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本群体结构与制种产量的构成
制种技术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高温不育型不育系制种的基地要求、两个安全期安排、父母本高产群体结构与栽培管理、花期预测与调节、异交态势及改良、人工授粉、病虫防治、收割干燥、母本育性监控与种子纯度判断的技术及制种田间调查记载内容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高温不育型不育系的杂交制种。
2 制种基地的要求2.1 制种基地育性安全期的要求分析制种基地在预期的育性敏感期内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日平均温度,计算该不育系在此基地制种的育性安全系数,找出育性安全系数为 1 的育性安全期,母本育性安全期要求≥25 d。
2.2 制种基地抽穗扬花安全期的要求从始穗到授粉结束出现连续3 d以上整天降雨天气的机率<20%;日最高温度≤35 ℃,日最低温度≥23 ℃;相对湿度75%~90%;光照充足。
2.3 制种田块的要求山荫田、冷浸田和育性敏感期灌溉水温≤25℃的田块不安排制种。
2.4 收割期安全要求黄熟期至收割后3 d内连续2 d以上降雨天气的机率<20%。
2.5 其它要求基地制种稻田集中连片,肥力水平中上,排灌方便,旱涝保收。
无同科植物检疫性对象。
前作落田谷经处理后不影响种子纯度。
3 制种季别3.1 夏制单季稻区或单双季稻混栽区的中稻生产季节制种,始穗期在7月25日至8月10日。
3.2 秋制双季稻区晚稻生产季节或单季稻区的制种,始穗期在8月10日至8月20日。
4 制种隔离制种田隔离间距≥100 m,或隔离区内种植的非父本的水稻与制种母本的始穗期相差≥20d。
或隔离区内有山丘、树林、村庄房屋作为屏障隔离;或在隔离区范围内种植与制种田相同的父本。
5 制种父母本群体结构要求5.1基本群体结构父母本的基本群体构成详见附录J。
5.2 苗穗群体构成5.2.1 父本群体苗穗指标早稻类型组合制种父本适宜栽小双行,行比2︰10~12,亩插3870~5500穴。
湿润育秧,中苗(叶龄5.0~6.0叶)移栽,每穴插6~8 个基本苗,亩插足3.0万基本苗;旱育或塑料软盘育秧,小苗(2.5~3.5叶)移栽,每穴插4~5个基本苗,亩插足2.0万基本苗。
优化群体结构提高3优18制种产量
表 3 亩产 2 0 k 0 g以上 的 田块 父 母本 组成 父 本 母 本 亩 产 量 亩 穴 数 每 穴穗数 亩有 效穗 亩 穴数 穴穗数 每 亩有效 穗 ( 穴) 万 ( 万穗 ) ( 穴) 万 ( 穗) ( g 万 k)
103 6 .
般 93 — 0 o :0 1 :0始 花 ,0 3 1 :0左 右 进 入 盛 花 , 1 3 — 1 :0
4 0℃ , 本无 柱头外 露 , 包颈 。 基 不
C1 4 8由 北 方 杂 交 粳 稻 工 程 技 术 中 心 育 成 。 苏 北 在
1 :0 花 。单 颖开 花历 时 3 2o 终 0~5 i , 0r n 开颖 角 度 3 a O
一
产, 必须创 建合理 的群 体结构 。
表 1 母 本 基 本 苗 与 制种 产 量
基本苗f 万苗/ 亩)
