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模式
旅游资源分布
大理旅游资源分布从大理州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500个旅游资源点在大理州12个县市境内均有分布。
其中,大理市拥有旅游资源点最多,为128个;其次是巍山和洱源,分别为52处和49处;再次是剑川、云龙、祥云、鹤庆、南涧、弥渡、宾川、永平、漾濞依次排序。
从空间分布密度来看,大理市资源密度最高,其次是巍山和洱源;再次是剑川、南涧、弥渡、鹤庆、祥云、漾濞、宾川、永平、云龙依次排序。
因此,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空间分布密度来看,大理市在全州12个县市中都位居第1位,且优势明显。
根据大理州旅游资源的集聚状况和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整个大理州范围划分为5个旅游资源大区。
1、中部旅游资源区中部旅游资源区范围为整个大理市,旅游资源分布密集,旅游基础设施完备,主要优势旅游资源有苍山洱海自然风光、大理古城历史文化、喜洲白族村落、下关现代城市设施等,可开展山水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购物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属于多功能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旅游形象的支撑性区域。
经过多年的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产品成熟且知名度高,既是大理州的旅游中心,也是滇西北的重要旅游区和云南省旅游发达地区之一。
2、东部旅游资源区东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宾川、祥云2县,主要与楚雄州相连,交通条件优越,是大理州的东大门。
该区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宗教建筑与宗教文化,其中宾川鸡足山被称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可开展宗教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等,属于大理州佛教历史文化最为深厚和佛教文化遗迹较为集中的佛教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3、南部旅游资源区南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弥渡、巍山、南涧3县,既是大理南诏国的发祥地,保留有完整的古城风貌,又拥有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同时澜沧江上的小湾电站亦分布于此区。
该区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彝族风情、巍山古城、道教建筑、民族风情、森林生态、水电奇观等,是云南省道教建筑、彝族风情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属于以民俗、宗教、水电为主体的大理南诏文化和水电工业旅游区,为大理州旅游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大理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家的工作指导、咨询、参谋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开 现政府文化扶持的市场政策和生产性保护基地的示范
展理论研究,广泛调动有关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 作用。通过发掘各地老艺人、老匠人、老歌手、老把
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的积 式,恢复各种著名的老作坊、老商铺等弘扬非物质文
极性,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大相关学术 化遗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严格合理利用
训,培养一大批专业知识精湛,具有奉献精神的非 对于现状发展较好,保护传承尚不存在问题且有市场潜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与海内外高等学府和专门 力,可以向产品多样化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
性科研机构建立业务往来,研究和挖掘大理文化的 白族扎染、刺绣、纸扎等技艺,注重开发多样化的文创
深层价值,并为进一步加强对大理文化的后续保护, 产品为主要保护利用方向。鼓励以研究人员、博物馆专
长效性的大理白族文化研究发布与交流平台,整理 市场信誉。
出版相关研究成果,促进相关学术成果的实际应用。
动员社会力量,设立学术研究基金,资助有关大理文 重视与非遗项目有关的文创产品开发
化的研究。同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队伍,通过与国际化接轨和国内领先的专业培
文创产品是非遗项目保护和利用的一个有效方式。
项目传承基地每年给予专项补助并落实监督。要特别 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鹤庆银器、剑川木
重视增加民族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和田野调查的专项经 雕制施,拓宽渠道吸纳社会资 产品市场。大理石制作技艺、剑川木雕制作技艺等石
金投入非遗保护工作。
观点 DISCUSSION
大理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 文 / 云南民族博物馆 郭大伟
大理古城分区布局规划方案
大理古城分区布局规划方案前言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并且最完整保存下来的湖光塔圣迹之一。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一悠久的历史遗产,我们制定了一份大理古城分区布局规划方案,旨在提升游客体验,保护文化遗产,并且促进经济发展。
总体布局大理古城分为内城、外城和周边区域三个部分。
内城内城是大理古城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300亩。
内城区域主要包括古建筑群、古寺庙、商业街区以及部分民宅等。
我们将通过修缮古建筑、整治街道,恢复古城的历史风貌,保护和弘扬白族和汉民族的文化传统。
外城外城是内城的包围区域,占地面积约为600亩。
外城区域主要包括大理古城的扩展区域,其中包括民居、商业街区、餐饮娱乐场所等。
我们将注重保护和传承古城文化,合理规划商业区,打造独特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周边区域周边区域主要是大理古城的一些自然和人文景点,包括苍山、洱海和大理市区的其他旅游景点。
我们将注重生态保护,提升旅游设施,并且与古城内外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
内城分区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区文化遗产保护区位于内城的核心区域,包括古建筑群和寺庙。
我们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修缮古建筑,保护古城历史风貌,并且提供专门的文化遗产导览和介绍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商业街区商业街区是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流动最为集中的地方。
我们将对商业街区进行规划和整治,保持古城的原有街巷格局,统一建筑风格,推行精细化管理,提供高质量的商业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
公共设施区公共设施区主要包括卫生间、停车场和信息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便利条件。
我们将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区的位置和数量,并且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提供舒适的停车和休息环境。
居民区居民区是内城的一部分,也是古城的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根据居民的需求,改善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保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外城分区规划商业区商业区是外城的核心区域,包括商场、餐饮娱乐场所等。
大理旅游可行性分析
大理旅游可行性分析1. 引言大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被誉为“世界风景名胜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本文将对大理旅游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评估大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2. 经济可行性分析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大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大理的景点包括洱海、丽江古城、苍山等,以及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资源为大理的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业在大理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理的旅游业能够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客,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大理旅游业的年收入已经超过几十亿元人民币,对当地的GDP和就业都有很大的贡献。
