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3.3.1简单的线形规划问题(一)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几何概型(1)》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几何概型(1)》

教学设计,靶心直径为 cm 运动员在70 m 外射箭假设射箭都能射中靶面内任何一点都是等可能的问射中黄心的概率为多少?3问题12中的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两事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几何概型它有什么特点5如何计算几何概型的概率有什么样的公式 6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活动: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讨论,回顾古典概型的特点,把问题转化为学过的知识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概括讨论结果:1硬币落地后会出现四种结果:分别记作(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相等,214141=+的绳子上的任意一点第二个试验中,射中靶面上每一点都是一个基本事件,这一点可以是靶面直径为122 cm 的大圆内的任意一点在这两个问题中,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虽然类似于古典概型的“等可能性”,但是显然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考虑第一个问题,如右图,记“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为事件A 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位置处在中间一段上时,事件A 发生由于中间一段的长度等于绳长的31, 于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31412的大圆内,而当中靶点落在面积为41×π× cm 2的黄心内时,事件B 发生,于是事件B 发生的概率22122412.1241⨯⨯⨯⨯ππ教学设计学过程及方法区域长度有关。

例 2 某人午休醒来,发觉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短于10分钟的概率分析:见教材136页解:(略)三、随堂练习1、某路公共汽车5分钟一班准时到达某车站,求任一人在该车站等车时间少于3分钟的概率(假定车到来后每人都能上)解:,则某人到站的一切可能时刻为Ω=a,a5,记A g={等车时间少于3分钟},则他到站的时刻只能为g=a2,a5中的任一时刻,故PA g=53=Ω的长度的长度g点评: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2、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中有40平方千米的大陆架储藏着石油,假设在海域中任意一点钻探,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多少?分析:石油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大陆架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而40平方千米可看作构成事件的区域面积,由几何概型公式可以求得概率教学小结几何概型是区别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使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条件: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成比例课后反。

2021年高中数学《3.3.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2021年高中数学《3.3.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2021年高中数学《3.3.2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2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二数学教·学案主备人:执教者:【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3.情态与价值: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学习重点】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

【学习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个性设计1.课题导入[复习引入]: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2、目标函数, 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 最优解:2.讲授新课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在两类问题中得到应用,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安排和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该项任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范例讲解]例5 、营养学家指出,成人良好的日常饮食应该至少提供0.075kg的碳水化合物,0.06kg的蛋白质,0.06kg的脂肪,1kg食物A含有0.105kg碳水化合物,0.07kg蛋白质,0.14kg脂肪,花费28元;而1kg食物B含有0.105kg碳水化合物,0.14kg蛋白质,0.07kg脂肪,花费21元。

为了满足营养专家指出的日常饮食要求,同时使花费最低,需要同时食用食物A和食物B多少kg?高二数学教·学案指出:要完成一项确定的任务,如何统筹安排,尽量做到用最少的资源去完成它,这是线性规划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例6 在上一节例3中,若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初中每人每年可收取学费1 600元,高中每人每年可收取学费2700元。

2022年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 几何概型》

2022年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 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几何概型〞这一节内容是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

几何概型概念的引入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以此为载体,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

这充分表达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时说明了它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为高校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根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2、会运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求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问题;3、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化为几何概型,并进行分析、解决。

过程和方法:1、问题和设问,体会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会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并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增强几何概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几何概型的特点,利用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几何概型的判断和具有实际背景的随机事件与几何区域联系的建立;解题中准确确定几何区域D和与事件A对应的区域d,并求出它们的测度【教学过程】一、回忆复习1、古典概型的特征〔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根本领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根本领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公式问题1:取1根长为3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的两段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有多大?(1)试验中的根本领件是什么?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根本领件,剪断位置可以是长度为3m的绳子上的任意一点.〔2〕每个根本领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吗?〔3〕符合古典概型的特点吗?问题2:下面是运动会射箭比赛的靶面,靶面半径为10cm,黑心半径为1cm,现一人随机射箭,假设每靶都能中靶,且射中靶面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请问射中黑心的概率是多少?(1)试验中的根本领件是什么?射中靶面上每一点都是一个根本领件,这一点可以是靶面直径为10cm的大圆内的任意一点.〔2〕每个根本领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吗?(3)符合古典概型的特点吗?问题3:在500ml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2ml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那么发现草履虫的概率是多少?(1)试验中的根本领件是什么?微生物出现的每一个位置都是一个根本领件,微生物出现位置可以是500ml 水中的任意一点.〔2〕每个根本领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吗?(3)符合古典概型的特点吗?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发现试验的结果是等可能的和无限的,归纳几何概型的特征;2、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几何概型1、归纳共同特征:(1)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2) 每个结果的发生都具有等可能性.老师: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根本领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个点被取到的时机都一样;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老师:如何求解上述三个问题?同学们有好的解决方吗?问题1:1m1m3m学生分析: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根本领件,剪断位置可以是长度为3m 的绳子上的任意一点,时机是均等的,根本领件形成的集合是一线段,设事件A:剪得的两段长都不小于1m.那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将原来具有无限性的根本领件集合进行了度量,即一维空间时用长度度量.问题2:学生分析:射中靶面上每一点都是一个根本领件,这一点可以是靶面直径为10cm的大圆内的任意一点,根本领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根本领件形成的集合是整个靶面,设事件B:射中黑心问题3:学生分析:草履虫出现的每一个位置都是一个根本领件,草履虫出现位置可以是500ml水中的任意一点,根本领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根本领件形成的集合为500ml的水,设事件C:2ml的水样中发现草履虫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试验的结果均匀分布在几何区域内的任意一点,事件A的概率只与事件A构成的区域的面积或体积有关,与所在区域的位置、形状无关.让学生明确具有无限性根本领件集合,二维时用面积度量,三维时用体积度量.2、建构概念〔1〕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那么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型。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 几何概型》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 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几何概型,是新课程改革后新增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之后,引入的另一类等可能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好几何概型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古典概型的学习初步形成了解决概率问题的思维模式,但还不是很成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特别容易和古典概型相混淆,究其原因是思维不严谨,对几何概型的概念理解不清另外,在解决几何概型的问题时,几何度量的选择也需要特别重视,在实际授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会用公式求解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与已学过计算概率的方法进行比较,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提出可行性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想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随机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及如何求几何概型的概率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几何概型,如何将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教法学法】本节课教师采用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学情景设计】习回顾古典概型概率公式:in ……[50,60min 合计实验次数发生频率思考:实验结果的频率呈现怎样的规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规律吗?这是不是古典概型?问题1:一根长为3米的绳子,从中随机选一个位置剪断,则事件A:“两段长度都不小于1米”的概率是多少?问题2:某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如果在此海域里有面积达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蕴藏着石油,假设在这个海域里任意选定一点钻探,则事件A:“钻出石油”的概率是多少?问题3:一杯1升的水,其中含有1个草履虫,用一个小杯从这杯水中取出升,求小杯水中含有这个草履虫的概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通过实验积累经验并理解“等可能”的含义。

