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苏德战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目录
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
1
德军轰炸斯大林格勒地区
2
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
3
苏联红军反击
4
1942年5月8日,曼施坦因上将指挥的德第11 集团军首先在克里米亚发起了攻势,一周后 占领了刻赤半岛,俘虏苏联红军17万人。7月 4日,守卫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近10万苏联红 军被迫向德军投降,德军占领了整个克里米 亚。
德军的进攻非常成功,苏联军队在空旷的大 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抵抗,苏联红军后撤 达100-300公里,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最富饶的 地区均落入德军之手。
参苏 图加联 ,构红决建军心城防最在工高斯事统大的帅林斯部格大开勒林格始组勒逐织居渐坚民明守确。德7月军1的2日意在 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 帅为司令员(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 替),由赫鲁晓夫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的斯大 林格勒方面军,担负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防御 任务。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制内共有38个 师,但只有16个师(第62、63集团军的全部, 第64集团军2个师,坦克第1、第4集团军各1 个师)能够占领主要地带的防御阵地,其任 务是固守从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 亚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 带。当面之敌为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下辖的 18个齐装满员师。当时双方力量对比为,人 员1:1.2,坦克1:2,飞机1:3.6,火炮和迫 击炮大致相等,德军实力占优。
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
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
号的两人之一,深受俄罗斯人民的拥戴和敬 爱。
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第十集团军参谋长 兼国防军副总参谋长,德军元帅。草拟巴巴罗萨计划
第6课二战的转折(wh)
斯大林 格勒
P71学习延伸:苏联取得斯大林保卫战胜 利的原因?
1、巷战使得德国的坦克、航空部队 优势无从发挥 2、气候寒冷 3、德国制空权的丧失 4、苏军的英勇抵抗
5、苏军对反攻的周密安排
6、苏军兵力占优势
3、影响:
• 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德国大量有生力量被
歼灭,主动权转到苏联一边) • 二战的转折点(鼓舞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 德国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法西斯集团内 部发生瓦解)。
中途岛海战
1942.6
美-日
英-德 阿拉曼战役 1942.10 意
1943年反法西斯战场形势有哪些根本变化
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军转入 反攻; 1943年5月,英美盟军取得北非战役胜利,北非战事结 束;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中途岛海战后,美军掌握主动权; 1943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渡过严重困难时期。
思考:1943年盟军军事形势上的一系列 转折能够使实现的根本原因?
政治形势的根本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03 太平洋岛屿争夺战
美太平洋舰队总司令 切· 尼米兹上将
日本海军指挥官南云忠一 中将
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1)日本发动中途岛战役的原因? 1942年4月,美国舰载飞机轰炸了日本本土
1942年,日本陆军的三分之二以上陷于中国战 场,无力在陆上发动新的进攻,只得寄希望于 海军,以巩固并加强日本的海上优势,彻底摧 毁美国太平洋舰队。
—— 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1、设问:为何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
• (1)希特勒认识到东线战事不可能短期结束,故将
•
• •
重点放在南线,以夺取战略物资为目标。 (2)斯大林格勒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 周围是广阔富饶的粮食、食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 (3)该城市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具有重大的政治 意义。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势必产生巨大的军事、政治 和经济影响。 (4)北上迂回包围莫斯科
苏德战争过程简介 苏德战争最后的结果如何
苏德战争过程简介苏德战争最后的结果如何本文导读: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突入苏联(详见巴巴罗萨计划)。
苏联在战前虽然从多个渠道获得过战争可能爆发的情报,但很多情报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具体入侵时间的情报相差非常大,使苏联政府并不知道德国入侵的具体时间,甚至都不知道德国是否会入侵苏联。
仅仅在开战前一天,苏联最高统帅部才知道德军的具体进攻时间,但是为时已晚。
在短短10天之内,德军突进苏联600公里。
第一天的战斗,苏联红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
希特勒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
北方战线由德军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
两个星期内苏联红军败退450公里,放弃整个波罗的海沿海地区,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很快进抵列宁格勒城下。
波罗的海三国的百姓由于早就对苏联的统治有强烈不满,因此在德军入侵之时发起了针对苏联政权的暴动行为,进一步促使了苏联红军的败退。
中部战线是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德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进攻,通过一个双钳攻势完成了对苏联西部军区(即西方面军)的合围,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
随后,德中央集团军群又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展开了第二个钳形攻势,由于苏联红军有效地组织了防御,德军进展很慢。
但是战役在历经两个月后,德军还是完成了合围,歼灭了苏联红军30万人。
南方战线上由德军伦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目的在于占领苏联在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并获得黑海港口作为补给站。
当面为苏联基辅特别军区(即西南方面军)和敖德萨军区(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是苏联实力最强的一个军区,在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红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对德军有明显的优势,德军在这个方向的进展最为缓慢。
(整理)二战伤亡概况及苏德两军损失的详细资料.