同时,大理作为旅游城市,还催生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
这些产业的兴起,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3. 社会可行性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年轻人和农村劳动力来说。
这有助于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大理乃至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了满足游客日益增加的需求,当地政府加大了对交通、酒店、旅游设施等的投资,提升了基础设施的水平,进一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旅游业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大理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也让当地居民更加重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 环境可行性分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
大量的游客和旅游设施对大理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例如,过度的开发和过旅游带来了生态破坏、水资源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然而,大理的旅游管理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护环境。
例如,对景区的游客数量进行限制,加强巡查和管理,以及鼓励生态旅游的发展。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江文超近些年,大理州文化与旅游不断深化融合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大理州充分依托大理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挖掘、利用其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品质,以此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高层次旅游需求,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以旅游独特的宣传方式传播大理文化。
一、云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大理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独特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这片土地已经孕育了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驿站,南诏、大理国时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西南乃至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如表1所示)。
资源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资源融合是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资源优化配置,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创新产品或服务来源,而且也是提高产业融合度和持久发展力的重要根基。
当然,资源融合程度越高,产业融合的价值及意义也就越大。
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大理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文化是大理州旅游“二次创业”的核心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全国旅游业蓬勃兴起,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西部地区各省区纷纷重视旅游发展,云南与西部众多省区存在着资源的高度相似性以及产品同质化,形成对云南旅游业的潜在巨大压力和挑战,云南旅游产业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
200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旅游“二次创业”,并多举措推动云南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伴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发展,周边丽江、香格里拉、腾冲等地迅速崛起,对大理州旅游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大理州随即也瞄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好旅游“二次创业”,努力从“旅游大州”向“旅游强州”发展。
大理古城最新现状分析报告
大理古城最新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白族风情,自古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然而,近年来古城的旅游业发展遭遇了一些问题,本报告将对大理古城最新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古城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 旅游资源的优势1. 文化遗产丰富。
大理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如古城墙、古街巷、寺庙等,这些都是游客感受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
2. 白族民俗风情。
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白族文化独特而丰富,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白族风味美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民族文化。
3. 自然景观秀丽。
大理周边有苍山、洱海等自然景观,拥有独特的自然美景,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观光、休闲和户外活动的机会。
二. 问题与挑战1. 过度商业化。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大理古城商业化程度过高,街道上的商铺过多,给游客带来嘈杂和喧闹的感觉,影响了游客体验。
2. 老旧建筑维护不善。
大理古城的建筑大多为明清风格,但由于维护不善,许多建筑面临破损和腐蚀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修缮。
3. 环境卫生问题。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古城面临着环境卫生问题,如垃圾处理不规范和卫生设施不足等,需要加强管理和改善环境质量。
三. 解决方案1. 合理规划发展。
制定合理的规划,控制商业化程度,保持古城的文化原貌,提升游客体验。
2. 加强建筑维护。
加大投入力度,修缮老旧建筑,加强防治腐蚀和破损,保持古城建筑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3. 改善环境卫生。
增加垃圾桶数量,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提升公共卫生设施,保持古城的清洁整洁。
四. 推广与宣传1. 组织特色活动。
举办白族文化节、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提升古城知名度和吸引力。
2. 利用新媒体宣传。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推广大理古城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观。
3. 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服务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云南省大理州旅游业发展剖析
云南省大理州旅游业发展剖析云南省大理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融合着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古老文化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理州的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本文将就大理州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剖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大理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自然风光资源大理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境内有苍山、洱海、双廊、腾冲等风景名胜,自然风光优美,风景如画。