2021年高中数学《3.3.1几何概型》教案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3

2021年高中数学《3.3.1几何概型》教案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3

2021年高中数学《3.3.1几何概型》教案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3教学分析这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但是对几何概型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所以教科书中选的例题都是比较简单的.随机模拟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几何概型是另一类等可能概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试验的结果不是有限个,利用几何概型可以很容易举出概率为0的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的例子,概率为1的事件不是必然事件的例子.利用古典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整数值的随机数,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利用几何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值在一个区间的随机数,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比如[0,1]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是服从[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是用频率估计概率.本节的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模型为教具,如教科书中的转盘模型、例3中的随机撒豆子的模型等.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均匀随机数进行模拟试验,得到模拟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体会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结果的精度会越来越高.随机数的产生与随机模拟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动手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活动.几何概型也是一种概率模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是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所以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与随机事件所在区域的形状、位置无关,只与该区域的大小有关.如果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一个单点,由于单点的长度、面积、体积均为0,则它出现的概率为0,但它不是不可能事件;如果一个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全部区域扣除一个单点,则它出现的概率为1,但它不是必然事件.均匀分布是一种常用的连续型分布,它来源于几何概型.由于没有讲随机变量的定义,教科书中均匀分布的定义仅是描述性的,不是严格的数学定义,要求学生体会如果X 落到[0,1]区间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则称X 为[0,1]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 三维目标1.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 (A )=)()(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构成事件A ,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培养学生从有限向无限探究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率.教学难点:等可能性的判断与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复习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点:(1)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发生都是等可能的.那么对于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相应的概率应如何求呢?为此我们学习几何概型,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几何概型.思路2下图中有两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在两种情况下分别求甲获胜的概率是多少?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习几何概型.思路3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几何概型.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随意抛掷一枚均匀硬币两次,求两次出现相同面的概率?(2)试验1.取一根长度为3 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问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 的概率有多大?试验 2.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得分环.从外向内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的比赛靶面直径为122 cm,靶心直径为12.2 cm.运动员在70 m外射箭.假设射箭都能射中靶面内任何一点都是等可能的.问射中黄心的概率为多少?(3)问题(1)(2)中的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两事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什么是几何概型?它有什么特点?(5)如何计算几何概型的概率?有什么样的公式?(6)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活动: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讨论,回顾古典概型的特点,把问题转化为学过的知识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概括.讨论结果:(1)硬币落地后会出现四种结果:分别记作(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相等,P(正,正)=P(正,反)=P(反,正)=P(反,反)=1/4.两次出现相同面的概率为.(2)经分析,第一个试验,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剪断位置可以是长度为 3 m 的绳子上的任意一点.第二个试验中,射中靶面上每一点都是一个基本事件,这一点可以是靶面直径为122 cm 的大圆内的任意一点.在这两个问题中,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虽然类似于古典概型的“等可能性”,但是显然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考虑第一个问题,如右图,记“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为事件A.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位置处在中间一段上时,事件A发生.由于中间一段的长度等于绳长的, 于是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第二个问题,如右图,记“射中黄心”为事件B,由于中靶心随机地落在面积为×π×1222 cm2的大圆内,而当中靶点落在面积为×π×12.22 cm2的黄心内时,事件B发生,于是事件B 发生的概率P(B)=22122412.1241⨯⨯⨯⨯ππ=0.01.(3)硬币落地后会出现四种结果(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是等可能的,绳子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剪断位置可以是长度为3 m 的绳子上的任意一点,也是等可能的,射中靶面内任何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但是硬币落地后只出现四种结果,是有限的;而剪断绳子的点和射中靶面的点是无限的;即一个基本事件是有限的,而另一个基本事件是无限的.(4)几何概型.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的每一个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geometric models of probability ),简称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a.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b.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5)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 (A )=)()(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构成事件A . (6)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联系是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区别是古典概型的基本事件是有限的,而几何概型的基本事件是无限的,另外两种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含义也不同.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判断下列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1)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2)如下图所示,图中有一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活动:学生紧紧抓住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和联系,然后判断.解:(1)抛掷两颗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有6×6=36种,且它们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属于古典概型;(2)游戏中指针指向B 区域时有无限多个结果,而且不难发现“指针落在阴影部分”,概率可以用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衡量,即与区域长度有关,因此属于几何概型.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特点,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事件的区域长度有关.例2 某人午休醒来,发觉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短于10分钟的概率.活动:学生分析,教师引导,假设他在0—60之间的任一时刻,打开收音机是等可能的,但0—60之间有无数个时刻,不能用古典概型的公式来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因为他在0—60之间的任一时刻打开收音机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打开收音机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所以可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计算.解:记“等待的时间小于10分钟”为事件A,打开收音机的时刻位于[50,60]时间段内则事件A发生.由几何概型的求概率公式得P(A)=(60-50)/60=1/6,即“等待报时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为1/6.打开收音机的时刻X是随机的,可以是0—60之间的任何时刻,且是等可能的.我们称X服从[0,60]上的均匀分布,X称为[0,60]上的均匀随机数.变式训练某路公共汽车5分钟一班准时到达某车站,求任一人在该车站等车时间少于3分钟的概率(假定车到来后每人都能上).解:可以认为人在任一时刻到站是等可能的.