二战伤亡概况及苏德两军损失的详细资料★◆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
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
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
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
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相当一部分日军是被美军困死而非战死),因此,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伤病人数虽不比在中国战场上的大很多,但两个战场的死亡人数却差了近3倍。
1.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二战德军作战地图
这是在宁波市下属的某地级市的图书馆的资料室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合集,高清,但是因为图太大(一本图册,里面都是折叠起来的地图)而上传时又会受损,所以本人会给每一张地图都拍一张总览,然后拍摄图例以及各个战场局部。
本人会力争做到每个局部的图片都只表现一个阶段内一个战略方向上或一场战役中的情境,并加以简单描述。
本人水平有限,错漏难免,各位看官可以加以指正。
本楼中的图片箭头表示普通军队的行动,实线+箭头表示海军舰队的航线或陆军机械化快速部队的行动路线波兰战役总览因为这张地图比较小,所以总览也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北部,切割但泽走廊,夺取华沙,从东普鲁士这个巨大的战略桥头堡南下南方德军的牵制性攻势威希河演戏,也就是德国占领丹麦和挪威的行动以及RAN的海上行动(但是这本图册一张海战具体的战舰机动过程图都木有)一些关于具体航线的细节法国战役总览(黄色行动+红色行动)图例法国战役第一阶段,也就是黄色行动,占领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从阿登森林突破法军防守进入法国纵深领土,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战役第二阶段,红色行动,向法国纵深的挺进,联军全线溃退巴尔干行动纵览德军由北到南一路没遭到像样抵抗,如图是北部几个合围圈的分布情况然后是到了希腊,希腊人的抵抗应该客观的说是顽强的巴巴罗萨计划纵览挪威集团军预定作战任务,从芬兰北部、中部出发,夺取苏联列宁格勒军区设防的北部地区,包括重要的军港摩尔曼斯克以及铁路枢纽坎达拉克沙。
既然西方良心史学家这么喜欢吹西方援助(多半是从摩尔曼斯克输入的西方援助)的作用,把德国挪威集团军尤其是各山地步兵部队将领统统枪毙一百遍好了芬兰军队的作战要求,要能够夺取列宁格勒,从地图上看似乎还能切断未来的拉多加湖航道,所以说列宁格勒打不下来长期钉死北方集团军群几十万大军芬兰人也是要付极大责任的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情况,本人费劲心思还是没能把这两个集团军群分开,俩好基友靠太近了,从这个地图上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讲巴甫洛夫确实是中了头彩,对手够密集,他那个突出部部队也够密集。
三大战役
战役过程
德军的蓝色行动(德军进攻计划)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巷战)(双方僵持) 苏军的战略反攻(天王星计划的实施)
巷战
苏德两军围绕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殊死的搏 斗,每一条小巷,每一栋房子,每一扇窗 户都成为必争的阵地。在残酷的巷战中, 德军装甲部队的优势无法施展,人与人的 搏斗成为主宰,在这样一场战役中,苏军 著名的狙击战术大发神威,无数的神枪手 们成了英雄。
指挥官的对决
猎手VS“沙漠之狐” 盟军:蒙哥马利 德军:隆美尔
伯纳德· 劳· 蒙哥马利 英国陆军元帅、军事 家,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爆发期间,是盟军 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1943年,指挥盟军西 西里登陆,意军迫降; 1944年,指挥盟军收 复法国,取得了诺曼 底登陆的决定性胜利。 于战后才被晋升为英 国陆军元帅,受封子 爵;从1946年至 1948年,担任帝国的 总参谋长。
战役结果以及意义
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 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欲占领 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及中东油田的希望 破灭。这次战役结束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 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 略撤退运作,希特勒欲通过苏伊士运河进 入印度洋的幻想破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
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 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中将军 长 。他到达北非后,不到 两个月就扭转了北非战局。 隆美尔被晋升为上将 。在 非洲战场的出色战绩,隆美 尔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美 誉。1942年6月,隆美尔被 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 中,能做到生前显赫,死后 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 方都认可的,惟有隆美尔一 人而已。
二战东线战场苏德所有主要战役介绍分析(全手动码字)
二战东线战场主要战役一览及简评一、1941.6.22~7.9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闪击苏联,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参战兵力为中央集团军群,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西方方面军师团兵力火炮坦克飞机德军56个师另1个旅1555900 15800 2200 1588苏军44个师625000 10306 2900 1825战损:苏军德军290000名士兵被俘、50000名士兵失踪、-80000名士兵战死、1500门大炮及2500辆坦克被击毁结果评价:德军完胜,苏联西方面军几乎团灭,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境。
整个卫国战争初期战场上还未有过如此之大的损失和如此之高的损失效率。
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所遭受的打击仅次于之后的基辅大合围。
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上第一个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二、1941.7.7-1941.9.26基辅战役德军战略目标:消除苏军中央方面军和西南方向部队对其“中央”集团翼侧的威胁,从而可以有利的攻击莫斯科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85万- - -德国50万- - -战损:苏军德军伤亡70.05万、43个师被消灭伤亡10万以上结果评价:德军大胜,苏联西南方面军团灭,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最著名的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包围圈中仅有2万余人逃出包围圈。