大理地处滇西高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是避暑的好去处,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2.民族风情资源大理州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聚集区,白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而且还有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他们的歌舞、服饰、建筑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3.古老文化资源大理是南诏国、大理国和南宋南平宣慰使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大理国王都、巍山圣境等历史遗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文化爱好者。
4.基础设施建设大理州近年来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如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及维护、加大对旅游交通的投入等,使得大理州的旅游环境逐渐趋向完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旅游产业发展大理州的旅游产业日益壮大,涉及到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特色美食等多个方面。
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1.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由于近年来大理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了一些景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这对后期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服务水平不高大理州的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快,但是在服务水平上还有待提高,一些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升,这给游客的旅游体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文化传承不足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如果不能有效保护和传承,将对大理州的文化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
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的旅游开发分析
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的旅游开发分析作者:左文君邹建琴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4期扎染技艺是大理白族古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工艺,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印染形式,蕴含着白族的民族智慧和文化特征。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何对扎染技艺进行良好的旅游开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浅析了白族扎染技艺的旅游开发价值、开发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借鉴。
一、白族扎染技艺的源流及发展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在云南大理称其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大理是其主产地之一,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又称其为大理扎染、白族扎染。
根据史料记载,白族先民最早的纺织活动是在新石器时代,大理扎染是明朝时从中原传入,后来通过当地人的改进和创新形成了具有大理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手工艺。
在盛唐时期,扎染己在白族地区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为向皇帝进献的贡品。
改革开放后,白族扎染曾一度深受日、韩客商的青睐,但近些年来,由于白族扎染生产效率低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曾几度濒临灭绝。
二、白族扎染技艺的旅游开发价值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理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扎染技艺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一)文化价值随着旅游者趋异心理的变化和好奇心的增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显得十分重要。
白族扎染是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手工艺,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商品属性,更在于它的文化属性。
首先,扎染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
白族扎染历史悠久,尽管在传承过程中有所变化,但其文化内涵亘古不变。
纯手工的扎花技法,即使是现代先进的科技也无法替代;板蓝根传统染料的提取和运用,深刻地展现了白族人的智慧。
其次,扎染工艺展现了白族人民的美好品格。
扎染制作程序复杂,但它能传承至今,这体现了白族是一个勤劳细心、质朴善良,诚实热情的民族。
再次,白族扎染图案的文化意蕴独特。
每一幅扎染图案,都展现出白族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是白族生命风采和民族特征的物质展现,蕴含他们对人生的追求和希望。
大理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模式
大理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空间模式李云晋内容摘要:大理洱海区域历史悠久、文物荟萃,遗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物,成为我州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更有效地、持久地开发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资源,本文结合我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了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五种保护性开发空间模式及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健词:悠久的历史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空间模式基本原则大理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处滇中高原与滇西纵谷区交接地带,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居住着白、彝、汉、回、傈僳、苗、纳西、阿昌、普米等13个民族。
其中、白族人口占有率33.17%,是自治州的主体民族。
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白、彝等各民族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各民族间的不断融合与交往,创造出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
汉代这里又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中原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就在这里定都,大理一度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大理物华天宝,文物荟萃,遗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物,成为我州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目前,我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资源与产品的不匹配,还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类型进行有效开发,大量的资源闲置,未能发挥出功能作用。
而在一些资源开发项目中,短期思维操作方式,单纯、片面、盲目地追求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忽视了这些资源特有的规律性,导致了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严重损害。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好这些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性,从而获得最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本文将结合我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现状,谈谈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五种保护性开发空间模式及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及特征传统的文化遗产一般是指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国际遗产学界则将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从而构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框架结构。
