连号,那么不同的分法种数是________.答案96解析将5张参观券分成4堆,有2个连号有4种分法,每种分法再分给4人,各有A44种分法,∴不同的分法种数共有4A44=96.8.用1,2,3,4这四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恰有一个偶数夹在两个奇数之间的四位数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8解析先把两奇数捆绑在一起有A22种方法,再用插空法共有个数A22·C12·A22=8.9.某商店要求甲、乙、丙、丁、戊五种不同的商品在货架上排成一排,其中甲、乙两种必须排在一起,而丙、丁两种不能排在一起,不同的排法共有________种.答案24解析甲、乙排在一起,用捆绑法,丙、丁不排在一起,用插空法,不同的排法共有2A22·A23二、解答题10.某医院有内科医生12名,外科医生8名,现选派5名参加赈灾医疗队,其中:(1)某内科医生甲与某外科医生乙必须参加,共有多少种不同选法?(2)甲、乙均不能参加,有多少种选法?(3)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参加,有多少种选法?(4)队中至少有一名内科医生和一名外科医生,有几种选法?解(1)只需从其他18人中选3人即可,共有C318=816(种);(2)只需从其他18人中选5人即可,共有C518=8 568(种);(3)分两类:甲、乙中有一人参加,甲、乙都参加,共有C12C418+C318=6 936(种);(4)方法一(直接法):至少有一名内科医生和一名外科医生的选法可分四类:一内四外;二内三外;三内二外;四内一外,所以共有C112C48+C212C38+C312C28+C412C18=14 656(种).方法二(间接法):由总数中减去五名都是内科医生和五名都是外科医生的选法种数,得C520-(C512+C58)=14 656(种).B组专项能力提升(时间:15分钟)1.(2012·北京)从0,2中选一个数字,从1,3,5中选两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 A.24 B.18 C.12 D.6答案 B解析当选0时,先从1,3,5中选2个数字有C23种方法,然后从选中的2个数字中选1个排在末位有C12种方法,剩余1个数字排在首位,共有C23C12=6(种)方法;当选2时,先从1,3,5中选2个数字有C23种方法,然后从选中的2个数字中选1个排在末位有C12种方法,其余2个数字全排列,共有C23C12A22=12(种)方法.依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共有6+12=18(个)奇数.2.把3盆不同的兰花和4盆不同的玫瑰花摆放在右图中的1,2,3,4,5,6,7所示的位置上,其中3盆兰花不能放在一条直线上,则不同的摆放方法有()A.2 680种B.4 320种C.4 920种D.5 140种解析先将7盆花全排列,共有A77种排法,其中3盆兰花排在一条直线上的排法有5A33 A44(种),故所求摆放方法有A77-5A33A44=4 320(种).3.计划展出10幅不同的画,其中1幅水彩画、4幅油画、5幅国画,排成一列,要求同一品种的画必须连在一起,并且水彩画不放在两端,那么不同的排列方式的种数有() A.A44A55B.A33A44A35C.C13A44A55D.A22A44A55答案 D解析先把3种品种的画看成整体,而水彩画受限制应优先考虑,不能放在头尾,故只能放在中间,又油画与国画有A22种放法,再考虑国画与油画本身又可以全排列,故排列的方法有A22A44A55种.4.(2013·浙江)将A、B、C、D、E、F六个字母排成一排,且A、B均在C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答案480解析分类讨论:A、B都在C的左侧,且按C的左侧分别有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字母这4类计算,再考虑右侧情况.所以共有2(A22·A33+C13A33·A22+C23A44+A55)=480(种).5.将6位志愿者分成4组,其中两个组各2人,另两个组各1人,分赴省运会的四个不同场馆服务,不同的分配方案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答案 1 080解析先分组再分配,共有C16C15C242A22·A44=1 080(种)分配方案.6.某地奥运火炬接力传递路线共分6段,传递活动分别由6名火炬手完成.如果第一棒火炬手只能从甲、乙、丙三人中产生,最后一棒火炬手只能从甲、乙两人中产生,则不同的传递方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答案96解析甲传第一棒,乙传最后一棒,共有A44种方法.乙传第一棒,甲传最后一棒,共有A44种方法.丙传第一棒,共有C12·A44种方法.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共有A44+A44+C12·A44=96(种)方法.7.有4张分别标有数字1,2,3,4的红色卡片和4张分别标有数字1,2,3,4的蓝色卡片,从这8种卡片中取出4张卡片排成一行,如果取出的4张卡片所标的数字之和等于10,则不同的排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答案432解析取出的4张卡片所标数字之和等于10,共有三种情况:1144,2233,1234.所取卡片是1144的共有A44种排法.所取卡片是2233的共有A44种排法.所取卡片是1234,则其中卡片颜色可为无红色,1张红色,2张红色,3张红色,全是红色,共有排法A44+C14A44+C24A44+C34A44+A44=16A44(种),∴共有排法18A44=18×4×3×2×1=432(种).。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16 定积分及其简单的应用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16 定积分及其简单的应用

函数思想的应用 例 (12 分)在区间[0,1]上给定曲线 y=x2.试在此区间内确定点 t 的值, 使图中的阴影部 分的面积 S1 与 S2 之和最小,并求最小值.
【答题模板】 解 S1 面积等于边长为 t 与 t2 的矩形面积去掉曲线 y=x2 与 x 轴、直线 x=t 所围成的面 2 积,即 S1=t· t2-ʃt0x2dx= t3.[2 分] 3 S2 的面积等于曲线 y=x2 与 x 轴,x=t,x=1 围成的面积去掉矩形面积,矩形边长分别 23 2 1 2 2 为 t2,1-t,即 S2=ʃ1 t x dx-t (1-t)= t -t + .[4 分] 3 3 43 2 1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 S=S1+S2= t -t + (0≤t≤1).[6 分] 3 3 1 1 令 S′(t)=4t2-2t=4t t-2=0 时,得 t=0 或 t=2.[8 分] 1 1 1 2 t=0 时,S= ;t= 时,S= ;t=1 时,S= .[10 分] 3 2 4 3 1 1 所以当 t= 时,S 最小,且最小值为 .[12 分] 2 4 【突破思维障碍】 本题既不是直接求曲边梯形面积问题, 也不是直接求函数的最小值问题, 而是先利用定 积分求出面积的和, 然后利用导数的知识求面积和的最小值, 难点在于把用导数求函数最小 值的问题置于先求定积分的题境中,突出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导数的应用意识.
答案 自主梳理 1.x=a,x=b (a≠b),y=0 和曲线 y=f(x) 面积 b b 2.(1)kʃb (2)ʃb ʃa f2(x)dx (3)ʃc af(x)dx af1(x)dx± af(x)dx+ʃc f(x)dx(其中 a<c<b) b b b 3.微积分基本定理 F(x)|a 4.(1)ʃaf(x)dx (2)-ʃaf(x)dx (3)ʃb a[f(x)-g(x)]dx 5.(1)s=ʃb (2)ʃb av(t)dt aF(x)dx 自我检测 1.A 2.A 3.C 4.D 5.± 3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专题检测第八章 8.6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专题检测第八章 8.6

§8.6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1. 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空间直线l 上任取两点A ,B ,则称AB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如果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那么把直线l 的方向向量叫作平面α的法向量. 2. 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 (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与平面α共面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x ,y ,使v =x v 1+y v 2.(3)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 ∥u 2. 3. 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 (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 ∥u .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1.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 ( × ) (2)平面的单位法向量是唯一确定的.( × ) (3)若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 ) (4)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则两直线不平行. ( √ ) (5)若a ∥b ,则a 所在直线与b 所在直线平行.( × ) (6)若空间向量a 平行于平面α,则a 所在直线与平面α平行. ( × ) 2. 若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2,4,-4),b =(-6,9,6),则( )A .l 1∥l 2B .l 1⊥l 2C .l 1与l 2相交但不垂直D .以上均不正确答案 B解析 a ·b =-12+36-24=0,故a ⊥b ,即l 1⊥l 2选B.3. 已知平面α内有一点M (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6,-3,6),则下列点P中,在平面α内的是 ( )A .P (2,3,3)B .P (-2,0,1)C .P (-4,4,0)D .P (3,-3,4)答案 A解析 逐一验证法,对于选项A ,MP →=(1,4,1), ∴MP →·n =6-12+6=0,∴MP →⊥n , ∴点P 在平面α内,同理可验证其他三个点不在平面α内.4. 若A (0,2,198),B (1,-1,58),C (-2,1,58)是平面α内的三点,设平面α的法向量n =(x ,y ,z ),则x ∶y ∶z =________. 答案 2∶3∶(-4)5. 已知AB →=(1,5,-2),BC →=(3,1,z ),若AB →⊥BC →,BP →=(x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x ,y ,z 分别为______________. 答案407,-157,4 解析 由题意知,BP →⊥AB →,BP →⊥BC →.所以⎩⎪⎨⎪⎧AB →·BC →=0,BP →·AB →=0,BP →·BC →=0,即⎩⎪⎨⎪⎧1×3+5×1+(-2)×z =0,(x -1)+5y +(-2)×(-3)=0,3(x -1)+y -3z =0,解得,x =407,y =-157,z =4.题型一 证明平行问题例1 (2013·浙江改编)如图,在四面体A -BCD 中,AD ⊥平面BCD ,BC ⊥CD ,AD =2,BD =22,M 是AD 的中点,P 是BM 的中点, 点Q 在线段AC 上,且AQ =3QC . 证明:PQ ∥平面BCD.思维启迪 证明线面平行,可以利用判定定理先证线线平行,也可利用平面的法向量. 证明 方法一 如图,取BD 的中点O ,以O 为原点,OD 、OP 所在射线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意知, A (0,2,2),B (0,-2,0),D (0,2,0). 设点C 的坐标为(x 0,y 0,0). 因为AQ →=3QC →,所以Q ⎝⎛⎭⎫34x 0,24+34y 0,12.因为M 为AD 的中点,故M (0,2,1). 又P 为BM 的中点,故P ⎝⎛⎭⎫0,0,12, 所以PQ →=⎝⎛⎭⎫34x 0,24+34y 0,0.又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a =(0,0,1),故PQ →·a =0. 又PQ 平面BCD ,所以PQ ∥平面BCD .方法二 在线段CD 上取点F ,使得DF =3FC ,连接OF ,同证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 、B 、C 的坐标,设点C 坐标为(x 0,y 0,0). ∵CF →=14CD →,设F 点坐标系(x ,y,0)则(x -x 0,y -y 0,0)=14(-x 0,2-y 0,0)∴⎩⎨⎧x =34x 0y =24+34y∴OF →=(34x 0,24+34y 0,0)又由证法一知PQ →=(34x 0,24+34y 0,0),∴OF →=PQ →,∴PQ ∥OF .又PQ 平面BCD ,OF 平面BCD , ∴PQ ∥平面BCD .思维升华 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有(1)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某一法向量垂直; (2)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3)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用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线性表示.如图所示,平面P AD ⊥平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P AD 是直角三角形,且P A =AD =2,E 、F 、G 分别是线段P A 、PD 、 CD 的中点.求证:PB ∥平面EFG .证明 ∵平面P AD ⊥平面ABCD 且ABCD 为正方形,∴AB 、AP 、AD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 角坐标系Axyz ,则A (0,0,0)、B (2,0,0)、C (2,2,0)、D (0,2,0)、P (0,0,2)、 E (0,0,1)、F (0,1,1)、G (1,2,0).∴PB →=(2,0,-2),FE →=(0,-1,0),FG →=(1,1,-1), 设PB →=sFE →+tFG →,即(2,0,-2)=s (0,-1,0)+t (1,1,-1), ∴⎩⎪⎨⎪⎧t =2,t -s =0,-t =-2,解得s =t =2.∴PB →=2FE →+2FG →,又∵FE →与FG →不共线,∴PB →、FE →与FG →共面. ∵PB 平面EFG ,∴PB ∥平面EFG . 题型二 证明垂直问题例2 如图所示,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CC 1的中点.求证:AB 1⊥平面A 1BD .思维启迪 证明线面垂直可以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即证线与平 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也可以证线与面的法向量平行.证明 方法一 设平面A 1BD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m 的方向向量为m .由共面向量定理,则存在实数λ,μ,使m =λBA 1→+μBD →.令BB 1→=a ,BC →=b ,BA →=c ,显然它们不共面,并且|a |=|b |=|c |=2,a ·b =a·c =0,b·c =2,以它们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BA 1→=a +c ,BD →=12a +b ,AB 1→=a -c ,m =λBA 1→+μBD →=⎝⎛⎭⎫λ+12μa +μb +λc , AB 1→·m =(a -c )·⎣⎡⎦⎤⎝⎛⎭⎫λ+12μa +μb +λc =4⎝⎛⎭⎫λ+12μ-2μ-4λ=0. 故AB 1→⊥m ,结论得证.方法二 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O ,连接AO .因为△ABC 为正三角形, 所以AO ⊥BC .因为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平面ABC ⊥平面BCC 1B 1, 所以AO ⊥平面BCC 1B 1.取B 1C 1的中点O 1,以O 为原点,以OB →,OO 1→,OA →为x 轴,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D (-1,1,0),A 1(0,2,3), A (0,0,3),B 1(1,2,0).设平面A 1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BA 1→=(-1,2,3),BD →=(-2,1,0). 因为n ⊥BA 1→,n ⊥BD →,故⎩⎪⎨⎪⎧n ·BA 1→=0,n ·BD →=0⇒⎩⎨⎧-x +2y +3z =0,-2x +y =0,令x =1,则y =2,z =-3,故n =(1,2,-3)为平面A 1BD 的一个法向量, 而AB 1→=(1,2,-3),所以AB 1→=n ,所以AB 1→∥n , 故AB 1⊥平面A 1BD .思维升华 用向量证明垂直的方法(1)线线垂直: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 (2)线面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3)面面垂直: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平面ABCD ,PC =2,在四边形ABCD 中,∠B =∠C =90°,AB =4,CD =1,点M 在PB 上,PB =4PM ,PB 与平面ABCD 成30°角. (1)求证:CM ∥平面P AD ; (2)求证:平面P AB ⊥平面P AD .证明 以C 为坐标原点,CB 所在直线为x 轴,CD 所在直线为y 轴,C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 ∵PC ⊥平面ABCD ,∴∠PBC 为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PBC =30°.∵PC =2,∴BC =23,PB =4.∴D (0,1,0),B (23,0,0),A (23,4,0),P (0,0,2), M (32,0,32),∴DP →=(0,-1,2),DA →=(23,3,0), CM →=(32,0,32),(1)令n =(x ,y ,z )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 则⎩⎪⎨⎪⎧DP →·n =0,DA →·n =0,即⎩⎨⎧-y +2z =0,23x +3y =0,∴⎩⎨⎧z =12y ,x =-32y ,令y =2,得n =(-3,2,1).∵n ·CM →=-3×32+2×0+1×32=0,∴n ⊥CM →,又CM 平面P AD , ∴CM ∥平面P AD .(2)取AP 的中点E ,则E (3,2,1),BE →=(-3,2,1). ∵PB =AB ,∴BE ⊥P A .又∵BE →·DA →=(-3,2,1)·(23,3,0)=0, ∴BE →⊥DA →,∴BE ⊥DA ,又P A ∩DA =A ,∴BE ⊥平面P AD , 又∵BE 平面P AB ,∴平面P AB ⊥平面P AD . 题型三 解决探索性问题例3 (2012·福建)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D =1,E 为CD 的中点. (1)求证:B 1E ⊥AD 1;(2)在棱AA 1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DP ∥平面B 1AE ?若存在,求 AP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思维启迪 利用向量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进行转化;对于存在性问题可通过计算下结论.(1)证明 以A 为原点,AB →,AD →,AA 1→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设AB =a ,则A (0,0,0),D (0,1,0),D 1(0,1,1), E ⎝⎛⎭⎫a2,1,0,B 1(a,0,1), 故AD 1→=(0,1,1),B 1E →=⎝⎛⎭⎫-a 2,1,-1,AB 1→=(a,0,1),AE →=⎝⎛⎭⎫a 2,1,0. ∵AD 1→·B 1E →=-a 2×0+1×1+(-1)×1=0,∴B 1E ⊥AD 1.(2)解 假设在棱AA 1上存在一点P (0,0,z 0). 使得DP ∥平面B 1AE ,此时DP →=(0,-1,z 0). 又设平面B 1AE 的法向量n =(x ,y ,z ). ∵n ⊥平面B 1AE ,∴n ⊥AB 1→,n ⊥AE →,得⎩⎪⎨⎪⎧ax +z =0,ax 2+y =0.取x =1,得平面B 1AE 的一个法向量n =⎝⎛⎭⎫1,-a2,-a . 要使DP ∥平面B 1AE ,只要n ⊥DP →,有a 2-az 0=0,解得z 0=12.又DP 平面B 1AE ,∴存在点P ,满足DP ∥平面B 1AE ,此时AP =12.思维升华 对于“是否存在”型问题的探索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进一步论证.另一种是利用空间向量,先设出假设存在点的坐标,再根据条件求该点的坐标,即找到“存在点”,若该点坐标不能求出,或有矛盾,则判定“不存在”.如图所示,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 为侧棱SD 上的点. (1)求证:AC ⊥SD .(2)若SD ⊥平面P AC ,则侧棱S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BE ∥平面P AC . 若存在,求SE ∶EC 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1)证明 连接BD ,设AC 交BD 于O ,则AC ⊥BD .由题意知SO ⊥平面ABCD .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S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底面边长为a ,则高SO =62a , 于是S ⎝⎛⎭⎫0,0,62a ,D ⎝⎛⎭⎫-22a ,0,0, B ⎝⎛⎭⎫22a ,0,0,C ⎝⎛⎭⎫0,22a ,0,OC →=⎝⎛⎭⎫0,22a ,0,SD →=⎝⎛⎭⎫-22a ,0,-62a ,则OC →·SD →=0.故OC ⊥SD .从而AC ⊥SD .(2)解 棱SC 上存在一点E 使BE ∥平面P AC . 理由如下:由已知条件知DS →是平面P AC 的一个法向量, 且DS →=⎝⎛⎭⎫22a ,0,62a ,CS →=⎝⎛⎭⎫0,-22a ,62a ,BC →=⎝⎛⎭⎫-22a ,22a ,0.设CE →=tCS →,则BE →=BC →+CE →=BC →+tCS →=⎝⎛⎭⎫-22a ,22a (1-t ),62at , 而BE →·DS →=0⇔t =13.即当SE ∶EC =2∶1时,BE →⊥DS →.而BE 不在平面P AC 内,故BE ∥平面P AC .利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典例:(12分)(2012·湖南)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AB =4,BC =3,AD =5,∠DAB =∠ABC =90°,E 是CD 的中点.(1)证明:CD ⊥平面P AE ;(2)若直线PB 与平面P AE 所成的角和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相等,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思维启迪 本题中的(1)有两种证明思路:(1)利用常规方法,将证明线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之; (2)将证明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向量间的关系问题,证明向量垂直;然后计算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规范解答方法一 (1)证明 如图,连接AC .由AB =4,BC =3,∠ABC =90°得AC =5. [1分] 又AD =5,E 是CD 的中点,所以CD ⊥AE .[2分]因为P 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所以P A ⊥CD .[4分] 而P A ,AE 是平面P AE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CD ⊥平面P AE .[5分](2)解 过点B 作BG ∥CD ,分别与AE ,AD 相交于点F ,G ,连接PF . 由(1)CD ⊥平面P AE 知,BG ⊥平面P AE . 于是∠BPF 为直线PB 与平面P AE 所成的角, [6分]且BG ⊥AE .由P A ⊥平面ABCD 知,∠PBA 为直线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7分]由题意得∠PBA =∠BPF ,因为sin ∠PBA =P A PB ,sin ∠BPF =BF PB ,所以P A =BF .由∠DAB =∠ABC =90°知,AD ∥BC .又BG ∥CD ,所以四边形BCDG 是平行四边形. 故GD =BC =3.于是AG =2.在Rt △BAG 中,AB =4,AG =2,BG ⊥AF ,所以 BG =AB 2+AG 2=25,BF =AB 2BG =1625=855.于是P A =BF =855.[10分]又梯形ABCD 的面积为S =12×(5+3)×4=16,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 V =13×S ×P A =13×16×855=128515.[12分]方法二 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 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 A =h ,则A (0,0,0),B (4,0,0),C (4,3,0),D (0,5,0),E (2,4,0), P (0,0,h ).[2分](1)证明 易知CD →=(-4,2,0),AE →=(2,4,0),AP →=(0,0,h ). 因为CD →·AE →=-8+8+0=0,CD →·AP →=0,[4分]所以CD ⊥AE ,CD ⊥AP .而AP ,AE 是平面P AE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CD ⊥平面P AE .[5分] (2)解 由题设和(1)知,CD →,P A →分别是平面P AE ,平面ABCD 的法向量. [6分]而PB 与平面P AE 所成的角和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相等, 所以|cos 〈CD →,PB →〉|=|cos 〈P A →,PB →〉|, 即⎪⎪⎪⎪⎪⎪CD →·PB →|CD →|·|PB →|=⎪⎪⎪⎪⎪⎪P A →·PB →|P A →|·|PB →|.[8分]由(1)知,CD →=(-4,2,0),P A →=(0,0,-h ), 又PB →=(4,0,-h ),故⎪⎪⎪⎪⎪⎪-16+0+025·16+h 2=⎪⎪⎪⎪⎪⎪0+0+h 2h ·16+h 2. 解得h =855.[10分]又梯形ABCD 的面积为S =12×(5+3)×4=16,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 V =13×S ×P A =13×16×855=128515.[12分]温馨提醒 (1)利用向量法证明立体几何问题,可以建立坐标系或利用基底表示向量;(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根据题中条件找出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3)对于和平面有关的垂直问题,也可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方法与技巧用向量知识证明立体几何问题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用向量表示几何量,利用向量的运算进行判断;另一种是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几何量,共分三步:(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或坐标)表示问题中所涉及的点、线、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3)根据运算结果的几何意义来解释相关问题.失误与防范用向量知识证明立体几何问题,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中的定理.如要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要证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即化归为证明线线平行,用向量方法证明直线a∥b,只需证明向量a=λb(λ∈R)即可.若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来证明线面平行,仍需强调直线在平面外.A组专项基础训练(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若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2,5,7),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u=(1,1,-1),则() A.l∥α或lαB.l⊥αC.lαD.l与α斜交答案 A2.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α的法向量为n,能使l∥α的是() A.a=(1,0,0),n=(-2,0,0)B.a=(1,3,5),n=(1,0,1)C.a=(0,2,1),n=(-1,0,-1)D.a=(1,-1,3),n=(0,3,1)答案 D解析若l∥α,则a·n=0,D中,a·n=1×0+(-1)×3+3×1=0,∴a⊥n.3.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a=(1,2,-2),平面β的法向量b=(-2,h,k),若α∥β,则h+k的值为() A.-2 B.-8 C.0 D.-6答案 C解析 由α∥β得a ∥b ,∴-21=h 2=k -2, ∴h =-4,k =4,∴h +k =0.4. 已知a =(2,-1,3),b =(-1,4,-2),c =(7,5,λ),若a ,b ,c 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 )A.627 B.637 C.607 D.657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c =t a +μb =(2t -μ,-t +4μ,3t -2μ),∴⎩⎪⎨⎪⎧7=2t -μ5=-t +4μλ=3t -2μ,∴⎩⎪⎨⎪⎧t =337μ=177λ=657.5.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AA 1=3,AD =22,P 为C 1D 1的中点,M 为BC 的中点.则AM 与PM 所成的角为( ) A .60° B .45°C .90°D .以上都不正确答案 C解析 以D 点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依题意,可得,D (0,0,0),P (0,1,3),C (0,2,0),A (22,0,0), M (2,2,0).∴PM →=(2,1,-3), AM →=(-2,2,0),∴PM →·AM →=(2,1,-3)·(-2,2,0)=0, 即PM →⊥AM →,∴AM ⊥PM . 二、填空题6. 已知平面α和平面β的法向量分别为a =(1,1,2),b =(x ,-2,3),且α⊥β,则x =________.答案 -4解析 ∵a·b =x -2+6=0,∴x =-4.7. 设点C (2a +1,a +1,2)在点P (2,0,0)、A (1,-3,2)、B (8,-1,4)确定的平面上,则a =________. 答案16解析 P A →=(-1,-3,2),PB →=(6,-1,4). 根据共面向量定理,设PC →=xP A →+yPB →(x 、y ∈R ), 则(2a -1,a +1,2)=x (-1,-3,2)+y (6,-1,4) =(-x +6y ,-3x -y,2x +4y ), ∴⎩⎪⎨⎪⎧2a -1=-x +6y ,a +1=-3x -y ,2=2x +4y ,解得x =-7,y =4,a =16.8.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 是________. 答案 平行解析 ∵正方体棱长为a ,A 1M =AN =2a 3, ∴MB →=23A 1B →,CN →=23CA →,∴MN →=MB →+BC →+CN →=23A 1B →+BC →+23CA →=23(A 1B 1→+B 1B →)+BC →+23(CD →+DA →) =23B 1B →+13B 1C 1→. 又∵CD →是平面B 1BCC 1的法向量, ∴MN →·CD →=⎝⎛⎭⎫23B 1B →+13B 1C 1→·CD →=0, ∴MN →⊥CD →.又∵MN 平面B 1BCC 1, ∴MN ∥平面B 1BCC 1. 三、解答题9. 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PD ∥QA ,QA =AB =12PD .证明:平面PQC ⊥平面DCQ .证明 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线段DA 的长为单位长,射 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依题意有 Q (1,1,0),C (0,0,1),P (0,2,0),则DQ →=(1,1,0),DC →=(0,0,1),PQ →=(1,-1,0). ∴PQ →·DQ →=0,PQ →·DC →=0. 即PQ ⊥DQ ,PQ ⊥DC ,又DQ ∩DC =D ,故PQ ⊥平面DCQ , 又PQ 平面PQC ,∴平面PQC ⊥平面DCQ .10.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CBD 中,P A ⊥底面ABCD ,E ,F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 A =AB =1,BC =2. (1)求证:EF ∥平面P AB ; (2)求证:平面P AD ⊥平面PDC .证明 (1)以A 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 A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 B (1,0,0),C (1,2,0),D (0,2,0),P (0,0,1),∴E (12,1,12),F (0,1,12),EF →=(-12,0,0),PB →=(1,0,-1),PD →=(0,2,-1),AP →=(0,0,1),AD →=(0,2,0),DC →=(1,0,0),AB →=(1,0,0). ∵EF →=-12AB →,∴EF →∥AB →,即EF ∥AB ,又AB 平面P AB ,EF 平面P AB , ∴EF ∥平面P AB .(2)∵AP →·DC →=(0,0,1)·(1,0,0)=0, AD →·DC →=(0,2,0)·(1,0,0)=0,∴AP →⊥DC →,AD →⊥DC →,即AP ⊥DC ,AD ⊥DC . 又AP ∩AD =A ,∴DC ⊥平面P AD . ∵DC 平面PDC ,∴平面P AD ⊥平面PDC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30分钟)1. 已知a =(1,1,1),b =(0,2,-1),c =m a +n b +(4,-4,1).若c 与a 及b 都垂直,则m ,n 的值分别为 ( )A .-1,2B .1,-2C .1,2D .-1,-2答案 A解析 由已知得c =(m +4,m +2n -4,m -n +1), 故a·c =3m +n +1=0,b·c =m +5n -9=0.解得⎩⎪⎨⎪⎧m =-1,n =2.2. 已知平面ABC ,点M 是空间任意一点,点M 满足条件OM →=34OA →+18OB →+18OC →,则直线AM( )A .与平面ABC 平行B .是平面ABC 的斜线 C .是平面ABC 的垂线D .在平面ABC 内 答案 D解析 由已知得M 、A 、B 、C 四点共面.所以AM 在平面ABC 内,选D.3.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为正方形A 1B 1C 1D 1四边上的动点,O 为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Q 为平面ABCD 内一点,线段D 1Q 与OP 互相平分,则满足MQ →=λMN →的实数λ的有________个. 答案 2解析 建立如图的坐标系,设正方体的边长为2,则P (x ,y,2), O (1,1,0),∴OP 的中点坐标为⎝⎛⎭⎫x +12,y +12,1,又知D 1(0,0,2),∴Q (x +1,y +1,0),而Q 在MN 上,∴x Q +y Q =3, ∴x +y =1,即点P 坐标满足x +y =1. ∴有2个符合题意的点P ,即对应有2个λ.4. 如图所示,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且AB =AA 1,D 、E 、F 分别为B 1A 、C 1C 、BC 的 中点.求证: (1)DE ∥平面ABC ; (2)B 1F ⊥平面AEF .证明 (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令AB =AA 1=4,则A (0,0,0),E (0,4,2),F (2,2,0),B (4,0,0),B 1(4,0,4).取AB 中点为N ,连接CN , 则N (2,0,0),C (0,4,0),D (2,0,2), ∴DE →=(-2,4,0),NC →=(-2,4,0), ∴DE →=NC →,∴DE ∥NC ,又∵NC 平面ABC ,DE 平面ABC . 故DE ∥平面ABC .(2)B 1F →=(-2,2,-4),EF →=(2,-2,-2),AF →=(2,2,0). B 1F →·EF →=(-2)×2+2×(-2)+(-4)×(-2)=0, B 1F →·AF →=(-2)×2+2×2+(-4)×0=0.∴B 1F →⊥EF →,B 1F →⊥AF →,即B 1F ⊥EF ,B 1F ⊥AF , 又∵AF ∩FE =F ,∴B 1F ⊥平面AEF .5. 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 =DC ,E 、F 分别是AB 、PB 的中点. (1)求证:EF ⊥CD ;(2)在平面P AD 内求一点G ,使GF ⊥平面PCB ,并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 如图,以DA 、DC 、D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D =a ,则D (0,0,0)、 A (a,0,0)、B (a ,a,0)、 C (0,a,0)、E ⎝⎛⎭⎫a ,a2,0、 P (0,0,a )、F ⎝⎛⎭⎫a 2,a 2,a 2.EF →=⎝⎛⎭⎫-a 2,0,a 2,DC →=(0,a,0). ∵EF →·DC →=0,∴EF →⊥DC →,即EF ⊥CD .(2)解 设G (x,0,z ),则FG →=⎝⎛⎭⎫x -a 2,-a 2,z -a 2, 若使GF ⊥平面PCB ,则由FG →·CB →=⎝⎛⎭⎫x -a2,-a 2,z -a 2·(a,0,0) =a ⎝⎛⎭⎫x -a2=0, 得x =a 2;由FG →·CP →=⎝⎛⎭⎫x -a2,-a 2,z -a 2·(0,-a ,a ) =a 22+a ⎝⎛⎭⎫z -a 2=0,得z =0. ∴G 点坐标为⎝⎛⎭⎫a2,0,0,即G 点为AD 的中点.。