设上一班车离站时刻为a,则某人到站的一切可能时刻为Ω=(a,a+5),记A g={等车时间少于3分钟},则他到站的时刻只能为g=(a+2,a+5)中的任一时刻,故P(A g)=.点评: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思路2例 1 某人欲从某车站乘车出差,已知该站发往各站的客车均每小时一班,求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20分钟的概率.活动:假设他在0—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车站等车是等可能的,但在0到60分钟之间有无穷多个时刻,不能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几何概型的求概率公式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因为客车每小时一班,他在0到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站等车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到站等车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解:设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我们所关心的事件A恰好是到站等车的时刻位于[40,60]这一时间段内,因此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60-40)/60=1/3.即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为1/3.点评:在本例中,到站等车的时刻X是随机的,可以是0到60之间的任何一刻,并且是等可能的,我们称X服从[0,60]上的均匀分布,X为[0,60]上的均匀随机数.变式训练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中有40平方千米的大陆架储藏着石油,假设在海域中任意一点钻探,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多少?分析:石油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大陆架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而40平方千米可看作构成事件的区域面积,由几何概型公式可以求得概率.解:记“钻到油层面”为事件A,则P(A)=0.004.答: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0.004.例2 小明家的晚报在下午5:30—6:30之间任何一个时间随机地被送到,小明一家人在下午6:00—7: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间随机地开始晚餐.则晚报在晚餐开始之前被送到的概率是多少?活动:学生读题,设法利用几何概型公式求得概率.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右图中x=6,x=7,y=5.5,y=6.5围成一个正方形区域G.设晚餐在x(6≤x≤7)时开始,晚报在y(5.5≤y≤6.5)时被送到,这个结果与平面上的点(x,y)对应.于是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就与G中的所有点一一对应.由题意知,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因此,试验属于几何概型.晚报在晚餐开始之前被送到,当且仅当y<x,因此图中的阴影区域g就表示“晚报在晚餐开始之前被送到”.容易求得g的面积为,G的面积为1.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晚报在晚餐开始之前被送到”的概率为P(A)=.变式训练在1升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种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毫升,则取出的种子中含有麦锈病的种子的概率是多少?分析:病种子在这1升中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取得的10毫升种子可视作构成事件的区域,1升种子可视作试验的所有结果构成的区域,可用“体积比”公式计算其概率.解:取出10毫升种子,其中“含有病种子”这一事件记为A,则P(A)=0.01.所以取出的种子中含有麦锈病的种子的概率是0.01.知能训练1.已知地铁列车每10 min一班,在车站停1 min,求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解:由几何概型知,所求事件A的概率为P(A)=.2.两根相距6 m的木杆上系一根绳子,并在绳子上挂一盏灯,求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2 m的概率.解:记“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2 m”为事件A,则P(A)==.3.在500 mL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2 mL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草履虫的概率是()A.0.5B.0.4C.0.004D.不能确定解析:由于取水样的随机性,所求事件A:“在取出2 mL的水样中有草履虫”的概率等于水样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0.004.答案:C4.平面上画了一些彼此相距2a 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r<a 的硬币任意掷在这个平面上,求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解:把“硬币不与任一条平行线相碰”的事件记为事件A,为了确定硬币的位置,由硬币中心O 向靠得最近的平行线引垂线OM,垂足为M,如右图所示,这样线段OM 长度(记作OM )的取值范围就是[0,a ],只有当r <OM≤a 时硬币不与平行线相碰,所以所求事件A 的概率就是P (A )=.拓展提升1.约会问题两人相约8点到9点在某地会面,先到者等候另一人20分钟,过时就可离去,试求这两人能会面的概率.解:因为两人谁也没有讲好确切的时间,故样本点由两个数(甲、乙两人各自到达的时刻)组成.以8点钟作为计算时间的起点,设甲、乙各在第x 分钟和第y 分钟到达,则样本空间为Ω:{(x,y)|0≤x≤60,0≤y≤60},画成图为一正方形.以x,y 分别表示两人的到达时刻,则两人能会面的充要条件为|x-y|≤20.这是一个几何概率问题,可能的结果全体是边长为60的正方形里的点,能会面的点的区域用阴影标出(如下图).所求概率为P=95604060222=-=的面积的面积G g .2.(蒲丰(Buffon)投针问题)平面上画很多平行线,间距为a.向此平面投掷长为l(l<a)的针,求此针与任一平行线相交的概率.解:以针的任一位置为样本点,它可以由两个数决定:针的中点与最接近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x,针与平行线的交角φ(见下图左).样本空间为Ω:{(φ,x),0≤φ≤π,0≤x≤a/2},为一矩形.针与平行线相交的充要条件是g :x≤sinφ(见下图右).所求概率是P= ππφφπa l a d l 22/sin )2/(0=••=⎰.注:因为概率P 可以用多次重复试验的频率来近似,由此可以得到π的近似值.方法是重复投针N次,(或一次投针若干枚,总计N枚),统计与平行线相交的次数n,则P≈n/N.又因a 与l都可精确测量,故从2l/aπ≈n/N,可解得π≈2lN/an.历史上有不少人做过这个试验.做得最好的一位投掷了3 408次,算得π≈3.141 592 9,其精确度已经达到小数点后第六位. 设计一个随机试验,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得到某种结果,以确定我们感兴趣的某个量,由此而发展的蒙特卡洛(Monte-Carlo)方法为这种计算提供了一种途径.课堂小结几何概型是区别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使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条件: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成比例.作业课本习题3.3A组1、2、3.设计感想本节课首先对古典概型进行了复习,使学生掌握古典概型的适用条件,巩固了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接着设计了多个试验,从课题的引入,到问题的提出都非常有针对性,引人入胜,接着从求概率不能问题引出几何概型这一不同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并通过探究,归纳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同时比较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思路1和思路2两种不同的例题类型和层次,加深理解和运用,由于它们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要反复练习,达到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服务,然而这部分内容高考是新内容,因此同学们要高度重视,全面把握,争取好成绩.。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一)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一)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五《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一)》教案教学重点理解并能用图形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集,了解什么是边界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用图形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定义:我们把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2.定义:我们把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定义: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 和y 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 y ,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 y 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二.新课导入: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表示为数轴上的区间,例如,3040x x +>⎧⎨-<⎩的解集为数轴上的一个区间. 那么,在直角坐标系内,二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什么图形呢?(教师分析,学生画)2.研究:二元一次不等式6x y -<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分析:平面内所有的点被直线6x y -=分成三类:在直线上;在直线的右下方区域;在直线的左上方区域,重点讨论左上方和右下方区域各用哪个不等式来表示.适时定义边界.3.结论:不等式中仅>或<不包括边界;但含“≤”“≥”包括边界.同侧同号,异侧异号4.教学例题例1:画出不等式44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分析:先画边界(用虚线表示),再取点判断区域,即可画出.(教师分析,学生作图) 例2:用平面区域表示不等式组3122y x x y <-+⎧⎨<⎩的解集.(同上) 分析:此解集是由两个不等式的交集构成,即各个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5.练习:1)不等式260x y -+>表示的区域在直线260x y -+=的 .2)画出不等式组36020x yx y-+≥⎧⎨-+<⎩表示的平面区域.。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从课程的设置、结构、课堂教学活动上做了较大的改革,提出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基本理念,要求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数学地思维”,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本着让学生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所以本节课关注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再创造”, 从而使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2、采用问题驱动和实践探究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在不断克服困难和反思总结中得到思维的锻炼。