大理旅游古城现状分析报告
大理旅游古城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大理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理的古城是其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古老的建筑风格,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本报告旨在分析大理旅游古城的现状,以期为进一步发展和改善该景区提供参考。
1. 概述大理古城建于唐代,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座城市的特色建筑是白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建筑之间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美不胜收。
这里还有白族民俗文化的体验项目,如白族传统舞蹈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
2. 优势大理古城有以下优势:1.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大理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保存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
2. 独特的建筑风格:大理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以白族传统建筑为主,给人一种儿时梦境般的感觉,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热门拍摄地点。
3. 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在大理古城,游客可以欣赏到白族传统舞蹈表演,参与手工艺品制作等,体验到浓厚的白族民俗文化。
3. 发展潜力虽然大理古城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善。
1. 城市管理不足:由于游客数量过多,大理古城的城市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街道的清洁程度、游客秩序维护等等。
2. 游客体验问题:由于游客数量增加,游客在古城中的体验感受不如以往好。
人流拥挤、商业化程度提高等问题成为了游客的痛点。
3. 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如何在保护大理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4. 控制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提高大理古城的竞争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城市管理:加大对大理古城的管理力度,加强对街道的清洁和环境卫生的管理,维护游客秩序,提高整体城市形象。
2. 限制游客数量:限制大理古城的游客数量,以保证游客在古城中的游览质量和体验感受。
可以通过限定进入古城的游客数量,或者设立高峰时段控制措施。
3. 提升游客服务:加强对游客的服务,提供更好的导览服务、交通指引、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提高游客的整体体验。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大理、丽江为例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大理、丽江为例毕丽芳【摘要】民族文化旅游能否实现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否得到科学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决定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根据不同的资源与区位,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丽江为研究平台,从空间、管理、资源等角度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①空间上采取旅游联动开发模式,区域内为“核心—边缘”联动模式,区域间为“双核联动”模式,大区域为“点—轴”联动模式;②管理模式上结合民族地区特色,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模式;③结合大理、丽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模式.【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5页(P489-493)【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大理、丽江【作者】毕丽芳【作者单位】昆明学院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84云南是旅游大省,而民族文化是云南旅游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
民族文化旅游能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否得到科学开发和保护,决定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往简单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更不容易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
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针对其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丽江为研究平台,探讨了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一方面,可对民族地区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开展针对性的市场宣传、营销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本研究是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博弈论、区域发展理论、需求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大理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2019年2月下半月刊大理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聂晓茜近十年来,大理在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转变的背景下,抓住了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的历史机遇,以解放文化生产力为基础,以多元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推进;从单一景点文化营造建设转变成为多元文化片区建设;从单一形象宣传转变成为多元文化品牌培育和提升;从单一产业支撑转变成为多元产业融合互动;从单边地区竞争转变成为多边区域竞合。
引言“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五朵金花》中脍炙人口的旋律拉开了大理以观光为主体的旅游发展序幕。
经历“七五”起步“八五”打基础,大理旅游在“九五”时期取得了大发展,成为滇西经典旅游线路上的关键节点和目的地。
早在1999年大理市接待海内外游客5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4亿元,占大理GDP的27%。
与此同时,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的丽江于1994年开始迅速崛起,到2004年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城一跃成为拥有三项世界遗产的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再加上大理“大锅菜”式的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三角债”的持续困扰,以及“25元游大理”的恶性降价竞争,大理已经从以往的旅游“目的地”逐步转变成为旅游“中转站”。
因此,危机的日益加剧迫使大理必须对其文化资源的认识和发展方式要有新突破。
一、从“政府主导”转变成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2003年6月省委、省政府将大理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
依托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大理以“过去,大理创造了文化;今天,文化成就了大理”为题,开展了一场关于创新认识大理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及其厚重性、多元性和丰富性的大讨论。
全州上下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提升动力,旅游又是文化外在价值的体现”形成了高度共识。