【北师大版】高三数学步步高(理)第十编 计数原理

【北师大版】高三数学步步高(理)第十编  计数原理

第十编 计数原理§10.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有不同颜色的四件上衣与不同颜色的三件长裤,如果一条长裤与一件上衣配成一套,则不同的配法种数( )A .7B .64C .12D .81答案 C2.从3名女同学和2名男同学中选1人主持本班的某次主题班会,则不同的选法种数为( )A .6B .5C .3D .2答案 B3.一个乒乓球队里有男队员5人,女队员4人,从中选出男、女队员各一名组成混合双打,共有不同的选法种数为( )A .9B .20C .54D .45答案 B4.将4个不同的小球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其中每个盒子都不空的放法共有( )A .34种B .43种C .18种D .36种答案 D5.有一项活动需在3名老师,8名男同学和5名女同学中选人参加,(1)若只需一人参加,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若需一名老师,一名学生参加,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3)若只需老师,男同学,女同学各一人参加,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解 (1)“完成这件事”只需从老师、学生中选1人即可,共有3+8+5=16种.(2)“完成这件事”需选2人,老师、学生各1人,分两步进行:选老师有3种方法,选学生有8+5=13种方法,共有 3×13=39种方法.(3)“完成这件事”需选3人,老师、男同学、女同学各一人,可分三步进行,选老师有3种方法,选男同学有8种方法,选女同学有5种方法,共有3×8×5=120种方法.例1 在所有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大于十位数字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解 方法一 按十位数上的数字分别是1,2,3,4,5,6,7,8的情况分成8类,在每一类中满足题目条件的两位数分别有8个,7个,6个,5个,4个,3个,2个,1个.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符合题意的两位数的个数共有: 8+7+6+5+4+3+2+1=36(个).方法二 按个位数字是2,3,4,5,6,7,8,9分成8类,在每一类中满足条件的两位数分别有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所以按分类计数原理共有: 1+2+3+4+5+6+7+8=36(个).例2 已知集合M ={-3,-2,-1,0,1,2},P (a ,b )表示平面上的点(a ,b ∈M ),问: (1)P 可表示平面上多少个不同的点? (2)P 可表示平面上多少个第二象限的点? (3)P 可表示多少个不在直线y =x 上的点?解 (1)确定平面上的点P (a ,b )可分两步完成:基础自测第一步确定a的值,共有6种确定方法;第二步确定b的值,也有6种确定方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到平面上的点数是6×6=36.(2)确定第二象限的点,可分两步完成:第一步确定a,由于a<0,所以有3种确定方法;第二步确定b,由于b>0,所以有2种确定方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到第二象限点的个数是3×2=6.(3)点P(a,b)在直线y=x上的充要条件是a=b.因此a和b必须在集合M中取同一元素,共有6种取法,即在直线y=x 上的点有6个.由(1)得不在直线y=x上的点共有36-6=30个.例3(12分)现有高一四个班学生34人,其中一、二、三、四班各7人、8人、9人、10人,他们自愿组成数学课外小组.(1)选其中一人为负责人,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每班选一名组长,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3)推选二人作中心发言,这二人需来自不同的班级,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解(1)分四类:第一类,从一班学生中选1人,有7种选法;第二类,从二班学生中选1人,有8种选法;第三类,从三班学生中选1人,有9种选法;第四类,从四班学生中选1人,有10种选法.所以,共有不同的选法N=7+8+9+10=34(种). 3分(2)分四步,第一、二、三、四步分别从一、二、三、四班学生中选一人任组长,所以共有不同的选法N=7×8×9×10=5 040(种). 6分(3)分六类,每类又分两步,从一、二班学生中各选1人,有7×8种不同的选法;从一、三班学生中各选1人,有7×9种不同的选法;从一、四班学生中各选1人,有7×10种不同的选法;从二、三班学生中各选1人,有8×9种不同的选法;从二、四班学生中各选1人,有8×10种不同的选法;从三、四班学生中各选1人,有9×10种不同的选法,10分所以共有不同的选法N=7×8+7×9+7×10+8×9+8×10+9×10=431(种). 12分1.从1到20这20个整数中,任取两个相加,使其和大于20,共有几种取法?解当一个加数是1时,另一个加数只能是20,1种取法.当一个加数是2时,另一个加数可以是19,20,2种取法.当一个加数是3时,另一个加数可以是18,19,20,3种取法.……当一个加数是10时,另一个加数可以是11,12,…,20,10种取法.当一个加数是11时,另一个加数可以是12,13,…,20,9种取法.……当一个加数是19时,另一个加数是20,1种取法.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共有1+2+3+…+10+9+8+…+1=100种取法.2.某体育彩票规定:从01到36共36个号中抽出7个号为一注,每注2元.某人想先选定吉利号18,然后从01至17中选3个连续的号,从19至29中选2个连续的号,从30至36中选1个号组成一注.若这个人要把这种要求的号全买下,至少要花多少元钱?解先分三步选号,再计算总钱数.按号段选号,分成三步.第一步从01至17中选3个连续号,有15种选法;第二步从19至29中选2个连续号,有10种选法;第三步从30至36中选1个号,有7种选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可知,满足要求的号共有15×10×7=1 050(注),故至少要花1 050×2=2 100(元).3.某校高中部,高一有6个班,高二有7个班,高三有8个班,学校利用星期六组织学生到某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1)任选1个班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三个年级各选一个班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3)选2个班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求这2个班不同年级,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解(1)分三类:第一类从高一年级选1个班,有6种不同方法;第二类从高二年级选一个班,有7种不同方法;第三类从高三年级选1个班,有8种不同方法.由分类计数原理,共有6+7+8=21种不同的选法.(2)每种选法分三步:第一步从高一年级选一个班,有6种不同方法;第二步从高二年级选1个班,有7种不同方法;第三步从高三年级选1个班,有8种不同方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共有6×7×8=336种不同的选法.(3)分三类,每类又分两步.第一类从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各选一个班,有6×7种不同方法;第二类从高一、高三两个年级各选1个班,有6×8种不同方法;第三类从高二、高三年级各选一个班,有7×8种不同的方法,故共有6×7+6×8+7×8=146种不同选法.一、选择题1.5位同学报名参加两个课外活动小组,每位同学限报其中的一个小组,则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A.10种B.20种C.25种D.32种答案D2.某通讯公司推出一组手机卡号码,卡号的前七位数字固定,从“×××××××0000”到“×××××××9999”共10 000个号码,公司规定:凡卡号的后四位中带有数字“4”或“7”的一律作为优惠卡,则这组号码中“优惠卡”个数为()A.2 000B.4 096C.5 904D.8 320答案C3.从集合{1,2,3,…,10}中任意选出三个不同的数,使这三个数成等比数列,这样的等比数列的个数为()A.3B.4C.6D.8答案D4.如图所示,用五种不同的颜色分别给A、B、C、D四个区域涂色,相邻区域必须涂不同颜色,若允许同一种颜色多次使用,则不同的涂色方法共有()A.180种B.120种C.96种D.60种答案A5.一植物园参观路径如图所示,若要全部参观并且路线不重复,则不同的参观路线种数共有()A.6种B.8种C.36种D.48种答案D6.(2008·全国Ⅰ文,12)将1,2,3填入3×3的方格中,要求每行、每列都没有重复数字,右面是一种填法,则不同的填写方法共有()A.6种B.12种C.24种D.48种答案B二、填空题7.在2008年奥运选手选拔赛上,8名男运动员参加100米决赛.其中甲、乙、丙三人必须在1、2、3、4、5、6、7、8八条跑道的奇数号跑道上,则安排这8名运动员比赛的方式共有种.答案 2 8808.若一个m,n均为非负整数的有序数对(m,n),在做m+n的加法时各位均不会进位,则称(m,n)为“简单的”有序数对,m+n称为有序数对(m,n)的值,那么值为1 942的“简单的”有序数对的个数是 .答案300三、解答题9.(1)4名同学选报跑步、跳高、跳远三个项目,每人报一项,共有多少种报名方法?(2)4名同学争夺跑步、跳高、跳远三项冠军,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解(1)要完成的是“4名同学每人从三个项目中选一项报名”这件事,因为每人必报一项,四个都报完才算完成,于是按人分步,且分为四步,又每人可在三项中选一项,选法为3种,所以共有:3×3×3×3=81种报名方法.(2)完成的是“三个项目冠军的获取”这件事,因为每项冠军只能有一人获得,三项冠军都有得主,这件事才算完成,于是应以“确定三项冠军得主”为线索进行分步.而每项冠军是四人中的某一人,有4种可能的情况,于是共有:4×4×4=43=64种可能的情况.10.用5种不同的颜色给图中所给出的四个区域涂色,每个区域涂一种颜色,若要求相邻(有公共边)的区域不同色,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解完成该件事可分步进行.涂区域1,有5种颜色可选.涂区域2,有4种颜色可选.涂区域3,可先分类:若区域3的颜色与2相同,则区域4有4种颜色可选.若区域3的颜色与2不同,则区域3有3种颜色可选,此时区域4有3种颜色可选.所以共有5×4×(1×4+3×3)=260种涂色方法.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a,b)的坐标满足a≠b,且a,b都是集合{1,2,3,4,5,6}的元素,又点P到原点的距离|OP|≥5.求这样的点P的个数.解按点P的坐标a将其分为6类:(1)若a=1,则b=5或6,有2个点;(2)若a=2,则b=5或6,有2个点;(3)若a=3,则b=5或6或4,有3个点;(4)若a=4,则b=3或5或6,有3个点;(5)若a=5,则b=1,2,3,4,6,有5个点;(6)若a=6,则b=1,2,3,4,5,有5个点;∴共有2+2+3+3+5+5=20(个)点.12.将3种作物种植在如图所示的5块试验田里,每块种植一种作物且相邻的试验田不能种植同一种作物,不同的种植方法共有多少种?解设由左到右五块田中要种a,b,c三种作物,不妨先设第一块种a,则第二块可种b,c,有两种选法.同理,如果第二块种b,则第三块可种a和c,也有两种选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1×2×2×2×2=16.其中要去掉ababa和acaca两种方法.故a种作物种在第一块田中时的种法数有16-2=14(种).同理b种或c种作物种在第一块田中时的种法数也都为14种.所以符合要求的种植方法共有3×(2×2×2×2-2)=3×(16-2)=42(种).§10.2 排列与组合1.从1,2,3,4,5,6六个数字中,选出一个偶数和两个奇数,组成一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这样的三位数共有( )A .9个B .24个C .36个D.54个答案 D2.(2008·福建理,7)某班级要从4名男生、2名女生中选派4人参加某次社区服务,如果要求至少有1名女生,那么不同的选派方案种数为( )A .14B .24C .28D.48答案 A3.停车场每排恰有10个停车位.当有7辆不同型号的车已停放在同一排后,恰有3个空车位连在一起的排法有 ( )A .A 77B .A 37C .C 18A 77D.C 18A 37答案 C4.在100件产品中有6件次品,现从中任取3件产品,至少有1件次品的不同取法种数是( )A .C 16C 294B .C 16C 299C .C 3100-C 394D.A 3100-A 394答案 C5.(2008·上海理,12)组合数C r n (n >r ≥1,n 、r ∈Z )恒等于( )A .11++n r C 11--r nB .(n +1)(r +1)C 11--r nC .nr C 11--r nD.rn C 11--r n 答案 D例1 六人按下列要求站一横排,分别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1)甲不站两端; (2)甲、乙必须相邻; (3)甲、乙不相邻; (4)甲、乙之间间隔两人; (5)甲、乙站在两端; (6)甲不站左端,乙不站右端.解 (1)方法一 要使甲不站在两端,可先让甲在中间4个位置上任选1个,有A 14种站法,然后其余5人在另外5个位置上作全排列有A 55种站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站法:A 14·A 55=480(种).方法二 由于甲不站两端,这两个位置只能从其余5个人中选2个人站,有A 25种站法,然后中间4人有A 44种站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站法:A 25·A 44=480(种).方法三 若对甲没有限制条件共有A 66种站法,甲在两端共有2A 55种站法,从总数中减去这两种情况的排列数,即共有站 法:A 66-2A 55=480(种).基础自测(2)方法一先把甲、乙作为一个“整体”,看作一个人,和其余4人进行全排列有A55种站法,再把甲、乙进行全排列,有A22种站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A55·A22=240(种)站法.方法二先把甲、乙以外的4个人作全排列,有A44种站法,再在5个空档中选出一个供甲、乙放入,有A15种方法,最后让甲、乙全排列,有A22种方法,共有A44·A15·A22=240(种).(3)因为甲、乙不相邻,中间有隔档,可用“插空法”,第一步先让甲、乙以外的4个人站队,有A44种站法;第二步再将甲、乙排在4人形成的5个空档(含两端)中,有A25种站法,故共有站法为A44·A25=480(种).也可用“间接法”,6个人全排列有A66种站法,由(2)知甲、乙相邻有A55·A22=240种站法,所以不相邻的站法有A66-A55·A22=720-240=480(种).(4)方法一先将甲、乙以外的4个人作全排列,有A44种,然后将甲、乙按条件插入站队,有3A22种,故共有A44·(3A22)=144(种)站法.方法二先从甲、乙以外的4个人中任选2人排在甲、乙之间的两个位置上,有A24种,然后把甲、乙及中间2人看作一个“大”元素与余下2人作全排列有A33种方法,最后对甲、乙进行排列,有A22种方法,故共有A24·A33·A22=144(种)站法.(5)方法一首先考虑特殊元素,甲、乙先站两端,有A22种,再让其他4人在中间位置作全排列,有A44种,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A22·A44=48(种)站法.方法二首先考虑两端两个特殊位置,甲、乙去站有A22种站法,然后考虑中间4个位置,由剩下的4人去站,有A44种站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A22·A44=48(种)站法.(6)方法一甲在左端的站法有A55种,乙在右端的站法有A55种,且甲在左端而乙在右端的站法有A44种,共有A66-2A55+A44=504(种)站法.方法二以元素甲分类可分为两类:①甲站右端有A55种站法,②甲在中间4个位置之一,而乙不在右端有A14·A14·A44种,故共有A55+A14·A14·A44=504(种)站法.例2(12分)男运动员6名,女运动员4名,其中男女队长各1人.选派5人外出比赛.在下列情形中各有多少种选派方法?(1)男运动员3名,女运动员2名;(2)至少有1名女运动员;(3)队长中至少有1人参加;(4)既要有队长,又要有女运动员.解(1)第一步:选3名男运动员,有C36种选法.第二步:选2名女运动员,有C24种选法.共有C36·C24=120种选法. 3分(2)方法一至少1名女运动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女4男,2女3男,3女2男,4女1男.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总选法数为C14C46+C24C36+C34C26+C44C16=246种. 6分方法二“至少1名女运动员”的反面为“全是男运动员”可用间接法求解.从10人中任选5人有C510种选法,其中全是男运动员的选法有C56种.所以“至少有1名女运动员”的选法为C510-C56=246种. 6分(3)方法一可分类求解:“只有男队长”的选法为C48;“只有女队长”的选法为C48;“男、女队长都入选”的选法为C38;所以共有2C48+C38=196种选法. 9分方法二间接法:从10人中任选5人有C510种选法.其中不选队长的方法有C58种.所以“至少1名队长”的选法为C510-C58=196种. 9分(4)当有女队长时,其他人任意选,共有C49种选法.不选女队长时,必选男队长,共有C48种选法.其中不含女运动员的选法有C45种,所以不选女队长时的选法共有C48-C45种选法.所以既有队长又有女运动员的选法共有C49+C48-C45=191种. 12分例3 4个不同的球,4个不同的盒子,把球全部放入盒内.(1)恰有1个盒不放球,共有几种放法?(2)恰有1个盒内有2个球,共有几种放法?(3)恰有2个盒不放球,共有几种放法?解(1)为保证“恰有1个盒不放球”,先从4个盒子中任意取出去一个,问题转化为“4个球,3个盒子,每个盒子都要放入球,共有几种放法?”即把4个球分成2,1,1的三组,然后再从3个盒子中选1个放2个球,其余2个球放在另外2个盒子内,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C14C24C13×A22=144种.(2)“恰有1个盒内有2个球”,即另外3个盒子放2个球,每个盒子至多放1个球,也即另外3个盒子中恰有一个空盒,因此,“恰有1个盒内有2个球”与“恰有1个盒不放球”是同一件事,所以共有144种放法.(3)确定2个空盒有C24种方法.4个球放进2个盒子可分成(3,1)、(2,2)两类,第一类有序不均匀分组有C 34C 11A 22种方法;第二类有序均匀分组有222224A C C ·A 22种方法. 