但基辅战役拖延了德军2个月的时间,这一系列失利均为莫斯科保卫战争取了时间三、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围歼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18个集团军- - -德国60个师- - -战损:苏军德军被俘45万、损失坦克3600辆、火炮4800溃散7个师、重创14个师余门结果评价:德军大胜,缴获大量装备,此役,德军尽管俘虏大量苏军、向东推进约200千米,大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对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 月22日开始到1945年5月苏联攻占德国首都柏林为止。
为了区分1812年~1813年俄国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俄语: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意为爱国战争,中文为俄罗斯卫国战争),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俄语为:Великая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意为伟大的爱国战争,中文称为苏联卫国战争)。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于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苏德战前的形势二十世纪30年代,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领导的德国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而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则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势力。
而此时的苏联,最高领袖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
该条约中包括了“秘密附属议定书”,划分两国在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芬兰以及东欧其他国家的势力范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德国的军队很快就席卷了中欧、西欧大陆、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德国控制了欧洲包括法国、波兰西部、荷兰、挪威等16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
而这时的全世界,只有英国在独自和法西斯轴心国作战。
1930年代末的苏联,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但是生产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则远不如德国。
另外,苏全国也刚从疯狂的肃反大清洗运动中慢慢恢复正常的国家秩序。
在德军横扫欧洲之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便开始着手采取防范德国的系列措施:将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工业有计划地迁移到乌拉尔山(Урал)以东;对德国和谈,避免刺激德国;稳住东方的日本,和日本签署中立条约;建立“东方战线”,增加战略纵深等等。
苏德战争简介
苏德战争
● 苏德战争(又称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侵略进行的战 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 亡最惨重的战争。
●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 同仆从国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芬兰,以事先拟定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 集结了190个师共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 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全面 爆发。
● 这场战争使苏联用巨大的牺牲彻底打败并摧毁了强大的纳粹德国的法西斯政权,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写了战后世界初期,由于法西斯的突然袭击,苏军一路溃败。直至1942年7月爆发斯大林格勒会战 , 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胶着,互有胜负。苏军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 毅力,以及不断增强的人力物力逐渐占据主动,于1943年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在东 线最后一次战略攻势,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此后,苏军发动战略攻势收复全部国土进而从法 西斯统治下解放东欧多国,最终于1945年4月30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当地时间5月8日24时 , 德国政府在柏林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即时生效,伟大的卫国战争就此结束,也标志着二 战在欧洲战场的告终。
柏林会战:二战欧洲战场终局之战
柏林会战:二战欧洲战场终局之战柏林会战,也称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
以下是关于柏林会战的详细解析:一、基本信息●时间:1945年4月16日至5月9日●地点:德国柏林●参战方:苏联、德国●结果:苏联获胜,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二、参战兵力●苏联:⏹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总计250万部队(一说262万),其中包括作战部队206万人(含波兰军队15.6万人)。
⏹配备了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等武器装备。
●德国:⏹防守柏林的是德军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约80万人。
⏹装备有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
三、战役背景1945年春,美、英、法、苏四国军队已在德国本土作战。
苏军距柏林只有100余公里,准备最后歼灭德军。
美、英、法军的先头部队则已前出到易北河,距德国首都100~120公里。
德军主力此时仍集中对付苏军。
至1945年4月16日前,在苏德战场作战的共有214个师(其中34个坦克师,15个摩托化师),又14个旅。
而当时对美、英、法军作战的只有60个装备不齐的德国师,包括5个坦克师,仅有约200辆坦克。
防守柏林方向的是由G.海因里希上将指挥的“维斯瓦”集团军群和舍尔纳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共约80万人。
四、战役过程柏林会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外围突破阶段(1945年4月16日至25日):⏹苏军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为主力,对柏林外围的德军防线发起猛烈进攻。