二、教学内容《简单的线性规划》内容是人教A版《必修5》,第三章、第三节简单线性规划(第2课时),是在学习了不等式性质、简单认识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认识。

本课时是本节的核心内容。

内容本质是把代数式最值的问题转化为相应与直线截距相关的问题。

是在几何平台上,借助代数的“入微”分析,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内容中渗透了化归、数形结合以及运动变化思想。

同时它也为以后用数形结合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了思路范例。

三、学情分析首先我班是理科实验班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

学生也已初步具备的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但这些能力还需要具体、特殊的形象支撑。

具体地说:学生已经了解了不等式的性质,理解并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平面区域间的相互转化。

但学生缺乏自觉主动地进行“数”与“形”转化的意识,再者学生还不能灵活进行代数式、方程、直线、函数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目标: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及有关概念;理解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学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2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和实践,重点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3.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和严密分析问题的态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 3.3.1几何概型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高中数学 3.3.1几何概型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3. 3.1几何概型教材分析:和古典概型一样,在特定情形下,我们可以用几何概型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它也是一种等可能概型.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对比概念给予描述,然后通过均匀随机数随机模拟的方法的介绍,给出了几何概型的一种常用计算方法.与本课开始介绍的P(A)的公式计算方法前后对应,使几何概型这一知识板块更加系统和完整.这节内容中的例题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代表性,有利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重点是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尤其是设计模型运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未知量;教学难点是突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把求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教学目标:1. 通过这节内容学习,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理解其基本计算方法并会运用.2. 通过对照前面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寻找几何概型的随机模拟计算方法,设计估计未知量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随机模拟部分.这节内容的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模型作为教具,如教科书中的转盘模型、例2中的随机撒豆子的模型等.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均匀随机数进行模拟试验,得到模拟的结果.随机模拟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动手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活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如图,有两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问题: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分别求甲获胜的概率.二、建立模型1. 提出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几何图形和甲获胜是否有关系,若有关系,和几何体图形的什么表面特征有关系?学生凭直觉,可能会指出甲获胜的概率与扇形弧长或面积有关.即:字母B所在扇形弧长(或面积)与整个圆弧长(或面积)的比.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变换图中B 与N的顺序,结果是否发生变化?(教师还可做出其他变换后的图形,以示决定几何概率的因素的确定性).题中甲获胜的概率只与图中几何因素有关,我们就说它是几何概型.注意:(1)这里“只”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只”字,那么就意味着几何概型的概率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这是错误的.(2)正确理解“几何因素”,一般说来指区域长度(或面积或体积).2.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几何概型定义,教师明晰———抽象概括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3. 再次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1)情境中两种情况下甲获胜的概率分别是多少?(2)在500ml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2ml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求发现草履虫的概率.(3)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min的概率.通过以上问题的研讨,进一步明确几何概型的意义及基本计算方法.三、典型例题1. 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而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少.分析:我们有两种方法计算事件的概率.(1)利用几何概型的公式.(2)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解法1:如图,方形区域内任何一点的横坐标表示送报人送到报纸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假设随机试验落在方形内任一点是等可能的,所以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根据题意,只要点落到阴影部分,就表示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即事件A发生,所以解法2:设X,Y是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X+6.5表示送报人送到报纸的时间,Y+7表示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如果Y+7>X+6.5,即Y>X-0.5,那么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用计算机做多次试验,即可得到P(A).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设计随机模拟方法,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要求学生说明解答的依据.教师总结,并明晰用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随机数的模拟试验.强调:这里采用随机数模拟方法,是用频率去估计概率,因此,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概率.2. 如图,在正方形中随机撒一大把豆子,计算落在圆中的豆子数与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之比,并以此估计圆周率的值.解:随机撒一把豆子,每个豆子落在正方形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落在每个区域的豆子数与这个区域的面积近似成正比,即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由于落在每个区域的豆子数是可以数出来的,所以这样就得到了π的近似值.另外,我们也可以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模拟,步骤如下:(1)产生两组0~1区间的均匀随机数,a1=RAND,b1=RAND;(2)经平移和伸缩变换,a=(a1-0.5)*2,b=(b1-0.5)*2;(3)数出落在圆内a2+b2<1的豆子数N1,计算(N代表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可以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得到π的近似值的精度会越来越高.本例启发我们,利用几何概型,并通过随机模拟法可以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练习]1. 如图30-4,如果你向靶子上射200镖,你期望多少镖落在黑色区域.2. 利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图30-5中阴影部分(y=1和y=x2围成的部分)的面积.3. 画一椭圆,让学生设计方案,求此椭圆的面积.作业:课本3.3.1几何概型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 了解几何概型,理解其基本计算方法并会运用.2. 通过对照前面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寻找几何概型的随机模拟计算方法,设计估计未知量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预习内容1.,简称为几何概型.2.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3. 讨论:(1)情境中两种情况下甲获胜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2)在500ml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2ml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求发现草履虫的概率.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几何概型,理解其基本计算方法并会运用.学习重点与难点: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二、学习过程:例1. 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而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少.分析:我们有两种方法计算事件的概率.(1)利用几何概型的公式.(2)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解法1:解法2:例2. 如图,在正方形中随机撒一大把豆子,计算落在圆中的豆子数与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之比,并以此估计圆周率的值.解: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模拟,步骤如下:(1) (2) (3) 三、反思总结 1、数学知识: 2、数学思想方法: 四、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1. 取一根长度为3 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 都不小于1 m 的概率是.A.21 B.31 C.41D.不确定 2. 已知地铁列车每10 min 一班,在车站停1 min.则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 车的概率是A.101 B.91 C.111 D.81 3. 在1万 km 2的海域中有40 km 2的大陆架贮藏着石油,假如在海域中任意 一点钻探,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A.2511 B.2491 C.2501 D.2521二、填空题1. 如下图,在一个边长为3 cm 的正方形内部画一个边长为2 cm 的正方形, 向大正方形内随机投点,则所投的点落入小正方形内的概率是________.2. 如下图,在一个边长为a 、b (a >b >0)的矩形内画一个梯形,梯形上、下底分别为31a 与21a ,高为b ,向该矩形内随机投一点,则所投的点落在梯形内部的概率为________.aa a b1123三解答题1在等腰Rt △ABC 中,在斜边AB 上任取一点M ,求AM 的长小于AC 的长的概率. 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C 二、填空题1. 942. 125三、解答题 解:在AB 上截取AC ′=AC ,于是P (AM <AC )=P (AM <C A ')=答:AM 的长小于AC 的长的概率为22. 22=='AB AC AB C A 课后练习与提高1.两根相距6 m 的木杆上系一根绳子,并在绳子上挂一盏灯,则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2 m 的概率是________.2. 如下图,在直角坐标系内,射线OT 落在60°的终边上,任作一条射线OA ,则射线落在∠xOT 内的概率是________.3. 如下图,在半径为1的半圆内,放置一个边长为21的正方形ABCD ,向半圆内任投一点,该点落在正方形内的概率为_________.4. 在1 L 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 mL ,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3节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几何概型”是继“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等可能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是为更广泛的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而新增加的内容,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