故共有C 24( C 34C 11A 22+222224A C C ·A 22)=84种.1.用0、1、2、3、4、5这六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分别符合下列条件的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1)奇数;(2)偶数; (3)大于3 125的数.解 (1)先排个位,再排首位,共有A 13·A 14·A 24=144(个).(2)以0结尾的四位偶数有A 35个,以2或4结尾的四位偶数有A 12·A 14·A 24个,则共有A 35+ A 12·A 14·A 24=156(个). (3)要比3 125大,4、5作千位时有2A 35个,3作千位,2、4、5作百位时有3A 24个,3作千位,1作百位时有2A 13个,所以共有2A 35+3A 24+2A 13=162(个).2.某医院有内科医生12名,外科医生8名,现选派5名参加赈灾医疗队,其中 (1)某内科医生甲与某外科医生乙必须参加,共有多少种不同选法? (2)甲、乙均不能参加,有多少种选法? (3)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参加,有多少种选法?(4)队中至少有一名内科医生和一名外科医生,有几种选法? 解 (1)只需从其他18人中选3人即可,共有C 318=816(种).(2)只需从其他18人中选5人即可,共有C 518=8 568(种).(3)分两类:甲、乙中有一人参加,甲、乙都参加,共有C 12C 418+C 318=6 936(种).(4)方法一 (直接法)至少一名内科医生一名外科医生的选法可分四类:一内四外;二内三外;三内二外;四内一外,所以共有C 112C 48+C 212C 38+C 312C 28+C 412C 18=14 656(种).方法二 (间接法)由总数中减去五名都是内科医生和五名都是外科医生的选法种数,得C 520-(C 58+C 512)=14656(种). 3.有6本不同的书按下列分配方式分配,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1)分成1本、2本、3本三组;(2)分给甲、乙、丙三人,其中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 (3)分成每组都是2本的三组; (4)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2本.解 (1)分三步:先选一本有C 16种选法;再从余下的5本中选2本有C 25种选法;对于余下的三本全选有C 33种选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有C 16C 25C 33=60种选法.(2)由于甲、乙、丙是不同的三人,在(1)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再分配的问题,因此共有C 16C 25C 33A 33=360种选法. (3)先分三步,则应是C 26C 24C 22种选法,但是这里面出现了重复,不妨记六本书为A 、B 、C 、D 、E 、F ,若第一步取了AB ,第二步取了CD ,第三步取了EF ,记该种分法为(AB ,CD ,EF ),则C 26C 24C 22种分法中还有(AB 、EF 、CD ),(CD 、AB 、EF )、(CD 、EF 、AB )、(EF 、CD 、AB )、(EF 、AB 、CD )共有A 33种情况,而且这A 33种情况仅是AB 、CD 、 EF 的顺序不同,因此,只算作一种情况,故分法有33222426A C C C =15种.(4)在问题(3)的工作基础上再分配,故分配方式有33222426A C C C ·A 33= C 26C 24C 22=90种.一、选择题1.用数字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小于50 000的偶数共有( )A .60个B .48个C .36个D .24个答案 C2.将编号为1,2,3,4,5的五个球放入编号为1,2,3,4,5的五个盒子里,每个盒子内放一个球,若恰好有三个球的编号与盒子编号相同,则不同投放方法的种数为( )A .6B .10C .20D .30答案 B3.记者要为5名志愿者和他们帮助的2位老人拍照,要求排成一排,2位老人相邻但不排在两端,不同的排法共有( )A .1 440种B .960种C .720种D .480种答案 B4.在图中,“构建和谐社会,创美好未来”,从上往下读(不能跳读),共有不同的读法种数是( )A .250B .240C .252D .300答案 C5.(2008·天津理,10)有8张卡片分别标有数字1,2,3,4,5,6,7,8,从中取出6张卡片排成3行2列,要求3行中仅有中间行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5,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 )A .1 344种B .1 248种C .1 056种D .960种答案 B6.(2008·安徽理,12)12名同学合影,站成了前排4人后排8人,现摄影师要从后排8人中抽2人调整到前排,其他人的相对顺序不变,则不同调整方法的种数是( )A .C 28A 23B .C 28A 66C .C 28A 26D .C 28A 25答案C二、填空题7.(2008·海滨模拟)平面α内有四个点,平面β内有五个点,从这九个点中任取三个,最多可确定个平面,任取四点,最多可确定个四面体.(用数字作答).答案72 1208.(2008·浙江理,16)用1,2,3,4,5,6组成六位数(没有重复数字),要求任何相邻两个数字的奇偶性不同,且1和2相邻.这样的六位数的个数是 .(用数字作答)答案40三、解答题9.某外商计划在4个候选城市投资3个不同的项目,且在同一个城市投资的项目不超过2个,求该外商不同的投资方案有多少种?解可先分组再分配,据题意分两类,一类:先将3个项目分成两组,一组有1个项目,另一组有2个项目,然后再分配给4个城市中的2个,共有C23A24种方案;另一类1个城市1个项目,即把3个元素排在4个不同位置中的3个,共有A34种方案.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知共有C23A24+A34=60种方案.10.课外活动小组共13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5人,并且男、女各指定一名队长,现从中选5人主持某种活动,依下列条件各有多少种选法?(1)只有一名女生;(2)两队长当选;(3)至少有一名队长当选;(4)至多有两名女生当选.解(1)一名女生,四名男生,故共有C15·C48=350(种).(2)将两队长作为一类,其他11人作为一类,故共有C22·C311=165(种).(3)至少有一名队长含有两类:有一名队长和两名队长.故共有:C12·C411+C22·C311=825(种).或采用间接法:C513-C511=825(种).(4)至多有两名女生含有三类:有两名女生、只有一名女生、没有女生.故选法为C25·C38+C15·C48+C58=966(种).11.已知平面α∥β,在α内有4个点,在β内有6个点.(1)过这10个点中的3点作一平面,最多可作多少个不同平面?(2)以这些点为顶点,最多可作多少个三棱锥?(3)上述三棱锥中最多可以有多少个不同的体积?解(1)所作出的平面有三类:①α内1点,β内2点确定的平面,有C14·C26个;②α内2点,β内1点确定的平面,有C24·C16个;③α,β本身.∴所作的平面最多有C14·C26+C24·C16+2=98(个).(2)所作的三棱锥有三类:①α内1点,β内3点确定的三棱锥,有C14·C36个;②α内2点,β内2点确定的三棱锥,有C 24·C 26个;α内3点,β内1点确定的三棱锥,有C 34·C 16个. ∴最多可作出的三棱锥有:C 14·C 36+C 24·C 26+C 34·C 16=194(个).(3)∵当等底面积、等高的情况下三棱锥的体积相等, 且平面α∥β,∴体积不相同的三棱锥最多有C 36+C 34+C 26·C 24=114(个).12.有两排座位,前排11个座位,后排12个座位,现安排2人就座,规定前排中间的3个座位不能坐,并且这2人不左右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排法? 解 ∵前排中间3个座位不能坐, ∴实际可坐的位置前排8个,后排12个.(1)两人一个前排,一个后排,方法数为C 18·C 112·A 22种; (2)两人均在后排左右不相邻,共A 212-A 22·A 111=A 211种;(3)两人均在前排,又分两类:①两人一左一右,共C 14·C 14·A 22种; ②两人同左同右,有2(A 24-A 13·A 22)种.综上可知,不同排法种数为C 18·C 112·A 22+A 211+C 14·C 14·A 22+2(A 24-A 13·A 22)=346种.§10.3 二项式定理1.在(1+x )n (n ∈N *)的二项展开式中,若只有x 5的系数最大,则n 等于( )A .8B .9C .10D .11答案 C2.在(a 2-2a 31)n 的展开式中,( )A .没有常数项B .当且仅当n =2时,展开式中有常数项 C.当且仅当n =5时,展开式中有常数项 D.当n =5k (k ∈N +)时,展开式中有常数项 答案 A3.若多项式0C n (x +1 n )-C 1n (x +1)n -1+…+(-1)r C r n (x +1)n -r +…+(-1)n C n n =a 0x n +a 1x n -1+…+a n -1x +a n ,则a 0+a 1+…+a n -1+a n 等于( )A .2nB .0C .-1D .1答案 D4.(2008·山东理,9)(x -31x)12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基础自测A .-1 320B .1 320C .-220D .220答案 C5.(2008·福建理,13)若(x -2)5=a 5x 5+a 4x 4+a 3x 3+a 2x 2+a 1x +a 0,则a 1+a 2+a 3+a 4+a 5= .(用数字作答) 答案 31例1 在二项式(x +421x)n 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成等差数列,求展开式中的有理项和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解 ∵二项展开式的前三项的系数分别是1,2n ,81n (n -1), ∴2·2n =1+81n (n -1), 解得n =8或n =1(不合题意,舍去),∴T k +1=C k 8x28k -k ⎪⎪⎭⎫ ⎝⎛421x =C k 82-k x 4-43k , 当4-43k ∈Z 时,T k +1为有理项, ∵0≤k ≤8且k ∈Z ,∴k =0,4,8符合要求. 故有理项有3项,分别是 T 1=x 4,T 5=835x ,T 9=2561x -2.∵n =8,∴展开式中共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T 5=835x . 例2 已知(1-2x )7=a 0+a 1x +a 2x 2+…+a 7x 7. 求:(1)a 1+a 2+…+a 7; (2)a 1+a 3+a 5+a 7; (3)a 0+a 2+a 4+a 6;(4)|a 0|+|a 1|+|a 2|+…+|a 7|.解 令x =1,则a 0+a 1+a 2+a 3+a 4+a 5+a 6+a 7=-1 ①令x =-1,则a 0-a 1+a 2-a 3+a 4-a 5+a 6-a 7=37②(1)∵a 0=C 07=1,∴a 1+a 2+a 3+…+a 7=-2. (2)(①-②)÷2, 得a 1+a 3+a 5+a 7=2317--=-1 094. (3)(①+②)÷2,得a 0+a 2+a 4+a 6=2317+-=1 093.(4)∵(1-2x )7展开式中,a 0,a 2,a 4,a 6都大于零, 而a 1,a 3,a 5,a 7都小于零, ∴|a 0|+|a 1|+|a 2|+…+|a 7|=(a 0+a 2+a 4+a 6)-(a 1+a 3+a 5+a 7), ∴由(2)、(3)即可得其值为2 187.例3 (12分)(1)已知n ∈N +,求证:1+2+22+23+…+25n -1能被31整除;(2)求0.9986的近似值,使误差小于0.001. (1)证明 1+2+22+23+…+25n -1=21215--n =25n-1=32n -1 3分=(31+1)n -1=31n +C 1n ·31n -1+C 2n ·31n -2+…+C 1-n n ·31+1-1=31(31n -1+C 1n ·31n -2+…+C 1-n n )5分显然括号内的数为正整数, 故原式能被31整除.6分(2)解 ∵0.9986=(1-0.002)6=1-C 16(0.002)+C 26(0.002)2-C 36(0.002)3+…8分 第三项T 3=15×(0.002)2=0.000 06<0.001,以后各项更小,∴0.9986≈1-0.012=0.988.12分1.在(3x -2y )20的展开式中,求: (1)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 (2)系数绝对值最大的项; (3)系数最大的项.解 (1)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是第11项,T 11=C 1020310(-2)10x 10y 10=C 1020610x 10y 10.(2)设系数绝对值最大的项是第r +1项,于是⎪⎩⎪⎨⎧⋅⋅≥⋅⋅⋅⋅≥⋅⋅----+-+-1211202020119120202023C 23C 23C 23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化简得⎩⎨⎧≥--≥+r r r r 3)21(2)20(2)1(3,解得752≤r ≤852.所以r =8,即T 9=C 820312·28·x 12y 8是系数绝对值最大的项.(3)由于系数为正的项为奇数项,故可设第2r -1项系数最大,于是⎪⎩⎪⎨⎧⋅⋅≥⋅⋅⋅⋅≥⋅⋅----------rr r r r r r r r r r r 222022022222222042224422022222222023C 23C 23C 23C , 化简得⎪⎩⎪⎨⎧≥-+≤-+092416310007711431022r r r r .解之得r =5,即2×5-1=9项系数最大. T 9=C 820·312·28·x 12y 8.2.求x (1-x )4+x 2(1+2x )5+x 3(1-3x )7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 解 设x (1-x )4+x 2(1+2x )5+x 3(1-3x )7=a 0+a 1x +a 2x 2+…+a n x n在原式中,令x =1,则1×(1-1)4+12×(1+2)5+13×(1-3)7=115,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115. 3.求证:3n >(n +2)·2n -1(n ∈N +,n >2).证明 利用二项式定理3n =(2+1)n 展开证明.因为n ∈N +,且n >2,所以3n =(2+1)n 展开后至少有4项.(2+1)n =2n +C 1n ·2n -1+…+C 1-n n ·2+1≥2n +n ·2n -1+2n +1>2n +n ·2n -1=(n +2)·2n -1,故3n >(n +2)·2n -1.一、选择题1.(1-2x )6=a 0+a 1x +a 2x 2+…+a 6x 6,则|a 0|+|a 1|+|a 2|+…+|a 6|的值为( )A .1B .64C .243D .729答案 D2.(2008·安徽理,6)设(1+x )8=a 0+a 1x +…+a 8x 8,则a 0,a 1,…,a 8中奇数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答案 A3.(2008·全国Ⅱ理,7)(1-x )6(1+x )4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 )A .-4B .-3C .3D .4答案 B 4.已知(x -xa )8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 120,其中实数a 为常数,则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 ( )A .28B .38C .1或38D .1或28答案 C5.若(1+5x 2)n 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是a n ,(2x 3+5)n 的展开式中各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b n ,则nn n b a 13+的值为( ) A .31B .21 C .1 D .3答案 A6.设m ∈N +,n ∈N +,若f (x )=(1+2x )m +(1+3x )n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13,则x 2的系数为( )A .31B .40C .31或40D .不确定答案 C 二、填空题7.(1+x )6(1-x )4展开式中x 3的系数是 . 答案 -88.(2008·天津理,11)52⎪⎪⎭⎫ ⎝⎛-x x 的二项展开式中x 2的系数是 .(用数字作答) 答案 40 三、解答题 9.已知(x +22x)n (n ∈N +)的展开式中第5项的系数与第3项的系数之比为10∶1.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是第几项?解 依题意,第5项的系数为C 4n ·24,第三项的系数为C 2n ·22,则有2244C 2C 2nn ⋅⋅=110,解得n =8. 设展开式中第r +1项的系数最大,则⎪⎩⎪⎨⎧⋅≥⋅⋅≥⋅++--118811882C 2C ,2C 2C r r rr r r r r 解得5≤r ≤6. ∴第6项和第7项的系数相等且最大, 即最大为56×25=7×28=1 792.10.已知(32x +3x 2)n 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和比各项的二项式系数和大992.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解 令x =1,得各项的系数和为(1+3)n =4n ,而各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C 0n +C 1n +…+C n n =2n ,∴4n =2n +992. ∴(2n -32)(2n +31)=0∴2n =32或2n =-31(舍去),∴n =5 设第r +1项的系数最大,则⎪⎩⎪⎨⎧≥≥++--;3C 3C ,3C 3C 11551155r r rr r r r r 即⎪⎪⎩⎪⎪⎨⎧+≥--≥;1351,613r r r r ∴27≤r ≤29,又r ∈Z ,∴r =4, ∴系数最大的项是T 5=C 45x 32(3x 2)4=405x326.11.(1)求(x 2-x21)9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2)已知(x a -2x )9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为49,求常数a 的值;(3)求(x 2+3x +2)5的展开式中含x 的项. 解 (1)设第r +1项为常数项,则T r +1=C r9(x 2)9-r ·(-x 21)r =(-21)r C r 9x r318- 令18-3r =0,得r =6,即第7项为常数项.。