⏹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战斗,苏军成功突破了德军在奥得河和尼斯河的防线,并在4月25日对柏林形成包围。
1.市内巷战阶段(1945年4月26日至5月2日):⏹苏军对柏林市区发起强攻,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在战斗中,苏军采取了多路向中心突击的战术,逐步缩小了对德军的包围圈。
苏德战争
苏联的伤亡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各方的统计数据并不一
样。最近俄罗斯公布的数字是,军队作战亡688.5万(包括伤病而 亡),到达前线途中亡50万,加上被俘后亡的数量,苏联军队共
亡916.48万,平民死亡1740万,总亡2660万,苏联全国的成年男
子有一半非死即残。 德国方面,二战德国总伤亡600万。投降前亡于战争中的德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誉为二战经典的转
折之战,自此苏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并 于1945年5月2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5月8 日,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苏德战 争就此结束。
苏德战争中包含着近百个重大的
战役,双方兵力损失达一千余万人,
所以就不一一给大家介绍了,不然
这节课就要拖到下个学期了,刘老
师肯定也不让,我就挑几个大家熟 悉的战役介战役比以往任何一次大规模反攻战役的准备都 好:共有22个强大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
和6个空军集团军以及大量远程航空兵部队参加。在兵力
构成上,炮兵团首次超过了步兵团,比例为1.5:1,在威 胁最大的中央方面军第13集团军的正面,每英里防御正面
可以得到148门火炮支援,远远超过了德军为发动进攻而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 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
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
准确统计。 此役,苏军的损失仍要超过德军,不同的是:德军 是被整建制消灭,战斗力不复存在,新的部队不经一段 时间的训练形不成战斗力;而苏军残存的部队补充新兵, 以老带新,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而且德军人员和物资 难以补充,苏军补充的速度和数量则远超德国。德国的 实力因此而衰弱。
名称:库尔斯克战役 地点:库尔斯克 时间: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
二战的转折
3.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
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背景: 欧洲战场战争结束 日本拼死挣扎 中国战场反攻
艾德礼
太平洋战场美国夺回日占各岛
杜鲁门
斯大林
榜样
波茨坦会议(1945,7月,苏美英)
杜鲁门: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 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波茨坦会议内容: 第一、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有关精神
1、背景: 1942年德意军队进攻阿拉曼,开罗告急 2、概况: ⑴对阵双方: ① 英方:蒙哥马利 ② 德方:隆美尔 ⑵结果: 德意军队损折过半,全线西撤
3、影响: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对二战形势的转变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德军统帅隆美尔
英军将领蒙哥马利
阿拉曼战役 1942年秋
阿拉曼
阿拉曼战役中英军掳获德军坦克
(1)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 民体系瓦解。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双膝跪成直角,赋予世界一个全新的尺度”
惊 世 一 跪
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 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 难者纪念碑前。
德国总理施罗德为集中 营遇难者纪念碑献花
德国人烛光守夜, 提醒世人勿忘历史
4、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
①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战役,改变苏德战场形势 (德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②大量歼灭法西斯德军有生力量,鼓舞世界各 国人民斗志,巩固发展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转折点。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
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
集中营堆放的头发和用头发编织成的地毯。
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焚尸炉
集中营死难者遗留下来的眼镜和鞋子
二战中苏联和德国战争的电影
所有关于二战中苏联和德国战争的电影《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德国、瑞典,1993)《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大敌当前),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2001)苏军与德军决战中狙击手之间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较量,穿插苏军男女狙击手之间的爱情。
《星星敢死队》(The Star,(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诗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内敛的情感,不朽的军魂。
《狙击手》(Sharp Shooter,苏联)苏军女狙击手的传奇故事,扣人心弦、震撼人心不逊《兵临城下》。
拍摄年代未详,当略早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 Dawns Here Are Quiet,苏联,1972)战争与女人的散文诗。
曾经感动过一代中国观众。