《几何概型》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注重概念的建构和公式的应用,为第二课时的几何概型的应用以及体会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几何概型的判断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在几何概型中把实验的基本事件和随机事件与某一特定的几何区域及其子区域对应,确定适当的几何测度。

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依据]本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因此把掌握几何概型的判断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在几何概型中把实验的基本事件和随机事件与某一特定的几何区域及其子区域对应,确定适当的几何测度。

此外,学生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也较为困难,因此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2)了解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转盘游戏,将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感受数学的拓广过程。

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归纳启发式作为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入课题一、复习旧知巩固旧知回顾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公式二、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口答1:在区间[0,9]上任取一个整数a,则]3,0[∈a的概率为提出问题2:在区间[0,9]上任取一个实数a ,则]3,0[∈a的概率为通过学生回顾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公式,从学生熟悉并且容易解决的一个古典概型问题,稍加修改,转变成为一个几何概型的问题,学生思考后仍然解决不了,从而引出课题以境激情建构概念三、创设情境构建概念转盘游戏:如图所示,规定指针指向金额区域表示中奖问题1:图1中转盘中奖的概率是多少?(图1)问题2:若换成图2的转盘,中奖概率是多少(蓝红区域面积比为3:2)(图2)问题3:再换成图3的转盘,中奖概率是多少呢通过等分猜想引入几何概型,学生猜想依次得到概率。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福建省长乐第一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练习课教案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福建省长乐第一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练习课教案新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五《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练习课)》教案教学要求: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相应的不等式问题.教学重点:应用性问题.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2、讨论: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二、基础练习: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① 解不等式22370x x -++≥② 不等式(1)(2)0x x --≥的解集_______________2.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① 比较233x x +与的大小,其中x R ∈.② 设x R ∈,比较111x x -+与的大小. 3.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① 如果a R ∈,且20a a +<,那么22,,,a a a a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 已知1260,1536a b <<<<,则a a b b -及的取值范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 已知,a b c d ><,求证a c b d ->-三、巩固练习1. 较大小:比较6421x x x ++与的大小,其中x R ∈2.若01a <<.则不等式1()()0a x x a -->的解是______________3.不等式||(13)0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4.若0a b >>,则()()0a bx ax b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5. 已知221110,1,1,,211a A a B a C D a a -<<=+=-==+-,试将,,,A B C D 按大小顺序排列6. 已知22ππαβ-≤<≤,求2αβ-的范围*7.解关于x 的不等式22(1)40ax a x -++>*8 如果方程22(1)20x m x m +-+-=的两个不等实根均大于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9. 若二次函数()y f x =的图象经过原点,且1(1)2,3(1)4f f ≤-≤≤≤,求(2)f -的取值范围.课后作业 教材P91 B 1、2、3、4。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福建省长乐第一应用举例四教案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福建省长乐第一应用举例四教案新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五《1.2 应用举例(四)》教案教学要求: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进一步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简单推导和应用,能证明三角形中的简单的恒等式.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利用及三角形中简单恒等式的证明.