【步步高】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随机事件的概率学案 理 北师大版

【步步高】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随机事件的概率学案 理 北师大版

学案60随机事件的概率导学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自主梳理1.事件的分类(1)一般地,我们把在条件S下,____________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简称____________.(2)在条件S下,____________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简称____________.(3)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随机事件.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2.频率与概率(1)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________________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2)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________附近摆动,即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具有________,这个常数叫事件A的概率.3.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定义符号表示包含关系如果事件A________,则事件B________,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______ (或______)相等关系若B⊇A且______,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______并事件(和事件) 若某事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______(或______)交事件(积事件) 若某事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________(或______)互斥事件若A∩B为________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A∩B=____对立事件若A∩B为________事件,A∪B为________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B=______ (或A=____)4.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________.(2)必然事件的概率:P(E)=____.(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F)=____.(4)概率的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________.(5)对立事件的概率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P(A∪B)=____,P(A)=________.自我检测1.(2011·台州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事件发生的频率为P(A)=1.1B.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C.小概率事件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大概率事件就是必然发生的事件D.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的2.(2011·中山期末)如果把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做随机事件的极端情形,随机事件A的概率取值范围是()A.P(A)>0 B.P(A)≥0C.0<P(A)<1 D.0≤P(A)≤13.(2011·中山期末)从12个同类产品(其中有10个正品,2个次品)中,任意抽取3个的必然事件是()A.3个都是正品B.至少有1个是次品C.3个都是次品D.至少有1个是正品4.袋中装有白球3个,黑球4个,从中任取3个,①恰有1个白球和全是白球;②至少有1个白球和全是黑球;③至少有1个白球和至少有2个白球;④至少有1个白球和至少有1个黑球.在上述事件中,是对立事件的为()A.①B.②C.③D.④5.(2011·广州调研)关于互斥事件的理解,错误的是()A.若A发生,则B不发生;若B发生,则A不发生B.若A发生,则B不发生,若B发生,则A不发生,二者必具其一C.A发生,B不发生;B发生,A不发生;A、B都不发生D.若A、B又是对立事件,则A、B中有且只有一个发生探究点一随机事件的概念例1一个口袋内装有5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中任意取出一只球.(1)“取出的球是红球”是什么事件,它的概率是多少?(2)“取出的球是黑球”是什么事件,它的概率是多少?(3)“取出的球是白球或是黑球”是什么事件,它的概率是多少?变式迁移1某城市有甲、乙两种报纸供居民们订阅,记事件A为“只订甲报纸”,事件B为“至少订一种报纸”,事件C为“至多订一种报纸”,事件D为“不订甲报纸”,事件E为“一种报纸也不订”.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A与C;(2)B与E;(3)B与D;(4)B与C;(5)C与E.探究点二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例2 某中学部分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指导老师统计了所有参赛同学的成绩(成绩都为整数,试题满分120分),并且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请回答:(1)该中学参加本次高中数学竞赛的学生有多少人?(2)如果90分以上(含90分)获奖,那么获奖的概率大约是多少?(结果保留分数)变式迁移2 某篮球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投篮练习,结果如下表所示:投篮次数n 8 10 15 20 30 40 50 进球次数m 6 8 12 17 25 32 38 进球频率mn(1)(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是多少?探究点三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例3 (2011·新乡模拟)一盒中装有12个球,其中5个红球,4个黑球,2个白球,1个绿球.从中随机取出1球,求:(1)取出1球是红球或黑球的概率; (2)取出1球是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变式迁移3 一个箱子内有9张票,其号数分别为1,2,…,9,从中任取2张,其号数至少有一个为奇数的概率是多少?1.随机事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试验时,呈现规律性,且频率mn 总是接近于常数P(A),称P(A)为事件A 的概率.2.正确区别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关系: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是互斥中的特殊情况,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求某些较复杂的概率问题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和,然后利用概率加法公式求其值;二是求此事件A 的对立事件A 的概率,然后利用P(A)=1-P(A )可得解.(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从一批产品(其中正品、次品都多于2件)中任取2件,观察正品件数和次品件数,下列事件是互斥事件的是( )①恰好有1件次品和恰好有两件次品; ②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次品; ③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 ④至少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①④2.(2011·广州模拟)下列说法:①频率反映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概率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②做n 次随机试验,事件A 发生m 次,则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 就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③百分率是频率,但不是概率;④频率是不能脱离n 次试验的试验值,而概率是具有确定性的不依赖于试验次数的理论值;⑤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⑤C .①②③④⑤D .②③3.甲:A 1、A 2是互斥事件;乙:A 1、A 2是对立事件,那么(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4.(2011·平顶山月考)某入伍新兵的打靶练习中,连续射击2次,则事件“至少有1次中靶”的互斥事件是( )A .至多有1次中靶B .2次都中靶C .2次都不中靶D .只有1次中靶5.(2009·安徽)考察正方体6个面的中心,从中任意选3个点连成三角形,再把剩下的3个点也连成三角形,则所得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概率等于( )A .1B .12C .13D .0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从某自动包装机包装的食盐中,随机抽取20袋,测得各袋的质量分别为(单位:g ): 492 496 494 495 498 497 501 502 504 496 497 503 506 508 507 492 496 500 501 499根据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的原理,该自动包装机包装的袋装食盐质量在497.5 g ~501.5 g 之间的概率约为________.7.(2011·福建)盒中装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5个球,其中红色球3个,黄色球2个.若从中随机取出2个球,则所取出的2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________.8.(2011·上海)随机抽取的9位同学中,至少有2位同学在同一月份出生的概率为________(默认每个月的天数相同,结果精确到0.001).三、解答题(共38分)9.(12分)(2011·南京模拟)某学校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的某些队员不止参加了一支球队,具体情况如图所示,现从中随机抽取一名队员,求:(1)该队员只属于一支球队的概率; (2)该队员最多属于两支球队的概率.10.(12分)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得到红球的概率是13,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512,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是512,试求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各是多少?11.(14分)现有8名奥运会志愿者,其中志愿者A 1、A 2、A 3通晓日语,B 1、B 2、B 3通晓俄语,C 1、C 2通晓韩语,从中选出通晓日语、俄语和韩语的志愿者各1名,组成一个小组.(1)求A 1被选中的概率;(2)求B 1和C 1不全被选中的概率.学案60 随机事件的概率自主梳理1.(1)一定会发生 必然事件 (2)一定不会发生 不可能事件 (3)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2.(1)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f n (A)=n An(2)常数 稳定性3.发生 一定发生 B ⊇A A ⊆B A ⊇B A =B 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或事件B 发生 A ∪B A +B 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发生 A ∩B AB 不可能 ∅ 不可能 必然 A B 4.(1)0≤P(A)≤1 (2)1 (3)0 (4)P(A)+P(B) (5)1 1-P(B)自我检测1.B 2.D 3.D 4.B 5.B课堂活动区例1解题导引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弄清每次试验的意义及每个基本事件的含义,正确把握各个事件的相互关系,判断一个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主要是依据在一定条件下,所要求的结果是否一定出现、不可能出现(可能出现、可能不出现),它们的概率(范围)分别为1,0,(0,1).解(1)由于口袋内只装有黑、白两种颜色的球,故“取出的球是红球”是不可能事件,其概率是0.(2)由已知,从口袋内取出一个球,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黑球,故“取出的球是黑球”是随机事件,它的概率是38.(3)由于口袋内装的是黑、白两种颜色的球,故取出一个球不是黑球,就是白球,因此,“取出的球是白球或是黑球”是必然事件,它的概率是1.变式迁移1解(1)由于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纸”中有可能“只订甲报纸”,即事件A与事件C有可能同时发生,故A与C不是互斥事件.(2)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与事件E“一种报纸也不订”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故B 与E是互斥事件.由于事件B发生可导致事件E一定不发生,且事件E发生也会导致事件B一定不发生,故B与E还是对立事件.(3)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有可能“只订乙报纸”,即有可能“不订甲报纸”,即事件B发生,事件D也可能发生,故B与D不是互斥事件.(4)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有这些可能:“只订甲报纸”、“只订乙报纸”、“订甲、乙两种报纸”,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纸”中有这些可能:“一种报纸也不订”、“只订甲报纸”、“只订乙报纸”,由于这两个事件可能同时发生,故B与C不是互斥事件.(5)由(4)的分析,事件E“一种报纸也不订”是事件C的一种可能,故事件C与事件E有可能同时发生,故C 与E 不是互斥事件.例2 解题导引 本题利用直方图求出获奖的频率,作为概率的近似值.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是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注意频率是随机的、变化的,而概率是一个常数,频率在其附近摆动.解 (1)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参加本次数学竞赛的学生有4+6+8+7+5+2=32(人).(2)90分以上的人数为7+5+2=14(人), ∴获奖的频率为1432=716,即本次竞赛获奖的概率大约是716.变式迁移2 解 (1)频率是在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由此得,进球频率依次是68,810,1215,1720,2530,3240,3850,即0.75,0.8,0.8,0.85,0.83,0.8,0.76.(2)因为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所以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是0.8. 例3 解题导引 用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解题,关键是分清所求事件是由哪些事件组成的,然后结合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定义分析出是否是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再决定用哪一个公式.利用互斥事件求概率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利用对立事件求概率体现了“正难则反”的策略.解 方法一 (利用互斥事件求概率)记事件A 1={任取1球为红球},A 2={任取1球为黑球},A 3={任取1球为白球},A 4={任取1球为绿球},则P(A 1)=512,P(A 2)=412,P(A 3)=212,P(A 4)=112,根据题意知,事件A 1、A 2、A 3、A 4彼此互斥,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得 (1)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 P(A 1∪A 2)=P(A 1)+P(A 2)=512+412=34. (2)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为P(A 1∪A 2∪A 3)=P(A 1)+P(A 2)+P(A 3)=512+412+212=1112. 方法二 (利用对立事件求概率)(1)由方法一知,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对立事件为取出1球为白球或绿球,即A 1∪A 2的对立事件为A 3∪A 4,所以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P(A 1∪A 2)=1-P(A 3∪A 4)=1-P(A 3)-P(A 4)=1-212-112=34. (2)因为A 1∪A 2∪A 3的对立事件为A 4,所以P(A 1∪A 2∪A 3)=1-P(A 4)=1-112=1112. 变式迁移3 解 方法一 从9张任取2张共有36种,记为(1,2),(1,3),…,(8,9),记事件A 为任取2张,号数至少有一个为奇数,则A ={(1,2),…,(1,9),(2,3),(2,5),(2,7),(2,9),(3,4),…,(3,9),…,(8,9)}.共有8+4+6+3+4+2+2+1=30.∴P(A)=3036=56. 方法二 事件A 的对立事件为任取2张,号数都为偶数,∴A ={(2,4),(2,6),(2,8),(4,6),(4,8),(6,8)}共6种.∴P(A)=1-P(A )=1-636=56. 课后练习区1.D2.B [由概率的相关定义知①④⑤正确.]3.B [由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定义可知互斥不一定对立,对立一定互斥,即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4.C [由互斥事件定义可知,如果两事件互斥,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至少有一次中靶”包括“恰有一次中靶”或“两次都中靶”.故A 、B 、D 都能同时发生.]5.A [由正方体的对称性知其六个面的中心构成同底的两个四棱锥,且四棱锥的各个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底面四个顶点构成一个正方形,从这6个点中任选3个点构成的三角形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选中相对面中心两点及被这两个平面所夹的四个面中的任意一个面的中心,构成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剩下的三个点也连成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第二类是所选三个点均为多面体的侧面三角形的三个点(即所选3个点所在的平面彼此相邻)此时构成的是正三角形,同时剩下的三个点也构成与其全等的三角形,故所求概率为1.]6.0.257.35解析 从5个球中任取2个球有C 25=10(种)取法,2个球颜色不同的取法有C 13C 12=6(种),故所求概率为610=35. 8.0.985解析 9位同学出生月份的所有可能种数为129,9人出生月份不同的所有可能种数为A 912,故P =1-A 912129≈1-0.015 47≈0.985. 9.解 (1)设“该队员只属于一支球队”为事件A ,则事件A 的概率P(A)=1220=35.(6分) (2)设“该队员最多属于两支球队”为事件B ,则事件B 的概率为P(B)=1-220=910.(12分)10.解 设事件A 、B 、C 、D 分别表示“任取一球,得到红球”,“任取一球,得到黑球”,“任取一球,得到黄球”,“任取一球,得到绿球”,则由已知得P(A)=13,(3分)P(B ∪C)=P(B)+P(C)=512, P(C ∪D)=P(C)+P(D)=512, P(B ∪C ∪D)=1-P(A)=P(B)+P(C)+P(D)=1-13=23.(10分) 解得P(B)=14,P(C)=16,P(D)=14. 故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分别为14,16,14.(12分) 11.解 (1)从8人中选出日语、俄语和韩语志愿者各1名,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空间Ω={(A 1,B 1,C 1),(A 1,B 1,C 2),(A 1,B 2,C 1),(A 1,B 2,C 2),(A 1,B 3,C 1),(A 1,B 3,C 2),(A 2,B 1,C 1),(A 2,B 1,C 2),(A 2,B 2,C 1),(A 2,B 2,C 2),(A 2,B 3,C 1),(A 2,B 3,C 2),(A 3,B 1,C 1),(A 3,B 1,C 2),(A 3,B 2,C 1),(A 3,B 2,C 2),(A 3,B 3,C 1),(A 3,B 3,C 2)}共18个基本事件组成.(4分)由于每一个基本事件被抽取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 用M 表示“A 1恰被选中”这一事件,则M ={(A 1,B 1,C 1),(A 1,B 1,C 2),(A 1,B 2,C 1),(A 1,B 2,C 2),(A 1,B 3,C 1),(A 1,B 3,C 2)},事件M 由6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P(M)=618=13.(8分) (2)用N 表示“B 1、C 1不全被选中”这一事件,则其对立事件N 表示“B 1、C 1全被选中”这一事件,由于N ={(A 1,B 1,C 1),(A 2,B 1,C 1),(A 3,B 1,C 1)},事件N 由3个基本事件组成,(10分)所以P(N )=318=16,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 P(N)=1-P(N )=1-16=56.(14分)。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11 函数与方程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11 函数与方程