34 I 43 I 56 , 64 I 70 . 76 .
有效穗( 万穗/ 亩)
1 .8 57 1 .5 64 1 .2 77 2 .9 05 2 I8 43 2 .1 50
维普资讯
・
种 子科技 ・
・0 7 6 ・ 20 ( )
中 图分 类 号 : 1 . 8 S5 0 13 文 献标 识 码 : A
・ 实验研 究 ・
文 章 编 号 :10 — 6 0 2 0 )6 0 5 — 2 0 5 2 9 (0 70 — 0 0 0
优化群体结构 提高 3优 1 制种产量 8
严 紊娥 , 李必 忠 (淮安 市农 业技 2 0 1)
要 : 据 杂 交粳 稻 3优 1 亲本 特 征 特 性 , 提 高 3优 l 种 产 量 的合 理 群 体 结 构进 行 探 讨 。 结果 表 明 。 理 的群 根 8的 对 8制 合
作物栽培学(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第一节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作物产量作物产量是作物一生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作物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计算生物产量时通常不包括根系(块根作物除外)。
•经济产量栽培作物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叫做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
经济系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
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
•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关系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
•产量构成因素作物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经济产品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
作物产量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构成因素。
作物产量=株数×单株有效穗(分枝)数×每穗(分枝)粒(果荚)数×(每果粒数)×粒重•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穗数×单穗粒敷×粒重或穗数×单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豆类作物为产量:株数×单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荚数×单荚实粒数×粒重•薯类作物产量:株数×单株薯块数×单薯重•棉花的产量:株数×单株有效铃数×单铃籽棉重×衣分•油菜的产量:株数×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角果数×每果粒数×粒重•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产量构成因素之间为乘积关系•产量构成因素相互间很难同步增长,往往彼此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株数(密度)与单株产品器官数量间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对前者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产量因素形成的特点产量因素的形成是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时期依次而重叠进行的;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这种调节主要反映在对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上。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产量性状及效益比较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产量性状及效益比较摘要通过杂交水稻特优175制种组合母本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示范比较,显示母本直播最为省工、节水。
然而父母本共生时间长的制种组合,在前茬无法让地的情况下,母本实施抛秧或机插秧比中苗移栽更为有利。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不同栽培方式;产量性状;效益杂交水稻制种是一种劳动相对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尤其是制种母本移栽季节紧、用工多、工时长、劳动强度大。
为了探索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省工、节本的栽培方式,为杂交水稻制种轻型栽培和实施半机械化制种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的抛秧和机插秧试验示范。
1实施概况(1)试验设在十工区何伯美承包地,前茬为小麦,土质为黑粘土;制种组合为特优175(龙特浦A×NA175);设置母本抛秧1.31hm2,机插秧0.13hm2,中苗和直播以相邻大面积制种田块作对照。
(2)制种父本分两期播种,♂1 4月30日,♂2 5月12日。
母本用种量均为41.25kg/hm2,浸种催芽后播种。
制种父本规格,行比2∶14。
父本株行距20cm×20.7cm,单本或双本,栽足4.5万穴/hm2。
(3)母本机插秧:6月9日播种,6月23日机插,幅宽2.7m,行比2∶12,株行距10cm×30cm;母本抛秧:5月31日播种,6月13日抛秧,密度为31.2万穴/hm2;母本中苗移栽:5月29日播种育秧,6月20日移栽,株行距10cm×13cm,2~3本栽,栽足35万穴/hm2;母本直播:5月31日播种,成秧密度45万株/hm2。