教学难点: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求证简单的证明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提问:接触过哪些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 讨论: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求三角形面积?二、讲授新课:1. 教学面积公式:①讨论:∆ABC中,边BC、CA、AB上的高分别记为ha 、hb、h c,那么它们如何用已知边和角表示?→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②结论: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sinC,S=12bcsinA, S=12acsinB③练习:已知在∆ABC中,∠B=30︒,b=6,c,求a及∆ABC的面积S.(解有关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的问题,注重分情况讨论解的个数)④出示例1:在某市进行城市环境建设中,要把一个三角形的区域改造成室内公园,经过测量得到这个三角形区域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8m,88m,127m,这个区域的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1cm2)?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到什么结论?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如何求一个角的正弦?→师生共同解答. →小结:余弦定理,诱导公式,面积公式.→讨论:由三边如何直接求面积?(海仑公式)2. 教学恒等式证明:①讨论:射影定理:a = b cos C + c cos B;b = a cos C + c cos A;c = a cos B + b cos A.分析:如何证明第一个式子?证一:右边=22222222222a b c a c b ab c aab ac a+-+-+=== 左边证二:右边 = 2R sin B cos C + 2R sin C cos B=2R sin(B+C)=2R sin A= a = 左边→学生试证后面两个.②出示例2:在∆ABC中,求证:(1)222222sin sin;sina b A Bc C++=(2)2a+2b+2c=2(bc cos A+ca cos B+abcosC)分析:观察式子特点,讨论选用什么定理?3. 小结: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化边为角”或“化角为边”.三、巩固练习:1. 在△ABC中,若22tantanA aB b=,判断△ABC的形状. (两种方法)2. 某人在M汽车站的北偏西20︒的方向上的A处,观察到点C处有一辆汽车沿公路向M站行驶. 公路的走向是M站的北偏东40︒. 开始时,汽车到A的距离为31千米,汽车前进20千米后,到A的距离缩短了10千米. 问汽车还需行驶多远,才能到达M汽车站?(15千米)3. 作业:教材P24 14、15题.。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福建省长乐第一应用举例二教案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福建省长乐第一应用举例二教案新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五《1.2 应用举例(二)》教案教学要求: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高度测量的问题.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测量工具,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高度问题.教学难点:能观察较复杂的图形,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怎样在水平飞行的飞机上测量飞机下方山顶的海拔高度呢?2. 讨论:怎样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呢?二、讲授新课:1. 教学高度的测量:① 出示例1:AB 是底部B 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 的方法.分析:测量方法→ 计算方法师生一起用符号表示计算过程与结论.AC =sin sin()a βαβ-,AB = AE +h =AC sin α+h =sin sin sin()a αβαβ-+h . ② 练习:如图,在山顶铁塔上B 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 的俯角α=5440︒',在塔底C 处测得A 处的俯角β=501︒'. 已知铁塔BC 部分的高为27.3 m ,求出山高CD (精确到1 m )③ 出示例2: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东行驶,到A 处时测得公路南侧远处一山顶D 在东偏南15︒的方向上,行驶5km 后到达B 处,测得此山顶在东偏南25︒的方向上,仰角为8︒,求此山的高度CD .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在哪几个三角形中? 分别选用什么定理来依次解各三角形? → 师生共同解答.解答:在∆ABC 中, ∠A =15︒,∠C = 25︒-15︒=10︒,根据正弦定理,sin BC A = sin AB C, BC =sin sin AB A C =5sin15sin10︒︒≈7.4524(km ),CD =BC ⨯tan ∠DBC ≈BC ⨯tan8︒≈1047(m ). 2. 练习:某人在山顶观察到地面上有相距2500米的A 、B 两个目标,测得目标A 在南偏西57°,俯角是60°,测得目标B 在南偏东78°,俯角是45°,试求山高.解法:画图分析,标出各三角形的有关数据,再用定理求解. 关键:角度的概念3. 小结:审题;基本概念(方位角、俯角与仰角);选择适合定理解三角形;三种高度测量模型(结合图示分析).三、巩固练习:1. 为测某塔AB 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 相距20m 的楼的楼顶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30︒,测得塔基B 的俯角为45︒,则塔AB 的高度为多少m ? 答案:(m ) 2. 在平地上有A 、B 两点,A 在山的正东,B 在山的东南,且在A 的南25°西300米的地方,在A 侧山顶的仰角是30°,求山高. (答案:230米)3. 作业:P17 练习1、3题.。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五3.3.1《简单的线形规划问题》(一)教案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五3.3.1《简单的线形规划问题》(一)教案