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为依托,以文化体制创新为动力,实现文化和旅游互动发展的道路。
文旅融合背景下大理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大理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文旅融合背景下大理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为题,本文将探讨大理旅游业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已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大理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也面临着旅游业发展不平衡、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如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实现大理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质大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古城、古镇、古村、古建筑等。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挖掘这些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质。
可以通过加强文化保护、修缮古建筑、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将大理的历史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中,提供更加独特、丰富的旅游体验。
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是支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大理作为一个热门旅游城市,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
例如,加大对旅游交通的投入,改善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的规模和品质;建设更多的旅游接待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服务。
四、推动旅游创新发展旅游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理可以通过创新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方式,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例如,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结合当地的文化、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推出深度游、体验游等新型旅游产品。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旅游+文化、旅游+农业等多元化发展模式。
五、促进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应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大理应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
例如,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培育传统手工艺品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举办文化创意活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大理白族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以及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理白族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以及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大理白族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优势:1. 独特的文化传统:大理白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和习俗,这些都能吸引游客来体验和学习。
2. 丰富的历史遗产:大理白族地区有许多历史遗迹,如大理古城、洱海古城等,这些历史遗迹可以吸引游客来了解和学习。
3. 自然美景:大理白族地区有许多自然美景,如洱海、苍山等,这些自然美景可以吸引游客来欣赏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4. 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大理白族地区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白族三月三、火把节等,这些活动可以吸引游客来参与和体验。
劣势:1. 交通不便:大理白族地区的交通相对不便利,尤其是到达大理白族地区的交通方式有限,这会影响游客的到访。
2. 基础设施不足:大理白族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道路、酒店、餐饮等,这会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3. 缺乏专业的旅游服务人员:大理白族地区缺乏专业的旅游服务人员,这会影响游客的服务质量和体验。
机会:1. 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体验不同的文化和景观,这为大理白族文化旅游提供了机会。
2. 城市化带来的需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越来越需要体验自然和传统的文化,大理白族地区的自然美景和文化传统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3. 政策支持: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支持,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便利,这为大理白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威胁:1. 竞争对手:其他地区的文化旅游也在不断发展,这会对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形成竞争,需要寻找差异化和独特性。
2. 环境保护问题:大理白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措施,以避免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
3. 旅游业的不稳定性:旅游业受到政治、经济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不稳定性较大,这对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形成威胁。
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1.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对交通、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大理州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大理州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理州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保护、传承和展示地方文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大理州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庆典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人类的智慧与情感,是不可再生的精神财富。
二、大理州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大理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文艺表演、习俗活动、传统工艺等多个方面。
在文艺表演方面,大理州的著名项目有摸象大会、龙船比赛等。
摸象大会是白族人民的传统节庆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摸象大会上,人们会扮成象神、象仆等形象,进行表演和游行,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龙船比赛是白族和彝族人民的传统水上竞技活动,通过划龙船比赛来迎接丰收和祈福。
在习俗活动方面,大理州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例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
这一活动中,人们会相互泼水,以象征洗去一年的烦恼,带来新一年的好运。
另外还有骑马射箭、跳火的火把舞等独特的习俗活动,充分展示了大理州的魅力与传统文化。
在传统工艺方面,大理州拥有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品,代表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洱海木刻,这是一种运用木料雕刻而成的艺术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与自然的融合。