(4)肥水运筹,防病治虫,化学除草,割叶喷“九二○”,去杂保纯。
根据栽培方式、生育进程,采取相应的田管措施。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栽培方式的母本成穗率制种母本收获前取样考查数据表明,母本机插秧制种的成穗率高。
比中苗多3.0穗/穴,比直播多5.4穗/穴,每穗总粒数高于直播13.02粒,与中苗接近。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构成因素一、产量构成因素作物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单位面积的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
影响作物产量的直接函数,叫做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二、产量形成的特点1、以收获营养器官为目的的作物2、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作物三、产量因素间的相互关系1、产量因素的相互制约2、产量因素的相互补偿四、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1.作物产量和光合作用作物产量的形成是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利用光合器官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最后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即收获产品的过程,因此,光合作用是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光合作用与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的关系式如下:生物产量=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光合时间-消耗(呼吸、脱落等)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从上式可以发现,利用适宜的光合面积,提高光合强度,有效地延长光合时间,并减少一定的消耗,提高经济系数等均可提高产量。
2.作物群体作物群体是指该种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高产群体的特点:①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保穗(果)增粒增重。
②主茎和分枝(蘖)间协调进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株型,减少无效枝(蘖)的消耗。
③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个体内部器官之间协调发展。
④生育进程与生长中心转移、生产中心(光合器官)更替、叶面积指数(LAI)、茎蘖枝消长动态等诸进程合理一致。
⑤叶层受光态势好,功能期稳定,光合效能大,物质积累多,转运效率高。
3.源、库、流理论(1)基本概念“源”就是指光合产物供给源或代谢源,是制造和提供养料的器官,主要指作物茎、叶为主体的全部营养器官。
“库”指光合产物贮藏库或代谢库,主要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及其接纳养料的能力,也就是接纳或最后贮藏养料的器官,如籽粒、花果、幼叶、根系等。
源是产量库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一般情况下,源大即光合作用面积大、光合能力强、光合时间长、光合产物消耗少,加上光合产物积累和运转至收获产品的比例高(库大、流畅),产量就高。
制种玉米栽培技术规范
制种玉米栽培技术规范玉米单交制种是利用杂种优势这种生物学现象,达到增强玉米生长发育的抗逆性,来提高玉米产量的一项实用技术。
通过多年来对制种技术的总结分析,认为单交玉米制种、种籽质量的好坏、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一是制种区域的自然条件,二是亲本的纯度,三是制种管理、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四是一播全苗。
1 选好制种基地1.1 安全可靠的隔离区,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很高,达95%以上,它的花粉粒能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飘游很远。
因此,在玉米制种田四周的隔离范围内严禁种植不同品系的玉米,空间隔离区不少于300米。
高杆作物隔离宽度不少于150米,并且高杆作物高度在2米以上。
田间四周必须用父本封闭。
1.2 选地:选择有隔离条件的也无自生玉米的地。
要求中上等肥力以上的土壤质地,肥力均匀,无沙砾石,排灌条件良好,便于管理,且不易遭人、畜危害的地块。
2 掌握品种特性,把好种子质量关,进行种子处理2.1 认真了解亲本特性。
在上年应该进行试种,掌握第一手资料。
2.2 合格种子的主要指标合格种子实质上是如何保证生产合格种子质量的问题,按国家种子标准,其玉米单交种主要指标:一级种子标准:净度98%以上,纯度98%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份13%以下;二级种子标准:净度98%以上,纯度96%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份13%以下。
2.3 人工粒选,亲本测纯:一是引进或接收新品种时,要做到严格检查,查看该品种的种子标签和说明书,仔细检查包装件(袋或箱)有无漏破,种子有无混杂。
二是进行人工粒选,把亲本种子中的霉种和破粒挑选出来,避免播种后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2.4 种子包衣:现有包衣剂都有防治病虫害作用,并拌有微量元素,有促进发根、壮苗作用。
父母本均用包衣剂包种。
包衣剂包种时要求包衣均匀、不要漏包,在播种前7—10天包衣,晾干待播。
在种子处理时,必须彻底清扫干净所在的场地、仓库、使用工具,并应固定专人负责,包干到底。