0教学重点能进行简单的二元线形规划问题教学难点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形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当,x y 满足不等式组1101x y y x ⎧-≤⎪≥⎨⎪≤+⎩时,目标函数t x y =+的最大值是 (答案:5)二.讲授新课:1.出示例题:某工厂用A ,B 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 配件耗时2h ,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 配件和12个B 配件,按每天工作8h 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采用哪种生产安排利润最大? 教师分析——师生共同列出表格——转化成数学模型——列出目标函数——求最值给出定义:目标函数——把要求的最大值的函数线形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关于变量,x y 的一次解析式线形规划——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可行解——满足线形约束条件的解(,)x y 叫做可行解可行域——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结合以上例题给出解释探究:在上述问题中,如果每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3万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2万元,又应当如何安排生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由上述过程,你能得出最优解与可行域之间的关系吗?2.练习:1) 求2z x y =+的最大值,使,x y 满足约束条件11y x x y y ≤⎧⎪+≤⎨⎪≥-⎩2)求35z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x y 满足约束条件5315153x y y x x y +≤⎧⎪≤+⎨⎪-≤⎩3.小结:作图求解: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 图解法的实质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两次运用,第一次是由上步所得线性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将表示约束条件的不等式组转化成为平面区域这一图形;第二次是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平行直线系进行探究.. 此步的过程可简述为“可行域——直线系——最优解”三. 作业P106习题A组第4题。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五《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一)》教案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能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你能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吗?
2、比较的大小: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不等式的解集
①若判别式,设方程的二根为,则:时,其解集为;时,其解集为.
②若,则有:时,其解集为;时,其解集为.
③若,则有:时,其解集为;时,其解集为..
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与其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二次函数的图象有关,从而可数形结合法分析其解集.我们由此总结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三部曲“方程的解→函数草图→观察得解”
⑤简单的无理不等式的解法的关键是将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2、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1:求不等式的解集.
(解方程→给出图象→学生板演)
②变式训练:求不等式的解集.
③变式训练:求不等式的解集.
④出示例2:求不等式
(方程的解→函数草图→观察得解)
⑤出示例3:已知的解集为,试求的值,并解不等式
(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根的关系联系起来)
⑥变式训练: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且,求不等式的解集.
3、小结:不等式的解集情况,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三步曲.
三、巩固练习:
1、求不等式的解集.
2、不等式的解集是,则的值是_________
3、作业:教材P90 1、4题.。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福建省长乐第一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教案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福建省长乐第一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教案新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五《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教案第一课时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教学要求: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的不等关系;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出不等关系,并能列出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找出不等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你能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不等关系吗?2、讨论:除了书上列举的现实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你还能列举出你周围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吗?3、用不等式表示,某地规定本地最底生活保障金不底于300元;二、讲授新课:1、教学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①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等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不等关系.② 举例:例如:限速40km/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 不超过40km/h ,写成不等式就是v ≤40.④ 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如果a>b,那么a-b 是正数;如a<b,那么a-b 是负数;如果a-b 等于0.它们的逆命题也正确.即(1)0;(2)0;(3)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2、教学例题:①出示例1:日常生活中,在一杯含有a 克糖的b 克糖水中,再加入m 克糖,则这杯糖水变甜了,请根据这一事实提炼出一道不等式。