还有布艺、绣品、陶器等多个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三、大理州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大理州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这些项目,可以保留和传承大理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从而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也为后代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自己文化的机会,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大理巍山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大理巍山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古城作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教科书,其中包括文物、古建筑、文化遗址等,无论是历史性、艺术性,还是科学性,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其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特有文化。
作为一张独特的名片,向世界展现出自身的文化魅力。
但是,在此基础之上,经济建设发展与古城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既不能以牺牲珍贵文物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
对于巍山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应综合巍山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考虑,指出一条适合于巍山古城保护与开发的路。
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并不是一对不可调解的矛盾关系,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本身就是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应在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下,合理进行旅游业的开发。
1 大理巍山历史文化古城概述1.1自然资源云南大理巍山县是设置较早的郡县之一。
地处云南哀牢山和无量山的上段,属云南省西部。
20世纪80年代末国务院把巍山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0年代初林业部批准巍宝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其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油菜、桑叶、药材等。
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也有很大的体现,其包含300多种野生植物、100多种野生禽鸟、70多种野生动物等等。
1.2 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唐初,南诏国曾在巍山古城建都,故巍山被称作南诏故都。
巍山古城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居住着彝族、回族、白族、苗族等22个民族。
小吃美食种类齐全,其中巍山扒肉饵丝、巍山蜜饯等,在云南一代颇负盛名。
巍山古城文物古迹众多,如巍山古城、拱辰楼、星拱楼等,至今仍保留着明代时期的城池结构,被御为“文献名邦”,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形,其不仅为历史文化考察者提供了调研基地,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代表,传递出巍山古城的独特魅力。
2 大理巍山历史文化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存在问题2.1政府管理稍显不足在建设过程中,政府缺少指导性的政策,巍山古城开发的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对古城价值内涵的挖掘,没有体现出巍山古城价值的精髓。
大理的旅游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理的旅游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中西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
然而,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如何实现大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得保护好大理的生态环境。
大理的苍山洱海是其标志性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当加强对苍山洱海生态系统的保护,严格控制周边的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污水排放和垃圾倾倒。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洱海的水质持续改善。
对于苍山的森林资源,要严格限制过度砍伐和不合理的开发,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大理旅游业的灵魂所在。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维护,确保其历史风貌得以完整保存。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设文化课程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大理的文化。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关键。
旅游从业者应当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加强对导游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能够为游客提供准确、丰富的旅游信息和优质的导游服务。
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也应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舒适、卫生、安全的住宿和饮食环境。
此外,要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推动旅游产品创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大理还可以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
例如,可以组织游客参与洱海的生态保护活动,让他们在旅游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可以开设白族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让游客亲手制作白族的传统工艺品;还可以打造一些具有特色的民宿和度假村落,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舒适的度假体验。
大理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举措有哪些
大理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举措有哪些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中西部的城市,以其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大理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理加大了对交通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提高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
市内的交通也得到了优化,公交线路更加密集,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的投放满足了游客的短途出行需求。
同时,大理还加强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设施,提升了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住宿方面,不仅有高档酒店满足高端游客的需求,还有众多特色民宿和客栈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二、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大理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白族的三道茶、扎染、大本曲等。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体验这些文化,大理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景区内,设置了文化展示区和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自参与扎染制作、品尝三道茶、欣赏大本曲表演。