2.5 严格防杂:播种不同品种时,播种机具一定要严格清理干净,切实注意先播的种子是否遗留在机具中。
父母本行比对晚稻甬优9号制种产量的影响
期相遇 和花 时相逢 、激素 应用 、辅助授 粉技 术等是 杂交水 稻 制 种 产量 的关 键 因素 ,父 母 本 行 比直 接影 响父 母本群 体结 构 的合理性 ,是决 定制 种产量
的 一 个 重 要 因素 。 为 探 索 不 同 父 母 本 行 比对 甬
父本 I 于 6月 1 期 3日播 种 , Ⅱ期 6月 1 8日播 种 ,2期 父本 均于 7月 3日移栽 。母本在 5月 1 t 5E 播种 ,6月 1 2 1 栽 。肥 水 管 理 和 防病 治 虫 除 草 3移
推 广 应 用 。 提 高 制 种 产 量 ,是 使 该 组 合 得 到 更 大 生 产 与 发 展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父 母 本 群 体 结 构 、花
2期 父 本 ,统 一 采 用 大 二 行 栽 插 , 父 本 株 距
3 m× 0e 0 e 2 m,母 本株 距 2 m X 0e 0c 2 m,父母本 间 距 3 m;母 本 单 本插 ,父本 2~3本 丛 插 。试 验 0e
张耿 苗’ ,周 明 玉 ,黄 德 忠 俞 法 明 ,
( . 浙 江 省诸 暨市 农 技 推 广 中 心 ,浙 江 诸 暨 1 3 1 0 ;2 浙 江 省 农 业科 学 院 作 物 与 核技 术 利 用 研 究 所 ,浙 江 杭 州 1 80 . 30 2 ) 10 1
摘 要 :对 甬优 9号 制 种 进 行 父 母 本 2 6~1 : 2等 7个 不 同行 比的 对 比试 验 。结 果 表 明 ,距 离 父 本 越 近 的母 本 行 结 实 率 越 高 ;随着 父母 本 行 比 的增 加 ,母 本 平 均 结 实 率 呈 降 低 趋 势 , 单 位 面 积 有 效 穗 数 增 加 , 每 穗 总 粒 数 、
杂交猪生产体系的一般结构
商品场杂交猪的性能
二、猪的繁育体系建设
完整的繁育体系是指以原种场为核心,繁 殖场为中介和商品场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繁 育体系。生产中,多采用经筛选确定的24品种(系)的经济杂交的方式来进行。 完整的繁育体系,一般可划分为以下三种 类型,即原种场、繁殖场和商品场。
金字塔式繁育体系
曾祖代 祖代
种 繁
约克夏母猪 x 约克夏公猪 约克夏母猪 x 长白公猪 长大母猪 x 杜洛克公猪
约克夏后代 长大父母代 商品猪
父母代
商品生产
三、繁育体系的主要形式
引进品种(AB) 引进品种(AB)
原种场 繁殖场
地方品种(C) 地方品种(C)
B♂ A♂
×
FBC ♀或 FBC
C♀二元杂种 商品场×三元杂种 商品场♂
三、繁育体系的主要形式
2.繁殖场 繁殖场在金字塔繁育体系中 处于中间阶层,起着承上启下(商品场 )的重要作用。它的基本任务是将育种 场所培育的纯种(系)猪进行扩大繁殖, 或按照统一的育种计划进行品种(系) 间杂交而生产杂种幼母猪,以提供商 品场补充猪群所需要的后备幼母猪。
分两级: 一级繁殖场:纯繁,提供纯种种猪 二级繁殖场:同品种的品系间杂交,向商 品场提供系间杂种。
3.商品场 商品场处干金字塔体系的底 层,构成繁育体系的基础,它的母猪 数量占完整体系母猪总头数的最大份 额。它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好父母代的 杂交以生产有计划杂交的商品世代肉 猪。
商品场的三种形式:
第一种:自己不养种猪,只养杂交猪 第二种:专门生产利用仔猪
第三种:自繁自养杂交猪
各类型的作用及关系
━在育成方法上,已不局限于近交一种途径,而是包
括杂交、合成等各种手段
品系的优点:
玉米制种的常识
玉米制种的常识制种玉米的常识1、按籽粒形态及结构可将玉米品种分为9中: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粉质型、甜质型、糯质型、甜粉型、爆裂型、有稃型。
2、按生育时期可分为:1、早熟:春播70-100天,夏播70-85天,需积温≥2000℃-2200℃。
14-17叶,千粒重150-200g。
2、中熟:100-120天,85-95天,≥2300-2500℃,200-300g。
3、120-150天,大于96天,≥2500-2800℃,21-25叶,300g左右。
3、按叶片与茎夹角角度:1、紧凑型:穗上小于25度,穗下小于40度。
2、平展型:小于35度,茎下小于45度。
3、中间型:介于两者之间。
4、单交种:两个自交系杂交,包括正交与反交;三交种:单交种与自交系杂交;双交种:两个单交种杂交;顶交种:一个品系与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
5、花期预测的方法:1、标叶调查:根据双亲的总叶数,选择有代表性的父母本各3-5个点,每点各选典型株10株,定期标叶调查父母本的叶数,期方法是每隔5片叶做一次标记,整个生育期内做3次。
根据双亲叶片出现的多少,预测双亲发育快慢,若母本已出的叶片数保持比父本多1.5-2片叶时,表示双亲能够良好相遇。
2、剥叶调查法:双亲拔节后,选有代表性的植株剥出未出叶片数,根据未出叶片数来测定双亲花期是否相遇。
若母本未出叶片数比父本未出叶片少1.5-2片,表明花期相遇良好。
如超过2片或少于1.5片,则有可能相遇不好,在大喇叭口期用该法检查准确度很高。
3、幼穗分化查看法:拔节孕穗期,在制种田选择有代表性的样点,每点取有代表性的父母本植株3-5株,剥去叶片,检查幼穗大小,如果母本的幼穗分化早于父本一个时期,既预示花期相遇良好,否则就可能不相遇。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要点一、选地隔离杂交制种田与生产田不同,它的四周必须有严格的隔离区,这是保证杂交种子纯度的前提。
隔离分为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和障碍隔离。
1、空间隔离在生产实践中,香格里拉县多数利用山区等自然条件,进行空间隔离,保证了种子纯度上更安全更可靠。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论文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摘要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在两系杂交粳稻的推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通过合理密植、预测和调节花期、喷施九二○提高异交结实率、去杂保纯等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以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054-01中国两系杂交籼稻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两系杂交粳稻的发展却十分缓慢。