(浓度=溶质溶液) ②出示例2:某种杂志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

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量就相应地减少2000本。

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还不底于20万元呢?(教师示范 → 学生板演 → 小结)3、小结: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三、巩固练习:1.某电脑拥护计划使用不超过500元的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60元、70元的单片软件和盒装磁盘,根据需要至少要买3片和2盒,请将购买软件和磁盘所满足的不等关系用不等式表示出来。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福建省长乐第一应用举例一教案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福建省长乐第一应用举例一教案新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五《1.2 应用举例(一)》教案教学要求: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答有关三角形的测量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建立解三角形的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在△ABC中,∠C=60°,a+b=+1),c=,则∠A为 .2.在△ABC中,sin A=sin sincos cosB CB C++,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法: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为边的关系,再进行化简二、讲授新课:1. 教学距离测量问题:①出示例1: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51︒,∠ACB=75︒. 求A、B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分析:实际问题中已知的边与角?选用什么定理比较合适?→师生共同完成解答. →讨论:如何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③出示例2:如图,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B两点间距离的方法.分析得出方法: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α,∠ACD=β,∠CDB=γ,∠BDA =δ.讨论:依次抓住哪几个三角形进行计算?→写出各步计算的符号所表示的结论. 具体如下:在∆ADC和∆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AC=sin()sin[180()]aγδβγδ+︒-++=sin()sin()aγδβγδ+++,BC =sinsin[180()]aγαβγ︒-++=sinsin()aγαβγ++. 计算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AB④练习: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D两点,测得∠BCA=60︒,∠ACD=30︒,∠CDB=45︒,∠BDA =60︒. (答案:AB.2. 小结: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三、巩固练习:1. km的C、D两点,并测得∠ACB =75°,∠BCD=45°,∠ADC=30°,∠ADB=45°. A、B、C、D在同一个平面,求两目标A、B间的距离. (km)2. 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灯塔B在观察站C南偏东60︒,则A、B a km)3. 作业:教材P14 练习1、2题.。

福建长乐一中学高中数学《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教案新人教A版

福建长乐一中学高中数学《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教案新人教A版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五《2.1.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教案第一课时 2.1.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教学要求: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的特征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教学重点: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在必修①课本中,我们在讲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曾跟大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即如果将初始量看成“1”,取其一半剩“12”,再取一半还剩“14”,、、、、、、,如此下去,即得到1,12,14,18,、、、、、、 2. 生活中的三角形数、正方形数.二、讲授新课:1. 教学数列及其有关概念:① 数列的概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② 数列中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③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3,,,,,n a a a a ,简记为{}n a .④ 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与摆动数列.2. 教学数列的表示方法:① 讨论下列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序号的关系:1,12,14,18,、、、;1,3,6,10,、、、;1,4,9,16,、、、. (数列的每一项都与序号有关,即数列可以看成是项数与项之间的函数.)②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③ 数列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通项公式法.3. 例题讲解:例、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①0.5,0.5,0.5,、、、②1,-1,1,-1,、、、(可用分段函数表示)③-1,12,-14,18,、、、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数列都存在通项公式?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的通项公式是唯一的吗?4. 小结:数列及其基本概念,数列通项公式及其应用.三、巩固练习:1. 练习:、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 3, 5, 7, 9, 11,……;(2) 32, 154, 356, 638, 9910, ……;(3) 0, 1, 0, 1, 0, 1,……;(4) 1, 3, 3, 5, 5, 7, 7, 9, 9, ……;(5) 2, -6, 18, -54, 162, …….2. 作业:教材P38页 第1①②、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五《3.3.1简单的线形规划问题
(一)》教案
教学重点能进行简单的二元线形规划问题
教学难点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形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当,x y 满足不等式组1101x y y x ⎧-≤⎪≥⎨⎪≤+⎩
时,目标函数t x y =+的最大值是 (答案:5)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题:某工厂用A ,B 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 配件耗时2h ,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 配件和12个B 配件,按每天工作8h 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采用哪种生产安排利润最大?
教师分析——师生共同列出表格——转化成数学模型——列出目标函数——求最值 给出定义:目标函数——把要求的最大值的函数
线形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关于变量,x y 的一次解析式
线形规划——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可行解——满足线形约束条件的解(,)x y 叫做可行解
可行域——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结合以上例题给出解释
探究:在上述问题中,如果每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3万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2万元,又应当如何安排生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由上述过程,你能得出最优解与可行域之间的关系吗?
2.练习:1) 求2z x y =+的最大值,使,x y 满足约束条件11y x x y y ≤⎧⎪+≤⎨⎪≥-⎩
2)求35z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x y 满足约束条件5315153x y y x x y +≤⎧⎪≤+⎨⎪-≤⎩
3.小结:作图求解: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 图解法的实质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两次运用,第一次是由上步所得线性约束条件,作出
可行域,将表示约束条件的不等式组转化成为平面区域这一图形;第二次是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平行直线系进行探究.. 此步的过程可简述为“可行域——直线系——最优解”
三. 作业P106习题A组第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