斯大林格勒战役》(前苏联)(Stalingrad)101.《围困》(The Beslege)102.《解放》(Osvobozhdenie 103.《莫斯科保卫战》(The Fight for Moscow)104.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105.《星星敢死队》(The Star)106.《他们为祖国而战》(They Fought for Their Country)107.《热雪》(Patriotic)108.《空降兵》(Airborne Arms)109.《再生》143.《严密监视的列车》(Closely Watched Trains)158.《歼灭任务》(Shining Through,161.《自己去看》(Come And See)172.《永别了,武器》(Farewell to Arms)173.《谍舰》(Morituri)174.《狙击手》(SHARP SHOOTER)175.《莫斯科在广播》176.《布谷鸟》(The Cuckoo177《这里的黎明静悄悄》(Dawns Here Are Quiet,The)178.《士兵之歌》(Ballad of a Soldier)179.《一个人的遭遇》(Sudba cheloveka)180.《士兵之父》(Djariskatsis mama)181.《丹娘》216.《解放》(五碟)《没有侧翼的前线》217.敌后的前线218.前线后面的前线219.胜利(双碟)220.他们为祖国而战221雁南飞士兵之歌莫斯科保卫战(四碟)攻克柏林(双碟)伊凡的童年自己去看(双碟)普通的法西斯热血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狙击手伟大的转折智劫战俘营士兵的父亲名字深入敌后的奔驰特殊使命小分队活下来莫斯科在广播无权陷落奥德萨的功勋我叫霍尔季直空降兵侦察员的功勋自由战士(四碟)围困(四碟)战地童子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六碟)一个人的遭遇山地大战易北河两岸匪巢探秘〔苏联视角〕《莫斯科保卫战》:6小时电影,拍摄于1985年,本片动用了约5000名士兵、10000名群众、250名演员、202名摄影师参加拍摄,其场面之壮观可谓已成绝唱,唯一遗憾的是,影片有些场景过于娇柔造作,而且政治化色彩严重。
二战中的重大战役
二战重大战役介绍
罗金收集
1.波兰战役:波兰战役是二战的起点。
德军采用闪电战的作战方式,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打垮了波兰。
此战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
余万人。
德军仅亡1.06万人,伤3.3万人。
2.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会战结束后,苏军取得了苏德战争爆发
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
德军首尝败绩损失人员50余万,坦克1300
余辆。
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3.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
苏军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
4.库尔斯克战役:苏德战场决定性战役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大
的坦克战,参战坦克数量超过5000辆。
5.诺曼底登陆:登陆前盟军先后调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
6.偷袭珍珠港:日本偷袭珍珠港虽获取了战术胜利,但却导致美
国加入二战,从而彻底扭转了二战局面。
7.中途岛战役:中途岛战役,美国海军以少胜多一举击沉了日军
4艘主力航空母舰,夺得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
因此中途岛战役
也成了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8.柏林战役:这是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它成功地消灭了德国最后的抵抗力量,完成了对德国最后的攻击,也标志着纳粹德国的最终毁灭。
二战苏德战场的 Battle of Tannenberg Line
二战苏德战场的Battle of Tannenberg Line68年前的攻防战, 二战苏德战场的Battle of Tannenberg Line×Battle of Tannenberg Line 是德军”Narwa”特遣支队1944年 Narva 防御战役的延续或者称之为其第二阶段. 在1943年底/1944年初, 为了执行斯大林"宽大正面"战略 (Broad Front strategy), 苏军从南到北各战线对德军保持至少3比1的人员优势. 斯大林认为在苏军持续的攻击下坚固的德军防线会最终在某处被打开缺口. 北面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受命要在1944年初夺取芬兰湾旁的Narva 城.但是德军利用复杂地形和采用灵活战术, 不但守住 Narva 地区阵地还对强势的列宁格勒方面军造成重大损失. 这个胶着局面维持到七月底直到白俄罗斯的德中央集团军在 Operation Bagration 中被摧毁. 由于中央集团军的防线崩溃, ”Narwa”特遣支队的大部包括 Feldherrnhalle装甲掷弹兵师和七个步兵师被调往东线的中部和芬兰, Narva 前线只留下以党卫军第三装甲军为核心的两万多人.因为兵力不足, 剩余的德军部队放弃坚守六个月的 Narva 桥头堡, 后撤到 Narva 城以西16公里处的Sinimäed 丘陵建立 Tannenberg 防线来镇守通往爱沙尼亚的大门. Tannenberg 防线东西走向连接三座小山. 东面的小山名叫孤儿院高地(Lastekodumägi, 德文 Kinderheim-Höhe), 海拔85米; 中央的是海拔83米的掷弹兵高地(Grenaderimägi, 德文 Grenadie-Höhe); 海拔70米的塔楼高地(Tornimägi, 德文Höhe-69.9)就座落在最西面. 周围地形是海拔高于30米的高原. 这三座小山除了有坡度的斜坡外, 基本上无险可守. 德军在高地上挖战壕防守.德守军指挥官是赫赫有名的党卫军第三装甲军指挥官 Felix Steiner 中将 (SS-Gruppenführer). 面对随时出现的苏军进攻, 他手头可以动用的只有49个营的兵力(22,250 人, 其中25个营是爱沙尼亚籍) 和70多门攻击炮. 由于缺乏航空燃料, 德空军只能提供少量Ju-87斯图卡轰炸机的支援. Narwa 特遣支队指挥官Anton Grasser 高级中将 (SS-Obergruppenführer) 判断如果不马上得到援军, 德军将没有足够兵力抵挡苏军. 北方集团军没有多余兵力去支援 Tannenberg 防线, 其指挥官 FerdinandSchörner 元帅 (Generalfeldmarschall) 不断向希特勒说明战局的危急但希特勒只是指示不守住就死.苏联人试图尽快占领爱沙尼亚, 以此作为攻打东普鲁士和芬兰的基地. 列宁格勒方面军在7月26日轻易攻下防守空虚的Narva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从1944年2月2日至7月的Narva桥头堡战役). 苏军马不停蹄向爱沙尼亚方向追击撤退的德军, 并在德守军完全进入防守状态前到达 Tannenberg 防线东面的孤儿院高地. 列宁格勒方面军以苏第二突击集团军 (2nd Shock Army) 和第八集团军 (8th Army) 为主力, 防御战开始总兵力达到 136,830 人. 苏军拥有包括新型 IS-II 式坦克在内的150辆坦克, 1,680门攻击炮, 和9个师的重型火炮. 苏联空军派出546架各类型战机掌握了制空权. 最重要的是苏军有源源不断的战备队和战略物质补充战斗损失. 德苏双方军力悬殊, 苏军志在必得.苏军立即对德军阵地实施大规模空袭炮轰, 摧毁高地大部分森林. 刚赶到阵地的党卫军第6th SS 志愿者”Langemarck”比利时人风暴旅指挥部被击中, 几乎所有军官负伤. 指挥官 Wilhelm Rehmann 少校 (Sturmbannführer) 离开战场, 中尉 George D'Haese 挺身而出指挥全旅重新进入战斗准备状态. 德军炮阵也被重创, 其指挥官中弹阵亡. Steiner需几天去修复炮阵, 期间的德军炮火支援是微不足道. 趁德军混乱, 苏第八集团军的第201st 和第256th 步枪师在第98th 坦克团支持下攻打德”Nordland”师的阵地并在7月26日夺取孤儿院高地东侧. 当晚, 党卫军第24th SS 装甲掷弹兵”丹麦”团的反坦克炮连利用夜色摧毁苏军坦克, 夺回失去的阵地.7月27日凌晨, 苏军对Sinimäed 展开新一轮强有力的炮轰. 预计苏步兵攻击会随之而来, Steiner 集中仅有的七辆operational坦克交给 Paul Albert Kausch 中校(Obersturmbannführer) 指挥. Steiner 隐藏他们在最西面的塔楼高地后待命, 一个 Nebelwerfers 火箭炮连在他们身后展开. ”Nordland”师各单位在高地之间设防, 党卫军第20th SS 装甲掷弹兵师的反坦克炮连部署在”Nordland”师后面组成防守网. 