学案11 函数与方程导学目标: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值.自主梳理1.函数零点的定义(1)对于函数y =f (x ) (x ∈D ),把使________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 (x ∈D )的零点. (2)方程f (x )=0有实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____有交点⇔函数y =f (x )有________. 2.函数零点的判定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____________,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________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________,这个____也就是f (x )=0的根.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称为零点存在性定理.2第一步,确定区间[a ,b ],验证________________,给定精确度ε; 第二步,求区间(a ,b )的中点c ; 第三步,计算______:①若________,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②若________,则令b =c [此时零点x 0∈(a ,c )]; ③若________,则令a =c [此时零点x 0∈(c ,b )];第四步,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 -b |<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 (或b );否则重复第二、三、四步.自我检测1.(2010·福建)f (x )=⎩⎪⎨⎪⎧x 2+2x -3,x ≤0-2+ln x x >0的零点个数为 ( )A .0B .1C .2D .3 2.若函数y =f (x )在R 上递增,则函数y =f (x )的零点 ( ) A .至少有一个 B .至多有一个 C .有且只有一个 D .可能有无数个3.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与x 轴均有交点,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图中交点横坐标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4.设f (x )=3x +3x -8,用二分法求方程3x +3x -8=0在x ∈(1,2)内近似解的过程中得f (1)<0,f (1.5)>0,f (1.25)<0,则方程的根所在的区间是 ( )A .(1,1.25)B .(1.25,1.5)C .(1.5,2)D .不能确定 5.(2011·福州模拟)若函数f (x )的零点与g (x )=4x +2x -2的零点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5,则f (x )可以是 ( )A .f (x )=4x -1B .f (x )=(x -1)2C .f (x )=e x -1D .f (x )=ln(x -0.5)探究点一 函数零点的判断例1 判断函数y =ln x +2x -6的零点个数.变式迁移1 (2011·烟台模拟)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f (x +2)=f (x ),且当x ∈[0,1]时,f (x )=x ,则函数y =f (x )-log 3|x |的零点个数是 ( )A .多于4个B .4个C .3个D .2个 探究点二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例2 求方程2x 3+3x -3=0的一个近似解(精确度0.1).变式迁移2 (2011·淮北模拟)用二分法研究函数f (x )=x 3+ln ⎝⎛⎭⎫x +12的零点时,第一次经计算f (0)<0,⎪⎭⎫⎝⎛21f >0,可得其中一个零点x 0∈________,第二次应计算________.以上横线上应填的内容为( )A.⎝⎛⎭⎫0,12 ⎪⎭⎫ ⎝⎛21f B .(0,1) f ⎝⎛⎭⎫12 C.⎝⎛⎭⎫12,1 ⎪⎭⎫ ⎝⎛43fD.⎝⎛⎭⎫0,12 ⎪⎭⎫ ⎝⎛41f 探究点三 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数例3 已知a 是实数,函数f (x )=2ax 2+2x -3-a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1,1]上有第 3 页 共 9 页零点,求a 的取值范围.变式迁移3 若函数f (x )=4x +a ·2x +a +1在(-∞,+∞)上存在零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全面认识深刻理解函数零点:(1)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f (x )=0的实数x ;(2)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3)若函数f (x )的图象在x =x 0处与x 轴相切,则零点x 0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 (4)若函数f (x )的图象在x =x 0处与x 轴相交,则零点x 0通常称为变号零点. 2.求函数y =f (x )的零点的方法:(1)(代数法)求方程f (x )=0的实数根(常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直接求解法等);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 =f (x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3)(二分法)主要用于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二分法的条件f (a )·f (b )<0表明:用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零点都是指变号零点.3.有关函数零点的重要结论:(1)若连续不间断的函数f (x )是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则f (x )至多有一个零点; (2)连续不间断的函数,其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函数值保持同号; (3)连续不间断的函数图象通过零点时,函数值符号可能不变.(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0·天津)函数f (x )=2x +3x 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 .(-2,-1)B .(-1,0)C .(0,1)D .(1,2)2.(2011·福州质检)已知函数f (x )=log 2x -⎝⎛⎭⎫13x,若实数x 0是方程f (x )=0的解,且0<x 1<x 0,则f (x 1)的值 ( )A .恒为负B .等于零C .恒为正D .不小于零3.下列函数图象与x 轴均有公共点,其中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 ( )4.函数f (x )=(x -2)(x -5)-1有两个零点x 1、x 2,且x 1<x 2,则 ( ) A .x 1<2,2<x 2<5 B .x 1>2,x 2>5 C .x 1<2,x 2>5 D .2<x 1<5,x 2>55.(2011·厦门月考)设函数f (x )=⎩⎪⎨⎪⎧4x -4, x ≤1x 2-4x +3,x >1,g (x )=log 2x ,则函数h (x )=f (x )-g (x )的零点个数是 ( )6.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当x >0时,f (x )=2 006x +log 2 006x ,则在R 上,函数f (x )零点的个数为________.7.(2011·深圳模拟)已知函数f (x )=x +2x ,g (x )=x +ln x ,h (x )=x -x -1的零点分别为x 1,x 2,x 3,则x 1,x 2,x 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8.(2009·山东)若函数f (x )=a x -x -a (a >0,且a ≠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38分)9.(12分)已知函数f (x )=x 3-x 2+x 2+14.证明:存在x 0∈(0,12),使f (x 0)=x 0.10.(12分)已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f (c )>0,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11.(14分)(2011·杭州调研)设函数f (x )=ax 2+bx +c ,且f (1)=-a2,3a >2c >2b ,求证:(1)a >0且-3<b a <-34;(2)函数f (x )在区间(0,2)内至少有一个零点;(3)设x 1,x 2是函数f (x )的两个零点,则2≤|x 1-x 2|<574.第 5 页 共 9 页答案 自主梳理1.(1)f (x )=0 (2)x 轴 零点 2.f (a )·f (b )<0 (a ,b ) f (c )=0 c 3.(x 1,0) (x 2,0) (x 1,0) 两个 一个 无 4.f (a )·f (b )<0 f (c ) ①f (c )=0 ②f (a )·f (c )<0 ③f (c )·f (b )<0自我检测1.C [当x ≤0时,令x 2+2x -3=0, 解得x =-3;当x >0时,令-2+ln x =0,解得x =e 2, 所以已知函数有两个零点.] 2.B 3.B 4.B 5.A 课堂活动区例1 解题导引 判断函数零点个数最常用的方法是令f (x )=0,转化为方程根的个数,解出方程有几个根,函数y =f (x )就有几个零点,如果方程的根解不出,还有两种方法判断:方法一是基本方法,是利用零点的存在性原理,要注意参考单调性可判定零点的唯一性;方法二是数形结合法,要注意作图技巧.解 方法一 设f (x )=ln x +2x -6, ∵y =ln x 和y =2x -6均为增函数, ∴f (x )也是增函数.又∵f (1)=0+2-6=-4<0,f (3)=ln 3>0, ∴f (x )在(1,3)上存在零点.又f (x )为增函数,∴函数在(1,3)上存在唯一零点. 方法二 在同一坐标系画出y =ln x 与y =6-2x 的图象,由图可知两图象只有一个交点,故函数y =ln x +2x -6只有一个零点.变式迁移1 B [由题意知f (x )是偶函数并且周期为2.由f (x )-log 3|x |=0,得f (x )=log 3|x |,令y =f (x ),y =log 3|x |,这两个函数都是偶函数,画两函数y 轴右边的图象如图,两函数有两个交点,因此零点个数在x ≠0,x ∈R 的范围内共4个.] 例2 解题导引 ①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时,最好是利用表格,将计算过程所得的各个区间、中点坐标、区间中点的函数值等置于表格中,可清楚地表示出逐步缩小零点所在区间的过程,有时也可利用数轴来表示这一过程;②在确定方程近似解所在的区间时,转化为求方程对应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找出的区间[a ,b ]长度尽可能小,且满足f (a )·f (b )<0;③求方程的近似解,所要求的精确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精确度ε,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得到某个区间(a ,b )后,直到|a -b |<ε时,可停止计算,其结果可以是满足精确度的最后小区间的端点或区间内的任一实数,结果不唯一.解 设f (x )=2x 3+3x -3.经计算,f (0)=-3<0,f (1)=2>0, 所以函数在(0,1)内存在零点, 即方程2x 3+3x -3=0在(0,1)内有解. 取(0,1)的中点0.5,经计算f (0.5)<0,又f (1)>0,所以方程2x 3+3x -3=0在(0.5,1)内有解,点0.687 5作为函数f (x )零点的近似值.因此0.687 5是方程2x 3+3x -3=0精确度0.1的一个近似解.变式迁移2 D [由于f (0)<0,f ⎝⎛⎭⎫12>0,而f (x )=x 3+ln ⎝⎛⎭⎫x +12中的x 3及ln ⎝⎛⎭⎫x +12在⎝⎛⎭⎫-12,+∞上是增函数,故f (x )在⎝⎛⎭⎫-12,+∞上也是增函数, 故f (x )在⎝⎛⎭⎫0,12上存在零点,所以x 0∈⎝⎛⎭⎫0,12, 第二次计算应计算0和12在数轴上对应的中点x 1=0+122=14.]例3 解 若a =0,f (x )=2x -3,显然在[-1,1]上没有零点,所以a ≠0. 令Δ=4+8a (3+a )=8a 2+24a +4=0, 解得a =-3±72.①当a =-3-72时,f (x )=0的重根x =3-72∈[-1,1],当a =-3+72时,f (x )=0的重根x =3+72∉[-1,1],∴y =f (x )恰有一个零点在[-1,1]上; ②当f (-1)·f (1)=(a -1)(a -5)<0,即1<a <5时,y =f (x )在[-1,1]上也恰有一个零点.第 7 页 共 9 页③当y =f (x )在[-1,1]上有两个零点时,则⎩⎪⎨⎪⎧a >0Δ=8a 2+24a +4>0-1<-12a <1f (1)≥0f (-1)≥0,或⎩⎪⎨⎪⎧a <0Δ=8a 2+24a +4>0-1<-12a <1f (1)≤0f (-1)≤0,解得a ≥5或a <-3-72.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或a ≤-3-72.变式迁移3 解 方法一 (换元)设2x =t ,则函数f (x )=4x +a ·2x +a +1化为g (t )=t 2+at +a +1 (t ∈(0,+∞)). 函数f (x )=4x +a ·2x +a +1在(-∞,+∞)上存在零点,等价于方程t 2+at +a +1=0,①有正实数根.(1)当方程①有两个正实根时,a 应满足⎩⎪⎨⎪⎧Δ=a 2-4(a +1)≥0t 1+t 2=-a >0t 1·t 2=a +1>0,解得:-1<a ≤2-22;(2)当方程①有一正根一负根时,只需t 1·t 2=a +1<0, 即a <-1;(3)当方程①有一根为0时,a =-1,此时方程①的另一根为1. 综上可知a ≤2-2 2.方法二 令g (t )=t 2+at +a +1 (t ∈(0,+∞)). (1)当函数g (t )在(0,+∞)上存在两个零点时,实数a 应满足⎩⎪⎨⎪⎧Δ=a 2-4(a +1)≥0-a2>0g (0)=a +1>0,解得-1<a ≤2-22; (2)当函数g (t )在(0,+∞)上存在一个零点,另一个零点在(-∞,0)时,实数a 应满足g (0)=a +1<0,解得a <-1;(3)当函数g (t )的一个零点是0时,g (0)=a +1=0,a =-1,此时可以求得函数g (t )的另一个零点是1.综上(1)(2)(3)知a ≤2-2 2.课后练习区1.B [因为f (-1)=12-3<0,f (0)=1>0,所以f (x )在区间(-1,0)上存在零点.] 2.A3.C [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函数必须在给定区间[a ,b ]上连续不断,并且有f (a )·f (b )<0.A 、B 中不存在f (x )<0,D 中函数不连续.] 4.C5.B [当x ≤1时,函数f (x )=4x -4与g (x )=log 2x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可得h (x )有两个零点,当x >1时,函数f (x )=x 2-4x +3与g (x )=log 2x 的图象有1个交点,可得函数h (x )有1个零点,∴函数h (x )共有3个零点.]6.3解析 函数f (x )为R 上的奇函数,因此f (0)=0,当x >0时,f (x )=2 006x +log 2 006x 在区间(0,12 006)内存在一个零点,又f (x )为增函数,因此在(0,+∞)内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根据对称性可知函数在(-∞,0)内有且仅有一解,从而函数在R 上的零点的个数为3.7.x 1<x 2<x 3解析 令x +2x =0,即2x =-x ,设y =2x ,y =-x ; 令x +ln x =0,即ln x =-x , 设y =ln x ,y =-x .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y =2x ,y =ln x ,y =-x ,如图:x 1<0<x 2<1,令x -x -1=0,则(x )2-x -1=0,∴x =1+52,即x 3=3+52>1,所以x 1<x 2<x 3.8.a >1解析 设函数y =a x (a >0,且a ≠1)和函数y =x +a ,则函数f (x )=a x -x -a (a >0,且a ≠1)有两个零点,就是函数y =a x(a >0,且a ≠1)与函数y =x +a 有两个交点,由图象可知当0<a <1时两函数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当a >1时,因为函数y =a x(a >1)的图象过点(0,1),而直线y =x +a 所过的点一定在点(0,1)的上方,所以一定有两个交点,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9.证明 令g (x )=f (x )-x .………………………………………………………………(2分)∵g (0)=14,g (12)=f (12)-12=-18,∴g (0)·g (12)<0.……………………………………………………………………………(8分)又函数g (x )在(0,12)上连续,…………………………………………………………(10分)所以存在x 0∈(0,12),使g (x 0)=0.第 9 页 共 9 页即f (x 0)=x 0.………………………………………………………………………………(12分) 10.解 二次函数f (x )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f (c )>0的否定是:对于区间[-1,1]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0.……………………(4分)此时⎩⎨⎧f (1)≤0f (-1)≤0,即⎩⎪⎨⎪⎧2p 2+3p -9≥02p 2-p -1≥0,解得:p ≥32或p ≤-3.…………………………………………………………………………(10分) ∴二次函数f (x )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f (c )>0的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3<p <32.…………………………………………………………………………………(12分)11.证明 (1)∵f (1)=a +b +c =-a2,∴3a +2b +2c =0.又3a >2c >2b ,∴3a >0,2b <0, ∴a >0,b <0.又2c =-3a -2b ,由3a >2c >2b ,∴3a >-3a -2b >2b .∵a >0,∴-3<b a <-34.……………………………………………………………………(4分)(2)∵f (0)=c ,f (2)=4a +2b +c =a -c . ①当c >0时,∵a >0, ∴f (0)=c >0且f (1)=-a2<0,∴函数f (x )在区间(0,1)内至少有一个零点.……………………………………………(7分) ②当c ≤0时, ∵a >0,∴f (1)=-a2<0且f (2)=a -c >0,∴函数f (x )在区间(1,2)内至少有一个零点.综合①②得f (x )在(0,2)内至少有一个零点.……………………………………………(10分) (3)∵x 1,x 2是函数f (x )的两个零点,则x 1,x 2是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x 1+x 2=-b a ,x 1x 2=c a =-32-ba .∴|x 1-x 2|=(x 1+x 2)2-4x 1x 2=(-b a )2-4(-32-b a ) =(ba +2)2+2.(12分)∵-3<b a <-34,∴2≤|x 1-x 2|<574.……………………………………………………………………(14分)。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专题检测第八章 8.1【步步高】20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专题检测第八章 8.1【步步高】20