此外,还举办了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如三月街民族节、火把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为了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大理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
加大了对“黑导游”“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
建立了旅游投诉快速处理机制,游客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投诉,相关部门能够迅速响应并解决。
同时,加强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大理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
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展示大理的美景和特色文化,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的关注。
与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和特色旅游产品。
同时,还邀请网红和旅游达人来大理体验,通过他们的分享和推荐,提升了大理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如何
大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如何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中西部的城市,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那么,大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究竟如何呢?大理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
洱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理的大地上。
湖水清澈,周边山峦起伏,景色迷人。
近年来,围绕洱海的旅游开发不断推进。
修建了多条环湖公路,方便游客自驾或骑行欣赏美景。
同时,沿湖还建设了许多特色民宿和客栈,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洱海的宁静与美丽。
苍山,也是大理的一大自然瑰宝。
山峰高耸,云雾缭绕,景色壮观。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领略苍山的魅力,开发了多条登山索道,并设置了合理的登山路线和观景平台。
游客可以在登山过程中欣赏到各种珍稀的植物和独特的地质景观。
除了洱海和苍山,大理还有蝴蝶泉、鸡足山等自然景点。
蝴蝶泉以其美丽的传说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游客,而鸡足山则是佛教圣地,山上的寺庙和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大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大理古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古城内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传统的街道布局,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为了保护古城的风貌,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过度商业化开发,同时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景区经过精心规划和建设,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佛教文化,欣赏到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文物。
喜洲古镇、双廊古镇等也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
这些古镇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旅游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在大理的开发同样独具特色。
白族是大理的主要民族,他们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丰富多彩。
在白族村寨,游客可以欣赏到白族的三道茶表演,品尝特色美食,参与传统的手工艺制作。
此外,白族的传统节日,如三月街等,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活动。
然而,大理的旅游资源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旺季时,游客数量过多,导致交通拥堵、景区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模式大理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空间模式李云晋内容摘要:大理洱海区域历史悠久、文物荟萃,遗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物,成为我州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更有效地、持久地开发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资源,本文结合我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了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五种保护性开发空间模式及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健词:悠久的历史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空间模式基本原则大理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处滇中高原与滇西纵谷区交接地带,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居住着白、彝、汉、回、傈僳、苗、纳西、阿昌、普米等13个民族。
其中、白族人口占有率33.17%,是自治州的主体民族。
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白、彝等各民族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各民族间的不断融合与交往,创造出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
汉代这里又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中原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就在这里定都,大理一度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大理物华天宝,文物荟萃,遗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物,成为我州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大理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大理州是指以洱海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地域,大致包括澜沧江中上游以东、腊铺河至冲江河以南、无量山和哀牢山及礼社江以北、东至金沙江中游及其支流渔泡江和平川大河的区域范围。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地理区域,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了灿烂的区域古代文明,遗留下了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大理州2008年5月份的统计资料综合分析,全州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另有14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61项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近十万件的可移动文物。
参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世界遗产公约》对物质文化遗产对象、范畴界定分类法,可将我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文物类文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古代、近代乃至现在的物质文化遗存(如遗物、遗迹)的总称,是人们建造和制作的各种遗留。
[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划分,文物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1、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一般为人们制作的物品,可按物品的质地、使用功能、性质的不同划分文物类别。
目前我州的可移动文物数量众多,质地和品类繁杂,收藏机构多,收藏渠道较为复杂,但主要是由大理州内的国家收藏机构收藏保管。
其中,大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3万余件之多,是我州主要的文物收藏单位。
其次是大理市博物馆也收藏着数量较多的文物。