苏军的攻势集中在孤儿院高地和在高地以南的”丹麦”团. ”丹麦”团的反坦克炮连利用火箭筒 (Panzerfausts) 击毁14辆苏军坦克. 与其同时, 苏步兵迫使薄弱的”Langemarck”比利时人风暴旅离开孤儿院高地南侧阵地撤到掷弹兵高地前新的战壕. 但反坦克手士官 (Unterscharführer or NCO) Remi Schrijnen 独力使用全旅仅存的一门75mm口径 Pak-40反坦克炮 (既当填弹手又当炮手), 协同重机枪群打退苏军坦克几次要包围”Langemarck”比利时人风暴旅和爱沙尼亚人营的进攻. 苏军也无法突破党卫军第4th SS 志愿者 "Nederland" 装甲掷弹兵旅辖下的第4th SS ”De Ruyter”装甲掷弹兵团第二营的防线. 几辆苏军坦克冲到营指挥所但被战备队的十二门攻击炮打退.南部苏军就突破”丹麦”团的防线并在当晚控制高地的大部. 在苏军的压力下德军防线面临崩溃. 北方集团军指挥官Schörner 元帅赶到Sinimäed 传令将士拼死坚守阵地并夺回孤儿院高地. 但是”Nordland”师指挥官 Fritz von Scholz 中将在开完战地会议后被炮弹弹片击中头部阵亡. ”Nordland”师的侦察营联同第47th SS 爱沙尼亚装甲掷弹兵团第一营随即发动凶猛的反攻. 交战双方伤亡惨重, 爱沙尼亚营被打残. 争夺孤儿院高地的战斗持续到7月28日. ”Nordland”师第二营也尝试攻克孤儿院高地亦被苏军打退. 幸存的德军后撤到掷弹兵高地.苏第二突击集团军在7月28日得到第31st 和第82nd 坦克团, 三个榴弹炮旅, 和九个重型火炮团的增援, 军力达到26,850人, 458门火炮, 112辆坦克. 苏军在早上发动猛烈的进攻尝试迂回敌侧包围在孤儿院高地北侧抵抗的剩余德军, 但”Langemarck”旅最后一门反坦克炮不断击毁苏军坦克, 苏军进攻受挫. 蒙受重大伤亡的苏军呼叫空中和火炮打击撤退的德军. 估计到苏军的攻击, 德军部队反而推进到苏军附近的无人地带. 在近距离的战斗中, ”Langemarck”旅的一个团以几乎全团战死的代价打退苏军.28日晚, 德军试图重夺孤儿院高地的控制权. 他们采取”滚动”战术, 用小股部队潜入苏军位置夺取孤儿院高地斜坡的战壕. 苏军坦克赶到挫败德军的企图. 面临将到的苏军大攻势, Stein 命令第11th 步兵师撤往掷弹兵高地, 同时将”Nordland”师辖下的第 23rd SS 装甲掷弹兵”挪威”团和第 24th SS “丹麦”团的重型武器集中组成两个突击单位.苏军在29日早上向 Tannenberg 防线发射25,000发炮弹. Sinimäed 高地的森林被完全摧毁. 苏军的”Katyushas”火箭炮声音惊人但精度不高. 炮轰对德军只造成轻微损失. 德军的七十多门”Nebelwerfers”火箭炮还火. 苏军轰炸机跟着出现, 但对伪装得很好的德军威胁不大. 苏第二突击集团军第109th 步枪军的六千苏军步兵在一个团近百辆坦克(大部分是 IS-II 重型坦克)的支持下于九点向掷弹兵高地发动进攻. 其中第109th 步枪师负责攻击防守北侧的”Nederland”旅; 第120th 步枪师从东面攻打高地; 第72nd 步枪师攻打防守北侧翼的第三爱沙尼亚团第二营. 不久孤儿院高地完全落在苏军手中但为对付德军最后的防守者苏军蒙受大量损失. 苏第201st 和第256th 步枪师精疲力尽. 他们所属的第117th 步枪军原地待命.IS-II 的122mm口径坦克主炮非常适合对付防御工事/掩体. 德军阵地被逐一冲破, Lapshin 中尉带领一个排首先冲到掷弹兵高地顶; 上士 Efendiyev 摧毁一个德军工事. 第937th 步枪团的 vreshin 带着红旗冲在队伍前面并把红旗插在顶峰. 苏军没有特别在意小股仍在抵抗的德军继续向西挺进. 但德军的抵抗非常顽强, 所有爱沙尼亚籍士兵包括通信人员加入战斗. 一名在东坡重伤的德军报务员等苏军包围他时命令炮阵向他的位置开炮. “De Ruyter”团第二营的残余部队用轻机枪给苏军带来重大伤亡. 苏军坦克在高地东北侧碰上伪装埋伏 Remi Schrijnen 的反坦克炮. 重伤的 Remi Schrijnen 在他的的反坦克炮被摧毁前击毁苏军七辆坦克. 尽管如此, 苏军火炮继续炮击阻缓德军后方来的援军, 苏军坦克群封锁了掷弹兵高地. 其他苏军坦克到达最西面的塔楼高地并打垮部署在高地北侧没有坚固防御工事的守军. 坦克指挥官士官(старшинаor NCO) S.F.Smirnov 摧毁德军五个据点. 其中一辆坦克打到Vaivara镇的社区中心. 这是苏军在这次战役中到达的最西点.苏联人到中午已几乎夺取 Tannenberg 防线全线. 但是因为在攻击中伤亡巨大, 苏军无力守护抢占的阵地. Steiner 下令坦克战备队出击. 其指挥官Paul Albert Kausch 中校把七辆坦克分为三队. 一队对包围塔楼高地的苏军展开反攻; 一队防护在西面的Narva-Tallinn通道; 最后一队攻击掷弹兵高地和南面铁路之间位置. 可能弹药耗尽, 看到德军坦克出现苏军坦克撤退. “De Ruyter”团趁机把苏军赶离塔楼高地但团指挥官, Hans Collani 中校, 在苏军坦克攻到他指挥所前已负伤自杀.德军发动反攻后, Tannenberg 防线局势变得不明朗. 掷弹兵高地上的”挪威”团第二营的残部攻击苏军. 苏军蒙受很大伤亡但将挪威人在高地东侧隔断. 高地守军指挥官, Josef Bachmeier 上尉 (Hauptsturmführer), 指挥他的编队和第三爱沙尼亚团第三营继续在高地西侧抵抗. Steiner 下令从 Tallinn (爱沙尼亚首都) 机场出动俯冲轰炸机实行空袭. 苏军对此早有准备. 他们把自走防空炮部署在孤儿院高地. 防空炮击落几架德军轰炸机后转而攻击德军步兵.Steiner 还可以动用一个营, 党卫军第45th SS 掷弹兵团第一营. 营指挥官, Paul Maitla 少校, 从战地医院得到二十名轻伤伤员补充他这个缺员的营. 加上其他残余单位包括一个海军单位在最后一辆豹型坦克支持下加入反攻. 反攻从塔楼高地南面教会墓地开始. 冒着苏军的火炮炮火和飞机轰炸, 反攻部队努力向掷弹兵高地山顶推进. 小股德军不断涌进苏军阵地和苏军进行近距离战斗. 子弹打光了就拿阵亡苏军士兵武器. 最终苏联人被迫撤离掷弹兵高地.29日下午苏军发动八次进攻尝试重夺掷弹兵高地但没有成功. 所有德军单位包括运输部队都投入战斗. Paul Maitla 少校率领一个临时凑成的排对孤儿院高地的两次攻击迫使苏军暂停更多的攻势. 这给德军时间重整部队.30日的战斗同样激烈. 苏军把炮火强度增加到三万发炮弹, 而德军发射一万发炮弹还击. 炮击后苏军重型坦克突破“De Ruyter”团第二营的防线. 第七连指挥官, Helmut Scholz 上尉组织反攻并在他指挥所前摧毁两辆苏军坦克迫使苏军撤退. 因为在这次战役的表现, 他成为唯一的党卫军连队指挥官赢取骑士橡叶十字勋章并在八月获得第二营的指挥权. 与此同时, 苏军各排步兵冒着密集德军炮火攀爬掷弹兵高地. 他们的进攻最终被德军用手榴弹打退. 在海边苏军攻击第三爱沙尼亚团第二营的阵地但损失12辆坦克而败退.苏军在31日调整炮火方向转而炮轰高地后, 试图切断高地守军与大部队的联系, 但苏军炮火已减弱为九千发炮弹. 苏军步兵继续攀爬掷弹兵高地. 爱沙尼亚人已用尽他们的弹药. 幸亏”丹麦”团一个临时凑成的排及时赶到援救将苏军打退. 当夜幕降临, 苏军发动另一次进攻但再次被 Bachmeier 上尉的部队击退. 第三爱沙尼亚团第一营则在防线南侧翼抵御苏军.接到斯大林要不惜任何代价突破到Tallinn城的命令, 列宁格勒方面军指挥官, Leonid Govorov 元帅, 指令第二突击集团军指挥官, Ivan Fedyuninsky中将, 要不迟于8月7日攻到Sinimäed 以西约80公里的Rakvere城. 在8月1日, 第110th 和第124th 步枪军调入第二突击集团军使集团军的兵员又超过两万人. 第八集团军则得到第112th 和第117th 军的加入. 坦克也补充到104辆. 在九公里长的战线, 苏军布下1,913门攻击炮, 达到每公里300门大炮的密度 (其中365门重型火炮瞄准掷弹兵高地, 200门对准高地以南 Sirgala 城防线); 二十万发炮弹被输送到炮兵单位.由于没有战备队, 德军只能在8月1日这个休战日用战损较少的单位替换几乎打光的部队. 尽管对苏军造成很大伤亡, 党卫军单位也在慢慢被消耗. ”Nederland”旅减员到一个团; ”Langemarck”旅的两个团每个团打剩到一个加强连的规模. 第二爱沙尼亚”边防军”团基本上已打光. ”Nordland”师也剩下一个壳. 幸运的是苏军情报错估德军还有60辆坦克和800门火炮, 而实际上德军只剩下1辆坦克和70-80门火炮.苏军在8月2日一如既往以炮轰展开新的攻势. 