§8.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表面积与体积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多面体(1)棱柱的侧棱都平行且相等,上、下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3)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旋转体(1)圆柱可以由矩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直线旋转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4)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直径所在直线旋转得到.2(1)在已知图形中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画直观图时,它们分别对应x ′轴和y ′轴,两轴交于点O ′,使∠x ′O ′y ′=4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2)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 ′轴和y ′轴的线段;(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12.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正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三视图包括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感悟人生化学4.柱、锥、台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名称几何体 表面积 体积 柱体(棱柱和圆柱) S 表面积=S 侧+2S 底 V =Sh 锥体(棱锥和圆锥)S 表面积=S 侧+S 底V =13Sh台体(棱台和圆台) 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球S =4πR 2V =43πR 3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 × )(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 )(3)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 时,若∠A 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 轴和y 轴,且∠A =90°,则在直观图中,∠A =45°.( × )(4)正方体、球、圆锥各自的三视图中,三视图均相同. ( ×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 √ )(6)台体的体积可转化为两个锥体的体积之差来计算.( √ )2.(2013·四川)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答案 D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上部是一个圆台,下部是一个圆柱,选D.3.(2013·课标全国Ⅰ)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A.500π3cm 3B.866π3 cm 3C.1 372π3 cm 3D.2 048π3cm 3答案 A解析 作出该球轴截面的图像如图所示,依题意BE =2,AE =CE =4,设DE =x ,故AD =2+x ,因为AD 2=AE 2+DE 2,解得x =3,故该球的半径AD =5,所以V =43πR 3=500π3.目前孩子的教育消费化学教案过半网友认为偏高了化学教案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化学教案同时认可放养式教育的家长寥4.一个三角形在其直观图中对应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原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62解析 由斜二测画法,知直观图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其原图是一个底为1,高为6的三角形,所以原三角形的面积为62.成长为正直法官不可或缺的品质试卷试题5.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面积为2π的半圆面,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33π 解析 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半径为2,圆锥底面半径为1, ∴h =22-1=3,∴V =13π×1×3=33π.题型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例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多面体是棱柱B.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可以是直角三角形C.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D.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不一定交于一点(2)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③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都是圆锥;④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思维启迪从多面体、旋转体的定义入手,可以借助实例或几何模型理解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答案(1)B(2)A解析(1)A错,如图1;B正确,如图2,其中底面ABCD是矩形,可证明∠P AB,∠PCB 都是直角,这样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C错,如图3;D错,由棱台的定义知,其侧棱必相交于同一点.(2)①不一定,只有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②不一定,因为“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不等价于“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如图1所示;③不一定,当以斜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时,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不是圆锥,如图2所示,它是由两个同底圆锥组成的几何体;④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且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思维升华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不一定是棱柱.(2)既然棱台是由棱锥定义的,所以在解决棱台问题时,要注意“还台为锥”的解题策略.(3)旋转体的形成不仅要看由何种图形旋转得到,还要看旋转轴是哪条直线. 如图是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展开后的平面图,A ,B ,C是展开图上的三点,则在正方体盒子中,∠ABC 的值为( )A .30°B .45°C .60°D .90°答案 C解析 还原正方体,如图所示,连接AB ,BC ,AC ,可得△ABC 是正三角形,则∠ABC =60°.题型二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例2 (1)如图,某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体积为12,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 )(2)正三角形AOB 的边长为a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xOy ,则它的直观图的面积是________.思维启迪 (1)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高是1,由体积是12B.可求出底面积.由底面积的大小可判断其俯视图是哪一个.(2)按照直观图画法规则确定平面图形和其直观图面积的关系. 答案 (1)C (2)616a 2解析 (1)由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柱体,且其高为1,由其体积是12可知该几何体的底面积是12,由图知A 的面积是1,B 的面积是π4,C 的面积是12,D 的面积是π4,故选C.(2)画出坐标系x ′O ′y ′,作出△OAB 的直观图O ′A ′B ′(如图).D ′为O ′A ′的中点. 易知D ′B ′=12DB ,∴S △O ′A ′B ′=12×22S △OAB =24×34a 2=616a 2.思维升华 (1)三视图中,主视图和左视图一样高,主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左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即“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2)解决有关“斜二测画法”问题时,一般在已知图形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尽量运用图形中原有的垂直直线或图形的对称轴为坐标轴,图形的对称中心为原点,注意两个图形中关键线段长度的关系. (1)(2013·湖南)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则该正方体的主视图的面积不可能等于( )A .1B. 2C.2-12D.2+12和(2)如图,矩形O′A′B′C′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A′=6 cm,O′C′=2 cm,则原图形是()A.正方形B.矩形C.菱形D.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答案(1)C(2)C解析(1)由俯视图知正方体的底面水平放置,其主视图为矩形,以正方体的高为一边长,另一边长最小为1,最大为2,面积范围应为[1,2],不可能等于2-12.改善地表水质、处理含重(2)如图,在原图形OABC中,应有OD=2O′D′=2×2 2=4 2 cm,CD=C′D′=2 cm.∴OC=OD2+CD2=(42)2+22=6 cm,∴OA=OC,故四边形OABC是菱形.题型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例3(1)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48 B.32+817C.48+817 D.80(2)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主视图、左视图均由直角三角形与半圆构成,俯视图由圆与内接三角形构成,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得几何体的体积为( )A.2π3+12B.4π3+16缺化学教案应在“妻子苦心相劝”前加“不顾”试卷试题C.2π6+16D.2π3+12① 一定条件下化学教案思维启迪:先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构成及度量,然后求表面积或体积.答案 (1)C (2)C解析 (1)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下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上底面是长为4、宽为2的矩形;两个梯形侧面垂直于底面,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4,高为4;另两个侧面是矩形,宽为4,长为42+12=17.所以S 表=42+2×4+12×(2+4)×4×2+4×17×2=48+817.(2)由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是一个半球体与三棱锥构成的组合体, 如图,其中AP ,AB ,AC 两两垂直,且AP =AB =AC =1, 故AP ⊥平面ABC ,S △ABC =12AB ×AC =12,所以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13×S △ABC ×AP =13×12×1=16,又Rt △ABC 是半球底面的内接三角形,所以球的直径2R =BC =2, 解得R =22, 所以半球的体积V 2=12×4π3×(22)3=2π6,故所求几何体的体积V =V 1+V 2=16+2π6.嚣尘上化学教案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试卷试题思维升华 解决此类问题需先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判断是否为组合体,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并准确判断这些几何体之间的关系,将其切割为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再求出各个简单几何体的体积,最后求出组合体的体积. (2012·课标全国)已知三棱锥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SC 为球O 的直径,且SC =2,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A.26 B.36案却使人感到徒具虚名试卷试题赭红色的水化学教案几乎看不见流动化学教案细小到无法与河C.23D.22“而”连词化学教案表修饰试卷试题答案 A解析 由于三棱锥S -ABC 与三棱锥O -ABC 底面都是△ABC ,O 是SC 的中点,因此三棱锥S -ABC 的高是三棱锥O -ABC 高的2倍,所以三棱锥S -ABC 的体积也是三棱锥O -ABC 体积的2倍. 在三棱锥O -ABC 中,其棱长都是1,如图所示, S △ABC =34×AB 2=34,高OD =12-⎝⎛⎭⎫332=63,∴V S -ABC =2V O -ABC =2×13×34×63=26.唯独挂念几位好友化学教案只能远隔异地化学教案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化学教案梦中转化思想在立体几何计算中的应用典例:(12分)如图,在直棱柱ABC —A ′B ′C ′中,底面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AA ′=4,M 为AA ′的中点,P 是BC 上一点,且由P 沿棱柱侧面经过棱CC ′到M 的最短路线长为29,设这条最短路线与CC ′的交点为N ,求:(1)该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对角线长; (2)PC 与NC 的长; (3)三棱锥C —MNP 的体积.思维启迪 (1)侧面展开图从哪里剪开展平;(2)MN +NP 最短在展开图上呈现怎样的形式; (3)三棱锥以谁做底好. 规范解答解 (1)该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一边长分别为4和9的矩形,故对角线长为42+92=97.[2分](2)将该三棱柱的侧面沿棱BB ′展开,如下图,设PC =x ,则MP 2=MA 2+(AC +x )2.∵MP =29,MA =2,AC =3, ∴x =2,即PC =2.又NC ∥AM ,故PC P A =NC AM ,即25=NC2.化学教案但是刺猬则只知道一件大事”的一种发挥试卷试题它用以比喻两种相反的思想格:“∴NC =45.[8分](3)S △PCN =12×CP ×CN =12×2×45=45.在三棱锥M —PCN 中,M 到面PCN 的距离,即h =32×3=332.乙醚-∴V C —MNP =V M —PCN =13·h ·S △PCN =13×332×45=235.[12分]温馨提醒 (1)解决空间几何体表面上的最值问题的根本思路是“展开”,即将空间几何体的“面”展开后铺在一个平面上,将问题转化为平面上的最值问题.(2)如果已知的空间几何体是多面体,则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可以将这个多面体沿多面体中某条棱或者两个面的交线展开,把不在一个平面上的问题转化到一个平面上.如果是圆柱、圆锥则可沿母线展开,把曲面上的问题转化为平面上的问题.(3)本题的易错点是,不知道从哪条侧棱剪开展平,不能正确地画出侧面展开图.缺乏空间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化意识.方法与技巧1.棱柱、棱锥要掌握各部分的结构特征,计算问题往往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进行解决.2.旋转体要抓住“旋转”特点,弄清底面、侧面及展开图形状. 3.三视图画法:(1)实虚线的画法:分界线和可见轮廓线用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用虚线;(2)理解“长对正、宽平齐、高相等”. 4.直观图画法:平行性、长度两个要素.5.求几何体的体积,要注意分割与补形.将不规则的几何体通过分割或补形将其转化为规则的几何体求解.6.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失误与防范1.台体可以看成是由锥体截得的,但一定强调截面与底面平行.2.注意空间几何体的不同放置对三视图的影响.3.几何体展开、折叠问题,要抓住前后两个图形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量的关系.A组专项基础训练(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五棱柱对角线的条数共有()A.20 B.15C.12 D.10答案 D解析如图,在五棱柱ABCDE-A1B1C1D1E1中,从顶点A出发的对角线有两条:AC1,AD1,同理从B,C,D,E点出发的对角线均有两条,共2×5=10(条).2.(2012·福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 A.球B.三棱锥C.正方体D.圆柱答案 D解析考虑选项中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形状、大小,分析可得.球、正方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首先排除选项A和C.对于如图所示三棱锥O-ABC,当OA 、OB 、OC 两两垂直且OA =OB =OC 时, 其三视图的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故排除选项B. 不论圆柱如何设置,其三视图的形状都不会完全相同, 故答案选D.3.(2013·重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5603B.5803C .200D .240答案 C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直四棱柱,其底面为等腰梯形,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8,高为4,故面积为S =(2+8)×42=20.又棱柱的高为10,所以体积V =Sh =20×10=200.4.如图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则此三视图所描述物体的直观图是( )答案 D解析 由俯视图可知是B 和D 中的一个,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知B 错.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是个半圆,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32πB .π+3生是一只狐狸化学教案却以为自己是刺猬试卷试题毫无疑问化学教案伯林不欣赏甚至厌恶大体C.32π+ 3D.52π+315.答案 C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一个半圆锥,底面半径为1,高为3,∴表面积S =12×2×3+12×π×12+12×π×1×2=3+3π2.化学教案多于市人之言语试卷试题二、填空题6.如图所示,E 、F 分别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面ADD 1A 1、面BCC 1B 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 1E 在该正方体的面DCC 1D 1上的投影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解析 四边形在面DCC 1D 1上的投影为②:B 在面DCC 1D 1上的投影为C ,F 、E 在面DCC 1D 1上的投影应在边CC 1与DD 1上,而不在四边形的内部,故①③④错误.7.已知三棱锥A —BCD 的所有棱长都为2,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 3π解析 如图,构造正方体ANDM —FBEC .因为三棱锥A —BCD 的所有棱长都为2,所以正方体ANDM —FBEC 的棱长为1.所以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32. 易知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就是正方体ANDM —FBEC 的外接球,所以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32.所以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 球=4π⎝⎛⎭⎫322=3π.8.(2013·江苏)如图,在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AC ,AA 1的中点,设三棱锥F -ADE 的体积为V 1,三棱柱A 1B 1C 1-ABC 的体积为V 2,则V 1∶V 2=________.答案 1∶24解析 设三棱锥F -ADE 的高为h ,则V 1V 2=13h ⎝⎛⎭⎫12AD ·AE ·sin ∠DAE (2h )12(2AD )(2AE )sin ∠DAE什么话也没说化学教案一副马上就要哭出来的样子试卷试题小伙子走后化学教案这件事情成了老板教育=124. 三、解答题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解 这个几何体是一个圆台被轴截面割出来的一半.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圆台的上底面半径为1,下底面半径为2,高为3,母线长为2,几何体的表面积是两个半圆的面积、圆台侧面积的一半和轴截面的面积之和,故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 =12π×12+12π×22+12π×(1+2)×2+12×(2+4)×3=11π2+3 3.10.已知一个上、下底面为正三角形且两底面中心连线垂直于底面的三棱台的两底面边长分别为30 cm 和20 cm ,且其侧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求棱台的高.解 如图所示,三棱台ABC —A 1B 1C 1中,O 、O 1分别为两底面中心,D 、D 1分别为BC 和B 1C 1的中点,则DD 1为棱台的斜高. 由题意知A 1B 1=20,AB =30,则OD =53,O 1D 1=1033,由S 侧=S 上+S 下,得12×(20+30)×3DD 1=34×(202+302),解得DD 1=1333,在直角梯形O 1ODD 1中, O 1O =DD 21-(OD -O 1D 1)2=43,所以棱台的高为4 3 cm.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30分钟)1.在四棱锥E —ABCD 中,底面ABCD 为梯形,AB ∥CD,2AB =3CD ,M 为AE 的中点,设E —ABCD 的体积为V ,那么三棱锥M —EBC 的体积为 ( )A.25VB.13V C.23VD.310V答案 D解析设点B到平面EMC的距离为h1,点D到平面EMC的距离为h2.连接MD.因为M是AE的中点,所以V M—ABCD=12V.所以V E—MBC=12V-V E—MDC.而V E—MBC=V B—EMC,V E—MDC=V D—EMC,所以V E—MBCV E—MDC =V B—EMCV D—EMC=h1h2.了近代化学教案潮菜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化学教案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以发扬、因为B,D到平面EMC的距离即为到平面EAC的距离,而AB∥CD,且2AB=3CD,所以h1h2=3 2.13.所以V E—MBC=V M-EBC=310V.2.已知四棱锥P-ABCD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四棱锥P-ABCD的四个侧面中的最大的面积是()A.3 B.2 5 C.6 D.8答案 C解析因为三视图复原的几何体是四棱锥,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矩形的长边的中点,底面边长分别为4,2,后面是等腰三角形,腰为3,所以后面的三角形的高为32-22=5,所以后面三角形的面积为12×4×5=25,两个侧面面积为12×2×3=3,后面三角形的面积为12×4×(5)2+22=6,四棱锥P -ABCD 的四个侧面中面积最大的是前面三角形的面积:6.故选C.3.表面积为3π的圆锥,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 设圆锥的母线为l ,圆锥底面半径为r .则12πl 2+πr 2=3π,πl =2πr ,∴r =1,即圆锥的底面直径为2.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为正方形,PC 与底面ABCD 垂直,图为该四棱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它们是腰长为6 cm 的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1)根据图所给的主视图、左视图,画出相应的俯视图,并求出该俯视图的面积;(2)求P A .解 (1)该四棱锥的俯视图为(内含对角线),边长为6 cm 的正方形,如图,其面积为36 cm 2. (2)由左视图可求得PD =PC 2+CD 2=62+62=6 2.由主视图可知AD =6,且AD ⊥PD , 所以在Rt △APD 中, P A =PD 2+AD 2=(62)2+62=6 3 cm.5.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在其内部有一个高为x 的内接圆柱.(1)求圆柱的侧面积;(2)x 为何值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 解 (1)作圆锥的轴截面,如图所示.因为r R =H -x H ,所以r =R -R Hx ,所以S 圆柱侧=2πrx=2πRx -2πR H x 2(0<x <H ).(2)因为-2πRH<0,所以当x =2πR 4πR H =H2时,S 圆柱侧最大.故当x =H2,即圆柱的高为圆锥高的一半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75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步步高】2015届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学案:学案75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第 1 页 共 11 页
Go the distance x=2pt , 抛物线 y2=2px(p>0)的参数方程为 y=2pt. 自我检测 1.(2010· 北京)极坐标方程(ρ-1)(θ-π)=0(ρ≥0)表示的图形是( ) A.两个圆 B.两条直线 C.一个圆和一条射线 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x=-1-t, 2.(2010· 湖南)极坐标方程 ρ=cos θ 和参数方程 (t 为参数)所表示的图形 y=2+3t 分别是( ) A.圆、直线 B.直线、圆 C.圆、圆 D.直线、直线
x=1+tcos α, x=cos θ, 11. (14 分)(2010· 课标全国)已知直线 C1: (t 为参数), 圆 C2: y=tsin α y=sin θ (θ 为参数). π (1)当 α= 时,求 C1 与 C2 的交点坐标; 3 (2)过坐标原点 O 作 C1 的垂线,垂足为 A,P 为 OA 的中点,当 α 变化时,求 P 点轨迹 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
1 x=2sin 2θ (1) (θ 为参数); y=sin θ+cos θ
x= t (2) 1 y= t
1 (t 为参数). t -1
2
探究点四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的综合应用 x=2+2t 例 4 求圆 ρ=3cos θ 被直线 (t 是参数)截得的弦长. y=1+4t
x=2cos α, 变式迁移 4 (2011· 课标全国)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 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y=2+2sin α. (α 为参数) → → M 是 C1 上的动点,P 点满足OP=2OM,P 点的轨迹为曲线 C2. (1)求 C2 的方程; π (2)在以 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射线 θ= 与 C1 的异于极点的交 3 点为 A,与 C2 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 B,求|AB|.

【步步高】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案 理 北师大版

【步步高】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案 理 北师大版

第五章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学案2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导学目标: 1.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进而进行恒等变换解决问题.2.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自主梳理1.三角形的有关性质(1)在△ABC中,A+B+C=________;(2)a+b____c,a-b<c;(3)a>b⇔sin A____sin B⇔A____B;(4)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12ah=12ab sin C=12ac sin B=_________________;(5)在三角形中有:sin 2A=sin 2B⇔A=B或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sin(A+B)=sin C,sin A+B2=cosC2.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________________=2Ra2=____________,b2=____________,c2=____________.变形形式①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②sin A=________,sin B=________,sin C=________;③a∶b∶c=__________;④a+b+csin A+sin B+sin C=asin Acos A=________________;cos B=________________;cos C=_______________.解决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①已知三边,求各角;的问题 两条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自我检测1.(2010·上海)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A ∶sin B ∶sin C =5∶11∶13,则△ABC (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2.(2010·天津)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2=3bc ,sin C=23sinB,则A等于( )A .30°B .60°C .120°D .150°3.(2011·烟台模拟)在△ABC 中,A =60°,b =1,△ABC 的面积为3,则边a 的值为( ) A .27 B.21 C.13D .34.(2010·山东)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2,b =2, sin B +cos B =2,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5.(2010·北京)在△ABC 中,若b =1,c =3,C =2π3,则a =________.探究点一 正弦定理的应用例1 (1)在△ABC 中,a =3,b =2,B =45°,求角A 、C 和边c ; (2)在△ABC 中,a =8,B =60°,C =75°,求边b 和c .变式迁移1 (1)在△ABC 中,若tan A =13,C =150°,BC =1,则AB =________;(2)在△ABC 中,若a =50,b =256,A =45°,则B =________. 探究点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例2 (2011·咸宁月考)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且a 2+c 2-b 2=ac .(1)求角B 的大小;(2)若c =3a ,求tan A 的值.变式迁移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B =2π3,b =13,a +c =4,求a .探究点三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 在△ABC 中,a 、b 、c 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如果(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变式迁移3 (2010·天津)在△ABC 中,AC AB =cos Bcos C .(1)证明:B =C ;(2)若cos A =-13,求sin ⎝⎛⎭⎫4B +π3的值.1.解斜三角形可以看成是三角变换的延续和应用,用到三角变换的基本方法,同时它是对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的综合应用.2.在利用正弦定理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时,有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应结合图形并根据“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解的情况,作出正确取舍.3.在解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问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及正、余弦定理,二是要用到三角变换、三角恒等变形的原则和方法.“化繁为简”“化异为同”是解此类问题的突破口.(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2010·湖北)在△ABC 中,a =15,b =10,A =60°,则cos B 等于 ( ) A .-223B.223C .-63D.632.在△ABC 中AB =3,AC =2,BC 10则AB → AC →等于 ( ) A .-32B .-23C.23D.323.在△ABC 中,sin 2A 2=c -b2c (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ABC 的形状为( )A .正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4.(2011·聊城模拟)在△ABC 中,若A =60°,BC =43,AC =42,则角B 的大小为( ) A .30° B .45° C .135°D .45°或135°5.(2010·湖南)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 =120°, c =2a,则( )A .a >bB .a <bC .a =bD .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题号 1 2 3 4 5 答案6.在△ABC 中,B =60°,b 2=ac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________.7.(2010·广东)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sin C =________.8.(2011·龙岩模拟)在锐角△ABC 中,AD ⊥BC ,垂足为D ,且BD ∶DC ∶AD =2∶3∶6,则∠BAC 的大小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38分)9.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25A =,AB →AC →=3. (1)求△ABC 的面积; (2)若b +c =6,求a 的值.10.(12分)(2010·陕西)在△ABC 中,已知B =45°,D 是BC 边上的一点,AD =10,AC =14,DC =6,求AB 的长.11.(14分)(2010·重庆)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且3b 2+3c 2-3a 2=42bc .(1)求sin A 的值;(2)求2sin ⎝⎛⎭⎫A +π4sin ⎝⎛⎭⎫B +C +π41-cos 2A的值.答案 自主梳理1.(1)π (2)> (3)> > (4)12bc sin A (5)A +B =π2 2.a sin A =b sin B =csin C b 2+c 2-2bc cos A a 2+c 2-2ac cos B a 2+b 2-2ab cos C ①2R sin A 2R sin B 2R sin C ②a 2R b2Rc2R ③sin A ∶sin B ∶sin C b 2+c 2-a 22bc a 2+c 2-b 22ac a 2+b 2-c 22ab自我检测 1.C 2.A 3.C4.π6 5.1 课堂活动区例1 解题导引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可利用正弦定理求其他的角和边,但要注意对解的情况进行判断,这类问题往往有一解、两解、无解三种情况.具体判断方法如下: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求B .若A 为锐角,①当a ≥b 时,有一解;②当a =b sin A 时,有一解;③当b sin A <a <b 时,有两解;④当a <b sin A 时,无解.若A 为直角或钝角,①当a >b 时,有一解;②当a ≤b 时,无解.解 (1)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sin A =32. ∵a >b ,∴A >B ,∴A =60°或A =120°. 当A =60°时,C =180°-45°-60°=75°, c =b sin Csin B =6+22;当A =120°时,C =180°-45°-120°=15°, c =b sin C sin B =6-22.综上,A =60°,C =75°,c =6+22,或A =120°,C =15°,c =6-22. (2)∵B =60°,C =75°,∴A =45°.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得b =a ·sin B sin A =46,c =a ·sin C sin A =43+4.∴b =46,c =43+4. 变式迁移1 (1)102(2)60°或120°解析 (1)∵在△ABC 中,tan A =13,C =150°,∴A 为锐角,∴sin A =110. 又∵BC =1.∴根据正弦定理得AB =BC ·sin C sin A =102.(2)由b >a ,得B >A ,由a sin A =bsin B ,得sin B =b sin A a =25650×22=32,∵0°<B <180° ∴B =60°或B =120°.例2 解 (1)∵a 2+c 2-b 2=ac , ∴cos B =a 2+c 2-b 22ac =12.∵0<B <π,∴B =π3.(2)方法一 将c =3a 代入a 2+c 2-b 2=ac ,得b =7a .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5714.∵0<A <π, ∴sin A =1-cos 2A =2114, ∴tan A =sin A cos A =35.方法二 将c =3a 代入a 2+c 2-b 2=ac , 得b =7a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7sin A . 由(1)知,B =π3,∴sin A =2114.又b =7a >a ,∴B >A , ∴cos A =1-sin 2A =5714.∴tan A =sin A cos A =35.方法三 ∵c =3a ,由正弦定理,得sin C =3sin A . ∵B =π3,∴C =π-(A +B )=2π3-A ,∴sin(2π3-A )=3sin A ,∴sin2π3cos A -cos 2π3sin A =3sin A , ∴32cos A +12sin A =3sin A , ∴5sin A =3cos A , ∴tan A =sin A cos A =35.变式迁移2 解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a 2+c 2-2ac cos 23π=a 2+c 2+ac =(a +c )2-ac . 又∵a +c =4,b =13,∴ac =3,联立⎩⎪⎨⎪⎧a +c =4ac =3,解得a =1,c =3,或a =3,c =1.∴a 等于1或3.例3 解题导引 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转化为边边关系或角角关系.解 方法一 ∵(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 ⇔a 2[sin(A -B )-sin(A +B )]=b 2[-sin(A +B )-sin(A -B )], ∴2a 2cos A sin B =2b 2cos B sin A , 由正弦定理,得sin 2A cos A sin B =sin 2B cos B sin A , ∴sin A sin B (sin A cos A -sin B cos B )=0, ∴sin 2A =sin 2B ,由0<2A <2π,0<2B <2π, 得2A =2B 或2A =π-2B ,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方法二 同方法一可得2a 2cos A sin B =2b 2cos B sin A , 由正、余弦定理,即得a 2b ×b 2+c 2-a 22bc =b 2a ×a 2+c 2-b 22ac, ∴a 2(b 2+c 2-a 2)=b 2(a 2+c 2-b 2), 即(a 2-b 2)(c 2-a 2-b 2)=0, ∴a =b 或c 2=a 2+b 2,∴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变式迁移3 解题导引 在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 =2R 中,2R 是指什么?a =2R sinA ,b =2R sinB ,c =2R sinC 的作用是什么?(1)证明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 sin B sin C =cos Bcos C. 于是sin B cos C -cos B sin C =0, 即sin(B -C )=0.因为-π<B -C <π,从而B -C =0.所以B =C .(2)解 由A +B +C =π和(1)得A =π-2B , 故cos 2B =-cos(π-2B )=-cos A =13.又0<2B <π,于是sin 2B =1-cos 22B =223.从而sin 4B =2sin 2B cos 2B =429, cos 4B =cos 22B -sin 22B =-79.所以sin ⎝⎛⎭⎫4B +π3 =sin 4B cos π3+cos 4B sin π3=42-7318.课后练习区1.D 2.D 3.B 4.B 5.A 6.等边三角形解析 ∵b 2=a 2+c 2-2ac cos B , ∴ac =a 2+c 2-ac , ∴(a -c )2=0, ∴a =c ,又B =60°, ∴△ABC 为等边三角形. 7.1解析 由A +C =2B 及A +B +C =180°知,B =60°. 由正弦定理知,1sin A =3sin 60°,即sin A =12.由a <b 知,A <B ,∴A =30°,C =180°-A -B =180°-30°-60°=90°,∴sin C =sin 90°=1. 8.π4 解析 设∠BAD =α,∠DAC =β,则tan α=13,tan β=12, ∴tan ∠BAC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13+121-13×12=1. ∵∠BAC 为锐角,∴∠BAC 的大小为π4. 9.解 (1)因为cos A 2=255, 所以cos A =2cos 2A 2-1=35,sin A =45.……………………………………………………(4分) 又由AB →·AC →=3得bc cos A =3,所以bc =5,因此S △ABC =12bc sin A =2.…………………………………………………………………(8分) (2)由(1)知,bc =5,又b +c =6,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b +c )2-165bc =20,所以a =2 5.………(12分) 10.解在△ADC 中,AD =10,AC =14,DC =6,由余弦定理得,cos ∠ADC =AD 2+DC 2-AC 22AD ·DC=100+36-1962×10×6=-12,…………………………………………………………………(6分) ∴∠ADC =120°,∠ADB =60°.…………………………………………………………(8分) 在△ABD 中,AD =10,B =45°,∠ADB =60°,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DB =AD sin B, ∴AB =AD ·sin ∠ADB sin B =10sin 60°sin 45°=10×3222=5 6.…………………………………………………………………………(12分) 11.解 (1)∵3b 2+3c 2-3a 2=42bc ,∴b 2+c 2-a 2=423bc .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223,……………………………………………(4分) 又0<A <π,故sin A =1-cos 2A =13.……………………………………………………(6分) (2)原式=2sin ⎝⎛⎭⎫A +π4sin ⎝⎛⎭⎫π-A +π41-cos 2A………………………………………………………(8分) =2sin ⎝⎛⎭⎫A +π4sin ⎝⎛⎭⎫A -π42sin 2A=2⎝⎛⎭⎫22sin A +22cos A ⎝⎛⎭⎫22sin A -22cos A 2sin 2A …………………………………………(11分) =sin 2A -cos 2A 2sin 2A =-72. 所以2sin (A +π4)sin (B +C +π4)1-cos 2A=-72.……………………………………………………(14分)。