粳稻种植以常规粳稻为主,两系杂交粳稻面积很小。
限制两系杂交粳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两系杂交粳稻的制种产量较低,制种成本比较高。
为此,就提高两系杂交粳稻制种产量和质量进行探讨,以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提供依据。
1 提高制种产量1.1 合理密植1.1.1 确定合适的父母本行比。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通常父母本行比为2∶10,肥水条件较好的田块则扩大到2∶12[1]。
具体行比应根据父母本的植株高矮、播插期长短和花粉量的多少来确定,父母本行比过小则母本土地利用率就会过低,行比太大则会影响父本授粉效果。
一般播插期较长的父母本,父本栽植较早,穗大,分2期进行播种,行比可适当扩大,反之则适当缩小行比。
1.1.2 适时早栽。
杂交粳稻制种母本生育期较短,有效分蘖期也短,在田块茬口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培育壮秧,早栽秧,给分蘖、穗分化留出足够时间,促其早发,提高田间有效穗数,并给调节花期留出足够的时间。
1.1.3 插足基本苗。
母本足穗,父本足粉是两系杂交粳稻制种田夺取高产的关键,合理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基本苗数,确保有效穗数,同时控制无效分蘖,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后期植株生长整齐,抽穗集中,有利于授粉[2-3]。
一般母本株行距为11~12 cm×13~16 cm,父母本之间为22~25 cm。
如父本分2期播种,则一期和二期父本间隔栽插,栽插2穴一期父本紧跟着栽插2穴二期父本,以此类推,这样可减少一期父本对二期父本的遮光影响。
浅析水稻杂交育种方法及发展方向
农 技 推 广2021年第14期新农民浅析水稻杂交育种方法及发展方向蒋建军,胡荣华(衡南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湖南 衡阳 421131)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天需要向社会供给大量的水稻和其他农副产品才能满足我国人口粮食的需求,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
我国当前的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主要阐述了水稻杂交育种的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稻杂交;育种技术;方法探究;未来发展0 引言现阶段,我国的杂交水稻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尤其是“籼型三系”配套水稻杂交技术实现以来,我国各个地区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研究杂交水稻技术,在育种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此外,我国的杂交水稻研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提升了每年杂交水稻的年产量。
1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关键技术1.1 杂交水稻父母本播种差期安排与预测技术在杂交水稻制种研制的过程中,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是杂交水稻制种研制成功的关键。
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我国杂交水稻组合父母本生育周期相差较大,导致父母本相遇难度增加。
为此,科学家在研究父母本水稻生长花期相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工作。
此外,父母本在生育期主要受到温度和光照条件的影响,导致父母本水稻的花期香味过程不太理想,经常会出现水稻秧苗素质低和水肥条件不足等问题。
1.2 杂交水稻父母本花期相遇调节技术因为父母本水稻花期的相遇直接决定杂交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我国许多的专家认为,父母本水稻同期抽穗阶段是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最佳阶段,父母本花期相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父母本水稻花期的理想相遇。
主要指母本水稻头花不空,父本水稻尾花不丢,从而在盛花期相遇。
其次,父母本水稻花期相遇。
该种类型指的是父本或母本水稻的初始开穗期比水稻理想花期的相遇推迟或者提前2~3d,目的是保证父母本水稻在盛花期相遇。
再次,父母本水稻花期基本相遇。
该种类型指的是父母本水稻在开始结穗期状态理想,并且能够推迟3~5d或者提前3~5d相遇,可能在盛花期有部分的父母本水稻花期相遇。
武科12 杂交制种父母本行比优化配置及栽培模式研究
武科12杂交制种父母本行比优化配置及栽培模式研究冯宜梅 陈丽萍 赵尔旭 张登元 赵大有 王陆庆(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武威733000)摘要:根据武科12的品种特性,对在杂交制种过程中不同父母本行比、栽培模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栽培模式不同,产量差别也较大,其中70cm半膜覆盖宽窄行种植(A3处理)>全膜覆盖等行距种植(A2处理)>140cm半膜覆盖等行距种植(A1处理);在4种父母本行比田间配置下武科12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产量表现为行比1∶6>行比1∶7>行比1∶5>行比1∶4,各父母本行比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最终确定在母本密度相同时,70cm半膜覆盖宽窄行种植、父母本行比1∶6的配置下武科12制种产量最高。