在炮轰中幸存的”Nederland”旅将士与追击的苏军部队边打边撤下掷弹兵高地. 当炮轰停止, 新近招募的党卫军第46th 团(爱沙尼亚第二团)第二营还火, 发动反攻击退苏军夺回掷弹兵高地. 在防线东南部分, 苏军坦克突破防守但被 Oskar Ruut 上尉领导的爱沙尼亚攻击队, 来自东普鲁士的第11th步兵师, 和第300th特别目的师在蒙受重大伤亡的情况下打退.8月3日, 苏军炮轰达到等同7月29日的三万发榴, 弹强度. 炮轰对德军造成重大伤亡并迫使部分守军离开阵地. 苏11个步枪师和4个坦克团在整条防线同时进攻但进攻的重点还是掷弹兵高地. 德军炮兵发现苏军攻前集合点. 德军炮轰苏军集合点造成苏军大量伤亡但无法阻止苏军如期发动攻势. 苏第110th 步枪军攻击掷弹兵高地遭遇爱沙尼亚第二团第一营的抵抗. 当军指挥官错报掷弹兵高地已夺下, 苏军停止炮轰高地. 爱沙尼亚人趁机发动反攻把苏军赶下山. 与此同时, 攻打防线南侧Vaivara 城教堂的苏第124th 步枪军也被击退. 同日苏军再尝试两次类似的进攻但都失败告终并损失20辆坦克.苏军在8月4日至6日的进攻强度逐渐减弱. 德军宣称在三日内再击毁24(11+7+6)辆苏军坦克. 8月10日列宁格勒方面军指挥部取消所有攻势, 部队转入防守. 苏德双方在九月中旬前再无大规模军事对抗行动.苏联一直没有公布这次战役苏军伤亡情况. 近年俄罗斯历史学家透露一些数据. 譬如在7月29日主攻的第109th 步枪军生还225人; 第120th 步枪师上报伤亡1,808人; 其余的步枪军也丧失继续进攻能力. 第二突击集团军在8月1日前夜报告只有数千将士适合继续作战 (集团军在7月25日有46,385 人). 第八集团军也是类似伤亡情况. 德军宣称战役至8月6日击毁 157-164辆苏军坦克. 俄罗斯历史学家, G.F.Krivosheev, 公布列宁格勒方面军在1944年总伤亡665,827人 (其中阵亡, 失踪, 被俘共 145,102人). 爱沙尼亚历史学家 Mart Laar 扣除列宁格勒方面军在其他战役的损失, 估计苏军在 Battle of Tannenberg Line的损失为:约35,000人阵亡和失踪, 135,000人负伤和病. 德军从7月24日至8月10日在爱沙尼亚埋葬了 1,709人. 总损失约10,000人.9月1日芬兰宣布中止跟德国的军事合作并签署跟苏联的停战协定. 9月4日芬兰向苏联开放芬兰水域. 9月14日苏联第一, 第二, 第三波罗的海方面军在南面发动 Riga Offensive 要夺取拉脱维亚的 Riga 城切断包围德北方集团军. 因为已失去芬兰, 希特勒同意德军撤离爱沙尼亚. 党卫军第三装甲军放弃 Tannenberg 防线, 撤往拉脱维亚. 9月22日, 德军放弃 Tallinn. 最终德北方集团军退入拉脱维亚的 Kurland 半岛改名 Kurland 集团军作战至德国投降. 不愿离开爱沙尼亚的爱沙尼亚籍士兵留下加入”森林兄弟”游击队继续与苏军周旋, 反抗苏联对爱沙尼亚的吞并.。
报告二战坦克大战战役
二战坦克大战战役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一九四四年,二战己接近尾声,自苏军库尔斯克弧形地带防守成功以来,德军己无力还击,进入防御状态,苏军攻势日增,渐渐地德军被击退,战争回到了苏德边境,但苏军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斯大林强烈要求盟友依照雅尔塔条约开僻欧洲第二战场,在此背景下,盟军以艾森豪威尔为司令,成功发动诺曼登陆战,并一举击溃德军,收复巴黎进而攻入比利时,德军由于二面受敌,节节败退,第三帝国圾圾可危;鹰巢里,希特拉象输红了眼的赌徒,除了怒斥手下无能,一直苦思无策,最后眼光落在地图上的一点,——希特拉称为福地的阿丁山地,终于下定决心以最后战略预备队作随死挣折!阿丁山地,地处德法边境,周围是密布的森林,由马恩河将德法一分为二,此处山路崎岖,地形复杂,本来只适合零星地面部队运动,机械化部队绝无法在此展开,但二战时希特拉凭军事家们意想不到,出奇致胜地在此地突破,给予法军闪电一击,成功瓦解了号称欧洲第一的法军陆军抵抗,取得了辉煌的第三帝国声势,阿丁山地,希特拉称为福星高照的地方,能否再次辉煌?就看上帝是否还在照顾德国人了!交战双方,德军十万最后战略精锐,并将成功研制出的虎王坦克投入战斗,但德军有一致命的地方,坦克油料只有普通基数的一半,也就是说,每次战斗只有去程没有回程,许胜不许败!盟军一方,拥有五十万英美联军,坦克数量是德军的六倍以上,二战后期的最后一次坦克大战就在这展开,由于盟军毫无准备希特拉还会再次在这里突破,而且大局部士官都认为德军己无还手之力,一开场,德军真是势如破竹地翻开一条通往法国海边的峡窄通道,——应该说差点打通,但由于力量的悬殊,德军也就只能打通一条峡长的通道,希物拉的战略意图不外乎是以闪电一击占领盟军补给码头,令盟军无法立足欧洲,~~~~由于整个战役是在一条峡窄而长长的通道上激战,史称突出部战役。
二战转折
第6课
一、苏德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942年下半年)
1.莫斯科保卫战 ①时间:1941、9——1941、12
②结果: 德军失败
③意义:
a.是德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 军“闪电战”的破产,此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 进攻,但仍掌握战场主动权。 b.鼓舞了苏联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942年下半年)
一、苏德战场:
2.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意义
(1942年7月—1943年2月)
a.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 b.是二战的转折点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942年下半年)
二、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1.原因: ①美国舰队威胁到日本军方; ②诱出美国舰队加以歼灭。 2.概况: 双方在中途岛展开海战,日军惨败。
斯大林格勒几乎 被夷为平地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 的废墟中进行战斗
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在激战中仍坚持生产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开始反击
②分析德军失败的原因: ①苏联军民士气高昂,本土作战。
②苏联的综合国力强大,又有同盟国的支持。 ③德国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又面对严寒。
④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士气低落,缺乏外援。
单元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 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942年下半年)
2016/6/21942年下半年)
1、苏德战场: 莫斯科保卫战(1941.9—1941.12)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
2、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3、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
二战东线战场苏德伤亡大数据精细统计介绍(全手动码字)
二战东线苏、德军队伤亡数据统计
苏联部分
*数据出处:《РОССИЯИСССРВВОЙНАХ XX ВЕКА》
②按年代统计东线双方损失:
纯减员:俘虏+阵亡+伤死+病死+失踪
损失:纯减员+受伤(人次)
③按总数统计东线双方俘虏的死亡人数
⑤按总数统计东线苏军武装力量的死亡人数(单位:万)
⑥按战役统计东线苏军的损失人数(单位:万)
年4月]
[第一阶段:1941年6月-1942
<2>1941年夏秋苏军在中央方向的战斗:
<4>1941冬-1942年春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6>1941-42年冬春苏军在西南和南方向的战斗