【步步高】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案 理 北师大版

【步步高】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案 理 北师大版

学案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目标:1.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自主梳理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一般地,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綈p和綈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于是四种命题的形式就是原命题:若p则q(p⇒q);逆命题:若q则p(q⇒p);否命题:若綈p则綈q(綈p⇒綈q);逆否命题:若綈q则綈p(綈q⇒綈p).(2)四种命题间的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性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逆命题或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q,则p叫做q的充分条件;若q⇒p,则p叫做q的必要条件;如果p⇔q,则p 叫做q的充要条件.1.(2010·湖南)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x∈R,lg x=0 B.∃x∈R,tan x=1C.∀x∈R,x3>0 D.∀x∈R,2x>0答案 C解析对于C选项,当x=0时,03=0,因此∀x∈R,x3>0是假命题.2.(2010·陕西)“a>0”是“|a|>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a>0⇒|a|>0,|a|>0⇒a>0,∴“a>0”是“|a|>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2009·浙江)“x>0”是“x≠0”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对于“x>0”⇒“x≠0”,反之不一定成立,因此“x>0”是“x≠0”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4.若命题p的否命题为r,命题r的逆命题为s,则s是p的逆命题t的()A.逆否命题B.逆命题C.否命题D.原命题答案 C解析由四种命题逆否关系知,s是p的逆命题t的否命题.5.(2011·宜昌模拟)与命题“若a∈M,则b∉M”等价的命题是()A.若a∉M,则b∉MB.若b∉M,则a∈MC.若a∉M,则b∈MD.若b∈M,则a∉M解析因为原命题只与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所以只需写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可.探究点一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3)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平分弦所对的弧.解题导引给出一个命题,判断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等的真假时,如果直接判断命题本身的真假比较困难,则可以通过判断它的等价命题的真假来确定.解(1)逆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是非负数,则这个数是实数.真命题.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实数,则它的平方不是非负数.真命题.逆否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非负数,则这个数不是实数.真命题.(2)逆命题: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真命题.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等底或不等高,则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真命题.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等底或不等高.假命题.(3)逆命题:若一条直线经过圆心,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则这条直线是弦的垂直平分线.真命题.否命题:若一条直线不是弦的垂直平分线,则这条直线不过圆心或不平分弦所对的弧.真命题.逆否命题:若一条直线不经过圆心或不平分弦所对的弧,则这条直线不是弦的垂直平分线.真命题.变式迁移1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③“若q≤1,则x2+2x+q=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④“不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的逆命题.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①③解析①的逆命题是“若x,y互为相反数,则x+y=0”,真;②的否命题是“不全等的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假;③若q≤1,则Δ=4-4q≥0,所以x2+2x+q=0有实根,其逆否命题与原命题是等价命题,真;④的逆命题是“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不等边三角形”,假.探究点二充要条件的判断例2给出下列命题,试分别指出p是q的什么条件.(1)p:x-2=0;q:(x-2)(x-3)=0.(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3)p:m<-2;q:方程x2-x-m=0无实根.(4)p: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解(1)∵x-2=0⇒(x-2)(x-3)=0;而(x-2)(x-3)=0x-2=0.∴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两个三角形相似两个三角形全等;但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相似.∴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m<-2⇒方程x2-x-m=0无实根;方程x2-x-m=0无实根m<-2.∴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矩形的对角线相等,∴p ⇒q ;而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qp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变式迁移2 (2011·邯郸月考)下列各小题中,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是( )①p :m <-2或m >6;q :y =x 2+mx +m +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②p :f (-x )f (x )=1;q :y =f (x )是偶函数; ③p :cos α=cos β;q :tan α=tan β;④p :A ∩B =A ;q :∁U B ⊆∁U A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 D解析 ①q :y =x 2+mx +m +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q :Δ=m 2-4(m +3)>0⇔q :m <-2或m >6⇔p ;②当f (x )=0时,由q p ;③若α,β=k π+π2,k ∈Z 时,显然cos α=cos β,但tan α≠tan β;④p :A ∩B =A ⇔p :A ⊆B ⇔q :∁U A ⊇∁U B .故①④符合题意.探究点三 充要条件的证明例3 设a ,b ,c 为△ABC 的三边,求证:方程x 2+2ax +b 2=0与x 2+2cx -b 2=0有公共根的充要条件是∠A =90°.解题导引 有关充要条件的证明问题,要分清哪个是条件,哪个是结论,由“条件”⇒“结论”是证明命题的充分性,由“结论”⇒“条件”是证明命题的必要性.证明要分两个环节:一是充分性;二是必要性.证明 (1)必要性:设方程x 2+2ax +b 2=0与x 2+2cx -b 2=0有公共根x 0,则x 20+2ax 0+b 2=0,x 20+2cx 0-b 2=0,两式相减可得x 0=b 2c -a,将此式代入x 20+2ax 0+b 2=0, 可得b 2+c 2=a 2,故∠A =90°,(2)充分性:∵∠A =90°,∴b2+c2=a2,b2=a2-c2.①将①代入方程x2+2ax+b2=0,可得x2+2ax+a2-c2=0,即(x+a-c)(x+a+c)=0.将①代入方程x2+2cx-b2=0,可得x2+2cx+c2-a2=0,即(x+c-a)(x+c+a)=0.故两方程有公共根x=-(a+c).所以方程x2+2ax+b2=0与x2+2cx-b2=0有公共根的充要条件是∠A=90°.变式迁移3已知ab≠0,求证:a+b=1的充要条件是a3+b3+ab-a2-b2=0.证明(1)必要性:∵a+b=1,∴a+b-1=0.∴a3+b3+ab-a2-b2=(a+b)(a2-ab+b2)-(a2-ab+b2)=(a+b-1)(a2-ab+b2)=0.(2)充分性:∵a3+b3+ab-a2-b2=0,即(a+b-1)(a2-ab+b2)=0.又ab≠0,∴a≠0且b≠0.∵a2-ab+b2=(a-b2+34b2>0.2)∴a+b-1=0,即a+b=1.综上可知,当ab≠0时,a+b=1的充要条件是a3+b3+ab-a2-b2=0.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例(12分)已知两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4x+4=0和x2-4mx+4m2-4m-5=0,且m∈Z.求两方程的根都是整数的充要条件.【答题模板】解 ∵mx 2-4x +4=0是一元二次方程,∴m ≠0. [2分] 另一方程为x 2-4mx +4m 2-4m -5=0,两方程都要有实根,∴⎩⎪⎨⎪⎧Δ1=16(1-m )≥0,Δ2=16m 2-4(4m 2-4m -5)≥0,解得m ∈[-54,1]. [6分] ∵两根为整数,故和与积也为整数, ∴⎩⎪⎨⎪⎧ 4m ∈Z 4m ∈Z 4m 2-4m -5∈Z ,∴m 为4的约数, [8分]∴m =-1或1,当m =-1时,第一个方程x 2+4x -4=0的根为非整数,而当m =1时,两方程均为整数根,∴两方程的根均为整数的充要条件是m =1. [12分]【突破思维障碍】本题涉及到参数问题,先用转化思想将生疏复杂的问题化归为简单、熟悉的问题解决,两方程有实根易想Δ≥0.求出m 的范围,要使两方程根都为整数可转化为它们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都是整数.【易错点剖析】易忽略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条件隐含着m ≠0,不易把方程的根都是整数转化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都是整数.1.研究命题及其关系时,要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时,必须保留大前提,只有互为逆否的命题才有相同的真假性.2.在解决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问题时,要给出p与q是否可以相互推出的两次判断,同时还要弄清是p对q而言,还是q对p而言.还要分清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区别.3.本节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2010·天津模拟)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若ab ≤0,则a ≤0或b ≤0;②若a >b ,则am 2>bm 2;③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A =B ;④在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中,若b 2-4ac <0,则方程有实数根.其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全都是真命题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 C解析 对命题①,其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真,但逆命题和否命题为假;对命题②,其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假,但逆命题和否命题为真;对命题③,其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全部为真;对命题④,其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全部为假.2.(2010·浙江)设0<x <π2,则“x sin 2x <1”是“x sin x <1”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 ∵0<x <π2,∴0<sin x <1. ∴x sin x <1⇒x sin 2x <1,而x sin 2x <1x sin x <1. 故 选B.3.(2009·北京)“α=π6+2k π(k ∈Z )”是“cos 2α=12”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由α=π6+2k π(k ∈Z )可得到cos 2α=12. 由cos 2α=12得2α=2k π±π3(k ∈Z ). ∴α=k π±π6(k ∈Z ). 所以cos 2α=12不一定得到α=π6+2k π(k ∈Z ). 4.(2011·威海模拟)关于命题“若抛物线y =ax 2+bx +c 的开口向下,则{x |ax 2+bx +c <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都真B .都假C .否命题真D .逆否命题真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及真假判断.对于原命题:“若抛物线y =ax 2+bx +c 的开口向下,则{x |ax 2+bx +c <0}≠∅”,这是一个真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但其逆命题:“若{x |ax 2+bx +c <0}≠∅,则抛物线y =ax 2+bx +c 的开口向下”是一个假命题,因为当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非空时,可以有a >0,即抛物线的开口可以向上.因此否命题也是假命题.5.(2011·枣庄模拟)集合A ={x ||x |≤4,x ∈R },B ={x |x <a },则“A ⊆B ”是“a >5”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 A ={x |-4≤x ≤4},若A ⊆B ,则a >4,a >4a >5,但a >5⇒a >4.故选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x 1>0且x 2>0”是“x 1+x 2>0且x 1x 2>0”的________条件.答案 充要7.(2011·惠州模拟)已知p :(x -1)(y -2)=0,q :(x -1)2+(y -2)2=0,则p 是q 的 ____________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解析由(x-1)(y-2)=0得x=1或y=2,由(x-1)2+(y-2)2=0得x=1且y=2,所以由q能推出p,由p推不出q, 所以填必要不充分条件.8.已知p(x):x2+2x-m>0,如果p(1)是假命题,p(2)是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3,8)解析因为p(1)是假命题,所以1+2-m≤0,解得m≥3;又因为p(2)是真命题,所以4+4-m>0,解得m<8.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3≤m<8.三、解答题(共38分)9.(12分)(2011·许昌月考)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q<1,则方程x2+2x+q=0有实根;(2)若ab=0,则a=0或b=0;(3)若x2+y2=0,则x、y全为零.解(1)逆命题:若方程x2+2x+q=0有实根,则q<1,为假命题.否命题:若q≥1,则方程x2+2x+q=0无实根,为假命题.逆否命题:若方程x2+2x+q=0无实根,则q≥1,为真命题.(4分)(2)逆命题:若a=0或b=0,则ab=0,为真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且b≠0,为真命题.逆否命题:若a≠0且b≠0,则ab≠0,为真命题.(8分)(3)逆命题:若x、y全为零,则x2+y2=0,为真命题.否命题:若x2+y2≠0,则x、y不全为零,为真命题.逆否命题:若x、y不全为零,则x2+y2≠0,为真命题.(12分)10.(12分)设p:实数x满足x2-4ax+3a2<0,其中a<0;q:实数x满足x2-x-6≤0,或x2+2x-8>0,且綈p是綈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解 设A ={x |p }={x |x 2-4ax +3a 2<0,a <0}={x |3a <x <a ,a <0},(2分) B ={x |q }={x |x 2-x -6≤0或x 2+2x -8>0}={x |x 2-x -6≤0}∪{x |x 2+2x -8>0} ={x |-2≤x ≤3}∪{x |x <-4或x >2}={x |x <-4或x ≥-2}.(4分)∵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綈q ⇒綈p ,且綈p綈q . 则{x |綈q }{x |綈p },(6分)而{x |綈q }=∁R B ={x |-4≤x <-2},{x |綈p }=∁R A ={x |x ≤3a 或x ≥a ,a <0},∴{x |-4≤x <-2}{x |x ≤3a 或x ≥a ,a <0},(10分) 则⎩⎨⎧ 3a ≥-2,a <0或⎩⎨⎧a ≤-4,a <0.(11分) 综上,可得-23≤a <0或x ≤-4.(12分) 11.(14分)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p n +q (p ≠0,且p ≠1),求证: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为q =-1.证明 充分性:当q =-1时,a 1=S 1=p +q =p -1.(2分)当n ≥2时,a n =S n -S n -1=p n -1(p -1).当n =1时也成立.(4分)于是a n +1a n =p n (p -1)p n -1(p -1)=p (n ∈N *), 即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6分)必要性:当n =1时,a 1=S 1=p +q .当n ≥2时,a n =S n -S n -1=p n -1(p -1).∵p ≠0,p ≠1,∴a n +1a n =p n (p -1)p n -1(p -1)=p .(10分) ∵{a n }为等比数列,∴a 2a 1=a n +1a n =p ,即p (p -1)p +q=p , 即p -1=p +q .∴q =-1.(13分) 综上所述,q =-1是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1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 二项式定理1. 二项式定理(a +b )n =C 0n a n +C 1n a n -1b 1+…+C r n a n -r b r +…+C n n b n(n ∈N +).这个公式所表示的规律叫做二项式定理,等式右边的多项式叫做(a +b )n 的二项展开式,其中的系数C r n (r =0,1,2,…,n )叫做二项式系数.式中的C r n an -r b r 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T r +1表示,通项是展开式的第r +1项,即T r +1=C r n an -r b r (其中0≤r ≤n ,r ∈N ,n ∈ N +).2. 二项展开式形式上的特点(1)项数为n +1.(2)各项的次数都等于二项式的幂指数n ,即a 与b 的指数的和为n .(3)字母a 按降幂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n 逐项减1直到零;字母b 按升幂排列,从第一项起,次数由零逐项增1直到n .(4)二项式的系数从C 0n ,C 1n ,一直到C n -1n ,C n n .3.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即C m n =C n -mn.(2)增减性与最大值:二项式系数C r n ,当r <n +12时,二项式系数是递增的;当r >n +12时,二项式系数是递减的.当n 是偶数时,那么其展开式中间一项T 12+n 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当n 是奇数时,那么其展开式中间两项T 21+n 和T 121++n 的二项式系数相等且最大.(3)各二项式系数的和(a +b )n 的展开式的各个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2n ,即C 0n +C 1n +C 2n +…+C r n +…+C n n =2n . 二项展开式中,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C 1n +C 3n +C 5n +…=C 0n +C 2n +C 4n +…=2n -1.1.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C r n an -r b r 是二项展开式的第r 项. ( × )(2)二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中间一项或中间两项. ( × ) (3)(a +b )n 的展开式中某一项的二项式系数与a ,b 无关. ( √ ) (4)在(1-x )9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第五、第六两项. ( × ) 2. (1+2x )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等于( )A .80B .40C .20D .10答案 B解析 T r +1=C r n a n -r b r =C r 515-r (2x )r =C r 5×2r ×x r,令r =2,则可得含x 2项的系数为C 25×22=40.3. 