关键词:玉米;武科12;制种;父母本;优化配置;高产栽培玉米制种产业是甘肃河西地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覆膜栽培是甘肃省玉米生产的重要措施,可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增加春玉米的产量[1-2]。
不同的地膜覆盖方式通过调节耕作表层温度、湿度对玉米的产量存在不同的影响。
另外,在玉米制种实际生产中父母本行比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制种田群体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田间父本花粉分布的均匀性,进而影响制种产量[3-5]。
本研究探讨自育玉米杂交种武科12高产制种最有效栽培模式及合理父母本行比配置,旨在提高该品种的制种产量和农民的制种效益,为进一步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6]。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武科12(国审玉20180063,甘审玉20190047)是由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甘肃武科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选育的玉米新品种,组合来源武6109×武9037。
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合甘肃中晚熟春玉米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等同一生态类型区种植。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1)作物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
(2)作物产量可以分解为几个构成因素,并依作物种类而异。
例如,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为:产量=穗数错单穗粒数错粒重,或产量=穗数错单穗颖花数错结实率错粒重,豆类作物为产量=株数错单株有效分枝数错每分枝荚数错单荚实粒数错粒重,薯类作物为产量=株数错单株薯块数错单薯重等。
田间测产时,只要测得各构成因素的平均值,便可计算出理论产量。
(3)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随产量构成因素数值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作物在群体栽培条件下,由于群体密度和种植方式等不同,个体所占营养面积和生育环境亦不同,植株和器官生长存在着差异。
(4)一般说来,产量构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往往彼此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但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株数(密度)与单株产品器官数量间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
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存在着实现高产的最佳组合,说明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时,产量可以提高。
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培育(农学1002)
4、在此基础上,控制群体LAI大小,最大LAI在孕穗期出现6-7,并于孕穗 期封行;
5、在此基础上,延缓花后叶面积和根系的衰老速率。
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培育
一、产量结构
•(一)产量的构成因素
产量=穗数X粒数X粒重
=穗数X单穗重
=总结实粒数X粒重
单位面积穗数
×
×
穗粒数
×
千粒重
始于出苗,决定于分蘖期 至拔节期两极分化,定形 于开花期左右。
始于单棱期,决定于孕穗 期至开花期,定形于开花 后10天左右。
始于开花期,决定 于灌浆期,定形于 成熟期。
培育大穗的途径
• 增加每穗小穗、小花分化数是提高结实 粒数的基础。
• 减少小穗小花的退化数是提高结实粒数 的关健。
3、粒重形成
• 籽粒灌浆物质的来源 花后光合物质生产 花前贮藏物质运转
70-90% 10-30%
• 提高粒重的途径
提高花后物质生产是关键,增加花前 贮藏物质有利于提高粒重。
籽
播
孕抽开粒乳蜡完
(%)
(g)
千粒重 穗 重 (g) (g)
1穗株 2穗株 3穗株
4穗株
5穗株
31.51 31.51 27.65
8.68
0.65
36.03 36.29 38.26
38.23
-
35.41 1.28 36.51 1.32
37.19 1.44
38.51 1.49
-
-
7穗株
-
-
-
-
8穗株
-
-
-
-
种子生产技术总复
第三节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合理利用
一、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义及概念 (二)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有关概念 1、植物新品种 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 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 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2、植物新品种权 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 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 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 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