另外、大理州12个县(市)文物管理所、大理三塔文物管理所、剑川石钟山石窟文物管理所、州内部分县(市)文化馆和图书馆及社会民间个人也都收藏着一定数量的文物。
州内国家收藏机构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大部分是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其次是调查征集或采集及捐赠而来,经过了各级文物收藏机构的筛选并按文物保管的程序分类收藏或陈列。
就这些文物的收藏分类看,有大理洱海区域不同历史时代的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
2、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一般为人为建筑对象,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窑址、古作坊、采矿冶炼遗址、屠宰场、古战场、古建筑(宫殿、民居、宫观、寺庙、石窟寺、祭坛、石牌坊、石阙、陵园、亭、台、榭、桥、塔、园林)、摩崖石造像、崖画、革命遗址、纪念性建筑物,等等。
[5] 现依此作为参照,把我州重要的具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划分出以下几种类别:(1)古文化遗址:指古代人类社会生活及生产活动中所遗留下的遗迹,它蕴含着丰富的古代人类活动信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古文化代表性遗址有:剑川海门口新石器时代居住遗址(约5000年)、宾川白羊村文化遗址(约3700—4000年)、永平新光文化遗址(约3700—4000年)、大理海东银梭岛(含银梭岛)贝丘遗址(约5000年)、大理海西马龙遗址(约3200—3400年)、祥云清华洞新石器洞穴遗址(年代与大理海西马龙遗址相当)、剑川海门口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商代晚期)。
唐代至清代古文化代表性遗址:大理太和城遗址(南诏)、巍山龙于图山遗址(南诏)、巍山蒙舍城遗址(南诏)、洱源德源城遗址(南诏)、大理阳苴咩城遗址(南诏大理国)、弥渡白岩城及金殿窝遗址(南诏大理国)、大理白王城遗址(南诏大理国)、大理三阳城遗址(南诏大理国)、大理龙口城遗址(南诏大理国)、大理龙尾城遗址(南诏大理国)、宾川州城古城墙遗址(明代)、李文学彝族农民起义遗址(清代)。
(2)古墓葬:是指古代人类对死者采用各种埋葬方式遗留下的墓葬遗迹。
其中具有重大考古价值代表性古墓葬有:祥云红土坡战国石棺墓群(青铜时代)、祥云检村石棺墓群(青铜时代)、祥云大波那铜棺墓(青铜时代)、宾川古底石棺墓群(青铜时代)、大理大唐天宝战士冢(南诏)、剑川中科山古墓群(元、明)、云龙顺荡火葬墓群(明代)。
(3)古建筑: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来看在建筑式样上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及审美价值。
按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外观艺术造型及结构特点又分为古塔建筑、寺庙殿宇建筑、白族民居建筑、石牌坊。
古塔建筑:大理佛图寺塔(南诏)、大理崇圣寺三塔、(南诏大理国)、祥云水目寺塔(大理国)、大理弘圣寺塔(大理国)、巍山圆觉寺双塔(明代)。
寺庙殿宇古建筑:巍山巍宝山道观古建筑群、宾川州城文武庙(明代)、大理圣源寺观音阁(清代)、大理凤仪文庙(清代)、剑川景风阁(清代)、鹤庆文庙(清代)、宾川鸡足山祝圣寺(始建于明代)、巍山文华拱辰楼(清代)、巍山玉皇阁及文华书院(始建明代,清代重建)、祥云东城门洞及钟鼓楼(明代)、巍山文庙(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
白族民居建筑群:大理喜州白族民居古建筑群、剑川沙溪兴教寺及寺登街古建筑群、剑川西门街明代白族古建筑群。
石窟:剑川石钟山石窟(南诏大理国)、大理海东挖色石窟(南诏大理国)。
石牌坊:洱源邓川乡贤坊(清代)、云龙诺邓牌坊(清代)。
(4)石刻、岩画:漾濞苍山岩画(东汉)、剑川金华山摩崖石刻(南诏大理国)、大理南诏德化碑(南诏)、大理元世祖平云南碑(元代)、段信苴宝摩岩碑(元代)、云龙顺荡火葬墓群石刻(明代)、剑川中科山火葬墓群石刻(明代)、祥云董友弟石刻(清代)、剑川苏家坟墓群石刻(清代)。
(二)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2008年4月2日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七条提出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1、保存文物特别丰富;2、历史建筑集中成片;3、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4、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我州符合上述条件,并已申报批准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巍山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剑川县沙溪镇、云龙县诺邓村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漾濞、剑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宾川县州城、祥云县云南驿镇、洱源县凤羽镇、洱源县双廊镇(现划为大理市)。
三大理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空间模式通过对大理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综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很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州存在着资源与产品不匹配的突出问题,真正形成产品的遗产资源不多,还有大量的资源闲置,未能发挥出功能作用。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其物尽其用,本文将结合我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及分布特点,针对不同空间类型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出以下几种保护性的空间开发模式。
(一)综合性博物馆模式我州拥有数量众多的大理洱海区域不同历史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这些资源存量丰富、品类繁多,涉及历史上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军事活动、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领域。
这类资源数量虽多,但器物体量小,所蕴含的信息量也就小,若分散保管与开发利用,则使用成本高、效率低。
因此,对于这类资源最好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就是建立综合性博物馆,通过综合性博物馆将那些分散的文物集中收藏,变零碎为系统,按文物收藏规定程序进行分类保管和展示。
在保管过程中,要根据馆藏文物的质地特性,如,质材、工艺等,制定出保护方法措施。
运用科学的技术防护手段,对文物进行保养维护。
在陈列展示方面,必须结合馆藏文物的分类及特点,将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制定出系列性强的陈列大纲,根据大纲作出设计规划。
重点突出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文化,并把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化艺术作为设计的亮点。
其次是白族的历史文化,白族是自治州的主体民族,白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生产活动、宗教信仰、语言服饰也是陈列的主要内容。
通过陈列展示,使旅游观众对大理的历史及白族文化有深刻认识和印象,从而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观众。
只有这样的陈列展示,博物馆所收藏的这一类文化遗产资源的功能与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二)遗址博物馆模式在考古领域,遗址是指清代以前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包括城堡废墟、宫殿址、村址、居址、寺庙址,还包括当时一些经济性建设遗址,如采石场(坑)、窑穴、窑址、贝丘等。
我州的古遗址资源较为丰富,有人类居住遗址、宫殿址、宗教祭祀台、古城墙址等等。
其中有:云贵高原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址和中国目前所发现最早的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剑川海门口遗址[6];我省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宾川白羊村遗址和永平新光遗址;云南省新石器时代唯一可见的贝丘遗址—大理银梭岛遗址。
这几处遗址都是我州最具区域性文化特征及最具影响力的遗址,其出土文物最多,文化内涵最为复杂。
可选择在这几处地点开发建立遗址博物馆,即可以将这些珍贵的人类文化遗迹保护下来,又可以通过遗址博物馆的形式向游客观众展示遗址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在对遗址开发利用建立遗址博物馆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保存它们具有的“原址、原状、原物”,以保存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信息。
遗址博物馆建设时,在馆址范围、展示区域、建筑规模及建筑风格等方面,要经过反复论证,制定出建馆方案。
遗址博物馆的设计,一定要结合遗址自身特点、文化内涵、周边环境及地貌特征,避免主观盲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