在(x 2-13x)n 的展开式中,只有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A .-7B .7C .-28D .28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有n =8,T r +1=C r 8(12)8-r(-1)r x r 348-,r =6时为常数项,常数项为7.4. 已知C 0n +2C 1n +22C 2n +23C 3n +…+2n C n n =729,则C 1n +C 2n +C 3n +…+C nn 等于( )A .63B .64C .31D .32答案 A解析 逆用二项式定理得C 0n +2C 1n +22C 2n +23C 3n +…+2n C n n =(1+2)n =3n =729,即3n=36,所以n =6,所以C 1n +C 2n +C 3n +…+C n n =26-C 0n =64-1=63.故选A.5. 设(x -1)21=a 0+a 1x +a 2x 2+…+a 21x 21,则a 10+a 11=________.答案 0解析 a 10,a 11分别是含x 10和x 11项的系数,所以a 10=-C 1121,a 11=C 1021, 所以a 10+a 11=C 1021-C 1121=0.题型一 求二项展开式的指定项或指定项系数例1 已知在⎝ ⎛⎭⎪⎪⎫3x -123x n 的展开式中,第6项为常数项. (1)求n ;(2)求含x 2的项的系数; (3)求展开式中所有的有理项.思维启迪 先根据第6项为常数项利用通项公式求出n ,然后再求指定项. 解 (1)通项公式为T r +1=C rn x 3r n -⎝⎛⎭⎫-12r x 3r-=C r n⎝⎛⎭⎫-12r x32rn -.因为第6项为常数项,所以r =5时,n -2×53=0,即n =10.(2)令10-2r3=2,得r =2, 故含x 2的项的系数是C 210⎝⎛⎭⎫-122=454. (3)根据通项公式,由题意得⎩⎪⎨⎪⎧10-2r 3∈Z0≤r ≤10r ∈N ,令10-2r 3=m (m ∈Z ),则10-2r =3m ,r =5-32m , ∵r ∈N ,∴m 应为偶数.∴m 可取2,0,-2,即r 可取2,5,8, ∴第3项,第6项与第9项为有理项,它们分别为C 210⎝⎛⎭⎫-122x 2,C 510⎝⎛⎭⎫-125,C 810⎝⎛⎭⎫-128x -2. 思维升华 求二项展开式中的特定项,一般是利用通项公式进行,化简通项公式后,令字母的指数符合要求(求常数项时,指数为零;求有理项时,指数为整数等),解出项数r +1,代回通项公式即可.(1)(2013·江西)⎝⎛⎭⎫x 2-2x 35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 .80B .-80C .40D .-40(2)(x +a x )(2x -1x )5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2,则该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A .-40B .-20C .20D .40答案 (1)C (2)D解析 (1)T r +1=C r 5(x 2)5-r ⎝⎛⎭⎫-2x 3r =C r 5(-2)r x 10-5r, 令10-5r =0得r =2.∴常数项为T 3=C 25(-2)2=40.(2)令x =1得(1+a )(2-1)5=1+a =2,所以a =1.因此(x +1x )(2x -1x )5展开式中的常数项即为(2x -1x )5展开式中1x的系数与x 的系数的和.(2x-1x)5展开式的通项为T r +1=C r 5(2x )5-r ·(-1)r ·x -r =C r 525-r x 5-2r ·(-1)r . 令5-2r =1,得2r =4,即r =2,因此(2x -1x )5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C 2525-2(-1)2=80.令5-2r =-1,得2r =6,即r =3,因此(2x -1x )5展开式中1x 的系数为C 3525-3·(-1)3=-40.所以(x +1x )(2x -1x )5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80-40=40.题型二 二项式系数的和或各项系数的和的问题 例2 在(2x -3y )10的展开式中,求:(1)二项式系数的和; (2)各项系数的和;(3)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 (4)奇数项系数和与偶数项系数和; (5)x 的奇次项系数和与x 的偶次项系数和.思维启迪 求二项式系数的和或各项系数的和的问题,常用赋值法求解. 解 设(2x -3y )10=a 0x 10+a 1x 9y +a 2x 8y 2+…+a 10y 10,(*)各项系数和为a 0+a 1+…+a 10,奇数项系数和为a 0+a 2+…+a 10,偶数项系数和为a 1+a 3+a 5+…+a 9,x 的奇次项系数和为a 1+a 3+a 5+…+a 9,x 的偶次项系数和为a 0+a 2+a 4+…+a 10.由于(*)是恒等式,故可用“赋值法”求出相关的系数和.(1)二项式系数的和为C 010+C 110+…+C 1010=210.(2)令x =y =1,各项系数和为(2-3)10=(-1)10=1.(3)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C 010+C 210+…+C 1010=29, 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C 110+C 310+…+C 910=29.(4)令x =y =1,得到a 0+a 1+a 2+…+a 10=1, ①令x =1,y =-1(或x =-1,y =1), 得a 0-a 1+a 2-a 3+…+a 10=510,②①+②得2(a 0+a 2+…+a 10)=1+510, ∴奇数项系数和为1+5102;①-②得2(a 1+a 3+…+a 9)=1-510, ∴偶数项系数和为1-5102.(5)x 的奇次项系数和为a 1+a 3+a 5+…+a 9=1-5102;x 的偶次项系数和为a 0+a 2+a 4+…+a 10=1+5102.思维升华 (1)“赋值法”普遍适用于恒等式,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对形如(ax +b )n 、(ax 2+bx +c )m (a 、b ∈R )的式子求其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常用赋值法,只需令x =1即可;对形如(ax +by )n (a ,b ∈R )的式子求其展开式各项系数之和,只需令x =y =1即可. (2)若f (x )=a 0+a 1x +a 2x 2+…+a n x n ,则f (x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f (1),奇数项系数之和为a 0+a 2+a 4+…=f (1)+f (-1)2,偶数项系数之和为a 1+a 3+a 5+…=f (1)-f (-1)2.已知f (x )=(1+x )m +(1+2x )n (m ,n ∈N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11.(1)求x 2的系数取最小值时n 的值;(2)当x 2的系数取得最小值时,求f (x )展开式中x 的奇次幂项的系数之和.解 (1)由已知得C 1m +2C 1n =11,∴m +2n =11, x 2的系数为C 2m +22C 2n =m (m -1)2+2n (n -1) =m 2-m 2+(11-m )⎝⎛⎭⎫11-m 2-1=⎝⎛⎭⎫m -2142+35116. ∵m ∈N +,∴m =5时,x 2的系数取得最小值22,此时n =3. (2)由(1)知,当x 2的系数取得最小值时,m =5,n =3, ∴f (x )=(1+x )5+(1+2x )3. 设这时f (x )的展开式为f (x )=a 0+a 1x +a 2x 2+…+a 5x 5,令x =1,a 0+a 1+a 2+a 3+a 4+a 5=25+33, 令x =-1,a 0-a 1+a 2-a 3+a 4-a 5=-1, 两式相减得2(a 1+a 3+a 5)=60,故展开式中x 的奇次幂项的系数之和为30. 题型三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例3 (1)已知2n +2·3n +5n -a 能被25整除,求正整数a 的最小值;(2)求1.028的近似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思维启迪 (1)将已知式子按二项式定理展开,注意转化时和25的联系;(2)近似值计算只要看展开式中的项的大小即可.解 (1)原式=4·6n +5n -a =4(5+1)n +5n -a=4(C 0n 5n +C 1n 5n -1+…+C n -2n 52+C n -1n 5+C n n )+5n -a=4(C 0n 5n +C 1n 5n -1+…+C n -2n 52)+25n +4-a ,显然正整数a 的最小值为4.(2)1.028=(1+0.02)8≈C 08+C 18·0.02+C 28·0.022+C 38·0.023≈1.172. 思维升华 (1)整除问题和求近似值是二项式定理中两类常见的应用问题,整除问题中要关注展开式的最后几项,而求近似值则应关注展开式的前几项.(2)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基本思路是正用或逆用二项式定理,注意选择合适的形式.(1)(2012·湖北)设a ∈Z ,且0≤a <13,若512 012+a 能被13整除,则a 等于( )A .0B .1C .11D .12(2)S =C 127+C 227+…+C 2727除以9的余数为________.答案 (1)D (2)7解析 (1)512 012+a =(52-1)2 012+a =C 02 012522 012-C 12 012522 011+…+C 2 0112 012×52× (-1)2 011+C 2 0122 012×(-1)2 012+a .因为52能被13整除,所以只需C 2 0122 012×(-1)2 012+a 能被13整除, 即a +1能被13整除,所以a =12.(2)S =C 127+C 227+…+C 2727=227-1=89-1=(9-1)9-1=C 09×99-C 19×98+…+C 89×9-C 99-1 =9(C 09×98-C 19×97+…+C 89)-2. ∵C 09×98-C 19×97+…+C 89是整数,∴S 被9除的余数为7.混淆二项展开式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致误典例:(12分)已知(3x +x 2)2n 的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和比(3x -1)n 的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和大992.求在⎝⎛⎭⎫2x -1x 2n 的展开式中, (1)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 (2)系数的绝对值最大的项.易错分析 本题易将二项式系数和系数混淆,利用赋值来求二项式系数的和导致错误;另外,也要注意项与项的系数,系数的绝对值与系数的区别. 规范解答解 由题意知,22n -2n =992,即(2n -32)(2n +31)=0,∴2n =32,解得n =5.[2分](1)由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知,⎝⎛⎭⎫2x -1x 10的展开式中第6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即C 510=252.∴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为 T 6=C 510(2x )5⎝⎛⎭⎫-1x 5=-8 064.[6分](2)设第k +1项的系数的绝对值最大, ∴T k +1=C k 10·(2x )10-k ·⎝⎛⎭⎫-1x k =(-1)k C k 10·210-k ·x 10-2k,∴⎩⎪⎨⎪⎧C k 10·210-k ≥C k -110·210-k +1,C k 10·210-k ≥C k +110·210-k -1, 得⎩⎪⎨⎪⎧ C k 10≥2C k -1102C k 10≥C k +110,即⎩⎪⎨⎪⎧11-k ≥2k ,2(k +1)≥10-k ,解得83≤k ≤113,[10分]∵k ∈Z ,∴k =3.故系数的绝对值最大的项是第4项, T 4=-C 310·27·x 4=-15 360x 4.[12分]温馨提醒 (1)本题重点考查了二项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项的系数以及项数和项的有关概念.(2)解题时要注意区别二项式系数和项的系数的不同;项数和项的不同. (3)本题的易错点是混淆项与项数,二项式系数和项的系数的区别.方法与技巧1. 通项为T r +1=C r n an -r b r是(a +b )n 的展开式的第r +1项,而不是第r 项,这里r =0,1,…,n .2. 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二项式系数是指C 0n ,C 1n ,…,C n n ,它只与各项的项数有关,而与a ,b 的值无关;而项的系数是指该项中除变量外的常数部分,它不仅与各项的项数有关,而且也与a ,b 的值有关.3. 因为二项式定理中的字母可取任意数或式,所以在解题时根据题意,给字母赋值,是求解二项展开式各项系数和的一种重要方法.4. 运用通项求展开式的一些特殊项,通常都是由题意列方程求出r ,再求所需的某项;有时需先求n ,计算时要注意n 和r 的取值范围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失误与防范1. 区别“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审题时要仔细.项的系数与a ,b 有关,可正可负,二项式系数只与n 有关,恒为正. 2. 切实理解“常数项”“有理项”(字母指数为整数)“系数最大的项”等概念. 3. 赋值法求展开式中的系数和或部分系数和,常赋的值为0,±1. 4. 在化简求值时,注意二项式定理的逆用,要用整体思想看待a 、b .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 (2012·天津)在⎝⎛⎭⎫2x 2-1x 5的二项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 ( )A .10B .-10C .40D .-40答案 D解析 因为T k +1=C k 5(2x 2)5-k ⎝⎛⎭⎫-1x k =C k 525-k x 10-2k(-1)k x -k =C k 525-k(-1)k x 10-3k,令10-3k =1,得k =3,所以x 的系数为C 3525-3(-1)3=-40. 2. (1+3x )n (其中n ∈N 且n ≥6)的展开式中x 5与x 6的系数相等,则n 等于( )A .6B .7C .8D .9答案 B解析 (1+3x )n 的展开式中含x 5的项为C 5n (3x )5=C 5n 35x 5,展开式中含x 6的项为C 6n 36x 6,由两项的系数相等得C 5n ·35=C 6n ·36,解得n =7. 3. (x -1x)10的展开式中含x 的正整数指数幂的项数是( )A .0B .2C .4D .6答案 B解析 (x -1x )10的展开式中第r +1项为C r 10(x )10-r(-1x)r =(-1)r C r 10x 235r-, 当5-3r2为正整数时,r =0,2,∴项数为2.4. 若在(x +1)4(ax -1)的展开式中,x 4的系数为15,则a 的值为( )A .-4B.52C .4D.72答案 C解析 ∵(x +1)4(ax -1)=(x 4+4x 3+6x 2+4x +1)(ax -1), ∴x 4的系数为4a -1=15,∴a =4.5. 若(1+x )+(1+x )2+…+(1+x )n =a 0+a 1(1-x )+a 2(1-x )2+…+a n (1-x )n ,则a 0-a 1+a 2-…+(-1)n a n 等于 ( )A.34(3n -1) B.34(3n -2) C.32(3n -2)D.32(3n -1) 答案 D解析 在展开式中,令x =2得3+32+33+…+3n =a 0-a 1+a 2-a 3+…+(-1)n a n , 即a 0-a 1+a 2-a 3+…+(-1)na n =3(1-3n )1-3=32(3n -1). 二、填空题6. 二项式(x +y )5的展开式中,含x 2y 3的项的系数是________.(用数字作答)答案 10 解析T k +1=C k 5x 5-k y k(k =0,1,2,3,4,5),由题意知⎩⎪⎨⎪⎧5-k =2k =3,∴含x 2y 3的系数为C 35=10.7. (2012·浙江)若将函数f (x )=x 5表示为f (x )=a 0+a 1(1+x )+a 2(1+x )2+…+a 5(1+x )5,其中a 0,a 1,a 2,…,a 5为实数,则a 3=________. 答案 10解析 f (x )=x 5=(1+x -1)5,它的通项为T k +1=C k 5(1+x )5-k·(-1)k , T 3=C 25(1+x )3(-1)2=10(1+x )3,∴a 3=10.8. (1-x )20的二项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与x 9的系数之差为________.答案 0解析 ∵T k +1=C k 20(-x 21)k=(-1)k ·C k 20·x 2k , ∴x 与x 9的系数分别为C 220与C 1820. 又∵C 220=C 1820,∴C 220-C 1820=0.三、解答题9. 已知(1-2x )7=a 0+a 1x +a 2x 2+…+a 7x 7.求:(1)a 1+a 2+…+a 7;(2)a 1+a 3+a 5+a 7; (3)a 0+a 2+a 4+a 6;(4)|a 0|+|a 1|+|a 2|+…+|a 7|.解 令x =1,则a 0+a 1+a 2+a 3+a 4+a 5+a 6+a 7=-1. ① 令x =-1,则a 0-a 1+a 2-a 3+a 4-a 5+a 6-a 7=37.②(1)∵a 0=C 07=1,∴a 1+a 2+a 3+…+a 7=-2. (2)(①-②)÷2,得a 1+a 3+a 5+a 7=-1-372=-1 094.(3)(①+②)÷2,得a 0+a 2+a 4+a 6=-1+372=1 093.(4)方法一 ∵(1-2x )7展开式中,a 0、a 2、a 4、a 6大于零,而a 1、a 3、a 5、a 7小于零, ∴|a 0|+|a 1|+|a 2|+…+|a 7|=(a 0+a 2+a 4+a 6)-(a 1+a 3+a 5+a 7)=1 093-(-1 094) =2 187.方法二 |a 0|+|a 1|+|a 2|+…+|a 7|,即(1+2x )7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和,令x =1, ∴|a 0|+|a 1|+|a 2|+…+|a 7|=37=2 187. 10.已知⎝⎛⎭⎫12+2x n,(1)若展开式中第5项,第6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成等差数列,求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的系数;(2)若展开式前三项的二项式系数和等于79,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解 (1)∵C 4n +C 6n =2C 5n ,∴n 2-21n +98=0.∴n =7或n =14,当n =7时,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是T 4和T 5.∴T 4的系数为C 37⎝⎛⎭⎫12423=352, T 5的系数为C 47⎝⎛⎭⎫12324=70, 当n =14时,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是T 8. ∴T 8的系数为C 714⎝⎛⎭⎫12727=3 432. (2)∵C 0n +C 1n +C 2n =79,∴n 2+n -156=0.∴n =12或n =-13(舍去).设T k +1项的系数最大, ∵⎝⎛⎭⎫12+2x 12=⎝⎛⎭⎫1212(1+4x )12,∴⎩⎪⎨⎪⎧C k 124k ≥C k -1124k -1,C k 124k ≥C k +1124k +1. ∴9.4≤k ≤10.4,∴k =10. ∴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T 11,T 11=C 1012·⎝⎛⎭⎫122·210·x 10=16 896x 10.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时间:15分钟)1. 若(x +a )2(1x-1)5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则a 的值为 ( ) A .1B .9C .-1或-9D .1或9 答案 D解析 由于(x +a )2=x 2+2ax +a 2,而(1x-1)5的展开式通项为T r +1=(-1)r C r 5·x r -5,其中r =0,1,2,…,5.于是(1x-1)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1)3C 35=-10,x -1项的系数为(-1)4C 45=5,常数项为-1,因此(x +a )2(1x-1)5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10)+2a ×5+a 2×(-1)=-a 2+10a -10,依题意-a 2+10a -10=-1,解得a 2-10a +9=0,即a =1或a =9.2. 若(3x -1x)n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32,则该展开式中含x 3的项的系数为 ( ) A .-5B .5C .-405D .405答案 C解析 令x =1得2n =32,所以n =5,于是(3x -1x)5展开式的通项为 T r +1=(-1)r C r 5(3x )5-r (1x )r =(-1)r C r 535-r x 5-2r , 令5-2r =3,得r =1,于是展开式中含x 3的项的系数为(-1)1C 1534=-405,故选C.3. 从(4x +1x)20的展开式中任取一项,则取到有理项的概率为 ( )A.521B.27C.310D.37 答案 B解析 (4x +1x )20的展开式通项为T r +1=C r 20(4x )20-r (1x )r =C r 20x r 435 ,其中r =0,1,2,…,20. 而当r =0,4,8,12,16,20时,5-34r 为整数,对应的项为有理项, 所以从(4x +1x)20的展开式中任取一项, 则取到有理项的概率为P =621=27. 4. (x -y )10的展开式中,x 7y 3的系数与x 3y 7的系数之和等于________.答案 -240解析 ∵T r +1=(-1)r C r 10x 10-r y r , ∴-C 310+(-C 710)=-2C 310=-240.5. 在(1+x )3+(1+x )3+(1+3x )3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答案 7解析 由条件易知(1+x )3、(1+x )3、(1+3x )3展开式中x 的系数分别是C 13、C 23、C 33,即所求系数是3+3+1=7.6. 若(2-x )10=a 0+a 1x +a 2x 2+…+a 10x 10,则(a 0+a 2+…+a 10)2-(a 1+a 3+…+a 9)2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解析 设f (x )=(2-x )10,则(a 0+a 2+…+a 10)2-(a 1+a 3+…+a 9)2=(a 0+a 1+…+a 10)(a 0-a 1+a 2-…-a 9+a 10)=f (1)f (-1)=(2-1)10(2+1)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