(一)区域试验的组织体系 1、国家级区域试验 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 服务中心负责组织。 2、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区域试验 由 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种子管理部门与 同级农科院负责组织。
⑴有2年以上育种单位的品比试验结果; ⑵品种(系)的性状稳定,显著增产,且比对照增产 10%以上,或增产效果虽不明显,但有某些特殊优良性 状,如抗逆性、抗病性强,品质好,或在成熟期方面有 利于轮作等。 (一)区域试验的组织体系 1、国家级区域试验 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 组织。 2、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区域试验 由省(直辖市、 自治区)的种子管理部门与同级农科院负责组织。
(二)栽培试验 栽培试验的内容主要有:密度、肥水、播 期及播量等,视具体情况选择1—3项,结 合品种进行试验。
三、试验总结 1、试验点总结 2、主持单位总结
第二节 新品种审定与品种登记管理
品种审定的意义与任务(意义、
任务)
品种审定与登记管理(农作物品种
区试审定的发展、组织体制、审定与登记 程序)
第二节 栽培品种的特性与防杂保纯
一、栽培品种的特性 (一)经济性 (二)时效性 二、栽培品种的DUS三性 品种DUS三性,是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简称, 是品种的3个基本属性。 特异性:是指某个品种具有1个或多个不同于其他品种的 形态、生理等特征; 一致性:是指某个品种个体间的植株性状和产品主要经 济性状的整齐一致程度; 稳定性:是指品种繁殖、栽培时特异性和一致性保持不 变。
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培育
面积随叶片消亡而衰减,至成熟期LAI为0
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消长模型
1—过大群体 2—高产群体 3—过小群体
9
8 7
Ⅰ
Ⅲ
Ⅱ
1
6
5
2
第一期,关系到
能否形成早发壮
苗和足够有效分
Ⅳ
蘖,高产群体不 宜太低
第二期,关系到 安全越冬,群体 适度生长
群体结构的自动调节,有一定的时间性(其调节能力
是小麦对环境适应的过程,出现越早的指标其调节能力 越强,蘖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顺序性(肥水 →分蘖数→穗数→粒数→粒重→产量),而且影响逐渐 减小。另外自动调节有一定的限度,过密或过稀的群体, 最终都不会调到理想水平,产量较低,因此自动调节是 次要的,主要是人工调节,自动调节是在人工调节的基 础上进行的。
现最佳穗数
(2)每穗粒数 小穗分化数:基部第一伸长节间开始伸长前决定 小花分化数:剑叶出生前决定 小花退化:集中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已分化小花
60—70%在此期退化 开花期,部分小花不能正常受精,败育
正常条件下,提高每穗结实粒数的关键是??
孕穗——开花期,良好肥水条件,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可 孕小花数,提高每穗结实粒数
枯。
3.群体组成 指主茎与分蘖、有效蘖与无效蘖,主 茎穗与分蘖穗,大穗与小穗的比例等。
4.群体的动态变化 小麦的生长发育是系统的发育 过程,其动态变化主要包括蘖数、叶面积系数、 植株高度和干物质增长的动态变化,各时期都有 一定指标范围,如果该期内达不到以后无法挽回。
(三)群体结构的自动调节
随着基本苗密度改变,分蘖的消长速度而随之变化,层层调节, 群体大小趋于一致,以致穗数和产量的差距较小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本群体结构与制种产量的构成
单位面积母本的种植穴数随父母本行比及母本种植规格变化, 在目前制种实际中母 本每亩2.5万~3穴,每亩15万左右基本苗,每亩最高苗数30万左右,每亩有效穗20 万~25万,每穗颖花90~110朵,每亩总颖花数2000万~2500万朵。
父母本群体颖花 比约1:2.5。
母本要求植株生长稳健,穗多整齐,群体抽穗开花历期10天左右。
在每 亩每亩总颖花数2000万~2500万朵的基础上,若异交结实率40%以上,千粒重23~28 克,亩产可达200千克~250千克。
不同类型组合制种母本基本群体构成见表1。
表1. 母本基本群体构成表
父本 栽插 方式
行比 母本 插植规格 (厘米) 母本 厢宽 (厘米) 亩栽 穴数 (万) 适宜制种组合类型
1:8 13.3×13.3
143 2.86 早稻类型和播差倒挂的组合 1: 10 13.3×13.3~16.7 170 3.00 早稻类型和早熟晚稻类型组合
1: 12 13.3×13.3~16.7 200 3.00 中晚稻类型组合
单行
1: 14 13.3×13.3~16.7 227 3.09 中稻类型组合、父本花粉量足、母本异交性能好
2: 10
13.3×13.3
183 2.78 早稻类型和播差倒挂的组合 2: 12 13.3×13.3~16.7 210 2.32~2.9 早稻类型和早熟晚稻类型组合
2: 14 13.3×13.3~16.7 243 2.3~2.88
中晚稻类型组合 小双行
2: 16 13.3×13.3~16.7 270 2.37~2.96 中晚稻类型组合、父本花粉量足、母本异交性能好 2: 12
13.3×13.3
200 3.00 早稻类型和播差倒挂的组合
2: 14 13.3×13.3~16.7 240 2.33~2.92 早熟晚稻类型组合 2: 16 13.3×13.3~16.7 273 2.4~3.0 中晚稻类型组合
大双行
2: 18 13.3×13.3~16.7
306
2.4~
3.0
中晚稻类型组合、父本花粉量足、母本异交性能好。