:
[第二阶段:1942年5月-1943年6月]
<2>1942年夏秋苏军在中央方向的战斗:
<4>1942-1943年冬春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第三阶段:1943年7月-12月]
<3>1943年下半年苏军在西南和南方向的战斗:
[第四阶段:1944年]
<1>1944年上半年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4>1944年下半年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第五阶段:1945年]
<1>1945年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3>1945年苏军在西南和南方向的战斗:
<4>苏军在亚洲的战斗:
二战东线苏、德军队阵亡数据统计
德国部分(仅包含阵亡数据)
*数据出处:《Deutsche militärische Verluste im Zweiten Weltkrie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环境工程1班
13050531
王诗尧
二战中的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动用190个师、3500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在从波罗地海到黑海的1800公里长的战线上,向苏联大举进攻。
,这场战争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个战场的战况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在东欧的战局对战争有着决定性作用。
德军将大部分的精锐部队放在了那个战场上,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苏德战场。
在战争初期德军几乎横扫苏联军队的情况下,究竟是那几场战役逆天改命了呢?(1)列宁格勒战役
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
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
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
在列宁格勒,经济上的破坏及人命损失超过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广岛市原子弹爆炸或长崎市原子弹爆炸的。
列宁格勒围城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一些历史学家更称围城行动为种族灭绝,是纳粹德国灭绝苏联人民的战争的一部份。
列宁格勒保卫战于1944年8月10日胜利结束,对苏德战场的战争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战役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兰的全部军队。
战役结束后,苏军的大量兵力得以腾出来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2)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
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
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3)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
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4)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是欧洲东线战场中,德军与苏联红军出动了5000辆坦克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
德国方共投入了250万名士兵和6045辆坦克,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2000架,也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
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企图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军事先已得知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做好建立三道防御线的充分准备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兵器,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付出伤亡惨重,最后因为在1943年7月12日盟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不得不抽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中止堡垒计划的进攻。
这次会战消灭了希特勒在政治上、军事上寄于厚望的德军主要集团,而当完成了这一任务后,苏军战线中的弧形也消失了,形成了一道新的、更坚挺的战线。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还有一定程度上的部分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进攻战役和进攻方向;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采取全面战略防御。
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被视为苏德战争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转折点。
(5)柏林会战(1945年4月16日~5月9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另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当面之敌为德军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
共80万人,700门火炮和迫击炮,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42架作战飞机。
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先后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线。
25日对柏林形成包围。
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苏军开始强攻国会大厦。
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1945年卫戍司令H.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
1945年5月2日柏林会战结束。
1945年5月9日德军统帅部代表W.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签署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
整个战役,苏军共歼灭德军48万人,缴获火炮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400余辆、飞机500架。
这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苏军有生力量将战争拖延下去的图谋,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